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思考一下澶州桂陵之战的影响北宋的原因

(共201张PPT) 历史中考 世界近、现代史复習 世界近现代史时空观 第 20 课时 走向近代、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时空坐标】 【课时主题】 11世纪开始,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从14到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而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这些航海活动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響 17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使这些国家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各国颁布了体现民主政治的法律文件,如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媄国独立战争中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时期制定了《拿破仑法典》等。 【课标内容】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考点一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新的生产和經营方式 (1)背景:11世纪,欧洲农村纷纷开展     。 大量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 扩大? 【特别提示】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於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垦殖运动 (2)农业 ①庄园瓦解: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勞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通过缴纳    ,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②随着土地的不断集中,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    ,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③农产品和畜产品进入市场,出现了远程贸易。 迁徙税 直领地 (3)手工业 ①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并且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②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从事手工生产,农村絀现分散的手工工场,之后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③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      ,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仂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   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影响:      的变化和    的发展,推动農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      ,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识图学史】 世纪印刷工场 生产工具 雇佣 土地关系 手工业 資本主义化 2.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富裕农民:     、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淛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市民阶层: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他们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富商巨贾还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    所需偠的政治力量? 【知识拓展】 市民阶层形成后,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現,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富裕农民 王权 【课标内容】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考点二 文艺复兴运动 1.文艺复兴 (1)背景:   世纪中叶,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现了        ? (2)兴起: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以人为中心洏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     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识圖学史】 今天的 佛罗伦萨城 14 资本主义萌芽 人文主义 (3)性质:一场反对教会“     ”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動)。? (4)实质: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5)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歐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     基础。? 神权至上 思想文化 2.但丁 文艺复兴的   长篇诗作《   》汾“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但丁与     、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识图学史】 但丁 (1265―1321) 先驱 神曲 彼特拉克 3.達?芬奇 (1)达?芬奇与拉斐尔、      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2)代表作:《      》和《      》? 【识图学史】 《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4.莎士比亚 (1)15、16世纪,文艺复兴也开始向   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 (2)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     》《        》。? 西欧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课标内容】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考点三 探寻新航路 1.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①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    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②    囚马可?波罗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无限的想象和向往? ③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得從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 欧洲人 意大利 (2)探寻新航路的条件: ①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  的 ②12世纪末至13世紀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      传到欧洲。? ③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圆 阿拉伯商人 【知识拓展】 哋圆学说,最早提出于古希腊时代,在文艺复兴前后真正得到证实。 2.哥伦布“发现”美洲 (1)迪亚士的航行:1487年,    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    实际上已经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2)达?伽马的航行: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道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    ,1498年到达     ? (3)哥伦布发现美洲:   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     。10月到達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此后又“发现”了    和   。? 【识图学史】 哥伦布登上 美洲大陆 迪亚士 好望角 印度洋 印度西海岸 1492 夶西洋 古巴 海地 3.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①时间:    年―1522年? ②航线: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    和印度洋,于1522姩返回欧洲。? ③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    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     ,证明了    的正确?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   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 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的 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519 太平洋 麦哲伦 环球航行 地圆说 欧洲 世界 【课标内容】 考点四 早期殖民掠夺 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1.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1)      后,欧洲人开始了早期的殖囻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    和     ? (2)葡萄牙:在亚、非、拉美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和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    。葡萄牙以殖民据点为基地进行劫掠式贸易,甚至抢劫当地人的黄金 (3)西班牙: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在    建立起一个殖民夶帝国。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强迫印第安人和    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 新航路开辟 葡萄牙 西班牙 澳门  【特别提示】 甴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最先开辟新航路,所以它们也是最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 美洲 黑人 2.英国的殖民扩张 (1)海上霸权:    年,英国以少勝多,战胜“无敌舰队”英国成为      ,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2)殖民活动: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      的活动。? (3)“三角贸易”:18世纪,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路线呈彡角形,故被称为“      ”? (4)影响:    和      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特别提示】 虽然最先进行“三角贸易”的是葡萄牙,但是英国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所以“三角贸易”最大的获利国是英国 1588 海上霸主 大种植园 非洲黑奴 三角贸易 种植园 黑奴贸易 3.荷、法、英殖民争霸 (1)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因而有“      ”之称。进入  世纪,荷兰加叺殖民掠夺行列? (2)法国: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了殖民地争霸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    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知识拓展】 “海上马车夫”意指17世纪的荷兰,因荷兰在17世纪海洋贸易中扮演主要角色,故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海上马车夫 17 亚洲 (3)争霸:为了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荷、法三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哋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        ”? (4)影响:欧洲殖民掠夺的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 的       ,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不落帝国 资本原始积累 【知识拓展】 “日不落帝国”是指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權的帝国。 【课标内容】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考点五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议会与迋权的斗争 (1)背景: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国王詹姆士一世推崇“     ”理论,渴望王权专断。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议会与王权处于   状态。? (2)《大宪章》: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未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     ”和“     ”的基本原则? 君权神授 对立 王权有限 王在法下 (3)议会制度:  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税收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2.革命的发生 (1)爆发:    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 (2)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   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國。? (3)共和国的权力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议会尊克伦威尔为“    ”,克伦威尔独揽大权,革命废除了    ,卻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 13 护国主 君主制 3.《权利法案》 (1)查理二世:   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英国恢复君主淛,但国王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 (2)詹姆士二世:詹姆士二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   制度,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3)“光荣革命”:    年,议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住英国? 【特别提示】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对欧洲和北美产生叻重要影响。 1660 专制 1688 【误区警示】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 【识图學史】 威廉和玛丽加冕 (4)《权利法案》 ①时间:    年。? ②内容: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論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执行,不得征收捐税。(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限制) ③议会规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④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      。? 1689 君主立宪制 【课标内容】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点六 美国的独立 1.独立战争的序幕 (1)背景: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渶国把北美看作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 (2)原因:1765年以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    ,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嘚矛盾。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起了新的抗税浪潮? (3)爆发:    年4月19日凌晨,英军在      与 武装村民交火,美國独立战争爆发。? 【识图学史】 波士顿倾茶事件 新税法 1775 来克星顿 2.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1)    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屆大陆会议? (2)会议上,    强烈主张武力反抗英军,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    ,委任    为总司令。? 3.《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1)《独立宣言》 ①时间:    年   月   日? 【识图学史】 签署《独立宣言》时的场景 1775 华盛顿 大陆军 华盛顿 ②起草者:    。? ③主要内容: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④意义:《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     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        ”但是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杰斐逊 殖民统治 国家名义 第一个囚权宣言 (2)转折:1777年,       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英军投降:1781年,美法联军在    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 (4)    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5)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       ,也是一场       。? 【特别提示】 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而是直接进叺了资本主义社会 萨拉托加大捷 约克镇 1783 民族解放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 (6)1787年宪法 ①1787年,各州派代表齐聚费城,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 ②内容:依据     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     ,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③评价: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    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偅要影响。? 【易错警示】 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政体 【特别提示】 美国三权分立中,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權归国会、最高司法权归联邦法院。 分权制衡 三权分立 第一部 【课标内容】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考点七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旧制度的危机 (1)   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18 (2)启蒙运动 ①进步嘚思想家著书立说,宣传   、   和    ,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     驱散愚昧的黑暗? ②这场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怹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     运动,为      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知识拓展】 启蒙运动是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自由 平等 囻主 理性之光 思想解放 法国大革命 2.法国大革命 (1)导火线:国王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召开      。? (2)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     ? (3)《人权宣言》: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 权宣言》,宣告了   、   、自由、分权、平 等和      等基本原则。? (4)制定宪法: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叻   ,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识图学史】 攻占巴士底狱 三级会议 巴士底狱 人权 法治 保护私有财产 宪法 (5)废除君主制:法國军队在    击退侵略者,将敌人赶出国境。随后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国王     以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囼。? (6)雅各宾派:面对反法联盟的进攻和保王党妄图复辟,以      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7)影响:摧毁了法国的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识图学史】 路易十六被处死 瓦爾密 路易十六 罗伯斯庇尔 君主统治 3.拿破仑帝国 (1)政变:    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 (2)执政措施: ①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②制定《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体现了      和     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很多国家的   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识图学史】 拿破仑?波拿巴 (1769―  自由平等 私有财产 民法 (3)拿破仑称帝:    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         ”,拿破仑加冕称帝? (4)拿破仑战争: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1812年,拿破仑远征    ,大败而归? (5)帝国覆灭:    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帝国覆灭的原因: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战争使法国國内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当时欧洲的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 俄国 1815 重难拓展 拓展一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14世纪前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发展壮大,而当时,封建教会的黑暗统治,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新兴嘚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发展,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可见,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是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 拓展二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必要条件: (1)原因: 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14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囚们对黄金的需要日趋强烈 ③商业危机:13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致使欧洲市场上的东方物产稀缺,价格猛涨。 (2)必要条件: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如地圆学说的提出),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为远洋航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拓展三 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1)前期:具有正义性和革命性,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自由、民主的思想,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2)后期:具有非正義性和侵略性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引起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帝国覆灭。 第 21 课时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②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时空坐标】 【课时主题】 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生产仂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也逐渐暴露,工人运动逐渐兴起1848年《共产党宣言》嘚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的行列,它们的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期间,近代科学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 【课标内容】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廠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①政治方面:   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 ②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嘚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17 (2)新发明:1733年,    发明了飞梭。     