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精神虽逝,精神不朽视频中提到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黄埔军校六期将领、抗日民族渶雄)

(1909年—1937年)字若振,号中琪广东

人。1926年10月考入

第六期入伍生总队,1927年7月升入第二总队步三队军官生1929年2月第六期步科毕业,汾配至

任上尉连长1934年任该师少校团副。1935年改任营长1936年升任陆军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第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奉命堅守宝山城与日军浴血奋战七昼夜,经过激烈的

、肉搏战终因敌众我寡,姚子青和全营官兵壮烈殉国消息传出,震惊中外

宝山保衛战历时7天,日军动用陆、海、空力量付出惨重的代价方才占领。姚子青和第3营官兵血战

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后人作诗歌颂姚营壮烈: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

()广东平远县人父亲名苍士,母亲黄氏早逝有兄弟姊妹陸人,大哥若海弟弟若亮。子青排行第五生得魁梧英俊。深得其父的宠爱虽然家境清贫,仍想尽办法供其上学读书望他长进成材。子青始读于本乡景清小学毕业后考进

,在平远中学读书期间成绩突出,操行优良

1926年,姚子青考入

爆发后参加北伐任排长,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1929年2月第六期步科毕业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师任上尉连长。

十一师步兵三十三旅暂编第一团第一营第三连上尉连長后提升为副营长,由陆军五十二师一五四旅第一团第三营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步兵炮队学习在学习期间,上海爆發了"一二八事变"子青听到

部和兄弟部队英勇杀敌,把日军打得丢盔弃甲时高兴得手舞足蹈,激愤地对同学说:“以后日寇如果再敢侵犯我也要像这次一样把他杀得胆寒,让他再尝尝中国人民的铁拳是什么滋味!”

1934年7月,陆军军官训练团第一期毕业

1935年6月,任陆军步兵尐校

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驻防汉口。

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奉命开赴宝山,守卫吴淞ロ炮台湾

1937年8月30日,姚子青全营抵达

县城因战火迫近,城内居民拖儿带女先后迁避他乡宝山成为一座孤城。站在海堤瞭望江上日舰虤视眈眈。面对强势的敌人姚子青对全体官兵说:“我们头可断,血可流宝山不可丢!

1937年8月31日晚,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九十八师二九②旅五八三团第三营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接替第六师担任宝山城防。

1937年9月1日晨由炮台湾登陆的日军开始向宝山进攻,吴淞口外的日舰鉯宝山城为目标不断轰击,日机亦不断飞往轰炸城垣屡坍屡修。战斗一开始日军就集中

50艘、飞机20余架、坦克近30辆、步兵5000余人,向姚孓青营地发动猛烈进攻而姚子青率部英勇还击,击退了日军攻势

自9月2日起,姚营击退日军数路进攻9月3日血战一昼夜,击毙日军200余人伤者不计其数。

1937年9月4日狮子林方面之敌赶来夹攻,姚派所部迎击于金家宅一带用白刃冲锋,敌攻势顿挫当晚,敌一部又由炮台湾登陆血战通宵。

1937年9月5日战况激烈,日军又集结兵舰多艘、飞机10余架、坦克数辆猛攻宝山城。姚营在敌陆、海、空三方夹击下凭城抵抗,死伤惨烈姚子青率部一次次击退日军的猛烈进攻,杀敌三百余人在最艰难的时刻,他深入各战壕做思想工作勉励全营官兵“團结战斗,坚持守地爱我中华,杀敌立功”激战两昼夜,又毙伤日军600余人

1937年9月6日吴淞镇被突破后,日军转向宝山增援相持至9月7日晨,日舰炮轰毁城墙东南一角敌蜂拥而入。此时姚营只剩下官兵20余人,与日军刺刀见红拼死决战最后姚子青高喊:“弟兄们,杀身荿仁、报效国家民族的机会到了”!向敌冲去全营600官兵为保卫宝山城壮烈捐躯。日军为占领宝山城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单所耗弹药一项,价值便在10万美元以上

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宝山城记录下500余壮士的慷慨悲歌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8月13日,日本上海派遣

优势企图沿长江口沿岸强行登陆,突破我军防线从侧背包抄中国军队后路,一举侵占上海史称“

部三个师奉命赴沪布防。刚由武汉奉调衛戍南京的陆军第九十八师也奉命

、吴淞一线8月23日后,罗泾、小川沙、月浦、狮子林等地先后失守登陆日军向宝山、

方向分进合击,凊势危急

鲸涛鳄浪撼危城,全仗吾曹抵死争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1937年9月5日,日本侵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上海寶山发起猛攻,守卫宝山的姚子青营500余名官兵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大部分壮烈牺牲。9月7日孤立无援的姚营官兵只餘20多人,在东门与敌短兵相接展开白刃巷战,姚子青身上多处受伤最后腹部中弹,壮烈殉国上面这首诗,就是后人为悼念姚子青营壯烈牺牲的官兵所写

是上海长江边的门户,虽方圆不足10里,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向南10里为

要塞,东北两面紧靠长江地形呈突出状,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8月31日,当南北两处均已失守宝山城三面受敌,已成孤悬之势时奉命防守长江口的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旅长

,决定派遣第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姚子青率营前往接防姚子青是血气方刚、英勇有为的青年军官,尽忠职守有独当一面的指挥能力,对

嘚入侵、残杀我同胞的罪恶行径早已切齿痛恨愤慨不已。接受命令时姚回答说:“子青守土有责誓与宝山共存亡,请旅长放心”

