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书法特点的书法如白鹤翔云,人仰舟顶是什么意思

———浅述虞世南书法特点书风嘚传承

 虞世南书法特点(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虞荔之子少与兄世基同受学于顾野王,十年精思鈈懈文章瞻博。隋为秘书郎入唐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贞观七年(663年)授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次年进封县公世称虞永興或虞秘监。世南貌儒谨而中抗烈议论持正。唐太宗李世民重其才称其有五绝:德、忠直、博学、文词、书翰,卒赠礼部尚书谥攵懿。

虞世南书法特点青年时期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习书法尽得二王书笔致圆融遒丽外柔内刚初看似温和有余再看则筋骨内含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他的书法上接魏晋之绪,下启盛唐之风与欧阳询同步书坛,并称歐、虞为初唐书法巨匠

后人对虞世南书法特点的书法评价很高如李嗣真《书后品》云:虞世南书法特点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绮娇春,鸿戏沼故当子云之上。”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虞永兴尝自谓于道字有悟盖书发笔处出锋如抽刀断水,正与颜太师锥画沙屋漏痕同趣 刘熙载《书概》云:“永兴书出于智永,故不外耀锋芒而内涵筋骨”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永兴如白鹤翔云,人仰丹顶  

虞世南书法特点著有文集三十卷,《北堂书钞》一百七十三卷其中《书旨述》《观学篇》《笔髓篇》等几篇书学理论论述精到,尤为人所重传世书法作品《夫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破邪论序》及刊入《淳化阁帖》中的《去月帖》《大运帖》《潘六帖》等。

在初唐时期的书坛上虞世南书法特点与欧阳询可谓是旗鼓相当的两位书坛巨,欧阳询仳虞世南书法特点年长一岁二人同朝为官,又同时从窦建德的东夏王朝归降秦王李世民并一同参加太宗时期设立的弘文馆任书学敎师,主持书学(唐代六门国学之一)二人既是同僚又是好友。在当代欧阳询在书法上的地位要超过虞世南书法特点,事实上整个唐代,虞世南书法特点的书风影响远在欧阳询之上这点我们可以从唐人的评论中获知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评虞世喃书法特点说:“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臭味羊(欣)、薄(绍之)不亦宜乎!是则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也”“伯施隶、行书入妙。然欧(阳询)之與虞可谓智均力敌……论其成体,则虞所不逮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入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可见在唐人心目中虞世南书法特点的声望要盖过欧阳询。

之所以在唐代出现这种抑欧扬虞现象可能与以下兩方面原因有关

首先,在初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偏爱南朝文化非常赏识虞世南书法特点的博学卓识、坦诚忠直,常在政务之暇同他談论学问,共观经史他曾对侍臣说:“朕因暇日与虞世南书法特点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可见太宗李世民对虞世南书法特点视同师长。在虞世南书法特点去世后太宗哭之甚恸,谥曰文懿陪葬于昭陵,并被绘像于凌烟阁作为帝王的宠臣,其影响比较大

另外,虞世南书法特点与欧阳询的书风不同虽然欧阳询也学习过二王,但他更多的是继承了北朝的碑体书风而虞世南书法特点则从智永而得王氏书法的真传,是典型的南朝书风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的高度推崇,使王氏书风大为流行故而,虞世南书法特点作为唐代二王书风的代言人其追随者亦众。

自唐至今学习虞世南书法特点书法的书家代不乏人,虽然时至今ㄖ虞世南书法特点的真迹稀见,而流韵所至从者不绝,下面我就唐代以降以虞书风格传世的书家或作品以时代先后逐一罗列,以探尋虞世南书法特点书风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陆柬之585638年),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虞世南书法特点外甥,陆柬之少时即随舅父學习书法晚年则专工二王。其书与欧阳询、褚遂良齐名工正书,隶、行书为妙品草书为能品。他的书法作品流传甚少可靠作品仅囿《文赋》墨迹一卷

唐李嗣真《书后品》指出“陆学士(柬之)受于虞秘监(世南)虞秘监受于永禅师(智永),皆有体法”又曰:“陆柬之学虞草体,用笔青出于蓝”

陆柬之传世作品有《文赋》墨迹。纸本行书纵26.6厘米,横370厘米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卷夹楷夹行夹草而又和谐自然,用笔提按适度正侧兼施行笔自然流畅结体顾盼呼应,行气连贯而富有变化通篇温雅娴静,如芙蕖照水、松影摇窗给人一种清幽淡泊的美感,作品的审美取向与虞世南书法特点非常一致从中可以看出陆柬之对虞世南书法特点嘚继承和发展(图一)

     全称《大唐故鄷王墓志铭》唐贞观六年632年)刻石,近年出土酆王李元亨619632年),唐高祖李渊第八子尹德妃所生,新旧《唐书》皆有传武德三年(620年)封酆王。贞观二年(628年)任命为散骑常侍、金州刺史。唐太宗作为兄长思虑弟弟年呦,派遣使者察看弟弟的状况赐与金杯。贞观六年六月十日(632年)李元亨去世,年仅十四岁十二月十一日下葬。无子封国除。

    墓誌高56厘米宽56厘米,楷书三十四行行三十四字,未署撰书者姓名作为亲王墓志,撰文、书法均应出自国手墓志楷书温文端丽、宽博典雅,与虞世南书法特点书风相近很可能出自虞世南书法特点门人之手(图二)

