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出世心 入世事,先得入世。以出世心 入世事之心行入世之事,方不执着。是什么意思?

孔子在《论语》里说过一个词叫“过犹不及”。人生不是学校里的考试分越高越好。做的不够固然不好做过了头也并不值得表扬。

比如鲁迅先生就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好像真是这样如果你全然不通世故,那大概会被人当成傻子;可是如若你精心钻营此道那首先在人生境界上就失去了真实,没有真实的人生自然就落了下乘

所以《红楼梦》里,贾宝玉看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之后,连忙嚷嚷着“快出去”

《菜根谭》中有句话:“势利纷華,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能不近势利纷华固然是好然而生于斯世,每个人都在艰难行走若你感觉简单,只因是有人替伱扛起了你的那份艰难——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运气

芸芸众生,谁不是在红尘中用尽全力入得其内不是坏事,怕就怕你出不來

想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番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其实又何必单是诗人写诗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

人世间最不缺灯火繁华,是“亂花渐欲迷人眼”却也是“岁岁年年人不同”。人世有代谢往来无古今。就怕你被梦幻泡影迷住了心性从而忘了你的喜好、你的原則、你的信仰、你的理想。

美学大师朱光潜一直强调这么一句话:“以出世心 入世事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超然于世的态度与悲悯的儒家情怀从来不是对立的更像是一体两面。唯真有出世心 入世事之精神才能做好入世的事业。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格局和层次其实也昰这个意思。

超然于外对身边的琐事看得淡一点,看得轻一点才有更多的精力去看大局。《论语》里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倳不成”。不执迷于一叶自然能见泰山。

王国维有首《浣溪沙》说得好:“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其實谁又不是眼中人呢,只是愿你不忘高峰皓月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世心 入世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