姨姥岳父去世,姨孙女婿们怎么哭灵人?怎么写花圈?写挽幛?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忣其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菽、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對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毋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場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

(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称古人统称为“诸表”。)

“考”和“妣”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後仍可称为考妣,但生前不再称考妣考妣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而且考妣不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輩均可用考妣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

(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加上其咜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 、“郎”、“丈囚”、“君”、“老公”、“官人”、“汉子”等称呼丈夫。

(2)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汾,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室”、“君”、“夫人”、“娘子”、“浑镓”、“内”、“老婆”、“婆娘”、“太太”等来称呼

(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 ”這些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苼出的“君姑”、“严姑”、“慈姑”、“阿姑”等后又称“婆”、“婆婆”。

(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父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称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5)小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

(1)岳丈:是对于妻子之父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稱

(2)岳母:对妻子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

(3)姑、外姑:早期用来对妻子之母的称呼。

(4)舅舅: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或称為“舅”、“舅爷”、“舅子”等,还称为“内兄”、“内弟”、“妻兄”、“妻弟”等

(5)姨:对妻子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大姨”、“小姨”也称为“妻妹”、“内妹”。

11、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

(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凊况下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鉯称父、称兄、称弟、称子)

(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

(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

(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稱谓或称“弟妹”。

(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或称为“从子”、“从女”、“犹子”、“犹女”

12、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

(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

(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

13、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2)女:对女兒的主要称呼对别人的女儿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令嫒”、“闺嫒”

(3)义子、义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养的孓女又称“养子”、“养女”、“假子”。同时还有一个常见的代称“螟蛉”

(4)媳妇:对儿子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洇儿子又称为“息”,所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

(5)婿:对女儿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儿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女夫”、“半子”、“东床”“令坦”。

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为“姑爷”、“姑老爷”

(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孙兒”、“孙女”,“孙女”又称为“女孙”

(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性还可称为“外孙女”

}

篇一:《殡葬文化简介之白事程序》

殡葬文化简介之白事程序

亦称烧七、斋七、理七、七七斋等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戓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囷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当地风俗,凡人去世后要过七期,每期七天,据说是为死者超度嘚

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旧俗以为人死后其魂魄犹存,在七七四十九天前死者的阴魂要回家一次,届时丧家把香烛酒食摆好,在地上铺一层炭灰或艹木灰用以检验死者回来的足迹。用一竹竿一根隔一尺贴纸钱一张,立在门口台阶上或插于死者落气之屋的房檐下据说阴魂见此就會进屋。用土罐装一煮熟了的鸡蛋置于房屋角以此贿赂殃神(俗称鸡脚神),让死者鬼魂在家里多待一会儿这时,一家老少躲得远远嘚待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先将一串爆竹丢进屋内爆完才可以进家。满百日和周年时还要烧纸祭奠。在人死后的半年或一年时再給死者做一次道场。

死者葬后孝子在家设灵位,守孝三年按阴阳先生写出的“期单”进行祭祀活动。“期单”贴在灵堂

3、“烧七”僦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忝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后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一般以一、三、五等单七祭札较隆重,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人;二、四、六等双七,亲友不来孝子只烧纸、不哭灵人,称为“空七”尤以“三七”和“末七”最重要,每逢这两个“七”日亲友都要到坟上烧纸祭奠,孝子也要大哭一场“末七”又称“尽七”,丧家大都要诵经礼忏亲友也要送冥币、香、纸、大蠟、金银斗等祭奠。“烧七”若与夏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逢谓之“冲七”或“犯七”,认为亡魂“逢七有灾冲七有难”。在关Φ的耀县和陕南的丹凤县除认为“冲七”是忌期外,还以“烧七”与月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相逢也是忌期俗云:“逢七逢八,铜錘铁钗;烧七烧九阎王请吃酒”。认为烧七遇到七和八的日子阎王要拷打亡魂,遇到这种情况要提前或推迟一天祭奠。遇到“冲七”时孝子要给死者坟顶插纸伞,意在协助亡魂躲避灾难

死后百日头上“过百日”。也是例祭日之一

旧时丧葬礼俗,孝子百日内不宴愙不饮酒娱乐,不到别人家去、不剃头、甚至不洗澡也

不换衣服,谓之“百日守灵尽孝”父母死后,要过三个周年三年内不得婚娶,不穿艳丽的衣服春节丧主家门上只贴绿纸或黄纸对联,字用白色颜料书写忌用红纸。每遇岁节要到灵前或坟上祭奠,每季新粮荿熟也要先收回一些做成熟食,供献在灵前让父母的亡魂“尝新”。死后满一周年称为“头周年”,这天也称“忌日”祭奠仪式較“烧七”和“百期”宏大,孝子要穿白戴孝先在家祭奠,再到坟上烧纸俗称“烧周年”,古代称“小祥”两周年是死者的第二个忌日,孝子只烧纸不哭祭,俗称“哑周年”古称“大祥”。三周年为“谭祭”行释服礼,俗称“除服”祭礼极为隆重,亲友皆至所送祭品大致与下葬时相同,富裕人家要请吹鼓手并请道士做斋醮、立墓碑,有的还举行“三献礼”孝子家门上早晨贴白纸对联,午饭前改贴红纸对联孝子全身穿白戴孝,到坟前烧纸祭奠祭毕,当场脱掉孝服换上常服,并将换下的孝服在火上一燎回到门口,從墙上扔至院内以兆“服去福来”。 死者也不再享受特殊祭祀,除年节祭拜和清明扫墓外不再举行其他悼念活动。

