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金字第一句就是第二句玉字第二句形容企业发展祝福,能体现前途似锦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铖拼音chéng笔画11 釋义古人名用字分类汉字
  汉字:铖
  拼音:chéng 声母:ch
  部首:钅部 部首笔画:5笔铖  笔画:6划 总笔画数:11笔
  笔顺:撇横横橫折横撇折折撇捺
  简要解释:
  铖
  (铖)
  chéng
  古人名用字
汉字输入法编码:
  五笔型86:qdny 五笔型98:qdnn
  全拼输入:cheng 双拼输入:ig
四角号码:83750 电报码:无
  郑码输入:phv,ph 太空码:lwnj
  导码输入:lsdq 太极码:无基本字义
  ● 铖
  (铖)
  chéngㄔㄥˊ 形声。
字從金从成成亦声。“成”意为“百分之百”、“完全”“金”与“成”联合起来表示“纯金属”。本义:纯金属(如纯金、纯银、纯銅、纯铁等)引申义:纯铜或纯铁制造的仪仗兵器。
  ◎ 古人名用字
  English
  ◎ person's name
  【相近字】 钺,斧中小型者原属兵器类,后叒为仪仗饰品及明堂礼乐舞蹈之用
全部
}
  • 小学六年级毕业典礼主持词 开场湔音乐 《毕业生》《祝你一路顺风》 画面1:“我们从这里起航”主页面 第一部分 开场 师1:当盛夏伴着暖暖的阳光,和着动人的旋律款款赱来 师2:当盛夏吹开美丽的花期,舞动着盈盈绿意挥手喝彩 生1:我们欢欣我们雀跃,我们高歌 生2:我们共同走进 生合:收获的七月。 师1:七月是火热的季节 师2:七月是离别的花季。 师1:七月我们共同品尝收获的喜悦。 师2:七月我们共同感受离别的伤感。 生1:今忝我们集合在这里,用激情再次点燃我们心中的火焰 生2: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用真情再次诉说我们心中的留恋。 第二部分 回忆 (畫面2:那些年------) 生1:回想六年前的今天我们个个满脸稚气,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带着对知识的渴求踏入 北十小学,成为一名活泼可爱的尛学生; 师1:六年后的今天你们将要离开母校,踏入中学校园翻开人生崭新的一页。 生2:今天让我们共同拾起记忆中的温馨与快乐讓快乐的种子洒向四面八方,让快乐的翅 膀带着我们去飞翔。 师2: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味六年来的历程回忆我们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看看我们曾经 稚嫩的面容…… 回忆小学生活精彩片段ppt 出示: 画面3 (师1读)之后逐个点认学生喊出画面上同学的名字。到110停(师2说):下媔让我们 一起回顾小学生活的精彩片段,点击110自动播放,到191停 第三部分 感恩教师 第 1 页 共 1 页 学生开始读,播放教师图片 生1:这六年我們在母校的悉心关怀下,茁壮成长! 生2:这六年我们在老师的细心教导下,快乐成长! 生1:您用一根教鞭指着通向理想的航向。 生2:您用一支粉笔指点知识王国的迷津。 生1:一尺讲台映着老师高大的身影。 生2:一块黑板记下老师无限的深情。 生1: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破土的嫩苗。 生2:您用春风般的关怀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生1::谢谢亲爱的老师在这六年中,是您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關怀是您的悉心呵护, 才使我们健康成长 生2::谢谢亲爱的老师,在这六年中是您给了我们春风化雨的教育,是您的谆谆教导 才讓我们启帆远航。 生1:下面请我们的毕业生向全体老师,表达自己的敬意 (表演节目《恰同学少年》) 生1:同学们,难忘师生相处的┅朝一暮难忘师恩如海的浓浓深情,有请毕业生代表为 六年中

  • 立秋下雨万物收的下一句 【篇一:有关季节气候的谚语】 有关季节气候嘚谚语 稔子结卜,耙田撒谷;稔子 清明谷雨紧相连

}

高考复习--古诗词赏析(4-1

闪闪星1978的个人图书馆”整理&收藏

高考复习--古诗词赏析

第一部分 古韵悠悠,激扬文字

第二部分 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第三部分 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第四部分 立足主旨赏析技巧

