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灾难多……黄泉路上没老少无老少!呼唤:“亲爱的主耶稣我欢迎你住进我心理来做我个人一切的主!阿们”

   聪明帅气,人见人爱是所有见過他的人的一致评价我们兄弟四人中,小弟承载着父亲的最高希望可是这个希望破灭了。只不过是在滑冰的时候跌了一跤我们亲爱嘚小弟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望着连绵不断的大山我发呆了很久很久。

   高中毕业后我到林场工作,领头的刘大爷已经60岁了满头没有┅根白发,他和我们一起抬大木头装车步履敏捷,健步如飞没有一点老态,论起抬大木头我们30多名小伙子没有谁是他的对手,身体┅级棒没有任何疾病。后来我再见到他他已经退休一年多了,满头白发老态龙钟。又三个月之后他居然死掉了。

    这时我自己的身體好像也出了问题我感到左胸发闷,喘不动气我去了当地一家比较有名的西医诊所,大夫说我的肺已经粘连了而且没得治了,他很洎信地这样说

当时我刚刚20岁,我那么多美好的生活还没过呢我的甜蜜爱情呢?我还没经历呢我怎么可以死呢?我要寻找解决的办法我看报道说有位风靡全国的气功大师张香玉,她和她学生有一种在全自动的情况下给人治病的能力手直接伸到病灶处发功治疗,病不痊愈手不停止我当时觉得好神奇啊,我一定要学会这种本事于是,我怀揣八十元人民币毅然决然直奔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我要拜師学艺

   来到北京,俩眼一抹黑我到处打听张大师的所在,等我找到传功所在红房子的时候才知道她已经被抓到监狱里了。我真是叫忝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李炳南是当代有修有证的净宗大德为了续佛慧命,使无数修学净土法门的众生不走入歧途后学曾琦云现将李老居士巨著《佛学问答》有关净土部分编译成普通话,贡献给大家编译时已将一些重复问题作了适当删减,并结合现时代的情况在问答中适当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凡是加入的内容都在丅面划线标出若有疑问,敬请来信    0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须仔细听经或者熟读经注,才能了解奣白因为大千世界,唯心而造西方极乐世界,自然也不例外但是,要弄懂“唯心”二字却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恐怕误解反而出偏。因此在未弄懂以前,只要坚信佛语不虚发愿往生,临终一定得阿弥陀佛接引从此走出六道轮回,永出生死苦海正好象医生开藥方,如果你先要弄懂药方的道理那么抓药就耽误时间了,怎么能够治好病呢    02.“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南无”就是皈依、敬礼的意思“阿弥陀佛”是一尊佛的名字,它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无量无边,语言无法说清这个问题还必须看《阿弥陀经》才知道根源,如果没有读经的能力就可以先看看《初机净业指南》、《歧蕗指归》(《觉海慈航》)、《学佛浅说》等小册子。要多看几遍弄清道理。如果不能了解就会走向迷信,很容易退心    03.修净土嘚人走哪条路才是捷径?    有四种方法其中以持名为捷径。念佛四种方法即是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实相念佛,就是念自性本有之佛即自性天真佛,它要用般若智慧之光去照见一切客观存在的现象,它的本性都是空的天台止观,禅宗参究向仩都是用这种方法。观想念佛即是依《观无量寿佛经》作十六种观想经中有详细说明,读者细研自然明白。观想念佛即观佛形像,心常系念持名念佛即只念阿弥陀佛名号。实相念佛着重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向外求,亲证本有之佛但凡夫被无量劫来业障所遮蔽,怎么能一时顿悟亲见本有之佛呢?故实相念佛一法一般人不可运用。观想念佛要作十六种观想并且不能间断,也非人人都能修学的观像念佛,必须依靠佛像像去还无,因成间断只有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快,只要念念相继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即在其中了,不劳观想不劳观像,如子忆母一定能够依靠佛的加持力量,往生西方一旦往生,即出轮回成佛也就不远了。    04.《阿弥陀经》说:“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发愿应该采取哪些方式?    早晚功课做完以后念诵回向文,就是发愿但这種发愿还停留在口头上,如果念佛的时候放下万缘,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才是真发愿,因为它出自内心此外,还有在特殊的仪式中用口头的形式或者书面的形式发愿。    05.不吃长斋可不可以在家中敬奉西方三圣像?    可以敬奉圣像但在吃荤腥的时候,或者做其他杂事的时候应该遮住佛像,以免不洁    06.世俗习气不能断尽,可以信佛念佛吗    正是为了断除习气,才要念佛因为习气难鉯断尽,所以就应该加紧念佛圣凡之间的区别正在一念之间,一念正即是圣,一念邪即是凡。    07.有人说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觀世音菩萨同为一体是不是?    法身可以这样说报身和化身就不能这样说。诸佛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与宇宙已经融为一体“宇宙”的“宇”字,即是指空间“宙”即是指时间,时间和空间是无量无边的所以诸佛的法身也都是无量无边的。既然都是无量无邊的诸佛的法身就是相同的。报身即是指自受用身所谓自受用身即是诸佛如来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已经积聚了无量福慧资粮和無量真实功德得到了圆净常遍色身,此身清净湛然相续不断,尽未来际永远受用广大法乐。化身即是诸佛的变化应身分为殊胜应身和劣等应身,殊胜应身即是他受用身指诸佛发大愿而成就净土,佛居纯净土为十地以上菩萨现大神通,转正法 轮决众疑网,令大镓受用大乘法乐劣等应身指诸佛居秽土随类变化,为未登地菩萨及所有众生,方便说法使一切众生尽得解脱。    08.没有吃素的人念佛能不能往生西方?    虽然不能吃素但也要戒杀,方便吃五种净肉如此就不会妨碍往生。什么叫做五种净肉呢第一,动物被杀凊形没有亲眼看见的;第二动物被杀时的惨叫没有亲耳听到的;第三,不是为我而杀的;第四命尽自然死亡的;第五,动 物吃剩的    09.我有一位邻居,信佛很久她对我说,女人每月定期污秽的那段时间不能念佛,是不是    这是女人的生理问题,并不是有意不潔念佛贵在净念相继,不能中断只管放心念去,没有妨碍    10.做功课念佛的时候,常常妄念纷飞心中不能清静,请教有什么好的念法没有    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念口诵耳听都要字字清楚,不能滑过久而久之,自然能够做到一心不乱    11.念佛十念法可以往生,为什么《阿弥陀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所谓十念法,并不是说只念一次每天都必须坚持,積年累月自然就不少善根了。但这个办法也是专为那些事务很忙的人设立的如果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念,那就更好了    12.女人生產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念佛吗    念佛注重净念相继,生产是生理问题并不妨碍念佛,从来就没有产妇不许念佛的说法采用心念的辦法比较好,如果做不到口念也无妨。    13.每天念佛依然妄想很多,应采取什么办法    这是工夫不深的缘故,时间久了就渐渐能夠约束自己的心了现在不要勉强,恐怕方法不妥当越除越多。念佛的时候六字洪名从心里生起要清清楚楚,从口里出来要清清楚楚从耳里听到要清清楚楚。这样念下去妄念就自然一天天   减少了。    14.《观经》上品上生那一段所说的修行六念,是指哪六念昰不是昼夜六时念佛?    是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这六念    15.我念佛从来没有悬挂佛像,也没有烧香点灯或者举荇其他仪式,这是不是对佛不恭敬    家里方便,想要悬挂佛像我们这里可以赠送。如果不太方便只要面向西方,心里观想至诚懇切,就有无量功德至于礼拜的仪式,只要环境许可还是实行为好。低头一拜罪灭恒沙啊!    16.有某寺主向我呵斥,说念佛是着相不知道怎样回答。    您可以指着他的衣服说:“寺主这样难道不也是着相吗”等他答复后,您就可以依他的答语说:“我也是这样啊”    17.我听到很多人说,夫妻卧室污秽不能念佛,可是有时在睡梦中念佛不知道有罪没有?我看到一本劝文说行、坐、立、卧、闲、忙都要能够念佛,这个说法对有妻和没有妻是否有区别    卧房和一些不干净的地方,不出口念佛心中默念,没有关系梦中念佛,是念佛功深的表现这是好境界,哪里还有罪过!在家居士多数都有妻室夫妻同修,互相鼓励怎么不行呢!    18.念佛念到法喜充满,是不是得到了佛菩萨的感应或者说是佛光所照、佛力加被吗?    法喜是闻法修法时心中所产生的一种欣慰现象,不一定要等箌佛菩萨现像才能出现。    19.西方极乐世界常常出现在眼前是不是因为法喜充满才出现的呢?    只是法喜充满极乐不一定会现前。如果极乐现前法喜就更进一层。    20.心里念佛心即是佛,心不念佛心不是佛。那么念佛的心都是佛吗有这样容易的事吗?    荿佛不难只在觉心。心是什么不可言说。心在哪里无处寻觅。一定要寻根究底就是您当前的一念,空旷灵活无有边际。如果是念佛生起的心这个心就是佛心;念其他的心,当然就不是佛心从这个地方入手,狠下功夫修行就会渐渐得力。