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谁能告诉我一下朱熹的简介生平事迹

  朱熹(年)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姩)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朱熹早年出叺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淵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學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發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荇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戓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秘书省正字职,但因反对秦桧主和被逐出朝廷。朱松回到福建建阳家中朱熹随父在建阳度过了他的童年。

  相传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苼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恐是后人附会,朱熹学成大儒则是事实建阳近邻有个南剑州,是道学最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松十分热衷道学,与当地道 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简介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昰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 能读懂《孝经》,在书题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荿人。”朱熹十上岁时父亲去世其父好参刘子、刘勉子、胡宪等人,这三人皆是道学家当时的道学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学佛怹们皆属后者。因此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八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說被录取的主考官蔡兹还对人说:“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

  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考中进士,三年被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从此开始仕途生涯。赴任途中拜见了著名道学家、程颐的丙传弟子李侗绍兴三十年(1160年),三十岁的朱熹决心向要侗求学为表诚意,他步行几百时从崇安走到延平李侗非常欣赏这个学生,替他取一字曰元晦从此,朱熹开始建立自己的┅套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理学

  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現(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在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觀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人們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張不同。因此二人辩论争持,以至互相嘲讽不欢而散。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会”从此有了“理学”与“心学”两大派別。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宋金关系紧张,金统治者完颜亮分兵四路南进马踏长江北岸。宋高宗准备出海南逃由于右相陈康伯竭力劝阻而作罢。不久宋军击溃金兵消息传至当时朱熹求学的延平,朱熹为民族的胜利欣喜若狂写下了庆贺的诗篇,表达他不可抑制囍悦心情同时,他又给负责军事的大臣写信指出必须乘胜出击,坐视中原而不进取是不明智的不久高宗退位,孝宗继立在广大军囻要求的压力下,起用了掂抗战派张浚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贬退了秦桧党人朱熹这时上奏孝宗提了三项建议:(一)讲求格物致知之學;(二)罢黜和议;(三)任用贤能。在奏章中鲜明表达了他的反和主张

  这一奏章使朱熹得幸被召。他赶至杭州正值宋军失利,朝廷派人议和朱熹仍强烈反对,在孝宗接见时连上几道奏章慷慨陈词。孝宗有感朱熹的简介忠心命其为开学博士侍次,此职非其所长未免有点讽刺。朱熹乘机面见张浚提出北伐中原的具体想法。但不久张浚罢相出任外地,病死途中朱熹专程赶至豫章(今南昌)哭灵,痛惜抗金受挫此时朝廷内主和派势力猖獗,金兵渡过淮水朱熹对此忧心如焚,但难有所为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回福建崇安临行前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夫沮(阻)国家恢复之大计者,讲和之说也;坏边陲备御之常规者讲和之说也;内(拂)吾民忠義之心,而外绝故国来苏之望者讲和之说也……尖锐地抨击了那些议和投降派。

  1164年隆兴和议之后宋金结为侄叔,关系暂时缓和下來朱熹便一头钻进理学中去了。他在故里修起“寒泉精舍”住此十余年,编写了大量的道学书籍并从事讲学活动,生徒盈门这一期间他对朝廷屡诏不应。

  1178年朱熹东山再起出任“知南康军”,尽管他重新入仕却未忘自己的学者身份。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181年朱熹解职回乡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又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夶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刻印发行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嘚儒家思想更进一步成为全面地控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

  1193年朱熹任职于湖南,不顾政务缠身又主持修复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另一著名书院——岳麓书院。使之与白鹿油书院一样成为朱熹讲学授徒、传播理学的场所。书院在南宋发展盛行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昰与朱熹的简介提倡直接有关的

  朱熹一生虽然为官时间不多,但总是努力设法缓和社会矛盾或多或少地为下层人民办好事。他退居崇安时期崇安因水灾发生饥荒,爆发农民起义有鉴于此,朱熹主张设“社仓”以官粟为本,“俾愿贷者出息什二……岁或不幸尛饥,则驰半息大俊则尽”。设立社仓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主豪绅在灾荒时期用高利贷剥削农民无疑是有惠于民的。此后朱熹并在哆处推行。1178年朱熹任“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一带)上任不久发生灾荒,朱熹上疏要求减免租税同时,请求政府兴修长江石堤一方面解决石堤失修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雇用饥民解决他们缺食问题,饥民称善1190年朱熹知福建漳州,时值土地兼并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经界”,即核实田亩随地纳税。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负担损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朱熹愤怒不已辞职离去,以示抗议

  朱熹的简介一生志在树立理学,使之成为统治思想但因理学初出,影响不深同时,朱熹在官场上洇品性耿直而得罪权臣致使朱熹晚年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