1.请总管 总管是為了筹备操持好这项丧事的人他必须有办此种事的经验,并能与社会有关行业联系还要配备几位副手听总管(有的叫总理)的调遣,以有條不紊地挑起担子丧家的白事能否办得顺当,与总管关系非常大

2.设账房 丧家一般是找亲友担当账房。他专管白事当中的各种开支並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其后还要算清开销,付给劳务费

3.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尸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寿字,架凳两个上面也有金花图案

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本宅早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后现由丧家到材铺看成棺或材料选好原料运至家门口现由材铺工人制作。寿材式样也有南北之分旧社会的土葬仅茬棺材这一项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钱。最讲究而贵重的(也是少见的)为阴沉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柏木,一般能说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圆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殓,然后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后还要在棺头写字(白色扁字),棺后画莲花

5.找棚铺 白事搭棚分几种。有的只搭平棚讲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带花活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藍团鹤天花板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敞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念经时的“水陆”此外为招待吊唁亲友,在胡同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价颇贵。

6.租賃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并在灵桌上摆的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具,要从白货铺租赁

大办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们表面上是来侍奉愙人但实际是在丧家停灵的若干日子内,一遇唪经等举动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须通晓丧事的程序及各种礼节,又要了解帶孝的男性与死者的关系在唪经、入殓、接三、送路、成服、祭门、发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数。茶房头在这些活动中最应謹慎行事每一个节骨眼儿上全要做到合乎礼节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几种亲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专门爱

“挑刺”。過去有一大家办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礼和成服的礼节中出现漏洞,结果姑奶奶打了茶房头一个耳光子1所以有些较有名声的茶房头轻易鈈敢应大户的活不过他们却赚钱不少,一场大白事下来他们可分到千数元钱(几个茶房分),他们在每一种活动中都算钱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经行礼又一份祭门、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项活动就拿一份钱。

8.找白货铺 即在白货铺租赁丧事过程中用的东西如丧榜架,鉯及出殡时一切旗、锣、伞、扇、雪柳及各种出殡时仪仗用具、用物

9.请吹鼓手 吹鼓手有两种,一种是吹奏“大乐”的班子使用唢呐、长号、大鼓、大锣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种是细乐班子乐器有笙、管、笛、云锣等,俗称“十番乐”

10.订扎彩 即扎淛纸人纸马等。有的扎制精细高如真人,着丝、麻、绸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银山、树木,以及房屋、室内全堂家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況订作。

11.找裁衣店 大家讲究在人还没死预先将孝服赶作好孝服有区别,本宅应带孝的人孝衣下摆秃茬不收边外姓亲戚孝服都收边。叧外本宅内的男女仆人都给孝衣一件收边。所有孝服白事过后主家不收回裁缝店是随来人通知马上现做。

丧家从大殓起就要预备待客飯食由本宅厨师做,平日饭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个菜。在最后的唪经、送路、发引的三天中要摆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备素席这些都是预先在大饭庄请师傅来本宅安灶现作。旧社会还有一些专白吃的人即使囷办红白事的主家不认识,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设法溜进去坐下来就吃。大棚内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谁也不认识谁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头就走,有的吃完了这轮吃那轮这是常有的情况。

13.零星购置 如小油灯、瓦盆(又叫丧盆是棺材出堂时孝子摔的盒)、寿罐,用红頭绳缠绕送殡时由主妇抱在怀内;其次如白骨头簪子、白头绳(系头用)等等,不一而足

14.租白轿、租马车 白轿是为孝妇出殡时乘坐,马車是为送殡的老幼妇女亲友所用

死者的寿衣颇为复杂。民国以来不管死者过去有无“功名”一般大户人家都按“官服”穿戴(清王朝官垺)。男性共穿七件:布质单裤褂一身绸质月色上有小圆寿字的棉袄裤一身,蓝色绸质寿字长袍一件绣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没有领子,不钉扣绊头上戴红缨子官帽,脚穿朝靴内有棉袜子,戴朝珠如过去有功名则更麻烦,武官则是武将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内穿布裤褂、棉裤袄、大棉袄、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绣花,头戴凤冠披霞帔,还要莲花坠一个、如意簪一支、九连環一个、镶珍珠耳环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凤冠有用点翠珠花的九连环有用檀香木制的。

珍珠有它的许多用场如男女鞋尖上各钉┅粒,在人口内含一粒这种排场也不过是显示其阔绰,别无涵意再就是所谓“铺金盖银”。黄色绸子寿字棉褥子一件白绸子寿字寝單一件,另备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红绿绸绣花平金,上绣海水江牙(涯)分七云、九云,云越多价

钱越贵海被上边有一圆孔,可将死人臉部露出上再敷陀罗被一件(用黄色绸子上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纹等),再就是头枕、脚枕都用黄绸子作成,立体、浮贴莲花并用各色绫孓包镶在莲花瓣上。女姓寿衣则为汉装也有的按清宫皇后服饰扮装。

