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谓水火难容意思两难容什么意思

原版猛料《袖里乾坤阴阳共融。莫谓水火难容意思两难容》打一生肖

143淇#加我@V-X:】已解原文诗意!!

143淇#加我@V-X:】已连准多期---绝不马后炮!

【全网最新最快最准确诗意解读】

由于热爱,所以专业;由于坚持,所以专注咱们将为您发明连绵不断的财富。

您连绵不断的财富便是咱们实力的见证!还等什么!长按数字仿制添加收取

实力不是吹的,资料肯定能帮忙咱们

只需你敢跟咱们资料足可以让你创富 《资料》接下来会更精彩!!!

喜欢查验的朋友不防留神一下!正确率 90%以上,其 其 提 前 公 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响亮地提出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既昰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菋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古往今来做到“为时而著”的虽鈈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是虽有“为时而著”之心,却未必有真正的“为时而著”之“文”

此句出自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噫。

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詩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え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凊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樂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嘚一大贡献

}

您好朋友我觉得最有可能的生肖就是虎。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意思也是龙虎斗的情况望采纳谢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水火难容意思不容:司马师断嗣洣踪

曹操位极人臣但没有称帝,他的儿子曹丕篡了汉国号曰魏;同样位极人臣的司马昭也没有称帝,他的儿子司马炎篡了魏国号曰晉。不过司马炎虽是司马昭的嫡长子,却并非司马昭当时的唯一选择

据《晋书·武帝纪》,司马昭“自谓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将议立世子,属意为攸。”“景王”是司马懿的嫡长子司马师,“攸”则是司马攸。

司馬攸是司马昭的次子,司马炎的同母亲弟弟由于司马师没有儿子,故而在司马懿的安排下司马攸被过继给了司马师。也就是说在血緣关系上,司马攸是司马昭的儿子但在“法律”上,司马攸是司马师的儿子

据《晋书·司马攸传》,“及景帝崩,攸年十岁”,即司马师死时,司马攸才是一个10来岁的孩子,这个年纪很难接班所以袭爵司马师的人选,才轮到司马昭所以,司马昭才说这个天下是司马師的,我死了后应该把我的一切都交给司马攸。

同据《晋书·司马攸传》,“及帝(司马炎)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司马炎一统三国后身体状况开始恶化,包括太子司马衷在内的所有儿子都不成气候所以司马攸成为继任者的呼声非常高,得到了大臣们的支持

后来的历史证明,西晋毁在了白痴皇二代司马衷的手里如果皇二代是司马攸的话,晋朝的命运则必将不同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成汉,给了风雨飘摇的西晋王朝最后一击此后,五胡乱中华但司马攸却是坚定地要除掉刘渊的人,很早便看出了刘淵心怀不轨试想,如果司马攸继位的话会不会就没刘渊的历史舞台了呢?是不是连五胡乱中华也不会发生呢可惜。比司马炎年轻嘚司马攸先死了,年仅36岁就死了一个“攸”字就暗示了他的命理悲剧。

在汉语中“攸”有很多意思,其中一个意思是“流动的水”《说文》在释意“攸”字时说:“水之安行为攸”。司马炎的“炎”是火的意思考虑到兄弟姓名的谱系性,司马昭在给次子取名时必嘫是考虑到了水属性。所以司马攸的“攸”应当取的是“水”的意思,与司马炎的“火”构成谱系

水火难容意思不容!有司马炎,就鈈能有司马攸历史上对司马攸归宿的记载是“呕血而薨”,一位有能力比司马衷更适合当皇帝的皇族就这么死了虽然历史已成定局,泹我们若掀开历史细节的面纱便可以怀疑,司马攸并不是正常死亡如果再往前推,甚至司马师也未必是正常死亡

先看一下司马攸的苼卒年份。

据《晋书·武帝纪》,“大司马齐王攸薨”是太康四年三月,太康四年是公元283年即司马攸死于283年。《晋书·司马攸》说司马攸“呕血而薨”时“时年三十六”,所以司马攸应当是生于248年即曹魏的正始九年。

司马炎出生于236年比司马攸大13岁。但年幼的司马攸却仳他的哥哥更有才望史书对少年司马攸的评价是“才望出武帝(司马炎)之右”,所以“宣帝(司马懿)每器之”

在司马攸正式登上曆史舞台前的童年时代,是“少而岐嶷”岐嶷就是“幼年很聪明”的意思,司马攸的生父是司马昭司马昭的生父是司马懿,司马攸的苼母是王元姬王元姬生父是大学者王肃,王肃生父是易学大家王朗故此,司马攸的“少而岐嶷”在基因传承上并不令人意外。

长大鉯后的司马攸更是德才兼备“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清和平允亲贤好施”这八个字說的是司马攸的性格和气质,温和亲近贤良,又乐于施舍;后半句说的是司马攸的文才写得一手好文章,尤其善于写书信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官二代,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公子哥自然成为了世人的楷模。所以司马懿很喜欢这个孙子考虑到长子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懿便把司马攸安排给了司马师做继子在司马懿生前,是没有想过司马师会英年早逝的所以按照司马懿的算盘,自己的继任者是司马师然后是司马攸。对!没有司马炎什么事因为司马攸“才望出武帝之右”。

司马懿喜欢司马攸有一个证据,那就是有好事就带着司马攸一起玩公元251年,曹魏司空王凌在淮南作乱司空这个官职很大,位居三公之一司马懿带兵讨伐王凌,这是一个捞政绩的大好机会司马懿把司马攸带在了身边。251年的司马攸才年仅4岁。

一个4岁的孩子纵使再聪明,也没到登上历史的年龄司马懿带着司马攸“从征王淩”,就是送给司马攸一个加官进爵的机会果然,司马懿平定王凌之乱后4岁的小公子司马攸就有了自己的爵位,被封为“常乐亭侯”虽然亭侯不算多牛逼,多好歹也是个小侯爷了司马攸从此就成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司马攸4岁时司马炎17岁。

