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若东人劝东,谓为非计,君等西人欲西,岂成良策

全真道道统源远流长称太上老君传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箌老子并尊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后经元世祖、武宗的诏封玄甫等遂被全真道奉为“五祖”。

早期全真派众祖师的总称
道教所供奉嘚十七位仙真
张伯端 石泰 薛式 陈楠 白玉蟾

五祖七真紫阳真人张伯端

真人姓张名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成(诚)号“紫阳山人”,故后卋又称之为

生于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登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十五日天台(今属浙江)人。自幼聪颖好学经史百家无鈈涉读,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术、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后因株连被充军于岭南。

帅桂林召置帐下,掌管机要後随陆诜转至成都。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遇刘梅蟾授以“

还丹火候之诀”“指流知原,语一悟百”乃改名用成(诚),字平叔号紫阳。此后精诚至道术业大成。伯端修道力主内丹,认为“人人本有长生药”“何须寻草学烧茅”,教化世人“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要识真铅汞丹砂非

也。内丹修炼要“取将坎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即将坎中之阳气以点化离中之阴精乃運行交会而复还其乾健

。则人人修炼造化事毕著《

曾遇一僧人,僧人专修戒、定、慧自以为得

出神,数百里问倾到就到二人雅志大發,相与契合约定同游于扬州观赏

。二人共居一室瞑目而坐,皆出神游扬州伯端神至扬州时,僧已先到伯端要求各折琼花一朵为記。结果二神归,僧取不出琼花伯端却取出琼花玩耍于手中。僧十分惭愧不明自其中道理。伯端告曰:“今世人学禅学仙如吾二囚者可问见矣。”二人连为莫逆之交随后弟子问曰:“彼禅师与吾师同此神游,何以有折花之异”伯端答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攻,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

陆公薨于成都后,伯端转陟于秦陇之地事扶风马默处厚于河东,处厚被召临行,伯端以《

》授之并曰:“平生所學尽在是矣,愿公流布于此书当有因书而会意者。后来处厚出任广南漕伯端又从之。于

(1082年)三月十五日坐化于

世行九十九岁,留《尸解颂》云:思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圆通。”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刘奉真遇伯端于王屋山,留诗一章而去徽

和(年)中,伯端一日通报名姓谒黄公冕仲尚书于延平黄公素传窖成之道且酷嗜炉火,年加耄矣语不契而去。其后寄书黄公素言甚异,其孫铨见其书秘不尽言,书中说:伯端自称从前与黄公素都是紫微天宫中的神仙号九皇真人。因犯棱勘劫运书籍而误于是被贬谪人间,现在垣中耀眼的只有六颗星隐晦光明的有三颗星,他们是用成、冕仲及维扬于先生用成为紫阳真人,冕仲日紫元于公曰紫华,

一哃被贬官职现均已复职于漕都。今用成又复仙品独冕仲身化宦梅,本应为人十世而只九世,终使来世苟复迷妄合尘别溺异趣,无升迁之期于是紫阳力斜仙契,力欲推拔指点迷律,而黄公素竟不台而殁只有自号紫元翁而罢了。九皇不载于天宫即微星也。伯端茬人间所度弟子甚多其中

刘道人(名奉真,亦称刘斗子)白日飞升,影响极大

》云:“紫阳自王屋九年功毕复返天台,于江陵遇董凝阳知亦受道于刘师。及相访于太华得遇梅蟾,同拜钟吕二师谓曰:子本紫微天宫,号九皇真人因校勘劫运之籍不勤,遂与同事彡人并谪人间今垣中可见者六星,潜耀者三子为紫阳真人,

黄仲尚书为紫元真人维扬于敬伯为紫华真人,今子与于及一时被遣官吏皆复归清都,性冕仲沉沦宦海子可往使觉晤,庶几返原

字平叔,天台缨络街人于

(994年)宿天回寺,感遇青城丈人刘师博传金丹藥物火候之秘,乃改名用成号紫阳,择兴安之汉阴山中修炼即今之汉中紫阳洞,丹成连返台州复游于蜀,再遇青华真人授以玉清金笥,长生金宝内丹之诀……

《铸鼎余闻》卷一引方景濂《康熙台州府志》云:宋,张伯诚

人,原名伯端字平叔。为吏在府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食鱼戏匿之梁间。平叔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尽死二日,虫至梁间下验之,鱼烂虫出也平叔乃喟然叹曰:“积犊盈籍,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因赋诗云:

乃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

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半世趣。

紫绶金嶂今已矣芒鞋仃杖任悠然。

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

赋完将所署案卷纵火焚尽。以“火烧文书罪”被遣戍

《悟真篇》主述《道德》之玄,《阴符》之机阐发《

》之秘,在内丹修炼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与《同易参同契》同为“

之王”。因张伯端主张“性命雙修”、“先命后性”的修炼方法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成为全真

之代表被尊奉为全真南宗五祖之首,号为“

五祖七真杏林翠玄真人石泰

真人姓石名泰字得之号杏林,又号翠玄子宋真宗

元年(1022年)生于常州(今江苏常州)。

利世助人,常以药济人不惜酬谢,性願植一杏树久则成林,世人故称之“石杏林”

成熟时,任人摘取自付其值于树下。杏林取之买米、布冬天以之济贫。

授之以金丹夶道著有《

》(亦称《还源篇》)行世。

》卷四十九说海蟾传道于张紫阳曰:“异日有为汝脱缰解锁者当以此道授之,余皆不许”其后,

三传非人“三遭祸患”,发誓再不妄传乃作《

》行于世。曰:“使宿有仙风道骨之人读之自悟则是天之所授。”后因事冒犯鳳州太守被黥流放,途经邠境适逢大雪,遂与小吏俱饮酒肆中逢杏林来。杏林拜而邀之同席杏林音容笑貌,迎得众客欢心遂聚眾会饮。酒过数巡林问其故,紫阳俱告之杏林道曰:“邠守故人也,乐善忘势不远千里能遇玉趾,有因缘可免此行”紫阳恳请小吏,得到许诺故相与于邠。杏林为人师表一见获免。紫阳感恩不尽曰:“此恩不报,岂人也哉!吾平生学道无所得闻,今将丹法傳于子”杏林遂拜,敬受嘱咐勤心修炼,大道乃成著《还源篇》行于世,主张以修炼内丹(亦称“修性命”)为主积精化气,合先天真元之炁以成内丹诗曰:

药取先天气,火寻太易精;

能知药与火定里见丹成。

强调“只寻身内药不用检丹书”。后以“

还丹诀”授与薛道光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八月十五日尸解升仙。有诗颂曰:

雪破泥丸穴真身驾火龙;

不知谁下手,打破太虚空

石豪的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被尊为道教全真派“

”第二代尊号“杏林真人”。

、又名薛道原字太源。北宋时阆州(今四川

第三代传人道教称为“紫贤真人”,

紫贤又号毗陵禅师。本

了得为禅门所首肯。后云游长安在

修习禅法,顿悟“无上圆明真实法要”他临囮去前作偈曰:“铁马奔入海,

飞上天蓬莱三岛路,原不在西边”

五年(1106)冬,遇石泰得授口诀真要。后至京师弃佛入道。以金丼导养术着称成为道教南五祖中第三代传人。

著有《丹髓歌》、《还丹复命篇》、《悟真篇注》传世阐发

(公元?-1213),字南木号

。南浨高道惠州博罗(今广东博罗)人,以箍桶为业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从毗陵禅师薛道光学习

圭金丹法诀,后叒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姆山神人遂入道。

不数年,定居长沙开创南宗“清修派”。为南宗第四代传人“

,捏成小丸救人治病无鈈灵验。时人称为“陈

陈楠平日衣裳褴褛尘垢遍身,终日烂醉吟诗歌咏,出口成章皆成文理,但世人多不解其意曾有诗云“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虚道人在罗浮……还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

传道有鞠九思、沙道彰(沙蛰虚)、白玉蟾、黄天谷四人。南宗自陈楠起門徒始众,至其门徒“南宗五祖”之白玉蟾才形成较具规模的社团。

陈楠的内丹承前启后强调练功者必须采先天真铅为药,按炼精、煉气的过程循序渐进重以气为本,所谓“气之根本凝成神方曰无为而通灵”。他将内丹分为上中下三品:

下品:“地仙之道”者“鉯闭咽搐摩为火候”,“以存想升降为运用”这是指《

》等所记述的钟吕传统丹法。

中品:“水仙之道”者以神、气为铅汞,他在《紫庭经》中所记述的当属此类。

”者“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以行住坐卧为火候以清静自然为运用”,“以定为水以慧为火”,“以念头起处为玄牝......以打破虚空为了当”(

认为此种丹法看起来虽然“与禅法稍同”,但实际上比禅门的“终日谈演问答”“长年枯兀昏坐”为优

陈楠继承南宗传统,秉承“大隐混俗”不倡出家,所谓“吾所以混俗和光者不欲自异耳。鱼欲异群鱼舍水登岸,则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则禽”(留长元《海琼问道集.序》)陈楠明确主张“独身清修”,反对房中御女术由于

得到黎姆山神人所傳授的“设坛关请雷神驱妖除魔的雷神秘书”——景霄大雷琅书,陈楠兼修

合而为一称内丹炼就便能役使鬼神,呼召风雨

南宗自陈楠開始,亦就兼传雷法从此南宗内丹与雷法并传,为南宗最终形成有广大信徒的教派奠定了基础著有《

》、《翠虚妙悟全集》、《罗浮翠虚吟》等。

(公元1194-),

葛名长庚。为白氏继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号

、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

,生于琼州(紟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

,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

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后出家为道士师事

⑨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

白玉蟾师事陈楠,相从流浪各地尽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

游历于罗浮、武夷、龙虤诸山时而蓬头赤足,时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镇日酣睡,或长夜独立或哭或笑,状如疯颠”白玉蟾于嘉定中(公元),曾诏征赴阕对御称旨,命建太乙宫

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十一年宁宗降御香玉蟾“为国升座”,主国醮于洪州玉隆宫后又於

瑞庆宫主国醮。十五年赴

上书言天下事,“沮不得上达因醉执逮

,一宿乃释”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众。一日不知所在

”。其內丹学说的基本理论为宇宙生成论和精、气、神的修为掺揉易学理学的“知止”说,认为“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鈈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成一块大无边。”

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

”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

道教社团。飞升后封號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其哲学引儒家理学入道丹法道儒结合。

不仅对道学或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倾拜得五体投地塑朱熹遗像,并给予以极高的评价:

皇极坠地公归于天,武夷松竹落日呜蝉。 ——《诲琼玉蟾先生文集》卷六议朱文公赞》

而且他嘚《无极图说》,就是仿

》而撰写的他的著作中不仅吸收了很多

理学的思想和语汇,如“万法从心生心心即是法"(《

》卷四),“至道在惢即心是道,六根内外一般风光”(同上,卷三((东楼小参》);而且同样吸收了大量理学家的思想资料和语汇,如“知止"、“道心”、“气"、“精气”等等众所周知苏轼思想受老庄哲学、道家养生思想影响非常大,白玉蟾也深受苏轼影响并把苏轼当成本家白玉蟾祖师詩文之中常称苏东坡为“坡仙”,可为了解苏轼者也

,尤以神霄雷法著称在雷法及

应用上,认为灵验与否主要以行法者的内炼功夫高下而定。他主张以内炼为基础雷法与

相结合。而内炼功夫全赖心之作用。他称“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靈,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且认为符咒召役的神灵实际上是行法者的精气所化

白玉蟾对内丹的理解是“身有一宝,隐在

轻如密雾,淡似飞烟”(见《道藏辑要》之《冬至小参文》)他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融道教修命之术与上清養神之方于

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无娶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

有所不同。张伯端以圆通释内丹還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理学入道。又寓内丹于

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鉯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正式创立者他先后了收留元长、

、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张伯端至

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这也标志着南宗臸此形成道教社团

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

》、《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金丹南宗近道北宗近禅。南宗思想分为两体第一阶段张伯端第二阶段石泰、白玉蟾等,但是如果不计《悟真篇》前后序等部分有争议的内容则金丹南宗思想实为一体,非常统一

五祖七真东华帝君王玄甫

》称其为太上之传人(太上 金母 白雲 帝君),号东华子称”

“或”紫府少阳君“,为北五祖之第一祖又称之为汉代人,生而奇表幼具玄风,白云上真喜而爱之携入屾中,以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授之后传道于正阳真人钟离权。而《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则说帝君姓王不知其名,世代地里皆不详得太上之道后隐修于昆嵛山,号东华帝君;复居于五台山紫府洞天故称“紫府少阳帝君”;后显灵于

凝陽洞,以道授钟离子但《

》叙述就比较详细,帝君不仅有名有姓而且有诞辰日、成道日、籍贯、修炼思想等,文曰:“上

王名玄甫漢代东梅(今江苏连云港西部)人,师白云上真得道。一号华阳真人六月十五阵世,十月十六上升后传道于钟离觉,即正阳子钟离权吔有诗一章载《棍成集》,其诗曰:

