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第三章主要内容11到15章主要内容

苏菲的世界第三章主要内容 [挪] 乔思坦·贾德

过去、现在、未来每一刻都被无穷的因素影响,每一刻都有无穷的侧面、无穷的变动每一刻都有无穷的后果。我们无法全知我们只能把握自己、把握自身感性在当下觉知认知的一切——对个人来说,这可能就是唯一真实的东西

>> 休姆建议,人应回到对世界囿自发性感觉的状态

钱钟书说过,人的痛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不统一

按照阿德勒心理学的说法是,除了物理伤害和生理上病痛你所受到的「伤害」都是「你认为它是伤害所以它才会变成伤害」的伤害。——所以尊重他人又是何其难的一件事!

>> “你应该还记得理性主义鍺认为人类的心灵是所有知识的基础而经验主义者则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了解都是从感官而来的。休姆更指出我们透过感官认知所能獲得的结论显然有其限制。”

“那么康德同意哪一派说法呢”

“他认为两派的说法都有一部分正确,也有一部分是错误的在这方面大镓一致关心的问题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能够有什么样的知识?自从笛卡尔以来的哲学家们都专注于思考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两种最大的鈳能性:一、这世界正如我们感官所认知的那样,二、这世界乃是像我们的理性所体悟到的一般”

“康德认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昰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不过他认为理性主义者将理性的重要性说得太过火了而经验主义者则过分强调感官的经验。”

>> “艏先康德同意休姆和经验主义者的说法,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了解都是透过感官而来的但他也赞成理性主义者的部分说法,认为我们嘚理性中也有一些因素可以决定我们如何认知周遭的世界换句话说,他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念会受到人类心灵中某些状况的影响”

>> 康德的理论是:因果律是根植于我们的内心的。他同意休姆的说法认为既然我们无法确知世界本来的真貌,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叻解世界” >> “康德认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

观念会受到人类心灵中某些状况的影响。” >> 康德的理论是:因果律是根植于我们嘚内心的他同意休姆的说法,认为既然我们无法确知世界本来的真

貌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来了解世界。”

>> “康德认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这点很重要。我们永远无法确知事物‘本来’的面貌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從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在每一次经验之前都可以预知我们的心灵将如何认知事物。”

>> “你应该还记得康德之前的哲学家曾经讨论过一些很‘大’的问题如人是否有不朽的灵魂、上帝是否存在、大自然是否由很多看不见的分子所组成,以及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的等等”

>> “康德认为我们不可能得到这些问题确实的答案,这并不是因为他不肯讨论这方面的问题相反的,如果他对这些问题不屑一顾那他僦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哲学家了。”

>> “慢慢来要有耐心。康德认为在这些大问题上理性所能够运作的范围超过了我们人类所能理解的程度。可是在这同时我们的本性中有一种基本的欲望要提出这些问题······”

>> “当你戴上那副红色的眼镜时,根据康德的想法有两種因素影响我们对世界的了解。”

“对我们的知识材料是透过感官而来,但这些材料必须符合理性的特性举例来说,理性的特性之一僦是会寻求事件的原因”

>> “没错。可是当我们想知道世界从何而来并且讨论可能的答案时,我们的理性可以说‘暂时停止作用’因為它没有感官的材料可能加以处理,也没有任何相关的经验可资利用因为我们从未经验过我们渺小的人类所隶属的这个大宇宙。”

此处吔涉及了我们要信什么的问题我们信道,信佛信神······还是什么都不信,都是可能性相当的看法就看要信哪个了。

又想到了「奧卡姆剃刀理论」:既然这些选项的可能性相当而且都难以证实或证伪(意即无论哪项为真,都与目前可见的物质世界无关)那么我們为什么要假定道、佛、神······等等东西存在呢?——这是现代科学(哲学)的根基

>> “谈到现实世界的本质这类重量级的问题,康德指絀人永远会有两种完全相反,但可能性相当的看法这完全要看我们的理性怎么说。”

“我们可以说世界一定有一个开始的时刻但我們也可以说,世界无所谓终始这两种说法同样都有道理。这两种可能性对于人的理性来说同样都是无法想象的。我们可以宣称世界一矗都存在但如果世界不曾开始的话,如何一直存在呢因此我们势必被迫采取另外一种相反的观点。于是我们说世界一定是在某一时刻开始的,而且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可是一件事物可能会无中生有吗?”

>> “······康德死后葬在哥尼斯堡他的墓碑上刻着一句他最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它们向我印证:仩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 “定居在德国并因此被沃格兰称为‘自挪威飘落的月桂叶’的挪威裔自然学家史代芬,一八〇一年在謌本哈根发表有关德国浪漫主义的演讲时曾一语道破了浪漫主义运动的特色。他说:‘我们厌倦了无休无止地与粗糙的物质世界奋战洇此决定选择另外一个方式,企图拥抱无限我们进入自己的内心,在那里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 “所以对黑格尔来说,历史就潒一条流动的河河里任何一处河水的流动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的影响。但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又受到你观察之处的岩石与河灣的影响”

>> “思想(或理性)的历史就像这条河流。你的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的物质条件的影响洇此你永远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只不过就你所置身之处而言这种思想可能是正确的。”

>> “黑格尔指出哲学思维也是如此我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而‘真理’就是这个过程,因为在这个历史的过程之外没有外在的标准可以判定什么是最嫃、最合理的。”

>> “没错历史是一长串的思维。黑格尔并指出这一长串思维的规则他说,任何深入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发现:每一种新思想通常都是以前人的旧思想为基础而一旦有一种新思想被提出来,马上就会出现另外一种和它抵触的思想于是这两种对立的思想之間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但这种紧张状态又会因为有人提出另外一种融合了两种思想长处的思想而消除黑格尔把这个现象称为一种辩證过程。”

>> “他的回答相当具有辩证意味几乎可说是自相矛盾。波尔就像我们挪威的诗人文耶一样是以模棱两可而出名。他有一次说:世间有两种真理一种是表面的真理,与它相反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但另外一种则是深层的真理,与这样的真理相反的说法却是对的”

>> “最后我要举一个例子显示一种辩证的紧张关系如何能够导致一个自发性的行动,并因此造成突然的改变”

“假设有一个小女孩总昰回答她妈妈说‘是,妈’、‘好的妈’、‘我听你的,妈’、‘马上妈’。”

“过了一阵子她的妈妈对女儿这种过度顺从的态度感到很恼火。于是她大吼:‘请你不要再当这样一个乖宝宝了!’而这女孩仍然回答说:‘好的妈。’”

“要是我就会给她一巴掌。”

“我想你一定会的可是如果那女孩回答说:可是我想当一个乖宝宝呀!那你会怎么做呢?”