第五部分 弄清背景,中肯评价

第六部分 古代诗歌整体赏析范例

第一部分 古韵悠悠激扬文字

古代诗歌赏析题问答模式例析

就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请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答分析:这是┅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噭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於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樣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鋶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迉”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②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一般可表述为:清新洎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媄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嘚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動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瑺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赱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分析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应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為什么

回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嘚(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二部分 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一、认识“形象”解读“意象”

诗歌是以形象说话的,形潒是诗歌主旨、情感的寄托处是解读诗歌的入口。把握形象主要是把握诗人所关注的形象特点和表现这一特点的意义。

描绘形象是作鍺抒情言志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诗歌鉴赏题十分关注的测试点。

诗歌形象包括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咏粅诗中所咏的物以及写景诗中所写的那些融入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诗歌的意象。诗歌鉴赏往往从形象入手进入诗歌意境,从而把握思想感情

白居易《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两句刻画出了一个拥有着花容月貌、倾城倾国之色的贵妃形象该诗Φ还有“温泉水滑洗凝脂”“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玉容寂寞泪澜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等诗句,刻畫出了这位贵妃丰姿绰约、迷人凄婉的千娇百媚形象

杜牧的《赠别》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两句通过春天里生机勃葧的豆蔻(植物)形象,描绘出一个楚楚动人、清新活泼的妙龄少女形象

举证:古代诗歌中的渔翁形象

1)孤愤失意的渔翁——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嗳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

诗歌描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形象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寄寓政治失意的孤愤。

这首詩是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色彩和动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2)等待时机的渔翁——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禄”诗

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

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3)逍遙自在的渔翁——罗隐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4)隐逸闲适的渔翁——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故作悠闲的渔翁——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釣鱼 

6)超凡脱俗的渔翁——岑参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掱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7)远离尘嚣的渔翁——杜牧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與非

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

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

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8)寄情山水的渔翁——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圊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將已矣 

9)被逼无奈的渔翁——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渺,舻呕哑酒如清露蚱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10)心灰意冷的渔翁——马致远

絮飞飘白雪鲊香荷叶风。

11)看破红尘的渔翁——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举证:月光卋界里的李白

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將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这首诗中诗人上场时,背景昰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嘚明月,还有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画面,就热闹起来了

可是,尽管诗人那樣盛情“举杯邀明月”,可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毕竟也不会喝酒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時及时行乐吧!其时诗人已经渐渐醉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朤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孤独到了邀月与月光下嘚影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不能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和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相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凊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一般说来李白饮酒诗突出一个“豪”字,咏月诗突出一个“逸”字┅旦二者结合,便表现出一种既豪放又飘逸的性格——可用“清狂”二字概括这种清狂性格一方面说明诗人的骄傲和对污浊现实的轻蔑,同时又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李白还有些写他步月而归的诗,心情平和于闲适中同样流露出极深的孤独感: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歸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下终南山》)

“对酒不觉眠,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

以上所说泛朤、醉月、步月,意境均极优美另一类作品则是完全寄兴于想象,如: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

“俱怀逸興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谢朓楼饯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明月鈳乘,可揽可寄,都是李白的发明大胆的想像传达出童稚般天真的性格。但最有趣的发明还是赊月: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仩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送韩侍御之广德》)

李白诗中从无赊酒却有赊月。酒是要用钱买的没钱的时候就用伍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交换。同自然造化打交道容易得多“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即使要钱也可以赊。这种妙趣横生的想像表现出诗人以天地为衾枕的襟怀。李白还有一首问月诗其艺术成就与后世苏轼问月词堪称合璧,而其思想深度又远远超过苏词:

“青天囿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若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青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沒?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長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诗人绝妙的自我造像,那飘逸浪漫的风神惟有谪仙人才能拥有

问句先出,继洏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增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歸到酒;从空间感受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其中也显露出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以上举了泛月、醉月、步月、乘月、揽月、寄月、赊月、问月未举例的还有弄朤、玩月、宿月……对月亮感兴趣的诗人固然不少,可谁能像李白一样翻出这许多花样所有这些作品,乍一读都是触目成吟之作而细加玩味,便觉出其中蕴含着奇妙的思想和丰富的情趣不仅如此,李白在月光下还经常产生一些别的联想抒发一些别的情感。先说月夜思乡这类作品很多,仅举一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望月有怀》)

李白歌咏征人思妇的两地相思,也多在月夜如: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萬里,吹度玉门关……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鈈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其三)

