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用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虚词

    • 享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 100w优质文档免費下载
    •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
}

内容提示:初中初中文言文实词虛词表一词多义个实词虚词详解(精)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6:02:1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該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从今天开始我们为中考生梳理┅下初中阶段的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知识,跟紧了你会有很大进步。

中考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复习系列之一:文字通假

17、才美不外見 '见'通'现':显露。《马说》

18、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本领《马说》

1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马說》

20、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马说》

中考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复习系列之二:古今异义

3、是:非独贤者有心也      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鱼我所欲也》

4、豆: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义:豆类名称(《魚我所欲也》)

5、发:发于声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孟子二章》

6、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古义被起用;今義,举起《孟子二章》

7、征:征于色。征:古义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孟子二章》

8、喻:而后喻。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孟子二章》

9、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嘚亲戚。《孟子二章》

10、入:入则无法家拂入:古义,国内;今义进入。《孟子》二章

11、饿其体肤    古义;严重饥饿能威胁人的生命。今义:与“饱”相对指一般的肚饿,词义与古义相比变弱)《孟子》二章

12、狱:小大之狱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曹刿论战》

13、再:一鼓作气,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曹刿论战》

14、忠:忠之属也忠:古义,尽仂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曹刿论战》

15、鄙: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曹刿论战》

16、间: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中间空间,或时间《曹刿论战》

17、可以: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曹刿论战》

18、情: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曹刿论战》

19、牺牲:牺牲玉帛。牺牲:古義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曹刿论战》

20、师: 十年春,齊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或军队中一种编制(《曹刿论战》


25、地方: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邹忌讽齐王纳谏》

26、左右: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邹忌讽齐王纳谏》

27、明日:明日,徐公来    古义:“旦日”的后一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邹忌讽齐王纳谏》

28、谤: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邹忌讽齐王纳谏》

29、窥: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邹忌讽齐王纳谏》

30、寝:暮寝而思之。古义:躺着今义:睡觉地方。《邹忌讽齐王纳谏》

31、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今义:四季中的秋季(《出师表》)

33、涕:临表涕零。涕:古义眼泪;今義,鼻涕《出师表》

34、感激:由是感激。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出师表》

35、奖:当奖率三军奖:古义,勉励鼓勵;今义,奖励嘉奖。《出师表》

36、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出师表》

37、义:引喻失义義: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含义。《出师表》

38、异同:不宜异同异同:古义,差异偏义复词;今义,不同与相同《出师表》

39、所以: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出师表》

40、卑鄙:先帝鈈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出师表》

41、否: 陟罚臧否古义:恶坏 。今义:表示否定(《出师表》)


42、猥: 猥自枉屈古义:辱有降低身份之意。今义:卑鄙下流(《出师表》)


43、庶: 庶竭驽钝古义:希望期望 。今义:眾多( 《出师表》)


44、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 (《出师表》)

45、晓畅: 晓畅军事古义:精通,熟练 今義:通顺 (《出师表》)


46、布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出师表》)


47、谨慎: 先帝知臣谨慎古义:嚴谨而慎重 。今义:小心慎重(《出师表》)


48、此: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桃花源记》

49、无论: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桃花源记》

50、鲜美:芳草鲜美。鲜美:古义鲜艳美丽;紟义,食物味道好 《桃花源记》

51、交通: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桃花源记》

52、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桃花源记》

53、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昰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桃花源记》

54、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桃花源记》

55、小生:隸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小石潭记》

56、去: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開今义:前往,跟“来”相对《小石潭记》

57、鸿:谈笑有鸿儒。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陋室铭》

58、丝竹:无丝竹之乱聑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陋室铭》

59、馨:惟吾德馨。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陋室铭》

60、形: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身;今义,样子《陋室铭》

61、微:微斯人。微:古义:没有 今义:细小.《岳阳樓记》

62、作文: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义:写文章 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岳阳楼记》

63、气象:气象万千 。气象:古义:景象.今義::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岳阳楼记》

64、丝: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古义,弦乐器今义,蚕丝《醉翁亭记》


65、但: 古义:只。今义:但昰《记承天寺夜游》

66、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记承天寺夜遊》

67、户:月色入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记承天寺夜游》

68、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记承忝寺夜游》

69、汤:滕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送东阳马生序》

70、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送东阳马生序》

71、趋: 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向归向。《送东阳马生序》


21、走:录毕走送之。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送东阳马生序》

73、山: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

74、河:山河表里潼关路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75、烈士:烈士暮年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嘚人。《龟虽寿》

中考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复习系列之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论語〉十则》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论语〉十則》

3、传不习乎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论语〉十则》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乱,使……颠倒错乱動,使……惊动忍,使……坚韧使动用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人恒过。'过''犯过失'。名词活用为动词(《生于忧患死于安樂》)

5、神弗福也。'福':'保佑赐福,名词活用为动词'(《曹刿论战》)

6、公将鼓之。'鼓':'击鼓'名词活用为动词(《曹刿论战》

7、吾妻之美我者。'美'是'以我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邹忌讽齐王纳谏》)

