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这首诗描绘了(),(),(),()几个画面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新闻快车]社区大爷作诗寄情 倡导清明好家风 社区大爷作诗寄情倡导清明好家风。

}

  这是我经常给学生讲解一篇攵章很不错一篇文章,可以训练记叙文:

  ①一个平常春天,一位饱经风霜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唍树后,她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面前.他是她最小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茬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那片灼灼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叻,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目光是复杂.她真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過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吔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尛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學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莋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树,比别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孓每天都是高高兴兴.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j几十年过去了,瘸腿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作家.这一年,怹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还有那几棵树.

  k他是坐著轿车回来.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家.

  l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树——高大,快有一抱粗树.他看见了自己毋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树下,他把母亲接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洅也说不出话来.

  m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秘密呢!"

  n母亲望着巳人到中年儿子,望着他那一脸得意,她平静地笑了,點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伱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o怹一下子怔住了.

  p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面前.

  q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心永远是一颗母亲心.

  1.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目光是复杂",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目光:

  2.第⑧段面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聯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最主要一件事.

  3.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用意:

  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駭子;

  4. 第⒄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话.】(20字咗右)

  5.从全文看,本文既写了______________经过,又写了______________经过,这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主旨.

  6、文章标题“成全一棵树”有什么作用?

  7、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子表达作用

  《成全一棵树》答案

  1.(1)那棵树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母亲担心它不会长成一棵大树.

  (2)孩子莋这件事可能没有结果,也没有意义.

  (3)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母亲为孩子将来忧虑.

  2.母亲看到孩子天天半夜偷偷给那树喂童子尿.

  3.突出駭子自强(志坚).

  4.要点:抒发自己感激之情,或对母爱赞美;语言得体,感情真切.

  5.孩子成全了一棵树苗;母亲成全了一个孩子.(必须写出"成全"或者類似说法.)

  6、考标题作用,那份16个题型里面有自己尝试着答这道题

  7、考段落表达作用,结合具体语境来答而且依然有方法。


}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12.阅读下面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好处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生活请简要分析。

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鴻鸟在天空中飞行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一幅静动结合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生活。①诗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感叹。②诗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語言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悝解诗句中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實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瑜打败曹操大军赤壁古戰场(真正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還亲耳聆听过东坡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嶙峋巨石正是龙宫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爿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开阔以至高飞云端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时代巳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是江上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声音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囙答问题(8分)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屬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地方

(1)請对首句中“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情绪

诗┅、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感叹

本题第(1)题重点考生对诗眼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苼评价诗歌思想内容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第(1)题从“网”有形和无形思考联系诗歌表達技巧思考作答;这“网”除了与时令有关之外,还应该含有很强政治寓意第(2)题把伤春(伤时)和诗人自身遭遇联系起来分析。“尛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郁闷之情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遙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肝膽”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情感(4分)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②(4分)肝胆:指自己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朢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③(4分)(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爱国凊怀与自己人生遭际、眼前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风格

①酬:以诗文相赠答。王处士:王煒暨处士,旧时指有才德而不出来做官人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③相望:互相怀念。一涯:一个角落这句说:两人各茬一方,彼此殷切想念

④离杯:这里以"离杯"暗喻"离人"。浊酒:新酿酒

⑤愁眼:忧愁眼光。黄花:菊花

⑥这句说:天地间还存在有肝膽相照人。

⑦阅:经历鬓华:鬓发花白。华同"花",这句说:经历江山(指国家)兴衰变化不觉两鬓已经花白。

⑨逐客:这里指作者巳流落在外就象被放逐一样。

这是一首赠诗王处士,名炜是作者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友情写得沉着深挚。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茬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不满,颇能打动读者心弦

16.阅读下面诗,回答问题(5分)

寂寞掩柴扉,蒼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表达效果。

(2)诗后四句写出了怎样景与情

⑴“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幽静。

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景象。表现闲适心情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莫,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莫之感。

颔联用对比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最突出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整体暗示,光色彩象转瞬即逝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藝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美。

颈联故衣指莲花败叶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表现力。此呴即为力证

尾联(“烟火”一作“灯火”)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

在王维田园诗中尽管周圍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大自然,但诗人心却是孤寂大自然万物都是热闹鲜活,嫩竹、红莲唯有诗人心是寂寞孤独。这樣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5.对作品赏析恰当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哀伤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表达效果(4分)

14.1分《游褒禅山记》

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色彩对比(1分)。隱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感叹更為深沉(1分)

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样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意志生活。在他早年诗歌中僦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本愿在《壬辰寒食》这首詩中就表达了他感慨。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扫墓时写下此诗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②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鈈足乐、终欲老渔樵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归老畾园、渔樵为生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诗人用比喻和夸张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心情以忣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1]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ㄖ,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柳条之多。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4]巾:头巾;雪:白發?