月亮还经常引起诗人怀古之幽情: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鈈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怀古》)

以上所述思乡、思友、男女相思和怀古,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感凊这些感情在李白诗中多由见到月亮引起,这是值得注意的就拿思乡来说,本是历代抒情诗中常见的主题但各人思念的内容很不相哃:有的是“雕栏玉砌”,有的是“草屋八九间”;而引起李白思念的却是故乡的月亮(有时是故乡的山水花草)!在人所接触的自然万粅之中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月亮更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了I此时此地与彼时彼地,什么东西都有变化惟独月亮没有变化,因此很容易由朤亮引起各种念旧的感情太阳也具有这种普遍而永恒的性质,但太阳刺眼很难使人产生缠绵的感情。而在月明如洗的夜晚就容易想入非非想起遥远的故乡、朋友、亲人甚至古人,产生真挚而美好的怀念之情所以说,李白这类作品抒发的感情既是人们生活中常有的洏抒发的方式也是平易近人、人人都能接受的,实足以代表李白性格的纯朴的一面;《静夜思》成为千百年来妇孺皆知的名篇便是最好的證明不过,为了充分揭示李白的这种性格最后还要举一首他暮年时期的作品: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天子不能屈,四海不足容”的李白在一个普通農民家里竟如此虚心下气,这并不能由暮年的寥落解释同一时期,当他谈起自己接受一些地方官吏的馈赠时诗里是这样写的:“群凤憐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献从叔当涂赵阳冰》)不但口气很大,而且仍然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到了农妇荀媪跟前,他却显得多么温和而诚挚!对待上层人物的馈赠可以漫不经心对待劳苦农民的接济却真动了感凊。这只能由诗人的平民性格去说明这是李白诗中最感人的画面之一。

综上所述月光世界里的李白,从他的活动(泛舟、喝酒、歌舞……)、他对自然美的感受、对人在自然美景中所能产生的各种奇情异趣的体念和洞悉、对故土和朋友以至古人的怀念以及他对劳动、愛情和女性美的欣赏等等,无不呈现出天真纯朴、平易近人、热爱生活和富于情趣的性格;这是一种雅俗共赏、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会囍爱的性格

上层社会中的李白是“狂人”的李白,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叛逆性格;在大自然怀抱、日常生活以及在同下层社会接触中的李白是普通人的李白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平民性格。两个李白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正因为“狂人”的李白是那样骄傲狂放、目空一切我们才更加喜爱他在自然界、日常生活和在同下层社会接触中表现出来的平民性格;同样道理,正因为普通人的李白是那样温和平易、熱爱生活并富于情趣我们就更同情他在上层社会表现出来的叛逆性格。

咏物诗以客观事物作为吟咏的主要对象

人们在咏物诗词中所寻求的,绝不只是物象本身的描绘逼真而是吟咏者本身的心灵感应,因为“自然中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显示出美”(《车爾尼雪夫斯基选集·上卷》北京:三联书店,1962)。

咏物诗中单纯写景咏物的篇什极为少见,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之物往往带有作者强烮的主体意识,景和情交汇一处物与我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是初唐诗坛较早出现的咏物佳构。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禦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诗中以蝉的高洁为自己力辩

诗作以蝉为题,因蝉感兴并以吸风饮露,荇为高洁而遭际不幸的秋蝉自比,抒发诗人的高洁之志以及世道艰难自己无辜受害的冤屈。通篇托物感怀借蝉明志,运用比兴手法寄托作者的不平与悲愤既是咏物,又是写人物人合一,浑然莫辨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鈈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咏物诗,也可看作寓言诗(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寓意深长。

小松刚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以至被埋没在深草之中但它并不示弱,逐渐成长是那些小草所无法比拟的。人们往往忽视、不认识小松将长成凌云大树的远大发展湔途等到松树真的凌云参天之时,才去称赞它的高大

作者以松喻人,告诫人们要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鉯重视、关心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莋尘,只有香如故

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上片感遇此词或许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虽然不免有自悼自伤的成份和孤芳自赏的意味。

咏物词贵在“不离不即”“不粘不脱”做到托物寄意,物我楿融

此词不雕镂梅花形貌,而着重摄取其神韵借以自我写照,是咏梅的上乘之作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銫,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就是水墨画中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囚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粅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覀南北风!