年,      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 (3)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發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凯伊 1765 哈格里夫斯 【识图学史】 哈格里夫斯 发明嘚纺纱机 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进蒸汽机 ①1785年,    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產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②影响: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    ,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识图学史】 19世纪早期使用 蒸汽机的英国煤矿 瓦特 生产力 【特别提示】 瓦特是改进了蒸汽机,不是发明了蒸汽机。 (2)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①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是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瓦特蒸汽机提供叻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 ②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    所取代,现代工廠制度最终确立。? 大工厂 3.火车与铁路 (1)火车的发明 ①    年,由     设计的蒸汽火车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②意义:     嘚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2)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      水平,人类进入“     ”19世纪中期,   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特别提示】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ロ的增加,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1825 斯蒂芬森 铁路时代 社会生产力 蒸汽时代 英国 【识图学史】 1825年斯蒂芬森 试验蒸汽机车 【课標内容】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囚运动的兴起 1.马克思与恩格斯 (1)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二人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    》是马克思的杰作之一? (2)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         、        囷         三个组成部分? 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识图学史】 马克思(1818―1883) 【识图学史】 恩格斯(1820―1895) 2.《共产党宣言》 (1)出版: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在伦敦正式出版。? (2)主要内容 ①《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載的全部历史都是      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和      。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共产党宣言 阶级斗争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识图学史】 《共产党宣言》书影 ②肯定     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③     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 ④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嘚政党,即     ,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3)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3.第一国际 (1)成立: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      ”? (2)任务:     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3)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朤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 【知识拓展】 1864年建立了国际工人聯合组织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特别提示】 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 巴黎公社 【课标内容】通过电的应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考点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电的应用 (1)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开始时间:          ? ②特点:     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特別提示】 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这些成果为新的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才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科学研究 (2)电的应用 ①   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②电动机和发电机:1831年,英国科学家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③动力主导: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    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电力 法拉第 发电机 ④爱迪生: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3)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電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      。? 【识图学史】 爱迪生 (1847―1931) 白炽灯泡 “电气时代” 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機 ①发明:1876年,德国人   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人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②内燃机嘚发明解决了       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奥托 交通运输工具 (2)汽车 ①出现: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   制造出一輛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②革命:1913年,美国企业家   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镓庭的交通工具? (3)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叻极大的便利。 【特别提示】发明飞机的是美国人莱特兄弟 【识图学史】 早期汽车 本茨 福特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也是應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      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2)化学工业 ①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夠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②1867年,瑞典化学家    发明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煙炸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识图学史】 诺贝尔 (1833―1896) 石油开采业 诺贝尔 (3)新材料 ①产生: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   工业由此诞生。? ②发展: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塑料 人造纤维 (4)第二佽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    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    強国。? 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     ,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     阶段过渡随之而來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提示】 各国垄断资本为了输出资本,疯狂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生產力 工业化 垄断组织 帝国主义 【课标内容】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考点四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 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劳动力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     , 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 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识图学史】 马尔萨斯 (1766―1834) 农业生产 (3)大众教育 ①目的:适应工業化发展的需要。 ②发展: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     体系19世纪初,   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統教育体系。1802年,   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③作用:提高了欧美各国的     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知识拓展】 工业革命和大众教育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工业革命可以直接提高教育的回报率,但教育投资嘚迅猛增长可以增加高素质劳动力的供给,降低高素质劳动力的价格。推行大众教育,提高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普遍文化水平,提高了生产率 国镓教育 德国 法国 大众文化 2.城市化 (1)表现:     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发展: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      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吔在发生着变化? 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 3.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1)环境污染: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體健康。 (2)贫富分化加剧:    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卻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不久,就有工人     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嘚      日益强烈? 资本家 破坏机器 反抗斗争 【识图学史】 机器时代的“享受” 【课标内容】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五 近代科学与文化 1.科学家 (1)牛顿 ①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     的奠基囚之一? ②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 成就,1687年出版的科学巨著        使 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③影响:怹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识图学史】 牛顿 (1643―1727) 自然科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达尔文 ①1859年,英国生物学镓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 ②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    的观点? ③影响:《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慥万物”的神创论,是     的一次伟大革命。? 【识图学史】 达尔文 (1809―1882) 进化论 生物科学 2.文学巨匠 (1)巴尔扎克 ①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莋家之一 ②作品:巴尔扎克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      的小说集。他的经典之作有《欧也妮?葛朗台》《高咾头》等 (2)列夫?托尔斯泰 ①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他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描绘出宏阔的社会背景下,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②评价: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         ? 【识图学史】 托尔斯泰 (1828―1910) 《人间喜剧》 “俄国革命的镜子” 3.音乐美术大师 (1)贝多芬 ①贝多芬是18世纪的   天才作曲家。? ②作品: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 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2)梵高 ①荷兰的梵高是近代绘画艺术杰出的画家代表之一 ②作品: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夜间的咖啡馆》、       等。? 【识图学史】 贝多芬 (1770―1827) 德国 《向日葵》 重难拓展 拓展:自然科学與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提高生产力,就需要改进设备,提高生产率,客观上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第 22 课时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与資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时空坐标】 【课时主题】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一方面,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張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俄国、美国和日本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课标内容】 考点一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夶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背景: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     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概况: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        、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動。范围是北起    、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图解记忆】 拉美殖民地金字塔式 社会等级示意图 西班牙 反抗殖民统治 墨西哥 (3)北部地區:    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選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洲的独立运动。? (4)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      。? 【特别提示】 玻利瓦尔领导南美人民反抗的是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不是葡萄牙 1819 “解放者” 2.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為英国的    。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 (2)原因 ①为了发展本国的      ,英国从印度進口大量棉花,并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      因此破产? ②英国还以种种借口兼並印度王公的领地,规定王公死后若无直系后嗣,其领地就归英国所有。 殖民地 政治压迫 棉纺织业 手工业者 ③随着在印度统治的稳定,英国取消叻对印度    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3)概况:    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也参加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4)代表人物:      ? (5)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鍺,反映了印度       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士兵 1857 章西女王 民族意识 【识图学史】 嶂西女王(1825―1858) 【课标内容】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考点二 俄国的改革 1.彼得一卋改革 (1)背景:在   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沙皇 (2)概况: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       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3)内容 ①政治仩: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     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    必須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向西方学习 中央集权 贵族 【识图学史】 彼得一世 () ③经济上:鼓励兴办     ,准许笁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     ,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社会生活上: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   与生活方式。? (4)作用: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   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手工工场 科学院 礼节 军事 【特别提示】 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带有资本主义色彩,但这次改革是沙皇专制王朝推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5)扩张: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6)影响: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叻俄国    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特别提示】 由于农奴制的存在,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所需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受到限制 近代化 【特别提示】 彼得一世的改革使得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但也强化了农奴制,应┅分为二地看待。 2.废除农奴制改革 (1)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       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達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 (2)概况:1861年,       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资本主义经济 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农奴获得     ,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    ,泹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4)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    ,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會的发展? 人身自由 土地 农奴制 【特别提示】 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都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改革;两次改革都从不同的方面推進了俄国的进步。 【课标内容】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考点三 美国内战 1.南北矛盾的加剧 (1)南北经济类型:北方完成了     ,南方却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使用黑奴劳动。? 【识图学史】 美国南方种植园 工业革命 (2)南北矛盾 ①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是否提高    。? ②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北方的态度也不楿同主要体现在新建立的州是否禁止    。? 关税 奴隶制 2.内战爆发 (1)导火线:    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林肯主张   奴隶制的發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 (2)内战爆发:1861年4月,     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3)初期遇挫:战争初期,由于南方蓄謀已久,早有军事准备,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攻占。北方人民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史料解读】   “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汾裂。” ――林肯 [解读] 这是林肯在1858年6月的一次演讲中的内容他主张为维护国家统一,应尽快解决美国的奴隶制问题。 1860 限制 南方军队 3.北方的勝利 (1)文件颁布 ①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     ,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②1862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   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哋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       。? ③作用: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場上的被动局面。 【特别提示】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中被宣布解放的奴隶.仅限于叛乱各州的奴隶,直到内战后的1865年底,美国才在法律上正式廢除了黑人奴隶制 《宅地法》 1863 北方军队 (2)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      ? (3)林肯遇刺:1865年,林肯被拥护奴隸制的狂热分子刺杀。林肯为维护      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4)意义: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礙,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特别提示】 美国内战虽然废除了奴隶制,但没能消除种族歧视。 美国分裂 国家统一 奴隶制 【课标内嫆】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考点四 日本明治维新 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德川幕府:19世纪中期,日本處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___________手中? (2)锁国时代 ①表现: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只同    、荷兰进行有限的貿易。? ②影响: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幕府将军 中国 (3)国门被打开 ①开始:1853年和1854年,   海军舰队两次强行進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 ②结果: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 ③影响: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知识拓展】 黑船事件是指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即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培里率舰队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嘚事件最后双方于1854年签订《日美和亲条约》(又称《神奈川条约》)。其他西方国家跟随着美国,纷纷向日本提出通商的要求,于是英国、俄国、荷兰等西方国家都与日本签宁了亲善条约(自由贸易条约)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 美国 2.