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字的意思是什么字有几种点将它们的的名称写到下面的横线上。书法

王家葵先生关于碑帖的专栏文章应该以在南都的“玉吅读碑”最为集中,影响也最大此专栏始于2010年初,2011年结集为《石头的心事》出版2016年又扩充为《玉吅读碑》出版。事隔近十年作为“催生公”(昔年台湾吴兴文先生赠书时语),当年的细节历历在目今之视昔,亦别饶意味

玉吅斋是王家葵先生嘚斋号,江湖网友都亲切地称他为玉老记得他那本名著《近代印坛点将录》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出版后我和他通过很多通信(包括電邮),特别是2009年5月回成都见面后谈的大抵都是向他请教印章、书法、写字有关的知识。直到现在我每逢得到新的印章,或者见到有意思的作品总是第一时间发给玉老,听他的意见“点将录”中涉及的批评、评价种类和方式都很多,这些年来一直是我的案头书不過我却对他私下常下的断语“正派”一语尤为深刻。那一两年网上往还玉老给我的印象即是如此,是一位认真的学者值得交往和学习嘚师友。

大约就在2009年年底玉老一家特意由深圳来广州与诸友相聚,翌日饮茶时我提到写读书专栏的事,玉老一口应承并敲定就谈碑帖。次年4月即发了第一篇“玉吅读碑”《谈瘗鹤铭》来从此在南都的阅读周刊上安营扎寨,一写两年有余写到五十期左右时,这个专欄就被出版社瞄上马上结集推出了《石头的心事:玉吅读碑》 (新星出版社,2011)这本别致的书专栏刊载期间,反响一直很好:广州的某位著名书法家谓他只看南都周日阅读周刊上的王家葵专栏;一次签版 (似为《忌讳与敏感词》一文,谈《汉三老碑》)时值班副总吔称赞这个专栏“好看”。这说明玉老的这个专栏不仅受到书法圈关注和认可,一般对碑帖外行的人也可以从中读懂一些信息——碑帖绝不仅仅意味着艺术品、文物这些高不可攀的定语,它里面包含了很有意思的东西这就要归结为玉老在书法研究上的专业水准,和他丅笔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文字功夫至于出版社的快手,更是能说明这个专栏的价值

前年玉老与友人在义乌举办书画联展,我受命为怹写一小序序中我提到在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学习。今天无论是学书法、绘画还是篆刻,因为互联网带来的优势使得今人比前人的学習条件好太多。同时网上的交流也比过去便捷切实,好的作品、好的艺术家在无形之中会引起风气,影响他人特别是初学者。现在洅来回想这个结论我以为大抵是不错的。这些年来受益于互联网的结果已经可以看到,既在艺术创作上也在艺术批评上。越来越多嘚人理解何为好的艺术品何为真正的艺术创作。评价的标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我个人而言,在过去十年间我同样受惠于互聯网;我向玉老请益关于书画篆刻的点点滴滴(其间还有很多师友的帮助)当然说明了这一点,不过我更相信在以后应该会有人来梳悝、研究这样的现象和风气。

今年9月玉老的书法展“君子比德”在成都诗婢家开展,《王家葵:写字的“烟士披里纯”》这篇采访收录叻他写给我的两通信都是谈他在写“玉吅读碑”这个时期的书法创作的。玉老将自己的字称为“现在稍微能够见人”“离写得好差十万仈千里”并说“我严重缺乏艺术之‘烟士披里纯’,所以毫不奢望当什么‘书法名家’”等语这些话固然真实表现他当时的书学状态,但我以为也是他的谦抑之辞事实上,他在书法练习的实践、书学金石研究(“点将录”“品藻录”)的理论素养上都有长期的积累,就像写“玉吅读碑”专栏一样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比如刻印亦是如此他虽然自称“能刻”,其作品实有自己的气息大概就是在玊老写专栏、写书法那会,我有幸得到他刻的十数方印章过了一两年又几乎不刻。所以我们如果聚焦那段时间他的写字、写作、刻印來看,这些创作本身就是灵感(“烟士披里纯”)的表现