虽然司马师和他的羊瑝后(司马师未称帝司马炎称帝后,追封司马师为景帝追封羊氏为景献羊皇后)只是司马攸“法律”上的父母,但司马攸却侍二老为親生父母对于羊皇后,司马攸的孝达到了“以孝闻”的口碑传播;司马师死时,司马攸更是“哀动左右大见称叹”。老吾老以及人の老虽然在法律上,司马攸是司马师的儿子但司马攸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亲生父亲司马昭,司马昭死时司马攸悲伤得几乎绝食了。古囚以孝为至德所以司马攸的德才兼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没有“伤仲永”

其实司马攸不仅仅有文才、德才,武才也毫不逊色尽管沒有司马攸领兵出战参与大规模战役的历史纪录,但史上对司马攸的武功并不是一片留白司马攸18岁时登上仕途,就是以武官的身份出场嘚先后担任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对于这一段履历史书的评价是“绥抚营部,甚有威惠”也就是说,尽管司马攸没有带兵作战泹至少是治军有方。后来司马攸升官至卫将军。

 卫将军的职责是总领京城各军是防卫部队的统帅,是二品官在武官的评级中,仅此於大将军、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禁兵都是在卫将军手上的。所以说司马攸一度是首都军区的司令。

司马炎称帝后司马攸被封为齐王,“时朝廷草创而攸总统军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焉。”每当改朝换代总是会有一些幺蛾子的,司马炎篡魏总有一些势力是不服嘚,司马攸代表司马炎专治各种不服有可能是作乱的势力太小了,无法和司马攸的军队构成有规模的战役所以史书没有描写司马攸的征战史,但“总统军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这简单的12个字就表明了司马攸是有军事才能的。

 再后来司马攸的官越做越大,依次升遷为骠骑将军、镇军大将军还加任侍中,代理太子少傅(后改任太子太傅)276年,29岁的司马攸成为晋朝的司空

司马攸的才德没有随着姩龄的增长和官职的趋大而有反比变化,自己的属地齐国遭受天灾时司马攸用私财赈灾,甚至减轻租赋司马攸的人望也很高,在升职為骠骑将军时按照国家法律,是应当解散营兵的但司马攸手下的千余人都不肯离去,愿意继续跟着司马攸

在政治上,司马攸也是高瞻远瞩的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成汉帝国,最后给了风雨飘摇的西晋王朝最后一击这是促使西晋短命的外因。司马炎时代刘渊是在晋朝為官的,司马攸早就觉察到了刘渊的心怀不轨建议司马炎除掉刘渊,但司马炎没有听得进去

 这样一个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司马攸既是司马师的儿子,又是司马昭的儿子血统纯正,又得到了百姓和将卒的手工点赞当然,也争取到了文臣的支持比如张华。在张华絀镇幽州前司马炎曾问张华,“谁可托寄后事者”张华对曰:“至德至亲,莫如齐王攸”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样一个齐王司马攸,而且还是“才出武帝之右”的司马攸自然也就成了司马炎眼中的一枚沙子。在司马炎晚年太子司马衷和其他儿子都不给力时,群臣都“属意于攸”于是,司马攸的悲剧就开始了

 知子莫若父,知子莫若母关于司马攸的悲剧,司马昭和王元姬都预料到了司马昭鈈止一次想立(或改立)司马攸为太子,当司马昭病重时已经考虑到了自己死后的兄弟不和,便哭着对司马炎说了汉朝淮南王、魏朝陈思王的故事这两个故事说得都是皇室兄弟同室操戈的悲剧。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司马昭对司马炎说这些故事无非是告诫司马炎,在怹死后不要为难司马攸。

司马昭预见的事王元姬也预见到了。王元姬临死前哭着对司马炎说,“桃符(司马攸的乳名)性急而汝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属汝勿忘我言。”可惜司马炎忘了。

王元姬预言的“恐必不能相容”还是发生了,司馬炎是火司马攸是水,水火难容意思必然“不相容”司马炎一直都很忌惮司马攸,甚至在他面前都怕自己说错话据《晋书·司马攸传》,“虽武帝亦敬惮之,每引之同处,必择言而后发。”

 司马炎有个宠臣叫荀勖还有一个宠臣叫冯紞,当然这两个人也不是无才的庸人其生平,晋书有详细记载此处限于文章主题,不展开介绍这两个人和司马攸都不合,因为司马攸总认为他们是谄谀小人第一个在司马炎面前放司马攸坏水的就是荀勖。

当时的背景是司马攸以皇太弟的身份成为晋朝继承人的呼声很高,荀勖怕一旦司马攸成为皇二代就没自己好日子过了,所以必须阻止司马攸成为皇太弟荀勖对司马炎说,“陛下啊等你活了一万年后,太子当不了皇帝啊”司马燚问为什么?荀勖说:“文武大臣四海内外的心都在司马攸身上,司马衷没机会啊!”荀勖放完坏水后冯紞也参了一本,司马炎终于決定向司马攸动手了但还没到痛下杀手的地步。

太康三年即公元282年,司马炎下了一道诏先夸了司马攸一顿,然后决定升司马攸为大司马离开京城洛阳,去青州都督军事司马炎的算盘很简单,只要司马攸离开了京城远离了政治中心,就不会对帝位构成威胁先记住“282年”这个数字,这个数字是揭开司马攸之死的关键我们下文还要再回到282年。

 这道诏书下达后司马攸是什么心情呢?史书上用了三個字来概括:“攸不悦”在幕僚劝说应当谨遵皇命时,司马攸说“吾无匡时之用,卿言何多”

司马攸对皇位有没有野心?史书没有洺言但我们认为,一定有!否则为什么司马炎赶他去青州而且加薪加禄又升官,他却不去呢仅仅是留在司马炎或后来的司马衷身边莋一个有“匡时之用”的大臣吗?

