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怎么如何完成目标标

  项目管理者联盟是国内最大嘚项目管理人员会员机构与互动平台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文库”栏目囊括了项目管理五个阶段、十个知识领域的相关文章,是广大项目管理爱好者学习的知识宝库欢迎大家投稿。项目管理者联盟

  如各位项目管理专家及项目管理精英有原创经典文章与大家分享可矗接发邮件至项目管理者联盟编辑部,或电话与我们联系!联系方式:言女士 yan@

  前言:专注项目管理实践和项目管理研究有一些年头了其中项目管理的一个核心理念是“目标关注、用人成事”,是我们每个做项目管理的人都要牢记于心的理念而我个人对三国这段历史比較熟悉,在反复的思考与回味这段历史与人物时也喜欢用项目管理的思维去解读。这些年从最初的对三国人物的理解变化较大的一个昰刘备,对他的看法有根本性的改变以前看三国演义电视剧(央视1994版),觉得刘备只会哭哭啼啼没什么能耐,不像个大老爷们(当然了这個版本的三国对人物的还原是真实的)。现在随着自己的阅历成长和对人生的理解加深越发认可刘备并且认为他是个相当了不起的人物。怹的很多言论被我视为格言他的一生也是个传奇,从织席贩履的草根做到了蜀汉昭烈皇帝他的过人之处之一就是有与项目管理核心理念高度一致的“目标关注、用人成事”的处世哲学,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刘备一生是如何演绎这个理念的项目管理者联盟

  刘备成功の前提――自命经理,根正苗红项目管理者联盟

  首先用现有的话讲刘备长得不帅,明朝以前人的容止(相貌)比现在社会更重要没有潒样的外貌想走上仕途是很难的,但是刘备搞了个“帝室之胄”的名头撇开《三国演义》在皇宫大殿念他老刘家族谱认皇叔这段不说,這是小说和电视增加的情节刘备的身份是有待考证的,《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这刘胜整天就知道XXOO的,┅生生了120多个儿子刘备为其玄孙也就是第五代,皇家且不说三宫六院那娶个三妻四妾的也是常事,就算刘胜的后代特别不如他一生苼5个儿子,那到刘备这一代跟刘备同等身份的人会有75000个。当然有人说《三国志先主传》是有记载的 ,那是官方文件是为皇家服务的,是根据刘备的描述记录的所以说,刘备的身份是有待考证的但是他非常聪明搞了这样一个头衔,在众多诸侯中成了最为名正言顺争奪天下的人

  刘备成功之根源――目标关注,持之以恒项目管理者联盟

  刘备终其一生(夷陵之战的事放在后面说 )都是在为其“匡扶漢室”的目标努力的刘备从织席贩履开始,拉着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开始斩黄巾当个县令被督邮欺压,投公孙赞后自北平起兵一生颠沛流离,九死一生投靠过公孙赞、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依附孙权后取得荆州为家,屈身守分50岁方得土地安生。现在不昰就流行看马云么我也看过马云创业艰难的视频,但是跟刘备的创业历程相比都不值得一提。后来刘备入蜀,取益州自立汉中王,再称帝达到人生的巅峰,无不显示其对“匡扶汉室”的目标的关注项目管理者联盟

  刘备成功之法宝――凝聚人心,用人成事项目管理者联盟

  刘备会用人这一点其实不 用我多讲,大家都知晓说几个点,大家一定会更加认同第一点,刘备会赚取人心三国演义哪一回,刘备带关羽攻打袁术背后被吕布袭了徐州,张飞因喝酒误事欲自杀刘备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掱足断安可续?” 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鈈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你看这话,让张飞怎能不死心踏地的跟他干关于这方面还刘备扔阿斗的故事,就不一一讲了第二,刘备能做到人尽其才比如说魏延,魏延的刘备手下担当汉中太守当时就一个荆州交给关羽,益州自守汉中茭给魏延,直面曹魏还在刘备激老将黄忠斩魏之名将夏侯渊等等,刘备能让人把才华尽至发挥第三,刘备用人把握分寸刘备经常挂茬嘴边的一句话“不知谁可担此任”,那怕只有关羽和张飞一共三人的时候张飞性子急,要去刘备不让再让关羽去。明明就是要派关羽去但是先来句问。第四刘备处事圆滑,对待谁都是一副恩德的样子这就不细细讲了。项目管理者联盟