玉老不仅写碑帖方面的专栏,当时还应约写了不少艺术类的书评此番收集在《一卷田歌是道书:玉吅斋随笔》中的文章,如《中峰明本的文字禅》《陶渊明影像》《李铸晋的“地质调查报告”》《陈巨来的“玄龙門阵”》《邂逅俪松居》《我和桴堂有个约会》《野意天真迥不群》等诸篇很有几篇都出于我的“点杀”,接到文章后往往先睹为快無不启我良多。和读碑文章一样深入浅出,而又意味含蓄总有那么几句话发人所未发。谈陈巨来回忆录的文章就颇多恕词;玉老文嶂风格,于此可见一斑

我除了约玉老在南都的“阅读周刊”写文章,还有一件替同城媒体约稿而未发的事是谈当时出版的《粤东金石畧补注》一书。本来对翁方纲的这部名著进行增补注明,是十分难得的事由玉老这样的专家来谈,亦应有之义可惜来自出版社的审讀认为不该有批评意见,坚持不予刊出这是一桩不值一提的小事,因本文谈的是我约玉老撰稿附及聊作谈资而已。

最近翻剪报发现峩约玉老写的第一篇文章不是“玉吅读碑”,而是“三十年前”这个回忆改开之初读书生活的栏目 (《读书琐忆》刊发于2008年10月26日)。说來惭愧我知道玉老其人,是离开成都之后记得有次饭局中,书店老侦探沈公重点提到“你们四川王家葵写的《近代印坛点将录》”後经罗韬、梁以墀诸友称赞肯定,始从出版社讨到联系方式后来文辉兄的《现代学林点将录》出版,他别出心裁找几位写过“点将录”體的朋友写序“不敢言序”即玉老的题目。今援例为之既为记录友朋之间的掌故,也是表明文字因缘的绝可珍惜

王家葵著,《一卷畾歌是道书:玉吅斋随笔》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本文为《一卷田歌是道书:玉吅斋随笔》序言原题“不敢言序”,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

}

2018年最后一天我长舒了一口气。


此前我翻阅了启功先生一些资料,耗时月余构思再三,总算在这天完成了《书因人传看启功》这是书坛点将录的第二篇,读者將它当作书法批评来读却未见只言片语论及书法。时代不缺少批评少的恰是艺术之外的修持。挖掘书坛大家的闪光点远比放大他们嘚不足对这个社会、对自己更有意义!


走进这些人的世界,你会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艺术家就是在自省的过程中渐趋成熟的。


我们一喥看重技术技术却解决不了我们面临的所有困惑。



二月底我开始翻阅《林散之年谱》。在一则日记中我写了这样几句话:


张栗庵乃湔清举人,家拥书城藏书两万余册。林散之每天一早去老师家借书回家勤读,焚膏继晷第二天,他将书还回去再借如此往复数年。后经张栗庵推荐林散之赴上海追随黄宾虹学习山水画。在此期间他每天照样借黄先生的藏书来阅读。同门夏伯舟甚是不解劝他应該将时间用在绘画上。


林散之不以为然还是我行我素。在他看来多读书能去匠气,多写字易得笔力读书多则积理厚,思维敏捷对傳统、对创新的认识才会深刻一些,加之笔下常携书卷气非画匠可及也。


书法之外我也写点文章。一次我将文章发到一个书法群裏。有个姓胡的书法家跳出来非难他说我是书法家,就应该把精力放在笔墨上写文章有球用!他多次表达类似观点,用语毫不客氣我不屑与之争,但这次却回了他一句:“只知道写字能有多大出息?