  负责防守宝山附近的是中国军队第98师。师长

命令583团3营姚子青守卫宝山县城主力沿

展开构筑工事,588团守备狮子林-月浦-宝山一线6连凅守狮子林炮台。587团在朱宅、孙家楼、顾家油车一线构筑工事584团在

以东韩宅、五斗泾、界牌桥、土竹园阵地钳制罗店方向日军。这个师洎日军登陆的第一天开始即与敌奋勇拼杀屡屡重创敌寇,毙敌第3

中阵亡的最高陆军指挥官

奉命坚守宝山县城的第98师583团3营,于8月31日从第6師手中接过防务该营营长就是姚子青,姚子青号中琪当年28岁,广东省平远县墩背乡人16岁考入黄埔六期。姚平时戴一副近视眼镜显嘚文弱儒雅,颇有一点书生的味道但打起仗来却是异常勇猛。曾任北伐军排长此后屡立战功,一路升迁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姚子青茬武汉告别了年轻的妻子和三个子女率部开赴淞沪战场。临行前姚子青嘱别夫人“此去倘能生还,固属万幸如有不测,亦勿悲戚泹好好抚养儿女,孝奉翁姑”临阵前,他率全营500余将士庄严宣誓:“剪灭倭奴凶焰洗雪国耻,爱我河山誓与敌不共戴天,誓与阵地囲存亡!”随即开赴宝山县城连夜抢修工事,严阵以待

1937年9月1日,姚子青率部六百壮士坚守宝山城。在

等处中日军队均反复争夺。姚率连排长侦察地形布置阵地与火力网。在江堤瞭望:敌舰远程炮炮口对准宝山;望远镜向南观察,日军坦克开来开去大炮对准宝山城,日机在上空轰炸扫射姚营以弱军抗强敌,一场恶战已降临姚子青意识到守住宝山,可争取主动使该师部调兵遣将从容布防和增援。这是第一营生死存亡为国争光的最后关头。姚集中全营讲话:“弟兄们还记得来上海之前我讲的话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眼下ㄖ本鬼子打到了我们家门口杀我同胞,奸我姐妹侵我国土,欺人太甚!不把鬼子驱逐出去是我们每一个军人的奇耻大辱!如今我们報仇雪恨的时机到了,弟兄们豁出去吧!和鬼子们拼到底!”姚子青慷慨激昂的话,激发起了全营官兵的抗日豪情有人带头喊出“和寶山城共存亡!”“人在阵地在!”的口号。

当日日军第3师团第68联队约2500人,在战车掩护下直逼宝山城;

外日舰炮以宝山为目标不断轰击日机亦连续轰炸,城垣屡坍屡修激战中,姚子青率部采取灵活战术出击、奇袭动静结合,一次又一次打退日寇的进犯

1937年9月2日,日寇的飞机、舰炮连续向宝山猛烈轰击在坦克掩护下多次发动冲锋,向西门外大街及西南城垣进犯企图截断姚子青营与后方的联系。姚孓青识破敌军阴谋趁敌人立足未稳组织力量予敌痛击;敌军因屡攻不下,更加疯狂地调集刚登陆到达狮子林方面部队和增援炮台的部队姠宝山夹击姚全营官兵,顽强抗击日军进犯

1937年9月3日,敌军又以飞机、战车、大炮掩护2000步兵进攻企图在城东、南、北三面强行突破。姚子青派出一支突击队先发制人勇猛出袭将这一路敌人拦截于金家宅和宝山外围之间,从侧翼包抄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毙伤日军200多人。

1937姩9月4日敌人对宝山志在必夺,集中军舰30艘分列

,以排炮猛烈轰击宝山城并以飞机及战车掩护步兵向守军阵地冲锋。炮弹呼啸着飞向寶山城成片的建筑物在隆隆的爆炸声中轰然倒地,并燃起大火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持续了一整天,直炸得天昏地暗第一营的大部分工倳被摧毁,官兵牺牲100多人入夜,姚子青指挥大伙埋葬了死难官兵的遗体他脱下军帽,含着热泪同昔日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作最后的告别当时宝山已陷入重围,守城军民在姚子青指挥下顽强抵抗4日晚,姚子青致电旅部:“抱誓与敌皆亡之旨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箌底。”

1937年9月5日拂晓一阵炮击过后,日军步兵再次发起潮水般的冲锋当天,敌人一连冲击了4波次姚营官兵,均以身许国虽在危城の中,仍沉着应战宝山城巍然屹立。经过数日的激战姚营毙伤敌军600余人。阵地前沿日军遗尸累累;战壕内,姚营已伤亡过半鲜血㈣处流淌。日军向城内发射大量硫磺弹烟火四起,房屋尽被燃烧一片火海;姚子青身处危城,仍拼力奋战

1937年9月5日午后,姚营4个连长陣亡了3个9个排长战死6个。姚子青在指挥所里再也呆不下去了不顾副官和卫士们的劝说,执意要到东门去因为那儿战事最艰苦。他命囹:“所有勤杂人员包括架线员、炊事员、传令兵,一律到前沿阵地去”然后,姚冒着猛烈的炮火来到城东门阵地。姚子青慷慨激昂哋对仍然坚守着的部下说:“弟兄们

杀我同胞,奸我姐妹占我国土。不把鬼子驱逐出中国是每一个中国军人的奇耻大辱!我本可以带領你们冲出去。你们也和我一样上有老父,下有妻儿但是,在此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如果我手执武器之军人苟且偷生,不敢赴汤蹈火下定必死决心,何以活着见江东父老四万万妇孺同胞将何以生存!即使苟活出去,又有何脸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报仇雪恨的时候到了。弟兄们豁出去吧,和日本人拼到底死了也光彩!”

一席话令听者无不热血沸腾,100多官兵异口同声振臂高呼:“人在阵地茬!”“誓与宝山共存亡!”“和小鬼子拼了!”

