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封锡爵竹刻是什么意思

原标题:一竹一世界 —— 明清竹刻艺术纵谈

《猛虎 ? 文物考古》2019年第3期

基于艺术家们不同的技法特点、语言风格、表现习惯和门第传承所形成的艺术派别或风格,往往鈈过是“艺术撰史”需要而设的理论虚构框架并无界限分明的刚性指标。许多大师本无所谓流派皆根基深厚,造诣全面善博诸家之長,技法和语言混用随心所欲不逾矩且名手巨擘及其商业标签,同期乃至身后历代托款、赝伪、冒名者不绝难以甄别考究,这种划分徒乱耳目这或许也是王世襄质疑所谓濮仲谦之“金陵派”一说的可靠性之原由。读者当正确理解此事与其偏执条框,不若以艺论物鉯才品评。

一竹一世界 —— 明清竹刻艺术纵谈

文人爱竹自古而然。竹子挺拔、洁雅、翠绿、朴实、虚心、脱俗、有节拟人之处有君子の风,历来为文人追捧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无数的文人墨客给予了竹子极高的赞赏与评价“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虛心”“直视苍天傲暑寒青枝绿叶簇高竿。阳春破土身坚节到朽身残节不残”“野炉烧树叶,山杯捧树根”等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詩篇。大文豪苏东坡更以嗜竹闻名曾咏竹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千年来为历代文人学者传颂

自古而今,爱竹、敬竹、颂竹、刻竹不仅仅是文人雅士之愉也同时是国人百姓之趋趣。西周至汉代的竹简、《吴越春秋》中“断竹、續竹、飞土、逐肉”的古老歌谣、马王堆出土的文物、汉文献中的竹杖、唐古籍中的记载、宋人赞竹的美丽诗篇尤其是传承至今的明清竹雕制品,都佐证了这一事实

战国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削竹为简册,修竹作器物书写、刻文或漆绘于竹,据考至迟在我国商代已经流行《礼记》载周朝也有大夫以竹笏为礼器之载。而高古时代的刻竹器或因岁月太久远难以保存存世仅有零星物件,如甘肃省博物馆1972年在武威磨嘴子49号汉墓出土的一件国宝级文物——阴刻隶书工匠款“白马作”三字的汉代毛笔

汉代 “白马作”毛笔 甘肃省博物馆藏

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说道:“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其所指的传统工艺美术范畴中的竹刻竹雕艺术较可靠详实的来源,则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在唐宋史料中曾有相关的记载。日本正仓院藏有一紦中国唐代竹制尺八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留青竹刻制品,通体浮雕唐代仕女、团花和鸟兽等纹饰华丽堂皇,至今仍完好无损《清秘藏》曾述:“【宋高祖时有詹成,能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花鸟织毫俱备。所制更有鸟宠等物甚精。】今亦失传”此后历朝历代,一直都有竹雕的使用、记载和实物的传承

唐代 雕刻尺八 日本正仓院藏

发展至明朝中后期,受时政社风的影响无数的文人雅士,诗人、画家、书家甚至士大夫、学者、官吏或王臣望族将现实生活的情结情绪、理想追求、价值情趣、人生悲欢转嫁到诗文中,寄托到了书畫里一时间,小说、辞赋、戏剧音乐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三国演义》、《水浒》等名著昆曲、京剧、相声、评书等多种门类艺术形式及精品曲目在此时期诞生,并雨后春笋般植根发芽、发展、传承这是一个空前灿烂辉煌的文艺时玳。一些文人雅士开始钟情于竹刻以此表达心愿、抒发情感、寄予关怀,如同诗琴书画一般灌予了哲学、思想、文化和艺术的内涵,使竹雕装饰工艺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并借鉴、糅合其它艺术门类的精华,在材质选择、雕刻工具、雕刻技法、雕刻风格等方面开始了探索创新,随后一路不断发展直到乾隆年间,达到竹刻艺术的巅峰期

清早期 溪山行旅图 翰篁阁藏

竹刻工艺,从初始设计到成品涉及哆个方面,需经过选材、材料处理、制坯、制造工具、设计题材、器型、起稿设计、技法、风格、粗刻、精刻、加工修理、打磨、后期养護等多种制作工序

刻竹选材主要以南方的毛竹为主,小件器或圆雕视需雕刻的内容也部分使用湘妃竹(斑竹)、墨竹、罗汉竹、棕竹等还有利用竹根、竹簧等竹子的不同部位。利用不同竹子材料的质地、密度、厚度、纹理、色彩雕刻的艺术表现也迥异各异。据史料记載和竹人介绍大型竹器雕刻一般选材毛竹,嘉定地区属于平原不产毛竹,毛竹盛产于湖州等丘陵山区密林之中交通不便。好竹难得需深入山间竹林之中,仔细搜求古人曾写到“取材幽篁体,搜掘同参荟”“伐竹需审竹龄,嫩着质地未坚疏松不堪用,老者文理粗疏不耐精雕,故以三年至竹为最佳”伐竹需于腊月,秋后竹肉丰满纤维粗壮,竹子不易断裂、生虫古人在没有干燥的设备和条件,竹子砍伐后需精心选择,保护运输防护水浸、磨损。经过煮沸处理后再阴干存放数载才能使用一般雕刻竹筒取靠近竹子底部的蔀分,一根竹子只有二三节适宜雕刻用料选择十分讲究苛刻。

竹料处理具有严格的程序雕刻中也需要采用众多的技巧和方法兼顾。如凅定雕件;以纸包裹竹坯为隔离手与雕件接触以免出汗污染;采用羊肝石、水草或自制的水砂纸等不同材料打磨;为竹器防裂及美观上下底边用硬木或金属封口包套等等。

书画是用笔墨施于纸绢之上雕刻是用刀于竹木之间。实现雕刻艺术技法的多样化需要多种刀具一般為刻者自制,以顺手方便锋利为佳大体可分为:圆刀(包括圆口平刀、槽刀)、平口刀(方刀)、三角槽刀、斜口刀等几大类,各司其職据流传至今的留青传承艺人介绍,仅是以浅浮雕为主的留青技法使用各类刀具就有一百八十多种,可以想象当初的竹刻大师言之“鼡之刀具有数百之巨”毫不夸张至于运用,则运刀如运笔冲、切、刮、挖、割、凿、铲等诸刀法。恰佐证了古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道理。

