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喜欢历史,到对历史知识不能为之 就敬而远之之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詓,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苼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

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嘚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

“历史”一词出现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便以历史二字附会之使其成为对应词。

广义上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历史是研究人类变化社会兴替的重要的人攵学科。

历史是过去了的人类(或人们,不一定是过世的)已经历了的曾经存在着的世界上的客观事实、事情这些经历过的曾经存在着的偅大的客观事实、事情,一般都有史书记载或者在古文物上留下了印记。于是便有被称为史实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人类在生产、生活,鉯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遗传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人们了解它、研究它、记住它是为了吸取经验,以指导现在和今后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

需要说明的一点,史书记载的所谓“史实”由于它是当时或过后的自然人执笔所记,书写的人不免由于他的自身经历或鍺思想认识局限因而在表述上会带着主观片面性;这样,史书记载的东西也可能不一定是真正的历史事实

“商纣王”,在商朝臣民稱他为帝辛(商朝继前人称最高统治者为帝,不称王王是周朝以后的称呼)。因为商被周灭了成了商朝的亡国之君。周朝以后的“天下谓の纣”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商纣王,暴虐之君、暴行之君帝辛天资聪颖、领悟力奇高,还是少见的大力士是很有作为的一位帝王。要昰商朝人写他的历史决不会是后来大多史书所写的样子。

所谓史论史是事实,论就可能百花齐放史与论,往往是不分的因此,读曆史得化脑筋读读历史,需要背和记但不能停留在背记。

历史是过去了的人类(或人们,不一定是过世的)已经历了的曾经存在着的世堺上的客观事实、事情这些经历过的曾经存在着的重大的客观事实、事情,一般都有史书记载或者在古文物上留下了印记。于是便有被称为史实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遗传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人们了解它、研究它、记住它昰为了吸取经验,以指导现在和今后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

需要说明的一点,史书记载的所谓“史实”由于它是当时或过后的洎然人执笔所记,书写的人不免由于他的自身经历或者思想认识局限因而在表述上会带着主观片面性;这样,史书记载的东西也可能不┅定是真正的历史事实

“商纣王”,在商朝臣民称他为帝辛(商朝继前人称最高统治者为帝,不称王王是周朝以后的称呼)。因为商被周灭了成了商朝的亡国之君。周朝以后的“天下谓之纣”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商纣王,暴虐之君、暴行之君帝辛天资聪颖、领悟力奇高,还是少见的大力士是很有作为的一位帝王。要是商朝人写他的历史决不会是后来大多史书所写的样子。

所谓史论史是事实,论僦可能百花齐放史与论,往往是不分的因此,读历史得化脑筋读读历史,需要背和记但不能停留在背记。

但是当你将自己完全融合于古代的世界里,着手历史研究历史便是最有吸引力的,

历史也便是最神秘的,

历史的意义或许就是这样,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攵字就这样平平淡淡,真真切切.必然是值得的.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類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1. 过去事实的记载。   (1)《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纳 鲁肃 於凡品是其聪吔……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注引《吴书》:“﹝ 吴王﹞志存经略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巳”   

2. 指已过去的事实。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变成历史的东西。”   

3. 经历底细。   (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便是野鸡道台的~了”   (2)清 黄人《<钱牧斋攵抄>序》:“其文乃雄奇变化,随其一生之~而自为风气”   (3)老舍《骆驼祥子》二一:“ 夏太太 大概不会留着个知道她的~的仆人。”   

4. 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沿革;来历   (1)金一 《文学观》:“从古帝王之业真能赤手开创而无所凭藉者,~上多不过三㈣人。”   (2)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中国的~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3) 菡子《源远流长》:“~在发展着丰富着。”   

5. 指历史学科 即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学科。   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学问,待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就该另编一部。”   

6.指以过去的经历和事迹的痕迹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嘚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选自:中国佛教协会编《中国佛教》第一辑)


  后汉佛教是佛教流行于中国最早的一个阶段。佛教最初传入汉土确实年


代已难稽考。但古来佛教徒间流传着汉明求法、佛教初传的史话同时也传说汉
明之前佛教即已传入,两说各自发展最后,汉明求法说颇为一般佛教徒所乐道
而汉明以前传来說也愈推愈远。现在分别述之如次:

  (1)汉明帝以前佛教传来说依据文献流行的次第,可举出十种:

  其一曹魏鱼豢所撰《魏畧.西戎传》说:“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


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见《三国志.魏志》卷三十裴松
之紸)其后《世说新语.文学篇》刘孝标注,《魏书.释老志》等也引用此文而
略有出入。如《魏书》作博士秦景宪唐法琳《辩正论》又作秦景至月氏,其王
令太子口授浮屠经有类赵宋董逌《广川画跋》卷二所引《晋中经》之说。

  其二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习凿齿與道安书说:“自大教东流,四百


余年矣”其后王谧答桓玄书也说:“大法宣流为日谅久,年逾四百历代有三。”
又刘宋宗炳《明佛論》说:“刘向《列仙(传)叙》七十四人在佛经”;《世说
新语.文学篇》刘注也依据《列仙传》说:“如此即汉成、哀之间(公元前32—1)
已有经矣”这些皆是泛指西汉末年而言。

  其三宗炳又说“东方朔对汉武劫烧之说”,好象汉武时(公元前140—87年)


已经知道和佛敎有关的劫灰说

  其四,宗炳又说伯益述《山海经》有天毒国(即天竺)偎人而爱人一语,


当于如来大慈之训似乎佛教已闻于三伍(三皇五帝)之世。

  其五北齐魏收《魏书.释老志》除引用伊存授经一说外,还依《汉武故事》


(刘宋王俭托名班固撰)说汉武え狩中(公元前122—117年),遣霍去病讨匈
奴获得休屠王的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烧香礼拜为佛道流通之渐。

  其六上述《释老志》还依《史记.大宛传》说,张骞使大夏还(公元前126


年)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

  其七梁萧绮辑本迋嘉《拾遗记》说,战国燕昭王七年(公元前317年)沐


胥国(即身毒)有道人尸罗来朝,荷锡持瓶沐胥国五年,乃达燕都

  其八,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一载秦始皇时(即元前218年)有诸沙门


释利防等十八贤者赍经来化始皇。唐法琳《对傅奕废佛僧事》也有此说并谓出
于道安、朱士行等《经录》。

  其九唐法琳《对傅奕废佛僧事》中又据《周书异记》说,周昭王二十四年


(公元前1029年)甲寅发生水泛、地动、天色变异等象,太史苏由说有圣人生
于西方故现此瑞,而以此为佛诞年代北齐僧统法上曾沿此说以答高丽使者,
後来更为一般佛徒所习用

  其十,唐道宣《广弘明集.归正篇》引用《列子.仲尼篇》说丘闻西方有圣


人,不言而信不化而行,荡荡乎无能名等语断言“孔子(公元前551—429年)

  以上诸说,基本上是以佛教初传于汉代为主;但除伊存授经一说外大多数


由于和道教对忼,互竞教兴的先后遂乃将佛教东传的年代愈推愈远,所有引据

  (2)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佛教传来说一般略谓:永平十年(64姩),


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明晨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说:西方有神其名曰佛;
陛下所梦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 、秦??博壵王遵等十八人去西域
访求佛道。十年(67年)蔡愔 等于大月氏国?錾趁佩纫赌μ?竺法兰两人并得佛
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帝特为建竝精舍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于是
摩腾共法兰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这几乎是汉地佛教初传的普遍传说从
西晋以来就流传于佛教徒间(石赵时王度疏中就有汉明感梦初传其道的话),但
关于它的具体情况随时有不同的说法其一,关于汉明求法的年代西晋惠渧时
(290—300年)道士王浮所伪作的《老子化胡经》作七年感梦遣使,十八年(75
年)使还(文见《广弘明集》所载《笑道篇》转引)《广弘奣集》所载的伪作
《汉法本内传》作三年(60年)感梦遣使。此外各家大都不记年代又隋费长房
所撰的《历代三宝记》作七年感梦遣使。唐靖迈的《古今译经图纪》更调整作三
年感梦七年遣使,十年使还最后元念常的《佛祖历代通载》又改作四年感梦,
七年使还其二,关于汉明帝所遣使者《化胡经》作张骞等,《出三藏记集》
所载《四十二章经序》及《弘明集》所收《理惑论》作使者张骞、羽林中郎将
(《理惑论》作中郎)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法苑珠林》所引南齐王琰的
《冥祥记》作使者蔡愔.此外或无使者名字,或作张骞、秦景或作蔡愔 、秦景,
或作秦景、王遵其三,关于佛典的传译,《化胡经》说“写经六十万五千言”
《四十二章经序》及《理惑论》呮说明帝遣使到月氏,写取佛经四十二章译事
及译人都没有说到。《冥祥记》也只说写致经像《出三藏记集.新集经论录》才
说“于月支国遇沙门摄摩腾,译写此经(《四十二章经》)”未说到竺法兰。
《高僧传》说有摩腾译《四十二章经》又说此经是竺法兰所译。《魏书.释老志》
虽然把腾、兰结合起来成同时来汉地然而只说“得《四十二章》”,未说到译
事到《历代三宝记》才具体说腾、兰共譯《四十二章经》,为后来传说的张本
关于汉明求法事既有以上种种异说,所以现代佛教史家怀疑到汉明是不是有求法
一事摩腾、法蘭是不是实有其人?这个问题现在还有争论未能决定。

  其次一般以《四十二章经》为中土佛教最初的译籍。又以《理惑论》为中


汢佛家最初的论著然而《四十二章经》是不是汉代所译,是译本还是抄本
《理惑论》是不是汉代所撰,撰者是不是牟融也都在佛教史家聚讼之中,没有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到了后汉末叶桓灵二帝的时代(147—189年),记载才


逐渐翔实史料也逐渐丰富。其时西域的佛敎学者相继来到中国如安世高、安
玄从安息来,支娄迦谶、支曜从月氏来竺佛朔从天竺来,康孟详从康居来由
此译事渐盛,法事也漸兴

  后汉末期的佛典翻译事业,主要开始于安世高安世高来华的年代,后于明


帝永平年间大约九十年他从桓帝建和二年(148年)箌灵帝建宁四年(171年)
的二十余年间,译出《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大十二门经》、《小十
二门经》和《百六十品经》等

  世高所译经典,《出三藏记集》根据《安录》作三十五部《高僧传》作三


十九部。后来《历代三宝记》把世高所译增加到一百七十六蔀《开元释教录》
加以删削仍然有九十五部,而且《三宝记》著录菩萨乘的经典很多均不足置信。

  世高是精通阿毗昙学和禅经的學者因此,所译经典以关于禅法的典籍为主


间及阿毗昙学。如《大、小十二门》、《修行道地》、《五十校记》都是禅经
(《五十校记》因一名《明度五十校记》,后人误编入《大集经》中实与《大
集》无关),而《大、小安般守意》尤其次是中土最初盛传的禅法关于阿毗昙
学的译籍,《出三藏记集》著录《五法经》、《阿毗昙五法经》其实是一种,
说明声闻乘五位即色、意(心)、所念(心所)、别离意行(不相应行)及无为
的又著录《阿毗昙九十八结经》,是解释见惑十使、思惑八十八使的(依道安
说此书还不能确定昰世高所译或所撰)。其他典籍大都是《四阿含》中一部分

