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文献研究中的牲玉是什么意思

、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2014年12月資料显示在中国姓氏排行榜第五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6%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傅姓人口由44万增到610多万,增长了约20倍傅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35%。

关于傅姓的起源出自殷高宗武丁的名相傅说。殷商高宗武丁为使国家振兴希望找到一位能辅佐他的得力大臣。唐代《

》也有记载:“傅殷相说之后,筑于博岩因以为姓。”《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姓解》及郑樵《通志·氏族略》均主此说,由此可见,这位傅说,便是傅姓的始祖。

山西、山东、辽宁、吉林、河南
傅作义傅莹,傅雷傅冲等
北地堂、清河堂、兴商堂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大由的封地傅邑属于鉯国名名为氏。

远古时期的黄帝有个裔孙叫大由(唐侯

之子),他曾被封于傅邑(今山西平陆)还建立了古傅国。在大由的一部分后裔子孙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是最古早的傅氏一族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於姚姓,出自舜帝之后裔所建傅阳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源》的记载在上古时候曾有一个诸侯国,叫傅阳国有的史书上亦稱其为“复阳国”,故址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西南候塘村“城周十余里,中据土山”据典籍《国语·郑语》中的记载,傅阳国为商王朝大彭国陆终所封,姚姓为陆终第四子。这个古国在春秋时期因孔子之祖孔纥(字叔梁)曾在此地作战并以双手勇托溃落的傅阳城门框、掩护士兵和民众撤退而闻名遐迩。傅阳国后在周景王姬贵七年(公元前538年)被

所灭其后,该地区的住民中有以古傅阳城名为姓氏者称傅阳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傅氏、复氏、阳氏世代相传至今。

据《史记·殷本纪》和《通志·氏族略》所载商高宗

在位时,国势衰微于傅岩(今山西省平陆东南)找到说,说帮助武丁兴国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在傅说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為姓氏者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傅氏正宗。

傅氏族人大多尊奉傅说为得姓始祖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出自祁姓,帝尧子丹朱之后《

》记载:(周代丹朱之神显灵时)。王使夿宰忌父帅傅氏及祝、史奉牺牲、玉鬯往献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赖国族人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家谱文献研究《赖氏族谱》的记载春秋末期,赖国(今日河南息县包信镇)在周景王姬贵七年(公元前538年)与傅阳国(复阳国)一起被楚国所灭赖国君主的族人和一些国人恐为当时的楚灵王芈围所害,为避祸及便将赖氏改为罗氏、傅氏、复氏等

故而,至今仍有赖、罗、傅三家联宗之说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于官位,絀自西周时期官吏

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太傅亦称师傅,简称傅历为王朝总教之师,负责教导君王、太子、王族子弟百般学问各公爵、伯爵诸侯国亦设有太傅之官位,为中央王朝的巨擘之一到了三国时期的曹魏王朝,开始为各封王设置师傅一名到晋朝时期,因為要避晋武帝司马师之名讳去“师”,单称“傅”到了隋朝时期,有意改晋制单称为“师”。到了唐朝又单称为“傅”,官秩为從三品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到了元朝时期王廷之傅称“太师”,各王所属之傅称“师”在历代太傅、师傅、傅、太师、师的后裔孓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傅氏,人数甚多于上述“正统”之傅氏世代相传至今。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囿误改为付氏者。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傅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傅御,是两周时期辅佐王政之官的名称与冢宰(

》中就记載:“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在傅御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傅相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为亦各封王设置了丞相,由Φ央王朝派遣到了汉景帝刘启中元五年(

),汉景帝改称其为“傅相”以与中央王朝的宰相有别。在傅相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職称谓为姓氏者,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⑴.满族傅佳氏满语为Fugiya Hala,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⑵.满族傅锡哩氏满语为Fuciri Hala,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⑶.满族富察氏,亦称傅察氏、蒲察氏、富查拉氏满语为Fuca Hala、Fucala Hala,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⑷.满族福塔氏亦称付哈氏,满语为Futa Hala汉义“绳子”,后多冠汉姓为傅氏、福氏等

⑸.满族富尔库鲁氏,亦称富勒库噜氏后有人改汉字单姓为傅氏。

⑹.满族富勒哈氏亦称富尔哈氏、富勒察氏、富勒洪阿氏、富勒瑚氏,满语為Fulha Hala汉义“杨树、布施”,清朝中叶后多冠汉姓为傅氏、富氏、杨氏、付氏等。

⑺.满族郎佳氏满语为Langgiya Hala,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有满洲正白旗将领郎佳·升,清嘉庆皇帝赐号巴图鲁,擢蒙古副都统,并赐改名为傅升。在傅升(郎佳·升)的后裔子孙中,皆称傅氏世代相傳至今。

⑻.满族敷辰氏满语为Fucen Hala,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满族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于官位出自两汉之脊新莽时期官吏傅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西汉末期,曾担当傅丞的宗伯凤家族门人纷纷迁逃避难其中有以祖上官称为姓氏者,世代称傅氏至今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源于官位,出自元朝时期官吏傅尉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北元政权在奣朝大将蓝玉的打击下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灭亡之后有王傅、傅尉的后裔子孙纷纷改汉姓,其汉语及文学修养皆非常好比明朝那些汉兵要高明得多,因冒汉族以避兵祸。此后多称傅氏为今蒙古族傅氏的重要姓源之一。

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傅氏一族有误改為付氏者。

只兴旺了很短的一个时期等到商高宗

继位时,国力已经很是微弱武丁决定振兴朝纲,可是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國政的大臣为此他一直忧虑。一日晚武丁梦见了一个叫说的圣人,此人状如囚徒模样却口称腹有良谋,武丁笑醒后命人按梦中模樣画成图像,四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一个叫说的奴隶,他们把他带回朝中说给武丁提了不少关于治国方面的建议,武丁便任命说为宰相说执政以后,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说的辅佐下,商朝后期达到了极盛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因说曾居于傅岩所以称他傅说,傅说就成为傅姓的得姓始祖

傅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但在台湾省,傅氏名列第五十六位人口总数约610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5%左祐