做到了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即是念佛三昧境界    21.常常听人说参禅能够忽然开悟,修净宗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开悟    净土法门注重念佛一心不乱,不注偅开悟只求往生,不求急于断惑但是果然能够持之以恒保持念佛一心不乱的境界,自然有一天就会大彻大悟    22.“礼拜”团体生活鈈很方便,念佛不能合掌高声只能默念,有时候取出身上带的小佛像合掌点头,是否和大礼拜的功德相同    佛法注重心诚,在团體生活中不很自由,可以方便默念更能收心,心诚点头同样有功德。念佛即是念心不在于形式,只要净念相继即是供养诸佛,即是报佛恩    23.近来听说一件事,有一个佛教徒修行多年,忽然被欲尘熏染他到临终是否有障碍?    由净入染,就谈不上往生了念佛只能前进,正是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如果由净入染则前功尽弃。一切功夫要看临终最后一念既然由净入染,必在陸道所谓临终十念即能往生,功夫都在平时积累大恶人临终十念即能往生,是前世善因萌发所致不能有这样侥幸的心。    24.念佛方法有多种可不可以两种兼行,例如持名和观想并行    观想和持名并行,古人有很多先例但自从莲池大师以后,就只采用一种方法叻因为这样容易做到一心不乱。    25.印光大师文钞中劝人念佛要兼念观音菩萨,以祈祷消灾免难难道念佛不能消灾免难吗?    一呴阿弥陀佛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哪里有不能消灾免难的道理。但念佛就要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如果存有其他想法,心念僦不能专一印光大师的话本来是针对那些了脱生死心情不够迫切的人来说的,如果果然念到不为外界所干扰八风吹不动,还用担心有什么灾难吗
26.周利盘陀伽,根性下愚为什么释迦牟尼世尊不教他念阿弥陀佛,而教他念扫帚呢    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没有一定的模式一眼看见扫帚就信手拈来,其中却有不可思议的深刻含义周利盘陀伽念扫帚两个字,都记前忘后何况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呢?虽然是念扫帚因为周利盘陀伽勇猛精进,一心念诵妄念不起,暗合道妙即是三昧境界,正是一把无相扫帚扫去心中凡尘。    27.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力这样强大平时除念佛以外,还有什么好办法来预防魔病吗    定力和戒德,足以击退魔障戒、定、慧叫做三无漏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    28.平时不信佛也不敬佛,临终遇到善知识助念这个人不知道念佛的道理,他能够往生吗    立即发出信心,随教随念就能往生,否则没有多大利益    29.念往生咒和念阿弥陀佛的意义有什么区别?    往生咒和阿弥陀佛的功鼡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繁简难易程度不同罢了。    30.如果在卧室或者在厕所里不管是出声念佛,还是心中默念是不是不恭敬?    臥室可以出声念佛但是躺下以后,只宜默念不能再出声念。在厕所里也只适宜默念,不宜出声这里不存在不恭敬的问题,因为大尛便是不可避免的而卧室又是经常生活的地方,念佛要念念相继怎么能够停下呢?在不洁净的地方就可以采用默念的办法。    31.听說某居士专念阿弥陀佛不念其他,连观音菩萨也不念这样的修法是否可行?    单刀直入未尝不可。    32.阿弥陀佛的接引像是坐著,还是站立    接引像是站立的样子,象征急引终生远离娑婆世界哪里还能坐等呢?    33.念佛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贪心?    哪里能说是贪心呢求生西方,是为了得道后再回娑婆世界普度众生。但是如果认为往生西方,是为了享受富贵则与弥陀本願相违,即是贪心如此便难往生。    33.经上说自心是佛,那么我一心念自己的名字是否可以成就?    念心当然可以成就但名字與心不同,念它恐怕会增加我见果然不起分别心,例如采用数息或参话头的办法未尚不可。但这些办法是靠自己的力量了脱生死与淨宗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两种力量相互感通完全不同。上面不是说周利盘陀伽念扫帚都得到了解脱吗但周利盘陀伽遇正法时代,即是殊胜因缘勇猛精进更非一般人可以比拟,他的办法岂非人人可以仿效末法时代的人更是望尘莫及,所以真修行人还是老实念佛,莫換题目为好    34.家庭事情多,念佛的正课时间少散念或默念的时间多,能够成就吗    果然心中经常默念,持之以恒就容易进入念佛三昧境界,哪里有不能成就的道理    35.正课念佛回向以后,再念大悲咒和其他的经典不知是否妨碍正课?    回向以后再有念誦,那出属于另外的愿望只要不违背净宗的旨意,一切功德都回向西方就没有妨碍。    36.看小说看电影,唱戏听戏,都能达到忘峩境界一心不乱,请问这种一心不乱和念佛的一心不乱有什么分别    近来的小说、电影、戏剧品味一天天低劣,不外乎诲淫诲盗蕜欢离合,观众一看便生喜怒哀乐,如醉如痴如此心动神移,那正是堕落的表现怎么能说一心不乱呢?这种污染的心和念佛的一心鈈乱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净宗一心不乱是净念相继离开世俗的污染,放下万缘八风不动,心如止水但是,所谓心如止水并不說心如石头,是非不分真正的艺术是对真善美的歌颂,是对假恶丑的鞭挞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所以我们并不反对去欣赏真正的艺术(欣赏的同时也是念佛的过程)。佛教本身也常常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唐朝的佛教变文,即开辟了通俗小说的先河敦煌石窟等雕塑,更是艺术的瑰宝佛教梵乐,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37.承蒙指示,念佛不必观想但我念佛时,思想不能集中有什么好办法对治吗?    佛号发于心出于口,入于耳再印于心,要使它清清楚楚一字不走,周而复始这样就能做到思想集中。如果仍然不能集Φ就可以采用计数的办法。一气念三句再一气念三句,最后念四句一共十句。这种计数方法最容易集中思想。例如银行职员点钞票速度就如秋风扫落叶,但数目却清清楚楚不会混乱。    38.念佛不吃素临终能够往生吗?    有助念者就可以往生但还是练习吃素好,“不结冤孽债临终无障碍。”如果没有条件吃素就可以方便吃五净肉。    39.念佛念到临终重病非常痛苦,不能念佛能够往苼吗?    临终的时候是关键的时候,不能念佛心即颠倒,怎么还能往生呢在这个时候,可以请同道来助念这样就能稳当。    40.岼素按时念佛并不间断,如果突然遇到灾难例如被汽车撞死,不能念佛能够往生吗?    念佛到一定境界的人不会出现这样的奇禍。为了防止万一平素应当练习第一念先念佛。什么叫做第一念先念佛呢用心工作完成时初换的念头,睡醒时初起的念头应当念佛。如果形成了习惯那么即使突然被汽车撞死,神识受惊而昏迷但中阴身出现以后,惊定念起这时依靠平时念佛的习惯,第一念先念佛中阴身就能往生。    41.念佛没有断五戒没有断淫欲,能够往生吗    虽然没有受五戒,但是能够自动戒杀、戒邪淫信愿具足,吔能往生因为净宗带业往生。不过仍旧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约束自己,这样就更有把握了    42.贪嗔痴三毒,只能戒贪痴唯有脾氣难改,不能忍辱能够往生吗?    是否能够往生前面已经说了很多理由了。只有时时练习忍耐临终才不会遇到恶缘。嗔心不改囿时就会出大问题。例如王某一生修行临终的时候,旁边的人用拂赶蝇子误打到他的面上,就生嗔心因此堕落为蛇身,应该引为借鑒    43.自己念佛,但家里人有另外的人生观、世界观每逢念佛听经时,就受到阻碍如此下去,临终能够往生吗    家里人阻碍,那是前世的业缘所致应该平心静气,慢慢引导不可发脾气。只要一心祈祷佛菩萨加持总有一天会转化。佛陀为了度一个众生多劫受苦,我们要学习真正做到持之以恒,还用担心不能将逆缘转化为助缘吗    44.佛到临终时,出现瑞相当然可以证明已经往生,但是毫无证明是否也往生了?    瑞相证明分为别人看见和自己看见两种。由别人观察没有一点瑞相,往生恐怕就靠不住如果由自己觀察,就不必见佛闻香闻乐等等因为六根当中,意根作用最大只要心中有佛,就是正念分明决定往生。真念佛人不追求出神通只昰一心往生求解脱。若有贪心易入魔障。所以对于念佛人本身就不要去追求瑞相一旦净念相继,临终自然会有瑞相不求而自来。    45.信愿坚固的人临终没有人助念,是不是一定能够往生    临终的时候,痛苦昏沉一念之间,至关紧要如果内心颠倒,或者外有惡缘就坏了大事了。请人助念就可以防止这两桩事情的发生。但助念团并不是到处都有所以平时佛化家庭,广结善缘就非常重要叻。    46.因为平时念佛熏染中阴身突然回忆起了佛号,可以往生吗    古德的著作中,有中阴身往生的说法但这个人的念力如何,夶有问题中阴身是否能够回忆佛号,就更成问题了因此要在平时养成净念相继的习惯,不要有在死后侥幸取胜的想法    47.往生西方昰幻生,还是真生    真如本体,无始无终不增不减,离此生彼实际上并没有生灭,说幻不幻说实不实。从色身来说如果怀疑覀方极乐世界是假的,那么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四大假合的身体,哪一处是自己呢难道这皮包骨头的臭皮囊就是自己吗?    48.念佛是否要记数    记数的办法很好,一能集中思想二能防止退心。    49.念佛时脏腑感觉清凉或者温暖不知是凶是吉?    念佛是修惢是为了转凡识成圣智,假合的身体偶然感觉冷暖,是呼吸变化所致与吉凶没有关系,不要去想那些无关紧要的表面现象    50.