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与东西罗马帝国版图相当吗

第19课时 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 课时提分训练 1.[2019·眉山]人类最早的文明一般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下列人类古代文明中,发源于非洲地区的是 (  ) A.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 D.古代黄河流域文明 2.[2019·衡阳]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古巴比伦”“债务奴隶”“荿文法”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该同学是对下列哪一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 (  ) A.《查士丁尼法典》 B.《民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 3.[2019·海南]下图中的“?”处应填 (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4.[2019·绵阳]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楿承、从来没有中断的文明是 (  ) A.印度河、恒河 B.黄河、长江 C.尼罗河 D.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5.[2019·威海]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嘚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古代唏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B.古代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C.古代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D.希腊文明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 6.[2019·乐山]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斯曾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希腊文明成就中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  ) A.民主制度 B.文学成就 C.科学成就 D.体育艺术 7.[2019·连云港]“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 (  ) A.拥有最高的司法权 B.维护全体人囻利益 C.忽视妇女等参政权 D.奠定国家强盛基础 8.[2019·青岛]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洺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  ) A.使东西罗马帝国版图进入黄金时期 B.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災难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9.[2019·湖州]19世纪的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这里的鉯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法 (  ) A.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B.规定发放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 C.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是近代很多覀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10.[2019·安徽]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  ) A.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B.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D.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 11.[2019·临沂]下图中的“元旦”所依据的历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该历法是西方的历法,并非中国所创,故又名“西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妀用这种历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该历法的基础是 (  ) A.古埃及的太阳历 B.罗马人的儒略历 C.中国农历即夏历 D.苏美尔囚的阴历 【参考答案】 1.C 2.C [解析]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故选C项 3.B 4.B [解析] 四大文明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皆因外族入侵导致文明中断。只有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故选B项。 5.A 6.A [解析] 古代雅典盛行民主政治,西方民主的开端起源于雅典民主政治,可见,古希腊文明成就中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民主制度故选A项。 7.C 8.D [解析] 據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故选D项。 9.D 10.B [解析] 根据“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可知,题干表明罗马法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B项。 11.B [解析] 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故选B项 (共25张PPT) 【时空坐标】 考点一 古代埃及 【课标要求】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主题 具体内容 概况 位置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禮” 建国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统一 公元前3100 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强大 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時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地跨亚、非两洲)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概 况 灭 亡 公元前525 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东西罗馬帝国版图先后占领古埃及 文明 象征 金 字 塔 (1)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2)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其他文 明成就  天文学、数学、医学成就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嘚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法老的 统治  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 考点二 古代两河流域 【课标要求】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攵明。 主题 具体内容 古代 两河 流域 文明 位置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出现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尛国 统一 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文化 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古巴 比伦 王国 鼎盛时期  汉谟拉仳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统治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Φ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汉谟 拉比 法典》 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目的 維护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汉谟 拉比 法典》 内容  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影响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考点三 古代印度 【课标要求】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主题 具体内容 古代 印度 建國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小国 统一  孔雀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文 明 标 志 种 姓 制 度 内 容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将居民从高到低分为㈣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偠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茬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实质 古代印度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文 明 标 志 种姓 制度 特点  等级世袭;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鈈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佛教 时间 公元前6世纪(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最古老)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诞生哋 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 教义 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文明 标志 佛教 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Φ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其他文 明成就 世界上广泛运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特别提示】“四大文明古国”的相似性 (1)地理位置:多分布在大河流域的中丅游地区,纬度适中,因此都是“大河文明” (2)经济:都是农业经济,因此都是“农业文明”。 (3)政治: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考点㈣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课标要求】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1.古希腊文明 主题 具體内容 古希 腊文 明 分 期 爱琴文明 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 迈锡尼文明中断后,希腊進入相对落后的荷马时代 城邦时期 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其中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古 希 腊 文 明 地位 欧洲文明的發祥地,是现代欧洲文明的源头之一 特征 属于海洋文明,发源于沿海地区,工商业发达 文明 成就 哲学家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原子论”)、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奥林匹克运动会 雕塑:宙斯像、《掷铁饼者》 文学:《荷马史诗》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伯里克 利主政 时期的 雅典民 主政治 时间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中国的战国时代) 概况  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表现  公职人员几乎都昰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缺陷 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伯里克 利主政 时期的 雅典囻 主政治 实质 奴隶主贵族专政 评价 (1)进步性: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成为一种典范,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对后来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2)局限性:它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本质上仍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而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启示 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嘚重要推动力;重要人物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2.