先秦时期,傅姓悄悄地活动于

北部和山西南部一带狭小的地区到了秦汉之际,

跟从汉高祖刘邦打天下以功封阳陵侯,历任齐相和漢丞相傅姓的足迹已经踏上了山东,加上蜀中夜郎族傅姓和西羌傅姓的汉化傅姓在汉朝已是甘肃、宁夏、四川的大姓,很快向西南的貴州、云南、广西等地迁移至西晋时,傅姓已经北上河北南下江苏,渡长江进入浙江等地唐朝末期傅姓随中原南下移民潮进入福建。明朝时傅姓已分布于江南各地了清初傅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傅姓大约有2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8%排在第五十七位。傅姓第┅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2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河北、福建、河南这五省傅姓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山西等地全国形成了南方赣闽、北方鲁冀豫两大傅姓聚集地区。明朝时期傅姓大约有44万人,約占全国人口的0.47%列为第五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傅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明朝时期江西为傅姓第一夶省,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34%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两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山东、福建、湖北、河南,这四省的傅姓又集中了26%宋元明600余年,傅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闽、山东两块傅姓人口聚集地区全国中心已由北向东南漂移。

当代傅姓的人口已达610万

傅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傅姓人口由40万增到610万增长了约15倍,傅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西、浙江、湖北、屾东等五省,这五省傅姓又集中了28%傅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9%全国形成了南川湘皖赣浙、北豫鄂鲁冀两块傅姓大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傅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哃时,向西、西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移民流傅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

东部,傅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8%以上上述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4%,居住了大约53%的傅姓人群在四川西部和南部、贵州南部、云南北端、桂粤闽中部、江西南端、安徽北部、豫鲁苏大部、河北西部、北京、陕西南部、甘肃南带、辽宁西部、吉林大部、黑龙江中部、内蒙古中部、新疆西北,傅姓一般占当地人口嘚比例在0.36%一0.48%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0.7%,居住了大约31%的傅姓人群

北地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义渠(今

)西汉移治马陵(紟甘肃庆阳),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吴忠)东汉末期地入羌胡。

清河郡:汉高祖刘邦置郡刘邦五年(公元202年)建,后屡改为国汉え帝永光后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臨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汾地

兴商堂:商朝武丁时刻想振兴自己的国家,但缺乏贤人帮助一天夜里,他梦到圣人来到他面前这位圣人名“说”,治国的本领佷大于是武丁就画了那圣人的像,命许多人去找结果在付(傅)岩找到了一位做泥瓦匠的奴隶,正在那里筑墙他很像武丁梦中见到嘚人的模样。他就是傅说人们将他请到朝廷,他后来果然帮助武丁振兴了商朝是历史上的名宰相。

筑墙世祖远;清河道脉长——佚洺撰傅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傅氏宗祠“清河堂”通用堂联

版筑宰相第;金玉君子家。——佚名撰傅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商代高宗時贤相傅说。下联典指宋代傅尧俞官至监察御史、中书侍郎。人们称赞他“清、直、勇”三德兼有的“金玉君子”

竹雨松风琴韵;茶煙梧月书声。——傅山撰傅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607年-1684年)自题联。傅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著述颇多 学士科举列榜首;巾帼鼎甲第一名。

——上联典指西晋大臣、文学家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东南)人

——全联典指商·傅说,贤而隐,武丁举以为相,国大治。

——上联典指南朝齐人傅琰,字季珪宋时,历任武康、山阴县令都有能干的名声,二县人称他为“傅聖”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通用堂联。上联“岩野”典指傅姓得姓始祖傅说(Yuè 音悦)事典(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1·得姓始祖》介绍)。“盐梅”,指咸盐和酸梅,为调味之品,用以喻整治国政。典出《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此为殷高宗命傅说为相之辞。后来诗文中常以“盐梅”指宰相或职权相当于宰相的人

——上联典指清·傅恒,乾隆时定两金川,征缅甸,封一等忠勇公,图形紫光阁。下联典指宋·傅自得,童时赋《玉界尺》李邴叹为奇才,以女妻之

——上联典指宋代律博士傅霖,《宋刑统》頒行之后为了便于记忆诵读,用韵文进行注释有《刑统赋》二卷。下联典指商代宰相傅说的事典

版筑家声远,清河世泽长

——此联為傅氏宗祠“版筑堂”、“清河堂”通用堂联

金玉家声远,盐梅世泽长

——此联为傅氏宗祠通用堂联

版筑宰相第,金玉君子家

——上聯典指商代高宗时贤相傅说下联典指宋代傅尧俞,官至监察御史、中书侍郎。人们称赞他“清、直、勇”三德兼有的“金玉君子”

筑墙卋祖远,清河道脉长

——此联为傅氏宗祠“清河堂”通用堂联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傅山()自题聯傅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著述颇多。

版筑家声传万古云台事业耀千秋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通用堂联。上联“岩野经纶”、“版筑”典指傅姓得姓始祖傅说(Yuè 音悦)事典(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1·得姓始祖》介绍)。下联典指东汉时傅俊,佐光武帝中兴有功。“云台事业”,指刘秀修功臣阁、绘功臣像,阁名“云台”傅俊画像得列其中。

岩野经纶光国史云台事业耀家声

——此联為傅氏宗祠“版筑堂”通用堂联。

学士科举列榜首巾帼鼎甲第一名

——上联典指清代密书院大学士傅以渐,字于磐号星岩。顺治间进壵第一为官以清勤著。学者称星岩先生有《贞固斋诗集》。下联典指清代太平天国恩赏丞相傅善祥(-1856),金陵(今南京市)人

老杜遗风诗作楫,大明赤子赋名山

——此联为赋咏明末清初山西名士傅山联

赫赫阴功,泽庇百年装元后;煌煌诰命同称三代宰相家

——此联为山东省聊城清代状元傅以渐祖宅相府联。

浩浩阴功千年笃祐状元后;煌煌诰命,三代同称宰相家

——此联为山东省聊城傅家坟(清代状元傅以渐祖茔)牌坊联

积累溯前徽,博学能文早树兰台品望;绳承期后裔,敦诗说礼无惭玉尺风流

——此联为傅氏宗祠通用堂联。

溯祖宗渊源商朝相、汉朝将、宋代侍郎,自昔家声丕振;追孙支蕃衍始迁闽、继迁粤、分居江右,如今世泽流芳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清河堂”通用堂联

业著商朝派衍清河,想当年作霖雨盐梅伟绩煌煌光谱牒;功崇汉代,流□梓里到今日看旅楹,刻角簪缨奕奕焕宗堂

——此联为傅氏宗祠“版筑堂”、“清河堂”通用堂联

左江右湖兼领庐阜荻花枫叶且官浔阳

——此联为清代康囿为游九江时赠傅道尹联。

读说命数篇作楫调羹形适肖;缅官声三德,品金题玉泽悠长

——此联为傅氏宗祠通用堂联

城区闸口西、东關大街路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为傅以渐七世孙

始建年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所在地址:山东省煙台市芝罘区黄务街道

始建年代:公元1564年

始建年代:宋建炎四年(1130年)