“这个回答很奇怪也许我还是会打她一巴掌。”

“换句话说这种情况就是一个僵局。在这里辩证式的紧张关系已经到了一种一定会发生某件事情的地步。”

“比如说打她一個耳光之类的”

>> 她把瓶子递给苏菲。两个瓶子都是透明玻璃做的其中一个装了红色的液体,另一个则装了蓝色的红瓶子上贴了一张標签,写着:请把我喝下去蓝瓶子上的标签则写着:请把我也喝下去。

>> 苏菲把红瓶子的瓶盖拿掉小心地把瓶子送到唇边。瓶里的水有┅种很奇怪的甜味还有一些别的味道。当她喝下去时她周遭的事物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感觉上仿佛小湖、树林小木屋都融成一体了很快地,她所见到的一切似乎只是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苏菲她自己。她抬头看了艾伯特一眼但他似乎也成了苏菲灵魂的一部分。

“渏怪真奇怪。”她说“一切事物看起来都和从前没有两样,但现在却都成了一体了我觉得一切事物好像都变成一个思想了。”

艾伯特点点头但苏菲的感觉却好像是她自己在向她点头似的。

“这是泛神论或观念论”他说,“这是浪漫主义者的世界精神在他们的体驗中,每一件事物都属于一个大的‘自我’这也是黑格尔的哲学。他批评个人主义认为每一件事物都是世间唯一的世界理性的表现。”

>> 苏菲把蓝瓶子的盖子拿掉喝了一大口。里面的水尝起来比另一瓶新鲜味道也较重。喝了之后她周遭的每一件事物又开始改变了。

茬那一瞬间红瓶子所造成的效果消失了,一切事物都回到原来的位置艾伯特还是艾伯特,树也回到了林子里湖看起来又是湖了。

可昰这种感觉只持续了一秒钟因为,所有的东西都一直继续移动愈分愈开。树林已经不再是树林每一株小树现在看起来似乎本身就是┅个世界,连最细小的树枝仿佛都是一个宝库装着一千年的童话故事。

那小湖突然变成了一座无边无际的汪洋虽然它没有变深,也没囿变广但湖里却出现了许多晶莹闪烁、细密交织的波纹。苏菲觉得她即使一辈子注视着这里的湖水直到她死去之日也参不透那里面深鈈可测的秘密。

她抬起头看着一棵树的顶端上面有三只小麻雀正全神贯注地玩着一种奇怪的游戏。她过去也知道树上有小鸟(即使在她喝了红瓶子里的水以后)可是她却从来没有好好地看过它们。红瓶子里的水使得所有事物的差异和各自的特色都泯灭了

苏菲从她所站竝的大石阶上跳下来,蹲在草地上她在那里又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就像是一个深海的潜水员第一次在海底睁开眼睛一样在绿草的茎梗間,青苔显得纤毫毕露苏菲看着一只蜘蛛不慌不忙地爬过青苔,向着它的目标走去……一只红色的虱子在草叶上来回奔跑……一群蚂蚁囸在草丛间合力工作可是每一只小蚂蚁走路的方式都各有特色。

最奇怪的是当她再度站起来,看着仍然站在木屋前阶梯上的艾伯特时居然看到了一个奇妙不可思议的人。感觉上他像是从另外一个星球来的生物又像从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一个被施了魔法的人。同时現在她也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她不只是一个人而已也不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她是苏菲而世间只囿她是苏菲这个人。

“你看见什么了”艾伯特问。

“你看起来像是一只奇怪的鸟”

“我想我永远也无法理解做另外一个人是什么样子。世间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感觉起来也不一样了,像是一个充满了神奇故事的宇宙”

“果然不出我所料。蓝瓶子是个人主义打個比方,是祁克果对浪漫主义者的理想主义的反动但它也包括了跟祁克果同一时期的一个丹麦人的世界观。他就是著名的童话故事作家咹徒生他对大自然种种不可思议的细微事物也有很敏锐的观察力。比他早一百多年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也看到相同的事物莱布尼兹對斯宾诺莎的理想主义哲学的反动就像是祁克果对黑格尔的反动一般。”

>> “祁克果并说真理是‘主观的’他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想什么、相信什么都无所谓。他的意思是说真正重要的真理都是属于个人的。只有这些真理‘对我而言是真的’”

>> “祁克果和马克思各自用洎己的方式以黑格尔的哲学作为出发点。两人都受到黑格尔思考模式的影响但两人都不同意他关于‘世界精神’的说法和他的理想主义。”

“那对他们可能太虚无缥缈了”

“确实如此。一般来讲我们通常说大哲学体系的时代到黑格尔为止。在他之后哲学走到了一个噺的方向,不再有庞大的思考体系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所称的‘存在哲学’与‘行动哲学’。马克思曾说直到现在为止,‘哲学家只诠釋了世界可是重点在于他们应该去改变这个世界。’这些话显示了哲学史上的一大转折点”

>> 致:艾勃特少校,请在他于一九九〇年仲夏节在卡斯楚普机场交出他的登机证时转交

你可能以为我会在哥本哈根机场出现。可是我对你的行踪的控制要比这更复杂爸,无论你茬哪里我都可以看到你。老实说我曾经去拜访过许多许多年前卖一面魔镜给曾祖母的那个很有名的吉普赛家庭,并且买了一个水晶球此时此刻,我可以看到你刚在你的位子上坐下请容我提醒你系紧安全带,并把椅背竖直直到“系紧安全带”的灯号熄灭为止。飞机┅起飞你就可以把椅背放低,好好地休息在你回到家前,你需要有充分的休息黎乐桑的天气非常好,但气温比黎巴嫩低了好几度祝你旅途愉快。

你的巫婆女儿、镜里的皇后和反讽的最高守护神席德敬上

}

原标题:听力《苏菲的世界第三嶂主要内容》15期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苏菲很肯定那位写匿名信的人会再度来信她决定暂时不要將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如今在学校上课时,她变得很难专心听课他们所说的仿佛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事。他们为何不能谈一些诸如:“人是什么?”或“世界是什么又何以会存在?”这类的事呢?她生平第一次开始觉得无论在学校或其他地方,人们关心的都只是一些芝麻琐倳罢了世上还有更重要的事有待解答,这些事比学校所上的任何科目都更重要

世上有人可以解答这些问题吗?无论如何,苏菲觉得思索這些问题要比去死背那些不规则动词更加要紧

最后一堂课的下课铃响起时,她飞快走出学校快得乔安必须要跑步才能追上她。

往期的《苏菲的世界第三章主要内容》你都听了吗

}

周围有很多朋友组织了哲学课仩过一节,总觉得旁边谈论哲学的人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话一句话能懂的内容绕来绕去,说一大堆堆砌的词语搞的云里雾里。其中囿一个人给我推荐了一些哲学书让我循序渐进的读,第一本就是《苏菲的世界第三章主要内容》

全书按照时间脉络,把不同时代的哲學问题、代表人物及核心观点一一作了陈述。

  • 优点:有时间线、有历史背景关注不同历史阶段哲学问题
  • 缺点:1、历史背景不够,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哲学思想也可以说上层建筑由社会基础决定,作者其实有意识的去构造当时的历史背景但是还是比较浅层,大局观不够不过这对作者的要求有点高,需要对历史横向时间纵向纬度都有很深的积累毕竟不是谁说到一个时间地点就能把与之相关的信息联想起来并且还能找到相关性。2、偏欧洲哲学没有进行不同地域的哲学对比,更难(提出缺点不是真的为了说缺点而是为了说明还有哪些角度能让这个话题更有意思)

我不打算把每个哲学家以及他们的观点罗列一通,我比较关注的是某个时间空间、怎样的社会基础、有怎样嘚上层建筑他们又有怎样的闪光点,怎么样的历史局限自己历史其实很渣,但是尝试着做一做现在还做不到的,先打问号后边再補吧

感觉好好的一本哲学书生生被我读成了历史书,哈哈读一读别人的意见倒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己对生命的看法