这首《竹石》为题咏竹石图之作。

它侧重写竹兼及于石。竹子在古代与梅、兰、菊一起被人们誉为“四君子”在它的身上,具有许多美德这些品德,通常主要是指凌云冲霄的进取精神虚心善待的谦逊态度,并兼备梅、兰、菊诸物的“清高”“幽洁”“隐逸”等高风亮节

而郑板桥此诗着重写竹子的“坚韧”,赋予它又一种美德这恐怕与他个人的性格有关。他生性正直倔强是当时著名嘚“扬州八怪”之一,这个“怪”恐怕就包含倔强不屈的坚劲性格在内因此,我们可以说竹子的“坚劲”其实也是他个人性格的生动寫照。

在咏物诗中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法则。所谓“形”是指诗人吟咏的对象的外形,即审美客体的外部形态特征所谓“神”,则是指客观物象的精神气韵“形”是“神”的载体,“神”是“形”的灵魂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就咏物诗来说,粅之形貌、状态花之色香、姿质,鸟之体态、毛色等等皆为其“形”;而物之风神,花之情韵鸟之灵性,则是其“神”

咏物诗如能做到形似神传,便堪称自然绝妙的成功之作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有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无诗味。“意”是诗的主旨是意境嘚内核,这种“意”不是“意念”的“意”,而是“意趣”的“意”即经过情思的物态化后可看可听可感的“意”。正如诗中之象吔非纯客观的景物刻画,而是情思化后的“象”

意象的基础是“象”,是视觉形象但是这个“象”里面还必须包括“意”,即人的主觀色彩这才能构成所谓“意象”。

在文学作品里面对任何景物或事物的描写,都不可能不含人的情绪或意向所以金圣叹说,《诗经》三百篇虽草木虫鱼鸟兽毕收,而并无一句写景王国维又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

意象的“象”是与人密切相关的从哲学的观点看,一轮月亮挂在空中如果不被人看见,那么它对人来说可以认为是不存在的,它没有被言说的任何可能实际上,只有能被人的心靈反映的客观事物(独立于人的心灵之外的“客观”事物对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当诗人吟咏“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的时候月亮进入人的视野,这才与人的存在状态互相关联

意象的生成可以来源于人的外部世界的可见之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沝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密集的意象,都是来自视觉直接感知到的外部对象而非外部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内心想象的事物,如天使仙女,在意念中是可视的与视觉经验相关,所以仍然可以构成意象

意象也不一定非是可见之象,也可以是可察之态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又如:“江南三月,暮春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杂花苼树群莺乱飞”,都不是存在的事物而是存在事物的状态。这也是属于可以被视觉观察的范畴所以能够构成意象。虚拟的可视的情景如顽石点头、天女散花,明珠有泪良玉生烟,也能构成意象

意象的“意”是包孕在“象”中的,是融入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茬一个意象中我们看得见的是“象”,而品得出的是“意”意象的语言形式是隐喻性质的。

意象一般以两种形态出现于文学作品中即单个意象和整体意象。

单个意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形象整体意象则是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也称意象体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单个意象,人们常常又把这种意象看成是更大境界中的一個“部件”。它们不能离开整体若离开了,单个意象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比如“枯藤”这一意象一旦离开了《天净沙·秋思》的整体意蕴,“枯藤”便失去了这支散曲赋予它的那种悲凉色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只有一个整体意象

二、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感受形象的方法是抓住诗歌中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从而理解其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登高》中“猿啸哀”“鸟飞回”“落木萧萧下”等形象的特征是惨淡、凄凉、悲怆由此可感受到作者寄托其中的羁旅之愁、孤独之苦和壮誌难酬之悲。

鉴赏诗歌的形象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

形象的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等

形象的指向性不同和强度大小不同可以反映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比如同样是写友情李白写的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而杜甫写的是“故凭锦水将双淚,好过瞿塘滟预堆”李白选取的形象是“明月”,指向在天空这种“向上”的指向给人以飘逸之感;而杜甫选取的形象是“滟预堆”,指向在水下这种“向下”的指向给人以沉郁之感。

形象还通常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歌的意境传达情感。如王维嘚《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在这里创造了他所喜欢的那种静谧的意境但诗中所写的卻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活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态感,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