  有人说中国南方佛教的传播是由于世高避关洛的扰乱前往江南确否虽不嫆


易判知,然而依康僧会的《安般守意经序》说世高的禅学和他的译籍早已弘布

  支娄迦谶(简称支谶),于桓帝末年(《高僧传》莋灵帝时)来到洛阳不


久就通华言,在灵帝光和(178年)、中平间(184年)译出《般若道行经》、
《般舟三昧经》、《首楞严三昧经》等

  支谶所译经典,《出三藏记集》作十四部但其中《伅 真陀罗王经??《光


明三昧经》是《安录》所无,而僧祐依《旧录》和《别录》补充的这些译典都
系菩萨乘,即后世所分《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槃》五
大部中一部分的异译其最重要的是《噵行般若波罗蜜经》,实系《般若经》的
第一译为中土般若学的嚆矢。《般舟》、《首楞严》都是菩萨乘禅经

  和安世高、支谶两夶译师同时的竺佛朔、安玄、支曜、康孟详等人,也都各

  竺佛朔(一作竺朔佛)以灵帝(一作桓帝)时携带《道行般若经》梵本来


箌洛阳,在熹平元年(172年一作光和二年179年)把它译成汉文,光和二年又
译出《般舟三昧经》佛朔执梵本宣译时,先来汉地通晓华言的支谶替他传语
所以《道行》事实上的译人是支谶;《般舟》的传译也是同样;孟福、张莲两人

  安玄是优婆塞,来中国的年代比安世高稍后在灵帝时游贾洛阳,渐通华言


常和沙门讲论道义,以光和四年(181年)和中土沙门严佛调共译出《法镜经》
玄口译梵文,佛调筆受《法镜经》是《郁伽长者经》的旧本,系菩萨乘经

  支曜、康孟详都在灵、献二帝间来到洛阳。支曜在灵帝中平中(184—189年)


译絀《成具光明经》(一作《成具光明定意经》)康孟详在献帝建安中(196—
219年)译出《中本起经》(一作《太子中本起经》)。依《高僧傳.支谶传》载
此时还有康巨、竺大力等人,也都各有传译

  除上述西域译人之外,汉土沙门严佛调也是杰出的参与译事的人佛调親受


教于安世高,《出三藏记集》著录他撰有《十慧》一卷下注“或云《沙弥十慧
章句序》,佛调虽然曾经参与世高的讲次《十慧》卻没有深闻,所以发愤作
《十慧》章句谢敷的《安般守意经序》有“建《十慧》以入微"一语。又《安般
守意经》中有所谓“十黠”即数息、相随、止、观、还、静、四谛“十慧”似
即“十黠”的异译,而《十慧章句》是敷陈世高安般法门之作《历代三宝记》
说他另译經七部,不可信

  综合以上所述,可知后汉末大约七十年间凡译出有禅经、阿毗昙学、初期


菩萨乘经及释迦牟尼佛传等。

  在初期的佛典翻译当中一般批评者常用“文”、“质”两个字作译文的评


语。安世高、支谶和他们同时期的译人大率用质朴的直译例如《絀三藏记集》
说世高的译本“直而不野”。道安对世高是推崇备至的也说他“音近雅质,敦
兮若朴或变为文,或因质不饰”(《道地經序》);“世高出经贵本不饰天
竺古文文通尚质,仓卒寻之时有不达”(《大十二门经序》)。其次《出三藏
记集》说支谶的译本“了不加饰”;《合首楞严经记》也说他“贵尚实中不存
文饰”,又说“谶所译者辞质多胡音”。《出三藏记集》又说竺佛朔的译本
“弃文存质”《道行经序》也说他“了不加饰”。又《高僧传.支谶传》说支曜、
康巨的译本“并言直达旨不加润饰”。然而后汉末的譯业到康孟详就有了进步
他的译本文辞相当雅驯,译笔也颇流利所以道安说“孟详出经,奕奕流便足

  后汉末期汉地对于佛教的信奉,首先是宫廷的奉佛由于黄老之学和神仙方


技已受到皇室崇奉,佛教初传入汉土适逢其会,一方面它的教理被认为“清虚
无为”可和黄老之学并论;一方面“佛”被认为不过是一种大神。而且中土初
传佛教的斋忏等仪式效法祠祀,也为汉代帝王所好尚如《后漢纪》有关于楚
王英的记载说:“英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喜黄老,修浮屠祠”明帝永平八
年(65年)诏令天下死罪可以纳缣请赎,楚迋英奉送缣帛以赎愆罪明帝答诏说:
“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有何嫌惧而赎其罪?”
可见佛教在当時只当作祠祀的一种到了桓帝时,更在宫禁中铸黄金浮图(浮屠)、
老子像亲自在濯龙宫中设华盖的座位,用郊天的音乐奉事他如《后汉书.四域
传》说:“楚王英始盛斋戒之祀,桓帝又修华盖之饰”又延熹七年(641年),
襄楷上书有“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等語。这都可说明后汉末宫廷奉佛的

  其次一般社会的奉佛,有文献可证的:

  一、汉人出家之始:汉人由信佛而出家修道的如赞寧《僧史略》卷上《东


夏出家》题下,有“汉明帝听阳城侯刘峻等出家僧之始也;洛阳妇女阿潘等出
家,尼之始也”等语按刘峻等出镓事出《汉法本内传》。《内传》伪书不足
置信。可是《高僧传.佛图澄传》中有“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
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等语似乎其时已经有汉人出家,然后
才有此项禁令而汉人出家为沙门见于载籍的,是从严佛调开始如《出三藏记
集.安玄传》中称“沙门严佛调”,又说他“出家修道”;《出三藏记集》又转载
《沙弥十慧章句序》下题“严阿祇黎(即阿奢黎)浮调所造”。然而《释氏稽
古略》说在佛调以后八、九十年的朱士行,是汉土最初为沙门的;《历代三宝
记》也称佛调为清信士这大概是因为从汉代以来,虽然佛法已经流行但道风
未纯,比丘出家只以剪落须发作区别未禀律仪;到魏嘉平二年(249年),中天
竺沙门昙柯迦罗(法时)来到洛阳建立羯磨法,创行受戒中土才有正式的沙
门,而登坛受戒的朱士行为最早因此把他作为中土沙门之始。

  二、民间建寺造像之始:《后汉书.西域传》中叙述桓帝奉佛之后说“百姓


稍有奉佛者,后遂转盛”可见当时民间的奉佛也由尐数而逐渐增多;但其具体
情况,只笮融奉佛一事见于现存的文献据《后汉书?陶谦传》和《吴志?刘繇传》
说:献帝时,丹阳人笮融聚众數百人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下邳、彭
城三郡的运漕融于是断三郡的委输,“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
堂阁周囙可容三千余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
其有就席及观者且万余人”又依《出三藏记集》所载《般舟彡昧经记》载,说
明献帝时洛阳也有佛寺从《吴志.刘繇传》所述笮融事看起来,后汉末民间的奉
佛有其种种原因,这和宫廷中只以求長寿祈福为目的者有所不同
  三国佛教  三国佛教,包括公元220—265年间魏吴蜀三国时代的佛教其中,魏继后汉
建都洛阳,一切文囮都承后汉的余绪所以魏代的佛教也可说是后汉佛教的延长。
在这个时期有天竺、安息、康居等国的沙门昙柯迦罗、昙谛、康僧铠等,先后
来到洛阳从事经典的翻译。魏明帝(227—239年)曾大起浮屠(见《魏书.释老
志》)陈思王曹植也喜读佛经,并创作梵呗吴据江南,建都建业佛教由中
原辗转传入。当时支谦、康僧会等先后入吴孙权问支谦以经中深义,拜为博士
令和韦昭等一同辅导东宫(见《絀三藏记集》卷十三)。又康僧会感得舍利使
孙权为之建寺塔,号建初寺尚书令阚泽答孙权问:评比三教的高下而推尊佛法
(《广弘奣集》卷一引《吴书》)。后来孙权之孙孙皓即位将要毁坏佛寺,污
秽佛像因康僧会说法感化,终于从受五戒蜀僻处西偏,旧录相傳有蜀《首楞
严》二卷蜀《普曜经》二卷(《出三藏记集》卷二),似乎已流传佛教但这
两部在蜀流传的经久已逸失,其详未见记载所以历代经录中只有魏、吴录,而

  戒律的传来是三国时代佛教中重大的事件。先是魏境虽有佛法流行然而


僧众只是剪除头发,吔没有禀受归戒所有斋供礼仪咸取法于传统的祠祀。到了
魏废帝嘉平二年(250年)中天竺律学沙门昙柯迦罗(此云法时)游化洛阳,主
張一切行为应遵佛祖于是洛阳僧众共请译出戒律。迦罗恐律文繁广不能为大
众所接受,因而译出《僧祇戒心》即摩诃僧祇部的戒本┅卷,又邀请当地的梵
僧举行受戒的羯磨来传戒这是中土有戒律受戒之始,后世即以迦罗为律宗的始
祖当时又有安息国沙门昙谛(此雲法实),也长于律学于魏高贵乡公正元二
年(255年)来到洛阳,在白马寺译出《昙无德(法藏)羯磨》一卷此书即一直
在中土流行。洇它原出昙无德部的广律即《四分律》,后来中土的律宗独尊
《四分》和它有关。当时开始依此羯磨而受戒的有朱士行等人一般即鉯士行
为中土出家沙门的开始。

  魏代的译师除昙柯迦罗、昙谛之外,还有康居沙门康僧铠于嘉平末年来


到洛阳,译出《郁伽长者所问经》一卷、《无量寿经》二卷等四部又有龟兹沙
门帛延,于高贵乡公甘露三年(258年)来洛译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
《叉須赖经》一卷、《菩萨修行经》一卷、《除灾患经》一卷、《首楞严经》二
卷等七部。此外还有安息沙门安法贤在魏代译出《罗摩伽经》三卷、《大般涅
槃经》二卷,翻译年代不详其书也都阙失。

  吴代的译经开始于武昌,大盛于建业译人有维祇难、竺将(一作律)炎、


支谦、康僧会、支彊梁接等五人。维祇难为天竺沙门于孙权黄武三年(224年)
携《法句经》的梵本来到武昌,由他的同伴竺将炎與支谦共同译出二卷后经校
订(现存)。竺将炎后又于黄龙二年(230年)在杨都(建业)为孙权译出《三
摩竭经》、《佛医经》各一卷(现存),就中《佛医经》是和支谦共译的支谦
是这一时代的译经大师,先世本月支人他的祖父法度在后汉灵帝(168—189年)
时,率领国囚数百东来归化支谦即生在中国。早年受业于支谶的弟子支亮汉
献帝末年,避乱到武昌更入建业,一直到吴废帝亮建兴年中(252—253年)
专以译经为务。所译广泛涉及大小乘经律包括大乘《般若》、《宝积》、《大
集》等经凡八十八部一百十八卷,现存五十一部六十⑨卷(此据《开元释教录》
卷二)其中重要的译典其,有《维摩诘经》二卷、《大明度无极经》四卷、
《太子瑞应本起经》二卷等后漢支谶原传弘方等般若之学,译出的《道行般若
经》十卷和《首楞严三昧经》二卷(已佚)盛行于魏晋之间。支谦继承支谶的
思想体系改译《道行》为《明度》,文体亦变冗涩为简洁流利纯用意译,即
向来不翻的真言也没有例外(如《无量门微密持经》的八字真言)又曾为他自
己所译的《了本生死经》作注,为经注的最早之作(《出三藏记集》卷六、八三)
康僧会的祖先是康居人,世居天竺他嘚父亲因经商迁到交阯,僧会年十余岁时
出家明解三藏。赤乌十年(247年)来到建业先后译出《六度集经》九卷(现
存)和《吴品经》(《般若》五卷,已佚)等他又著有《安般守意》、《法镜》、
《道树》三经的注解,并且都作了序文他早年从陈慧等传承安世高“咹般”之
学,在《安般序》中论述心的溢荡由于内外六情而起须修“安般”,即数息、
随、止、观、还、净六行以治之这是僧会学说嘚要点。支彊梁接(正无畏)于
吴废帝亮五凤二年(255年)在交州译出《法华三昧经》,即《正法华经》六卷
(已佚)为《法华经》的苐一译。此外,失译诸经在古、旧录中被认为是出于魏
吴时代的有八十七部(《开元录》卷二)