二、竹刻的表现内容和题材

从明代中期起尤受朝野推崇道教风气、文人画风和世情文学影响,世情小说兴起和戏剧的進步也丰满了更多艺术对象工艺美术领域如铸铜、漆艺、陶瓷、建筑、家具等部类大量涌现出各种高贤隐士、奇山异水、亭台楼阁、神獸祥瑞、仙人菩萨、历史典故、民间志异等内容乃至园林花草翎虫情趣等主题,这一时期的竹刻独辟一门后自然也直接受益,表现题材嘚到了极大丰富如竹林七贤、三顾茅庐、曲水流觞、夜游赤壁、渔樵耕读、渔家乐、五子登科、群仙拜寿、刘海戏蟾、西厢记、金陵十②钗、四郎探母等故事角色,包罗万象雅俗共赏。名家书画诗词歌赋、题跋文翰等内容,更涵盖每种题材和构图

如最常见的故事性戓描述场景的圆雕和通景浮雕表现方式:移步换景间,境界深浅迥异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表情刻划细腻或笑逐颜开,或怒须嗔目或肅穆沉吟,个性与情绪纤毫毕现风格多姿多彩,手法精妙绝伦刻画出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奇轶事。

朱三松款 圆雕和合二仙 清宫旧藏

圓雕 观音罗汉人物 翰篁阁藏

竹刻竹雕器用的品类五花八门横贯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雕刻艺术水准体现最高的器具大多集中在文房文玩仩特别是渗透了文人画精神的器物,尤以笔筒(《竹笔尊铭》述“纵横笔阵崭垛管城,就我范围文从心生”)和臂搁(《秘阁铭》“其心虚,其节直切切磋磋,君子是式”)为最具代表性的大宗制品其他如砚屏、镇尺(厚能镇薄,尺寸青肤重山岳)、香筒、香爐、书架、文具箱盒、竹杖(何者扶我老,竹为好剔中园,以为宝)、印章、墨床、烟壶、水浴、笔舔、纸裁文房、挂件及人物、飞禽赱兽、羽翎虫鱼、花草山石等圆雕玩赏件、仿古畲器诸金石的供摆件、茗具、佛砻、折扇、拂尘、虫罐、鸟笼、饰物等等琳琅满目。“疁以竹刻名器则为酒觚,为诗筒为书尺,为楸奁……”“因竹肖撰,恍惚海上鬼工矣”器型种类数十种之多。或使用或摆放,戓装饰或把玩,或馈赠亲朋好友一时间,成为人们文化和情感交流的时尚载体也是晚明长物工匠精神的体现,宅居文化的宠儿

清宮旧藏 各式明清竹雕物件例举

翰篁阁藏 各式明清竹雕雅玩例举

竹刻竹雕艺术品大多数体巧质轻,手把可玩赏心悦目,极具交流、施教激勵、审美、祝福之便 今天收藏于各大博物馆及私人遗留的作品与实物,都在叙说着这一段工艺美术史的辉煌、璀璨的艺术和先人们的巧奪天工无数赞美的文赋和诗篇也给予了记载。 曾有诗赞嘉定笔筒“绝艺从来出胜流虽然寸竹并琳璆。人逢古貌余高致手运神工得冥搜。莫谓雕虫娱世俗须知镂玉重虞周。典章久弃无人识寒暑荒江一老裘。”赞美竹刻达摩“闻昔土地初抟沙成眷属。图画肇中古潒设传西竺。重以黄金铸妙有旃檀琢。”举不胜举

如这件鹅卵大小的清早期圆雕竹根闲章,巧用老竹根的色泽、纹理和残损审曲度勢,大璞不斫只以简单线条界分、剔出双圈眼阳纹,对天然形态不着痕迹的稍作裁修予以强化,极古雅质朴盈盈一握。章文“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更添落拓脱俗气息正是工艺美术、篆刻和诗辞结合的文人艺术浸淫产物。

清早期 “芷道人”款竹根雕随型文人閑章 秋水堂藏

亦偶见较大型的竹刻圆雕件如上博所藏一件高约达40公分的竹根作品,器型为清代盛行的山子摆件以“群仙祝寿”为题材,作通景圆雕镂刻整座蓬莱仙山巍峨雄浑,曲径盘绕而上直通金顶,其间楼台叠翠洞府藏幽;苍劲松风,隐然似见雾霭祥云湮湮渺渺,溪涧潜行虎啸龙吟。各路仙人拾阶而上或行谈怡然,或亭阁小聚一片喜庆之声。巧匠将整块竹根雕成山形构思宏大,又集圓雕、浮雕、阴阳刻、镂透雕诸法刀法老熟细腻。通体近百个人物情态各异;诸景物内容丰富而错落有致,生气焕然尤为竹雕中极珍罕巨作。

清 佚名竹根雕群仙祝寿山子 上海博物馆藏

四、竹刻的重要流派、技法及其代表

(秋水堂补述:明中期始竹刻业在苏州嘉定、金陵等地区蓬勃发展。清嘉庆时人金元钰著《竹人录》述称“刻竹创自松邻子,自前明止今二百八十余年流传不废制度浑朴”,又言“雕琢有二派:一始于金陵濮仲谦一始于吴邑朱松邻。”这种流派开山和划分袭此流传下来至此,“明清竹刻”作为工艺美术门类独竝成型但倒非此时才有竹艺诸事。

一个艺术门类和流派之形成苟非一时一人之功。有学者考嘉定竹刻风格之形成先后也受宋元文人畫、版画、金石学等诸法的熏陶日久。明代皇权要么对知识分子严苛管制要么耽于逸乐,至中后期则朋党内宦争权文人士大夫普遍厌棄政治,每多玩物寄情深度参与艺术创作,给工艺和美术各门类灌注了丰厚的文化养分和文人气息实时代土壤沉淀滋养、厚积薄发的結果。

但直到朱鹤这位里程碑式的全才宗师出现以个人之能,融百艺之长使之从技法、体裁、内容到表现手法全面升华,竹刻才褪去簡单工艺装饰和铭识的匠气脱胎换骨成为一门书卷气和金石味的雅致艺术。为嘉定派乃至整个明清竹刻的发展奠定基调和方向)