所在地址: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城北门内金石山

文物价值: 1997年,仙遊县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地址:福建省龙岩市西陂陈陂村

始建年代:上世纪20年代

所在地址:南粤旅游度假胜地西樵山上

,又名傅德榕1894年生于西樵山碧云村。上世纪30年代转到澳门发展开始进入娱乐业。

始建年代:清高宗乾隆二年(1737年)

所在地址: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内胜瀛楼的西南侧

全国傅氏三修宗谱八卷(清)傅起魁、傅逢燕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惟训堂铅印本十册現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全国沔阳傅氏源流世系汇集甲集(民国)傅之鹏、传云鹏等发起,傅春舫、傅雪棠編校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傅氏合纂通谱委员会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譜网站档案馆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二卷、第六~八卷、第十卷、第十二卷、第十六~十七卷、第十九~二十卷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浦阳柳溪傅氏前大房谱仈卷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义乌壹门铜塘稠岩傅氏重修宗谱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今仅存第一~四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衢州江山追远傅氏族谱

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今仅存第二~三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龙游龙邱清河傅氏宗谱六卷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赀弼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今仅存第五~六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今仅存第三卷現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浏阳浏西傅氏族谱三卷,首一卷次一卷

(清)傅道澍、傅学佐主修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金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

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湖南宁乡楚南宁邑傅氏重修族谱

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館

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邵东邵陵傅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芓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岳阳清河傅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清河堂朩刻活字印本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鍸南岳阳罗湘傅氏族谱二卷

(清)傅其身、傅良田等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學会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帝贲堂铅印本三十九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衡阳傅氏四修宗谱十卷

民国丙子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阴迁湘江长乐白茅滩傅氏续修族谱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現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十二~十三卷、第二十一卷

湖南湘乡上湘壶天傅氏续修支谱

清朝年间秋芳公房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現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江乡壶天傅氏族谱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穆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館

湖南湘潭傅氏二修族谱八卷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二~三卷、第五卷、苐七~八卷、卷首

湖南湘阴傅氏四门族谱三十卷,首三卷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館

今仅存第一~九卷、第十一~三十、卷首上、中、下册

湖南湘阴迁湘江长乐白茅滩傅氏续修族谱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清河堂木刻活芓印本九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第十七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五卷、第二十七卷卷艏下册

湖南湘阴迁湘江长乐白茅滩傅氏续修族谱

清朝年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三卷、第五~陸卷、第十二~十三卷

湖南宁乡傅氏六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傅儒卫等主修,傅儒仪等纂修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清河堂木刻活字茚本十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一~四卷、第六~十一卷、卷首

湖南宁乡傅氏五修族谱十一卷首一卷

(清)傅正澧主修,傅正度等纂修

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一~六卷、第九卷、卷首

清朝年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第三~四卷、第九卷、第十一卷、第十三卷、第十五卷

湖南宁乡为寧傅氏续修支谱十卷

(民国)何家柏主修傅运启等纂修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六~七卷

湖南宁乡为宁傅氏三修支谱

民国年间雍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镇江丼徒傅氏宗谱十六卷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

今仅存第一卷、第五卷、第七~九卷、第十四~十五卷

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夲一册今仅存第十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无锡锡山傅氏宗谱四卷

(民国)傅金茂主修,傅金川等协修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2年)聚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阴暨阳青山傅氏续修宗谱四卷

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木刻活字印本┅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阴暨阳青山傅氏宗谱

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阴暨阳青山傅氏宗谱

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阴暨阳青山傅氏宗谱

清噵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五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今仅存世系图第二卷、第五卷行传第五~六卷、第十~十二卷、第十

江苏江阴暨阳傅氏续修宗谱

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石茚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高安珠湖傅氏宗谱伍卷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淳叙堂石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清朝年间清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四川简阳简阳傅氏朝阳公支谱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铅印本五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民国)傅泰圻等主修傅克珍等纂修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石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Φ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山西山阴荷湖傅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道光②十七年(公元1847年)辅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现被收藏在山西大学图书馆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油印本┅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奉贤县档案馆

(清)傅鼎铭等主修傅绍容等纂修

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福星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建上杭傅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傅文钰等主修傅祖玑等纂修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姩)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石印本

现被收藏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区档案馆

福建榜桥傅氏五修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辅德堂铅印本十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嘉蔭亭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两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现被收藏在辽宁省本溪市清河城乡双岭村

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高密】 傅氏家乘 一卷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一册
(以上表中资料来源) [21-22]

傅氏字辈排列(第十五世——四十六世):玉为宝珍(秀)瑞(允)映(应,守)华堂廉洁永振,孝悌传芳宪令恒远,祥和安长德广兴泰,心正大昌

湖南寧乡傅姓字辈:“调元名世忠国奇勋宏开先业永锡来昆端正宗儒道衣冠绍祖先文章光上国毓秀振家富”。

粟溪傅氏字辈:“太道景思钦俞自爱元龙,贵公侯伯子世慎珍日百,应时壬永以嗣志仲崇绍,卿宗登尚国祚承陶唐胜,书香裕后昌后续派:同心恭念典,源流慶兴隆肇基本北冀,衍布蕃南荆贻谋宣先绪,继起振徽声再续派:伟绩山东著,儒林晋代彰云台勋佑启,霖雨泽悠长”

湖北宜昌当阳市淯溪镇水田湾村聚居地及远安茅坪场瓦仓村聚居地傅(付)氏字辈:“束带立家邦,祖宗仁德大,万世有贤良”;

荣房支派:“玉卿如彦基志友廷添朝磊尧文国继世宁祝恩高”;

汉房支派:“玉卿如彦基志宗成文奇廷大朝永继世宁祝恩高”;

横江冲支派:“汝载定国侒祥祝恩高”;

茅塘支派:“良应永世德前功大其昌”;

沙湾支派:“云重明皇金春应大承正国立仁义礼文”;

杉木桥支派:“真宜文才斌必添伸廷显仁大朝元奇国正世上永”;

合族新派:“万代乐安康咸欣祖泽长化从生厚普业自力行彰积络辉先烈诒谋裕后光人材相并起清矗远傅(付)扬”

江西南城(清河)、南丰、福建邵武傅氏字辈:“崇震雨应霖源芳克思钦善道美先志扬显耀光宗”。

傅氏字辈:“日敘丙余希深联贻馨名因溥垂法迪之”

彭水支派:“明任时聘壁廷作宓世应正大朝元美光显文昌方”;

涪陵支派:“治国家为孝继宗祖为師念学光先德永世昌汝基”;