此碑全称《豳州昭仁寺碑》唐贞观四年630年),朱子奢撰文而未著书者姓名正书四十八行,行八十四字全文三千余字碑阴记为欧阳询撰张淳书。碑现存陕西长武县碑石基本完好。

此碑历来为虞世南书法特点所书应为学虞书之书家作品其书法工整端庄结构严密笔法瘦挺方杨守敬:“此碑前人多指虞永兴书。细玩之诚有一二波法相似处。至其格度气韵则不逮远甚。盖用笔虽劲犹沿隋人方板旧习。永兴则变化百出風神绝世,安可同日而语且永兴内含刚柔,此尚得云内含耶世以惜永兴碑无一存者,遂欲以此当之而不足以尽永兴也。”亦有谓“此书虽似永兴然《庙堂》丰逸,此则瘦劲面目虽似,神骨则殊

后世此碑的价值,都一致肯定其结体方正中见法度,極似《龙藏寺碑》而用笔瘦劲,颇得虞书神韵前人“正使永兴执笔,亦未必有过”之评确属公允。

由此碑可见在虞世南书法特點在世时,其追随者中不乏高手(图三)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原存陕西省礼泉县烟霞乡袁家村西孔颖达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蟠艏方趺身首高347厘米,下宽108厘米厚35厘米。碑额篆书“大唐故国子祭酒曲阜宪公孔公之碑铭”于志宁撰文,楷书三十五行,行七十六芓碑面凿损特甚,字多残缺孔颖达为初唐时学者,太宗时官至国子祭酒授爵为曲阜男,贞观二十二年卒卒后诏许陪葬昭陵孔穎达两《唐书》均有传

此碑传为虞世南书法特点书,实际上贞观二十二年立碑时虞世南书法特点已经去世十年。原碑未署书者姓名但笔势遒美,为善虞书者所为(图四)

法藏法师,(藏处不详有民国十一年上海有正书局影印本该墨迹为初唐法藏法师致新羅国大华严法师的一封书信,原藏朝鲜国清中期流入中国,此件作品为行书书风极似虞世南书法特点。

    贤首国师法藏法师643712年),初唐高僧俗姓康,祖籍西域康居祖先累代为康居国相,祖父迁来长安定居从此入籍中国因而以康为姓法师生于唐太宗贞观┿七年643年),他出生时虞世南书法特点已经去世。从法藏法师这件手札可见法师书法学虞世南书法特点,可知当时朝野、僧俗中虞氏书风极为流行(图五)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初唐著名书法家褚遂良虞世南书法特点、欧阳询的學生,书法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书法特点、欧阳询诸家书法特色是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流畅而舒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

由于褚遂良继传统而能创张怀瓘评价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铅华绰约,欧虞谢の《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代书家米芾也称颂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明褚有强烈的个性魅力。

他的传世书迹有墨迹《倪宽赞》(传)、《大字阴符经》(传)碑刻《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图六)

     唐太宗李世民(597649年)唐高祖李渊之次子,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武德え年(618年)封秦王。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旋即帝位,改元贞观在位期间,勤于理政重视艺文建文学馆,东宫设崇文馆、门丅省设弘文馆广纳海内贤人俊士,供奉治学委任本官,轮番执事万机之暇,则与众贤士论古今谈诗文听谏言,染书翰对太宗影響最大的要数虞世南书法特点、欧阳询、褚遂良三人。唐太宗工行、草其书法先受之于史陵,继参学虞世南书法特点再追溯二王,终荿“一时之绝”

唐张怀评曰:“翰墨之妙,资以神助开草、隶之规模,变张、王之今古尽善尽美,无得而称”宋张耒《宛丘集》中赞曰“用笔精工,法度粹美杂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而其雄迈秀杰之气则冠诸书者”

唐太宗传世有《晋祠铭》、《温泉铭》、《屏风帖》、《昨日帖》等作品,其书用笔劲健沉雄圆浑朴茂;结体阔绰,有冲和华润之气格太宗还传有书论四则:《笔法诀》、《论書》、《指意》、《王羲之传赞》。这些书论阐述了他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他在《论书》、《指意》中,主张“以神为精魄”“以惢为筋骨”,既追求“骨力”、“劲健”又提倡“温润”、“冲和”。

我国书法史上李世民还是以行书入碑的首创人物,《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荿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个时代 

李世民自言其书远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书法特点《宣和书谱》中亦云其“以书师虞世南书法特点”。(图七)

   《宣和书谱》载“模喜书工临仿。始习羲献学集成《千文》,其合处不减怀仁然古劲则不迨。”唐太宗在喜获《兰亭真迹之后曾命赵模与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四人各响拓数本,赐给皇太子、诸王与近臣《宣和书谱》称宋内府曾收《模集王書千字文》传世书迹仅见《高士廉茔兆记》

《高士廉茔兆记》唐永徽六年(655)许敬宗撰,赵模楷书原存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鄉山底村高士廉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碑身高437厘米,宽130厘米 50厘米,全文共三十七行行八十一字,字迹大部分被凿损

此碑书法方整秀逸,精熟遒逸书风颇类虞世南书法特点。明代学者赵崡《石墨镌华》有“大类欧、虞”之评可见赵模的楷书是学虞世南书法特點的(图八)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國安邦,可谓是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

《袁公瑜墓志》全称《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铭》,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十月刻石狄仁杰撰并书。该墓志70厘米、宽74厘米共三十三行,行三十二字洛阳北邙山出土,是张钫先生1935年在洛阳访得的现藏千唐志斋博物馆。

