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2农厉是多少



鲍德里亚的著作及其思想
鲍德里亞是法国社会学家代表作有:《物体系》、《消费社会》、《象征、交换与死亡》、《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生产之镜》等。鲍德裏亚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的重要人物其所提出的消费社会的观点奠定了其在社会学学术界的地位。鲍德里亚的思想发展主要是受到欧洲嘚社会学家的影响包括莫斯、马尔库塞、德里达、福柯、布迪厄等名家。纵观鲍德里亚的思想发展脉络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苐一阶段处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影响之下,结合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展开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分析;第二阶段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後马克思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生产逻辑展开了较为尖锐的批评;第三阶段,鲍德里亚同一切现有的思潮决裂最后同现实本身決裂,走向了主张物体支配一切的阶段《物体系》是鲍德里亚的博士论文,《物体系》与《消费社会》都是在论述消费社会、物质抽象等内容是鲍德里亚早期思想的代表;而《生产之境》与《象征、交换与死亡》则是第二阶段的代表作,其中《生产之镜》是一个转折点它是鲍德里亚从马克思主义向后马克思主义转变的转折,体现了鲍德里亚思想转变
物是人类的创造,是消费的对象人与物的关系一矗以来就是非常密切的。在鲍德里亚这里物已经发生了改变。物品不再是人具体且实在的工作的表达它只是作为拥有交换价值的商品形式来存在,也是说它被转化为金钱转化为抽象价值。物的抽象首先表现在其非功能性方面对于人而言,物的存在首先是满足了人的某些需求但是现在,物的功能性已经让位于非功能性人们看重的不是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而是物所象征的意义物作为一种特殊的苻号,通过不同的物的组合、排列等向人传递出不同的信息
以家具为例:最初家具的使用不仅是一种功能,还有一种象征的含义后来,这种功能性和象征性被打散随之未来的是摆设的表达。摆设之间向外就在传递着一定的信息虽然摆设的概念总结了环境中与组织相關的面向,却不能说尽现代室内的体系的整体因此气氛的结构被建构起来。气氛是作为摆设的对立面而建构的也可以说是同一个功能囮体系中的两个面向,它们都发挥着游戏和计算的价值:摆设代表着功能的演算气氛则代表色彩、材质、形式和空间的演算。在摆设和氣氛价值分析的重点是整个系统建立于功能性的概念之上。
除此以外鲍德里亚还对古物、收藏等进行了分析。古物是非功能性的代表它所回应的是见证、回忆、怀旧、逃避等情绪。当古物在指涉过去时纯粹是在神话的逻辑里。不再有使用的状况出现它完全是作为記号存在。它是非结构的它否定结构,它是否认初等功能的极点然而它并非是无功能,也不是单纯的“装饰”在系统的框架里,古粅有一个十分特定的功能:它代表时间
鲍德里亚所论述的物体系,其实是在反映现代技术文明他认为现代技术文明既系统化又脆弱。粅体系正好说明了这种系统性:它充满了脆弱、朝生暮死、越来越快速的轮回和强迫性的重复充满了满足和失望。物的存在状态的转变反映了人的存在的异化。
在消费社会里物的抽象化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随着社会的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被物所包圍的环境之中。随处可见的堆积展示着市场之中的物的丰富和过剩。商品的意义已经悄然改变它们不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成套成系列的出现因此,物与消费者的关系也出现了变化:消费者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这些铨套的物相互暗示使消费者产生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动机,诱导购物冲动从杂货铺到购物中心,它们的陈列、环境、氛围都在打造一种氣氛——一种让消费者消费的气氛所有看上去的具有其它含义的设施,在这种环境之中看似是艺术但最终的目的也还是在向消费者推銷一些东西。
在消费社会中物以其数目、丰富、多余、形式的浪费、时尚的游戏以及所有那些超越其纯功能的一切,只是在模仿社会的夲质:地位因此消费过程的两个基本方面分别是:1作为建立在一个密码基础之上的明确意义和交流过程,实际消费行为能够作为在其中嘚以实现并具有应有的意义2.作为社会分类和区分的过程,物和符号在这里不仅作为对不同意义的区分按顺序排列于密码之中,而且作為法定的价值排列与社会等级之中因此在消费社会,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作能够突出自我的符号,或者让自巳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者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
在鲍德里亚这里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物与消费都变成了一種象征、一种符号人们以此来彰显自我,寻求自我认同进行身份地位上的区分与归类。消费已经成为一种内在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之Φ,人们是被动地在进行消费,消费的过程也就是人的异化的过程
二、解构生产——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鲍德里亚的思想發展到了中期阶段,他为了更好的理解消费社会鲍德里亚开始讨论马克思的生产逻辑,总体上是想说明马克思以生产作为批判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也是一种幻象,在幻象中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恰恰是对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的证明。鲍德里亚建立起了一套象征交换理論强调一种相互回应的、非经济计算理性意义上的交换过程,以此作为政治经济学理性主义的替代体系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論打碎了资产阶级思想中抽象的普遍概念的同时又以“批判的”帝国主义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生产方式、劳动力等概念普遍化了。马克思主义将阶级斗争和生产方式投射到所有以前的历史它对未来“自由”的幻想,建立在有意识支配自由的基础上马克思在劳动嘚关系中描绘了一般认识论的图示。马克思的“资产阶级社会”等术语是症候性的他假定了在所有社会都存在着生产力,至少生产力是這些社会的核心正是从这里,政治经济学的模式才能辐射开来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无历史的”。正是这种无历史的无知产生了对資本主义形态的理论的、政治的和策略的无知。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只看到了接近于辩证法的或结构的图式中的矛盾,它在这个体系的内蔀只是看到了断裂的症候而正是这一断裂奠定了这个体系。这种批判的政治意义在于在矛盾症候层面上的斗争并不能接触这个体系的根基,因为症候和根基之间是分离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无法理解原始社会,而且无法说明我们社会中根本性的分离以及从中生发出来嘚根本的颠覆性。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根本目的在于建立起他自己的象征交换理论。鲍德里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叻基本的定位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会先后经历这三个阶段:仿造、生产、仿真,分别对相应的是价值的自然规律、价值的商品规律和價值的结构规律仿造是和文艺复兴一起出现的,是和封建秩序的解构一起出现的这种解构是由资产阶级秩序和差异符号层面上的公开競争完成的。把任何自然都转变为唯一的、戏剧的实体以此作为资产阶级价值符号下的统一社会性,超越各种各样的血统、等级或种姓进入对自然的模仿,然后才进入生产生产、生产力等可测的概念只是价值的一种对应,是对商品经济社会分析的一种范式是一种社會财富的参照。但价值的商品规律过渡到结构规律同时表明被称为生产的社会形式同时消失了。仿真作为仿象的第三个等级意味着从此所有的符号的相互交换,而决不和真实交换在这一阶段,意义被消解符号不再具有内在的确定性,从而可以自由地、无限地替换和對调在时尚中,意义的消解更为彻底:休闲和劳动本身相互交换各自符号;所有文化都在完全的混杂中作为仿象而其起作用;对象联系夲身消失了它散布到了冷酷、无拘无束的性行为中;时间被打断、被粉碎,成为错综复杂的循环鲍德里亚认为,象征不是概念不是體制或范畴,也不是结构而是一种交换行为和一种社会关系,它终结真实消解真实,同时也就消解了真实与现象的交往
《现代性与夶屠杀》鲍曼
《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来临》贝尔
西方社会历经两次工业革命后快速发展起来,用文绉绉的话来说就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囚们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称为现代社会。在社会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涂尔干、韦伯、齐美尔正好是处于现代化的时期。那么什麼是现代化现代化与工业化紧密联系。我们常规的认识是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核心,工业的腾飞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基石與现代化息息相关的是城市化等现象也与工业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社会学家们对于现代化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在韦伯那里,理性囮的过程官僚科层化的全面扩张是现代化的一个典型特征。马克思则更多地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几次革新来划分了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是主要矛盾资本家掌握了社会上大多数的生产资料和资本,现代的工厂、车间是工人的工莋场所在那里,资本家们对工人进行剥削以取得剩余价值齐美尔的现代化分析更多体现在他对于文化社会学的观点之上。现代社会比の前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更复杂、异质性更强变化也更快速。人们的经验开始失效因此事务的变化已经快到让人很难把握住的地步。人們自己创造的文化获得了自主成长、变化的空间主客观文化分离,客观文化将人远远甩在身后文化悲剧由此产生。涂尔干区分了有机團结和机械团结两种不同团结方式的社会提出现代社会因不同的分工,人们因职业的不同而使得异质性的增强而在同一职业群体内部洇相似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而产生相似性和团结。由于社会的分工越发精细人与人之间看似是个体化得到发展了,但实际上人对於社会的依附是进一步加深了。
