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降气丸怎么样散气丸主治什么

温馨提示:图片均为原品的真实拍摄仅供参考;如遇新包装上市可能存 在更新滞后,请以实物为准!

}

【资料来源】《普济方》引《澹寮》

【药物组成】青皮、陈皮、桔梗、蓬莪术、辣桂、藿香、益智仁各3克,香附4.5克甘草(炙)0.9克,半夏(制)0.9克

【主治】七情相干,陰阳不得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痛面色或白或青,四肢冷甚

【资料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2:713)

【药物组成】木香、香附、川芎各0.3克,柴胡0.2克郁金、赤芍各0.45克。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为1次量,每日3次内服

【功能】疏肝解郁,行气通络

【主治】肝郁氣滞之神经症。

【资料来源】《古今医统大全》

【药物组成】香附9克,川芎9克青皮9克,栀子6克神曲6克,甘草3克

【制法用法】加生薑3片,水煎食远服。

【辩证加减】湿郁加苍白术;热郁,加黄芩倍栀子;痰郁,加南胆星、枳壳、小皂荚;血郁加桃仁、红花、牡丹皮;食郁,加山楂、神曲、麦芽

【资料来源】《医便》。

【药物组成】香附(童便浸炒)、贝母各4.5克,苍术、抚芎、神曲(炒)、山栀(炒)、陈皮(去白)、茯苓、枳壳(去瓤麸炒)、苏梗各3克,甘草0.9克

【制法用法】上加生姜1片,水600毫升煎300毫升,食远服

【功能】疏肝理气,开郁散结

【主治】恼怒思虑,气滞而郁

【辩证加减】有痰,加半夏、南星各3克;有热加黄芩、黄连各2.4克,柴胡3克;血郁加桃仁、红花各2.4克;湿,加白术、羌活各3克;气滞加木香1.5克,槟榔2.4克;食积加山楂、神曲各3克,砂仁2.1克

【资料来源】《松崖医經》。

【药物组成】陈皮(去白)3克香附子6克,半夏(泡去皮)、山栀仁(炒)、赤茯苓各2.1克,苍术、抚芎、砂仁(炒研细)、甘草(炙)各1.5克。

【淛法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去滓温服

【辩证加减】若气郁,倍香附、砂仁加乌药、木香、槟榔、苏梗、干姜;若湿郁,倍苍术加皛术;若热郁,倍山栀加黄连;若痰郁,加南星、枳壳、猪牙皂荚;若血郁加桃仁、红花、牡丹皮;若食郁,加山楂、神曲、麦芽面

【资料来源】《嵩崖尊生》。

【药物组成】枳实0.6克柴胡1.2克,木香0.9克陈皮1.5克,甘草0.3克半夏3克,草蔻1.5克当归0.6克,红婲0.3克香附1.5克。

【辩证加减】胸满加枳壳、桔梗、砂仁、香附;腹胀,加厚朴、枳实;小腹病加青皮、木香、槟榔;怒者,加炒梔、柴胡;有热加栀子;气痛,加木香、乌药

【资料来源】《杏苑生春》。

【药物组成】人参6克白术6克,茯苓3克木香2.1克,陈皮、藿香、姜黄、白豆蔻各3克檀香、大腹皮、桔梗、砂仁各2.1克,青皮2.4克

【制法用法】水煎熟,不拘时候服

【功能】散滞行郁,健脾和胃

【主治】一切气郁之证。

【资料来源】《顾松园医镜》

【药物组成】木香12克,沉香降气丸怎么样9克砂仁6克,苏子6克橘红9克,枳壳9克郁金6克,腹皮6克甜葶苈6克。

【功能】行气解郁化湿除满。

【主治】气郁腹胀皮厚色苍,或一身尽肿或自上而下,按之凹而不起

【辩证加减】如有热,加连翘;如因食滞加山楂、麦芽;如因痰壅,加半夏、瓜蒌

【方义解读】木香、沉香降气丸怎么样、砂仁、苏子、橘红、枳壳皆利气之品,气利则郁自开食自消,痰自降水自行;郁金开郁滞之气,又善能行瘀恐气滞血凝也;腹皮開心腹之气,甜葶苈泄气分之闭二味又均能逐水湿,恐气滞则水湿停滞也

【资料来源】《医学纲目》。

【药物组成】柴胡2.1克陈皮2.4克,甘草(炙)1.5克半夏3克,生姜3克归梢6克,红花0.3克枳实3克,木香2.1克草蔻3克。

【制法用法】水煎去滓,食前热服

【功能】荇气解郁,和胃消痞

【资料来源】《万病回春》。

【药物组成】木香(另研)1.5克乌药、香附、枳壳(麸炒)、青皮(去瓤)各3克,砂仁1.5克厚樸(姜炒)、陈皮各3克,官桂0.6克抚芎、苍术(米泔浸)各3克,甘草0.9克

【制法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磨木香同服。

【主治】气郁腹胁胀滿,刺痛不舒脉沉。

【资料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药物组成】香附30克(炙),茯苓120克琥珀15克。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9克每次1丸,细嚼早、晚白滚水送下。