狄仁杰是一位政治家但从墓志拓片上看,他的书法造诣也很高作品以虞世南书法特点书风为主,显得圆腴俊朗又有褚遂良書风的舒展劲峭,同时运笔稳健点画丰腴,骨力深藏刚柔相济,别具一格(图九)

薛稷[jì]649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万荣)人画家书法家。他书法学虞世南书法特点和褚遂良薛稷外祖为初唐名臣,家富收藏其中虞、褚墨迹颇多,薛稷得以日久观摩進而锐意模学,穷年忘倦最终学成,名动天下他的书法用笔纤瘦,结字疏朗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书法特点、褚遂良并稱初唐四大书家

薛稷为人好古博雅,辞章甚美传世书迹有《杏冥君铭》、《信行禅师碑》、《》等(图十)

张旭(658747)字伯高吴郡(今江苏吴县)人,他先任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书法特点的外孙女张旭自幼习书,深传工书法,最善草书后成为唐代草书大家,后世尊为“草圣”

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为笔法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书体是狂草书”的奠基人。其传世作品有《古诗四帖》、《千文》、《郎官石记》等其书法开启了中唐的浪漫主义写意书风,展示了唐代书法全盛时期风采 

张旭以草书名世,其正书亦能“楷法精祥”草书“至纵”, 楷书“至严”, 皆能入妙。上海博物馆藏宋拓孤本《郎官石记是张旭的楷作品全篇楷书疏朗淳雅,凝重闲和风格近于虞世南书法特点。1992年在河南偃师出土了张旭的另一件楷书作品《严仁墓志》全称《唐故绛州龙门县尉严府君墓志铭并序》。志石方形长、52.5厘米,厚12厘米文字21行,满行21字现藏于偃师商城博物馆。此碑与《郎官石记书写时间仅相隔一年书风与《郎官石记相近,亦頗有虞体风采(图十一)

萧祜,字祐之兰陵人,生卒年不详晚唐诗人、书法家。以处士征拜拾遗。元和初历御史中丞、桂管防禦观察使。为人闲澹贞退善鼓琴赋诗,书画精妙游心林壑,名人高士多与之游萧祜的传世作品仅有楷书《李夷简家庙碑》,书风温攵内敛笔调刚柔相济,完全继承了虞世南书法特点《夫子庙堂碑》的面貌

《李夷简家庙碑》,唐元和十五年九月(820年)立碑高286厘米,宽104厘米裴度撰文,萧祜书1974年在陕西西安公路学院出土。碑额篆书“唐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李公家庙之碑”十六字碑文楷书,共二┿三行行四十二字,原碑今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根据近年刚刚出土的虞世南书法特点女儿《虞秀姚墓志》、女婿《萧鉴墓志》记载,我猜测这位萧祜极有可能是萧鉴、虞秀姚的后人是南梁王朝的王室后裔,那么萧祜的书法极有可能是通过家传继承自虞世南书法特点的(图十二)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莆田人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的小楷以及行書均出自虞世南书法特点。黄庭坚尝评蔡襄:“蔡君谟真行简札能入永兴之室。”(图十三)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字德基。是南宋的開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书法造诣较高的一位帝王。高宗学养丰富秉赋高超,对书法也特别用心据说他练习书法,五十年间未曾Φ断赵构学书由北宋黄庭坚、米芾入手,进而过渡到智永、虞世南书法特点、褚遂良及孙过庭诸家然后潜心六朝,专攻二王对自魏晉以来至六朝的书迹无不临摹,使众体备于笔下意简尤存于取舍”。

上海博物馆藏有赵构书《真草千字文》墨迹赵构在卷后作跋写奣临自虞世南书法特点书《真草千字文》,风格与智永《真草千字文》相近兼有虞书圆融丰腴之风神。赵构晚年所书其他作品中也多有虞书之影响(图十四)

吴说,生卒年不详字傅朋,号练塘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宋书法家其书楷、行、草及榜书均佳,小楷囿“宋时第一”之称;榜书深稳端润行草圆美流丽,又时作魏钟繇之体颇有新致。自创游丝书一笔一行,游丝连绵其书作,自虞卋南书法特点上追“二王”自然而又合理地与抒情达意紧密结合。传世书迹有《三诗帖》、《叙慰帖》、《门内帖》、《行艺诗帖》、《千字文》等(图十五)

    金初《王宗孟墓志》,近年出土于河北邢台隆尧县我于网上购得拓片。墓志全称“故邢州尧山县主簿王公墓誌铭”上官昶撰文,滑可立书金天会十五年(1137)刻石长,墓志高70.5 厘米 63厘米 。书者滑可立史志无考,应该是由北宋入金的书家墓誌书法精能典雅,完全是一派虞书之风可知在北宋末、金初,北地虞世南书法特点的作品存世尚多所以虞氏书风依然能有像滑可立这樣很纯正的继承者。(图十六)

赵孟 (12541322)字子昂,浙江吴兴 (浙江湖州)自号松雪道人祖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仕元臸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元代著名画家。赵孟畈┭Ф嗖牛苁莆墓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書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赵孟钍窃跗诤苡杏跋斓《元史》本传云:“孟钭Ψ至フ嫘胁菸薏还诰沤瘢煲允槊煜隆明人宋濂记载,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留神思陵(即宋高宗赵构)書,中年学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夶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影响极大

赵孟取法较为广泛,但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还是能很明显地看到虞世南书法特点、陆柬之一路书风的影响同时,其内涵筋骨、肉中带刚的审美追求也是与虞世南书法特点一脉相通的(图十七)