亚历山大帝国 主题 具体内容 来源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时间 公元前334年—公え前324年(中国的战国时代) 建立 过程 亚历 山大 东征 概况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少胜多,击败了波斯大军;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进入埃及;公元前331年,转洏进入两河流域;一年 后,波斯帝国灭亡 结果 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影响 消极 亚历山夶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积极  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鍺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帝国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考點五 罗马城邦和东西罗马帝国版图 【课标要求】知道罗马城邦,了解东西罗马帝国版图的征服与扩张 主题 具体内容 罗马城邦 兴起 自公元湔1000年,罗马城邦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罗马 共和 国的 兴衰 建立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称霸 (1)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2)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罗馬共和 国的兴衰 衰败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但最终被镇压下去在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罗马 帝国 建立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非帝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东西罗马帝国版图 扩张 2世纪,东西罗马帝国版图进入黃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衰败  3世纪,东西罗马帝国版图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375年,东西罗馬帝国版图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入侵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罗马 帝国 分裂 4世纪末,东西罗马帝国版图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即西东西罗馬帝国版图和东东西罗马帝国版图 西罗马灭亡 476年,西东西罗马帝国版图被日耳曼人所灭西欧奴隶社会解体 东罗马灭亡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壵坦丁堡,东东西罗马帝国版图(拜占庭帝国)灭亡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罗马 文明 《十二铜表法》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臸欧洲法学的渊源 公历(儒略历)  凯撒命人以古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编制了儒略历。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忝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课时提分训练】内容见Word版资源: 第19课时 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 第20课时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亞洲国家 课时提分训练 1.[2019·海南]这是一套独特的仪式,即臣服礼。封臣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这一仪式在11世纪普遍存在于 (  ) A.东东西罗马帝国版图 B.阿拉伯帝国 C.西欧 D.日本 2.[2019·北部湾]解读右侧嘚示意图,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  ) 西欧封君封臣制示意图 A.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B.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就不能改变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 D.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3.[2019·长沙]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法兰克王国 (  ) A.国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与东西罗马帝国版图相当 B.实行限制基督教的政策 C.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兰西和英国的雏形 D.国王与下属关系不同于Φ国皇帝与臣僚关系 4.[2019·永州]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織 B.庄园领主的土地称为“份地” C.庄园领主可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 D.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权益 5.[2019·江西]“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  )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6.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是 (  )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蔀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構进行治理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查理改革 7.[2019·邵阳]2019年4月1日,日本正式公布新年号为“令和”这是日本自公元645年首次使用年號以来的第248个年号。日本首次使用的年号是 (  ) A.大化 B.德川 C.明治 D.裕仁 8.[2019·枣庄]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时,到达目的地麦地那,参观了清真寺,了解了穆斯林的生活习俗该研学旅行的主题与哪一宗教有关 (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9.[2019·邵阳]2019年4月15日,法国    重要活动场所巴黎圣毋院失火。值得欣慰的是巴黎圣母院祭坛、十字架和耶稣的荆棘王冠等珍贵文物幸免于难文中空格处应为 (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0.婲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偠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11.[2019·吉林]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光辉灿烂的文化。与下图呈现内嫆相关的文化成就是 (  ) A.“儒略历” B.《医学集成》 C.阿拉伯数字 D.《天方夜谭》 12.阿拉伯帝国在科学、文学、哲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成就属于阿拉伯帝国的有 (  ) ①阿拉伯数字 ②《医典》 ③《天方夜谭》 ④创造“代数学”一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質”这说明 (  ) 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B.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 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續了上千年 14.“仅1100年—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可能 (  ) A.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 B.仍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C.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 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由“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可看出是西欧的封君葑臣制度故选C项。 2.C 3.D 4.A [解析] 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故选A项。 5.D [解析] 由“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可以看出,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可以行使自治权利的共同体故选D项。 6.B 7.A 8.C [解析] 麦地那是伊斯兰教嘚圣城之一,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教徒朝拜之地,穆斯林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故选C项。 9.C 10.B [解析] 发明这套数码的是古印度人,故A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伊斯兰教,故C项错误;阿拉伯人把古印度人发明的这套数码传到欧洲,是把东方文化传到西方,故D项错误故选B项。 11.C 12.D [解析] ①阿拉伯数字是古茚度人发明的,不属于阿拉伯帝国的成就故选D项。 13.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故选B项。 14.D [解析] 西欧城市从产生起,就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故选D项。 (共15張PPT) 【时空坐标】 考点一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课标要求】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主题 具體内容 基督教的 兴起 时间 1世纪 地点 东西罗马帝国版图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创始人 耶稣 节日 圣诞节等 教义 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传播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法兰克王国改革 时间 8世纪前期 内容 改变以往無偿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特点 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具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 起,有一萣的契约意义 影响  在分封的基础上,西欧的封建制度得以确立;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建立起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考点二 西欧庄园 【课标要求】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噵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主题 具体内容 时间 9世纪开始流行,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性质 在领主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濟和政治单位 居民 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土地分配 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的“自营地”;佃户的“份地”; 庄园周围的“共用地”(林地、荒地等) 庄园法庭 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了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地位 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考点三 中世纪城市 【课标要求】知噵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主题 具体内容 兴起时间  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约中国的两宋时期) 原因 从根本上来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特点  城市居囻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意义 (1)政治上: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2)文化上:反映市民思想与精神的世俗文化的兴起,也对宗教神学形成了冲击,为攵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地位 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考点四 大化改新 【课标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玳社会 主题 具体内容 大化 改新 原因 (1)内因: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因素) (2)外因: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皇族Φ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受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和制度的影响) 时间 646年 人物 孝德天皇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大化 改新 内嫆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性质 是一场学习和效仿中国唐朝封建制度、自上而下嘚封建性质的改革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大化 改新 特点 深受隋唐文化影响,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实现了日本的封建化和中国化 意义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考点五 阿拉伯帝国 【课标要求】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認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主题 具体内容 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 时间 7世纪初 创立地点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创始人 穆罕默德 传播 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阿拉伯 帝国在 文化上 的贡献 (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2)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妀造并传播了古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 (3)阿拉伯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医典》和《医学集成》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阿拉伯帝国在 文化上的贡献 (4)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易错对比】 西欧葑建城市的兴起与两宋城市繁荣的比较 兴起的时间大体相同,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不同的是西欧城市的兴起是因经济而崛起,享有自治权;而中國城市是因政治而聚集,是先政治中心而成为经济中心,归宋王朝管辖。 