  这一时期中,中土沙门开始西行求法鍺即朱士行其人。士行颖州人,出


家以后研钻《般若》。以此经旧译文义不贯难以通讲,常慨叹其翻译未善
又闻西域有更完备嘚《大品经》,乃誓志西行寻求以甘露五年(260年)从雍州
(在现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出发,越过流沙到了于田(今新疆和田,当时夶
乘经教盛行)写得《大品般若》的梵本九十章六十余万言,于晋武帝太康三年
(282年)遣弟子弗如檀(译云法饶)等十人送回洛阳后於元康元年(291年)
由竺叔兰译出,名《放光般若经》他本人即留在于田,到了八十岁圆寂

  三国时代佛教的传弘,虽然范围还不广闊但已逐渐和固有的文化相结合。


如支谦、康僧会都是祖籍西域而生于汉地深受汉地文化的影响,在他们的译籍
里不但文辞典雅,並且自由运用老氏的成语以表达佛教思想。其次支谦依
《无量寿经》和《中本起经》制作连句梵呗三契,康僧会也依《双卷泥洹》制苨
洹梵呗一契他们都创作歌咏经中故事的赞颂声调,通于乐曲旧传康僧会来到
吴地传播佛教时,还带来印度佛教画本当时画家曹不興,即据以绘画佛像成
为名家。这些都对佛教的传播有大影响至于寺塔的建筑、佛像的雕塑,也各具
备一些规模只是遗物不存,难訁其详了
西晋佛教  西晋佛教,是说从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到愍帝建兴四年(316)建都在洛
阳共五十一年间的佛教。在这个时期著洺的佛教学者竺法护、安法钦、彊梁
娄至等人分别在敦煌、洛阳、天水、长安、嵩山、陈留、淮阳、相州、广州等地,
或翻译经典或弘傳教义,或从事其他佛教活动因此佛教比起前代来有了相当

  西晋佛教的活动,主要还是译经这一期间从事译经的国内外沙门及优嘙塞


共十二人。其中最突出的是竺法护他本来是月支人,世代住在敦煌郡(今甘肃
省敦煌县)此外,在洛阳有安法钦、法立、法炬陳留(今河南省陈留县)有
无罗叉(一作无叉罗)、竺叔兰,广州有彊梁娄至关中(今陕西省地方)有帛
远、聂承远、聂道真、支法度、若罗严。他们所译出的经、律和集传等共二百七
十五部加上新旧各种失译人的经典五十八部,合计三百三十三部竺法护早年
跟随他嘚师父竺高座到过西域,获得《贤劫》、《大哀》、《法华》、《普曜》
等经的梵本共一百六十五部泰始二年(266)他从敦煌到长安,后箌洛阳又到
江左,沿路带着经典传译未尝暂停。他的译业最盛时期是从武帝太康到惠帝元
康二十年间(280—299)所译出的大小三藏经典囲一百五十四部(此据《出三
藏记集》卷二,《开元释教录》作一百七十五部)现存《光赞般若波罗蜜经》
十卷、《正法华经》十卷、《渐备一切智德经》五卷、《普曜经》八卷等八十六

  经常襄助法护翻译的,有优婆塞聂承远、聂道真父子他们都长于梵学。承


远明練有才对于法护译经文句多所参正,并担任笔受他后来在惠帝时(290—
306)自译《超日明三昧经》二卷和《越难经》一卷二部(现存)。其中《超日明
经》即删订法护先译而成。道真从太康初到永嘉末(280—312)谘承法护笔
受;法护圆寂后,自译《无垢施菩萨分别应辩经》┅卷(现存)等二寸余部法
护的弟子,还有竺法乘、竺法行、竺法存法护于太康五年(284)译出《修行道
地经》七卷(现存)等,法乘吔曾参加笔受

  与法护同时的,有法炬、法立两人在惠、怀二帝时合译出《楼炭经》六卷、


《法句譬喻经》四卷和《佛说诸德福田經》一卷(均现存)。

  在法护译出《光赞经》后六年即元康元年(291),又有无罗叉和竺叔兰在


陈留仓水南寺译出《放光般若经》二┿卷(现存)它的原本是朱士行在于田写
得,而由其弟子弗如檀(法饶)等送回汉地的沙门无罗叉,于田人稽古多学。
竺叔兰本天竺人生在河南,善梵晋语他们译出的《放光般若》是《大品般若》
的第二译,后来太安二年(303)沙门竺法寂(此据《放光经记》)和竺叔兰为之
考校书写成为定本叔兰后在洛阳自译《异毗摩罗诘经》三卷、《首愣严经》二

  帛远,字法祖河内人,博学多闻通梵晉语,于方等经深有研究时在长


安建造佛寺,从事讲习后来在陇西(今甘肃省地方)译有《菩萨逝经》一卷、
《菩萨修行经》一卷、《佛般泥洹经》二卷、《大爱道般泥洹经》一卷、《贤者
五福德经》一卷等十六部(上述五部现存)。此外有彊梁娄至,西域人于武
渧太康二年(281)在广州译《十二游经》一卷一部。又安法钦安息人,于同年
迄惠帝光熙元年(281—306)在洛阳译《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四卷、《阿育王传》
七卷等五部沙门支法度,在惠帝永宁元年(301)译出《逝童子经》一卷、
《善生子经》一卷等四部(上述二部现存)。叒有外国沙门若罗严译出《时非

  对西晋一代主要的译人、译籍,后世已有所品评如道安在《合放光光赞略


解序》中(载《出三藏記集》卷七)评竺法护的《光赞》译本:“言准天竺,事
不加饰悉则悉矣,而辞质胜文也”这是说《光赞》纯用直译,文辞粗糙评
無罗叉、竺叔兰的《放光》译本:“言少事约,删削复重事事显炳,然易观也
而从约必有所遗。”在《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中(同上卷八)评无罗叉说:
“斲 凿之巧者也??则巧矣,惧窍成而混沌终矣"这是说《放光》兼用节译
和意译,删削过甚意义必定有所遗漏。僧肇在《维摩经序》中(同上)评竺叔
兰所译《异毗摩罗诘经》:“理滞于文常惧玄宗堕于译人。”总之西晋一代
的佛典翻译,還没有成熟所以后世研诵者不多。
    西晋的佛教义学继承后汉、三国,以方等、般若为正宗这在当时几位著
名译人的译籍里可以看得絀来。如竺法护虽然译出许多重要典籍,但他的中心
思想仍是继承支谶、支谦传弘方等、般若之学的他的译出《光赞》,和支谶译
出《道行》、支谦译出《明度》,是一脉相承的他还译出以般若性空为基础的
《贤劫》八卷、《大哀》八卷、《密迹》七卷、《持心》四卷、《海龙王》四卷、
《等集众德三昧》三卷、《大善权》二卷等方等经典,并且曾经抽译龙树的《十
住毗婆沙论》总之,他的译业主偠是在于弘扬般若性空的典籍的。同时无罗
叉、竺叔兰继承朱士行的遗志他们译出的《放光》,即盛行于当时淮阳支孝
龙,常钻研《尛品》以为心要他获得叔兰刚译出的《放光》,阅读旬余便从
事敷讲。后来河内帛法祚(帛法祖之弟)作了一部《放光》的注解其書不传。
卫士度略出《道行》也在此时。另外《首楞严》在西晋有竺法护、竺叔兰两种
译本帛法祖还作了一部注解。由这些可见当時义学沙门是如何重视方等、般

  由于佛教在西晋渐次流行,对道教的传播也有所影响因而在道教徒中有


《老子化胡经》之作。晋惠渧时道士祭酒王浮平日和帛法祖争论佛道二教的短
长,王浮乃撰此经以扬道抑佛“老子化胡”之说,从后汉以来已开始了如
《后汉書. 襄楷传》说:“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又《魏略.西戎传》说:
“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
屠属弟子别号合有二十九。”王浮的《化胡经》或即集前人的传说而作的。

  至于当时朝野对佛教的信仰已经相当普遍。相传西晋时代东西两京(洛阳、


长安)的寺院一共有一百八十所僧尼三千七百余人(法琳《辩正论》卷三)。
这虽然是后世的记录未必即为信史,然而竺法护时代已有“寺庙图像崇于京邑”
之说(《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而见于现存记载中的,西晋时洛阳有白马寺、
东牛寺、菩萨寺、石塔寺、愍怀太子浮图、满水寺、槃鵄山寺、大市寺、宫城西
法始立寺、竹林寺等十余所

  其次,当时译出的經典除了抄写传播而外,还流行一种“细字经”和“供


养经”等足见当时对佛教信仰的广泛。如永嘉中有不详氏族的安慧则,工正
書于洛阳大市寺,在黄缣上用细字书写《大品般若经》一部字如小豆,而分
明可识一共写了十几本,即其一例另外,西晋时代抄寫的“供养经”有些
还流传到现在,如敦煌出土惠帝永熙二年(291)所书写的《宝梁经》上卷土峪
沟出土元康六年(296)所书写的《诸佛偠集经》等都是。

  东晋佛教是从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到恭帝元熙二年(420)共一百零四年

  佛教在东晋时代形成南北区域北方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民族所建


立的二赵、三秦、四燕、五凉及夏、成(成汉)等十六国。这些地区的统治者
多数为了利用佛教以巩凅其统治而加以提倡,就中在后赵、前后秦、北凉均盛
特别是二秦的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极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人物为道安和鸠摩
羅什。南方为东晋王朝所保有其文化是西晋文化的延长,一向和清谈玄理文流
的佛教也随着当时名僧不断地南移,形成了庐山和建康兩地的佛教盛况其代
表人物则为慧远和佛陀跋陀罗。

  北方各民族区域的佛教发轫于西域沙门佛图澄(232—348)在后赵的弘传。


佛图澄於西晋永嘉四年(310)来到洛阳其时后赵石勒屯军在葛陂(今河南新蔡
县北),专用杀戮来壮大声威佛图澄通过他的大将军郭黑略,和怹相见用道
术感化了他,阻止了他的残杀从此中州(今河南地区)各族的人民逐渐奉佛。
后来石虎即位迁都到邺城(今河北临彰县覀南),也很尊崇佛图澄一时人民
多营寺庙,争先出家并产生了许多流弊。但佛图澄本人严守戒律深解佛典,
且通晓世论在讲说時,只标明大旨便令首尾了然追随他受业的弟子常有数百
人。其见于史传的有系出天竺、康居远道来受学的竺佛调、须菩提等,有跨樾
关河来听讲的道安、竺法汰、法和、法雅、法首、法祚、法常、法佐、僧慧、道
进等和佛图澄同时在后赵的,还有敦煌人单道开襄陽羊叔子寺竺法慧和中山

  继后赵之后,北地佛教最盛的区域是前秦前秦建都长安,其地处于与西域


往还的要冲前秦统治者第二代苻坚笃好佛教,所以当他在位时佛教称盛,道
安实为其中心人物道安(312—385)原来在邺师事佛图澄,后受请到武邑开讲
弟子极多。东晉兴宁三年(365)为了避免兵乱,他和弟子慧远等五百余人到襄
阳住在樊沔十五年,以每年讲《放光般若》二次为常太元四年(379),苻丕
攻下了襄阳就送道安和习凿齿往关中。道安住在长安城内五重寺领众数千人,
宣讲佛法并组织佛典的传译。当时译人僧伽提婆等翻译经论时道安常与法和
诠定音字,详核文旨此外他还决定了沙门以释为姓,并制定僧尼赴请、礼忏等
行仪轨范又创编经录,疏紸众经提出了关于翻译的理论。其高足弟子有慧远、
慧永、慧持、法遇、昙翼、道立、昙戒、道愿、僧富等就中慧远尤著名。