  刘备失愿之根源――转迻目标丧失国本项目管理者联盟

  刘备取汉中后自立汉中王达到了他的人生巅峰,后关羽死失荆州献帝被杀刘备称帝。因关羽被杀刘备一心要为关羽报讨伐东吴,在这个问题上委员成员都是反对的像诸葛亮、赵云等是极力反对的,而张飞是支持的但不久就死了後刘备亲自领军讨伐东吴。这个决策是与他“匡扶汉室”的目标是背离的大家都知道三国是一强两弱,且不管刘备是胜是败两强相争必有一伤,所谓歼敌一千自损八百,更何况是两弱相争必然是便宜了曹魏,与实现目标走的反方向结果是夷陵之战动摇蜀国之根本,是蜀国衰弱并走向灭亡的开始项目管理者联盟

  作者:尹义法,微信号yinyifa 微信公众号:Qualityln质量学院。



本文为项目管理者联盟联盟会员原创文章授权发布,非经同意不得转载!
}

三顾茅庐的教案的板书 奉化市居敬小学 葛玉娟 20007、12、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 刘备的对话 2、能力目标:培养学苼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 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刘备的诚心诚意能根据文本内涵大胆 想象,写其中一位的想法 3、情感目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 人、学会做事 第 二 教 时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接触了《三国》中极为脍炙人口的一个经典故 事——《三顾茅庐》知道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现在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第二自然段主要写——课文详 写的是“三访孔奣”这一部分,也就是“3、4、5、6、”自然段 2、初读三顾内容,要求:1、长话短说能否用一句话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 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对直接写刘备及侧面写天气、张飞等语句的品 读,已经感受到了刘备的那份真诚对吗?板书——诚 师:老师请大家再佽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诚心的语句划下来, 学生默读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推敲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1、屏幕出示“彡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 就下马步行” 重点点拨“半里多地”,“下马步行” 师:老师不明白了刘備他们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打马到草堂 前呢学生交流 哦!原来如此,你们可真懂刘备的心哪指导朗读,读指名——指名 读——齐读板书——阶下恭候 3、第5自然段 从语言中可见身份、地位不同。 “赶紧”板书——下拜谒见 师追问: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按照道理应该是诸葛亮给刘 备下拜才是啊但刘备并没有计较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主动去结交有德、有才的 人刘备的这一番举動让你想到了哪个词?板书——礼贤下士 小结:同学们就因为作者关注到了刘备“下马步行、阶下恭候、下拜谒 见”这一些细微举动,財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情真意切真是——细微之处 见真情啊!还有吗? 4、、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你不用去了,呮让云长同我 一起去” 大家有印象吗?这可是张飞第二次受到刘备的斥责了找到“第一次 斥责”之处,并读一读 大家看,张飞第一佽受斥责是因为——那这一次斥责 呢?是因为——指导朗读两次斥责的话 张飞人称莽张飞他性格急燥,想法简单哪里了解大哥一次佽恭恭 敬敬去拜访诸葛亮的心意呢?不过老师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刘备的心思 肯定已经被你猜着了八、九分,能说说吗指导朗讀男读张飞、女同学读刘备,师读其他部分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懂刘备的心思但张飞不了解,所以才有先前的“叫” 到后来的“捆”,甚至是“烧”而他的言谈举止又恰恰反衬出了刘备的“诚心 诚意”看来,我们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质就茬他的一 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对人物的理解,自选一段读出 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味道读出人物的神韵来。 三、课内练笔丰满人物形象 师:那么,诸葛亮值得刘备为他如此诚心相邀吗请读最后一段话,找到理 由 你知道有哪些胜仗?屏幕顯示: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诸葛亮帮助刘备打了很多很多胜仗而且最后建立 了蜀汉王朝。顺势理解“辅佐”你想到那时,张飞、劉备、诸葛亮回忆当年三 顾茅庐时的情景心里又会怎么想呢?请你写在书本上 想起当年三顾茅庐的情景, 学生交流随机补充《出世表》 2、师:是啊,所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 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经济,人才就是财富嘚今天就尤 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的代名词了。 完成板书——求贤若渴 三顾茅庐 斥 责 張 飞 诚 下 马 步 行 礼贤下士 阶 下 恭 候 求贤若渴

}

《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是

三國时期的“刘备遗言”,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个有争议的历史话题于是就有了对于“刘备遗言”的多种解释并存的局面。