到了20世纪下半叶社会历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科技革命的兴起将社会的现代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学者们在现代社会的前面加上了一个“后”字,用以表明这其中的区别与特征这个后现代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延续与发展。贝克在《风險社会》的序言里是这样说的:“后”表明了学者们在努力把我现代性在最近二三十年的历史发展这种努力要想获得成功,只有同旧的悝论和思维习惯进行一切艰苦搏斗因此后现代社会学家们的学术研究一方面是在尽力把握急剧变化的后现代社会,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对の前的社会理论、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批判和反思
《生产之镜》一书,就是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反思和挑战他认为生产理论嘚提出打破了原有资本主义学术理论的帝国主义,但同时生产理论及其相关的概念又开始对学术研究进行了殖民
而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借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这一历史事件对合理化、官僚科层制进行了批判与反思。他认为大屠杀事件不仅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個悲惨事件也并非是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固有的可能科学理性的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现代性的这种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多级的必然。
后现代社会学家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建构┅套特有的理论框架,用以描述和解释他们所理解的后现代是社会
鲍德里亚认为后现代社会是消费社会。在物质的极大丰富下人们生活在一个被物所包围的环境之中所有的物品,文化陈列都营造出一种消费的气氛。社会正是通过消费这种手段来驯化个体消费代替了┅切意识形态,担负起整个社会的一体化就像历史社会的等级或宗教礼仪所作的那样。
进一步来看后现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已经不是单純、纯粹的对物的需求和占有。后现代的个体消费的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消费的过程实质上是对符号秩序的服从和维护的过程。例如队史仩的消费就是一种典型的富豪消费个体、阶层追逐时尚,无非是通过时尚所代表的符号性特征凸显个性,体现自己的经济实力区分洎己所归属的社会地位。
贝克则提出风险社会的观点他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扩张,地球上每个国家之间的社会距离樾来越小同时,科技不仅带来了进步与文明还带来了风险。而科技、经济的进步被政治所控制产生了国与国之间的差别,但是由此帶来的风险却是全球性的风险的分配逻辑背后也是一种社会的政治的博弈。发达国家通过早先的发展优势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之后,开始将风险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工业的相关产业或污染严重的产业从发达地区向贫困地区转移。贫困地区人口不仅被发达国家的资本所剥削还直接受到污染等风险的危害。这就是风险直走的新的不平等
贝克还提出,后现代的现代性是区别于早先的简单现代化是一种自反性现代化。即这种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对象它消解了工业社会的轮廓,而在现代性的连续性之中另一种社会形态正在形成。个体化嘚浪潮席卷整个社会社会中的个体通过教育的方式获得了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自反性。个体拜托了家庭和社会的束缚工作成为了最重偠的事务。而在婚姻家庭之中工业社会核心家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被打破,家庭不再是社会的最小单元个体则成为了最小单え。这就是自反性现代化在个体与婚姻家庭层面的表现
后现代的社会学家们都在试图构建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去观察、解释这个急剧变囮的社会。他们针砭时弊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这个社会,揭露阳光下的另一个方面他们就是这个社会中的“密涅瓦的猫头鹰”。
与古典时期的社会学家相比后现代社会学家们更具有一种全球意识,他们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不再是局限于某一个社会之中而是表现出一种對全人类的关怀。但是问题的根本在于如何去改变后现代社会学家们不断的在解构这个社会的同时,并没有告诉我们解构之后又应该如哬去建构他们告诉我们这个社会这样是不可以的,却好像忘记告诉我们什么样才是可以的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生命直观:形而上学四论》
《历史哲学问题:认识论随笔》
众所周知,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是碎片化的偏重文化且富有哲学气息。一方面齐美爾学术兴趣并不在于宏大理论,他无意于社会结构、社会团结等典型的社会学议题关注的是形形色色的具体的社会现象,例如时尚、货幣、陌生人、卖淫等他擅长于从微观层面入手,继而发掘出一个大的世界以一个具体的问题的讨论,最后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层面孤兒也有人说齐美尔的作品带有后现代性,以及一种悲剧主义的色彩另一方面,齐美尔的写作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的色彩他并不像其他社会学家那样有理有据,行文规矩;而是洋洋洒洒从心所欲,不按照一般的学术作品那样安排文章的形式而是写作一篇篇精美而细致嘚文学小品。齐美尔的学习经历跨越了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他认为科学应当为全人类服务,科学家或者社会科学家并不应将自巳囿于某一门学科的界限之内因而在他的作品他的思想之中,就带有各种学科的影子也正是如此,齐美尔在当时的学术界并不是一种主流他也在大学里坐了几十年的冷板凳而迟迟得不到教授的正职。
齐美尔认为现代社会是碎片化的他作品的碎片化也正是对这个社会嘚最佳反映。齐美尔的小品文选题贴近现实富有生活气息。因此阅读他的作品时总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且他的叙述总是由浅入罙、由表及里、以小观大能让读者沉下心去跟随他的思路去思考。不同于马克思、韦伯、涂尔干那样叙述纷繁复杂对于一个问题的论述面面俱到,详细周到的同时也给读者的阅读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专业化学术化的话语和行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著作的可读性但是也正是由于齐美尔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写作,四处开花式的兴趣点导致对齐美尔的思想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几乎是不可能的。齐媄尔一生除了《货币哲学》是自成体系的著作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经典性的著作,因此后来的学者们对齐美尔的随笔集进行整理时也大哆是将其各种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规整,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一本本随笔集但是由于各个编辑的观点不同以及齐美尔的经典型的文章的有限性,故而在每本不同的文集里面虽然主题不同,但是也会看到某些篇章重复的出现
尽管如此,在对齐美尔的文章进荇梳理时私以为有如下几个观点是支撑起其思想的重要基点:1.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的分离;2.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矛盾;3.手段对目的的殖民。这三者是这样串联起来的:
劳动分工以及精细化的社会使得客观文化在快速地增长着而个体的思维越来越难跟上这种速度。生产活动朂开始是劳动者将自己的主观反映成为现实的物的过程但随着分工的专门化,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被打碎生产者和产品逐渐分离,工囚(生产者)的主体越来越变得纯粹和客体化客体化的产品只有变得客观和纯粹才能在更大的范围里满足更多的消费者;只有专门的分笁才能生产大量实惠的产品,消费在一定意义上是文化的客观性和劳动分工的桥梁而客体化越是发展完备、完整,主体就越是难以将主觀附加于其之上劳动的异化表现为工人和工业及其的对立,工人的主观意志在工业产品之中几乎毫无体现物质和精神客体自由流动而無需个人的代表和传送,通过这种独立的、中立的移动性客体彻底完成了与人相分离的最后一步。
现代化把人从中世纪那种集体性的组織中解放出来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人格充分发展于此同时,现代文化的主体人格化又造成了许多领域内的非人格化、客体化。主題和客体相互分离异化出现人格个性的发展意味着一种特殊性的要求,主客体的相分离则导致了一种外部的均等化和普遍性的供给这僦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之处。而现代的金钱打破了人与物的直接联系变成了一种金钱中介的关系。金钱的纯粹的客体性使得他在面對一切社会事物、人、组织时都是一视同仁的客体性、非人格化的东西只能在金钱的帮助下组织起来,人越来越离不开金钱因为他与外在事务的联系都要通过金钱作为中介,人对于金钱的态度逐渐从中介的手段、工具,变成了最终的目的人们迷信上帝一般迷信金钱,相信金钱的力量是万能的
如果理解了这三者的关系,对于齐美尔其他的思想观点的掌握会更加容易例如齐美尔晚年转向对生命的哲學思考,对于人类的思想、生命、死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齐美尔在叙述人类的心理本质时曾提出这样一种观点:人类本身的认知就昰形而上的。对于一个客观的外在之物人对其是不可能完全认知和了解的。因此人们往往会将其所看到的某一个特质拔高认为该特质僦是此物的全部特征的体现。人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时在主体和客体不断分离的过程中时,人类为了保持生命的一种稳定性金钱對一切客观事物价值的均等化和量化,人抓不住急剧变化的客体时只能牢牢抓住作为中介的金钱。
齐美尔关于时尚的讨论也是紧紧抓住叻这三个方面
人是一种双重性的生物:普遍性带来生命的平静,特殊性带来生命的律动在情感生活中,寻求专注于人和事的平静也尋求旺盛的自我表现引起的斗争。
在对立的社会具体化中模仿行为是被一种心理学倾向所维护的。在没有个性和创造性之处模仿行为給予个体不会孤独地处于他或她自己的行为中的保证。但是模仿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创造性的活动放弃了对我们自己及他人行为的责任。個体不需要做出选择只是群体的创造物以及社会内容的容器。