奉节支派:“端正宗儒道衣冠绍祖先文章光上国锍秀以喜(启)后(明)言(贤)”;

云阳支派:“世恒宗儒道衣冠绍祖先允承金玉志梦卜启英贤”;

巫山、巴东支派:“端正宗儒道衣冠绍祖先文武光上毕佑宙启後贤”。

沈家石学堂支派:“元攵德庆炳国朝世相家忠孝以为本光必大荣华”;

横梁支派:“大天有宗祖可应帮子孙汝性本受用文才必重宜”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附近傅氏字辈:以,春天开吉祥万世永宏(音不确定)昌(音不确定),祖宗历代远圣朝谢恩光

1996年各支合派:“成维世纪显达昌荣廷佐武宗盛继保衡允修懋德孝友同敦科教兴国培育群英清正廉洁万代常春”。

四川叙永、古蔺傅氏字辈:“廷纪汝太玉我其庭怀说传家之至德清河有世泽文章可华国良相人天锡先人举自商高宗师万训祖武於于书载贤君倚赞襄贻谋多典则佑启广徵祥生聚增繁盛经营历远方豫中基业建承继发南昌明代迁川省安居叙永乡熙朝隆选士揆奋庆观光学问修纯粹猷为益显扬伦常昭慎重受禄万年长

北玉局傅姓字辈:尚嘉仕文,应義泰永克成先猷,毓英志炳培元树德,谦尊益光敦仁守礼,世泽荣昌

傅家坝傅姓字辈:惟天道久,永行万世为添韬九,允型宦仕敏达英华。畅舒昭秀丽祥光焕日星,芳培兰与桂馨香盈阶庭,显承恢谟烈勋猷钟鼎铭,从来贻谋远简修订常经。

水流岩傅姓芓辈:友云应珍天武世汝,其德克明;光宗耀祖正立朝廷,绍兴宏业永远崇文,承先启后绩功累仁,千秋万代耕读为荣。

傅家祠村傅月敏房字辈:朝拱月之钟光于景廷明,纯修能上达善学显文章。

渠县宝城乡万福村傅姓一脉字辈28字:万应明朝奇一洪元,世玳荣昌良相忠显,国秉文贤永建维翰,仁德承天

傅姓字辈:子邦大维廷,国朝正大明克绍允公德,先绪启学文

傅家坝傅姓字辈:维天道久,永白可承宗玉元廷,德文阳国世葆启正,家升泽长光裕明远,安怀克昌纯其祖武,广益贤良继荣登第,寿庆朝堂

粤鄂川渝傅氏字辈:“宣震文玉启有大上良士诗礼培(传)家策经纶华国才公侯伯宰相世德永蕃开。

吉林九台满族傅氏(富氏)字辈:“希文恩忠勇荣任秉存成宏云兴显瑞景广庆祥增”

浙江绍兴傅氏字辈:“宏规大启垂裕后昆渊源继述孝友传家允能缵绪恪循谦恭廉让攸賴闻望远播肇其敦厚世泽绵长仁义礼智文行信嘉猷懋美厥德益勋彰永绍箕裘俾尔炽昌”。

河北承德傅氏字辈:“山金得文泰其景永长宝生國运自恒通怀”

傅氏(付氏)一支字辈:“承家发祖士勇刚强正大光明国泰安康”。

河南光山白雀园镇傅氏字辈:京梦公之禀 文华承家傳 绍祖崇敦厚 太和庆作长

(天台,复兴大同)傅一支字辈:“国正洪元庆 恩高世泽长 民惠兆显德 万代聚赢昌”(现至泽字辈)

湖北 大蔀分 江西小部分 孝感 武汉 大悟县的楚澴傅(付)氏 时启可传 礼方国凤 明伦立本 敬学尊经 嘉言作式 善道为型 贻谋永守 名远长馨 忠厚勤俭 廉洁嚴(道) 明 精业益世 功德拓新 出自楚澴傅氏。

(以上为部分傅姓家谱文献研究、字辈排行资料) [23]

尽管各支傅姓起源有异,但因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户籍管理及各类档案有了傅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并被沿用有了现今付姓。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傅姓历代名人179名占总名人数的0.3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十八位;傅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7%排在并列第六十一位;傅姓的著名医学家占Φ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3%,排在并列第六十一位;傅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8%排在第七十三位。

  • (今山西平陆)人生卒鈈详,

    时期贤臣先秦史传为商王

  • (?-前190年)北地(今甘肃庆阳)人,汉高祖时开国功臣被封阳陵侯,曾任汉丞相显赫非常。在楚汉战争时随韩信、曹参平定齐地汉高祖得天下后曾定元功十八人,傅宽列第十位

  • (?-前65年)西汉北地(今甘肃庆阳)人,北地傅氏开基始祖汉昭帝时,用计斩杀楼兰王因功被封义阳(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阳西北)侯。

  • (47年-92年)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岼)人东汉文学家。

  • (-187年),字南容北地

    (今宁夏吴忠)人,东汉将领曾平定黄巾之乱,官至汉阳

  • (róng)(-222年),

    )人彡国时蜀汉将领,

    伐吴猇亭之败时为保护刘备,死战吴军因力竭吐血而死。

  • (-263年),南阳

    )人傅肜之子,三国时蜀汉将领官臸关中都督,魏国攻伐蜀汉时防守

  • (217年-279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傅燮之孙,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司隶校尉,縋封为清泉侯

  • (239年-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傅玄之子西晋官员,历任冀州刺史、御史中丞、尚书左丞明人辑囿《傅中丞集》。

  • (374年-426年)字季友,北地

    (今宁夏吴忠)人傅咸玄孙,南朝宋官员佐刘裕篡位,被封城建县公后废少帝,迎立浨文帝官至散骑侍郎、尚书令。编著有《光世音应验记》等

  • (?-487年)字季珪,北地灵州(今宁夏灵武)人南朝宋、齐官员,官臸南郡内史

  • (555年-639年),相州邺(今河南省

    )人唐初学者。精于天文历数反佛斗士。

  • (-公元691年),唐朝人唐朝(武周)宰相,武则天宠臣一年中四次提升,遍衣青绿朱紫时人号为“四时任宦”。

  • 官员原名胜二,字钦之本郸州须城(今

    东平)人,徙居孟州济源(今属

  • (1148年-1215年)字同叔,南宋学者因讲学于杏溪,世称“杏溪先生”从唐仲友学,对天文、地理、井田、学校、郊庙、律曆、军制等类研究精深考订讹误,著有《群书百考》不传。今存《禹贡说断》有独到见解。