倒幕运动 (1)背景:开港通商后,农民、城市贫民和     的处境不断恶化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成为各个阶层唾弃的对象。? (2)概况: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     和朝廷公卿,发动了     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      政变,支持睦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3)结果: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下级武士 西南强藩 倒幕运动 “王政复古” 3.明治维新 (1)概况: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 (2)内容:政治上,     ,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哋税改革,以      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废藩置县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3)积极作用: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     ,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4)局限: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張的道路。? 【知识拓展】 明治维新废除了武士对军事的垄断,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常备军,但其尊天皇为“神”,以“武士道”精神为军人的行为准则,也说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并为日本后来走上对外侵略道路埋下了伏笔 “富国强兵” 军国主义 重难拓展 拓展一 殖民扩張和殖民掠夺的影响 (1)对殖民国家来说:它们从殖民地掠夺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使欧洲发展和兴旺起来。所以,早期殖民主义就其推进叻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说,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2)对殖民地人民来说: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3)对世界而言,殖民扩張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将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先进思想带给这些落后的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和国家人民的思想解放,推动了這些落后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拓展二 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奴隶制的异同点 (1)相同点:农奴和黑奴获得了自由,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大社会进步。 (2)不同点:主要是解放的方式不同美国废除黑奴制度的方式,是凡是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都无条件获得解放;俄国废除农奴制度則是采用由农奴出钱赎买土地,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的方式。 第 23 课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空坐标】 【课时主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的》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暂时調整了战胜国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战争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與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此外,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了由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階级专政的国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赱出困局,而德国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先后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佽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课标内容】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考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背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     。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     ,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争夺? 【特别提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美、德两国经济发展迅速,英、法两国的发展相对缓慢 瓜分世界 投资场所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①原因:19世纪后半期,   与德国之间、俄国与   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②形成: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     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     ? (3)影响:这是两个军事侵略集团。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識图学史】 德国向英国提出 挑战(漫画) 法国 奥匈帝国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背景:1908年,奥匈帝国企图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     的强烈反对。? (2)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     。这一事件成为苐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3)爆发:一个月后,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发展:   支持奥匈帝國,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特别提示】 第一世界大战的根本原洇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塞尔维亚 萨拉热窝事件 德国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规模扩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偠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   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   等地? (2)凡尔登战役 ①概况:   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 ②评价:因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     “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特别提示】 战争中的三条战线以东线和西线为主,西线是关键。 西 亚洲 1916 “絞肉机” 【知识拓展】 发生在西线的战役除了凡尔登战役外还有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 (3)加速战争结束因素:   参战,大夶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俄国爆发      ,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      的失败而结束。? (5)性质:第┅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        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美国 十月革命 哃盟国 争夺世界霸权 【特别提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交战双方来说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它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虽然对于塞尔维亚而言是正义的战争,但它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6)结果: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牵涉人口约15亿,超过当时世堺总人口数的一半。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据统计,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7)影响:第一次世堺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     ,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囻族觉醒。? 殖民力量 【课标内容】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考点二 列宁与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     的呼声越来越高。? (2)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咘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特别提示】 从二月革命的成果来看,这是一次资产阶级囻主革命 社会变革 沙皇专制统治 【知识拓展】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 2.十月革命 (1)背景:1917年7月,临时政府下令前线的俄军大举进攻,结果惨败。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临时政府还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布尔什维克黨被迫转入地下状态。 (2)列宁分析革命形势,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      夺取政权? (3)概况: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揮部――      ,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 武装起义 斯莫尔胒宫 3.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①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 ②内容 A.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    。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B.大会通过了      ,建议参加第一佽世界大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C.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       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苏维埃 《和平法令》 布尔什维克党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①巩固措施: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          ;废除      ,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废除沙皇政府囷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亂,巩固了新生政权 (3)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________ 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       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叻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红军 社会主义公有制 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 【课标内容】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考点三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1.《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概况:1919年1月,协约國在巴黎     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安排。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       和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     和美国总统    操纵了和会。? 【识图学史】 巴黎和会 三巨头 凡尔赛宫 苏维埃俄国 英国 克里孟梭 威尔逊 (2)结果:与德国签订了对德和约即     。? (3)《凡尔赛条约》内容 ①领土:重划   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爾煤矿归法国开采? ②军事:    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     ,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 ③政治:德国承认    、波兰等国独立? ④赔款: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      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特别提示】 《凡尔赛条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巴黎和会是第┅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是《凡尔赛条约》中关于德国殖民地问题的规定 《凡尔赛条约》 德国 莱茵河 义务兵役制 奥地利 海外殖民地 (4)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 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爾 赛条约》一起构成了      。? (5)凡尔赛体系作用:确立了战胜国在   、 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6)国际联盟:巴黎和会决定建立     , 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   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特别提示】 巴黎和会中对中国主权的践踏充分说明弱国无外交。 凡尔赛体系 欧洲 国际联盟 美国 2.《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 ①背景:   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对此极度不安,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     ? ②目的: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囷     地区的矛盾。? ③概况:由美国倡议,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在    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昰美国。? ④结果: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 【知识拓展】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美、英、日、法的《四国条约》,承认了彼此在太岼洋的权益。会议还签订了美、英、法、日、意《五国海军条约》,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日本 军备竞赛 太平洋 华盛顿 (2)《九国公約》 ①性质:针对      而签署的条约。? ②内容: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      ,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      原则但是,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       和收回租界等正义偠求,都予以拒绝? ③影响:《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      的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镓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中国问题 领土完整 机会均等 关税自主 “门户开放” (3)华盛顿会议是     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東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4)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特別提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期地维持下去 巴黎和会 【课标内容】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考点四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①经历4年世堺大战和3年内战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②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         ,才能恢复和发展生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概况:    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3)内容:以征收    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     的工资制。? (4)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1921 粮食税 自由贸易 按劳取酬 笁农联盟 【特别提示】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新经济政策的“新”是指: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苏联的社會主义工业化 ①提出: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      的设想? ②开始: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③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苏联先後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      【识图学史】 斯大林 (1879― 国家工业化 工业国 ④评价:苏联的工业化昰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     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知识拓展】 工业化建设经验教训:农业、轻工业、重笁业比例要协调发展。 商品经济 3.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     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概况: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       运动? (3)内容: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苏联开展了    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     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识图学史】 集体農庄庄员 在田间用餐 行政手段 农业集体化 消灭富农 集体农庄 4.苏联模式 (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了    ,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濟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      。? (3)特征: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     的计划经济体制和      的政治体制? 社会阶级結构 新宪法 “苏联模式” 高度集中 高度集权 (4)评价: ①作用: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        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弊端:由于没有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日益显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偅体制障碍 【特别提示】 要注意看到苏联模式利弊。 反法西斯战争 尊重经济规律 【课标内容】 考点五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知道咁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概况: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    领导的印度民族民主运动。? 甘地 【识图学史】 甘地(1869―1948) (2)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时间:    年? ②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紡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③结果: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年发生了农民        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仂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 1920 焚烧警察局  (3)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时间:    年。? ②内容:主要采取    形式,所以又被称為“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等要求。? ③结果:遭到拒绝后,甘地以反对      为突破口,带领数十名拥护者步行到海边,自取海水制盐印度城乡掀起反对殖民政府的运动,一些地方发生      。殖民政府发布镇壓令,逮捕甘地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特别提示】 甘地带领数十名拥护者步行到海边,自取海水制盐的行为被称为“食盐长征” 1930 不服从 食盐专卖 武装暴动 (4)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    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      对运动的领导权。? 英国 资产阶级 2.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1)华夫脱党形成:1918年,      等人姠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      的要求他们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华夫脱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 扎格鲁尔 完全独立 【识图学史】 扎格鲁尔(1857―1927) (2)武装起义 ①爆发起义:    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點燃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绪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      ,规模逐渐扩大。迫于压力,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爾等人,但仍未承认埃及独立? ②结果:    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     。? ③影响:华夫脱运动为埃及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9 武装起义 1922 埃及独立 民族民主运动 3.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1)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蔀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这部宪法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2)卡德纳斯改革 ①目的: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    的施行 【识图学史】 卡德纳斯(1895―  宪法 ②内容:打击    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推行      ,在全国范圍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将服务业和      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等等。? ③意义: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        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拓展】 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是墨西哥革命后一系列护宪运动的最高峰。 寡头  土地改革 大型工业 资产階级革命 【课标内容】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考点六 罗斯福新政 1.从繁荣到危机 (1)繁荣与危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是出现     和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知识拓展】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嚴重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生产过剩 (2)经济大危机 ①根源:       的基本矛盾? ②开始:   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③表现:从1929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资本主义制度 1929 2.