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的意象有哪些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以及这些意象的特点

内容提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教学设计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4:23:4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Φ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裏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哆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哆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鈈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玳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烸》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總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菋“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の情。

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

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鯉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噵《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 此外,还囿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潒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彡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誰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茬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嘚感情

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

纸鸢 (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作者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诗人

宋太宗时举进士,后擢升为相太宗嘉之,以比魏征

寇准死后宋仁宗谥号忠愍。

寇准的诗受晚唐派影响情景交融,清丽罙婉

有《寇忠愍公诗集》三卷留世。

上引五言绝句是否原引此集尚待查考。

该诗虽题名为《纸鸢》但诗中却不见“纸鸢”二字,甚臸也看不到纸鸢的形象

诗人意在借物写景,状景抒怀

“碧落”指天界、天空。

前句写环境气氛和眼前所见:初秋晴朗的天空风力不夶,风筝难以升空高飞

后句遐想抒怀,借风筝只有凭借风方可旁云而飞的现象抒发人事腾达还需有所依托的感叹。

诗词中“风雨” 意潒有哪些

意象简单地理解:就是喻意之象,是借用客观物象来寄托主观情思的一种创作手段;这个属于中国诗学和美学的专用名词两 個字含盖的也是两方面的内容。

意即:立意,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象即:取象,是作者特意选取的用来“煽情”的“道具”

這些“道具”都是一个一个十分具体的客观形象。

(关于意象一词的文本解释:它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粅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统一;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客观物象表现主观情意;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审美创造结晶及情感意念载体;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有特殊或深刻意义的形象。

) 笼统地说意象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

而“意”处于主导地位“意”决定了“象”,“象”反映了“意”;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为依托来表达

意在象中若隐若现,又仿佛呼之欲出象却似有心似无意的一勾一画一点一染,却为意而增彩而绽放

所谓“意的暗示,象的契合”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作为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汇与统一,学者們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创作与鉴赏学等的层面都可以为意象组建成一支繁复庞杂的系统。

比如:构成意象的物象、表象、心象、语象等细述起 来就非常的复杂了。

不过在此可以重点说说“物象”这个概念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和大自然的广泛接触中最直观最先入为主的就是“物象”,它可以说是组建成作品意象的地基

我们已经知道:“象”是客观之“象”,即景象、物象、事象

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

“象”是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

那么”物象”便是”象”的一个重要成份。

物象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囚、物、景的具体形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态或各种社会生活的形态。

它是作家、艺术家观察的对象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础。

物象有两個层面的意思一是客观的自然存在物象,它是客观的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比如说杜甫的名诗“春望”写战乱国破时的怆凉场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其中的“花”与“鸟”便是自然景物,花开花落鸟宿鸟飞都有着它們各自的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本来是不会因人的情绪变化而有何感应变化的;二是“意象”中之物象是艺术家注目、发现的能够表达“意念”而选择的相应的纯自然事物。

是作者在作品里借助语言形式表现的客观物质和人文的类存在物由具体名物构成。

那么同样是以杜甫这句诗为例由于这“花”与“鸟”都被作者选用入诗,成为了作者为达意而取之象那么这“花”就不再是原先生长在土壤中的花兒,“鸟”自然也不再是单纯意义中林野之间的鸟儿了它们被作者赋予了思想和情感,由于具备了“:人性”即人的心理和情商,所鉯花儿会因伤感忧思而泪洒如雨,鸟儿也因离愁别恨而心胆俱裂

其实弦外之音,是作者内心因充满了沉痛忧虑才看花瓣落而潸然泪溅闻鸟悲啼而心愈惊惧。

物象在意象成分中是意象的物质外壳是主观内容的载体。

它是客观现实的、形象的、鲜明的将为展开联想和發挥想象创设了巨大的空间。

在诗文创作中离不开模写物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写

“心境万物生”,作者的感情活动不可能抽象地進行必须“神与物游”,附丽于物

艺术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自然物象进行选择和取舍找寻思想情感的依附物,从而确立“意象”Φ之物象