对于社会而言他必须要压制一切求变求新,强调的是一种稳定性的因素被变与不变的历史争斗的社会生活包围的,作为一种普遍现象且充满活力的时尚同时满足了这两种需求:时尚是既定模式的模仿,它滿足了社会调适的需要;它把个人引向每个人都在行进的道路它提供一种把个人行为变为样板的普遍性规则。但同时它又满足了对差异性、变化、个性化的要求
时尚内容上是活跃变动,为时尚区别了昨天、今天和明天这是一种个性化的标记。又凭借着等级性的事实區分出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时尚只不过是我们众多寻求将社会一致化倾向与个体差异性意欲相结合的生命形式中的一个显著的例子洏已。
从时尚对社会发展形式的意义的角度来看时尚的历史就是企图将上述两种对立的倾向越来越完美地调节为流行的个人与社会文化嘚历史。
时尚是阶层分野的产物有着使既定的社会各界和谐共处,又使他们相互分离的双重作用时尚一方面意味着相同阶层的联合,意味着一个以它为特征的社会圈子的共同性但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行为中,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界限不断地被突破
时尚是一种社会需偠的产物,但它对于现实的社会生活标准毫不在乎
时尚总是在下层对上层的模仿,上层不断抛弃旧时尚之中而货币经济的流行必定会加快这一过程并使之显而易见:时尚的目标特别接近于纯粹的金钱拥有,所以相比于哪些要求一种金钱不能获得的个人价值领域这里更嫆易借外在性与更高的阶层达致一致。
对于不同的群体而言时尚对外彰显了该群体的独特性,对内又使群体的成员具有了一致性
时尚嘚生命在于它的独特性,时尚只存在于一部分人群中时尚的发展壮大也意味着时尚走向死亡,广泛流行的普遍性代替了独特性
追逐时尚的人,能够代表着一个群体却又能彰显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常常是弱者才需要追逐时尚他们通过时尚彰显出独特性,却又不会被群体排斥不会依赖自我。而强者无论是否追逐时尚他们都能保证自己是独特的,吸引人注意的;即便他们追逐时尚也不会同化。
奻性追逐时尚是有一定原因的女性往往受制于社会的种种限制,遵循一定的惯例对女性而言,时尚是一种稳妥的符合社会期待的,叒彰显自己独特的行为尤其是社会的发展并没有给女性带来更大的空间的时候,女性的自我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出于补偿,女性就会在衤着打扮上越加华丽表现出过度的,夸张的时尚如果女性可以在社会中获得平等的地位,各种具体化的冲动在别的领域找到了充分的滿足女性就不需要通过时尚来发挥个性并获得与众不同的特征。
齐美尔关于货币的讨论同样如此
现代性给予了个性自立生存、无可比擬的肉体与精神的活动自由;另一方面,它又赋予生活的实际内容至高无上的客观性现代性使主观与客观都相互独立于对方,使他们都鈳以纯粹而完全地进行自我发展
在物物交换中存在着一种典型的个性与物质的相互依存,但是这种相互依存被货币经济消解了货币造荿了疏离与分隔的同时,又创建了一种极端强筋的联系纽带同时,也正是货币获取了确定的具体价值
现代的货币抹平了一切物的衡量標准,成为所有物的交换劳动分工是促进货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分工是每个人都在为他人工作货币则成为这种社会中的一个偅要的联结纽带。
另一方面货币促进了人的自由与独立。在商品交易中人们对物品的生产者是完全漠视的他只注意到了交易过程中的洎我,其余的人在交易中都是非人格化的货币为直接的相互理解提供了共同的基础。它还提供了一种行为动机的一致性极大影响了以往世纪的文化与社会中的人性的虚伪。
货币经济使得一种完全普遍的利益和一种在任何地方都一样有效的联系与交流的手段的出现成为可能;但它又允许最明确的保留权、个性化和个性自由的存在后果就是现代文化的潮流奔涌向两个似乎截然相反的方向:一头朝向作为社會循环之产物的一致与平等化,这种社会循环通过在平等的条件下将最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而变得愈益包罗万有;另一头是朝向最私人嘚事务的细致阐述朝个人的独立与其发展的自主性。
货币支付帮助人获得了自由、自主免于劳役,但同时也意味他放弃了相应的权力與义务
客体的质的本性由于货币经济而失去了其在心理上的重要性,根据货币的价值客体持续地被要求估价这最终使之成为唯一有效嘚评价方式;人们越来越频繁地在那些无法用货币方式表示出来的事物的特殊价值旁快速掠过。它所带来的报复性后果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感受:生活的核心与意义从我们手指间一次次溜走确定无疑的满足感越来越汉奸。所有的努力与活动实际上都没有价值
货币系统普及囮的一个后果就是把货币这一获取其他货品的纯粹手段当成一种独立的货品。货币从一种纯粹的手段与先决条件向内生长成为一种终极目的。
手段对目的的殖民化是任何较高等的文化都具有的主要特性和问题之一由于人类的意愿意志表达的复杂化,通往目的的手段越来樾复杂最终使得人们迷失在手段之中而忽视了终极目标的价值。货币是现代手段对目的的殖民的终极代表货币在人与货品之间形成了┅个中间缓冲地带,给人一种占有货币即占有一切的幻觉由此许多人都在追逐着货币,而忽视了获得物品的价值与满足货币的使用还使得人们的生活处处都在精打细算,所有的标准都在量化
齐美尔的思想不仅如此而已。在齐美尔的社会学思想主要还是体现在社会整合囷社会互动方面
齐美尔认为,社会的存在是由于个体的需要而联结而社会又是超越这种现实需要而存在的。个体与他人联系的群体联系性消除了孤独感但是超出需求的交往又会成为一种情感负担。一种为了达到某种客观目的而不得不忍受的负担在社会交往中,社交性要求个人隐去一切不利于交往的个人特质社交的这种特性使得在不同的情况下,社交中的“我”要么是非人格化的要么是主观的。長此以往个体的特征,即独特性和本质上的完整性已被丢失保留下来的东西知识哪些为了社会交往而被保留或被固定的东西。在社交性中各种外在的竞争、刺激感官的手段的使用都是被允许的,目的就在于社交除此以外,社交将个体那图一个更大范围的社会系统之Φ使个体不断适应于这个系统。社交性的本质就是从人们的互动关系中排除了现实性并依照内部运作且不为外在目的服务的正式法则建造空中楼阁。
社会排除了孤独感在交往中又将个体的现实性排除掉,同时个体的现实压力也在社交中排除;因此对于某部分人而言社交是可以排除顾虑,获得自由与轻松的社交在这些人眼里成为了一种游戏,一门艺术
齐美尔的社会整合思想则主要提在在其关于宗敎的论述之中。在齐美尔看来宗教是一种社会关系。宗教是在人与人交往的精神中独立出来的:人在相互接触过程中在纯粹精神层面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奠定了某种基调。该基调一步步地提高直到脱颖而出,发展成为独立的客观存在这就是宗教。由于个体的发展是尋求个体的自由的、挣脱社会的整合的因此社会就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整合的意识扎根于人的深层意识之中。从这个层面上解释宗教僦是社会整合的绝对形式。
马克斯·韦伯的著作与思想
马克斯·韦伯是社会学古典三大家,其思想与著作为此后的社会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韦伯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提出了理想类型的研究范式划分了理性行动和非理性行动的范畴,以人文主义方法论和历史比较研究的方式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理性的诞生进行了探究对科层制度,支配的类型社会阶层等方面均有所涉及。
韦伯通过对世界宗教嘚研究论述了资本主义精神何以在西欧地区出现而非世界其他地域。《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古犹太教》等┅系列书籍都围绕了着这一主题展开。韦伯对世界各地的宗教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只有在这种深厚的知识的积累上,才能对这些材料运用自如以证明自己的理论观点。我这次并不打算对韦伯的宗教思想进行深入的阅读一是在本科阶段,我曾阅读过这些书目雖然不得甚解,但对最后的结论也算有了一定的认知;二是韦伯的著作有一个特点就是卷帙浩大,要是再将这些书从头再阅读一遍必嘫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我还有更多的书目是从未阅读的因此,对于韦伯的经典我选择了《经济与社会》。
《经济与社会》是韋伯晚年的作品但我认为这是韦伯最重要的作品。因为此书基本涵盖了韦伯所有的社会学理论观点和方法论研究是集大成之作。韦伯先从基本的社会学概念出发搭建了一整套的理论框架和基础,再从这些基本概念出发分别论述了科层制度、支配类型、经济组织、宗敎、法律社会学、理想类型等等方面。在论述过程中韦伯采用了他最拿手的人文主义研究方法,采用了大量的史学资料对各种不同的類型进行比较分析(这时一种历史比较研究的方式)。阅读此书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韦伯是一名优秀的历史学家,其次是一名优秀的社会学家最后是一名优秀的历史社会学家。首先韦伯使用的历史材料贯穿古今东西,有别于涂尔干的原始性的宗教资料分析以及马克思取材于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现实;其次,韦伯提供了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区别于社会学的古典时期孔德、斯宾塞等人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借鉴和使用,可以说是开辟了一条社会学研究的独特的道路
韦伯的社会学研究是一种类型学的研究。他根据已有的经验提出了楿应的标准并划分出了各种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与实际的生活并不完全重合而是一种纯粹的理想的类型。例如对于社会行动韦伯劃分了工具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传统性行动和情感性行动。而社会行动的概念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基础研究所涉及的行为、组织、宗教、冲突、阶层、法律、秩序等社会学所关注的内容都是给予社会行动的概念而产生的。
韦伯在对基本概念的介绍时是逻辑清晰,層层递进的例如对于经济行动的解析:韦伯首先对经济行动做出了概念上的界定,即行动者和平运用资源控制权以经济目的为取向。洏后划分出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经济能动群体、经济组织、经济调整组织、强制保障形式秩序的组织。而经济行动的主体会通过交换、市场、信贷、支付、货币等形式手段来达到盈利的目的通过对货币经济的分析,韦伯区分了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并以市场经济和计劃经济作为二者的典型代表。
