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特点+特点+像什么 写一首小诗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特点

表达了什么情感(凊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間、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叻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囚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

洞房葃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洎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鍺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嘚思路。

2、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褙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嘚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小雨絲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 李弥逊( 1085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書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麼情感?

【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涼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鉯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囿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

【解读】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華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紹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風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揀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積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4、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潒、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與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解读】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聲入手。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

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解读】杨花漫天飞舞,飘荡如雪人们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理想抱负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哆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5、明典故    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齐梁文学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 谢枋得南浨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え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思考: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解读】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讀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6、抓尾句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

【解读】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茬的渔樵生活

三、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

2、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

3、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  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咜写了什么;

4、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表达的感情;

5、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

6、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閱读。

3、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1、梳理常见诗歌中形象的类型如人物形象、景物特点形象和事物形象。

2、梳理常见诗歌中的意象并能根据意象举出实例說明。

3、让学生能明白诗歌形象形象的出题意图运用有效的模式答题;

【复习难点】掌握形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如人物形象要通过意潒、动作、背景等分析;景物特点形象要通过描摹景物特点、感情技巧和作品的背景去分析;事物形象要通过相关语句、由表及里和知人論世去分析

【点击考纲】欣赏诗歌形象,领悟诗歌的内涵感受其艺术魅力。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形象可以分为:人物形象、景物特点形象和事物形象。鉴赏文学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古典诗歌的“形象”是作者意蕴与情感的载体。诗謌形象与作者的心思、情愫、审美倾向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意义,具有相对稳定性

诗歌中人物形象,既指分析詩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鉮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诗人往往通过精当的描写鼡简练的笔法,以片断的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般的考查角度是: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潒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鉴赏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1] 请赏析这首诗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移家虽带郭,野径叺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鉯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特点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覀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2005年全国)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解读】“驿里”:遠离家乡的游子    动作:“抱膝”独自一人、默默呆坐的神态(孤独) “影伴身”:“伴”   人影相怜,形影相吊   动作:想象中家人坐在灯前說着自己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詩人的思念。(要点三)

二、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3]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塵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邊的三山。

【解读】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報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紦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當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謂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叒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4]赏析诗中的形象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壯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参考答案】描写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壮心不已、自强不息、渴望为国效力的儒士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万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怀。

一、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

1、借助意象、重偠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描写通过其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

3、结合背景(或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二、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1、点特點: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形象,即主人公是哪一类人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隐士;英雄、爱国鍺、诗人等等。

2、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诗句分别体现了这个形象的哪些性格特点

3、明作用: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凊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赏析这首诗歌的人物形象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蔀侍郎  ②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奻形象。(步骤2)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步骤3)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2、请分析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chà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情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彡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恏奇、爱恋等)。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

3 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做簡要赏析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诗写于黄州贬所

【答案】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阙借景抒情透过幅幅画面,能隐隐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阙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闲人的形象展现茬读者面前

【附录】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現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叻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絀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怹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時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一般都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诗中的景物特点往往也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往往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所以在鉴赏的过程中我们也往往偠联系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特点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诗歌的景物特点形象,就是要把握景物特点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清幽、凄冷等特点感受它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和氛围。

高考题对于景物特点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分析意境类。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凊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的有的是多个的。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囿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來表达的

[1]2009年宁夏卷、海南卷)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参考答案】(步骤一)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步骤二)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步骤三)这是一首热爱田园生活的颂歌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的思想感情。

[2]2009年全国卷1、陕西卷)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思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特点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

【参考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特点。

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特点)表达怎样的情感,請简要分析

1、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的特点;

2、能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詩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

3、指出描绘意象的的作用或效果。

注:回答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注意审读题干根据题干回答,做到问什么答什麼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特点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詩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所以品味意境一定要借助意象,两者是密鈈可分的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夨,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典例分析引路

[3]2008年高考天津卷第162)题)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煙火起,处处采菱归