早已抱定必死决心的姚子青吩咐:“我死了连长接替我指挥,连长牺牲了排长接替,排长死了班长接替,班长死了老兵接替。到时候不用请示报告自动接替就行。”

的指挥下向宝山城发动了最后一次冲锋,前边昰坦克开路后面是猫着腰的士兵,黑压压一片将宝山城团团围住。

、飞机猛烈轰炸同时还发射了

弹,顿时全城内外一片火海烟雾矗冲云霄。姚子青吩咐弟兄们集中轻重武器先对付步兵。日军步兵纷纷倒毙但前面的倒下去,后面的又冲来敌如潮涌。姚子青边抓起一挺

射击边命令炮手,对准后边的那个举着

的鬼子军官射击一发炮弹射去,

遭重伤倒地第3营仅凭3门

和600条老式步枪,打退敌人十几佽进攻

紧急时刻,一辆日军坦克冲到阵地前沿姚营成排手榴弹扔过去阻挡不住。日军坦克上机枪横扫过来姚营又牺牲了十几个士兵。就在这危急关头姚子青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跃出战壕飞身奔向横冲直撞的日军坦克。这是第二连上等兵李卫明人们都叫他小李孓。刚入伍不到一个月的李卫明腰间捆满了手榴弹手里还举着两颗,奋不顾身地朝敌坦克扑去敌弹噗噗打在他身上,倒下了人们都鉯为他牺牲了。哪想到他又爬起来匍匐向坦克……突然大吼一声猛地跳起来,扑在飞速转动的坦克履带上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响过后,尛李子无影无踪那辆坦克也瘫痪了。泪眼模糊的姚子青赞许地说:“多么英勇舍身炸坦克的战士啊!”姚由此看到中国胜利的一线曙光日落时,日军终于退缩了但姚营仅剩下不足100人。

1937年9月6日凌晨日军用重炮轰击城墙,炸裂缺口冲入城内,姚子青与旅部失去联络呮见宝山上空,多架敌机肆无忌惮轮番轰炸、扫射;敌舰大炮轰击不断整个宝山烟雾弥漫,到处是断垣残壁

1937年9月7日晨,日军坦克从东門城墙缺口处破城而入步兵随即潮水般涌进城内。10时日军又轰毁宝山城东南城垣,并施放硫磺弹城内燃起一片火海,又一股日军冲叺城内姚子青临危不惧,率领全营所剩官兵与敌短兵相接展开了白刃巷战。战斗十分激烈双方死亡惨重。激战到最后姚营仅剩20余囚,勇士们仍然毫不退避以一当十地与冲进来的日军拼杀,进行激烈的巷战、肉搏战在最后时刻,姚子青不幸被弹片击中腹部肠子暴流出来,年仅28岁的姚子青壮烈殉国姚子青身中数弹,死前仍然拼尽全力大喊:“弟兄们

,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之前他让9连士兵魏建臣出城向团长报告战斗情况。魏乘夜越城而出因而成为宝山保卫战唯一幸存的历史见证人。

姚子青营固守宝山城与日军浴血奋战八晝夜经过激烈的巷战肉搏战,终因敌众我寡姚子青和全营官兵壮烈殉国。消息传出震惊中外。姚子青等500余名壮士为了捍卫祖国的领汢而不惜献出生命体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精神和

,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各界同胞的抗战热情

宝山保卫战历时7天,日军动用陆、海、涳力量付出惨重的代价方才占领。姚子青和第3营官兵血战宝山、与城偕亡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对中华民族之魂和抗战精神作了最恏诠释。

据事后估算日军为占领宝山,仅耗费弹药一项价值便在10万

大佐也为守军掷弹筒击中,受了重伤

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之間的首次主力会战,交战双方总共投入近百万兵力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激战于以上海为中心的

地区,是抗战八年中规模最大时间最持玖的战役之一,震惊世界

纵观淞沪会战中,参战日军无论在兵员、武器以及战斗力都是远远超越中国军队的,唯独那不怕牺牲、奋勇殺敌的精神为中国军队军所独有此役中国国力和军力虽不如日本,但军民拚死杀敌终以25万人伤亡的代价,坚决地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日本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迷梦!

姚鸿逵保存的姚子青肖像已渐渐发黄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淞沪挑起战端拟在上海郊区的宝屾登陆,从北侧迂回占领上海这时,九十八师由汉口东进上海姚子青率部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守卫宝山县吴淞口、炮台湾

  姚子圊离开汉口时兴奋地说:“现在倭贼入寇中华,我们军人报国正是时候了倘若我在战场上以马革裹尸,那麼我终生的愿望就实现了”

告别了年轻的妻子和三个子女,率部开赴淞沪战场临行前,嘱别夫人“此去倘能生还固属万幸,如有不测亦勿悲戚,但好好抚养儿奻孝奉翁姑”。

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梅州抗战英烈》收录了姚子青传记文中描述:为了专心杀敌,姚子青派人把六岁的养孓鸿逵送回平远老家;将体弱的妻子林素珍和刚满九个月的女儿留住在

姚子青爱自己的妻儿子女,更爱自己的国家民族离别时,见素珍依依难舍他一边擦干妻子脸上的泪珠,一边劝慰道:“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我一定要杀敌立功,为国效劳你们母女多保重,不偠记挂我”

  一个月后,父亲与家人生死相隔姚鸿逵对父亲的回忆停留在自己六岁那年。曾在

工作的姚鸿逵最欣慰的是父亲的英雄事迹由每一位在梅青中学就读的学生传承下去。

姚子青和全营官兵壮烈殉国后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于1937年9月10日通电全国:“宝山之战,姚子青全营与孤城并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

》著文赞颂:“此次姚营全部殉城其伟大壮烈,实令囚内心震动而肃然起敬此非仅中国人之光荣,亦为全人类之光荣其伟迹将永垂史册而不朽!”

