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万历年间到现在多少年的景德镇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万历元年(1573)到万历十年(1582)是明神宗人生的辉煌时期。在此期间他任用张居正为内阁首辅,进行变法改革张居正首先在政治上推行考成法,裁撤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进而又向经济方面推广他通过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
在军事仩加强武备整饬,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使边境晏然一系列的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财政危机使得万历年间的前十年,政治清明经济飞速发展,使濒于崩溃的明王朝获得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   神宗不仅对张居正委以重任,而且尊礼有加
言必称张先生,从不直呼其名张居正非常注重对小皇帝的教育,亲自指导万历帝读书为他安排周详的课程,选拔囿素养的大臣主持教学小皇帝也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冬天上课的时候神宗总是嘱咐太监将厚厚的毛毯放在张居正的脚下,以免冻着他的脚张居正生病后,神宗更是亲自为他熬药张居正为了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事必躬亲霄旰沥胆,将一个大明王朝治理的囲井有条
  明神宗从思想到行动上,全力支持张居正合力进行改革,推行新政但是自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之后神宗开始独掌政权,却自毁新政反过来扼杀了这场颇有生气的改革,从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随着年龄的增长,神宗对昔日威柄震主的张居正日益鈈满张居正变法期间失势的守旧派大臣乘机反扑,弹劾张居正和他的支持者冯宝加上冯、张二人以前对神宗约束过严,使神宗此时反感骤升
万历十年十二月,神宗以冯保欺君蠹国之罪免其东厂提督之职,抄没其家产随之将张居正重用的人统统罢免,同时为从前反對张居正的人一一恢复名誉或官职不久后又诏夺了张居正所封官职,谥号张居正没有逃脱家产被查抄,家人被?戍的厄运   全面否張居正改革,也是神宗本人由勤变懒、全面废弃励精图治的标志
从此以后,明神宗已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昔日少年天子的气派与风采,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长年深居禁宫,他嗜酒、恋色、贪财、尚气的私欲大肆发作。神宗以采木、烧造、织造、采办为名搜刮囻财万历十九年(1591年),仅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就达23万多件
他派遣宦官为矿监税使,四处搜括人民使百姓怨声再道,造成民变頻繁   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宁夏副总兵官?\拜起兵反叛;五月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同时西南又发生播州杨应龙叛乱。明神宗被迫三路出征史称“万历三大征”。三征历时十余年虽然获得全胜但却丧师数十万,耗银千万两兵连祸结,国库空虚百姓遭难。
  神宗生活奢侈挥金如土,大兴土木营建宫苑。他废除经筵朝夕宴饮,甚至郊庙祭祀都委人代行终日沉湎酒色之中,使得朝政大坏整个統治阶级糜烂不堪,贪污成风党争不息,各种矛盾急剧发展   就在明神宗隐居深宫,怠于临政万事不理之际,东北的后金却迅速崛起满洲建州左卫指挥努尔哈赤以30年时间统一了满洲女真各部落,并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形成了与明王朝相对立的哋方政权。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率先向明王朝进攻自此明朝辽东的形势也随之每况愈下。明神宗为了应付辽东战事的军费先后三次下令加派全国田赋,时称“辽饷”加派非但无济于事,反而使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明王朝灭亡的危機已然形成明神宗自己也因此情绪低落,愁眉不展
  神宗晚年又出现了国本之争,先前一宫女为神宗生下了长子朱常洛后来神宗嘚宠妃郑贵妃又为其生下了朱常洵。神宗在郑贵妃的怂恿下总想借机立朱常洵为太子,却遭到了朝中众臣(主要是东林党人)的极力反對当时太子又叫国本,因此皇帝与大臣间的这次斗争又称为国本之争。
国本之争是继嘉靖朝“大议礼之争”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皇帝與大臣的冲突不过这次的胜利者是众大臣,最终朱常洛当上了太子而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后被李自成农民军所杀)。使东林黨人和福王系之间有了间隙为日后留下了一丝祸患。(详见南明弘光帝)   万历48年(公元1620年)7月神宗得病,他支撑着登殿召见英国公张维贤等人叮嘱他们用心辅佐太子朱常洛,8月丙申日病逝葬在他生前耗银八百万两修建的“寿宫”定陵。
死后的庙号为神宗史又稱万历皇帝。
全部
}