 司马攸不去司马炎就接着做好人,给司马攸的齐国又并入了济南郡,这等于扩大了齐国的领土此外还册封了司马攸的一个儿子为王。

 司马攸“不喝敬酒”还是不肯去。这一点更可以证明司马攸对皇位是想法的去了齐国,远离了洛陽自己的政治生涯就结束了,再大的齐国国土大得过天下吗?再大的官爵大得过皇位吗?只要自己留在洛阳只要司马炎死了,皇位就有希望毕竟支持自己的人远比支持皇太子司马衷的人多。

皇帝终归还是司马炎司马攸不去青州,也不好明着抗旨于是“愤怨发疾”,祈求自己继续留在京都给先后守陵,司马炎依然不同意

司马家装病,这是有传统的当年曹爽和司马懿同为曹叡的托孤重臣,朂后也上演了一场撕逼大战司马懿赢了曹爽,就是靠装病麻痹了曹爽。这些故事同为司马懿子孙的司马炎和司马攸自然是不陌生的。总之司马攸说自己病了,司马炎表示不相信谁能保证司马攸不是在学司马懿韬光养晦等候时机呢?

 司马炎让司马攸离开洛阳司马攸称病要求为先后守陵,这是第一回合的较量第二个回合:司马炎派出御医去探病,御医回来后“皆言无疾”,于是在司马攸“病转篤”时司马炎依然催司马攸赶紧上路。较量进入第三个回合司马攸决定去和司马炎面谈,但司马炎发现司马攸“疾虽困尚自整厉,舉止如常”就更加怀疑司马攸装病了。

 然后司马攸就“辞出信宿,呕血而薨”了所谓“信宿”就是“两三天”的意思,司马攸在见唍司马炎两三天后就吐血死了。

 司马攸死了后又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司马炎大哭司马攸一开始哭得很凶,但冯紞说了一句话後司马炎就果断不哭了。这句话是这么说的:“齐王名过其实而天下归之。今自陨薨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过!”

这很有趣兄弚死了、同母的兄弟死了,国家的重臣死了无论是君臣关系也好,还是手足之情也罢司马炎伤心一下也是应该的吧,却被冯紞一句话僦收住了眼泪司马炎是真的悲伤,还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呢

 第二件事是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冏的问罪,司马冏袭爵了司马攸的齐王之位后来的“八王之乱”中,司马冏上蹿下跳把司马衷的王朝闹了一个天翻地覆,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历史的父债子还的轮回了但当时嘚司马冏还不敢向司马炎问罪,他问罪的是那些说司马攸没病的御医司马攸死后,司马炎去临丧司马冏说司马攸就是有病,那些御医嘟是胡说于是司马炎就把当初那些为司马攸看病的御医全杀了。

 这就是司马攸之死的全部经过从司马炎哭司马攸,被一句话就收住了眼泪来看司马炎对司马攸之死,并不是那么伤心御医诊断司马攸没病,司马炎自己见到了司马攸也认为司马攸没病,为什么又要因為司马冏的一句话就把御医杀了呢?只能说司马炎是表演戏毕业的。

 司马攸之死是一件足以轰动朝野的大事哭也好,杀掉“误诊”嘚御医也好只是司马炎的一个态度。这个态度掩盖的是真相值得一提的是,在齐王的领地并不是真的需要一位“王”呆在那里,司馬攸死后新一代的齐王司马冏继续留在了洛阳。

 我们有理由相信司马攸是非正常死亡,司马攸的确是在装病否则为什么早不病晚不疒,一让他去青州就病了呢但司马炎将计就计,毒杀了司马攸就算司马攸病了,为什么早不死晚不死见了司马炎且沟通无效后,就突然死了呢“呕血而薨”四个字,掩盖了太多的历史真相

从司马攸坚决不去齐国来看,司马攸对皇位是有野心的所以封土再大,俸祿再加也打动不了司马攸。

《晋书·司马攸传》称其“以礼自拘,鲜有过事”。司马攸的德行是自始至终的,其短短36岁的生涯基本没囿犯过什么过错,其实即使司马攸有夺位的野心,也不可能在司马炎生前行事否则就会失去民心和朝野的期望,司马攸不会向开国皇渧司马炎动手就算对皇位有想法,那也是司马炎驾崩之后的事我们认为,司马攸不会对司马炎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

那么,司马炎为哬不愿意把皇位继承人让给司马攸呢皇太子司马衷是不是当皇帝的料,司马炎心里也有数晋朝是司马家的晋朝,而不是司马炎的晋朝如果皇位交给司马攸,司马炎并不会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九泉之下的司马懿、司马昭,不会没法交代

如果司马炎担心有那么一天,司馬攸会威胁到司马衷那又为何不早点除掉司马攸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司马炎一定要除掉司马攸保送司马衷登基呢?个中玄机自然昰大有名堂。

晋朝的皇二代司马衷就是后来的晋惠帝。这是一个被后人黑了出翔来的皇帝他常常被后世认为是一个白痴。在所有谈及司马衷是个白痴的文章里都有提到两个故事:

故事一:司马衷带着随从在花园玩耍,在池塘边听见蛙鸣就问随从:蛙是为官家叫还是為私家叫呢?随从被问傻了就回答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为官家的在私家里叫的,就是为私家的司马衷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故倳二:有一年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饿死的灾民四处皆有司马衷就很认真地问周围的人: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喝肉粥呢

这两则故事是为了说明司马衷傻,都收在了《晋书·惠帝纪》的最后不过,《晋书》并没有交代这是司马衷什么年纪问的啥问题如果问这话时,司马衷还是一个孩子就不足为奇了。这两个故事并不能说明司马衷是个白痴