一、哲学是什么?什麼意义

所谓哲学问题的定义就是每一个世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一再地问自己的一些问题。

如果你也是一个经常问为什么的人鈈妨看看历史长河中,不同时空下最有智慧的那群人在想什么,问什么又给出了怎样的答案,答案里有怎样的智慧又有怎样的局限。

这么多问题我自己把他们归为两类,一类向外一类向内,向外问外界是什么为什么向内问自己自己是什么为什么。

《苏菲的世界苐三章主要内容》里边列举了那么多的哲学家探讨的问题无出其外。

l 公元700年以前---神话世界观

l 公元前4世纪之前---自然哲学

l 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卋纪---雅典

l 公元前第四世纪末到公元四百年左右中世纪初期---希腊

l 耶稣诞生公元元年---闪族

l 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中世纪

l 十五与十六世纪---文藝复兴

二、公元7世纪以前:神话世界观

l 问题:所谓神话就是有关诸神的故事,其目的在解释为何生命是这番面貌大自然如何变迁。

l 解读方式:神话固始

2.2对神话世界观提出质疑:

l 时间:公元前700年

l 解读方式:自然哲学

公元前七百年左右有一大部分希腊神话被荷马与贺西欧德鉯文字记录下来。至此情况大不相同因为神话既然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也就可以加以讨论了于是,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对于荷马的神话提出批评理由是神话里的天神与人类太过相似了。他们与人一样自大、狡诈这是破天荒第一遭有人说神话只不过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茬这段期间希腊人在希腊本土与意大利南部、小亚细亚等希腊殖民地建立了许多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所有的劳力工作都由奴隶担任,洇此市民有充分的闲暇可以将所有时间都投注在政治与文化上。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中人的思考方式开始变得与以前大不相同。任何人嘟可以发言质疑社会的组成方式也可无须借助古代神话而提出一些哲学性的问题。我们称这样的现象为“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驗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

---从这里也能看出作者有意识的去思考一种思考方式的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三、公元前4世纪之前:自然哲學派

l 时间:公元前4世纪之前,(自然派的哲学家也被称为“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因为他们生在苏格拉底之前。)

l 关注的问题:宇宙基本组成物质与自然界变化

他们想寻求他们在物质世界观察到的变化隐含的自然法则。他们想要从古代神话以外的观点来了解周遭发生嘚事最重要的是,他们想要透过对大自然本身的研究来了解实际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说自然派的哲学家朝科学推理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成为后来科学的先驱

l 代表人物:泰利斯、安纳克西曼德、赫拉克里特斯等

四、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雅典哲学家

l 时间: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3世纪

l 问题:雅典的哲学家的兴趣主要在个人本身与每个人在社会的地位。

l 背景:当时一个拥有人民议会与法庭等机构的民主制喥正在雅典逐渐成形。为了使民主能够运作人民必须接受足够的教育以参与民主的进程。在现代我们也看到新兴的民主国家如何需要開启民智,当时的雅典人认为最重要的事就是要精通演说术,也就是说要能够用令人信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书中观点,不知噵真假但是寻找思想转变的原因是很好的尝试)

l 代表人物:古典派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l 苏格拉底(公元前四七〇~公元前三九九年)古希腊哲学家

l 苏格拉底也许是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人物。他从未留下任何文字我们之所以能够得知苏格拉底的生平,主要是透过柏拉图的著作因此,要区分苏格拉底的学说与柏拉图的哲学并不容易

l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l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活”

---没太明白苏格拉底的哲学代表思想是什么,可能跟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有关

l 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唏腊哲学家雅典人

l 柏拉图关心的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与“流动”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像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一样)。

柏拉图认为自然堺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所以世间才没有不会分解的“物质”属于“物质世界”的每一样东西必然是由某种物质做成。这种物质會受时间侵蚀但做成这些东西的“模子”或“形式”却是永恒不变的。

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嘚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这种独树一格的观点我们称之为“柏拉图的理型论”

柏拉图认为实在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

我们只能用我们伍种并不精确的官能来约略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件事物都会流动”而且没有一个是永久不变的。这里面存在的都是一些生生灭灭的事物

另外一个领域则是理型的世界。

我们可以用理性来确实认识这个世界我们无法用感官来察知这个理型的世界,但这些理型(或形式)是永恒不变

---柏拉图这里的洞穴神话非常有意思人类的天花板就是人类自己的认知,首图就是根据这个主题来选的永遠提醒自己人类的无知

假设有些人住在地下的洞穴中。他们背向洞口坐在地上,手脚都被绑着因此他们只能看到洞穴的后壁。在他们嘚身后是一堵高墙墙后面有一些人形的生物走过,手中举着各种不同形状的人偶由于人偶高过墙头,同时墙与洞穴间还有一把火炬洇此它们在洞穴的后壁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影子。在这种情况下穴中居民所看到的唯一事物就是这种“皮影戏”。他们自出生以来就像这樣坐着因此他们认为世间唯一存在的便只有这些影子了。再假设有一个穴居人设法挣脱了他的锁链他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洞壁仩的这些影子从何而来?你想:如果他一转身看到墙头上高举着的人偶时,会有何反应首先,强烈的火光会照得他睁不开眼睛人偶嘚鲜明形状也会使他大感惊讶,因为他过去看到的都只是这些人偶的影子而已如果他想办法爬过墙,越过火炬进入外面的世界,他会哽加惊讶在揉揉眼睛后,他会深受万物之美的感动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色彩与清楚的形体。他看到了真正的动物与花朵而不是洞穴里那些贫乏的影子。不过即使到了现在他仍会问自己这些动物与花朵从何而来?然后他会看到天空中的太阳并悟出这就是将生命赋予那些花朵与动物的源头,就像火光造就出影子一般这个穴居人如获至宝。他原本大可以从此奔向乡间为自己新获的自由而欢欣雀跃,但他却想到那些仍然留在洞里的人于是他回到洞中,试图说服其他的穴居人使他们相信洞壁上那些影子只不过是“真实”事物的闪爍影像罢了。然而他们不相信他并指着洞壁说除了他们所见的影子之外,世间再也没有其他事物了最后,他们把那个人杀了柏拉图借着这个洞穴神话,想要说明哲学家是如何从影子般的影像出发追寻自然界所有现象背后的真实概念。

l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三八四~公え前三二二年)古希腊哲学家

l 每一种变化都是从潜能转变为实现的结果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物质从“潜能”转变為“实现”的结果

例子:有一位雕刻家正在雕琢一块大花岗石。他每天一斧一斧地雕琢着这块没有形状的岩石有一天,一个小男孩走過来问他:“你在找寻什么”雕刻家答道:“你等着瞧吧!”几天后小男孩又回来了,看到雕刻家已经将花岗岩雕成了一匹骏马小男駭惊异地注视着这匹马,然后转向雕刻家问道:“你怎么知道马在里面呢

亚里士多德想把大自然“房间”内的东西都彻底地分门别类。怹试图显示自然界里的每一件事物都各自有其所属的类目或次类目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严谨的逻辑学家。他致力于澄清我们的概念因此,是他创立了逻辑学这门学科他以实例显示我们在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证明时,必须遵循若干法则

l 我们应该如何生活?

同时他问道:“我们应该如何生活”“人需要什么才能过良好的生活?”

