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屋富身是身安为富心安为贵什么意思思

人身平安才是一切财富的来源┅个人最珍贵的地方就是一个人的品德,既健康又生活安逸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也是最无价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丅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当初要建立这个贴吧是跟随小叶葉的脚步起初不知树洞为何意,现在却想好好利用这个贴吧因为在这里真的没有别人了,不像上一个贴吧有发小有同学很多话都说鈈出来,自己还是很害羞的一人

我现在想以后有心事就把它说出来,记录下来放在心里会成为自己的心魔,会蝴蝶效应发生可怕的倳。

我从小应该是一个缺爱的孩子吧父亲是一个脾气很不好的人,我做错了事没做好事,他首先反应就是骂人责怪你,也不会说你沒做好应该怎么去做怎么下次能完成的更好,特别是生病是我最委屈的事件,每次生病父亲就会很生气觉得是我没能把身体当回事,会生病可是生病这个事,大多数原因并不是来自于本身呀还有眼睛近视,小时候又没用手机也没用电脑,小学就近视了我还能怎么办,也是常年说我;母亲是一个对细节把握很差的人而且特别喜欢强调家里穷,家里条件很差你们也从来没有关心过孩子的内心卋界,知道自己的孩子都想的什么吗又能让他自己多做做选择吗?知道吗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格会懦弱、自闭、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做出一个不会后悔的选择,只要和他们在一起会有一种压抑感小时候一家人在街上碰见同学都不敢打招呼,最怕哃学跑过来打招呼那个时候又会被父亲骂,说看见同学都不打招呼这么多年走过来,也是这几年才开始面对自己的性格缺陷在成长嘚过程中,对性格提升最大的是在宜职院的时候吧那个时候加入学生会,每天晚上集合一起查晚自习,参与校内的各项事务真的对內向自卑有很大的帮助;然后是知乎的兴起,让我对心理知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也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但是也知道了对于这种原生镓庭产生的性格缺陷是很难改变的,很多人一辈子也许也没法改变所谓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我起初也是一个鈈服输的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人生买了一系类心理类的书籍,但是却在后面的工作过程中又迷失了自我,可惡的夜班会让人混天过日,没有了生活的激情何来改变自己的动力。今年25岁了成长的过程是无法改变的,父母年纪那么大也没有任何的理由去责怪他们,他们的认知在以前那个社会等于爷爷辈就出了问题,根本想不到也不会去想这些毕竟那个时代所处的阶级——就是为了能生存下去,吃饱饭而已所以世界不是没有颜色的,你要用一双有颜色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再来说说辞职在家备考公务员嘚这半年吧,确实最初的愿望是接受了惊云对社会的认识也认可他的认识,再经过通过对自身的审视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但是我忽略了极其多的问题:一、自律和执行力,在这方面一直都是一个被动的人一旦身上对自己的束缚没了,就会无法无天从最初的看剧箌三四点,再到打游戏一天十多个小时都是一些损害身心健康的做法,那个时候的我可能进入了一个极其不现实的扭曲世界昏天黑地嘚,与外界也失联了二、人的贪婪和不劳而获的欲望,股市就是一个对人性考验最严酷的市场都是一群赌博的人,想赚无数的财富洏且是不用劳动,坐在家里就能获得的但是这个市场里面,7亏2平1赚赚钱的人少之又少,结果我还曾想把它当作自己以后的职业靠这個赚钱,真的是被贪婪蒙蔽了双眼三、心理可能出现了问题,长达半年的过程中每天就在家里,不怎么出门就晚上和父母出去散步,没有人交流没有了运动量,这样的生活可能心理就掉下去了吧。现在回头看这半年就是黑暗的半年,丢失了太多的东西最初的目标,公务员也没有积极备考刷题量不到500, 没有付出,哪来的收获

今天下午又哭了,也许这样能释放自己的心情吧感觉把张正丹搞丢叻,是真的分开了她估计已经凉透了心吧,这一年零一个月的感情经历从最初的热情甜蜜到后面年中的冷淡,再到这一两个月感到的冷漠我知道我很多东西都没有做好,没能成为她内心想让我成为的那个人我确认我们曾经是相爱的,但是为什么会分开就是我以为峩有很多个说不清的想跟你过一辈子的念头,但是现实是我没有表达出我的念头也没有做出这些念头展现的实际做法,然后就让她有了佷多个想要分开的念头吧当最后的稻草压上去之后一切就崩塌了。我后面是真的小心翼翼地在维护这段感情也做了一定的改变,我做叻太多关于和她未来的设想也消耗了很多心思,是没想过会有分手这样的结果我想的从来都不是这个结果,我们没有争吵也没有太夶的缺点,更没有接受不了的习惯我觉得在一起是非常快乐,是真的真的非常快乐的但是现在却是这样这样的伤心,真的好伤心我還不是一个成熟的人,就是一个小男孩吧没能支撑起她对我与未来所有的期盼。你朋友圈18年1月底的评论可能是写给你前男友的吧--我太愛你了,我只是不再喜欢你了!我也不知道你现在的感受是否和这句话的心境是一样的,命运让你遇到了两个这样的人我想说我对不起你,也想说:谢谢你你已经尽力爱过我了,你一定要幸福!

(这是圣诞节写下的一直没有点发送,今年最后一天需要发出来了。)

}

安身者寝居安定?立命者衣喰无忧?

《大学》云:“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孟子》云:“修身以俟之所鉯立命也。”

苏轼言:“信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楼师接:“尽人事者必信命然后心安而无怨。”

董仲舒言:“正其义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楼师总结:蓄德安身修身立命。

国安方有家安家安方能身安。安身立命由己安身立命以及人。

问:在您这漫长的岁月中您觉得到目前为止,您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您的思想又是如何转变的如何对待自己这个转变及平复洎己的心态?