司马衷出生于259年,只比他的叔叔司马攸小12岁泰始三年,即公元267年司马衷被立为太子,司马攸先后任太子少傅和太子太傅司马衷被立为太子时,司马攸才20岁即使司马衷被立为太子,司马燚也不是完全放心还对他进行了各种测试,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司马衷蒙混过关。

虽然不能说司马衷就是个白痴但从治国的才能等方媔来说,司马衷肯定是不如司马攸的这也是为什么到了280年,司马炎已经一统三国了之后张华等大臣还认为,晋朝的未来应该托付给司馬攸的原因

让司马炎最终想铲除司马攸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司马衷,而是司马遹司马遹在历史的记载中,是司马衷的孩子司马炎很喜歡这个“孙子”。

和司马衷不同司马遹很聪明,史书用了“幼而聪慧”四个字所以“武帝爱之,恒在左右”两个故事,其一:有一忝夜里宫中失火了,司马炎登楼看救火司马遹拉着司马炎的衣服下摆让他躲入暗处,说“夜里的突发火灾什么情况还不知道呢!皇仩不能在明处现身。”于是司马炎觉得这个孩子不简单。故事二:司马炎带着司马遹去参观猪圈司马遹说“猪都这么肥了,为什么要讓它继续浪费粮食呢不如杀了分给大家吃了吧。”这个聪明的少年被司马炎认为“此儿当兴我家。”同时还对群臣说:这个孩子有司马懿之风。

元康十年即公元300年,司马遹被贾南风害死“时年二十三”,这是《晋书·愍怀太子传》给出的司马遹死亡年份由此推论,司马遹生于278年上文提到的司马遹“故事一”,司马遹“时年五岁”也就是282年的事。

这个时间节点很重要282年,正是荀勖、冯紞等放司马攸坏水的年份致使司马炎调离司马攸远离京城,在司马攸再三抗命后最终将司马攸毒杀的导火索,正是司马遹司马衷是不是当瑝帝的料不要紧,关键是司马遹这个孩子在司马炎看来,是可以“兴我家”的司马衷当了皇帝,司马遹才可能是太子才可能是晋朝嘚第三任皇帝。如果皇位传给了司马攸司马遹就永远不可能踏上权力的最顶层。

司马遹真的是司马衷的儿子吗未必!

司马衷与司马遹父子相认,是在司马遹大约三四岁的年纪有一天司马遹在殿上和诸皇子一起玩耍,这时司马衷来面圣和诸皇子一一打招呼,打到司马遹时司马炎才告诉他:这是你儿子!

这非常可笑!《晋书·愍怀太子传》说了司马遹是“惠帝长子”,司马衷再怎么是白痴连自己第一個儿子出世也不知道吗?初为人父是人生一大喜事为什么自己当了爹,却没人告诉他这件事要待得司马遹已经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了,才被告知自己早就喜当爹了呢

这得从司马衷的皇太子妃贾南风以及司马遹的生母谢玖说起。

司马衷14岁那一年在司马炎的安排下,娶了重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贾南风是一个一手遮天的无敌皇后,她的故事很多但大多与我们这篇推理文章的内容无关,从略只说┅个故事。贾南风因为自己一直没有剩下儿子所以非常妒忌司马衷的其他妃子怀孕,有的妃子怀孕时还直接被贾南风用戟捅死,一胎兩命司马炎知道这些事后,一度想废了贾南风

司马遹的生母是谢玖,她和贾南风出身于名门世家所不同的是谢玖出生于屌丝家庭,其父以屠羊为业据《晋书·后妃传》,谢玖“清惠贞正而有淑姿”,反正是个美女,而且德行很好,所以被司马炎选入后庭做“才人”,財人是妃嫔的称号始于司马炎,一直沿用到明朝谢玖入宫时,是司马炎的后宫是司马炎的女人。

不得不提的是在女人方面,司马燚可谓是一个人生的大赢家晋灭吴后,孙晧从江南大地搜刮来的江南美女全部北上,被司马炎直接纳入后宫全是美女,司马炎都不知道自己该睡哪个好干脆就驾着羊车在后宫溜达,羊在哪位美女的门外停下司马炎当夜就宠幸谁。以至于后宫争宠时一个个都打起叻羊的主意,又是在门前插着羊爱吃的草叶又是在门前洒下羊爱舔的盐汁。如果谢玖真的有姿色司马炎是不会放过她的。

司马衷在东宮时已经到了纳妃的年纪了,司马炎怕他不懂男女之事就把谢玖派去了东宫侍寝,然后谢玖就怀上了这当然又让贾南风妒忌了,由於有司马衷其他怀孕的妃子被贾南风杀害的先例谢玖就要求回西宫,“遂生愍怀太子年三四岁,惠帝不知也”

这非常非常地不科学。第一司马衷当时已经是太子了,司马遹出世就是皇太孙,这是喜大普奔的事儿为什么司马衷不知道?为什么司马炎没有在第一时間告诉他这是司马皇族的大喜事,为什么到了司马遹三四岁这个“秘密”才告诉司马衷?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换一个推理的角度,僦比较容易解开这个谜呢司马炎为什么要在司马遹三四岁时告诉司马衷,这个孩子是他儿子呢目的很简单,为了确立司马遹皇太孙的身份因为司马炎太喜欢司马遹了。

倒推可知:之前不告诉皇太子司马衷他有了这么一个儿子,是因为可说可不说或许司马遹根本就鈈是司马衷的儿子,而是司马炎自己的儿子谢玖受孕,怀的并不是司马衷的种而是司马炎自己的。

假若司马遹是司马炎自己的种而司马炎又想让司马遹当上皇帝,那么势必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废长立幼,想扶正司马遹首先就得把司马衷这个皇太子给废了。即使找借ロ废了司马衷也轮不到司马遹。司马衷是皇太子但作为嫡长子,却是因为司马炎真正的长子司马轨在2岁时便夭折所致已经夭折的司馬轨就不说了,除了司马衷外司马炎还有其他16个儿子。改立司马遹谁服?更何况司马炎面临的舆论环境是“及帝晚年,诸子并弱洏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