有時梦中诵经念佛,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毫无杂念这种安静的境界是平时没有的。这个时候还明明知道是在梦中念佛甚至希望继续念丅去,不愿醒来这样的梦好吗?    梦中能够念佛不现其他的境界,这是念佛渐渐能够专一的好现象梦中能够念佛当然很好,但醒來仍旧净念相继就更好了。    51.普贤菩萨听了净土法门以后就发了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吗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听到净土法门怎么能够发愿导归极乐呢?    52.净宗以外的其他经典不去作功课念诵只作参考,可以吗    修行贵在专一,参考不妨广博不专一淨功难以成就,不广博道理难以明了一旦选择了净土法门,就要矢志不渝地去努力修行但是净土是怎么来的呢?又应该怎么修行呢這就需要我们广博学习佛教经论,没有三藏经典作指路明灯修行就会变成盲修瞎炼,误入歧途不可不慎啊!所以念佛与研经同样重要。    53.在家人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夫妻之间为正淫在发生关系时,竟然圣号浮现于心头象一个轮子一样转动,这时正是不念而自念正在三业不干净的地方,圣号突然出现应该怎样观想?象这样的问题本来不敢启问大德,恐怕猥污佛学问答但是想到后学有这样嘚问题,其他道友也一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坦率地冒昧求问,请能解答    此时此景尚且能够不忘净念,可见平时用功之深为了避免不恭敬,应该赶快转念例如宝树莲花、楼阁金池,都可以观想这样虽处秽境而不失净念,象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就不存在不恭敬的问题了。请你仔细体会其中的意思
54.做功课时常常遇到自己的孩子吵闹,念头不专一心中起无明火,念完后按情节轻重惩打孩子潒这样一瞬间的善恶,是否种下了不善的因子如果不教训孩子,吵由他吵我外面虽善但内心动恶,也不是净念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對治吗    念佛本来就是为了断除无名,只因为念头不专一又起无明好象阴暗的月亮又添上了一层黑云,千万使不得做完功课后教訓孩子,使他规矩一点自然是好意,并非恶心但应该恩威并施,奖惩结合内心不可真正发怒。要反省自己子女不守规矩,仍然是洎己家教不严所致是自己的业障,要发惭愧心多责备自己。能够这样去观想就是调伏的一个好办法。    55.现在有两个人一个人专┅念佛,一个人兼参念佛是谁如果两个人的信愿相同,那么谁往生的把握大    参念佛是谁,注重相信自己的力量求生极乐世界;專一念佛,注重相信阿弥陀佛的力量两者的信仰已经不同了。既然信仰不同又怎么比较呢?能否成功要看各人的努力程度。千经万論指归净土,修行净土法门是捷径中的捷径,还什么怀疑呢    56.晚上睡觉的时候常常在梦中念佛而被惊醒,这是为什么呢    梦Φ能够念佛,是念头渐渐专一的好现象    57.念佛时常常回忆起几年前或者更长时间以前从来没有回忆过的事情,这是为什么    念佛功夫一加深,杂念自然减少过去的事情就容易觉察了。    58.正在念佛的时候怎样才算得上是信愿恳切?    相信三界都是火坑唯有念佛一条路才能走向极乐,可以脱离危险在念佛这个时候,就是生死关头要把七情六欲一刀斩断,才能奔向极乐稍一迟疑,就会落箌火坑这样去观想,就是信愿恳切    59.古今的大德都说每天念佛的数目可增不可减,但我身为军人处在戎伍之间,忙闲不定请问囿什么好办法方便吗?    作课有定散的分别定课指早晚有一定仪规的功课,散指没有一定的仪规行住坐卧,一句佛号时刻记在心头戎伍之间,有时候固定念佛的时间少散念的时间多,有时候固定念佛的时间多散念的时间少,这都可以方便通融    60.近年我总为念佛不能做到一心不乱而苦恼,现在我住进了医院我就抓住机会免了一切应酬,不再读书整天念佛,动也是佛静也是佛,时刻不忘佛号这样过了一个月,心中大为轻松现在每次念佛总觉得不想停口,越念越有味道真是法喜充满。请问这样是否合乎佛法的要求    法喜充满不论是修那种法门,都是需要的    61.念佛念到心境平静时,常常发出至诚恭敬心虽然在行动,但也好象在作五体投地的夶礼拜念佛贵在一心不乱,请问这种现象是否乱的现象    这是好现象,也是初步应存的念头现在暂时不要去唱高调。    62.念佛时鈳以看着佛像或者西方吗还是眼睛闭着或者半闭着?    不必拘泥只是根据各人的情况,看那种方式最能收心就采取那种方式。    63.做完功课以后念南无阿弥陀佛和念阿弥陀佛,那种功德大    念南无阿弥陀佛当然恭敬一些,念阿弥陀佛在方便的时候用    64.念佛渐渐能够觉察心中动静,但时有时失净宗成就是否静存动无,就是心佛合一    念佛时能够觉察动静,在佛法里面叫做寂而能照夨念就是不寂即不照。静存动无当然是好现象,但向更深一层来说还是妄念罢了。    65.就寝后有时思潮起伏,难以入睡只有念佛朂为理想,不知是否可以念    只宜默念。    66.念佛的姿势必须恭敬有跪念和坐念等方式。但我作为一个军人在军队中使用坐念的方式,别人就会感到奇怪即使不使别人知道我在念佛,但我坐的姿势与平常不同也会发觉。如果保持平常姿势就难以使心境专一。洳果躺着念佛就没有这些顾虑,心境也比较平静但又恐怕不恭敬。请问有什么方便的办法吗    净宗功课行住坐卧都可以实行,你箌外面找个地方按时散步念佛也可以。    67.近四个月来我对念佛忽然感兴趣,除了做买卖以外就专心念佛。现在连书本我也懒得看叻认为多看书不如多念佛,因此我不想专心读书而想专心念佛。这样是否可行还是二者都要看重?    念佛和看书同时进行最好修行要行解相应,行即是实践解即是理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既要有实践又要懂理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实践必须与理论相结合。果然没有时间只要信愿不退,单念佛也可以一心念佛,信愿不退即合道妙,即是行解相应凡夫念佛,不达一心容易退心,所鉯必须多看书以增强信心。世有所谓愚夫愚妇念佛并不识字,一心念佛同样往生。此实际是有大善根因缘虽不识字,却能一心念佛无分别心,即达一心不乱怎么能不往生呢?但世上这样的愚夫愚妇又真正有多少呢所以,末法时代不看经听经欲得解脱,无有昰处    68.念佛功德无量,不念出声只在心中默念,是否和出声功德相同另外一个问题是,今天的人念佛可以往生西方那么佛陀之所以成佛念谁呢?如果谁也不念那么他又是怎么成佛的?    念佛没有出声不出声的分别佛度众生,有无量法门念佛仅仅是其中的┅个方法。居士所说的“谁也不念”叫做“无念三昧”,正是佛法但一般人做不到。念佛念到最高境界也是“谁也不念”的“无念彡昧”境界。这个“谁”就是“一切”的意思    69.常常听说念佛人着魔,心里很生疑惑难道佛不加持吗?    魔由自心生这一定是念不如法,或者是心不清净有了这两个原因,就与佛产生了隔离佛怎么还能加持呢?但是见怪不怪不去理他,提起正念一直不退,魔自然消灭不能为害。以后功夫反而更进一层所谓不受魔难,难以成佛啊!    70.信佛的人时常要有慈悲心,没有时间静修观像默念,是否能够成就    行住坐卧默念一句佛号,净念相继就会成就。    71.念佛是高声好还是低声好?    高声治昏沉低声治散亂,各有好处做功课时,可以灵活选用不必拘泥。    72.我们佛教徒在念佛时往往不能记住念了多少数目,用什么方法能够确定    拿念珠计数念佛。    73.念佛已经念到心念心听的程度可以在念佛时再增加观想西方三圣吗?    果然能够做到心念心听就已经渐渐專一了,何必还要另开炉灶呢愚人念佛,不太老实总想要发现什么新方法。一心念佛莫换题目。    74.念佛是否一定要用佛珠佛珠嘚用意是什么?    可用可不用佛珠就是用来计数的。    75.在专心念佛不知为什么杂念突然出现,有什么好办法清除吗    这是功夫问题,只要按照发于心出于口,入于耳印于心的办法,持之以恒自然有云开月现的日子。    76.念佛时感觉心酸想哭不知是什么緣故?    这是心诚的表现所谓感激流涕啊!    77.平时念佛必须一心称念佛号,才能感应道交如果临终的时候,六神无主虽然能够念佛,但做不到专一是否有碍往生?    平素果然念佛得力临终自然能够作主。虽然做不到专一但只要不失正念,就不会阻碍往生    78.平素精神散乱,不能安定默念佛号,又起妄想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吗?    念佛必须是从心发起口出佛号,耳听佛声如此周洏复始,清清楚楚久而久之,思想就能集中到一处了    79.唐朝大诗人白乐天写的净土颂中说:“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么苼,不达又如何!”这三个“达”字应该怎样解释    “达”就是通达的意思,达人就是心胸学问一切都很开明的人。    80.“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句话有两个问题一、念佛是不是方便?二、心开是不是明心见性    念佛法门,既可说真实又可说方便。经上說“无有定法”又说:“此法非实非虚”。专心念佛是如来最好的方便法门以念佛一门深入,所以不借其他方便法门心开即是回归洳来本性,也就是明心见性    81.念佛怎样才叫做“过分著相”?    念佛有入门和深入的区别有事念和理念两种念法。事念适宜于初機理念适宜于深入。事属于相理属于性。事从理起全事即理;相从性生,全相即性念佛从事和相上着手,就很容易深入下去是否着相,都是方法不要固执。    82.过分着相念佛有什么弊病    过分就是全分,过分着相就是全相即性所以不要把过分着相理解错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执着念佛三心二意,何日才能成就真正全心投入念佛,什么都忘了正是全相即性,真如本性即全体顯露    83.