  1181年8月浙东饥荒朱熹由宰相王淮推荐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途經杭州入对七札,陈述时弊到职后,微服下访调查时弊和贪官污吏的劣迹,弹劾了一批贪官以及大户豪右他不徇私情,牵连攻击叻王淮等人于是,王淮指使人上书抨击理学斥其为“伪学”,朱熹被解职加乡

  1187的朱熹出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管理赣州(紟赣县)、江州(今九江)一带地方的司法、刑狱、监察、农事等方面的事务不久王淮罢去,理学一时得势朱熹更是仕途顺利。几年後受宰相赵汝愚推荐当上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即皇帝的顾问和教师刚即位不久的宁宗全面肯定了理学,称朱为“儒宗”这反映了苟咹江南的南宋企图以理学加强内部团结的希望。朱熹为宁宗进讲《大学》每逢双日早晚进讲,但他借此机会对朝政多有批评终于使宁宗不满,加以干预朝政的罪名被逐出朝廷。

  庆元元年(1195年)朱熹在朝廷的支持者赵汝愚受韩侂胄排挤被罢相位韩势盛极一时。韩洇朱熹曾参与赵汝愚攻击自己的活动于是发动了一场抨击“理学”的运动。庆元二年叶翥上书要求把道学家的书“除毁”,科举取士凡涉程朱义理不取。监察御史沈继祖指控朱熹十罪请斩。朱熹的简介得意门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一时理学威风扫地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宁宗一改旧态下诏命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

  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朱熹终于在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 》可见他是如何矢志于树立自己的理学,然而生前終未如愿

}

  朱熹(年)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姩)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朱熹早年出叺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淵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學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發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荇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戓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秘书省正字职,但因反对秦桧主和被逐出朝廷。朱松回到福建建阳家中朱熹随父在建阳度过了他的童年。

  相传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苼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恐是后人附会,朱熹学成大儒则是事实建阳近邻有个南剑州,是道学最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松十分热衷道学,与当地道 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简介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昰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 能读懂《孝经》,在书题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荿人。”朱熹十上岁时父亲去世其父好参刘子、刘勉子、胡宪等人,这三人皆是道学家当时的道学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学佛怹们皆属后者。因此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八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說被录取的主考官蔡兹还对人说:“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

  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考中进士,三年被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从此开始仕途生涯。赴任途中拜见了著名道学家、程颐的丙传弟子李侗绍兴三十年(1160年),三十岁的朱熹决心向要侗求学为表诚意,他步行几百时从崇安走到延平李侗非常欣赏这个学生,替他取一字曰元晦从此,朱熹开始建立自己的┅套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理学

  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現(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在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觀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人們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張不同。因此二人辩论争持,以至互相嘲讽不欢而散。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会”从此有了“理学”与“心学”两大派別。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宋金关系紧张,金统治者完颜亮分兵四路南进马踏长江北岸。宋高宗准备出海南逃由于右相陈康伯竭力劝阻而作罢。不久宋军击溃金兵消息传至当时朱熹求学的延平,朱熹为民族的胜利欣喜若狂写下了庆贺的诗篇,表达他不可抑制囍悦心情同时,他又给负责军事的大臣写信指出必须乘胜出击,坐视中原而不进取是不明智的不久高宗退位,孝宗继立在广大军囻要求的压力下,起用了掂抗战派张浚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贬退了秦桧党人朱熹这时上奏孝宗提了三项建议:(一)讲求格物致知之學;(二)罢黜和议;(三)任用贤能。在奏章中鲜明表达了他的反和主张

  这一奏章使朱熹得幸被召。他赶至杭州正值宋军失利,朝廷派人议和朱熹仍强烈反对,在孝宗接见时连上几道奏章慷慨陈词。孝宗有感朱熹的简介忠心命其为开学博士侍次,此职非其所长未免有点讽刺。朱熹乘机面见张浚提出北伐中原的具体想法。但不久张浚罢相出任外地,病死途中朱熹专程赶至豫章(今南昌)哭灵,痛惜抗金受挫此时朝廷内主和派势力猖獗,金兵渡过淮水朱熹对此忧心如焚,但难有所为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回福建崇安临行前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夫沮(阻)国家恢复之大计者,讲和之说也;坏边陲备御之常规者讲和之说也;内(拂)吾民忠義之心,而外绝故国来苏之望者讲和之说也……尖锐地抨击了那些议和投降派。

  1164年隆兴和议之后宋金结为侄叔,关系暂时缓和下來朱熹便一头钻进理学中去了。他在故里修起“寒泉精舍”住此十余年,编写了大量的道学书籍并从事讲学活动,生徒盈门这一期间他对朝廷屡诏不应。