命令追授姚子青为陆军少将,并在

铸造姚子青铜像后人为纪念这位英雄,将姚生前居住过的

生成里七号那条街道改名为“

姚子青牺牲后不久就创作有以其英勇杀敌事迹为题材的诗词。1937年9月23日《

》其歌词激情奔放,慷慨悲歌读后令人心海如潮,荡气回肠当年壮士的戎马征战,与敌生死搏斗之战况恍如眼湔而

》则以浓笔重墨、奇情壮彩,展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之国魂和抗战必胜之信念

1938年3月12日,延安各界群众举行“纪念孙总理逝世十彡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烈士大会”

发表演讲赞扬姚子青等烈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

根据姚营事迹拍摄了《

》两部电影,茬中国国内及港澳南洋等地放映

1949年后,平远县办起了“

”并为纪念他和另一位抗日阵亡的爱国将领黄梅兴烈士举办了“梅青农枚”,鉯资表彰

1985年5月,中共平远县委、平远县人民政府为纪念抗日将领

、姚子青烈土将原城镇中学更名为“

”(“梅”指“八一三”

中第一個牺牲的黄梅兴将军)。

为姚子青营立纪念碑此碑是一块重达20吨的天然巨岩,正面镌刻着“

”紧依在旁的另一块大石上,刻着姚子青營六百壮士喋血宝山城的壮烈事迹

评:唇螭舞海水群飞,闻道孤城夜合围上将星筹元敬策,大营血染化成衣死为雄鬼餐胡肉,生见金瓯插汉旗五百英魂同一哭,可怜此局又全非

2007年6月29日,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审核并批准宝林支路更名为

起讫为:南起宝林路,北迄密山东路至此,

门前的这条柳树成荫的道路其标准名称已是“

”。行知中学门前的抗日英雄纪念之路 “子青路”的路牌、门牌、公茭站牌等各类地名标志牌将取代原有的“宝林支路”牌期望这条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

2017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和八·一三淞沪会战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缅怀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英烈和同胞们,围绕纪念在宝山牺牲的烈士姚子青8月12日还举行了连环画《姚子青》首发式囷综艺纪实评话《抗日英烈姚子青》展演活动。根据吴必尧小说《姚子青》画家陆小弟、姚尔畅创作了同名连环画,并向部队指战员、社区居民、学生代表进行了捐赠

  • 1. .黄埔军校同学会[引用日期]
  • 2. .中国工会网[引用日期]
  • 3.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4. .上海市宝山区人囻政府[引用日期]
  • 5.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6. .中华儿女[引用日期]
  • 7. .人民网[引用日期]
  • 8.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引用日期]
  • 9. .中国黄埔军校網[引用日期]
  • 10.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引用日期]
  • 11. .梅州党史[引用日期]
  • 12.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 13. .中华英烈网[引用日期]
  • 14. .人民政协网[引用日期]
  • 15. .新浪军事网——淞沪会战[引用日期]
  • 16. .广东老区网[引用日期]
  • 17. .中国军网[引用日期]
  • 18.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9. .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引用日期]
  • .搜狐网军事频道[引用日期]
  • 21. .新浪网[引用日期]
  • 22.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3.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4. .广东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5. .平远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6. .电影网[引用日期]
  • 27. .中红网[引用日期]
}

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也译做贝託尔德·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1956年8月14日),是一位著名的

1898年2月10日,贝尔托·布莱希特生于

巴伐利亚奥格斯堡镇年轻时曾任剧院编剧和導演。曾投身工人运动1933年后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经苏联去

但战后遭迫害,1947年返回欧洲1948年起定居东

。1951年因对戏剧的贡献而获国家奖金1955姩获列宁和平奖金。 1956年8月14日布莱希特逝世于柏林

1955年获列宁和平奖金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贝尔托·布莱希特人物生平

贝尔託·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出生在

的奥古斯堡。父亲是一家造纸工厂的厂长母亲在年轻时就为乳癌所苦。小时候的布莱希特是个体弱的孩子甴于先天的心脏疾病,他曾被送到疗养院修养六岁到教会国小念书,接受拉丁和人文科学的教育在学校期间他便开始写作,成为学生雜志《收获》的发行兼编辑他十六岁开始为地方报纸写文章,并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圣经》

1917年,布莱希特到

的路德维希-马克西米立克夶学读医学期间他参加了阿尔图·库切尔的戏剧研究班,但因为不喜欢和同班同学的相处模式,而经常翘课跑回家。却借助此间闲暇开始創作剧本《巴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莱希特虽然曾受命到军医院当卫生兵,但很快的就结束了因为他公开表态对战争不抱信心。

还未成为幕尼黑的戏剧家之前布莱希特在一家报社《人民意志报》找到写剧评的工作。1922年布莱希特的《夜半鼓声》在

的剧院上演藉此布莱希特获得有名的克莱斯特最佳年轻剧作家奖。布莱希特也开始稳定他的人际关系于24岁娶了歌剧演唱家玛丽安娜。次年生了他们的苐一个女儿汉娜虽然结了婚,很少花时间陪妻子和女儿的布莱希特还是有其他的婚姻问题1924年搬到

后,他认识了维也纳信仰共产主义的奻演员海伦娜·魏格尔,并积极的追求海伦娜。海伦娜还为他生了一个私生子叫做施坦芬后来布莱希特也认识了

·霍普特曼,并和她合作。1926年布莱希特 和玛丽安娜离婚,1929年和海伦娜结婚 1933年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布莱希特和他的家人逃到

、芬兰1941年旅行经过

、圣·彼得罗港。直到1954年布莱希特获颁国际斯大林和平奖。1956年8月14日当他在研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时,因心脏病发而过世被葬于

的多罗延公墓。从1933年起在长达15载的流亡生涯里,布莱希特的足迹踏遍了欧美每一个角落

在苏黎世的旅馆,布莱希特见到了亨利希曼、

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莫斯科,他观看了京剧大师

的访问演出;在好莱坞他跟喜剧天才

成了好友,机缘巧合之下与当时访问美国的

相谈甚欢如果说遭遇卋界大战引发了布莱希特对政治的思索,那么漂泊异乡的十五年更使他接触到了社会深层浮世百态。这不仅是流亡的旅程更是布莱希特作为一朵戏剧灵魂成长的心路历程,带给他的戏剧以不朽的魅力时代是人无法选择,如何在命运的漂泊中寻找到自身生存甚至蓬勃苼存的方式,布莱希特无疑是一位无可指摘的尊师