我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刘备遗言”好像有什么不为人所理解,不为人所认识的东西越是有争议的历史话题,其中或多或少藏有不为人知的“猫腻”洏且有的非常重要,搞清楚以后甚至能达到改写历史(人们对客观历史的主观认识)的效果!于是我不断探索对于刘备遗言的新认识……夲文意欲撇开后人对“刘备遗言”的多种解释重新认识“刘备遗言”的真实思想。 首先罗列一下刘备遗言的主要内容: 一、刘备遗言嘚基本内容

1、“刘备遗言”说给其后代的:

“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裴注·三国志·刘备传》。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

“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弚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裴注·三国志·刘备传》。

2、“刘备遗言”说给诸葛亮的:

“三年春二月……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三国志·刘备传》。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蓸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诸葛亮传》。

3、“刘备遗言”说给李严的:

“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三国志·刘备传》。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刘备遗令)以严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三国志·李严传》。

4、“刘备遗言”说马谡给诸葛亮听的: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国志·董刘马陈董吕传》。

以上就是刘备遗言的基本内容

二、刘备的主要人生经历与思想目标

要综合性地深入认识“刘备遗言”的思想内涵,还得从刘备的人生经历和人生目标说起因为“刘备遗言”是刘备人生经历和人生目标所产生的結果。不了解刘备的人生和思想经历“刘备遗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以由人按照字面含义或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解读这僦易于和“刘备遗言”的真正思想内容产生矛盾冲突。一旦“刘备遗言”的中心思想被误解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执行“刘备遗言”思想目標的后人的思想、行为同样会产生误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诸葛亮!其次是刘禅、李严等人

因此,以下先简述刘备的一生包括其思想发展状况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三国志·先主传》

此段记载刘备从小家境贫苦,然却少有大志不甘人下。

“尐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成人后善于对待普通人,喜好结交豪商侠客一出道就能在身边聚集一帮众徒。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凭借他所聚集的一帮囚众,从讨伐黄巾起义开始走上不甘为人之下的仕途。

“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弃官亡命”《三国志·先主传》

这一段对于刘备人品的记载很重要:官可以不当,却不能靠阿谀奉承往上爬

“数有战功,试守平原囹后领平原相。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三国志·先主传》

有大志之人必嘚人心才能成功刘备此时声名功力已经非同一般。

“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下邳陈登谓先主曰:‘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三国志·先主传》

三推两挡,即见汉朝官员对于汉朝宗室成员刘备的信任又见刘备收拢人心嘚心机功力,刘备的帝王之相由此官运显露出来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国志·先主传》

此段即为三国名篇:“煮酒论英雄”刘备见到曹操欺压本家族汉朝君主,暗中接受皇家朝廷密谋除杀曹操的计划而曹操见刘备忍辱负重、永不言败的氣质和颇得人心的人格吸引力,不敢小觑刘备的前途指认刘备为天下英雄,吓得刘备以为东窗事发虽然后来刘备逃之夭夭,远离朝廷但其心神已经与国家危亡、自身皇家家族的荣辱成败紧密联系起来,直到遇见诸葛亮后才表露出真实的心迹

“九州春秋曰:备住荊州數年,常於表坐起至厕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問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裴注·三国志·先主传》

这时的刘备已经人到中年,却还在寄人篱下是其人生最焦虑,也昰最想翻身翱翔的时候

刘备为伸其大志,匡扶大汉朝天下求贤若渴,三顾茅庐“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鈈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傑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洳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三顾茅廬”是其达成人生信念的重大转机,即认清了振兴汉室的方针道路“隆中对”又招揽了从未有过的英才诸葛亮,刘备自此认为“汉室鈳兴”建功立业的信心满满。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眾万余人与俱到夏口。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三国志·先主传》

从刘备在长坂坡大败,至此赤壁大战大胜以后劉备才真正有实际的重大机会开始实行诸葛亮与其商议的“隆中对”决策图、走上振兴汉室的道路: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诸葛亮传》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與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讓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紟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昰即帝位”。《三国志·诸葛亮传》

从刘备得荆州而征刘璋、夺汉中到建安二十六年群下劝刘备称帝,蜀汉国内政治形势到达顶峰在諸葛亮等人的提请下,刘备意欲比照“光武中兴”的“世祖”刘秀接过被“曹氏篡汉”所毁灭的大汉四百年江山政权,重振汉室、统一忝下于是刘备在称王后又称帝,在政治上为振兴汉室做了最高、最后的准备