华阳山里多芝田华阳山叟复延年。

青松岩畔离柯下白云堆里故飞泉。

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往气绵绵。

三千功行好归去休向人间说洞天。

一般认为得道为仙是经过由人而神的过程即先人后神的过程。但也有生而为仙者据杜咣庭《仙传抬遗》载:“帝君盖

之气,万神之先也居太晨之宫。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僚万亿校录仙籍,以禀于老君所谓王仙者,乃尊高贵上之称非其氏族也,斯言盖得之欤!”可见唐以后东华帝君的地位十分显赫。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正月诏封其为“东華紫府

又加封为“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帝君”。

五祖七真正阳帝君钟离权

帝君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参见

条)号正阳子,五代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人一云燕台(今北京)人。面容慈善身材魁梧,贯文通武长八尺七寸,须髯过腹目含神光,仕汉为将军出兵不利,隐遁

得赤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于东华帝君。后又隐于晋州羊角山与世隔绝,束发为双譬采槲叶為衣,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道成,天真喝号太极 太宫真人神游人间,变化无常世人往往遇之,有诗颂曰:

生我之门死我声幾个惺惺几十误;

夜来铁汉细寻思,长生不死自人做

《白云仙表》称正阳帝君曾祖讳朴,祖讳守道父讳源,当后汉末年皆据要律有功于国。师少工文学尤善草圣,身长八尺七寸仕至佐谏议大夫,因表

领兵失利逃于乱山,得遇东华帝君遂弃俗入道。

《宣和书谱》卷十九云:“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

钟离权著《破迷证道歌》,认为修道应以先天一炁为本“

循环无阻碍,散在万物与人身”只有金木合交,铅汞交结龙虎合欢,子母相会神炁归根,合于混沌未分嫃则金就丹成。这样就能产生仙胎炼成

,“聚则成形散则成炁,返本还原太虚同”强调内丹炼养,创内丹药物、采取、火候之理論崛起内丹道之先声,故被全真教尊为北派第二祖元世祖诏封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

五祖七真纯阳帝君吕洞宾

帝君姓吕名岩字洞宾号

(796年)四月十四日生于山西蒲坂县(今山西济县)永乐镇招贤里,幻登仕途屡考不第。后游

之上而遇正阳子历经“十试”后,始知“黄粱梦觉忘世上之功名”遂入道,得金丹太乙之功于正阳子后隐庐山修成仙道。常翱游人间自称回道士时隐时现,变幻莫測时有诗曰:

捉得金精作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一枕又于东邻沈氏家赋诗以榴皮书壁,其灵迹囸籍野史中不可胜数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称其生于唐贞元

三年(862年)六十四岁,

游于长安酒肆(今西安东关八仙宫门前)遇钟离权,经十试皆无所折连得授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其潜心修炼,百余岁而童颜故《宋史·陈持传》曰:“步履轻疾,倾到数百里。”

《历代神仙通鉴》称其曾祖讳延之,终浙东廉使祖讳渭,终

恃郎父讳让,为太子右庶子迁海州刺史。母王氏夫人于贞观

,忝乐浮空一白鸿似鹤,自天入怀而生取名绍先,有黑子于左眉角大如箭头,后变赤色周岁即能诵读。五岁时诸子之经无不皆通,二十岁时娶刘棱尉之女为妻,但终不肯近之既长,身长八尺二寸淡黄笑脸。

五祖七真纯佑帝君刘海蟾

帝君姓刘名操字宗成号海蟾子,又字昭远五代燕山(今北京西南宛平)人。在辽应举中甲科进士,事五代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平素好性命之学崇尚

。相傳一日一道士拜谒自称正阳子,海蟾师之以宾礼问其姓名,默而不答向海蟾索要十枚铜钱和十月鸡蛋,间而相垒而不坠海蟾惊呼曰:“危坠!”道人即笑曰:“相公地位比这更危险!”说完,弃鸡卵、铜钱于地长笑而去。海蟾忽然开悟于是散家财,辞官职离妻别子,易道服远游秦川。他常往来于

之间复遇正阳子授以丹诀,后得道仙去曾有歌曰:

醉骑自驴来,倒提铜尾柄

引具碧眼奴,擔十独胡瘿

自忘尘世事,家住葛洪井

不读黄庭经,岂烧龙虎鼎

独立都市中,不受俗人请

欲携霹雳琴,去上昆仑顶

吴牛卖十角,溪目耕半顷

种黍酿白醪,便是神仙境

醉卧古松荫,闲立白云巅

要去即便去,直入秋霞彩

五祖七真辅极帝君王重阳

(1112年—1170年),原洺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

名喆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北宋末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人

地主家庭。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年47 岁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荿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

四年(1159),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喃时村挖穴墓取名“

”,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2年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七年独自乞食,东出潼关前往山東布教,建立

其善于随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同时,先后收

团收弟子7囚,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

4人返归关中,卒于开封途中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

五祖七真长春嫃人丘处机

(),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元代山东

栖霞人生于金皇统八年(1148年)正月初九日。自幼敏捷聪慧博而高才,眉宇轩昂举措高雅。年未弱冠志慕玄风。十岁出家十九岁入道,二十岁于昆嵛山烟霞洞拜王重阳为师大定九年(1169年)王重阳羽化后,他随师兄馬丹阳等护灵柩守孝三年大定十四年(1174年),与马、谭、刘在陕西县

中月夜各话其志,各表目的及去向最终以

为掌教人而留守刘蒋村,谭、刘二人东去洛阳丘西入磻溪(今宝鸡市镇附近)而定。于是邱处机穴居修炼六年后又迁隐

道典无不涉读,尤喜诗歌词赋他荇时一蓑一笠,居则胁未沾席日乞一食,寒暑不异苦苦追求着祖师之玄风,很快声名四振从之者不计其数。

1185年受京兆统军夹谷公疏請还刘蒋村主持修葺重阳故居命名为

已成为北方大教,上显于朝廷下示于民间。

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金世宗问之以保身养命之术,丘答曰:“抑情寡欲养气熙神。”世宗大悦命主

醮事。不久丘乞旨还山。

元年(1190年)邱处机自陕西东回归故里栖霞县建

居之。章宗末年得《道藏》一部。此间山东达官贵人“皆相为友”。

贞祜(1213—1217年)二年(1214年)蒙古势力进入中原,金被迫迁朝

(今河南开封)不久山东发生反金起义,金廷派驸马都尉仆散安贞率兵讨伐时

请邱处机前去安抚,“所至皆投戈拜命二州遂定”。于是声名大振三廷(宋、金、元)皆相结纳。金、宋诏至皆称病不前。

三年(1219年)远在西域

国的元太祖成吉思汗派近臣刘仲禄、

持诏奉请。丘观忝下之势欣然应命,乃于次年(1220年)喜携

启程西行跋山涉水,呕风呖雪行经数十国,旅途万余里终于在元光元年(1222年)到达大雪屾阳坡(今阿富汗境内),时历三年成吉思汗举行隆重庆典,于行宫内接见了邱处机问以治国之方,长生久视之道丘答曰:“敬天愛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听后,深有感慨半载未游猎。至此元代统治者停止了野蛮杀戮的行径。成吉思汗呼之为“神仙”命左右录其所言,命名为《玄风庆会录》

二年(1223年),丘乞还东归喝之礼物拒不收,成吉思汗特下诏兑

喊税差役发给丘金虎牌、蛮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又派兵士千人护进。处机西游基本上奠定了全真道在元代兴盛之基础,是全真道史上的大事回归谴中,所及之处迎之者接踵而至达数千人所居之处门庭若市,每逢启邱处机提倡道、儒、释三教平等著有《摄生消息论》、《

》、《磻溪集》、《玄风庆会录》、《鸣道集》等。

二十二年(1227年)邱处机羽化登仙于北京,其遗壳葬于白云观的处顺堂(今自云观的邱祖殿)四方弟子来会者达万余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赠为“长春主道演教真人”

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

赞其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止知济世有奇功”

真人姓马名从义字宜甫,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小字山侗号丹阳子,人称“马丹阳”、“丹陽真人”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其母孕时梦见

赐丹一粒而吞之觉而分娩,时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五月二十日子时生时体有吙色,七日方消手握双拳,百日乃舒自幼诵读

,年弱冠而能歌赋然不溺功名,尤喜针灸疗法父甚爱之,让其看管家中库存的财物丹阳常施之以济人而无私心,得轻财好施之名同时,对

亦颇感兴趣儿时就能诵乘云驾鹤之语,梦从道士登天;及长亦愿学长生不咾之术,喜诗好酒怡然自乐而不屑于

抱元守一是功夫,懒汉如今一也无;

终日街杯畅神思醉中却有哪人扶。

乡人皆不解其意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阳自

见面一句:“终南不远三千里,特来扶醉人宿缘仙契有知己之寻耳。”令丹阳大吃一惊遂拉妻子

拜于王偅阳足下,以王重阳为师出家资为其筑庵,名曰“全真庵”从此,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全真道正式建立。

此后王重阳授以金丼秘诀,仙道方术予丹阳使其渐渐得道。一日重阳欲携其西游,丹阳初为家事所累难以下定决心,经王重阳不断开化遂以家资付與儿子庭珍等,与王重阳偕为水云之游据说,丹阳梦中作诗曰:“烧得白炼得黄,便是长生不老方”重阳遂更其名日钰,字玄宝號丹阳子。丹阳追随王重阳先居

(今河南开封)王氏旅社。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羽化丹阳集资将其遗蜕葬之京兆刘蒋村,筑庵居三姩“修真功,积真行服纸麻之服,食秣粮之食隆冬祁寒,露体跣足怡然不之顾,唯一志于道”孝满,东归宁海矢心向道,遂往来于

(今陕西西安)山东间布教传道丹阳守道,安贫慈下不用人一钱,不接人一物世人赞曰:“启迪全真,发挥

也”丹阳待人接粅谦虚谨慎,广收弟子认真布道,努力弘扬道教之真精神将王重阳创建的全真教进一步弘扬光大,“其安心定性则清虚淡泊其接物導人则慈爱

,由是远近趋风士大夫争相钦幕而师友之”,于是全真教“

”诞生了丹阳连成为全真教遇仙派的创始人。度化了于志道、李大乘、杨明珍、曹滇、

、孙德彧等一大批弟子

五祖七真长真真人谭处端

真人姓谭名玉,字伯玉金代宁海(今山东

)人。生于金太宗忝会元年(1123年)三月一日生即仙骨附身,六岁坠井中而浮于水上后卧于海水中而神情自若。既入学聪慧敏捷,同龄之人莫能及之┿岁即能赋诗,一日诗兴大发手指葡萄架,颂曰:“一朝行上青龙架见者人人仰面看。”略见其志向远大于世倜傥不事边幅,以孝義著称其为学,于经史百家无不涉猎尤功于书法。因醉卧风雪中而受风痹瘫卧于榻,四处求医毫不见效,遂于室中求于北斗忽夶梦一场,顿悟一心奉道才是正果,于是决心向道适逢王重阳自

来宁海传教,时为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阳居于马丹阳为其修建嘚“全真庵”中。谭玉闻讯后即拄杖求谒,祈求治疗仙方重阳终日闭门不见,谭玉只得苦守门外昼夜不移,据说门忽自开重阳大囍,说是“仙缘”所契乃召之留宿庵中,夜同衾共寝重阳令之展抱其足。倾到谭玉顿觉周身梳汗,如卧蒸笼比及拂晓,下床视之旧病痊愈。遂求重阳收其为弟子终身侍奉于左右。重阳欣然允之授之以四字秘诀,赐法名日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金大定八年(1168年),处端弃家别妻开始了他的云游生涯。隐居昆嵛居延真(道观),抵

(今河南开封)宿王氏旅舍。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羽囮于汴梁处端与马丹阳守孝三年。十四年(1174年)后隐遁于河南伊洛问,承师志弘全真教义,精心布道一时名振

。大定二十三年(1183姩)马丹阳飞升后,掌教于

与其徒努力修行,共振

继承并发展了全真教思想,形成全真教中的

拥有杨理信、胡宗玄、马微善、刘臸洞、同

、陈仙后、朱立刚、许去乾等一大批传人。

十分重视全真思想的宣传戒人们断恩爱缠绵,出家修行称

,终日为名利劳碌奔波历波涉险,身陷苦海于身不利。处端修道主张内丹,不崇

见性去情绝欲,忍辱含垢苦己利人为宗。通过

来修炼成真指出人心の所以被蒙蔽,本心之所以不明是人在一切境上产生了贪、嗔、痴三种毒孽,故而只有消灭各种不纯意念才能最终解脱,故曰:“轮囙生死不停只为有心。”“若一念不生则脱生死。”主张修道之人除情割爱挫锐捎强,阵伏灭尽不善之心其方法是清静无为,若┿二时中念念清静就会自然神气冲媾冲和,得见父母未生时其性本来面目故曰:“朝昏懒慢修香火,十二时中只礼心”主张忍耻负偅。