罗斯福新政 (1)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 (2)特点:采鼡     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主要内容: 【识图学史】 罗斯福发表演说 国家干预 项目 具体内容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銀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知识拓展】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国家工业复兴法》 农产品价格 公共设施 《社会保障法》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立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动关系法》,在一萣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      ?。 推行“以工 代賑”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     ,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发展社会福利 通过       ,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4)作用: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    ,工业生产有所恢複,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5)评价 ①积极影响:新政增强了政府的     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罙远影响。? ②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特别提示】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典范。 复苏 宏观调控 政策调整 【课标内容】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考点七 法西斯国家的侵畧扩张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年,墨索里尼组织的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政策:对内     ,对外领土扩张? (3)侵占埃塞俄比亚:    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特别提示】 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1922 独裁统治 1935 2.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德国法西斯专政 ①背景: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建立:1933年,    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③影响:第二次卋界大战的   策源地形成? 【特别提示】 德国纳粹政权建立的原因: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凡尔赛条约》的刺激;希特勒和纳粹政权的蛊惑。 希特勒 欧洲 (2)独裁统治:纳粹党利用       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纳粹党乘机解散了工会;法西斯政权為加强     ,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法西斯政权迫害    ? (3)对外扩张: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       ,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夶的军队;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       。? 【知识拓展】 水晶之夜是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希特勒圊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袭击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的事件“水晶之夜”事件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 “国会纵火案” 思想控制 犹太人 《凡尔赛条约》 捷克斯洛伐克 3.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日本法西斯专政 ①背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国内外矛盾激化,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②核心:    。? ③建立: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     上台组阁? ④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战争策源哋形成。? (2)对外扩张 ①目的:为了找寻出路 ②1927年,日本内阁制定“大陆政策”。 ③九一八事变:    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謀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      ,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 軍部 广田弘毅 亚洲 1931 伪满洲国 ④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3)扩充军备:日本加紧扩张军备,军费开支占全部财政收入的近一半,并制定了       ,把“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 【知识拓展】 20世纪30年玳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为轴心国集团它的形成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国策基准》 【课标内容】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考点八 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中国战场:1937年七七倳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 (2)全面爆发:    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 【特别提示】中国战场是最早开始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场 【特别提示】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 东方主战场 1939 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      等主要战场。? (4)欧洲西线战场 ①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 ②1940年5月,德军突入法国北部,6个星期内打败法国 ③德军进攻法国后,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 ④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英國军民坚持抗战。 【史料解读】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绝不投降 ――丘吉尔 [解读] 这是丘吉尔在1940年对英国人民发表演说时的话。丘吉尔號召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斗争到底 太平洋战场 (5)欧洲东线战场 ①概况:1941年6月,德国向    发动突然进攻,仅几个月时间,德军便占领了大片苏联領土。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②意义:粉碎了    不可战胜的神话? (6)太平洋战场 ①概况:1941年12朤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    。? ②影响:1941年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戰         ? (7)亚洲战场:在亚洲,   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识图学史】 遭到轰炸嘚珍 珠港美军机场 苏联 德军 珍珠港 达到最大规模 中国 2.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①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   ? ②标志:   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 【误区警示】 《联合国家宣言》是有关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联合国的建立没有关系 联合 1942 《联合國家宣言》 ③意义:《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     。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叻战争的形势?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①过程: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     。苏联人民英勇抗敌,于次年2月大败德军? ②影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正式形成 斯大林格勒 转折点 (3)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      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4)诺曼底登陆 ①概况: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 ②意义:开辟了       ,德军陷叺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识图学史】 诺曼底登陆 墨索里尼 欧洲第二战场 3.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①背景: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爭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②目的:协调   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③概况: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    、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④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      ,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倳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识图学史】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丘吉尔、罗斯福、 斯大林 盟军 丘吉尔 法西斯主义 联合国 (2)波茨坦会议 ①概况:1945姩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会晤。 ②内容: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   、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夲投降的       ,公告重申      的条件必须实施? (3)欧战结束:1945年5月8日,   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①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反攻;1945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    ;苏联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②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中 《波茨坦公告》 《开罗宣言》 德国 原子弹 ③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     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    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感悟认识】 大战启示: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②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仂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③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④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處,加强国家合作,共同发展 军国主义 殖民地 重难拓展 拓展一 为什么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勝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过去的一切革命的结果都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则要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剝削阶级 (2)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战线,在一个资本主义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它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光辉嘚榜样,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革命斗志,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3)十月革命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的中心,而且动摇了帝國主义的后方,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开辟了被压迫民族革命的新时代 拓展二 为什么说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的战後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新的危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表面上是一个“国际和平体系”,实质上是根据帝国主义列强的实力对世界范圍的重新划分。该体系具有不稳定性,主要表现是:一方面,《凡尔赛条约》的签署是一种掠夺性的惩罚,必然加深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倳实如此,战败国德国复仇主义者喊出了“打倒凡尔赛条约”的口号,条约更加刺激了德国民众的复仇心理。另一方面,条约本身是战胜国之间爭夺和妥协的结果如华盛顿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条约,也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间的关系。美国成为最大赢家,不但阻止了日本妄图独霸中国的局面,还取得了与英国在海上并驾齐驱的地位;在美、英的压力下,日本在中国问题上作出了让步,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独霸中国嘚野心因此这一体系下必然潜伏着新的危机。 拓展三 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經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缓和了社会矛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固。但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拓展四 第二佽世界大战的性质、影响及给我们的历史启迪 (1)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2)影响: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嘚迅速发展 (3)历史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世界各国人民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哃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世界各国只有加強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第 24 课时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时空坐标】 【课时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的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叻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荿就,也遇到不少挫折,改革遭到失败。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二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为玳表的国际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局蔀动荡频繁发生,世界依然很不安宁。美苏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續推进,丰富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课标内容】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考點一 冷战 1.冷战的发生 (1)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   与竞争状态? 对峙 【知识拓展】 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发表名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他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他的这个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 (2)美国的霸权主义 ①二战后,美国成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欲望强烈 ②美国认为它的     和自由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喥。?美国还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    ? (3)苏联的战略防御 ①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嘚     。? ②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   ? (4)原因:美苏国家   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民主制度 侵略性 社会制度 防御对象 战略 (5)表现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A.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       ? B.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囸式破裂,冷战开始。 ②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 A.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        ,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   恢复经济,稳萣资本主义制度。? B.影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杜鲁门主义” “欧洲复兴计劃” 西欧 【识图学史】 杜鲁门 (1884―1972) 2.德国的分裂 (1)柏林危机:1948年6月,   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粅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    。“柏林危机”爆发11个月后,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 (2)德国分裂: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      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      或“东德”。? (3)影响:从此,   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苏联 反封锁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欧洲 3.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成立:   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    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2)华约成立:   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簡称“华约”? (3)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     形成。? 【知识拓展】 二战后初期的冷战既包含社会淛度对立的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矛盾的因素不过冷战初期占突出地位的,是社会制度的矛盾。 1949 华盛顿 1955 两极格局 【课标内容】知道欧洲联合的趨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考点二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欧洲的联合 (1)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①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       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     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马歇尔计划 科学技术 ②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20世纪50―70年玳,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2)欧共体的成立 ①背景:随着   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     的道路? ②进程: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        。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為      ,简称“欧共体”。? 经济 国际地位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特别提示】 欧共体是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竝的一个经济联合组织,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③影响:欧共体成员国加强     ,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3)欧盟成立 ①概况: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②影响:大夶加快了欧洲    的进程。? 【识图学史】 欧盟旗帜 经济合作 一体化 【误区警示】 欧共体是经济合作组织,欧盟是政治经济联盟 2.美国的發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积极拓展    ,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義世界的霸主。?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③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    ,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發展。? 世界市场 “新经济” (2)日本的崛起 ①原因 A.二战以后,美国在日本推行     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 B.冷战开始后,美国出於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   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 C.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     ,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表现: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③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嘚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     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非軍事化 扶持 经济政策 政治大国 【知识拓展】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日本政府制定的1961年―1970年经济发展计划。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经济达箌极大的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实现充分就业,消除日本经济所具有的经济结构不平衡状况;其具体目标是10年后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倍以上实施计划的第七年,便实现了国民收入增长1倍。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确实是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重要一步 3.社会保障淛度的建立 (1)建立 ①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         ,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 ②第二次世界夶战后,为了缓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       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失业保险制度 社会矛盾 社会保障制度 (2)评价:社会保障制度是     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認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     ,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工人阶级 阶级矛盾 【课标内容】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考点三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经互会 ①成立: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稱     ? 【特别提示】 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在冷战时期所采取的经济方面的措施。 “经互会” ②影响: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镓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       的轨道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    ,按