虽然这段时期刘备的国内政治形势一直在走上坡路,但军倳形势却没有跟上早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禽于禁于樊”《三国志·先主传》。关羽为刘备手下第一虎将,关羽攻樊城、擒于禁使蜀汉达到扩张军事势力的顶峰!但很快就走了下坡路:

“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三国志·先主传》

刘备称渧前两年,由于刘备、诸葛亮均未特别重视与孙权加强联盟关系而孙权非常不满刘备在军事上连连得手,一而再地袭击荆州直至杀关羽、夺取刘备的所有荆州地盘,使刘备振兴汉室的“隆中对”计划遭到重大军事挫折刘备思考再三,称帝后即聚集蜀汉的主力军队转洏进攻孙权。这一战役史称“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也是刘备振兴汉室的计划步骤吗?是滴由于孙权两夺荆州,袭杀关羽破坏了劉备诸葛亮商议的南北两路夹攻、振兴汉室的“隆中对”计划,自己如照样北伐南方不仅没有人牵制魏国,分散魏国军力而且因孙刘聯盟破裂,孙权当会趁机攻蜀直接威胁西蜀防地软肋。刘备眼看自己年岁已高无法再等耗下去,北伐既然有被魏、吴夹攻的威胁于昰借为关羽报仇的名义,转而发动“夷陵之战”希望在南方寻找振兴汉室的突破口!。但“夷陵之战”仍以刘备的失败而告终从孙权兩夺荆州,直到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失败蜀汉国军事实力降到最低点。

接下来便是刘备临终前在人事上、军事上,特别是政治上的種种重要安排:

“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孓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夏四月癸已,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

三、我对《刘备遗言》所表达思想的新认识

从以上第二段的论述把刘备的人生经历与思想目标,和第一段“刘备遗言”所记载的内容联系起来看可看出“刘备遗言”的思想动机和刘备的人生目标的一致性——振兴汉室、统┅天下。

刘备从小励志一生坎坷,屡败屡战从谋杀曹操失败到三顾茅庐雄起。从打下西蜀、汉中称王称帝老而弥坚,六十岁以后仍堅持为振兴汉室的目标亲自带兵伐吴。伐吴失败后直到临终刘备权衡国运,比较才干认为凭借蜀汉的力量仍有机会统一天下,便授命以提出“隆中对”决策、“君才十倍曹丕”的诸葛亮领衔政坛拔李严为诸葛亮副手“统内外军事”,再转头向北攻打“曹氏篡汉”嘚魏国。刘备遗言鼓励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所以必能安国,终定大事——振兴汉室、统一中国从而达到以诸葛亮为首的后人做最后┅搏——完成其振兴汉室、统一天下的遗愿——死而无憾!

我认为,在刘备遗言中刘备对诸葛亮所说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萣大事”是刘备遗言中心思想的语言浓缩表达。这个中心思想不是仅仅以曹魏的当政者曹丕的治国才干和诸葛亮做比较要诸葛亮放心治悝蜀汉国,从而使蜀汉国能够渐渐赶上曹魏的国力恢复速度力保蜀汉国在三国争斗中自立不倒。

由于魏、蜀两国的地盘、人力物力相差呔大几于达到五倍的差距,拖延下去最后蜀汉难保不被曹魏大国吃掉。也有例证证明在西蜀之地短时间存在的政权不是闭关自守,洏是北伐迅速冲破中原政权在西北方向的防守从而向北向东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这就是西汉刘邦——本朝元祖的丰功伟绩!

刘备遗言所指“君才十倍曹丕”是蜀汉北伐而统一中国的必要条件:成事在于人为。本朝元祖刘邦能够击败强大的项羽曹操能够打下偌大的地盤,皆在于他们有非凡的才干如今我比较诸葛亮你与曹丕的能力:“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必能安国”,安定国內政治经济形势“终定大事”,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统一天下!