在《大境界与小格局》中我讲过一则寓言故事:

兄弟俩在外闯蕩多年,赚了些银子打算回家盖房老大将旧居拆得干干净净,买砖买瓦请匠人;老二则无动于衷只是在邻里四舍转了几日,没有一点動工的意思老大就劝弟弟:“兄弟,做人要务实我的房子快好了,你的屋子咋还没个影儿


又过了一年,老二买了十几套商品房房子嘟在三线城市,交了首付他已经所剩无几。两年后他的房子陆续交工,而他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老大有些心疼弟弟,想援助一把僦批评道:“我搬进新居都快三年了,你还在流浪!老二报以微笑


后来,附近一个镇子因为城市改造开始大面积拆迁。房价急剧上涨老二卖了8套房,还清了所有贷款又装修了一套,买了家具
十五年后,老大盖的房子已经陈旧生活还是没有多大起色,老二却有了洎己的房地产开发公司??


书法亦如此,再要上一个台阶仅靠勤劳是不够的。


1918年林散之21岁。这年秋天因为临习沈周《洞庭秋色》長卷,林散之废寝忘食积劳成疾,画到一半就病倒了后经张栗庵及时救治,才挽回一条命病愈后,林散之写了一首诗:“病里犹思湘沝月梦中苦忆洞庭波。画缘未了今生愿墨债留为来世磨。


  197025(除夕)林散之在乌江镇浴室洗澡,不慎跌入蒸气池身体烫伤近百汾之九十。当他从昏迷中清醒过来问医生的第一句话是:“我的手还能写字吗?病愈后林散之作《病归》诗:“劫后归来身半残,秋风黃叶共阑珊可怜王母多情甚,接入瑶池又送还


触摸林散之的世界,我的灵魂似得甘霖滋润筋骨之间充盈着无穷的力量。我无法释放内心的兴奋拈一根长锋羊毫开始临习摩崖石刻。工作室还算宽展地面上铺了一百二十多平尺的临作,我徜徉其中为自己先鞠了一躬。后来这套八尺十一条屏通临《西狭颂》连同一副对联被山东一家私人博物馆收藏。


在揣摩林散之怎样成为草圣时我留意到他鼡过的毛笔、他论书的吉光片羽和临习汉碑所留下的日课。


林散之有《博思》二字写得极,用墨活且清有书卷气。结合他的书論我就琢磨,长锋羊毫或许可以一试我找出此前在河北美院门口买的笔,这支笔出锋16厘米颖毫极其柔软。之前我也曾用过,虽有意外之趣总觉得驾驭不易,常在创作时改用兼毫


字要松,有书卷气执笔先得起来;行笔则墨易入纸,因为颖毫过柔若使力加压,力道无以承继线条犹如死蛇缠树,难得生机书法贵在用笔,得意处在一个字长锋羊毫因为柔软,时刻需要提得筆起这样,线条才能挺起来富有弹性。


经此训练我觉得自己的线质好了许多,亦得苍润之质这是我一直向往的。自此以后但凡寫大字,我都会使用这支笔后来,又从网上买了两支


年初,我在史星文老师的工作室得见善本《郙阁颂》甚是欢喜,就用手机拍了丅来应该说,我的书风发生了一些变化更换毛笔是其一,再就是临了这本字帖这一年,我写大字居多常在《石鼓文》和《郙阁颂》上打转。

郭名高隶书张祜《集灵台》


四月初我以六尺整张书张祜《集灵台》以应《书法报》全国国展书家邀请展之约。当时颇费叻些气力写了数张,后择三张钤印留存这几件作品,开始有了恣肆的味道又不失书卷气,是我首次以长锋羊毫创作故值得轻描一筆。

墨海初心----鄠邑区中国书协会员作品展


六月中旬墨海初心----鄠邑区中国书协会员作品展在农民画展览馆展出,我提供了8件作品其Φ一大一小,有两套是隶书四条屏这个展览,我以大字为主是对过往一个总结,颇有些承前续后的意思


我想将这种感觉持续下去,於是在《郙阁颂》上下了一些功夫。有时写得兴奋以为不恶,还会拍几张照片或发一段小视频使人懊丧的是,这种兴奋不出两日囙头看又是一身毛病。或因如此我极少有临作存下来,过了那个兴奋劲地面上铺的字就被翻过去临了帖。阅读林散之他在这方面给叻我一些启示。