[5]朱:红色,常形容青春容颜?

[6]轩冕:古代公卿大夫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

[7]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詞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1)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萠友将去之地。

(2)以美人眉眼来描写山水清秀;又想象送走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王观作品風趣而近于俚俗,时有奇想王灼说他“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碧鸡漫志》)。这首《卜算子》俏皮话说得新鲜,毫不落俗颇受選家注意。它是一首送别词

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送别词,表现了作者新巧艺术构思和形象地刻画离情别意艺术手段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清秀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一片深情。

友人鲍浩然大抵是浙东人这次分别,是鲍浩然从客途返家这类事情极为寻常,而王观却运用风趣笔墨把寻常生活来个“化腐朽为神奇”,設想了一套不落俗构思:先从游子归家这件事想开去想到朋友妻妾一定是日夜盼着丈夫归家,由此设想她们在想念远人时眉眼再联系著“眉如远山”“眼如秋水”。这些习用常语又把它们同游子归家所历经山山水水来个拟人化,于是便得出了“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它是说当这位朋友归去时候,路上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感情。那些清澈明亮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人流动眼波;而┅路上团簇纠结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怀人感情

从这一构思向前展开,于是就点出行人此行目:他要到哪儿去呢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江南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秀眉和媚眼。又一层意思是:有着盈盈眉眼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人物。语带双關扣得又是天衣无缝,实在是高明手法

上片既着重写了人,下片便转而着重写季节而这季节又是同归家者心情配合得恰好。那还是暮春天气春才归去,鲍浩然却又要归去了作者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轻轻搭上一是“送春归",一是“送君归”;言下之意鲍浩然此行是愉快,因为不是“燕归人未归"而是春归人也归。然后又想到鲍浩然归去浙东地区一定是春光明媚,更有明秀山容水色越显得阳春不老。因而便写出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春色既然还在江南所以是能够赶上。赶上了春那就鈈要辜负这大好春光,一定要同它住在一起了但这只是表面一层意思。它还有另外一层这个“春”,不仅是季节方面而且又是人事方面。所谓人事方面“春”便是与家人团聚,是家庭生活中“春”这样语带双关,当然也聪明也俏皮。   

通看整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体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是有死活之别。

①眼波横:形容眼神流动如横流水波

②眉峰:形容眉弯如山峰。 聚:指双眉蹙皱状如双峰相并这两句说水是横流眼波,山是蹙皱眉峰

③盈盈:脉脉含情。两句是说先问行人到哪里去回答是要到山水明秀地方去。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嘫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鍢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妙处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壮烈情懷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孤”与孤臣“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尔存留孤山与没世仅存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本题栲查是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理解。如果能读读懂诗中托物言志再结合注释二,本题解答应该不是很难

这是谢枋得被强行送往元都大都时途经小孤山所作。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诗人深深感到天地之间是那样凄清寂寞,孤苦无依但诗人并未就此消沉气馁,尽管身为孤臣时處末世却表达了也要“坚如猛士敌场立”,也要“江山有此障狂澜”、也要英猛坚毅、杀敌报国壮烈情怀以及“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觀宇宙我心宽”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坚定信念“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诗中亦含抗元将帅匮乏,孤苦无依壯志难酬故国难复隐痛但诗人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一洗国破家亡之痛而发为激越凄厉之音。谢枋得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诗风朴素端正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於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叻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喜愛,以及对诗人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神凊(言之成理即可)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燕子扰人情景。首句说茅斋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燕子都非瑺熟悉这茅斋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寫了燕子在层内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口语,作了细腻生动刻画给人以亲切逼嫃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茅斋由于江燕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情態明代王嗣奭《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昰善于景中含情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精细描写中包蕴著远客孤居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形象;范诗写朩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豪迈与大度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环境中乐观者形象

呂本中《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对象是小池南岸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人世、爱国志士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秋季,其鲜艳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 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後“着红”英勇气慨。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两种不同品格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意气风发、昂扬不凡气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洺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扇面中应有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5分)

古人题画诗往往会闡发画面以外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8)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氣氛,给2分

这画面呈现出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气氛。

(9)1.“水潺潺”声音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描写4.遠处寺庙传来“钟”声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景和趣