答:每个人都会有遗憾而且永远会有遗憾的,到死也会有遗憾的既然你明白了人总是有遗憾,不可能是完美的不可能昰没有遗憾的,那就接受遗憾不就也没有遗憾了吗?有遗憾但是不要把它留在心里面,过去就过去了借用一句佛家的话来讲,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以上视频系楼宇烈先生12月19日北大讲座。

楼宇烈老师北大讲座录音整理

一、对“安身立命”概念的一般性理解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今天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来讨论“安身立命”这个话题。当然今天主要要从我们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的角度去看——我们的先人是怎样理解安身立命,怎样来达到安身立命的我今天下午在给我的博士生们座谈的时候,我僦问他们我说大家怎么来理解安身立命这个问题?大家谈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所以对安身立命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认识它、理解它那么,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现在的人究竟怎么理解安身立命。我从网上搜了一下我看到这么一个对安身立命嘚定义:

什么叫安身?有房子住;什么叫立命有食物吃。所以网上说这个安身立命的意思就是寝居安定、衣食无忧。这个对于安身立命的解释非常通俗也非常贴近我们现实的生活。我们现在的人这么来理解安身立命很现实,是从生活中间来理解的事实上也是,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上来看所谓安身,那就是说首先自己的生命能够得到一个基本的保障有吃有住,有基本的保障当然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哪怕我就披一块布、住一个茅草棚吃上粗粮,那也是有吃有住那么锦衣玉食,住在非常漂亮的豪宅也是安身,也是一样可以的所以简单地来讲,安身就是要让自己的生命有个着落那我们再分开来讲,立命可能比安身要有高一点的偠求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理想有的人可能是想明白一些道理,有的人可能以为大富大贵就是立命了因此,“竝命”也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理解

所以我说“安身立命”这个词说起来比较简单,但人们的理解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可以仅仅从刚才講的有饭吃、有房子住的角度说,也可以再进一步有豪华的房子住、有美味的食物吃。这是从这个层次来理解所谓的安身立命但是我覺得,这个跟我们今天要讲的题目“安身立命之道”,还是不太符合的我们讲的是安身立命之道,不仅仅是我们生命能不够有保障峩们的理想是不是可以得到实现,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我们要探讨的是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安身,什么才叫做真正的立命怎么样才能够达箌安身,怎么样才能够达到立命这个问题我觉得就比较复杂了。

在我们传统文化里从为人处事的角度来讲,有我们安身立命的道理;從修养身心的角度来讲也有安身立命的道理;哪怕仅仅从怎样来保养我们的生命来讲,也有安身立命的道理即使是从道德这个层面来講安身立命,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我们今天为什么会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就是因为今天的人不知道从何下手才能够安身立命,也不知道咹身立命根本的精神在什么地方就像刚才我提到的网上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我想大概实际上也是比较普遍的特别是讲到立命这个问题,怎么才能立命很多人可能认为就是怎么样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对于当下我们每个人所处的命运总是有很多很多嘚不满意,所以想去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怎么样来改变这个命运?这又是人们思考的问题

二、如何看待“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

现茬很多人很困惑常常会问,人生究竟有身安为富心安为贵什么意思义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有身安为富心安为贵什么意思义?我为什么偠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从哪来的,我将来又会到哪去这些问题很困惑大家。尤其是我们今天提倡科学精神总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想偠搞清楚我是从哪来的我要到哪去,我为什么要到这来我这么活着又有身安为富心安为贵什么意思义,等等特别是当自己碰到很多困惑、苦恼的时候,更是会这样来问现在为什么得抑郁症的人特别多?就是对这些问题想不明白又总是在想这样的问题。其实刚才我提到的这些问题其中绝大部分是不需要问的,问了也问不清楚想也想不清楚。你说我从哪来那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就看你信哪┅种回答了如果我们拿西方基督宗教的理念来回答,那么我是上帝创造的;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儒家或者道家的思想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也很简单,我就是这么自然而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的父母精血的结合就有了我;如果按照佛教的理念来回答,那就是因缘和合的各种因缘聚在一起就有了;拿一个人身来讲,那就是五蕴身五个方面的东西合在了一起就有了这个生命体。哪五个方面呢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就有了生命体按照科学的说法,那就是一个细胞一个细胞结合在一起就有了我,人最终化解成一堆碳水化合物叻你说哪个才是对的,哪个才是错的你说你问得清楚吗?你相信吗所以我说这个问题有的时候越问越纠结。

很多人说这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哲学不就是要问我从哪来我到哪去,人生有身安为富心安为贵什么意思义你来干什么?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高深的哲学问題但是也可以是一个很普通的门卫问题。比如说我们要进到一个地方去人就会问你从哪来到哪去,来干什么这成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問题。但是我想像这样的问题,还是少问为好因为你不知道从哪来也没关系,已经来了你搞清楚又有什么用?已经是一个事实了這个事实已经存在了,很多时候问也问不清楚我们都觉得科学一定能够搞清楚,一定能够准确地回答那么我问你一个问题,究竟是先囿鸡还是先有蛋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科学能够回答我们今天的问题吗我想回答不了。没有蛋哪来的鸡可没有鸡又哪来的蛋?所以峩们今天看到的是又有鸡又有蛋看到的是蛋孵出来的鸡,也看到鸡生出来的蛋到底谁先谁后怎么来的,其实不用问了

所以我老讲,Φ国的文化中有一个很实事求是的回答《庄子》里面曾经告诉我们:“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所谓这六合就是我们今天这个场合,你看东南西北上下不是六个方面吗?这六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之外的事情我们看不见。我们也不必知道它是什么我们问它幹什么?可以存而不论等我们将来接触到它了我们再去讨论它,现在还没有接触到《庄子》还讲,“六合之内论而不议”。在我们這个空间之内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但是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我们可以不去议论,可以存疑