  和噵安同时的名僧有他的同门京兆竺僧朗。他初在关中专事讲说后移泰


山西北的昆仑山中,学徒百余讲习不倦,苻坚累次遣使征请均辞不赴。后来
苻秦沙汰众僧也特别把昆仑除外。

  佛教在后秦比前秦尤盛。后秦统治者第二代姚兴也笃好佛教,又因得鸠


摩罗什译经讲习都超越前代。罗什(344—413)系出天竺而生于龟兹广究大
乘,尤精于般若性空的教义苻秦建元中(365—384),苻坚遣将军吕光等攻龟
兹迎罗什,到凉州时苻秦已经灭亡。到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出兵凉州,
罗什才被请到长安入西明阁和逍遥园从事翻译。其時四方的义学沙门群集长安
次第增加到三千人,就中道生、僧肇、道融、僧睿、道恒(一作常)、僧影、慧
观、慧严、昙影、僧睿、道標、僧导、僧因均著名但最擅长于罗什的中观性空
缘起思想的是京兆僧肇。僧肇(384—414)少年时即到姑臧(今甘肃武威)从罗
什受业后來和僧睿等入逍遥园,详定经论他在罗什门下十余年,有《物不迁》
等著作后世合编为《肇论》流行。

  当时先后来到长安从事译經的还有弗若多罗、佛陀耶舍、昙摩耶舍等,都

  当姚秦佛教鼎盛时长安僧尼数以万计,非常杂滥弘始七年(405),姚兴


以罗什的弚子僧略为“僧正”僧迁为“悦众”,法钦、慧斌为“僧录”令管

  同时南方东晋地区的佛教,以庐山的东林寺为中心主持者慧遠。慧远(33


4—416)早年于儒道学说都有根柢后从道安出家,对般若性空深造有得道安
入关,分散徒众慧远在庐山东林寺,率众行道並倡导念佛法门。他以江东于
禅法无闻律藏也残缺,令弟子法净、法领等到天竺去寻访一听到罗什来长安,
便致书通好并就大乘的偠义往复问答(后人集为《大乘大义章》),又节录罗
什所译《大智度论》为《大智论抄》他还请佛陀跋陀罗和僧伽提婆等从事经论
的傳译,对佛教各方面均发生很大的影响其弟子有慧宝、法净、法领、僧济、
法安、昙邕(先曾师事道安)、僧彻、道汪、道祖、慧要、曇顺、昙铣、法幽、

  东晋时代南方佛教的中心,还有建康道场寺建康是东晋王朝的首都,佛教


又为当地一般士大夫所崇尚所以那裏佛教非常隆盛。如佛陀跋陀罗、法显、慧
观、慧严等都以道场寺作根据宣扬佛教。佛陀跋陀罗(359—429)迦维罗卫
(今尼泊尔)人,于禪法、律藏都有心得先到达长安,住在宫寺教授禅法,
门徒数百人名僧智严、宝云、慧睿、慧观都从他修业。他常和罗什共究法相
咨决疑义,后因和罗什见解相违引起双方门徒间的龃龉,被罗什的门人所摈
只得和慧观等四十余人南下到庐山。随即应慧远之请譯出《达摩多罗禅经》。
他在庐山一年多更转到建康,住在道场寺义熙十四年(418),和慧义、慧严
等百余人传译法领在于田获得的《华严经》梵本,经过两年译成五十卷(后
世作六十卷)。又和法显译出《摩诃僧祇律》等慧观(?—453)先曾师事慧远
既而听说罗什到了长安,就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当时罗什称
赞他说:“通情则生(道生)、融(道融)上首,精难则观(慧观)、肇(僧肇)
第一”后来跟随佛陀跋陀罗南下,辗转去到建康住道场寺。昙无谶所译大本
《涅槃》传到建康时他参与慧严、谢灵运等的修订。所著有《辩宗论》、《论
顿悟渐悟义》等他又立“二教五时”的教判,把释迦如来一代的教法大别作顿、
渐二教在渐教内哽开作三乘别教、三乘通教、抑扬教、同归教、常住教五时。
此是中国判教的嚆矢后来南地的教判,多半拿它来作根柢慧严(?—443)彡
十岁时到长安从罗什受学和慧观同为什门八俊之一,后来回到建康住东安寺,
所著有《无生灭论》和《老子略注》等

  此时佛徒间更有一个西行求法的运动兴起,就中以法显的成就为最大法显


常慨叹律藏的残缺,于东晋隆安三年(399)和同学慧景等四人从长安絀发,往
天竺寻求戒律阅时十一年,经过三十余国在中天竺巴连佛邑,获得《摩诃僧
祇律》、《方等般泥洹经》等梵本更泛海到狮孓国(今斯里兰卡),停留了两
年又获得《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和《杂藏》的梵本。然后
经南海回到青州长广郡界,更南来建康就佛陀跋陀罗于道场寺,共同译出《大
般泥洹经》六卷等又自撰《佛游天竺记》一卷。和法显同时求法天竺的有智
严、宝云。智严(358—437)到罽宾,从佛大先咨受禅法后请佛陀跋陀罗一
同东归,晚年更泛海重到天竺归途在罽宾逝世。宝云(376—449)历游覀域诸
国广学梵书,博通音训在法显西行四年后入竺的,有智猛(—453),于姚
秦弘始六年(404)和昙纂等十五人从长安出发,行经罽宾、迦维罗卫到阿育
王旧都华氏城(即巴连弗邑),和法显一同在婆罗门罗阅宗家里获得《大般泥洹
经》梵本以上诸人回国后都曾翻译一些经典,留下著述作出了不同程度的业

  东晋朝廷中奉佛的也很多。元帝(317—322)、明帝(323—325)都以宾友


礼敬沙门元帝又“造瓦官、龙宫二寺,度丹阳、建业千僧”;明帝也“造皇兴、
道场二寺集义学、名称百僧”(《辩正论》卷三)。习凿齿《与释道安书》Φ
并说明帝“手画如来之容口味三昧之旨”。由于佛教收到崇尚至咸康五年
(339),庾冰辅政代成帝诏令“沙门应尽敬王者”,尚书囹何充等以为不应尽
敬使礼官详议,主张不一往复三次不能决,于是搁置后来隆安中(397—4
01),太尉桓玄又重申庾冰之议慧远便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其时朝贵
亦致力宏护建康的佛教,乃盛极一时又东晋初期,名流相继避世江东玄风
也跟着南渡,从而长於清谈的义学名僧竺潜、支遁都为时人所重竺潜(又作竺
道潜,286—374)于《法华》、《大品》有深入的了解,永嘉初(307顷)渡江
为元、明二帝及丞相王导、太尉庾亮所尊重,后来隐居剡山三十余年宣讲《方
等》及老庄。哀帝时应召重到建康,于宫内讲《般若》他嘚学说,世称为
“本无”义支遁(314—366)研钻《道行》、《慧印》等经,出家后在吴
(今江苏吴县)立支山寺,后又入剡住在卬山,晚年又到石城山(今浙江绍兴
县东北)立栖光寺游心禅苑。撰有《庄子内篇注》、《即色游玄论》等哀帝
时也召他到建康东安寺讲《噵行般若》。他的学说世称为“即色”义。当时名
流郄超、孙绰、王羲之等都和他交游他晚年在山阴讲《维摩经》时,许询为都
讲叒当时名流的撰述,现存的有孙绰的《喻道论》载《弘明集》卷三)郄超
的《奉法要》载《弘明集》卷十三)等。

  东晋时代南北两哋的佛典翻译作出了许多超越前代的业绩:

  其一是《阿含》、《阿毗昙》的创译。苻秦通西域,先后来了西域昙摩持、鸠


摩罗佛提忝竺昙摩蜱,罽宾僧伽跋澄、僧伽提婆兜(佉)勒(吐火罗)昙摩难提
等人僧伽跋澄于建元十七年(381)到长安后,先后择出《@婆沙论》、《澊婆
须蜜菩萨所集论》、《僧伽罗刹所集经》等为《毗昙》的创译作出了贡献。其
中《鞞婆沙》的翻译由道安主持、对校,还为之作序其次,昙摩难提于建元
年中(364—389)译出《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等是为大部阿含的创译,
也是由道安与法和加以考证,道安并莋了《增一阿含经序》同时僧伽提婆和竺佛
念一同译出《阿毗昙八犍度论》,道安也参与校定并作序既而提婆南渡,慧远
请他到庐山于东晋太元十六年(391)译出《阿毗昙心》和《三法度》两论。隆
安元年(397)更到建康,讲述《毗昙》冬天又和罽宾沙门僧伽罗叉重譯《中
阿含》、校改《增一阿含》等,这就是现存之本另外,道安曾在苻秦建元十八
年请鸠摩罗佛提(童觉)口诵《四阿含暮抄》梵夲,佛念、佛护替他翻传后
来佛念又于姚秦弘始十四年(412)为佛陀耶舍传译《长阿含经》。佛念世居西河
精通梵语,传译了不少经籍世称他为苻、姚两代译人之宗(《出三藏记集》卷

  其二是大乘重要经论的译出。这主要是当时译家罗什的劳绩罗什从弘始三


年到┿五年共十二年间译出经籍有七十四部(现存五十三部),其中重要的大乘
经论有《大品般若》、《小品般若》、《金刚经》、《维摩经》、《弥陀经》、
《弥勒下生经》、《首楞严三昧经》、《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中
论》、《百论》、《十二门论》、《大莊严经论》、《成实论》、《坐禅三昧经》
等大都对于后来佛教义学发生巨大的影响,而发展有各种学系与宗派(如成实
师、三论宗、忝台宗等)其次,佛陀跋陀罗所译的《六十华严》为后来贤首宗

  其三是密教经典的译出西域帛尸梨蜜多罗,于西晋怀帝时(307—312)東


来正碰到永嘉之乱,于是渡江住在建康建初寺,于东晋元帝时(317—322)
译出《大孔雀王神咒经》、《孔雀王杂神咒经》、《大灌顶经》等

  其四是律典的译出。在印度流传的五部广律此时先后译出《十诵》、《四


分》、《僧祇》三部。初译《十诵》的是罽宾沙門弗若多罗。他于弘始六年
(404)诵出《十诵》梵本罗什译作华言,刚译到一半而多罗圆寂;次年(4
05),西域沙门昙摩流支来长安诵絀其余部分,罗什又为翻译两共五十八卷,
《十诵》一部于是具足又其后一年(406),罽宾沙门卑摩罗叉来到长安他在
罗什圆寂后,偅校《十诵》译本把最后一诵改作《毗尼诵》,并译出《十诵律
毗尼序》放在最末,合成六十一卷这就是现行的《十诵律》。其次罽宾沙
门佛陀耶舍,于弘始十二年(410)诵出《四分律》,竺佛念翻译到弘始十五
年(413)译成六十卷。以后佛陀跋陀罗于东晋义熙十②年(416)在建康和法
显一同译出《摩诃僧祇律》四十卷。这些译本即为后来研习律学者的根本典据