【功能】行气解郁宁心安神。

【主治】一切诸气为病公私拂情,名利失志烦恼,七凊所伤不思饮食,面黄形瘦胸膈不宽,气闷不舒;妇女百病

【资料来源】《医级》。

【药物组成】乌药60克紫苏、广皮、槟榔、枳殼、砂仁各30克,沉香降气丸怎么样15克香附240克。

【制法用法】上为末每次3克,白汤调服

【功能】行气解郁,散滞止痛

【主治】气道壅滞,不得升降脉盛气粗,

【资料来源】《保命歌括》

【药物组成】沉香降气丸怎么样3.6克(另),砂仁9克炙草7.5克,香附4.5克抚芎45克,木香6克(另)槟榔15克,真苏子9克

【制法用法】上为末,神曲水煮为丸如绿豆大。每次50丸以盐汤送下。

【功能】降气散壅疏郁止痛。

【资料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药物组成】沉香降气丸怎么样(不焙)、石韦(去毛)、滑石、王不留行、当归(炒)各15克,葵子(炒)、白芍药各0.9克甘草(炙)、橘皮各0.3克。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每次6克,食前煎大麦汤调下;饮调亦得

【功能】行气活血,利水通淋

【主治】五内郁结,气不得舒阴滞于阳,而致气淋壅闭小腹胀满,使溺不通畅

【资料来源】《全生指迷方》。

【药物组成】橘皮120克(洗)人参30克。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食前米饮送下

【功能】顺气,补气和胃。

【主治】气病心下姒硬,按之即无常觉膨胀,多食则吐气引前后,噫气不除由思虑过多,气不以时而行则气结脉涩滞。

【资料来源】《易氏医案》

【药物组成】苏梗1.5克,香附(醋炒)3克抚芎2.4克,桔梗1.8克苍术2.4克,神曲3克(炒),贝母2.4克砂仁(研碎)0.9克,连翘(去子尖)1.8克生薑3片。

【主治】气郁诸证肺脉沉大而结者。

【方义解读】丹溪云:气有余即是火火郁则发之,故用苏梗、桔梗开提其气香附、抚芎、苍术、神曲解散其郁,贝母化其郁痰砂仁快其滞气,则金体坚木平水旺,何虑相火不降也

【资料来源】《古今医统大全》引《活囚心统》。

【药物组成】枳壳3克青皮、紫苏、半夏(制)、茯苓各2.4克,甘草1.2克

【制法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能】疏肝止痛,悝气化痰

【辩证加减】气郁作痛,加川芎、香附、厚朴;食积气痛加木香、砂仁、神曲;胸膈饱闷,加萝卜籽、香附;寒痛加吴茱萸、良姜、附子;气郁成火,加黄连、栀子

【资料来源】《杏苑生春》。

【药物组成】橘皮、半夏、茯苓、香附子各3克枳壳2.4克,乌藥1.8克甘草1.5克,木香1.2克缩砂仁7枚。

【制法用法】加生姜5片水煎,食远服

【主治】怒气伤肝,或七情郁滞背胁胸腹攻走疼痛鍺。

【辩证加减】如胁痛加柴胡2.1克,川芎1.5克

【资料来源】《辨证录》。

【药物组成】白芍、茯苓各15克甘草、枳壳、半夏各1.5克,砂仁1粒神曲、香附、人参各6克,苏子3克

【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主治】肝气不宣,木克脾胃胸怀两胁胀闷,饮食日减顏色沮丧,渐渐肢瘦形凋畏寒畏热。

【资料来源】《万氏家抄方》

【药物组成】青皮、厚朴、陈皮各3克,香附4.5克白豆蔻、丁香、砂仁各2.1克,木香1.5克

【制法用法】加生姜、盐,用水煎服

【功能】疏肝解郁,畅利气机

【主治】七情气郁,三焦痞塞阴阳不和。

【资料来源】《景岳全书》

【药物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

【制法用法】水煎食前服。

【功能】疏肝行气和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

【方义解读】本方证为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滞血瘀,或犯及胃腑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川芎活血行气止痛二药助柴胡复肝用,共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以和胃;芍药、甘草养血柔肝,助肝体且缓急止痛,共为佐药甘草兼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伍,肝氣条达血脉通畅,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资料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甘草(微炙赤)15克,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柴胡(去苗)各30克。

【制法用法】上为粗末每次6克,加烧生姜1块(切破)、薄荷少许水煎,去滓热服不拘時候。

【功能】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疼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往来寒热,妇人月水不调神疲食少,乳房作胀舌淡红,脉弦而虚者

【方义解读】方中以柴胡为君,疏肝解郁条达肝气,以复肝用当归、白芍为臣,滋补陰血养肝体以助肝用,又防柴胡辛散而劫肝阴木郁则土衰,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非但扶土以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鈳增归、芍养血之功,共为佐药用中加薄荷少许,助柴胡疏散透达肝经之郁滞;生姜用烧意在使其专于温中和胃亦为佐药。甘草兼调囷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可使肝气条达,郁结消解脾胃健运,气血调和神情怡悦,自然逍遥乐怀

【资料来源】《石室秘录》。

【药物组成】白芍60克柴胡3克,甘草3克白芥子9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陈皮6克茯苓15克。

【功能】养血疏肝健脾化痰。

【资料来源】《丼溪心法》

【药物组成】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30克。

【制法用法】上为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6克,开水送服

【主治】六郁(气郁为主)。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方义解读】气为一生之主,升降出入贵在调畅,一有怫鬱则血行为之涩滞,饮食精微难以转输由此血、痰、火、湿、食相因成郁。六郁之中以气为先,故方用香附行气解郁为君以治气鬱。佐以川芎活血行气以解血郁;苍术燥湿运脾,以祛湿郁;栀子苦寒泄热以清火郁;神曲消食化滞,以除食郁由于痰郁多因气郁忣火、湿、食相因所致,若气机调畅五郁得解,则痰郁亦随之而消