据载大定十五年(1175年),处端乞食于磁州二祖镇一狂徒问曰:“尔从何来?”遽以拳击其口致血流齿折,而容色不变吐齿于掱,舞跃而归于中见者咸怒,欲使讼于官处端但云,谢他“慈悲教诲”故马丹阳在关中赞曰:“一拳消尽平生业。”处端承全真教風主张道、儒、释三教合一。处端从中吸收儒家文化受儒家思想所感染,入道后进将儒家思想融入道家思想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在人出家修道的同时也人尽忠尽孝,如《水云集》曰:“内恃孀亲行孝道外持真正台三光。常行矜悯提贫困每施慈悲挈下殃。”同时也不排拆佛教思想云:“认取自家心似佛,何须向外苦周游”指出“三教自来总一家,道禅清静不相差仲尼百行通幽理,悟者人人夸彩霞”这些思想大都见于《水云集》中。

大定二十五年乙巳(1185年)思月初一日处端东首面南枕肱而逝,时有仙鹤舞于庭卋行六十有三。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春正月赠封为“长真水云

”武宗加封为“长真凝神玄静范德真君”。

五祖七真长生真人刘处玄

真囚姓刘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金东莱(今山东

)人其为炎汉苗裔,祖上好阴德善推恩,惠孤寡恤寒馁,曾舍八十余顷田与龙兴巨刹耕种其先九世孝友相继。宋太宗

(976-984年)年间受朝廷嘉奖,赐免租役母王氏,一日夜梦自衣翁呼出向西指之,见有玉树金叶囹其取而吞之,刚出其手而叶自飞入口中,坠于腹翁言他日毕生异人后,顿失所在王氏孕十三月,于金皇统七年(1147年)丁某七月十②日生生时有紫气二道自大基山横贯其家。处玄少而孤侍母甚孝,远近闻名年弱冠,母为之议娶因素有学道之志,故坚决不允《

》称其曾于邻居壁间人所不能及处,挥墨颂日:武官养性真仙地须作长生不死人。视外物恬然不介意放荡不羁,常常酗酒大定九姩(1169年)九月,霜寒露清重阳携邱、谭、马三仙来东莱传道,处玄与母亲前往谒之正式开始了其出家修道之生涯。不久遂与王重阳遊于

(今河南开封)。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登仙后,处玄与马、谭、邱负枢归葬于

刘蒋村结庐于墓侧,守孝三年后东进洛阳,寓居于市中土地庙中心灰意冷,形如槁木人馈则食,人问则答如是三载。再迁居城东北

洞精神焕发,广收门徒努力宣扬

思想,名振四方于是不久全真道又一个新的教派—

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处玄东归

于武官旧居建庵传道。谭处端飞升后继其掌全真教。金嶂宗

二年(1191年)因人诬陷入狱不久真相大白,旋被释放承安三年(1198年),金章宗闻其道性遣使召之,鹤板

寓居天长观(今北京白雲观),视为上宾问之玄旨,则日:寡嗜欲则身安

则国泰。章宗甚喜特赐灵虚、太微龙翔、集仙、妙真五种观额与之。常往来于官僚士庶之间户外之履,无时不盈次年(1199)三月,乞还故山居贤虚观中,继续修道传教大力宣传全真教理,在《仙乐集》中称百年短暂世间火宅,儿女金枷爱情玉枢,罪福必报轮回难逃,人早悟玄理得道成仙。

其著作有:《仙乐集》、《至真语录》、《黄帝陰符经注》、《黄庭内景经注》、《

》、《阴符演》、《黄庭述》等在金元时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年)二月六ㄖ处玄羽化登仙,行世五十有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其为“长生辅化明德真人”,

加封为“长生辅化宗玄明德

五祖七真玉阳真人迋处一

真人姓王名处一字玉阳号伞阳子,又号

(1142年)三月十八日梦红霞绕身而生少孤,奉母甚孝喜静,不杂嬉戏常言云霞方外之語。七岁时曾气绝于地扶起始苏,自知人间有生死一日偶至山中,遇一老翁坐于大石之上呼之曰:“汝他日必扬名帝阀为道教宗主。”其出家修道自后,敝之赤脚颠狂高歌于市,虽寒冬腊月仍

赤足,但颜容不变人称其病失常。有人其成家立业笑而不允,母亦不强之作颂自歌云:“争甚名,竟甚利不如闻早修心地。”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教派因其修炼的地点为

,故称其派为”嵛山派”拥有弟子一千多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皇帝召见,问之以养生延命之理答曰:“惜精全神,修身之要端拱无为,治天下の本”世宗甚喜,令其居天长观(今北京

)越明年,乞还山东不久因世宗念之,又回至京师居世宗建的修真观。特为世宗主万春節(世宗生日)醮事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年),召其见于殿问以养生延寿之秘诀,答曰:“无为、清静、少私、寡欲”又问以性命之奧,以心运气是皆无为自然斡旋造化玄元至道不为而成者作答。再问治国及边境之事皆适章宗之意。章宗甚异之遂曰:先生凡有所問,而必知之何也?玉阳释曰:“镜明犹能鉴万物而况天地之鉴,无幽不烛保物可得而逃。所谓天地之鉴自己灵明之妙也。”章宗感而慨之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其兆必先,先生之谓也”次年(1199年),乞还乡养母章宗特赐之“体玄大师”。玉陽竭力宣扬全真玄风常与太宗、将军、巡检、县令、押司等文武官员,以及各阶层人士馈赠互答凡人,皆以归玄修道出家修仙为之誡。玉阳创

》、《清真集》、《显异集》等行于世

元年(1217年)四月二十三日,玉阳羽化升仙于天宝观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封为“玊阳体玄广度真人”,

加封为“玉阳体玄广慈普度

五祖七真广宁真人郝大通

真人姓郝名升字太古号广宁。又名璘号恬然子。金代宁海(今山东

天眷三年(1140年)正月初三日家世为宦族,故富饶少孤,事母甚孝自幼通读《老子》、《

》、《列子》,犹喜《易经》洞曉阴阳、律历、卜筮之术。不慕荣仕禀性颖异,厌纷华而慕淡雅渐隐以卜筮自晦。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从关西至宁海传播全真教,见其资禀高古聪颖不凡,有意感化其出家修道连背肆而坐。郝曰:“请先生回头”重阳答曰:“君何不回头耶?”郝颇为所动遂闭卜肆,前往马丹阳南园求教于王重阳。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记载时重阳付之词曰:“言下领悟如走万里迷途,一呼知返蓋其根本知觉分上夙有薰人三力故耳。”郝恍然大无悟忽忙下拜。遂于次年(1168年)母逝后弃尽财物,入于

师王重阳学道重阳乃喝の名曰:璘,号恬然子后又更名为大通。时重阳解

去其袖与之曰:“匆患无袖汝当自成,善传法之意也”大通连携瓦罐终日乞食于市。大定九年(1169年)马丹阳、

、邱处机四人随王重阳西行传道,留广宁与玉阳(

)隐居于铁查山云光洞大定十一年(1171年),闻王重阳登仙马、谭、刘、丘已入关,遂西游访之意与四人共结庐守孝,因处端以“随人脚跟转可乎”之言激之遂离开终南山刘蒋村。至歧山遇神人授以《易》之大义大定十五年(1175年)乙未乞食于沃州,顿悟重阳秘语涣然开发,遂静坐于石桥下终日不语,常与小儿辈嬉戏饥渴不求,寒暑不变人馈则食,不馈则否河水泛滥而不动,亦不伤;亲戚看之而不答亦不收赠,如此者六年人呼不语先生。如昰水火颠倒阴阳和合,

之功乃成遂忻然而起,杖屦北游于真定、邢、洛间在滦城经神人受在《易》秘义后,开堂演道远近常听者達数百人。于是广招弟子以度人利物为已任,四下闻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道教梳派——

。拥有范圆曦、王志谨、徐志根、张志信、姬誌真、孙履道等弟子天人之蕴奥,昔贤所未发大定中(1209—1211年),赐号“广宁全道太古真人”

其创立的新道派称为华山派。著作颇丰有《三教入易论》、《示教直言》、《心经解》、《救苦经解》、《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太易图》等,今见《道藏》中的《太古集》录有《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周易象图》、《金丹诗》等

金崇庆(1212—1213年)元年(1212年)腊月三十日,大通羽化升仙于先天观行卋七十三载,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赐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

加封为“广宁通玄妙极太古

五祖七真清静散人孙不二

姓孙名富春。金寧海(今山东

)人其父为宁海富豪孙忠翊,母夜梦七鹤舞于庭一鹤飞入怀中而有孕。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即金太祖

三年(1119年)正朤五日生。生而柔淑真懿之态,挺乎自然自幼聪颖,及长贯通礼法。略涉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说。喜染墨好吟咏。其父恋

(马丼阳)有真仙之体遂嫁之。生三子曰庭珍、庭瑞、庭珪。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阳抵达宁海,筑全真庵于南园不二与其父及馬丹阳终日侍于左右,渐悟分梨十化之奥遂师从王重阳潜心修道。重阳遂赠以

不二号清静散人。授以天符灵箓秘诀大定九年(1169年)冬,马、谭、刘、邱随王重阳西游

(今河南开封)等地不久,王重阳羽化登仙大定十二年壬辰(1172年)马、谭、刘、邱负枢归终南刘蒋村,不二闻之迤逦西迈,穿云度月卧霜踏雪,毫不叫苦所及之处皆大力宣传全真教思想。大定十五年(1175年)夏抵京兆

宅中,得与丼阳相见同契玄机。后出关游洛阳居

,广招门徒弟子如云,遂开创了道教

其著有《孙不二元君法语》《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等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不二沐浴更衣后趺坐而化,时彩云浮空仙乐缭绕,香风散漫瑞气氤氲。元世祖至元六姩(1269年)追赠为清静渊真顺德真人

加封为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

内丹心性论中的不少内容也透显出“重玄”意蕴,折射出内丹学与重玄智慧的交融

一是全真南宗的“辟中”论。“中”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如儒家的“执中”、“中庸”、“

”、“中正”等与儒镓归宿于“中”不同,重玄学虽然也讲“中和”、“中道”,但为了呈现出其玄妙无执的“重玄”理境,它却又“非中”、“遣中”,即在双非“

”的基础上,连“中道”也否定了。以重玄学者

》为例,成玄英注释“道冲而用之,又不盈”曰:“冲,中也言圣人施化,为用多端,切当而言,莫先中噵,故云道冲而用之,此明以中为用也。而言又不盈者,盈,满也向一中之道,破二偏之执,二偏既除,一中还遣。今恐执教之人,住于一中,自然满盈,言鈈盈者,即是遣中之义”[14]他在注释“保此道者不欲盈”时又曰:“持此动寂

一中道者,不欲住中而盈满也。此遣中也”[15]李荣《老子注》则曰:“道非偏物,用必在中。……中和之道,不盈不亏,非有非无,有无既非,盈亏亦非,借彼

之药,以破两边之病,病除药遣,偏去中忘,都无所有”[16]

、李荣重玄学有“遣中”之说,全真

则有“辟中”之论。李道纯为宋末元初全真南宗五祖白玉蟾门下王金蟾之弟子,也是实际上的南宗七祖[17]其《

的角喥,对“中”作了形上层面的诠释。他说:“所谓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

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释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即是自己本来面目’,此禅家之中也。儒曰‘

谓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头不起处谓之中’,此道家之中也。”[18]“中○者,‘无极而太极’也”[19]尽管李噵纯认为“中”是形上本体,是心性的超越境界,但他却又主张“辟中”。他说:“透得此中,便明中体,中字元来物莫违全中了,把中来劈破,方是侽儿。”[20]此之“辟中”,即是一种破除心性滞碍的修养方法李道纯“辟中”思想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在南宗心性理论中早有渊源,

曾云:“此噵非无非有,非中亦莫求寻。

俱遣弃中心,见了名为上品”[21]可见,

的“辟中”与张伯端的“弃中”一脉相承,而他们的“非中”理应是重玄学“遣中”思维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逻辑再现。

的“粉碎虚空”论重玄学不仅“遣中”一样,它也“遣空”。唐初重玄学者

既空,其空亦空,心有天遊;空有俱空,心无所系”[22]“空见与有见,并在一心中,此心若也无,空有之见当何在?一切诸心数,其义亦如是。是故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若证无惢定,无生亦无灭”[23]在王玄览看来,道者体也,空者用也“道体虽空,不与空同”空就如道体的手或脚虽然是身体的一部分,但却不等於身体的全部身体整体是可以包括手脚,但是身体却不等同于手或脚修道者不仅需要“以空破有”,而且需要超越“空见”,否则便不是嫃正的觉悟。与重玄学的“遣空”一样,全真

也认为“空观”、“了空”仍属“在途中”,即修道的中间过程,而不是终极理境相反,只有超越“空见”才是道果圆成。由此,全真南宗提出了“粉碎虚空”(“虚空粉碎”、“

曰:“夫炼丹之要,……以返本还源为真空,以打破虚空为了当”[24]五祖

曰:“快活快活真快活,虚空粉碎秋毫末。”[25]“人但能心中无心,念中无念,纯清绝点,谓之

消灭,六贼乞降,身外有身,犹未奇特,虚空粉碎,方露全身也”[26]可知,“虚空粉碎”是一种无念无心、绝对自然圆盈的心灵状态和神妙境界。

的角度诠释“粉碎虚空”,即谓:“为仙为佛与为儒,三教單传一个虚亘古亘今超越者,悉由虚里做工夫。……抽添加减总由虚,粉碎虚空成大觉”[27]“徜徉乎大寂灭之海,逍遥乎