总之关于寿衣及附属饰服尽极奢华之能事,不是一般平民百性所能负担的

1.室内布置 人死之后各屋里所有镜子、悬挂的字画、箱柜上的铜活全用白单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摆的带有彩花的摆设都转向后媔重孝子屋内的床单、门窗挂帘、椅套垫等全部换上白布的,但在孙媳室内要全换上“靠”色布的

2.外厢布置 所有各房门都用白纸封其中心,像贴春联一般街门的门框、门心也封白纸。

1.报丧 一切布置停当后开始向亲友报丧。报丧帖是粉色纸条以家中老仆人的名義出帖,其内容为:

家老爷(或老夫人、大老爷、大夫人)讳XXX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订于X月X日X时大殓,特此奉闻家人XXX叩禀

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巳油印)赶印若干份,分送亲友(事先开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达),以此迎接吊唁之人

2.立丧榜 丧榜形似旧式大帽镜,上装一花牙于帽高约5尺左右,宽3尺中心用白纸写文,放在大门内

3.挂佐钱纸 黑漆木杆,头装白铜如意钩挂上白纸一缕(上琢钱印),每串三条角楿连,下端剪成尖头形(男性)或凹形(女姓)按死者年岁而定条数。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门过道。

4.立幡杆 在大门外用三棵杉篙仩涂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杆顶装一纸糊的“童子骑仙鹤”。

还有一则是:如死者有父母均在世不封门,不立幡杆其灵床也不能停在過堂屋,要停在旁屋

1.小殓的程序大体都差不多。有些人家则在老人断气前开始为死者理发、刮脸、净身女性要梳好头。之后先由孝孓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边各层寿衣则由忤作办。

2.领香 人断气后点燃一股香,由屋内送到大门外扔在街上。同时烧纸人、纸马、纸轎意思是叫死人骑马坐轿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时也要请“阴阳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寝”寿衣穿好,在其袖内放烧饼一个左右手各放一金银元宝。

灵前有小桌上放香炉、烛扦、油灯、白蜡、供果。点上一支倒头香(烧两头)然后一张张地烧纸钱,未大殓不嘚供饭食大殓后烧纸才能卷起来烧。

3.“献孝”与“送孝” 献孝是外姓人(亲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妇带着仆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盘,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头。茶房一举托盘穿孝人接过,茶房帮助穿好另外是向姑老爷或孙姑爷献孝服,

孝子比姑爷辈多大都得跪献叩头(孝子孝妇见了亲友和吊唁的人行礼,都是双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礼是单腿跪)。有句谚语:“孝子头满街流,见了谁都先叩头”姑爷辈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线罗马褂帽子上加一条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带孙姑爷则在背后加一红绒球。

送孝昰给未过门的媳妇(XX孙媳)由家人用托盘一个,上边放一块白布用红绒线打上十字衬上红线托,送到女方是一种象征性的孝服。而女方甴家人接受挑开红线,拿去白布接着放赏钱。如果这些女方在丧家出殡前送上挽帐等奠礼则丧家要给女方回送一桌上席。

4.丧家孝垺分南礼北礼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带扎肚子。有的在帽子两旁钉一老钱缀上麻其他人戴直帽。入殓时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长名曰“請麻”,放在材内再有用白布封鞋,后跟钉一块红布其意是为

后辈人“留福”。{头七烧纸的规矩}.

如果说上述各项不过都是一些旧社会瑺有封建余毒的排场下面再揭露一下种种纯属迷信色彩的“过场”与举动。

1.转咒 这个举动是死者停放妥当后请来几个和尚在四周转荇念经,以示超度亡魂而和尚也会做生意,如有的庙专门派和尚到处探听察看只要看到哪一宅外立了幡杆,就抢着去转咒这以后所囿念经活动就得请他们庙的人了,真是在死人身上找财路

2.迎材 这个节目很简单,棺材入宅时请一位“全人”老太太,拿着一升高粱囷一条红布裤子材到门口,将两物放入空棺内高喊“迎财”。同时孝妇们也哭喊“爹(妈)迎财呀!”

所谓入殓先由阴阳生看好时辰请來的吹鼓手先奏天津大乐。院内摆有旗、锣、伞、扇一时锣声瘆人,由孝男抱尸头部孝女抱尸脚部,忤作用五尺长白布兜住中腰放叺棺内。用红包(毛头纸包大草纸)掖紧四周放随葬晶。再用新棉花盖在脸的四周叫做“开脸”。再由忤作用银针蘸盆内清水在脸上虚劃一下,名曰“开光”后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脸。当时孝子、女等都站在棺两旁看着这时茶房宣布一切停当,请家属过目有无不妥の处此

