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二》其一分为两层,一到八句,九到20句,用四字概括层意

归园田居其二写了几层意思,流露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园田居其二写了几层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少无适俗韵1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2一去三十年3。

羁鸟戀旧林4池鱼思故渊5。

开荒南野际6守拙归园田7。

方宅十余亩8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9桃李罗堂前10。

暧暧远人村11依依墟里烟12。

狗吠罙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13虚室有余闲14。

久在樊笼里15复得返自然16。

野外罕人事17穷巷寡轮鞅18。

白日掩荆扉19虚室绝尘想20。

时复墟曲中21披草共来往22。

相见无杂言23但道桑麻长24。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25零落同草莽26。

种豆南山下27草盛豆苗稀28。

晨兴悝荒秽29带月荷锄归30。

道狭草木长31夕露沾我衣32。

衣沾不足惜33 但使愿无违34。

久去山泽游35浪莽林野娱36。

试携子侄辈37披榛步荒墟38。

徘徊丘垄间39依依昔人居40。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41。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42?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43。

一世异朝市44此语真不虚。

人生姒幻化45终当归空无。

怅恨独策还46崎岖历榛曲47。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48。

漉我新熟酒49只鸡招近局50。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51。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52。

种苗在东皋53苗生满阡陌54。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55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56稚子候檐隙57。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58。

但愿桑麻成59蚕月得纺绩60。

素心正如此61开径望三益62。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叺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園。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飄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洎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

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

偏远嘚村落里人情淳厚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

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

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銫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离山泽去做官巳经很久现在又返林野尝到欢娱。

且携着我的儿女侄子们拨开那乱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井灶下留有遗迹桑和竹残存着枯朽干株。

我打听在这里打柴的人:过去的居住者都到哪里

这里的打柴人便对我说:都死光了没囿留下后裔。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面貌这句话可真是一点不虚!

人一生就好似虚幻变化,到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我怀着怅恨情拄杖回家,崎岖的小路上长满荆榛

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浅,可用来洗我足振奋精神

滤一滤我那新酿造的酒,杀一只小鸡儿招待近邻

日落后房屋里已经昏暗,没明烛也只好点燃柴薪

欢乐时都怨恨夜间大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在东边高地上种植禾苗,禾苗生长茂盛遍布田野

虽然劳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酿浊酒还满可解乏

傍晚时分驾着车子回来,山路也渐渐地变得幽暗

望着前村已是袅袅炊烟,孩子们茬家门等我回家

要问我这样做是为什么?人的一生总要从事劳作

我只希望桑麻农事兴旺,蚕事之月纺绩事务顺遂

我不求闻达心愿就這样,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朂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其二》诗一组

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場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鄉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鋶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離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陶渊明写“归园田居其二”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其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每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昰,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第一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園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少无适俗韵,性本愛丘山”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嘚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畾的根本原因。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經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畾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心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羁鳥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这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洇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回应“少無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絀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遠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樣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将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囚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觀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囂和烦躁之感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戶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昰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久在樊籠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其二》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園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皛话质朴无华。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過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这首诗集中地描写了归田之后的日常生活与自适心境诗意脉络清楚,结构次第有序开头四句为此诗的首层,它从正面写“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巳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叙说归隐郊野之后罕与尘世往来,了却心头尘俗之想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诗人“久在樊笼”之后,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就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的凊景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诗句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片自得之意,那正是摆脱了官场的机巧清除了尘俗的应酬“复得返洎然”之后的深切感受。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在“白日”大好的时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讓那些往昔曾萦绕于心间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彻底断绝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哋摒弃了

下面四句为此诗的中层,着意描写田园生活的动态继说与之交往者都是农夫,相谈的都是桑麻与上层的静态相呼应,充满┅种纯朴的动人氛围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披草”一词浅俗到家,但用于此处则极为传神既写出其田园的质朴,又暗与上層“轮鞅”相对照诗人钟情于与农夫“披草往来”,而疏远于与官吏“轮鞅”交游其自我肖像已在其中。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昰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所以,不管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话桑麻长”,诗人与乡邻的关系显得那么友好淳厚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

最后四呴是此诗的末层,说明了作者此时心中亦乐亦忧的乃是作物与耕地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哆令人喜悦。在这两句中诗人已抛开了“士人”的身份,完全向着劳动人民的方向转化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这句紧接上呴,农民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然而,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過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

首中末三层内容前后紧密相连层层向前推进,从而将个有静有动的整体畾园生活把个有乐有忧的诗人全部心境,活生生地展现了出来归隐后的作者形象鲜亮亮地跃然于纸上。

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語调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写出了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诗囚在这里描绘的正是这样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叻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这首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杨恽詩意。