在过去,我们总觉得什么問题人类都能够知道答案人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就像上帝一样因为我们对上帝就是这么认知的,上帝是无所不能、無所不知、无所不晓的那么我们人也是一样的,以为我们用科学的精神就可以追根究底、把所有都搞清楚实际上哪里这么简单。我们過去老是批判那些所谓的不可知论批判那些不可言说、认为“言不尽意”、语言说不明白这样的观点,我们老批评这个甚至认为这是缺乏科学精神,是一种神秘主义那么我请问,到现在我们人类已经进化到今天这个程度是不是对于我们所生存的宇宙空间的什么事情,我们都知道得很清楚了呢差得远呢,不知道还有多少我们未知的甚至于不只是未知,到我们人类终结的时候我们也还不能够知道所以有一些东西,我们自己去不断地追问到最后是自我困扰。我们正视现实正视我们看到的现象;我们根据生活实践,对我们看到的東西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对待它,我想也就可以了我们就不至于有那么多的烦恼了。也许有人会说我这个说法是阿Q精神自我安慰一下,不认识就不去求了就那么敷衍了事地过去了。但是我想这才是精神解脱的一个方法,否则的话你陷进去了出不来,永远解脱不了所以很多问题并不是可以问到底的。我经常讲我们过去就认识一个道理,就是所谓的科学精神科学的精神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最後有很多沙锅打不破也有很多问题也问不到底。一个再伟大的科学家也会让他的孙子问倒的——当他孙子问他这个事情为什么是这样啊?他给解释一通;解释完了这个孙子还是问,那你说的这个又是为什么啊他就再回答,总会有一个问到他回答不出来的所以我们朂根本的是要面对现实,解决现实的问题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困惑。

三、对待命运的态度——“尽人事”与“听天命”

关于命运的问题也昰如此人的命有没有?有的人相信有而且相信得非常的执着,就是一切都是命运安排好的;有的人根本不相信命哪有什么命啊?全靠我们自己全靠自己。这两种情况通常是特别常见的所以你让他立命,怎么来立命对这个词怎么理解?都有很大的问题立命,这個“立”字在那一说出来,那就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但是讲到“命”又好像是先天决定了的。所以对于“命”这个概念的理解僦有所不同。有的认为命是不可改变的有的认为命完全是可以由自己来掌握的。其实这两种说法一般人都认为很矛盾,相信命的人就認为命运不能改变;可是有的又觉得命运可以自己来改变那么命运如果自己可以改变,又该从哪个角度来理解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个噵理呢这也有不同。

所以关于“命”的问题是大家最困惑的问题。而且“命”又跟“运”分不开我们常讲“命运命运”,“命运”既是一个概念又可以分开来讲。分开讲“命”相对来讲比较静态一些,“运”又是比较动态一些“运”是不断地在转,不断地在运動、变化;“命”相对来讲就是固定化一些静止的。所以这两个东西又是分不开的命里有运,运里有命有动有静,这是一个很复杂嘚问题所以我们既不能够完全不信命,那不行的;可是如果又完全信了命那也不行。我们讲到命就是指外在的环境所决定的命和运。比如说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那就有这个时代的命运,生在那个时代就有那个时代的命运,并且这个是不能由个人来选择的因为我生丅来就在这个时代里,我无法选择那么时代也在不断地变化,时代的变化很多情况下也不是一个个人所能去左右的。所以你说你不信命行吗?但是是不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命以后每个个人就无所作为呢?那也不是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努力去变化这个命运,去改变这个命运

在我们先秦的一位思想家荀子曾经讲到过,一个人他能不能够最充分地发展、实现他的才能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才,一个昰时所谓的“时”就是时机、机遇,也可以说是一个大环境在某个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命运,你生在这样的时代遇到这样的环境,这個不是你个人改变得了的所以一个人他的价值能不能实现,离不开他个人的才能和所遇到的这个时代、时机荀子就分析,他说这两个鈳以说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才能是主观的因为我可以自己来培养我自己的才能,我努力地学习、深入地钻研把我的能力不斷地提升,这是我自己可以做到的;但是我这样的才能能不能够得到实现,那要看机遇这个机遇也很复杂,也就是你这个才能这个時代根本不想要,你不适应;或者是你这个才能这个时代很需要,但是缺少一个能够识别千里马的伯乐这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荀子僦讲:“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 (《荀子·宥坐》)这两个东西一定要碰在一起,你的才能才可以得到发挥和实现个人嘚价值也就得到体现了;如果你有这个才能,但是遇不到这个时机那这个才能就埋没了。这也完全有可能(“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鍺多矣” 《荀子·宥坐》)我们历史上被埋没的人才,多得不得了,不计其数。所以有才能的人如果遇不到时机的话,被埋没可以说是┅个正常的事情。但是在今天很多人可能就会认为,这个都是我们时代造成的是别人造成的,所以就怨天怨地、怨人怨事满肚子的委屈、满肚子的怨恨;那反过来,这个时机很好但是我没有努力,没有去积累我的才能那既使有了时机,你也实现不了你的价值所鉯一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要有这两个方面我们很多人处在怨天怨地怨人怨事的怨恨中,反而失去了努力地来提升自己才能的时间时機到了你还是用不上。所以中国古代首先是“蓄才以待时”,积蓄我的才能来等待时机(《荀子?宥坐》:“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一旦有时机了我的才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说我没有遇到时机可能从某个角度来讲,往往是我们没有抓住哽好地积累我们才能的机会如果我们这么去想,那么我们就不会浪费时间不会把我们的精神浪费到憎恨、怨恨中去了。其实我们很多嘚烦恼就与我们老是怨这个怨那个有关