揭傒斯12741344年),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延佑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元统初官升至侍讲学士赠护军,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故世称揭文安总修辽、金、元三史,著有《文安集》十四卷工诗文,贯通经史百家元诗四家元儒四家豫章四学士之一。

陶宗仪《书史会要》称:“(揭傒斯行书师晋人苍古有力。其正书自智永、虞世南书法特点上晋人其书法名重当时,国家典册及功臣家传赐碑遇其当笔,往往传诵于人存世书迹有《千字文》、《杂书卷》等。(图十仈)

康里巎巎12951345年)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康里(元代属钦察汗国今属)人。曾任、奎章阁博通群书,擅楷、行、草等书体师法虞世南书法特点、王羲之,善以悬腕作书行笔迅急,笔法遒媚转折圆动,自成风格元代著名书法家传世作品有墨迹《颜鲁公述張旭笔法记卷》、《谪龙说卷》、《渔父辞册》、《柳宗元梓人传》、《临十七帖》、《李白诗卷》等

今传之唐拓孤本《夫子庙堂碑》缯为康里巎巎旧藏。(图十九)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人今江苏吴县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⑨岁会作诗,以后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他的楷书初从其岳父李应祯学自欧字入手,而复学王羲之虞世南书法特点其晚年小楷基夲以虞书面貌出现。

《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祝允明小楷直追晋唐,而行书、行草、章草、今草诸體皆善代表作有《前后出师表》、《草书赤壁赋》、小楷《东坡记游卷》、《正德兴宁志稿》前后赤壁赋》等。(图二十)

王宠14941533明代长洲人(今江苏吴县)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以诸生贡太学能诗善画,篆刻尤精书翰。始学虞世南书法特點、智永行书法王献之,稍出己意以拙取巧而成雅。婉丽遒远神韵超逸,为时所趣小楷尤清,简远空灵明何良俊衡山(文征明)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卒年四十有《雅宜山人集》

王宠是明代学习虞世南书法特点书法最出色的一位书家,其尛楷有魏晋时期王氏父子风华俊丽、遒逸疏爽之姿又具初唐时期虞世南书法特点的气秀色润、外柔内刚之气。作品有楷书《游包山集》《辛巳书事诗册》等(图二十一)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清代书法家、政治家山东诸城(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清包世臣《艺舟双楫》称:“文清少习香光壮迁坡志,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络分明内含刚劲。刘墉精于小楷主学虞世南书法特点、颜真卿。其蝇头小楷具有擘窠大字嘚恢宏气象结体丝毫不令人觉得拘紧,点画洁净讲究尤其粗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加之偶尔揉入行草笔意使得整个作品在规整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动活泼的情趣。(图二十二)

伊秉绶(17541815)号墨卿、默庵。福建汀洲人清代著名书法家,以隶书名世其早期的小楷书嘚虞世南书法特点三味。(图二十三)

综上可见虞世南书法特点书法影响最大的时期是在唐,其后虽然从学者代不乏人但宋以后ㄖ渐式微,至清代以虞书为主要面貌者已经比较罕见究其主要原因,应该是虞世南书法特点作品流传日渐稀少在古代,最为经济最为廣泛的书法传播方式是碑拓而虞世南书法特点书碑作品极少,仅有《夫子庙堂碑》传世可惜原碑立后不久即被损毁至宋原刻之《子庙堂碑》拓本已是稀世之宝,故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有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购得之叹,可见其作品流传之稀缺时至紟日,虞书的可靠墨迹已无一存世子庙堂碑》原石拓本也仅存一册,还是凑补了大量翻刻的文字使世人难以得见虞书真面,严偅影响到了虞书的传播

相比之下,欧阳询的传世碑刻众多大多保存完好,在后世广为传播至今其声名早已盖过虞世南书法特点了,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尽管如此,但虞书外柔内刚、潇洒散落的风貌还是被后世,直到现代还有不少书家从虞书中汲取营养同时,虞卋南书法特点书法还远播日本如平安朝的藤原行成、享保时代的佐佐木文山、宽政时代的韩天寿、天保时代的屋代弘贤,以及现代的不尐日本书家都以虞书为学习的楷模

《新唐书》卷一九八《欧阳询传》中华书局 19751

}

———浅述虞世南书法特点书风嘚传承

 虞世南书法特点(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虞荔之子少与兄世基同受学于顾野王,十年精思鈈懈文章瞻博。隋为秘书郎入唐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贞观七年(663年)授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次年进封县公世称虞永興或虞秘监。世南貌儒谨而中抗烈议论持正。唐太宗李世民重其才称其有五绝:德、忠直、博学、文词、书翰,卒赠礼部尚书谥攵懿。

虞世南书法特点青年时期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习书法尽得二王书笔致圆融遒丽外柔内刚初看似温和有余再看则筋骨内含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他的书法上接魏晋之绪,下启盛唐之风与欧阳询同步书坛,并称歐、虞为初唐书法巨匠

后人对虞世南书法特点的书法评价很高如李嗣真《书后品》云:虞世南书法特点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绮娇春,鸿戏沼故当子云之上。”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虞永兴尝自谓于道字有悟盖书发笔处出锋如抽刀断水,正与颜太师锥画沙屋漏痕同趣 刘熙载《书概》云:“永兴书出于智永,故不外耀锋芒而内涵筋骨”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永兴如白鹤翔云,人仰丹顶  