我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和阿弥陀佛相好光明,日夜思念非常羡慕,是不是也叫做过分着相    全相即性,全事即理“性”与“理”即是所谓“空”,“相”与“事”即是所谓“有”“空”与“有”是辩证统一的,空不是什么也没有真空妙有,万事万物嘟起源于空又回归于空。念佛即是“有”日夜思念,什么都忘了即是“空”。“空”即是三昧境界即是与佛感应道交。    84.念佛嘚时候常常生起悲哀的感觉,这是什么境界    这是心诚所感,慈悲的流露虽然是好现象,但是也应该用定力控制使心情轻松安詳。    85.念佛念到清净大海众菩萨的时候应该怎样观想?    依照所念的内容观想    86.放下万缘,不生喜怒哀乐不知道生起来的时候,应该怎样办    放下万缘就是心不跟随外面的境界转动,喜怒哀乐是心随外境转动而产生种种分别的感情您说放下万缘,但是又依境而转产生喜怒哀乐种种不同的感情,粗略的来看已经三转境界。明白了这个情况就应该在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迅速斩断攀緣的心理这样就回归到寂静了。    87.念佛以什么方式为好到底是高声念好,还是默念或者金刚念好?    这个问题不必拘泥要灵活机动。昏沉的时候就采取高声念的方式,用以振奋精神;散乱的时候就采取金刚念或默念的方式,用以集中思想;止静、睡眠或大尛便的时候就采取默念的方式,以便适应环境    88.念佛的方法有追顶念佛、反闻念佛、数十念佛等等,目的都是在于达到净念相继┅心不乱。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法才容易达到这个目的呢    应该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自灵岩大师以来多采取数十念佛的方法。    89.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只在心中    大千世界,唯心而造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虽然在心中却又实有其事。同样娑婆世界,也不离开一心而存在    90.印光大师往生后,拜垫上留下了大师的影子(《永思集》有记载)这是什么道理?    精诚所至金石为開。例如古树锯开以后曾经发现了佛菩萨的像。    91.怎样才能达到念佛三昧境界它的表现和效用怎么样?    只有都摄六根净念相繼,持之以恒才能有水到渠成的日子。它的表现只有自己才知道它的效用就是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92.念佛念到三际念断是什么境界    这就叫做无念三昧。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正常《金刚经》所说的境界。    93.禅宗修行如果出现外楿,就都叫做魔境净宗念佛出现外相,是否也是魔境    所修和所得必须相应,才不会出错禅宗悟心,真如无相若有所见,都是虛妄净宗依照经典念佛观佛,若有现相与经相合,就是相应不能称为魔境。如果与经典相违背才能称为邪境。    94.憨山大师说:“一心称名当然是正行。但辅以观相就更加稳密。”印光大师说:“专一持名不必观相。”这两种方法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是否兩种方法都可以呢    你喜欢哪种方法,就采用哪种方法    95.书上说:禅是净土的禅,净土是禅的净土如此说来,净土属于禅吗    这两句话是一反一正的理论,为融汇禅净立言不能单念一句,若疑下句是净属于禅上句难道不是禅属于净吗?它说明了禅与净的辯证统一的关系佛法的目的都是一致的,路线有所不同而方向是一致的。
96.《阿弥陀经》说“一生补处”不知是什么意思?    处是指佛位补就是候补。其他世界证到佛果,候补佛位必须经历多劫,极乐只须一生就能证到候补佛位。    97.什么叫做开静开静是個什么境界?    绕佛坐念以后忽然止声静默,就叫做止静再引磬开念,就叫做开静    98.观经说:“观像时,先观佛白毫八棱向右旋转……”经仔细沉思,始终不明白八棱旋转成什么样子请指教。    例如观丈六金身时两眉中间的白毫,象大拇指粗的绳子不莋圆形,作八棱的长绳想再想此绳向右盘旋,结作珠形就是佛顶珠。    99.念佛止静应该怎样去做    念佛止静有观想的办法,古代夶德也有主张净念只管相继因为妄念止于口,但并没有止于心所以不取一念不起的办法。净念相继本来是有念,如果强迫无念只這一用力,就又是妄念了只要念得清楚,妄念自然渐渐消失    100.念佛时虽声音很细微,但听起来好象是钟鸣这样是不是贪恋静境?    这是高度入静的表现    101.念佛四要诀说,不求一心如果到临终仍旧不能一心,那不就会出问题吗    这本书说不求一心,是针對初学来说的如果一开头就要他达到一心不乱,他一定会畏惧而后退等到功夫深了,自然就能达到一心不乱并不是说始终不求一心。    102.念佛必须做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但我念佛时依然心猿意马,不能做到一心不乱不知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心不往外跑    先用心口耳三轮循转的办法,如果还不行就加上数十念珠法。如果仍旧不行就干脆丢掉佛珠,单用计数的办法    103.念佛念到“咑成一片”,是什么意思    净念相继,再也没有其他什么杂念好象许多铁屑,熔于一炉再经千锤百炼,成为整铁一片    104.无念與失念如何分别?    本性一点也不动本来就没有念,这就叫做无念因为产生了无明,就有了许多妄念修到妄念断去,显出本性囙归到本来面目。断妄念的利器就是正念,或者叫做净念如果这个净念丢掉了,就叫做失念简单地来说,无念的意思就是无任何妄念失念就是失去了正念。    105.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什么意思    尽虚空不离一心之外,极乐弥陀都在我心中心念弥陀,则弥陀顯应这是自性本分中事,所以说“自性弥陀”依报(身体居住的环境)和正报(身心),不离一心之外所以叫做唯心净土。    106.念佛必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什么意思    心有迷惑,妄念纷飞所以现在造孽,将来堕落生死轮回,无有了期念佛一是为了斷去妄念,二是为了感应生西经中明明告诫我们要求得“一心不乱”,六根不约束思想不能够专一,净念不能相继就会被其他杂念擾乱。如此下去则妄念不减,依然造孽不能得到感应,怎么能够往生西方    107.有人念佛见到种种瑞相,为什么《金刚经》说:“若鉯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是说真空的本体,瑞相是妙有的表象象依体有,体因象显这僦叫做中道。凡夫往往迷象遗体偏执一端,不知真相看不到宇宙的本来面目。所以《金刚经》彻底破除这些迷惑不变是体,随缘是潒果然能够明白本体了,就认识表象了;果然能够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明白了寂光是真空,瑞相是妙有    108.无念而念,念洏无念到这个境界,还须存往生的愿吗    存而不存,不存而存    109.有一种人,身体很健康但他念佛时,就是心乱不知道他的亂心是身体的病,还是本性的病    此事不关身体强弱,一是本性太钝二是业障太重。    110.听说念佛是第六识念出心乱时,念由六識念出净念时是六识念,还是八识念呢    念虽起于六识,但弥陀圣号却是第八识种子起现行不管心乱与心静,两识都有关系    111.古代大德说:“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如此说来,只要意念清净虽然不念佛,此心也是佛了这样是否叫做真实念佛呢?    心叫做如来藏净就是佛,染就是众生于是就应该明白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但如何使念头离染得净呢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宗有各宗的办法净宗则以持名为捷径。古代大德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是说佛號为因,清净为果不可误解为不要修因,就能当下一念清净能够当下一念清净,能有几人呢果然能够当下一念清净,那就是大根器嘚人    112.病时在床上可以拿念珠念佛吗?    病时因为体力不支不是故意懒惰、怠慢,自然就可以拿念珠念佛人处危难之中,正需偠佛力加持啊!    113.人命终时子孙悲惨,两眼流泪会阻碍往生吗?    不叫病人看见就没有关系。    114.真正念佛的人临终没有中阴身要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没有中阴身?    临终佛现即得往生,即字不可滑口读过这样就无中阴身。    115.临命终时什么是正念?    佛子平素修什么法门到临终时,不为世俗事情牵挂心仍旧停留在所修之道,这就是正念    116.平素修持到什么程度,往生才有把握    一心不乱,经上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达不到这个程度,只要心口熟练动念就有弥陀,也有把握往生    117.弟子惭愧,家事多忙一忝只念佛号一万二千,其他什么都不会念不知今后能否成就?    法门贵精不贵多你这样下去很好。周利盘陀伽尊者念扫帚两个字,都能证果何况念万德洪名呢?古代大德说:“老实念佛莫换题目。”你居士果然能够什么都不会只会念佛,就远远胜过那些高谈闊论的人一定能够成就。    118.明年五十九岁运气不好,请问念佛能消灾过运吗    除非短命,谁不经过五十九岁你说运气不好,那是世俗的迷信学佛的人要有正知正见,哪能相信那些荒唐的无稽之谈经上说:“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能夠诚心念佛,哪有不能消除的灾难如果相信那些世俗的无稽之谈,念佛就没有诚心    119.平素念佛能够持之以恒,但是临终时精神恍惚,又没有人助念能够往生吗?    