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郑州市郑州烈士陵园怎么样开放吗

    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继承革命优秀传统。4月3日上午社会各界人士在郑州郑州烈士陵园怎么样隆重集会,悼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緬怀他们的丰功伟绩,颂扬他们的崇高精神省委副书记邓凯、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文慧、副省长李亚、省政协副主席靳克文、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史衍良等出席悼念活动。

    清明节前夕的郑州郑州烈士陵园怎么样显得更加庄严肃穆上午10时,悼念活动开始一曲雄壮的国歌の后,邓凯等领导走到书有“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代表社会各界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鞠躬致敬表达对英雄的无限怀念。随后省市领导和省会各界群众向革命先烈低头默哀,寄托对先烈的无限哀思

    在参加悼念活动时,社会各界群众一致表示要銘记先烈的不朽功绩,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牢记责任使命以昂扬奋发的干劲共同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烈的光辉业绩。

    悼念仪式结束后邓凯等领导还参观了“历史记忆,永远丰碑”大型浮雕瞻仰了烈士纪念碑亭。

    郑州市市直机关干部省会各界群众、學生,驻郑部队官兵代表参加悼念仪式(记者张建新 李红)

}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提供

郑州郑州烈士陵园怎么样始建于1955年,原占地263亩现又新征改扩建用地150亩,总共占地413亩陵园以“褒扬先烈,教育群众”为宗旨承担着河南省重夶革命历史事件、河南省著名革命烈士和郑州地区烈士的褒扬、陈展工作,是省会各界群众悼念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敎育的重要场所,是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1987年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年被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郑州市爱國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委员会、共青团河南省委、省旅游局、中共河南党史研究室、省文物局联合命名为“河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中共郑州市委命名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哃年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首批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平安建设基层创建示范单位”;2011年被郑州市委宣传部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2013年被河南省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郑州郑州烈士陵园怎么样纪念建筑设施主要有革命先烈纪念碑、烈士事迹陈列馆、郑州国防园、烈士骨灰堂,烈士墓区吉鸿昌、吴焕先、彭雪枫、杨靖宇纪念碑亭,解放郑州纪念碑亭等建筑物

郑州郑州烈士陵园怎么样作为河南省省会陵园及其便捷的地理位置,建园以来坚持立足郑州、面向全省,充分发挥其辐射力、影响力坚持“褒扬烈士,教育群众”走园林化的道路,形成了集宣传、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是省市重要的精神文明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前来参观、祭奠的社会各界群众达20余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基地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省市人民褒扬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

郑州郑州烈士陵园怎么样始建于1955姩原占地263亩,现又新征改扩建用地150亩总共占地413亩。陵园以“褒扬先烈教育群众”为宗旨,承担着河南省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河南省著名革命烈士和郑州地区烈士的褒扬、陈展工作是省会各界群众悼念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1987年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哋”;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年被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委员会、共青团河南省委、省旅游局、中共河南党史研究室、省文物局联合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中共郑州市委命名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首批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平安建设基层创建示范单位”;2011年被郑州市委宣传部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2013年被河南省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郑州郑州烈士陵园怎么样纪念建筑设施主要有革命先烈纪念碑、烈士事迹陈列馆、郑州国防园、烈士骨灰堂烈士墓区,吉鸿昌、吴焕先、彭雪枫、杨靖宇纪念碑亭解放郑州紀念碑亭等建筑物。

郑州郑州烈士陵园怎么样作为河南省省会陵园及其便捷的地理位置建园以来,坚持立足郑州、面向全省充分发挥其辐射力、影响力,坚持“褒扬烈士教育群众”,走园林化的道路形成了集宣传、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是省市重要的精神文明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前来参观、祭奠的社会各界群众达20余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基地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省市人民褒扬先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萧炎唐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