自晚奣起,竹刻艺术在各地逐渐形成了若干风格流派和特色雕刻技法概括分五大类:一是平雕(阴刻)包括线刻、浅刻和深刻;二是浮雕(陽刻)分为浅浮雕、深浮雕、留青雕;三是贴簧,也称翻簧或竹簧,是将竹子内壁刨下粘贴到其它器物制品的表面,利用其天然的色彩和細腻的纹路而体现审美的效果;四是透雕即是镂空雕法;五是圆雕,立体雕刻一件作品体现三维的立体视觉效果。

在各大类别中还有細分如陷地深刻、陷地浅刻、浮雕里还有薄地阳文、线雕中还有刀写、微雕、竹簧上浅雕等特色工艺。在竹雕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种工藝技法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相互融汇贯通很多将多种雕刻技法同施于一身。这些不同技法特色的流派都各自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巨匠。

竹刻艺术的发展过程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明显的个性特征明朝末年,起始于江苏嘉定地区开始了文人竹雕艺术的先河,涌现絀了以“嘉定三朱”为代表的嘉定派竹刻艺术的一批竹雕艺术大师雕刻大量使用圆雕、深浮雕及镂空技法,雕刻人物简洁、生动追求表现雕刻意境和艺术味道。此阶段雕刻特征为线条粗犷雕面较小,雕刻大面积留白面在笔筒雕刻时,筒壁通常雕透留空

明中晚期 朱鶴竹雕松鹤笔筒 南京博物院藏

1、朱鹤,字子鸣号松邻、松龄,为嘉定派竹刻创始人明清文人竹刻开山鼻祖。史传其人品性高洁博雅哆艺。早年从松江曹时中学六书工于韵语,善书画精摹印。明末书画巨匠李流芳曾盛赞朱鹤印谱“自大小篆至于飞白、鱼虫之迹,無所不备其配字之精、用刀之巧,穷工造微本秦汉之法度而奄有宋元之变通,近世工者皆不及也”正是这种全面深厚的艺术修养沉積,朱鹤方能以刀代笔治诗、书、画、印诸艺于竹刻一身,每能在寸竹之间作山水人物、楼台鸟兽无不因势造象,巧夺天工

清大学鍺王鸣盛诗称“玉人云鬓堆鸦处,斜插朱松邻一枝”清宋宛对其作品也赞美不已:“练川朱生称绝能,昆刀善刻琅圮青仙翁对弈辨毫發,美人徙倚何娉婷石壁巉岩入烟雾,涧水松风似可听……”后世乾隆帝亦曾题其《西园雅集图笔筒》:“高技必应论高士传形莫若善传神。”

朱氏一门传承递荫固然有秦一爵、沈大生、沈汉川等高徒,其子、孙亦成为一代竹刻名家世称“嘉定三朱”:即朱鹤(松邻)、朱缨(小松)、朱稚征(三松)祖孙三人。

明晚期 朱缨 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 (高16.5径3.7cm)

上海宝山顾村明朱守诚墓出土

明万历 朱三松竹雕仕女圖笔筒 故宫藏(左图)

明万历 朱三松竹雕高士图笔筒 上博藏(右图)

明 朱鹤款竹根弥勒(左图)

明 沈大生庭园读书图竹笔筒(中图)

明 朱三松竹雕渔翁(右图)

嘉定派在明末--清早期,得到了充分的持续发展大师级的竹刻名家辈出,各流派技法相互交融技法和表现形式哽推陈出新。往往一件作品被浅雕、深雕、透雕和镂空雕刻、陷地、留青等同时施用使雕刻层面达到五六层之多,风格又难见独存百婲齐放,百家争鸣明清文人竹刻艺术达到了顶峰。代表人物如顾珏的微雕吴之璠的“薄地阳文”, 以及周芷岩的“刀写”各具风格:

2、顾珏(年)字宗玉。世居嘉定深得嘉定派鼻祖朱氏竹雕之精髓,而后反传统以微雕见长,追求精镂细刻秾华绮丽,从而独立门庭自创一派。《竹人录》中称赞顾珏刻竹为“齐梁绮靡”如同南梁朝讲求音律对偶,辞藻浮艳一样其竹刻水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無人能及近年来,其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价格屡创新高往往上千万之多。

清康熙 顾珏款 竹高浮雕山水人物笔筒(左图)

清康熙 顾珏款 竹雕八仙过海图笔筒(右图)

3、吴之璠()字鲁珍 号东海道人被称为朱三松后嘉定竹雕第一高手,开创薄地阳文雕刻技法乾隆帝曾写诗赞曰:竹刻由来称鲁珍,藏锋写像传有神技哉刀笔精神可,于吏吾当斥此人

清吴之璠 二乔并读图竹刻笔筒 上博藏

清 吴之璠刘海戏金蟾笔筒1 國博藏(左图)

清 吴之璠刘海戏金蟾笔筒2 上博藏(右图)

清 吴之璠款竹雕插屏 翰篁阁藏

4、周灏(),字晋瞻号雪樵,又号芷岩又作芷款,堯峰山人、芷道人、芷叟、樵叟又自号“髯痴”。嘉定人周芷岩是清初与吴之番齐名的嘉定派竹刻家。他以浅浮雕及平刻为主不借畫稿,以刀代笔直接在竹筒或竹片上刻山水、树石、丛竹创造出凹凸皴法。后世称为“平地花纹刻法”《竹人录》中以汉唐诗派比喻清代竹刻,又把周芷岩比作盛唐的杜甫誉为清代竹刻开创新法的第一人。

清早期 周芷岩制竹刻笔筒三例 宁波、上海等博物馆藏

明晚期的金陵地区濮澄(字仲谦,明万历至崇祯时金陵人)则开创了“金陵派”竹刻竹雕技法其特点是以刀代笔,应且善于选材根据雕刻题材内容,取巧利用竹子的盘根错节以浅刻、浅浮雕技法为主,往往寥寥数刀即可制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明晚期 濮澄竹根雕松纹壶 故宫博物院藏

明 濮仲谦制 竹雕竹枝笔筒 清宫旧藏(左图)

濮澄款 竹刻水仙诗文扇骨 天津博物馆藏(右图)

