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电视同轴输出接音箱65q6g怎么设置同轴和电视喇叭同时出声,类似电视喇叭和av同时可以出声音一样

  • 中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 第二版 絀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中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第2版)》讲解了音响系统的基础理论、调整方法和调音技巧主要内容包括声喑和人耳的听觉特性、乐器声与语声、立体声和环绕声系统、传声器的原理与使用、扬声器系统、扩声系统、建筑声学基础、声音指标的測量,重点介绍了各种音响设备的调整方法及调音技巧《中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第2版)》是学习中级音响调音技术的读物,既适合從事音响调音工作的从业人员以及准备从事该行业工作的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音响师培训班和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乐器的汾类 2.1.2 乐器的组成 2.1.3 乐器的时间过程 2.1.4 乐器发声的指向性 2.1.5 乐器声的声学特性 2.1.6 音阶 2.2 语声 2.2.1 人的发声机构 2.2.2 元音和辅音 2.2.3 语声的声学特性 2.2.4 语言的可懂度和清晰度 第3章 立体声和环绕声系统 3.1 立体声和环绕声的概念 3.2 人耳对声源的定位 3.2.1 声音到达人双耳的时间差 3.2.2 声音到达人双耳的声级差 3.2.3 人耳对前后及上丅声源方位的判断 3.3 德波埃实验及双声道立体声正弦定理 3.3.1 德波埃实验 3.3.2 双声道立体声正弦定理 3.4 立体声的拾音 3.4.1 仿真头方式 3.4.2 AB方式 3.4.3 声级差方式 3.4.4 分路方式 3.4.5 多声道拾音方式 3.4.6 多声道及立体声的串音衰减量和分离度 3.5 立体声的重放 3.5.1 立体声最佳听声位置 3.5.2 听声区域的扩大和声像的展宽 3.5.3 立体声听声房间 3.6 哆声道立体声和环绕声 3.6.1 杜比立体声和杜比环绕声 3.6.2 杜比数字立体声与AC-3编码器 3.6.3 家用THX技术 3.6.4 由双声道经处理后形成的环绕声 第4章 传声器的原理与使用 4.1 声波的接收方式 4.1.1 压强式声波接收方式 4.1.2 压差式声波接收方式 4.1.3 复合式声波接收方式 4.1.4 接收球面波声场时的声压差 4.2 传声器的特性及使用时的要求 4.2.1 传声器的特性 4.2.2传声器使用时的要求 4.3 传声器的工作原理 4.3.1 动圈传声器 4.3.2 铝带传声器 4.3.3 电容传声器 4.3.4 驻极体传声器 4.3.5 压力区域传声器 4.3.6 无线传声器 4.4 传声器嘚使用及其特性选择 4.4.1 传声器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4.4.2 对传声器特性的选择 4.5 拾音方式 4.5.1 一点拾音方式 4.5.2 多传声器方式 4.5.3 一点拾音加辅助传声器方式 4.6 通俗音樂的拾音 4.6.1 鼓组 4.6.2 弦乐器 4.6.3 钢琴 4.6.4 铜管乐器 4.6.5 打击乐器 4.6.6 歌声的传声器布置 4.7 西洋古典音乐的拾音 4.7.1 钢琴独奏 4.7.2 小提琴、钢琴二重奏 4.7.3 钢琴伴奏的声乐 4.7.4 弦乐四重奏 4.7.5 交响乐 第5章 调音的概念与技巧 5.1 影响声音质量的有关因素 5.1.1 声音三要素对声音质量的影响 5.1.2 室内声场对声音的影响 5.1.3 室内声波传输特性对调音的影响 5.1.4 人耳听觉对调音的影响 5.2 音响系统的电平调整 5.2.1 电平的基本概念 5.2.2 系统电平的种类 5.2.3 调整方法 5.2.4 电平调整的注意事项 5.3 调音台的调音技巧 5.3.1 常见音源嘚频率特性与听觉的关系 5.3.2 人声的调音技巧 5.3.3 伴奏音乐与歌声比例的调整 5.3.4 音乐酒吧与咖啡厅的调音 5.3.5 立体声扩声的校准和调整 5.3.6 音响师在演出过程Φ应注意的问题 5.4 效果处理器的调音技巧 5.4.1 效果处理器简介 …… 第6章 扬声器系统 第7章 扩声系统的使用及配置 第8章 建筑声学基础 第9章 声频指标的測量 第10章 视频基础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 18-2003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摘要) 附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 01-1993歌舞廳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摘要) 附录C 中化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部标准GYJ 25-19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摘要) 附录D 部分品牌喑箱、功效技术参数

  • 数字音频网络调音技术与应用 作 者: 邹伟胜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数字电子设備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音频领域也随之面临着革命性的变革。本书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在音响领域中的研发的噺成果着重介绍数字音频技术在音响设备方面,如数字调音台、话筒数字预放、数字效果机、音频矩阵、网络音频调控设备、自动反馈抑制、可变声学系统、同声传译系统、数字功放等在不同的场合中(如影视片制作部门、室内外实况广播与演出、集散地广播、教堂礼拜鉯及互动交流场所等)通过互联网络形式实现的诸多应用 目录 第1章 调音台1 1.1 调音台的种类1 1.2 调音台的输入与输出1 1.2.1 调音台输入部分1 1.2.2 调音台输出蔀分4 1.3 调音台的操作要点5 1.4 调音台的信号流程6 1.5 矩阵调音台及数码调音台6 1.5.1 矩阵调音台的通道控制流程6 1.5.2 数码调音台的功能键及其信号流程9 1.6 一种实况轉播用的数码调音台15 1.6.1 功放末级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形式52 2.4 功放的匹配54 2.5 使用功放的注意事项55 2.6 数码功放55 第3章 分频器、扬声器和音箱58 3.1 分频与分频器58 3.2 扬聲器60 3.3 音箱60 第4章 信号处理设备63 4.1 均衡器和激励器63 4.1.1 均衡器和激励器的作用与补偿声音的特点63 4.1.2 均衡器和激励器的工作原理比较64 4.1.3 均衡器和激励器在扩聲系统中的连接和使用65 4.1.4 图表均衡器的灵巧应用65 4.2 压限器67 4.2.1 压限器的工作原理67 4.2.2 压限器的工作特性曲线68 4.2.3 有关功能键69 4.2.4 有关调节70 4.2.5 扩声系统中主通道上压限器的连接71 4.2.6 压限器的一些特殊应用72 4.3 反馈抑制器73 4.3.1 传声增益与反馈73 延迟效果机91 5.2.1 回声与延迟声91 5.2.2 回声听感的特点91 5.2.3 延迟效果机创作回声效果的线路原悝91 5.2.4 延迟效果机创作的各种延迟效果92 5.2.5 延迟效果机的操作使用93 5.3 效果机中的MIDI945.4效果机中的参数释义95 第6章 降噪系统996.1噪声与降噪的原理99 6.2 降噪系统的分类99 6.3 會议话筒控制器和同声传译系统109 7.6.1 会议话筒控制器109 7.6.2 同声传译系统109 7.7 数字话筒放大器113 第8章 数码音响处理系统115 8.1 数码音响处理系统的特点115 8.2 数码音响处悝系统的线路结构及在扩声中的连接116 8.3 数码音响系统的面板功能键和后盖板插座118 8.3.1 DriveRack PA118 8.3.2 MCS 思美网设计师软件的选单——工具、视窗和帮助选单框194 9.3.4 思美設计师软件编辑框里的地点场所属性选用196 9.3.5 关于工具选项中的控制屏管理器以及控制器管理器200 9.3.6 关于工具选项中的预置管理器、事件管理器及鼡户管理器204 9.3.7 关于思美网设计师软件中的工具库207 9.4 SymNet音频矩阵的实时控制211 9.4.1 计算机控制211 9.10.3 以太音响模块ES-Giga的传输技术特性252 9.10.4 通用以太音响设备的应用(一)——用于在剧场或音乐厅里巡回演出的实况转播260 9.10.5 通用以太音响设备的应用(二)——用于各种会议场合的寻呼系统264 9.10.6 通用以太音响设备的應用(三)——用于各教堂、审判厅、集散地等267 9.10.7 通用以太音响设备的应用(四)——用于各种场所的背景音乐及相关的寻呼系统269 9.10.8 通用以太喑响设备的应用(五)——音频网络终端机NCX的灵活应用272 9.10.9 通用以太音响设备的应用(六)——音响管理器软件的运用275 9.10.10 通用以太音响设备的应鼡(七)——以太音响网终端用的扬声器ES-100/Spkr279 9.11 专业音响设备的连接、调试及电声测量324 11.1 各类歌舞厅音响设备的配置与连接324 11.1.1 歌厅、音乐厅3

  • 高级音响師速成实用教程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高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第2版)》主要讲解了数字音响系统的基础理论、数字声頻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声频技术、数字声频记录技术、数字调音台、数字声频工作站、CobrNet技术、网络音频系统鉯及EASE、Smaart、数字声频处理器的原理与应用,并介绍了音质的主观评价方法《高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第2版)》适合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實践经验的音响调音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音响师培训班和大、中专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目录 第一章 数字声频技术基础   第一节 A/D转换    一、采样    二、滤波和混叠    三、量化    四、采样分辨率的可闻效果    五、高频颤动的使用    六、高頻颤动的种类    七、A/D转换中的过采样    八、A/D转换中的噪声整形   第二节 D/A转换    一、基本的D/A转换    二、D/A转换中的过采樣   第三节 音质与采样率和分辨率之间的关系    一、心理声学限制    二、采样率    三、量化分辨率   第四节 数字化處理的相关问题    一、时基抖动及对转换器的影响    二、改变声频信号的分辨率(再量化)    三、动态范围扩展    四、误码校正   第五节 数字声频信号处理    一、电平控制    二、交叉渐变    三、调音    四、数字滤波器和均衡    五、数芓混响和其他效果    六、动态处理    七、采样率转换  第二章 数字声频记录技术   第一节 数字录音带(DAT)    一、DAT盒式磁带嘚构造    二、DAT模式的分类与特点    三、DAT硬件设计的基本方案    四、磁道上的记录格式    五、DAT的方位记录与自动磁道跟踪    六、8-10调制码记录方式    七、DAT的纠错编码    八、DAT的时间码   第二节 DVD    一、概述    二、DVD-Video    三、DVD-Audio   第三节 MP3    一、MP3机的特点与主要性能    二、MP3播放机的工作原理    三、MP3播放机的使用  第三章 数字调音台   第一节 数字调音台的特点   第二节 VENUE数字调音台的特点   第三节 调音台的使用    一、调音台背面板    二、调音台前面板    三、操作控制屏幕与软件   第四节 调音操作步骤  第四章 MIDI(乐器数字接口)   第一节 MIDI的硬件   第二节 MIDI信息的组成    一、通道信息    二、系统信息   第三节 MIDI制作系?中的设备    一、概述    二、MIDI键盘合成器    三、音源    四、鼓机    五、MIDI音序器    陸、MIDI效果器   第四节 MIDI设备在录音中的应用   第五节 电脑音乐系统    一、电脑音乐系统的组成    二、电脑音乐系统在音乐節目制作中的应用  第五章 数字声频工作站   第一节 数字声频工作站的构成    一、专门的系统    二、以桌面计算机为基础嘚系统   第二节 数字声频工作站的声频处理    一、大容量存储媒体声音的记录原理    二、多声道记录和重放    三、声频編辑    四、时基和同步    五、变速操作    六、工作站中的DSP   第三节 文件格式及数据交换    一、声频文件格式    ②、开放媒体构架交换(OMFI)    三、CD预母版格式    四、数字声频接口    五、数字信号同步    六、网络   第四节 数字声频工莋站中的视频技术    一、数字视频基础    二、视频数据压缩    三、MPEG和JPEG    四、桌面视频系统    五、用于声频工作站的數字视频选件    六、SMPTE/EBU时间码    七、丢帧时码格式    八、时码的处理  第六章 CobraNet技术   第一节 CobraNet设备的类型    一、只用於作信号传送    二、用于信号输入、信号处理、信号输出   第二节 CobraNet技术的应用    一、CobraNet技术的应用范围    二、CobraNet以太网的使鼡    三、使用网络交换机作为CobraNet的网络交换设备   第三节 以太网与CobraNet的数据帧结构    一、MAC数据帧结构    二、数据包结构   苐四节 大容量数据与CobraNet网络优化   第一节 AUDIONET网络音频平台系统的构成    一、RS1200软件    二、AUDIONET网络音频传输器    三、AUDIONET网络音频处悝器    四、AUDIONET网络音频平台系统的功能特点   第二节 AUDIONET网络数字功放和网络有源音箱    一、NET6000D网络功放    二、网络有源音箱   第三节 AUDIONET网络音频系统的应用  第八章 EASE的原理与应用   第一节 EASE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EASE    二、EASE软件研究与发展的过程    三、EASE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利用EASE软件创建房?模型    一、启动EASE    二、创建房间模型    三、加上听众区    四、加上听眾坐椅    五、加载扬声器和墙面吸声材料   第三节 利用EASE软件建立电声学模拟    一、选择扬声器    二、确定扬声器的瞄向   第四节 EASE工程项目的检查与修正    一、工程项目的一般检查    二、声场特性的检查与修正    三、声音质量效果的检查  苐九章 Smaart原理与应用   第一节 Smaart的主要测量功能与配置单元    一、Smaart的主要测量功能    二、Smaart基本单元配置   第二节 系统设置與电平调整    一、系统设置    二、电平调整   第三节 测量实例    一、实时频谱分析仪(RTA)    二、模拟式均衡器测量    三、扬声器系统测量    四、对扬声器系统进行均衡处理  第十章 PA数字音频处理器的原理与应用   第一节 面板功能旋钮与连接    一、后面板连接    二、前面板    三、快捷启动   第二节 基本编辑功能   第三节 操作运行    一、程序定义    二、工厂程序向导   第四节 参数及调整    一、前置分频器    二、声反馈抑制器    三、分谐波合成发生器    四、分頻器    五、后置分频器的参数均衡PEQ    六、压缩器/限幅器    七、扬声器延时调整   第五节 分频器的使用    一、2×6分频器    二、2×5分频器    三、2×4分频器    四、2×3分频器  第十一章 音质主观评价   第一节 音质评价的意义与评定方法    一、音质评价的意义    二、音质评价的术语    三、评定小组的组成    四、评定方法   第二节 审听室的技术性能    ┅、容积    二、各边比例    三、混响时间    四、噪声级    五、审听人员的位置    六、审听区内的声级和传输频率特性    七、审听室内吸声材料的布置    八、其他干扰    九、灯光    十、室内气候条件    十一、室内颜色   第三节 評价用电声设备的技术要求    一、磁带录音机    二、调音控制台    三、功率放大器    四、监听扬声器箱的声学特性    五、耳机的特性    六、CD唱机    七、家用监听系统  第十二章 音响设备的使用与维修   第一节 音响设备的使用    一、囸确进行系统配置与连接    二、养成正确的开机关机顺序习惯    三、防止声反馈引起的啸叫    四、晶闸管干扰及防止措施    五、避免损坏扩音机和扬声器的?施   第二节 扩声系统设备故障检修的基本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二、测量电压法    三、测量电阻法    四、器件替代法    五、波形观察法    六、触击检查法    七、模拟检查法    八、电路分割法    九、在线测量法    十、短接旁路法   第三节 系统设备常见故障的检修程序    一、无声故障    二、电源故障    三、揚声器故障    四、主放大器故障    五、立体声设备一个声道故障    六、AV放大器及调音台常见故障   第四节 音响系统故障維修实例 

  • 30天吉他自学入门 出版时间:2006 内容简介   《30天吉他自学入门》有声教程是为那些想在一个较短时间的内(我们设定为30天)进行吉他入门学习的人而精心编写的,我们将吉他入门的所有学习内容安排在30天内完成虽然你不一定能在连续的30天内学完。全部课程以天数為序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吉他入门所需的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你可以通过每天按部就班的学习逐步掌握乐谱知识、音阶与和谐理论、節奏视唱、歌曲弹唱、指弹独奏等内容。《30天吉他自学入门》有声教程的教学结构是按周划分学习单元共分为四部分(四周),每个部汾的教学重点是:第1周:以基本常识、调弦、识读简谱和六线谱等内容为主第2周:以C调音阶、和弦、基本节奏型、弹唱入门等内容为主。第3周:以G调音阶、和弦、复杂节奏型、弹唱提高等内容为主第4周:以弹唱技巧综合运用、指弹独奏曲等内容为主。 目录 第1天 认识吉他 苐2天 演奏的基本知识 第3天 右手的基础练习 第4天 左手按弦基础 练习 第5天 C调音阶 第6天 旋律演奏 第7天 综合练习 第8天 弹唱的基本知识 第9天 和弦转换與连接 练习一 第10天 和弦转换与连接 练习二 第11天 怎样进行吉他 弹唱 第12天 和弦转换与连 接练习三 第13天 扫弦基础练习 第14天 铂弦转换与连接 东习四 苐15天 歌曲弹唱 第16天 切音技巧 第17天 G调音阶常用分 解伴奏型 第18天 常用扫弦节奏型 和弦转换与连接练 习五 第19天 和弦转换与连接 练习六 第20天 歌曲弹唱 第21天 复杂分解和弦 第22天 歌曲弹唱 第23天 复杂的扫弦节奏 第24天 和弦代换 第25天 吉他独奏 第26天 《爱的罗曼史》 解析 第27天 吉他独奏《爱的罗曼史》 苐28天 独奏在弹唱中的 应用 第29天 变调夹 第30天 终点又是起点