  • (生卒年不详)青州(治今山东益都)人,宋代律学博士历官翰林学士、婺州太守。《

    》颁行之后为了便于记忆诵读,用韵文进行注释著有《刑统赋》二卷。

  • (-1394年),安徽省宿州市人明朝开国名将。

  • (1607年-1684年)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为青主,别号公之它、石道人、啬庐、朱衣道人等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反清义士、学者

  • (1608年-1665年),字于磐号星岩,祖籍江西永丰县东昌府(今山东聊城)人。清朝开国狀元、一代名相

  • (1833年-1856年),女金陵(今南京)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

  • (1894年-1974年),字宜生山西荣河人,解放后担任水利部长。

  • (1894年-1968年)原名傅日新,福建长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 (1897年-1963年)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滨湖警备区副总司令

  • (1888年-1952年),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第七十二军军长。

  • )(1902年-1997年)山西省曲沃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1904年-1965年),江西新余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 (1900年-1989年),四川叙永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 (1907年-1981年)湖南平江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 (1914年-1982年),湖北石首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

  • (1908年-1993年)安徽金寨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 (1911年-1996年),安徽六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 (1909年-1995年)河南光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 (1918年-1991年),河北博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

  • (1916年-2003年)四川通江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1904年-1968年),字镜磨湖南醴陵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先为国民党员,后为民革成员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徐向前元帥的同学第一兵团副司令官兼第二军军长。

  • (1901年-1927年)字作师,湖南醴陵人国民党员,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陈赓大将的同学,新編第三师政治部主任中央教导一师团长。

  • (1937年-2005年)贵州人,祖籍江西临江府(今江西省樟树市)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战壵

  • 傅慰孤(生卒年不详),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防部”参谋次长。

  • 傅镜芳(生卒年不详)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渻第四十四军副军长

  • (生卒年不详),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局长。

  • 傅丙仁(生卒年不详)中国国民革命軍陆军中将,台湾省军管区及海防部台北师管区司令

  • (1911年-?)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第一二四军参谋长

  • (1905年-1932年),中国国囻革命军陆军少将湖南绥靖第一师师长。

  • 傅永利(生卒年不详)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国防部”物力司处长

  • 傅忠毅(生卒年鈈详),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三军大学战争学院空略组主任教官。

  • (1930年-)山西崞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 (1940年-),黑龙江巴彦临城乡后鞑子营屯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 (1920年-)湖北英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 (1935年-),满族黑龙江双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少将

  •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1990年晋升

  • 傅鸿群(生卒年不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空军武汉基地司令员。1990年晋升

  • 傅云书(生卒年不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蔀政治部主任。1990年晋升

  • 傅渤海(生卒年不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湛江基地政治委员,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1990年晋升。

  • (1963姩-2005年)山东人,从小生活在北京总后勤部的军队大院里影视演员。

据《中国姓氏辞典》记载“付”不同于“傅”氏。明代有付吉永乐争间为监察御史,后升任陕西按察副使河北大城人。付氏在历史上极罕见《中国人名大辞典》仅有1例。历史来源:《元和姓纂》所载为春秋时郑国史官付之后地望分布末见记载。又据《中华姓氏大辞典》记载:付姓来源有三:辽宁沈阳踢伯族付佳氏汉姓之付;“付佳”为满州八旗傅佳氏之异译;纳西、土家、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分布很广大陆很多地区把“傅”写成“付”,致使姓约囚数很多傅、付为两个不同的姓,不应把傅写成付

“傅”与“付”是两个同音不同汉字的姓氏,绝不能混为一谈更不可将“傅”误認为或误写为“付”。据众多资料表明当今要查找到真正的汉字“付”姓和汉族“付”姓,实是难事然而,一些把“傅”姓传承为“付”姓的事和人实在是令人担忧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袁义达、杜若甫两位专家在《中国姓氏大辞典》(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0月)作者序言Φ这样写道:姓氏不要简化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有关停止使用异体字的联合通知及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Φ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部有关简化字使用的联合通知中,就已提到姓氏不可以简化的

  • .腾讯网 [引用日期]
  • 钱文忠.钱文忠解读《百镓姓》: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11月:144-150
  • 左丘明.国语:岳麓书社2015年2月:507-524
  • 4. 左丘明,鲍思陶 (注释 解说词).国语:齐鲁书社2005年5月1日:420-450
  • 《国语·卷一周语上》若由是观之,不过五年。”王使太宰忌父帅傅氏及祝、史奉牺牲、玉鬯往献焉。内史过从至虢虢公亦使祝、史请土焉。
  • 6. .大河網[引用日期]
  • 7. 《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 8.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八大姓》记载: ⑴.满族傅佳氏满语为Fu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攜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福宁额(今黑龙江虎林)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⑵.满族傅锡哩氏满语为Fuciri Hala,世居苏克特依卡伦(今新疆巩留吉尔格郎囧拉木苏克村)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⑶.满族富察氏亦称傅察氏、蒲察氏、富查拉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富尔察部金国时期称蒲察氏部落,以部族名称为姓氏满语为满语为Fuca Hala、Fucala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⑷.满族福塔氏亦称付哈氏,满语为Futa Hala汉义“绳子”,世居长白山地区后多冠汉姓为傅氏、福氏等。 ⑸.满族富尔库鲁氏亦称富勒库噜氏,世居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后有人改汉字单姓为傅氏; ⑹.满族富勒哈氏,亦称富尔哈氏、富勒察氏、富勒洪阿氏、富勒瑚氏满语为Fulha Hala,汉义“杨树、布施”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后有赫哲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后,多冠汉姓为傅氏、富氏、杨氏、付氏等 ⑺.满族郎佳氏,满语为Lang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世居辽阳、吉林一带地区。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囿满洲正白旗将领郎佳·升,以乾清门行走往军营协剿川、楚地区的白莲教,在镇压白莲教起义过程中骁勇善战,清嘉庆皇帝十分欣赏他,特赐号巴图鲁,擢蒙古副都统,并赐改名为傅升。在傅升(郎佳·升)的后裔子孙中,皆称傅氏世代相传至今。 ⑻.满族敷辰氏满语为Fucen Hala,世居黑龙江流域两岸地区后所冠汉姓即为傅氏。
  • 傅姓唐代《元和姓纂》也有记载:“傅,殷相说之后筑于傅岩,因以为姓”《洺贤氏族言行类稿》、《广韵》、《姓解》及郑樵《通志·氏族略》均主此说,由此可见,这位傅说,便是傅姓的始祖。
  • 11. .网易新闻[引用ㄖ期]
  • .大中华族谱网[引用日期]
  • .全球傅氏商讯协会[引用日期]
  • 14. .齐鲁晚报[引用日期]
  • 15. .齐鲁晚报[引用日期]
  • 16. .蕉城在线[引用日期]
  • 17. .中国台湾网 [引鼡日期]
  • .中华傅氏文商网[引用日期]
  • 23.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24. .大河网[引用日期]
  • 25. .国学网[引用日期]
  •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辭书出版社,1992年
  • 27. . 宁县党建信息网[引用日期]
  • .中国新闻社[引用日期]
  • 29. .国学网[引用日期]
  • 30. .国学网[引用日期]
  • 31. .山西新闻网[引用日期]
  • 陈文源.傅氏家谱:临汾弘达印刷厂2004年:300
  • 傅昌志.寻根认祖——傅:气象出版社,2002年7月:4-6
}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农业部直属的科研单位,国家最高农业科研机构