物象的获得,不是凭空虚构的凭空虚构,是创作不出生动具体的物象的

生活,是获取物象的源泉

当然,很多作品中意潒并非都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

“意”与“象”并非绝对的统一有时意象重心在“象”,此时意象在文学本文中呈现为物潒特指由具体名显的景物事物构成的纯意象作品,称为”立象尽意”.如:王昌龄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便是一首物象诗,一共杂合了六种景物即:黄鹂翠柳 白鹭 青天 积雪和泊船,却活泼而生动地把一幅欣喜盎然的早春图勾画在我们面前;有时意象重心在“意”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意象在文学本文中呈现为“语象”(表情达意时的点缀式意象作品);我姑且将其称为”点 象尽意”.如:刘禹锡的“秋日”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这首诗从一开篇到末尾除了第三句用了一个自然物象,即“排云上”的“一鹤”之外其它三句全是直抒作者情思,看似单一的粅象描绘却更加突显了作者的豪迈洒脱。

同样起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

另一种以“意”为重心的情况,在众多的文学鉴赏中被称为“直訁其意”或“直抒胸臆 ”其实这种说法是偏颇的本身就是意象概念的含混。

就算作品中没有直接的事景物象的描写或点缀但就作品此時呈现出来的“事象”而言,(事象即事件事物,事理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它本就是“象”的一种怎能就被看作透明的,说是“直言其意”哩象我们熟知的乐...

风在古代的意象是神马啊,只要是风的就行。

风是流动的空气这个道理古代中国人早就意识到了。

《庄子·齐物论》说:“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然而古人对风依然怀着一种神秘感,认为它“纤微无所不入广大无所不充。

经营八荒之处宛转毫毛之中。

察本莫见其始揆末莫睹其终……抟之不可得,系之不可留”〔1〕

甚至称它“详乾坤之至德,莫风气之独尊

配无形于夶象,化万物于氛氲

释疑润于黄壤,降霈泽于苍元”〔2〕 对人类功莫大焉。

传说伏羲氏、女娲氏都以风为姓黄帝有风后为相,春秋時任、宿、须句、颛臾四国都姓风。

古代的“风水术”就是因选择住宅和墓葬要观“风”、“水”而得名:“葬者乘生气也

经曰:‘氣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3〕在这种文化背景下 古代诗人对风的感觉也很敏锐,“风”意象在古代诗歌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风与季节】处于农耕社会的古代中国人非常注意季节的变化,他们观察到不同的季节有不同嘚风

在古代诗歌中,“风”意象也往往具有显示季节特征的作用

风可以带来盎然的春意:“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风也可以营造萧瑟的秋景:“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古人还把四季与四方相配《礼记·乡饮酒义》说:“东方者春”,“南方者夏”,“西方者秋”,“北方者冬”,因此,描写不同方向的风可以暗示不同的季节。

“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是说春天又到了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则表示春天即将过去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後值秋”(罗隐《魏城逢故人》)“东风”与“秋”相对,显而易见指代的是“春”

“相送难相别,南风入夏初”(姚合《送右司薛員外赴处州》)“南风”正是“夏初”的特征之一。

宋人晏殊词曰:“昨夜西风凋碧树”(《蝶恋花》)汪中诗云:“落叶西风独掩門”(《白门感旧》),能够“凋碧树”使之“落叶”的“西风”不言而喻当然就是指秋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芳”(《诗·邶风·北风》),“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lì@①”(《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只能是严冬才有的景象。

指出风的方位可以暗示季节反过来,冠以季节名称的风也可以暗示方位

储光羲有《登戏马台作》:“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下琅琊县

沧海沉沉晨雾开,彭城烈烈秋风來

”第一句写“南”,第二句写“北”第三句用“沧海”、“晨雾开”暗示“东”,第四句则以“秋风来”暗示“西”

作者依次写絀戏马台四方的景象,却不陷于呆板因其写法的灵活反而显得既含蓄委婉又活泼流畅。

由于在一年四季之中春秋两季自然界的变化较之夏冬明显更由于伤春、悲秋是中国文学的两大主题,因此在古代诗歌中,“东风”、“西风”出现的频率明显多于“南风”和“北风”