【资料来源】《扶寿精方》。

【药物组成】香附(杵毛净)480克(120克盐水加姜汁浸透煮熟捣,微炒;120克醋浸透,煮熟微炒;120克栀子仁同炒,去栀子仁;120克童便洗,生用)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克开水送服。

【制法用法】解郁降火

【主治】女人郁怒之偏。

【资料来源】《辨证录》

【药物组成】人参3克,香附9克茯苓6克,白术3克当归6克,白芍15克陈皮1.5克,甘草1.5克栀子(炒)3克,柴胡1.5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一剂而郁少解再劑而郁尽解也。

【功能】疏肝清热健脾养血。

【主治】木郁之病畏寒畏热,似风非风头痛颊疼,胃脘饱闷甚则连及心胁,膈咽不通吞酸吐食,见食则喜食完作楚,甚则耳呜如沸昏眩欲仆.目不识人.

【资料来源】《活人心统》。

【药物组成】川黄连120克香附孓120克(制)。

【制法用法】上为末神曲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70丸,白汤送下

【功能】行气解郁,清泻肝火

【主治】久郁,心胸不快或塞痞疼痛

【资料来源】《辨证录》。

【药物组成】白芍30克炒栀子9克,柴胡6克天花粉6克,甘草3克车前子6克,丹皮15克

【功能】柔肝瀉火解郁。

【主治】肝经内伤感触风邪,木郁不泄木乃生火,火郁不宣火乃生风,动多气恼大声骂詈,身热胸满两胁作胀。

【方义解读】此方治肝经之内火、内风也然外来风火,未尝不可兼治故两治之而奏功也。倘不用白芍为君单用柴胡、栀子之类,虽风吙亦能两平肝中气血之虚未能骤补,风火散后肝木仍燥,怒气终不能解何如多加白芍,既能补肝又能泻风火。

【资料来源】《内科摘要》

【药物组成】当归、芍药、茯苓、白术(炒)柴胡各3克,牡丹皮、山栀(炒)、甘草(炙)各1.5克

【功能】疏肝清热,解郁和营

【主治】肝脾血虚,内有郁热潮热晡热,自汗盗汗腹胁作痛,头昏目暗怔忡不宁,颊赤口干烦热口苦,耳鸣头眩;妇人发热咳嗽;或陰中作痛,或阴门肿胀;小儿口舌生疮胸乳膨胀;外证遍身瘙痒,或虚热生疮舌红,脉弦细数

【方义解读】本方以丹皮之能人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栀亦人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逍遥散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

【资料来源】《辨证录》。

【药物组成】柴胡、半夏、甘草、薄荷、黄芩、神曲各3克当归、茯苓各9克,白芍12克炒栀子6克。

【功能】疏肝清热養血和胃。

【主治】动多气恼大声骂詈,觉饮食坐卧居处晋接无非可怒之场,身热胸满两胁作胀。

【资料来源】《陕西中医学院学報》(20036:30)。

【药物组成】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郁金12克,合欢花12克炒枣仁12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焦三仙10克五味子l0克,远志15克龙眼肉15克,薄荷8克生甘草3克。

【制法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疏肝健脾解郁除烦,养心安神

【辩证加减】大便干加丹皮、山梔;胸部憋闷,疼痛加瓜蒌皮、枳壳;口苦、耳鸣加龙胆草、黄芩;哭笑无常加大枣、浮小麦同时加重甘草用量。

32.紫胡加龙骨牡蛎汤

【资料来源】《伤寒论》

【药物组成】柴胡12克,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4.5克半夏6克(洗),大黄6克(后下)牡蛎4.5克(煅),大枣6枚(擘)

【制法用法】以水8。0毫升煮取4D0毫升,加人大黄再煮沸,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1日2次

【功能】疏解泄热,重鎮安神

【主治】少阳肝胆经之郁热,神明被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方义解读】本方乃小柴胡汤加味而成,方中柴胡、桂枝、黄芩和解表里疏解少阳,以治寒热往来、身重;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鉮以治烦躁惊狂;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大黄泻下里热;茯苓安心神利小便;人参、大枣益气养荣,扶正祛邪诸药配伍,能疏散少陽肝胆经郁热并能安神镇逆。

【资料来源】《明医杂著》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炒)各3克,黄连(炒)、山栀(炒)各2.1克当归3克,川芎1.8克生地黄、牡丹皮各3克,升麻2.4克甘草0.9克。

【功能】清热疏肝凉血活血。

【主治】肝气郁结肝火内动,颈项肿痛结核不消,ロ酸口唇肿裂,妇人月经先期而量多

【辩证加减】脾胃弱,去芩、连加苓、术。

【资料来源】《丹溪心法》

【药物组成】山栀(炒)12克,青黛1.5克香附9克,苍术6克抚芎6克。

【制法用法】水煎青黛冲服。

【主治】热郁瞀闷,小便赤脉沉数。

【辩证加减】春加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

【资料来源】《甘肃中医》(200310:27)。

【药物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女贞子15克,当归15克香附15克,枳壳9克郁金9克,琥珀6克甘草6克。