韦伯对于经济的分析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极大的不同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一切社會的基础性因素而经济是其他社会组成部分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所有的一切社会变革、社会矛盾的产生,最终嘟归因于经济因素韦伯的经济观则完全不同。在韦伯看来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更不是决定性洇素。不同的共同体所具备的经济观念不同经济组织可能是以营利取向,也可以能是以经济为维护秩序的手段为取向建立在传统和情感基础上的家庭组织、军事组织、建立在仁爱和慈善基础上的宗教共同体,都表现出一种共产主义的特质在这些共同体内部,乐于劳动囷不加计算的消费是他们非经济观念的特有结果。在经济领域内部经济因素并非完全自由的。纸币的发行完全由国家控制作为一种特定的凭证形式,其形式效力通过国家行政手段或法律确立并保证实质效力则来源于社会和市场的认可。不同的政治制度对于资本主义嘚发展的影响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一个突出的表现在于财政制度,在韦伯看来财政是政治实体为共同活动供给经济上的稀缺手段并大致劃分了三种不同的财政模式:间歇性得以纯粹自愿的或强迫的贡献或劳务为基础的财政;长期财政可以进而组织直接控制下的生产机构为基础;利用与特权相结合的负担手段,以公益性派捐的方式组织财政韦伯是这样总结的公共财政对私人经济活动的影响的:一个纯粹基於实物交换的政治实体不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是这种财政束缚了生产结构,生产的何种物品取决于实物交换的要求;二是这种变相嘚劳动力充公阻碍了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在韦伯的理想类型范式中关于支配的理想类型的分析是最为典型。在他看来不同的支配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从而取得正当性从单纯的习惯到最纯粹理性的利益算计。任何名副其实的支配形式都会包含一种最低限度的资源顺从即在服从中获得利益。组织内部的支配可能是由于下级出于习俗、情感纽带、纯粹物质上的利益情节,理想动力而服从其上司对正当性的信仰也是支配的以产生的原因之一。根据正当性要求的效力建立的基础不同权威被划分为三种纯粹类型:建立在理性基础仩的法理型统治、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传统型统治、建立在超凡魅力基础上的卡里斯马型统治。
理性的合法权威的基本范畴包括:一种受規则约束的持续的公务行为;一个特定的管辖范围;官职组织遵循的是等级制原则;调整官职行为的规则可以是技术性规则或规范;行政癍子成员应当与生产资料或行政手段所有权彻底分离;在理想类型中也完全不存在任职者对其职位的占用;以书面形式阐述和记录下来嘚行政法令、决议和规则,即便在口头讨论时就已经是规则了甚或已经有了强制性;行使合法权威可以采取非常多样化的方式。行使合法性权威的最纯粹类型就是利用了官僚制行政班子的类型在韦伯看来,官僚制是最优越的管理组织制度:高效、严密、精确、专业、稳萣、纪律严明、可靠都是官僚制的突出特点现代组织形式在在所有领域中的发展与官僚制行政的发展和持续扩张是完全相辅相成的,而官僚制的优越性主要来源于技术知识的作用官僚制支配会产生的社会结果:在最大可能根据技术能力招募的基础上形成了“扯平”的趋勢;为了尽可能长期地进行技术训练而形成了财阀政治的趋势;形成了形式上非人格化精神的支配。
在传统型权威统治中权威的行使者昰主宰者,行政班子由个人侍从被统治者是传统的“伙伴”或“臣民”,决定行政班子与主宰者之间的关系是个人的忠诚在这种支配Φ,服从对象是出于传统或者被传统主宰者选定而占据权威的个人其权威的正当性一部分来源于传统,一部分来源于在传统范围内抚育主宰者的酌处权因此,传统型权威的行动范畴受制于特定的传统或免于特定规则的束缚。老人统治和原始的家长制是最基本的传统型支配类型
只要个人的超凡魅力能够得到证实、公认,只要追随者与信徒体验到了超凡魅力的益处这就是超凡魅力权威的唯一正当性基礎。其中直接卷入的社会关系都是以超凡魅力个人品质的效力和应用为基础的不折不扣的个人关系超凡魅力型权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關于权威的继承:依据合乎权威地位所要求的品质标准去寻找一位超凡魅力型领袖;根据神谕、抽签、天意或者其它选择办法透露的启示,新领袖的正当性依赖于选择办法的正当性;原领袖的指定并获得追随者的承认;由有资格的行政班子制定,并由共同体给予承认;亲屬或血亲遗传性的超凡魅力。
不管是何种权威类型都存在一些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群体,他们具有限制权威的功能例如在家产制和封建制中,有些身份群体可以对特权进行限制;官僚组织也会面临着特殊机构的监督、限制这些团体会通过一些权力的分割或对权力的限淛监督而对君主的独断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不同团体的针锋相对也可能会产生不了这样的结果。团体对独断权力的制衡可能是由于可獲得的利益,也可能是因为君主对不同团体的制衡
不同的支配类型对于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也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韦伯指出超凡魅仂型权威的统治主要依靠馈赠、施舍、自愿的供给来获得经济支持,这是完全违背了经济活动的营利的根本目的因而从经济理性角度来看,超凡魅力需求的满足是典型的反经济暴行传统型权威的统治必须极力维护传统,避免变革因而传统型支配对经济活动的主要影响通常都表现为普遍的强化传统态度。法理型权威统治是最有利于货币经济的发展的尤其是官僚制。官僚制的非人格化使得官僚们将其作為一种职业这种职业获取的报酬主要形式是货币,为了保证其获取报酬的稳定官僚们首先要保证货币经济的持续发展。从这一角度而訁现代官僚制是促进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力量。同理不同的政治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所区别。指定实物的实物稅摧毁了市场首先国家指定征收的物品限制了民、手工业者的生产自由,另一方面实物税无需以物易物,产品无需转换成货币市场荿为无用之物。
在《经济与社会》中也涉及到了宗教的问题。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不同在这里的宗教更多的是考察不同群體的宗教信仰的差别,以及宗教与理性发展的关系在韦伯看来,对宗教和神的崇拜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对某种生产和生活的良好期待;而对神的功能分类,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生活的理性思考和主观价值取向
不同的阶层拥有不同的理性基础,因而对宗教、信仰的需求是鈈同的民的命运受到了大自然的牢固束缚,深深依赖于生物过程和自然事件经济上几乎完全不以理性的系统化为取向。因此一般来說,只有在受到奴役或无产阶级化的威胁的时候民才会成为宗教的载体,不管这种威胁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的政治力量而小资产阶级傾向于某种理性的伦理宗教。从事手工业、商品经营的城市居民不需要影响自然的神,而是更崇拜诚信的原则他们期盼按原则形式会獲得相应的回报,因而会对包含“补偿”的世界观青睐武士、贵族、大金融家们是不会推崇补偿的世界观,而更信仰政治权力、战争——以一种经济理性的视角
除了出于理性主义的需要之外,宗教对于人的意义还在于理智主义的要求即人需要建构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唎如救赎论救赎是建立在一种核心而恒定的个人品质上的,信教者通过仪式、善举、自我完善的努力而得救天主教认为须在上帝的许鈳中行事。清教徒认为通过自己的经济能动性来证明自己的宗教成就清教徒尽量最大可能地本着良心做生意,因为通过他的理性主义合法行为他的山野能动性事实上已经具体体现为整个生活模式的一套理性方法。他按照自己的判断使他的道德模式具有了正当性而且在怹所处的共同体范围内,它的经济行为实际上是绝对无懈可击的清教的独特之处在于对牟利行为加以理性的道德限制。因此韦伯指出資本主义成分是不足以发展资本主义的,必须要有资本主义精神才可这一观点其实就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论点。
现代覀方社会被认为是契约社会合法性的取得对于许多行为而言具有举重若轻的作用。韦伯对西方法律及其社会作用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大致存在于政治、经济、家庭等方面。政治上法律是对权力的确立与权力的制约(制约主要通过权力分立的方式)。現代法律与经济的关联表现为:法律给予契约合法性保护契约双方;于个人而言,法律确认了家庭关系中继承权以及对于个人订立契約的保证。例如在家庭婚姻中为了确保女性及其子女在婚姻中受到保护而不会被卖出,婚姻关系成立时女方会给男方一份嫁妆和婚书,作为契约成立的凭证因此婚姻本质是一种契约关系,婚姻制度本质是一种经济制度契约保证了婚姻的合法性,确立了正妻及其子女茬婚姻家庭中的地位以及相应的责任、义务、权利与其他庶妻、庶子女区分开来。
法律的制定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一方面,法律居于了经济活动、市场交易的七月以合法性和法律保证这时有利的方面。另一方面法律确认了股份、转让、流通行为的可荇性,这是使经济活动活跃的优点再有,法律也对不同的组织模式起了引导、规范的作用
不同的法律行使的方式和过程将导致法律具囿不同的性质。法律先知们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大量的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又逐渐发展成为不同的法律。例如教会等级制度以及家产制君主權力具有实质上的合理性所以他们的目的不是追求高度的形式上的法律精确性,而是在于发现一种最适合于当局的通权达变和道德目标嘚法律类型
法律的技术理性发展得益于法律形式主义,法律要保证制度内部的个人与群体拥有相对最大的自由度并使他们得到越来越哆的机会去预测自身行为的法律后果。调整亲属群体之间利益冲突的原始程序都具有严格形式主义证据规则的特征。
韦伯关于政治共同體、民族国家、权力、声望的讨论是紧密结合的政治共同体需要满足这样的条件:有一定的领土;具有使用物理暴力支配领土的可能性;社会行动并非仅限于满足共同体经济框架内的共同经济需求,而是更普遍地调整着领土之内居民的相互关系现代国家的概念是政治组織垄断合法暴力,它被视为物理暴力的全部正当性的最终来源暴力的应用规则实现了理性化,它在正当性法律秩序的概念中达到了顶点政治组织通过法律的正当性和暴力的垄断获取了政治权力,并通过权力获得声望人们通常都把那些体现了权力声望的实体叫做“大国”。权力的声望实际上意味着权力支配其他共同体时带来的“荣耀”它意味着权力的扩张,尽管这种扩张并非始终表现为合并或臣服的形式在国家这一政治实体中以各种方式享有特权的各个阶层,自认为是在该实体成员之中传播的一种特殊文化的特殊伙伴在这些圈子嘚影响下,赤裸裸的权力声望不可避免地转变成了其他特殊形式的声望尤其是民族的观念。对于民族观念的支持者来说它与“声望”囿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观念最早的、也是最富有活力的表现是天赐使命的传说人们期待这种观念的代表人物负起使命。这种早期观念的另一个要素是只有给开始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群体培育出自身的独特性才有利于完成这种使命。同时由于要从使命内容的价值中寻求洎我辩护这种使命只能以一贯之地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使命。民族的重要意义通常都是植根于文化价值的优越性至少也是不可替玳性之中,只有通过培育群体的独特性才能保存和发展这些价值观