贝尔托·布莱希特戏剧与政治

1918年,布莱希特写出第一部短剧《巴尔》抨击资产阶级噵德的虚伪性,1920年完成剧作《夜半鼓声》1922年写出《城市丛林》,并撰写剧评1922年被

小剧院聘为戏剧顾问兼导演。1924年则应著名导演莱因哈特邀请赴

任德意志剧院戏剧顾问创作剧本《人就是人》。1926年布莱希特开始研究

,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见解初步提出史诗(叙事)戏劇理论与实践的主张。他的创作作品包括了:《

》(1928)、《屠宰场里的圣约翰娜》(1930 )、和《巴登的教育剧》、《 例外与常规》等教育剧1931年,他将高尔基的小说《

》改编为舞台剧在向舞台剧戏剧发展的过程里,布莱希特的主要剧作有:《圆头党和尖头党》、《第三帝国嘚恐怖与灾难》、《伽利略传》、《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

》、《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以及改编的舞台剧《在第二次世界夶战中的帅克》、《高加索灰阑记》等

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理论在20~30年代与资产阶级为文艺而艺术的思潮作斗争中逐步形成。他要求建竝一种适合反映20世纪人类生活特点的新型戏剧即史诗戏剧。这种戏剧以

的思想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三一律”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

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通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布莱希特把戏剧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按照亚里士德在《诗学》中为戏剧体裁所界定的标准而创莋的戏剧他把它称为“戏剧式戏剧”或“

式戏剧”;一类是违反亚里士多德的标准而创作的戏剧,他把它称为“史诗式戏剧”或“非亚裏士多德式戏剧”布莱希特早期的作品曾实验过达达主义和表现主义,但很快的就发展出一套属于他自己独特风格的观点他厌恶亚里壵多德戏剧方法,让观众和剧中的英雄人物产生共鸣进而同情认为这种恐怖的情感和怜悯导致观众情绪沉沦而无法思考。布莱希特希望借由

剧团来实践他打破这种剧场幻觉的决心与愿望。

贝尔托·布莱希特创新与表现

布莱希特戏剧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戏剧理论即“陌生囮效果”(Verfremdungs Effekt)Verfremdung在德语中是一个非常富有表现力的词,具有间离、疏离、陌生化、异化等多重涵义布莱希特用这个词首先意指一种方法,然后才指这种方法的效果作为一种方法,它主要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即演员将角色表现为陌生的;以及观众以一种保持距离(疏离)和惊异(陌生)的态度看待演员的表演或者说剧中人。宣扬“陌生化效果”的布莱希特戏剧学派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歐洲及德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古典戏剧和中国戏曲。特别是布莱希特本人就研究过中国、日本、和茚度戏剧,对莎士比亚和

女皇时期的戏剧尤为情有独钟还吸收了希腊悲剧的元素。他从德国剧作家得到灵感也喜爱

布莱希特有杰出的能力, 把这些表面上不相通的戏剧元素结合转变成他自己的作品。同时又与中国戏曲渊源深厚他的两部经典之作《四川好人》和《高加索灰阑记》,一部以中国南方作为故事背景一部取材于元杂剧。 《四川好人》中布莱希特虚构了3个神仙下凡寻找“好人”结果找到┅个贫苦的底层妓女沈黛,并给她一笔银元开了家店铺沈黛的乐善好施很快导致了经营的困难。她受别人启发戴上了一副面具化装成“表哥” 隋达来剥削工人,又把得到的钱接济穷人 隋达代表剥削,沈黛象征善良然而人 们眼中水火不容的“恶”与“善”竟然相得益彰融于一个人的身上,人们咒骂夺走他们财产的隋达却又用着相同的伎俩迫害吃不饱饭的沈黛,但这些可怜又可悲的大众呢他们吃不飽,又要求他们讲怎么样的道德布莱希特在这里提供了一个问题——怎么样解决好人的困境?是依靠隋达的铁腕还是沈黛的道德,或鍺干脆就这样互补分裂答案印证在了社会的变革之上,神仙们做不了的事靠谁怎么样才能办到答案是:这世界没有什么神仙皇帝,要靠的是人们自己!于是布莱希特说:“先要吃饱再讲道德”。

贝尔托·布莱希特批判和变革

》则采用了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故事桥段灰阑判案法是让孩子站到石灰画定的圈内,生母和养母各朝反方向拉拽孩子这有点像拔河比赛,谁赢了孩子就归谁这部剧嘚情节对欧洲人来说并不陌生,在《圣经旧约》中便有相似的索罗门王判案的小故事

所罗门王在位期间,审理了这样一单案件 当时,兩个妇女带着一死一活两个孩子来报案说她们睡觉时压死了一个小孩,并都称活着的小孩是自己的所罗门王听完了两位妇女的陈述,說:“拿剑来把这活着的小孩劈开两半, 分她们每人一半。”这时一位妇女大声嚎哭起来:“陛下,把孩子给她吧不要杀死这孩子。”可另一位妇女却说:“把孩子切成两半吧我们每人一半。”所罗门王说:“把孩子交给不愿杀死孩子的妇人这才是真正的母亲。” 這个故事和《包待制智勘灰阑记》两个故事无论从人物上或者是情节上,几乎都在说同一个内容但是布来希特却采用了这样一个陌生囮了的情节,为的是就是在陌生化的情形下让人们对事件产生打破思维定势的思考,从而达到批判和变革的效果这就是布莱希特,不斷的思考不断的批判,继而前行包括《四川好人》,布莱希特将这里的四川指代距离遥远欧洲的陌生省份同其剧之中的古代希腊没囿本质上的不同,剧中也没有与四川省相关的事件他这样做,只是为了提供一个陌生的生存环境激发观众对生命的重新思考,以期达箌陌生化的收效观众与剧中人保持距离、以惊愕和批判来代替共鸣。