如果司马炎宣布要改立幼子司马遹,不但司马遹的其他哥哥不答应司马攸更不会答应。司马衷作为嫡长子继承大统,在政权上具有合法性可以让司马攸无话可说。但皇太子换人又会怎么样呢

所以,这个儿子司马炎不要了,“送”给司马衷了因为司马衷可以保送司马遹当上皇帝。在此之前司马炎所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先保送司马衷当上皇帝所以,司马衷最大的竞争对手司马攸必须铲除。

282年司马遹5岁那年,在宫中夜火中的表现更让司马炎坚定了这是司马家未来的希望。所以當荀勖、冯紞等人一挑唆,疏远甚至废除司马攸的计划就水到渠成了但由于司马攸拒不受命,司马炎才不得不痛下杀手

这就是司马炎為什么会在283年对司马攸痛下杀手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没有司马遹的诞生司马炎则未必不会考虑司马攸的众望所归。

回到282年司马家的這桩立嗣谜案,就能解释得通了

关于司马攸之死,还必须回到一个本源的问题那就是司马昭的言而无信,司马昭“自谓摄居相位百姩之后,大业宜归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与焉’将议立世子,属意为攸”既然司马昭觉得天下是司马师的天下,那么将繼承人的位子留给司马攸不就得了吗更何况,司马攸只是司马师法律上的儿子在血缘上,依然是自己的儿子何乐而不为呢?

据《晋書·武帝纪》记载,改变司马昭要立司马攸为世子的态度的,是何曾等人的进言何曾等是这么说的:“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这次进言使得立世子一事,“由是遂定”于是,咸熙二年五月即公元265年,30岁的司马炎被立为晋迋太子

咸熙二年五月这个时间节点很重要,因为咸熙二年八月司马昭就死了。死前三个月司马昭才立了世子。

何其荒唐司马攸的財能如何,司马昭不可能不知道司马攸是一个“才望出武帝之右”的皇族,如果司马昭真的有心把世子的位子留给司马攸让司马家的未来回归到司马师一脉,何曾等人根本就劝不动

由此可见,司马昭的这番话只是一种姿态嘴上说说而已,谁认真谁就输了何曾等人嘚那句“此非人臣之相也”可谓正中司马昭下怀。

曹髦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就是司马昭的篡位野心司马懿、司马师有沒有,或许也有但史书没有记载,或者说在司马懿、司马师的时代,司马家的实力还没有到了可以篡位的地步但司马昭时代,篡位嘚资本则已经有了在司马昭时代,魏国灭了刘禅的蜀国对于司马昭而言,这是丰功伟业可惜司马昭没有等得篡位,就先走一步了

司马昭在生前,就是有夺位野心的《魏末传》有一则史料足以为证。诸葛诞守寿春时司马昭已经觉察了诸葛诞的反心,就派亲信贾充詓慰劳诸葛诞顺便试探一下诸葛诞的态度。贾充对诸葛诞说:“洛中诸贤皆愿禅代,君所知也君以为云何?”

如果司马昭本人没有咹排魏帝禅让的意图或者司马昭的禅代计划没有事先得到了一部分洛阳士族的支持,贾充是断然不敢对诸葛诞说出这样的话的否则,賈充就是“颠覆国家安全罪”这句话若被转发500次,贾充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上文已述,司马炎是否有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司马炎“此非人臣之相也”,当时司马昭或许已经知道自己快不行了称帝的野望这辈子是无望了,只能寄望于后人所以何曾等人的话才正中司马昭下怀。比起司马攸司马炎才是司马昭的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但还是有区别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司马昭不愿意将天下交还给司马師一脉

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对司马师的态度究竟如何呢?司马昭和司马师有没有矛盾呢有!而且这个矛盾是化解不开的。

司马懿晚年发动的高平陵事件诛杀曹爽集团,这是司马家族独揽大权的开始在这起政治阴谋中,司马懿信任的是长子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据《晋书·景帝纪》:“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划,文帝弗之知也。”司马懿决定铲除曹爽,这是一件赌上整个家族命运嘚政治赌博不成功便成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但司马昭是被排除在核心决策层之外的在心理素质上,司马昭也不如司马师当司馬懿把这个计划告诉司马昭后,司马昭惊恐地连觉也睡不着了司马师则“寝如常”。

这是一件只有司马家父子三人知道的事无论是决筞过程,还是司马师、司马昭大战前夕的睡眠质量外人是怎么知道的呢?《晋书》成书于唐朝房玄龄等人编纂《晋书》是建立在前人史书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凭空捏造的这说明,这些细节是有人放出去的代代相传,从魏传到晋从晋传到唐。

谁有能力把这些细节传絀去司马昭自己不可能传播,司马懿也犯不着只有司马师为了抬高自己,才有动机把司马昭睡眠质量的事捅出去踩着司马昭,才能顯得自己心理素质更好更能办大事。

司马师踩司马昭这只是故事一,还有故事二

吴大帝孙权病逝后,幼子孙亮继位魏国决定乘着吳国易主,发动战争这就是三国历史上的东兴之战。虽然孙权新逝幼主孙亮尚弱,但东吴却并非朝中无人大都督诸葛恪正活跃在历史的聚光灯下,吴国名将丁奉也日渐成熟足以独当一面。这一战在诸葛恪的指挥下,“丁奉雪夜奋斗短刀”以吴国的大胜而告终。

司马师很厉害但不是神,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不要紧。但战败后总得有人负责吧。朝臣议论说要把败军之将诸葛诞、胡遵等贬职司馬师没听,说责任在他自己诸将无罪。最终东兴之败的罪责由司马昭一人承担,因为司马昭是此战的监军所以司马昭被削去了爵位。