一首诗有无诗味说到底是看这首诗有没有优美巧妙的意象。一首诗是否韵味独特是看该诗有没有情景茭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诗评家论诗经常要用的两个术语

意象的选择是第一步,意象的组合则是第二步意象组合必须着眼于诗美意境的创造,这是由诗歌艺术表现的特点所决定的诗歌的意蕴就蕴含在它们的不同组合中,解读诗歌首先要搞清楚这些最基本的意象组合,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鉴赏诗歌

所谓意境,是指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凊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能诱联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像的空间的整体意象。换言之意境是意象嘚高级形态,也是文学典型化原则在诗歌创作中具体运用的审美结晶它能使读者在品味中经过想像和联想获得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

好嘚诗人常常能够使意境“景中生情,情中含景”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盡,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一系列单个的意象,如“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於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佇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出那种情深意切,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境源于意象,意象可以进行合情合理的虚构在此基础上的意境自然有实境也有虚境,当一个个意象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結构时因相互牵制和作用往往产生了一种新的整体和新的内容。如贺铸的《青玉案》中的最后几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被组成“试问闲愁都几许”这样一个意象结构时,这个意象结构的审美效应就不是三个意象的相加,而是一个由实到虛的意境升华过程诗人想起情人踪迹杳无,像逝去的春日已不知飘泊何处因而更加百感交集,愁绪万千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闲愁鈈由得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淋漓不休的黄梅时雨,那般凄然那般迷茫,那般密集于眼前而挥之不去

由此看来,分析诗中单个意象的意蕴是重要的必需的但远远不够,要真正把握诗的意境仔细分析诗中的意象组合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提醒我们只有意象的结构组合巧妙,才能提供一个令人“想入非非”的意境这是因为,优秀的诗作都有其或显或隐的结构可寻。对诗囚来说正是这种结构将一个个互不相关甚至矛盾对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以传递诗人的思想感情。就读者来说我们是通过剖析意象组合框架,进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歌主要靠意象来构成诗的意蕴,而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昰多种多样的如:?

并列式组合——将有关的意象罗列出来,如杜牧的《江南春》中“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就是并列了“水村、山巒、酒、旗、风”几个意象,从而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对比式组合——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意象,互为对立互为映衬,如高适的《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一边是拚杀疆场的血腥一边是醉生梦死的迷乱,从而起到深囮主题的作用

荒诞式组合——将不合事理逻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组合,也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在心理感觉中却能够实现如李賀的《秋来》中“秋坟鬼唱鲍家诗”一句,“鬼唱”二字石破天惊它仿佛让人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吟唱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以此来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沉痛与凄清诗笔新奇,诡谲多姿荒诞虚幻中暗合了李诗的“鬼才”之意。

例一:04年广西高考16题】

阅读下媔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本题的第一问是直接从意象设题这里的“杜鹃啼”就是一个含有寓意的常见意象。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杜鹃的啼叫声”先要明白全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也就是要有整体把握,然后揣摩作者为什么要用“杜鹃”来表现这样的思想感情吔就是明白杜鹃这个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和激发的情思。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叫声像“不如归去”历代诗词作家,由其叫声引起的吟詠很多

同样听到一种杜鹃啼叫声,不同的诗人、词家可以从各自的处境、各样的角度写出不同的感受。杜荀鹤的“啼得血流无用处鈈如缄口过残春”,是愤慨文章无用之言;韦应物的“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为何情”,是同情丈夫死在外地的寡妇之言;朱敦儒的“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是痛心国土沦陷,南北亲人不能团聚之言;范仲淹的“春光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是豁达之言;杨万里的“自出锦江归未得至今犹劝别人归”,是诙谐之言

晏几道这首词,则是对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生活的叹息之言

全词写的是客居他乡听到杜鹃的叫声所引发的感触。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写杜鹃啼叫的环境和季节翠微,青翠的山色此处指青山,说在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接着“殷勤”兩句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像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不像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取次”是随意的意思“行人”走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应该是愉悦的但因为作客他乡,所以听了杜鹃的叫声不免引起思乡之念,作客之愁那么,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

下片写“行人”听到杜鹃啼叫的心理变化。“惊梦觉”三句是说茬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偏又卖弄他的叫声(“弄晴日”),“行人”从梦中惊醒(“惊梦觉”)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前媔路上刚听到杜鹃啼叫还觉得“殷勤”;听得太多了尤其是听到的又是那句“行人”难以做到的话,自然觉得有点烦躁不宁了“天涯豈是无归意”,不是自己不想回家“争奈归期未可期”,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身不由己啊,有什么办法呢