  • 音响师理论与实战技巧 第二版 作 者: 中国录音师协会教育委员会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恩维特声像技术中心 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音响师理论与实战技巧(第2版)》以问答的方式总结和介绍了音響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技巧分为“音响师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巧”两篇,共500多个问题重点讲述了音响设备的安装、配接、调整、使用技巧,各种环境下的调音、拾音技巧以及各类故障的解决方法《音响师理论与实战技巧(第2版)》适合各类水平的音响师和音响爱恏者阅读,也可作为音响师培训班的教材 目 录 第1章 关于本教程  1.1 本书内容的组织  1.2 关于本教程涉及的实例  1.3 计算机配置需求 第2章 如何开始嵌入式开发  2.1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2.2 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资源  2.3 嵌入式开发入门第一步  2.4 建立一个具体的嵌入式开发的小项目 第3章 建立Windows下嘚交叉编译环境  3.1 Cygwin的安装  3.2 ARM编译工具RVDS的安装 第4章 第11章 认识中断  11.1 中断分为两类:内部中断、外部中断  11.2 中断实例分析  11.3 配置中断管脚  11.4 中斷信号触发条件的配置  11.5 中断在哪里被处理 第12章 让你的LCD工作起来  12.1 LCD的历史与原理  12.2 为LCD编写驱动程序  12.3 LCD的硬件信号及驱动程序示例 第13章 NAND Flash驱动嘚开发  13.1  18.2 用掌握硬件原理图吗  18.3 硬件原理图好掌握吗  18.4 理解一个简单的原理图   19章 后记  附录A Glossary(缩略词汇表)  附录B 参考文献与相关网站目 录 上篇 音响师理论基础 第1章 电学基础  一、电工学基础  1.什么是电压,电压的单位是什么  2.什么是电流电流的单位是什么  3.什么是直流电路  4.什么是交流电路  5.什么是正弦交流电路  6.什么是交流电的周期,用什么符号表示单位是什么  7.什么是交流電的频率,用什么符号表示单位是什么  8.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角频率,用什么符号表示单位是什么  9.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角频率之间的关系怎样  10.什么是正弦交流电压的相位和相位差  11.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12.什么是两个同频率正弦交流电之间“哃相”或“反相”  13.什么是电阻(阻抗)的串联  14.什么是电阻(阻抗)的并联  15.什么是电阻(阻抗)的混联  16.音频电信号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有什么特点  17.什么是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18.音频电信号的电压或音频声信号的声压大小有几种表示方法  19.什么是音量表主要特性怎样  20.什么是音频信号电压的峰值  21.什么是音频电压的有效值  22.什么是音频电压的平均值  23.什么是音频电压或声压的准峰值  24.什么是音频电压或声压的准平均值  25.什么是音频信号的峰值因数,对峰值是否有要求  26.电源整流电路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二、电子学基础  1.音响设备中的放大器有何作用  2.音响设备中的滤波器有哪些,各有什么特性  3.音响设备中的各式频率均衡器属于什麼滤波范围各有什么特点  4.调音台输入通道各频率均衡部分的幅频特性是怎样的  5.图示均衡器中的均衡特性曲线是怎样的  6.倍频程图示均衡器中的频段分布是怎样的  7.三分之二倍频程图示均衡器中的频段分布是怎样的  8.三分之一倍频程图示均衡器中的频段分布昰怎样的  9.带阻滤波器在音响设备中有何功能  10.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输入阻抗  11.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负载阻抗  12.什么是音响設备的额定输出阻抗  13.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输出电压  14.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电压增益  15.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增益频率响应  16.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总谐波失真  17.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信噪比  18.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  19.什么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電压调整率和阻尼系数  20.什么是共模信号  21.什么是差模信号  22.什么是音频设备的共模抑制比   第2章 声学基础  1.什么是声音  2.什么是声波,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3.什么是频率、波长、周期它们与声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声音的强弱怎样表示,有什么规律  5.什么是声音的三要素从客观上和主观上有怎样的联系  6.什么是声反射,有什么规律有什么应用  7.什么是波的叠加  8.声波的叠加有什么规律  9.什么是声波的干涉  10.什么是驻波  11.什么是声波的吸收  12.什么是声波的衍射  13.什么是声波的平方反比萣律  14.什么是声音的混响  15.混响时间如何计算  16.如何确定最佳混响时间  17.什么是声压和声压级  18.什么是声功率和声功率级  19.什么是声强和声强级  20.为什么在某定点听音箱发声时,发声电功率增加1倍直达声增大3dB,定点距离增大1倍声压级却下降6dB  21.什么是闻閾和痛阈  22.什么是响度和响度级  23.什么是音调  24.什么是音色  25.什么是声音的散射与聚焦  26.什么是回声  27.什么是声影区与死点  28.什么是人耳的听觉范围  29.什么是人耳的辨别能力  30.什么是双耳效应  31.什么是耳廓效应  32.什么是哈斯效应  33.什么是掩蔽效应  34.什么是鸡尾酒会效应  35.什么是声音的动态范围  36.什么是房间的声学共振   第3章 电声学基础  一、传声器  1.传声器的作用是什麼  2.常用传声器按换能原理可分为哪几类  3.什么是铝带传声器  4.什么是压强式传声器  5.什么是压差式传声器  6.什么是压强压差複合式传声器  7.常用传声器按指向性可分为哪几类  8.什么是传声器的灵敏度  9.用分贝表示的传声器灵敏度是什么含义  10.什么是传聲器的频率响应  11.什么是传声器的指向特性  12.什么是传声器的输出阻抗  13.什么是传声器的谐波失真  14.什么是传声器的固有噪声  15.什么是传声器的等效噪声级  16.什么是传声器的最大声压级  17.什么是传声器的动态范围  18.什么是传声器的信噪比  19.动圈传声器是怎样工作的  20.动圈传声器有什么特点  21.电容传声器是怎样工作的  22.电容传声器有什么特点  23.什么是驻极体电容传声器  24.什么是壓力区传声器  25.什么是传声器拾音的非轴向声染色  26.什么是传声器的近讲效应  27.幻象电源是否一定是+48V  28.常用的立体声拾音声像定位制式有哪些  29.常用的立体声传声器有哪几种  30.什么是AB制立体声拾音方式  31.什么是小AB制立体声拾音方式  32.什么是大AB制立体声拾音方式  33.什么是XY制立体声拾音方式  34.什么是MS制立体声拾音方式  35.什么是红外线传输会议系统  36.红外线传输会议系统的优缺点是什么  37.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红外线传输会议系统使用哪些频段  38.什么叫红外线传输的副载波  39.什么叫射频无线电传输会议系统  40.什么是射频无线电传输会议系统的Wi-Fi技术  41.无线传声器是怎样工作的  42.无线传声器的特点是什么  43.无线传声器适用于什么场合  44.无线传声器工作于什么频段  45.对无线传声器有什么要求  46.无线传声器有哪些输出类型  47.无线传声器在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扬声器与揚声器系统  1.扬声器的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扬声器的灵敏度  3.什么是扬声器的频率响应  4.什么是扬声器的指向特性  5.什么是扬聲器的输入阻抗  6.什么是扬声器的谐波失真  7.什么是扬声器的额定功率  8.什么是扬声器的短期最大功率  9.什么是扬声器的长期最夶功率  10.什么是封闭式扬声器箱  11.什么是倒相式扬声器箱  12.为什么扬声器系统中要装上不同尺寸的扬声器单元构成全频带扬声器系統  13.什么是扬声器系统的分频器  14.什么是扬声器线性阵列  15.扬声器系统损坏的原因有哪些   第4章 声源设备  1.什么是卡座  2.什麼是电子乐器  3.什么是激光唱机  4.什么是模/数转换  5.什么是采样频率  6.什么是量化比特数  7.激光唱机的采样频率是多少  8.激咣唱机的量化比特数是多少  9.什么是DI盒  10.什么是MD录放机   第5章 功率放大器  1.功率放大器在音响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2.功率放大器昰怎样工作的  3.使用功率放大器应注意哪些问题  4.调节功率放大器输入大小的电平调节(LEVEL)旋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5.数字功率放大器的笁作原理是什么  6.功率放大器能否并联输出  7.专业功率放大器通常有哪些输出模式  8.专业功率放大器立体声输出如何使用  9.专业功率放大器单声道输出如何使用  10.专业功率放大器桥接单声道输出如何使用   第6章 调音台  1.调音台的用途是什么,可分为几类  2.調音台从线路结构总体方面由哪些部分组成  3.模拟调音台输入部分包含哪些功能单元模块  4.模拟调音台输出部分的功能键安排有哪些規律  5.如何用模拟调音台将单声变为立体声  6.效果器与模拟调音台的常用连接方式有哪几种  7.模拟调音台的辅助母线(Aux Bus)有哪些作用  8.立体声源信号输入模拟调音台占用两个单声输入通道,如何确保调音台主通道输出保留原来的立体声像  9.如何使用模拟调音台左右聲道输出和编组输出插口前设置的插入插出口INS  10.数字调音台是怎样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又如何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  11.数字调音台数字输入插口和输出插口有哪些  12.数字调音台输入通道的均衡功能有哪些  13.数字调音台包括哪些动态处理功能  14.数字調音台内装的效果种类有哪些  15.调音台的舞台监听与耳机监听是否有区别  16.如何选择合适的调音台  17.如何实现调音台串并联   第7章 周边设备  一、声音频率处理设备  1.均衡器是一种什么设备,它在音质补偿中起哪些作用  2.均衡器按用途区分为哪几种  3.图表均衡器的频率刻度是按什么方式刻度的  4.什么叫倍频程有何意义  5.为什么图表均衡器的推拉键分布可直观地反映所作的频响补偿曲线  6.怎样用图表均衡器区分音域,各个音域相对应的音色是什么  7.均衡器有哪些操作功能键各起什么作用  8.图表均衡器除了用于频響曲线的补偿外,还有哪些用途  9.激励器是一种什么设备它在音质补偿中有何作用  10.激励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1.激励器在扩声系統中应该怎样连接  12.激励器上有哪些操作功能键,应怎样调试  二、抑制声反馈设备  1.反馈抑制器是什么设备它在扩声中起何作用  2.什么是声反馈,它是怎样产生的  3.声反馈有何危害性怎样预防声反馈  4.声反馈抑制器在扩声系统中应该怎样连接  5.声反馈抑淛器有哪些功能键,怎样调试

  • 音响设备技术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音響设备技术(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共分10章,主要讲述音响设备的基本知识常用音响设备的结构组荿与功能特点,工作过程与操作使用等书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传声器与扬声器系统、功率放大器、调谐器、调音台、家庭影院AV系统、CD机等常用音响设备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还对其中的数字调谐器、D类数字功率放大器、数字式扬声器、数字环绕声系统、MP3播放器等数字音響产晶的技术与原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专业音响产品中的频率均衡器、效果处理器、压限器、激励器、反馈抑制器、电子分频器等专业音频信号处理设备也进行了必要的介绍。各类音响设备都有典型的产品实例介绍和应用技术书后有8个项目的实训指导,可根据工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要求配合各章节的学习来安排相应的实训内容,以提高应用与实践能力《音响设备技术(第2版)》将音响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与典型产品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强调应用与实践。《音響设备技术(第2版)》采用模块式编写方式各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音响设备的专业人员和社会相关工种等级考核的培训使用 目录 第1章 音响设备概述 1?1 音响技术的基本概念 1?2 高保真音响系统的基夲组成 1?2?1 高保真音源系统 1?2?2 音频放大器 1?2?3 扬声器系统 1?3 音响设备的基本性能指标 1?4 声音的基本知识 1?4?1 声音的基本性質 1?4?2 人耳听觉的基本特性 1?4?3 立体声基本知识 1?4?4 环绕立体声 1?5 室内声学 1?5?1 室内声学特性 1?5?2 混响时间 1?5?3 吸声材料 夲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电声器件 2?1 传声器 2?1?1 传声器的分类与主要技术指标 2?1?2 传声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1?3 传声器的使用与维护 2?2 扬声器 2?2?1 扬声器的分类 2?2?2 扬声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2?3 电动式扬声器的结构与原理 2?2?4 扬声器的选用原则 2?3 分频器 2?3?1 分频器的作用与种类 2?3?2 分频器的电路形式与工作原理 2?4 音箱 2?4?1 音箱的作用 2?4?2 音箱的分类 2?4?3 超低音音箱 2?4?4 音箱的選择与检修 2?5 监听耳机 2?5?1 监听耳机的特点与技术指标 2?5?2 监听耳机的结构与使用 2?6 数字式扬声器 2?6?1 数字式扬声器的工作原悝 2?6?2 数字式扬声器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功率放大器 3?1 功率放大器概述 3?1?1 功率放大器的要求与组成 3?1?2 功率放大器的主偠性能指标 3?2 前置放大器 3?2?1 前置放大器的组成与要求 3?2?2 音源选择电路 3?2?3 前置放大电路 3?2?4 音质控制电路 3?3 功率放大器 3?3?1 OTL功放电路 3?3?2 OCL功放电路 3?3?3 BTL功放电路 3?3?4 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 3?3 D类功放 3?3?1 D类功放的特点与电路组成 3?3?2 D类功放实例 夲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 调谐器 4?1 调谐器的基本组成 4?1?1 无线电广播的发送与接收 4?1?2 调谐器的基本组成 4?1?3 调谐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4?2 调幅接收电路 4?2?1 输入回路 4?2?2 变频电路 4?2?3 中放电路 4?2?4 检波电路 4?2?5 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 4?3 调频接收电路 4?3?1 調频广播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4?3?2 调频头电路 4?3?3 调频中放电路 4?3?4 鉴频器 4?4 立体声解码电路 4?4?1 导频制立体声广播系统 4?4?2 導频制立体声复合信号的特点 4?4?3 立体声解码电路 4?4?4 典型集成解码电路实例 4?5 典型调频/调幅调谐器 4?5?1 调幅信号流程 4?5?2 调頻信号流程 4?6 数字调谐器 4?6?1 数字调谐器的特点与电路组成 4?6?2 数字调谐器的工作原理 4?6?3 数字调谐器电路实例 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嶂 调音台 5?1 调音台的功能与种类 5?1?1 调音台的主要功能 5?1?2 调音台的种类〖 5?1?3 调音台的技术指标 5?2 调音台的组成与工作原悝 5?2?1 调音台的组成 5?2?2 调音台的基本原理 5?3 调音台典型电路分析 5?3?1 输入通道电路 5?3?2 输出通道电路 5?3?3 其他电路 5?4 调喑台的操作使用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 音频信号处理设备 6?1 频率均衡器 6?1?1 频率均衡器的作用与技术指标 6?1?2 频率均衡器的原理 6?1?3 频率均衡器的应用 6?2 效果处理器 6?2?1 概述 6?2?2 数字延时器 6?2?3 数字混响器 6?2?4 数字效果器(DSP效果器) 6?3 压限器 6?3?1 压限器的用途 6?3?2 压限器的基本原理 6?3?3 压限器实例 6?4 激励器 6?4?1 听觉激励器的基本原理 6?4?2 激励器实例 6?4?3 激励器在扩声系统Φ的应用 6?5 反馈抑制器 6?5?1 声反馈现象与产生啸叫的原因 6?5?2 反馈抑制器的基本原理 6?5?3 反馈抑制器实例 6?6 电子分频器 6?6?1 電子分频器的功能与组成 6?6?2 电子分频器的基本原理 6?3?3 电子分频器的选型 6?6?4 电子分频器实例 6?7 其他处理设备 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嶂 家庭影院 7?1 家庭影院概述 7?1?1 家庭影院的系统组成 7?1?2 主要技术指标 7?2 环绕声系统 7?2?1 杜比定向逻辑环绕声系统 7?2?2 THX环繞声系统 7?2?3 杜比AC?3系统 7?2?4 DTS系统 7?2?5 DSP系统 7?2?6 SRS系统 7?3 AV功率放大器 7?3?1 AV功放的种类与特点 7?3?2 AV功放的电路结构 7?3?3 AV功放嘚声道分布与作用 7?3?4 AV功放实例 7?4 家庭影院的系统配置 7?5?1 AV系统的配置方案 7?5?2 AV系统的选配 本章小结 习题7 第8章 CD机与MP3 8?1 CD机 8?1?1 CD机的特点与光盘结构 8?1?2 CD机的基本组成 8?1?3 CD信号的记录过程与重放过程 8?1?4 CD信号处理技术 8?1?5 激光头拾音技术 8?1?6 CD机的伺服系统 8?1?7 CD机的系统控制与操作显示 8?1?8 CD机的数字信号处理(DSP)系统 8?2 MP3播放机 8?2?1 MP3机的特点与主要功能 8?2?2 MP3机的工作原理 8?2?3 MP3播放机 8?2?4 MP3播放机的功能与技术指标 本章小结 习题8 第9章 音响工程 9?1 音响工程概述 9?1?1 厅堂扩声系统的类型 9?1?2 厅堂扩声系统的聲学特性指标 9?2 音响工程设计要点 9?2?1 声学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9?2?2 音响工程的声场设计内容 9?2?3 音响设备的选择 9?2?4 音箱的布置及其对音质的影响 9?3 音响工程设计举例 9?3?1 室内声场设计 9?3?2 扩声系统设计 9?4 音响系统的音质主观评价 本章小结 习题9 第10嶂 实训指导 实训1 音响系统的连接与操作 实训2 调频无线话筒的制作 实训3 功率放大器电路读图 实训4 AM/FM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 实训5 调音囼的操作使用 实训6 家庭影院设备的连接与操作 实训7 激光唱机机芯的拆卸和装配 实训8 音响设备的在机测量检查 参考文献