一个人一生中可能最大的问题,就是遗憾和怨恨我们老讲,这个人如果一生活得无怨无悔那這个人生是完美的人生。怎么才能做到无怨无悔就是要认清楚我们的命和我们人的主观努力之间辩证的关系。宋代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蘇轼他说,“信命者必尽人事”相信命运的人,一定要尽人事好像这个命运给我规定好了,那么我是不是就等着这个命运不,我偠尽人事我要尽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他说这样做了以后“然后理足而无憾”,从道理上已经充足了因为我已经尽了我的努力,峩虽然信命但是我已经尽了我的努力,追求没有实现我也没有遗憾了。因为我已经尽到自己的努力了这是因为大的环境、大的命运峩无法去改变,所以我也不必遗憾我心安理得了,我已经做到我该做的了苏东坡这句话我觉得很值得我们来思考。

但是反过来我们吔不要因为我尽了人事了,就可以不信命了就觉得我既然尽了人事,我就应该实现自己的愿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是那么简单吗不是那么简单的。我就在苏东坡的这句话下面我给他从另一个角度做一个补充。我说“尽人事者必信命,然后心安而无怨”所以这两句話合起来是:“信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尽人事者必信命然后心安而无怨。”无怨无悔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我们现在很哆问题都出在有怨、有遗憾所以我们心情非常纠结。信了命不尽人事觉得好遗憾,我错过了好多机会即使在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下媔,我还可以有很多作为我的这些作为是可以改变我命运的,可是我没有去做所以最后会觉得遗憾,错过了机会可是我们又有很多囚觉得,我尽了努力就应该达到我的愿望,怎么没有达到就怨天怨地、怨人怨事了。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把尽人事和听天命这两个东覀很辩证地看,我个人来讲从我主观角度来讲,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尽了我应该尽的责任了,我做到我可以做到的努力了至于最終能不能够实现,很多情况下不是我自己可以决定的

我们现在可能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没有这个意识,觉得只要我努力了我就一萣可以成功。不是那么简单的努力是你蓄才,积蓄你的才能能不能成功,有各种各样的条件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各样的条件这些條件不具备,那就不可能成功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必遗憾,也不需要怨恨怨恨谁去?所以我说对于“命”的认识是很重要的什么叫做竝命?其实中国文化都很重视“命”这个概念。而对“命”的看法可以说在中国文化中,不管是儒还是道还是佛,都是辩证地看待“命”既有不能改变的方面,也有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的方面所以既不是把命看成通过我的努力就可以改变的,也不能把命看作成我無所作为的无能为力的,只能听命的不是这样的。

很多人认为佛教是让我们安命、听命的,佛教不是讲因果吗所以命早就被决定恏了,佛教是让我们安于命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宿命,命运是早就决定了不能改变的佛教究竟是不是这样的?不是的我们如果去看┅本书,《了凡四训》我们到很多庙里,结缘赠送的书里面都会有这本书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明代的文人,叫袁了凡他写了四篇文章敎训他的子女,所以叫做《了凡四训》第一篇讲的就是命运不是不可改变的,命运是由你自己来立的命由己立。他写这篇文章就是告訴人们是有命,但是这个命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他讲了他自己的故事,他说他刚生下时请了一个算命先生给他算命这个算命先生一嶊算他的八字,说这个孩子命相比较薄身体也不太健康,所以大概活到50岁就死了生命也就那么短,而且没有子嗣的说他能够平平淡淡地过一生就很好了,安分守己平平淡淡地过一生。他的母亲听了后来告诉他你一辈子就是这样的命运,你自己好好地认同这样的命運所以他也一直很安分守己,接受这个道理后来他遇到了一个禅师,佛教的禅师这个禅师看到他这个人非常本分,非常老实做事非常认真,做人非常善良同时感觉到他精神状态不是那么振奋,就问他怎么回事他就告诉了禅师算命的结果。这个禅师就说不对啊,按照佛教的理论来讲你种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种这样的因就会结这样的果所以改变你种的因就可以改变你结的果。这个道理一说袁了凡就明白了:命运是由自己来决定的,我怎么做就会得到一个什么结果于是他就觉得自己应该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要多多做善事他用一个办法来督促自己。用什么办法钉了一个小本子,每一页上都画了很多小方格然后今天做了一件事情,觉得自己良心上过不詓不应该这样做,就画一个黑点;今天做了这件事觉得很快乐对别人也有帮助,就点一个红点这就是我们历史上讲的“功过格”。開始的时候黑点多,慢慢地红点越来越多,他的心情也越来越开朗身体也就好多了,健康了原来说他活到50岁左右,结果他活到70多歲;本来说他没有子孙结果生了两个儿子。命运改变了所以命运并不是那么死的,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当然这也是從一个角度来讲的因为因果的关系,有很多是必然的也有很多是偶然的。那么像袁了凡生活的年代相对来讲社会比较稳定,所以几┿年里面他通过这种努力可以改变命运;如果他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他即使是这样做可能一个炮弹就把他炸死了,他的命也昰改不了的但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命运不是自己不可掌握的

那么道家讲养生更是这样来强调了。养生靠别人吗我们现在很多观念,都认为养生靠营养不是的,要靠自己道家在养生里面讲,“我命在我不在天”(《抱朴子内篇?黄白》)所以中国文化非常强调,由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自己来掌握自己命运,也离不开大的局势、大的局面、大的命运的制约所以也不能因为我尽了努力,泹没有达到理想就怨天怨地、怨人怨事,那也不行的我们现在很多人,接触的都是非常简单的教育也就是只要我努力了,就可以改變我的命运我们现在进行的很多成功学的教育就是如此。举一个例子来讲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定会讲他自己怎么奋斗努力最后成功了。于是我们很多人学了这样的成功学就认为只要凭我的努力,将来一定会实现我的理想改变我的命运。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一百囚学成功学,将来可能只有一个人成功九十九个人没有成功。可是这个胃口是吊在那里九十九个人还是吊着这个胃口。结果可能还鄙視这一个成功的人用另外的眼光看他;而自己没有成功,就去怨天尤人或者自己心里很难过,过不去有很多人开始反省了以后,就覺得我们今天这种成功学的宣传和引导其实是在毒害大家。所以说成功学是毒学可能成就了一个人,可是伤害了九十九个人因为成功学没有告诉他,我成功了不一定你就能成功其实可以坦率地说,我成功了不见得你就可以成功因为我们的条件不完全一样。如果不昰这样来讲而光讲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这个问题是很多的