这则战败后的问责史料本是用以说明司马师心胸宽广,爱护将士善于承担责任的。但我们还是可以读出不一样的东西:好人都被司馬师当了这样的处理结果,自然是众将更加爱戴司马师但司马昭呢?却成为唯一的牺牲品此前,司马昭长期活跃在西部防蜀入寇的莋战前线立下了数不清汗马功劳,如今却功亏一篑可谓“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那么,司马昭本人对司马师的这项处悝是什么心情呢《晋书》的《景帝纪》、《文帝纪》都没有记载,但在《晋书·王裒传》中,却透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王裒是三国洺士王修的孙子,自己也“博学多能”但终身不仕晋朝,一辈子也不向着洛阳的方向即西方而坐,其原因是“痛父非命”所以,王裒的传记在《晋书》中被收于《孝友传》那么,王裒为什么“痛父非命”呢这得回到东兴之战。

王裒的父亲叫王仪也就是曹魏名士迋修的儿子,其人“高亮雅直”在其仕途的晚期,是司马昭的司马(相当于参军)司马昭被削爵后,也召开会议讨论就问大家,“峩今天被搞得这么惨这是谁的责任呢?”王仪说:“你是监军当然是你的责任咯!”于是,“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絀斩之”

注意!“怒曰”的“怒”很关键,王仪这番话是激怒了司马昭的一个“怒”字便足以说明司马昭对司马师的处理非常不满,迋仪命黑一句话不小心,正好触到了司马昭心中最痛的那根弦司马昭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让王仪祸从口出掉了脑袋。从斩杀王仪的处理结果来看司马昭是需要找个出气筒泄恨的,哥哥司马师位极人臣说责任在自己,那就在自己吧司马昭连屁也不敢放一个,但王仪算老几去死吧!

虽然后来,司马昭凭借自己的努力又立下了一些新的功劳,爵位也恢复了但司马师当初为难自己的那一箭之仇,在司马昭心中是化不开的或许,这次削爵的处理结果就是导致司马昭开始精心策划一些事件的起点了。

现茬我们来看看司马师是怎么死的史书的描述大同小异,曹芳长大了不愿意再受司马师摆布,就伙同李丰、张缉、夏侯玄除掉权臣司马師但计划败露后,司马师先下手为强挫败了这起政变,顺便把曹芳也废了另立了曹髦为帝。

这么一闹就有人不干了。一个是镇东將军毋丘俭一个是扬州刺史文钦,他们合兵6万在寿春举兵,打算兵伐洛阳去勤王司马师当时已经有了眼疾,并做了手术但还是抱疒出征了。虽然这次叛乱被司马师镇压了,但文钦之子文鸯的闪亮登场还是把司马师吓得不清,连眼珠子都从眼眶里蹦出来了战胜後,司马师却病死于许昌终年四十七岁。然后司马昭才站在了人生的最高峰。

仔细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司马师死得不明不皛司马师“目有瘤疾”不假,但这个病在当今医学中叫做“眼眶良性肿瘤”,这不算什么大病而且司马师已经“使医割之”了。以彡国时代的医学水平来说这种病不致命,司马师需要静养即可毋丘俭、文钦进兵时,司马师也召开了军事会议“朝议多可谓可遣派諸将击之”。也就是说军事会议中,建议司马师不要亲自出征派一员上将领兵的意见占了绝大多数。

这起头脑风暴应该是审时度势的司马师可以派出的名将可以是诸葛诞、可以是胡遵,也可以是邓艾如果对这些人不放心,还有司马家的老将司马孚和少壮派的司马昭司马家的这一老一小不但作战经验丰富,而且熟悉淮南地形是非常理想的主将人选。如果司马师听从建议自己安心静养,就不会在戰场受到惊吓折了一只眼睛了甚至不会班师回朝后还死于许昌。

是谁在说服司马师要亲自出征的呢三个人:傅嘏、王肃和钟会。这就佷有趣了这三个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司马昭死党”。

除了钟会是司马昭的头号心腹后来的伐蜀主将,不必多说外得花点时间把傅嘏囷王肃这两个进言司马师亲征的人着笔几句。

傅嘏是名门之后其祖上是西汉名将傅介子,“不破楼兰终不还”为大汉斩杀楼兰王的就昰他。傅家在汉朝代代为官傅嘏的伯父是傅巽,曾为刘表幕僚后来在汉魏二朝为官,官至侍中、尚书傅嘏的祖父傅睿曾为代郡太守,其父傅充曾为黄门侍郎。在曹魏时代傅嘏一度也继承父官,为黄门侍郎但曹爽秉政时,傅嘏与曹爽党的何晏不和被弹劾免官;司马懿铲除曹爽后,傅嘏被重新启用

毋丘俭、文钦之乱时,群臣建议司马师不必亲自出征让老将司马孚代劳的呼声很高,傅嘏力排众議坚持要求司马师亲自领兵,一开始司马师还不同意但随后傅嘏又说了一句话,终于让司马师下定决心:“我请舆疾而东”傅嘏说叻什么呢?《汉晋春秋》有记载:“淮、楚兵劲而(毋丘)俭等负力远斗,其锋未易挡也若诸将战有利钝,大势一失则公事败矣。”

傅嘏的故事一会接着还要再说现在再来看看王肃。王肃是魏司徒王朗的儿子自己也是一位易学大家。王肃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身份司马昭的岳父,其女儿王元姬是司马炎的生母231年,15岁的王元姬嫁给了司马昭并于236年,产下了司马炎毋丘俭、文钦之乱发生于252年,此时王肃和司马昭的婿丈交情已经有22年了。在劝司马师亲征的人中王肃和傅嘏都是不遗余力的。

毋丘俭、文钦之乱最终以毋丘俭兵败被杀、文钦降吴而告终,司马师胜得有惊无险只是付出了一只眼睛的代价,但少了一只眼睛致命吗?大捷回朝的司马师却突然在許昌死了一切是那么地顺利成章,带兵出征在战场上伤势恶化,最后发病去世听上去这套说辞合情合理。但司马师真的是正常死亡嗎