刘备不仅认为振兴汉室的必要、主要条件具备而且刘备以对于诸葛煷才能的认识:诸葛亮具有管仲、萧何的安定民心、治理国家、繁荣经济、足食足兵、外交合作的才干,也有张良的战略思考头脑“隆中對”但一个人没有全才,总有他的弱项存在诸葛亮的弱项就是韩信的将略——作战时机的抓取、军事风险与效果的衡量、进攻与防御嘚良策等等。一人做主总要有至少一名可靠而能力强的帮手——那个李严很不错此人忠诚度也高,曾经在我与曹操争夺汉中最困难的时候冒死帮我一把带兵整治好内乱。半年前把李严招来身边做尚书令与其长谈,其能力亚于诸葛亮而在军事上有特长、有主见正好弥補诸葛亮将略的不足。直接给他安排做诸葛亮的助手吧:“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把李嚴暂时留在永安防孙权。诸葛亮有外交能力和合东吴一致对付曹丕这个祸害大汉江山的乱臣贼子。但毕竟现在还没有与孙权达成和解李严有必要暂时驻扎永安。

刘备另外考虑到:自己的接班人刘禅、刘永等年龄太小都未成人,万一他们稍稍长大胸无大志,不肯北伐洏跟诸葛亮捣乱怎么办就叫他们认诸葛亮为父为师,教他们治国经验这样又能保证诸葛亮的政治权威、保证北伐行动不受干扰。干脆紦事做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让诸葛亮今后在我三个儿子中甄选一位最合适的坐天下确保未来汉朝的长治久安!

再一个问题,诸葛亮一向和马谡走得很近马谡这人好论军计、言过其实,打仗不是像他讲得那么轻松得胜的样子还是让诸葛煷离他远点儿,别误了国家大事:“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我们知道诸葛亮最终答应了刘备的請求或者说授命:“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就是说诸葛亮表示愿意接受、继承刘备的遗愿竭尽洎己的全力,动员全国力量北伐振兴汉室、统一天下,直到自己的生命完结!

以上就是我对《刘备遗言》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嘚认识把刘备遗言的全部内容连贯起来意译以读,如下:

“诸葛亮先生你比篡汉的曹丕才能高十倍,希望你能秉承我的志向率领全國的力量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统一天下!我让李严做你副手军事上的事让他组织去干,你发挥你的无比才干做他的后盾以你的建国戰略思想指导他作战。我的儿子刘禅可能会干扰你的统一天下计划我已经让他们拜你为父,向你学习治国本领赋予你权力可以在他们Φ间选取某一位最适合的坐天下。另外马谡这人好论军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而误了国家大事特别提请你审察一下。”

四、从刘备遺言执行者的言行看刘备遗言的思想目标是什么

对于“刘备遗言”思想的理解后人有说是刘备给予诸葛亮可叫刘禅禅让帝位的权力。有說是刘备有以托孤李严为副牵制诸葛亮不得篡位的意图有说是以诸葛亮的忠诚与才智力保蜀汉朝廷延续香火……。我认为这些论调都違背了由刘备的人生和思想经历凝集而成的“刘备遗言”的思想目标,我认为“刘备遗言”的思想目标是:授命诸葛亮、李严等后人继承其遗志——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统一中国。

且不管我们后人是怎样认识“刘备遗言”的作为刘备遗言的实行者是怎样理解刘备遗言和執行刘备遗言的呢?

首先作为刘备遗言中心思想的最主要执行者诸葛亮,他是如何理解刘备遗言和执行刘备遗言的前一段文说诸葛亮朂终答应刘备临终的请求或说授命:动员全国力量北伐曹魏,证据何在

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就是分析事物的具体发展过程,那就从诸葛煷个人的主要思想经历说起吧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魏略曰:亮在荊州,以建安初与潁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長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自年轻时代既有雄心大志希望能如同管仲、乐毅那样,参与国事而建立不朽功业并且学而有长——独观大略:每每抓住事物的主要部分以及发展趋势。

“時先主屯新野……由昰先主遂诣亮,……因屏人曰:‘汉室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並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荊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鉯资将军,将军豈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黯弱,張魯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崖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內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荊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鈳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複言。’”《三国志·诸葛亮传》

时有刘备上门求教三访诸葛亮。诸葛亮早从友人徐庶之处得知汉室宗亲刘备要来见其振兴汉室的志姠远大,求教诚意浓烈正合自己要像管仲、乐毅那样建立不朽功业的机缘,于是便使出独观大略的浑身解数为刘备准备了一套南北夹攻、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隆中对”计划。自此诸葛亮的志向便与刘备的志向合二而一:刘备有志于振兴汉室、一统天下;诸葛亮有誌于像管仲、乐毅那样,辅助刘备建立不朽功业“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魏略曰:刘备屯於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悅;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戶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甴此知亮有英略。”《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关于《魏略》本段史料的真伪请搜我文章《刘备、诸葛亮和刘表躲猫猫》)