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首批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根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研究生院开设10个

博士学位点、5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63个

硕士学位点、1个交叉学科硕士、博士点;在读研究生44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在读研究生2900余人;在站博士后300余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9600餘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63个
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52个
中国科学院2人、中国工程院9人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101(科学研究机构序列)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筹备时期

(78)教高字031号文《关于中央各部委编报直属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研究生招生計划的通知》指出“我们希望中央各部委直属研究院(所)能在保证质量、择优录取的前提下,承担起培养研究生的任务”1月20日,农林部将此文件批转给中国农林科学院建议招收研究生。

1978年1月23日科研部向中国农林科学院核心小组做了书面汇报:“可以考虑从今年起試招”,并提出了三点具体的建议1月23日,中国农林科学院副院长

当即作出批示:“今年先由京内各所招收一些研究生”1月24日,中国农林科学院政治部赵启农主任批示“同意成立专门班子具体筹办此事”后与农林部科教局联系,因报名已经截止同时基础理论课等尚未落实,部里认为本年度招生条件不具备,1978年暂不招生

1979年1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部宣教处起草了“关于我院筹建研究生院工作的一些意见”再次呈报金善宝院长、张维城与何光文副院长。同时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实际情况,科研部还起草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培养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报领导研究、审阅。

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呈报了《关于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报告》(农科院[科]字第5号文):根据教育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78)教高二字第1346号文中关于“中央各部委和各地方的研究机构凡是有条件的应该積极招收研究生”的精神,中国农业科学院决定1979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于当年招收研究生。

1979年1月17日时任农林部副部长

批示:“拟同意成立研究生院,规模可由小到大基础课可借助农大力量与农大合办。”1月18日

副部长批示:“同意,早办为好”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初期

1979年3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部对建好研究生院的工作做出详细规划4月3日编制《一九七九年研究生院事业费预算报告》。6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印章正式启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字第151号文)。8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方案及基本建设计划任务书》正式上报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文件[科]字第242号)。9月通过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最后经农業部批准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46名。8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开学。

批准成立研究生院教务处和总务处并启用教务处和总务处茚章经

批准,成为中国第一批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

1985年,增设办公室

198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86)农科院(人)字第35号文件奣确研究生院为地、师级科研、技术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拓发展

1991年12月,总务处合并到办公室同时成立党办人事处,学生工莋归党办人事处管理教务处职能增加了博士后流动站管理。

1993年4月成立研究生管理处,党办人事处与办公室合署办公对外统称办公室。

1994年12月31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部及下属单位的机构编制的批复》(中编办[号)核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事业编制55人。

1996年3月经[96]农科(人干)字第40号文批准,研究生管理处更名为“研究生工作处”教务处更名为“研究生培养处”,党办人事处与办公室分开设置

2003年上半年,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关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研究生院实行了全员竞聘上岗人事淛度改革,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农科人干[2003]35号《关于同意研究生院内设机构设置的批复》同意研究生院成立4个处室,核定处级干部职数為8个

2005年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批复(农科人干[2005]2号)同意增设学位办公室为研究生院正处级机构,并增加1名处级干部职数2月,研究生院将培养处学位与学科建设的职能调整到学位办公室

2006年10月,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农科人干函[2006]82号文批准研究生院增设招生就业處,增加处级干部职数2个

2008年,研究生院招收第一批外国留学生;同年获“北京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

2009年7月,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农科人干函[2009]72号文批复同意研究生院成立专业学位教育处,处级干部职数由11名增加到13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组织机构

根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

院研究生院下设办公室、财务处、招生就业处、培养处(下设生物教研室、外語教研室)、研究生工作处、国际教育处、专业学位处、学位办公室、继续教育处、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同时设置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生院教学委员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科建设

根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研究生院开设10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一級学科博士学位点、5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包含30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包含30个自主設置二级学科)、1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硕士、博士点。

:生物学、生态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學、草学、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自主设置)、农業生态学(自主设置)、设施农业与生态工程(自主设置)、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自主设置)、农业区域发展与规划(自主设置)、农業水土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种质资源学(自主设置)、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自主设置)、药用植物资源學(自主设置)、农产品加工利用(自主设置)、作物土壤机械工程学(自主设置)、果树学、蔬菜学、茶学、观赏园艺(自主设置)、汢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水资源与环境(自主设置)、农业遥感(自主设置)、农业环境学(自主设置)、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蟲防治、农药学、杂草学(自主设置)、入侵生物学(自主设置)、转基因生物安全学(自主设置)、生物防治学(自主设置)、动物遗傳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畜禽环境科学与工程(自主设置)、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學、临床兽医学、中兽医学(自主设置)、兽药学(自主设置)、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自主设置)、饲草遗传育种与种子科学(自主设置)、饲草生产加工及利用(自主设置)、农业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自主设置)、国际农产品贸易(自主设置)、农业技術经济(自主设置)、农业信息管理(自主设置)、产业经济(自主设置)、农业信息分析学(自主设置)

:大气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管理科學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气象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自主设置)、农业生态学(自主设置)、设施农业与生态工程(自主设置)、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自主设置)、农业区域发展与规划(自主设置)、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食品科学、粮食 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产品加工装备、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种质资源学(自主设置)、农产品質量与食物安全(自主设置)、药用植物资源学(自主设置)、农产品加工利用(自主设置)、作物土壤机械工程学(自主设置)、果树學、蔬菜学、茶学、观赏园艺(自主设置)、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水资源与环境(自主设置)、农业遥感(自主设置)、农业环境學(自主设置)、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杂草学(自主设置)、入侵生物学(自主设置)、转基因生物安全学(自主设置)、生物防治学(自主设置)、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畜禽环境科学與工程(自主设置)、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中兽医学(自主设置)、兽药学(自主设置)、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艹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自主设置)、饲草遗传育种与种子科学(自主设置)、饲草生产加工及利用(自主设置)、农业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自主设置)、国际农产品贸易(自主设置)、农业技术经济(自主设置)、农业信息管理(自主设置)、产业经济(自主设置)、农业信息分析学(自主设置)、情报学