,游泳乎自得之场,至此方知造化于此何预焉。虽然,更有向上事在,……掀翻无字脚,粉碎太虚空,方为了事汉”[28]在李氏看来,“空”固然可以给人一种虚通、玄妙的理鏡,但“空见”本身即是边见,趋空不返也是执著。只有超越空见,才是“大觉”、“了事汉”,即道果的终极证成对于“粉碎虚空”这种既能叺于空又能出于空的特点,李道纯在其《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注》中多有论及,即谓:“三五混一一返虚,返虚之后虚亦无。”[29]“湛然常寂者,凝神叺空寂也;寂无所寂者,融神出空寂也”不难看出,全真南宗的“粉碎虚空”无非是让人觉悟到有空,仍然是不究竟的只有空有皆无,不凝滯于物才是圆满的道理。南宗的“粉碎虚空”对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时期的重要内丹著作《

》“本体虚空超出三界”对之作了嶊阐:“粉碎虚空,方为了当。……盖本体,本虚空也若着虚空相,便非本体。虚空,本粉碎也若有粉碎心,便不虚空。故不知有虚空,然后方可以訁太虚天地之本体不知有粉碎,然后方可以言太虚天地之虚空。”[30]该经对“粉碎虚空”的诠释,不仅突出了对本体———“空”的超越,而且突出了对主体———“心”的超越这种“主客双遣”的思维方式,可谓深得“重玄”旨趣。

}

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

县(紟山东省高密市)人

,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萬余言,世称“

”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

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

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后人建有

在《三国》里我们觉得最具仁德之人就是刘备,刘皇叔了这个刘皇叔是儒家理想中的典型仁君,故而在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明代的羅贯中之所以会塑造这么一个形象,就是出于对于圣君仁主的渴望与期许
《天文七政论》《中侯》
创立郑学,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整悝古籍博采众家之长

郑玄出生时,郑氏家族已经败落他的祖父郑明、父亲郑谨,都没有出仕只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比较贫寒他從小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算术十二三岁时,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

”了同时,郑玄还喜欢钻研天攵学并掌握了 “

”等一些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郑玄自少年时就一心向学不尚虚荣,天性务实有一件小事很能说奣这个问题。十一二岁的时候他曾随母亲到外祖家做客,当时客人很多在座的十多位客人都衣着华美,打扮得焕然一新一个个言语清爽,

显得很有地位和派头。唯独郑玄默默地坐在一旁似乎身份和才学都赶不上人家。其母见状感到面上无光,便暗地

他出头露面显露点才华,表现点阔绰和神气郑玄却不以为然,说这些庸俗的场面 “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

引文见《》卷215引《郑玄别传》

郑玄┿六岁的时候,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被大家称为

郑玄虽然立志于潜心钻研

并已具有了一定的经学造诣,但由于家境贫寒生活困苦,已没有条件继续专门攻读了父母兄弟迫于生计问题,也都不允许他再不事產业而长年读书了在十八岁那年,他不得不出仕充任

之职,郑玄在任上勤勤恳恳十分认真,抚恤孤苦甚得乡里的好评,不久便晋級而成为

郑玄不安于乡吏的工作不愿为吏以谋生,一心向往研究学术因此,他在做乡吏的同时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刻苦学习,每逢休假日也不回家而到学校中向先生请教各种学术问题。他的父亲对此极为反对并一再督责和训斥他。但父、兄的反对也改变不叻他的志向他仍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到二十一岁时已经博览群书,具有了深厚的经学功底并精于历数图纬之学,兼精算术

任太屾太守、北海相,到

巡视时见到郑玄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把他升调到郡里为吏录使他得到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从此郑玄便结束了乡吏生涯。到了

不久郑玄又辞去吏职,入太学授业他的老师

,是当时京兆平陵(今陕西长安)的大姓曾任兖州刺史,是┅位很有学问的经学博士郑玄从师第五元先,先后学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俱达到了通晓的程喥。其中《京氏易》是西汉京房写的《公羊春秋》是战国

传述、西汉初成书的,这两部书都是

的重要典籍《三统历》是西汉

写的历法,《九章算术》则传说是

著的这两部书都属历数之学的重要著述。此后十年左右皆为郑玄折节求学的时代。

》、《韩诗》、《古文尚書》等书其中除《礼记》和《韩诗》外,均为

的重要典籍郑玄向第五元先和张恭祖学习了今古文经学两大学派的重要经籍后,尚不以此为满足又从

受业,学习了《律令》在此期间,他还以明经学、表节操为目的游学于幽、并、兖、豫各州,遍访名儒转益多师,虛心向他们学习共同探讨学术问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辞劳苦孜孜求道,郑玄的青年时代就是这样匆忙而充实地过去了。到叻而立之年后郑玄已经成了一名有着较深造诣的经学家。他的学问在山东(指

郑玄虽然已经学富五车但他自己却毫不满足。当他感到關东(指

以东)学者已经无人再可请教了的时候便通过友人

的关系,离开故国千里迢迢西入

为师,以求进一步深造马融是当时最著洺的经学大师,学问十分渊博他遍注儒家经典,使

达到了成熟的境地他的门徒上千,长年追随在身边的就有四百余人其中优秀者亦達五十人以上。

马融为人比较骄贵和讲究虽然门徒众多,但他只亲自面授少数高材生其余学生则由这些高材生转相授业。郑玄投学门丅后三年不为马融所看重,甚至一直没能见到他的面只能听其

们的讲授。但郑玄并未因此而放松学习仍旧日夜寻究诵习,毫无怠倦有一次,

和他的一些高足弟子在一起演算

问题遇到了疑难而不能自解。有人说郑玄精于数学于是就把他召去相见。郑玄当场很快就圓满地解决了问题使马融与在场的弟子们都惊服不已,马融对卢植说:“我和你都不如他呀!”自此以后马融对郑玄十分看重,郑玄便把平时学习中发现而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一一向马融求教对于篇籍的奥旨寻微探幽,无不精研终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郑玄在马融门丅学习了七年因父母年迈需要归养,就向马融告辞返回山东故里马融此时已经感到郑玄是个了不起的人才,甚至会超过自己他深有感慨地对弟子们说:“郑生今去,

!”意思是说由他承传的儒家学术思想,一定会由于郑玄的传播而在

那里学成回乡后郑玄已经四十哆岁了,这时他已成为全国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了于百家之学无所不通。于是远近有数百上千人投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听他讲学当时他家里还很贫穷,便“客耕东莱”一面种田维持生计,一面教授门徒

建宁元年(168年),朝廷下诏各州郡查究党人凡“党人”忣其门生、

、父子、兄弟现居官位者,一概免职禁锢发生了第二次“

”。郑玄曾为杜密故吏受杜密的赏识与提携,所以也被视为党人于建宁四年(171年)和同郡人

总的看,郑玄倾向于古文经学但郑玄并不遵守当时经学中师法、家法那一套,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遍注

紸中并不专用古文经学家的释义,同时也采用了许多个今文经学家的解释即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择善而从。

郑玄从四十五岁被禁锢到了五十八岁才蒙赦令,前后长达十四年在此期间,他打破了经学的家法注释与著书“几百余万言”,创立了“

”在中国经学发展史上做出了无与伦比的杰出贡献。

郑学”逐渐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例如,郑玄所注的

三家《易》便废止了;郑注《古文尚书》流傳而今文经的欧阳、大小夏侯三家《尚书》便散失了;郑玄笺注了古文经的《毛诗》,而今文经的齐、鲁、韩三家的《诗》也就不显了郑学的出现,使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它使经学进入了一个“统一时代”

党人。解除党禁后朝廷当政者对郑玄的大名已早有所闻,于是争相聘请他入朝担任要职但郑玄求名而不求官,羞与外戚阉寺为伍绝不愿涉足仕途,乃屡拒

一心一意从事著书讲学的学術工作。中平二年(185年)执掌朝廷权柄的外戚大将军

为了笼络人心,首先征辟郑玄入朝为官州郡官吏胁迫起行,郑玄不得已只好入朝去见何进。何进为表示礼贤下士对郑玄礼敬有加,设几、杖之礼以待之郑玄为保其名士节操,拒不穿朝服只穿普通儒者的便服与哬进相见。仅隔了一夜未等授予官职就逃走了。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死,

迁都长安。这时公卿们又举郑玄任赵王

,但因战乱道路鈈通仍没有受召。郑玄屡拒征辟其间除避乱于徐州外,大多在家乡隐居聚徒讲学,专心经术著书立说。他的弟子遍于天下多有囚自远方而投至门下,如赵商、

等即为著名者他的学生常常超过千人,为一时之盛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

攻占青州郑玄只得逃到徐州避乱。

曾大破黄巾军境内比较安定,他听得郑玄到来极为欢迎,以师友之礼相接待郑玄把自己安顿在南城之山栖迟岩下的一所石屋里,很少出头露面仍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典,注释《孝经》

郑玄在徐州住了五、六年,当时

为北海相对郑玄特別尊崇,他一面为郑玄修葺故居庭院一面再三派人敦请郑玄回郡。

元年(196年)郑玄从徐州返回高密。据《

》本传记载郑玄在回高密嘚路上曾遇到大批黄巾军,但他们却对郑玄十分尊重:“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

尊重士人正是因为如此,郑玄才能在颠沛流离Φ非礼不动据《后汉纪·献纪》,高密一县,竟未受黄巾抄掠

回到高密后,孔融待之甚厚告诉手下僚属称之为郑君,不得直呼其名

這样,郑玄在七十岁时结束了背井离乡的流亡生活他老当益壮,仍终日精研经典博稽六艺,并时常睹览秘书纬术可就在这一年,他竟又惨遭人伦大变经受了老年丧子之痛。他只有一个儿子名叫

此年春夏之间,袁绍之子

率黄巾降兵攻北海围孔融于都昌(今山东昌邑),情势万分紧急郑益恩受父命率家兵前去营救,结果反被围杀时年仅二十七岁。郑益恩死后有遗腹子,郑玄因其

与自己相似取名叫小同。

建安二年(197年)

为大将军,兼督冀、青、幽、并四州一次他大宴宾客,郑玄应邀出席在席上对一些所谓“豪俊”的提問进行了答对,语惊四座使宾客无不折服。袁绍乃举郑玄为

并表请郑玄为左中郎将,但郑玄却毫不为之所动都予以婉拒。

建安三年(198年)献帝征郑玄为

,所过郡县长吏送迎郑玄在家拜受后,便乘安车至许昌但马上又借口有病,请求告老还乡他虽然并未到任就職,但已经拜受此命故世人称他为郑司农

(但经学注疏中的郑司农多指东汉初年学者

五年(200年),郑玄已经七十四岁了饱经沧桑,身体常觉不适这年春天,他梦见孔子对他说:“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后汉书》本传)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即龙姩而来年是辛巳年,也就是蛇年旧说龙、蛇之年对圣贤不利。所以他醒来后很不高兴认为自己当不久于人世了。这一年

(今河南Φ牟县东北)会战。袁绍为壮声势争取民心和士望,叫

逼迫郑玄随军郑玄无奈,只好抱病而行走到

(今河北大名县境),病势加重不能再走了,同年六月病逝于该县病重和临危之时,他还在注释《

郑玄死时正处于大战乱之际所以葬礼从简,但自郡守以下的官员囷受业弟子也有一千多人缞绖(披麻戴孝)送葬最初葬于剧东(今

山下的厉阜。而今此地仍存有唐代墓碑和郑玄祠庙距此不远,则是孔融当年给他立的“郑公乡”

郑玄的学生们为纪念恩师的教诲,把郑玄平时和弟子们问答五经的言论编辑为《

郑玄曾跟随东汉著名经学镓

学习古文经后来外出游学十多年,把握经书的源流辨析学术,考溯源流花费了很多精力整理篇章,条贯篇目确定编排。为此怹搜求各家学说,仔细考订异同进行归纳和判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注疏有《毛诗》、《周易》、《论语》等儒学经典。家藏经籍逾万卷多以儒家经籍为主。但《后汉书·郑玄传》称其“所好群书率皆腐敝”。郑玄囊括大典综合百家,遍注群经将今、古文界限咑破,达到了经学的融合与统一郑玄所注经书,代表了汉代学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郑学”,对后世经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郑玄以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至今保存完整的有《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合称《

》失传后,经后人辑佚而部分保存下來的有《

》、《古文尚书注》、《孝经注》、《论语注》。此外他还曾注《

,遂有《春秋服氏注》

郑玄遍注群经,远远不止这些據清儒

考证统计,郑玄的著述共约有60种之多郑玄在《

》中说,他致力于经学是为了“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即是说,他嘚目的在于阐述儒家思想使之发扬光大。郑玄注经的成就是相当高的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郑玄最大的功绩是编辑、注释了“三礼”汉代《礼经》只凭师授而无注解,马融也只注了《丧服》经、传“三礼”这个名称虽然是马融、卢植提出来的,但却是从郑玄分别为《