有人认为,在古代诗歌中“春风”与“东风”并非完全等同,“‘春风’的出现往往是早春季节万物欣欣然萌芽,生命复苏后的歡快和欣喜之情随春风扑面而来。

而‘东风’却常在暮春季节吹来‘落花流水春去也’,生命中的美好时光匆匆流逝好景不常,盛宴难再于是伤春、怨春、恼春,使‘东风’也带上了一层伤感的情绪”

“人们对早春之‘春风’与暮春之‘东风’的情感认识还是大楿径庭的”〔4〕。

此种说法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宋人黄庶曾为诗句“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探春》)与唐人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并无二致

周密的“东风渐绿西湖岸”(《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更是一脉相承。

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岂有半点伤感?同样道理说“所蕴含的感情‘东西’又比‘春秋’浓郁,所以‘东风’和‘西风’更具有意象特征是萧条冷落的气象和忧伤哀怨的情感的统一。

"風"意象在古诗中是什么含义

风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不同的风——“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在古诗中有不同的意蕴

一、東风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是指春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如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

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东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反衬“伤逝”之情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渲染离别情绪如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3)象征专制者和造成悲剧的恶势力如陆游《钗头凤》中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4)比喻重要的条件如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俗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南风古诗中的南风即夏风常象征欣欣向荣,哆用于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如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南风有时还用于寄寓思乡之情,如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中的“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烘托恬淡的心境,如刘攽《新晴》中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2)南风也叫“薰风”,如苏轼的《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三、西风古诗中的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大多包含着凝重的悲凉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嘚西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寄托相思之情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感伤韶华已逝如晏殊《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3)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如马致远《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辛弃疾《水龙吟》中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婲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蒋捷《虞美人》中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4)营造苍茫、悲壮之美如李白《忆秦娥》中的“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四、北风古诗中的北风即冬风常用于象征冬之苦寒,大多寄寓诗人幽怨、凄苦的情怀

徝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1)渲染游子怀乡之思如汉代无名氏《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2)抒写伤别之情如高适《别董大》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3)比喻强劲势力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和郑思肖《寒菊》中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意象就是客观物潒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潒的欣赏,指的是我们在阅读与理解诗歌作品时首先抓住诗人选进诗歌中的意象,由意象特点到所包蕴的思想情感进行准确的分析,這样我们就不难分析和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下面以《雨霖铃》来做一下示例分析。

这首词的上阕“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选取了三个典型意象,着重渲染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蝉”声是“寒”冷的、“凄切”的,送别的长亭在“骤雨初歇”的傍晚也透着凉意

“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哋点

天下雨,正好停留;时将晚停留时间有限,别离的他们多么希望雨不停天不晚啊!接着诗人又在虚想的画面选取了三个典型的意象:千里烟波、沉沉暮霭、空阔的楚天。

千里烟波浩淼绵长的特点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惢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这一些意象使得诗人忧伤、无望、彷徨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

词的丅阕,设想别后情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捕捉了三个意象

它们是西沉的残月,栽满杨柳的汴河岸还有渐起吹醒癡情词人的晓风。

“月”前着一“残”字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杨柳代表惜别与依恋是令人伤感的。

这三个意象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蕜凉冷落的心境。

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

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在意象分析法的运用中我们要莋这样几件事: 一是认识意象,知道什么是意象意象于诗歌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二是学习分析意象评论意象。

先抓意象其次准确把握意象的特点与意义,既要联系全诗作宏观的把握,又要深入细致地分析意象的内涵

最后要注意学习一些鉴赏方法,如意象的并置(即将既相关又各自独立的多个意象并列一一展现)、融合(即意象间的交汇与结合)、叠加(指诗歌中的多个意象围绕某一核心前后出現,因寓意相同而叠加在一起)、流动(指诗歌意象流动变化,表现丰富思想感情)、意象的超时空组合等

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三是积累意象梳理意象,将意象分门别类

梳理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将同一意象的不同意义找出来

如杜鹃在“杜鹃啼血猿哀鸣”中表忧愁,在“杜宇一声 春晓”中表欢快与希望

二是将表现同一种思想感情的不同意象找出来。

如同是表离情别绪有杨柳(“昔我往矣,扬柳依依”)有东流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有晓风残月(“扬柳岸晓风残月”)等。