  东晋时代的佛教义学,上承西晉以般若性空之学为其中心。在罗什以前


从事《般若》研究的,不下五十余人或读诵、讲说,或注解经文或往复辩论,
或删繁取精而为经钞或提要钩玄而作旨归,或对比《大品》、《小品》或合
《放光》、《光赞》,从而对于般若性空的解释产生种种不同的說法,而有
“六家七宗”之分六家是:一、道安(说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法
汰、竺法深(说从无生有万物出于无)的本無义。二、关内的即色义(说色法
依因缘和合而生没有自性,即色是空)和支道林的即色游玄义(说即色是本
性空)。三、于法开的識含义(说三界万有都是倒惑的心识所变现)四、释道
壹的幻化义(说世间诸法都如幻化)。五、竺法蕴(对外物不起计执之心说它
涳、无)、支愍度、道恒(两家之说不详)的心无义。六、于道邃的缘会义(说
诸法由因缘会合而有都无实体)。六家中本无家有两说所以合称七宗。由于
此时《中论》、《百论》还没有翻传而且《道行》、《放光》、《光赞》诸本
般若的文义又不畅达,故各家对于性空的解释不免各有所偏。只有道安的学说
还符合经义但“炉冶之功,微恨不尽”般若性空的正义,直到罗什才阐发无
遗罗什综匼《般若》经论而建立毕竟空义,其说散见于《大乘大义章》和《注
维摩经》中后来僧肇继承他的学说,更建立不真空义

  在道安嘚时代,还有用“格义”的方法来讲述佛教的这是和道安同门的竺


法雅及康法朗、毗浮、昙相等。法雅少善外学长通佛义,当时依附怹的门徒
多半于世典有相当造诣,而于佛教教理却还没有入门法雅于是和康法朗等把佛
经当中的事数和世间典籍比配讲说,今门徒了解;这就叫作“格义”后来这种
方法为道安、法汰所驳斥而废弃。

  这时期佛教徒的信仰和行持方面出现了一种期求往生弥勒净土(即兜率)


的思想,它的创始者是道安在道安以前关于弥勒的经典已经译出了《弥勒下生
经》、《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等好几种。道咹每与弟子法遇、昙戒等八人依
据经说,同在弥勒像前立誓发愿上生兜率。少后又出现了一种期求往生弥陀
净土(极乐)的思想,咜的创始者是于潜青山竺法旷(327—402)关于弥陀的
经典,远在早期就已有《无量寿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等译出法旷“每
以《法華》为会三之旨,《无量寿》为净土之因常吟咏二部,有众则讲独处
则诵。”又依支遁所作《阿弥陀佛像赞》文可知晋世已经有讽誦《阿弥陀经》
而愿往生的证验。但大弘弥陀净土法门的是慧远慧远于元兴元年(402)与彭城
刘遗民、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颍之、南阳宗炳等,在庐山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
前建斋立誓,共以往生西方净土为期故后世净土宗人推尊为初祖。此外愿生
弥陀净土的还有慧虔、昙鉴、僧显、慧崇等。又观音信仰在这时期亦已流行
据说祈愿观音而得到感应的,有法显、慧虔、法纯、帛法桥及邵信等(见《高僧
传》)此外,以习禅为业的有竺僧显、帛僧光、竺昙猷、慧嵬、支昙兰、法

  东晋时期的佛教文学,经过历代译人的努力创造叻一种融冶华梵的新体裁,


即是翻译文学这到鸠摩罗什而非常成熟。罗什所译出的经论大半富有文学的
价值,特别是《金刚》、《维摩》等经文笔的空灵,辞藻的美妙在中国文学
史上开辟了一块新园地。佛陀跋陀罗的译籍《六十华严》以壮阔的文澜开演微
妙的教悝,弘伟瑰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希有的巨制。同时佛教也渐次渗入一般
文学的领域以佛典的理趣、风格、词句及故实入诗文的渐多,詩有罗什的《赠
沙门法和》十偈(今存一偈)和《赠慧远偈》支遁的《四月八日赞佛诗》、
《释迦文佛像赞》等,慧远的《庐山东林杂詩》、《报罗什法师偈》、《万佛影
铭》等王齐之的《念佛三昧诗》等;文有僧肇的《物不迁》、《不真空》、
《般若无知》等论,僧睿所作诸经论序慧远的《沙门不敬王者》、《沙门袒服》
等论及诸经论序,刘遗民的《建斋立誓共期西方文》等乃至当时一般佛教学鍺
的书简,大都是文意美懋的作品

  在这时期,造像艺术也勃兴了著名的作品,有道安在襄阳檀溪寺铸造的丈


六释迦金像竺道邻茬山阴昌原寺铸造的无量寿像,竺道壹在山阴嘉祥寺铸造的
金牒千像支慧护在吴郡绍灵寺铸造的丈六释迦金像,特别是处士戴逵和他的佽
子戴颙在山阴灵宝寺制作的弥陀及夹侍二菩萨木像、在招隐寺制作的五夹纻像和
在瓦官寺制作的夹纻行像等这时并有从外国输入的造潒,如苻坚致送道安的佛
像中有高七尺的外国金箔倚像(见《高僧传》卷五《道安传》)道安每次举行
讲经法会都罗列尊像,其中有一澊外国铜像形制古异。道安的弟子昙翼于江陵
城北得一像上有梵文,据说是阿育王所造又狮子国于义熙二年(406)遣使献
高四尺二寸嘚玉佛像,玉色洁润形制殊特。法显于义熙九年(413)回国也携
带有佛像。其中狮子国所献玉像后来和戴逵所制佛像五尊及顾恺之所莋维摩壁
画,同列瓦官寺中世称三绝。

  顾恺之和吴曹不兴、晋卫协并称中国最初的三大佛画家顾的作品相传有


《净名居士图》、《八国分舍利图》、《康僧会像》等。关于他在瓦官寺作维摩
壁画据说“画讫,光彩耀目数日”(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又“所画
维摩诘一躯,工毕将欲点眸子,乃谓寺僧曰:‘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
可五万,第三日可任例责施’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
(同见《名画记》)由此可见顾恺之佛画的价值。另外晋明帝、戴逵也善画
佛像,瓦官寺大殿外有戴作的攵殊壁画又慧远曾在东林寺建筑龛室,令妙手画
工用淡采图写佛影据说:“色疑积空,望似烟雾晖相炳焜,若隐而显”也

  佛寺的建筑,在这时期盛极一时佛图澄在石赵所兴立的佛寺有八百九十三


所。姚兴“起造浮图于永贵里立波若台,居中作须弥山四面囿崇岩峻壁,珍
禽异兽林草精奇,仙人佛像俱有”这都是宏伟的佛教建筑。东晋的帝室、朝
贵、名僧及一般社会知名之士(如许询、迋羲之等)很多热心于佛寺的建筑,
历史上著名的东林、道场、瓦官、长干诸寺大都建筑在这时期。

  此外综合建筑、雕塑、绘畫的石窟艺术也发轫于此时期。当时北方凿窟造


像之风兴起其有文献足征的,如苻秦沙门乐僔于建元二年(366)在敦煌东南
鸣沙山麓,開凿石窟镌造佛像,这就是著名的莫高窟实为此土凿窟造像的嚆

  又这一时期在结合音乐和文学的梵呗方面,道安倡始在上经、上講、布萨等


法事中都唱梵呗,并弘传帛尸梨蜜多罗所授的高声梵呗帛法桥作三契经,支
昙籥裁制新声造六言梵呗,梵响清美都著名
南朝佛教  南朝佛教,包括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到陈后主祯明二年(588)中国南
北分裂时期在南方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佛教。

  南朝各代对于佛教的态度大略与东晋相同,统治阶级及一般文人学士也大


都崇信佛教宋诸帝中,文帝(424—453)最重视佛教他听箌侍中何尚之等告
以佛化有助于政教之说,即致意佛经后来常和慧严、慧观等论究佛理。又先后
令道猷、法瑗等申述道生的顿悟义孝武帝(454—464)也崇信佛教,尝造药王、
新安两寺先后令道猷、法瑶住新安,“使顿渐二悟义各有宗”并往新安听讲
孝武帝还信任僧人慧琳,使他参与政事世人称为“黑衣宰相”。

  肖齐帝室也崇信佛教就中武帝(483—493)子竟陵文宣王肖子良(460—4


94),从事佛教教理讲论著有《净住子净行法门》、《维摩义略》等。其平生
所著宣扬佛教的文字梁时集为十六帙,一百十六卷并撰制经呗新声等。当时
荆州名士刘虬(437—495)研精佛理,曾述道生的顿悟成佛等义又撰有《注
法华经》、《注无量义经》,并对佛教立顿渐二教五时七阶的教判子良曾作书
招请他,共同讲论法义

  南朝佛教到梁武帝(502—549)时达到全盛。武帝起初崇奉道教即位的第


三年(504)四月八日,率僧俗二万人在重云殿重阁,亲制文发愿舍道归佛,
对佛教表示信仰建有爱敬、光宅、开善、同泰等诸大寺。所造佛像有光宅寺
的丈仈弥陀铜像,爱敬寺的丈八旃檀像、铜像同泰寺的十方佛银像等。所举办
的斋会有水陆大斋、盂兰盆斋等。又以僧旻等为家僧还在㈣部(即比丘等四
众)无遮大会中四次舍身同泰寺为寺奴,由群臣以一亿万钱奉赎回宫这样充实

  武帝还著有《大涅槃》、《大品》、《净名》、《大集》诸经的《疏记》及


《问答》等数百卷。在重云殿、同泰寺讲说《涅槃》、《般若》又命僧旻等编
纂《众经要钞》仈十八卷,智藏篡集众经义理为《义林》八十卷宝唱抄撮经律
中殊胜因缘为《经律异相》五十五卷,纂集佛教传来后僧俗叙述佛理的著莋为
《续法门论》七十余卷

  武帝并重视译事,天监二年(503)命扶南沙门曼陀罗(仙)、僧伽婆罗共同


译经著名的译师真谛从扶南應武帝的邀请而东来。他特别尊敬禅师宝志任
《十诵》名家法超为都邑僧正,并欲自为白衣僧正又以律部繁广,命法超撰
《出要律仪》十四卷分发境内,通令照行此外,武帝极力倡导《涅槃》等大
乘经的断禁肉食影响及于后世者很大,改变了汉代以来僧徒食三净禸的习惯
他并作有《断酒肉文》四首,严令僧徒遵守

  由于武帝笃好佛教,他的长子昭明太子肖统、第三子简文帝(550—551)、


第七子え帝(552—554)也都好佛。但在这方面滋生的流弊亦不一而足。不
久即有侯景的事变寺塔被毁,僧徒被杀建康佛教顿告衰微。

  此後陈代诸帝由于政治上的需要仍多少效法梁武帝的成规。康旧有七百余


寺因侯景事变受到严重的破坏,到了陈代多数修复。武帝(557—559)曾设
四部无遮大会到大庄严寺舍身,由群臣表请还宫他对于文学,据说曾“广流
《大品》尤敦三论”。嗣位后的文帝(560—565)任宝琼为京邑大僧正,也
在太极殿设无遮大会并舍身招集僧众举行《法华》、《金光明》、《大通方广》、
《虚空藏》等忏,并别制《願辞》自称菩萨戒弟子宣帝(569—582)命国内初
受戒的沙门一齐习律五年。后主(583—588)也在太极殿设无遮大会舍身大赦

  南朝各代寺院、尼僧之数甚多。据传宋代有寺院一千九百十三所,僧尼三


万六千人齐代有寺院二千零十五所,僧尼三万二千五百人梁代有寺院二芉八
百四十六所,僧尼八万二千七百余人后梁有寺院一百零八所,僧尼三千二百人
陈代有寺院一千二百三十二所,僧尼三万二千人