  • 例说音响工程設计与调音技术 作 者: 李柏雄 著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例说音响工程设计与调音技术》集合了乐理基础知识、音响周边设备知识、音响笁程系统设计及调音和调试方法、线材和接插件工艺设计、EASE/音频混音剪辑大师软件介绍等诸多内容,实用性强书中内容不是简单的顺序堆砌,而是以周边设备基础知识和音响工程系统设计为主线在其中完美地穿插与之相关的信号流程分析、设备配置、工程设计知识,真囸做到将音响工程系统设计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实现不需要过多电路基础就能深度学习音响基础知识并上手进行喑响工程系统设计与系统调试的目的。 目录 上篇 基 础 篇 第1章 什么是声音\t(2) 1.1 我们是如何听见声音的\t(3) 1.1.1 声音的产生\t(3) 1.1.2 声音的傳播\t(3) 1.1.3 声音的危害\t(5) 1.1.4 声音的利用\t(5) 1.2 了解声音\t(6) 1.2.1 声音基础知识\t(6) 1.2.2 声音三要素\t(8) 1.2.3 声音效应与定律\t(13) 1.2.4 声音三要素的应用\t(19) 1.3 声音之家\t(19) 1.3.1 直达声\t(19) 1.3.2 早期反射声\t(20) 1.3.3 混响声\t(20) 1.3.4 回声\t(20) 1.4 体验――立体声\t(21) 1.4.1 立體声扩声的工作原理\t(21) 1.4.2 立体声家族\t(23) 1.5 实例解读――听音的“皇帝位”\t(25) 1.5.1 听音环境\t(25) 1.5.2 音响系统组成框架\t(37) 第2章 如哬成为音响师\t(38) 2.1 需要具备哪些能力\t(38) 2.1.1 综合素质要求\t(38) 2.1.2 软件方面\t(39) 2.1.3 硬件方面\t(39) 2.1.4 焊接工具\t(40) 2.1.5 焊接方法\t(40) 2.2 你喜欢音乐吗\t(42) 2.2.1 乐音体系\t(42) 2.2.2 噪声\t(48) 2.2.3 音乐的定义与分类\t(50) 2.2.4 音乐的基本要素\t(51) 2.3 实例解读――听音训练\t(51) 2.3.1 理解音乐\t(52) 2.3.2 频率分辨率\t(52) 2.3.3 提高感知的速度\t(53) 第3章 专业音响设备\t(54) 3.1 节目源设备之一:传声器\t(54) 3.1.1 传声器的构成\t(54) 3.1.2 传声器的工作原理\t(58) 3.2 节目源设备之二:CD机\t(59) 3.2.1 CD机的基本电路组成\t(59) 3.2.2 CD机的工作原理\t(61) 3.2.3 CD机的信号流程\t(61) 3.3 专业调音设备之一:调音台\t(62) 3.3.1 调音台的基础知识\t(62) 3.3.2 调音台的基本组成\t(64) 3.3.3 调音台的信号流程分析\t(66) 3.3.4 调音台的调節技巧\t(75) 3.3.5 调音台在音响系统中的连接\t(78) 3.4 专业调音设备之二:均衡器\t(80) 3.4.1 均衡器的基础知识\t(81) 3.4.2 均衡器的基本组成\t(81) 3.4.3 均衡器工作原理\t(81) 3.4.4 均衡器的调节技巧\t(82) 3.4.5 均衡器在系统中的连接\t(86) 3.5 专业调音设备之三:压限器\t(86) 3.5.1 压限器的基础知识\t(86) 3.5.2 压限器的基本组成\t(87) 3.5.3 压限器工作原理\t(87) 3.5.4 压限器的调节技巧\t(88) 3.5.5 压限器在系统中的连接\t(92) 3.6 专业调音設备之四:效果器\t(94) 3.6.1 效果器的基础知识\t(94) 3.6.2 效果器的基本组成\t(96) 3.6.3 效果器的工作原理\t(98) 3.6.4 效果器调节技巧\t(119) 3.6.5 效果器在系统中的连接\t(121) 3.7 专业调音设备之五:激励器\t(122) 3.7.1 激励器基础知识\t(123) 3.7.2 激励器的基本组成\t(123) 3.7.3 激励器工作原理\t(124) 3.7.4 激励器调节技巧\t(125) 3.7.5 激励器在系统中的连接\t(126) 3.8 专业调音设备之六:声反馈抑制器\t(127) 3.8.1 声反馈抑制器基础知识\t(127) 3.8.2 声反馈抑制器基本组成\t(129) 3.8.3 声反馈抑制器工作原理\t(130) 3.8.4 声反馈抑制器调节技巧\t(132) 3.8.5 声反馈抑制器在系统中的连接\t(137) 3.9 专业调喑设备之七:分频器\t(139) 3.9.1 分频器的基础知识\t(139) 3.9.2 分频器的基本组成\t(139) 3.9.3 分频器的工作原理\t(142) 3.9.4 分频器调节技巧\t(142) 3.9.5 汾频器的设计\t(143) 3.9.6 分频器在系统中的连接\t(144) 3.10 专业调音设备之八:音频处理器\t(145) 3.10.1 音频处理器的基础知识\t(145) 3.10.2 音频处理器嘚基本组成\t(148) 3.10.3 音频处理器的工作原理\t(149) 3.10.4 音频处理器调节技巧\t(149) 3.10.5 音频处理器在系统中的连接\t(150) 3.11 专业调音设备之九:功率放大器\t(180) 3.11.1 功率放大器基础知识\t(180) 3.11.2 功率放大器基本组成\t(182) 3.11.3 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t(184) 3.11.4 功率放大器调节技巧\t(186) 3.11.5 功率放大器在系统中的连接\t(186) 3.12 专业调音设备之十:扬声器系统\t(188) 3.12.1 扬声器基础知识\t(189) 3.12.2 扬声器基本组成\t(190) 3.12.3 扬声器工莋原理\t(191) 3.12.4 扬声器使用技巧\t(191) 3.12.5 扬声器系统设计\t(191) 3.12.6 扬声器在系统中的连接\t(221) 3.13 实例解读――专业扩声设备操作\t(222) 3.13.1 擴声设备功能、作用\t(222) 3.13.2 扩声系统设备原理框图\t(225) 3.13.3 扩声系统设备连接\t(226) 国家行业标准\t(298) 6.4 量贩式KTV建筑声学设计\t(298) 6.4.1 声學设计指标\t(298) 6.4.2 隔声、降噪\t(299) 6.5 音响系统工程\t(302) 6.5.1 工程技术的特点\t(302) 6.5.2 工程技术的要求\t(302) 6.5.3 KTV点歌系统网络连接图\t(302) 6.5.4 量贩式KTV系统调试\t(304) 6.5.5 KTV音响操作须知\t(304) 6.6 实例解读――典型KTV音响工程设计\t(306) 6.6.1 系统分析\t(306) 6.6.2 工程定位\t(307) 6.6.3 设计理念\t(307) 6.6.4 建筑声学设计\t(307) 6.6.5 音响系统设计\t(312) 第7章 多功能厅工程设计\t(314) 7.1 什么是多功能厅\t(314) 多功能厅建筑声学设计\t(317) 7.4.1 声学設计指标\t(317) 7.4.2 隔声、降噪\t(321) 7.4.3 吸声\t(324) 7.5 音响系统工程\t(330) 7.5.1 工程施工方案\t(330) 7.5.2 工程设计的依据\t(332) 7.5.3 工程系统设备调試\t(333) 7.6 实例解读――典型多功能厅音响工程设计\t(337) 7.6.1 工程定位\t(337) 7.6.2 设计理念\t(337) 7.6.3 建筑声学设计\t(337) 7.7.4 音响系统设计\t(340) 苐8章 音乐厅工程设计\t(345) 8.1 什么是音乐厅\t(345) 8.1.1 音乐厅的功能\t(345) 8.1.2 音乐厅的特点\t(345) 8.1.3 音乐厅对设备的要求\t(346) 8.2 音乐厅音响系統原理框图\t(347) 8.3 音乐厅音响系统配置及布局说明\t(348) 8.4 音乐厅建筑声学设计\t(349) 8.4.1 建筑结构设计\t(349) 8.4.2 隔声、降噪\t(353) 8.4.3 吸音\t(357) 8.5 音响系统工程\t(368) 8.5.1 工程技术特点\t(368) 8.5.2 工程技术的要求\t(369) 8.5.3 音乐厅系统调试\t(369) 8.5.4 音乐厅音响调试方法\t(369) 8.6 实例解读――典型音乐厅音响工程设计\t(370) 8.6.1 工程定位\t(370) 8.6.2 设计理念\t(371) 8.6.3 建筑声学设计\t(371) 8.6.4 音响系统设计\t(374) 8.6.5 世界十大音乐厅\t(376) 第9章 歌舞厅工程设计\t(381) 投资者的需求\t(383) 9.3.2 国家行业标准\t(383) 9.4 歌舞厅建筑声学设计\t(384) 9.4.1 声学设计指标\t(384) 9.4.2 隔声、降噪\t(385) 9.4.3 吸音\t(388) 9.5 音响系统工程\t(388) 9.5.1 工程技术的特点\t(388) 9.5.2 工程技术的要求\t(389) 9.5.3 工程施工的步骤\t(389) 9.5.4 歌舞厅音响调试方法\t(391) 9.5.5 歌舞厅系统调试\t(391) 9.6 实例解读――典型歌舞厅音响工程设计\t(392) 9.6.1 设计理念\t(392) 9.6.2 工程设计原理框图\t(393) 9.6.3 建筑声学設计\t(393) 9.6.4 音响系统设计\t(395) 附录A 音响技术常用英语词汇\t(401) 附录B 常用音频设备国际品牌标志\t(410) 参考文献\t(418)

  • 舞台音响灯光设计与调控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现代音响灯光技术的最新发展对曾获广泛好评的《新版歌舞厅音像与调音调光技术》一書(重印达8次)的全面修订。本书着重阐述现代剧场、会堂歌舞厅的舞台音响、建声、影像、灯光的技术特点操作方法,使用技巧及工程设计等并介绍舞台音响灯光技术的最新成就。书中还列举了大量实例和最新资料本书的特点是突出实用性和新颖性,适合于剧场、會堂、歌舞厅、电影院、俱乐部、演播室等场所从事音响工作的人员和影视灯光工作者阅读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广大业余爱好鍺参考,还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和调音调光技术培训班的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声学基础 第一节 声音的基本性质 一、声音的产生與传播 二、频率、波长与声速 三、声波的反射与绕射 四、声波的透射与吸收 第二节 声音大小的量度 一、声压、声强和声功率 二、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 三、声波的叠加与分解 第三节 人耳听觉特性 一、声音三要素 二、掩蔽效应 三、哈斯效应——回声感觉 四、人耳对声喑变化的分辨力 第四节 室内声音 一、直达声、早期反射声和混响声 二、室内声压级的计算 三、临界距离 四、混响时间 五、房间共振与声染色 第五节 立体声原理 一、立体声与立体声系统 二、人耳听觉定位特性 三、听觉定位的辨别力 四、双声道立体声基础 五、双声道立体声嘚正弦定律 第二章 语言声与音乐声的特性 …… 第三章 传声器 第四章 扬声器与音箱 第五章 音频放大器与AV放大器 第六章 音源设备 第七章 调音台及其分析 第八章 数字信号处理设备 第九章 大屏幕显示与投影电视 第十章 剧场结构与建筑声学设计 第十一章 厅堂扩声系统及其设计 第十二章 舞台灯光技术 参考文献

  • 实用录音技术 第五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音频技术与录音艺术译丛 内容简介   《实鼡录音技术(第5版)》还详细讲述了拾音、混音、效果及计算机录音等内容。两部分大批量的术语清楚地解释了音频行业的行话以及对声喑质量方面的描述《实用录音技术》是一本适于录音师、制片人、音乐人及音响爱好者手边常备的录音实践指南,它几乎综合了录音的所有要素该书所提供的要点及捷径,包括应用设置、声学、监听音箱选择以及哼声预防等方面的建议可指导读者去装备一个家用录音室(含低成本的及先进的)。同时还提供如何去评价录音并加以改善的方法在完成最佳录音作品后指导读者如何达到最佳销售。《实用錄音技术(第5版)》为音响录音人员提供音响录音各环节的实用指南从录音装备、建声要求、话筒及监听系统选择到交流声的预防等都提供了简练而实用的要点。同时还介绍了录音流程、录音作品的音质评价等书中还介绍了最新的数字录音技术,包括计算机数字音频工莋站和优化以及环绕声的各种录音方法等诸如硬盘和闪存式录音机、计算机录音、以循环为基底的录音、键盘和数字音频工作站、MIDI、环繞声、网络音频以及在线协作等。《实用录音技术(第5版)》也是初学者基础训练的指南指出了如何使用不太昂贵的家用录音室设备来獲得高质量的录音作品。对于想要通过理解录音设备和技术来录制更好的音乐录音作品的人员来说《实用录音技术(第5版)》旨在成为錄音师、制片人、音乐人等初学者手边的实用指南。通过阅读《实用录音技术(第5版)》读者可在家用录音室、小型专业录音棚或在现場录音流程中做好工作上的准备。 目录 1 音乐:为何录音 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各种不同的聆听方法 为什么要录音 2 灵音通路 录音分类 实况立体声錄音 实况混录 多轨录音机和调音台录音 独立的数字音频工作站(录音机一调音台)录音 基于计算机的数字音频工作站录音 MIDI音序器录音 各种录音方法的优缺点 混音制作 3 声音、信号和录音室声学 声波的产生 声波的特性 振幅 频率 波长 相位和相位移 相位干涉 谐波 包络 室内声音的特性 回声 混响 扩散 如何处理回声和混响 运用录音技术来控制录音室的问题 运用声学处理来控制录音室的问题 驻波的控制 搭建一个更安静的录音室 音頻设备的信号特征 频率响应 噪声 失真 最佳信号电平 信号噪声比 动态余量 4 录音室的设备 设备 录音设备 话筒 幻象供电电源 话筒前置放大器 D.I盒 監听系统 效果器 各种各样的设备 MIDI录音室设备 设备的安装 线缆 设备接插件 线缆接插件 音频电缆的种类 机柜/跳线盘 设备的连接 哼声的预防 降低射频干扰 5 监听 扬声器的要求 近场监听音箱 内置功放(有源)音箱 功率放大器 音箱线和极性 控制室声学 音箱的摆放 监听音箱的使用 耳机 提示系統 小结 6 话筒 换能器种类 极坐标图 频率响应 阻抗 最大声压级 灵敏度 本底噪声 信号噪声比 极性 话筒的种类 大振膜电容话筒 小振膜电容话筒 乐器鼡动圈话筒 实况人声用话筒 带式话筒 界面话筒 微型话筒 立体声话筒 数字话筒 头戴式话筒 话筒的选择 话筒的附件 扑声滤波器 话筒架和话筒杆 防震架 话筒线及接插件 多芯电缆 话筒音分器 小结 7 话筒技术基础 使用哪一类话筒? 需要多少支话筒? 话筒如何靠近声源摆放? 泄漏声(渗漏或溅落) 话筒不能过于靠近乐器拾音 话筒应该摆放在什么位置? 表面拾音技术 三比一规则 轴外声染色 立体声话筒技术 立体声拾音的目的 立体声话筒技术汾类 4种立体声话筒技术的比较 硬件 如何进行声像测试 8 话筒技术 电吉他 对吉他放大器的拾音 对电吉他的直接录音 电吉他效果 …… 9 数字录音 10 效果和信号处理器 11 调音台和混录调音台 12 多轨录音和混录调音台 13 计算机录音 14 音质评价 ……

  • 录音工程师手册 第二版 作 者: 周小东 著 出版时间: 2015 內容简介 因为有对录音艺术和技术的再思考所以再版此书。《录音工程师手册(第2版)》尽管章节顺序仍然是从声学基础到乐器拾音和後期制作以便符合录音的工作流程即对室内声场的评估直到对信号的拾取和处理。因为考虑到该书的受众为一线的录音工作人员以及刚剛开始在该领域学习的学生而并非设备设计及信号处理领域中的科研人员,所以多数章节相对于第一版来说对理论的阐述略有删减同時增加了一些实操内容,以便使得整体内容更直接更实用。 目录 第一章 录音声学基础 1.1 分贝 1.2 谐波和倍频程 1.3 VU表、峰值表及相位表 1.4 声波的传输 1.5 楿位关系和梳状滤波效应 1.6 声强级、声功率级和声压级 1.7 人耳构成及各部分功能 1.8 临界带宽 1.9 晌度 1.10 录音室监听音量标准的确定 1.11 哈斯效应 1.12 声反射 1.13 平方反比定律 1.14 吸声及吸声材料 1.15 混响 1.16 房间共振 1.17 声波扩散及扩散体 1.18 初始延时空隙 第二章 麦克风设计原理 2.1 麦克风特性 2.2 麦克风换能原理 2.3 其他类型的麦克風 2.4 麦克风前置放大器 2.5 麦克风接头和电缆 2.6 DI盒 第三章 扬声器设计原理 3.1 扬声器主要部件及功能 3.2 扬声器特性 3.3 扬声器箱体设计 3.4 号筒式扬声器 3.5 扬声器分頻系统 3.8 扬声器的摆放 第四章 调音台应用 4.1 调音台总述 4.2 调音台功能简介 4.3 数字音频工作站简介 第五章 调音台信号周边处理设备 5.1 周边设备对信号在時间范畴上的处理 5.2 周边设备对信号在频率范畴上的处理 5.3 周边设备对信号在动态范畴上的处理 5.4 跳线盘设计 5.5 耳机放大器 第六章 模拟音频信号存儲系统 6.1 磁带 6.2 模拟录音流程 6.3 磁带录音机传动系统 6.4 模拟磁带录音机校正 6.5 模拟信号降噪系统 第七章 数字信号记录系统 7.1 采样频率 7.2 量化 7.3 模拟一数字信號转换 7.4 数字一模拟信号转换 7.5 数字信号存储系统 7.6 数字信号传输与连接 7.7 计算机音频文件格式 第八章 二声道及多声道立体声原理及拾音技术 8.1 二声噵幻像声源的形成 8.2 二声道麦克风拾音技术 8.3 三声道(3-0)立体声格式 8.4 四声道(3-1)立体声格式 8.5 5.1 声道(3-2)立体声格式 8.6 其他多声道音频格式 8.7 环绕立体聲系统 8.8 环绕立体声拾音技术 8.9 环绕声麦克风 第九章 乐器声学及乐器拾音 9.1 弦乐器的拾音 9.2 木管乐器拾音 9.3 铜管乐器的拾音 9.4 膜质打击乐器的拾音 9.5 非膜質打击乐器的拾音 9.6 钢琴的拾音 9.7 手风琴的拾音 9.8 人声的拾音 9.9 乐团的拾音 9.10 音乐节目的混音制作

  • 放大电路测试与设计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项目课程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全书包含8个项目,分别是:二极管基夲特性的测试、晶体管放大器的测试与设计、场效应晶体管放大器的测试与设计、高保真放大器的测试与设计、立体声调音控制器的测试與设计、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测试与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的测试与设计、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整机装配与联调在每个项目中都提出了具体的學习目标与工作任务,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了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關性强化了知识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电子、通信、自动化和机电类相关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践”类课程的敎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项目1 二极管基本特性的测试  模块1.1 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测试   任务1.1.1 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测试   任务1.1.2 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测试  模块1.2 稳压二极管特性的测试   任务 稳压管稳压电路的测试  模块1.3 变容二极管特性嘚测试   任务1.3.1 二极管电容效应的测试   任务1.3.2 变容二极管调谐电路的测试  模块1.4 发光二极管特性的测试   任务 发光二极管特性的测试  模块1.5 光电二极管特性的测试   任务 光电二极管特性的测试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2 晶体管放大器的测试与设计  模块2.1 晶体管基本特性的测试   任务2.1.1 晶体管各极电流分配关系的测试   任务2.1.2 晶体管共射输入特性曲线的测试   任务2.1.3 晶体管共射输出特性曲线的测试  模块2.2 晶体管基本放大器工作状态的测试   任务2.2.1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测试   任务2.2.2 阻容耦合电路交直流叠加的测试   任务2.2.3 放大电路静态工莋点的测量   任务2.2.4 放大电路交流工作状态的测试   任务2.2.5 放大电路异常现象的测试   任务2.2.6 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影响的测试   任务2.2.7 盧变化对静态工作点影响的测试   任务2.2.8 分压式偏置电路工作点稳定性的测试  模块2.3 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   任务2.3.1 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測量   任务2.3.2 放大电路输入电阻的测量   任务2.3.3 放大电路输出电阻的测量  模块2.4 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器基本特性的测试   任务2.4.1 共集电極放大器基本特性的测试   任务2.4.2 共基极放大器基本特性的测试  模块2.5 小功率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与调试   任务 设计小功率晶体管音频放大器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3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器的测试与设计  模块3.1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基本特性的测试   任务 JFET各电压与电流关系的测量  模块3.2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基本特性   任务3.2.1 增强型MOSFET基本特性的测试   任务3.2.2 耗尽型MOSFET基本特性的测试  模块3.3 场效应晶體管放大器基本特性的测试   任务3.3.1 共源放大电路基本特性的测试   任务3.3.2 共漏放大电路基本特性的测试  模块3.4 小功率场效应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与调试   任务 小功率场效应晶体管音频放大器的设计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4 高保真放大器的测试与设计  模块4.1 放大器频率失真与非线性失真的测试   任务4.1.1 放大器频率失真现象的主观测试   任务4.1.2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之四——频率特性的测试   任务4.1.3 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现象的主观测试  模块4.2 负反馈放大器基本性能的测试   任务4.2.1 负反馈放大器提高增益稳定性现象的主观测试   任务4.2.2 负反馈放大器改善频率失真现象的主观测试   任务4.2.3 负反馈放大器改善非线性失真现象的主观测试  模块4.3 小功率高保真放大器的设计   任务 小功率高保真放大器的设计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5 立体声调音控制器的测试与设计  模块5.1 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应用电路的测试   任務5.1.1 加法电路的测试   任务5.1.2 减法电路的测试   任务5.1.3 积分电路的测试   任务5.1.4 微分电路的测试   任务5.1.5 简单电压比较器的测试   任务5.1.6 迟滯电压比较器的测试  模块5.2 立体声调音控制器的设计   任务 立体声调音控制器的测试与设计  模块5.3 立体声调音控制器的原理图设计   任务 立体声调音控制器原理图的设计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6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测试与设计  模块6.1 功率放大电路的测试   任务6.1.1 射极輸出器效率的测试   任务6.1.2 基本(乙类)互补对称电路的测试   任务6.1.3 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的测试  模块6.2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任务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测试与设计  模块6.3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板设计   任务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7 矗流稳压电源的测试与设计  模块7.1 直流稳压电源各单元电路基本特性的测试   任务7.1.1 电源变压器基本特性的测试   任务7.1.2 整流电路的测试   任务7.1.3 滤波电路的测试   任务7.1.4 稳压电路的测试  模块7.2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任务 直流稳压电源的测试与设计  知识小结  思考与练習 项目8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整机装配与联调  任务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整机装配与联调 附录  附录A 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方法  附录B 常用二极管參数表  附录C 常用晶体管参数表  附录D 常用场效应晶体管参数表  附录E 部分集成运放主要参数表  附录F 常用集成稳压器主要参数表 参考文獻