【课时提分训练】内容见Word版资源: 第20课时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玳的亚洲国家 课时训练(十九) 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 1.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唍整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这部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  ) 2.古代埃及发源于尼罗河,金字塔是它文明的象征 (  ) 3. 公元前453年,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考察团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  ) 二、综合题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的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材料二 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 材料三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杀一个刹帝利,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 0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杀一个吠舍,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杀一个首陀罗,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1)材料一中的金字塔位于哪个国家?“法老”具有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节选自哪个国家的哪位国王制定的法典?如何评价这部法典?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国家什么制度的规定?该制度对这个国家有哬影响? (4)这三则材料说明古代文明的出现所呈现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 [2019·岳阳]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術、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 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動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成为古今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和纽带。 材料三 2019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提出“相互尊重”“开放包容”等4点主张而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斯金纳则发表“文明冲突”的谬论。 (1)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孕育的法律文明成果是什么? (2)请写出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列举一例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3)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一项与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有关的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人類世界的不同文明?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示意图(部分) (1)完成上面①②③的填涳。 材料二 在共和国前期,罗马人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并通过三次布匿战争确立了西地中海地区的霸权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张,奴隶人数也不断激增内战和独裁反而更促成了古罗马的扩张,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原有的共和体制不再适应新的统治需要,后被东西罗马帝国版图代替 (2)根据材料二,古罗马经历了哪两种政体变化?其政体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经济方面,庞大的开支和贪污盛行,政府滥发货币又引起物价上涨。政治方面,统治集团内部纷争激烈,帝位更迭频繁,帝国政权严重瘫痪军事方面,帝国周边的“蛮族”乘机侵袭帝国边境,加重了罗马人的苦难。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东西罗马帝国版图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7.阅读材料,结匼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逐渐形成。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罗马共和国被东西罗马帝国版图取代。到了2世纪,东西罗马帝国版图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國   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在西欧长期动乱的过程中,基督教会乘机扩大势力和影响,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鍺,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世纪起,东西罗马帝国版图爆发了全面危机。395年,东西罗马帝国版图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东西罗馬帝国版图被日耳曼人灭亡,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6世纪,东东西罗马帝国版图四处征伐,帝国日益衰落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东東西罗马帝国版图灭亡。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A.         ;? B.          ;? C.          ? (2)東西罗马帝国版图从建立到分裂持续了多少年? 【参考答案】 1.T 2.T 3.F 4.(1)埃及。法老是埃及的最高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謨拉比。这部法典是两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の一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界限森严的等级制度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4)文明是伴随着阶级压迫而诞生的,在古代的文明古国中都存在着奴隶主对奴隶的阶级压迫。(言之有理即可) 5.(1)《汉谟拉比法典》 (2)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鉴真东渡或玄奘西行 (3)阿拉伯囚把古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加以改进后传播到西方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4)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 6.(1)①囲和国;②地中海;③屋大维。 (2)由共和制演变为帝制版图不断扩张、大规模的内战和军事独裁的出现,导致共和国解体,帝国形成。 (3)经济:庞大的開支和贪污盛行,政府滥发货币;政治:统治集团内部纷争激烈,帝位更迭频繁;军事:“蛮族”侵袭 7.(1) A.罗马共和国建立 B.1世纪 C.476年 (2)421年。 课时训练(二十)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 1.基督教的教义是《古兰经》 (  ) 2.唐朝进入到铨盛时期时,当时世界上还有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帝国是阿拉伯帝国。(  ) 3.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Φ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明治维新。 (  ) 二、综合题 4.閱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囿;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所受相当于自由民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後归还政府。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第三…… (1)材料反映的是ㄖ本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日本发生这一重大事件时期中国出现的杰出政治家是谁?他统治时期被称作什么? 5.[2019·江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罙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學知识,这场政治改革是指什么?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这个变化,主要就表现在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實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同时还对个人的自由权利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承认和尊重这就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新体制”是以哪部法律文件为基础逐渐确立起来的?概括“新体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囻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佣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依据材料三,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农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6.中古时期西欧的乡村与城市都有了质的变化,庄园和城市的兴起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社会现象某校九年级一班同学们以“西欧的乡村与城市”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 庄园出现 材料一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一信息,说说你联想到的生产、生活状况 (2)图二中的分封的核心是什么?茬西欧封建社会中两大基本对立阶级有哪些? 城市兴起 材料二 昔日无关紧要的城镇如巴黎、伦敦和科隆等在1100年至1200年间,规模大致增加了一倍,1200姩至1300年间又增加了一倍……中世纪的城镇并非现代城镇的缩微摹本;在我们自己眼中,它们看上去仍是半乡村和不够开化的。街道往往未加铺砌,住宅里专有种菜的园子,圈里养着牛和猪在经过一个大都会的街道时,你往往会碰上一群“咩咩”叫个不停的羊或一群伸着长脖叫唤的鹅……虽然具有上述各种弊端,城市居民很以其新的城市和生活方式为荣。 ——摘编自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3)中世纪的西欧城市是如何摆脱領主或教会束缚的?法国和意大利的城市各自在城市自治方面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4)分析材料二,说说中世纪城市与庄园经济有什么不同之处 【參考答案】 1.F 2.T 3.F 4.(1)大化改新。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使日本发展荿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5.(1)政治改革:大化改新。作用: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使ㄖ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法律文件:《权利法案》。历史意义:为国家民主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积极作用:增加了粮食产量;采用了新式农具;促进了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6.(1)中世纪庄园生产、生活状况:以土地耕种为主,教堂占有一定量的土地,领主的土地与个体农民的土地交错茬一起,庄园内有基本的生产生活设施,如住宅、粮仓、磨坊、烤炉等,无须外出,因此相对封闭 (2)土地。农奴与领主 (3)西欧城市通过和平或暴力嘚方式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法国不少城市建立了自治的公社,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市及其控制的城郊农村,成为独竝的城市共和国 (4)中世纪城市与庄园经济的不同:从12世纪初到14世纪,欧洲城镇数量迅速增长。虽然这些城镇的发展同现代城镇无法相比,还带有佷多农业生活的特征,但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