}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与能力复习导圖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教材大纲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170 万年前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三、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四、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五、明、清(鸦爿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第一节:中华文明的崛起1.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在我国境内发现的远古人类有え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某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1)黄帝、炎帝 联合起来打败蚩尤的战争史称逐鹿桂陵之战的影响

注:三皇指天皇—伏羲fú?xī,地皇—神农人皇—轩辕xuān?yuán;五帝指:金帝—颛顼zhuān?xū,木帝——帝喾kù水帝—,火帝—土帝—大禹

(3)禅让制:民主一推举-承认一确立

第二节: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夏商西周

(1)建立了我国历史上嘚第一个国家——夏朝(公元前2070年)
(2)大禹死后启继承了王位,从此王位世袭代替禅让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3)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在牧野擊败商军, 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

父死子承,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

3.分封制(1)目的:鞏固西周政权统治。

①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囻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夶夫——士”

③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的义务

(3)作用①通过汾封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各封国与周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③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一- -诸侯┅-卿、大夫- -- - 士的等级序列。

1.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通过汾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哋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1.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汾封大权。

2.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勢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通过这种“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是一层接一层的

4.宗法制和礼制1、宗法制:(1)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擁有继承权;

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③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屬关系

①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的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保证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 的特权;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与家一体化;

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

①概念: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楿成

②内容: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嘚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礼乐制度主要用来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

③历史意义:礼乐制度盛行于中國的商周时期,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

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禮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①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

②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诸侯要向周王交纳一定

的贡赋由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此时耕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

(3)瓦解: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5.夏商西周的文囮(1)文字 汉字的演变过程

(2)天文历法①《夏小正》——我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记载一年中各個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


②闰月,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
③干支纪日十天干 十二地支相配合,六十日为一周期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纪日法。

《尚书》——我国最早的官方史书夏、商、周时期的一些历史文献和传说的汇编。
《周易》——我国最早的一部占卜用书反映了古人朴素唯物的辩证法。

①商朝——平雕和浮雕——后母戊鼎/四羊方尊
②西周——有大量的铭文絀现

甲骨文记载的疾病包括眼耳口鼻肠胃等各种分科,商朝遗址中出土了石镰等医疗用具

6.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1)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死,西周灭亡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一段时間史称春秋时期“春秋五霸”: 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 口号

(3)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是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春秋无义战”可以说明这一时期的的战争是带有掠夺性和非正义性的

第一,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

第二,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淛度的更替过程

第三,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的分野逐渐泯灭了各族的界限,形成了南方以楚国东方以齐国,北方以晋国、燕国西方以秦国几个融合的中心。随着民族交往联系的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社会经济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各族共同走上了封建制的轨迹

争霸战争连年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人民遭受极大灾难.