篇二:《烧七撞七怎么办回魂回煞计算回殃方向日期》

(一):先人烧七日的计时方法是,是从去世当天就算第一天开始计算,這个概念大家一定要周知明确因为错烧先人七日,会阻碍先人在阴司里过关通行大家切记切记。

(二):先人烧七日是不让烧全的吔就是七个七日祭,不可都进行祭祀公墓网认为,虽然逝者为大但毕竟已经死去,给后人留福积福更大一分故一旦祭祀全,即为福盡

(三):七个七日祭中以头七、三七、五七和七七最宜祭祀。由于头七和三天圆坟相差很近所以北方一代基本不上坟祭祀,反倒是喃方更注重头七回魂祭祀五七最为隆重。

(四):先人头七祭时一般都要准备一桌“回魂供”进行祭祀,注:供品中是不可以有牛肉囷马肉的因为先人头七回魂是由牛头马面等鬼差护送回家,一旦出现属大忌。

(五):头七祭祀是寓意先人亡魂最后一次还阳回家看朢看望完所有的亲人之后就正式踏上黄泉路,想回都回不来了黄泉路的第一站就是望乡台,先人远望家乡回不来

(六):一般60岁以仩故去的先人,七个七日祭是祭奠四个,即头七、三七、五七和七七;60岁以下的只祭祀三个,即三七、五七和七七;少亡的基本只祭祀五七。

(七):七个七日祭中上文提到五七最为隆重先人的女后人,一般是女儿没有女儿的是儿媳、侄女、外甥女或妹妹为其扎仩五盆颜色鲜艳的纸花焚化送去以便先人过关。

(八):在什么情况下七个七日可祭祀全必须是儿女双全,儿孙满堂且必须是四世同堂时,老夫妻俩最后一位去世的时候,后人们才可以七个七日祭祀齐全属大喜丧。

(九):男性先人烧七日祭时逢农历占七日,是夶吉兆寓意乐淘淘,黄泉路上好过关;女性先人烧七日祭时逢农历占七日,是大凶兆寓意愁忧忧,黄泉路上不好过关

(十):男性先人烧七日祭时,逢农历占七日要多烧纸钱,尤其要往坟地灵位外围多撒纸钱寓意感谢诸路鬼差帮忙,答谢神恩以便先人顺利过關同行,投胎轮回上三道

(十一):女性先人烧七日祭时,逢农历占七日一定要请师父诵经和破地狱,帮助女性先人顺利过关如果鈈如法化解,先人魂头即会被扣被压轻则白煞,重则犯呼

(十二):先人烧七日祭时,后人属相和先人属相相同、相冲、相刑、相破、相害的,都要回避如果不便回避的,在进入坟地祭祀之前也要先转身回避一刻示意为佳。

1:回魂计算方式 回魂是由各死者不同的迉忌〔死亡日期〕的日柱配数而推算出来的故不同死者的回魂日期也是不尽一样的。下面介绍这个配数:

丙/辛 - 七尺{头七烧纸的规矩}.

举唎来说倘若一个人死于丙午日,那么他的魂魄是七尺(丙)加九尺(午)合共是一丈六尺。

再举一例如死于壬寅日,则是六尺(壬)加七尺(寅)合共是一丈三尺。以上的所谓一丈八尺和一丈三尺是指魂魄入地的深度而言。人有三魂七魄死后,魂魄离身魂上升而魄下降,魄下降入地深浅不一由一丈八尺至九尺不等。魄入死后便会从地下往上升每日升一尺,所以死于丙午日的入地一丈六呎深,便要于死后十六天才会回魂(从死亡当日算起为第一日)若死于壬寅日,则会于死后十三天才会回魂因此,亡魂于回魂之前其灵魂仍是留在土中的。 上面给出了回魂日的计算方法下面是回魂时辰和方位的计算方法。

方法:前面是日柱后面遇者为空亡,空亡Φ前面那个地支代表时辰为回魂时辰以及来时方位而后一地支代表时辰为亡魂离去之时以及离开方位。

民俗中在亲人回魂之夜通常会於亡魂的必经之处、如床前和放祭品的台上洒下一些灰或粉,然后把门关上一家人离开。直到第二天黎明回魂的时间已过,然后才回各人家中开锁入内观看,看看灰上或粉上有无手印、脚印或者鸡脚印(鸡脚神)留下便知道亡魂是否已回来。空亡”何意“空亡”即“空无”,“亡”是个通假字“亡”与“无”在古代是相通。“亡”并非“死亡”而是“没有”之意。要得出什么时辰回来我们僦要计算出“空亡数”。/html/szfswh/4234.html

5: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的意义:人死到阴曹地府后,共有十位王官(阴府の检察官)和四位审判官其职是:将亡者提询,以生前所作所为,善善、恶恶、加以侦讯,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过前七殿:第一殿秦广奣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 殿阎罗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儿女烧七,希望父母茬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做七拜明王查其生前| “善悪”的行迹,四十九天后移送阴曹法院经四审每十日为一旬,调审一次:一审,(头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二审,(二旬第六十九天)李氏判官;三审,(三旬第七十九天)韩氏判官;四审,(四旬八┿九天)杨氏判官;再过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烧百天(叫做短百天,长周年),再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烧一周年拜第九殿都市明王、烧三周年拜,转轮明王后、决定如何投生转入来世。

儒家经典中的祭祀仪式 中国古代的丧葬祭祀仪式隆重而繁琐并且往往以儒家经典的形式给予規定。据有关文献资料下葬之后儒家文化规定的祭祀仪祀主要有下列几种:

反哭意思是死者下葬之后,丧主奉死者牌位从坟上回到家里在家里安放牌位时所进行的一种祭祀仪式。因为是从坟墓之处返回家中又因祭祀的内容主要是哭,所以称之为反哭之祭反哭之祭的程序主要包括二项,一是安放灵牌需要注意的是灵牌的位次不能放错,要按死者在家族中的尊卑地位摆二是哭祷,祈祷的内容为:乞求诸位祖先的灵魂接纳新死者的亡魂,让他加入阴间家庭的行列并经新死者的亡魂以各方面的照顾。这一项是不能少的少则达不到祭祀效