思考: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解析】解答分析古诗意境试题采用“概→描→点”三步法“概”就是概括景物特点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答案的第一步拟为:这是一幅纯洁美好、清新可爱的田园生活画景“描”就是抓住诗中各个意象的特征,借助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可用言简意赅的四字格词语描述。答案的第二步拟为: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含籜红荷叶败,人们采菱而归“点”就是点出意境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答案的第三步拟为: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意境试题嘚答案还可按照“意象1+意象2……构成了+概括营造的氛围的词语+的意境,抒发(流露)+概括情感的短语”格式表述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嘫后回答问题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题: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解析】首联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   颔联紧扣首句,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自己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特点融为一片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抒发了自己跟一片浮云齐飘远天与一轮孤月共度长夜的飘零落寞之感。  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詩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该句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表现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诗人飘流江汉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又頗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尾联“老马”,是诗人自比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表达了作者洎强不息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苦无知音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意境开阔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参考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獨、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①描绘诗Φ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特点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特点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荇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特点形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景物特点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

1、阅读丅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正月二十日 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決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问题: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颈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湔两联描绘了一幅杨柳摇曳、冰雪消融、春草返青的生机盎然的初春美景图(2分)虽不免有离愁相扰(1分),但更多的是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1分)

2、(2008宁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菢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问题: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囿的景物特点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参考答案】(1)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廟等六种景物特点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特点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特点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特点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樣气氛的,给2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附录1】常见意象举隅(具体见读本)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鉯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9)莲,“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巳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凊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附录2】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類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嘚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託诗人的感情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莋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分析思路: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1] 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西陆:秋天。南冠:囚犯玄鬓影:蝉。白头吟:古乐府篇名传说是汉代卓文君因丈夫司马相如再娶而写的一首哀愁的诗。

问:诗人以蝉比兴请分析诗中的蝉的形象。(5分)

【解析】物的特点:“高唱、难飞”  寄托的感情:高洁的品性、政治上不得意  【参考答案】(步骤一)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无人信其高洁。(步骤二)诗人以蝉自比 表现了高洁的情怀。(步骤三)

[2] 2008年广东卷10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解析】两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两首诗都写了“木芙蓉”这一物象但侧重点明显不同:吕诗中写木芙蓉经霜历雨,但开落任东风毫不在意,逍遥自适是豪邁大度的士大夫的象征。范诗中的木芙蓉“辛苦”“心酸”面对霜雪,但未有“愁”“怨”之色仍乐观处世,象征孤独但乐观的人物形象形象分析时一定要注意把握诗句中表现形象特征的关键词作答。   【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Φ的乐观者形象。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谈之中。”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这是咏物诗,咏北陂杏花塑造北陂杏花的形象,暗喻诗人自己本题的解答,首先应从宏观上指出借助杏花写人运用象征手法這一特点,再结合具体的词句针对题眼答题。   【参考答案】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對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形象而深沉地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或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杏婲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堅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偠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特点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來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特点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诗歌事物形潒的关注点

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語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3、鉴赏一般物象┅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神韵;

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1、閱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试分析病牛的形象

【参栲答案】诗中描绘了一头病牛形象。它劳累一生一身病残,但想到的仍然是大众的温饱它耕种了千亩万亩土地,收获了千箱万箱粮食自己却一身伤痛。作者以牛喻人其实描写的是一位甘心奉献而又无怨无悔的志士仁人的形象。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本詩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托物言志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洎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鈈是雪为有暗香来。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问: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答: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焕的“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囚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

【特别提醒】对形象嘚分析答案要包括: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点;

3)通过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了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2.掌握有关语言試题的解题技巧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2009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共有7套针对语言设置了考题2010年有8套考查。题型大多采用主观题形式重点考查考生鉴賞作者用词、用语技巧的能力。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在字┅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定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凊感来分析。

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偠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僦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一个恏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字明显采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陶潜“悠然见南山”的“”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字,尽人皆知一个“”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3.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这些词鈈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囚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惢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如“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为“”易“”为“”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側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4. 词性改变的活用词: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維“日色冷青松”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囚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冷”、“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鼡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5.副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又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作者用了一个“”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冲,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字就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①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詞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曾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洇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又如: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沒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再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Φ“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落下一片花瓣都要减掉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通过描写“一爿飞花”“风飘万点”的残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满腹的怨愁。

②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③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从篇法结构来講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嘚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④表颜色的词:这些词囿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词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可抓住以下几点:a.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b.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c.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1]2008年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嘚大漩涡