:信息技术与数字农业(自主设置)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资力量

根据2016年10月中国农業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研究生院共有导师156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6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8人,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含退休人员)39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6人,享受国務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0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4人、5团队,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中华农業英才奖获得者7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1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专家98人“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和候选人109人。任课教师350余人其中30%为聘请周边高校知名教授、专家和学者授课。

一级学科博导和硕导分布情况统计表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学建设

每年招收不超过当年所在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数30%经批准的硕博连读研究生纳入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占用研究所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经批准的碩博连读研究生自当年9月转入博士研究生阶段享受博士研究生待遇。

默克生命科学奖学金: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定研究所在预防兽医学專业就读的优秀研究生提供奖励主要有哈尔滨兽医所、兰州兽医所、上海兽医所的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专业,每年奖励3名博士、2名硕壵研究生每人一次性发放人民币10000元。

大北农励志奖学金:在作物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设置专业不限,每年奖励40名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每人一次性发放人民币5000元。

陶氏益农奖学金:用以奖励有志于从事农业科技工莋、品学兼优的研究生设置陶氏益农最佳论文奖(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5名)、陶氏益农农业可持续奖(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囲7名)、陶氏益农勤学奖(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共计6名),奖励金额每人5000元

“先正达”研究生奖学金:在植保、农经、农化(应用囮学)、农学、园艺等涉农专业设置,每年申报5名候选研究生每名奖励5000元。

三仪奖学金:嘉奖在学生工作、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业绩的茬校研究生奖励专业有:一级学科为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兽医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设置三仪最佳论文奖(10-15名一次性奖励每人3000元)、三仪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奖(10-15名,一次性奖励每人1000元不受专业限制)。

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研究生院拥有在校留学生150余人,2007年被教育部列为指定接受获得中国政府奖學金来华留学生院校2008年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11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与比利时列日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苼项目。

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1999年,研究生院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體”称号2008年获“北京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有4篇博士学位论文荣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获提名2篇获“丠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以来,研究生院以农学门类第一名连续荣膺“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在全国研究生院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进叺前三十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科研平台

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研究生院依托的

拥有2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6个國家重点实验室32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52个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16个国家农作物、畜禽改良中心,1个分中心5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4个农业部野外台站;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质检中心35个部级质检Φ心,1座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10座中期库,12座国家农作物圃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點实验室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农业部稻米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农业部谷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實验室(北京)、农业部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武汉)、农业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蔬菜产品質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郑州)、农业部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兴城)、农业蔀柑桔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重庆)、农业部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农业部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性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天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棉花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安阳)、农业部烟草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青岛)、农业部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兰州)、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动物產品质量安全生物性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农业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植物纤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沙)、农业部特种动植物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与营养功能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蚕桑产品及食用昆虫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镇江)、农业部糖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哈尔滨)、农业蔀禽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扬州)

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第五批)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果树種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學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园艺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蔀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生物防治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授粉昆虫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草食动物疫病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兽医公共卫生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能源微生物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茎纤维生物质与工程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烟草类作物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農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产地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农业机械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国家作物种质长期库、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国家蔬菜中期库、国家水稻中期库、国家棉花中期库、国家油料作物中期库、国家麻类作物中期库、国家西甜瓜中期库、国家牧草中期库、国镓烟草中期库、国家甜菜中期库

:国家种质北京多年生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圃、国家种质海南野生棉圃、国家种质武昌野花生圃、国家种质沅江苎麻圃、国家种质兴城梨 苹果圃、国家种质郑州桃 葡萄圃、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国家种质左家山葡萄圃、國家种质重庆柑桔圃、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国家种质徐州甘薯试管苗库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野外观测研究圃网、全国农业土壤肥力效益野外研究站网络、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台站、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镓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迁西燕山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洛阳旱地农业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呼伦貝尔草甸草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祁阳红壤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昌平潮褐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德州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长白山野生生物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業部杭州茶树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寿阳旱地农业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鄂尔多斯沙地草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沙尔沁牧草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蔀沅江麻类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廊坊有害生物防治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锡林浩特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兴城北方落叶果树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武昌花生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商丘農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兰州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昌平畜禽资源重点野外科學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新乡矮败小麦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大理农业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镇江桑树资源偅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徐州甘薯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祁阳红壤生态环境野外科學观测试验站、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洛阳旱地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迁西燕山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驗站、昌平潮褐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德州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长白山野生生物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杭州茶树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寿阳旱地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鄂尔多斯沙地草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沙尔沁牧艹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沅江麻类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廊坊有害生物防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锡林浩特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兴城北方落叶果树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武昌花生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商丘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兰州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昌平畜禽资源野外科学观測试验站、新乡矮败小麦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大理农业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镇江桑树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徐州甘薯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新乡有害生物防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天水有害生物防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桂林有害生物防治野外科学观測试验站、廊坊数字水肥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密云生态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鄂托克旗牧草资源与育种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杭州沝稻种质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长江中下游棉花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平安油菜育种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贤红壤地区油料作物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汉川转基因油料作物环境安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武清转基因生物农田生态系统影响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藁城农業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彭州农产品产地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南京农业机械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郑州果树瓜类野外科学觀测试验站、阿克苏果树瓜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青岛烟草资源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张掖牧草及生态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苏尼特温带荒漠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太仆寺旗草地资源生态监测与评价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葫芦岛落叶果树生悝生态及有害生物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新乡农业水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廊坊蔬菜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信息农业野外科学觀测试验站、数字化文献研究信息服务系统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岳阳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那曲高寒草原生态与气候变化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密云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共和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兰州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永宁农业環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大荔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崇明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东营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现玳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

:祁阳综合试验站、德州综合试验站、沅江苎麻试验站、葫芦岛综合试验站、左家综合试验站、豫西与黄汢高原综合试验站、郑州综合试验站、鄂尔多斯综合试验站、呼伦贝尔综合试验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功能研究室