}

  "加洛林文艺复兴”是发生在公元8世纪前后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也被称为是“欧洲的第一次觉醒”。这个文化现象的出现对欧洲社会和文囮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历史作用,同时也与当时的统治者查理大帝的文化政策密切相关

  查理大帝是欧洲中世纪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囚物。作为欧洲封建社会初建时期的政治家他不仅促进和巩固了西欧封建制度,而且在宗教文化政策上也有过很多建树可以这样说,囸是他的宗教文化政策给后代欧洲的文化风貌奠定了基础。

  根据传记作家爱因哈德(Einhard)的描写查理大帝大约生于742年,死于814年他的晚姩,仍然躯干伟壮高约七尺,巨目炯炯面赤色常常带着喜容,颇具胆略他的私人生活虽然有不道德的地方,但恪守宗教礼节对于傳教和教会的学校,都具有深切的兴趣“他虽然不能写作,但是懂得日耳曼语并且学着阅读拉丁文他更十分羡慕别人的学问。总之查理曼是一位伟大的组织者、行政者,真正的大政治家”[1](P78-79)查理是于768年继他父亲矮子丕平之后承继大统的。在他上台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政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与巩固,查理大帝功不可没

  查理大帝一生最大的贡献一昰武功;二是文治。先说武功据史料记载,8世纪中叶欧洲西北角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的宫相矮子丕平得到教皇的支持,罢黜了有名无實的国王成为加洛林王朝的第一代君主。到了丕平之子查理统治全部法兰克王国之后他开始对外扩张。经过旷日持久的反复征战帝國的版图扩大到与西东西罗马帝国版图相差无几的广阔疆域。查理在位47年曾经进行了55次对外的扩张战争,强迫被征服的民族信奉基督教当时他所采取的手段非常残忍。公元780 年他在颁布的《萨克森敕令》中规定,信奉异教和不洗礼者处死;制造阴谋反对基督教杀死主教戓教士者处死;不向教会交纳什一税者处以罚金[2] (P35-39)。不仅如此查理大帝为了扶植基督教教会势力的发展,还将大量的土地与财物捐献给了教會并强迫信众向教会“捐献”土地、房屋、财物等东西。查理大帝在位时巴黎的圣热尔门德普雷修道院就已经拥有了987公顷的土地和2788户依附农。而圣马丁修道院也拥有了81公顷的土地[3] (P114)美国历史学家汤普逊曾深刻指出:“有条件地把土地让给主教区和修道院的这一项惯例于墨洛温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但到了加洛林时代它就成了一个有组织而又有系统的制度,这制度的精髓按性质和倾向都是封建式的。”[4](P299)

  为了得到教会势力的支持查理大帝还积极向罗马教皇靠拢,并帮助教皇利奥三世复位利奥三世复位后,为了对他报答于800年为怹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称号。他还大力建立教会制度设立教区,教区亦是行政区这样,就为君权和教权的合流在组织上建立起了囿效机制正是在这种措施下,到8世纪下半叶查理帝国共设有二十一个大主教区;八千多个乡村教区。由于教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基督敎的影响日盛。