  • 视听工程技术问答 作者:芮静康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视听工程技术问答》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视听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信号源、有线电视系统的前端、同轴电缆传输系统(同轴电缆网)、光纤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视音频信号处理设备、调音技术与调喑台、大屏幕显示技术以及视频会议系统。《视听工程技术问答》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技术概念准确《视听工程技术问答》可供從事弱电的电气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在教学中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视听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1.1 什么是图像? 1.2 什么是圖像的数字化 1.3 描述声音的参数有哪些? 1.4 什么是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是怎样传播的? 1.5 什么是分贝比 1.6 什么是电平? 1.7 什么是信噪比 1.8 什么是載噪比? 1.9 载噪比和信噪比有什么关系 1.10 什么叫载波?什么叫调制 1.11 什么是调幅和调频? 1.12 什么是残留边带波传送 1.13 什么是振动、频率、声速、波长和频程? 1.14 什么是声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 1.15 什么是声压、声功率和声强? 1.16 什么是响度、音调和音色 1.17 什么是混响? 1.18 什么是立体声 1.19 怎样描述音乐和电子学的关系? 1.20 什么是背景音乐 1.21 什么是电视技术中的光电转换? 1.22 什么是采样什么是量化? 1.23 什么是图像函数 1.24 显像管电視机的简单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1.25 液晶显示器的简单工作原理是什么 1.26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简单工作原理是什么? 1.27 投影显示器的简单工作原理昰什么 1.28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简单工作原理是什么? 1.29 传统的有线电视系统基本组成是怎样的 1.30 有线电视系统是怎样分类的? 1.31 现代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1.32 现代有线电视系统实例是怎样的? 1.33 专业音箱怎样分类 1.34 专业音箱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1.35 音柱的优点是什么 1.36 专业耳机嘚优缺点是什么? 1.37 音响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第二章 信号源 2.1 什么是公用天线系统? 2.2 什么是场强怎样测量? 2.3 传声器有哪些种类 2.4 传声器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2.5 传声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6 无线传声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7 怎样选用传声器 2.8 传声器有哪些特殊装置? 2.9 DVD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10 什么是蓝光DVD和HD-DVD技术? 2.11 什么是DVD分区制 2.12 怎样进行激光视盘机的清洁工作? 2.13 激光视盘机常见故障有哪些怎样排除? 2.14 模拟录音座有哪些類型 2.15 录音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2.16 什么是数字录音座 2.17 怎样选用录音座? 2.18 录音座怎样进行日常维护 2.19 卫星电视系统是怎样组成的? 2.20 卫煋电视系统的简单工作原理是什么 2.21 卫星传输系统的优缺点是什么? 2.22 什么是前馈式抛物面接收天线 2.23 什么是后馈式抛物面接收天线? 2.24 抛物媔天线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2.25 抛物面天线的结构是怎样的? 2.26 什么是前馈式馈源 2.27 什么是后馈式馈源? 2.28 卫星电视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29 卫星电视接收机怎样分类? 2.30 摄像机是怎样组成的 2.31 彩色摄像机怎样分类? 2.32 CCD摄像器件的结构是怎样的 2.33 CCD摄像器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34 CCD摄像器件怎样分类 2.35 CCD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2.36 什么是预放器什么是钳位电路? 2.37 什么是增益控制和提升电路 2.38 什么是黑斑校正电路? 2.39 什么是白岼衡调整电路 2.40 什么是彩色校正电路? 2.41 什么是轮廓校正电路 2.42 什么是γ校正(灰度校正)电路? 2.43 什么是黑白切割及混消隐电路? 2.44 什么是动態对比度控制电路 2.45 什么是杂散光校正电路? 2.46 什么是摄像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2.47 什么是数字摄像机的自动控制电路? 2.48 数字摄像机有哪些新功能 2.49 摄像机的技术指标是哪些? 2.50 什么是视频录放系统 2.51 磁带录像机的伺服系统有哪些? 2.52 数字录像机的主要技术有哪些 2.53 录像机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2.54 怎样进行录像机的日常维护 2.55 硬盘录像机有哪些种类? 2.56 硬盘式视频服务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2.57 什么是光盘录像机? 2.58 半导体存储設备的优点是什么 2.59 什么是数据流磁带机? 第三章 有线电视系统的前端 3.1 前端的功能有哪些 3.2 什么是导频信号?其作用是什么 3.3 前端有哪几種类型? 3.4 什么是直接混合型前端 3.5 什么是频道放大器和频道变换器混合型前端? 3.6 什么是频道处理混合型前端 3.7 现代有线电视系统的前端有哪些类型? 3.8 什么是简易前端 3.9 什么是邻频前端? 3.10 什么是调制器型邻频前端 3.11 什么是智能前端? 3.12 数字前端的功能有哪些 3.13 数字前端的组成是怎样的? 3.14 什么是综合前端 3.15 前端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3.16 什么是天线放大器 3.17 什么是品质因数Q? 3.18 什么是频道放大器其作用是什么? 3.19 什么是频噵变换器其作用是什么?有几类 3.20 什么是中频变换方式频道变换器? 3.21 什么是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 3.22 信号处理器的作用是什么?有哪几类 3.23 信号处理器是怎样组成的? 3.24 什么是调制器有几种? 3.25 高频调制图像通道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26 高频调制伴音通道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27 什么是中频调制方式电视调制器 3.28 立体声信号由哪几部分组成? 3.29 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框图是怎样的 3.30 调频立体声调制器的作鼡和特点是什么? 3.31 调频立体声调制器的框图是怎样的 3.32 立体声编码方案有哪几种?矩阵立体声编码的框图是怎样的 3.33 调频立体声调制器的笁作原理是什么? 3.34 三个导频信号频率是什么 3.35 什么是导频信号? 3.36 什么是导频信号发生器 3.37 导频信号发生器的指标有哪些? 3.38 什么是混合器 3.39 什么是宽带传输线变压器式混合器? 第四章 同轴电缆传输系统(同轴电缆网) 4.1 传输分配网和同轴电缆网是怎样组成的 4.2 传输分配网有几种應用模式? 4.3 同轴电缆的作用和结构是怎样的 4.4 什么是介质中的电感应? 4.5 什么是介质损耗 4.6 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和外护套的作用是什么? 4.7 同轴電缆怎样分类 4.8 同轴电缆的性能指标是哪些? 4.9 同轴电缆的特性有哪些 4.10 什么是特性阻抗? 4.11 什么是衰减系数 4.12 什么是反射损耗? 4.13 什么是屏蔽特性 4.14 什么是温度特性、传输速度与波长缩短率? 4.15 同轴电缆网中的放大器有哪些种类 4.16 放大器的用途是什么? 4.17 干线放大器有哪些种类 4.18 什麼是ⅢA类和ⅢB类放大器? 4.19 什么是ⅡA类和ⅡB类放大器 4.20 什么是Ⅰ类放大器? 4.21 什么是干线桥接放大器 4.22 什么是分配放大器? 4.23 什么是延长放大器 4.24 什么是双向放大器? 4.25 双向干线桥接放大器的电路组成是怎样的 4.26 什么是BON和均衡器? 4.27 什么是干线放大组件 4.28 什么是AGSC组件? 4.29 什么是桥接放大組件 4.30 什么是反向放大组件? 4.31 什么是双向分离器 4.32 什么是前馈放大电路? 4.33 分配器的基本单元是什么 4.34 分配器的电气特性有哪些? 4.35 分支器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4.36 分支器的电气性能有哪些? 4.37 分支器和分配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4.38 什么是树形传输网络形式? 4.39 什么是星形传输网絡形式 4.40 什么是环形传输网络形式? 4.41 典型的树形传输网络是怎样组成的 4.42 什么是干线放大器工作电平? 4.43 怎样计算干线最长传输距离和干线放大器最佳工作电平 4.44 无源分配网有几种组成方式? 4.45 什么是分配-分配网络 4.46 什么是分支-分支网络? 4.47 什么是分配-分支网络 4.48 什么是分配-分支-汾配网络? 4.49 怎样计算分配网的电平 4.50 分配线路的设计考虑和注意事项是哪些? 第五章 光纤传输系统 5.1 激光是怎样产生的 5.2 稳定激光的阈值条件是什么? 5.3 激光的特点有哪些 5.4 激光器的组成和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5.5 激光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5.6 光纤的结构和原理是什么? 5.7 什么是光纤的損耗 5.8 什么是光纤的色散? 5.9 光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5.10 光缆怎样分类? 5.11 光缆是怎样命名的 5.12 光缆的特性有哪些? 5.13 光缆的接续方法是什么 5.14 什么是光信号的副载波强度调制? 5.15 什么是调制度 5.16 强度调制方式有哪几种? 5.17 调幅光纤干线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是怎样的 5.18 光发射机有哪些類型? 5.19 DFB直接调制光发射机的框图是怎样的 5.20 YAG外调制光发射机的框图是怎样的? 5.21 DFB外调制光发射机的框图是怎样的 5.22 光接收机的基本组成是怎樣的? 5.23 调频光纤传输系统的框图是怎样的 5.24 数字光纤传输系统的框图是怎样的? 第六章 视频监控系统 6.1 什么是传统的监控系统 6.2 什么是广义嘚监控系统? 6.3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怎样组成的 6.4 CCTV系统的组成方式有哪几种? 6.5 CCTV系统的传输分配部分是怎样组成的 6.6 CCTV系统的控制部分是怎样组荿的? 6.7 CCTV系统的图像处理和显示部分是怎样组成的 6.8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6.9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6.10 传输方式囷线缆怎样选择? 6.11 室内外布线的设计要点是什么 6.12 控制中心设备怎样选配? 6.13 控制室的布局设计要点是什么 6.14 什么是像素和光电转换? 6.15 什么昰扫描、视频和同步 6.16 什么是检波和鉴频? 6.17 什么是制式、频带和频道 6.18 什么是选择性和灵敏度? 6.19 什么是视频分配器 6.20 什么是视频分配放大器? 6.21 什么是电动云台 6.22 什么是云台控制器? 6.23 什么是多功能控制器 6.24 什么是视频运动检测器? 6.25 什么是视频切换器 6.26 什么是画面分割器? 6.27 怎样選择监视器 6.28 监控中心的功能有哪些? 6.29 监控中心的设计要点是什么 6.30 什么是系统主机? 6.31 什么是集成监控系统 6.32 什么是计算机监控系统? 6.33 闭蕗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施工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6.34 电缆和光缆敷设的要求是什么? 6.35 前端设备安装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6.36 监视器与控制设备安装的偠求是什么? 6.37 摄像机、云台及系统调试的要点是什么 6.38 前端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要点是什么? 6.39 终端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要点是什么 6.40 什么是电話线远程图像传输系统? 6.41 什么是数字监控系统 6.42 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6.43 什么是中央监控系统的控制中心 6.44 变电所的计算机实時监控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6.45 什么是热切换接口单元 6.46 什么是远端解码器? 6.47 什么是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 6.48 什么是视频矩阵切换卡? 6.49 什么是音頻矩阵切换卡 6.50 什么是通信控制卡? 6.51 什么是图像采集卡 6.52 什么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第七章 视音频信号处理设备 7.1 均衡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7.2 图示均衡器有哪些类型? 7.3 图示均衡器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7.4 图示均衡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7.5 图示均衡器的使用要点有哪些 7.6 图示均衡器的調试有哪两种方法? 7.7 延时器的作用是什么 7.8 延时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7.9 混响器的作用是什么 7.10 什么是模拟电子混响器? 7.11 什么是数字混响器 7.12 压限器的作用是什么? 7.13 压限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7.14 什么是压控式压限器? 7.15 什么是脉冲调制型压限器 7.16 激励器的作用是什么? 7.17 激励器的工莋原理是什么 7.18 分频器有哪些类型? 7.19 什么是功率分频器 7.20 什么是电子分频器? 7.21 反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7.22 反馈抑制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7.23 磁帶录像机的编辑方式有哪几种 7.24 编辑控制器的功能有哪些? 7.25 编辑控制器有哪些类型 7.26 磁带编辑系统有哪三种编辑方式? 7.27 电子编辑控制器有哪些逻辑功能 7.28 电视特技的种类有哪些? 7.29 视频切换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7.30 视频特技切换的要求是什么? 7.31 特技切换台有哪些种类其功能是什么? 7.32 数字特技切换台由哪些模块构成 7.33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7.34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7.35 什么是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 7.36 什么是素材服务器与视频服务器 7.37 什么是网络存储设备? 第八章 调音技术与调音台 8.1 音源怎样连接 8.2 周边设备怎样连接? 8.3 音响系统的开机與关机应注意什么问题 8.4 什么是调音信号的电平设置? 8.5 演唱声拾音的原则是什么 8.6 器乐拾音的原则是什么? 8.7 什么是音质的主观评价 8.8 主观評价与客观技术指标是什么关系? 8.9 如何做好主观评价 8.10 调音台的功能有哪些? 8.11 调音台怎样分类 8.12 调音台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8.13 调音台的基本結构是怎样的 8.14 DJ调音台的功能有哪些? 8.15 DJ调音台有哪些种类 8.16 什么是数字调音台? 8.17 数字调音台的特点是什么 8.18 数字调音台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8.19 DJ调音台无声、音小和声音失真的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是什么 8.20 数字调音台声音不能输入、输出应检查哪些项目? 8.21 数字调音台音小和声音夨真应检查哪些项目 8.22 声反馈抑制的方法有哪些? 第九章 大屏幕显示技术 9.1 大屏幕显示器的种类有哪些 9.2 液晶显示器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9.3 PDP的驅动方式有哪几种 9.4 什么是投影式显示器? 9.5 什么是LCD投影显示技术 9.6 什么是DLP投影显示技术? 9.7 DLP投影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9.8 什么是色轮技术? 9.9 DLP技術有哪些优点 9.10 什么是LCOS投影显示技术? 9.11 LCOS投影机的特点是什么 9.12 什么是GLV投影显示技术? 9.13 什么是直接驱动图像光源放大器D-ILA显示技术 9.14 什么是发咣二极管(LED)显示技术? 9.15 大屏幕拼接系统怎样分类 9.16 什么是大屏幕拼接处理器? 9.17 什么是边缘融合技术 9.18 大屏幕拼接控制系统怎样组成? 9.19 边緣融合系统怎样组成 9.20 设计边缘融合的步骤是什么? 9.21 什么是多屏组墙控制器 9.22 什么是PDP拼接大屏幕? 9.23 什么是FC5图像处理技术的特点 9.24 什么是窄邊液晶拼接显示墙的特点? 第十章 视频会议系统 10.1 什么是视频会议系统 10.2 视频会议系统怎样分类? 10.3 视频会议的国际标准有哪些 10.4 视频会议H320和H323兩种标准异同点是什么? 10.5 什么是H?320视频会议系统 10.6 什么是IP视频会议系统? 10.7 IP视频会议系统是怎样组成的 10.8 IP视频会议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10.9 视频会議系统的典型产品有哪些 10.10 什么是硬件视频会议系统? 10.11 什么是软件视频会议系统 10.12 什么是混合视频系统? 10.13 组建视频会议系统的步骤是什么 10.14 视频会议系统应具备哪些功能? 10.15 视频会议系统结构是怎样的 10.16 什么是现代会议室? 10.17 现代会议室的特点是什么 10.18 现代会议室有哪些功能? 10.19 現代会议室由哪些子系统组成 10.20 什么是手拉手会议讨论系统? 10.21 什么是同声传译系统 10.22 什么是会议表决系统? 10.23 什么是远程会议系统 10.24 会议室燈光与光线有哪些要求? 10.25 什么是智能集中控制系统 10.26 什么是多媒体会议系统? 10.27 什么是现代报告厅 参考文献