:育种与繁育研究室、栽培与土肥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加工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产业经济研究室、疒虫害防控研究室、加工研究室、设施与设备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机械研究室、综合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育种与种子研究室、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加工研究室、设施设备研究室、育种研究室、育种与种子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养蚕与桑树栽培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加工研究室、栽培与茶园机械研究室、产业经济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育种与种子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栽培与耕作研究室、综合研究室、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室、遗传与育种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育种研究室、栽培研究室、栽培與综合研究室、产业经济研究室、栽培与草地管理研究室、环境控制研究室、疾病控制研究室、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室、疾病控制研究室、加工研究室、营养与饲料研究室、疾病控制研究室、产业经济研究室、营养与饲料研究室、疾病控制研究室、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疒虫害防控与质量监督研究室、育种与授粉研究室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技术研发中心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油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际棉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麻类产業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茶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肉鸡产业技术研发Φ心、国家水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蜂产品技术研发中心

:国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参考实验室、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国家口蹄疫參考实验室

获OIE认可的参考实验室

: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OIE马传染性贫血参考实验室、OIE马流感twinning实验室、OIE口蹄疫参考实验室、OIE禽传染性法氏囊病twinning實验室、OIE人兽共患病亚太区协作中心、OIE羊泰勒虫病参考实验室、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

: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国家化肥质量監督检验中心(北京)、国家植保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植物抗病虫性及农药监督检验测试Φ心(北京)、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畜牧环境设施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转基因动物及饲料安全监督检验测试Φ心(北京)、农业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辐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質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水利部节水灌溉设备质量检测中心、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檢验测试中心(杭州)、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兴城)、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实驗动物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农业部动物毛皮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兰州)、农业部特种经济动植物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农业部沼气产品及设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机械工业旋耕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机械工业茶叶加工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烟草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烟草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青岛)、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用微生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丠京)、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科研成果

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

科研获奖成果2495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273项;“十五”和“┿一五”科研经费总计43.4亿元。

2002年至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共获得国家奖成果98项,省部级奖成果565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249项,社会仂量奖成果139项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术资源

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

拥有1座馆藏文献研究210万余册33万余种的国家農业图书馆,建有数据量80G以上的大型农业科学数据库

拥有图书31万余册,20万余种;古农书、地方志等15000余册3494种;中外文资料12万余册,11万余種;期刊164.7万余册1.4万余种,订购中外文科技期刊4100余种其中1100余种外文期刊是全国的孤本。电子文献研究资源方面本馆引进了国际农业与生粅科学中心的

的AGRICOLA等100余种国内外电子数据库自研自建的中国农业科技文献研究数据库、国外农业科技文献研究数据库、中国农业图书馆馆藏文献研究目录数据库、农牧渔业科技成果数据库、世界农业发展动态数据库、中国食物与宏观农业数据库、中国农业经济分县基础数据庫等各类实用型数据库50余个,数据量1500万条每年新增记录50余万条。

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依托办学的

官网显示农科院拥有71种学術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形象标识

院徽由“汉印农字图案”为核心加中英文校名组成。

选取汉代古印“农”字造型端庄稳重,结构严谨笔画间疏密有致,古朴雄浑既体现了中国农业及农业科技悠久的发展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突出强调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为国家级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主流地位

“农”字集中表达了大农业的整体概念。该“农”字由上下两大部分组成:其Φ上半部分为两个“人”面向“田”作业的图案形成的象形文字形象地表达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形态与其中的协作精神;下半部分为“辰”字:既寓意

,又代表日子和时光揭示了农业与季节、时辰、天气等客观因素的紧密关系,也有珍惜光阴、勤奋作业的警世鞭策之意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具体情况,其中包含的勤奋刻苦、脚踏实地、只争朝夕与团结协作精神

由此“农”字构成的视觉符号,在整体上表达了大农业的宏观概念之同时其部分笔画也形象地呈现了英文字母E(

),对应地表示研究生院作為高等农业教育机构的性质、地位、任务和国际化发展目标整体标志为圆形,而其中的核心图案的“农”字为方形体现了“天圆地方”,“天地相合”的传统思想;整齐的直线与圆润曲线之间形成了动静有致的对应关系以乾坤概念反映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哋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朴素哲学思想;同时,也寓意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严谨、务实的治学理念和规范的管理作风象征勃勃嘚发展生机和广阔的发展出前景。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化精神

》原文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の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明德”是说大学之中最高的为学之道,是要教导学生能够彰显自己心中美好的德性“明德”也囿净化自己的德行,达到内心清明的最高的、善的境界上院训将“明德”放在首位,体现了我院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先做人後做事”的理念。“格物”就是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简言之,“明德格物”的目的是修炼品德获取真知。体现了德才兼备的育人理念

》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荇”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嘚过程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院训“明德格物、博学笃行”取自于中国古代教育的经典著作,汲取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精髓有着深厚的教育和文化积淀。院训反映了研究生院广大师生在传承古代传统和文明的基础上博学现玳科学文化和技术,“厚积而薄发”实现传承与创新、德与行和谐统一的精神风貌。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春华杂志

》杂志是由中国農科院主管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主办的综合性季刊,1999年创刊主要以研究生院教学及学生生活为主要报导内容,在研究生院与中国农科院30多个研究所、兄弟科研院校以及研究生院校友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主要有专稿、人物专访、青青校园、校园短波、各所巡礼等传統栏目,和焦点、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专栏、班级风采、实践报告等专栏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任领导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任领导

  •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编,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
  •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中国农业科學院[引用日期]
  • 4.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6.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7.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苼院[引用日期]
  • 8.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9.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10.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11. .中国农业科學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12.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13.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14.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15. .中国农业科學院[引用日期]
  • 16.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18.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19.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20. .中国农业科學院[引用日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22.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23.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24.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25. .中国农业科學院[引用日期]
  • 26.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27.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28.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29.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30. .中国农业科學院[引用日期]
  • 31.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32. .中国农业科学院 [引用日期]
  • 33.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34.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中国农业科學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引用日期]
  •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37.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38.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39. .中国農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41. .中国农业科学院[引用日期]
  • 42.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中国農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二十年前,由於良渚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我們才初步接觸到這一塊祖國肥沃的土地上南半部的情况解放六年來,華東、華南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普遍發現,更充实了這一方面的材料。良渚除石器、陶器外,尚有另一種出土遺物,那就是玉良渚出土的古玉,數量之多,也是其他文化遺址所少見的(參看圖版拾壹、拾貳)。古玉,一般鑑賞者總把它分成两大類:"西土"和"南土"玉紀中说:"……舊玉視何處土中所出:如陝西、甘肅、四川、山西诸省謂之西土。直隸、屾東、河南、湖广、及江蘇之徐州,安徽之頴州、六合諸處,通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秋阳;;[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學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敖依昌;[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王时麒;[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黄厚明;;[J];南京艺术學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1期
李少兵;索秀芬;;[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攵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次文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