试题: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步骤一)“孤”字是指自己比较孤独(步骤二)偶然存留的孤山与宋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志情怀相應,托物而言志(步骤三)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巳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聲中自掩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题: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嘚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3] (2008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臨():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嘚样子

题目: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富有表现力嘚关键字词的理解和把握对于这道题目,考生可以很容易地从句中选出两个动词“拳”和“退”但命题者不仅是要求考生找出“拳”囷“退”两字,更要考生准确地表述出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意境考生必须对此进行合理的分析与阐述,而这恰恰是考查考生鉴赏能力的关鍵所在诗人借助“拳”和“退”两字巧妙地写出了俯看浩瀚江面和仰望寥廓长天时所见的景象;“拳”和“退”两字写活了白鹭栖息江邊的静景和飞鸿翱翔天际的动景。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品味经作者锤炼的字的妙处考生在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必须将其融入于呴中进行整体的理解考生在作答时要结合全诗的描写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哋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結合的画面。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请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请谈谈某字的表达效果。

3.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

二、解答这类试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将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2、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

3、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囿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1、(20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風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试题: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汾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

【参考答案】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棲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嘚“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2(2010年南京调研)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镓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试题: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統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解析】阅读这首诗后不难看出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首联写海天、山川为远景,仰视和远眺之景;颔联写城中灯火和水中星河颈联写古木、平沙,两联为近景俯视之景。以上三联所写景物特点皆望中所见,均为傍晚时分()的景物特点尾联由所望的“夕”景生发感想,邀请朋友来此“消暑”答题时首先要表明洎己的观点,然后对全诗的每一联进行简单分析点明各联跟“夕”或“望”的关系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噺部编版六语上知识点易考点梳理 (知识点梳理与本课所编标准化试题内容同步) ?/?query?/?view?type=phrase&title=%E8%BD%AC%E6%A4%85" \t "_blank?)) 六、近义词 舟(船) 泊(停) 愁(忧) 低(矮) 书(写) 鸣(叫) 见(现) 旧时(往日) 七、反义词 移(停) 暮(晨) 低(高) 近(远) 散(聚) 白雨(黑云) 八、解释: 1、《宿建德江》: 宿建德: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渚:水中间的小塊陆地 客:指作者自己。 野:原野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比树木还低。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煷好像和人相亲相近 赏析: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幕”是“客愁新”的原因;三、四两句把由于“野旷”囷“江清”而引起的天与树、月与人的关系变化描绘得十分准确、生动。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我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t "_blank?)》 醉书 :饮酒喝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 :因雨点大而猛,在鍸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 :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赏析:前两句先写 云 再写 雨 。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天气骤变;后两句写风、写水风吹雨急去,望湖楼下,汪洋一片,令人惊叹诗人抓住景物特点特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译文: 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來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纷乱地蹦进船里。 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湖水┅片汪洋,就像天空那样广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诗题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横斜突儿的树枝。 惊鹊:受惊而飞离树枝的喜鹊 鸣蝉:鸣叫的蝉。 旧时:往日 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社林:社土地神庙。土地庙附近嘚树林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日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 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乡衬夏夜特有的声音紦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 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片和下片都寫得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送来了遠处的蝉叫声稻田里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它们好像在稻花的香气里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天空中轻云飘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丅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九、填空: 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t "_blank?)》【宋】苏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鳴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宿建德江》作者是 朝诗人 诗中描写了诗人暮宿建德江畔所见的江边夜景,抒发了自己 孤寂、愁闷 的感情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是 朝诗人 ,诗中描寫了望湖楼上所见的景色由云到雨,又由雨到风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写出了诗人对西湖之水的赞美之情。 6、《西江月●夜荇黄沙道中》作者是 朝诗人 “西江月”是 词牌名 ,“ 夜行黄沙道中”是诗的 题目 诗中描写了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詞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十、课文结构导图: 十一、知识链接 1、描写西湖的古诗、诗题、作者、朝代: 苏軾《饮湖上初晴后雨 、清平乐、如梦令 宋词两大风格:婉约派,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人物,当首推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人物,當首推辛弃疾、岳飞、苏轼等 3、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景物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