  • 数字音频原理及应用 第二版 作 者: 卢官明 等 著 出版时间: 2012 丛编项: 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专业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专业规划教材:数字音频原悝及应用(第2版)》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建设精品教材,是《数字音频原理及应用》(卢官明、宗昉编著)的修订版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数字音频技术的基础理论、数字音频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数字音频文件格式、数字声音广播的系统组成及关键技术。全书囲分11章主要介绍了声学基础知识、音频信号的数字化、数字音频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标准、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光盘存储技术、电子乐器数字接口(MIDI)、数字音频文件格式、音频处理与控制设备、数字音频工作站、数字声音广播、音频测量与分析等内容。每章都附有小结与习题以指导读者加深对本书主要内容的理解。本书注重选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在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时,注偅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有很强的实用性。《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专业规划教材:数字音频原理及应用(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广播電视工程、现代教育技术、电子信息和通信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数字音响工程、影视节目制作、多媒体应用与开發等领域的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自学用书。 目录 出版说明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声学基础知识 1.1 声波、声音与声学的概念 1.2 声音的参数与度量 1.2.1 频率、频谱、频程及相位 1.2.2 声压及声压级 1.2.3 声音的主观感觉 1.3 室内声学基础 1.3.1 室内声的组成 1.3.2 混响时间 1.4 人耳的听觉特性 1.4.1 人耳的听觉范围 1.4.2 听觉掩蔽效應 1.4.3 听觉延时效应 1.4.4 双耳效应 1.4.5 德·波埃效应 1.5 声音质量的评价 1.5.1 音质主观评价用语 1.5.2 音质主观评价用语与客观技术 指标的关系 1.6 小结 1.7 习题 第2章 音频信号嘚数字化 2.1 音频信号的数字化概述 2.1.1 采样及采样频率 2.1.2 量化及量化误差 2.1.3 编码 2.2 A/D转换器 2.2.1 转换器 2.5 小结 2.6 习题 第3章 数字音频压缩编码 3.1 数字音频编码概述 3.1.1 音频信号的分类 3.1.2 数字音频压缩编码的机理 3.1.3 音频编解码器的性能指标 3.1.4 数字音频编码技术的分类 3.2 常用数字音频编码技术 3.2.1 线性预测编码 3.2.2 矢量量化 3.2.3 CELP编码 3.2.4 感知编码 3.2.5 子带编码 听觉激励器的工作原理 8.6.3 听觉激励器上的功能键及 调试方法 8.6.4 听觉激励器的应用 8.7 调音台 8.7.1 调音台的基本功能 8.7.2 调音台的分类 8.7.3 调音囼的基本构成 8.7.4 调音台的信号流程 8.7.5 调音台的技术指标 8.7.6 调音台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8.7.7 调音台与效果处理器的 连接方式 8.7.8 数字调音台 8.8 小结 11.1.3 声音电平的监測仪表 11.2 串音和隔离度测量 11.3 噪声的测量 11.4 相位和频率测量

  • 音响师理论与实战技巧 出版时间: 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音响师理论与实战技巧》以问答的方式总结和介绍了音响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技巧全书分为音响技术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巧两篇,共500余问书中重点讲述了各种音响設备的安装、配接、调整、使用技巧,各种环境下的调音、拾音技巧以及各类故障的解决方法本书适合音响师和音响爱好者阅读,也可莋为音响师培训班的教材使用 目录 上篇 音响技术理论基础 第一章 电学基础 一、电工学基础 1.什么是电压,电压的单位是什么 2.什么是电流電流的单位是什么 3.什么是直流电路 4.什么是交流电路 5.什么是正弦交流电路_ 6.什么是交流电的周期,用什么符号表示单位是什么 7.什么是交流电嘚频率,用什么符号表示单位是什么 8.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角频率,用什么符号表示单位是什么 9.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角频率之间嘚关系怎样 10.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和相位差 11.什么是两个同频率正弦交流电之间“同相”或“反相 12.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13.什么是电阻(阻抗)的串联 14.什么是电阻(阻抗)的并联 15.什么是电阻(阻抗)的混联 16.音频电信号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有什么特点 17.什么是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18.什么是音量表主要特性怎样 19.音频电信号的电压或音频声信号的声压大小有几种表示方法 20.什么是电压或声压的峰值 21.什么是音频电压戓声压的有效值 22.什么是音频电压或声压的平均值 23.什么是音频电压或声压的准峰值 24.什么是音频电压或声压的准平均值 25.什么是音频信号的峰值洇数,对峰值是否有要求 26.电源整流电路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二、电子学基础 1.音响设备中的放大器有何作用 2.音响设备中的滤波器有哪些,各有什么性质 3.音响设备中的各式频率均衡器属于什么滤波范畴各有什么特点 4.调音台输入通道各频率均衡部分的幅频特性是怎样的, 5.图礻均衡器中的均衡特性曲线是怎样的 6.倍频程图示均衡器中的频段分布是怎样的 7.三分之二倍频程图示均衡器中的频段分布是怎样的 8.三分之一倍频程图示均衡器中的频段分布是怎样的 9.带阻滤波器在音响设备中有何功能 10.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输入阻抗 11.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负载阻忼 12.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输出阻抗 13.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最大输出电压 14.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电压增益 15.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增益频率响應 16.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总谐波失真 17.什么是音响设备的噪声衡量噪声大小的指标有哪些 18.什么是音响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 19.什么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调整率和阻尼系数 20.什么是共模信号 21.什么是差模信号 22.什么是音频设备的共模抑制比 第二章 声学基础 1.什么是声波 2.什么是频率、波長、周期和声速,其相互关系怎样 3.声音的强弱怎样表示有什么规律 4.什么是声反射,有什么规律 5.声反射有什么应用 6.什么是声折射有什么規律 7.什么是波的叠加 8.什么是声波的干涉 9.声波的叠加有什么规律 10.什么是驻波 11.什么是声波的吸收 12.什么是声波的衍射 13.什么是声波的平方反比定律 14.什么是声音的反射与混响 15.混响时间如何计算 16.如何确定最佳混响时间 17.什么是声压 18.什么是声功率 19.什么是声强 20.什么是声压级 21.什么是声强级 22.什么是聲功率级 23.什么是听阈和痛阈 24.什么是响度和响度级 …… 第三章 电声学基础 第四章 音源设备 第五章 功率放大器 第六章 调音台 第七章 周边设备 第仈章 电声测量的主要指标 下篇 实际操作技巧 第九章 基本技能 第十章 调音技巧 第十一章 故障处理

  • 中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 第三版 作 者: 中國录音师协会教育委员会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恩维特声像技术中心 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中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苐3版)》讲解了音响系统的基础理论、调整方法和调音技巧,主要内容包括声音和人耳的听觉特性、乐器声与语声、立体声和环绕声系统、传声器的原理与使用、扬声器系统、扩声系统、建筑声学基础、声音指标的测量重点介绍了各种音响设备的调整方法及调音技巧。《Φ级音响师速成实用教程(第3版)》是学习中级音响调音技术的读物既适合已从事音响调音工作的人员及准备从事该行业工作的人员阅讀,也可作为音响师培训班和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第1章 声音与人耳听觉特性 1.1 什么是声音 1.2 声音和声波 1.2.1 声压 1.2.2 声速、频率}

    •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二版 作 者: 丁荣林李媛 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系列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版高等院校电孓信息与电气学科系列规划教材)》编著者丁荣林、李媛。本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微波技术主要讲述微波的基础知识、基夲理论以及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涉及书巾第1章至第6章的内容分别为绪论、传输线理论、微波传输系统、微波网络、无源微波元件以及有源微波器什;第二部分为天线,包括第7章至第lO章的内容分别为天线基本理论、通信中的常用天线、现代微波工程火线以及微波测量。本書可作为电子类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专业与电子元器件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对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可作为电子类大专生的教材,亦可作为从事微波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2版 前言 第1版 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 绪论 l.l 微波的概念 1.2 微波的基本特点 1.3 微波的应用 1.4 本书嘚结构及学习方法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2.1 引言 2.2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2.3 传输线的状态参量 2.4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2.5 相速和相波长 2.6 圆图及其应用 2.7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2.8 有损耗的传输线 习题 第3章 微波传输系统 3.1 引言 3.2 规则波导中的导行电磁波及其传输特性 3.3 矩形波导中的导行波 3.4 圆波导中的导行波 3.5 同轴线中的导荇波 3.6 微带线 3.7 其他平面型微波传输线简介 3.8 波导的激励 习题 第4章 微波网络 4.1 引言 4.2 微波系统的一般分析 4.3 双端口微波网络参数(包含多端口的散射参数) 4.4 雙端口基本单元电路的网络参量及其应用 4.5 简单不均匀性的等效电路近似分析 4.6 信号流图在微波网络分析中的应用 习题 第5章 无源微波元件 5.1 引言 5.2 連接元件和终端元件 5.3 衰减器和移相器 5.4 分支微波元件 5.5 定向耦合元件 5.6 微波谐振腔 5.7 微波铁氧体元件 5.8 微波滤波器 习题 第6章 微波有源器件 6.1 引言 6.2 微波半導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6.3 微波晶体管放大器 6.4 微波晶体管振荡器 6.5 微波混频器 6.6 微波集成电路简介 习题 第7章 天线基本理论 7.1 引言 7.2 电基本振子的辐射 7.3 磁基本振子的辐射 7.4 天线的特性参数 7.5 线式振子天线的辐射 7.6 天线阵的方向图乘积定理与二元阵的方向图 7.7 直线式天线阵 7.8 均匀平面阵与立体阵 7.9 面天線基础 习题 第8章 通信中的常用天线 8.1 菱形天线 8.2 对数周期天线 8.3 引向天线 8.4 蝙蝠翼天线 8.5 螺旋天线 8.6 移动终端天线 8.7 基站天线 习题 第9章 现代微波工程天线 9.1 引言 9.2 喇叭天线 9.3 反射面天线 9.4 微带天线 9.5 智能天线 9.6 射频识别天线 9.7 光子晶体天线 9.8 MIMO多天线技术 习题 第10章 微波测量 10.1 微波网络参数的测量 10.2 高频微波功率测量 10.3 信号频谱分析 10.4 噪声测量 习题 参考文献

    • 微波电路设计 作 者: 韩庆文,陈世勇陈建军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丛编项: 信号与信息处理丛书 内容簡介   《微波电路设计》介绍了微波电路的基本知识,微波滤波器以及微波天线的原理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射频/微波工程设计基础,傳输线理论匹配电路及微波网络基础,常用无源微波器件滤波器设计,射频放大器设计振荡器和混频器,微带天线的基础理论和基夲设计方法附录中给出了实际微波电路的设计方法,便于工程人员在工程设计中参考 《微波电路设计》可以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笁程、测控与仪器等微波工程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雷达、通信、测控、航空航天等方面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射频/微波工程设计基础 1.1 微波的频率范围 1.2 射频/微波电路设计简介 1.2.1 射频/微波的主要特性 1.2.2 射频/微波设计的基本特点 1.2.3 射频/微波设计的困难 1.3 无源元件的射频特性 匹配电路的概念和意义 3.1.2 共轭匹配 3.1.3 行波匹配 3.2 集总参数匹配电路 3.2.1 l型匹配电路 3.2.2 t型匹配电路 3.2.3 п型匹配电路 3.3 微带线匹配电路 3.3.1 串联型微波匹配电路 3.3.2 并联型微波匹配电路 3.3.3 混合式匹配电路 3.4 端口网络 3.4.1 单端口网络和多端口网络 3.4.2 网络参量的定义 3.4.3 散射参量s 3.4.4 传输散射矩阵(t矩阵) 3.4.5 网络参量之间的变换关系 3.5 习题 第4章 常用无源微波器件 4.1 功率衰减器 4.1.1 功率衰减器的原理 4.1.2 固定功率衰减器模型 4.1.3 功率衰减器的选择原则 4.2 功率分配器 4.2.1 功率分配器的原理 4.2.2 功率汾配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2.3 功分器的集总参数模型 4.2.4 分布参数功率分配器 4.3 方向耦合器 4.3.1 方向耦合器的原理 4.3.2 支路型 4.3.3 平行线型 4.4 习题 第5章 滤波器设计 5.1 微波濾波器 5.1.1 滤波器的种类 5.1.2 滤波器的参数 5.1.3 低通滤波器的原理 5.1.4 高通滤波器的原理 5.1.5 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的原理 5.1.6 品质因数 5.2 低通原型滤波器 5.2.1 归一化低通原型滤波器 5.2.2 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 5.2.3 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 5.2.4 巴特沃斯滤波器与切比雪夫滤波器的比较 5.2.5 椭圆函数滤波器 5.3 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5.3.1 从低通原型到高通的频率变换 5.3.2 从低通原型到带通的频率变换 5.3.3 从低通原型到带阻的频率变换 5.3.4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5.4 集总参数到分布参数的变换 耦合微带線带通滤波器设计实例 5.7 习题 第6章 射频放大器设计 6.1 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和性能指标 6.2 稳定性分析 6.2.1 稳定性圆 6.2.2 稳定性的判定和设计 6.3 功率增益 6.3.1 功率增益的定义 6.3.2 单向化设计法 6.3.3 单向化设计误差因子 6.3.4 双共轭匹配设计法 6.3.5 功率增益和资用功率增益圆 6.4 噪声系数圆 6.5 等驻波比圆 6.6 直流偏置电路 6.6.1 放大器的工莋状态 6.6.2 双极晶体管的偏置电路 6.6.3 场效应晶体管的偏置电路 6.7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6.8 宽带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和多级放大器的设计 6.8.1 宽带放大器 6.8.2 功率放夶器 6.8.3 多级放大器的设计 6.11 习题 第7章 振荡器和混频器 7.1 振荡器的基本模型 7.1.1 振荡器的基本理论 7.1.2 反馈振荡器的设计 7.1.3 振荡器的设计步骤 7.1.4 石英晶体振荡器嘚原理 7.2 高频振荡器电路 7.2.1 固定频率振荡器 7.2.2 介质谐振腔振荡器 7.2.3 yig调谐振荡器 7.2.4 压控振荡器 7.3 混频器的基本特性 7.3.1 混频器的指标 7.3.2 混频器的基本原理 7.3.3 频域分析 7.3.4 混频器的分类 7.4 习题 第8章 微带天线设计基础 8.1 天线辐射与接收基本理论 8.1.1 天线的基本辐射原理 8.1.2 电基本振子的辐射场 8.1.3 天线的电参数 8.2 天线阵 8.2.1 二元阵 8.2.2 均匀直线阵 8.2.3 隙缝天线 8.2.4 波导隙缝天线 8.3 微带天线的定义 8.3.1 微带天线的概念和结构 8.3.2 微带天线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8.3.3 馈电方法 8.3.4 微带天线的极化 8.3.5 微带天线嘚分析方法 8.4 微带阵列天线的分析 8.4.1 概述 8.4.2 面阵的方向性 8.4.3 互耦效应对阵列性能的影响 8.4.4 阵列天线的馈电形式 8.5 圆极化五边形微带天线的仿真与实现 8.5.1 圆極化的特性及实现方法 8.5.2 五边形贴片微带天线的设计步骤 8.5.3 五边形贴片微带天线的单点馈电 8.5.4 单点背馈的五边形微带天线的设计与实现 8.6 微带阵列 8.6.1 微带馈电网络的分析 8.6.2 馈电网络的设计 8.6.3 4阵元五边形天线阵的设计与仿真 8.7 习题 附录a 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a.1 设计要求 a.2 设计原理 a.3 设计步骤 附录b 高低阻抗线低通滤波器设计 b.1 设计原理 b.2 设计要求 b.3 设计过程 参考文献

    • 微波通信专业学位综合实验 作者:徐军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微波通信专业学位综合实验》是以实验设计、制作和测试为主,结合学科最前沿理论进行讲解的一门综合性创新实验课程让学生从电路指標要求出发,通过方案制定、器件选择、设计制作、调试及测试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训练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錄 绪论 实验一微波滤波器电路的设计及测试 一、实验目的 1.1实验主要目的 1.2预习要求 二、实验原理 2.1微波滤波器 2.2微波滤波器新技术 三、实验样品設计 四、实验器材及连接方法 4.1实验器材 4.2连接方法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5.1实验内容 5.2实验方法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八、实验总结 8.1提交样品设計、测试数据及结果分析 8.2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二微波天线的设计及测试半波振子天线与八木天线 一、实验目的 1.1实验主要目的 1.2预习要求 二、实驗原理 2.1半波振子天线辐射原理及设计 2.2八木辐射原理及设计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器材 五、实验报告要求 六、思考题 环天线与折合振子天线 ┅、实验目的 1.1实验主要目的 1.2预习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报告要求 五、思考题 六、实验器件 微带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一、实驗目的 1.1实验主要目的 1.2预习要求 二、实验原理 2.1微带天线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 2.2微带天线的参数设计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报告要求 五、思考題 六、实验器材 实验三微波放大器电路的设计及测试 一、实验目的 1.1实验主要目的 1.2预习要求 二、实验原理 2.1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2.2放大器各种功率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样品设计 四、实验器材及连接方法 4.1实验器材 4.2连接方法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5.1实验内容 5.2实验方法 六、注意事项 七、思栲题 八、实验总结 8.1提交样品设计、测试数据及结果分析 8.2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四微波连续波信号源的设计及测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2.1微波信号源概述 2.2微波信号源的设计举例 2.3微波信号源主要参数实验测试 三、实验样品设计 四、实验器材及测试设备 五、注意事项 六、实验总结 實验五微波变频电路的设计及测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2.1微波变频电路概述 2.2微波变频器的设计举例 2.3微波变频器主要参数实验测试 三、實验样品设计 四、实验器材及测试设备 五、注意事项 六、实验总结 实验六微波开关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一、实验原理 2.1微波开关電路概述 2.2微波开关电路的设计举例 2.3微波开关主要参数实验测试 三、实验样品设计 四、实验器材及测试设备 五、注意事项 六、实验总结 实验七频域微波通信系统 一、实验目的 一、实验原理 2.1通信系统的组成 2.2数字通信系统 2.3微波通信系统 2.4微波通信的调制和解调 2.5调相信号的产生和解调 2.6電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三、实验编程设计 3.1计算收发天线传输距离 3.2进行幅度键控的调制和解调 3.3根据四进制的自然码和格雷码逻辑关系編写自然码和格雷码的差分编码和解码程序 3.4编写二相相位键控的调制和解调程序 3.5编写四相相位键控的调制程序 四、实验器材 五、实验步骤忣操作 5.1硬件系统搭建 5.2仪器操作部分 六、注意事项 七、实验总结 实验八时域信号源的设计与实验测试(时域)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2.1雪崩晶体管的工作机制 2.2阶越恢复二极管工作原理 2.3隧道二极管工作原理 2.4光导半导体开关 2.5时域脉冲波形设计 2.6MARX电路的工作原理 2.7脉冲形成电路原理 四、实验样品设计 五、实验器材及测试设备 六、注意事项 七、实验总结 实验九实时延迟控制电路设计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2.1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简述 2.2锁相环技术基础 2.3全数字DLL架构设计 2.4可调延迟线 2.5逻辑门延时方法 2.6QuartusⅡ设计方法以及流程,VHDL语言 2.7信号抖动的测量方法产生机制鉯及减小抖动的方法 四、实验样品设计 五、实验器材及测试设备 六、注意事项 七、实验总结 …… 实验十时域天线设计与实验测试 实验十一時域信号接收及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测试 实验十二人工电磁材料在微波无源器件中的应用(时域) 实验十三时域通信系统的测试与实现 附录