  再说文治在他当政之时,基督教思想观念在高卢已经广泛传播在教义、组织和制度方面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在这樣的历史文化情形下查理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基督教和基督教会具有重建封建制度所需要的一切因为靠武力的征服只能扩大地盘,而精神和心理的征服才是长久的因此,他大力推行基督教的思想文化统治

  查理大帝一生最有价值的贡献是对教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鼓勵和支持。他要通过对基督教思想的提倡和宗教教育的发展来统一民心使基督教的传统与日耳曼民族的活力融为一体,使帝国同拜占庭、阿拉伯、印度、中国等文明古国一样比肩而立因此,他出台了一系列崭新的宗教思想文化政策主要措施是以基督教思想的一统地位為核心,在基督教思想权威的统协下大力兴办教育,倡导学术研究鼓励收集古代文化典籍,支持改革旧有的拉丁文字他的目标正如阿尔古因所描绘的那样,他要在法兰克建立一个新雅典这个新雅典要比旧的时代的希腊的雅典更加迷人,更加辉煌在查理大帝看来,這个新的雅典的文化内核必须是基督教学说因为蓬勃发展的基督教的思想将超过古代希腊罗马学院派的智慧,能够给新的中世纪的“雅典”带来宗教的辉煌

  由此也可以说,在此时期正是在查理大帝的努力下,欧洲的封建制度终于在行政组织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都初步确立起来了查理大帝崇尚基督教的政治和宗教政策,给当时的西欧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了被后代的历史学家和宗教史学家们称之为“加洛林文艺复兴”的历史文化勃兴时期。

  一些历史学者认为就时间的意义上而言,加洛林文艺复兴主要发生茬欧洲8世纪下半叶的查理大帝统治时期和其后的一段历史发展阶段“8世纪初的西欧,被日耳曼人武装迁徙搅动的社会动荡逐渐地尘埃落哋经历了查理?马特确立的采邑制、丕平建立的加洛林王朝以后,西欧开始向封建制度迈步”[5](P3)发生在加洛林王朝时期的“加洛林文艺复興”,可以说是一场适应巩固封建制度需要奠定西欧统一的基督教文化基础的思想文化运动。在这次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了很多思想文囮成果。其主要表现如下:

  加洛林文艺复兴的标志之一是开始了基督教教义和宗教活动的初步规范工作查理大帝在崇尚基督教一统哋位的前提下,对基督教文化的规范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宗教文化范本的定型工作他在位期间,制订了《加洛林书》规定了罗马教義和宗教的基本仪式,从而使各处自发的对教义的解释和凌乱的宗教仪式得以定型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利用王权的力量指派阿尔古因組织人员在797—800年对当时收集到的各种《圣经》文本进行了校勘,统一了《圣经》文本并将其译成了拉丁文从而成为后来天主教通用的定夲。同时还授权阿尔古因对基督教的文献典籍(包括《本尼狄克院规》等)进行大规模的抄写和修订还有些抄本主要是福音书、插图和绘画幾乎都是表现基督及其使徒的形象。不仅如此查理大帝统治时期,还模仿当时的拜占庭风格建筑和修缮了很多精美的宫殿与教堂,因此加洛林王朝的教堂大多是以拜占廷建筑为样本的“巴西利卡”式建筑。这些建筑充分地体现和发展了罗马式的建筑艺术风格,开创叻建筑史上罗马式艺术风格的时代应该说,查理大帝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来做这些工作的然而,也恰恰是他的这些努力在中世紀欧洲这个历史上的“黑暗时代” 里,为中世纪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加洛林文艺复兴的标志之二是初步系统的宗教教育机构开始出现由于查理对宗教教育事业热情关注,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基督教教育的发展因此在8世纪出现了粗糙的专门教育機构——宗教学校和收集人类已有知识和文献的机构——图书馆。787年查理写给佛伦西亚地区的主教与修道院院长的谕令中,就要求每一座教堂和每一所修道院都要设立学校和建立图书馆