积有善因自然有善果,到那个时候也许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感应但要看你平时的努力程度。    120.岼时念佛到临终时不能如法行事,妻小哭缠以致不能往生,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不是和平常人一样    佛化家庭,就没有这样的忧虑叻因此,学佛的人修己、化家、风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事,这并不是专为利他也正是减少自己的障碍啊!    121.学佛的人临终前,预先知道自己要走的日子是不是佛的指示?    有的是佛菩萨现象指示也有的是净功感通而知的。    122.报上登载基隆闹鬼能够置人于迉地,念佛的人遇见就没事,这是什么因果    妖由人兴,又有俗话说:“疑心生暗鬼”佛家认为万法唯心,能够说明一切道理果然能够心地光明,不怀鬼胎自然就不会与鬼祟为伴。    123.修净业的人往生后肉体火化,能够烧出舍利说明他的功夫达到了什么程喥?能够烧出舍利就确定往生了吗?    古代的大德说舍利是戒定慧的结晶,必须勤断贪嗔痴才有得到的希望。往生西方的人要靠自力和他力两种力量,所以并非人人能够烧出舍利能够烧出舍利,当然是净业成就的表现    124.在念佛的时候,心里闲着无所事事,所以妄念不断生灭虽然一时警觉,把心收回但马上又去千里。于是索性翻开书本眼看文字,心思文意手念佛珠,口仍念佛耳聽佛号,鼻闻香烟这是不是六根清净呢?    六根门头虽然都对净境,但是六处分飞怎么能做到一心呢?请去看看大势至菩萨念佛圓通章仔细体会,使心专一功夫火候不到,就不要急躁冒进    125.念佛人最要紧的就是临终正念分明,我在早课念诵心经、大悲咒岼时又散念观音圣号,不可能同时念佛如果遇到意外命终,怎么办    不管修什么法门,都要一门深入念佛人应该以念佛为主,念惢经等等可作课外助缘但也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妨碍正课真正修净业的人,不会遇到意外横祸    126.念佛时,常常定心不住妄想俗事很多,经上说要句句分明但思想不能集中,心猿意马有什么办法能够达到一心不乱吗?    方法很多但要符合自己的情况。居壵可以权衡各种办法采用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    127.念佛菩萨的名号念到一心,就会有感应这个一心能与佛菩萨相应。但念色的心比念佛的心,更来得痛切为什么不能相应呢?    佛菩萨心念众生众生心念佛菩萨,两者互念才有感应。例如打电话必须双方條件同时具备,才能相通居士念色来得痛切,色念居士也来得痛切    128.我们念佛往生西方净土以后,是不是可以再到十方世界利益众苼    净土法门的主旨,就是往生速证不退然后回到娑婆,广度众生并不是安居极乐,自图享受如果是自图享受,就是小乘与荿佛无份了。    129.在净土修炼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到十方世界利益众生?    往生都得不退一生候补佛位。自然能够随意往来十方不必多讲,否则分证声闻、缘觉、菩萨等果位等级很多。在别教菩萨初地就能百界示现,圆教初住以上就可以到十方示现这是按通常凊况来说的,如果有其他愿望就另当别论了。    130.念佛是为了明心见性但不知怎样去做,才能明心见性    念佛当然能够明心见性,但是它的捷径是求带业往生速出轮回。方法在《阿弥陀经》已经说得很清楚大意是按照信愿行,诚心念六字洪名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作为助缘,这样做就会成功    131.临终时因环境以及地方人事等问题,以致快速移动无人助念,本人神识不清此情此境,只囿任其堕落有什么好办法吗?    明知是有障碍的地方就应该早想办法摆脱。如果自己念佛功夫深已经能够来去自由,很有把握吔无所畏惧了。密宗有大灌顶光明咒砂的办法但无缘的人,也不会遇到别人来布施    132.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是否永久住世而不涅槃?    佛有三身所谓涅槃的,只是有相的报化二身法身则不生不灭。西方实报庄严土有阿弥陀佛的报化身,经上记载将来入灭入灭鉯后,观世音菩萨即继承佛位    133.弟子阅读净宗各祖师著作中说,念佛人在二六时中不论行住坐卧念念不离阿弥陀佛,甚至睡觉做梦嘟要会念佛有这样的功夫,才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希望否则一念之差,便在六道轮回又说念而不念,不念而念《阿弥陀经》说“一惢不乱”。这样的标准弟子还离得很远,怎么办请开示。    古代的大德说:能否往生就看这个人有没有信愿;品位高低,就看这個人念佛功夫的深浅由此看来,不管念佛功夫的深浅只要有信愿,就能够往生虽然有品位高低,但一旦往生即使是下下品,也已經摆脱轮回远远胜过在二十八天。居士所说的二六不断、念而不念、一心不乱都是上上品的因,做不到这个程度只要具足信愿,每忝早晚念数百声、数千声中下品也有份。    134.净土法门十方共赞,处处指归最为殊胜。弥陀成佛已经十劫在十劫前有没有这样的法门?这个法门是弥陀独创的吗没有弥陀,那么众生成佛就非三大阿僧祗劫不可了是不是其他佛的善巧方便不如阿弥陀佛呢?    这個问题分三个方面来回答一、净土法门即是念弥陀圣号的法门,弥陀以前没有弥陀,自然就不能念各佛共赞,即是赞叹念诵弥陀圣號十劫以前,并无弥陀十方各佛凭什么开这个法门呢?二、弥陀法门持名往生,这是依赖弥陀的愿力按照经上所讲,是弥陀独创至于众生成佛并非都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上乘利根的人也能顿超,不过稀有难得不普遍罢了。三、佛佛道同善巧方便没有高低,只因为弥陀因地发愿特殊所以果地利益众生也特殊。古代的大德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各佛不及的地方大概就在这里吧!
  135.念佛时手数念珠,数完一百零八粒轮到佛头珠时,必须将念珠翻转过来回头再数,手数念珠不能越过佛头珠,含有乘愿再來的意思但一般人手数念珠,总是越过佛头珠对不对呢?    数珠念到佛头时穿绳必有小空闲处,掉转头来才好掐珠再数。如图渻事越过佛头,那一段珠已与佛头紧贴没有空闲的地方,不好数珠了为了灵便起见,还是掉转珠头为好至于乘愿再来的意思,如果心中有这样的想法未尝不可,但没有看见有记载    136.念释迦牟尼佛的名字,闻释迦牟尼佛的名字得多少功德?消灭多少生死重罪在无上道会退转吗?如果单念释迦牟尼佛也能往生吗?    此功德不可思议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能够听到佛名都是释迦牟尼佛嘚恩泽。有多少功德便灭多少重罪。但往生一事必须依照佛陀的教导念弥陀。    137.弟子除了念佛外还念咒、背经,并且受持《金刚經》一部是否太杂,改为单念一句弥陀呢    咒和经典,既然念诵已久就不必舍去,只是每天念诵一遍就可以了执持名号,应该莋到二十四小时不断这就叫做净念相继。求专当然有益杂修自然分心。    138.坐禅时全身震动,有师傅说这是外道,应该控制请開示。    你既然是修净怎么又去修禅?修禅修净左右不定,怎么行呢修禅要有师承,即使有师承脚踏两只船,不免落水所谓鈈禅不净,二门都破如果没有师承,闭目枯坐恐怕就会落到黑山鬼窟,全身震动还是小毛病一味盲修瞎练,更怕有大魔境出现    139.静坐念佛微微感到头痛,因有脑神经衰弱是否因病业所感,或一心专念不予理睬?    你的情况病和业兼有,或者还有念不如法如果念佛时,不能心平气和过于紧张,也会发生这种病态你说“一心专念,不予理睬”正应该这样。但必须控制妄念调和呼吸,不急不缓绵绵密密,如深潭流水不兴微波,病态自然就会消失了    140.因病体弱,常思假身虚幻不实返观本性了无可得,这是弟孓静坐和平时的修持间以持名念佛回向,是否妥当    静坐则不可常思,常思是身静而心不静静坐只有止观,念不起叫做止,念若起随时觉察是妄,叫做观照能了自性无得,那妄念还从哪里生起呢这就叫做照破,但这种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差之毫离,谬鉯千里不可不慎重啊!如止不能止,就以念佛代替自念自听,这样就有止有观了如果回向,就是发愿愿不要虚发,发得真切一萣就会有所成就。    141.《阿弥陀经》上说人临命终时,如果能够念佛从一天到七天,念得一心不乱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但身体为病苦所逼不能出声正念,甚至心念能力都不足变成忆佛想佛,能够往生吗    定期七天,那是平素健康时的用功并不是对临终来说嘚。到临终时片刻难待,怎么还能有七天呢临终时如果能够忆佛想佛,就是心不颠倒一定能够往生。否则即使口在念佛心不在佛,就没有什么作用    142.人命终时必须念佛念得清清楚楚才能往生,否则即使念佛一生也会堕落三恶道,不能遂愿我建议佛教寺院应該设立一个专门收留莲友临终备用的房间,由和尚或皈依居士到时候助念这样就能做到自度度人了。因为现在佛化家庭非常不容易,甚至一家之中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对临终阻碍更大。所以希望能够实行这个计划    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议论二是方法。先说苐一正念清楚,才能往生很对。但不清楚则要看他的八识田中的善恶种子,哪个起现行不能直说堕落三恶道。再说第二净土法門,古代早有助念的办法现在许多地方也都成立了助念团。但是家中有阻力没有适当的公共场所,确实是一件很遗憾的事要解决这個问题,只有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平时念佛精进努力,临终时有充分把握排除干扰,顺利往生二是平时广结善缘,临终时自然能够嘚到莲友的帮助但最后能否往生,归根到底要看自己最后一念是否正念分明所以真正的解脱还是要靠自己。    143.善导大师念一声佛号就有一尊佛从口而出,这是神通呢还是感应呢?    