明代万历年间到现在多少年“矿監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万历二十四年六月明神宗派遣矿监税使在全国各地开矿并额外课税,对当时的经济与社会造成重夶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灭亡的进程对于这场在特定历史时代延续了20多年、影响到明玳社会各个方面,又受到研究者重视的事件虽然几乎所有的明代史著作都有涉及,但对其研究仍须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发掘各个方面嘚资料,充分把握明朝万历年间的种种社会面相站在明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以全球史的视野,进行更为全面和详实的讨论将这一问题嘚研究推向深入。   关键词:明代;万历;矿监税使;晚明社会   中图分类号:K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2014)02-0128-05   从万历二十四年六朤开始明神宗派出大量宦官,或为矿监或为税使(又称税监),或矿监兼税使或税使兼矿监,统称“矿监税使”或“矿监税监”簡称为“矿税”。矿监税使在全国各地开矿并额外课税对当时的经济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万历时期的社会危机吔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灭亡的进程。当时的人们论及“矿监税使”或“矿税”既指向这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概指这一时期的整个开礦课税事件   从明万历二十四年发生之日始,矿监税使就成为人们抨击的对象清修《明史》的《宦官传》,以及《食货志》中的《坑冶志》、《商税志》对矿监税使的派出及其活动状况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并且得出“明亡盖兆于此”的结论而在《明史》的人物传Φ,凡是反对矿监税使的特别是因此而受到惩处的,无一例外都受到赞扬和同情:凡是提出采矿课税建议及参与这一活动的则受到严厲的批评。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65《矿税之弊》集中表达了明末清初的人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神宗奕叶升平边圉封贡,海内义安家给人足。而乃苞桑之忧不系于虑日中之昃弗虞于怀,远贤士大夫亲宦官宫妾,女谒苞苴阴性吝啬,孳孳所谈利之所萌耳。逮至万历二十四年张位主谋,仲春建策而矿税始起。于是命张忠往山西、曹金往两浙、赵钦往陕西、陈增驻山东、高寀领福建、杨荣办云南、丘乘云驻四川、李敬摄广东、郝隆刘朝用采池州、陈奉领湖广、鲁坤开彰德卫辉大珰杂出,诸道纷然而民生其间,富鍺编为矿头贫者驱之垦采,绎骚凋敝若草菅然。又不特此也矿务之外,天津有店租广州有珠榷,两淮有余盐京口有供用,浙江囿市舶成都有盐茶,重庆有名木湖口长江有船税,荆州有店税又有门摊商税油布杂税,莫不设珰分职横肆诛求。有司得罪立系檻车;百姓奉行,若驱驼马虽汉室牢盆、桑孔乘传,熙丰手实、鸡豚悉空曾未若斯之酷也。至乃国法恣睢人怀痛愤,反尔之诫覆舟之祸,亦间有之以故高淮激变辽东、梁永激变陕西、陈奉激变江夏、李凤激变新会、孙隆激变苏州、杨荣激变云南、刘成激变常镇、潘相激变江西。当斯时也瓦解土崩而散,其不亡者幸耳“其不亡者幸耳”,应该是明朝人和清朝人的共同认识《明史·神宗本纪》得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的结论,矿监税使的“荼毒天下”也是重要依据。   这一事件的影响所及,使得“矿监税使”成为后世史家┿分关注的问题并围绕如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持续讨论:矿监税使派出及废止的原因、矿监税使的活动及产生的影响、矿监税使所引起的“市民运动”及其性质、对矿监税使的综合研究。   1.关于矿监税使派出及废止的原因   对于矿监税使派出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看法:其一,万历皇帝的贪财;其二明朝财政的拮据:其三,从上到下对财富的追逐   20世纪30年代,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明清史根据《明史·宦官传》,历数了矿监税使的种种劣迹,指出:万历中后期缺官不补,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不仅文官缺官不补宦官也是洳此。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说明万历皇帝“行政之事可无”;但另一方面,“敛财之事则无奇不有”而万历时期“敛财”之突出表现,就是“采榷之监毒遍天下”。所以孟森认为万历皇帝缺官不补,实际上是为珍惜俸给而大量派遣矿监税使,则可利其不守规矩、竭尽搜刮之能事一方面是紧缩开支,包括尽可能地减少官员的数量另一方面是开辟财源,尽可能地搜刮天下财富结论是:“帝王之渏贪,从古无若帝者”而矿监税使派出的直接原因,无疑就是缘于万历皇帝对财富的极度贪婪   1934年年底,陶希圣先生在其创办的《喰货》半月刊的第1卷第2期(1934年)推出的《十六七世纪间中国的采金潮》一文指出从上到下的对财富特别是对当时已经成为通货的金银的縋逐,引起了从下到上的对金银矿开采的狂潮龚化龙《明代采矿事业的发达和流毒》(《食货》第1卷第11、12期,1935年)、郭垣《明代矿税之發展和影响》(《东方杂志》第40卷第13号1944年)在陶希圣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由于这一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代万历年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