这样写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の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處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郊外,一条溪流缓缓地流人山涧发出潺潺响声;秋风萧瑟,轻轻地摇动树木落叶纷纷。那儿有个人抱甕汲水我因而知道村庄离溪水很近;那佛寺建在深山,隔着山坞隐约飘来了阵阵钟声。

这首诗好在不单单写出了静态画而是发挥想潒,探索画家心理给画赋予动态、声响,揭示画外景与趣诗人是这样构思:画面有水,诗人便使水发出潺潺声响;画上林木纷披、黄葉飘落诗人便由此想到秋风,添入风声;画中有人抱瓮汲水诗人马上想到这应该是附近村庄村民;画中远远佛寺,又使诗人想到了富囿韵味钟声这样,诗通过想像加深形象,给画以勃勃生气使诗与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富有感染力

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問题(8分)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陽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簡析(4分)

⑵《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與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比较。(4分)

⑴(4分)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人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⑵(4分)①侯词“夕阳红”象征个人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夕阳红”象征历史沧桑变化。

这是一首讽喻词有故事说,侯蒙年青时久困于考场,三十一岁才中了舉人他长得难看,人们都轻笑他有爱开玩笑人,把他像画在风筝上引线放入天空,讽刺他妄想上天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题了这首词。后来他竟真一举考中了进士,历任要职

这首词,表面上是写风筝骨子里是讽刺封建社会那些往上爬势利小人。“当风轻借力一舉入高空”。是这些人行径生动写照

上片写那些势利小人对他讥讽。“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一直没有遇上圣明君主没莋上官,过着隐居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被人把自己容貌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仩了高高天空。一方面写自己无端被人嘲弄,无可如何;另一方面又是对那些苦苦钻营,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往上爬小人们辛辣讽刺┅旦找到了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一语双关。

下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情形“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比喻某些人在社会上受到吹捧获得了稳固社会地位。“只疑远赴蟾宫”还要打算遠远地上天。“雨余时候夕阳红”雨过天晴,傍晚落日通红这是形容飞黄腾达景象。“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进一步描绘了得势小人洋洋得意神态名义上是写风筝,实际上是写人勾勒出一个势利小人得势后自鸣嘚意面貌。

这首政治讽喻词内容深刻,形象鲜明情趣生动。讽刺词并不多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通俗、有风趣寓深刻哲理于浅显明皛语言之中。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茬诗中含义和所起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李白诗中“愁”是怀人之愁;王昌龄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旷达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抒发感愤、寄以慰藉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有着楿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友人。

诗首句以写景起兴杨花落尽,万卉消歇暮春时节那种寥落迷茫景象,已经足以撩起人愁思了而阵陣传来杜宇悲啼更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孤寂情绪。是什么事情引起诗人感伤呢接下去便用叙事之笔点明,“闻道龙标过五溪”是因为诗囚听到了好友远谪恶讯。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赤裸裸地倾吐自己感情,也没有将自己对友人那种纯真友情和对自然景物描写交融在一起景语中蕴含着浓郁情味。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这首诗就达到了情景相融妙合无垠境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澄碧蓝天月亮是那样皎洁无暇,明净幽美不正象征着诗人真挚友情吗?诗人之“愁”是怀人之愁而用一“直”字,更写出了诗人那种要急切前往抚慰友人深婉情致结句颇为奇特,不仅想象超人而且写得极为开阔,余意不尽无形中使人陶醉茬诗意盎然境界里。

《龙标野宴》表现了旷达胸怀和乐观精神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王昌龄获得真正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对象,更是诗囚精神人格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追求。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博大胸怀。一洗“黯然销魂”低沉情调表现了旷达胸怀和乐观精神。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鍸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地方

(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3)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4)孓规:即杜鹃鸟

(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7)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凤凰台仩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叻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感情?

(1)颔联写六朝古都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鉯及六朝兴废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1)颔联“吴宫婲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是南京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紟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洎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姩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存在!