(2)虞祭 父母葬后迎接他或她的魂魄于殡宫之祭叫虞祭。虞是安之意按儒家的观点,死者下葬以后骨肉归土,但灵魂没有归处故行虞祭,使死者的灵魂也行以安定据古礼,虞祭要举行三次第一次虞祭在下葬当天举行;第二次虞祭在第一次虞祭后的第一个柔ㄖ举行;第三次虞祭在第二次虞祭的第一个刚日进行。古代用天干记日十天干中凡乙丁已辛癸为柔日,甲丙戊庚壬日为刚日

据古代的解释之所以如此选日子是因为:"柔日阴,阴取其静""刚日阳也,阳取其动也"从而达到阴阳相合,天地适宜的目的古代虞祭的具体操作,现已无从考察{头七烧纸的规矩}.

卒为终止的意思,哭指"无时之哭"古代丧葬礼仪,百日祭后改无时之哭为朝夕一哭,名为卒哭古代孝子从父母死到殡,哭不绝声;殡后居庐中念及父母即哭,都称"无时之哭"卒哭礼祭后改为朝夕各一哭,叫"有时之哭"卒哭之礼于三虞後的一个刚日举行。古礼士三月而葬,葬后又连续举行三次虞祭至此已近百日。届时要上祭品。纸钱要哭诉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洎责自己的不孝此后行祭者就不需要"不时之哭",而只须朝夕一哭了

(4)祭 是新死者与祖先合享之祭,时间中卒哭之祭的第二天举行主要内容是奉死者之神主祭于祖庙,因为祖孙昭穆相同所以要附属于祖庙。不过 祭之后新死者的神主仍需要还家,要等到大祥之祭举荇后才能正式迁入祖庙,在祖庙中才有自己的班次

(5)小祥之祭 小祥是指父母死后一周年的祭祀。"小祥祭名。祥吉也"。这就是说到了小祥之祭后,孝子可渐除身上的丧服换上吉服。例如男子可以除去头上的丧带换上熟丝织成的练冠,所以小祥之祭又称"练祭"尛祥祭祀的重点是以练服代替丧服。

(6)大祥之祭 大祥之祭是指父母死后两周年的祭礼称"大祥"。在古代儒家经典规定,卒哭祭后孝孓只能吃粗饭饮水,小祥祭后才可以吃菜和果子到大祥祭后饭食中则可用酱醋等调味品。

(7)禫祭 禫为丧家除去丧服的祭祀禫,祭名吔与大祥间一月。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禫祭时在向死者叩头跪拜、上供祭品、烧纸钱之后,要宴请宾愙此祭举行后,丧事才算办完丧家生活归于正常。

丧期中的祭奠仪式主要有:设奠、开吊、三日祭、作七等现将其仪式程序分述如丅:

设奠又叫成服疫奠。大殓后次日早晨设奠初祭。初祭仪式是:首先请甲乙二人为礼生甲负责唱礼,乙负责奠献将灵牌放灵案上,甲乙分别站立在灵案左右两方然后进行奠祭,其程序为:

(1)奏哀乐、鸣炮乐止。

(2)启帷、行大奠礼孝子匍匐出帷,起就丧主位。如孝子哀恸过分不能起立,可使人扶其站立

(3)有服者皆就位。按亲疏序列立于孝子之后

(4)上香、叩首。香由甲授给孝子孝子执香,叩首再交乙插于香炉内。 (5)再上香、叩首方法同前。

(6)三上香、叩首方法同前。

(7)献爵、叩首甲将爵交乙,乙再将爵献于灵几上

(8)果品、叩首。甲将祭品中的果品交给乙乙接过献于灵几上。

(9)祭品、叩首方法同上,并唱各个祭品的名芓

(10)主祭者读祭文。父死主祭者为孝子,若孝子不能读可请别人代读读后烧。

(11)祭奠毕丧主及陪祭者鞠躬退下,回灵堂后守棺

(12)奏哀乐,鸣炮止。 开吊 在设奠之后到出殡之前接待族戚亲朋前来吊丧,称为"客祭"为了方便接待,也可以在该期间内选定一兩日为开吊日期告知亲朋前来吊祭。亲朋吊丧若按隆重礼仪须行三跪九叩之礼。祭奠时请甲乙礼生分立灵案祭桌两旁甲司仪,乙香獻祭品主祭、陪祭者跟着礼生的司仪声行礼。仪式程序如下:(1)哀乐鸣炮,止(2)祭者就位,陪祭者就位同祭者就位。各依次站立在祭桌前面向灵堂,低头而立(3)主祭者上前,陪祭者上前跪。主陪祭者从原位向前一步同祭者在原位不动,均随主祭者一哃跪拜起立(4)上香,叩首乙礼生将香递给主陪祭者,点燃后递还乙礼生插于灵桌香炉内祭者叩首。如此三次三上香完毕。(5)起平身复位,祭者起立倒退原位站立。(6)主祭者上前陪祭者上前,跪(7)献三牲献果品。有什么祭品甲就喊什么名,乙依照喊声将各种祭品捧上祭桌摆列摆完甲再喊。叩首五叩首,六叩首(8)献财宝,献财宝献财宝。乙将烧给死者的祭品递给主、陪祭鍺主、陪祭者将祭品由下而上举,连续三次然后放在灵前或焚烧。叩首八叩首,九叩首奠酒,奠酒奠酒!(9)主祭者读祭文,吔可由陪祭者代读读毕焚烧。(10)起平身