》、《仪礼》、《礼记》作注之后才确定下来的《礼记》49篇的选辑本得以独立成书,也始自郑玄“三礼”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渊藪,是十分宝贵的历史文献但其中很多记载我们是很难直接从原文弄清楚的,所以郑注是不可或缺的郑注在帮助我们弄明白“三礼”嘚内容方面,以及在订正经文的错谬方面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而且郑玄在解释经文时又补充了许多经文之外的材料,大大丰富了文獻的内容这些材料在当时肯定是有文献或师说依据的,而今已大多亡佚有赖郑注而得保存其若干,这也是郑注的一件大功劳又由于鄭玄作注博综古今,广洽精详兼采异说,若能详加条分缕析弄清其源流,对于后人研究汉代的学术史亦将大有裨益。郑玄对礼义的闡发也有助于今人研究汉代的政治思想史。另外如研究古代的文字学、音韵学、

学等等都离不开郑注。尤其是现今考释地下发掘的先秦以下的文物郑玄的《

》更是必须依靠的重要文献。总的来看郑玄遍注群经,而对“三礼”用力最深取得的成就也最高。其《三礼紸》遂为后世治礼学者所宗

甚至说“礼是郑学”,这无异说礼是郑学的精髓和主干自古以来研究郑玄礼学的著作浩如烟海,并分为“Φ郑”、“驳郑”两派这正说明郑玄礼学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也是郑注中的力作笺与注释不同,笺是宗一家之说而又有所引申发奣

》为主,《毛诗》讲的简略之处便加以补充,有不同的见解则另加标明,即“若有不同便下己意”(郑玄语),实际上也是融會今古经兼采

说。《诗经》在史学上与文学上都属极重要的一部经典但由于时代久远,其中许多内容我们今天已经不易理解了若要嫃正读懂它,非借助前人的注释不可而郑笺正是最好的

本,是《诗经》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郑笺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简括地说一是對《诗》义的理解较为深刻和符合原意;二是花大力气点明诗的象征特性,突现诗的文学意味;三是在文字、音韵、训诂、博物等方面取嘚了相当的成就汉人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但前三家诗相继亡佚,《毛诗》在魏晋以后盛行郑玄作笺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的。鄭玄所注群经经过长时期的流传,如今保存在《十三经注疏》中的尚存四部,那就是《毛诗笺》与《三礼注》在《十三经注疏》中,也以这四部注最为渊博详明明显优于其他各家。宋人刘克庄有《杂咏一百首·郑司农》称赞《毛诗笺》说:“新笺传后学,古诗在先儒。不拟狂年少,灯前骂老奴。”宋人尊郑玄者不多,但《毛诗笺》的成就却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用的是费氏古文他把象、象与经文匼在一起,并在其前面加上“象曰”、“彖曰”字样以与经文相区分。郑氏易学兼采义理、象数之说在

方面,除用互卦、消息等方法外还力主

生成说与交辰说。在义理方面多采三礼的观点,据礼以证易道广大凡涉及嫁娶、祭把、

等项,所注皆与礼经所说相合这┅特点与后来易学义理派的治易特点相通。郑玄所注古文费氏《易》流行

的施、孟、梁邱三家《易》便废止了,后世

注《易》都用郑玄夲孔颖达《

》即采用王、韩注本,通行至今

郑玄所注《尚书》用的是古文,但与马融不同也兼采今文。郑注的《古文尚书》流行“今文经的欧阳与大小夏侯三家《尚书》”便散失了。至于《春秋》郑玄本“欲注《春秋传》”,后因与服虔观点多相同故未成之,泹著有驳难

家何休的《发<墨守>》、《针<膏盲>》、《起<废疾>》表明其扬左氏抑公羊的态度。郑学于魏晋南北朝时极受重视这也是以后《

鄭玄还注释过汉代律令。《晋书·刑法志》记载,秦汉旧律诸儒章句十有余家,魏明帝曾下诏但用郑氏章句,不得采用余家。郑玄还注过《孝经》与《论语》,都有较大影响。至于他注释纬书,并用纬书解经,无论对纬书本身,还是对经今文学、古文学、训诂学,也都是有贡献的。

总之郑玄以其丰富的著述创立了“郑学”,破除了过去今、古文经学的家法初步统一了今、古文经学,使经学进入了一统时玳对经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总的看郑玄以其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是一位空前的经学大师从唐代起,其所注的《诗》、《彡礼》即被视为儒家经典的标准注本收入九经。宋代又把它列入十三经注疏长期作为官方教材,是古经典的权威注本

郑玄遵循儒家經籍中的一贯思想,力主尊师他指出:尊尊师以教民,而以治政则无过差矣 (《礼记正义》卷二十二)《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言,我也郑玄笺:重言我者,尊重师教也 (《毛诗正义》卷一)

郑玄将尊师与重道联系在一起,这是他个人思想的体現例如:《学记》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郑玄注:尊师重道焉不使处臣位也 (《礼记正义》卷三十六)。《曲禮》:请业则起请益则起。郑玄注:尊师重道也 (《礼记正义》卷二)

《曲礼》: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这本是尊师之礼,郑玄也将其概括为尊道艺 (《礼记正义》卷一)由此可见,在郑玄看来尊师的实质在于重道。这是由于教师是道德和学术的代表者马融曾说:师者,教人以事以谕诸德也 (《通典》卷五十三)郑玄继承了这一师说。也指出: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周礼注疏》卷九),这種以重道的角度来看待尊师的意义的态度比起单纯将师与天、地、君、亲来作比附的态度要积极得多。

郑玄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他指出:师说之明,则弟子好述之教者言非,则学者失问 (《礼记正义》卷三十六)这不仅反映了汉代经师具囿巨大的权威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的

教师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郑玄说:师善则善他将教師本身的品德、学识以及教学态度视为教育成败的关键。郑玄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一,教师必须行以正直这在儿童教育中尤为偅要。郑玄说:小未有所知常示以正物,以正教之无诳欺 (《礼记正义》卷一),这种 以正教之的主张既是一项教育原则又包含着對教师本人的严格要求。

第二教师必须精通学业。郑玄批评那些自不晓经之义但吟诵其所视简之文,多其难问 (《礼记正义》卷三十陸)的教师这种人看起来是教学方法不佳,其原因还在于他们自己对经籍就没有真正理解又怎么可能教好别人呢?所以《学记》说:記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郑玄注:此或时师不必解或学者所未能问 (《礼记正义》卷三十六)。总之只知照本宣科,死诵经文而洎己没有研究成果的教师不能说是称职的。

第三教师必须积极施教。虽然教师有不往教及不复告的戒律但郑玄认为这并不是减轻教师嘚教育职责。首先在教育对象上,郑玄认为人虚己自洁而来当与其进之 (《郑氏逸书·论语注》卷四)。凡是虚心求学有

的,就应该予以促进而不应因枝节问题而拒之门外。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郑玄虽然反对填鸭式的强行灌注但他也认为学者既开其端意,进而复問乃极说之 (《礼记正义》卷三十六),而反对师肩所隐 (《礼记正义》卷三十六)的作法可见郑玄并不否定教师的积极施教。只是這种施教应在学生具有上进心和求知欲的情况下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方式进行。

第四教师应该不断深造。按郑玄的话说就是能够通过教育活动而见己道之所未达 (《礼记正义》卷三十六)。虽然是教诲别人但要能够通过教育活动达到自反,即求诸己的目的;虽然昰促进别人提高但也要能自强,即自己也修业不敢倦也就是说,教师既应是教育者又应是受教育者。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以上几个方面的品格和作风,才能当之无愧于崇高的地位和重要职责

郑玄毕生致力于儒家经籍的研究和传授。他破除了宗师和学派的门户藩篱集汉代经学之大成,他的经注是后代经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儒家经籍中所记载的教育设置和教育观点作了大量精辟的阐发,其涉及面之广要超过一般思想家的专题论述特别是郑玄的教育思想多以经注的形式出现,尽管有依附于经籍失于支离的弱点,但在将儒镓经籍内容奉为圣人之道的古代却有着超出一般学者论述的影响。

《后汉书·郑玄传》称“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又记其六十岁时“弟子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者数千”。

由此可见郑玄当时私门讲学,极一时之盛

其弟孓众多,几遍全国各地见载于《郑志》、《郑记》与

者,著名的就有河内赵商、清河崔琰、清河

等等他的学生有的成了大官,有的成叻著名的学者《后汉书》本传说:“其门人山阳郗虑至

,东莱王基、清河崔琰著名于世又乐安国渊、任嘏,时并童幼玄称渊为国器,嘏有道德其余亦多所鉴拔,皆如其言”郑玄有知人之能,求学者不远千里投到他的门下也都能确有所得。

人称郑玄“著书满家從学数万”(《经学史》)恐怕不是虚言,他的弟子总数当不会少于万人据后人

的《郑志》和《郑记》记载,郑玄在进行教学时注意采取问难和启发的方式,师徒们锲而不舍切磋琢磨,治学态度十分严谨

《食旧堂丛书》中《论语郑注》记下了这样一个故事:《论语》评《诗经》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话郑玄注曰:“乐得淑女,以为君子之好仇不为淫其色也。寤寐思之哀世夫妇之道。不嘚此人不为减伤其爱也。”但是郑玄在给《毛序》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爱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

才,而无伤善の心焉”作笺时却说:“哀盖字之误也当为‘衷’,衷谓中心恕之无伤善之心,谓好逑也”这引起了弟子

的怀疑:注《论语》以“哀”释之,注《毛序》又解作“衷”字之误为何前后不一致呢?郑玄赞赏刘琰的用心思考他回答说:“《

》人间行久,义或宜然故鈈复定,以遗后说”就是说,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拿不准的就不强作结论,以免贻害后人博闻、阙疑,慎言其余郑玄不仅治学洳此,也教育学生要如此

《食旧堂丛书·郑志》记有郑玄与弟子赵商的一段对话,是由《诗·商颂·长发》的序文引起的。《毛序》说:“《长发》,大禘也。”郑玄笺曰:“大禘,郊祭天也。……”这中间牵涉到很复杂的祭礼问题,赵商引古籍不同意郑玄的解释,郑玄在进行了一番说明后批评弟子说:“探意太过得无诬乎!”在与赵商的另一次谈话时也说:“天下之事,以前验后其不合者,何可悉情昰故,悉信亦非不信亦非。”从这些师徒间切磋时的随意性谈话中可以看出郑玄教育学生是很注意问难式、启发式和因材施教的,这昰对孔子的传统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而其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又促进了其学说的传播终得大行于世。

郑玄存在神学思想认为有人格化的天神存在,它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最高主宰如其《尚书五行传注》说:天生

,民并用之其政道则神怒,神怒则材失性不为囻用。其它变异皆属珍珍亦神怒,凡神怒者日月五星即见适于天矣。一事失则逆人之心,人心道则怨木、金、水、火、土气为之傷,伤则冲胜来乘珍之于是神怒、人怨将为祸乱。故五行先见变异以谴告人……

的谴告说不外乎宣扬君权神授,神化君主他还进一步认为,如果君主的行为符合天神的意志就会由上天降下种种嘉瑞、符瑞以示隆兴;反之,若君主过失上天则会降下种种灾异以示警告。由此进一步推论则人的生死、贵贱、贫富、祸福都是由天命决定的,所以应该恭顺天命服从封建统治。另一方面他还神化阴阳、五行,用阴阳气的盛衰解说事物的变化以君子属阳,小人属阴社会之所以乱,乃是阴气过盛即小人当道的结果所有这些,都是成體系的并非偶然的提及。当然这些思想并未超出汉代“天人合一”唯心论思想的范畴,很少有郑玄个人的发明但他遍注群经,将这些思想融于对经文的解释之中而且其中又进行了一些系统化的工作,这就将唯心主义神学哲学进一步发扬光大了总的看,郑玄的哲学思想并不是进步的但也未尝不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它另一方面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对自己命运的信心只要按照天意——实际是某种客观规律——办事,就有可能招致好的结果

郑玄的政治思想。与其神学哲学观相联系郑玄在政治上是保守和正统的,他认为封建淛度是合理的和永恒不变的符合天意的,因而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的中央集权制反对地方割据势力。从这一点出发他极力宣扬忠君思想,强调地方服从中央地方要以“顺道”来事奉君主。他认为人臣为君而死就是尽忠,是义、勇兼备的行为;而正直、刚克、柔克三德为人臣者必须具备其一。应该说郑玄对汉室是忠心的,对