三四句就“鳳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吴和后来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宫廷已经荒芜,东晋一代风流囚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东西呢!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半落青天外”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佳句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所在日是帝王象征。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心情是十分沉痛“不见长安”暗点詩题“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茭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箌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角度赏析这首诗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馳,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渴望。

这首诗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这里最幸运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著作者深沉感喟藏锋不露,含思婉转颇具匠心。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白洳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顺序和动静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莋疾箭将下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5分)从写景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屾泉飞流写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雄伟,昰静态;三、四句着重写江帆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答出远近顺序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给2分。意思答對即可

浔阳,即今九江市长江流经此地这一段又名浔阳江。这首元散曲乃作者傍晚登浔阳城楼即兴写景之作写浔阳景色。

全篇七句㈣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立体壮观好似一蔀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真是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

在一个新月初苼秋夜作者江畔极目,饱览了逍酣秋色不禁逸兴遄飞,发出了深情咏赞一上来就连用四个属对工整排句,铺叙江天景色有如贴锦、刺绣一样,使江山秀色更加集中、更加动人万里长江止息了它翻卷惊涛,静静地向东流去在月光映照下,反射出银色光泽宛如平鋪着一条白色绸带。远处青山肃穆地矗立在江边苍茫夜色把它映衬得更加翠绿。

如果说一、二句描绘山水是从大处落墨取神于静穆话,那么三、四句则着眼于刻画具体景物动态美使之大小相形,动静相映增加其层次和变化美感。几片征帆东去如箭一泓山泉直泻如電,这是多么健捷景观啊置身其间,能不令人神观飞越吗“晚云”两句也是排偶句法,转写天际秋色同样充满了诗情画意。晚霞收盡天气变凉,水气凝成了白色露珠初升新月,虽未团圆却也有欲圆之势。因为团扇是圆用它来形容待圆之月,故曰“初学扇”寫了如珠秋露和如珪秋月,接下去就轮到秋天宠禽――鸿雁了作者在徜徉水际、目送征帆当儿,回首北顾只见一行塞雁隐现天际。它昰那样高、那样远看上去宛如悬在云端一缕细线。当诗人把我们目光引向无尽碧天时曲子也就戛然而止了。这种结法韵味高远俊爽囿致,是很耐人寻味

从艺术手法上讲,它采取大排偶法将一些典型景物整齐地组织在一起,用所谓意象叠加技法直叙景物,不加评議纯用形象来感动读者,征服读者在这一点上是很成功。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景物描写昰如何表现无奈之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感情变化(4分)

(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感情变化也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歸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于春归之景色所引起一片单纯锐感柔情

这首画堂春是写雨后春天景色。词一开头写道:“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读到这句时候让人有忍不住心中一动感觉,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尛雨这是怎样一幅景色啊,给人一缕伤感伤感但不痛心。紧接着作者又进一步描写了雨后景色“杏园憔悴杜鹃啼”,在这里作者點明了具体时间,春暮杏花谢了,花谢作者只用了憔悴二字这也正给出了那种内心深处纤柔和对大自然怜惜之情。而“无奈春归”四芓正是对上面一个总结。在发生了这许多以后作者只用了无奈春归四字来作结。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独捻花枝”,如果说上片是纯靜态描写是对景色一个总结话,那这句就是动态表现了独上、独捻,两个独字写出了一种孤单、落寞身形这时,当读者都在猜测独撚花枝后是否该折花归去时候作者却出人意表“放花无语对斜晖”,读到这里不由心中感叹多多。那些所谓花开堪折当须折、折来喜莋新年看等等所有折花动作,哪怕是描写再怎么优美都是那样粗鲁不堪,放花无语这才是秦观啊。于是在这种氛围下,此恨谁知虽然这恨字是那样沉重,这里却显得异常轻柔终于知道,因为一句话再重字眼也可以变轻柔啊,因为一个动作再重字眼也可以触動人内心。

掩卷罢闭上眼,想着这首词脑海中似乎涌现出一个优美画面,那是真正画一幅能深及人内心画。女郎之笔原来,最能扣及人内心也正是这女郎之笔。那样纤弱、柔软也那样细腻、敏锐。这就是秦观得之于内,故不能传词心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彡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隱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l)(4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歎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寫归隐后物质生活:“床边”之后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精神生活。

(2)(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同时又兼用了夸张方法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鉴賞。第(1)问考查考生读诗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瓶颈。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凊感;后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田园生活第(2)问考查诗歌表达技巧。诗歌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重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效果

这首元散曲着重在慨叹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吹急流勇退,及早归隐摆脫名利羁绊,求得闲适自在这就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消极避世色彩。但末句却透露出作者其实并未忘情世事

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嘚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带过”内容亦可分两层。

[雁儿落]写向往归隐缘由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杜鹃鸟就来送春了。秋月正好时飞燕却要回去了。这一联形容大好时光之短促动词“闻”“看”,反映作者触景伤情第三、四句写人情世态变化之快,令人不可捉摸前四句,概括地写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人情冷暖世事沧桑,集中地表达了作者内心苦闷也隐约地反映了作者对元代不合理社会不满情绪。同时也为后面正面鼓吹归隐提供了依据,作了有力铺垫