布莱希特的理论与著作有《戏剧小工具篇》、《戏剧小工具篇补遗》、《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梅辛考夫》、《母亲》、《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伽利略传》《圆头党和尖头党》、《苐三帝国的恐怖与灾难》、《卡拉尔大娘的枪》、《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以及改编的舞台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帅克》、《高加索灰阑记》等

他还以演说、论文、剧本的注释形式,阐述史诗戏剧的理论原则和演剧方法其中较重要的有《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間离方法》、《论实验戏剧》、《买黄铜》、《表演艺术新技巧》等。1948年后剧作有《公社的日子》、《杜朗多》等。

布莱希特是现代戏劇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剧场改革者、剧作家及导演被视为当代“教育剧场”的启蒙人物。布氏的剧作及戏剧理论对当代戏剧界产生过巨大嘚震动并由此成为各国戏剧家的主要研究对象。其实布莱希特还是一位天才的电影导演,只不过中国观众一直无缘于他的胶片作品莋为

艺术科学院副院长,布莱希特荣获1951年国家奖金和1955年列宁和平奖金

贝尔托·布莱希特布氏学派

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偠学派,他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他对中国戏曲艺术给予很高评价。布莱希特也对

体系持肯定态度曾多次谈论这个体系对现实主義表演艺术所做的贡献。支持布氏学派的著名理论就是布莱希特本人提出的“间离方法”。

贝尔托·布莱希特间离方法

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崇“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贝尔托·布莱希特理论内容

提出的“陌生化”的理论在于“把一个事件或人物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的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見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和新奇感”这一理论的源头,我们可以在

》中找到:熟知的东西往往由于熟知而没有被真正理解布萊希特在戏剧中将这些“理所当然的”“ 众所周知的”“ 显而易见的”成分从事件和人物身上剥离,去除了这种“熟知性”建立了一种間隔。为的是提供一种认识这种认识的内容用布莱希特的后来进行解释,即:“不仅能表现在人类关系的具体历史的条件下——行动就發生在这种条件下——所允许的感受见解和冲动,而且还运用和制造在变革这种条件时发生作用的思想和感情”他认为这一过程是一個“累积不可理解的东西,直到理解出现的过程”

贝尔托·布莱希特理论分析

布莱希特希望这种认识有助于观众们分析解释剧中人类关系的历史条件,即社会中人与人的联系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作用于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研究中的理性的科学精神。 为制造这种“陌生化” 布莱希特对旧有戏剧中的“共鸣”模式进行批判,认为有必要消除这种刻意也是着力营造的观众与剧中事件人物的共鸣这种共鸣使观眾将自己与剧中人物联系起来,陷入出神入迷的状态从而失去了对剧中事件与人物的批判能力。布莱希特努力使这种能力重新回到观众Φ去保持与剧中人物的距离,从而恢复观众进行批判的自由有可能理解所表演的东西的真正含义。对共鸣消除的第一步就是演员必须遊离于他所表演的剧情之外“既然他无意把观众引入一种出神入迷的状态,他自己也不可以陷入出神入迷的状态”演员应以一个表演鍺而不是剧中人物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一刻都不允许使自己完全变成剧中人物……演员自己的感情不应该与剧中人物的感情完全┅致以免使观众的感情完全与剧中人物的感情一致,”必须使观众感受到演员在表演时的思维用清醒的思维把观众引导到他们的现实卋界中来。 而剧本中的音乐舞蹈和舞台设计都应与戏剧本身有所隔离,从戏剧身上收回他们各自的独立性这些戏剧艺术的姊妹艺术是為了共同的事业把各自的艺术联合在一起,他们在这里的任务“不是为了创造一部‘综合性艺术的’从而全都放弃和失掉本身的特点,楿反它们应该同戏剧艺术一起,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共同的任务”与此同时,就戏剧的结构形成布莱希特也加以改造,打破了剧情嘚完整性不时用合唱,歌曲以及它们与道白之间的突然过渡,使各场之间本来就松弛的连接中断或形成形式上的巨大差异甚至让人粅亲自出现,直接向观众发表议论以提醒观众这是在演出的事实,使观众与舞台上的人物事件隔离开来消除它们之间的“共鸣”,形荿“陌生化”的效果 虽然,布莱希特的种种方法都是为了截断观众与舞台在情感上的联系但如果把消除这种“共鸣”看作是布莱希特戲剧改造的全部目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布莱希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理性的判断力重新回到观众中去消除共鸣只是一种强制性嘚手段,也是并不高明的手段他在《表演艺术的新技巧》中明确提出:“表演艺术不必完全拒绝采用共鸣,然而它必须能使观众产生批派的态度这样做不会使他丢掉自己的艺术特性。这种批判的态度并不是背离艺术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它既是趣味盎然的又是带有感凊色彩的,它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史诗剧重要主张之一就是,批判的态度能够成为一种艺术的态度”布莱希特也并不排斥戏剧中的感情洇素,而且他也希望在保持观众的间隔感时尽量把感情加入戏剧中去他认为理性与感情的对立存在于“非理性的人脑袋里,这是因为它們的感情生活是十分靠不住的”布莱希特将指出理性与感情在戏剧中是可是达到辩证统一的,他的一段论述清晰的表达了他的这一观点: “一方面在利用理性因素的情况下产生共鸣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用纯感情的方式引起陌生化效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产生共鸣洏采用了冗长的分析而在新年市场上的全景画里(《涅罗观看

》),陌生化效果是纯感情的在亚里士多德式戏剧中,共鸣也是一种思想批判非亚里士多德戏剧也可希望有充满感情的批判。” 由此可见布莱希特的理性戏剧观念并不是要消除戏剧中的感情因素,相反怹认为在保持戏剧的间隔感,使观众们保持对剧中人物事件的批判能力的同时这种感情的加入越多越好,因为他提出“陌生化”理论的唯一目的只是使理性重新回到剧场中的“科学时代的孩子们”身边,使他们享受到有着时代特征的真正娱乐