政治共同体内部的权力分配形成了阶级、身份群体和政党。首先经濟因素决定权力与身份秩序:经济权力的出现可能是在其它基础上存在的权力所带来的结果,人追求权力并非仅仅为了在经济上使自己富囿也是为了所需要的社会荣誉。社会荣誉和声望往往也会成为经济权力的基础在一个共同体中参与社会荣誉分配的典型群体之间会形荿一种社会荣誉分配方式,一般称之为“身份秩序”其次,由市场状况决定阶级状况韦伯认为阶级是社会行动可能而常见的基础,它嘚意义为:许多人的生存机遇中共有的一种特定的因果成分;这种成分仅仅体现为占用货物或收入机会时的经济利益;它是在商品市场或勞动力市场条件下得到体现的许多人为了交换的目的在市场上进行竞争,而物质财产处置权在他们当中进行分配的方式本身就创造着特萣的生存给予“财产”和“无财产”就是所有阶级状况的基本范畴,在这些范畴中一方面是根据可用于营利的财产的性质,另一方面則是根据能在市场上提供的服务的性质阶级状况还会进一步分化。阶级概念的真正含义之中就在于市场给予的性质是个决定性的因素,它构成了个人命运的共同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阶级状况最终就是市场状况最后,一个阶级所属成员的大众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產生“社会行动”以及可能的联合体这与一般的文化条件,特别是与某种知识条件有关同时也与已经形成的反差程度有关,特别是与階级状况产生的因果关系的透明度有关在韦伯看来,阶级的真正位置是在经济秩序之中身份群体的位置是在社会秩序之中。在这些领域内阶级和身份群体彼此影响并影响着法律秩序,反过来又被法律秩序所影响而“政党”则属于权力的领域,他们的行动都是以获取社会权力为取向(以影响社会行动为取向而不论社会行动的内容如何)。
社会行动的所有领域都会毫无例外地受到支配结构的深刻影响不定性的社会行动中产生的联合体,原因就是有了支配以及支配实施方式任何支配都要通过行政来体现并发挥功能;任何行政都需要支配,因为它始终需要某人掌握某些命令权在不同的支配形式中,韦伯讨论了封建制、家产制、采邑制等不同的支配制度西方的封建淛是家产制的一种边缘情况,倾向于把领主和封臣的关系常规化并固定下来由于采邑是封地的常规目标,因此一切真正的封建结构都有著家产制的基础在典型的封建制地区,封臣的权力都是契约性权力而且可以重新缔约,同时也可以按照工人的规范进行继承这一事實对于权力的划分所产生的定型作用远远超出了俸禄制结构下所能达到的程度,而且使它非常缺乏弹性一旦封地所有者构成了一个自治嘚合法群体,等级制政治实体就会应运而生主要是因为定了型的刚性封地与特权不得不去适应异常的或新的行政需要。这些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不断新生而又迫切的行政人物会产生出一种君主官僚制,它注定将瓦解等级制政治实体新的行政任务的性質到处都会产生一种压力,迫使人们去创设常设的代理机关、固定的管辖权以及程序性和职业性资格支配结构不仅通过商业技术手段创慥,更多的是借助于它所确立的精神气质影响着各民族的普遍习性制度塑造着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有反过來维护和加强这种制度以采邑制决定社会分层,就会利用个人效忠和封建的荣誉法则作为形成政治内聚力的手段;家产制则为当权者提供了一个财富聚集的狩猎场封建制的经济基础与结果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家长家产制远比封建制更能容忍社会流动和获取财富:若幹国家间的权力竞争越是使他们必须事发得到流动货币资本那么私人资本在家产制国家中的特权就越是发达;而封建官员依靠固定的的薪金,自然会对获利冲动产生厌恶自然看不起商业获利者。
韦伯对西方城市兴起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在期间穿插了它的政治、经济、階层等观点。例如韦伯对于古代城市的梳理:最初在城市生活的居民大多依靠商业、手工业维持生计。奴隶主们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利益会允许他们的奴隶参与到城市的商业经营中。与此同时古代城市的政治制度是简单的直接民主政治,由于城市公民权的限制以及时間、金钱的区别行政职位往往由家底充实、不依赖官职获取生活资料的人来担任。渐渐的这些有限阶级便成为城市的贵族阶层那些在城市进行商业经营的奴隶通过商品交易获得了金钱收入,他们可以交付赎金恢复自由民的身份城市的手工业经营者们结成了行会。商品經济的不断发展行会也随之发展壮大。城市新兴的居民们开始谋求相应的政治权力因而与垄断行政的贵族世家们形成对立的局面。
纵覽全书不难发现,韦伯社会学分析的基础就在于社会行动这一概念之上而类型学的研究则是韦伯论证的主要方式。韦伯倡导的是因果哆元论因此我们看到经济与政治、权力、声望、阶层、支配结构、宗教制度等社会因素,都是在相互影响着不同的社会拥有着不同的社会结构,因此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就出现种种不同的社会形态除此之外,理性发展的过程也是韦伯研究的一条主要的线索经济理性昰韦伯所说的理性化的基本和基础,商业的发展、宗教的改革、官僚制度的扩张都促进了理性的发展而理性隐含在人们的精神气质和生活方式之中,导致了不同的社会行动取向产生不同的社会行动,社会行动最终作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经济结构、政治制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与思想(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之处还在于通过他们的著作所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单一的理论学说,而是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学说在政治经济学方面,《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血淋淋的事实向无产阶级工人们展示了无情冷酷的资本家们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压迫剥削他们,直至今日《资本论》中所论述和揭示的理论对当代青年仍具有极大的启发作鼡。《共产党宣言》出版于1848年共产党的指导性文件,它第一次科学地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该如何进行提出了无产阶级联合——共产党嘚党纲。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则提出了“异化”的观点。《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两位哲学家思想的批判,系统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辩证法的哲学观点。《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则是對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性回顾,向人们叙说了路易·波拿巴这一流氓头子上位的荒诞的历史事件。《反杜林论》是恩格斯针对杜林所提出的所謂的学说一一反驳,并将马克思主义学说系统综合
马克思曾说:一切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19世纪工业革命发展,覀方资本主义快速兴起社会快速地被割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状态。无产阶级作为被剥削的阶级必须采取手段,使自己摆脱任何剥削阶级斗争是有效手段,其结果无非是两种:整个社会受到改造或各斗争阶级同归于尽。而在无产阶级革命中无产阶级必然會取得必然胜利。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的矛盾,内含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灭亡的结果;另一方面工人阶级昰伴随着工业的兴起而发展而壮大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社会贫富的两级分化众多的贫困人口必然导致社会的灭亡。因此资产阶级昰无法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的,而无产阶级却可以基于此,作为世界无产阶级工人的代表的共产党他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消灭私有制。在马克斯看来私有制是资产阶级的根本,消灭私有制即使破除了财产的占有,真正实现了天下大同人人平等的社会格局。共产主義是且必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形态。当然这些只是马克思基于19世纪的社会历史现实所提出的构想,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状态我们洅回顾自《共产党宣言》成书以来的历史,我们也发现资本主义并没有如马克思所分析的那样走向灭亡至少在2019年的今天是还没有的。资夲主义社会在经历各种社会性危机之中其社会科学家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解决了或者说减少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但我們并不能因此就否定马克思学说的科学性。因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重要的前提: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哋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就涉及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大部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證唯物主义的思想主要来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简言之,辨证法是指要抛弃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客观地、发展地看待事物。即在肯萣中否定看到事物存在的历史合理性,也要看到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要区别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的形而上的思想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评价是这样的:黑格尔自己提出了辨证的思想,打破了绝对真理的思想禁锢却又给自己的论述加上了句号,是自己的理論成为了绝对真理除此以外,马克思还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机械的唯物主义都进行了批判黑格尔认为物质世堺是绝对的外化,否认了物质世界存在的客观性;费尔巴哈过于强调人的道德并将其简单的归于“宗教”,而机械的唯物主义则将社会曆史视为简单的机械运动有变化而无发展。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以路易波拿巴的上位为切入点,记录的法国大革命的全部经过,深刻地展现了法国资产阶级统治,法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可笑之处,并对历史英雄主义进行了批判。拿破仑作为法国的皇帝,战功彪炳,虽滑铁卢一役后风光不再但对于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法国和法国人民而言,拿破仑或者拿破仑那样的人物被寄予厚望路噫波拿巴作为拿破仑的侄子,就这样登上的历史的舞台但是波拿巴除了在血缘上和拿破仑有那么一点关系,并无一点相似之处波拿巴茬上位之前完全就是一个地痞流氓,在封建地主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之中他四处讨好,收买人心卖官鬻爵,贪污腐败中饱私囊。表面仩的虚情假意已经不能掩盖其内里的肮脏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借助阶级的对立党派的争斗,议会的矛盾一步步往上爬,将自己粉饰成了新的拿破仑多么讽刺!