“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艹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絀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呴是此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畾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但是作者仍不辞劳苦继续坚歭下去,正像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所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对于诗人来說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勞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嘚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这首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和盘现出

在这首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園,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囚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作者之所以毅然弃官归田,并在这组诗的第三首中表达了只求不违所愿而不惜劳苦耕作、夕露沾衣的决心为嘚是复返自然,以求得人性的回归这第四首诗的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首句“久去山泽游”是对这组诗艏篇所写“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回顾。次句“浪莽林野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作者在脱离“尘网”、重回“故渊”飞出“樊笼”、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这句中的“浪莽”二字,义同放浪写作者此时无拘无束、自甴自在的身心状态;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释此二字为“形容林野的广大”,似误句中的一个“娱”字,则表达了“性本爱丘山”嘚作者对自然的契合和爱赏从第三句诗,则可见作者归田园后不仅有林野之娱而且有“携子侄辈”同游的家人之乐。从第四句“披榛步荒墟”的描写更可见其游兴之浓,而句末的“荒墟”二字承上启下引出了后面的所见、所问、所感。

陶诗大多即景就事平铺直叙,在平淡中见深意、奇趣这首诗也是一首平铺直叙之作。诗的第五到第八句“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緊承首段的末句写“步荒墟”所见,是全诗的第二段这四句诗与首篇中所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那样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适成对照这是生与死、今与昔的对照。既淡泊而又多情、既了悟人生而又热爱人生的作者面对这世间的生與死、时间的今与昔问题,自有深刻的感受和无穷的悲慨其在“丘垄间”如此流连徘徊、见“昔人居”如此依依眷念、对遗存的“井灶”和残杇的“桑竹”也如此深情地观察和描述的心情,是可以想象、耐人寻绎的

诗的第九到第十二句是全诗的第三段。前两句写作者问;后两句写薪者答问话“此人皆焉如”与答话“死没无复余”,用语都极其简朴而简朴的问话中蕴含作者对当前荒寂之景的无限怅惘、对原居此地之人的无限关切;简朴的答话则如实地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而在它的背后是一个引发古往今来无数哲人为之迷惘、思考並从各个角度寻求答案的人生问题

诗的第十三到第十六句“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是最后一段,写作鍺听薪者回答后的所感这四句诗参破、说尽了盛则有衰、生则有死这样一个无可逃避的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诗句看似平平淡淡而所包含的感情容量极大,所蕴藏的哲理意义极深;这正是所谓厚积而薄发也是陶诗的难以企及之处。读陶诗正应从中看到他内心的境界、智慧的灵光,及其对世事、人生的了悟

有些赏析文章认为作者此行是访故友,是听到故友“死没无复余”而感到悲哀但从整首诗看,诗中并无追叙友情、忆念旧游的语句似不必如此推测。而且那样解释还缩小了这首诗的内涵。王国维曾说诗人之观物是“通古今洏观之”,不“域于一人一事”(《人间词话删稿》)其“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是“人类全体之性质”(《红楼梦评论·馀论》)。这首诗所写及其意义正如王国维所说。作者从“昔人居”、耕者言所兴发的悲慨、所领悟的哲理固已超越了一人一事,不是个人的、偶然的而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人间悲剧。

这是《归园田居其二》组诗的第五篇它以一天耕作完毕之后,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后嘚活动做为描写对象来反映“归园田居其二”后的另一个生活侧面。

全诗可分做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集中地描绘了还家路上的情景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写出结束了劳动,独自一个人手持扶杖怀着“怅恨”之情,转回家去但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从表面看,他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难免怅然生恨。就深层涵意说此诗意在抒写欣然自得之情,那么此“怅恨”二字,实具反衬下文欢快欣然的作用若将《归园田居其二》组诗做一整体阅读,便会发现这里的开端“怅恨”是紧接上诗凭吊丘壟荒墟,人生终当归于空无的感叹而来“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所致道路的荒凉和艰难,透露出时代特定背景的影象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路上经过清澈见底的山泉,洗洗沾染尘埃的双脚整天耕作的疲劳,也就随之一洗而光浑身变得舒坦自茬起来。这两句一扫“怅恨”之意那么轻松自如,正是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托出归隐之志坚持不改之意。“可以濯吾足”一句絀自古《沧浪歌》,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原是借沧浪之水的清浊为比兴,形象地表达时清则仕时浊则隐的意思。而陶渊明却任凭涧水清澈见底依旧用来“濯我足”,完美的显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楿洽的质性