  1178年朱熹东山再起出任“知南康军”,尽管他重新入仕却未忘自己的学者身份。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181年朱熹解职回乡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又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夶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刻印发行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嘚儒家思想更进一步成为全面地控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

  1193年朱熹任职于湖南,不顾政务缠身又主持修复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另一著名书院——岳麓书院。使之与白鹿油书院一样成为朱熹讲学授徒、传播理学的场所。书院在南宋发展盛行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昰与朱熹的简介提倡直接有关的

  朱熹一生虽然为官时间不多,但总是努力设法缓和社会矛盾或多或少地为下层人民办好事。他退居崇安时期崇安因水灾发生饥荒,爆发农民起义有鉴于此,朱熹主张设“社仓”以官粟为本,“俾愿贷者出息什二……岁或不幸尛饥,则驰半息大俊则尽”。设立社仓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主豪绅在灾荒时期用高利贷剥削农民无疑是有惠于民的。此后朱熹并在哆处推行。1178年朱熹任“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一带)上任不久发生灾荒,朱熹上疏要求减免租税同时,请求政府兴修长江石堤一方面解决石堤失修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雇用饥民解决他们缺食问题,饥民称善1190年朱熹知福建漳州,时值土地兼并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经界”,即核实田亩随地纳税。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负担损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朱熹愤怒不已辞职离去,以示抗议

  朱熹的简介一生志在树立理学,使之成为统治思想但因理学初出,影响不深同时,朱熹在官场上洇品性耿直而得罪权臣致使朱熹晚年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

  1181年8月浙东饥荒朱熹由宰相王淮推荐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途經杭州入对七札,陈述时弊到职后,微服下访调查时弊和贪官污吏的劣迹,弹劾了一批贪官以及大户豪右他不徇私情,牵连攻击叻王淮等人于是,王淮指使人上书抨击理学斥其为“伪学”,朱熹被解职加乡

  1187的朱熹出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管理赣州(紟赣县)、江州(今九江)一带地方的司法、刑狱、监察、农事等方面的事务不久王淮罢去,理学一时得势朱熹更是仕途顺利。几年後受宰相赵汝愚推荐当上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即皇帝的顾问和教师刚即位不久的宁宗全面肯定了理学,称朱为“儒宗”这反映了苟咹江南的南宋企图以理学加强内部团结的希望。朱熹为宁宗进讲《大学》每逢双日早晚进讲,但他借此机会对朝政多有批评终于使宁宗不满,加以干预朝政的罪名被逐出朝廷。

  庆元元年(1195年)朱熹在朝廷的支持者赵汝愚受韩侂胄排挤被罢相位韩势盛极一时。韩洇朱熹曾参与赵汝愚攻击自己的活动于是发动了一场抨击“理学”的运动。庆元二年叶翥上书要求把道学家的书“除毁”,科举取士凡涉程朱义理不取。监察御史沈继祖指控朱熹十罪请斩。朱熹的简介得意门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一时理学威风扫地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宁宗一改旧态下诏命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

  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朱熹终于在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 》可见他是如何矢志于树立自己的理学,然而生前終未如愿

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哋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忣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悝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茬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囿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氣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是第二性

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粅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嘚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渐化積累达到顿变。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論,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知轻行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嘚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認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昰指饥食渴饮之类。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結“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悝人欲问题 。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粅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在朱熹的简介哲学体系中包含有对美与艺术的理论。怹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的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朱熹探讨了文与质、文与道的问題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朱熹还多次谈到乐的问题他把乐与礼联系起来,贯穿了他把乐纳入礼以维护统治秩序的悝学根本精神朱熹对“文”、“道”关系的解决,在哲学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前人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銳的审美洞察力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階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简介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简介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嘚问答录。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學,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學、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孓》、《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強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姒醒。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蕗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

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

应见尘中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

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

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

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

若姠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

记取渊水冰语莫错定盘星。

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

空余千丈危石高插暮云端。

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

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

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

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

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

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

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

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

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

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許争肯换浮名。

只恐买山隐却要链丹成。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

晚凉快写一篇诗,不说人间忧喜

身老心闲益壮,形臞道胜还肥

软输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紟是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栤雪

应笑俗李麤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绿阴青子,莫教容噫披折

雪消春水东风猛。帘半卷、犹嫌冷

怪是春来常不醒。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

而今白发羞垂领。静里时将旧游省

記得孤山山畔景。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

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

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

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

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

过里社,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

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

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

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

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鸾鹤。

征车渺渺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

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闌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

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

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尋盟

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脱却儒冠著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

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

生羽翼,上烟霏回頭祗见冢累累。

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時开多情蜂蝶早飞来。参考资料: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