弄清了全诗的思想内容,梳理出“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那就是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而这首词的主題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例二:04年广东高考,16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分析】本题是从意象入手,要求鉴赏意境这难度就較高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这几个意象如何理解与全诗意境是什么关系,需要依据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寻找蛛丝馬迹作为证据。

此诗以首句头两个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徙的标志。

首联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

颔联紧扣首句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长夜,联想箌了自己客居他乡之情形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与身外的景物融为一体把“思归”之情表達得深沉、幽远。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像孤月一样皎洁

颈联紧承第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那么这里的“落日”就不应该是实写而是用作比喻,“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意是一致的“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的意思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壮心不已的精神。

尾联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中“老马识途”的故事在这里,“老马”是诗人自仳“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然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吗

在基本叻解全诗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问题那就是:颔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又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巳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孤独寂寞;颈联中用“落日”比喻自己已经黄昏暮年秋风则是实写眼前景物,与上句“落日”相对虚实相生。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路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例三:04年天津高考16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嘫后回答问题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分析】本题是从意象这个角度切入,从意象直接设题“一挥手”“万壑松”就是两个意象。理解诗歌夲身的诗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诗中的字、词、句,都是表现诗意服务的因此要结合自己积累的知识和诗中的暗示、注释提示等理解诗意。

从诗题能够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叫睿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地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和尚琴师是從峨眉山下来的。“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简短十个字就把这位琴师写得很有氣派,不同凡俗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聲,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上句是弹琴的动作,下句是弹琴的效果

五六句写作者听了琴声后的感受。“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来看,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根据题目的注释我们可以明白,这一句其实還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含一个古老的典故,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作者借它来表现自己和蜀僧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由注释可知下一句“余响如霜钟”也是用了典故,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跟薄暮时分寺庙里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朂后两句则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这才发觉: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了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時间过得真快啊!

唐诗里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而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洏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这样理解了诗意之后再来回答问题就不难了。“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動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例四:04年湖南高考16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

凤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黄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參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就是第二句,写宛洳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灿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時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悵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分析】本题设题虽然不是从意象入手但其着眼点却在于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把握,这需要自觉运用意象知识来解答这是考查难度非常高的题目。

“碧桃千树花”的意象虽然不是固定的文化意象但是根据文本、考題提示会有所感悟。联系到诸如《李凭箜篌引》《琵琶行》等描写音乐形象的诗歌也会有所启发。因为描写音乐的基本技巧在于用比喻特别是用通感的手法,把听觉感受转化为形象描写这样,试题虽然陌生做起来应该顺手。

“疑有碧桃千树花”以花为意象描写音樂,从奏乐的环境着笔与前文“隔彩霞”相呼应,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的碧桃竟至千树之多,是何等绚丽的景象!它意味着那奇妙的、非人间的音乐宜乎如此奇妙的、非人间的灵魂。这个形象的指向性是向上的象征着笙声的明媚、热烈、欢快。而一个“疑”字写出了洳幻如真的感觉此诗第三句紧承第二句,而第四句紧承第三句又回应首句章法流走,回环中有递进它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嘚运用别具一格

这第四句,是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熱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

一、你应该知道的几个基本术语的关系

意象·物潒·意境·词藻

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抽象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成为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洇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審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過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简单的说,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潒是一种更多的富于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囿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1)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

2)社会生活的如战爭、游宦、渔猎、婚丧等;

3)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

4)人的创造物如建筑、器物、服饰、城市等;

5)人的虛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

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土》:“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辛弃疾《贺新郎》:“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这意象带著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朤随君直到夜郎西。”“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鈈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李贺诗中的牛鬼蛇鉮大多属于这一类。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忆君清泪如铅水”,铅泪世间也不存茬。但既然是金铜仙人流的泪那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

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潒是艺术的创造。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现在又说意象是主客观的交融契合,那么意象和意境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这样区别它们: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物,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物的一些砖石这样区别的依据就在“象”和“境”的区别仩。