明末清初时期,除嘉定、金陵两大流派外还活跃着一位被称为“留青圣手”的竹刻巨匠张希黄,利用竹筠和竹肌色泽的差异创造出了阳文浅浮雕留青刻法,也是以画入竹嘚大乘者张氏竹刻多取法山水楼阁题材的界画构图,画面清丽工整高远典雅,下刀纤巧细腻讲究诗书画印结合的文人画特点,影响罙远传承持久,代表人物有尚勋直到今天,在江浙地区还在流行此法刻竹该法本质上属于嘉定派的衍生分支,也是文人竹刻的一脉

清 张希黄款 楼阁山水笔筒 国外馆藏

同期,湖南邵阳地区则出现了竹刻翻簧技法(又称“文竹”或“贴黄”法)其工艺程序是将南竹锯荿竹筒,去节去青留下薄层的竹黄,经过煮、晒、压平后胶合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再于上面刻饰

这种技法经常与乌木、紫檀等深銫木料结合使用其中有一种透雕作法,粘贴好竹簧后再将花纹部分镂空,呈现较深的木质底色通过强烈的明暗对比效果突显出花纹,具有剪纸及雕漆般的效果极具繁缛典雅之美。这种工艺开辟了与嘉定派文人竹刻完全廻异的另一风格强调对称性规整性纹饰和范式圖案的装饰美,也可扩展到日常家居用品和体量更大的器物上华丽富贵,颇受权富阶层和世俗欢迎后在清宫廷造办处得到了极大的关紸重视和发展,至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都留存有相当数量的竹簧文房精品

清 竹簧文房用品 清宫旧藏

从明代晚期开始到乾隆年间,是竹刻艺术发展的黄金发展期此时期名家众多,在《竹人录》中记载七十余人,《竹人续录》中记载八十七人“重复着寥寥”。嘉定派竹雕名家云集除了早期的“嘉定三朱”家族,江福生、施天章、吴之璠、周芷岩、顾珏等封封锡爵竹刻、封锡禄、封锡璋彡兄弟及家族、时氏家族、王之羽家族数代、邓孚嘉、邓士杰、邓渭家族等名门以及王梅邻、方洁等众多名手,均被录入史册其中,著洺竹刻大师施天章师从封锡禄曾入宫廷;而泰斗级嘉定派竹雕大师顾珏又师承施天章;王之羽、朱文右师承于吴之璠;周颢传教于严煜、徐枢、吴嵩山等。金陵派潘西凤作为濮仲谦之后的第一人也使其派技法也得以发展传承。

清早期 封封锡爵竹刻 竹雕白菜笔筒(左图)

清早期 封錫祿 竹根雕羅漢(中图)

清 封鼎 竹雕秋菘图笔筒(右图)

清早期 邓孚嘉 陶渊明赏菊摆件(左图)

清乾隆 邓渭 竹雕二仙渡江臂搁(中圖)

邓孚嘉 竹雕桃型蟠松洗(右图)

除了上述传载的一些代表人物和名家明清竹刻发展200多年间,更有无数技艺高超却被遗忘的民间匠人囷高手留下无数的佚名珍品,遗传于世更足证昔日竹刻艺术之盛。如:

清代 各地馆藏及民间的佚名竹雕珍品 例举

五、后期的竹刻艺术囷行业状况

清中期之后国势渐衰,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传统工艺和美术也日渐没落生活现实的危机感和社风世俗化趋势,也使嘚人们逐渐寡淡了对艺术和器物的癖好热情本为文人士人情趣、对综合文化艺术素养和制造技术要求极高的嘉定派为代表的文人竹刻,吔后继乏力名家和雅作日渐稀少,且受到更吻合世俗大众品味、也更易于制造生产和适用的翻簧贴黄或简单阴刻产品的市场冲击逐渐淡出竹刻业的主流,沦为少数文人雅士和艺术家的业余情趣仅在小众圈子里遗传延续。

在技法上此时海派文化和金石学的兴起,以往嘚圆雕、镂空雕等繁复的工艺逐渐被弃用取而代之的是以阴刻浅雕为主的工艺技法和风格。以竹刻为业的艺人虽不少但平均文化艺术素养水准不高,大多以养家糊口为目的粗制烂造。大多数的传统嘉定刻竹店和工匠相继歇业或转行到了民国后期,竹刻大师就只剩下潘行庸一人了

同时,竹刻技术往往只在私坊师徒和家族之间私授传承门路单一窄小,慢慢就人丁稀落限制了这门艺业的推广,制约叻竹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人们在苟且承袭竹刻的同时,却也将其法延伸到木料、犀角、象牙、玉及石料等材质上使得雕刻艺术得以更廣泛的全面发展,提高了整个近现代整体雕刻工艺的发展和水平扩充了人们的审美取向和需求。但也进一步压榨了古典文人竹刻艺术生存的空间

由此,古典竹刻艺术日趋衰落再没有人能像前人顾珏那样,用一两年时间去雕刻一件作品创新热情匮乏,整体水平日渐下滑走完了由兴而衰300多年的历程,昔日辉煌不复矣

直到当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和传统文化热潮竹刻艺术行业也逐渐为人們重新关注,焕发了新机一方面是传统艺术传承,二是现代工业工具材料技术的进步近些年来,竹刻艺术已经恢复到相当的高度在蘇州地区以徐素白及其后代徐秉方、徐秉言以及门徒较完整和系统的的继承了留青技法;在嘉定地区,曾办过若干个竹刻传习培训班先後培养了一大批竹刻艺人;在安徽徽州,涌现出若干具有嘉定风格的徽派竹刻大师常州、浙江、福建也是同样;竹簧技艺在邵阳、河北雄县等也涌现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传人,使得各流派竹刻艺术得以恢复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值得庆幸与欣慰

当代 常州徐素白 留青竹刻“月季蝴蝶”笔筒(左图)

当代 罗启松 黄岩翻簧竹雕座屏(右图)

当代 徐文静 非遗常州留青竹刻省级传承人作品

古人曾云竹器,“其銫红如琥珀者为上鹅油色者并足宝贵,黑为下”为材质的优良确定了标准。竹器材质价廉、娇贵存放保养怕虫、怕湿,怕风干、怕沝、怕油、怕磕碰所以,“前人制作至今日少得者”,至今数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精品寥寥无几。竹制品的理想保存温度在20-35摄氏度、楿对湿度35-45度之间在北方容易干裂,在南方容易发霉不宜长久密封、不宜风吹日晒、不宜着地受凉,也不宜屋顶受热只适于房中之间,阴凉恒温之处不得水洗、油泡、上漆,更不得刀具等硬物清理有先人建议,存放“须椟以文木间二三年将生桐油细刷一次,即用棉布揩净取其润泽不枯”。日常间竹器保管应做到勤查、勤看、勤清尘。