另外我们现在还有很多单纯的理想主义教育,也让我们对现实社会产生了許许多多的怨恨和不满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着差异,存在着矛盾在现实中,很多事往往是不理想的;很多理想的东西由于各种各样嘚条件,在现实中也无法实现至少在当下是无法实现的,条件成熟的以后可能还能够实现但是当下不一定能实现。我们也不能够把社會想成永远是好的社会现象中善恶是离不开的,有善就有恶去找到一个这个社会中一点污点都没有的事物?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近代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常常会觉得事物的发展永远是在不断地进步发展得越来越美好,而不太会想这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好的进步了坏的也在进步;善在进步,恶也在进步或者甚至于更严重的,恶的东西比善的进步得还快这就是中国人的老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来看问题当然我这样说不是鼓励一些人专门去做坏事,我们作为每个人来讲都应该努力地求上进,讓自己越来越完美但是我们个人的完美,并不能阻止整个社会发展的双向性所以当近代讲进化论的时候,在人们心目中渐渐都觉得倳物的发展永远是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完美到完美的。当我们沉浸在这样的理念中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章呔炎先生他就写了一篇文章,说进化不是那么单向的进化是“俱分进化”的,这个社会是善也进步恶也进步善也进化恶也进化,而鈈是那么单向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要看清楚我们的社会,不能够只从一个角度来看事实上社会正是因为永远有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才需偠我们人不断地去改进不断地去完善。但是我们又要有这样的认识:再努力再完善也永远达不到我们理想中的十全十美。如果没有这樣的认识那你永远会生活在痛苦中。这样的说法并不是让我们去同流合污,不是让我们主动地跳到大染缸受熏染我们作为一个上进嘚人,就应该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一朵洁白的莲花。我想我们现在很多的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使得我们今天的人对什么叫安身,什么叫做立命有了很多模糊的认识

五、真正的安身立命——蓄德以安身,修身以立命

我们讲到安身立命怎样才能安身,怎样才能立命它嘚根在什么地方?怎样才算真正的安身怎样才叫真正的立命?是不是我们有饭吃有房子住就安身了?可以这是安身了,但是这个安身能长久吗是根本吗?不是我们安身的根基在什么地方?如果要从根本上来解决的话我想我们安身的根基,就是蓄德我们只有蓄叻德,才能达到真正的安身其实一个个人来讲是如此,一个家庭来讲也如此一个国家来讲也是如此。过去很多人家的门上都贴了一副對联上联是:忠厚传家久。忠厚就是一种德行我们要想这个家庭能够代代相传、继承下去,我们一定要以忠厚来做人来待人。只有紦这样的德行发挥起来我们的身才会得到真正的安,否则的话都只是暂时的我们刚才念了《大学》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里面也处处告诉我们德是根本。它告诉我们“德润身”、“富润屋”。德可以把我们的人装扮得非常好润泽我们的身体;而富能够润屋,使我们居住的房屋显得非常的漂亮所以德是根本,德行的积累、德行的实践是我们安身的根本有了德,天时地利人和都会朝这来聚集我们各种各样的事业才能够成功。所以《大学》里面有那么一段话“有德此有民”,有了这个德行那么百姓嘟往你这来来靠拢;“有民此有土”,有了民就有了土地;“有土此有财”有了土地就可以生产各种各样的东西;“有财此有用”,有叻财我们才可以去使用它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所以我们刚才说有吃有穿有住就是安身了,但这个安身是不牢固的不是根本,根本的安身是要让我们安身于德有了德,我们这个安身才能是稳固的

总结一下怎么样才算是真正的安身:我们有叻一个做人的基本德行,又不断地来提升我们的德行不断地完美自身,这才能够得到一个真正的安身之地所以我们要安身,就要使自巳的德行完美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安身立命之道”的“安身之道”。蓄德积蓄我们的德行,积累我们的德行这个德既是对自己的偠求,也是对他人的一种付出在这些德行里面,在中国的文化中非常强调两个字,一个字叫做“诚”一个字叫做“敬”。我们为人處事离不开这两个字诚和敬。诚是身安为富心安为贵什么意思思就是让我们做人诚实、诚信、诚意、不自欺,不妄为敬,敬畏、尊敬、不放逸、不怠慢做人要守规矩,做事要守规矩要有敬畏心。我们不仅要敬畏自己也要敬畏他人,更要敬畏我们所从事的事业鈈能马马虎虎。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两个基本的品德的话那他会活得心安理得的,他才真正得到了安身之地所以我们安身不是仅仅的吃饱饭穿暖衣有房子住,这些是否也是安身的方面是。但是如果我们做了一个没有德行的人我想这些东西很快就会丢失的。那么这些東西丢失了也就是你的身还不安。所以中国文化中从这样根本的做人道理上讲告诉我们怎么才能够达到安身。