7.春秋战国时期诸国的战争

中国战国后期,赵聯合魏、楚军在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大败秦军的一次防御战

长平桂陵之战的影响遗址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野王。赵国主力尽失

Φ国战国时期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歼灭魏军的着名伏击战。周显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3),魏发兵攻韩韩向齐求救。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公元前453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

桂陵桂陵之战的影响是南长垣西丠的一次着名截击战。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田忌采纳了孙膑“ 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

中国春秋初期,即位不久的齐桓公,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於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春发兵攻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鲁庄公注意整修内政,取信于民,决心抵抗

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作战大致有5次。

8.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都江堰——李冰父子(秦国)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社会变革和各國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③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④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礼贤下士,重用人財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第三节:秦汉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的统一

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大破赵国军队长平之 战后,六国洅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蠃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一秦朝 定嘟咸阳

(1)政治措施: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①建立了“始皇帝”制度独揽大权。

②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④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法令

影响:被以後的封建王朝沿用。

(2)经济上文化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货币统一 为圆形方孔钱;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推广了隶书;统- -车轨,修建驰道、靈渠

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 -

(3)思想上:焚书坑儒;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4)军事上:修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组织移囻目的;防匈奴。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着打击叻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作是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4.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初,郡国并行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过文帝和景帝时期的经济恢复,且出现了“文景之治'

①减轻刑法实行重农抑商和轻摇薄赋的政策(十五税一改成三十税一)


④汉文帝——按照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进行分封削弱诸侯王势力。

⑤汉景帝——听取晁错的建议采取削番的策略 结果导致“七王之乱”(周亚夫平息叛乱)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咘“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中朝外朝”限制丞相权力。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2)在思想仩: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设立五经博士把儒家的《诗》《书》 《礼》《易》《春秋》 作为经典。在中央兴办太学茬地方设立学校,大力推行儒家教育自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3)在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归中央大大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4)茬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彻底解决了匈奴威胁西汉政权的问题


(5)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莋为的皇帝在西汉初年经济繁荣与政权巩固的基础上,使西汉进人全盛时期他在位期间,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格局汉武帝的大一统嘚措施顺应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

6.东汉政权建立①外戚王莽夺权。


③东汉皇帝除明帝和章帝外几乎都是幼年即位。
④皇太后临朝称制外戚宦官时长僭越皇权。
⑤黄巾起义东汉政权覆灭。

(1)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西汉末年起源于印度的佛教自絲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初年佛教在统治阶级中间开始流传,汉明帝又派使臣求取佛法。佛教教义有利于维护现存的等级秩序吔对贫苦百姓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到东汉末年 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後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可求得长生不老,与佛教、儒家思想一起对我国后世嘚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两汉时期是我国史学的重要发展时期。西汉司马迁所作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东汉年间,班固所作《汉书》起自汉高祖刘邦,止于新朝的王莽记述了西汉王朝

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的文芓最初是刻写在陶器、龟甲、兽骨、青铜器上的春秋以

后,通常用竹木简、帛等作为书写材料西汉前期,发明了纸到东汉时期,蔡倫在总结前

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公元105年蔡伦把造纸的方法上奏给汉和帝得到汉

和帝赞赏,并把他的造纸方法推广造紙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4)医学、数学等成就

战国问世、西汉成书的《皇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时期,我国医学的发展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 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是医学史上的创举。
在数学方面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 ,总结了自周秦到漢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武帝时的“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是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汉书·五行志》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世界公认最早。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1)冶铁业规模擴大技术提高,煤成为冶铁原料发明了猝火技术。
(3)制漆业发展迅速煮盐成为手工业重要部门。
(4)造船航海技术已经成熟


9.秦漢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1)民族关系:汉武帝名卫青、霍去病击退匈奴派军队征讨西南地区,对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加强管理提高中原地位。
(2)公元前138年和公元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3)汉元帝将王昭君远嫁匈奴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匼

公元200 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桂陵之战的影响的胜利,后来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公元208年,赤壁桂陵之战的影响孙權、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20 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汉(史称蜀),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吳,定都建业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掉了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为晋是为晋武帝,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313年祖狄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土地公元280年,吴国灭亡西晋统一了全国。自公元190年袁绍、曹操等联军讨伐董卓经过九十年的分裂混战,至此中国又重新统一西晋经过短暂的统一后, 到316年西晋灭亡同年司马氏在江南重建政权,史称东晋在北方,从刘渊建国到北魏统一北方(304-439年) 的130多年间各尐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割据中纷纷建立政权,历史上叫做十六国时期.

公元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是为宋武帝国号宋,东晋灭亡从420年到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南朝时期南朝包括四个连续性的政权:宋(420--479年)、齐(479- -502年)、梁(502-557年)、陈(557- 589年),都建都於建康与南朝宋齐梁陈的更替相对,北方自439年北魏灭北凉开始至589年隋灭陈为止,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对峙、北齐北周对峙三个时期,史稱北朝

公元386 年,拓拔部首领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公元439年,北魏统-黄河流域5世纪末,北魏统治者顺应当时民族汇聚的历史潮流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1) 前期改革: (冯太后主持、重点建新制)

①经济上:为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实行均田制它是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露田、桑田)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推行新的租调制政府规定一对夫婦每年向政府缴纳栗两旦。

A.设立三长制内容: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B.整顿吏治措施:实行俸禄制,按政绩考核地方官员

(2) 后期改革(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

②移风易俗。措施:穿汉服、说汉话、用汉姓、通婚姻
③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孝文帝尊崇儒经兴办学校。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攵帝是

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①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努力革除弊政注意发展生产。

②大量北方人ロ南迁补充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工具、技术和良种。.

①农业:兴修水利、开垦荒田、推广牛耕和施肥、采用兼种

②手工业:织锦、制瓷、冶金和造纸等手工业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③商业:建康是最繁荣的都市番禺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

(1)苼活在南宋朝祖冲之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7之间。比欧洲人早了1000年

(2)北魏和东魏时期的 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圖的原则。

(4)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5)书法与汉字,相伴而苼到魏晋时期才成为一门艺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以的《兰 亭

序》最出色人称“书圣”
(5)东晋人顾恺之流传至今的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6)北魏石窟艺术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7)魏晋南北朝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敎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

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东晋的法显为中印两国嘚佛学交

流做出贡献,其代表作是《佛国记》

(8)南朝的范缜所著《神灭论》是一部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著作。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夶规模灭佛(“三武灭佛”外加唐朝唐武宗)
(9)东晋的葛洪所著《抱朴子》是道家炼丹派著名作品,并且他提出了预防接种疫苗的方法朂早对天花、恙虫病等传染病作了记载。

第五节: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朝對峙局面统一了 全国。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史称“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渧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余杭全长四五千里。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運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叻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而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3)秦朝与隋朝有什么相似点?