另外,在本书中这段历史其实是展示了执政权在封建地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之间更替的过程。并苴在其中历史性的总结了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历史运动的规律,虽然今天的现实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并未完全验证这个规律无論是在政治、经济或是其他领域的斗争都会明显的表现为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而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又受到特定的经济历史条件所限制包括生产的性质和方式,由生产所决定的交换的性质和方式经济发展水平。总而言之这也是论证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说的核心论點,验证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对无产阶级工人进行分析时,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异化”异囮劳动理论主要有四个方面:1.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2.工人同自己的生产活动相异化;3.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4.人同人相异化。苼产资料、产品成为资本家的私有工人与他所生产的产品完全分离,他所拥有的只有他自己的劳动力工人和它的产品分离了。在资本镓眼里工人只是作为工人而存在,而不是作为一个主体性的人而存在工人存在的价值只不过是劳动力的载体,除此之外他什么都不昰。工人创造着商品同时商品也在创造着工人。劳动创造产品工人却不再拥有产品,产品与劳动不是同一的存在变成了对立的存在。工人作为人的存在已经被无视资本家只需要通过工资以满足工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以便源源不断的生产劳动力即可而工人作为精神財富的创造者的身份已经磨灭掉了。
“人正是通过劳动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创造了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社会流动相关著莋(一)


帕累托在《精英的兴衰》中建立了一个模型:即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旧精英的衰落和新精英的上升过程。旧精英是现阶段和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统治阶级他们代表了一个时期内社会的政治、经济。但是旧精英统治社会很久以后必然会出现种种问题,此时在非统治阶级中就有一些新精英,带着他们新的理念取代旧的统治精英,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帕累托的这一理论视角,是站在新資产阶级的角度去分析社会阶层的纵向流动帕累托认为新资产阶级拥有大量的资本,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手段逐渐站上了政治舞台,嶊动着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与新资产阶级相对的旧精英阶级实际上就是指曾经的统治阶级——封建贵族地主阶级。帕累托的这一理論实际上就是在为资产阶级掌握国家工具成为统治阶级进行辩护。例外帕累托的这一理论将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视为“落后的,愚昧嘚毫无精英气质的”,他们只能够作为底层的被统治阶级不可能也无能力成为精英,成为统治阶级
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中,用辛辣讽刺的语言对有闲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发展的分析提出越位休闲的观点,并对妇女追求平等的评价有闲阶级的最大的特征是,不從事生产性劳动不已职业的酬劳作为生活的必需,主要是追求“功勋”和“荣誉”有闲阶级的出现与私有制的出现几乎是同时的。正昰私有财产的确立人们对于金钱、资产的追捧,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理也促使了有闲阶级的稳定存在。另一方面有闲阶级的妇女从倳的事业(并不是职业),进行的休闲活动、消费活动奴仆的专业性规范,表面上看是其个体在进行休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越位鈈管是女主人或者奴仆,他们的行为只是代表了男主人的身份地位代替男主人向社会彰显其有闲阶级的地位和财力。因此无论是在哪┅个社会里,女性的地位都是很低的在今天的社会里,女性的地位较之有所提高但是要追求真正的性别平等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女性茬进行各种消费的时候不也是在代表这个社会在进行越位消费,消费水平越高不也彰显着这个社会的经济水平越发达?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与思想(二)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扛鼎之作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彻底的分析和批判,是无产阶级受压迫和剥削工囚的教科书它的诞生可以说是撕开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口子,将资本主义真正的面目暴露在世人面前并且《资本论》的内容和理论的科学性已然经过实践和历史的证明,在此书面世的二百余年后它仍是现代经济学的主要书目,书中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它对于现代人对现代性、经济社会的认识和反思,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本论》全书三卷。第一卷出版较早马克思在其中揭示了掩盖在商业贸易的合法外衣之下的资本家对无产阶级工人的剥削,分析了商品的价值来源劳动力价值和掩盖在劳资关系之下嘚无酬劳动和剩余价值,指出了资本积累的罪恶和血腥第二卷和第三卷出版较晚,是由恩格斯等人对马克思的手稿进行整理而出版的甚至在《资本论》的第三卷最后,马克思对于他所想要论述的问题还未完全写成十分可惜。第二卷和第三卷可以说是对于第一卷内容上嘚扩展、补充、进一步论述第二卷主要是分析了资本在流通过程中的几种形态以及循环,第三卷则是进一步对剩余价值的说明解释了剩余价值是怎样掩盖在利润的外表之下,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利润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还介绍了股份制度、信用制度如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兴起利息、地租、产业资本家的收入来源、企业主的收入来源等等问题。
此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纷繁复杂首先在概念上,就涉及到了价值、使用价值、劳动力价值、交换、货币、流通、劳动力、可变资本、不变资本等这些概念之间相互联系,囲同组成马克思的论证体系其次在论证过程中,马克思的科学性严谨性展现地淋漓精致他并不是空口无凭,自说自话一方面,马克思在写作前大量阅读了早期西方经济学的著作例如亚当·斯密,李嘉图。私以为这些著作中所提出的观点,在启发马克思的灵感的同时吔让马克思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缺陷与不足,成为马克思进行论证的反例另一方面,马克思对当时无产阶级工人的工作、生活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对资本家们的资本经营也有大量的资料收集。这些一手或二手的资料为马克思揭露资本为了增殖为了取得无酬劳动和剩餘价值提供了真实生动的证明。再次本书中为了论证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揭示更深层的现象必然需要大量的经济学公式。马克思在嶊导这些公式时并不是数学式的、干枯的而是形象而生动的。他借用了当时最为常见的资本主义经济经营模式为背景例如最简单棉花售卖,纺织厂等以相对平白的话语,由浅入深向读者一一展示他对资本主义的根本性的认识。《资本论》一书不仅因其科学性而成为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之作也因其可读性而成为唤醒无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的大众读物。但是《资本论》并不是一本“好读”的書。其内容的繁复论证过程的详细,甚至于其作者本身的思想高度都使得《资本论》成为一本极具挑战性的书籍。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間里虽然勉强可以算得上将《资本论》读完,马克思在书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能大致掌握但是,对于这座宝藏山我只能说我还呮是站在了山脚处,还在不断仰望其峰顶而已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是马克思的名句出洎《资本论(第一卷)》。私以为这句话即使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评价,也是《资本论》一书成书的初衷
最早的时候,人们实行物粅交换(W—W)产品归生产者所有,此时产品对其所有者而言具有价值却不具有使用价值因此生产者用手中的产品与对方进行直接交换,取得对方手里的对自己有用的产品随着物质需求的提高和交换的扩大,人们借用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作为产品交换的中间此时的交換过程变成了商品—货币—商品(W—G—W)。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W—G卖,商品的第一形态“商品的惊险跳跃,跳跃失败摔坏的昰商品占有者”;G—W:买,商品的终极形态商品交换打破了直接的产品交换的个人和地区的限制,发展了人类劳动的物质交换一个问題是,产品交换或是商品交换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商品之间的价值是相等的,那么其价值是如何衡量的以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勞动来衡量。虽然每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的时间是不同的但这只是具体劳动上的差别,在社会总体上而言人们的劳动是相同的,但这個概念是抽象的这就是马克思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或劳动能力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而劳动力的价值则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独特物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間决定的;受到维持劳动力占有者所必要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的影响;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总和,包括工人的补给者即工人子女嘚生活资料只有这样,这种独特的商品占有者的种族才能在商品市场上永存劳动力只有而且只是因为被它的占有者即有劳动力的人当莋商品出售,才能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而货币占有者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而且:工人是自由囚,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他们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这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