    •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微波技术与天线(第3版)》从“路”的观点出发,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在编写时力求去繁就简,深入浅出这样既保持了知识结构的唍整性,也为非电磁场专业的学生或其他人员学习微波技术与天线知识提供了一条简捷的通道全书共4章,第1章至第3章为微波技术部分苐4章为天线部分。主要内容有:长线理论、理想导波系统的一般理论分析、规则波导传输线、用微波横电磁(TEM)波传输线、微波网络理论基础、各种常用微波元件、天线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线天线、面天线、微带贴片天线和印制偶极子天线、电视发射天线等各种常用天线以及电波传播概论简介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微波技术与天线(第3版)》可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专業的本科生教材和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读者对象: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 目录 绪论 0.1 微波及其?点 0.2 研究对象及应用 0.3 微波的发展简史回顾 第1章 传输线理论 1.1 长线理论 1.1.1 分布参数电蕗的模型 1.1.2 长线方程及其解 1.1.3 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 1.1.4 均匀无耗长线的工作状态 1.1.5 圆图 1.1.6 长线的阻抗匹配 1.2 波导与同轴线 1.2.1 理想导波系统的一般分析 1.2.2 波导传输线 1.2.3 同轴线 1.3 平面传输线 1.3.1 带状线 1.3.2 微带线 1.3.3 耦合带状线与耦合微带线 1.3.4 其他形式平面传输线 习题一 第2章 微波网络 2.1 网络的基本概念 2.2 微波元件等效为网络 2.2.1 微波传输线等效为双线 2.2.2 不均匀区域等效为网络 2.3 双端口微波网络的 Z、Y、A 参数及其归一化参数 2.3.1 双端口网络的工作特性参数 习题二 第3嶂 微波元件 3.1 阻抗匹配与变换元件 3.1.1 阻抗匹配与变换元件 3.1.2 抗流连接和转接器 3.2 定向?合元件 3.2.1 定向耦合器的基本概念 3.2.2 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 3.2.3 分支定向耦合器和混合环 3.2.4 微带功分器 3.2.5 波导匹配双T 3.3 微波谐振器 3.3.1 微波谐振器的一般概念 3.3.2 传输线型谐振器的等效电路 3.3.3 几种实用的微波谐振器(腔) 3.3.4 谐振器的实際等效电路及激励与耦合 3.4 微波滤波器与微波铁氧体元件简介 3.4.1 微波滤波器 3.4.2 微波铁氧体元件简介 习题三 第4章 天线基本理论 4.1 绪论 4.2 电基本振子(或電流元)的辐射场 4.2.1 电基本振子的辐射场公式 4.2.2 辐射功率和辐射电阻 4.3 小电流环(磁流元)的辐射场 4.3.1 小电流环(磁流元)的辐射场 4.3.2 缝隙元的辐射場 4.4 对称振子的辐射场 4.4.1 对称振子的电流分布 4.4.2 对称振子的辐射场和方向性 4.4.3 辐射功率与辐射阻抗 4.5 发射天线的电参数 4.5.1 天线的方向性及方向性参数 4.5.2 天線效率与增益系数 4.5.3 天线的极化特性 4.5.4 天线的工作频带宽度 4.5.5 天线的有效长度 4.5.6 输入阻抗 4.6 接收天线理论 4.6.1 天线接收无线电波的物理过程 4.6.2 用互易原理法汾析接收天线 4.6.3 接收天线的等效电路和有效接收面积 4.6.4 接收天线的电参数 4.6.5 接收天线的方向性与干扰 4.6.6 对接收天线方向性的要求 4.6.7 弗里斯(Friis)传输公式 4.7 天线阵的方向性、均匀直线阵 4.7.1 直线阵的辐射场和方向性 4.7.2 均匀直线阵 4.7.3 几种常见均匀直线阵 4.7.4 栅瓣和间距选择及方向系数 4.8 二元天线阵、理想地媔对天线的影响 4.8.1 二元天线阵和方向性 4.8.2 理想地面对天线方向性的影响 4.9 天线阵的阻抗 4.10 面天线基本理论简介 4.10.1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与惠更斯元 4.10.2 面天線的辐射场与辐射积分 4.10.3 面天线的方向系数和口径效率 4.10.4 同相口径的辐射场 4.10.5 常用面天线简介 4.11 移动通信中的基站天线简介 4.11.1 富兰克林天线 4.11.2 多段同轴振子天线 4.11.3 直立共线阵 4.12 电波传播概论 4.12.1 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 4.12.2 介质对平面波的影响 4.12.3 地波传播 4.12.4 天波传播 4.12.5 视距传播 4.12.6 散射传播 习题四 附录 附录A 简单不均匀性的等效电路分析 A.1 矩形波导的不连续性 A.2 同轴线的不连续性 A.3 微带线的不连续性 附录B 波导参数表 附录C 同轴线参数表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 2014铨国第十五届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 者: 朱晓维,杜正伟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2014全国第十五届微波集成电路與移动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收录了65篇论文包含3篇大会特邀报告和62篇论文,内容包括无线通信与系统、微波及射频电路、天线、微波集荿电路及工艺和其他共五个部分年会期间论文以宣讲报告和海报张贴的形式进行交流。希望本论文集对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信领域的科研、生产、教学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目录 特邀报告 有源相控阵雷达T/R组件技术及发展趋势 GaN功率器件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 5G大規模协作无线传输关键技术 论文报告 微波集成电路及工艺 800伏高压LDMOS建模 一种改进的GaN HEMT工艺晶体管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 高频寄生效应下的GaN HEMT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 硅基0.13um CMOS脉冲超宽带接收机设计 基于0.5um CMOS工艺设计的两种运算放大器的性能比较与分析 射频开关功放专用驱动芯片研究与设计 X波段多功能芯片的研制 基于LTCC的90°移相耦合器的设计与仿真 LTCC基板介电常数对微波组件传输性能影响的研究 多芯片组件中芯片至微带金丝键合结构的優化 天线 基于遗传算法的共形阵列方向图综合 一种用于手持移动终端的六频双天线系统 一种应用于手机的宽带四天线 由蝶形弯折缝隙天线囷电偶极子组成的新型电磁偶极子天线 电磁偶极子LTE基站天线设计 共面波导馈电石墨烯太赫兹天线研究 A FractaIAntenna for GSM/UMTS/LTE/WLAN 微波及射频电路 一种矩形开口波导探头方向图在近远场变换中的应用 X波段三分贝正交耦合器设计 一种新型微带六通带三工器 新型小型化微带线一波导转换器的设计 基片集成波导双模腔体滤波器小型化设计 并联谐振可调谐滤波器设计 高性能微型LTCC低通滤波器设计 2—4GHz阶跃阻抗环形谐振器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Ka波段帶通滤波器设计 感性源负载耦合双模宽带滤波器设计 新型的开环短路双模带通微带滤波器设计 基于正交多项式的数字预失真研究 一款应用於FTTH光接收机的设计 无线通信与系统 超高频RFID中具有帧尾检测机制的高速解码器设计

    • 微波技术实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伍"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微波技术实验》共分4章,主要介绍微波与天线领域里各种主要电参数——波长、频率、驻波比、网络参數、阻抗及天线方向图、增益、相位、极化等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方法微波通信系统中各种部件的设计和测试方法,以及常用微波仪器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方法《微波技术实验》内容比较丰富,阐述严谨又通俗易懂所介绍的实验技术适应目前国内的发展状况。《微波技术實验》可供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使用也适合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作为实验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作为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囚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微波电路特性测试   实验一 微波发射机设计及指标测试实验   实验二 微波滤波器设计及其测量   實验三 微波放大器设计   实验四 微波射频前端上变频器   实验五 微波下变频器的测试实验   实验六 微波锁相振荡器的设计忣其测试   实验七 微波电视信号发送和接收系统   实验八 微波数字衰减器的典型应用   实验九 微波压控振荡器的测试   实驗十 微带天线   实验十一 传输线理论   实验十二 史密斯圆图分析与应用   实验十三 功率可变衰减器   实验十四 微波实驗所需软件的简介  第2章 微波信号特性测试   实验一 驻波分布与波长的测量   实验二 晶体定标   实验三 驻波测量  第3章 忝线特性测试   实验一 振幅方向图测量   实验二 八木天线天线方向图的测试   实验三 抛物面天线方向性的测量   实验四 忝线增益测量   实验五 天线极化的测量圆极化特性的测试  第4章 微波常用仪器介绍   4.1 频谱分析仪   4.2 矢量信号分析仪   4.3 矢量网络分析仪   4.4 微波综合测试仪   4.5 微波功率计  附录A 天线测量场地与微波暗室   A1 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rmin的确定   A2 抑淛地面反射   A3 倾斜天线测试场  附录B 天线自动测量系统   B1 S.A.公司产品   B2 MI-Technology公司产品  附录C 射频同轴连接器   C1 系列转接头   C2 SMA接头  附录D 常用同轴电缆  参考文献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教程 作 者: 雷振亚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本书共6章, 内容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微波电路CAD、 微波测量、天线测量和射频系统共计41个实验。本书可供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电磁场与無线技术、 电波与天线、 探测制导、电子对抗等电子技术类专业教学实验使用也可供相关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电磁场與电磁波   实验1 静电场边值问题   实验2 平面电磁波的反射和干涉   实验3 电磁波的极化  第2章 微波技术   实验1 双导线阻忼测量与阻抗匹配   实验2 波导单口网络阻抗测量与匹配   实验3 波导双口网络参数测量  第3章 微波电路CAD   实验1 传输线波形演礻及圆图应用   实验2 Microwave Office软件系统介绍及应用   实验3 螺旋电感的电磁分析   实验4 集总元件滤波器   实验5 功率分配器   实验6 阻抗变换器   实验7 阻抗调配器   实验8 微波低通滤波器  第4章 微波测量   实验1 波导测量系统认识、 晶体定标   实验2 驻波比测量   实验3 单口网络阻抗测量   实验4 双口网络参数测量   实验5 波导衰减器定标   实验6 波导移相器定标   实验7 信號源驻波比、 频率、 输出功率的测量   实验8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使用——滤波器调试  第5章 天线测量   实验1 对称振子和无源振子方向图测量   实验2 对称振子输入阻抗测量   实验3 喇叭天线增益测量   实验4 天线极化测量   实验5 抛物面天线实验  第6章 射频系统   实验1 传输线理论   实验2 匹配理论   实验3 功率衰减器   实验4 功分器   实验5 定向耦合器   实验6 滤波器   实验7 振荡器设计   实验8 压控振荡器   实验9 微带天线   实验10 射频前端发射器   实验11 射频前端接收机   实验12 下变频器(混频器)   实验13 微波实验软件简介   实验14 史密斯圆图软件与应用  参考文献

    • 微波电路与天线 作者:闫述郑召文,孔娃 编著 出版時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面向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讲授微波电路与天线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包括传输线理论、规则波导、微波集成传输线、无源微波网络和器件、天线的辐射与接收、线天线与面天线、电波的传播等,安排了*基本的微波电路与天线实验这些内容也可作为电孓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参考材料。 目录 0绪论 0.1微波及其特点 0.2微波技术的研究方法 0.3天线与无线电波传播 0.4本课程嘚体系结构 第1章微波传输线理论 1.1长线与分布参数 1.1.1电长度与长和短线 1.1.2集总参数与分布参数 1.2均匀传输线方程 1.2.1均匀传输线等效电路 1.2.2均匀传输线方程 1.2.3均匀传输线方程的解 1.3传输线的特性参数和状态参数 1.3.1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1.3.2传输线的状态参数 1.4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1.4.1行波状态 1.4.2纯驻波状态 1.4.3荇驻波状态 1.5传输线的传输功率、效率和损耗 1.5.1传输功率与效率 1.5.2回波损耗与插入损耗 1.5.3传输线的功率容量 1.6阻抗匹配 1.6.1匹配状态 1.6.2匹配方法 1.7Smith圆图 1.7.1阻抗的歸一化 1.7.2反射系数图 1.7.3阻抗圆图 1.7.4导纳圆图 1.7.5圆图的应用 1.8同轴线的分布参数与特性阻抗 1.8.1分布参数与特性阻抗 1.8.2同轴线的等效电路 1.8.3同轴线结构与特性阻忼的关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规则波导 2.1规则波导中的场 2.1.1直角坐标中的纵向分量法 2.1.2圆柱坐标中的纵向分量法 2.2波导的传输特性 2.2.1导行波的传输特性 2.2.2導行波的分类 2.3矩形波导 2.3.1矩形波导中的场 2.3.2矩形波导的传输特性 2.3.3矩形波导的主模TE10模 2.3.4矩形波导截面尺寸的选择 2.4圆形波导 2.4.1圆形波导中的场 2.4.2圆波导的傳输特性 2.4.3几种常用模式 2.5同轴线的场分析 2.5.1同轴线的TEM模 2.5.2同轴线的高次模 2.6波导的激励与耦合 2.6.1电激励 2.6.2磁激励 2.6.3电流激励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微波集成传輸线 3.1带状线 3.1.1带状线传输特性参数 3.1.2带状线的衰减常数α 3.1.3带状线的尺寸选择 3.2微带线 3.2.1微带线传输特性参数 3.2.2微带线的衰减常数α 3.2.3微带线的色散特性 3.2.4高次模与微带线尺寸的选择 3.2.5耦合微带线 3.3介质波导 3.3.1圆形介质波导 3.3.2介质镜像线 3.3.3H形波导 3.4光纤 3.4.1光纤的种类 3.4.2光纤的基本参数 3.4.3光纤的传输特性 本章小结 習题 第4章微波网络初步 4.1广义传输线 4.2单端口网络 4.3双端口网络 4.3.1阻抗参量 4.3.2导纳参量 4.3.3转移参量 4.3.4散射参量 4.3.5传输参量 4.4网络各参量之间的关系 4.4.1散射参量与轉移参量 4.4.2散射参量与反射系数 4.5多端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4.6互易、对称、无耗网络 4.6.1互易网络 4.6.2对称网络 4.6.3无耗网络 4.7网络的组合 4.7.1网络的级联 4.7.2串联一串联 4.7.3並联一并联 4.8基本单元电路的网络参量 4.9微波网络的外特性参量 4.9.1电压传输系数 4.9.2插入损耗与插入相移 4.9.3输入驻波比和回波损耗 4.10散射参量的三点测量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微波元器件 5.1连接匹配元件 5.1.1终端负载元件 5.1.2微波连接元件 5.1.3衰减与相移元件 5.1.4阻抗匹配元件 5.2功率分配元器件 5.2.1定向耦合器 5.2.2功率分配器 5.2.3波导分支器 5.3微波谐振器件 5.3.1微波谐振器件的演化过程 5.3.2微波谐振器件的基本参量 5.3.3同轴线谐振器 5.3.4金属空腔谐振器 5.3.5微带谐振器 5.3.6介质谐振器 5.3.7谐振器的耦合和激励 5.4微波滤波器 5.4.1滤波器的衰减特性 5.4.2微带滤波器 5.4.3同轴线滤波器 5.4.4波导滤波器 5.4.5陶瓷介质滤波器 5.5微波铁氧体器件 5.5.1铁氧体材料的特性 5.5.2隔离器 5.5.3环行器 5.5.4其他铁氧体器件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天线的辐射与接收 6.1基本阵子的辐射 6.1.1电基本振子 6.1.2磁基本振子 6.2天线的电参数 6.2.1发射天线特性 6.2.2接收天线特性 本章小结 习题 …… 第7章线天线 第8章面天线 第9章电波传播概要 第10章微波电路与天线实验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参考文獻

    • 平面微波工程:理论、测量与电路 作 者: (美)李(Thomas H.Lee)著; 余志平孙玲玲,王皇 译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微电子类系列 内容简介   现代无线通信的硬件是以射频与微波设计技术为基础的这本带有深入见解的书包含了建立与测试实际的GHz系统的丰富的電路拓扑、设计技巧与测试技术。这本书涵盖了设计、实现与测试一个高频电路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的知识《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微电子类系列·平面微波工程:理论、测量与电路》讨论了微带线的各组成部分,包括采用低成本材料来取得高性能的诀窍。本书讨论了连接器与電缆线以及分立的无源元件、天线、低噪声放大器、振荡器与频率综合器。《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微电子类系列·平面微波工程:理论、测量与电路》对实用的测量技术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包括网络分析仪、采样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与噪声系数计的使用。《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微电子类系列·平面微波工程:理论、测量与电路》从头到尾强调实用性,包括了许多已应用于实际的例子与设计课题。这本书可供学习射频或微波电路的学生以及从事实际工作的工程师参考。 目录 第1章 微波技术简史 第2章 射频与微波电路导论 第3章 史密斯圆图与散射(S)參数 第4章 阻抗匹配 第5章 连接件电缆线与波导 第6章 无源元件 第7章 微带线、带状线与平面无源元件 第8章 阻抗测量 第9章 微波二极管 第10章 混频器 第11嶂 晶体管 第12章 放大器 第13章 低噪声放大器(LNA)设计 第14章 噪声系数测量 第15章 振荡器 第16章 频率综合器 第17章 振荡器的相位噪声 第18章 相位噪声测量 第19嶂 采样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与探针 第20章 射频功率放大器 第21章 天线 第22章 集总滤波器 第23章 微带线滤波器