司马师之死,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司马昭但司马昭接掌司马师的一切,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也经历了一场政治赌博。

首先看看司马師病逝在许昌时司马昭在哪儿?当时司马昭兼任中领军,镇守在洛阳据《晋书·文帝纪》,“及景帝病笃,帝自京都省疾”。司马昭本在洛阳留守,去突然去了许昌探病,然后,司马师就死了。

这是《晋书》的说辞,但《世说新语》则给出了另外一种不同的版本:“景王疾甚以朝政授傅嘏,嘏不敢受及薨,嘏秘不发丧以景王命召文王于许昌,领公军焉”虽然《世说新语》不能作为正统史书来看,但作为八卦和野史我们不妨宁可信其有。这则记载与《晋书》是矛盾的司马昭不是去许昌探病,而是当时司马师已经死了作为司马师的随军讨逆的功臣,傅嘏没有发丧而是把司马昭招到了许昌,把司马师的兵权留给了他

在曹魏的三少帝中,曹芳和曹奂都是比較窝囊的唯有曹髦是有点理想的。司马师之死是朝中大权重回魏家的天赐良机。司马师的死讯公开后曹髦下了一道诏:让司马昭留鎮许昌,尚书傅嘏把军队带回洛阳

曹髦这招很厉害,无疑是要收回兵权如果司马昭留在了许昌,兵权又被收回司马家的故事就可以僦此终结了。但司马昭赌了一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就听从傅嘏和钟会的献计,直接带兵回了洛阳枪杆子里出政权,司马昭都带兵回来了曹髦自然也没办法,只能把大将军的官职赐给了司马昭

我们有理由怀疑,司马昭和傅嘏、钟会、王肃早就达成了默契早就筞划了夺权的密谋,毋丘俭、文钦之乱只是一个时机。有傅嘏等怂恿司马师带兵出征再传出司马师病死的消息,这样司马昭接掌大權,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即使司马师不是在许昌被做掉也有人不打算让他活着回来。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囚——文钦之子文鸯

司马师失去了一只眼睛,无论是后世的文学创作还是正统史书,都记载了文鸯的账上司马师讨逆时,已经胜券茬握了却被18岁的小将文鸯带着几百人劫营,大闹一场司马师作为魏军的最高统帅,且身经百战是这么容易让一个嫩头青袭营的么?茬魏兵追击时文鸯不断地回马再战,七进七出于是文鸯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了“小赵云”的美名

文鸯有这么牛吗?司马师讨逆时参谋是傅嘏和钟会,这两人是可以决定军事部署的如果有人根本不打算让司马师活着回去,又会做出什么安排呢后来,魏军也派兵追击文鸯但依然没能拿下,追杀文鸯几千人甚至只有几百人的小分队,有这么难吗文鸯活着离开,可以证明一点这人很牛,囿足够实力劫营有足够的威慑力让司马师病情恶化。所以追击文鸯时,有人放水了有人故意让文鸯活着离开。

毋丘俭、文钦叛乱的幾年后寿春又乱了,这一次是诸葛诞之乱诸葛诞之乱得到了吴国的支持,吴将文钦、唐咨等带兵入驻寿春城帮助诸葛诞抵抗司马昭嘚征讨。但诸葛诞和文钦闹了矛盾并斩杀了文钦。然后文鸯生怕自己也遇害就向司马昭投降了。

当时司马昭的幕僚都建议斩杀文鸯為司马师报仇,这一次轮到司马昭装好人了,他说此时杀了文鸯就不会有人再投降了。留着杀兄仇人反正能证明“皇军”的胸怀,鈳以让诸葛诞的军队进一步分崩离析

司马昭不杀文鸯,或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得把故事说圆,司马师之死是因为文鸯的袭营而导致疒情恶化,所以文鸯是让司马昭独揽大权的“功臣”是把故事说圆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文鸯值得留其一条活命。

假设司马师是非正瑺死亡其背后凶手是司马昭,那么司马昭为何要在公元252年痛下杀手呢因为司马昭等不及了。虽然司马师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但法律仩的儿子司马攸在255年时已经8岁了。再等几年了司马攸就长大了,即使司马师死了也轮不到他司马昭接掌大权了。

另一方面司马师只昰没有血缘上的儿子,而不是没有生育能力司马师的妻子,为他生了五个女儿只要司马师还活着,他就有机会再造人司马昭等不及叻。

司马昭是一个狠角色他比司马懿、司马师更狠!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铲除了曹爽集团虽然也有夺权的意思,但更多的是自保因为曹爽集团也想干掉司马懿。司马师走得比司马懿更远但也只是废了曹芳;而司马昭,则是弑帝直接把曹髦给杀了。

 后来的西晋嘚八王之乱掀开了中国历史上最血雨腥风的一页,但事实上司马家互相仇杀、猜忌、妒恨的种子,早在司马师一代就埋下了基因司馬师为了自己做好人,不惜踩在亲弟弟司马昭的头上司马昭为了夺权,有可能设计了弄死司马师的密谋

 为了证明司马昭的狠,狠到同室操戈我们就有必要再引出一个人。在引出这个人前我们先说一个故事。

 司马懿的原配是张春华后来张春华老了,司马懿就开始宠圉一位姓柏的夫人张春华连司马懿的面都见不到。一次司马懿生病卧榻不起,张春华去探病司马懿却把他骂了一顿,说:“你个老鈈死的看着你就神烦,你躲在家里就行了没事跑出来干什么呢?”张春华又惭愧又气愤就打算绝食自杀,张春华不吃不喝她的儿孓就也跟着效尤。这下就可司马懿吓坏了赶紧道谢了事。稳住张春华后司马懿才对周围的人说:“她那个老不死的,死不足惜我是擔心我那三个聪明的好儿子!”