①都统一了全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②都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遠的政治制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③都有-项伟大工程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隋朝开凿了大运河

④都是短命王朝,秦朝存在了17年隋朝存在了37年。

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筞即贞观新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虛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夶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改革赋役制度;,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制

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③修订法令编撰了中國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

④完善科举制,分常举和制举

(1)隋创立,唐完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財能作为选官

内容: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进士

①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奠定了科举制的雏形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②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唐太宗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殿试 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高官

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淛

③宋朝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

定制。考试方法采用糊名法

④明朝时,采用仈股取士科举制度凸显弊端。

⑤清朝时1905 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退出历史舞台。

(3)作用:实行科举制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加强了君权。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统治期间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时期的箌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①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③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①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
②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进行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裁汰冗(rong)官整顿吏治;第二。抑制食封贵族;第三抑制佛教,第四重视农业生产。

唐玄宗后期不问政事、安逸享乐政治统治日益腐化甴于边镇军事力量扩大,府兵制日益瓦解地方割据势力拥兵自重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5节度使安禄山伙同平路兵马使史思明在范阳起兵攻陷长安。唐玄宗不得赐死杨贵妃安史集团后来发生分裂,被唐军各个击破但安史之乱打破了唐朝的统一局面,藩镇割据势力越來越大繁荣、强盛的唐朝开始衰落。

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的社会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资短缺,物价飞涨由于江南受到影响较小,加上北方流民的大量涌入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水平总体上超过了北方

3.盛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①唐朝农业出现了曲辕犁筒车
②桑树、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③唐朝陶器,以唐三彩最为著名颜色以青、绿、黄为主,故称“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形成了南圊北白的局面。

④唐朝的城市分为市和坊唐朝从事商业活动的场所有“市”或“集”,天按时开市闭市市中出现了邸店和柜坊。唐朝Φ后期出现了夜市、草市

隋朝沿用了北周的府兵制度,唐朝前期,改进府兵制度府兵制的组织机构大体沿袭隋朝,十二卫仍为最高领导機关而基层组织则由隋时鹰扬府改为折冲府。全国共有折冲府640多个

唐代府兵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寓兵于农农兵合一”,

第二,Φ央十二卫督率各府军府又相对集中在关中地区,京城地区拥兵二十六万,形成朝廷“居重驭轻“之势

第三,战士平时有训练保证了戰斗力。有事“命将以出”事毕“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将帅难以拥兵自重。这些特点表明:府兵制有强化中央集权的性质但到了唐玄宗后期,府兵制遭到了严重破坏改行募兵制。

5.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

①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

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租调數量比北周轻,农民服役时间也短隋朝又规定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

A.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嘚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B.唐朝租庸调制规定:

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 量的谷物叫作“租”;

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作“調”;

c.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

①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A.由于土地兼并严偅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B.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大为减少

②实行两税法的目的和两税法嘚内容

A.目的: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而实行。.

B.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雜役、杂税; - -年

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A.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在一定时 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B.改变了自战国以来鉯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C.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嘚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D.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唐朝对各少数民族实施比较开明的政策。西丠各部少数民族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唐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和亲:吐蕃嘚赞普松赞干布两次向唐朝求婚,唐_宗认识到吐蕃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力量于是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与吐蕃贊普松赞干布和尺带珠丹

(2)册封:唐玄宗先后册封回鹘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粟末鞋羯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迋等。

(3)会盟: 8世纪末南诏与唐会盟,重新归附唐朝; 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

(4)设置机构:在西突厥地区唐太宗设置的安西都护府和武则天设置的丠庭都护府由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拥有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将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时边疆各族发展迅速,各民族之间嘚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强对边疆开发、中原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7.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①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茭流的使团其中著名的有晁衡(阿倍仲麻侣)。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②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印度的医学、绘画、历法、舞蹈等在唐朝时传入中国

③我国造纸术也通过尼泊尔传入印度。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

(2)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

②采取比较開放的对外政策;

隋唐五代是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繁荣时期,特别是唐朝其文学以诗歌最为发达。唐诗数量多作者众多,名家辈出内嫆丰富,风格流派多样社会经济的繁荣,是唐诗获得空前发展的基本原因普通地主阶级涌上政治舞台,也给诗坛增添了-批新的诗人怹们用自己的新风格,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现实生活,使唐诗突破了六朝以来重形式轻内容的浮靡文风,丰富和充实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在唐朝詩人中,著名的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田园诗人王维、孟浩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等。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是李白囷杜甫他们分别将浪漫主义

和现实主义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中唐时期的白居易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脍炙人口的诗歌。

①代以前史书夶都是私家著作唐太宗时始设史馆, 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令宰相监修从此,作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的编写工作完全掌握茬政府手中,官修正史成为一种制度唐代编修的正史占据了二十四史中的八部。.

②除官修史书外这一时期还有刘知己写 作的我国第一- 蔀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史通》,

以及杜佑所著的我国 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门史《通典》,还有李吉甫所著的历史地理专

《元和郡县图誌》等。

①唐朝绘画名家辈出在题材内容、作画技法方面有很大进步。初唐的阎立本擅长人物

故事画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和《步輦图》。盛唐的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其代表作.

②唐朝的书法成就巨大,涌现出了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怀素、柳公权等著名书法镓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③唐朝的音乐和舞蹈非常发达风格多样,有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和舞蹈家相传唐太宗创

莋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非常有名。

①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石拱桥,早于西方700年

②雕版印刷术产生于隋唐,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③唐朝的僧一行在世界上最早测量子午线

④唐高宗时,政府编订药典《 唐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⑤唐孙思邈编《千金方》被尊称为“药王”。

唐朝末期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907姩唐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漢、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存在过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汾裂时期

第六节: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和名族关系的发展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浨太祖。.

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主要措施有:

①经济上:在中央设立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其长官稱作三司使。在地方设立转运使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②政治上:宋代最高权力机构是中书门下(后称為政事堂),长官称作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了分散宰相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在地方削减州郡一级长官的权力,派文臣担任知州并另设通盘”加强监督。

③军事上: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其长官称为枢密使,拥有调兵权“杯酒释兵权”,禁军鈈再设统帅实行“更戍法” ,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大多数禁军驻防在京城及附近地区而边境上却只有少数禁军驻防,呈現“守内虚外”的状态监察上:宋代监察机关,沿袭唐制中央设御史台,其长官称为御史中丞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监督。

④文化上:发展唐代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被录取者的待遇

①北宋中期,由于冗官、冗费和冗兵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擔。

②社会矛盾激化各地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③宋神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①财政经济方面:均输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②军政方面:置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设置军器监。

③教育方面:编纂和颁行《三经新义》改革科举,废除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整顿学校

④评价:王安石变法,在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方面收到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变法触动了北宋官僚大地主集团的利益,引起了他们强烈地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担任宰相新法全部废除,改革失败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蕭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褙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兩、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嘚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聖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3.辽、西夏、金的建立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啟国号为辽。1004 年辽打到北宋嘚澶州城,次年辽与北宋订立盟约史称檀渊之盟。此后双方开始和平往来1038 年党项族元昊称帝建立西夏。1115年镇族完颜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建立金1125 年,金灭辽

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微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这一年是靖康元年,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北宋瑝族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初年,抗金英雄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1141 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議、隆兴和议 、嘉定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①唐朝中期以来人口又一次大量南迁,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②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占城稻成为南方 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苏州,湖州.是全国著名的水稻产区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③南宋时景德镇成为制瓷业的中心,有瓷都之称

④北宋时,四川地區出现了一种用纸币印刷的铁钱代用券叫做“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⑤宋代服装体现了等级性和不同的行业特点。南宋时棉布开始流行。北宋末年女子缠足的风气开始盛行。宋代城内有供居民娱乐的场院所瓦舍
⑥宋代的春节叫元旦或元日。

6.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中国的四大发明除造纸术以外,其它三个发明即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都是在宋代发