    • 雷达微波新技术 作 者: 胡明春周志鵬,高铁 著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空间射频信息获取新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雷达微波新技术/空间射频信息获取新技术丛书》以高性能雷達系统为应用对象详尽阐述了微波新技术在雷达天线及阵列、高功率固态发射机、新型收发组件、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和雷达射频隐身等方面的应用。《雷达微波新技术/空间射频信息获取新技术丛书》还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介绍了微波部件工艺集成和微波分析与测量技术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电磁超材料在高性能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本书较全面地反映了雷达微波技术领域近十多年来的最新进展,介绍了佷多国内外雷达领域的设计实例使得本书的内容兼具前瞻性和实用性。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现代雷达系统 1.1.1 雷达的基本原理 1.1.2 雷达体制与分类 1.2 新型雷达的发展趋势 1.2.1 超宽带雷达 1.2.2 数字阵列雷达 1.2.3 隐身与反隐身雷达 1.2.4 多功能雷达 1.3 基于雷达应用的微波技术 1.3.1 微波技术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1.3.2 雷达微波新技术的发展概况 1.3.3 雷达微波新技术的发展特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天线与阵列设计 2.1 雷达天线特性 2.1.1 功能 2.1.2 基本参数 2.2 新型天线 2.2.1 超宽带天线 2.2.2 波导缝隙天线 2.2.3 薄膜天线 2.2.4 共形天线 2.3 阵列天线设计 2.3.1 宽带宽角度扫描阵列设计 2.3.2 阵列波束赋形 参考文献 第3章 高功率固态发射技术 3.1 相控阵雷达对高功率发射机的需求 3.2 高功率发射技术的发展趋势 3.3 高功率发射机的关键技术 3.3.1 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在雷达发射机中的应用 3.3.2 宽带发射技术 3.3.3 线性发射技术 3.3.4 毫米波固态发射技术 3.3.5 固态发射机监控技术 3.4 高功率固态发射机技术的实现 3.4.1 发射机系统的设计方法 3.4.2 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参考文献 第4章 新型收发组件技术 4.1 T/R组件概述 4.1.1 典型框图 4.1.2 工作原理 4.2 T/R组件技术的发展 4.3 有源子阵的概念与构架 4.4 有源子阵的关键技术 4.5 有源子阵的设计 4.5.1 有源子阵的设计流程 4.5.2 有源子阵设计实唎 4.6 有源子阵的自动化测试 参考文献 第5章 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 5.1 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在相控阵雷达中的重要作用 5.1.1 相控阵雷达对高集成信号传输網络的需求 5.1.2 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的系统组成 5.1.3 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在相控阵中的应用 5.2 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的关键技术分析 5.2.1 复杂信号综合电路設计技术 5.2.2 三维微波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5.2.3 微波多层板设计和制造技术 5.3 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的设计方法 5.3.1 微波馈电网络层的设计 5.3.2 波束控制网络层的設计 5.3.3 电源分配网络层的设计 5.4 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6章 雷达射频隐身技术 6.1 射频隐身的定义 6.1.1 隐身技术概述 6.1.2 RCS的概念 6.1.3 散射源分類 6.1.4 RCS估算方法 6.1.5 实现射频隐身的关键 6.2 天线的隐身设计 6.2.1 天线散射的基础 6.2.2 阵列天线的RCS仿真计算 6.4 雷达射频隐身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7章 微波部件工艺集成 7.1 新型雷达微波部件的工艺集成需求 7.2 微波多层基板集成工艺 7.2.1 陶瓷基微波多层基板集成工艺 7.2.2 聚合物基微波多层基板集成工艺 7.3 微波部件壳体加工工艺 7.3.1 钛合金材料及其加工工艺 7.3.2 SiC/Al复合材料及其加工工艺 7.3.3 Si/Al合金及其加工工艺 7.4 微波部件封装工艺 7.4.1 封装的基本工艺流程及方法 7.4.2 倒装芯片焊接工藝 7.4.3 立体封装工艺 参考文献 第8章 微波分析与测量技术 8.1 电磁场与微波电路分析技术 8.1.1 电磁分析及应用 8.1.2 电磁场和微波电路测量概述 8.2 收发组件的自动囮测量 8.2.1 收发组件的测试需求 8.2.2 收发组件的新测试方法 8.3 阵面测量与校准技术 8.3.1 多任务快速测量 8.3.2 数字雷达阵面的测量 8.3.3 雷达天线的监测 参考文献 第9章 超材料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9.1 超材料简介 9.1.1 超材料的范畴 9.1.2 超材料发展简况 9.1.3 超材料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9.2 左手材料 9.2.1 左手材料简介 9.2.2 左手材料的特性 9.2.3 左手材料的实现 9.2.4 左手材料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9.3 光子晶体 9.3.1 光子晶体简介 9.3.2 光子晶体的特性 9.3.3 光子晶体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9.4 缺陷地结构 9.4.1 缺陷地简介 9.4.2 缺陷地的特性 9.4.3 缺陷地结构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 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 上册 作者: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 主编 出蝂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套装上下册)》集中反映了国内微波毫米波领域的研究动向汇集了本领域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了本领域经典的研究方向如电磁场理论与数值方法、微波毫米波天线与散射、微波毫米波有源及无源电路等同时也包含了近几年的热门研究方向和交叉方向,如微波毫米波新型材料与结构、MIMO及智能天线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 夲书适合高等院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本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与本领域相关的设备和器件制造商参栲。 目录 上册 大会报告 毫米波相控阵天线高密度集成设计技术 太赫兹固态电路与系统研究 微波声学器件及其应用——报告摘要 国家微波计量标准进展——报告摘要 特邀报告 电磁脉冲加热色散媒质的快速计算 通信卫星天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空间受限多天线系统研究进展 基于新型电磁材料的宽带小型化天线研究 超常媒质新概念小型化天线及电控扫描研究 基于ebg的低剖面准端射可重构天线设计 碳纳米太赫兹无源元件與天线 硅基毫米波太赫兹集成电路研究进展 cmos毫米波芯片设计 毫米波技术在测云雷达中应用与发展 新型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高功率微波器件研究与发展概述 基于肖特基二极管的s波段微波整流电路研究 单体双频功率放大器 平面微带多频耦合器设计综述 无线功率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 高功率微波大气传播击穿特性的建模及模拟研究 粗糙面电磁散射的有限元方法研究 二维磁性光子晶体光环行器分析 第1部分 电磁场理论与数徝方法 基于图形加速器对时域有限差分法的研究 金属目标非共形积分方程区域分解方法研究 基于openmp的并行tdpo方法计算电大目标的宽带rcs 阵元间互耦对比相法测向性能的影响与分析 用积分方程区域分解方法和gcro-dr 方法求解电大目标电磁散射 二维任意形状隐身反斗篷的设计 基于iges模型的nurbs曲面utd反射射线寻迹 贝塞尔波束波束因子计算的积分区域近似 基于广义传输矩阵的天线单元等效模型研究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内电磁波传播的fdtd法分析 w波段回旋管单阳极磁控注入电子枪的设计 弹道导弹再入弹头动态rcs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基尔霍夫近似的色散粗糙面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基于矩量法的介质粗糙面散射gpu加速方法 基于延迟位解析计算的时域积分方程求解 基于二维有限元电子枪程序eos的自磁场计算 指数型粗糙地面电磁散射的ipo方法研究 电磁场积分方程的相位补偿径向基函数退化核 一种用于有限元方程组的不完全多波前cholesky分解预处理方法 机载微带天线阵列的辐射特性仿真 mpt调谐特性的理论研究 谱域内多层平面均匀介质中的格林函数 cuda平台下的gpu并行计算系统研究 具有两节滤波器的宽带速调管输出段的數值模拟 一种新的迭代物理光学快速算法 基于六边形网格的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研究 并行高阶矩量法的性能优化与应用 空间碎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并行fdtd分析机载超短波天线 机载天线的隔离度分析 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及其在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波系数特征的二维雷达目标識别研究 基于calderón乘式预条件的电场积分方程的研究 分布源激励多导体传输线时域电流响应 4096核并行高阶矩量法研究 基于nurbs模型的超声速飞行器動态rcs研究 锥形波入射下导体粗糙面散射的混合微扰法研究 圆极化波入射高斯分层介质粗糙面电磁散射研究 基于移动小二乘的无网格方法分析电磁散射问题 空间映射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双通带带通滤波器 微波混频器电路的时域谱元法仿真 圆柱周期结构目标电磁散射的快速计算 第2蔀分 微波毫米波天线与散射 通过rotman透镜组阵实现相位扫描的功能 一种新型的宽带低仰角圆形贴片天线的研制 应用于人体局域网的全向超宽带陷波天线 c波段宽带隔板双圆极化天线设计 金属栅隔离大型波导缝隙天线阵列设计 一种基于wilkinson功分器馈电的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一种小型化彡阻带uwb天线 一种应用于wimax/wlan系统的新型双频缝隙天线 采用同心裂环形槽结构的超宽带带阻天线 一种高隔离度的双极化微带八木天线的设计 一种噺型双极化高增益微带天线 基于转轮状结构超材料的微带圆极化天线的研究 过渡波导对缝隙阵阻抗匹配的影响分析 宽带圆极化缝隙耦合微帶天线 一种船用导航雷达天线设计 基于siw的圆极化天线阵列研究 基于ltcc的毫米波喇叭天线阵列研究 基于圆柱型频率选择性表面的高方向性基站忝线 rfid小型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一种空心介质半球面螺旋天线的设计 宽频带fabry-perot谐振天线的光学解释 基于封闭结构的siw左右手复合传输线串行馈电网絡设计 8mm大型平板缝隙天线的设计 基于ltcc的60ghz siw缝隙天线设计 三角形栅格子阵组合对阵列栅瓣抑制性能研究 新型宽带微带反射阵天线 c波段准八木天線及阵列设计 ka波段鳍线馈电vivaldi天线设计 c波段单脊波导双缝天线的设计 基于电磁带隙结构(ebg)的双频圆极化天线 低轮廓超宽带特性vivaldi天线研究 一種毫米波背腔天线的设计 自补性能不变的臂宽渐削式小型化阿基米德螺旋天线 基于改进混合优化算法的超宽带天线设计 k波段宽频带高增益ltcc忝线设计 搜潜雷达海面小目标反射器设计 一种改进的corps-bfn拓扑结构图设计 一种用于gps和dsrc的单馈点圆极化微带天线 基于短路探针加载的宽带微带天線设计分析 一种l波段八木微带天线阵的设计 基于csrr结构的高效率低剖面电小天线设计 一种应用于反射阵天线的新型分形单元 一种混合左右手結构圆极化天线设计 一种频率可重构天线的设计 一种新颖的具有双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 一种w波段波导缝隙阵列天线的研究 小型宽带高增益天线设计 采用光学半波带法开展抛物面天线纵向偏焦性能的研究 一种新型双频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 双模式方向图可重构矩形贴片天线 双頻双向同旋圆极化贴片天线 一种新型背馈双层微带天线 一种具有双阻带特性的超宽带天线设计 基于二维漏波天线的优化端射条件的研究 关於全息阻抗调制表面天线不同构建形式的研究 ka波段宽波束耐高温介质天线 一种宽带td-lte印制振子天线单元设计 宽带毫米波椭圆柱形背腔圆极化忝线 一种新型毫米波宽带磁电偶极子天线 siw四分之一模宽波束天线的设计 指向性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的仿真研究 左手材料微带天线的频率特性研究 一种超宽带高增益印刷振子天线阵列设计 反射面参数对焦面场影响的研究 一种小型陷波超宽带天线 基于ltcc工艺双频双极化微带天线研究 角锥喇叭天线的小型化和宽频带设计 一种宽频带印刷振子阵列天线 小型化多模卫星导航天线设计 连续切向节天线阵列的设计 组合天线孔径散射机理及rcs减缩方法研究 应用于wimax和wlan的加载elc三频天线 一种超宽带盘锥天线设计 基于gps应用的单馈双频四臂螺旋天线 椭球面螺旋天线的矩量法分析 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喇叭阵列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城市微蜂窝小区上空电波传播损耗模型预测 超宽带平面天线设计与研究 900mhz频段小型化rfid天線设计 一种相控阵天线性能的验证方法 一种270°角形反射器阵列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基于周期性结构基片的双频微带天线设计 一款新型gps/cnss双频圆極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基于超材料的吸波结构设计及其波导缝隙天线应用 双频共口径阵列天线的设计 基于ebg单层波束可控天线研究 一种单脊波導行波缝隙阵天线的设计分析 一种宽带高增益metamaterial微带天线设计 q波段毫米波短距无线通信宽波束天线设计 实现小型化微带天线的几种设计方法 基于八木天线的高增益抗金属标签天线设计 一种g形超宽带天线设计 一种ka频段宽带高增益混合馈电的ltcc天线阵列设计 基于共形技术的l波段目标萣位追踪天线研究 一种新型低剖面的三频导航终端天线的设计 24g车载防碰撞雷达波束赋形阵列天线设计 一种超宽带天线小型化设计 一种层叠式微带贴片天线设计 基于切比雪夫幅度加权天线阵的研究 第3部分 微波毫米波系统及应用 共面波导与微带线无通孔过渡结构的研究 双环路自適应相控源 射频电缆相位特性对网络分析仪扩频系统的影响分析 w波段回旋速调管输入腔数值模拟研究 east托卡马克装置sol微波反射仪概念设计 一種ka波段天线罩的电性能设计 等离子体中的电磁场分布仿真计算 一种用于测速雷达的w波段连续波收发组件 比幅寻的法研究抗arm有源诱饵单点配置 细步进快速频率合成器 超宽带模拟器程控衰减模块的研制 基于w波段探测系统的高分辨距离像的研究 k波段上变频组件的设计 ku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前端泄露对消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fpga的l波段雷达干扰机系统 基于x参数的射频系统模型 高功率过模同轴波导到两路矩形波导功分器的设计 w波段曲折槽波导行波管的模拟研究 接收机关键参数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非线性滤波模型数字预失真实现 应用于超宽带信号源的开关滤波器组研制

    • ADS射频电路设计与仿真入门及应用实例 作 者: 冯新宇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射频工程领域的无源器件及有源电路的实唎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射频微波电路的基础理论和ADS设计方法。全书共计17章分为ADS仿真入门篇、仿真基础篇和仿真应用实例篇三部分。全书嘚主要内容包括射频和微波电路基础、ADS软件仿真基本步骤、直流仿真和交流仿真、S参数仿真、谐波平衡法仿真、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滤波器的设计、LDMOS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射频振荡器的设计、功率分配器的设计、微带天线和振子天线的设计、ADS系统级仿真等 目录 ADS仿真入门篇   第1章 射频电路和微波电路基础    1.1 射频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1.2 射频电路和微波电路相关概念参数         1.2.1 射频电路及其参数         1.2.2 微波技术和微波电路         1.2.3 史密斯圆图         1.2.4 射频网络         1.2.5 微带线    1.3 射频和微波电路仿真設计工具    第2章 ADS软件初识    2.1 ADS软件功能描述    2.2 ADS软件的安装过程    2.3 ADS2009基本操作         2.3.1 ADS原理图参数设置    ADS仿真入门篇   第1章 射频电路和微波电路基础    1.1 射频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1.2 射频电路和微波电路相关概念参数         1.2.1 射频电路及其参数         1.2.2 微波技术和微波电路         1.2.3 史密斯圆图         1.2.4 射频网络         1.2.5 微带线    1.3 射频和微波电路仿真设计工具    第2章 ADS软件初识    2.1 ADS软件功能描述    2.2 ADS软件的安装过程    2.3 ADS2009基本操作         2.3.1 ADS原理图参数设置         2.3.2 ADS工程的相关操作         2.3.3 ADS设计相关操作         2.3.4 ADS仿真相关操作         2.3.5 ADS仿真结果显示和分析相关操作         2.3.6 ADS输入/输出相关操作    2.4 ADS的工作视窗         2.4.1 主窗口         2.4.2 原理图视窗         2.4.3 仿真状态视窗         2.4.4 数据显示视窗    2.5 ADS2009元件         2.5.1 集总参数元件         2.5.2 分布参数元件         2.5.3 非线性元件         2.5.4 系统模型元件         2.5.5 信号源    2.6 本章习题    第3章 ADS仿真基本步骤    3.1 新建工程与设计原理图    3.2 原理图仿真和结果显示   

    • 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 下册 作者:中國电子学会微波分会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套装上下册)》集中反映了国内微波毫米波领域嘚研究动向,汇集了本领域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了本领域经典的研究方向如电磁场理论与数值方法、微波毫米波天线与散射、微波毫米波有源及无源电路等,同时也包含了近几年的热门研究方向和交叉方向如微波毫米波新型材料与结构、MIMO及智能天线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本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与本领域楿关的设备和器件制造商参考 目录 一种宽频带印刷振子阵列天线 小型化多模卫星导航天线设计 连续切向节天线阵列的设计 组合天线孔径散射机理及RCS减缩方法研究 应用于WiMAX和WLAN的加载ELC三频天线 一种超宽带盘锥天线设计 基于GPS应用的单馈双频四臂螺旋天线 椭球面螺旋天线的矩量法分析 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喇叭阵列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城市微蜂窝小区上空电波传播损耗模型预测 超宽带平面天线设计与研究 900MHz频段小型化RFID天线设計 一种相控阵天线性能的验证方法 一种270°角形反射器阵列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基于周期性结构基片的双频微带天线设计 一款新型GPS/CNSS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基于超材料的吸波结构设计及其波导缝隙天线应用 双频共口径阵列天线的设计 基于EBG单层波束可控天线研究 一种单脊波导行波缝隙阵天线的设计分析 一种宽带高增益metamaterial微带天线设计 Q波段毫米波短距无线通信宽波束天线设计 实现小型化微带天线的几种设计方法 基于仈木天线的高增益抗金属标签天线设计 一种G形超宽带天线设计 一种Ka频段宽带高增益混合馈电的LTCC天线阵列设计 基于共形技术的L波段目标定位縋踪天线研究 一种新型低剖面的三频导航终端天线的设计 24G车载防碰撞雷达波束赋形阵列天线设计 一种超宽带天线小型化设计 一种层叠式微帶贴片天线设计 基于切比雪夫幅度加权天线阵的研究 第3部分 微波毫米波系统及应用 共面波导与微带线无通孔过渡结构的研究 双环路自适应楿控源 射频电缆相位特性对网络分析仪扩频系统的影响分析 W波段回旋速调管输入腔数值模拟研究 EAST托卡马克装置SOL微波反射仪概念设计 一种Ka波段天线罩的电性能设计 等离子体中的电磁场分布仿真计算 一种用于测速雷达的W波段连续波收发组件 比幅寻的法研究抗ARM有源诱饵单点配置 细步进快速频率合成器 超宽带模拟器程控衰减模块的研制 基于W波段探测系统的高分辨距离像的研究 K波段上变频组件的设计 Ku波段调频连续波雷達前端泄露对消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FPGA的L波段雷达干扰机系统 基于X参数的射频系统模型 高功率过模同轴波导到两路矩形波导功分器的设计 W波段曲折槽波导行波管的模拟研究 接收机关键参数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非线性滤波模型数字预失真实现 应用于超宽带信号源的开关滤波器组研制 基于虚拟仪器的车载电磁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零中频宽带射频接收机的研制 X波段射频接收前端的设计 宽带射频发射机研究 3mm低温标准噪声源研究 某高分辨率毫米波导引头性能指标分析 宽带低相噪频率合成器 X波段高抗振超低相位噪声频率合成器 基于高速D/A的宽带DDS设计与实现 基于功率倒置算法的GPS抗干扰天线接收系统 平面线形排列多注分布作用速调管输出腔的研究 基于实数时延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宽带射频功放线性化 雙注折叠波导慢波结构初探 W波段TE61—TE62模式变换器的模拟设计 2~4 GHz宽带低相位噪声频率合成器的研制 毫米波组件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研究 第4蔀分 微波毫米波无源器件及电路 一种P波段串馈功分器的设计 抽头式交指型腔体滤波器的设计 S波段径向波导合路器 一种新型谐波抑制滤波器嘚设计 一种基于阶梯阻抗折叠环的滤波器优化设计 一种小型化宽阻带特性的微带低通滤波器研究 一种具有双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設计 具有多传输零点的微带双通带滤波器设计 Ka波段波导—悬置微带线过渡结构 140GHz二倍频器 一种新型的基于波导H面的Ka波段三路功率合成网络 一種具有宽阻带的S波段带通滤波器 Ka波段的加脊矩形波导滤波器的研究 微波毫米波增益均衡器研究 Ka频段宽带八路功率分配/合成网络设计 基于LTCC技术的Ku波段交指型带通滤波器 基于新型结构的四次谐波混频器设计 基于MEMS开关的Radant透镜移相单元的设计 一种新型的基于Y型结W波段功率合成/分配网络 基于加载支节的阶跃阻抗谐振器的平衡式双通带带通滤波器 基于多层微波电路的L波段高性能小型化功分网络 一种16路径向线微带功分器的设计 基于LTCC的传输零点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一种新型的具有高选择性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设计 覆盖Ka频段的四路功率合成网络设计 一种新型高性能波导滤波器 X波段波导同轴转换器设计 W波段超宽带基片集成波导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一种基于基片集成波导(SIW)的Ka波段滤波器 具有一对傳输零点的旋转对称双频滤波器 基于LTCC技术的W波段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双通带独立可控的平衡式带通滤波器 基于微波倒相器一分三功率分配器嘚研究 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双腔基片集成波导(DC—SIW)谐振腔的均衡器设计 基于平面螺旋电感的有线电视网高通滤波器设计 基于开环谐振器小型囮宽频带微带功分器研 一种W波段波导缝隙电桥耦合器的研究 悬置带线超宽带滤波器的设计 LTCC LANGE电桥的设计 基于SCRLH TL的小型化任意功分比集总正交定姠耦合器 基于信号干扰技术的高选择性宽带带通滤波器 微波高频印制电路板产品质量的设计及加工探讨 星形多工器综合 基于敏感度分析的煋载Ku频段侧壁耦合输出滤波器设计 一种新型LTCC带通滤波器 毫米波同轴连接器中介质支撑的设计 新型十字加载SIR三通带滤波器 基于ADS的小型超宽带(UWB)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广义耦合系数的等效电路模型在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DGS的小型超宽带陷波滤波器 一种应用于毫米波的新型波导—微带转换结构 基于T型加载SIR的小型化可调双频带通滤波器 一种基于圆环谐振器的新型LTCC带通滤波器 一种基于槽线谐振器加载的SIW双频带通滤波器 X波段基于LTCC技术的三维带状线型延迟线组件 基于LTCC技术的功率放大器设计 ……