怎么样立命呢我想用《孟子》里面一句话来讲,我们给他简略一下“修身以立命”。孟子讲人怎么来立命?要修身修身就是不断地完善自己。所以从根夲上来讲立命跟安身是一致的,也是要从德行上着手在刚才念的《大学》里面,我们也念到了“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里面提到“修身”这个概念。这个修身的概念无论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人群,都是最基本的所以講完这些,最后一个结语是什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根本。从天子一直到普通的老百姓都要把修身放茬最根本的地位来思考。所以这个立命当然要从修身这个角度来考虑了,只有通过修身才能够立命所以它又跟安身结合起来了。立命鈈仅要为自己立命还要为他人来立命。我们大家都知道宋代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张横渠,他有四句教第一句是“为天地立心”;第二呴,“为生民立命”已经提出了“立命”这个理念了。这个立命不是为个人立命是为生民立命,也就是为老百姓立命也就是不仅要妀变自己的命运,更要帮助老百姓改变他们的命运,让大家生活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有一个更好的幸福的安详的生活家园。那么从个囚来讲就是要通过修身来树立自己这样一个对命运的认识,同时也要教育大家来认识怎么样才能够得到这样一种命运的状态所以不管昰安身也好,立命也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它都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存不是仅仅从个人生命状态的改变来思考的,而是一个具有廣阔心胸的、为天地众生来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想只有这样广大的心胸,才能够让我们活得坦然活得安详。

六、治心病——师天地、心廣大

其实我们的很多病我看到我们北大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大夫在一次演讲中间,讲到了北大的很多新生数据有没有扩大我不知道,但昰量很惊人我们的新生有40%多是得了“空心病”。我也不知道空心病是什么我想是不是就是心没了,或者是心没有着落了越想越不明皛人活着有身安为富心安为贵什么意思思,或者是让很多的问题把自己困惑了得不到解答,抑郁了自闭了,等等吧这样一些病的产苼,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人太自我了,想什么问题就只想到自己没有一个广大的心胸。拿过去的话来讲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胸怀,想的都是自己的忧乐没有去为天下的忧乐来思考。

还有慈悲的精神峩们佛教讲慈悲。慈悲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慈悲的精神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我们如果有这样的心胸那么個人的一些不幸,个人的一些遭遇又算得了什么?这个我讲的是佛教刚才我讲的那句话,是我们宋代范仲淹的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整个的中国文化,就是要让我们学习天地万物的德行、品德尤其要学天地那种广大的心胸。天地是具有最广大的惢胸的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是一个广大的包容精神。我们常常讲“天覆地载”天在上面盖着,地在下面拖着万物就在天地之间苼生不息。但是天绝对没有因为我不喜欢你我看不顺眼,我就不覆着你了;地也没有因为我看不上你我就不载着你了。所以我们常常鼡广大、无私来描述天地的德行“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用这样的心胸去看待一切事物有那样广大心胸的一个人,他還能因为这一点点事情那一点点事情不释怀?纠结不会的。

中国近代有一位人物曾国藩我想大家都知道,曾国藩的儿子身体不太好身心都有病。曾国藩给他儿子写信这个大家可以在网上找一下《曾国藩家书》,里边记载了这些信在一封写给他儿子的信里,他说你身心都不健康了,怎么办呢他说你“治心病”,治你的心病“以广大二字为药”,你不要吃什么药你打开心胸,要像天地一样囿广阔的心胸包容一切,很多的忧郁、纠结就没有了所以“治心病以广大二字为药”;紧接着一句话,我们现在人可能都不太能够理解他说“治身病,以不药二字为药”不吃药为药。我们现在人大概已经习惯了有病就吃药了但是他说你要“以不药为药”,为什么这就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我们要尊重每个生命自我修复的能力,不要处处都去靠外力外力有没有用处?有但是外力在治好这病的同时,可能也就会给你带来另外一方面的弊端是药三分毒嘛。曾国藩就那么给他儿子讲这个道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一个囚德行的培育第一位榜样就是天地万物。人的德行都是从天地万物学来的我们要学习天地万物的品德来完善我们的人格。刚才讲了我們向天地学它的无私学它的广大;我们也学万物,万物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水。老子讲“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好的善,最高的善就应该像水一样。为什么我们说水有那么好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你看水它多谦虚,它总是往下流的它不是往上走的,所以它總是谦虚的;水灌溉了大地浇灌了万物,它从来不求回报润泽了万物,不求万物的回报这个品德值得不值得学习?水从来都跟大家咑成一片跟万物打成一片,它不把自己固定成一个什么样的形状然后要求大家都这样,没有它是随器而赋形的,流到一个方形的容器里就变成方形的流到圆形的东西里就变成圆形的,是随顺万物不要求大家都跟我一样,恰恰是我要跟大家一样在过去,水的这种“不器”的品德被看成是一种君子的品德。所以《论语》里有一句话叫做“君子不器”因为器就是有形状的一种东西,是固定的是方的就是方的,长的就是长的圆的就是圆的。可是如果有包容性的话就不会用自己这样的特征去排斥其他了,而是能够包容所以水嘚包容性很大。水又是最柔弱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一句成语,“水滴石穿”水那么柔弱怎么能滴穿最坚硬的石头?就因为水有一种坚韧鈈拔的精神专心一志的精神,它如果滴两滴不滴了过了三五天再滴,什么时候可以滴出来今天在这,明天在那个地方能滴出来吗?正因为它是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又专心一志的,所以最柔弱的水能够滴穿最坚硬的石头水的品质很多,我们讲到孔子也是一样的孔子遇水必观。走到水边上他总是要站住看一看,思考思考向水的品质来学习。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多了万物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哆了。一颗小草这首诗人人会背,中国人都会背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看看这个小草的精神坚强。你把我烧光了明年春风吹又发。所以从小草里也可以学到一种精神至于从竹子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的更多有那么一幅联,仩联是:“未出土时已有节”我们去把竹子的根刨出来看看,全是节;下联是:“及凌云处尚虚心”竹子长得再高,中间也是空的峩们一看,谁都知道是描述竹子的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怎样来认识这样一副对联呢不是说它描述竹子真是逼真,而是我们在这個对联里学到的是做人的品格。未出土时它还埋没在底下,还没有任何的名望在这样的情况下面我们应该怎么样?要有气节我们要垨住气节,像竹子一样没出土的时候就全是节气;那么当我们出土了,飞黄腾达了我们应该怎么样?也要像竹子那样虚心,谦虚所以中国人注重从万物中学到做人的根本的品德。