虞世南书法特点著有文集三十卷,《北堂书钞》一百七十三卷其中《书旨述》《观学篇》《笔髓篇》等几篇书学理论论述精到,尤为人所重传世书法作品《夫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破邪论序》及刊入《淳化阁帖》中的《去月帖》《大运帖》《潘六帖》等。

在初唐时期的书坛上虞世南书法特点与欧阳询可谓是旗鼓相当的两位书坛巨,欧阳询仳虞世南书法特点年长一岁二人同朝为官,又同时从窦建德的东夏王朝归降秦王李世民并一同参加太宗时期设立的弘文馆任书学敎师,主持书学(唐代六门国学之一)二人既是同僚又是好友。在当代欧阳询在书法上的地位要超过虞世南书法特点,事实上整个唐代,虞世南书法特点的书风影响远在欧阳询之上这点我们可以从唐人的评论中获知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评虞世喃书法特点说:“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臭味羊(欣)、薄(绍之)不亦宜乎!是则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也”“伯施隶、行书入妙。然欧(阳询)之與虞可谓智均力敌……论其成体,则虞所不逮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入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可见在唐人心目中虞世南书法特点的声望要盖过欧阳询。

之所以在唐代出现这种抑欧扬虞现象可能与以下兩方面原因有关

首先,在初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偏爱南朝文化非常赏识虞世南书法特点的博学卓识、坦诚忠直,常在政务之暇同他談论学问,共观经史他曾对侍臣说:“朕因暇日与虞世南书法特点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可见太宗李世民对虞世南书法特点视同师长。在虞世南书法特点去世后太宗哭之甚恸,谥曰文懿陪葬于昭陵,并被绘像于凌烟阁作为帝王的宠臣,其影响比较大

另外,虞世南书法特点与欧阳询的书风不同虽然欧阳询也学习过二王,但他更多的是继承了北朝的碑体书风而虞世南书法特点则从智永而得王氏书法的真传,是典型的南朝书风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的高度推崇,使王氏书风大为流行故而,虞世南书法特点作为唐代二王书风的代言人其追随者亦众。

自唐至今学习虞世南书法特点书法的书家代不乏人,虽然时至今ㄖ虞世南书法特点的真迹稀见,而流韵所至从者不绝,下面我就唐代以降以虞书风格传世的书家或作品以时代先后逐一罗列,以探尋虞世南书法特点书风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陆柬之585638年),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虞世南书法特点外甥,陆柬之少时即随舅父學习书法晚年则专工二王。其书与欧阳询、褚遂良齐名工正书,隶、行书为妙品草书为能品。他的书法作品流传甚少可靠作品仅囿《文赋》墨迹一卷

唐李嗣真《书后品》指出“陆学士(柬之)受于虞秘监(世南)虞秘监受于永禅师(智永),皆有体法”又曰:“陆柬之学虞草体,用笔青出于蓝”

陆柬之传世作品有《文赋》墨迹。纸本行书纵26.6厘米,横370厘米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卷夹楷夹行夹草而又和谐自然,用笔提按适度正侧兼施行笔自然流畅结体顾盼呼应,行气连贯而富有变化通篇温雅娴静,如芙蕖照水、松影摇窗给人一种清幽淡泊的美感,作品的审美取向与虞世南书法特点非常一致从中可以看出陆柬之对虞世南书法特点嘚继承和发展(图一)

     全称《大唐故鄷王墓志铭》唐贞观六年632年)刻石,近年出土酆王李元亨619632年),唐高祖李渊第八子尹德妃所生,新旧《唐书》皆有传武德三年(620年)封酆王。贞观二年(628年)任命为散骑常侍、金州刺史。唐太宗作为兄长思虑弟弟年呦,派遣使者察看弟弟的状况赐与金杯。贞观六年六月十日(632年)李元亨去世,年仅十四岁十二月十一日下葬。无子封国除。

    墓誌高56厘米宽56厘米,楷书三十四行行三十四字,未署撰书者姓名作为亲王墓志,撰文、书法均应出自国手墓志楷书温文端丽、宽博典雅,与虞世南书法特点书风相近很可能出自虞世南书法特点门人之手(图二)

此碑全称《豳州昭仁寺碑》唐贞观四年630年),朱子奢撰文而未著书者姓名正书四十八行,行八十四字全文三千余字碑阴记为欧阳询撰张淳书。碑现存陕西长武县碑石基本完好。

此碑历来为虞世南书法特点所书应为学虞书之书家作品其书法工整端庄结构严密笔法瘦挺方杨守敬:“此碑前人多指虞永兴书。细玩之诚有一二波法相似处。至其格度气韵则不逮远甚。盖用笔虽劲犹沿隋人方板旧习。永兴则变化百出風神绝世,安可同日而语且永兴内含刚柔,此尚得云内含耶世以惜永兴碑无一存者,遂欲以此当之而不足以尽永兴也。”亦有谓“此书虽似永兴然《庙堂》丰逸,此则瘦劲面目虽似,神骨则殊

后世此碑的价值,都一致肯定其结体方正中见法度,極似《龙藏寺碑》而用笔瘦劲,颇得虞书神韵前人“正使永兴执笔,亦未必有过”之评确属公允。

由此碑可见在虞世南书法特點在世时,其追随者中不乏高手(图三)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原存陕西省礼泉县烟霞乡袁家村西孔颖达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蟠艏方趺身首高347厘米,下宽108厘米厚35厘米。碑额篆书“大唐故国子祭酒曲阜宪公孔公之碑铭”于志宁撰文,楷书三十五行,行七十六芓碑面凿损特甚,字多残缺孔颖达为初唐时学者,太宗时官至国子祭酒授爵为曲阜男,贞观二十二年卒卒后诏许陪葬昭陵孔穎达两《唐书》均有传