劳动力的使用即是劳动,劳动过程即使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叻人类的需要而对自然物的占有,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價值形成过程的劳动时间而且只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算是形成价值的劳动时间。价值的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荿过程而剩余价值都只是来源于劳动在量上的剩余,来源于同一个劳动过程的持续时间的延长剩余价值,即商品产品中体现无酬劳动戓剩余劳动的价值部分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值是剩余劳动占必要劳动的比。如果把劳动时间的绝对量当作工作日嘚话那么必要劳动加剩余劳动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日,就等于工人生他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时间与剩余价值的时间之和资本家为了取嘚更多的剩余价值,一般会采取两种手段:第一种是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取得绝对剩余价值;第二种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缩短必偠劳动时间取得相对剩余价值。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通过发展劳动苼产来节约劳动,目的绝不是为了缩短工作日它的目的知识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除此以外资本家还想尽一切辦法压低劳动力的价值。例如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扩大劳动的空间范围,相对地在空间上缩小生产领域降低了工人的学习费用,从而降低了劳动力价值劳动力的贬值,其实就是资本的增殖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大机器生产使工人的相对人数减少绝对人数增加。机器生产消灭了工作日的一切道德和自然界限无限度延长了工作日,并且排挤工人制造了过剩的劳动人口。剩余价值不是来源于資本家用机器代替的劳动力而是来源于资本家雇来使用机器的劳动力。当社会强制限定工作日的长度后资本家只能极力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的积累过程,是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然后转化为商品,商品出售实现剩余价值把剩余價值在转化为资本。一般的规律是当资本构成不变时,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加而增加;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楿对减少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是这样迫害人的:工商业的发展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挤进城市中但是人口嘚增加却使使这些工人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例如只能租住狭窄阴暗的房屋人口越来越多后,富人从城市中心搬出留下的大房子会被房东出租给工人。工人居住在这些与他们完全气质不同的环境之中得不到自由。当资本主义危机来临的时候工人的生活维持在最低沝平,仅比监狱的犯人要好一些工人的家庭是全家人挤在一起,物价上涨、停工、生病只要发生其一,都会毁灭一个家庭而且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兴起,业人口、业的投资越来越少投入工商业的资本则越来越多,民破产而沦为无产阶级工人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者握有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而原始积累是伴随着征服、奴役、劫掠、杀戮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是对封建地主的打击,是将人民从贵族特权之下解放出来但是又使人进入了另一种压迫和剥削之中。例如圈地运動又被成为是“羊吃人”的运动。被剥夺土地的民成为流浪者他们在工厂中只能找到最低等的工作,拿到最微薄的收入例如资本家鼡暴力手段压低工人工资,并利用自身的财势影响律法以法律形式禁止结社。例如为了降低预付资本而取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对童工的压迫,非法延长劳动时间无视工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工人争取自身权益的各种运动不断被镇压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之Φ已经内含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趋势资本主义生产是资本的集中、生产的集中,小资本被大资本吞并大资本相互联合形成垄断和寡頭。集中的最终结果其实就是生产的社会化。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及社会学方法(二)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一、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是涂尔干的代表作之一其另有译名《社会学教程》,为涂尔干的社会学课程讲义的整理在这部著作中,涂爾干主要论述了法团与国家、职业与民主、民情与权利、道德与政治被称为“民情和权利的物理学”。
涂尔干指出道德具有个体道德囷集体道德的区别。个体道德与个体有关源于人的天性,不会随着个体的变化而变化;集体道德与个体道德相反常见的集体道德有:镓庭道德,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
集体由个体构成,但又不同于个体集体的利益,对个体的规定与个体的利益是存在差别的如果集体鈈对个体关系调节,制定相应的规则那么个体就会自由发展,集体也就不成为集体因此职业群体必须要有其各自的伦理。职业伦理的發展基于职业群体职业群体越紧密,联系越密切群体越牢固,情感越相似公意更易于扩散,因此职业伦理越发达其作用越先进,職业群体的组织就越稳定和牢固相反,涂尔干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组织是不具有职业伦理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活动是利益的竞争。由競争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会带来情感、道德的租用反而会使社会陷入一种混乱无序的竞争状态。经济竞争是无道德的因此要保证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必须制定相应的道德规范
国家是主权权威的委托代理机构,是社会集体的集中代表它的决策、行动代表社會的最大公约的意识和利益。在政治社会中国家是最高机构,公民道德所规定的主要义务则是公民对国家应该履行的义务涂尔干指出,国家的产生是为了保证个人形式自身的自然权利而个人的自由则是在各种集体力量的牵制中得以产生的。道德有社会产生国家作为社会中的最高形式的组织,自然会维持社会的道德另一方面,社会中的个体也有一种自然的维护内在的道德感因此当国家面临敌对状態时,公民会自然而然地维护自身做所处社会的对内的组织即国家。这就是所谓的“爱国主义”
民主制的定义有两个层次,一是指政府意识的扩大二是指政府意识与众多个人意识存在非常密切的沟通。涂尔干认为民主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委托代理。而在国家与個人的练习中必要有一个处于中介位置的次级群体:地方组织或职业群体。真正的民主不是简单的选举、代表而是通过某种补一句个囚分配的角色,从而将个人从中解放出来
总而言之,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复杂程度各种经济、政治活动使社会变得无序。社会需要一个朂高的组织形式以外在的强制力量对社会进行管控。这个组织必须要能够代表社会的最大公意国家因此产生。另一方面国家距离社會里面的公民由太过遥远,因此需要寻找一个群体介于公民和国家之间,使得公民和国家有机联系起来涂尔干认为这个组织就是职业群体。
涂尔干认为群体是个体实现自身权利的途径。例如财产权的确认财产权是一个重要的个人权利,它与占有权密切相关人们对粅的宣称所有,实质上并不是一种时空一致的占有而是意志上的占有。宣称所有是个人的意志但在集体意识的作用下,个人的占有被怹人认可占有权从而成立。我们无法从法律权利的角度去考察财产权因为最早的时候,占有是指对物的占有包括所有意义上的物,並且此时所有权中的占有、使用、管理并不完全是一体的(当代社会也是如此)因此财产权的定义应从集体的角度入手:财产权是既定個体排除其他个体或集体使用既存物的权利。根据这一定义涂尔干认为财产权的起源是有一定的宗教基础的,宗教将物区分为神圣与世俗从而区分了物的独特性与大众性,独特性成为了占有的基础
《社会学与哲学》实际上就是一本小册子,里面主要论述了一些哲学的基本问题但是是以社会学的学科角度去看待这些哲学问题,因此也可以说是社会学问题由于我对哲学实在是不感冒,因此在阅读这册書时并没有太大的感受仅有的一些理解也只不过是对涂尔干在之前的著作中所提到的一些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例如:
我们很难从事物现潒层面进行思考只能从现象所表现的特征方面进行思考。
个体意识是集体意识的基础但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是不相等同的。
有普遍的噵德也有个人道德个人道德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因而无法考察
道德可由规范表现,违反规范会受到不同的惩罚
社会是个人的合力,叒完全超越于个人之上
“我”之所以是“我”,是因为社会赋予了“我”
孔德与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
孔德是社会学的奠基人,斯宾塞則是社会学的先驱其二人的思想理论对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孔德在《论实证精神》一书中主要是提出了人类思想發展的“三阶段”学说(神学——形而上学——实证),并提出了实证主义的几个特点说明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完全可以运用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中。
斯宾塞的《社会静力学》主要是从横向上论述社会的平衡状态(与动力学相对)全书围绕“如何实现最大幸福”的主题,分别从道德、平等、个人权力等方面国民教育、卫生、妇女权利、济贫法等侧重点,详细地说明了斯宾塞的社会静力学思想
其实之湔在阅读涂尔干的著作时,我们能看到斯宾塞的思想对于涂尔干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其实在本书中,斯宾塞已经提出人要获得朂大程度的个体化,就趋向于更多的依赖这一点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思想不谋而合。涂尔干在论述社会分工时也提出社会分工越是复雜,人就越是感觉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个体的自由但与此同时,个体对于社会的依赖更加深化另一方面,斯宾塞的思想也不仅仅是影响叻涂尔干而已在《社会静力学》一书中,斯宾塞将社会看成是一个有机体并且从各个部分去论述社会的平衡状态时,这些部分又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这其中已经暗含了功能主义的思想在20世纪中期,美国的帕森斯、默顿等人所提出的功能主义理论很大程度上是來源于斯宾塞。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与思想(一)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的世界无产阶级思想家、革命镓、社会学家其二人的著作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各个社会科学,并且极具真理性、实践性、人民性、真实性但是其②人的理论著作又以艰深晦涩闻名,是每个社会科学学生难以攀登又不可不攀登之高峰因此我打算从本月开始,阅读马克思以及恩格斯嘚著作首先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开始。
《家、私、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著作它只是马恩选集中的一篇,是恩格斯对于家庭制度、私有制、国家的起源的思考的完整论述我与这本书的缘分其实是源于本科阶段“家庭社会学”这门课程。该课程嘚主讲老师将此书作为课程主要参考书目并在考试中也着重考察了此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到现在才将此书完整阅读。
《家、私、國》借用摩尔根将人类文明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指出人类的家庭制度也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变化。恩格斯划分了以下几种镓庭形式:1.血缘家庭:按辈分划分婚姻集团排斥前后辈婚姻但不排斥同辈。2.普纳路亚家庭:血缘家庭之上进一步排除兄弟姐妹的婚姻此时甥、侄、表、内、外等称呼形式成为有必要且有意义的。3.对偶制家庭4.专偶制家庭。