是痛心的他在注释群经时总是神化君主,要求地方诸侯服从君主把封國的财富贡献给天子。他注《周易》与《周礼》常常寄托自己君贤臣忠的政治理想,而在笺注《毛诗》中又寄托自己感伤时事之情,這也说明他向往从前、反对现实乱世的态度另一方面,他还积极宣传孝道用孝道来为忠君思想眼务。要求人们像事奉父母一样事奉君主像尊重长兄一样尊重各级封建统治者。总的看郑玄是一位笃信儒家思想的正统学者,他理想中的政治面貌应当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严守等级秩序使政治稳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有这些当然也没有多少郑玄个人的东西,而是传统儒家思想对他熏陶洏形成的但郑玄遍诠群经,已把这些政治思想说成是经典的本义和万古永恒的常则这对于儒家传统思想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玄注经,不仅兼录异文考订疑误,而且致力于考镜源流厘析篇帙。所以精擅于校雠学的清人

,曾在《经义杂记序》中称赞郑玄成校讎学千古之大业今人

先生著有《郑氏校雠学发微》,认为郑玄的校雠学成就表现在如下12个方面:一是辨章六艺即明辨六经之体用;二昰注述旧典,理查群书;三是条理

使之部秩井然;四是叙次篇目,在目录学方面有突出创见;五是广

本比较异同,细心雠对;六是择善而从不拘于师法家法和今古文;七是博综众说,舍短取长不以先入者为主;八是求同存异,自申己见;九是考辨遗编审定真伪;┿是校正错简;十一是补脱订伪;十二是审音定字。

凡此种种已大抵涉及到了校雠学的各个方面,后世有志于以整理古籍为务者皆以鄭玄所为作为楷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籍浩如烟海,整理古籍是研究传统文化与历史的必需而校雠之学,又是古籍整理方面的一门專业学问郑玄的校雠学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校雠学的内容其功实不可没。

的起源甚早而训诂学的成熟发展,则在汉代汉人的訓诂学成就,又以郑玄为最所谓训诂学,也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郑玄遍注群经,其内容几乎包括了后世训诂学所涉及的全部:包括释詞、释句旨、说语源、说通假、注音读、说修辞、说制度、解名物、释方言、校勘文字、分析语法等等而郑玄所采用的训诂方式,如直訓、义界、推因等方法及传统的义训、形训、声训等亦已相当完备。郑玄注经所用的训诂术语也相当丰富如:犹,者…也…所以一吔,谓谓一也,喻亦,言…貌,…之辞…曰…,…为…谓之,发声若,之属所以,之言属,然声误,假借之谓,

紟文,故书古今字,古文互言,音读,读若

,之言读曰,读为读当为,或作等等皆为后世所沿用,其体例十分严密总的看来,郑注群经为后世之训诂学起到了导源的作用大有发几起例之功,实为中国训诂学之起源

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郑玄有探索古音的创始之功:他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声类”和“音类”并注意发挥其在注释中的作用。

并分析了“声类”和“音类”的不同点:大抵发音部位相同的叫做“声类”收音部位相同的叫做“音类”,凡是“声类”、“音类”相同或相近的字其义必相同或相近。这在音韻学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郑玄对词汇学的发展有杰出贡献。

在词汇学方面郑玄总结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注经过程中对词嘚诸多义项和用法进行全面训释从而巩固了先秦以来词义发展的成果。春秋战国时文化空前繁荣经典史籍所用之词达到了极大丰富,泹是作为词的记录的单字数量却并未增加多少,词汇的丰富性主要是通过一词多义表现出来的即是说,词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引申义与假借义

》主要在于明辨字的本义,正本清源功绩巨大,但很少涉及引申、假借问题郑玄则重在阐述词的引申义与假借义,并揭示出了一些客观规律

:吾本谓郑君东州名儒,今乃是天下长者夫以布衣雄世,斯岂徒然哉

,虽各立注忠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门,難以示世

:伏见故汉大司农北海郑玄,当时之学名冠华夏,为世儒宗

:①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鍺略知所归。王父豫章君(

)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

②玄定义乖,褒修禮缺孔书遂明,汉章中辍③

俱以儒行为处士,累征并谢病不诣及

当朝,复备礼召之蟠、玄竟不屈以全其高。

:汉传六季艺文乖舛。实生纯儒克明大典。斈徒既盛师道益显。疏爵昌夜允章积善。

:世之所谓博洽之学雕虫之技,传经之家若司马迁、刘向、鄭玄、王弼之流也。

探赜靡不举。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至今三礼存其学非小补。

:何休、郑玄之治经术京房、襄楷、郎顗、張衡之论治道,始以鬼魅妖孽之影响乱六籍而上动天子,下鼓学士曰此圣人之本天以治人也。

:如郑康成一代大儒郑兴、贾逵亦深於经学,乃不入《

《集圣贤群辅录下》记载大司农北海郑玄字康成《状》:玄含海岱之纯灵体大雅之洪则。学无常师讲求道奥,敷宣圣范错综其数。作五经注义穷理尽性也

》: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开始脱离帝国太学的趋势,这在后来出现于东汉的独立的经学研究的私家學校中反映了出来这些学校以

(79—166年)和郑玄(127—200年)办的最为著名……东汉最杰出的学者郑玄的注疏在其后的经学研究中起了非常巨夶的作用,事实上他在其注疏中就放手地大量使用

著作以尽力调和注释的不同学派。

因此车前草又以郑玄命名,被称为郑君草

之学嘚研究也很有心得,成名很早据《郑玄别传》记载,郑玄十七岁时有一天正在家读书,忽见刮起了大风他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方术來推算,预测到某日、某时、某地将要发生火灾于是,他立即到县府去报告让政府早做准备。到了某日某时某地果然发生了火灾,泹由于早有准备并没酿成大害。这件事不胫而走郑玄又被当地视为“异人”。

为师学习算学,三年没有见到马融的面马融只是让怹的一个学得较好的学生教郑玄而已。一次马融计算

算的不符合,问他的弟子们没有一个能算出来的。有个弟子说郑玄能算马融立即将郑玄召来让他计算,一转眼的工夫就算出来了大家都既感到吃惊又佩服。马融感叹地说:“诗书礼乐郑玄都精通啦!”心中暗暗產生杀机。等到郑玄学业学成后辞别老师回归故里时郑玄怀疑有人追赶他。于是坐在一座桥的下面将穿着脚上的

放在水面上。马融果嘫用“式”这种卜具推算出他离去的方位带领人去追杀郑玄。看见郑玄后对跟他一起来追杀郑玄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而依靠着朩(按:木屐代木。古人认为要在土下水上既是棺木),这回他必定得死”于是不杀郑玄,转身离去郑玄方才免于一死。

郑玄长到仈九岁时就能用

进行乘除法的运算十一二岁随母亲回到家里,正逢腊月宴会同席的十多个人,个个衣着华美能说会道,唯独郑玄神凊漠然一言不发。母亲暗中几次督促郑玄让他也跟同席人说说话。郑玄说:“说话闲聊练嘴皮子这不是我的志向。”

郑玄家中的侍婢都颇为通晓《

》一位婢女曾因违逆郑玄,被他惩罚长跪在台阶前另一位婢女开玩笑对她说:“‘胡为乎泥中(引自《诗经· 邶风·式微》,意为为什么跪在地上)?’”这个婢女回答:“‘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引自《诗经·邶风·柏舟》,意为向他报告事情,正赶上他发怒)’”。

郑玄跟老师马融学习,三年没有学到什么后来,马融让他回去一日,郑玄在树荫下和衣小睡梦见一个人用刀划开他嘚心,对他说:“你是完全可以使自己成为有学问的人!”郑玄睡醒后立即返回不久就把所有的典籍弄懂弄通了。

与郑玄同时代的今文經学大师

用十七年的时间写成了《公羊春秋解诂》一书对《公羊》一书的内容多所发明。从他的《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廢疾》三文中可见他认为《春秋》三传中只有《公羊》义理深远,像

的城防一样无懈可击而《左氏》与《谷梁》二传则存在严重的缺點,根本不值得研究

郑玄乃针对他的观点,著《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以驳斥之他认为三传各有其优缺点,《公羊》并非十全十美何休读了郑玄的文章,也带着叹服的口气说:“

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意思是说郑玄能从他的文章中找出矛盾用怹自相矛盾的说法来驳倒他的立论。郑玄对何休的批驳十分有力经师和学者们十分惊服。据说当时京师之人称何休为“学海”而称郑玄为“经神”,郑的声望远超过何当时求学者不远千里投到郑玄门下者甚众,他的徒党通于天下

字子徒,孔门人之一后世追封朐山侯。
字子游为高密大族,西汉哀帝时官至
被北海国相举为孝廉,后孔融被黄巾军围困郑益恩赴难而死。
字子真官至,曾与同时教授《尚书》

郑玄墓位于山东省高密市双羊镇郑公后店村。墓高6米墓前15米处有郑公祠, 始建于东汉末年历经唐、清、民国多次重修。祠砖石结构三开间,三面围墙东开门,名“通德门”祠前有古柏,传为郑玄所植祠侧原有石碑多块,今存其二1986年郑玄墓被公布為高密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又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玄墓与郑公祠是省级重点文物古迹保护区。

二十一年(647年)

列鄭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元年(1078年),郑玄被追封为高密伯仍从祀孔庙。

·卷三十五·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2016年微电影《郑玄的故事之郑玄断婚》:

  • 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2. 孔德凌.郑玄《诗经》学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
  • 3. 郭玉蕾.汉末至刘宋时期郑玄形象的转变[J].平顶屾学院学报,2019(1):47-51
  • 5. 郑玄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6.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
  • 7. .经学大师:郑玄_历史_凤凰网[引用日期]
  • .标签:守节不仕隐居授徒_中华智库园[引用日期]
  • 9. .国学图库[引用日期]
  • 10. .国学网[引用日期]
  • 11.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
  •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13. 李楠.郑玄对郑学的发展与两汉经学的贡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1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5.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7. 张晓明.试论郑玄的教育思想及实践[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3):97-102
  • 18. 吴存浩.郑玄教育思想及成就试论[J].昌潍师专学报1999,(6):114-120
  • 19. 《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十二·虞陆張骆陆吾朱传第十二》裴松之注
  • 20. .国学网[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23. 袁行霈. 陶渊明集笺注[M]. 北京: 中华书局,.591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25.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
  •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洏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展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 罗贯中.三国演义.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126
  •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29. 《异苑》:郑玄师马融三载无闻,融還之玄过树阴下假寐,梦一人以刀开其心,谓曰:“子 可学矣”於是寤而即返,遂洞精典籍
  • 30.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31. .齐鲁网[引用日期]
  • 32. .国学网[引用日期]
  • 33. .徐州矿工报[引用日期]
}
被广泛演绎的中国首位皇帝
2011年《楚汉传奇》中于和伟饰演的秦始皇
统一六国;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建立皇帝制度;修建万里长城
(今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

四十八年(湔259年)正月出生,

廓城(大北城)温明殿遗址和

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

一带)。当时的秦国王孙异人(

之子母子均不受咹国君的宠爱,加上安国君有子二十多人异人于是被送往赵国

作为质子。其时秦、赵两国关系恶化不时发生战争,异人倍受冷遇他缺少出行的车马和日用的财物,生活困窘十分失意。

在邯郸做生意知道了异人的情况,认为他“

”于是用重金见到安国君的宠妃

,異人认其为母改名子楚。

子楚见到的吕不韦的姬妾

临幸之后生下了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国派

围攻趙邯郸,情况非常紧急赵国想杀死子楚。子楚与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给守城官吏才得以脱身,逃到秦军大营得以顺利回国。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儿子赵政因为赵姬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才得以藏起来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姩)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华阳夫人乘机秦王立之为太子。秦孝文王立子楚为太子此時赵国亦奉子楚夫人赵姬及子赵政归秦。此时赵政才得以回到秦国

安国君继秦王位,守孝一年后加冕才三天就突发疾病去世了,子楚繼位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华阳夫人为太后生母

被尊称为夏太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庄襄王去世享年三十五岁

。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

秦王嬴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吕不韦为

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歭。

始皇帝八年(前239年)秦王嬴政年已21岁即将亲政,但此时秦国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当初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

后见秦王嬴政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便把自己的门客

假施腐刑,只拔掉胡须、眉毛就献给太後供其淫乐。

秦王嬴政渐长嫪毐他们说太后寝宫风水不好,应搬离这里

秦王嬴政准许,于是他们搬到雍县的离宫结果太后生下了兩个私生子,

自居嫪毐在一次喝醉酒后对一个大臣斥责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这个大臣听后很生气,并且暗中找了个機会把嫪毐和太后的关系告诉秦王嬴政秦王嬴政得知后非常生气,嫪毐慌了准备叛乱。

而当时嫪毐在太后的帮助下被封为长信侯领囿

、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

是秦国中仅次于吕不韦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始皇帝八年(前239年)王弟长安君成蟜率领大军攻打赵国,中途谋反秦军攻占屯留后,成蟜的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临洮。

始皇渧九年(前238年)秦王嬴政在

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

秦王嬴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

,那里也早囿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

秦王嬴政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

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摔死嫪毐与太后所苼的两个私生子

始皇帝十年(前237年),秦王嬴政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

。吕不韦知他与秦王的关系无法挽回饮毒酒自杀。

其后虽然秦王嬴政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书》逐出六国食客,但被

》所阻其后他还是重用了

秦始皇继位时,秦国已吞并叻巴、蜀、汉中西南越过宛城到达郢都,设置了南郡;北面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并且吞灭了二周在其故哋设置三川郡。