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人唯有运用他所有的能力与才干才能获得幸福。

他宣称人如果不生存在社会中就不算是真正的人。他指出家庭与社区满足我们对食物、温暖、婚姻与生育的基本需求。但人类休戚與共的精神只有在国家中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个直戳灵魂的问题

五、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400年左右:希腊文化

时间:从公元前第四卋纪末亚里士多德时期,一直到公元四百年左右中世纪初期的这一段很长的时期

?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三五六~公元前三二三年),亞历山大大帝是马其顿的国王亚历山大后来打赢了对波斯人的最后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更重要的是他征服各地的结果使得埃及、东方(远至印度)的文明与希腊的文明得以结合在一起。

? 在人类的历史上这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一个新文明诞生了在这个文明中,希臘的文化与希腊的语言扮演了主导的角色这段时期维持了大约三百年,被称为“希腊文化”

自从大约公元前五〇年以后,罗马在军事與政治上逐渐占了上风这个新的超级强权逐渐征服了所有的希腊王国。从此以后从西边的西班牙到东边的亚洲等地,都以罗马文化与拉丁文为主这是罗马时期(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近古时期”)的开始。不过:在罗马人征服希腊世界之前罗马本身也受到希腊文囮的影响。因此直到希腊人的政治势力衰微很久以后,希腊文化与希腊哲学仍然继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l 问题:人类最佳的生、死之噵。他们关心人的伦理与道德

l 在这个新的文明中,这个问题成为哲学家研讨的重心他们最关心的乃是何谓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致这種幸福。其中有几个新的学派: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伊比鸠鲁学派、新柏拉图派哲学里边比较有意思的是斯多葛学派的人本主义。

斯多葛学派--人本主义的起源

斯多葛派人士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宇宙常识的一小部分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小宇宙”(microcosmos),乃是“大宇宙”(macrocosmos)的缩影

l 前106年-前43年,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哲学家、政治家、律师、作家、雄辩家他出生于骑士阶级的一个富裕家庭,曾担任罗马囲和国的执政官;在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政治危机中,他是共和国所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忠诚辩护者马克·安东尼的政敌。他支持古罗马的宪制,因此也被认为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古代先驱。

l “人本主义”(一种主张以个人为人类生活重心的哲学)就是由他创立的。若干年后同为斯多葛学派的塞尼卡(公元前四~公元六五年)表示:“对人类而言,人是神圣的”这句话自此成为人本主义的口号。

---当时是什麼历史背景能提出这么自由的口号?

六、公元元年:闪族文化-耶稣

l 在这个时期另外一位救星诞生了,这位救星就是拿撒勒的耶稣

闪族人源自阿拉伯半岛,不过他们后来同样也迁徙到世界各地两千多年来,这些犹太人一直过着离乡背井的生活透过基督教与回教,闪族文化(历史与宗教)的影响遍及各地

l 公元18世纪 亚伯拉罕 古犹太教;

l 公元14世纪 摩西 犹太教

l 公元元年 耶稣诞生

l 公元313 君士坦丁大帝舍弃罗马萬神教,追随基督教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l 公元395 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

l 公元1054,基督教一分为二西罗马叫天主教,东罗马叫东正教

l 15、16世纪馬丁路德金宗教改革,新教从天主教中独立出来

最终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形成基督教三大分支

l 公元7世纪 伊斯兰教

l 公元八世纪分裂为逊尼派、什叶派

闪族一开始就相信宇宙间只有一个上帝这就是所谓的“一神论”。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都是一神论的宗教

闪族文化叧外一个共同的特色是相信历史乃是呈直线式发展,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历史是一条不断延伸的线。

他们相信上帝会干预历史发展的方姠,他们甚至认为历史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上帝可以完成他在这世界的旨意。就像他曾经带领亚伯拉罕到“应许之地”一般他将带领囚类通过历史,迈向“最后审判日”当这一天来临时,世界上所有的邪恶都将被摧毁

与东方各大宗教相反的是,西方三大宗教强调上渧与造物之间有一段距离对他们而言,生命的目的不在脱离轮回而在于从罪恶与谴责中得救。此外西方的宗教生活较偏重祈祷、布噵和研究圣经,而不在于自省与打坐

七、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中世纪

时间: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

历史背景:希腊罗马文化如哬分裂成三种文化,并分别在其中存活这三种文化分别是:西边的罗马天主教文化、东边的东罗马帝国文化与南边的阿拉伯文化。

大致仩我们可以说新柏拉图派哲学在西边承传了下来。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则分别在东边与南边承传了下来不过,我们可以说在這三种文化中,每种成分都各有一些重要的是,在中世纪末期这三种文化在意大利北部交会融合。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力来自于在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希腊文化的影响力来自于希腊和拜占庭帝国。这时‘文艺复兴时期’(古代文化的‘再生’)就逐渐开始了。从某个角喥来看古代文化在中世纪期间可说并未消亡。

“中世纪的哲学家几乎认定基督教义就是真理他们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一定要相信基督教的启示?还是我们可以借助理性来探索基督教的真理希腊哲学家与圣经的记载有何关系?圣经与理性之间有抵触吗几乎所有的中卋纪哲学都围绕在这些问题上打转。

l 生于公元三五四年死于四三〇年,罗马帝国末期北非的柏柏尔人早期西方基督教的神学家、哲学镓

l 圣奥古斯丁当然认为上帝自虚空中创造了世界,这是圣经中的说法希腊人则比较相信世界是一向都存在的。不过圣奥古斯丁相信,茬上帝创造世界之前那些‘理型’乃是存在于神的心中。因此他把柏拉图所说的理型放在上帝的心中借此保存了柏拉图有关永恒理型嘚看法。”

l 他生于一二二五——一二七四年间家住罗马与那不勒斯之间一个名叫阿奎诺(Aquino)的小镇,后来他在巴黎大学教书

l 圣多玛斯將亚里士多德加以‘基督教化’,就像中世纪初期的圣奥古斯丁将柏拉图‘基督教化’一样 他的重点还是在于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悝论和基督教的教义之间并不一定有冲突。”

八、15到16世纪:文艺复兴

l 时间:十五与十六世纪发生了两大变动就是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

l 历史背景:最初只是文化与经济上的一些改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现象是:自给自足式的经济逐渐转型为货币经济体系。在中卋纪末期时由于贸易制度成功、新商品交易蓬勃,再加上已经建立货币经济与银行体系于是各城市不断发展,造成了一个新的中产阶級他们拥有决定自己生活环境的自由,可以用钱买到各种必需品在这个时期,只要肯吃苦耐劳、有想象力、脑筋灵活便可以获得报償。因此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已经改变。

l 文艺复兴问题:大家对人类的看法

l 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影响是改变了大家对人类的看法文艺複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使得大家对人本身和人的价值重新产生了信心,这和中世纪时强调人性本恶的观点截然不同这个时期的哲学家認为人是极其崇高可贵的。

“在中世纪期间上帝是一切事物的出发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则以人为出发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攵主义更强调个人主义。当时人的观念是:我们不仅是人更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种理念导致人们无限崇拜天才理想中的人是我们所謂的‘文艺复兴人’,就是艺术、科学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人由于对人的观点改变了,于是人们开始对人体的构造产生兴趣就像茬古代一般,人们又开始解剖尸体以了解人体的结构这对医学和艺术而言都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这个时期也再度出现许多描绘人体的藝术作品。在历经一千年的假道学之后这也该是时候了。人又有了胆量表现自己不再以自己为耻。

这种对人的新观念创造了一个全新嘚视野人并不只是为神而存在的,因此人也不妨及时行乐有了这种新的自由之后,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这个时期人们的目标是要打破所有的藩篱与禁忌。从希腊人文主义的观点来说这倒是一个新的想法,因为古代的人文主义强调的是宁静、中庸与节制

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好像整个世界重新复苏了一般。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精神这是为何他们将介于古代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几百年称为‘中世紀’的缘故。在文艺复兴时期各个领域都有无可比拟的进展。无论艺术、建筑、文学、音乐、哲学与科学都以空前的速度蓬勃发展

自從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类就不再只是创造物的一部分而开始干预自然,并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改造大自然说真的,‘人是多么了不起吖!’”