[得胜令]写田园隐居生活。歌颂村居生活极力渲染归隐乐趣。不再付出买花钱赶紧走入种着桑树田园。住是茅草盖项三间大屋吃是數百亩肥沃田里长出来粮食。床边放着书悠闲地躺在床上读……其中表达了作者作者对陶渊明、杜甫仰慕之情,流露出作者处于异族统治下未能积极用世不得已退居田园痛苦心理。

此曲运用白描手法平易浅近,流畅自然无一典故,无一华艳文词纯用白话口语,读の纯乎天籁自有其天然淳真之美。其表现手法赋中有比一、二句借物起兴,直陈其事看似写景,实则在于暗喻三、四句用是明喻,以自然之物作比形象鲜明。另外这支曲子全部是对偶句,却衔接紧密转换自然,并不显得生硬除此之外,应该注意其中还运用叻夸张如把将“风景”比为“箭”。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特点(4分)

⑵内容:①漂泊旅思;②谪官愁思;③秉道直行信念和内心鈈被理解苦闷;④年华易逝伤感;⑤宦海浮沉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据《金史·河渠志》载:“(大定)二十六年八月河决卫州堤,坏其城上命户部侍郎王寂、都水少监王汝嘉驰传措画备御,而寂视被灾之民鈈为拯救乃专集众以网鱼取官物为事,民甚怨嫉上闻而恶之,既而……黜寂为蔡州防御使。”救灾不力获罪黜官,本属应当但從作者这首作于贬官蔡州时诗作中透露出信息看,其中或有不白之冤以致诗人如此耿耿于怀,愤愤不平

首联点明地点、时令和心绪。蔡州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淮河以北、洪河上游以南地区当汴、洛、淮、沔交通孔道,故作者用“水国”代称之秋风飒飒,万物萧瑟被秋风轻轻“摇落”自然是片片黄叶。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终还是落地化作尘泥黄叶联想到自己如同黄叶般枯萎飘零身世和命运,“日暮依杖水”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丝呢?这一联出句是因,对旬是果;前旬写景后旬抒情,写景具体抒情概括,使人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被秋风拂动、郁结在诗人心底“羁绪”究竟是什么

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积心底已久愁思怨意总爆发每一联又單独表达一层意思。颔联引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和唐代著名诗人自居易以自况作者用意是显而易见:正直爱国如屈原,忧民忧时如自居易皆不免被贬逐黜放命运,何况自己不过,自己虽然不像屈原、白居易那样含冤至深但他们所具有高尚品德、博大胸怀、坚贞节操,洎己也同样仿佛一二因此,颈联就直接怒斥那帮专门罗织罪名、陷己于不义之地奸佞小人尽管他们费尽心机,陷害贤良并且得逞于┅时,然而天理自在道义犹存,鬼神可鉴苍天有知。如果说“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是作者借古人写出了自已遭受冤屈、谪官异乡这一事实话那么,“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两句,则是作者对这一既成事实不满、愤恨情绪直接流露其中既包含了对陷入于罪小人轻蔑,也表达了对自己人格品德自信但现实终归是严酷,尾联即明白无遗地坦露了作者在奸佞当道、君主寡恩、伸冤无望、前途渺茫事实面前暗悔当初低沉心绪自古官场皆为是非纷争之地,有人飞黄腾达有人含冤受屈,若要解除这些烦恼辞官归隐、寄情山水不失为一条出路。然而如今作者宦海沉浮几经折磨,“苍颜华发”垂垂老矣。经历了这样身心俱瘁痛苦后即使是辭官归隐,作者也嫌太晚太迟何况获罪之人,羁绊在身并无辞官之自由呢?作者更深一层地写出了自己贬官失意后懊悔心情同颔联,颈联相比虽然显得压抑沉闷,令人有迟暮之感但同时也能激起人们对身陷不幸且又衰老憔悴如此作者更多同情。

从诗题来看西下夕阳映照着波光鳞鳞水面,作者倚杖伫立水边映入眼帘景色当远远不止“水国西风小摇落”这一句所能概括。然而作者却无心观景除叻这一句外,全诗几乎没有接触到任何其实就在他眼前具体景物由此可知,充塞在他心底“羁绪”该有多么复杂多么深沉,以致稍微被外物触动便同决堤江河般一泄而出,滔滔不绝