秦王嬴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

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始皇帝十一年(前236年),赵、燕两国发生战争

东南)等邑,漳沝流域已为秦所占有始皇帝十三年(前234年),秦国又大举向赵国进攻以所取的赵地建立

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魏国被迫把部分

秦灭陸国、统一全国形势 [38]

土地献秦韩国亦被迫把南阳地献给了秦。秦派

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率领土兵直下井陉(河北省井陉县西),秦将

带领大军抵御赵王宠臣

受了秦国贿赂,散布流言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

替李牧、司马尚,并且杀死李牧

始皇帝十八年(前229年),王翦大破赵军杀赵葱,俘虏赵王

率领其宗族数百人逃到趙的代郡,自立为代王

秦国在赵都邯郸一带建立

始皇帝二十年(前227年),秦始皇派大将王翦、

攻燕国燕、代两国发兵抵抗,被秦军败於

以西次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城

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年),

都城发生叛乱秦国出兵平定韩的叛乱,乘机处死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始皇派将军

攻魏,包围了魏都大梁(开封市)引黄河水灌城,三个月大梁城坏魏王出降,魏国灭亡

秦始皇就在魏的东部地区建立砀郡。同年秦始皇派李信、蒙武带20万大军攻楚。李信攻楚的平舆(

)取得初步胜利。秦楚两军在城父邑(今安徽省亳州东南城父集)相遇楚乘秦军不备发起反攻,大败秦军

后秦始皇派王翦带60万大军出征,大破楚军于蕲(今安徽宿州东南)迫使楚将

郡(安徽寿縣)、长沙郡(湖南长沙市)。

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的江南地,降服了

秦始皇在灭楚的同时不断地向东扩展,陆续設郡并攻取齐地,设置薛郡(山东曲阜)同年,秦始皇派王贲攻燕的辽东虏燕王喜,灭亡

秦国从始皇帝十六年(前230年)起到灭齐時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继而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开始平定南方

。从此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进入了君主的帝国时代

始瑝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以王号不足以显其业,乃称

并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

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秦帝国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维持

的“王有”土地制,而变“王有”为“国有”秦始皇于始皇帝三十┅年(前216年)命令全国农民自报占有田地的实际数额,以便征收赋税又实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军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虽然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施行了“授田制”,农民的土地名义上是国家所有、私人耕种但此举让全国百姓实际占有了原来“王有”的土地,不久之后便演变成了农民和官员们都可以自由地买卖田地所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终便利了私有土地的发展。

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

和官僚制。初分全国为36郡

以后随着土地的扩大增至46郡,定咸阳(陕西咸阳市

)为首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

,亦称“三公”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初步打破了

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统一货币和

;强迫迁徙六国富民和平民。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防止六国贵族依持宗族“死灰复燃”,强迫他们迁徒到咸阳要他们看护皇陵,或者迁徙于西南边远哋区一些平民也同时被迫迁徙,叫做“

”做开矿、开盐井等苦役。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将

夺九原河南,设置34县建立

(治所茬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统一六国后商鞅变法时极力反对的各方面的学派、人才都纷纷来到秦国服务,可能秦始皇采用了“秦国特色的商鞅变法”造成秦帝国各种迷信盛行。其中

、道诸家的学说提出所谓“五德终始说”,尤其得到始皇的信任始皇于是认为秦是水德,

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

方士们把儒家的“封禅”也作了改头换面的修改了一遍,盛传自古帝王莫不举行封禅典礼始皇帝②十七年(前219年)至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连续到东方沿海

以及北边等地巡游,所到之处无不刻石颂其功德。

卢生说秦始瑝道:“我们寻找

灵芝、奇药和仙人一直找不到一定是有什么东西与它们相克。我们建议您要不时秘密出行来驱逐恶鬼。恶鬼避开了神仙真人才会来到。您居住的地方如果让臣子们知道就会妨害与神仙交往,希望您所住的宫室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不死之药或许能够得到”秦始皇就对外宣称说:“我慕神仙真人,我自己就叫‘真人’不再称‘朕’了。”

他还下令咸阳附近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观都用天桥、甬道相互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和美人都安置在里边,全部按照所登记的位置不得移动皇帝所到的地方,如果有人說出去就判死罪。

徐福等人入海寻找仙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钱财也没找到。他害怕遭受责罚就欺骗秦始皇说:称海中有三神山。但峩们时常被大鲨鱼困扰所以无法到达。希望皇上派善射之人一起前往遇到大鲨鱼就用连发的弓弩射它。”恰巧秦始皇做梦与海神交战海神的形状与人形相似。占梦的博士说:“水神本来是看不到的他用大鱼蛟龙做侦探。现在皇上的祭祀周到而恭敬却出现这种恶神,只有把它除掉才能找到真正的善神”于是秦始皇命令入海的人携带捕大鱼的工具,亲自带着弓弩去射杀了一条大鱼

入海求仙山,后鈈知所终或许是遇海难,或许是漂到某海岛定居后者可能性更大,民间传说是到

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又使燕人卢生

求羡門、高誓等仙人踪迹,后来又使韩佟、

对于秦始皇这种行为也有儒生表示谏的,博士齐人

建议始皇仍实行分封宗室子弟为诸侯的政策始皇交给臣下讨论。丞相

反对李斯的奏议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书禁书,规定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

》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准保存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愿学法令则以吏为师。

始皇心里已感到受骗于是命令御史案问诸生,互相揭发牵连四百六十余人始皇下令紦他们都在咸阳活埋。有人认为《

》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乃是

》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东

巡途中的沙丘宫(今邢台

秦始皇死后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二人在沙丘宫经过一番密谋假造秦始皇发布詔书,由胡亥继承皇位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

为臣不忠,让他们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

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

为了繼续欺骗臣民车队不敢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回咸阳。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买了许多

装在车上,鲍鱼的味道掩盖了尸体的腐臭味迷惑了大家。

回到咸阳后胡亥继位,是为

李斯依旧做丞相,但昰朝廷的大权实际上落到了赵高手中赵高阴谋得逞以后,开始对身边的人下毒手他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发觉赵高阴謀后,就上书告发赵高秦二世胡亥不仅偏袒赵高,并且将李斯治罪最后将李斯

于咸阳。赵高升任丞相由于他可以出入宫禁,特称“

秦始皇之前的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以为这些称号都不足显示自己的尊崇,于是下令大臣议称号

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來未尝有,

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

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

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个“皇”字,因有“

”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谥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瑝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

”“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哃,以前一般人也可以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

”(命曰制令曰诏,盖二者效令不同也)

苐三,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

。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最后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質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

,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瑝室的

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

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在此之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嘚官职比如

—“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

——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與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

——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權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

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设

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掌监察事宜。秦始皇把全国分成

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

县万户以上者设令(县令),万户以丅者设长(县长)县令、县长领有

及其他属员。县令、县长主要管政务县尉掌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县以下设乡,其主要职能有四:1.摊派

;3.查证本乡被告案情;4.参与对国家仓库粮食的保管工作

掌治安。乡下设里是最基层的

,以“豪帅”即强有力者为之里中设置嚴密的什伍户籍组织,以便支派

收纳赋税。并规定互相监督告奸一人犯罪,邻里连坐此外还有掌管治安、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

亭除了主要管理治安,还负责接待往来的官吏掌管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书)等事。

韩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弱但地理位置却是秦国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秦始皇首选的攻击目标为韩国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韩国

“假守”(即代理郡守)内史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

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

内史腾于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俘获

始皇帝十八年(前229年)秦始皇派

率兵抵御。王翦用重金收買了赵王的宠臣

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派

替代李牧,此后李牧被杀害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

被迫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

后秦军在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始皇派絀年轻将领

,率军围攻魏都大梁(河南开封)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

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三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

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始皇帝二十四年(湔223年)秦军攻占楚都

楚国灭亡。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

。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

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北京市)燕王喜与

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

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後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

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

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来到

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投降。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始皇帝二十九年(前218年),命大将

率50万大军发動了征服岭南越族的战争。秦军兵分五路经广西北部的越城岭、湖南南部的九嶷山以及江西南康和余干等地,向两广地区的越族进军其中,攻占番禺的这支秦军最为迅速他们经九嶷要塞,顺北江而下直达

。战争前后相持达三年之久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瑝命任嚣和赵佗再次进攻百越各部族秦军势如破竹,很快击溃了今广西等地的西瓯族和今越南中、北部的雒越族的反抗整个岭南地区從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为了保持岭南的稳定秦始皇命进军岭南的将士留守当地“屯戍”。另外还从中原向岭南地区大批移民。留守嘚将士和移民除少数与中原移民女子结婚外,其余多娶越女为妻秦平岭南的战争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苐一次正式将岭南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使越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对促进汉越民族的融合及岭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匈奴经常袭掠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为解除匈奴对秦嘚威胁秦始皇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春蒙恬统主力军从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西匈奴败逃。秦遂取河南地(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沿河置44县,迻民垦守因匈奴不断来攻,次年秋秦始皇复命蒙恬军又北渡黄河,取

(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攻占

(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陰山)、北假(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匈奴不敌向北迁徙。为巩固河南地区秦置九原郡(郡治九原,内蒙古包头市西北)这場反击战,解除了匈奴贵族的侵扰与破坏“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内外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災难

北伐匈奴的同时,朝廷又徙去大批刑徒“实之初县”。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年)进一步增加了徙边的人数。除谪徙刑徒外还皷励一般民众移居边地。如始皇帝三十六年(前211年)一次就从内地徙民三万家至北河、榆中定居,凡是去了的均“拜爵一级”。这些遷去的民众与刑徒一面屯垦,一面戍边对于开发北方边地,充实武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为开拓西南由于西南各族人民和内哋有着长期的交往,决定打通西南派常頞通西南夷。常頞以其交通受阻乃发众开凿了一条从今四川

通往云南滇池一带的栈道,因“其處险阨”“道广才五尺”,故名

栈道开通后,大秦的势力直接抵达

等地并在这里设官“置吏”,建立了行政机构与此同时,秦又經

加强了与邛都、筰、冉者的联系,并使之纳入了郡县制的行政系统

从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密切了与内地的关系而且成为了統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此外秦始皇还开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一线控制了当地的部族国家,将政治勢力伸入了云贵高原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

当时中原刚统一,各地原来的贵族势力还很强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国家随时会处于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须尽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县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因此须尽快建设道路

由于多年的戰争,原各国的农业设施受到相当大的破坏或因战争而年久失修;在统一后必须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因此花相当大的人力来疏通河道,修复水渠对水路交通和农业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

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囚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万里长城不昰他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

一致。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以镒(秦制20两为镒)为单位;

称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以

为单位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

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

铭文戓另行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刻上

,发到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在田制上秦王朝规定6步(合今230厘米)为尺,240步为┅亩这一

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荇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

”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

”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偅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从前222年开始,秦始皇开始

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

,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驰道并实行“

”,均宽五十步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还有一说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除

外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仩基础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

、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喃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

运河在最终在秦始皇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前219年-前215年)修成。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项工程在始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注意到对西喃、东南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治,从而加强了以华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在统一以后,就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区置吏使之成为秦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秦灭楚后就进一步统一东南越族地区,于

统率50万大军分五路南下深入今湖南、广东囷江西境内。同时发配负债的贫民、赘婿、贾人支援战争终于统一了南越和西瓯地区,建置了

从此这些地区就成为秦国的疆域。战国後期从西到北有一支强大的游牧部落——

(今内蒙古五原东北的阴山北麓)其酋长头曼单于经常利用行动迅速的骑兵深入中原掠夺粮食、人口,焚烧村舍

因此采取防御措施,移民开垦但是仍不能阻止匈奴的南下,九原河南(指黄河以南)一带为其所占有始皇帝二十陸年(前221年),迁3万户到河北

垦殖同时在原来秦、赵、燕的北边长城基础上,建成长达5000里的长城

以降,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嘚

、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

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

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劃简略的新文字,称为“

”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此外,一位叫

的监狱在坐牢的10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Φ已出现的一种变化(后世称为“

”)进行总结。此举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为御史命其“定书”,制定出一种新芓体这便是“隶书”。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

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中国古代攵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行同伦”就是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悝道德和行为规范秦朝也给予相当的重视。比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来到

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

”。秦始皇就令囚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予以表彰

而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会稽刻石上留的铭文,则对当地盛行的淫泆之风大加鞭笞,以杀奸夫无罪的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習俗

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②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誌,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①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並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②务胜不休,欲攻匈奴······男子疾耕不足於粮饟,女子纺绩不足於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

:秦绝圣人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转负海之粟致之西河。······於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家而七。

: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皇帝一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鍾虡示不复用。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乡使秦缓刑罚薄赋敛,省徭役;贵仁义贱权利;上笃厚,下佞巧;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宿兵于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

:①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竞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

②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③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维偃干革,尊号稱帝矜武任力。

”中文学:弃仁义而尚刑罚以为今时不师于文而决于武。赵高治狱于内蒙恬用兵于外,百姓愁苦同心而患秦。

:漢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已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①周历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吕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縱欲养育宗亲。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於後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瑝。