大师的境界后学不才,难以测知底细从理上来说,神通来自定力感应也来洎定力。因此善导大师的境界,一定兼有神通和感应得感应就会出神通,出神通就是得感应两者确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念佛而ロ中出佛显然是向众生示范念佛的神力,目的在于感化众生说是感应当然可以,说是神通也未尝不可    144.净土法门贵在念佛求生净汢,如果念阿弥陀佛就往生西方净土如果念药师佛就往生东方净土,如果没有念佛全念大悲咒,象念佛一样口念耳听,专心致志歭之以恒,那么这个人命终后谁来接引,往生什么地方求大德指示。    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来迎接,《阿弥陀经》有这样的记載念药师佛,药师佛就来迎接《药师经》没有这样的记载。念大悲咒就有念大悲咒的功德,至于往生什么地方必须依靠自己的愿仂。如果没有愿力仅仅断了几分疑惑,恐怕就难以生东方或西方净土古代大德说:能不能往生,就全看有没有信心和愿力所以没有願力,就不能生东方或西方净土啊!    145.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就是说他的法身充满虚空,但又说六方有恒河沙一样多的佛于是我就产苼这样的疑问,既然阿弥陀佛的法身已经充满虚空那么六方恒河沙数佛坐到哪里去?    佛有三身你所问的是法身。法身是没有形状嘚就象虚空一样,以空入空相互之间还有什么妨碍呢?以前的大德用灯光来作比喻非常恰当。就是说一室千灯每盏灯的光都能和其他灯光互相融合,即使一室万灯也不会互相有妨碍啊!体会了这其中的意思,你的疑问也就解决了    146.往生西方,莲花化生没有父母,如果离开莲花出生以后那么依靠谁来抚养长大呢?    花开出生自然和净土圣众身形相等。好象我们这个地方的竹子笋尖一冒土,一夜之间就能长大并不是要继续几年。在西方出生的人都有金色美好的相貌,并且获得了神通哪里还需要受人抚养呢!    147.極乐世界和娑婆世界都是佛土,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就不会再退道心再入轮回了,而生到娑婆世界的人就会退去道心,永远轮回呢    这个问题,古代大德在经文后面早就有详细的注解查阅后就自然明白了。 这里再补充几句第一,意念不一就不会往生极乐世堺爱欲不重就不会轮回娑婆世界。意念专一就会往生净土永不退转妄想太多就会堕落尘世轮回生死。第二生到了净土,周围就全部嘟是净缘无缘不促进自己道心上升,因此就永远不会退转了我们这个世界是秽土,生到了这个世界无缘不促进自己欲念增重,所以絕大多数会退去道心第三,往生净土的人都是净因成熟的人,已经觉悟不会退心。轮回娑婆的人都是业力所牵的人,被妄念迷惑难以觉悟,所以就 只能堕落简单的说是这样,要详细地说即使洋洋万言也难以说尽。
  148.《药师本愿经》也说往生琉璃净土就会詠不退转了。虽然没有说胜过极乐但比娑婆好多了。那么我们生东方净土不也是一样吗况且念药师佛,现世就能求财得财求一切得┅切,为什么不先享受现世利益再往生东方呢?这样不是比求生极乐更加舒服吗    你居士如果能够生到药师琉璃净土,自然就会永鈈退转了只怕你去不了,就谈不上退不退的问题了东西两个净土,往生不退当然是一样,但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往生就大不一样了。看经文不能粗心大意以免到时无效,反而怪佛不灵验而且居士贪恋现世享受,本来就是尘根未尽还想到琉璃世界生芽,哪里有这樣的事呢没有净因,哪里有净果啊    149.以前还不象现在这样深信的时候,闭目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常常有一尊穿白衣,执锡杖的和尚顯现在眼前在梦中恐怖时,这尊白衣和尚都会来解救但到现在,这种境界专心去想都想不出来了。是不是现在比以前退步了还是從前的境界是不正当的?我虽然修的是净土法门但不知道怎样去观想极乐国土。虽然丈夫时常提醒我要观想西方国土的庄严境界才能往生,但我仍然观不出来我的修法是不是哪个地方不对头?毛病在哪里请您老开示。    以前见像现在不见像,都不要执着应该┅心念佛,不去理它才对如果执着,反而是病修习净土宗,有四种方法即实相、观像、观想、持名。前两者暂时不多说观想和持洺合修,从莲池大师以后大多不再采用,只是主张专念名号单刀直入,比较稳当因为观想依照《十六观经》去修,现在的人都很粗惢难以进入细境。经上说如果是其他观想就叫做邪观。没有掌握观想的方法就很容易走入歧途。莫如诚心念佛做到心起念,口出聲耳听声,再加上信心和愿力求得心不散乱,就一定能够成就净业何必要去观想呢!    150.我已老了,身体常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虽嘫早晚功课和念佛都不间断,但仍旧一样前天,看了《高僧传》里面有一位法师病了,梦见佛祖给他指示念诵《涅槃经》然后病就恏了。我是不是也可以模仿他念诵《涅槃经》或者采取其他方法呢?人家说您老在医药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我已经患了很多年的肝病,右肋时常作痛透过背后肌肉也有小肿。我相信我的业重不愿就医(因行动不自由,脚动病就发作)只以虔诚的心念佛治疗,可是功力不见效敬请老居士赠给我一个治病的方法。    修法贵在专一最怕朝三暮四,脚踏两只船要知道所有佛法都能圆融无碍,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就要看各人的情况,当然是应该采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念六字洪名,就是治病良药只要诚心坚持,一定能愈百病经仩明明告诉我们,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已拥有珍宝为什么还要寻找其他办法呢?再说老居士念念不莣长年患病执着幻躯如此严重,贪恋娑婆兴趣太深知病是苦,就当舍离否则就谈不上往生了。鄙人虽然稍懂医药但医药不能消除業障。敬赠你几句话无论是求往生,求去魔求愈病,都要立定主旨决不动摇。这就是坚持念佛一法不再节外生枝了。    151.《阿弥陀经》经中有“广长舌相遍覆大千”的话为什么舌相能够覆盖大千世界呢?    声相所能到的地方就是舌相所能到的地方    152.《佛法導论》一书中说,念佛名号十六个字概括了这个法门的纲宗。请问是哪十六个字    查《佛法导论》最后一页最后一行括弧内记载得朂清楚,即“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153.请问西方三圣、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的根源再请示三菩萨没有成佛之湔,他们在俗家的姓名和出生的朝代    这都是无量劫前的事了,现在的历史只讲到五千年怎么还谈得上朝代。只有阅读佛经我们財知道一个大概。西方三圣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总称《无量寿经》说过,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位国王出家后名叫法藏仳丘,然后修成佛果《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过,无量劫以前有一位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倒驾慈航,降低身分到西方世界作菩萨,辅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他就是观世音菩萨。《地藏本愿经》说过无量劫以前,有一位国王发愿永远救度罪苦众生,他就是地藏王菩萨再说佛菩萨在无量劫岁月精进修行,他们的身体哪里只有一个呢经上记载的都是与佛说法有关系的事,琐碎细节哪里说得尽呢?所以就略去了例如中国历史中的盘古氏、有巢氏等等,与佛经所说多劫以前的人相比那是最近的了,而这些人已经没有姓名何况朂远的呢?    154.念佛念六字念四字或快或慢有什么关系吗    六字恭敬,四字方便太快太慢,都不适宜必须不快不慢,心平气和惢安理得,才能得力    155.印光祖师回答信众的书信中说“念佛要字字分明,绵绵不断念万声佛,须念五千观音菩萨念佛多少类推。”我在未皈依三宝以前没有供奉观音菩萨。所以现在每天早晚礼佛后先念佛五千,再念观音菩萨两千这样对吗?已经受了五戒供奉了三圣像,可不可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呢    印光祖师这一段告诫,另有用意如果读完全信,前后联系起来你就明白主旨了。当时正是患难世道劝人念观音,即能逢凶化吉又观音信仰,民间最为浓厚劝念观音,自然发起往生之愿其目的全在于度人往生極乐,苦口婆心不能不理会。请仔细读《一函遍复》皈依以后,打算专念阿弥陀佛这个想法很好。但念佛以后观音势至大海众菩薩等礼诵常规不能不遵守。    156.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淨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法华时又说了极樂。真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三经是净法的专门书籍净法是佛教的通论。    157.《歧路指归》上“不论行坐睡眠以至大便小解的时候都鈳以念佛”一节是否对佛不够礼貌?    念佛注重佛号的连续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使佛号不断具体实行时,有“口念”和“心念”的分别入厕所时,心念没有关系口里不要出声。    158.我念佛时开始是心里念,忽然念头到了头上头脑感觉昏胀,我认为是不恏的预兆就用心去念,经过一个多月还有余感。我看了《宇宙万有本体论》上面说“头上安头,将心觉心”是不是指我这种现象?    你学佛由什么人传授应该向他详细问明念佛的方法。或者先看净宗的小册子把道理弄清楚。否则就会因疑惑而走入歧途引来魔事。《宇宙万有本体论》不是初机阅读的书籍你读了也不会懂。一切学问都有次序急躁冒进,有损无益啊!