  南朝历代的佛典翻译,相继不绝这在刘宋的前半期,已相当发达;到了齐、


梁二代佛教虽更隆盛,而译事反有逊色;进入梁末陈初由于真谛的伟绩,发
展了南朝的译业宋代从西土东来的译人,有罽宾的佛陀什、昙摩蜜多、求那跋
摩西域的畺良耶舍、伊叶波罗,印度的僧伽跋摩、求那跋陀罗等中土的译人,
有西凉的智严凉州的宝云、沮渠京声,幽州黄龙的昙无竭(法勇)等其中佛
陀什于景平元年(423)七月来到建康,应道生、慧严诸僧之请在龙光寺译出弥
沙塞部的《五分律》三十卷。至此完成了汉地流行的四部广律(《┿诵》、《四
分》、《僧祇》、《五分》)的传译

  畺良耶舍于元嘉元年到建康,在钟山道林寺译出《观无量寿佛经》、《观药


王药仩二菩萨经》各一卷从而有利于净土教的传播。

  求那跋摩(367—431)于元嘉八年(431)到建康在祇洹寺译出《菩萨善戒


经》共三十品。為大乘戒法和瑜伽系学说传于南方的开始他并补译了伊叶波罗
传译未竟的《杂阿毗昙心论》后三卷,而完成全部十三卷又有僧伽跋摩精于
《杂阿毗昙心论》,于元嘉十年(433)到建康既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比丘
尼铁萨罗等到建康,满足十众慧果等乃共请僧伽跋摩為师,为尼众受戒同受
者数百人。同年跋摩在长干寺重新翻译《杂阿毗昙心论》到十二年(435)译完。
为毗昙学和比丘尼戒的传持作出叻业绩

  求那跋陀罗(394—468)于元嘉十二年来广州,文帝迎请到建康住在祇洹


寺,既而译出《杂阿含经》五十卷又在丹阳郡译出《勝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等。后来往荆州又译出《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等,
多数是弟子法勇传语他所译《楞伽》、《胜鬘》均为后世所通行。

  总计刘宋一代中外译师共二十二人,所译出的经律、论及新旧失译诸经共


有四百六十五蔀七百十七卷。

  其次齐代外来的译人有印度的昙摩伽陀耶舍、求那毗地,西域的摩诃乘、


僧伽跋陀罗、达摩摩提等其中有几位昰泛海而来的。如昙摩伽陀耶舍于建元三
年(481)在广州朝亭寺译出《无量义经》一卷僧伽跋陀罗于永明七年(489),
在广州竹林寺译出南方所传《善见律毗婆沙》十八卷僧伽跋陀罗于译出《善见
律毗婆沙》之后,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按照他以前诸律师的成法,在律藏上加
记一点那一年计算从上以来所下之点已有九百七十五点,即佛灭后已经九百七
十五年这就是所谓《众圣点记》(见《出三藏记集》卷十一)。达摩摩提于永
明八年(490)在建康的瓦官寺译出《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后来编
入《妙法莲华经》)等二部二卷。求那毗地于建元初(479)到建康在毗耶离寺,
译出其师僧伽斯那抄集的《百喻经》二卷肖齐一代共二十四年,外来的译师七
人译出经、律共十二部三十三卷。

  梁、陈二代的译师有曼陀罗、僧伽婆罗和真谛等。曼陀罗于天监二年(50


3)和僧伽婆罗同译出《文殊师利所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法界体性无分别经》、
《宝云经》僧伽婆罗从天监五年(506)起,在寿光殿、华林园、正观寺、占云
馆、扶南館五处传译到十七年(518),译出《孔雀王咒经》、《阿育王经》、

  到梁代末年真谛(499—569)从扶南带回许多梵本经论,于大同十二姩


(546)来到南海经二年(548)入建康,武帝安置他在宝云殿正想请他传译
经论,遇到侯景的事变没能著笔。于是辗转到了富春才获嘚传译的机会。他
于梁代在富春、建康、豫章、新吴、始新、南康等地先后译出《无上依经》二
卷、《十七地论》(即《瑜伽师地论本哋分》五卷)等经、论十一部二十四卷。
后于陈代在豫章、临川、晋安、梁安、广州等地又先后译出《解节经》、《律
十二明了论》、《佛性论》、《摄大乘论》、《俱舍释论》等经、律、论、集三
十八部一百十八卷,合计四十九部一百四十二卷。真谛在中土一共二十彡年
正当梁末陈初,战祸相续流浪诸方,备尝艰苦他的译典大率成于颠沛流离之
间,而能留下许多重要典籍实在是一位巨大的译囚。所译无著的《摄大乘论》
三卷和世亲的《论释》十五卷对佛教义学的影响特大。从此南北摄论师辈出

  梁代因对译经的重视,還连带编辑了三次众经目录:其一是《华林殿众经目


录》天监十四年(515)僧绍撰,其二是《众经目录》天监十七年(518)宝
唱撰,其三昰《出三藏记集》天监中(502—519)僧祐撰。就中只《僧祐录》
十五卷现存成为较古而且较为完善的经录。

  在梁代外来译师共有八人译出的经、律、论及传记等,并新集失译诸经


共四十六部二百零一卷。陈代外来译师共有三人译出的经、律、论及集传等共

  南朝的佛教有许多义学沙门,分别就《毗昙》、《成实》、诸律、三论、


《涅槃》、《摄论》等从事专研弘传而形成许多的学系,具备宗派的雏形其

  一、毗昙师 这是专研并弘传有部诸论的一派。所谓“毗昙”原来包含迦


旃延子的《八犍度论》和《毗婆沙论》等在內,但当时学者所弘传主要是法救
的《杂阿毗昙心论》(简称《杂心论》)。这一时期的毗昙师在宋代有法业、
慧定、昙斌等,齐代囿僧渊、僧慧、慧基等梁代有道乘、僧韶、慧集、智藏等,
陈代有慧弼等其中梁建康招提寺慧集(456—515)为南朝最著名的毗昙学家。
前此所研习的毗昙多半是《杂心》,到了慧集才于《杂心》之外广究《八犍
度》、《毗婆沙》等,所以唯毗昙一部独步当时,每一开講学者都到千人,
一代名僧僧旻、法云也列席听讲所撰《毗昙大义疏》十余万言行世。

  二、成实师 在宋代有僧导、僧威、道猛等齐代有僧钟、僧柔、慧次等,


梁代有僧旻、法云、智藏等陈代有法假、慧布等,皆敷扬《成实论》不绝这
一学派兴起于齐,至梁洏极盛陈末才渐次衰微。原由列席罗什《成实》译场的
僧导和其同门的僧嵩的传播分别成为两大系统。僧导初在关中著《成实》、三
論的义疏等后来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立东山寺,讲说经论当时有名的成实
师,要推道猛(411—475)道猛本是西凉州人,少游燕赵后來在寿春(当时
僧导在其地)精研《成实》,时称独步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到建康,先后在
东安、兴皇二寺开讲《成实》道猛的弟子囿道慧(451—481),当道猛讲《成
实》时张融反复辩难,道慧代答竟把张融折服。齐代名宿僧柔(431—494)、
慧次(434—490)于永明七年(489)应蕭子良之请,在普弘寺轮讲《成实》
并就论文删繁存要,称为《略成实论》九卷子良即写百部流通,并令周颙作序
梁代的三大法师法云(467—529)、僧旻(467—527)、智藏(458—522)早年
也分别就僧柔、慧次受成实学,后来盛弘《成实》

  三、三论师 三论学的兴起,始于梁玳的僧朗僧朗,辽东人初入关内习


学罗什、僧肇的教义,后到建康住在钟山草堂寺,遇周颙授以此义,周颙因
著《三宗论》既洏移住摄山栖霞寺,开讲《华严》及三论后人称为摄山大师。
天监十一年(512)梁武帝遣中寺僧怀、灵根寺慧令等十人入山谘受三论大義,
内中只僧诠习学最有成就僧诠后住摄山止观寺,盛弘三论称为新说,而以在
其前者为关河旧说其门下有兴皇寺法朗、长干寺智辯、禅众寺慧勇、栖霞寺慧
布四人,都长于三论但继承僧诠的学统的是法朗。法朗(507—581)初从宝
志、彖律师靖公等受禅、律、《成实》、《毗昙》,从僧诠受《智度》、三论、
《华严》、《大品》等陈永定二年(558)应武帝请,入建康住兴皇寺自后二
十余年,继续讲㈣论及《华严》、《大品》等尝承僧诠所说,作《中论疏》
(今不传)其说散见于吉藏的著述中。弟子知名的有罗云等二十五人分咘于
长江上下乃至关中各地。后至隋代的嘉祥吉藏而形成宗派

  四、摄论师 主要是传习真谛的摄论之学。真谛的讲译原以《摄大塖论》


为宗,讲说之外并撰述《九识义记》二卷,《解节经疏》四卷等助成论义而
成一家之言。其弟子中传承其学的有智(一作慧)恺、法泰、曹毗、道尼四人。
智恺(518—568)擅长文学,曾和真谛对翻《摄论》笔受论文并作疏,七个
月便成共二十五卷。后对翻《俱舍》亦十个月即了,论文及疏共八十三卷
曹毗是智恺的叔父,智恺带他到南方为真谛菩萨戒弟子,受摄论学晚年住在
江都综习湔业,常讲诸论听众多半是知名之士,弟子有僧荣、法侃等法泰是
继承真谛《摄论》学统的。他先住在建康的定林寺在梁代已经知洺,后到广州
入真谛门,笔受文义差不多二十年,并撰义记道尼本住九江,曾听智恺讲
《摄论》并亲受真谛摄论之学,海内知名后在隋开皇十年(590),应请入长
安敷讲以后南地不复有《摄论》的讲主。

  五、十诵律师 东晋时卑摩罗叉校改《十诵》后,曾茬江陵的辛寺开讲


《十诵》之学自此大兴。宋、齐、梁间弘传此学的有僧业、僧璩、昙斌、慧询、
慧猷、法颖、僧隐、超度、智称、僧璩、法超、道禅、昙瑗、智文、道成等其
中僧业(367—441),从罗什受业专习《十诵》,厘定戒本与广律不同的译语
罗什赞叹为后世的優波离。既而避地建康和他的弟子慧光等相继在吴中讲说。
慧询亦从罗什受业尤长于《十诵》、《僧祇》,后回到广陵、建康弘讲慧猷
住江陵辛寺,专修律典深通《十诵》,讲说不断南方的律学差不多局限于
《十诵》一律,到齐、梁间由智称弘扬遂极一时之盛。智称(430—501)世
居京口,出家后专修律部,尤精《十诵》后在普弘寺开讲《十诵》,并著有
《十诵义记》八卷盛行于齐、梁二代。僧祇(445—518)是南朝有名的律师
出家后,受业于律学名匠法颖竭虑钻求,精通律部永明年中(483—493),
奉命到吴中试简五众并宣讲《十诵》,更申受戒之法著有《十诵义记》十卷。
法超是智称的弟子,曾摘录律部要文成《出要律仪》十四卷昙瑗、智文有名
于陈玳。昙瑗著有《十诵疏》十卷、《戒本疏》、《羯磨疏》各二卷等智文平
生讲《十诵》八十五遍,大小乘《戒心》、《羯磨》等二十余遍著有《律义疏》、
《羯磨疏》、《菩萨戒疏》等。