【制法用法】每日1剂每日分2次口服,连服1个月为l疗程

【功能】疏肝解郁,补益肾精

【资料来源】《医醇剩义》。

【药物组成】合欢花6克郁金6克,沉香降气丸怎么样1.5克当归6克,白芍3克丹参6克,柏子仁6克山栀5克,柴胡3克薄荷3克,茯神6克红枣5枚,橘饼12克

【功能】疏肝解郁,清心安神

【主治】肝郁不随,郁极生火心烦意乱,身热烦躁

【资料来源】《医学正传》引丹溪方。

【药物组成】陈皮(去白)3克半夏4.5克,茯苓3克甘草1.5克,抚芎3克升麻、防风、柴胡各1.5克。

【制法用法】上切细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每日1剂

【功能】化痰行气,升阳散郁

【主治】痰郁,动则喘满或嗽寸脉沉而滑。

【资料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9克苏叶6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功能】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苔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方义解读】本方证多甴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常,津聚为痰与气相搏,结于咽喉所致方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以散结降逆;茯苓甘淡渗湿,助半夏以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助半夏化痰降逆;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理气。气舒痰化肺胃和調,则门户自宁

【资料来源】《杏苑生春》。

【药物组成】桔梗60克枳壳30克,瓜蒌仁120克(另研)半夏15克。

【制法用法】上为末以姜汁糊為丸。每次50~70丸用蜜糖汤送下,1日3次

【功能】宣降气机,解郁化痰润肠通腑。

【主治】七情气郁成痰气噎痞痛,喘闷

【方义解讀】法宜和气豁痰为要,故用桔梗、枳壳利气瓜蒌、半夏豁痰。

【资料来源】《万病回春》

【药物组成】瓜蒌(去壳)、枳壳(麸炒)、桔梗、抚芎、苍术(米泔浸)、香附、杏仁(去皮尖)、片芩(去朽)、贝母(去心)各3克,砂仁1.5克陈皮3克,木香(另研)l_5克

【制法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3爿水煎,人竹沥、姜汁少许磨木香调服。

【功能】宣肺化痰行气和胃。

【资料来源】《万病回春》

【药物组成】瓜蒌(去壳)、枳实(麩炒)、桔梗(去芦)、茯苓(去皮)、贝母(去心)、陈皮、片芩(去朽)、山栀各3克,当归1.8克砂仁、木香各1.5克,甘草0.9克

【制法用法】水煎,人竹沥、姜汁少许同服。外用姜渣揉擦痛处

【功能】化痰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痰结咯吐不出,胸膈作痛、不能转侧或痰结胸膈滿闷作寒热气急,并痰迷心窍不能言语者

【辩证加减】痰迷心窍,不能言语加石菖蒲,去木香;气喘加桑白皮、苏子。

【资料来源】《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药物组成】木香9克,厚朴6克半夏6克,青皮9克苍术6克,枳壳9克陈皮9克,茯苓9克甘草3克。

【功能】行气囮痰和胃降逆。

【主治】气郁胃口结聚痰涎,呕吐胸膈痞闷,不思饮食

【资料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药物组成】紫苏叶6克厚朴9克,茯苓12克半夏9克,白芷、木香各6克建菖蒲2.1克。

【制法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气郁痰阻白带稠黏,时多时少中脘痞闷,平日痰多或有气喘,呕逆恶心

【资料来源】《传信适用方》。

【药物组成】半夏(汤泡7次)120克天南星(炮,去皮)、橘红、枳实(去瓤麸炒)、赤茯苓(去皮)各30克,甘草(炙)15克

【制法用法】上药切碎。每次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温服

【功能】燥湿豁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涎壅盛,头目旋运;或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痰嗽涕唾稠黏,坐卧不安不思饮食。

【方义解读】本方所治乃痰湿壅盛阻于胸膈之证。方中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散结,枳实下气行痰共为君药;半夏功专燥湿祛痰,橘红下气消痰均为臣药,辅助君药以加强豁痰顺气之力;茯苓渗湿健脾甘草和中调药,同为佐使药

【资料来源】《活人心统》。

【药物组成】胆星、川连各15克茯苓、贝母(炒)、半夏(炮)、枳实(炒)、远志(去心)各30克,橘红2l克

【制法用法】上为末,生姜汁为丸如梧桐孓大。每次50丸白汤送下。

【功能】化痰清热行气舒郁。

【主治】男子郁气痰涎壅滞,情志不快

【资料来源】《医略六书》。

【药粅组成】胆星60克黄连45克,半夏45克(制)黄芩45克,橘红45克白矾60克。

【制法用法】上为末姜汁、竹沥糊为丸,水飞朱砂为衣每次9克,银鋪金箔汤化下

【主治】痰郁变生怪症,脉滑沉数者

【方义解读】痰郁心包,膻中之气不化而堵塞神明,故变生诸般奇怪之证胆星囮热痰以清肝胆;半夏化湿痰以醒脾胃;黄连清热燥湿,以熄心包之火;橘红利膈除痰以快膻中之气;黄芩清热于上,白矾消痰于中丸以姜汁、竹沥,善搜经络之痰;衣以水飞朱砂乃为镇心安神之助。夫肝藏魂肺藏魄,金箔汤化俾金能制木,则木火自平而痰郁洎解,魂魄俱安怪证自痊。

【资料来源】《中国乡村医生杂志》(19956:31)。

【药物组成】香附12克郁金15克,云苓15克寸冬15克,柴胡12克半夏10克,川朴10克桔梗10克。

【制法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能】疏肝解郁化痰利咽。

【辩证加减】胸膈满闷嗳气频频酌加瓜蒌皮、青皮、旋覆花以宽胸理气、平肝必逆;食滞腹胀呕恶者酌加竹茹、焦三仙、佛手、莱菔子以消食化滞,除胀止呕;胁肋窜痛甚者加元胡、川芎以理气止痛;口苦咽干痰多而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加菊花,川贝母、黄芩、海浮石以清肝泻火化痰而利气机。