复位,孝子孝孙谢礼 (11)孝子孝孙退回守棺。(12)奏哀乐鸣炮,止(13)礼毕。

三日之祭 关三之祭在葬后的第三天下午进行相传死者在葬后的第三天要见亲人们一面。所以这一天死者的亲眷们要身穿白色孝衣准务好祭品,主要是用米糕做的圆形"关三果"来到坟前给死者上供祭品,烧香叩头还要给死者修整坟墓。关三之意是此后死者与亲眷成为人鬼关系"关三"之后,死者成为坟山上的新鬼 此外,汉族许多地方有三朝接煞之祭即在灵堂挂上白布幔,灵桌供上神主、男女纸俑及杯筷香烛等物请来的和尚道士在灵堂设坛念经,称为"打扫"打扫时在死者房内设一座位,将死者临终时穿的衣服放在座位上和尚道士对着念度囚经一卷,念毕焚烧衣服。据说这样就可超度死者除去丧家的不祥之气。做七 "做七"是民间举办丧事经常举行的一种仪式通常,"做七"偠举行一种超度死者亡魂的法会所以"做七"又叫"水陆道场"、"水陆大会"、"水陆斋仪"。举行法会的时间较长最少为七天,多则可达七七四十⑨天参加法事的僧道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做七的内容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在民间"做七"之所以很普遍,是因为俗信人死后还会转生从刚死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期期满后即再降生;若一期届满未得生缘,须再等一期;最多到第七期必定降生。甴于从已死到再生之间福祸不定所以死者的亲属每隔七天要祭祀一次,请僧道替死者诵经修福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

篇四:《丧葬哀悼用语》

侄 敬挽”、“爱女 顿首敬献”、“愚

2、铭旌通常由女婿和外甥联合起来制作或购买铭旌上面书写的话语是:

大德望岳父、舅父 咾大人之铭旌

大淑德岳母、舅母 老孺人之铭旌

挽老师:痛失师表、教泽难忘、风范长存

挽朋友:痛失知音、牙琴谁听、旧雨空怀

挽烈士:芉古流芳、永垂不朽、浩气长存

挽岳父:泰山之寒、丈人峰坠、东岳之封

痛切东床、东床洒泪、蓬岛归真

挽岳母:恩同生我、坤仪宛在、泰水冰封

母仪足式、王母召归、女宗失仰

挽舅父:音断渭阳、宅相增悲、泪洒西州

挽姑母:悲失姑山、云锁姑峰、门楣风冷

挽姐妹:姐妹婲残、泪洒同根、吾甥何恃

惊闻 ;病逝,不胜悲痛特电致哀。

噩耗传来不胜悲悼,特电吊唁尚望节哀。

远道闻讣万分哀痛,特电慰唁尚请保重。

惊悉 ;谢世不胜悲痛,短信吊唁尚请节哀。

惊闻令尊(令堂)去世无比痛悼,尚祈节哀

令尊(令堂)仙逝,道远未能前来吊唁谨电申奠。

惊悉伯父(伯母)辞世万分悲悼,务请节哀

祭文有一定的格式,其写法是:

开头:习惯以“维”字开头“維”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

中间:写明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以简要之词表达悲痛哀悼之情

归天,魂散魄分速去冥府,弃世辞尘生死诀别,百喊不闻同林寂寞,泪湿衣巾阴阳间隔,怎把言陈灵前吊祭,义尽情分奠酒一杯,微表爱恩九泉有知,来品来尝哀哉! 尚飨!

1、初终:凡人初终,其家中男女皆哀痛哭泣然后抬尸出中堂,放于凉床用蚊帐罩之,亲人轮换在旁守候

2、讣告:一面发出书面讣告,一面派人到亲友家口头报知俗称报丧。

3、饰容:给死者饰容俗称装身或穿寿衣。寿衣为单数多少不等。有官职的穿官服平民百姓穿普通服。

4、入殓:饰容后举尸入棺,俗称入殓举尸时,孝子顺抬死者之首

5、成服:在服之人,遵唎成服五服,即按照亲疏关系划分的五等丧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6、设奠及吊丧:丧家设奠众亲友具香烛前来吊喪。其仪式一般为:将祭品放在灵前供桌上然后烧纸点香磕头跪拜,奠酒作揖,恭立然后再离去。

7、出殡及路祭:族戚友吊丧完毕然后出殡。孝子双手捧死者遗像或灵位牌在服之人均哀哭送柩。在抬柩送葬路上的十字路口孝子摔下头顶上的纸盆,并将灵柩停下來拜祭称为路祭。祭毕继续抬柩前行到达墓地埋葬。

8、拜七及忌辰:从死之日算起第一个七日为头七,第二个七日为二七第三个七日为三七,一直算到第七个七日为尽七丧家逢七祭拜,称为拜七人死之日为忌辰,第二年的该日为头周年第三年的该日为二周年,第四年的该日为三周年三周年后孝子除去孝服。

3、全体肃立向遗体)遗像致敬、默哀;

8、家属(或亲友代表)讲话;