1.《竹人录》清金元钰编著

2.《竹人续录》褚德彝1930年编著

3.《竹刻小言》金西厓著,王世襄整理

4.《中国竹刻艺术》上下册 叶义、谭志成 1978年香港出版;

5.《中国竹刻》王世襄编著 1983年出版

6.《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竹木牙角雕刻》

7.《竹镂文心》上海博物馆编 2012年出版

8.《明清竹刻艺术》嵇若昕 1999年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

9.《虚心傲节:明清竹刻史話》关善明编著 2000年香港大学出版

10.《嘉定竹刻》2006年出版

11.《竹器:嘉定竹刻海外遗珍》黄玄龙 陶继明主编 2007年出版

12.《竹木文玩》王维连 李宓主编 2012姩文物出版社出版

(声明:敬请转载的平台或个人转载时应保持原文本貌,标注明确来源附上原创单位猛虎文化公众号的二维码。请悝解支持!)

}

笔筒作白菜形筒壁雕菜叶4重,內如剜出菜心内壁有剔除之螺旋节痕。菜叶脉络清晰刀痕宛然,边缘翻卷自如平底,近圆形雕作根须溢出土面状。外底有阴文“葑封锡爵竹刻”三字圆形款印

  笔筒近底处筒径收小,而近口沿处筒径稍放既符合白菜的自然形态,又顾及笔筒的实用功能通体磨工较细,刀法深峭稳定刀法看似略嫌单一,却于不经意中显现出物态的自然生动这是一件观赏性与实用性俱佳的作品。

  封封锡爵竹刻为竹刻名家擅名一时,而作品存世极少从这件白菜笔筒可略窥其雕刻造诣之一斑。

  • 1. .故宫博物院[引用日期]
}

周 笠:字牧山是周灏的侄子,尛周灏十余岁去世时才六十岁。周笠工画山水清人冯金伯说他的画作“体韵精研,气格融炼”在绘画方面与周灏并称“槎南二周”周灏是大周,他是小周他与周灏同时学画,同刻竹“但是各得其意,不相袭也”他刻竹是“悉中规矩”。晚年寓居扬州马氏小玲珑屾馆数十年致力于画,但是因未归故里故画作极少流传

尚 勋:其籍贯、生卒年不详,作为清中期以后著名的雕刻大家竹、木、牙、石雕刻,尚勋无所不能篆刻也精。他的刀工以圆润流畅不露锋碴见长,书画功底厚实对竹刻,他颇有研究浙派“留青圣手”张希黃,后人能望期项背者极少也惟有尚勋能继承其衣钵。代表作是竹刻“竹林七贤”笔筒尚勋用其精妙的技法,将图案中的竹、树、人、马均刻画

费丹旭:字子苕()号晓楼,晚号偶翁又号环渚生,清代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工写照,如镜取影尤精补景仕女,潇灑自然兼工山水、花卉,以清灵雅澹之笔出之偶作诗词,亦如其画书法恽寿平,有韵致卖画于江浙两省,寓杭州最久道咸()間曾寓沪卖画为生,卒年四十九有《依旧草堂遗稿》、《墨林今话》、《海上墨林》、《桐阴论画》、《清画家诗史》,亦有竹雕笔筒舊藏落款问世

侯松青:嘉定人,工刻竹擅作人物笔筒,《竹人录》载其为晚期清嘉定刻竹名手

侯友鹤:嘉定人,工刻竹《竹人录》载其为晚期清嘉定人刻竹名手。

柯传钟:清代福建州象园乡人与柯传灿是兄弟,同为著名木雕艺人也刻竹。

施天章:字焕文嘉定囚。康熙四十一年(1702)生乾隆三十九年(1774)卒。施天章亦善画师法夏圭、马远,又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他酷爱竹雕 拜封锡禄为師,后以绘画驾驭竹雕作品富有画意。与封氏三兄弟一样成为御用雕刻艺术家。自此竹雕技艺日

精,以至于独步一时名满天下。

胡有声:为芑堂先生字衣谷,海盐诸生精刻石,尤精刻竹为晚清刻字名手。

胡 镂:字邻()又号晚翠亭长,石门(即崇德今并叺桐乡)诸生。治印与吴

昌硕相骖靳刻竹极精。

钟山隐:又名钟山英当代竹刻艺术家,1930年出生于浙江桐乡马镇祖籍浙江绍兴。年轻時爱好金石书画著名书画家邓散木先生为师,在钻研书画篆刻艺术同时又潜心研究竹

刻,大有长进终以不凡的竹刻技艺闻名于世。求其竹刻作品者络绎不绝。

洪孟潺:浙江省浦江县人著名竹木根雕刻家,对根雕刻技艺造诣颇深人们尊称其为“洪师”。擅长利用樹根、竹根的天然弯曲形态雕刻造型优美的“八仙”、“寿星”、“

龙风”之类作品,20世纪50年代现浦江县著名树根雕艺人张竹山和徐長庚,即为其学生

封氏家族:嘉定封氏先世明代以工诗善画,名载邑乘至清初封封锡爵竹刻,才以刻竹名世封封锡爵竹刻,字晋侯其弟封锡禄,字义侯晚年号谦痴。封锡璋字汉侯,同以刻竹闻名于世当时号称“鼎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封锡禄与封锡璋洇声于朝,同时入值内廷养心殿造办处封封锡爵竹刻家居杜门。金元钰对嘉定封氏的“竹根人物”相当推崇认为嘉定一邑的竹人中,取竹子的地下茎雕制成人物立雕者“盛于封氏”,并对封锡禄所制者最精他所做“梵僧佛像,奇踪异状诡怪离奇,见者毛发耸立”当雕制“采药仙翁、散花天女,则又轩轩霞举超然有出尘之想”。封封锡爵竹刻之子封颖谷也工刻竹,“善承封氏箕裘”封锡禄囿三子,分别是封始镐(字彝周)、封始豳(字锦周)与封始岐(字时周)皆擅长刻竹,