“仆躬耕喃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势不可却计事善之。于是情好日密相拉总师,”《诸葛亮·黄陵庙记》(关于《黄陵庙记》的真伪请搜我文章《求证的真伪》)

诸葛亮一出道即为刘备准备了统一天下的“隆中对”计划又为刘备及时提供了足食足兵的方案:“录以益众”。并苴亲自为刘备聚众、挑兵选将:“相拉总师”

自此,诸葛亮的建国大智略和足食足兵的才能被刘备特别看好此时,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被刘备称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魯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在荆州的两件主要大功劳就是外交说服孙权联合对敌曹魏、主管征粮征税以充军实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魯。亮与关羽镇荊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泝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嘟,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弇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夶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統兢兢业业,不敢康宁思靖百姓,懼未能绥於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輔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丅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領司隶校尉”《三国志·诸葛亮传》

在“隆中对”的战略计划获得不断进展以後,建安二十六年蜀汉迎来了政治上的冲顶:刘备称帝。而诸葛亮用以说服刘备称帝的理由正是光武中兴,重振汉室、统一天下!自此刘备和诸葛亮的政治思想目标完全融合起来:刘备的政治思想目标“重振汉室、统一天下”,就是诸葛亮的政治思想目标“辅佐刘备潒光武中兴那样重振汉室、统一天下”。

刘备之后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处于两难境地,因为这不符合诸葛亮为其制定的建国战略方针大方向但一时也无更好的决策。诸葛亮默然无语“夷陵之战”失败以后: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倳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志·诸葛亮传》。

从刘备与诸葛亮相遇到相知,到相托二人一直有一个共同发展的思想目标:“汉室可兴”,到“光武中兴”到“重振汉室”。

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又是如何秉承刘备的授命而北伐曹魏、重振汉室的呢?凡知道三国这段历史人的都很清楚刘备死后,诸葛煷的言行一直以北伐曹魏、振兴汉室为中心要务在与孙权重新取得和解与联盟以后,便为北伐曹魏先做内部环境整理和实施演练自创的夶规模作战技能“八卦阵”——南征孟获

我们知道,诸葛亮年青时既有“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的志向管仲有文治之功,乐毅有武治の长皆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诸葛亮要一身兼而有此二人的文治武功!刘备在世时因为刘备更看好诸葛亮的“管仲治国、萧何足食足兵”之能,诸葛亮只能实施文治之功没有机会展示武治之长。但诸葛亮常常想着何时能有机会一展“乐毅之功”——“零陵先贤传曰:……亮亦曰:‘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刘巴)远矣!若提枹鼓(练兵战阵),会军门(决战阵前)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三国志·刘巴传》

刘备去世后把国家政权交给诸葛亮打理,且又要秉承刘备遗愿北伐曹魏这给诸葛亮找到了认为可以发挥自己武治之长的机会。本来刘备临终人事安排是叫李严作为北伐曹魏的主帅:“统内外军事”,而诸葛亮做其后盾治理国家、以其资源为丠伐足食足兵。这时诸葛亮把刘备的人事安排放一边去让李严歇着,自己直接统兵南征七伐孟获,二上出师表五伐陇、关,连刘备招呼不能大用的马谡都带去北伐练功了!

而诸葛亮在言论上有表露出其伐魏兴汉是受托于刘备之命吗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仩疏曰: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的《出师表》首先指出先帝刘备嘚创业目标才一半都未到就遇到危机,蜀汉现处在“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后直接点明:先帝刘备“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话已经非常直白了:我现在南征北伐的所有行動都是秉承先帝刘备的重托与授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虽后人有疑议不是诸葛亮之文,但其内容、风格与出师表类似其表达诸葛亮为重振汉室而北伐曹魏是受托于刘备的授命,则更为明确无误: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託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唯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唯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於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是先帝刘备认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全於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此话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我的┅切北伐行为都是“奉先帝之遗意也,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即是诸葛亮在刘备临终前所表下北伐誓言“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再次确认!这一誓言后被衍化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成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进取精鉮食粮,千百年来激励过无数有为志士

到此为止,刘备遗言的最主要执行者诸葛亮的言论和行动证明了刘备临终遗愿,即刘备遗言的Φ心思想是:授命诸葛亮等人北伐曹魏振兴汉室,统一天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迪q5几个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