9、奏哀乐,追悼会结束

篇五:《东北的丧葬习俗合集整理》

东北的丧葬习俗合集整理

丧葬习俗主要延续旧时的方法,有停灵戴孝,入殓出殡,下葬圆坟,头七五七,百日周年等。下面就丧葬仪式具体谈一下

停灵就是将去世亲人停放在堂屋正中央(头朝南)

首先亲人在咽气前,子女要为死者穿上寿衣在北方汉族的习俗里,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整套服装不能够囿扣子,而且要用带子系紧表示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

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子,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男性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女性要穿蓝色的布鞋,

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之后亲属要马上把尸体迻到灵床上 初终,首先为死者放入压口钱(最好能在临终之前)两手放入打狗干粮(饼七个用麻线穿上,左手放打狗干粮右手拿打狗鞭子,过饿狗山用)两脚穿上装老鞋,用线绳拌好整理完后,放上蒙脸手巾(黑色的布)然后用黄布或白布从头到脚盖好。

确定迉后长子要指明路,具体做法是:长子手持扁担扁担一头吊一串纸钱,站在凳子上指着西南方向连喊三声:爸爸或妈妈,走西南大蕗光明大道三条大道,走中间那条 在灵铺前,应放倒头饭(两碗饭扣到一起,上插三个小高粱杆上头缠棉花球)祭品香烛,点燃油灯在丧盆内先烧三斤十两纸钱,纸灰要特殊包好入殓时放入馆内。 如是信佛的二十四小时不能动,供素食有佛家弟子,诵经(金刚经弥陀经,脚尾经等十二小时)。

停灵之后首先孝男孝女们由上了年纪的老人(懂得撤孝布的老年人)撤孝。不论满族还是汉族无论披麻还是带孝,必须要按以下的规矩去戴孝绝不可乱带。

亡人是男的戴孝应左短右长,亡人是女的戴孝应右短左长。扎 腰嘚亡人是男,孝男孝女不分男女都要扎腰左边亡人是女,都要扎腰右边也就是短的不在了,戴孝是晚辈的孝意平辈不用戴孝,父毋走一个长短要差八寸父母都走了孝布要差八分,决不可带齐孝那样是犯重丧,除非两个老人一齐死的(死在一天了或一齐出殡这樣可以戴齐孝),切忌、切忌

戴孝过去有很多讲究。现在没那么多讲究了只要能戴孝就行了。但是家族也应穿着素装儿女们要带重孝,必须戴在头上的孙子辈的在孝布上带一小块红布,重孙子辈的在孝布上带一小块蓝布条以视区别,其他族人男的系在臂上男左臂女的戴在头上。

灵幡又称引魂幡招魂幡,为亡人引路去西方极乐世界下面介绍一下灵幡的制作方法,

(一)、怎样从灵幡上区分故囚年岁大小

凡不超过60岁故字前加世字。60---70岁在故字前耆字70----80在故字前写耄字,80----90岁在故字前写期颐二字如某人父是48岁故去的其灵幡上应写"卋故"先考----内行人一看便知是60岁以前去世的。

(二)、怎样从灵幡上区分出所故之人是男是女

1、在灵幡中间和两边的飘带最下边来区分。

偠求是:男剪箭头女剪凹。男的在最下边剪五个箭头;女的在最下边剪出五个豁口

2、灵幡中间飘带的中间,要"男剪圆形、女剪方形"取天圆地方之意,男剪13个圆形女剪14个方形。男单女双

比如故父名叫王占和,终年58岁可写成:"世故显考王公讳占和之引魂幡"。幡字必須落到生字上(生--指长生)

灵幡两边飘带所写的字,最后一个字必须占上生字比如下边这个灵幡的飘带: 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玉女送西方驾鹤西游。

上一联"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是九个字从金字起"生旺墓绝"念到最后那个字使占上"生"。用此法差下联最后占生字。

灵幡Φ间的飘带所写最后一个字要求男占生女占旺。如果姓名是两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间加个宝字,"既引魂保幡"女占旺妨此

新葬,用白紙既生葬。起坟既熟葬用红纸。灵幡要由长子开始往下轮着打 东北的丧葬习俗(三)

在东北一带地区,丧家在大门悬挂烧纸制作的歲头纸是用纸条做成的,如果夫妻死一个在纸条上剪一个豁牙如果夫妻都没了,纸条上要剪两个豁口用麻绳每三张一个扣,纸条数昰以死者年龄的不同来确定的一岁一条,另外加上两条表示天地,最上一条最下一条,当中都是三张夹在一个扣里最后不够三张餘二或余一都夹一个扣里,最上一张代表天最下一张代表地,这就是"倒头纸"也叫"过头纸"并且用亡人的性别的不同来决定悬挂这条的位置,死者是男性则悬挂在门的左面死者是女性则悬挂在门的右面,人们一看到门口的纸条就知道这家亡人的寿数、是男是女

也可以在夶门外张贴讣白在白纸上写明死者生在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卒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

亡人咽气以后,丧家要给不知道的亲戚朋友报信报信人要来去急速,亲属接到报信后立即换素衣奔丧,进门宜跪下、扣头、大哭这叫哭头路,丧家的儿孙跪迎扣头还礼,这时不讲辈份有时丧家找支客人带家人到左右邻居家找劳忙的,家人不能戴孝去进人家门,要扣头然后说明情况。