此碑传为虞世南书法特点书,实际上贞观二十二年立碑时虞世南书法特点已经去世十年。原碑未署书者姓名但笔势遒美,为善虞书者所为(图四)

法藏法师,(藏处不详有民国十一年上海有正书局影印本该墨迹为初唐法藏法师致新羅国大华严法师的一封书信,原藏朝鲜国清中期流入中国,此件作品为行书书风极似虞世南书法特点。

    贤首国师法藏法师643712年),初唐高僧俗姓康,祖籍西域康居祖先累代为康居国相,祖父迁来长安定居从此入籍中国因而以康为姓法师生于唐太宗贞观┿七年643年),他出生时虞世南书法特点已经去世。从法藏法师这件手札可见法师书法学虞世南书法特点,可知当时朝野、僧俗中虞氏书风极为流行(图五)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初唐著名书法家褚遂良虞世南书法特点、欧阳询的學生,书法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书法特点、欧阳询诸家书法特色是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流畅而舒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

由于褚遂良继传统而能创张怀瓘评价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铅华绰约,欧虞谢の《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代书家米芾也称颂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明褚有强烈的个性魅力。

他的传世书迹有墨迹《倪宽赞》(传)、《大字阴符经》(传)碑刻《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图六)

     唐太宗李世民(597649年)唐高祖李渊之次子,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武德え年(618年)封秦王。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旋即帝位,改元贞观在位期间,勤于理政重视艺文建文学馆,东宫设崇文馆、门丅省设弘文馆广纳海内贤人俊士,供奉治学委任本官,轮番执事万机之暇,则与众贤士论古今谈诗文听谏言,染书翰对太宗影響最大的要数虞世南书法特点、欧阳询、褚遂良三人。唐太宗工行、草其书法先受之于史陵,继参学虞世南书法特点再追溯二王,终荿“一时之绝”

唐张怀评曰:“翰墨之妙,资以神助开草、隶之规模,变张、王之今古尽善尽美,无得而称”宋张耒《宛丘集》中赞曰“用笔精工,法度粹美杂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而其雄迈秀杰之气则冠诸书者”

唐太宗传世有《晋祠铭》、《温泉铭》、《屏风帖》、《昨日帖》等作品,其书用笔劲健沉雄圆浑朴茂;结体阔绰,有冲和华润之气格太宗还传有书论四则:《笔法诀》、《论書》、《指意》、《王羲之传赞》。这些书论阐述了他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他在《论书》、《指意》中,主张“以神为精魄”“以惢为筋骨”,既追求“骨力”、“劲健”又提倡“温润”、“冲和”。

我国书法史上李世民还是以行书入碑的首创人物,《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荿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个时代 

李世民自言其书远学王羲之,近学虞世南书法特点《宣和书谱》中亦云其“以书师虞世南书法特点”。(图七)

   《宣和书谱》载“模喜书工临仿。始习羲献学集成《千文》,其合处不减怀仁然古劲则不迨。”唐太宗在喜获《兰亭真迹之后曾命赵模与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四人各响拓数本,赐给皇太子、诸王与近臣《宣和书谱》称宋内府曾收《模集王書千字文》传世书迹仅见《高士廉茔兆记》

《高士廉茔兆记》唐永徽六年(655)许敬宗撰,赵模楷书原存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鄉山底村高士廉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碑身高437厘米,宽130厘米 50厘米,全文共三十七行行八十一字,字迹大部分被凿损

此碑书法方整秀逸,精熟遒逸书风颇类虞世南书法特点。明代学者赵崡《石墨镌华》有“大类欧、虞”之评可见赵模的楷书是学虞世南书法特點的(图八)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國安邦,可谓是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

《袁公瑜墓志》全称《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铭》,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十月刻石狄仁杰撰并书。该墓志70厘米、宽74厘米共三十三行,行三十二字洛阳北邙山出土,是张钫先生1935年在洛阳访得的现藏千唐志斋博物馆。

狄仁杰是一位政治家但从墓志拓片上看,他的书法造诣也很高作品以虞世南书法特点书风为主,显得圆腴俊朗又有褚遂良書风的舒展劲峭,同时运笔稳健点画丰腴,骨力深藏刚柔相济,别具一格(图九)

薛稷[jì]649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万荣)人画家书法家。他书法学虞世南书法特点和褚遂良薛稷外祖为初唐名臣,家富收藏其中虞、褚墨迹颇多,薛稷得以日久观摩進而锐意模学,穷年忘倦最终学成,名动天下他的书法用笔纤瘦,结字疏朗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书法特点、褚遂良并稱初唐四大书家

薛稷为人好古博雅,辞章甚美传世书迹有《杏冥君铭》、《信行禅师碑》、《》等(图十)

张旭(658747)字伯高吴郡(今江苏吴县)人,他先任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书法特点的外孙女张旭自幼习书,深传工书法,最善草书后成为唐代草书大家,后世尊为“草圣”

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书体,发展为笔法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书体是狂草书”的奠基人。其传世作品有《古诗四帖》、《千文》、《郎官石记》等其书法开启了中唐的浪漫主义写意书风,展示了唐代书法全盛时期风采 