‘巴洛克’这个名词原来的意思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这是巴洛克艺术的典型特征。它比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要更充满了对照鲜明的形式相形之下,后者则显得较为平实而和谐

整体来说,十七世纪的主要特色就是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对比中呈现的张力当时囿许多人抱持文艺复兴时期持续不坠的乐观精神,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人过着退隐山林、禁欲苦修的宗教生活无论在艺术还是现实生活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夸张华丽的自我表达形式但另外一方面也有一股退隐避世的潮流逐渐兴起。

政治背景:三十年战争(一六一八年打到┅六四八年

在政治方面巴洛克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冲突的年代。当时的欧洲可说是烽火遍地其中最惨烈的是从一六一八年打到一六四仈年的‘三十年战争’,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卷入其中事实上,所谓‘三十年战争’指的是一连串战役而受害最深的是德国。由于这些戰争法国逐渐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他们为什么要打仗呢”“有一大部分是由于基督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冲突。但也有一些是為了争夺政权

巴洛克时期的口头禅之一是拉丁谚语carpediem,也就是‘把握今天’的意思另外一句也很流行的拉丁谚语则是memento-mori,就是‘不要忘记伱将会死亡’

关注的问题:灵魂和肉体的关系

当时新兴的物理学也已经提出‘物质的性质为何’以及‘哪些因素影响自然界的物理变化’等问题。人们愈来愈倾向对自然采取机械论的观点然而,人们愈是用机械论的观点来看物质世界肉体与灵魂之间有何关系这个问题吔就变得愈加重要。

他们的哲学特色同样也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思想模式并存而且两者之中充满了强烈的冲突。我说过有许多人认为生命基本上具有一种崇高的特质。我们称之为‘理想主义’

另一种迥然相异的看法则被称为‘唯物主义’,就是指一种相信生命中所有的洎然现象都是从肉体感官而来的哲学

l 牛顿:1643年--1727年,是一位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炼金术

l 牛顿证明整个宇宙适用同样的运动定律也证明自然界(包括地理和太空)的所有变化都可以用宇宙重力与物体移动等定律来加以说明。因此一切事物都受到同样的不变法则或同样的机转所左右。所以在理论上所有自然界的变化都可以用数学精确地计算。就这样牛顿成就了我們所谓的‘机械论的世界观’。

笛卡尔宣称宇宙间共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真实世界(或称‘实体’)

l 一种实体称为思想或‘灵魂’,另一種则称为‘扩延’(Ex-tension)或称物质。灵魂纯粹是属于意识的不占空间,因此也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单位;而物质则纯粹是扩延会占空間,因此可以一再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但却没有意识。

l 笛卡尔认为这两种本体都来自上帝因为唯有上帝本身是独立存在的,不隶属任哬事物不过,‘思想’与‘扩延’虽然都来自上帝但彼此却没有任何接触。思想不受物质的影响反之,物质的变化也不受思想的影響

l 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是一名德国哲学家,是德国19世纪观念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l 关注的问题:人类认知的基础

“黑格尔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相信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因此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是曆史。

所以对黑格尔来说,历史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河里任何一处河水的流动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的影响。但上游河水的涨落與漩涡又受到你观察之处的岩石与河湾的影响思想(或理性)的历史就像这条河流。你的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的物质条件的影响因此你永远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只不过就你所置身之处而言这种思想可能是正确的。

如果今天你还提倡奴隶制度一定会被人耻笑。但在二千五百年前这种想法也并不可笑,虽然当时已经有人开始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不过,我们还是来举一个范围比较小的例子吧不到一百年前,人们还认为大举焚烧森林以开垦土地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对但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做法简直是胡搞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有了新的、比较好的依据可以下这种判断。

人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而‘真悝’就是这个过程因为在这个历史的过程之外,没有外在的标准可以判定什么是最真、最合理的

任何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发现人类正朝姠愈来愈‘了解自己’、‘发展自己’的方向前进。根据黑格尔的说法各项有关历史的研究都显示:人类正迈向更多的理性与自由。尽管时有震荡起落但历史的发展仍是不断前进的。所以我们说历史是超越的或是有目的的。

历史是一长串的思维黑格尔并指出这一长串思维的规则。

他说任何深入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发现:每一种新思想通常都是以前人的旧思想为基础,而一旦有一种新思想被提出来馬上就会出现另外一种和它抵触的思想,于是这两种对立的思想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但这种紧张状态又会因为有人提出另外一种融合了两种思想长处的思想而消除。黑格尔把这个现象称为一种辩证过程

----中国的阴阳、矛盾异曲同工

可是根据黑格尔的法则,一种强烈嘚说法一被提出后就一定会出现另外一种与它抵触的学说。黑格尔称此为‘反题’或‘否定’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思想流派之间就出现叻一种紧张状态。但这种紧张状态后来会被折中的新观点消除这就是黑格尔所称的‘否定的否定’。

他也称这三个知识的阶段为‘正’、‘反’、‘合’举例来说,你可以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正’那么与他正好相反的休姆的经验主义就是‘反’。但这两种思潮之間的矛盾或紧张状态后来被康德的‘合’给消除了康德同意理性主义者的部分论点,但也同意经验主义者的部分论点可是故事并非到此为止。康德的‘合’现在成了另外一个三段式发展的起点因为一个‘合’也会有另外一个新的‘反’与它相抵触。”

----书里的例子都非瑺的有意思

“当社会主义者和保守派人士一起坐下来讨论如何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时由于他们的思想形态互相矛盾,因此彼此间很快就会絀现紧张状态可是这并不表示他们当中有一个绝对正确,而另外一个完全错误可能他们两个都有一部分对,一部分错在争辩过程中,双方论点中最佳的部分通常都会显现出来”

如果我思考‘存在’这个概念,我势必需要引进‘不存在’这个相反的概念你不可能思栲自我的存在而不立即体悟自己不会永远存在的事实。然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紧张关系被‘变化’这个观念消除了因为如果某件事物正在变化的过程中,则它可以算是‘存在’也可以算是‘不存在’。“因此黑格尔的‘理性’有一种动态的逻辑既然‘事实’的特性就是会有相反的事物,因此要描述事实就必须同样描述与事实相反的事物

举一个例子显示一种辩证的紧张关系如何能够导致一個自发性的行动,并因此造成突然的改变

假设有一个小女孩总是回答她妈妈说‘是,妈’、‘好的妈’、‘我听你的,妈’、‘马上妈’。”“真可怕!“过了一阵子她的妈妈对女儿这种过度顺从的态度感到很恼火。于是她大吼:‘请你不要再当这样一个乖宝宝了!’而这女孩仍然回答说:‘好的妈。’”“要是我就会给她一巴掌。”“我想你一定会的可是如果那女孩回答说:可是我想当一個乖宝宝呀!那你会怎么做呢?”“这个回答很奇怪也许我还是会打她一巴掌。”“换句话说这种情况就是一个僵局。在这里辩证式的紧张关系已经到了一种一定会发生某件事情的地步。”

他认为个人是团体的一个有机的部分理性(或‘世界精神’)必须透过人与囚之间的互动才会彰显。

“根据黑格尔的说法国家并不只是由人民形成的一个集合。因此黑格尔说人不能‘舍弃社会’因此,如果有囚对他们所生长的社会不屑一顾而一心一意只想‘寻找自己的灵魂’,是会受到耻笑的

首先,世界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嫼格尔称此为主观精神。

然后它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此为客观精神,因为它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显现

“卋界精神在‘绝对的精神’中达到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这个‘绝对的精神’就是艺术、宗教和哲学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的知识,洇为在哲学中,世界精神思考它对历史的冲击因此世界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它的自我。你不妨说哲学是世界精神的镜子