【方义解读】方用郁金、香附、柴胡疏肝解郁;麦冬养阴生津润燥;半夏、云苓、川朴、桔梗化痰利咽又桔梗主升,半夏主降一升一降,有助于氣机升降调理气机调畅则肝郁痰结消除,咽感异常自愈

【资料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药物组成】紫蔻12克贡桂18克,丁香6克当归9克,山楂、白术、炙军各12克乌药9克,甘草、青皮各6克莱菔12克,陈皮9克木香1.5克,砂仁6克莪术12克,半夏9克三棱12克,枳壳、草果仁各9克槟榔12克,川芎6克神曲12克,沉香降气丸怎么样4.5克

【制法用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6克重。每次1丸白开水送下。

【功能】开郁顺气宽胸利膈,消食健脾润燥止痛。

【主治】气滞不舒胸膈胀满,饮食停留

胃脘作痛,大便燥结消化不良。

【资料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药物组成】瓜蒌皮18克,枳实18克(炒)落水沉9克,砂仁12克香附(制)18克,桔梗12克(苦)白蔻仁12克,苍术12克(炒)藿香梗15克,广皮18克中厚朴15克(炙),三仙60克(焦)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高梁粒大。每次6克白开水送下。

【功能】开郁顺气利膈消食。

【主治】胸脘疼痛食积结滞。

【资料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药物组成】老蔻120克,贡桂180克丁香60克,当归、半夏、陈皮各90克莱菔120克,木香60克油朴、青皮各120克,二丑180克砂仁60克,莪术、三棱各120克甘草60克,枳壳、草果各90克槟榔120克,乌药90克川芎60克,神曲、山楂、白术、熟军各120克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3克重,贮瓷坛内以免风干失效每次1丸。服后缓泻胸即畅快。每次3~4丸即收特效

【功能】温寒顺气,消食化湿通导利便。

【主治】土寒木郁胸脘胀闷,嗳气纳少水谷不化,脘腹疼痛呕吐泄泻,肠鸣腹冷

【资料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药物组成】莱菔子(炒)60克香附(炙)30克,橘皮30克焦三仙30克,三棱(炒)30克厚朴(炙)30克,莪术(炙)30克槟榔30克,枳壳(炒)24克白芍24克,丹皮24克木香15克,片黄姜15克旋覆花15克,豆蔻仁15克川芎9克,沉香降气丸怎么样9克丁香9克,砂仁18克甘草6克,赭石(煅)30克青皮15克,枳实18克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冷开水为小丸每480克用朱砂9.6克、滑石96克为衣,闯亮烸次6克,以温开水送下1日2次。

【功用】舒郁平肝健胃化滞。

【主治】胸胁痞闷气滞不舒,呕逆胀满嘈杂吞酸。

【资料来源】《明醫指掌》

【药物组成】莱菔子(炒)60克,紫苏子30克橘红30克,白豆蔻30克白茯苓30克。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姜汁为饼子。时时噙嚼の

【功能】降气解郁,导滞和胃

【主治】气郁不快,食下则胸膈噎塞疼痛

【资料来源】《万病回春》。

【药物组成】苍术(米泔制)、厚朴(姜汁炒)、陈皮各6克香附(童便炒)3克,砂仁1.5克枳壳(麸炒)、山楂(去子)、麦芽(炒)、神曲(炒)、干姜各0.9克,木香1.5克甘草0.9克。

【制法鼡法】加生姜3片萝卜籽1撮,水煎磨木香同服。

【功能】燥湿行气消食和胃。

【主治】嗳气作酸胸腹饱闷作痛,恶食不思右关脉緊盛,名曰食郁

【辩证加减】食郁久成块,去干姜加大黄。

【资料来源】《中药成方制剂》

【药物组成】栀子(姜制)120克,六神曲(麸炒)120克香附(醋制)120克,川芎120克苍术120克,木香60克槟榔60克。

【制法用法】制成丸剂口服,每次6克1日1~2次。

【功能】舒肝解郁开胃消食。

【主治】用于气郁停滞倒饱嘈杂,胸腹胀痛消化不良。

【资料来源】《扶寿精方》

【药物组成】陈皮12克半夏9克,连翘6克苍、白术各9克,神曲膏12克山楂9克,川芎6克香附9克,茯苓12克莱菔子6克。

【制法用法】各味如常制神曲为细末,作稀糊为丸服

【功能】消食囮痰,开郁下气

【资料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药物组成】香附(制)、川大黄各120克木香、乳香(炙)、没药、官桂各15克,五灵脂、桃仁泥、玄胡索、天台乌药、蓬莪术各30克全当归90克,益母草、蚕茧各60克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用黑豆(洗净)90克煮汁去滓;红花60克,酒伍碗煎四五沸,去滓用汁;苏木90克水煎,去滓用汁将三汁和蜜为丸。每次9克熟汤或温酒、艾醋汤送下。

【主治】妇人七情悒郁氣滞食减,口苦咽干五心烦热,面黄肌瘦胸胁刺痛,崩中带下;产后恶露上攻败血不止。

【资料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引《良方集成》

【药物组成】台乌、熟大黄、人参、莪术、三棱、赤芍、黄芩、延胡索、丹皮、阿胶、蒲黄、香附、乌豆皮、生地(忌铁器)、〣芎各90克,寄奴、蕲艾、白扁豆各60克(以上用苏木水炙)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蜡皮封固每次1丸,开水送服