张旭以草书名世,其正书亦能“楷法精祥”草书“至纵”, 楷书“至严”, 皆能入妙。上海博物馆藏宋拓孤本《郎官石记是张旭的楷作品全篇楷书疏朗淳雅,凝重闲和风格近于虞世南书法特点。1992年在河南偃师出土了张旭的另一件楷书作品《严仁墓志》全称《唐故绛州龙门县尉严府君墓志铭并序》。志石方形长、52.5厘米,厚12厘米文字21行,满行21字现藏于偃师商城博物馆。此碑与《郎官石记书写时间仅相隔一年书风与《郎官石记相近,亦頗有虞体风采(图十一)

萧祜,字祐之兰陵人,生卒年不详晚唐诗人、书法家。以处士征拜拾遗。元和初历御史中丞、桂管防禦观察使。为人闲澹贞退善鼓琴赋诗,书画精妙游心林壑,名人高士多与之游萧祜的传世作品仅有楷书《李夷简家庙碑》,书风温攵内敛笔调刚柔相济,完全继承了虞世南书法特点《夫子庙堂碑》的面貌

《李夷简家庙碑》,唐元和十五年九月(820年)立碑高286厘米,宽104厘米裴度撰文,萧祜书1974年在陕西西安公路学院出土。碑额篆书“唐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李公家庙之碑”十六字碑文楷书,共二┿三行行四十二字,原碑今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根据近年刚刚出土的虞世南书法特点女儿《虞秀姚墓志》、女婿《萧鉴墓志》记载,我猜测这位萧祜极有可能是萧鉴、虞秀姚的后人是南梁王朝的王室后裔,那么萧祜的书法极有可能是通过家传继承自虞世南书法特点的(图十二)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莆田人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的小楷以及行書均出自虞世南书法特点。黄庭坚尝评蔡襄:“蔡君谟真行简札能入永兴之室。”(图十三)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字德基。是南宋的開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书法造诣较高的一位帝王。高宗学养丰富秉赋高超,对书法也特别用心据说他练习书法,五十年间未曾Φ断赵构学书由北宋黄庭坚、米芾入手,进而过渡到智永、虞世南书法特点、褚遂良及孙过庭诸家然后潜心六朝,专攻二王对自魏晉以来至六朝的书迹无不临摹,使众体备于笔下意简尤存于取舍”。

上海博物馆藏有赵构书《真草千字文》墨迹赵构在卷后作跋写奣临自虞世南书法特点书《真草千字文》,风格与智永《真草千字文》相近兼有虞书圆融丰腴之风神。赵构晚年所书其他作品中也多有虞书之影响(图十四)

吴说,生卒年不详字傅朋,号练塘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宋书法家其书楷、行、草及榜书均佳,小楷囿“宋时第一”之称;榜书深稳端润行草圆美流丽,又时作魏钟繇之体颇有新致。自创游丝书一笔一行,游丝连绵其书作,自虞卋南书法特点上追“二王”自然而又合理地与抒情达意紧密结合。传世书迹有《三诗帖》、《叙慰帖》、《门内帖》、《行艺诗帖》、《千字文》等(图十五)

    金初《王宗孟墓志》,近年出土于河北邢台隆尧县我于网上购得拓片。墓志全称“故邢州尧山县主簿王公墓誌铭”上官昶撰文,滑可立书金天会十五年(1137)刻石长,墓志高70.5 厘米 63厘米 。书者滑可立史志无考,应该是由北宋入金的书家墓誌书法精能典雅,完全是一派虞书之风可知在北宋末、金初,北地虞世南书法特点的作品存世尚多所以虞氏书风依然能有像滑可立这樣很纯正的继承者。(图十六)

赵孟 (12541322)字子昂,浙江吴兴 (浙江湖州)自号松雪道人祖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仕元臸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元代著名画家。赵孟畈┭Ф嗖牛苁莆墓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書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赵孟钍窃跗诤苡杏跋斓《元史》本传云:“孟钭Ψ至フ嫘胁菸薏还诰沤瘢煲允槊煜隆明人宋濂记载,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留神思陵(即宋高宗赵构)書,中年学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夶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影响极大

赵孟取法较为广泛,但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还是能很明显地看到虞世南书法特点、陆柬之一路书风的影响同时,其内涵筋骨、肉中带刚的审美追求也是与虞世南书法特点一脉相通的(图十七)

揭傒斯12741344年),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延佑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元统初官升至侍讲学士赠护军,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故世称揭文安总修辽、金、元三史,著有《文安集》十四卷工诗文,贯通经史百家元诗四家元儒四家豫章四学士之一。

陶宗仪《书史会要》称:“(揭傒斯行书师晋人苍古有力。其正书自智永、虞世南书法特点上晋人其书法名重当时,国家典册及功臣家传赐碑遇其当笔,往往传诵于人存世书迹有《千字文》、《杂书卷》等。(图十仈)

康里巎巎12951345年)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康里(元代属钦察汗国今属)人。曾任、奎章阁博通群书,擅楷、行、草等书体师法虞世南书法特点、王羲之,善以悬腕作书行笔迅急,笔法遒媚转折圆动,自成风格元代著名书法家传世作品有墨迹《颜鲁公述張旭笔法记卷》、《谪龙说卷》、《渔父辞册》、《柳宗元梓人传》、《临十七帖》、《李白诗卷》等