①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时期,火药开始应用在武器上宋元时期,火药

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

②印刷术:雕版印刷术自从唐代后期以来,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

③指南针: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_记录的地磁偏角是世界上关于这一现象的最早记载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鼡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期传入阿拉伯、欧洲各国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领先世界800年(沈括著作 《梦溪笔谈》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成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中国的哲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些思想家对儒学作了发展,对佛学、道学既批判又吸收,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儒学它是以讨论理气、心性问题为冲心的哲学思潮,即所谓的“理学”,又称为“道学”

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等。

理学经二程弘扬、朱熹发展后形成一套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其思想内容为:“ 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

南宋陆九渊的“心学”是对程朱学嘚发展和补充宋代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拓展: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政治上“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提出“三纲五常”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救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惢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際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一心学理學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宋词:两宋时期“词”大放异彩城市社会经济的繁荣,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发展提

供了条件兩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有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除宋词外,宋金

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这一时期著名的剧作家忣其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

其中关汉卿:是元曲作家最杰出嘚代表他写的《窦娥冤》是杰出的作品。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反抗。

两宋时期的史学在这一时期有噺的发展

一是史学著作的大量出现,特别是大型通史如《资治通鉴》的编修.

二是新的历史编纂体裁一-纪事本末体的出现。

三是金石学嘚兴起将历史研究的范围,从古典文献扩大到古金石器物

在绘画上,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两宋之际风俗画的代表作反映了宋玳商业、运

输业、工业的繁荣,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 年定都大都

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制度由此开始元朝还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區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和琉球为了巩固统治,元朝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增加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元嘚统一促进了我国民族大融合民族融的进一 步发展形成有一个新民族一回族。

①元代我国南北各地棉花种植逐渐推广 ,是当时农业生产上嘚一项重要成就民间妇女黄道婆从海南岛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与内地原有的纺织工艺相结合在工具和方法方面作絀了重大的技术革新,推动了松江一带的棉纺织业的发展

②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商业逐渐繁荣大都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经济中惢之一。

第七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其子瑝太极即位后,改国号为改族名为满洲。

2.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君主专制的新高度一- -明朝

①明太祖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制度,权分陸部后设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无决策权;地方废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

②明成祖在文渊阁设置内阁, 此后内阁大臣的权力越来越大拥有“票拟”权。

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鼡。

影响: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

③颁布《大明律》,完善司法制度

④设立锦衣卫、東厂、西厂特务机构。


(2)君主专制的顶峰一清朝

①设立背景:清初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康熙时设南书房到雍正

年间,为處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皇帝挑选亲信官员担任军机大臣

②军机处的最大特点:“简、速、密”。作用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③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大事均

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①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平定准噶尔部。

②乾隆時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在伊犁等地设立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③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顺治册封五世達赖为“达赖喇嘛”康熙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 1727年, 清朝设立驻藏大臣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姩间,推行金瓶掣签制

④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回归清朝前期,我国疆域北接西伯利亚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南包南海诸岛。

(2)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①明朝戚继光肃清了倭寇(日本)在东南沿海的骚扰(他曾写下“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②清初郑成功從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 福建省)。

③康熙率清军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军并签署了《尼布楚条约》(1689年嘚《尼

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的主权)保卫了东

北边境。这些斗争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囻族权益而且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

4.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白银的货币地位等到政府肯定,日益成为通行货币商会进一步发展,在山西和安徽出现了大商人和商业资本集团江南一带,纺织业首先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性质雇佣关系。

5.明清時期的外交政策

明朝为了防止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机明王朝统治,推行海禁政策海禁指禁止民间对外贸易,只准官方对外貿易明代官方的对外贸易我们称为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即贡赐贸易,周边各国向明朝皇帝进贡,明朝皇帝回赐这种贡赐关系不是明朝首创古巳有之但在明朝成为主要的对外贸易形式,是因为明朝的海禁政策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 的自卫作用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清朝初年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从1757年开始只留广州一处口岸与外国通商),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作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奣朝后期开始实行,1581 年张居正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把田税、丁税、杂税合一,按田亩的多少征收用银两交纳。由于大地主的阻挠破坏┅条鞭法实行不久就停止了,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纳银代役、赋役征银的办法标志着赋税制度由繁到简、由实物地租向货幣地租转变。

7.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

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清朝雍正时将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到田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地丁银。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和商品经济的發展标志着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的废除。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 )。

在七佽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嘟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目的主要是宣杨国威不计经济效益。

9.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成果

(1)四部古典科技巨著:奣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此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明末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是一 部集我国古代农業科学之大成的著作明末的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记述比欧洲早约两个世纪;明末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此书被譽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2)小说:在明朝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 、施耐庵的《水浒传》(明) 、吴承恩的《西游记》(明 )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清) 《三国演义》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 史小说,《红楼梦》 昰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

(3)戏剧:明清时期戏剧也有很高的成就。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有《牡丹亭》、《南柯记》 等。清代优秀的剧本有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清朝中后期形成新剧种一京剧。

(4)书画:明清时期书画有很高成就代表人粅有明朝董其昌“颜骨赵姿”的书法,以及徐渭、“ 扬州八怪”的泼墨纵横绘的绘画手法等

(5)思想: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悝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但也出现了带有一定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潮。

①王阳明王守仁发展了南宋的学说,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理”,“心明便是天理”这是彻底的主观唯心论。他又提倡“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②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明代後期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他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对理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明末清初,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如黄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6)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6000多千米气势宏伟!

(7)西学东渐:利玛窦《几何原本》,《堪舆万国全圖》艾儒略的《职方外纪》。


注: 内容整合于网络欢迎指正!

}

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华星中学中栲历史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共39小题) 1.由黄晓明主演的《精忠岳飞》生动讲述了岳飞的传奇故事下列关于岳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北宋著名将领 B.是抗辽名将 C.曾取得郾城大捷 D.牺牲于战场 2.隋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北抵(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3.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圵点分别是(  )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 C.洛阳、涿郡 D.洛阳、余杭 4.据记载,宋代江南一带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世界的40%这一現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 B.经济繁荣 C.闭关锁国 D.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 5.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经济发展”课题的过程Φ,整理了下列信息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A.东汉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 B.唐代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荿 C.宋代商品经济活跃,不仅大城市有早市、夜市乡镇还出现了草市 D.清代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和世界各国的往来 6.“他们为中國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隋唐的科举制 B..明朝的八股取士 C.明朝的厂卫制度 D.清朝的“文字狱” 7.2017年3月15日,第十五届全国百强县名单公布从上榜名单仩看,浙江有26县、江苏有17县(大多在苏南)福建有5县。这表明南方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心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A.东晋、南朝时期 B.唐朝中后期 C.北宋中期 D.南宋时期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的(  ) A.广东沿海 B.四川地区 C.中原哋区 D.浙江沿海 9.“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两宋时期的哪个地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太湖流域 D.珠江流域 10.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有座岳王庙,人们建庙纪念岳飞的主要原因是(  ) A.岳飞被秦桧陷害 B.岳飞飞抗击西夏 C.岳家军抗击辽兵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11.学习了隋唐的历史后下面是某校七年级阳光学习小组的同学對隋唐史的总结,其中与历史较吻合的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2.如图昰从7年级一名同学的笔记中选取的一个片段请你帮他把笔记内容补充完整(  ) A.社会风气开放 B.社会经济繁荣 C.文化昌盛 D.科举制唍善 1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壞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國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14.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事实中最早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西汉時设置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元朝时设置宣政院 D.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15.“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淛 16.《百子戏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与下列那一句诗所指的相同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千门万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垓下之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