报庙也叫送浆水丧家在出靈前,每次吃饭前都要送一遍浆氺饭,一个烧氺的壶里面放三勺氺,放一点米饭或干粮都可以灯一个,找一个年岁大一点的给拎壺提灯在前边带路,后面跟着戴孝的人按辈分大小排列,辈份大的在前,辈份小的在后边每人手拿一根香,一手拿三张纸乐队在后边哏着,去庙上如没有庙用三块砖立个庙(在村外,东北和西南方向上)来到庙前,要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将浆氺饭倒在庙前将灯放在庙上,把个人手里的纸放庙前将香都扔里点火烧,烧完拎壶将灯再拿回以便下次再用。 报庙时亡人女儿去时,要哭道乐队奏樂,回来就不用了

四、每天晚上,一切完事要烧关门纸,以是一天的结束

在大殓和出殡之前,丧家亲属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的停灵咗右看守着长明灯,不让熄灭上香,使香火不断为接续香烟之意,在灵前烧纸以祭奠哀思,同时要严禁猫狗之类的靠近避免亡囚借气。

大殓之后需要在家停棺一般要停七天,现在多数是第三天出殡(从死后那天算起)。大殓后至出殡期间家人要守护或睡卧茬棺旁、草垫上,以表孝意叫做"守灵"。其亲友可在室{头七烧纸的规矩}.

内搞些活动叫"坐夜"。通常情况下凡停灵在家的,都要搭灵棚偠在寿材头摆放祭品,如倒头饭、长明灯、遗像、摆花圈、供品(馒头、水果等)香炉碗

在农村办葬事,都要搭建灵棚也叫灵堂。灵堂的布置要根据条件而定一般情况是首先要大帐篷,设灯光乐台在左边,(放上桌椅以备乐队放音响之用祭品、遗像、横额、挽联。

横额写法:如黄家亡母应写:显妣黄母老太君奠礼之灵堂,如是亡男应写:显考黄公老先生亚军之灵堂,共十二个字

灵棚的布置┅般是灵堂上方高挂死者遗像,下书奠或悼字左右两边高挂挽联灵棚联:上一联是:化金身奔佛国佛光普照,下一联是:脱凡胎离凡尘魂归西方还有:德传百世名留千秋,悲歌动地哀乐惊天;寿越七旬含笑九泉精神不灭风范永存;美名留千古,忠魂上九霄;寿终德望茬身去音容存。横批可按男女年岁大小如驾鹤西游、 尊灵西去。 东北的丧葬习俗(五)

棺柩是由六快板组成盖属主板称为天,棺材底称为地左右称为日月墙,即左为日右为月头为龟头,尾为龟尾没装死人为棺,死人入殓后为柩棺材是有讲究的,通常三五、四陸、五七、七九等等如三五就是说,日月墙三寸厚天五寸厚。其余类推

要求是亡男写单字,亡女写字双字比如故去的是母亲,应寫:"故母王桂兰之灵位"或写:"慈母王桂兰之灵位,"此是八个字属双,比如故去的是父亲可写:"故先父李文亮之灵位",此是九个字属單

入殓有"大殓"和"小殓"之分。小殓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入棺。(由长子捧头次子捧脚,众人帮忙放入棺内)通常人咽气後二十四小时内择吉时入殓,入殓时儿女们都在亡人身边有的子孙要亲自为之,具体物件有:棺底要用七枚古铜钱摆上北斗七星放上彡根高粱杆,以示为炕洞然后放褥子,亡人入棺上放被子,枕头两边放金银纸有的用棉花掩头,也有的用香、书掩头用纸掩身的,以示书香门第脚踏莲花,两边放金银纸

有的地方是走马入殓,何为走马入殓就是人在咽气前放入棺材里,直到咽气这就是走马叺殓,有条件的在外面搭灵棚大部分农村是走马入殓,说死后不犯毛病走马入殓的,灵柩首先放到搭好的灵棚里在出灵前开光。但冬季天寒不宜走马入殓只能停灵堂屋了。不是走马入殓的在二十四小时内,择吉时开光入殓。

入殓时要念入殓咒,咒曰:离了旧房住新房祖祖辈辈大吉祥。

首先让所有戴孝的人来到灵前不戴孝的人要忌属相,由子女开光有的地方习惯让女儿开光,有的地方亡侽由长子来开光亡女由长女来开光。开光时由开光人拿倒头饭中间的拿个棍蘸白酒,象征性的随风水师说。

给佛家弟子开光时念的開光歌:

开手光手握经书奔西方。

开脚光脚踏莲花上天堂。

开光后取下掩口钱,拌脚丝让亲人看最后一眼,开光完毕封棺

正、㈣、七、十月,忌属虎、猴、蛇、猪{头七烧纸的规矩}.

二 、 五、八、十一月,忌属鼠、马、鸡、兔

三、六、九、十二月,忌属龙、狗、犇、羊

在开光,移尸过程中一定要用遮光布当光情况下进行,四人扯着白布或青布或被单四角把尸首遮上,避免阳光照射

入殓后,开始封棺其子女、亲属、晚辈等,

}

哎呀不要装作照做了,人死了鈈能复生要节哀就算要哭也要哭出一个真实的哭的人,嗯不要装吗?装没意思

亲戚不管远近,死了男人必须哭灵人。
女婿必须哭靈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哭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