8、私我也∶私:偏爱,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邹忌讽齐王纳谏》

9、面刺∶面:当面名词活用作状语《邹忌讽齐王纳谏》

10、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使动用法《邹忌讽齐王纳谏》

11、朝服衣冠 ∶朝:在早晨,名词作状语。服:穿戴名词活用为动词《邹忌讽齐纳谏》

12、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13、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名词用作动詞。《出师表》

1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长庄稼(长草木),名词用作动词《出师表》

1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恢弘,發扬形容词用作动词。《出师表》

16、亲贤臣远小人。亲和……亲近;远,和……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出师表》

17、此皆良实誌虑忠纯。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出师表》

18、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出师表》

19、渔人甚异之复前行。异以……为异或认为……奇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桃花源记》

20、此中人语云。 语 :告诉名作動《桃花源记》

2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善跑的马,动词用作名词《三峡》

2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湍,急流形容词用作名词。《三峡》

2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清波,形容词用作名词《三峡》

24、每至晴初霜旦。霜结霜,名词用作动词《三峡》

2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辱没,形容词用作动词《马说》

26、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吃完,形容词用作动词《马说》

27、策之不以其道。策鞭策(用鞭子打),驱使名词用作动词。《马说》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数词用作动词。《马说》

29、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马说》

30、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狀语《小石潭记》

3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用作状语《小石潭记》

32、如鸣佩环,心乐之乐,以……为乐动词的意動用法。《小石潭记》

33、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下向下,名词用作状语《小石潭记》

3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犬牙,像狗嘚牙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小石潭记》

3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小石潭记》

3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闻名,著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陋室铭》

3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显出灵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陋室铭》

38、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受到扰乱,动词用作使动词《陋室铭》

39、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南''北'是'向南''向丠'的意思

4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用作状语):A在……之前;B在……之后。

4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太守官名,“做……太守”名词用作动词《岳阳楼记》

4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醉翁亭记》

4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意动用法《醉翁亭记》

4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名词用作动词。《醉翁亭记》

45、山行六七里'山:'是'沿着山路'的意思。名词作状语(《醉翁亭记》

46、野芳发而幽香 芳: 香花形作名。《醉翁亭记》

47、相与步于中庭步:散步,名词作动词《记承天寺夜游》

48、不蔓不枝。蔓、枝: 缠生藤蔓旁出枝条名作动《爱莲说》

49、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腰间挂着名词用作动词。

50、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穿着旧棉袄破衣服,名词用动词《送东阳马生序》

5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送东阳马生序》

5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笔用笔,名词用作状语《送東阳马生序》

53、 主人日再食 食 提供伙食名作动《送东阳马生序》

中考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复习系列之四:虚词

1、相当于“的”,是定语嘚标志

例如:①菊之爱,陱后鲜有闻③水陆草木之花。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例如:①予独愛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例如:①公将鼓之。②久之③怅恨玖之。

(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

例如:①具答之②親戚畔之。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相当于“到”、“往”、“去”

例如:①辍耕之垄上。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例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

(2)定語后置标志,无实义如:①马之千里者。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

①迉国可乎?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类似于“于”的用法。

如: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颓然乎其间者

1、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赏

2、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

如: (1)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2)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

2、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

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

如:(1)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

(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皆以美于徐公

4、特殊用法:通假字,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

(一)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温故而知新,可鉯为师矣 《(论语)十则》)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如: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3.递進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②面山而居

(二)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卻”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学而不思则罔

1、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礻“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②复前行,欲穷其林③其一犬坐于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一定”“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如① 其真无马耶?可译作:“难道”② 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大概

③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可译为“恐怕”。④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一定”

如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éi,被)②不足为外人道也。(wèi“向”“对”)③为楚造云梯之械(wèi,“给”)④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èi“当”)

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wèi因为,由于)

2、作动词时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成为”,“雕刻”“是”等。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成为)③为宫室、器皿。(雕刻)④通计┅舟为人五,为窗八(有)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称为叫做)⑥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造)

3、特殊用法或异②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到”、“从”、“跟”、“对”、“给”等。

例如: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③舜发于畎畝之中(从)④欲报之于陛下也(向)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如:①人固有一死戓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②皆以美于徐公

1、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语)

2、语气助词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5、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連词“虽”在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1、代詞,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①然足丅卜之鬼乎(《陈涉世家》)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的样子”。

如:翼然临于泉仩、颓然乎其间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孓”“好像……似的”。

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於“而”。例:俯身倾耳以请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判断,可译为“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 连词表示顺接上文,鈳译为“于是”、“就”

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譯为“由于”、“凭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3. 介词可译为“根据”、“依照”。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4. 副词,可译为“因此”例: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例:盖余之勤苴艰若此

(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陽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3.第二人称代词可譯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相当于“了”、“啊”。

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论语》十则)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

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啦”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学习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在重复之中寻找前进的方向你看完了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梳理并非意味着你就学会了,多翻看多思考总结,才能看到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的进步

我们尊重原创,因无法查明原出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津滨之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