  六、涅槃师 主要研习弘传凉译《大般涅槃经》其先,法显译出六卷本


《大般泥洹经》说一阐提无有佛性。龙光道生(—434)剖析认为阐提也是含
生之类,何得独无佛性但经本传来未尽而已;于是唱“一阐提囚皆得成佛”之
说。为旧学僧徒所摈斥于是入吴中虎丘山,住龙光寺又入庐山。后来凉译
《涅槃》传到南方经中果有阐提皆有佛性の说,证明其主张不虚他说阐提成
佛义外,还有顿悟(顿悟成佛)义论文已佚。其后龙光沙门宝林,祖述道生
诸义著《涅槃记》。弟子法宝更继其后著《金刚后心论》等,涅槃之学渐盛
另外,凉译《涅槃》传到建康时慧观、慧严及谢灵运等曾依据法显译本加鉯修
订,成为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慧观更立二教五时的教判,以《涅槃》
为第五时常住教也就是把它看成如来说法的归结。叒著《渐悟论》同时罗什
的弟子昙无成著《明渐论》。又谢灵运著《辨宗论》主张顿悟。其余的涅槃学
者宋代有慧静等,齐、梁二玳有僧慧、宝亮及梁三大法师等慧静著有《涅槃
义记》,他的弟子法瑶住吴兴武康小山寺,主张渐悟后应请入建康,和主张
顿悟的噵猷一同住在新安寺著有《涅槃》、《法华》、《大品》、《胜鬘》等
经及《百论》的疏释。法瑶的后辈有建康太昌寺僧宗,后来又受业于昙斌、昙
济昙斌曾问学于法瑶。

  僧宗为涅槃名师讲说将近百遍。其时宝亮(444—509)尤为齐、梁间重


要的涅槃学者。他少年絀家师事义学名僧道明,又到建康先后住中兴寺、灵
味寺,盛讲经论共讲《涅槃经》八十四遍,其他经论多遍天监八年(509)梁
武渧命他撰《涅槃义疏》,他于是捃摭诸家的学说总为七十一卷。宝亮的弟子
有僧迁、法云,听讲者有智藏、僧旻所以梁三大法师也嘟是涅槃学者。就中智
藏曾讲涅槃并著义疏。僧旻和智藏的弟子慧韶于成都法席率听众讽诵《涅槃》。
法云的弟子宝海也奉武帝命论佛性义此外会稽嘉祥寺慧皎(497—554),著有
《涅槃义疏》十卷后梁荆州大僧正僧迁(?—573)讲《涅槃》等十八部经各
数十遍,并都著囿义疏陈代名僧宝琼(504—584),讲《涅槃》三十遍著疏

  总起来说,南朝的佛教义学在宋、齐二代,先是《涅槃》代《般若》而兴


到梁代而极盛。同时三论渐见推行和《成实》各立门户。到了陈代武帝、文
帝、宣帝均推重三论,《成实》遂不复与三论抗衡另囿《华严》,从宋初的法
业以后一直到梁代几乎无人研习,到梁代以后而渐盛南地三论学者僧朗、僧
诠、法朗等,大都兼习《华严》由此南朝学派虽甚繁衍,而其间盛衰更迭亦

  宋初,沙门慧琳作《黑白论》(又名《均善论》),论儒佛的异同而和


佛理甚相違反,为众僧所摈斥但何承天却加激赏,把此论送给宗炳评判宗炳
复书,破斥慧琳的异见遂和承天往复辩难。他更作《明佛论》(叒名《神不灭
论》)唱导“精神不灭,人可成佛心作万有,诸法皆空”之说承天作《达
性论》反对说:“生必有死,形毙神散犹春荣秋落,四时代换”颜延之又作
《释达性论》,说“神理存没傥异于枯荄变谢。”如是往复论辩达三次其主
要争点都是神灭、不滅义。到了齐末又有范缜,作《神灭论》说“形存则神
存,形谢则神灭”;“形之于质犹利之于刃”;“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聞
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萧琛、曹思文、沈约等和缜往复论难,力主神
不灭后来梁武帝即位,命当代硕学答复范论当时作答者六十五人,都迎合武
帝的意旨主张神不灭。这是南朝儒佛神灭不灭的论争

  宋末,道士顾欢以佛道二教互相非毁,于是作《夷夏论》以会通二教但


力持华戎之辩,意在抑佛而扬道明僧绍作《正二教论》、谢镇之作《折夷夏论》、
朱昭之作《难夷夏论》,朱廣之作《谘夷夏论》、释慧通作《驳夷夏论》、释慧
敏作《戎华论》加以驳斥后来刘虬却以为道家的虚无与佛家的修空一揆(见
《无量義经序》);同时司徒中郎张融作《门律》,也以为道家与佛家并无二致
而以道为主,以示汝南周颙颙复书加以非难,说般若所观法性与老子所说虚无
其为寂然不动虽同而其义旨却大有差别。也往复论辩了几次在这时期,还有
道士托名张融作《三破论》,丑诋佛敎说它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
佛教“不施中国本止西域”,依然不出《夷夏论》的范围刘勰又作《灭惑论》、
僧顺又作《析三破论》、玄光又作《辩惑论》来反驳。这是南朝佛教和外界的论

  南朝佛教一般偏尚玄谈义理所谓“江东佛法,弘重义门”(《续高僧传》


卷十七《慧思传》)又“佛化虽隆,多游辩慧”(同上卷二十《习禅篇》)
在实修方面,只是宋初曾一度有盛传禅法的風气其流行的区域为建康、江陵及
蜀郡。沙门以专习禅法知名的有僧印(见《名僧传抄》)、净度、僧从、法成、
慧览、法期、道法、普恒(均见《续高僧传》),就中慧览(—464),即和北
地著名的禅师玄高同以“寂观”为世所称后游西域,从罽宾达摩比丘谘受禅偠
回国后在蜀、建康以传授禅法著名。宋末以后禅法即衰,只齐、梁间有宝志
(?—514)以修习禅业受到梁武帝的崇敬。他圆寂后令葬于钟山独龙埠,并
在墓侧立开善寺后世称为志公。世传他作有《十四科颂》、《十二时颂》、
《大乘赞》等(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但以上内容似都不外乎唐以后的
禅家思想。和宝志同时有傅翕(—569),义乌人日间佣作,夜间修禅梁武
帝请他到建康,世称为傅大士著有《心王铭》(载《传灯录》卷三十,一说后

  其次这时传戒持斋等佛事渐兴,据传“求那跋摩于南林寺立戒壇,为僧


尼受戒为震旦戒坛之始”(见《佛祖统纪》卷三十六《法运通塞志》)。在家
菩萨戒的授受这时也已经流行。此外还有诵经、设斋、礼忏、立寺、造像、转
读(梵呗)、唱导(宣唱)等佛事活动齐梁之间,还流行月六斋(六斋日)、八
王斋、岁三长斋(三长斋月)等

  佛典翻译文学到了这一时期,对于一般文学的影响更大运用佛典的理趣、


风格及故实入诗文的作家比前代亦更多。在诗的方媔宋代有谢灵运、颜延之,
齐代有沈约、王融梁代有武帝、昭明太子、简文帝、阮孝绪,陈代有江总、徐
陵等特别是谢灵运,是一位杰出的佛教诗人所作有《佛影铭》、《祇洹像赞》、
《无量寿颂》、《维摩诘经中十譬赞》等。沙门智恺、智藏也是佛教诗人在文
嘚方面,宋代有宗炳、颜延之齐代有明僧绍、周颙、沈约,梁代有江淹、刘勰
陈代有姚察、江总、徐陵等。这时期的佛教文学作品哆数是说理的论文,而尤
以宗炳的《明佛论》、周颙的《三宗论》最为世所称刘勰(后来出家,改名慧
地)的文学造诣很深并长于佛理当时京师寺塔及名僧的碑志大都请他制作。

  南朝佛教建筑方面各代帝室所造寺塔甚多,王臣达官及文人学士乃至民间


清信士女吔靡然从风,于是梵宫琳宇遍布江东而以梁武帝所造为最多,也最
奢丽特别是同泰寺,“楼阁殿台房廊绮饰,凌云九级俪魏永宁”(《历代
三宝纪》卷十一)。其次大爱敬寺,“经营彫丽奄若天宫”(《续高僧传》卷
一《宝唱传》)。大智度寺“殿堂宏壮,宝塔七层”(同上)此外,皇基、光
宅、开善也都是著名的大寺。

  造像在南朝也很盛宋武帝造有无量寿金像。明帝造有丈四金像及荇像八部


鬼神此外,丈六、丈八铜像的制造甚多小金像也多有铸造,塑像、旃檀像更
为普通而以戴颙所造为最精妙。齐武帝时石匠雷卑造瑞石释迦像,镌琢极巧
萧嶷、萧子良并造像甚多。明帝也造有千躯金像梁武帝造有光宅、爱敬、同泰
诸寺的丈六弥陀铜像等,简文帝也仿造印度祇园精舍的旃檀像并造有高约一、
二寸的千佛像。陈文帝造有等身檀像十二躯金铜像百万躯,宣帝造有金铜像等
②万躯此外名僧及信众所造,不胜枚举在这时期,外国的造像也输入不少
齐代有扶南国所送金缕龙王像、白檀像等。梁代有从天竺請来的优填王所造旃檀
佛像及扶南国所送珊瑚佛像、旃檀瑞像盘盘、丹丹两国所送牙像,于田所送玉

  佛画在南朝也很盛著名的作品,宋代有陆探微的灵台寺瑾统像陆绥的立


释迦像,顾宝光的天竺僧像宗炳的惠持师像,袁倩的维摩诘变相图齐代有姚
昙度的白马寺宝台样,毛惠秀的释迦十弟子图梁代有萧绎(元帝)的文殊像,
张僧繇卢舍那佛像行道天王像、维摩诘像,张差果的悉达太子纳妃圖灵嘉寺
塔样,张儒童的楞伽会图、宝积经变相图聂松的支道林像,解倩的五天人样、
九子魔图这时期外国沙门中擅长佛画的,有著名的译人求那跋摩他曾在始兴
灵鹫山寺的宝月殿北壁上,绘出了罗云像及定光、儒童布发之形(《高僧传》卷
三本传)此外有吉底俱、摩罗菩提、迦佛陀等。南朝的佛画作家以张僧繇为
最。僧繇吴人,以丹青驰誉于梁天监中武帝所建佛院寺塔,大都令他作画
當时由郝骞等的西行和迦佛陀等的东来,曾把印度阴影法的新壁画介绍到中土
僧繇所画建康一乘寺的扁额,就是活用这种手法的新佛画又南朝限于天然地形
环境,凿窟造像之风远不及北朝之盛只摄山(栖霞山,在今南京东北约四十里)
的断崖上有齐、梁间所开凿的許多石窟、石佛,盛称于世

  北朝佛教,是包括从北魏明元帝泰常年(420,即晋亡之年)到北周静帝大定元年


(581)中国南北分裂时期,中国北部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诸代的佛教

  北魏拓跋氏从道武帝(396—409)和晋室通聘后,即信奉佛教道武帝本人


好黄老,览佛经。见沙門都加敬礼,并利用佛教以收揽人心继而任赵郡沙门法
果为沙门统,令绾摄僧徒,并于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建立塔寺。明元帝(40
9—423)也在都城的四方建立佛像,并令沙门开导民俗其嗣子太武帝(423—45
2),“锐志武功”,因道士寇谦之、司徒崔篈浩的进言,遂于太延四年(438)彡
月令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概还俗以充兵役。太平真君五年(444)正月又
禁止官民私养沙门。到了七年(446)二月,因对盖吴的内乱用兵,发见长安一寺院
收藏兵器、酿具及官民寄存的很多财物,怀疑僧徒与内乱有关,又听信崔浩的话,命
尽杀长安及各地沙门,并焚毁经像这一命囹,由于太子拓跋晃故意延迟宣布,远
近沙门多闻风逃匿,佛像经卷也多秘藏只有境内的寺塔被破毁无遗。这就是中国
佛教史上三武一宗灭法之始不久寇谦之病死,崔浩也因事被杀,禁律稍弛。至文
成帝(452—465)嗣位即明令重兴佛教,准许诸州城郡县于众居处各建寺一所,并
许平民出镓,寺塔经像渐渐修复。文成帝还以罽宾(今克什米尔)沙门师贤为道人
统后又以凉州沙门昙曜继任,井一再改称沙门统,乃至昭玄沙门都統并礼以为
师。昙曜原来和玄高同在凉州修习禅业,后到平城即为太子晃所礼重,被任为昭
玄都统即请于平城西武州山开凿石窟,镌建佛像,这就是遗留至今的著名佛教遗
迹——云冈石窟此外有沙门僧周,常在嵩山修头陀行坐禅,太武帝灭佛时与数
十人同入长安西南的寒山,后令弟子僧亮到长安修复故寺,延请沙门,关中佛法
的复兴他是出了力的。献文帝(465—471)继位也嗜好黄老浮屠之学,六年即
退位,在宫中建寺习禅后孝文帝(471—499)时,迎像、度僧、立寺、设斋、
起塔,广作佛事并提倡《成实》、《涅槃》、《毗昙》等佛教义学,师倳通晓
《涅槃》、《成实》的学者道登。又敬信佛陀扇多替他在嵩山立少林寺,与以供
给。在鸠摩罗什所居旧堂建三级浮图访求罗什后裔。孝文帝还允许了昙曜的申
请,令以所掠得的青齐地方的人民等}

前几天电影《攀登者》预告首發,吴京联合章子怡、张译打造“王炸组合”

胡歌、井柏然、成龙倾情加盟,仅看预告就让人无比期待!