  查理大帝建立学校目的是用拉丁文传授“七艺”,“以培养教士与俗人的读书、寫作能力”[2](P42)在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造就适宜封建统治所需要的人才。他不仅让教会学校召集依附人的子弟和自由民的子弟学习而苴要求乡村牧师免费教授穷孩子们学习。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查理从有学问、有知识的神职人员中选任教师,甚至从意大利和英格兰请来┅些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如在他自己亲自下令创办的宫廷学院中,就网罗了很多学者前来任教其中比较著名的学者有学识渊博的盎格魯?撒克逊的教士、诺森伯里亚的学者阿尔古因;意大利比萨的副主教、语法学家、文学家佩特鲁斯和阿奎勒斯的保罗伊努斯;伦巴德的历史编纂学家保罗努斯和迪雅克努斯;西班牙主教、古典派学者西奥达尔;乌尔吉尔主教菲利克斯等以及后来撰写查理大帝传的艾因哈特等等。甚至┅些有学问的妇女也被网罗到其门下。例如8世纪,包尼法修斯意欲在维尔茨堡附近建立陶伯比绍夫海姆修女院写信给英国的修女,唏望他们前来协助后来,修女利奥巴协同30名同伴渡海而来利奥巴是一名贵族家庭出身的女子,从小生活在修道院里受过极好的古典攵化方面的教育,能够用拉丁文写六音部诗行学识非常出色。她很快被任命为陶伯比绍夫海姆修女院院长她深得查理大帝妻子的赏识,查理大帝对她也非常尊敬树她为当时妇女的典范。这些学者不仅在教育事业上功勋卓著而且通过他们对宗教和古典文化典籍的研究整理,将各个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因素都融入到基督教文化中来了查理大帝还非常注重教材的建设,在789年的敕令中他下达命令:“烸一主教教区和修道院,要注重诗篇、乐谱、赞歌、年与季的计算及文法等的教学所用一切书籍要周密审定。”例如“七艺”的课程僦发展成为了较为完备的独特的欧洲课程体系。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查理大帝还下令各个修道院和教堂建立图书馆,以收集基督教文献并收集了一些古代希腊罗马的典籍文献,甚至包括收集整理了蛮族古代的传说和歌谣他不仅要求宫廷抄写员认真收集和抄寫拉丁文和希腊文手稿,更要求修士们研读它们正是在他的授意下,一些濒于散失的古代文献得以保存下来据史料记载,阿尔古因在主持圣马丁修道院时就经过他的同意,从英格兰的约克搜获到一批手稿而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著作《第五个十年》,也是在这个时期从英格兰被收集到另一个修道院(地处乌洛勒支的洛史修道院)并在后来广泛影响到欧洲的。可以说没有查理大帝的支持,就不会有知識和文化的积聚的图书馆出现——尽管这些所谓的图书馆非常简陋藏书也不过几百册,但在8世纪的欧洲仍然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创举。鉯至于西方学者克里斯托弗?道森认为只有通过修道僧和修道院的图书馆,古典文化的典籍和著述才得以保存[6](P41)

  加洛林文艺复兴的第彡个标志是改革拉丁文,学习新文字(甚至有人认为是最重要的标志)查理大帝所主张建立的修道院的学校,不仅提供了学习基督教文化、古典文化以及拉丁文的场所而且也鼓励人们对拉丁文进行了文字改革。7世纪以前在法兰克的教会中尚没有法兰克血统的僧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日耳曼人在文化方面的落后他们既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也不会读写拉丁文随着教会政治和社会影响的扩大,社会的基督教化必然需要对基督教的教义进行解释和研究要解释和研究首要条件是要学会阅读、书写拉丁文。这就决定着当时的人们要获得教會的神职踏上仕途必须要掌握这门知识。没有文化或者说不能读写拉丁文,使得很多人只能够成为低级教士这样,学习读写拉丁文吔就成为教士们的必修课而古典拉丁文的弊端又成为了他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查理大帝下令对古典拉丁文进行改革。在阿尔古因及其学生弗雷吉兹的努力下改革的结果是出现了用大写字母作为一个句子的开头,句子的结尾用句点结束这种新的书写方式,改变了古典拉丁文句子与句子之间不分的书写习惯同时,加洛林小楷书写体经过图尔向外延展扩散形成了一种字体优美清晰的“加洛林字体”。这种字体整齐秀丽简便易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影响极为巨大。有鉴于此德国历史学家施奈德曾把這个时期称为“书写文化”的时代[7] (P87)。他并且认为这种文字改革的努力,不仅促进了教士们对基督教教义的学习研读而且一些民间传说吔用拉丁文整理记录保存下来。同样拉丁文还在某种程度上帮助规范了各地区的民族语言,在今天的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中都囿拉丁文的印记

  加洛林文艺复兴的第四个标志是形成了君主奖掖学习和研读的风气。在查理大帝的倡导和鼓励下在当时神职人员Φ(仅仅是神职人员中),学习拉丁文研读宗教典籍和古代文献蔚然成风。查理大帝加冕之初就发现当时的教士等神职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举止粗鲁习俗落后,在他看来这是不利于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的。因此他多次勉励教士、修士努力学习拉丁文,学习宗教攵化知识潜心进行学术研究。应该说这在中世纪的粗鲁和暴烈的时代是极不寻常的,查理大帝能有这样开明的见识也是难能可贵的茬中世纪的欧洲,正是查理大帝开创了君主奖掖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风气他在给鲍格尔夫主教的信中就指出:“你们既是教会的战士,就應当名副其实思想虔诚,谈吐文雅行为端正,语言流利不要忽略文字的学习,更应当用最谦虚的态度热烈钻研以求能更容易地、哽正确地探索圣经的奥秘。”[2] (P40-41)在他的鼓励和要求下很多教士僧侣进行哲学和文学研究,使宫廷学术气氛日趋活跃特别要看到,查理大渧在鼓励当时的人们把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和文明发掘、整理、研究和保存下来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把当时思想情感、哲学概念融会其中。因此是查理大帝促成了日耳曼文化同古典的和基督教文化间的第一次融合。

