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鱼放在给鱼换水能用纯净水吗桶里装满给鱼换水能用纯净水吗然后把口封好能活十天吗

“鱼把头”的新年愿望:湖里“囿鱼”日子“有余”

  ▲12月27日在查干湖冰面上,工人将刚打捞上来的大鱼扔上货车

  据新华社长春12月29日电(记者徐子恒、魏蒙、司曉帅)下午4点的查干湖,冬日西沉47岁的“鱼把头”陈立军在坚实的冰面上开着拖拉机,拉着千余米的渔网驶向次日捕鱼地对陈立军的家族来说,直接从事传承千年的查干湖冬捕活动也已近百年

  每年冬至后到春节前,是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渔民大规模冬捕作业的黄金時间如今,查干湖冬捕奇观已被确定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查干湖冬捕成为驰名中外的生态旅游品牌。

  冰面上白茫茫的霧气让人看不清方向,循着“咔、咔、咔”的声音望去慢慢可以看见一根铁锥在不断敲钻冰面。这里没有高科技定位仪器来确定鱼在湖Φ的位置判断在何处下网靠的是“鱼把头”的功力。

  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站在结冰厚度超过50厘米的湖面上,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极寒環境的考验渔民们齐声喊着号子,用长杆沿着冰窟把渔网输送至水里七八个小时后,在清脆的扬鞭声下8匹马喘着粗气拉动绞盘,渔網一寸寸从冰窟里浮出水面——数万斤鱼也连蹦带跳地“上岸”了

  这样的冬季冰雪捕鱼,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种传统渔业生产方式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

  不过,这项古老的技艺险些失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天气干旱、掠夺式捕捞等因素影响查干湖面积从几百平方公里锐减到几十平方公里。“盐碱土刮人一脸、鱼苇绝迹湖底碱土飞扬。”陈立军的父親陈国文回忆道

  为了生计,渔民们把河道内的水盛出来熬盐、熬碱卖钱。那时候陈国文每月仅32.5元的工资,要养活5口人一家人經常要靠水煮土豆来填饱肚子。

  曾经“棒打狍子瓢舀鱼”的水草丰美成了传说湖畔人家深深体会到失去一湖清水的痛楚。痛定思痛1976年当地政府下了决心:引松花江水复活查干湖!

  陈立军回忆,当时曾调动8万多名干部群众战严寒、斗酷暑硬是用锹挖肩挑的方式修成了全长53.85公里的“黄金水道”,松花江水流进来小水泊变回了大水泊。

  然而形势好转没几年又出现新的困扰。靠自然增殖渔業无法持续发展,夏季满湖都是渔网冬季凿冰打冬网,掠夺式捕捞让查干湖一度失控为避免“旱湖”再现,1992年至1995年查干湖开始“投放鱼苗,封湖三年”以恢复查干湖渔业资源。这三年间陈立军常去外地打工。

  三年后开湖了,陈立军回家观看出网场面当拽絀第一网时,他被惊呆了——硕大的胖头鱼扑腾直跳封湖三年后“开湖有鱼”,渔民们开始重操旧业而查干湖渔场也开始实施保护性捕捞,渔网网眼由1寸改为6寸使渔民捕鱼时必须“抓大放小”。

  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查干湖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干湖人在这里植树造林、退耕还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如今丰水期查干湖总面积达500平方公里、年均蓄水量7亿立方米。

  12月28日是查干湖第十八届冰膤渔猎文化旅游节开幕的日子除了看冬捕、吃炖鱼、住民宿,今年景区内还增加了冰雕景观带、雪地游乐园等设施令游客流连忘返。

  湖越来越美鱼越来越肥。“不仅自家收入增加了邻里乡亲腰包也鼓了。”陈立军感慨查干湖环境好了,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返鄉

  眼看新年就要来了,陈立军希望儿子能娶上个好媳妇生个好孩子,让传统渔猎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希望咱们查干湖‘年年囿鱼’,好日子‘年年有余’”陈立军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的蹲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