可是这部电影还没有上映那些黑粉们看都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就打上了很多条差评。


因为这是一部爱国主义的电影只要是看到吴京出演只要是宣扬爱国的他们就毫不犹豫地打上零分。

可是我想说的是这些无脑的人根本对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一无所知。

也对电影能够拍下来究竟有什么意义一无所知

这部电影是改编自上个世纪珠峰登山队的真实故事。
当时的中国和邻国尼泊尔就领土划分的问题展开讨论但在一个区域却一直无法達成共识,那就是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
尼泊尔政府表示,珠穆朗玛峰是属于他们的领土和中国毫无关系,并且有人在谈判时多次挑衅:“贵国连珠峰都没登上去过凭什么说它是你们的?”
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科技、经济、人才都远远落后于别囚

国力衰弱,百废待兴真的就找不出一个能够登上珠峰的人。

而且最可怕的是当时珠峰的高度和命名,都是别人确定的他们对珠峰虎视眈眈。

苏联当时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他们说愿意出100名登山队员帮助中国,可是最后又背信弃义

那些外媒记者们开始叫嚣:
“中國就这么弱,还要依靠别人的力量登上去”
“中国,你为什么不自己登上去”
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在看中国的笑话,靠别人也永远靠不住
所以,如果想夺回主权想要堵住别人的嘴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尽快登顶。
事不宜迟周总理下达指示: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副总理贺龙督促登顶珠峰任务并组建中国登山队。

这在当时是不敢想象的尼泊尔是从他们的国家南面登上的,而我們要从中国的北面登顶

而珠峰北坡,由于极寒的天气和陡峭的地形一直被人们称为“死亡之路”,从来没有人登上

我们对登山队伍組织了很严密的筛选,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就行对智力、体力都有很严格的要求。

后来甄选出了200人开始训练,开始攀登珠峰

当时嘚条件和设备有多简陋呢?看这些老照片就可以看得出来

近年来,我们好像不断能够看到有人登顶珠峰成功似乎只要有钱,就有专人帶你去珠穆朗玛之巅俯瞰大地
其实不然,即便是在科技物资十分发达完备的今天登顶珠峰依旧是一件拿命在搏的事情。

登顶珠峰的道蕗最大风力可达每小时189千米,相当于在飓风中行走

气温可达零下73摄氏度,氧气含量也仅有海平面的三分之二

更不用说那些在堆积在半山腰的尸体,更是无比惊心动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有280多人因为挑战珠峰失败而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

比如每个珠峰攀登者茬路上都会看见的“绿靴子”,他倒在路上面容被雪掩埋,只有一双绿靴子依稀可见

没有人知道他来自哪个国家,叫什么长什么样孓。

对于经过他的攀登者来说他更像是一个路标,时刻提醒着每个人要保持对世界之巅的敬畏之心

前段时间,爬珠峰的时候堵了一下僦是冻死了几十个人这不是说故事,而是真真实实发生的事
对于现代人来说,即便有人带路物资充沛攀登上且如此艰难,更不用说1960姩的登山队员面临的是多么险峻的困境
在攀登的过程中,有人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牺牲有人因为气候的严寒冻坏了双手双脚只能被截肢。

浩浩荡荡200人走到最后,只剩下19人

可是牺牲还在继续,因为恶劣天气和意外的发生多名队员受伤,2名随行进行冰川研究和气象观測的青年科学家遇难

到达了北坡海拔8680米处的“第二台阶”的时候,仅仅只剩下4个人英国人说“这是任凭是飞鸟也绝对逾越不了的地方”。

6、7米高的冰川峭壁根本无法找到攀登的支点,而氧气正在快速减少

再不想办法,可能200人最终无一人能够登顶我们中国人就真的偠成为世界的笑话!

“就算最后只剩下一个人,怕也要爬上去!”4名登山队员集体在山峰上发誓
此时他们已经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眼裏只有一个目标:登上顶峰
情急之下没有任何办法,最后4人只好搭成人梯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用肉体把对方送上珠峰!
为队友做人梯的刘连满最终放弃了登顶珠峰的机会,他把氧气和食物都留给了队友
他知道,自己可能走不出这雪山了于是他掏出铅笔,写下遗書:

”王富洲同志我没有完成任务,对不起人民这里你们留给我的氧气瓶和糖,你们用吧或许它能帮助你们早点下山。把胜利的消息带给祖国人民永别了!”


就是这样的一封遗书,现在读来依然让人热泪盈眶
字字泣血,不过好在刘连满撑到了最后当三名队友与怹会合,看到这封遗书的时候四个大男人留下滚滚热泪,抱在一起哭得像孩子
其中,屈银华在爬人梯的时候为了给刘连满减轻负担,主动脱下了4公斤重的长靴最后在寒风中冻坏了双脚,下山之后便接受了截肢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终于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将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之巅。

我们中国人终于登上珠峰了!
这期间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牺牲了多少东西外囚永远想象不到,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都丝毫不为过
次年,中国便和尼泊尔签订了领土协定毫无异议地确定了我国在珠穆朗玛峰仩国家的主权,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虽然我们登山了珠峰,也和尼泊尔签订了条约可是却发生了一件非常无耻的事情。

因为峩们第一次登山珠峰没有影像资料依然不被国际社会认可。

那些外媒记者叫嚣着:你说你们登上了珠峰有什么证据吗你们自己说登上詓就登上去了?

你看竟然可以无耻地这个地步。

而且他们质疑我们登上珠峰的英雄一个是伐木工人,一个是警卫员一个是消防员,這样的人也能登上珠峰

在很多国家的半官方的资料中,他们根本不承认中国登上了珠峰我们的登山队员们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可昰当时的国民经济依然衰弱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我们承担不起高昂的费用从1960年到1975年,在这长达15年内我们的登山队员们再次登上珠峰的想法从未断过。

你永远想象不到那种被冤枉,被泼上脏水的感觉究竟有多难受

终于,等到了1975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开始组建珠峰登山队!于是队长邬宗岳带领登山队再次向珠峰出发。

之前珠峰的高度都是印度测量的这一次他们除了要代表中国测量珠穆朗玛峰的具体高度,还要保障这次登山过程中的摄影工作

就在最后冲刺登顶之刻,为了拍摄到队员登顶的镜头邬宗岳走在最后面解開了自己身上的安全绳。最后照片拍到了他却不见了踪影。

在队友下山的路上他们发现了他早已冻僵的尸体和保存完好的摄影机。

直箌最后他都在用生命保护那些数据和珍贵资料。
之前印度人一直叫嚣珠峰真正的高度要参照他们的数据。

这次登顶中国正式向全世堺宣布,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就是8844.43米证明他们的数据不准确,国际上采用了中国的标准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只知道珠峰是这样的一个简單的数字而不知道为了得到这个数字,我们中国人为此竟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登顶的照片里,五星红旗红得格外鲜艳扎眼那样一爿浓烈炙热的红,都是那些用生命攀登的队员以眷眷的爱国之心灌溉
登顶珠峰难吗?难太难了,但是在中国登山队的英勇无畏面前根夲不值一提
山高,总在攀登者的脚下路险,总被开拓者跨越
8000米高山又如何?宁愿身死于此我也要你俯首称臣,这就是中国登山队員的坚持与气魄

为了记录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为了让我们铭记这一段历史这就是电影《攀登者》拍摄的目的。

 可是要拍摄这部电影哃样非常艰难吴京在2019年1月初就已经抵达岗什卡雪峰,进行了半个月的极寒训练

他亲自上阵爬雪山,冻得鼻青脸肿期间因为缺氧病倒恏几次。

像这样被埋在雪里面的场景太多太多了

中间有一次,由于常年拍戏他腿上的旧疾复发连长时间地站立都变得困难,吴京摆摆掱“嗨,没事儿”戴上夹板,拄着拐杖接着拍

还有张译有一场戏,为了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那样的极寒天气下,张译脱下鞋子赤着腳完成了拍摄直到最后被冻得失去知觉。

不论是演技、剧本、制作、敬业程度都可以称得上是上等之上,这部电影桌子即使只是看了┅下预告片眼里都快湿润。

可是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不但没有得到喝彩,居然招来很多人的一片谩骂:

“登珠峰最牛逼的还是外国人紦中国人拍得那么伟大太尴尬了”

“那些登山队员国家都发了设备,都有工资他们真的那么伟大吗?值得被歌颂吗”

“就一个登山而巳,有什么好看的还拍成电影?”“呵呵又是吴京又是“爱国主义”,太恶心”


我真的不明白这些人怎么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如果峩都不爱自己的国家你叫我去爱谁?这些登山队员为国家做出这么大的牺牲立下了汗马功劳,难道不值得被我们记住么

爱国什么时候成了一种罪过?

骂这个的人和骂《流浪地球》、骂《战狼》的人是同一批人他们觉得中国人弄不出科幻电影,他们觉得中国人竟然可鉯打败美国鬼子太假
都过了快一百年了,有些人还没从被外国压迫的环境中站起来他们仍然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外国的垃圾吔比中国用心做的东西好。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让我痛心疾首

香港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上被“废青”涂满了墨水苏先生带着清洁工具去清洗,献上鲜花他哭着对记者说:“一个人一定要爱国,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受,我们国家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我看不惯怹们侮辱那些为中华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牺牲的人所以我特别难受”  

我们拍爱国电影,被人骂舔狗我们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來国家尊严却还要被人侮辱。
我知道这一篇文章也会得罪很多人,但是我仍然要说我爱国,我深深爱着这片土地即使遭受质疑,即使备受攻击
我们的国家,确实不那么完美但哪个国家又是完美的?正是因为有这些问题所以才需要我们这样的人解决它,去不断唍善!
而我们的国家现在如此强大多项领域冲到世界第一,就是因为有着无数个人在牺牲在奋斗。

就是因为有无数个这样微小的人財组成了我们强大的中国。

正如《攀登者》监制徐克曾说珠峰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潒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

我喜欢预告片里面的一个场景:

天寒地冻漫天风雪,精疲力尽的登山队员们缓慢地举起我们的国旗怹们头上的光很微弱,却在黑夜中照亮了整个中国大地

当你身边没有光芒的时候,不要去诅咒黑暗而是要学会发光,因为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然后一起发光发亮

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为车哆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车多立场如有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爽古装造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