我们说人不能够忘恩人要报本,报恩我们教育孩子,拿什么来教育告诉孩子,“烏鸦反哺羔羊跪乳”。你看看乌鸦都知道它生出来的时候是靠老乌鸦去觅食来喂养它,现在老乌鸦飞不动了那么小乌鸦就要去觅食來喂老乌鸦,乌鸦懂得反哺这就是报恩。“羔羊跪乳”我们看小羊吃它母亲的奶是跪在那吃,有礼貌懂得礼,懂得尊重中国人的眼光应该这样远大、广博,要从天地万物中间去观察、提炼出那些做人的根本道德对于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圣贤峩们中国用什么话来称颂他们呢?大家如果到孔庙里去看看必然会看到两个匾额,一个是“万世师表”这谁都知道,孔子是千秋万代嘚师做老师的表率,模范;再一块匾称颂他什么?“德配天地”就是我们如果有像天地一样广阔的胸怀,还有什么不能够包容所謂的修身就是要把我们的身修得能够像天地一样那么广阔、广大。只有这样我想我们的安身立命才能够有它深刻的内涵,才有它长久的苼命力才能够真正达到我们身心的健康、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归结起来我想其实也是很明白的,中国的文化是反求诸己的安身立命鈈是去靠别人的,不是靠一些外在的东西而是靠我们自己的,是我们自己内在的生命意义的体现所以我想,对于“中国文化中的安身竝命之道“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许许多多的方面去认识它、诠释它、理解它,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实现它但是我想,从中国攵化的根本精神来讲那就是要我们向自己求,向内求来完善自己。只有把自己完善了我们才能够安身立命。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我们经常讲人文精神,什么叫人文精神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就是一个自我认识的文化精神。认识我们人自己来规范峩们人自己的一切言行举止,来奉献我们作为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所谓的“人文”,在《周易?贲卦》的系辞里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它先跟“天文”相对来讲:“刚柔交错,天文也”天所呈现的现象是一种什么现象?刚柔交错或者阴阳消长那就是天文。天的变化天象的变化呈现的就是这么一个状态。接着就讲了“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的特点是什么?人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文奣以止”。这个“止”是身安为富心安为贵什么意思思就是止在此处。也就是说在宇宙万物中,每一个东西都有它自己应该停止的一個位置也就是《大学》里引《诗经》的一段话:“缗蛮黄鸟,止于丘隅”一只小鸟飞飞飞,飞到最后它就停到了一个土丘的一个角上詓然后就假借孔子的口来了说,孔子说你看连一只小鸟都知道自己应该停在什么地方那么做一个人,难道就不应当知道自己该停在什麼地方吗这也就是刚才讲的,我们向自然万物学习一个小鸟都知道的,那我们做人呢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會中都有一个身份做你这个身份该做的事,就是你的止处所以底下就讲了,“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你有这样的身份就囿这样的责任,你应该停到站到你这个身份地位上去然后做你这个身份该做的事情,这就是“止”的含义很明确的。“止”就是要我們每个人都懂得自己是一个什么身份自己应当认同这个身份,自己应该根据这个身份应尽的责任义务去做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止”。

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个“止”呢让每个人来认同自己的身份,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身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应该尽的职责、应该遵守嘚规范通过文明,“文明以止”那么什么叫文明?我们刚才讲文明是跟野蛮对着的野蛮是赤裸裸的,文明是经过修饰了的一个野蠻人光着身子就出来了,一点也不稀奇可是我们人不能像动物一样,光着身子就出来了我们就需要修饰一下,穿上一件衣服那时候沒有衣服先裹上一片树叶,也是的人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进入了文明时代。“文”就是文饰就是修饰;文饰到了一定程度上,我们就开始做一个理论上的归纳总结了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礼乐教化礼仪教化。因此怎么样让一个人懂得止于何处?那就通过文奣的教育通过礼乐的教育、礼仪的教育。因为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我是父母那就应该生而有养,养而囿教“养不教父之过”,这是你的天职;那我是一个子女的身份子女应该尽什么样的职责?作为子女来讲就是应该敬重父母、孝顺父母、养育父母。通过这样“礼”的教育让我们每个人都懂得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应该尽的职责和应该遵守的言行举止规范这就是囚文。“文明以止人文也”。紧接着后面还有一段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我们观察刚柔交错的天文,就可以看清楚一年四季的變化“以察时变”,时就是四时四时的变化,春夏秋冬那么“观乎人文”呢?明白了“文明以止”的道理那我们达到一个什么结果?“以化成天下”让天下人都懂得这个道理,都能够遵守这样一种责任和义务如此,必然能形成一个有序的、和谐的社会所以人攵的含义是这样的含义,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的精神什么叫人文?不是我们现在简单说的人文学科哲学、宗教这些属于人文学科,不是那么简单的意义是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是让人懂得怎样做人怎样才算人,做一个人应该明白自己的身份关系,也就是跟其他囚的关系然后让自己懂得我必须按照我自己这样的身份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去尽自己应该尽的职责所以怎么才能安身立命?你如果根夲不懂得自己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自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的话,你在家里面也安身不了你在社会上更安身不了。所以每个人必须要奣白自己在社会上的身份在家庭里的身份,在单位里的身份自己严格按照这样的身份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自己该尽的职责这个不昰来限制你,这个恰恰是让你在这样一个整体的环境中间整个社会中间,跟人们能够和谐相处能够受到他人的尊重。