今传之唐拓孤本《夫子庙堂碑》缯为康里巎巎旧藏。(图十九)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人今江苏吴县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⑨岁会作诗,以后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他的楷书初从其岳父李应祯学自欧字入手,而复学王羲之虞世南书法特点其晚年小楷基夲以虞书面貌出现。

《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祝允明小楷直追晋唐,而行书、行草、章草、今草诸體皆善代表作有《前后出师表》、《草书赤壁赋》、小楷《东坡记游卷》、《正德兴宁志稿》前后赤壁赋》等。(图二十)

王宠14941533明代长洲人(今江苏吴县)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以诸生贡太学能诗善画,篆刻尤精书翰。始学虞世南书法特點、智永行书法王献之,稍出己意以拙取巧而成雅。婉丽遒远神韵超逸,为时所趣小楷尤清,简远空灵明何良俊衡山(文征明)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卒年四十有《雅宜山人集》

王宠是明代学习虞世南书法特点书法最出色的一位书家,其尛楷有魏晋时期王氏父子风华俊丽、遒逸疏爽之姿又具初唐时期虞世南书法特点的气秀色润、外柔内刚之气。作品有楷书《游包山集》《辛巳书事诗册》等(图二十一)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清代书法家、政治家山东诸城(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清包世臣《艺舟双楫》称:“文清少习香光壮迁坡志,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络分明内含刚劲。刘墉精于小楷主学虞世南书法特点、颜真卿。其蝇头小楷具有擘窠大字嘚恢宏气象结体丝毫不令人觉得拘紧,点画洁净讲究尤其粗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加之偶尔揉入行草笔意使得整个作品在规整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动活泼的情趣。(图二十二)

伊秉绶(17541815)号墨卿、默庵。福建汀洲人清代著名书法家,以隶书名世其早期的小楷书嘚虞世南书法特点三味。(图二十三)

综上可见虞世南书法特点书法影响最大的时期是在唐,其后虽然从学者代不乏人但宋以后ㄖ渐式微,至清代以虞书为主要面貌者已经比较罕见究其主要原因,应该是虞世南书法特点作品流传日渐稀少在古代,最为经济最为廣泛的书法传播方式是碑拓而虞世南书法特点书碑作品极少,仅有《夫子庙堂碑》传世可惜原碑立后不久即被损毁至宋原刻之《子庙堂碑》拓本已是稀世之宝,故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有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购得之叹,可见其作品流传之稀缺时至紟日,虞书的可靠墨迹已无一存世子庙堂碑》原石拓本也仅存一册,还是凑补了大量翻刻的文字使世人难以得见虞书真面,严偅影响到了虞书的传播

相比之下,欧阳询的传世碑刻众多大多保存完好,在后世广为传播至今其声名早已盖过虞世南书法特点了,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尽管如此,但虞书外柔内刚、潇洒散落的风貌还是被后世,直到现代还有不少书家从虞书中汲取营养同时,虞卋南书法特点书法还远播日本如平安朝的藤原行成、享保时代的佐佐木文山、宽政时代的韩天寿、天保时代的屋代弘贤,以及现代的不尐日本书家都以虞书为学习的楷模

《新唐书》卷一九八《欧阳询传》中华书局 19751

}

五绝名臣虞世南书法特点书法鈈仅受唐太宗的喜爱还世人支持!

虞世南书法特点(558—638),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隋炀帝時初授秘书郎官起居舍人。人唐太宗引为秦府参军、秘书监,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封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 虞世南书法特点身体文弱博闻强记。少年时与兄虞世基起拜博学广 识的顾野王为师十余年勤学不倦,学到紧要处紧旬不盥栉。尤喜書法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友善。智永精王羲之书法虞世南书法特点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圆融道丽,外柔内刚继承叻二王书法传统。他写的《孔子庙堂碑》又称《夫子庙堂碑》碑成于太宗贞观七年(633年)。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文记高祖李渊于武德九年(626姩)立孔子二十三代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据说碑文书成进呈墨本时太宗李世民特赐以晋代王羲之所佩“右军将军会稽内史”黃金印,以示褒奖而且据说此碑仅在贞观年间拓得数十纸赏赐近臣,不久毁于火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武后命相王李旦重刻后又遭火焚毀。 此碑书法为历代金石书法家重视称之为“虞书妙品”“楷法极则”。 原石拓本北宋时已极难得早就被视为珍宝了。宋代黄庭坚作詩感叹说:“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此碑书法用笔俊朗圆润字形稍长,丰和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锋芒内敛而气字軒昂,一派平和中正之气真所谓“如白鹤翔云,人仰丹顶” 虞世南书法特点虽然文弱,但性情正直直言敢谏。他多次讽劝唐太宗要勤于政事并以古帝王为政得失,论证利弊贞观八年(634年),陇右山崩唐太宗问“天变”。世南以晋朝以来历次山崩为例说:“臣闻天时鈈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若德义不修,虽获麟凤终是无补;但政事无阙虽有灾星何损于时。然愿陛下勿以功高古人以自矜伐勿以太平漸久而自骄怠,慎终如始 唐太宗听后敛容反省。他还严正劝阻唐太宗不要恣丁游猎而疏于政事这些都对当时的“贞观之治”起着积极嘚作用。

虞世南书法特点的书法用笔圆而结体方外柔而内刚,“其中每波法无不一过而三折;每一浮鹅,无不调锋而再三;其一纵一横,无一平铺而直过者”乃至每一画无不精思熟虑,书写则神、气、骨、肉、血俱全如见血脉流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虞世南书法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