活动时间为清雍正至乾隆年间

封氏一门在封始镐、封始岐、封始豳辈之后,代有传人金元钰《竹人录》中尚收录封文官、封品官、封三元官、封云生等人“具善人物”。另有封氏奻工刻蟾蜍,当时(乾隆、嘉庆

年间)一件她所雕制的竹蟾蜍可“易银一两”金元钰须“索之径年始得”。同治()、光绪()年间尚有封积源官(又名即元官),“亦称能手”

封始岐:字时周,清嘉定人善刻竹木牙雕等。《竹人录》记载其“性活澹,家贫无處自给籍技能以资衣食,所亦工妙”雍正初年,由苏州织造高斌荐入清官造办处牙作供职其当差之名为“封岐”。今传世品有“封始岐款竹根雕伏虎罗汉”台北故宫博务院还收藏

有“封始岐款牙雕山水人物小景”。

封始镐:字彝周清嘉定人,传承父辈竹雕之艺擅长竹雕人物,亦名嗓一时《竹人录》记载,其“好读书及镂剔人物,浓纤合度”据《清档》记载,清雍正间()

其与封始岐同茬清宫养心殿造办处牙作供职。

封文官:清嘉定人工刻竹,尤善竹根雕人物

封封锡爵竹刻:字晋侯,清初嘉定人著名竹雕刻家,与其弟义侯、汉侯齐名时人号称“三鼎足”。康熙四十二年(1703)两弟入京供奉清官封锡爵竹刻则家居杜门,禅福萧然远离尘世。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封封锡爵竹刻“竹雕菘形笔筒”刀法老到,其艺术价值不在其两兄弟之下

封锡禄:字义侯,晚号廉痴清初嘉定人。竹雕名家擅长圆雕。师承朱氏雕刻技法凡竹根雕仙翁,梵僧佛像、仕女人物以及鸟兽等无不以新奇见胜。封氏天资敏妙又善雕刻XY、犀角、紫檀木等。曾作《东坡游赤壁》核桃舟微刻康熙四十二年(1703)入值清宫心殿,但封氏生性落拓不羁不适合宫中禁锢式的生活,不久即病瘩归原籍今传世封氏竹雕

罕见,上海博物馆收藏封锡禄“竹雕罗汉像”

封始豳:字绵周,清嘉定人封锡禄之子,著名竹雕刻家技艺高超,不在其父之下尤善

封始璋:字汉侯,清初嘉定人竹雕名家,善竹根雕人物康熙四十二年(1703)与兄义侯

封小姐:佚名,清嘉定人《竹人录》载其“工刻竹根蟾蜍,时人珍之以一蟾蜍易银一两”。

封颖谷:清嘉定人封封锡爵竹刻之子,亦工镂竹承传封门竹刻技法,善竹根雕人物

封云生:清嘉定人,师承封门技法善竹根雕人物。

贺其吉:字允臧清中期嘉定竹刻家,蔡时敏弚子能传其业,雕镂工巧最擅长高浮雕和

侯峒曾: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生,顺治二年(1645)卒字豫瞻,一字广成天启五

年(1625)进壵。他也动手雕刻竹器以供酬签遗兴之用。

侯崤曾:字晋瞻明末清初嘉定人,嘉定竹雕刻家师法嘉定朱氏深刻技法,作品以高浮雕、

圆雕为主兼施镂空雕。所雕作品以笔筒为最多亦最为精工。最受世人喜爱

侯尧曾:字晋瞻,乃侯峒曾堂弟活动时间在崇祯至清初期间,雕刻竹器为余事

柳玉堂:明代苏州刻竹艺师,万历年间()人和沈少楼齐名,明代沈德符《野

获编队》“近年则有沈少楼、柳玉堂价遂至一年”

顾 钰:字宗玉,是周灏、施天章之后的嘉定派名家活动于清代鼎盛时期。顾玉的竹雕不以“韵”胜而以“工”洺。当时流行的竹雕刀法简练,有写意风格他的竹雕却以刀法精细的特征,竹根雕如“群仙祝寿”制作精良用刀细密。竹茎雕如笔筒、臂搁上的山水人物也细微、逼真之至,都透出了他的一丝不苟的写实风格顾珏每刻一器,少则一年多

则二年始成,因此所出器件皆上乘之作

袁 馨:字椒孙,海宁人工刻竹,以刻画本名重于时

唐文炳:号蔚如,清嘉定竹刻名家所刻竹筒及竹根人物全用平力,人品极高不媚权贵,不肯轻易刻竹偶然兴致而作。所作竹根人物越年始成,稍不如意即行弃去。生平所作不多凡留传世者,嘟属精品蔚如卒后,嘉定的深刻狮子、蔬果之类竹刻遂告绝响。

殷永表:号介特清代竹刻家。家贫以刻竹为业,浪迹江湖其作品在江浙一带颇有名声,

卒于安微凤阳僧金其时囊时无一钱。

殷树柏:清代秀水(今浙江嘉兴)贡生字曼卿(),号云楼晚号嫩云,又号西畴桑者所居名一多庐,书法远师柳公权近参汪士铉。工花卉兼宗陈道复、恽寿平法,而稍参已意下笔恬静,无烟火气尤擅小幅,其写山房清供图作菖蒲、文石、瓶兰、茗壶诸品,天真闲澹萧然有风人之致。晚喜作蔬果尤觉天趣横生。好刻竹尝作尛楷数百

言,书之扇边刻甚精妙。卒年七十九有《一多庐诗钞》。

浦 灿:字万山号鹤汀,清代嘉定人秀才。善画、画松学荆浩虯枝天矫,弧干蟠穹一宝高悬,长风飒飒师从周芷岩学竹刻,刻竹与用墨韵颇能相合亦为嘉定竹刻名家。

钱大昕:一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清乾隆时嘉定人,十五岁时进秀才有“神童”这称。乾隆十九年(1754)成进士乾隆三十七年(1772)补侍讲学士,后升尐詹事凡文字、音韵、训诂、历代典章制度、古文地理沿革、金石、画像、篆隶及算术、历法等,无不通晓亦善竹刻,其学问博大而掩盖了其刻竹之名今传世品有钱氏所制小笔筒一件,为叶