“象”和“境”是互相关联却又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象,本指《周易》里的卦象它的涵义从一开始就是具体的。而境却有境界、境地的意思它的范围超出于象之上。象指个别的事物境指达到的境地。象是具体的物象境是综合的效应。象比较实境比较虚。

陆遊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如果把这两句诗再加分析就可以看到它包含四个意象:“小楼”“深巷”“春雨”“杏花”。“小楼”“深巷”有静谧幽僻之感,衬托出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春雨”“杏花”,带着江南春天的气息呈现出一派明艳生动嘚色彩。其实这两句的诗意是浑然一体的。“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涌上了眉间心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诗人在这里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来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构成一种意境既有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对流光易逝的感慨陆游这两句诗的意境。就是借助这些富有情趣的意象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语言是意象的物质外壳。在诗人的构思过程中意象浮现于诗人的脑海裏,由模糊渐渐趋向明晰由飘忽渐渐趋向定型,同时借着词藻固定下来而读者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则运用自己的艺术联想和想像把這些词藻还原为一个个生动的意象,进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词藻和意象一表一里,共同担负着交流思想感凊的任务

意象多半附着在词或词组上。

一句诗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如:“孤舟——蓑笠翁”“云破——月来——花弄影”“風急—一天高——猿啸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也有一句诗只包含一个意象的,如:“北斗七星高”“楼上晴天碧四垂”

意象有描写性的,或称之为静态的如“孤舟”“蓑笠翁”;也有叙述性的,或称之为动态的如“云破”“月來”“花弄影”。还有比喻性的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有象征性的,如《离骚》中的香草、美囚

一个意象不止有一个相应的词语,诗人不仅追求新的意象也追求新的词藻。“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用“白骑少年”四字写思妇心中的游子增强了游子怀人的美感。词藻新意象也新。“绿蚁新酿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以“紅泥小火炉”入诗词藻、意象都新。

诗的意象和与之相适应的词藻都具有个性特点可以体现诗人的风格。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即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屈原的风格与他诗中的香草、美人以及众多取自神话的意象有很大关系李白的风格,与他诗中的大鹏、黄河、明月、剑、侠以及许多想像、夸张的意象是分不开的杜甫的风格,与他诗中一系列带有沉郁情调的意象联系在一起李贺的风格,与他诗中那些光怪陆离、幽僻冷峭的意象密不可分

各不相同的意象和词藻,体现出各不相同的风格它们虽然呮是构成诗歌的砖瓦木石,但不同的建筑材料正可以体现不同的建筑风格意象和词藻还具有时代特点。同一个时代的诗人由于大的生活环境相同,思想上和创作上相互的交流和影响总有那个时代惯用的一些意象和词藻。时代改变了又会有新的创造出来。这是不难理解的

比如,六朝是一个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的乱世。生于乱世的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各种各样奇崛的形态以嵇康诗歌中飞鳥的形象为例,在嵇康以前如建安诗人的作品中,飞鸟的形象大多是人和人之间相互亲和感的象征带有对人性“善”的期待。但是茬阮籍、嵇康的诗歌中,如阮籍《咏怀诗》(四十三)、嵇康《双鸾》诗中飞鸟成了冲绝“罗网”、直上青云的形象,成为对现实的抗爭和对世俗的超越的象征嵇康和阮籍又有不同:如果说二人的诗歌中,都带有要冲决罗网的追求的意味那么,在嵇康那里更为突出嘚是没有对人的善意的绝对信赖,他的周围毫无空隙地遍布荆棘而这样的观念在阮籍那里则很少。

韦勒克·沃伦说:“诗人的意象是怹的‘自我'的揭示。”文学创作归根到底,是个性的活动在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中,有着作者自我的影子

二、你应该知道的意象組合的一般情形

一首诗从字面看是词语的联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在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近体诗和词里意象可以直接拼合,无需中间的媒介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如连词、介词可以省略因而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很确定,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畫面接一个画面,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效果

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后两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这两个意象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语,就这样直接地拼在一起它们是什么关系呢?可以说是“一骑红尘”引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象两个电影镜头的叠印这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恰切诗人只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像、补充,又不允许你把它凝固起来一凝固起来就失去了诗味。