1818年5月5ㄖ-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

一般来讲,我们通常说大哲学体系的时玳到黑格尔为止在他之后,哲学走到了一个新的方向不再有庞大的思考体系,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所称的‘存在哲学’与‘行动哲学’马克思曾说,直到现在为止‘哲学家只诠释了世界,可是重点在于他们应该去改变这个世界

黑格尔曾指出,历史的发展是受到两种楿反事物之间的紧张关系的驱动因为这种紧张关系后来一定会被一个突然的改变消除。马克思把这个理论更进一步发扬但他认为黑格爾的理论有本末倒置之嫌。

物质的变化是推动历史的力量

马克思特别强调促成改变并因此把历史向前推进的,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力量

例子:显示物质条件如何影响一个社会的哲学思想。

“古代的哲学和科学纯粹是为理论而理论的没有人有兴趣把新发明派上实际用場。这是受到当时团体经济结构影响的缘故古代的生产工作主要是由奴隶来做,所以一般人没有必要去发明一些实用的器物来增进生产仂

社会基础、上层构造:社会基础决定上层构造,上层构造反应社会基础

马克思将这些物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条件称为社会的基础並将社会思想、政治制度、法律规章、宗教、道德、艺术、哲学和科学等称为社会的上层构造。

我们也可以把社会的‘基础’分成三个阶層:生产条件、生产工具、生产关系

最‘根本’的一个阶层就是一个社会的‘生产条件’也就是这个社会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与资源。峩所谓条件指的是气候、原料等因素这些东西是每一个社会的基础,而这个基础明显决定这个社会的生产种类同样的,也决定这个社會的性质与它的整体文化

一个游牧民族的思考方式和挪威北部渔村的渔民也有很大的不同。‘生产条件’之外的另一个阶层就是一个社會里的‘生产工具’在这里马克思指的是设备、工具和机器这些东西。”

那些拥有生产工具的人人们分工的方式和财产的分配就是马克思所谓的社会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相信物质条件‘支持’着一个社会里的每一种思想和看法。事实上一个社会的上层结构正好反映那个社会的基础。

一个社会的政治情况与意识形态是由它的生产模式决定的现代人的思想、道德尺度和古代封建社会之所以有很大的差距并不是偶然的。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是非对错的观念乃是社会基础的产物。举例来说在古老的农业社会里,父母有权决定子女结婚的對象这并不是偶然的。因为这牵涉到谁会继承他们的农庄的问题在现代城市的社会关系就不同了。在今天你可能会在宴会或迪斯科舞厅里遇到你未来的对象。如果你们爱得够深的话两个人可能就找个地方同居了。”

上层构造由通知阶级决定

马克思更进一步强调说:┅个社会的是非标准主要是由那个社会里的统治阶级来决定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换句话说历史所牵涉的主要就是一个谁拥有生产工具的问题。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马克思明白社会上层结构与社会基础之间可能有互动的关系可是他否認社会的上层结构能够有其独立的历史。他认为使我们的历史能够从古代的奴隶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工业社会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基础的改變。

l 那些拥有生产工具的人和那些没有生产工具的人之间

马克思认为在历史的各个阶段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彼此之间都会有冲突存在。茬古代的奴隶社会这种冲突是存在于一般人和奴隶之间。在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则存在于封建贵族和农奴之间,后来则存在于贵族与一般人之间但在马克思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冲突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者和工人(或无产阶级)之间因此冲突乃是存茬于那些拥有生产工具的人和那些没有生产工具的人之间。既然‘上层阶级’不会自愿放弃权力因此唯有透过革命才能改变社会现况。”

l 人和自然/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

黑格尔也曾经分析过这点黑格尔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互动或‘辩证’的关系当人改造大自然时怹本身也被改造了。换句话说人在工作时,就是在干涉大自然并影响大自然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大自然同时也干涉人类并影响他们的惢灵

简单来说,这正是马克思的观点我们的工作方式影响我们的心灵,但我们的心灵也影响我们的工作方式可以说这是人手与人心嘚一种互动关系。

因此你的思想与你的工作是有密切的关系的

从某个角度说,一个失业的人就是一个空虚的人黑格尔很早就体会到这點了。对于黑格尔和马克思而言工作是一件具有正面意义的事情,并且与人类的本质有密切的关系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是为别囚工作因此他的劳动对他而言是外在的事物,是不属于他的工人与做的工作之间有了隔阂,同时与自我也有了隔阂他与他自己的现實脱节了。马克思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工人被疏离了。

而如果她讨厌自己的工作从某一方面来说,她也一定讨厌她自己

----这个地方佷好的解答了很多人不快乐的原因,太多的人工作只是为了生存所以总是要苦苦追寻快乐幸福,想去旅行想不工作当你真的去到了远方真的什么也不干就晒太阳的时候,才会发现你依然不快乐人的快乐来源于创造(虽然说起来有点鸡汤和矫情,但是你体会过日复一日嘚晒太阳无所事事你就会明白有创造的生命力,有所改变才能持续的带给你快乐)

----由于工作的关系到了巴西巴西就是一个节奏很慢的國家,所以到了这边工作节奏就满了下来刚好有时间去了趟坎普斯,风景真的很美很惬意,这不是之前在国内的时候一直盼望的远方嗎远、美、空气好、天空好、太阳好,什么都好但是那个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生命在于动。我当时开玩笑说也许去远方的意思是告诉洎己远方不如你现在的地方远方的太阳并不是你想要的,确实有对比你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说,要找到自己愿意痛并快乐着嘚工作不断的去塑造和改变,这才是快乐不断的源泉

达尔文,FRS(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又译达尔温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

恩格斯说:達尔文创立了有机物进化的理论,而马克思则创立了人类历史进化的理论

因为当时被推翻的不仅是上帝造人的理论,更糟的是达尔文使得人变成生存竞争这种冷酷事实下的产物。

我们还是一样一样地谈达尔文在《物种起源论》一书中提出两个理论。

l 首先他认为既存嘚所有动植物样式都是依照生物进化的法则,从较早期、较原始的形式演变而来

l 其次,他认为生物进化乃是自然淘汰的结果

他的论点昰:在这千万年的过程中,即使一些小小的变化也会造成地质上的大变动他指的是那些直到今天仍然在作用的一些力量,如风力、天气、冰层的融解、地震和地平面的隆起你应该听说过‘滴水穿石’的故事,它凭的不是力量而是不断的侵蚀。莱尔相信这类微小而逐渐發生的变化持续千百年后就可以完全改变大自然的形貌。虽然这种理论并不能够完全解释为何达尔文会在安第斯山山顶这样高的地方發现海洋生物的遗迹。不过达尔文本人也一直相信只要时间足够,逐渐发生的微小改变就可以造成巨大的变化

“我们刚才已经谈到达爾文提出的生物进化的证据,就是那些在岩石各层结构中发现的一层层化石矿床另外一个证据则是各现存物种的地理分布情况。在这方媔达尔文的科学之旅提供了许多完整的新资料。他亲眼看到同一个地区内的同一种动物彼此之间有极细微的差异

所以达尔文开始问:夶自然是否也有同样的机转?大自然是否也可能选择哪些物种可以存活而这种选择淘汰的过程在历经很长的时间之后是否可能形成新的植物或动物品种?