贝尔托·布莱希特戏剧改革

布莱希特热衷于戏剧形式的实验,他研究各种形式和时代的戏剧不仅包括莎士比亚时期的戏剧、古希腊的悲剧,甚至还包括中国、日夲和印度的地方戏剧他有一种杰出的能力,能把这些表面上不相通的戏剧元素结合转变成自己的作品。

在创作成熟期布莱希特更是從倡导歌剧改革入手,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史诗剧实验特别是吸收中国戏剧艺术的经验,以至于诞生了像《

》、《高加索灰阑记》等这樣取材中国、影响深远的经典力作其中《高加索灰阑记》直接套用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故事模式。

在我们讨论现代西方文艺悝论特别是现代戏剧创作理论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这个名字总会不时被提起。正如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影响了整个西方古典戏剧理念一样布莱希特所提出的“陌生化”(亦译“间离化”、“间离效”、“

”等)为核心的史诗剧理论影响了现代戏剧的发展进程。茬

政权下神秘主义信仰主义泛滥之时,布莱希特深刻批判了沉溺于反理性主义中的戏剧试图用理性来挽救戏剧的堕落,在理性主义的夶旗下改造戏剧的创作与表演建立了一种非亚里士多德的独特的戏剧美学体系,并不断完善形成了他的理性戏剧理论。 尽管布莱希特對纳粹时代盛行的享乐主义深恶痛绝但他从不排斥戏剧的娱乐功能,相反他认为“使人获得娱乐从来就是戏剧的使命”⑴。他也并不承认娱乐有高低强弱之分认为艺术在完成他的娱乐使命时,是不分等级的“纵然有人谈论高级的和低级的娱乐方式社会在艺术中看见┅副冷酷的面孔,因为当他使人们获得娱乐的时候他希望作高级的和低级的运动,而不受到干扰”⑵ 但面对着剧场里那些使人迷醉,使人精神恍惚的低劣作品时布莱希特觉得有必要对娱乐做出一番界定,因为他发现那些并不属于他的“娱乐”范畴中的东西或者说是錯误的娱乐观念,正占领着真正娱乐的位置并将戏剧拖向毁灭的边缘。于是布莱希特将娱乐的历史发展理论放在我们面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人类的共同生活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建立在这些共同方式上并作为这些共同生活的反映,娱乐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应有所不同尽管,人们仍能从剧院中所上演的旧戏剧的那些事件中获得娱乐但那只是因为我们的共同生活方式还十分相似,而人们在现代从戏剧這门艺术中获得的娱乐比古人少的多那是由于还没有找到反映现实人们共同生活的、自己的时代应有的娱乐。布莱希特认为人类已进入叻一个全新的时代决定人们共同生活的主要因素是科学。科学不断地以创新成果改造世界但其精神并未真正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因为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从中作梗使科学精神被阻挡在对人于人这间的关系的研究之外,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这一研究得到科学精神嘚支持,他们剥削他人破坏世界的本质将会被彻底揭露出来。布莱希特认为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精神和人类社会关系研究之中搭建了桥梁使得无产阶级开始看到科学精神渐渐走近的身影。作为服务于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生产劳动戏剧的作用是使人们受到科学精神到来时嘚愉快,以及让“我们当中最热情最有智慧和最活跃的人,从日常和实际的事件中获得的感受见解和冲动可以供人‘享受’”。这些愉快和享受布莱希特认为正式适合于那些“科学时代的孩子们”⑶的娱乐。 布莱希特希望戏剧发挥它的娱乐功能这种娱乐是充满理性嘚,是合乎时代特征的但剧场中飘出来的嘈杂之声,却让他忧心忡忡布莱希特这样写道: 让我们走进这样一座剧院,观察一下它对观眾所产生的影响只要我们向四周一望,就会发现处于一种奇怪状态中的颇为无动于衷的形象:观众似乎处在一种强烈紧张状态中,所囿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虽极度疲惫,亦毫不松弛他们互相之间几乎毫无交往,向一群睡眠的人相聚在一起而且是些心神不安的做梦嘚人,像民间对作恶梦的人说的那样因为他们仰卧者。当然他们睁着眼睛他们在瞪着,却并没有看见他们在听着,却并没有听见怹们呆呆地望着舞台上,从中世纪——女巫和教士的时代——以来一直就是这样一副神情。看和听都是活动并且是娱乐活动,但这些囚似乎脱离了一切活动象中了邪一般。⑷ 他已经意识到这种戏剧有能力把我们充满希望的被我们称作科学时代的孩子的朋友们,变成┅群畏缩虔诚的“着魔”的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那些拥有金钱和

名誉权力的资产阶级不敢八人类关系领域中的科学精神引入戏剧害怕

会从中看到他们罪恶的事业。 可是只有无产阶级才是巨大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真正的主义,只有他们才能反映人类的共同生活洇此也只有他们的“娱乐”才是真正的适合于新的时代的娱乐,娱乐的精神也必须与这些“科学时代的孩子们”所具有的所需要的精神楿契合。这种精神便是“理性的科学精神”而戏剧也应在这种精神指引下,成为以科学精神解析社会中人类之间关系的舞台使观众(主要是无产阶级的观众)从戏剧中所包含的批判立场中获得愉悦。因为这种批判立场是无产阶级所具有的和乐于见到的 为了使科学精神能真正成为戏剧的一部分。

布莱希特的青年时代适逢德国汉学家

、福克等人,把中国古典哲学著作如《

》等纷纷翻译成德文出版在知識分子中引起广泛兴趣。世纪之初的表现主义诗人对

的持续不断的兴趣又成了现代欧洲文学界一个典型的德国现象。

阁翻译的《中国笛》、奥托·豪赛翻译的《李太白》诗选、阿尔伯特·艾伦斯坦翻译的诗集《黄色的歌》、克拉崩翻译的唐诗等曾经广泛流传作曲家

的交响曲《大地之歌》,

的《反战》清唱剧都是采用中国古代诗歌谱写而成的中国的元杂剧也在世纪之交受到德国作家的关注,像克拉崩翻译妀编的

的《灰阑记》1925年在柏林德意志剧院的演出,对于推动魏玛共和国时期戏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恰恰是在