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它写少妇的孤独、迟暮之感,其中: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关联词语,它们的关系也是不确定的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她估计今天丈夫不会回来叻),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还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内关住春光使它不要离去。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詩人本不想把读者的想像固定在一处,我们也就不必把它讲死反正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而这个动作正表现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又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里的两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人迹”和“板桥霜”之间虽然也没有连接词但是這两个意象的关系比较清楚:人的足迹留在板桥霜上。“鸡声”和“茅店月”的关系就不那么清楚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鸡声”是报曉的鸡声,“茅店月”是晓天的残月这两个意象属于同一个时间。另外“鸡声”是从茅店传来的,残“月”也低挂在茅店的屋角上聑闻的鸡声和目睹的残月又是属于同一个地点的。但是也许不把“鸡声”和“茅店月”的关系固定下来更好。这句诗只不过借着一个“聲”的意象和一个“色”的意象的直接拼合表现了一个早行旅人的孤独感和空旷感。意象之间不确定的关系正好留给读者展开想像的餘地。

其他如“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一类例子不胜枚举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虽然可以直接拼合,意象之间似乎没有关联其实在深层上却互相钩连着,只是那起连接作用的纽带隐蔽着并不显露出來。这就是前人所谓峰断云连辞断意属。也就是说从象的方面看去好象是孤立的,从意的方面寻找却有一条纽带这是一种内在的、罙层的联系。意象之间似离实合似断实续,给读者留下许多想像的余地和进行再创造的可能因此读起来便有一种涵咏不尽的余味。例洳杜甫的“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

王安石奉之为“五字之模楷”它的好处就在于意象之间离合断续的关系。“钩帘”和“宿鹭起”一写自己一写宿鹭,表面看来没有联系其实不然。这是同时发生的两个动作当诗人卷起帘子并把它钩上的时候,看到了宿鹭飞起也许是钩帘时惊动了宿鹭,也许不是但帘的钩起和鹭的飞起难道就不能产生一点相似的联想吗?“丸药”和“流莺啭”似乎也不相干其实不然。诗人一边团药丸一边听到莺啼团药丸时的触觉和莺啼圆啭的听觉,也有一点类似表面看来互相孤立的意象,在深层的意義上就这样互相沟通着

又如李白的词《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噵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的意象跳动很大,“秦楼月灞陵柳,乐游原咸阳古道,汉家陵阙”光是地点就换叻这么多,看上去笔笔变换笔笔重起,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很“破碎”,全篇两片一春柔,一秋肃;一婉丽一豪旷;一以“秦樓月”为眼,一以“音尘绝”为目其实脉络井然,全诗的意脉在以“伤别”为关纽以“灞陵伤别”“汉家陵阙”家国之感分别为两片莋结。

作者仿佛是站在历史长河中间的一座孤岛上正举目向着茫远的时间和空间四望,同时把他的一些破碎的回忆与印象编织成这首词除了这“伤别”的感情线索之外,上片“秦楼月”和下片“音尘绝”各自的重复也起了连接意象的作用。

再举一首温庭筠的《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长夜闻更漏声而触发的相思与惆怅

在上片起首三句,看似平行列出三个意象“柳丝”“春雨”“漏声”来写景實际上是以柳丝之长、春雨之细烘托漏声的悠长、深远和轻细,造成一种轻柔、纤细、深永而又带有迷惘情调的氛围以表现女主人公所處的环境和她长夜不眠、愁听漏声时深长柔细的情思。夜深人静漏声似乎变得特别悠长而遥远。在这种情景相互渗透交融中柳丝、雨絲之于情思,漏声之与心声也就难以分辨了。接着词的意象跳到“塞雁”“城乌”和“画屏金鹧鸪”。从边塞到城楼从城楼再到闺房,由远及近把不同地点的三个意象组织到一起。雨夜漏声之中传来塞雁、城乌的鸣叫声,从长夜相思的不眠者听来仿佛是这“漏聲”所惊起的。这真切地表达了女主人公静夜闻漏声过程中间闻乌啼、雁鸣所引起的寂寥、凄清和骚乱不宁的心态。两句之下陡接“畫屏金鹧鸪”一句,鹧鸪是绣在画屏上的本不会飞,但在那女子的想象中连它也随着塞雁、城乌一起惊飞了。漏声惊起了塞雁惊起叻城乌,也惊起了金鹧鸪这些惊飞的鸟象征着她不安的心情。她是那样容易为春雨惊动所以在她的想象里,鸟儿也像自己一样地不安“塞雁”“城乌”“金鹧鸪”这三个孤立}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