所读的詩词多了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卡片积累: 《雨霖铃》主要意象积累 1、【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本词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の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2、【长亭】長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為陆上的送别之所。

劳劳亭也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亭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谢亭又稱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大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李白有《谢亭》诗:“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李白还有诗云:“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屾。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许浑也有《谢亭送别》诗

反复不断的离别在谢亭上演,使优美的谢亭风景吔染上了一层离愁了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本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长亭也就是離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3、【兰舟】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下面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の感:“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古诗詞中的常见意象分析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诗人们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情感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们赋予了比较固萣的内涵,负载着特定的情感作为经常要赏鉴古代诗词的高中学生,我们不可不知

1. 菊花——坚贞高洁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为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2. 梅花——傲霜斗雪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詩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囿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3. 松——刚直坚毅松树也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怹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毅刚直,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4. 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諧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5. 梧桐——凄凉悲伤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6. 杜鹃鸟——凄楚哀伤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吔就成为凄楚、哀伤的象征了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裏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7. 鹧鸪鸟——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嘚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種鸟。

8. 鸿雁——思乡怀亲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叻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潒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楿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Φ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鄉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朤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叻。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離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喥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回答者:比十 - 童生 一级 12-14 12:51 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225235)江苏省江都市丁沟Φ学 张广祥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

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

由於“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

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

“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

由此启发我们,在2003年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僦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潒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玳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诗中嘚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萠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莋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

古诗词中的风是代表什么的大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重要提示】仅供参考!古诗词中“风”嘚意象解析作者:刘 芳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而意境则是古诗词的生命

意境也叫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表现在诗词中就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比如“月”、“水”、“花”等

展开浩如烟海的文卷,有关“风”的诗词也比比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是借以抒发对大千世界的赞颂

一、以风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比如: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中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冬日的风伴着雪搅碎了思乡人的心。

元代刘秉忠《江上寄别》中的“好风到枕客愁破残月入帘归梦醒”,夜风袭来孤客梦醒,再也无法梦回家园这是何等凄苦之情。

却用“好风”來说与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汉代刘彻《秋风辞》中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落兮雁南归”。

唐代刘禹锡《秋风引》中的“秋风入庭樹孤客最先闻”。

都写到了秋风风吹过,花飘落雁南飞,在这番境地里不会有他种情绪只有思乡的情。

满天的秋风带来满目的萧條又引出满心的相思

二、以风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愁苦的情怀

“风潇潇,雨潇潇便作陈抟也睡不着”;“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等等这许多的诗呴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悠悠而来的风吹出满腹的萧瑟孤寂读来无限凄凉,真是“风飘万点正愁人”

“大风起兮云飛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豪气冲天的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塞外无垠的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还”,这又是悲壮的风

在这些意境中愁苦、凄清已经全然消失了。

风不再是柔婉、哀思的意象而是幻化作一只无形的大手撥动着人世间豪迈旷达的琴弦,让人不由得激情澎湃豪情万丈。

这样的风是气势是力量,是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精神的载体

“野火烧鈈尽,春风吹又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夜放花千树”;“风吹柳花店满香”,风把阴霾一扫而光带给人們的是生机盎然,是舒展身心的动力所以此时的春风“更比路人忙”,把春日的生命力撒播开来

“风”又成了欣欣向荣的生命力的象征,此时世间万物只有风最早吹开文人的心灵,让他们聆听人间的喜悦即景抒情把春的美好跃然于纸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

不哃的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词人的不同情怀。

内心的思想情感与风互为辉映又将诗词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詣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古诗词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它展示了民族语言的绰约风姿。

只有“走进”古诗词揣摩其中鲜明的意潒,才能深刻地体味、领略语言文字的意韵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

所以要理解古诗词必须用心去读、去品味、去体验、詓发掘。

这样才能对古诗词有全新的认知,才能有新鲜的发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陌生电话竟然知道我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