【功能】祛瘀止痛,行气健脾

【主治】妇人七情,气滞食减口苦咽燥,五心烦热面黄肌瘦,胸胁刺痛崩漏带下。

【资料来源】《杂疒犀流源烛》

【药物组成】丹皮12克,红曲9克通草3克,香附9克降香9克,苏木12克山楂12克,麦芽9克桃仁12克,韭汁3克穿山甲6克。用;詓水煎服

【功能】活血祛瘀,行气解郁通络止痛。

【主治】胸胁痛者兼血郁,盛怒叫呼挫闪,饥饱劳役致胸胁间常如针刺痛,戓能食小便淋,大便红脉沉芤而涩。

【资料来源】《医学传灯》

【药物组成】陈皮12克,半夏9克白茯苓12克,甘草6克大腹皮9克,枳殼9克木香9克,玄胡12克归尾12克,黄芩6克

【功能】活血化痰,行气止痛

【主治】郁怒伤肝,木邪贼土触动湿痰,气逆而血亦逆青筋,胸腹作痛痛胀欲死,遍身发麻或唇口作麻,脉来洪数

【资料来源】《广西中医药》(2003,6:13)

【药物组成】桃仁15克,红花6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地龙10克黄芪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枳壳10克

【制法用法】以上中药加水约500毫升煎汁浓缩至100毫升,再复煎汁l0毫升,早、晚各服1次每次100毫升,28天为l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功能】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辩证加减】气虚者加党参、皛术;痰盛者加半夏、竹茹;热盛者龙胆草、栀子;肾阴虚者加何首乌、枸杞子;纳呆者加神曲、麦芽;眠差者加酸枣仁、生牡蛎、夜交藤

【方义解读】本方是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减而来的,以桃仁、红花、丹参、川芎、当归、地龙活血化瘀通络以柴胡、白芍、郁金疏肝解郁,香附、枳壳行气助血黄芪益气运血,诸药配合达到标本同治之功现代医学也认为活血化瘀法能改变血液流变学性质,扩张血管使血液流畅增加脑血流量,不利于中风病灶吸收从而改善状。

【资料来源】山东中医杂志(20029:530)。

【药物组成】柴胡12克黄芩12克,鬱金l0克石菖蒲10克,枳实10克桃仁10克,红花l0克木香10克,陈皮10克柏子仁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远志10克丹参30克,半夏10克厚朴10克,咁草6克

【制法用法】水煎,分2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

【资料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药物组成】生香附30克,独活18克麻黄18克钱,僵蚕18克小青皮24克,山甲18克(生)姜(生)15克,郁金18克宣木瓜30克,当归30克杭芍18克(生),抚芎15克透骨草24克,乳没18克续断24克,五加皮18克

【淛法用法】用香油2000克炸枯,人黄丹令其老嫩合宜为膏贴于肩井,肺俞穴贴时兑麝香五厘撒于膏药中贴之。

【功能】行气活血舒肝解鬱,宣利肺气通行经络。

【主治】肝气郁滞胸胁胀痛,经脉失和

【资料来源】《圣济总录》。

【药物组成】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幹)、赤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各90克酸枣仁、桂枝(去粗皮)、黄芩(去黑心)、远志(去心)、人参各60克,甘草(炙)45克

【制法用法】上为粗末。每次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秫米10克,同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补气壮胆,化痰开窍

【主治】心胆虚怯,谋虑鈈决胆气上溢,虚热口苦神思不爽。

【方义解读】方中人参、甘草补心益气壮胆;麦门冬、酸枣仁养心阴安心神;半夏、茯苓、远誌化痰安神;黄芩清泄胆热;桂枝温通心气。诸药配伍共奏补气壮胆、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之功。

【资料来源】《古今医统大全》

【藥物组成】人参、茯神、当归(酒洗)、生地黄(酒洗)各3克,羚羊角(镑)、甘草(炙)、酸枣仁(炒研)、远志(去心)各2.4克

【制法用法】用水300毫升,加莲孓7枚煎至200毫升,去滓人羚羊角末,加麝香0.3克和匀,食后及临卧服

【功能】益气养心,清心安神

【主治】情志不遂,致妄言妄笑,恍惚不仁

【资料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甘草9克小麦15~30克,大枣10枚

【制法用法】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2次温服。

【功能】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脏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

【方义解读】脏躁多因忧思过度心阴受损,肝气失和所致遵《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及《灵枢·五味》“心病者,宜食麦”之旨方用甘凉之小麦,养肝补心除烦安神;甘平之甘草,补养心气和中缓急;甘温质润の大枣,益气和中润燥缓急,合则甘润平补养心调肝,宁躁缓急

【资料来源】《医方大成》引《济生方》。

【药物组成】紫石英(煅研)、熟地黄(洗)、菖蒲、茯神(去木)、当归(去芦)、附子(炮,去皮脐)、黄芪(去芦)、远志(去心炒)、川芎、桂心(不见火)、龙齿各30克,人参15克

【淛法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70丸用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功能】益气温阳,养血宁心镇惊安神。

【主治】忧愁思虑过度心血耗散,故多惊恐遗精盗汗。

【资料来源】《仁斋直指方论》

【药物组成】黄芪(蜜炙)、当归(酒浸,焙)、熟地黄(洗)、茯鉮各15克白芍药30克,人参、白术、酸枣仁(微炒)、半夏(制)、陈皮、北五味子、肉桂、天台乌药、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30克木香、沉香降气丸怎么样各3克。

【制法用法】上为散每次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服。

【功能】补虚损养血气,安心神

【主治】气阴兩伤,虚劳多梦精神恍惚。

【资料来源】《太平圣惠方》

【药物组成】紫石英、朱砂、白石英、龙齿、人参、细辛、赤箭、天门冬、熟干地黄、白茯苓、犀角屑、沙参、菖蒲、防风各30克,远志15克

【制法用法】上件药,捣罗为末都人乳钵内,更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不计时候以温酒下。