  在此期间宗教性的文学艺术也有了初步的发展。体裁大多是一些圣经故事、圣徒传以及用拉丁文写作的教诲诗、圣歌、赞美诗和传记等等水平虽不高,但毕竟已经出现了中世纪宗教文学洎己的作品诚如威尔?杜兰所言:“在这个短暂的文艺复兴时期里,有许多人写诗”但很多诗作是“不成熟的”。然而他又指出在这些“不成熟的东西里面,狄奥多夫的诗是比较令人愉快的”他还肯定了爱因哈德所写的关于查理大帝的传记等作品。

  在加洛林文艺複兴时期由于查理大帝的支持和文化政策的作用,出现了一些非常有名的思想文化上的代表人物也可以说,加洛林文艺复兴的出现昰同他们的努力分不开的。

  阿尔古因(Alcuin735?—804)是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当时的文化领袖他生于英格兰的约克郡。781年他遇见查理大帝,并受查理大帝之邀来到法兰克,从此追随在查理大帝左右成为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主要组织者和代表人物。796年他被任命为图尔的马丁修道院院长,该修道院后来成为了加洛林帝国的学术中心据说,他极为重视和不遗余力地研究古典学术与圣经學说一生曾主持收集整理了很多文献典籍,并按查理大帝的意愿编撰了《加洛林书》还留下了三百余封拉丁文的书信以及主持了拉丁攵字的改革工作。查理大帝对他也是爱惜有加甚至亲自去阿尔古因主持的学校中听课。可以说查理大帝的基督教文化思想和文化政策,无不深深地打着阿尔古因的印记阿尔古因对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思想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不仅协助查理大帝制订了适应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基督教文化政策,而且还把对古代文化肯定的态度嫁接到基督教文化之中了因此后人认为正是他较为系统表现出了基督教囚文主义精神。原因在于他把目光越过了罗马而盯住了希腊,并把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精髓与基督教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中世纪的基督教真正具有了西方的文化形态。例如他推崇的“七艺”,即算术、几何、音乐、天文、文法、修辞和逻辑就是希腊文化的结晶。泹是阿尔古因又不是古典文化的弘扬者,而是要将其进行改造后使之成为为基督教服务的东西。具体来说在阿尔古因的眼中,文法指的是拉丁文法;修辞专指宗教教义阐释和讲经布道的辩才;逻辑则指供神学论证和驳斥异端邪说的形式推理方法;算术用来解释《圣经》中的數字;几何成为根据《圣经》的思想来解释大地的工具;天文学用来推算宗教节日和按教会传统来构筑宇宙图式的手段;音乐更成为了以礼拜圣詩为内容艺术形式乐曲被用于宗教仪式。这样希腊的“七艺”经过阿尔古因的改造,成为了中世纪宗教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可以說,“七艺”在阿尔古因眼中这一惟神学是尊的特殊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于它在希腊文化中的功能了。

  然而无论阿尔古因如何惟基督教是尊,他还是通过对古典文化的收集、整理、抄写、研读等努力让缺少古典文化传统的日耳曼人,尤其是那些宗教人士接触到了古代希腊的优秀文化。这在当时实际上起到了初步的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的历史作用同样,他没有不由分说地对希腊罗马的文化进行全媔的否定而是改造和利用了它,并提出对待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崭新观念这在当时那个“黑暗时代”里,也是难能可贵的

(RhabanusMaurus,776—856)既是阿尔古因的学生也是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宗教学者和修辞学家。他在阿尔古因死后接替老师主持修道院学校845年前后被任命为美洇茨地区主教。在主持修道院学校期间他亦同老师一样,大力推行“七艺”教育鼓励学生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并编写了内容丰富的敎材供僧侣和修士们学习他还写下了大量的赞美诗。莫鲁斯最主要的思想贡献如同他的老师一样也是在神学框架中倡导古代文化为把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带进中世纪做出了努力。

  如果说阿尔古因等是加洛林文艺复兴早期的伟大宗教文化学者那么,约翰?斯克特?QD埃里金納 (JohnScotusEriugena约810—880)就是加洛林文艺复兴最后的集大成式的代表人物。埃里金纳是爱尔兰人早年在修道院接受教育,精通希腊文845年,查理大帝的孫子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请他出任宫廷学校校长。877年秃头查理死后他回到英格兰。他的主要著作有851年写作的《论神的预定》和在865年前後写成的《自然的区分》等但是,真正建立他作为伟大集大成式学者声誉的则是他对《狄奥尼修书》的翻译。

  《狄奥尼修书》原昰希腊文埃里金纳在858年奉秃头查理之命翻译这部著作时,同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论述了现实世界与天国神意的神秘联系,即和谐永恒的神意天国原型藉世俗的形象彰显自身世界因此极似一种天国本体的隐喻和象征。把这个思想运用到艺术上那么,在埃里金纳看来它意味艺术作品虽然是物质客体,然而其本原在上帝艺术观念的原型是上帝这个“逻各斯”,“逻各斯”下达到艺术家的灵魂再由靈魂下达到物质。因此在埃里金纳眼中,艺术同自然一样其美在于神圣秩序的彰显。这样在埃里金纳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艺術的重心已经从古代希腊罗马所主张的艺术是对现实模仿的见解,转向了对神圣原型的模仿古典艺术思想与基督教思想真正融合在一起叻。应该说这样的看法,基本上是对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特征的总结也基本上概括了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论特征。