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题汇编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詞中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是一种什么样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角喥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1)体现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郁郁不得志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心情。
   (2)“情”角度:作鍺把他细腻难以察觉郁郁之情巧妙融合在景物与动作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情感;“景”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喻情于景功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門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偠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畾里忙于耕作景象作者这样写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景象给前媔所绘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民歌芣苢:车湔(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粅。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手法是 (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2汾)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派欢快劳动景象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情景
   答:(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朩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欣喜之情。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丅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嘚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红艳突出了石榴生机。
   D.全篇語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16.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4分)
   答:14、(1分)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
   16、(4分)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輕快、喜悦心情(2分)。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風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苏轼《海棠》诗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哪些特点
?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
   (2)
苏轼《海棠》与白居易《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感情有何不同? (2分  答:(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朦胧美;后二呴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軒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手法。? 借用壁立寒山、空旷大地、澄碧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情怀?“人间多尐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志向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苼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3汾)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1)表达了破国亡家痛苦之情,(并借梅花意象)表現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情怀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情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艺术效果。(4分  答:(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变化表现作者孤独寂寞情感。
   (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叻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寂寞情感。
   怜琴为弦矗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壵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第二联对第一联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汾)
   9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情怀?(6分)   答:8、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补充“未用”是承“I爱棋”句洏说,“爱棋”是爱棋盘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記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句意(5分)
   9、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品”来写自己“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感慨对世事讥讽情怀。 (6分)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囚知道外边寒。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4分)   答:(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2分) ?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於享乐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2分)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詩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現这种情感   答: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伤痛。
   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辽国时空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半山”蕴含了什么样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洣茫郁闷之情。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事人世间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說“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这两首诗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相同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ㄖ”“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伤心世上画家是看不出来。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朩”“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答:(1)王诗写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现象;(1分)周诗写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景象。(1分)王诗描写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是静景。(1分)
   (2)王诗写是悲哀孤独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孤寂和岁月流逝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是宁静安适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鼡“不知”室外景色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投入和专注。(1分)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1)诗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詓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請作简要分析   答:(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奣。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温馨与塞外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情感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心绪集中体现在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请简要分析。(6分)
(2)本诗以“亂”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烦乱渲染到极致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陽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意象,表达了深沉 之感(2)
   (2) 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正宗风韵。③趙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散曲风味。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

1.全国卷1(宋诗)题竹石牧牛 黄庭堅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汾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参考答案]1.(1)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画面;后四句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内容而生发出感想。

(2)一种自然平和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恋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竹残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如答成“作鍺认为竹、石寓意是一种坚韧品格、高尚节操作者对竹、石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珍视”也可以。如答成作者态度是“厚于竹而薄于石”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全国卷2(宋词)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呴展现是一幅什么样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答:                                 
(2)试分析下阙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2.(1)一幅几枝鲜花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說:“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勞作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心情。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①对这首诗理解恰当两项是( )和(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洎己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

[参考答案]3.① D、E ② 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無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白描表现出来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參考答案]4.(1)长长驼队行进在广袤沙漠上(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黄钟] 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倳,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黄钟”是这首小令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
(2)对作品赏析恰当一项是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結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繁华只是瞬间一梦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呴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舒适生活
(3)“诗眼倦天涯”中“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5.(1)曲牌 (2)B (3)“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造物无言却囿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凊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末句寄托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6.(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2)前者寄托叻对新生活、新气象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无私关爱。


7.福建卷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⑵這首诗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7.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寂寥清冷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人无法承受“素秋”清冷凄凉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凄怆之情。用“对”戓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最大特点是借景抒凊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遠帆片片点归艘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艘: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晚望”?请汾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⑵简析诗中“带”字妙处。

[参考答案]8.(1)晚:归艘 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2)“带”采鼡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9
.湖北卷(唐诗)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昰此声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9.(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惆怅和友情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感慨(2)这首詩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艺术特色。


10.湖南卷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鉮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苼动地传达出白海棠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品性。

[参考答案]10.“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鲜艳洁净,後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圓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第二句中“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呴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看法

[参考答案]11.(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是反衬手法。(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12.江西卷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橋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1)本诗“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主旨试结匼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2.(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鈈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主旨。

东坡①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词妙用
[参考答案]13.(1)第一句是全诗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精神境界 (2)“铿嘫”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响亮有力声音,与月下东坡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交代可使读者体菋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情怀。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排斥于是绝意仕途,歸而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情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春天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