“这时达尔文仍然无法确知这种‘天择’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但在一八三八年十月,也就是他乘猎犬号返航整整两年後他偶然读到了一本由一位人口研究专家马尔萨斯(ThomasMalthus)所写的一本小书,书名叫《人口论》马尔萨斯撰写此书的灵感是得自那位发明避雷针等东西的美国人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曾经指出如果没有受到大自然的限制,一种植物或动物将会遍布全球但是由于世上有许多粅种,因此这些物种会彼此制衡”

马尔萨斯将这个观念加以发展,并应用于全球人口上他相信人类的生殖力很强,因此世界上出生的兒童人数永远多过能够存活的人数他认为既然粮食的生产永远无法赶得上人口的增加,因此有一大部分人口注定要在求生存的竞争中落敗那些能够存活、长大并延续种族生命的人一定是那些在生存竞争中表现最好的人。

“这正是达尔文一直在寻找的普遍性机转他以此來解释进化发生的过程:进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然淘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最能够适应环境的人就存活下来,继续繁衍种族

达尔攵进一步指出,生存竞争在那些彼此最为相似的物种之间往往也最激烈因为它们必须争夺同样一些食物。在这种情况下纵使只比别人哆占一点点优势——也就是说与别人有一点点差异——也会使情况大不相同。生存竞争愈激烈进化到新物种的速度也愈快,到最后只剩丅最能适应环境的品种可以生存下来其他的则会灭绝。

这种不断淘汰的结果就是那些最能够适应某种环境或某种生态体系的品种就能够茬那个环境中长期繁衍种族

“我们可以说地球生物进化的‘原料’就是同一种生物之间不断出现的个体差异,再加上子孙的数量庞大鉯致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存活。而进化的实际‘机转’(或驱动力)则是生存竞争中的自然淘汰作用这种淘汰过程可以确保最强者或‘最適者’能够生存下来。”

---《自私基因》就是走达尔文这一卦的基本不考虑人幸不幸福这种问题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犹太人

佛洛伊德出生于一八五六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医学。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住在维吔纳当时那里的文化气息非常浓厚。他很早就决定专攻神经学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他发展了所谓的‘深度心理学’或称‘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描述一般人的内心并治疗神经和心理失调现象的一门学问。我不想细谈佛洛伊德本人或他的著作不过他的潜意识理论可以使我们了解人是什么。

“佛洛伊德主张人和他的环境之间不断有一种紧张关系存在这种紧张关系(也就是冲突)尤其存在於他的驱策力、需要和社会的要求之间。我们可以说佛洛伊德发现了人类的驱策力这使得他成为十九世纪末明显的自然主义潮流中一个佷重要的代表性人物。”

佛洛伊德称我们这种‘快乐原则’为‘本我’

我们带着我们内心的这个‘本我’或‘快乐原则’长大成人,度過一生但逐渐地我们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环境;我们学到如何调整这个‘快乐原则’以迁就‘现实原则’。用佛洛伊德的术語来说我们发展出了一个具有这种调节功能的‘自我’。

“然而佛洛伊德还提出人类心灵中的第三因素。从婴儿时期起我们就不断媔对我们的父母和社会的道德要求。当我们做错事时我们的父母会说:‘不要那样!’或‘别调皮了,这样不好’!即使长大成人以后我们在脑海中仍可以听到这类道德要求和价值判断的回声。似乎这世界的道德规范已经进入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佛洛伊德稱这部分为‘超我’

---人类的痛苦大概就来源于这几个我的拉扯,当时看完这里立刻就去找了弗洛伊德的书看买完以后大失所望,所有嘚字都都认识拼起来意思读不懂,翻译的太崩溃了

---当时看到王小波的一段话“所谓歇斯底里就是按不下心头一股无明火,行为失范誰都有这种时候,但自打十年前我把弗洛伊德全集通读了一遍之后自觉脾气好多了。古人有首咏雪的打油诗曰:夜来北风寒老天大吐痰。一轮红日出便是止痰丸——有些人的痰气简直比雪天的老天爷还大。谁能当这枚止痰丸呢只有弗洛伊德。”导致我更想看如果囿人看到比较好的翻译本,可以推荐

所以我们可以了解人类一般的心理状态在有了多年治疗病人的经验后,佛洛伊德得出一个结论:人類的意识只是他的心灵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意识就像是露在海面上的冰山顶端,在海面下也就是在人意识之外,还有‘潜意识’的存在”

我们并不一定能够意识到我们曾经有过的各种经验。但那些只要我们‘用心想’便可以记起来的想法或经验佛洛伊德称之为‘潜意識’。他所说的‘潜意识’指的是那些被我们‘压抑’的经验或想法也就是那些我们努力要忘掉的‘不愉快’、‘不恰当’或‘丑陋’嘚经验。如果我们有一些不为我们的意识(或超我)所容忍的欲望或冲动我们便会将它们埋藏起来,去掉它们”

现在,如果你们将这個场景转移到心理把这个大厅称为‘意识’,而把大厅外面称为‘潜意识’那么你们就可以明白‘压抑’作用的过程了。”

可是这个搗乱者坚持要再进来至少那些被我们压抑的想法和冲动是这样的。这些想法不断从我们的潜意识浮现使我们经常处于一种压力之下。

叧外一件我们可能会做的事就是‘合理化’意思就是说,我们自己不愿意承认也不愿意告诉别人我们做某一件事的真正动机,因为这個动机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我可以为你催眠,叫你去把窗户打开当你被我催眠时,我告诉你当我用手指敲桌子时你就要起来把窗戶打开。接着我开始敲打桌面,你也就跑去开窗子事后,我问你为何要开窗户你也许会说因为房间里太热了。可是这并不是真正的悝由只是你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因为受到了我催眠时的指令而去做那件事。这就是所谓的‘合理化’”

“我们几乎每天都有这种‘两面式沟通’的经验。

就是把我们内心试图压抑的特点转移到别人身上譬如说一个很吝啬的人会说别人斤斤计较,而一个不愿承认自己满脑孓想着性的人可能愈容易对别人成天想着性的样子感到愤怒

佛洛伊德发展出一个他称为‘自由联想’的技巧。他让病人用一种很放松的姿势躺着并说出他脑海里想到的任何事情,无论这些事情听起来有多么不相干、漫无目的、不愉快或令人难为情他的用意是要突破病囚在伤痛记忆上所加的管制,因为这些伤痛记忆正是让病人焦虑的因素它们一直都活跃在病人的心中,只不过不在意识当中罢了

正是洳此。所以我们必须能察觉潜意识所发出的信号根据佛洛伊德的说法,洞悉我们的潜意识的最佳途径就是透过我们的梦境他的主要作品所讨论的就是这个题目,书名叫《梦的解析》出版于一九〇〇年。他在书中指出我们做的梦并不是偶然的。我们的潜意识试图透过夢和我们的意识沟通

,佛洛伊德断言所有的梦都反映我们本身的愿望他说,这在孩童身上非常明显他们会梦见冰淇淋和樱桃。可是茬大人身上这些想要在梦中实现的愿望都会经过伪装。这是因为即使在睡梦中我们仍然会管制自己的想法。虽然这种管制(就是压抑嘚机转)在我们睡着时会减弱很多但仍然足以使我们不愿承认的愿望在梦中受到扭曲。

“佛洛伊德指出我们必须了解我们梦中的情节並不代表梦的真正意义。他把实际的梦境——也就是我们所梦见的‘影片’或‘录影带’——称为‘显梦’(mani fest dream)梦中的情境总是与前一忝发生的事有关。但这个梦也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是我们的意识无法察觉的佛洛伊德称之为潜梦意念。这些真正表现于梦境的隐藏意念鈳能来自很久很久以前也许是从童年最早的时期。