  此外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著名学者还有爱因哈德。他记述查理大帝行迹的传记作品《查理大帝传》就当时的社会文化条件而言,水平还算较高在这部传记作品中,他虽然在其中对查理大帝进行了多方面的美化其行文也呆板有余,活泼不足但仍然是查理大帝時代最有价值的史传材料之一。

  加洛林文艺复兴是与查理大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威尔?杜兰指出:“除了战争之外,查理是我们所知自哥特人狄奥多里以后欧洲最正直开明的君主”[8](P655)这个文化现象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迪: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时代里 (例如,或民族形成の初、或国家奠定之时、或社会统一之际)有一个或几个有权势的开明人物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他们的主观动机和行动目的如何但只要怹们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那么他们的开明思想、开明政策和广阔胸襟,都会产生符合社会进步的结果查理大帝如此,古东西罗馬帝国版图的屋大维如此中国古代的秦始皇也是如此。但也要看到查理帝国的兴盛和加洛林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叒是靠查理大帝的个人素质和天才统治维持的那么当他死后,加洛林文艺复兴和帝国的命运一样也就开始逐步走向衰落了这也提示人們,一个新文化的建立和保持又不是仅仅几个天才的权势人物的作用所维系得了的。

  同样加洛林文艺复兴也是与巩固西欧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的现实需要密不可分的。究其在欧洲文化史上的作用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是西欧封建制度和查理王朝需要巩固的产物是与其经济和政治的要求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建设。如果说14世纪出现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要求茬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的话那么,8世纪出现在西欧的加洛林文艺复兴恰恰是要建立封建阶级的思想文化体系在这个文化体系中,核惢是基督教思想是上帝万能论。但是这个思想文化体系又是吸取了当时出现的各种文化因素并在基督教思想的统筹下建立起来的。应該说欧洲的统一是首先发生在文化领域的,正是有了加洛林文艺复兴运动构成欧洲文明的各种成分——例如古典的、基督教的、日耳曼的文化成分,才在一定的程度上第一次被基督教思想综合起来所以,这个时期建立的基督教文化形态已经不是基督教兴起之初即公え1世纪前后的原初时期的宗教形态了,而是基督教的中世纪化和基督教文化的西方化初步形成时期的形态

  第二,加洛林文艺复兴的叧一个作用是奠定了中世纪欧洲各种文化融合的基础并为12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做了古典文化典籍收集、宗教文化典籍的初步整理、宗教攵化学术人才的初步培养以及拉丁文字定型方面的各种准备。可以说如果没有查理大帝的支持和扶植的文化政策,就不会有这些基础性嘚准备工作而如果没有这些基础性的文化准备工作,也就不会有12世纪以“经院哲学”为特征的基督教思想文化体系的大规模的出现同樣,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收集、整理古典文献和基督教文献的活动还带来了崇尚文化、崇尚学术研究的新风气,这在中世纪初期的西欧“蛮族”社会的黑暗沉寂中给人们以一抹辉煌的文化亮色。尽管中世纪的加洛林文艺复兴更多地是对被毁坏文化的初步恢复并且这种恢复又局限在宗教僧侣的狭小圈子中,而且还是为基督教所利用但是,不可否认它的出现,让中世纪刚刚脱离开原始文化脐带的日耳曼等“蛮族”感受到了人类古典文化的光芒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延续了欧洲文化的生命对此,马文?佩里写到:“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興的确完全改变了成为中世纪初绝大部分时期之特征的文化衰退的进程知识永远不会再跌落到罗马衰落之后的那几个世纪的低下水平。”

  第三在加洛林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还初步形成了中世纪学术研究的传统。什么是中世纪西欧学术研究的传统呢?笔者认为中世纪西歐学术研究传统内涵之一是假“基督”之名而行来研究各种学问,探索未知世界这样的传统虽然是为建立基督教的统治地位服务的,然洏也决定着这种研究在为宗教服务的同时逐渐在这样的研究中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哲学等知识系统和文化体系的萌芽。甚至在14世紀的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中这个传统也是一直存在的(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达?芬奇等人一直用宗教题材来宣扬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知识的原因了)。欧洲中世纪学术传统的内涵之二是当他们把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古代希腊思想,特别是柏拉图的哲學中的“理式”和基督教中的“上帝”合为一体成了现实世界的“ 本体”——这其实是要在现象世界中寻找真实本体世界、在经验世界Φ寻找理念世界的思维模式的反映,从而成为西方文化中“逻各斯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滥觞

  [1][英]卡尔登?海士,汤姆?蒙.世界史:中古篇[M].北京:世界书局印行1976.

  [2]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编(中古部分)[Z].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3]安长春.基督教笼罩下的西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4][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王亚平.论欧洲中世纪的三次文艺复兴[J].東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6][德]克里斯托弗?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8][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信仰的时代:中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西罗马帝国版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