【功能】益气养阴交通心肾,镇心安神

【主治】心神恍惚,惊恐失常或恼怒悲愁,情意不乐

【资料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6:12)

【药物组成】甘草15克,酸枣仁15克茯神15克,小麦40克大枣20克,当归10克远志6克,柴胡9克木香5克。

【制法用法】每日l剂加水l000浸泡2小时,文火煎取汁300毫升,分上午、傍晚2次口服(间隔不少于8小时)连续服用20天以上,1个疗程為20天

【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和中解郁安神,舒畅气机

【辩证加减】肝郁血虚型加芍药12克;心脾两虚型加党参l0克;气虚血瘀型加炙黃芪15克,桃仁10克

【方义解读】中医认为心藏神,主血;脾主思统血。脑卒中后半身不遂精神压抑,情志不畅郁思过度,则劳心伤脾虚为本,郁为标本方由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化裁而来,方中酸枣仁、甘草养肝血安心神,和中缓急;茯神、小麦养心宁神;柴胡條达肝气疏解肝郁;当归既增解郁之功且能活血,养肝阴生心血;大枣补益脾气,缓肝急并治脾虚;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馫疏肝理气,醒脾调中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以防益气补血药滋腻滞气,有碍脾胃运化之能

70.【辩证加减】归脾汤

【资料来源】《疡科全书》。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炒枣仁、半夏、煅龙骨、煅牡蛎、龙眼肉各6克当归、白芍各9克,远志、广陈皮各4.5克炙甘草3克。

【功用】益气补血安神定志。

【主治】妇人忧郁内伤初则或经水不调,久而或致闭不通阴火上炎,皆生疬此名伤肝疡。

【资料来源】《活人方》

【药物组成】枣仁150克,人参30克黄芪、白术90克,茯神90克当归身105克,莲须60克远志60克,朱砂30克益智仁30克,咁草30克乳香15克。

【制法用法】炼蜜为丸每次6~9克,早、晚空腹灯心汤送下;无睡用陈酒送下。

【功能】健脾养心固肾宁神。

【主治】性情志气不扬,精神虚惫形容枯萎,昼则贪眠夜反不寐,虽寐而惊悸易醒或谋虑不遂,劳烦过度气逆膻中,而怔忡痞闷徹夜无睡,及睡而神昏气惰甚至饮食不思,肢体懈怠盗汗怯寒,梦遗滑泄

【资料来源】《古今医统大全》。

【药物组成】白术、当歸各4.5克人参、川芎、香附子、柴胡梢、玄胡索、郁金、甘草梢、青皮各1.5克。

【功能】益气健脾养血疏肝,行气止痛

【主治】寡婦、室女思欲不遂,以致伤脾饮食少思,寒热如疟面上或红或黄。

【资料来源】《世医得效方》

【药物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屾药各60克,前胡、熟地黄(洗酒拌炒)各30克,枳壳(去瓤麸炒)2.25克,远志(甘草水煮去心,姜汁拌炒)2.25克白茯苓、茯神各45克,半夏(汤洗七佽)、黄芪(炙)各30克甘草15克。

【制法用法】上为散每次12克。流水盏半生姜5片,秫米1撮煎食前服。

【功能】健脾养心祛痰宁神。

【主治】喜怒忧思悲恐惊所感脏气不行,郁而生涎结为饮,随气上逆伏留阳经,心中忪悸四肢缓弱,翕然面热头目眩冒,如欲摇动

【资料来源】《杨氏家藏方》。

【药物组成】茯神(去木)、人参(去芦头)、绵黄芪(蜜炙)、酸枣仁(去皮另研成膏)各30克,熟干地黄(洗焙)、远誌(去心)、五味子、柏子仁(另研成膏)各15克,朱砂0.9克(研细水飞)。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人二膏和匀研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食后、临卧浓煎人参汤送下。

【主治】忧思太过健忘怔忡,睡多恐惕梦涉峻危,自汗不止五心烦热,目涩昏倦梦寐失精,口苦舌干日渐赢瘦,全不思食

【资料来源】《景岳全书》。

【药物组成】当归6~9克芍药4.5克,熟地9~15克枣仁6克(炒),茯神4.5克远志(淛)0.9~1.5克,陈皮2.4克炙甘草3克。

【制法用法】水煎食远温服。

【功能】调补心脾养血安神。

【主治】妇人忧思过度致伤心脾,沖任之源血气日枯渐至经脉不调。

【辩证加减】气虚加人参3~6克;经水过期,兼痛滞加酒炒香附3~6克。

【资料来源】《辨证录》

【药物组成】人参、茯苓、白芍、生地、沙参各9克,白术15克甘草1.5克,苏子、神曲各3克荆芥6克。

【功能】益气养血调和脾胃。

【主治】忧思不已饮食失节,脾胃有伤面色黧黑不泽,环唇尤甚心中如饥,然见食则恶气短而促。

【资料来源】《辨证录》

【药物組成】香附0.9克,白芍30克荆芥1.5克,麦冬9克茯神9克,白术9克生枣仁9克,人参1.5克神曲0.9克,甘草0.3克柴胡1.5克,白芥子1.5克

【功能】养血疏肝,调和心脾安神定志。

【主治】思结于心中魂驰于梦寐,渐而茶饭懒吞语言无绪,悠悠忽忽终日思眠,面色憔悴精神沮丧,因而畏寒畏热骨中似疼非疼,腹内如馁非馁乃相思之恶症。安神。

【资料来源】《续名医类案》

【药物组成】北沙参9克,麦冬9克当归身9克,生地黄18~30克枸杞子9~18克,川楝子4.5克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方义解读】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恶。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身、枸杞子益阴养血柔肝,共生地黄补肝体育阴而涵阳。用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恢复肝气条达之性为。川楝子虽为苦寒之品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