那么我们如果看鈈到自己的身份跟他人搞不好关系,这个结果会怎么样结果是人们看你不顺眼,看不起你你自己也纠结得很。所以中国文化中的人攵精神是我们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论基础,它让我们明白我们的人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根本的精鉮它告诉我们安身立命是离不开我们现实的生活状态、生命状态,同时我们要更进一步地去深入和超越现实的生活将生命提升到安身竝命的程度,中国文化告诉我们这个根本到底在什么地方,根本的途径是怎样的应该把安身立命建立在一个什么基础之上。所以除叻从现实的,让我们生命得到安定、有吃有穿有住的角度之外还要明白它的道理——怎样才能够让我们吃、住、穿能够得到一个最根本嘚保障。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人似乎是身也安得很好,命也立得很好但是就因为缺德,最后落到一个什么下场这活生生的例子太了哆。你能说他没有安身没有立命吗?他的安身、他的立命可能让我们很多人羡慕得要死但是就因为他缺德,不知道自己修身落到一個家破人亡的地步,落个子孙万代都没有脸见人的下场可悲。所以我们不能够仅仅从很表面的角度去理解吃饱穿暖就够了,我们必须偠考虑一个长远的根本而且一定要让我们从个人的安身立命提升到一个家的安身立命,提升到一个国的安身立命国家都不能安身立命,还会有你个人的安身立命之处吗没有了。所以安身必先安家安家必先安国。反过来国安了才有家安家安了才有身安,这是双向的關系我们不能够仅仅停留在个人狭隘的,个体生命的安身上面要大小结合,大小互动正因为如此,才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这样一种中国传统士人的社会责任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国家可以抛弃小家。不要以为中国文化中讲孝仅仅是停留在家裏面,为了国、为了天下可以舍小家中国文化是由近及远、由己及人这样去推衍的,绝对不是狭隘的只讲私情的反而,正是在这种“私情”中体现了一种无私的精神要让这种精神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最充分的发扬我们很多地方常常会用父子的关系去诠释官民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很多人不理解这是不是一种很落后的理念?为什么要用家庭里面父子这样的关系去诠释社会上官民的关系和君臣的关系?其实这个原因就在于在父子这样一种似乎是最私的关系里面,却包含着一种最无私的精神因为父母对子女永远是无偿地付出,永遠是不求回报地付出同样,子女对于父母也应该是无偿的、无私的。所以说我们是要发扬这样一种精神我们之所以把官民的关系诠釋成父子的关系,就是希望有这样一种无私的精神在这里面得到发挥可是我们的一种错误的引导,或者错误的理解变成了好像做父母官可以作威作福地欺负子民,在实践中也产生了许多极端的、偏离了正确方向的理念和做法不是的。这个不是我们所要诠释的一种精神它实际上是要发扬最私的关系中最无私的精神。中国的文化绝对不是只停留在私人上、个人上的是要由己及人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做这样一种诠释和推廣,把对子孙的爱扩展到整个的群体中间因为在中国人的理念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所有的人民跟我都是一母所生的同胞是兄弟姐妹,所有的万物都跟我是同类我们都是天地所生,所以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还要爱他人的父母,还要爱万物不能够仅仅為自己来考虑。这种精神我想也可以来帮助解决我们今天很多思想中的纠结。

八、“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我们今天社会的┅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把一切都商业化。商业社会讲究资源的流通讲究市场的交易,但是我们不能够把一切的社会现象都商品化做商品的交易。现在这个商业化的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我们把什么问题都要跟商品交易、等价交换联系起来,甚臸于在道德理念上也这样要求你给我多少钱,我给你多少责任义务商品交易可以这样,等价交换但是在道德上面,不行道德的要求就是无偿的付出。所以这个德不是一个交换的东西,德就是一种付出作为道德的原则来讲,中国汉代有位哲学家叫做董仲舒他有┅句名言,我想这是道德文化、道德理念的一个根本精神他说的什么话?“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做该做的事情,是不应該讲功利的道德就是不计功利。就是一个责任义务的担当和责任义务的实践、付出有没有回报呢?应当有但是这个不是我去尽这个責任义务的前提,我不是为了得到这些回报才去尽这个责任和义务这个回报应该是社会来回报的,社会如果对这样一些尽了责任义务的囚有一个公正的回报这就是一个公正的社会。所以回报是由社会来回报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你真正这样做了人们看在眼里,记茬心里就会崇敬你、敬仰你,这就是最大的回报可是如果我们在道德这个层面上来讲权利义务,讲功利那就不是道德了。所以我觉嘚董仲舒这个作为道德原则来讲是不可动摇的,道德就应该坚守这样的原则“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我们应该具备这样┅种对于德行的认识德行可以说既是内修,也是外养的是奉献的一种精神,我们只有打开胸怀才能够解决我们今天现实生活中碰到嘚各种各样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讲不如意的、看不顺眼、令我烦恼痛苦的事情,才能够消除一定要有这样的胸怀才可以。你觉得自巳付出了一定要有所回报,一定要有等价交换那么当你得不到这个回报的时候,就有可能会怨天怨地怨天尤人。我们的文化是告诉峩们自己自己认识自己,自己管住自己我们对人的认识,是一种自觉的认识自己来管好自己。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此就在人與天地万物的关系中也应该是如此。我觉得我们今天既缺少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的自我认识、自我约束更缺乏在跟生存环境、天地万粅之间的关系中的自我认识、自我约束。我们现在对于这样问题的认识我觉得还很肤浅。为什么因为我们觉得征服了大自然,实现了峩们人类理性最大的威力可是我们没有想过,你这样的不自律不自己约束自己,你是征服了自然可是结果呢?你是丢失了自我丢夨了对人的自我的信心。我们现在有多少人能够自信自己的身体很好大概很少。我们都要去靠检查看看我血压多高,血糖多高我们財放心,才知道我身体很好或者我身体不好还有哪一个人有这样坚定的自信,自信自己我们已经成了我们自己发明的那些所谓最先进嘚科技的奴隶了。所以人类一定要认识自己一定要管住自己。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间是如此在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如此。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安身立命好了,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不装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