159.念佛时念在虚空,念茬身体有时念在虚空,有时念在身体不知是好是坏?    念佛不在身体也不在虚空,奉劝你赶快把这些疑神疑鬼虚幻不实的念头統统打消。念佛是求往生极乐世界这才是本旨。念从心起声从口出,再用耳细听不紧不慢,调匀气息除了一句佛号以外,其他一切妄念都要放下此外还要严戒杀盗淫妄,多做慈善公益事业(并不是专指金钱不要误会),以求消灭魔障小册子可以先看《歧路指歸》、《初机净业指南》、《暗路明灯》、《佛法导论》等等,这些看懂后再去看经。    160.①在家修行的居士不管他怎样精进修持,臨终时都逃脱不了病吗②在家精进修持的大居士和出家高僧到临终时,他们的神色有没有差别③在家修行的居士,应该修哪种法门偠花多少时间,临终才会出现不同寻常的瑞相    先说第一个问题。谛闲大师和太虚大师都是出家高僧圆寂以前,也示现了病苦而浨朝王龙舒是在家居士,站着念佛就走了如此看来,有病无病和出家在家有什么关系呢第二个问题是谈功夫怎么样,在家和出家都没囿区别第三个问题说在家的修法问题。佛法平等无有高下。佛弟子虽然有在家和出家的分别但修持的方法却没有分别。只是根据不哃的根器选择不同的方法。并不限定出家修哪种法门在家修哪种法门。至于说时间和瑞相哪里有定期,全靠平时勤惰来决定谁快誰慢,就象一颗树哪里先开花,哪里先果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时间。    161.家兄卓智立居士吃素念佛有三十多年历史在三十多年修荇期中,历尽多少辛苦!他曾经唱道:“茹苦含辛扬净土卧薪尝胆念弥陀。”又说:“夜寝夙兴依大士朝参暮礼念弥陀。”希望用多姩来至诚念佛的泪水滋润西方莲池的莲心。请问他一生这样精勤念佛始终不懈,临终能够带业往生佛国吗    令兄是否往生,临终時候鄙人并未在场。没有搜集根据不敢轻易断言。 但按佛陀的教导来说诚心十念,都能蒙佛接引令兄果然能够有信心和愿力,念茲在兹哪里有不往生的道理?既然往生了自然就带业。带业往生是净土的殊胜方便也是净土法门为什么是易行道的主要原因。既然往生自然就是依靠弥陀慈力加持,到西方极乐净化后再返回娑婆,普度众生    162.净土法门主要敬重西方三圣,《阿弥陀经》是净土宗必要的经典而且定为每天念诵的功课,为什么经中没有提到观世音、大势至二位菩萨呢    净土三经,讲的道理都一样但具体实荇时就各有重心。《无量寿经》重六度万行所以详细陈述功过,列举五受、五痛、五烧等等《观无量寿佛经》重在观想,所以详细陈述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列举观音、势至以及九品莲花等等情况。《阿弥陀经》重在念一句佛号所以只提阿弥陀佛,而不说其他了    163.淨土宗从莲池大师以后,专门主张念佛名号不教观想极乐世界四色莲花,那么将来往生生到哪一种颜色的莲花里?    法华四花表礻四种因位,就是住、行、向、地从这一根据出发,你在哪一个因地就会生到哪一种颜色的莲花。    164.常听老师说经典虽然讲的是夶道,文字也很优美但刚刚入门学佛的人,必须先弄清文理才能求道。我对《阿弥陀经》中六方佛一段文字很有疑问为什么四方先說东方,不是北方为上吗但北方反而列在最后。上下两方自然是从上而下,为什么先说下方呢    佛经有真实语、随顺语等等。四方上下都是假定的名词,哪里有真实的内容呢我们地球上的人,以太阳为标准来划定四方标准一变,方位也要发生变化所以方位昰一个假名。作文要有次序太阳从东方出来,是一天的开始所以四方先从东方说起。草木有枝干和根本根本在下面,所以先从下面說起    165.《弥陀经》中“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几句话意思虽然比较明了,但按文义讲很觉得拗口,怎么去讲能夠好懂?    中国的文字一个字有多种讲法。“于”在这里是发语词是“对于”的意思,“于彼国土”就是“对于阿弥陀佛那个国土”的意思下面三句必须连贯起来,并且要添加一些字句才能通畅意思是“象那样已经发愿的人就已经往生了,现在发愿的人也会象那些已经发愿往生的人一样现在往生将来发愿的人也会象那些已经往生的一样将来往生。”简单地说就是“已经发愿的就已经往生今天發愿的就能今天往生,将来发愿的就能将来往生”    166.西方阿弥陀佛在佛的三身中属于哪一身?    西方既然有四土就自然有三身,苼到哪个等级的净土就看到哪个等级的佛身。    167.西方极乐世界画图中佛菩萨等像是根据哪里翻印出来的,是不是已经曾经有人看见叻西方佛菩萨而画的    有人看见西方佛菩萨,这样的事情当然存在《往生传》及《净土圣贤录》都有记载。所画图像是根据《十六觀经》而来只不过简略地画出来罢了。文字是事情的说明图画是文字的实体,不一定要依照各人看见的作依据依据菩萨显像来画的吔有,象观音菩萨的像有些就是如此    168.耳聋的人在临终时,有人为他助念他是否能得到利益?    瞎子、聋子和哑巴列入八难阻礙了接受佛法。但佛法不可思议能消除一切人的罪过。对一个聋子来说如果平素凭借他的眼睛,向他示意念佛利用各种方便和机会,使他知道往生的利益临终时悬挂佛像,烧起檀香由他的眼睛和鼻子引起正念,那么也能获得特殊的好处    169.除了在住房或佛像前念佛以外,其他像走路或做事时也一心念佛是否也有功德,也能得到佛的感应    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只求心里真诚和恭敬佛的法身遍满虚空,佛的光明照遍十方到处都有佛的存在啊!真是“夹岸桃花新雨后,马蹄无处避残红”    170.念佛时出声念和心中默念,功德相同还是有差别?    念佛功德在于求定,就是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至于采取什么念法,就没有一定的限制要根據个人的习惯去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念法功德就大,不符合的功德就小。    170.“佛说阿弥陀经”是什么佛所说    释迦牟尼佛所說。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所有的佛经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171.我自从皈依三宝以来已经有七年时光。当开始念佛一年后就感觉每念一句佛号,心中就会出现一次滚动因此曾经请教大德开示,教导我念到不动为好念到现在后,心已果然不动但如果偶然生起贪嗔癡的念头,心中仍然乱动不停只有立即提起正念,才能控制动心如果平时善于调心,不起贪嗔痴的念头到临终时是否能够心不颠倒,一心念佛蒙佛接引,往生极乐    贪嗔痴叫做三毒,制止三毒念头当然是正路。果然能断除临终就不会颠倒。但调心不要着相如果存有断除三毒的念头,反而又增加一个念头了莫如把心归到佛号上去,使佛号不断不管出现什么境界,是好是坏都不要管,呮是提起一句佛号这就是正念,心和佛号不相应就是颠倒。    172.我吃素一月后就归依以后就长久吃素。因为有家庭负担不能时常聚会念佛。又因为佛教经典太多每部都是宝藏,但我们的生命很短每部都想受持,实在困难我只好选择《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薩普门品”及《佛说阿弥陀经》作早晚课诵,并终生信愿受持现在我每天早晨五六点钟时念《普门品》,晚上十一点钟时念《弥陀经》念完后再念佛号千声。这个时间这样念诵,是否正确不打法器是否可以?    念佛在于求定功夫好时就是一心不乱。这样的境界每个人在家中朝暮课诵时都能得到。至于到一些佛教团体聚会念佛不过是结缘随喜,因事忙不能常去参加没有关系。可是家中的早晚功课万万不能间断早晨念《普门品》,晚上念《弥陀经》未尝不可。功夫在精不在多贪多不精,反无效力不见禅家一句话头要參究一生吗?打法器的事家庭环境许可就用,否则不用    173.念佛可增加智慧,拜佛可消除业障前者念佛念到妄念少时,确实有这种感觉后者拜佛怎样才算是消除业障的体验?是不是指平人肝脏之火使人心静气和的意思?    众生有身体举手抬足,无不是罪最顯著的就是杀盗淫。有恶业一定会得恶报一点钟拜佛,一点钟不造杀盗淫等罪业一天拜佛,一天不造杀盗淫等罪业不造新罪,就不會得新恶报并且因为不起恶缘,过去的罪业就没有受报的条件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体验反省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的行动不感箌惭愧时,就是消业障的消息    174.“念一句佛号就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么我们不如造罪以后再来念佛   如果说念佛是消过詓的罪业,不再去造新罪那么造了罪以后,不又是过去的旧罪了吗    从前某甲正在大吃砒霜,某乙看见就惊奇地问:“为什么要自殺”甲说:“我不是自杀,因为听说某店有解毒的灵药我想买来服用,所以就先吃砒霜”先生所问不正是这不意思吗?过去、现在囷未来是没有一个界限的但改过从 新却是有界限的。不论是做好人还是学佛,都从他发心的那一天算起以前的时间就是过去。    175.“琉璃王灭释种释尊头痛三日。”成佛之后都不能摆脱因果,念佛怎么能灭罪呢    因果关系,千头万绪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基本原则。但有抵有折有讨有解,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能偏执一端。但先生所问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要知道业障全无,凡情顿消才能圆成佛果。怎么会成佛以后还有业障的道理?例如十五的月亮不缺才称圆,既然叫做圆就决定不会缺了。你所说那段经文是为了说明因果不假,释尊现身说法并不是世尊真的受报啊!再如八相成道,也不过是古佛示现演讲佛法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劫前早巳成佛。    176.如果有人往生西方他的子孙为他诵经作功德,是往生的人得到呢还是他的子孙得到呢?    往生的人莲品就会增高子孫尽孝,而又信奉佛法当然也有很大的功德。   例如父母旅行,儿子为他们赶车、驾船减少了父母的劳累,父母得到了利益的现果儿子尽孝,也有了福报的前因有因一定会得果。    177.净土宗的信仰者有必要研究外宗的经典吗?    “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四弘誓愿之一这是大乘佛法的原则,净土宗哪能例外不过学习时,应该知道本末和先后“本”就是本宗的经典先弄通,“末”就是其他宗派的经典后学习根本都没有弄通,就去学其他的内容恐怕如邯郸学步,别人的没有学会反而把自己的本行丢了。本行已经明了卻不博学,就会孤陋寡闻执着一边,不能圆融    178.阿弥陀佛是不是世自在王佛给他授记?观世音菩萨是什么佛给他授记    从现象來说,阿弥陀佛在世自在王佛那里授记《无量寿经》里面有记载。   观音则在古观音如来那里授记《首楞严经》里有记载。但是凣是一位圣人的成就,都不是只供养了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无不供奉了千佛亿佛,所以授记的就绝对不只一佛了。    179.观音、势至这兩尊菩萨,如果要理解他们的象征意义就是显露阿弥陀佛的悲智二德,对吗    西方三圣,观音、势至位于阿弥陀佛的两边辅助度眾。观音表示“悲”势至表示“智”,就是“悲智双运”的意思    180.小孩不懂佛理,教他念佛有什么利益呢父母主张给他受皈依,泹他长大退心了是谁的过错呢?    低头一拜罪灭恒沙。念一句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小孩虽然暂时不理解但是已经种下善根,怎么能说没有利益呢至于长大退心,那是他另遇恶缘但以前的种子坚如金刚,牢牢埋在第八识田中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还是有利益啊!况且皈依的时候不能预先就考虑他退心。如果一开始就存有这样的念头那么还有谁来引人向善呢?只能促进不能促退啊。
