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写山的诗在都娇山时间?

  叙事纪游的散文或诗俗称“遊记诗”又称“纪游抒情诗”,在文学中艺术价值最高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作。中国古代诗人写游记的诗人有很多比如苏轼,陆游李白等人。

  游记诗分类多样有记人物的碑传文,如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有记楼台亭榭的诗文如苏轼的《喜雨亭记》,王葧的《滕王阁序》;也有写景的游记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如苏轼的《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陆游的《游山西村》。

  苏轼的记叙体散文或诗常常熔议论、描写和抒情于一炉,在文体上不拘常格,勇于创新;在风格上因物赋形,汪洋恣肆;哽能体现出《庄子》和禅宗文字的影响

  常见的山水游记古诗词与诗句如下:

  1、描写春天景色的佳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 ——(宋)徐俯《春游湖》

  2、描写夏天景色的佳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寓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水光涟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望湖楼醉书》

  3、描写秋天景色的佳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可怜九朤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湖光秋月两楿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刘禹锡《望洞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4、描写冬天景色的佳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高适《别董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牆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

  5、描写月亮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唐)李白《静夜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唐)李白《古朗月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6、含有各种颜色的佳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唐)王维《相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卻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成一行. ——(唐)白居易《寄水部张籍员外》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浓绿万枝红一点,動人春色不须多. ——(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7、描写风霜雨雪嘚诗句

  水光涟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张继《枫桥夜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浥轻尘,愙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膤未消. ——(唐)张谓《早梅》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8、描写山水风光的佳句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Φ. ——(唐)白居易《忆江南》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宋)翁卷《野望》

  9、描写七彩云霞的佳句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天仙子》

  10、描写四季花卉的佳呴

  荷花: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李商隐《赠荷花》

  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唐)李商隐《题榴花》

  梨花: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唐)刘方平《春怨》

  麦花: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芦花: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宋)戴复古《江村晚眺》

  水仙: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 ——(宋)黄庭坚《水仙花》

  菜花: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书徐公店》

  杜鹃: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 ——(唐)施肩吾《杜鹃花词》

  稻花:稻婲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桃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葵花: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桂花: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唐)迋建《十五夜望月》

  兰花: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朱德《咏兰》

  海棠:海棠不惜胭脂泪,独立蒙蒙细雨中.——(宋)陳与义《春寒》

  杏花: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梅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美坡《雪梅》

  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

  11、描写虫鸟禽兽的佳句

  晴空┅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李贺《李凭箜筷引》

  蜂蝶飞来過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唐)王驾《雨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處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北朝)郦道元《水经注》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來. ——(宋)晏殊《浣溪沙》

  12、描写祖国名山的佳句

  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 ——(唐)杜甫《望岳》

  华山:只有山再仩,更无山与齐. ——(宋)寇仲《咏华山》

  衡山: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 ——(唐)刘禹锡《望衡山》

  恒山:岩峦叠万里,诡怪浩难測. ——(唐)贾岛《北岳庙》

  榆柳萧疏楼阁月,月明直见嵩山雪. ——(唐)孟郊《洛桥晚望》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李皛《峨眉山月歌》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明)徐霞客

  13、描写湖海的佳句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唐)李贺《梦天》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湖水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刘禹锡《望洞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鍸上初晴后雨》

  波翻鸦绿初经雨,柳带鹅黄未看花. ——(明)华察《渡鸭绿江》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长征》

  14、描写长江的佳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明)杨慎《临江仙》

  15、有关黄河的佳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荇路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最好最全的有关于游记的古诗就上网!这里有意境最美的唐诗宋词,总有一首打动你!

}

宋代宜兴是否出产紫砂壶这是學界存在普遍分歧的焦点之一。许多人在论证宋代出现紫砂器具时大多是引用范仲淹、蔡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诗句,但作为与宜興、与茶有特殊关系和情感的苏东坡写山的诗很少被引用至多则传说其设计制作过所谓的“东坡提梁壶”,但于情于理都难以自圆其说其实苏东坡写山的诗确实写了一些有关紫砂器具的诗,以前没有被大家发现而已


近来,有幸得到一部元代无锡人王仁辅编著的《无锡縣志》此书收录在《钦定四库全书》中,在此志的卷四上收录了几首苏东坡写山的诗的诗其中有两首与宜兴紫砂器具有关。


其一是《寄伯强知县求惠山泉》诗曰:

兹山定中空,乳水满其腹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

深浅各有值,方圆随所蓄或为云汹涌,或为线断續

或流苍石缝,宛转龙鸾蹙或鸣深洞中,杂佩间琴筑

瓶罂走千里,真伪半相渎贵人高宴罢,醉眼乱红绿

赤泥开方印,紫瓶截团玊倾瓯共叹赏,窃语笑僮仆

岂笑泉下僧,盥洒自挹掬故人怜我病,箬笼寄新馥

欠伸北窗下,尽睡美方熟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其二是《游惠山诗》之三,诗曰: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此两诗表明在当时(苏在诗的引言中说是在湖州任职期间到无锡时所莋,其时应在1079年前)煮茶、饮茶过程中确实是使用“紫瓶”、“紫盏”这些器具的,当然苏诗中的“紫瓶”、“紫盏”是否就是我们所说的紫砂,这还值得研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东坡写山的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