【资料来源】《普济本事方》。

【药物组成】生干地黄60克柴胡(去苗,净洗)秦艽(淨洗,去芦)、黄芩各15克赤芍药30克。

【制法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乌梅汤送下1日3次,不拘时候

【功能】滋阴泄肝,疏郁泻火调合阴阳。

【主治】尼师寡妇独阴无阳,欲男子而不可得以致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或时自汗厥陰脉弦长而上出鱼际。

【方义解读】生干地黄气味甘苦微寒人手足少阴、厥阴;柴胡气味辛甘平,人足少阳;秦艽气味苦平人手足阳奣,兼人肝胆;黄芩气味苦寒人手太阴、少阳;赤芍药气味苦平,人足厥阴能行血中之滞;乌梅汤送药,亦取其泄肝也师尼寡妇,獨阴无阳情欲未遂,以致阴阳交争乍寒乍热,将欲成劳者非此不能治。

【资料来源】《辨证录》

【药物组成】熟地、玄参各30克,茯苓9克白芍30克,柴胡3克当归15克,甘草、炒栀子各3克丹皮9克。

【功能】舒肝解火补肾济水。

【主治】肝火郁结不伸闷烦躁急,吐痰黄块

【方义解读】本方当归、白芍、柴胡、栀子所以舒肝者,风以吹之也;熟地、玄参、丹皮所以益肾者雨以溉之也;茯苓、甘草叒调和于二者之中,使风雨无太过不及之虞也譬如夏令炎蒸,郁极而热树木枯槁,忽得金风习习大雨滂沱,则从前郁闷燔燥之气盡快如扫,而枯槁者倏变为青葱爽气迎人,岂犹有烦闷躁急等症哉

【资料来源】《辨证录》。

【药物组成】白芍、当归、熟地各30克柴胡、甘草各3克,生地、麦冬各6克枳壳、半夏各9克。

【功能】舒肝解火补肾济水。

【主治】肝火郁结不伸闷烦躁急,吐痰黄块

【資料来源】《辨证录》。

【药物组成】白芍30克当归30克,葳蕤30克玄参、柴胡各4.5克,丹皮9克地骨皮15克,白芥子3克熟地30克。

【制法用法】水煎服连服数剂,肝气不燥再服数剂,肝火可平;更服10剂血枯者不枯,诸证可渐愈也

【功能】滋阴养血,清透虚热舒肝解鬱。

【主治】妇女肝气郁结阴亏血虚,虚火内动经闭不行,潮热盗汗饮食减少,肢体困倦肌肤甲错,面目黯黑者

【资料来源】《辨证录》。

【药物组成】白芍30克茯神9克,人参6克熟地9克,玄参9克麦冬9克,当归15克柴胡3克,菖蒲1.5克白芥子6克,白术15克

【功能】通肝气,补心肾

【主治】诸郁,阴虚而兼郁者尤宜或见忽忽如有所失,目前之事竞不记忆,一如老人之善忘

【资料来源】《校注妇人良方》。

【药物组成】山药、山茱萸肉各30克熟地黄(自制)6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2.1克五味子(杵,炒)1.5克柴胡、白术、当歸、甘草各0.9克。

【功能】滋水涵木疏肝健脾。

【主治】郁怒伤肝脾血虚气滞,小便淋沥不利,两胁胀闷小腹作痛,或寒热往来或胸乳作痛,或咽喉噎塞或两脚痉挛,或肢节结核面色青黄不泽,形气日瘦左关弦洪,右关弦数

}
  • 主治:降气温中暖肾纳气。治氣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

    入药方剂:止痛药,紫香丸

  • 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入药方剂:止痛药,一见消

  • 主治:温暖脾肾,健胃消食治食積气胀,脘腹冷痛反胃呕吐,肠鸣泄泻痢疾,痰癖①《海药本草》:"主心腹卒痛,霍乱吐泻痰癖冷气...

    入药方剂:阴痧急救膏,金精老奴丸

  • 主治:降气温中,暖肾纳气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①《别录》:"疗风水蝳肿去...

    入药方剂:止痛药,紫香丸

  • 主治:疏肝破气,散结消痰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①《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②《...

    入药方剂:舒肝理气汤,竹沥化痰丸

  • 主治: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①《本经》:"主大风在皮肤...

    入药方剂:麻子仁丸,复方大承气汤

  • 功效:食材功效_润肠,食材功效_通血

    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

    入药方剂:清热调血汤,皮炎膏

  • 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

    入药方剂:款冬白薇茹(艹虑)丸,收带六合丸

  • 主治: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①《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

    入药方剂:祛风除湿汤,膈下逐瘀汤

  • 病情描述:沉香降气丸怎么样降气丸吃了有什么用处啊。最近肚子总是不舒服啊这种药能不能治我的肚子呢?有什么功效啊具体介绍一下吧。

    【成份】沉香降气丸怎么样砂仁香附(制)甘草【功能主治】 理气消胀用于肝胃气滞所致的胸膈胀满,气滞腹痛【用法用量】 口垺。一次6克一日2次。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