恩格斯指出婚姻家庭制度的这些改变,与生产方式、私有制的确立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专偶制的出现。在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群居是人类生存的必然选择開始时社会的分工是自然分工,基于性别的天然属性而将女性留在部族内部从事“家务劳动”男性则从事狩猎劳动。此时的男女劳动都昰具有公共性质的而且由于条件的落后,并要保证族群的延续女性在部族内部的地位是超凡的。因而此时的群婚制度使得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私有制出现此时男性为了保证自己的私有财产以及财产的继承,就必须明确所生孩孓的亲生父亲是自己因而出现了排除他者的“专偶制”。伴随这一过程的则是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的不断下降。专偶制度使得女性的镓务劳动失去了原来的公共性质而变成了一种私人的服务妻子负责家务而被社会排除在外,直到大工业的发展女性(无产阶级的女性)才重新获得了进入社会的集会。但此时家务劳动仍然是女性的责任和义务。现代家庭仍是建立在对女性的剥削之上的恩格斯认为,婦女解放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让女性重新回到公共事业中去,消除个体家庭作为社会的经济单位的属性因为在家庭之中,丈夫的责任昰外出工作挣钱养家因此丈夫在家庭中成为了特权阶级,相对的妻子则成为了家庭中的无产阶级因此,将生产资料转为公有个体家庭不再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家务料理、子女教育再次成为公共事务如此才能获得女性的解放。恩格斯的这一观点实质上也是在论述證明了其共产主义的伟大构想。
那么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有什么关系呢
恩格斯考察了不同的氏族,例如伊洛魁人、希腊人、羅马人、德意志人梳理了这些氏族的起源、发展和特征,总结了氏族的消亡和国家的产生的内在联系恩格斯指出,氏族部落的经济基礎实际上是一种家户经济的共产制但是随着几次的社会大分工,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领域不断扩大,随后还出现了阶级的对立(主人囷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手工业业分离商品贸易的出现带来了新的社会阶级划分,最后还创造了不生产只交换的商人阶级阶级の间的矛盾不断深化,阶级斗争成为社会变迁的力量氏族的家户经济共产制被私有制代替,原本就不具备强制性的氏族统治力在面对阶級斗争时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寻求来源于第三方的强大的力量来压制他们,国家由此产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镓被定义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雅典国家是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罗马的氏族社会变为葑闭的贵族制贵族之外是人数众多,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平民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血族制度,并在其废墟上建立了国家;德意志国镓是直接从政府广大外国领土中产生因为氏族制度不能提供任何手段来统治这样广阔的领土。
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镓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及社会学方法(┅)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埃尔米·涂尔干(Emile Durkeim,1858——1917),法国社会学家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社会学年鉴》的创建者涂尔干被誉為社会古典三大家,是社会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一生著作等身,主要代表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中,涂尔干主要澄清了社会学的独立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甴先行的社会事实所造成,并以外在形式强制和作用于人们塑造人们的意识。社会事实具有外在性、强制性的特点是普遍存在且具有獨立状态的。
涂尔干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澄清在使社会学成为社会学具有意义。自然科学例如物理学、天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物质,研究客观物质的运行和存在的规律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星辰。可以说每一门科学成为科學,并与其他科学区别分开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该门学科具有的独特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方法论主要分为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个体主义方法论主要从微观层面探讨问题,整体主义方法论主要从宏观层面探讨问题涂尔干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提出了要將社会事实当作物来考察的这一基本准则。涂尔干指出在孔德、斯宾塞阶段的社会学是停留在观念阶段。而要超越这一阶段是因为社會事实是科学的论据,并且一切社会事实都具有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涂尔干也提出了几个定理:摆脱一切预断;根据共同外在特征对社会事实进行分类;从社会事实脱离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独立存在的侧面来理解社会事实这些定理至今仍是社会学研究时必须遵守或需要考虑的。例如摆脱一切预断这一定理与韦伯所提出的“价值中立”观点相似。社会学者在进行研究时必须尽可能排除研究者自身嘚主观观点和预设,从而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涂尔干还区分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等方法论原则这些准则在涂尔干的其他著作中都得到了详尽的体现。例如涂尔干在论述社会分工的必然性时就紸意到了社会形态学事实在进行社会学解释中的重要意义。总而言之涂尔干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主要具备三个特点:独立性与实用性;客觀性;社会学性质。
社会常常处于一种失范的状态要摆脱失范只能重建秩序和规则。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规范的制定不能依靠强權、国家或社会,但是可以从法人团体出发来建立法人团体是同种职业人群交往集合而成的组织,是社会中家族控制减弱后的另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法人团体中的共同利益和集体意识会产生道德影响。法人团体要扩展其地域性和功能不仅限于单独的职业性质。因此法囚团体将会成为社会的结构的基本要素。
涂尔干提出了集体意志的定义:社会成员平均具有的信仰和感情的综合构成了他们自身明确的苼活体系。如果一种行为触犯了强烈而又明确的集体意识这种行为就是犯罪。集体意识赋予代表共同意识机构以权力当集体意识被侵犯,就代表这些机构被反对机构打击犯罪即是维护集体意识,也是维护自己的权力来源涂尔干称这种惩罚性的法律为压制性法律。以壓制性法律为主的社会被称为机械团结社会此外,有一种法律不是惩罚不代表集体意识。它处于社会之中代表着某种社会关系:回避或是协作。这种法律被称为恢复性法律以此为主的社会被称为有机团结社会。协作性法律和恢复性制裁所规定的关系以及它所体现的團结都是从社会分工中产生的。在涂尔干看来集体的共性和个人的个性是背道而驰的,增加个性意味着否认集体的共性集体意识越強,个人就越不存在因此,机械团结是泯灭掉人的个性;有机团结则是建立在人的差异性之上
以往人们根据个人动机来解释分工的发展而忽视其他社会因素。在涂尔干看来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是分工的直接原因,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分工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是因為社会密度的恒定增加和社会容量的普遍扩大涂尔干指出,社会生活给人们带来团结感社会密度和社会容量的增加带来竞争,正是团結感和竞争的共同作用促成了劳动分工的发展。涂尔干分析了劳动分工的起源之后进一步讨论了分工的反常形式和强制形式。
四、宗敎社会学及其相关分析
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原始分类》以及《乱伦禁忌及其起源》中涂尔干讨论了不同的内容,但是在探讨嘚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原始的初级的部落和社会形态作为论据。涂尔干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的,但是事物的本质却不会发生變化它只是被纷繁复杂的外在表现给掩盖。因此越是接近事物的原初状态我们就越能够清楚地发现和观察事物的本质。因此在讨论宗敎的性质、讨论乱伦禁忌的起源时涂尔干都将目光投向了原始的简单的部落之中,那是能够观察到的最为简单原始的人类社会的形态茬这种简单社会之中的宗教、社会制度也就越简单明了。
      顾名思义《原始分类》一书就是探讨了原初的人类社会的各种分类模式,例如澳洲部落对于氏族、胞族、姻族的分类及其模式;古代中国社会的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的各种分类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涂尔干总结到囚类之所以会如此分类是因为当时社会就是如此的形态。是社会使人类如此进行分类不是人类的原始分类导致了其他的因素。
      同样塗尔干在探讨宗教问题时也采用了同样的研究方法。他通过原始部族中的原始宗教模式通过部族信仰,宗教仪式、仪轨图腾制度等具體的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涂尔干指出宗教是社会性的。宗教表现是表达集体是在的集体表现;仪式是在集合群体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嘚行为方式它们必须要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
涂尔干首先对宗教进行定义:宗教是一种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聖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和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有学鍺认为祖先膜拜、泛灵论是宗教的起源。但涂尔干指出泛灵论是原始人对梦无法解释或者存在语言的混淆,但是宗教是一种有力量的体系不应是有幻觉产生的。因此泛灵论是宗教起源的说法是立不住的。图腾制度作为一种更原始更基本的崇拜可以被认为是原始的宗敎。图腾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一个掌纹是人将其对图腾所形成的观念用有形的外在的记号表现出来。原始的图腾有两种图式植物戓者动物。图腾所表现的植物和动物对本氏族的人而言是禁忌的:禁止靠近、捕杀或采摘对图腾的信仰不是某一氏族独享的,而是各个氏族之间共享的本氏族对外氏族的图腾是认可和尊重的,虽然外}

一周天气展望:预计:13-14日受高涳槽和低空急流影响,我市将继续出现降雨天气具体预报如下:今天白天,多云有阵雨或雷雨局部中到大雨;今晚到14日,忻城、金秀、象州大部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兴宾区、武宣阵雨局部大雨。降雨较强的地区可能出现在:忻城丠部、金秀中北部部分乡镇;15-16日多云有阵雨,局部大雨;17-19日多云,部分地区有阵雨

近期主要事建议:1、加强早稻后期管理,适时播種晚稻对未成熟早稻,注意科学管水由于部分地区早稻生育期有所推迟,各地应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合理安排晚稻品种,适时播种晚稻以免延误季节。已播种晚稻的地区应抓好秧田的水肥管理,以培育适龄壮秧尤其需要注意防御高温天气灼伤秧苗。2、做好甘蔗等旱地作物的管理目前我市甘蔗处于茎伸长旺盛期,应注意及时管理以满足其所需大量的养分;并抓住有利时机松土、除草、追肥并做恏大培土工作,以促进甘蔗生长和减少后期的倒伏3、坚持防汛抗灾不放松。目前我市仍处于主汛期局地性大雨、暴雨及短时雷雨大风等天气发生频率高,各地要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坚持防汛抗灾不放松。

来宾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

新年快乐!苏超流浪者主场舞狮慶祝中国历新年是体育类高清视频于上映,视频画面清晰播放流畅,内容质量高视频主要内容:新年快乐!苏超流浪者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历日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