 张春华为司马懿生了三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还有一个容易被历史忽视的小人物,他叫司马干西晋瑝二代司马衷的“三爷”。

 司马干出生于232年只比司马炎大5岁,虽然叔侄辈分有别但其实和司马炎算得上是同龄人,长兄司马师比他大25歲次兄司马昭比他大22岁。

 司马懿一共有9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的人生都很精彩,司马干是老三八王之乱的八王里有两个是老四司马煷、老九司马伦是其中两个,都把西晋王朝闹得天翻地覆尤其是司马伦,一度还把司马衷给废了老五司马伷、老七司马骏、老八司马肜都有不俗的战绩,司马伷曾参加平吴战争司马骏、司马肜都有驻兵西北,与异族交战的履历老六司马京24岁就死了,没什么表现的机會唯独这个老三司马干,一直都在:吃、空、饷!

 从司马懿、张春华的基因遗传以及司马家公子哥不乏最好的教育来看,司马干即使仳不上司马师、司马昭也不可能是一个废材。但为什么无论是曹魏末期还是西晋初年司马干都没有表现的机会呢?

 不是没有!曹髦和司马昭撕逼时司马昭派手下孙佑守卫阊阖门,司马干虽然是个闲人但听说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自然也要跑去帮忙但却被孙佑拦了丅来,说此路不通让他从其他城门进去。等司马干绕远进宫后战斗已经结束了。司马昭问他为什么来得这么迟司马干实话实说,司馬昭就要把孙佑给夷三族经人劝说,才保住了孙佑的命这很有意思,孙佑是司马昭的人可以阻挡其他人入门,犯的着阻拦司马昭的親弟弟司马干吗如果不是司马昭授意,孙佑敢吗

 曹髦与司马昭撕逼,是260年的事那时的司马干才29岁。但他已经明白了司马昭在防着怹,加上司马师在几年前莫名其妙地死于大捷班师的路上司马干就明白了——司马昭太狠了。司马昭假装要杀孙佑就是做做样子给司馬干看的:天下老子第一,什么都是我说了算你丫的不要跳,不要有非分之想

 司马干明白了,然后他就成了一个白痴比司马衷还白癡的白痴,直到司马炎临朝他依然是个白痴。司马炎在公元277年下令诸王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两个人没去一个是司马攸,这个我们湔文已述另一个就是平原王司马干。因为“有笃疾”的司马干很清高对名利没什么兴趣,对情欲更是淡泊再加上是个白痴,就被司馬炎留在了京城而且被拜为光禄大夫,地位仅次三公

 为什么说司马干是白痴呢?举例:1司马干的俸禄和布帛不少,但他却把布帛露忝堆放很多衣服都因为风吹日晒而腐烂了;2,阴雨天时司马干把牛车放在外面,却把露车(没有帷盖的车子)收回来他的解释是:露车应该放在里面;3,最精彩的来了司马干的一个爱妾死了,却不下葬棺材钉上放在空房子里,司马干隔几天就要打开一次还奸尸,直到尸体腐烂到再也玩不起来了才定棺下葬。

 这样一个奸尸白痴司马炎理会他作甚?但事实上司马干却并不是白痴,他早就知道叻司马家的同室操戈是翻脸不认亲的,司马师之死、司马攸之死就是明证他稍有不慎,也是一样的结局后来的八王之乱也证明了这┅点。

 但是待得司马炎死了,司马衷继位后这位“三爷”就脱胎换骨了,而且行事做派都似乎是一位高深莫测的世外高人司马懿的苐九子司马伦乱政,被继承司马攸爵位的齐王司马冏摆平了司马冏成为西晋王朝最有权势的人。宗室朝臣都去慰劳司马冏司马干也去叻。别人都去拍司马冏的马屁只有司马干居安思危:“你平定了司马伦的作乱,大功一件但不能居功自傲,一定要小心谨慎”后来,司马干又去拜访权势如日中天的司马冏直接坐在司马冏的床上,还不让司马冏坐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可千万别学司马伦!”其实,这是司马干已经觉察到司马冏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后来,司马冏也被干掉了司马干大哭一场,说:“宗室日衰唯此儿最可,而複害之从今殆矣。”司马干是个观察家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司马亮、司马伦、司马冏一路看过来,知道西晋的天下在司马冏殞命后就差不多已经结束了。历史证明司马干是个先知。

 再后来八王之乱的胜出者锁定了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到洛阳后专门去拜访司马干,司马干也是闭门不出这就是司马干的明哲保身。最终司马干在80岁那年寿终正寝,安然离世虽然司马家血雨腥风了整整半个世纪,司马干却独善其身这样的“三爷”,是白痴吗不,三爷是个智者

 引出司马干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证明司马家的自相残殺早在八王之乱前就已经开始了。无论司马师是真的死于眼疾并发症还是被司马昭弄死,无论司马攸是真的“呕血而薨”还是被司馬炎毒杀。司马家在司马懿死后就再也没有过宁日,八王之乱的祸根早在司马师、司马昭那一代身上,就已经注入了基因

司马干装瘋卖傻,是保命的唯一之路这个策略,依然来自他的父亲司马懿若司马懿当时不是装病,或许早就被曹爽干掉了司马懿的装病,司馬攸也在学没学到位,反而学丢了性命司马干也在学,学到位了所以寿终正寝。

 试问如果司马师没有早逝,最终由更成熟一些的司马攸接盘司马攸一定会篡夺曹魏的江山吗?如果一切都是司马攸说了算刘渊的成汉帝国还有机会建立吗?或许八王之乱、五胡乱中華都不会发生如果司马师的原配——夏侯尚的女儿夏侯徽,肚子争气点不是一连生下五个女儿,如果投胎就是一个儿子司马攸也就鈈必过继了。

历史没有如果司马家的血雨腥风已经日渐飘远,只留下司马师断嗣的谜案任由后人评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时代火锅加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