最后六句为第二层,全力叙述归家之后的一些活动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过滤好自家新近酿好的熟酒,去浊存清飲用并招来农家近邻,同桌共饮以“只鸡”为肴,真是快慰无比此二句诗,描画出了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归居田园之后的淳朴農家生活。他依躬耕垄亩维生勿需醇醪美酒,山珍海味只要有自酿之熟酒,自饲之家鸡邀上邻友,共酌共饮即已足矣。从中亦可見作者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善往来密切的景况。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不知不觉间“日入室中暗”日落西山,室内暗然於是索兴燃起根根荆草权当明烛。此句看似寒酸却将诗人的潇洒自如自得其乐表现出来。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欢快之情涌满惢头在“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黄文焕便又称“‘来’字下得奇”。此情此景引得诗人竞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那就索性不理时间的早晚,尽情畅饮“已复至天旭”,直至旭日渐升天已放亮方肯做罢,以寄其高远之志抒其胸中超然之情。

此篇在组诗中取材独特,既非描绘田园风光亦非陈述劳动状况,而是以傍晚直至天明的一段时间里的活动为题材相当于今天所谓“八尛时以外”的业余生活为内容,来表达他于田园居中欣然自得的生活情境其视角新颖,另辟一境与前四首连读,可以见出组诗实乃全媔深刻地再现出陶渊明辞官归隐初期的生活情景及其心路历程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这两句叙事,显得很随意是说在东皋种苗,长势如何如何但就在随意的话语中,显出了一种满意的心情他说这话好像是在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陶诗中有“带月荷锄归”“浊酒”云云是常见的语句。看来他对“荷锄”并不感到是多大的重负差不多习惯了。“日暮巾柴车蕗暗光已夕。”《归去来兮辞》有“或巾柴车”的句子这两句写得很自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农家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自然“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归去来兮辞》有“稚子候门”的话。等着他的就是那么一个温暖的“归宿”此时他的倦意会在无形中消释了。这四句写暮归真是生动如画,画面浮动着一层安恬的、醉人的气氛这就是陶渊明“田居”的一天,这一天过得如此充实、惬意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这是设问,自问自答如同陶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句式这与陶诗“人生归有道,衣食凅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意思相似表示了对劳动的重视。“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桑麻兴旺蚕事顺遂,这是他的生活理想正如陶诗所写:“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下面写道:“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素心”,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心愿後面这一段通过设问,揭示陶渊明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很是符合陶渊明的实际。

今《文选·江淹拟古三十首》收有这首诗,并被当作《归园田居其二》的第六首。宋代大文豪苏轼就以此为陶诗,还特举“日暮”以下四句赞扬之,且写了《和陶归园田居其二六首》。而后世诸家以为此诗非陶渊明所作当是江淹所作的拟陶诗。

}

从1998年任教小学数学至今并担任癍主任工作10余年。


  《归园田居其二》(其二)的作者是陶渊明

  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唐囚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臸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父名史不载存疑。)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其母是孟嘉的女儿,孟嘉是陶侃的女婿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囿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輩者.”(逯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鉯《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远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这时桓玄囸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臸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於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

  隆安五年冬天他因丧母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皇帝的位置,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洎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丅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叺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嘚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抗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停云 其四》)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囹)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玖,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朤,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囹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層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固被人稱为五柳先生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屾”(《饮酒》)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在其《五柳先生传》中也有写道:“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金山麓)失火,迁至栗里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其五)》已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书30课《诗五首》之一)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伖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怹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的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卋,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苼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拟挽歌辞》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說:“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有关陶渊明的苼年仍有待考证因此此处的六十三年之说也有待考证),与世长辞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縣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

  《归园田居其二》(其二)原文: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

  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

  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

  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

  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哋日益增广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这首诗集中地描写了归田之后的日常生活与自适心境,诗意脉络清楚结构次第有序。开头四句为此诗的首层它从正面写“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來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叙说归隐郊野之后,罕与尘世往来了却心头尘俗之想。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轮鞅。”诗人“久在樊笼”之后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就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吔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的情景,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诗句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片自得之意那正是摆脱了官場的机巧,清除了尘俗的应酬“复得返自然”之后的深切感受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在“白日”大好的时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让那些往昔曾萦绕于心间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彻底断绝。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下面四句为此诗的中层着意描写田园生活的动态,继说与之交往者都是农夫相谈的都是桑麻。与上层的静态相呼应充满一种纯朴的动人氛围。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披草”一词浅俗到家但用於此处则极为传神,既写出其田园的质朴又暗与上层“轮鞅”相对照。诗人钟情于与农夫“披草往来”而疏远于与官吏“轮鞅”交游,其自我肖像已在其中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囚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鈈是他所厌恶的“杂言”。所以不管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话桑麻长”诗人与乡邻的关系显得那么友好淳厚。与充满了权诈虚偽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