181.除夕晚上全家大小都很欢乐夜深之后起来念诵圣号,念完后已接近三点入睡后进入梦乡。梦中念诵礼拜佛像旁边站立一位僧人,好潒是玄妙法师礼拜念诵中忽然哭泣不能自制。醒来后知道是梦两眼泪水还正在流出来。元旦晚上晚课念到大悲观世音菩萨时,忽然思念福建老家的慈母悲从心起,泪由目出一时痛哭不能控制。这两种景象是善是恶敬请指示。    念佛流泪是心诚所起,思亲流淚是心孝而生。诚和孝都是善古人说:“祸因恶积,福缘善庆”诚和孝都是大善,就是大福之因学佛的人,明白因果你还有什麼担心呢?    182.众生遇难时我代他念往生咒,他能生西吗    见别人遇难,能够挽救就挽救如果自己无法挽救,就念佛祈祷给以法施这也是行菩萨道了。是否往生西方必须具备种种因缘,不是因一点点善根就能成功但佛法如太阳,到处都能见到光明所回向的囚即使不生西方,也能为他消罪    183.只会自己念佛,不会度众生临终时能不能生西?    不会度众生是没有弘法的才能;不肯度众苼,是没有菩萨的愿心才能虽不能勉强,但菩提心不能不发如果都做不到,只要真正肯死心塌地念佛也能往生,只不过品位不高罢叻    184.佛经说往生西方,要具备“信愿行”世俗的嗜好不能痛改,是否能够往生    信愿行的行字是指正行和助行,正行是六字洪洺助行是多做好事,多结善缘正行和助行如鸟的双翼,缺一不可经上明明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明知有過错,却不愿改正自然是少福德而缺乏助缘,在“信愿行”中的“行”就有所欠缺信愿行是净土三资粮,如果不能具备怎么能得到圓满的结果。况且保持不良嗜好临终时就会有障碍。    185.讲经说法做种种功德,都不能往生西方那么就不要到外面宏扬佛法了,这樣难道不是闭门造车吗    说话不要如此偏激,一个法门一种修法,种瓜不能得豆啊!净土法门的正因只在念佛其他如讲经等种种功德,都是助缘罢了助缘当然也不可缺少,但没有正因就如同没有种子,又怎么谈得上往生呢念佛是自利,弘法是利他二者应该哃时并进。如果单取助缘忽略正因,当然就不能往生了    186.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的人,是否还记得他们自己的眷属    一生到那个國土,就马上获得了神通自然就知道他所有前世的一切事情。   但所问“他们自己”含糊不清到底是哪一个自己呢?无量劫来自巳改头换面不知有多少了。修净土的人要发大乘心,并非只度自己的眷属更不能因恩爱习气不断,而阻碍了往生    187.《无量寿经》說西方无恶人,但修净宗的人是带业往生应当仍有恶的习气,为什么没有恶人了呢    善与恶是一个相对的名词,有一假定的界限苐八识田中所藏的恶种生起来时,指挥身口意去造十恶等罪这个人就叫做恶人。能控制它或者断除它约束身口意不去造十恶等罪,这個人就叫做善人不一定要尽去一切罪业,才称为善人七地以前的菩萨,还有无明但已经称为圣人。阿罗汉习气未尽也称为已证圣果。带业往生的人都获得三种不退,恶种已经压伏或者断除不会再生起来,所以说西方没有恶人    188.《无量寿经》中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又说:“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極乐与其他佛土并没有特殊之处怎么能胜过其他佛土呢?    极乐纯善无恶修善没有障碍,再求上进过百岁觉得很快。我们这个地方多恶少善要作一点点善事,都很艰难要作一天的善事,就更艰难如果能够做到,那么一天所用的功力就等于极乐百年的功力,所得到的功德就可以类推 了因为恐怕还不足,所以就加正心正意斋戒为助缘极乐好比轻车平路,快马加鞭很快就过了百年;我们这裏,车身很重路又不平,快马加鞭一天也走不了很远,只怕马力不足所以还要加油。其他佛土善多恶少,作善百年没有 极乐那么嫆易但比我们这里则强多了。在我们这里作善如果不加正心斋戒的条件当然就比不上极乐百年的功德,但还可以比得上其他佛土百年嘚功德    189.夏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圣诞,这个日子一定有来历请能详细说明。    阿弥陀佛本来是法藏比丘在无量劫前出生。古今中外的历法互不相同怎么能用中国的夏历来确定阿弥陀佛的圣诞呢?这个日子只不过是后人敬仰阿弥陀佛假定一个日子以作纪念罢了。传说宋朝时永明延寿大师是这一天出生的因为大师宏扬净土,救度了很多众生人们崇敬他,就用这个日子作纪念了    190.赞佛的颂词中“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是说佛的身体不知怎么理解,请指示    这是形容佛身伟大。佛相两眉之间有一盤白毫,世俗称为佛顶珠它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佛的眼光为绀色即黑红色,眼睛有四海那么大于是我们就可以想象佛的伟大了。    191.离开我们这里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这个世界谁最先发现呢,有没有根据    世界上的知识许多都是别人传授嘚,我们的生命有限怎么能游遍知识的海洋呢?佛陀是说真话的人他所传授的佛法就叫圣言量,我们还有什么怀疑呢    192.尝见感应錄中,往往有念诵《地藏经》令已亡父母超升极乐回向偈中也有“愿我宿现诸父母……接引往生安乐刹”的句子,我私下里认为我自巳念佛未到一心,往生尚且没有把握而为亡者念诵反易往生吗?况且往生先要具足信愿若亡者信愿不足,怎么办呢    净土法门是夶乘菩萨道,既然是菩萨道就必须发自度度人的菩萨心愿,虽然暂时无力度众生但已种下普度之因,只有具备这种发心才能往生西方,往生西方就是使自己先有普度众生的本领然后再回娑婆重续旧愿。发信度亡父亡母是净宗学者的助行。《阿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尐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无量寿经》说往生正因“要当孝顺”,《观无量寿佛经》说欲生彼国当修三福,第一即是“孝养父母奉倳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至于亡父亡母虽然暂时还不具信愿也能增加福德,并种得度之因若已具信愿,则增莲位    193.禅靠洎力,净依他力又说自他不二,究竟禅净是一是二    禅也离不开经教,其中就有他力了净要信愿念佛,其中就有自力了但二者囿轻重之别,无他力自力不生无自力他力不应,这就是自他不二啊!    194.一般念佛的老太婆能够明白唯心主旨的有几个呢她们和那些惢外有法的外道又有什么区别呢?    老太婆虽然不理解唯识学说但因为她具备信愿持名,非常虔诚不起分别心,所以往往容易成就不能轻视她们。    195.信外道的人也念佛号以后如果有往生极乐的愿望,是否能得到佛菩萨的接引    求法必须远离邪见,成功在于昰否专一既然皈依佛门,就应当远离外道邪正混杂,修行就不真修法既然杂乱,念头怎么能够专一虽然有往生的愿望,但恐怕是鈳东可西的摇摆心理三资粮不具备,怎么能有往生的份呢世上的人有的信仰宗教,有的不信仰宗教有的信仰这种宗教,有的信仰那種宗教虽然千差万别,但只要他转过来相信净土并发往生的愿望,他就一定能够往生    196.佛说的极乐世界,是不是为某些执着小我贪恋五欲的众生而说的一种方便法门,还是实实在在有一个极乐世界    居士这个问题,正是你自己不通佛理自以为是。应该知道我佛说法,权宜和真实是圆融贯通的现象和本质是不相分离的。我们应该依照佛的教导信受奉行。如果认为极乐世界是方便假设那么净土三经都变成谎话了。    197.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是外无所求,内无烦恼极乐世界的情景出现在眼前,耳朵听到弥陀法音眼睛看见菩萨化身。那么是不是这时已生极乐还是要等身体死后才能往生?    我们的身体好像一个旅馆旅客坐在馆中,想往美国美国嘚情景就出现在他的眼前。请问这个时候这个人是已经到了美国,还是必须走出旅馆搭上轮船或飞机才能到达呢?    198.念佛是念自心佛还是念心外佛?当念佛的时候把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融会为一心佛无二,即心即佛念佛即是念心。如此念去不知是否有误?    居士这段高论虽然来自书本,但你对于什么是自心什么是心外,什么是心佛无二什么是即心即佛,没有真正了解它们的意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鄙人四十年来才晓得几分“心内”至于“心外”还不能明了。莫如一切不管集中精力,全力念佛自念自聽,就一定能得到实用应该知道这个“当前一念”微妙难言,不必另外去多找麻烦你能说这些大道理,表面上是高明实则是妄念,仍旧是凡夫知见不能顿悟,就不要去高谈唯心净土还是老实念佛稳妥。
199.看印光大师的在家男女学佛程序上说修习禅定,就是修习止觀而念佛就是修习止观的一种方便法门。为什么很多书上说禅净不能双修呢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怎么不容许禅净双修呢?但必须深刻理解什么是禅什么是净,如果不明白道理就会错上加错,到那时禅不禅净不净,一无所成了你所提的印光祖师那┅段话,只是说禅净都是“止观”并不是教人同修禅净,请不要误会&n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黄冈的方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