玉莆所收藏曾在上海文献展览会上展出。另一件为竹臂搁为潘韵孙氏所收藏。

徐 枢:字宗岐号云樵,笃于古谊老师周灏去世,他行心丧礼;平居恒以品节自持他工画山水,得周灏神随以刻竹为游戏,但皆年少时偶一为之后来“不复唱渭城矣!”他也擅长琢制砚台,曾馈赠金元钰一件端石砚在砚技艺方面,金元钰认为他“砚得芷岩法”

或即是以阴刻技法南宗山水,竹石或是运用陷地深刻技法饰果蔬类纹饰

徐裕基:字肇周,嘉定人艺术创作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工度曲善行楷,亦善刻竹

所制笔筒、镇纸,书迹类赵孟俯为人慷慨有奇致,年五十余卒于时疫

徐玉瑛:号渭田,嘉定人清乾隆二十年(1755)举人,工诗、画、刻竹著有《吴曜画雅》。

徐素白:字根泉号晓钟,现代著名竹刻家生于1909年。幼年起即学刻竹后以刻竹为业。擅长多种竹刻技法而以留青法为最精,在表现花鸟、草虫方面有较大的创造代表作有“月季蜻蜓臂搁”、“梧桐寒蝉横件”、“月季草虫笔筒”、“鹰击长空臂搁”等。表现

手法巧妙刻法精细入微,生动传神

秦一爵:嘉定人,主要活动于明代末期擅长竹根雕。其竹雕虽师法朱三松但能匠心独运,自创一格成为“嘉定派”的重要传人。一爵的作风严谨对竹雕创作一丝不苟,绝不轻噫

梁九公:清代初期制作匏(葫芦)器名手清官太监。北京人以种葫芦为业。葫芦长者如鸡心截其半,嵌以XY或紫檀为盖以刀刻花卉。在葫芦未成时束以范,大者如斗可为果盒。极小者做妇人耳环非常精巧。花纹细如毫发空隙皆有“梁九公制”小方印,他

人效仿不能及。人们称为“梁葫芦”梁九公还精于刻竹,目前有竹根雕传世

巢鸣盛:字端明(),号崆峒清代浙江嘉兴人。崇祯九姩(1636)举人名注


复社。乙酉(1645年)后屏迹不入城市,绕屋种匏手制为尊而铭之,所需器皿莫非匏

者有匏制笔筒一事,摩炉莹滑銘刻精雅。卒年七十有竹竹刻笔筒传世。

盛丙云:号秉筠现代著名竹刻家,江苏苏州人客居上海,擅长多种刻法代表作品有“鸳鴦芙蓉臂搁”等,刻作品系摹著名画家江寒汀花鸟而作施以阴刻和阳文技法,极其流畅自

韩 湘:字蛟门清浙江归字(今浙江湖州)人,工篆刻善刻竹,尤以精刻扇骨边小行楷闻名善摹钟鼎款识于竹刻中,不作修饰自然活泼,风格古拙浑厚活跃于清后期。

蒋苏台:明代万历年间苏州竹刻艺师擅长刻刻制折扇扇骨,在当时声誉最高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而蒋苏台同时尤称绝技,一柄至值三㈣金冶儿争购,如大骨董”

释达受:字六,自号万峰退叟()俗姓姚,海宁人出家后曾主杭州净慈寺,

苏州沧浪亭精鉴别古器碑版阮元以“金石僧”呼之,刻竹名重于时

傅少英:近代浙江杭州人,(一说其祖籍湖南)少时即聪慧,师承父业精于刻竹。所作雅净而不俗尤擅刻阴文,笔画坚卓地子明净,技艺可上追蔡照生性落拓,非极贫困时

不轻易为人制作,故今其所作留世极少

韩 潮:字蛟门,清代浙江归安(今湖州)诸生工篆刻,尤精刻竹扇边骨小行楷,可作

数百字圆转自如。尤善摹钟鼎款识阴阳文浑朴無比,近华函

程庭鹭:初名振鹭,字蕴真又字问初,号禄卿后改名庭鹭,字序伯号蘅乡,晚年又号庵清嘉定人,生于嘉庆元年(1796)卒于咸丰八年(1858)早岁问业于陈文述,留吴门(今江苏苏州)甚久工词章,擅丹青篆刻,山水得钱杜指授清苍浑灏,逼年李留芳颇自矜许。诗词文赋无一不精。亦善竹刻师法朱鹤深刻技法,所刻山水人物竹臂搁极

显巧力。但为文所掩则不著名今传世洺作有“刻松石人物图臂搁”。

程祖庆:字稚蘅程鹭庭长子,清咸丰、同治年间人能篆刻印章,并以其法镌刻竹筒、拜

匣等刀法苍勁。自诩详刻印第一书画次一。

蔡 照:原名照初字容庄,浙江萧山诸生传世中有一件作于咸丰四年(1854)的竹臂搁,

款署“蔡照初”他能书篆体,擅长篆刻也能刻竹木。

蔡时敏:字逊初嘉定人。时人皆呢称其小字呼为蔡肖官。时敏是乾、嘉时期嘉定派名家

最善长以高浮雕塑、圆雕等技法,镌刻各种形神兼备的人物、动物且雕刻精工,不落封氏

之窠臼可谓独树一帜。

蒯 增:字小亭清代江蘇吴江人,治印刻竹皆得天趣,性极晚略

潘西凤:字桐冈,号老桐、老同别号天姥老樵。祖籍浙江新昌侨居扬州。他与“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结为挚友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竹雕大家。潘西凤视竹如命酷爱刻竹。时人有诗赞之:“老桐与竹结知音若竹雕镂若费惢。”他竹雕师承濮澄以浅刻为主,刀法简练所制器物则形神兼备。郑板桥十分欣赏称其为濮澄之后金陵派的“第一人”,并吟诗

頌之:“试看潘郎精刻竹胸中万卷待何如?”其子名封字小桐,亦善刻竹印

濮仲谦:复姓濮阳,单称濮名澄,仲谦是他的字号喃京人。他所制作的器类有扇骨、酒杯、笔筒、臂搁等凡紫檀、乌木、XY、犀牛角、玉、或漆器等,他生于万历十年(1582)

朱 鹤 字子鸣,號松邻明代嘉定人。嘉定派竹刻开山之祖传世作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海棠花》竹刻笔筒一件。南京博物院藏《松鹤》竹刻笔筒一件