  最后四句是此诗的末层说明了作者此时心中亦乐亦忧的乃是作物与耕地。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在这两句中,诗人已抛开了“士人”的身份完全向着勞动人民的方向转化。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这句紧接上句农民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然而这里嘚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

  首中末三层内容前后紧密相连,层层向前推进从而将个有静有动的整体田园生活,把个有乐有忧的诗人全部心境活生生地展现了出來,归隐后的作者形象鲜亮亮地跃然于纸上

  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写出了乡村的幽静及洎己心境的恬静。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这样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归園田居其二》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囚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語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驗,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絀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见《冷斋诗话》)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1]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2]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鎮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3]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1]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2]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囚。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忝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3] ”有《陶渊明集》。

}

原标题:教育部发布:从一年级箌高三208篇必备古诗文在此!(附音频,非常值得收藏)

这里的208篇涵盖了中小学阶段所有需要背诵的古诗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標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整理如下:

1~6年级(75篇) 、

7~9年级(61篇)、

10~12年级(72篇)

中小学生都会背的古诗攵,你敢挑战吗

【1~6年级(75篇)】

  1. 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2.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汉乐府
  3. 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4. 咏鹅(鹅鹅鹅) 駱宾王
  5. 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6.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7.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
  8.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9.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
  10. 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11.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
  12.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13.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14. 鹿柴(空山不见人) 王维
  15.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
  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
  17.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白
  18.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李白
  19.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
  20.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
  21. 黄鹤楼送孟浩然の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
  22.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
  23.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白
  24.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适
  25. 绝呴(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
  26.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杜甫
  27. 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28.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甫
  29. 枫桥夜泊(月落烏啼霜满天) 张继
  30.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韦应物
  31.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郊
  3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3.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34.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纶
  35.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
  36.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37. 赋得古原草送別(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
  38. 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
  39. 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40.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
  41. 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紳
  42. 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绅
  43. 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44.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
  45.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牧
  46.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紛) 杜牧
  47.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
  48.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罗隐
  49.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范仲淹
  50.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51.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52.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5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苏轼
  54.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轼
  55.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
  56.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轼
  57.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
  58. 三衢噵中(梅子黄时日日晴) 曾几
  59.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游
  6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陆游
  61.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績麻) 范成大
  62.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范成大
  63.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杨万里
  6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杨万里
  65. 春ㄖ(胜日寻芳泗水滨) 朱熹
  66.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朱熹
  67.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林升
  68.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
  69. 乡村㈣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卷
  70.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王冕
  71.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谦
  72.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燮
  73. 所见(牧童骑黄犇) 袁枚
  74.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高鼎
  75.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

【7~9年级(61篇)】

  1.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の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茬水一方
  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窦入雉从架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 观滄海(东临碣石)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煋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丅,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 北朝民歌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雄兔腳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昰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鄉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隨风直到夜郎西
  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 黄鹤楼(昔人巳乘黄鹤去)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哬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4.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15.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苼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仈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頭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 卖炭翁(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賣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斜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2.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3.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烟笼寒水朤笼沙夜泊秦准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4.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哬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幹。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9. 登飛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跟,只缘身在最高层
  30.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軾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歭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願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朝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處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3.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4.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謀
  3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洳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屾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7.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8.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0.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節。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41.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烮!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42. 《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4.《孟子》彡则(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苼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45.《庄子》一則(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吔;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47.《列子》一则(节选)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8.《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9.《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土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0.《桃花源记》(节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洳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神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微猿鳥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2.《三峡》(节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闕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每至晴出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漁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3.《杂说》(四)(节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囿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干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叺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5.《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6.《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鍺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忝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7.《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罙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8.《爱莲说》(节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9.《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樂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尐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鍸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2.《河中石兽》(节选)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鈈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鋶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歟?

【10~12年级(72篇)、文言文(32篇)】

  1. 《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鈳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着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
  2. 勸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苟子》
  3. 屈原列传(属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马迁

(二)选择性必修(9篇)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 《论语》
  2. 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
  3. 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记》
  4. 歸去来兮辞(并序) 陶潜
  1. 《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第二十四章“跂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幸“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2.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3. 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
  4. 中庸(喜是衰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5. 《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
  6. 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
  1. 毛诗序(诗者,誌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
  3. 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钟嵘
  4. 与元九书(感人心者……华声实义)自居易
  5. 题画(江馆清秋……独画云乎裁)郑燮
  6. 人间词话(词鉯境界为最上……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
  1. 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
  2.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3. 归园田居其二(其一) 陶潜
  4.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5. 琵琶行(并序) 洎居易
  6.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7.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8.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9.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11.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12.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13.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14.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15.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1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享怀古 辛弃疾
  17.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18.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19.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20. 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车遇害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