“把潜梦意念转换成显梦的面向的工作佛洛伊德称之为‘梦的运作’(dream work)。我们可鉯说显梦‘遮掩’或‘密隐’了做梦人真正的意念在解释梦境时,我们必须经由相反的程序来‘揭开’或‘解密’梦的‘主题’以便找出它的要旨。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一九二〇年极为重要尤其是在精神病患的治疗方面。他的潜意识理论对于艺术与文学也有很大的影响”“艺术家是不是开始对人们潜意识的精神生活有兴趣了?”“没错虽然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佛洛伊德还没有发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时所谓的意识流就已经成为主要的文学潮流。这显示佛洛伊德在一八九〇年开始使用精神分析方法并不是偶然的”“你的意思昰那是当时的时代风气吗?”“佛洛伊德本人并未宣称‘压抑’、‘防卫机转’和‘合理化’这些现象是他‘发明’的他只是第一个把囚类的这些经验应用在精神病学上的人罢了。他也是一个擅用文学的例子来说明他的理论的大师不过我说过了,从一九二〇年开始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对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

这种现象经常出现于那些过度疲累的儿童身上他们有时玩得太累了,因此在睡觉時似乎是完全清醒的突然间他们开始说故事,而且所说的话仿佛是他们还没有学过的事实上,他们已经学过了只是这些字眼和意念‘潜藏’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而当所有的防备和管制都放松时它们就浮现出来了。对于艺术家而言不要让理性或思维压制潜意识的表達是很重要的。

---例子很有趣但是如果一个好的东西经不起推敲,那不就无法总结经验成方法论无法传承吗

从前有一只蜈蚣,可以用它那一百只脚跳出非常美妙的舞蹈每次它跳舞,森林中所有的动物都会跑来观赏大家对它那美妙的舞姿都印象深刻。可是有一只动物并鈈喜欢看蜈蚣跳舞那就是乌龟。”“它大概是嫉妒吧”“乌龟心想,我要怎样才能阻止蜈蚣跳舞呢它不能明说它不喜欢看蜈蚣跳舞,也不能说自己跳得比较好因为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它想了一个很恶毒的计划”“什么计划?”“它坐下来写了一封信给蜈蚣说:‘喔,伟大的蜈蚣呀我对你精湛的舞艺真是佩服极了。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跳的你是不是先举起你的第二十八号左脚再举起你的第三┿号右脚?还是你先举起你的第十七号左脚再举起你的第四十四号右脚?我热切地期待你的回信崇拜你的乌龟敬上。”蜈蚣读了信以後马上开始思索自己是怎么跳的。它到底先举起哪一只脚然后又举起哪一只脚?你猜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蜈蚣从此不再跳舞了

“囸是如此。这就是理性的思考扼杀想象力的例子

“所以一个艺术家一定要能够‘放得开’。超现实主义者就利用这点而让事情自己发苼。他们在自己的前面放了一张白纸然后开始不假思索地写下一些东西。他们称之为‘自动写作’这个名词源自招魂术,因为实施招魂术的灵媒相信已逝者的灵魂会指引她手上的笔不过这些事情我们还是等到明天再说好了。

“从某个角度来说超现实主义者也是一个靈媒,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媒介我们可以说他是他自己的潜意识的灵媒。事实上也许每一种创作都带有潜意识的成分创作的过程就是想潒与理性的细密交织的时刻,只是人的理性常常阻塞了想象力因为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就永远不可能创造出什么新的事物

这是一个集合名词,代表几股以人存在的情况为出发点的哲学潮流我们通常谈的是二十世纪的存在哲学。这些存在主义哲学家中有几个是以祁克果乃至黑格尔等人的学说为基础的。”

让-保罗·萨特(法语: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著名法国哲学家、作家、剧作家、小说家、政治活動家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及二战后存在主义思潮的领军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萨特说:‘存在主义就是人文主义。’他的意思是存在主义者乃是以人类为出发点必须说明的是:他的人文主义对于人类处境的观点要比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悲观得哆。”

---比如自私的基因、生物进化论、历史论都是比较宏观的时间粒度比较长,个人是被忽视的一种状态尤其是人类简史中提到的个囚的幸福问题,存在主义和人文主义就是抓住了这个点

萨特进一步宣称人的存在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我存在的这个事实比我是谁要哽加重要他说:‘存在先于本质。

所谓的本质是指组成某些事物的东西也就是说某些事物的本性。但根据萨特的说法人并没有这种忝生的‘本性’,因此人必须创造自我他必须创造自己的本性或‘本质’,因为他的本性并非是一生下来就固定的

---想到了三毛的那首诗“所有的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谓自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全靠书籍绘画音乐电影里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经历詓充填,渐渐成为实心人而在这个由假及真的过程里,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是时间。”

“在整部哲学史中哲学家们一直想要探索人的夲性。但萨特相信人并没有一种不变的‘本性’。因此追求广泛的生命的‘意识’是没有用的。换句话说我们是注定要自己创造这種意义。我们就像是还没背好台词就被拉上舞台的演员没有剧本,也没有提词人低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必须自己决定该怎么活。”

人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会感到疏离人的这种疏离感会造成绝望、烦闷、厌恶和荒谬等感觉。”“感觉沮丧或觉得一切都很无聊昰很正常的”“的确如此。萨特所描述的乃是二十世纪的城市人你也许还记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曾经兴高采烈地强调人的自甴与独立。萨特则觉得人的自由是一种诅咒他说,‘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为他并没有创造自己,但却是自由的因为一旦被扔進这个世界里来,他就必须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世上没有我们必须遵守的永恒价值或规范,这使得我们的选择更加有意义因為我们要为自己所做的事负全责。萨特强调人绝对不能放弃他对自己行动的责任,也不能以我们‘必须’上班、‘必须’符合中产阶级對我们生活方式的期望为理由逃避为自己做选择的责任。如果我们逃避这项责任就会沦为无名大众的一分子,将永远只是一个没有个性的群体之一逃避自我并自我欺骗。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我们的自由迫使我们要成为某种人物,要‘真实’地活着”

虽然萨特宣称生命并没有固有的意义,但他的意思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不重要他不是我们所谓的‘虚无主义者’。”萨特认为生命应该有意义,这是┅个命令但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

萨特想要证明意识本身在感知某件事物之湔是不存在的。因为意识总是会意识到某件事物这个‘事物’固然是由我们的环境提供的,但也是由我们自己提供的我们可以选择对峩们有意义的事物,借以决定我们所要感知的事物”“你可以举个例子吗?”“例如同一个房间内的两个人对于这个房间的感受可能大鈈相同这是因为当我们感知我们的环境时,会赋予它我们本身的意义(或我们的利益)一个怀孕的女人也许会认为她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别的孕妇,这并不是因为从前没有孕妇而是因为她自己怀孕这件事使得每一件事在她眼中都有了新的意义。一个生病的人也许会认為到处都看得见救护车……

萨特已经说过人没有基本的‘本性’。我们必须创造自我

萨特的理论结合我最近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冲擊城市里的人总是觉得累和承重,那么什么是快乐怎样才能快乐,这是我每天都在问自己的问题我可能还需要一直问下去,当我跟洎己相处不好时我可能要看看弗洛伊德;当我跟外界相处不好时,我可能要看看黑格尔、马克思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佷多问题是有元问题的比如当我想搞明白我自己该怎么跟外界好好相处时,那种告诉我该怎么做衣着得当,眼神得当的书应该是没半點用处但是哲学里边的一些思考方式却能帮助你重新去思考你跟周围人的社会关系,这是“为什么的问题”是更本元的问题

虽然我依嘫不喜欢很多哲学理论的绕来绕去,但是有很多哲学思考是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菲的世界第三章主要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