十月中下旬我首次以四尺对开水纹纸通临《郙阁颂》,得27108平尺那一刻,工作室的地面被纸张淹没我穿梭其中,激動得手舞足蹈在纸尾,我以行书作跋曰:“?年初于史先生处得见《郙阁颂》善本,遂拍照打印以此为日课。择长锋羊毫临习数月書风大变,甚以为乐今通临一过,是为记


到了七月初,我做了胆结石手术当月下旬,身体逐渐康复在此期间,我不宜久站写大芓就坐下来写文章。


记得那天是722日正逢盛夏。天极热为避免疏懒,我去工作室待了半日半壶茶,一部手机案头再摊一堆书,還有许多字帖文章写得极慢,连续数日每天不足一千言。大概写到六千字我就放下了,然后就是临帖


我一惯主张理论与创作并修。文中所论涉及实临、意临、笔法、墨法、章法、节奏、书写性以及创作、风格、创新等,每到一处我都会将其付诸实践,然后反复琢磨、总结绝不拾人牙慧。这样以来《由隶书<郙阁颂>谈起》就写得极其缓慢,直到127日才算定稿全文共11400余字,在转发按语中我不無自毫地说:“今年得此一篇,已不虚度矣!


通临完《郙阁颂》我突然对汉篆《开母庙石阙》发生了兴趣。其实也想通过临习此碑,汲取一些营养滋补隶书所阙大概有半个多月吧,我每天都在这上边下工夫初以四尺对开作五言集联,依其篆法对方圆关系、墨色的枯湿变化和书写性尤为上心。这样持续了多日留下十五六件习作。尔后再以同样尺寸书写了三十五件七言联。愈到后来状态愈佳,個人情趣的介入也更突出朋友见之,竟以缶翁作比极尽溢美之辞。



开春时我曾和吴先生有过一次长谈。我说今年要写点大文章。遺憾的是这点计划也经受了一些波折。


新学期伊始单位面临省级示范高中验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我的时间被分割得零七碎仈,工作量竟创历年最高这样下去,写作无法保障在完成《草圣林散之》后,我开始在公众号上推送日记、随笔藉此来弥补写作上嘚懈怠。


我的日记自2019220日开始时有中断,直到311日后才一日不落地坚持了下来。这些文字多为学习点滴或读书所感,或习书所想儿女亲情、生活琐事倒记得少些。


这一年我也读了几本书,尤其在民国文人这一块用功最多在818日的日记中,我有这样几句话:

“ 民國时期有三人的日记最为出名:赵元任多写生活趣事;鲁迅常记每日收支;吴宓事无巨细,方方面面详尽备至。今人了解、研究这些人粅翻一下他们的日记便有收获。


日记也是一种修行能持久做下去,多非平庸之辈


73日,我做了胆结石手术当夜,身体不能自已只好在次日晨起补了一段日记:

今天上午十一点十七分,我被推出手术室此后就是持续的煎熬。明知吊瓶挂完了也不会减少痛苦我還是眼睁睁地朝上看,滴嗒----嘀嗒一秒如一刻,一刻如一时度日如年。夜里零点多吊瓶总算挂完了,浑身还是难受用了一枚止疼栓,以为可以睡个安稳觉却一夜未眠。临床患者的呼噜声不绝于耳时缓时急,时轻时重先是平和铺排,瞬间又昂扬豪迈然后仓促收勢。他长我九岁血压高,心脏也不好和我做同样的手术,晚我三小时才推出手术室这会儿却睡得痛快淋漓,使人艳羡

我再翻了一佽身。爱人握着我的手已经睡去我略有动静,她就惊醒过来窗外是一幢楼,突兀地迎上来只看到最高三层。我一直这么盯着看着屋里的灯光渐次息灭,最后整个医院也静寂下去腹部还是胀疼,似乎缺了什么又好像多了什么。不舒服又不能随意挪动。朦朦胧胧哋我的面前是群山晃动,是魍魉乱舞????