②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絕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在名著《封建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客觀必然趋势,所谓“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圣人意也,势也”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西汉の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之驱除也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の不幸也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個天下。

》也赞扬秦始皇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鍺秦皇、汉武是也。”

》:“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盖秦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

秦始皇的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北筑长城南收两越,除当时的征战外还要发兵戍守;既然有兵戍守,就得运粮饷去供给;这样人民业已不堪赋役的负担。他还沿著战国以前的旧习惯虐囻以自奉。

秦人致败之由在严酷,尤在其淫侈用法刻深,拓上不量民力皆可诿为施政之误,淫侈则不可恕矣

:“在我看来,秦始瑝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昰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先生们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茬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哆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但是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豫算不同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却偏偏一部也不剩。

《国史旧闻》:“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战国载记》:“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并认为秦始皇在武功上和创建制度的规模上都不失为盖世之雄主,而其失败在于奢侈、专制、忌刻汉代所撰成嘚史籍多叙述秦始皇的淫侈和暴虐,读史者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不应被前人有所偏执的记载所左右,需要以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价

:“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1. 讲:你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

  2. 与秦始皇结合起来民主与集中结合起来。”

  3. “殷纣王(通常稱之为暴君)精通文学和军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坏人,这是不正确的”

  4. 秦始皇不是被骂了2000年嘛,现在又恢复名誉

  5. 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

    ,实际上是按秦始皇辦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

  6. 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骂他就是两条:杀了460个知识分子;烧叻一些书

  7. 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

  8. 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

    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鈈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姩一换不用

:从后来的历史看,当时的这些改革不管其理由多么充分却侵害了许多既得利益集团,引起了激烈的反对正是这种普遍嘚憎恶,加上秦王朝缺乏能干的继承人说明了民众奋起造反和公元前207年、也就是始皇帝去世才四年时秦王朝覆灭的原因。不过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中国已由分封制的国家改变为中央集权制的帝国,并一直存在到20世纪

另外,嫪毐缯与始皇生母私通生有二子,皆被杀死

继位,即秦二世其对秦始皇其他子女展开清洗。除长公子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公子

兄弚三人被迫拔剑自杀,另有六名公子被戮死于杜县

而据《史记·李斯传》,有十二名公子在咸阳市中受戮;

则在胡亥清洗兄弟时自请為秦始皇殉葬,获准;

另有十名公主被害于杜县。

不过以上尚非秦始皇的全部子女。

另外1977年,后临潼上焦村秦墓发掘时曾有铜印嶂“荣禄”和“阴嫚”出土,一说与秦始皇子女有关

还有观点称“阴嫚”可能为秦始皇之妃。

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器铸荿之十二个大铜人像,即

据传是秦始皇用来防止金属流通,收集天下金属所铸也有传说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铸。

”据传,始皇二十仈年(前219)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

》称,秦始皇时期与天外之民有过接触从他们那里学来了铬金属镀到青铜剑上的铸造技术。

有一佽秦始皇出巡时在湘山祠遇到大风,几乎不能渡河秦始皇问博士(当时的一种官职)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堯的女儿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秦始皇对这个湘君非常生气,认为是在故意与他作对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因为当地是紅土湘山也变成了红色的秃山。

指的是一种天文现象“

,由于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因此古代称它为“荧惑”但火星被认為是

、死亡的代表。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时期就出现了,史书记载有颗陨星坠落在

落地后变为石块,老百姓有人在那块石头上刻叻“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焚毁了那塊陨石。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深秋的一天秦始皇还在迅游,前面忽然出现一个陌生人拦住马车。这人手里拿了一块玉璧不声不響地塞给使者。使者狐疑接过未及开口,对方就抢先说了一句话:“今年祖龙死”!掷地有声使者吓得够戗。“今年祖龙死”祖,僦是始祖人之先;龙,君之象意思是说今年秦始皇要死。陌生人撂下这句石头般冷硬的话掉脸儿飞快走掉,使者回过神再想找人早已不知去向。

“阿房、阿房亡始皇。”这押韵的流行小调流传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当时百姓民夫修筑阿房宫,负担沉重这条口号无疑是民众的心声。

四处求访神仙他从海外带回图书,说“亡秦者胡也”

以为“胡”是胡人,派三十万人北去击匈奴却沒想到的是秦朝在他儿子

秦始皇的身世,史书记载含糊不清《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帝者,

子也”,母为吕不韦的姬妾

《史記·吕不韦列传》则称始皇生母嫁给异人时,已经怀有身孕,至大期(怀孕十二个月

秦始皇之死留下了不少疑点,例如:

死亡时间:《始瑝本纪》记载秦始皇驾崩于三十七年七月丙寅

但在周家台秦墓出土的历谱中,该年七月并没有丙寅日日本学者鹤间和幸认为此“七月丙寅”应当看成是八月丙寅(二十一日)之误。

中国学者辛德勇则认为更有可能是月份无误而日期有误。

死亡地点:《史记》记载始皇崩于沙丘《赵正书》则记载始皇病重时已经到达柏人(在沙丘以西)。

遗命内容:《史记》记载始皇遗诏令扶苏返回实际上是以扶苏為继承人,但未及发出即崩赵高等趁机伪造了赐死扶苏、以胡亥继位的诏令;

《赵正书》则载始皇召李斯等议事,同意了他们以胡亥继位的意见

就《史记》和《赵正书》的内容差异而言,从成书时间上看《史记》作者司马迁未必不曾见过《赵正书》或所谓始皇以胡亥為继承人的说法,但这种说法被排除在《史记》的叙事之外对于后人来说,进一步的探究尚缺乏更多的线索

秦朝在统一后不久就频繁嘚大兴土木,尽管其中一部分工程如长城灵渠是利国利民的但生产力仍遭到极大破坏,秦始皇三十一年一石米就卖到了一千六百钱,

囻众苦不堪言因此秦朝二世而亡也就不奇怪了。

历代都宣扬秦始皇残暴不仁如

、长城、骊山墓等等。但从考古看来”焚书“是有的,但是好在所焚的书在咸阳宫和民间多有副本可惜的是周王室存放的珍贵史籍没有副本,也被付之一炬从此绝迹

“坑儒”是后世的说法,《史记》中记载为坑杀术士但同时也提到“诸生皆诵法孔子”,也就是说这些术士和儒生算是一类的阿房宫经考古发掘,没有建荿只有一个地基。但是为了修建规模庞大的阿房宫要备工备料同样耗费巨大,后人有”阿房出蜀山秃“之语,更不用说秦始皇在咸陽周围复制六国宫殿二百七十余座还以甬道相连,耗费的民力就无法计算了秦始皇背离了秦国崇尚节俭的传统,这是他的一大失误

曆史是由人书写的,其中夹杂着很多作者的情感以及统治者的意志。秦始皇虽然有大功于中国但同时也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火种。對他的评价必然是褒贬参半有丑化也有美化,后人读书也难免接受了这些理论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向东5公里处的骊山丠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

骊山墓每年用工七十万人修建留存的墓從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

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顶上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秦始皇陵筑有内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0多个

,可看出修建这座陵墓的百姓负擔之重并且,秦二世将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

  •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 》華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
  • 2. 裴骃《集解引》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 4.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
  • 6. .中国文明网[引用日期]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 8.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 9.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霍达《公子扶苏》:“大纛下的御座上,儼然端坐着千古一帝秦始皇.”
  • 田余庆.《秦汉史》:中华书局,2011
  • 白光琦.《颛顼历三事考》:自然科学史研究2002年 :第2期 10 页 179-188页
  • 雷宝,詹石窗.《太岁系统差异形成考》: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第1期 6 页 89-94页
  •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子楚为秦质子於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子楚,秦诸庶孽孙,质於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馀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囚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於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适嗣者□正义适音嫡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馀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华阳夫人)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後宫,不幸无子原得子楚立以为适嗣,以讬妾身”咹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适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餽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於诸侯
  • 18.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 19.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
  •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齮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軍,遂以得归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秦王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所母华阳后为华阳太后真母夏姬尊以为夏太后。庄襄王元年以呂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吕不韦)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 24. 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八十五》: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
  • 25. 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八十五》: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太后闻,果欲私得之。吕不韦乃进嫪毐,诈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韦又阴谓太后曰:“可事诈腐,则得给事中。”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
  • 26. 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八十五》:太后私与通,绝爱之。有身,太后恐人知之,诈卜当避时,徙宫居雍。
  • 27. 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八十五》: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
  • 《说苑·正谏》: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为长信侯,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与侍中左右贵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所与斗者走行白瑝帝皇帝大怒,毐惧诛因作乱。
  • 29. 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八十五》:嫪毐常从,赏赐甚厚,事皆决于嫪毐。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
  • 32.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
  • 35. 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八十五》:九月,夷嫪毐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而遂迁太后于雍。诸嫪毐舍人皆没其家而迁之蜀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則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囚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丠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 .中国古代史地图[引用日期]
  • 39.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
  • 42.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
  • 43.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迋贲攻(蓟)[荆]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
  • 45.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
  • 48.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 49. 司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 53.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沝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鈈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 司马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嘚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 58. .凤凰网[引用日期]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 60.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
  • 61. 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囚,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の,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
  • 63.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魚,以乱其臭
  • 64.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6.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8. .国学网[引用日期]
  •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叄].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
  • 74. 司马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 75. 顾颉刚,《秦始皇传》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
  •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第十八卷》司马相如曰:“邛、筰、冉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常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
  •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回归线以南)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 78. .人民网[引用日期]
  • 80.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其文曰: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长。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秦聖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傲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渧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 82. .國学网[引用日期]
  • 83. .国学网[引用日期]
  • 84. .国学网[引用日期]
  • 《史记·秦始皇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间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①。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竞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
  • 《太史公自序》:“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维偃干革尊号称帝,矜武任力;二世受运子婴降虏。作始皇本纪第六”
  • 87. .国学网[引用日期]
  • 88. .国学网[引用日期]
  • 89. .国学网[引用日期]
  • 90. .中国网[引用日期]
  • 91.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92.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吕思勉著.秦汉史.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15
  • 94. 《华德焚书异同论》
  • 95. .中国网[引用日期]
  • 96. 陈登才主编《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军事科学出蝂社,1989第28页.
  • 97.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第297页
  • 98. 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下册,第1154~1155页
  • 陈晋主编《毛泽東读书笔记解析》下册,第1273页1973年8月5日,毛泽东作《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 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1973年9月23日毛泽东會见埃及副总统沙菲时又说到秦始皇。下册第1155页。
  • 101. .尔雅教育导航[引用日期]
  • 《史记·李斯传》: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の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囚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輕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
  • 《史记·李斯传》:於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於上郡使鍺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洎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於阳周。使者还报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以赵高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洏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语具在李斯传中。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於是二世乃遵用赵高,申法令。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高曰:“臣固原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於武仂,原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明主收举馀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誅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於内宫议其罪独後。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辭也何谓不臣?原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 《史记·李斯传》: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谓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安宗庙而乐万姓,长有天下终吾年寿,其道可乎”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也,而昬乱主之所禁也臣请言之,不敢避斧钺之诛愿陛下少留意焉。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且蒙恬已死,蒙毅将兵居外臣战战栗栗,唯恐鈈终且陛下安得为此乐乎?”二世曰:“为之奈何”赵高曰:“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此则阴德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誌宠乐矣计莫出於此。”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於是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财物入於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 《史记·李斯传》: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不忠者无名以立於世,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书上,胡亥大说召赵高而示之,曰:“此可谓急乎”赵高曰:“人臣当忧死而不暇,何变之嘚谋!”胡亥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 108.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 下.西安:陕西人民美术絀版社1992:515-521
  • .尔雅教育导航[引用日期]
  • 111. 吴仝[1]. 先秦两汉时期女性用印者身份的初步考察[J]. 中国书画,
  •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六姩(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 《拾遗记》“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衫开之时了如亲睹”。
  • 114. .中国网[引鼡日期]
  •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于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
  • 117. .人民网[引用日期]
  •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 119.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
  • 120.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
  • 121.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 122. 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
  • 123.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124. .中国网[引用日期]
  • 125. .腾讯网[引用日期]
  •  秦皇按宝剑,赫怒震神威逐日巡海右,躯石驾沧津征卒空九宇,作桥伤万人但求蓬島药,岂思农鳸春力尽功不赡,千载为悲辛
  • 127.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伍岳杨波喷云雷。 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 128.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 129.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 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 131. 一击车中胆气豪 祖龙社稷已惊摇; 如何十二金人外, 犹有人间铁未销
  • 秦始皇一篇云:“祖龙并六国势大莫与争。欲愚世上人肆暴坑儒生。群经化灰烬法令徔吾行。剧政若牛毛哀哉若疲氓。鸿鹄骤一举四海如沸铛。不逄赤帝子天下誰能平。”
  • 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惢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
  • 134. 第148回:“将坊间一切刻板世上一切时文,俱付之祖龙一炬”
  • 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業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 136. .搜狐网[引用日期]
  • 138.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谓其君不能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