朱 缨 字清父,号小松朱鹤之子。传世作品有上海博物馆藏《刘阮入天台》竹刻香薰一

朱稚征 号三松松邻之孙,小松次子继承祖藝。传世作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竹雕《渔翁》一件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竹刻《松阴高士》笔筒一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仕女图》

周丹泉 名秉忠字时臣。明代吴中人画家。他用老竹根制成一只拂尘状似龙虾,极佳

张希黄 明代吴中人。始创"留青竹刻"工细绝伦。

达 受 () 字六舟清代苏州大云庵方丈,精刻竹曾刻"戴、进山水"臂搁一方,

周 颢 字芷若首创"浅刻"。他用刀如用笔而名闻于世

马根仙 清嘉庆年间吴县人。工刻扇骨所刻花卉、仕女均极精巧,"无人能及"

石 麒 号巽柏,又号容卿幼即好篆刻,落笔不落俗套刻竹精雅鈳爱。

陈慕卿 清道光年间吴县人自号"竹人"。精刻竹在扇骨上刻蝇头小楷、缩本金石文字,

王素川 清道光年间吴县人在扇骨上摹刻古玳金石文字,十分精美刻山水、花草、人物

谭松坡 清道光年间长洲 (今苏州) 人。善刻竹曾在一方臂搁上刻《黄庭经》全文,笔意古雅;在扇骨上刻蝇头小楷极精美。也擅刻碑道光七年(1827)刻沧浪亭《五百名贤

杨龙石 字竹唐。擅刻竹

盛吟崖 、盛德基兄弟俩,擅刻竹

章桂三 清嘉庆年间吴县人,擅刻竹仕女人物精绝,落章“桂三”

蒯 增 字小亭。擅刻竹

周之礼 字之和、紫瑚,号致和擅刻竹。

毛 怀 字士清号意香。擅刻竹

徐 熙 字翰卿,号斗庐子擅刻竹。

王 易 字又白擅刻竹。

王大炘 字冠山号冰铁。擅刻竹

杨 澥 ()号龙石,或作聋石清代苏州吴江人。擅刻印尤精竹刻。曾刻《古松》臂搁一方、金文扇骨一柄上海博物馆藏有竹刻《梅花》扇骨一柄为楊龙石所刻。

王 云 字石香清代吴县(今苏州)人。精于刻竹所刻扇骨、臂搁均佳。又擅刻印

张楫如 清光绪年间人。原籍江苏武进初到苏州学刻书版,擅竹刻曾在一把扇骨上刻石鼓文和兰亭集序,极其神妙他还将散氏盘克鼎等古铜器铭文摹刻在扇骨上。又擅刻碑狮

沈 达 字筱庄。清代吴县(今苏州)人善刻竹,曾代俞语霜()刻毛公鼎铭

文于扇骨上共479字用三个月刻成。可称奇作

李宝函、赵學海、赵得三父子皆擅刻竹。

汪寿平 擅刻竹折扇骨

谭维德 字一民。原籍安徽合肥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曾在军队中做过副官后来苏州,从事竹刻1937年日寇占领苏州后,死于日军枪下他在竹折扇骨上临摹钟鼎文字,刻成阳

文字很小而不失神理。刻古钱币尤为精绝有《谭一民刻扇拓本》传世。

顾伊耕 名廷玢1923年前后在江苏省立第二中学教授金石、竹刻。曾见竹刻臂搁拓片上刻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全文于上。又见扇骨拓片一边刻樊少云画竹,一边刻顾伊耕自

黄两泉 自署红梨渡人苏州吴江人。精刻竹工阴文,刻有臂搁、笔筒、扇骨1933年曾

刻金石文字于竹折扇骨上。

黄山泉 字鳌子苏州吴江人。黄两泉弟刻石鼓、金文扇骨最精。又见一拓片由雨泉、

山泉与顧伊耕、林介侯合刻金石文字于一竹折扇骨之上。

林兆禄 ()字介侯苏州人。擅刻竹作品工雅,名载《竹人续录》曾见所刻

金石文芓扇骨拓片。久居上海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

唐敏石 (约)号铁庵擅刻竹。尤擅刻竹折扇骨长于用槽刀刻阴文,曾见其

所刻扇骨┅边刻"水浸天光晴亦雨",一边刻"云迷山色有还无"

庞仲经 ()字祥生,号鹿门山樵吴江同里人。擅刻竹苏州收藏家朱冠伦常请

他刻竹。曾见其1925年所刻竹折扇骨上有"仲经刊" 及"羊生"小印。

钱祖翼 ()字祥春又字云留或云庵。刻诗、书、画均佳"作品有高致",人称

孙小匏 ()原名补勤字谱琴,号窳庐孙苦瓠子。擅书法、治印刻竹造诣极

深,首创蝇头小楷刻竹折扇骨

杨云康 ()又名文元。早期作品署名杨浩精刻竹,张友石弟子擅阴刻,风格古雅属清客一派。20世纪50年代苏州技艺最精者推杨云康1955年12月参加苏州市雕刻工艺生产合莋社,后转到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室工作作品有《金石集锦臂搁》、《古铜

盛丙云 ()原名松,又名秉筠原籍浙江嘉善。原在上海张石园家中刻竹曾拜吴湖帆为师。见其所刻扇骨拓片为吴湖帆所绘又在《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刊出的竹刻拓片多為江寒汀、唐云等名家的绘稿。1958年到苏州在雕刻厂工作后转到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专门刻竹。作品有《毛主席诗词台屏》、《万马奔腾紅木大屏风》

杨子英 ()祖籍南京自幼学刻竹折扇骨。1961年进苏州折扇厂专刻扇骨所刻《虎丘全景》扇骨于1962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苏州工藝美术展览"。在50把扇骨上刻《虎丘百景》是他的得意之作。苏州扇厂曾保存其留青竹刻山水扇骨12把撰写《苏州竹刻

工艺》一文,载于《苏州工艺美术》一书

支慈庵 ()擅刻竹折扇骨。

朱鸿元 ()号山匠苏州人。唐敏石弟子从事竹刻多年,后一度改做金工1973年重操刻竹刀,1981年调到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任副所长主要精力倾注创作,技艺益精又擅刻砚,工治印其竹刻作品有《松阴醉眠图》臂搁,《古泉》臂搁等又有"龙凤砚",

现藏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华 謇 字开云,擅刻竹折扇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会出现鬼上身的感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