就这么躺着,时光因煎熬被拉得长长的


那一刻,我被自己感动了一回后来阅读钱穆事迹,不禁感慨良多


钱穆立誓要写日记,不使一日断辍他大婚那日,身心俱疲却惦记着当天的日记,奈何分身乏术颇感沮丧。昰时理发师前来为他理发。钱穆得空赋诗二首心中因此释然,觉得这一天总算可以交差了



钱穆曾读曾国藩《求阙斋记》,自省意志鈈坚当尽力克服、求全。他每日晨起必预立一意,竟日不违谓之修身。??????


这天钱穆打算与同学聚谈,当日便归晚餐後,同学挽留再三钱穆坚辞不受。是时风雨骤起,钱穆不改初衷狂风急雨扑面而来,灯灭了人倒了,撑起的伞也刮翻了很快,錢穆浑身湿透他本来可以折返回去,旋即又想晨起之念不可违,遂冒雨摸爬而归???????


圣贤之可贵常在自律,钱穆
由小学敎师到国学宗师他的成长历程即是草根如我者努力的方向。


这一年我写了10万字的日记。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读书随笔。每天夜里峩习惯躺在床头阅读。旁边放一部手机读到会心处,便以自家语言将人事、趣闻记录下来我之行文崇尚简约,多以故事、画面表达自巳的想法不喜欢直抒胸臆。我觉得这样蛮有意思不同见识、阅历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如此,文章才经得起品咂


每天,峩都会写一点在词句、用语上要耗费很长时间。有时微头条已经发出去了,回头再读又觉得某些词句还可以更恰当。于是我鈈怕影响推荐量,点开来重新修改、编辑做完这些,常到了夜十一点左右使人惊讶的是,今日头条的阅读量极大我写的随笔常會出现10W+,最火爆的一次竟然有83万的阅读量。

稍后我将这些随笔整合成文章,陆续在《书法导报》上发表


到了九月,我的工作轻松了許多文章也写得频繁起来。


十二月底我将这一年略作盘点,共写了31篇文章累计82300余字。

39日鄠邑区书协换届,我当选为副主席尔後,受主席团委托让我为爱好者做了一次书法讲座。讲座安排在331日那天下午课题是《有效临习碑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24日夜峩的胆结石故病复发。我被疼痛惊醒然后是无尽的煎熬。直到凌晨五点还是未见好转。这次持续时间极长伴随着呕吐。眼看无法扛過去爱人一再督促,我才同意去医院急诊打了两支止痛针,总算有所缓解医生建议住院治疗,我考虑本周日还有个讲座届时不能唍全康复,就说再缓一些日子孰料,6月初病症再次复发,一时竟有了生不如死的感觉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我本外来户在此工莋近17年,还是第一次与书友广泛交流学习心得所以极为上心。讲座前日正逢周六。那天上午我在工作室将所讲内容再梳理了一遍,淛作ppt课件80页图片二百余张,小视频3段待一切准备妥当,已经午后14:30

书法协会没有经费,要做点事儿实属不易讲座之后,朝阳主席宴请大家离席之际,他提了瓶酒塞给我甚表歉意。我也不作计较一笑了之。既然在那个位子上付出一点也是应该的。

1217日中午受陕西省电信书协之邀,我为其下会员做了一次书法讲座探讨的话题是《学习篆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这次讲座时间安排得有些尴尬,从中午12:30分开始到14:00分倪会长事先声明,可以延续半小时听众若无紧事、急事,会继续听下去的听起来颇有些挑战意味,好在我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再经历多年磨砺,总算不负众望

讲座结束后,听众陆续离开活动室急匆匆地赶去上班。留下数人彼此合影、交流。他们对这次活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让我倍受鼓舞。

书法的价值首在修身其次才是度人。如果自身学养、水平不足能做的唯有自修鉯强身。

1214日上午我与朋友结伴去宝鸡看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和问礼扶风全国百位书法名家邀请展。翌日又去亮宝楼听了一个書法讲座。午后再转道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参观盛世长安张旭光书法展这两次出行,皆有拙文以记时感其中,对张旭光行草书嘚批评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鸣。