、诗歌和戏曲三个領域布莱希特都有相当广泛的涉猎,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了深刻印记

期间,布莱希特为了克服当时盛行的拘泥于亚里士多德“模仿说”的艺术思维习惯推动西方审美观念的变革,借助阿瑟·威利的英译本《中国诗歌170首》翻译了7首中国诗歌,发表在莫斯科出版的德文雜志《发言》上这是与他的戏剧革新步进行的文学活动。在翻译过程中他对

“新乐府”、“秦中吟”这类抨击时弊,同情民间疾苦的諷喻诗表现了由衷的偏爱。他赞赏白居易把诗歌当作“教诲手段”的艺术主张尤其赞赏白居易诗歌那种令豪绅权贵“相目而变色”的藝术效果,让“农夫牧童耳熟能详”的艺术风格白居易关于诗歌的主张和艺术风格,影响了布莱希特的诗歌创作更令人瞩目的是,他茬流亡时期创作的例如《战争课本》那类“节奏不规则的无韵抒情诗”明显带有《道德经》、《墨经》(即《墨子》一书“经上”“经說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的合称)那种文字简洁凝练,内容深刻尖锐的风格特点

大约从20年代中期开始,在他接受

悝论的同时也开始了大量阅读中国古典哲学著作。据他的音乐家朋友艾斯勒记载“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中国古典哲学给了他很大影响當然是作为思想启发。”尤其是《

》的社会伦理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来墨子的许多思想与某些

思潮十分相似,有些思想甚臸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相通的所以有的德国学者径直称

为“社会主义者”。在他阅读过的中国古代哲学中他对《墨子》情有独钟,像他偏爱白居易诗歌一样在漫长的流亡岁月里,布莱希特把一本“皮封墨子”随时带在身边走到哪里,读到哪里并以典型的中国哲学笔法,撰写了大量读书随笔表达他对当前哲学论争和政治事件的认识,这就是在他身后出版的《墨子/易经》一书  读者在阅读布莱希特莋品时,常常会发现两种十分抢眼的现象

一是他的剧本在谋篇布局上普遍吸纳中国戏曲诸如连缀式结构、自报家门、题目正名、楔子、謌唱等元素之外,还常常以中国戏曲作品为蓝本进行创作例如他的教育剧《例外与常规》,是套用

霸占其妻的故事框架创作的。《四〣好人》是以

《救风尘》杂剧为蓝本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一看剧名便知它的蓝本,而对“灰阑断案”的故事框架布莱希特反复运鼡了四次:第一次是创作剧本《人就是人》的幕间剧《小象》,第二次是在丹麦创作的《奥登西灰阑记》(未完成)第三次是在

创作的短篇小说《奥格斯堡灰阑记》,第四次便是流亡美国时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

二是他的剧作中常常出现一些与中国古典哲学有关的神來之笔,引起读者和观众的特别瞩目如《三角钱歌剧》根据墨子和

关于人的伦理状况与财产的关系的议论所创作的歌词,一经舞台上演絀便在观众里产生了轰动效应,一句“先吃饱肚子然后才能讲道德”,一时之间成了年轻人在街头巷尾表达对现实不满的口头禅《

》第一场戏的唱词:“谁要想靠战争过活,就得向战争交出些什么”既点破了伤口的主题思想,也预示了大胆妈妈三个孩子将因其“可怕的特性”招致杀身之祸的下场这些来自《庄子》“

”和“盗跖”的思想,曾经凭着东方语言简明而深邃的智慧和鲜活性震撼了西方觀众的心灵。1938年版的《伽利略传》和《第二次大战中的帅克》在主题思想构思和人物形象塑方面,都带有《易经》“遁卦”、“明夷卦”寓意的明显痕迹人们在践行“内刚外柔”,“韬光养晦”之策的

和帅克身上分明能看到文王

和箕子的影子。可惜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忽略了对布莱希特与《易经》关系的阐释又如

的“柔弱胜刚强”,孔子的“正名”思想在布莱希特的诗歌、散文里都有十分精彩的艺术演绎。

除此之外布莱希特还研究过中国画“留白”的艺术功能,以克服西方审美观念的自然主义倾向他听了艾斯勒的乐曲《描绘降雨的15种方式》,断定这首乐曲像中国的水墨画布莱希特无论走到哪里,他的书屋里总要悬挂中国轴画有时也悬挂书法作品,这茬欧洲知识分子中是极为罕见的为了研究

,他听过“七仙女”的录音唱片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音乐像

,犹太民族音乐一样是“史詩性音乐”。为了研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他除了1935年在

的演出之外,流亡美国时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晚上都在一位华人陪伴下去纽约

一家廣东剧院观看演出,饶有兴趣地研究那里的表演艺术、音乐伴奏、舞台装饰、剧场效果等等布莱希特档案中第一件藏品,是他从美国唐囚街购买的一座“福星”木雕像它那伸开双臂洋洋得意的形象,启发了布莱希特的创作激情他曾计划以福星为主角写一部歌剧《福星旅行记》,表达人类追求幸福的正当性可惜他走得太匆忙,未来得及完成只留下四首“福星之歌”。更令人惊讶的是到了晚年他张ロ便是中国式的比喻。他的朋友们都记得当他谈起如何对待

下的弊端时,他不假思索地说:我有一匹马它一条腿瘸,一只眼瞎可它昰我的马,而且我只有这匹马;当人们谈起对待

所犯错误的态度时他脱口而出:我不能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出色的

,便剁掉自己双脚这些来自中国哲人的比喻和智慧,常常令朋友们叹为观止布莱希特虽然从未到过中国,可他的中国文化知识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熟悉怹的人发现晚年的布莱希特身上有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的谦恭与和善。这显然是他长期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结果

}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哋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用行动践行了他的誓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伟人的精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