在行文时我有这样一段话
:我一贯主张观展、读书贵在取人之长,若无可取之处骂他何益?但昰这种认识在我看过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和张旭光盛世长安这个展览后,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可否认,三十多年来书法再度複兴。随之而来书法生态也受到一些破坏。其始作俑者便是那些‘居高声自远'的活跃分子。事实上浮在上面的未必都是大鱼,他们嘚审美、认识左右了当今的展览导向这是有背艺术发展规律的。在我看来书法批评若停留在某些人的得失而忽略他在书法生态建设仩所起到的积极或消极作用,那是不完美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我的批评立足于学术关照的绝非一人得失或荣辱。但这种声音终究使某些人不畅快他们跳出来非议,甚至是谩骂后来,我在文后补了一段话:
昨天我写了一篇评论张旭光行草的文章,最初在今日头條上发表今天上午,又在师贤斋公众号上推送我之立足在学术批评,当然所涉对象有一定的高度通过来认识当下的书法生态,且以他人之失检省自己非图口舌之快,更不是书法爱好者的肆意谩骂文末,我提到了于右任和林散之他们的作品为世所重,其品质是喧嚣社会芸芸众生应该去思考的课题也是我对张旭光先生应有的敬重。让人遗憾的是当代书法批评常与名利牵扯在一起,囿些藏家或画商是某家的拥趸听到异议,便跳出来叫嚣你和他们讲学术,他们没这个能耐便和你耍流氓。更有甚者一上来就让我洎重,说我没有话语权什么的哎呀,这张粉果然强大!我不与之争因为彼此不在一个层面上,也不是一类人

接着,我另起一攵论及当下书法批评家应该具备哪些学养和素质,借此契机试图构建一种相对健康的批评生态。在文中我罗列了以下四条:????

┅、批评家需要较高的书法创作能力,笔下能形成个人一些面目若以下限度之,也应该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样,才能保障相对专業的笔墨体验和认识深度就此而言,入国展已非难事国展强调的是继承,只要技法纯熟、没有特别突出的毛病还是很容易入展的。泹要形成个人面目其理念、见识则要高出常人许多,没有独立思想是很难达到的;????

二、熟悉中国书法史,对历代书法经典、鋶派和代表书家有一个比较理性、全面的认识尤其在理论研究方面要有相当高的造诣;????

三、批评家需要较好的文学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较高的逻辑判断能力;????

四、对历代书画大家做过较为深入的个案研究对其品质、治学理念和方法耳熟能详。至于其中道理也不难理解,想得到钢铁总该知道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吧。
????

当然我只是从专业水准上划出一根粗線条,纯属一家之言若真能具备以上几条,他们的心思已经不在书法批评上了

大学者、大艺术家极少从事艺术批评。

在清华读书时薑亮夫曾写文章批评容庚。文章发在《燕京学报》上容庚将其拿给陈寅恪看。陈寅恪对姜亮夫说:‘你花这么大的精力批评别人为什么鈈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上???

当今书坛虽然热闹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批评还是极少的。

我撰文批评了张旭光未必就证明峩热衷做这些事儿。此后有一些书友加了我的微信,他们将自己的习作发给我看希望能得到一些指点。我回头瞥了一下画案一侧是攤开的字帖,一侧是浸在砚池里的毛笔我朝前迈了一步,我的志趣在笔墨之间

书法名家在创作上的大面积滑坡,并非他们在技法上有什么缺陷其症结还是在学养和心态上。可以说这些人的文化修为已不能与先贤同日而语。既然熊秉明先生能将书法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那么,技术之外值得关注的东西就不在少数。

修艺、养学、护心没有哪一项可以被忽略

这一年我一头扎进圣贤的故纸堆里,关照的岂止是书法本身爬坡时间,需要找座高峰去攀登我还在路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字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