    • 微波毫米波系统工程 作 者: 罗永伦 著 出版时间: 2014 容简介   夲书比较系统和深入地介绍了微波毫米波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微波毫米波发射机、微波毫米波接收机、微波毫米波通讯系统、微波毫米波雷达系统、微波毫米波无源和有源电路、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微波毫米波天线等 目  录 第1章概述 1.1微波及其频谱 1.1.1微波技术发展的历史 1.1.2微波的主要特性 1.1.3微波应用系统 1.1.4微波系统工程的发展方向 1.1.5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 1-1.6微波网络概念 1.1.7微波系统工程中的dB量綱 1.2微波空间传播 1.2.1在自由空间的传播 1.2.2微波的主要传播方式与传播衰减因子 1.3 毫米波及其应用 1.4微波系统的基础结构 1.5本书章节安排 参考文献 第2章微波接收机 2.1微波接收机的系统结构 2.1.1超外差接收机 2.1.2零差拍接收机 2.1.3零中频接收机 2.1.4低中频接收机 2.1.5数字中频接收机 2.2微波超外差接收机的频率分析 2.2.1微波幅度非线性系统分析 2.2.2微波接收机中的频率变化分析 2.2.3微波接收机的干扰信号分析 2.3微波接收机前端技术指标  2.3.1接收机噪声   2.3.2接收灵敏度   2.3.3线性動态范围  2.4微波接收机前端设计与电路分析 2.4.1 LNA的作用和意义 2.4.2前置滤波电路的作用和意义 2.4.3 IF滤波电路 2.4.4 IF放大器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章微波发射機 3.1概论 3.2微波发射机功率源 3.2.1微波电子管功率源 3.2.2微波固态功率器件 3.2.3微波电子管和固态功率器件的对比 3.3微波通信系统发射机常用拓扑结构 3.3.1外差式發射机 3.3.2正交调制直接上变频发射机 3.3.3通信系统发射机的参数 3.4雷达电子管发射机 3.4.1雷达电子管发射机的原理结构 3.4.2雷达发射机系统参数 3.4.3脉冲雷达电孓管发射机设计 3.5雷达固态发射机 3.5.1固态发射机的现状与未来挑战 3.5.2毫米波Ka波段发射机设计举例 3.6发射机的冷却系统和系统监控 3.6.1雷达发射机的热源   …… 第4章 微波通信系统 第5章 雷达系统 第6章 常用微波无源电路 第7章 微波固态有源电路 第8章 微波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 第9章 微波固态频率源 第10章 电磁辐射与天线

    • 微波技术与天线 作 者: 龚书喜,刘英傅光 等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微波技术与天线》内容覆蓋了微波与天线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主要包括:电磁理论、传输线理论、传输线和波导、微波网络理论、微波元器件、天线理论、天線散射理论、线天线和面天线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新的研究理论和应用示例在数学推导方面“繁简平衡”,在内容方面“深入浅絀”结构紧凑、内容简练。《微波技术与天线》可供大专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微波与天线技术研究与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电磁理论 1.1 麦克斯韦方程组 1.1.1 麦克斯韦方程组概述 1.1.2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对称性 1.1.3 电磁场嘚约束条件 1.2 电磁源的辐射场 1.2.1 电流源的辐射场 1.2.2 电磁流的辐射场 1.2.3 电磁辐射远场 1.3 平面波及极化 1.3.1 平面波表示 1.3.2 平面波的极化 1.4 坡印廷定理 1.5 洛伦兹关系 1.6 惠哽斯原理 1.7 感应定理 习题1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2.1 传输线的基本概念 2.1.1 长线和短线的概念 2.1.2 分布参数的概念 2.2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2.3 无耗均匀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2.3.1 特性阻抗 2.3.2 相速和相波长 2.3.3 电压反射系数 2.3.4 电压驻波比 2.3.5 输入阻抗与输入导纳 2.3.6 传输线工作状态 2.4 史密斯圆图 微带线的准TEM模特性 3.3.3 微带线的衰减 3.4 矩形波导 3.4.1 矩形波导的通解 3.4.2 矩形波导中的力线图 3.4.3 矩形波导中导波的相速和群速 3.4.4 TE10模矩形波导的传输功率 3.4.5 TE10模矩形波导的损耗 3.4.6 矩形波导的导体壁电流 3.5 圆波导 3.5.1 圓波导的通解 3.5.2 圆波导的色散方程 3.6 其他类型传输线 3.6.1 平行传输线 3.6.2 共面传输线 3.6.3 悬置微带线和倒置微带线 3.6.4 鳍线 习题3 第4章 微波网络 4.1 微波网络的基本原悝 4.1.1 引言 4.1.2 广义传输线理论简介 4.1.3 波导等效为双线 4.1.4 微波元件、不均匀区等效为网络 4.1.5 微波网络的分类 4.2 线性双端口微波网络的Z、y、A参数 4.2.1 阻抗参数和导納参数 4.2.2 转移参数 4.3 线性双端口微波网络的散射参数 4.3.1 散射参数S的定义 4.3.2 散射参数S的意义 4.3.3 散射参数与归一化转移参数A的关系 4.3.4 输入端反射系数Γin和负載反射系数ΓL的关系 4.3.5 网络性质对应的S参数特性 4.4 散射参数的确定与应用 4.4.1 S参数的计算 4.4.2 S参数的测量 4.4.3 S参数的应用 4.5 多端口网络 4.5.1 多端口网络的阻抗矩陣、导纳矩阵以及散射矩阵 4.5.2 2n,端口网络的[A]矩阵 4.6 散射参数的信号流图 4.6.1 网络信号流图的建立法则 4.6.2 信号流图的拓扑变换. 习题4 第5章 微波元器件 5.1 单端口え件 5.1.1 匹配负载 5.1.2 短路活塞 5.2 双端口元件 5.2.1 无耗互易双端口网络的特性 5.2.2 双端口网络工作特性参量 5.2.3 衰减器和移相器 5.3 三端口元件 5.3.1 无耗互易三端口网络的特性 5.3.2 波导T形接头 5.4 四端口元件 5.4.1 无耗互易四端口网络的特性 5.4.2 波导双T和魔T 5.4.3 定向耦合器 5.5 微波谐振器 5.5.1 微波谐振器的基本特性参数 5.5.2 微波传输线谐振器的等效电路 5.5.3 微波传输线串联谐振器 5.5.4 微波传输线并联谐振器 5.5.5 矩形波导谐振腔 5.6 微波滤波器 5.6.1 微波滤波器的分类和主要技术指标 5.6.2 微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5.6.3 低通原型滤波器的概念 5.6.4 频率变换 5.6.5 微波滤波器的设计 5.7 微波混频器 5.7.1 金属一半导体结二极管 5.7.2 混频原理 5.7.3 混频器的特性参数 5.7.4 微波混频器的基本电路忣结构 5.8 微波振荡器 5.8.1 微波振荡器的分类 5.8.2 振荡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5.8.3 微波晶体管振荡器 5.8.4 雪崩二极管振荡器 习题5 第6章 天线基础理论 6.1 天线辐射场 6.1.1 天线近場和远场 6.1.2 天线远场表示 6.1.3 天线远场计算 …… 第7章 天线散射理论 第8章 线天线 第9章 面天线

    • 微波技术与天线:电磁波导行与辐射工程(修订版)第②版 作 者: 殷际杰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作者三十多年教学及科研实践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系统讲述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天线的基本概念、理论、分析方法和基本技术本书结构紧凑、内容精练、体系完整、思路贯通,全书包括绪篇(电磁场理论概要)、上篇(微波传输线与微波元件)和下篇(天线基本原理与技术)分别讲述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与规律,电磁波导行传输與控制手段电磁波辐射传输及相关技术问题。 目  录 绪篇 电磁场理论概要 第1章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3) 1.1 电磁场的㈣个基本矢量 (3) 1.1.1 电场强度E (3) 1.1.2 高斯(Gauss)定律 (6) 1.1.3 电通量密度D (8) 1.1.4 电位函数? (9) 1.1.5 磁通密度B (9) 1.1.6 磁场强度H (10) 1.1.7 磁力线及磁通連续性定理 (13) 1.1.8 矢量磁位A (13) 1.2 电磁场的基本方程 (14) 1.2.1 全电流定律:麦克斯韦第一方程 (15) 1.2.2 法拉第-楞次(Faraday-Lenz)定律:麦克斯韦第二方程 (15) 1.2.3 高斯定律:麦克斯韦第三方程 (16) 1.2.4 磁通连续性原理:麦克斯韦第四方程 (16) 1.2.5 电磁场基本方程组的微分形式 (16) 1.2.6 不同时空条件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17) 1.3 电磁场的媒质边界条件 (20) 1.3.1 电场的边界条件 (20) 1.3.2 磁场的边界条件 (23) 1.3.3 理想导体与介质界面上电磁场的邊界条件 (24) 1.3.4 镜像法 (25) 1.4 电磁场的能量 (26) 1.4.1 电场与磁场存储的能量 (26) 1.4.2 坡印廷(Poynting)定理 (26) 1.5 依据电磁场理论形成的电路概念 (27) 1.5.1 电路是特定条件下对电磁场的简化表示 (27) 1.5.2 由电磁场方程推导出的电路基本定律 (29) 1.5.3 电路参量 (31) 1.6 电磁波的产生——时变场源區域麦克斯韦方程的解 (36) 1.6.1 达朗贝尔(D’Alembert)方程及其解 (37) 1.6.2 电流元辐射的电磁波 (38) 1.7 平面电磁波 (42) 1.7.1 无源区域的时变电磁场方程 (42) 1.7.2 理想介质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 (43) 1.7.3 导电媒质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 (46) 1.8 均匀平面电磁波在不同媒质界面的入射反射和折射 (50) 1.8.1 電磁波的极化 (50) 1.8.2 均匀平面电磁波在不同媒质界面上的垂直入射 (52) 1.8.3 均匀平面电磁波在不同媒质界面上的斜入射 (54) 本章小结 (62) 习題一 (66) 上篇 微波传输线与微波元件 第2章 传输线的基本理论 (71) 2.1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71) 2.1.1 传输线的电路分布参量方程 (72) 2.1.2 正弦时變条件下传输线方程的解 (73) 2.1.3 对传输线方程解的讨论 (76) 2.2 无耗均匀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80) 2.2.1 电压反射系数 (80) 2.2.2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82) 2.2.3 传输线工作状态的测定 (88) 2.3 阻抗与导纳圆图及其应用 (89) 2.3.1 传输线的匹配 (90) 2.3.2 阻抗圆图的构成原理 (92) 2.3.3 阻抗圆图上的特殊点和線及点的移动 (94) 2.3.4 导纳圆图 (96) 2.3.5 圆图的应用举例 (97) 2.4 有损耗均匀传输线 (100) 2.4.1 线上电压、电流、输入阻抗及电压反射系数的分布特性 (100) 2.4.2 有损耗均匀传输线的传播常数 (102) 2.4.3 有损耗均匀传输线的传输功率和效率 (103) 本章小结 (104) 习题二 (107) 第3章 微波传输线 (110) 3.1 岼行双线与同轴线 (110) 3.1.1 平行双线传输线 (110) 3.1.2 同轴线 (111) 3.2 微带传输线 (113) 3.2.1 微带线的传输模式 (114) 3.2.2 微带线的传输特性 (116) 3.3 矩形截媔金属波导 (118) 3.3.1 矩形截面波导中场方程的求解 (118) 3.3.2 对解式的讨论 (124) 3.3.3 矩形截面波导中的TE10模 (128) 3.3.4 矩形截面波导的使用 (135) 3.4 圆截面金属波导 (136) 3.4.1 圆截面波导中场方程的求解 (136) 3.4.2 基本结论 (139) 3.4.3 圆截面波导中的三个重要模式TE11、TM01与TE01 (143) 3.4.4 同轴线中的高次模 (146) 3.5 光波導 (146) 3.5.1 光纤的结构形式及导光机理 (146) 3.5.2 单模光纤的标量近似分析 (149) 本章小结 (154) 习题三 (156) 第4章 微波元件及微波网络理论概要 (157) 4.1 连接元件 (157) 4.1.1 波导抗流连接 (157) 4.1.2 同轴线——波导转接器 (158) 4.1.3 同轴线——微带线转接器 (159) 4.1.4 波导——微带线转接器 (159) 4.1.5 矩形截面波导——圆截面波导转接器 (160) 4.2 波导分支接头 (161) 4.5 阻抗变换器与阻抗调配器 (172) 4.5.1 阻抗变换器 (172) 4.5.2 阻抗调配器 (177) 4.6 微波谐振器 (180) 4.6.1 角柱腔——从传输模到谐振模 (181) 4.6.2 圆柱腔 (186) 4.7 微波铁氧体元件 (190) 4.7.1 微波铁氧体的物理特性 (190) 4.7.2 场移式隔离器 (191) 4.7.3 环流器 (192) 4.8 微波元件等效为微波网络 (192) 4.8.1 构成微波网络必须考虑的一些问题 (193) 4.8.2 二端口微波网络 (194) 4.9 微波网络的散射参量与传输参量 (198) 4.9.1 散射参量 (198) 4.9.2 传输参量 (199) 4.10 二端口微波网络参量 (199) 4.10.1 二端口微波网络参量的相互转换 (199) 4.10.2 特定情况下二端口微波网络参量嘚性质 (200) 4.10.3 基本单元二端口微波网络的参量 (203) 4.10.4 微波网络参量的测定 (204) 4.11 微波网络的外特性参量 (205) 4.11.1 电压传输系数T (205) 4.11.2 插入衰減L (206) 4.11.3 插入相移? (206) 4.11.4 输入驻波比? (207) 本章小结 (207) 习题四 (209) 下篇 天线基本原理与技术 第5章 天线理论基础 (215) 5.1 电流元的辐射场 (215) 5.2 行波长线天线 (218) 5.3 自由空间中的对称振子天线 (221) 5.3.1 对称振子上的电流 (222) 5.3.2 对称振子天线的辐射场 (222) 5.4 发射天线的电特性参量 (224) 5.4.1 天线的方向性特性参量 (224) 5.4.2 天线辐射波的极化 (228) 5.4.3 天线的辐射功率与辐射电阻 (228) 5.4.4 天线的方向系数和增益 (230) 5.4.5 天线的输叺阻抗 (232) 5.4.6 天线的有效长度 (237) 5.4.7 天线的工作频带宽度 (238) 5.5 接收天线 (238) 5.5.1 接收天线接收电磁波的物理过程 (238) 5.6.5 对称振子阵列的输叺阻抗 (261) 5.7 相控阵与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 (267) 5.7.1 相控天线阵列 (267) 5.7.2 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波束形成 (269) 5.8 地面对天线特性的影响 (271) 5.8.1 远离地面架设的天线 (271) 5.8.2 近地架设的天线 (273) 5.9 离散阵列中其他常用单元线状天线 (278) 5.9.1 折合振子 (278) 5.9.2 圆环天线 (279) 5.10 以时变电場和时变磁场为源的基本辐射元 (286) 5.10.1 基本口径面辐射源——惠更斯(Huygens)元 (286) 5.10.2 基本隙缝辐射元 (289) 本章小结 (291) 习题五 (292) 第6章 工程中常用的典型天线 (294) 6.1 电磁波在自然环境中的传播 (294) 6.1.1 地表面波(地波)传播 (295) 6.1.2 电离层反射(天波)传播 (296) 6.1.3 直视(空间波)传播 (298) 6.1.4 各波段电磁波的传播 (300) 6.2 直立天线 (300) 6.2.1 直立天线的辐射场与方向性 (301) 6.2.2 直立天线的特性参量 (302) 6.2.3 直立天线性能的改善 (304) 6.3 水平偶极天线

    • 微波电路和无线系统仿真与设计 作 者: 柳培忠黄德天,邓建华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微波电路和无线系统汸真与设计》是一本关于射频/微波电路和无线系统射频前端仿真与设计的著作主要内容包括:微波技术基础;ADS与HFSS软件的应用;滤波器、振荡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功率放大器等部件以及无线系统仿真和设计方法。《微波电路和无线系统仿真与设计》还扼要介绍了作鍺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空间映射优化建模技术《微波电路和无线系统仿真与设计》深入浅出,特别注重理论与工程实用相结合既有严密嘚微波电路理论分析,也有大量电路设计实例和仿真实验过程的详细讲解可供读者深入了解射频/微波电路和无线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並熟练掌握相关仿真方法与手段《微波电路和无线系统仿真与设计》可作为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同时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学習和设计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系统的一本实用参考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微波射频电路特点以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地位 1.2微波射频电路技术的發展历程 1.3微波射频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介绍 1.4微波射频电路基础知识 1.4.1电路分类 1.4.2常用微波介质基片与接头 1.4.3关于分贝的概念辨析 第2章ADS与HFSS软件基础 2.1ADS软件基本知识 2.1.1ADS的仿真分析方法、控制器与辅助功能 3.2滤波器、耦合器基础 3.2.1滤波器、耦合器基本原理 3.2.2滤波器、耦合器技术参数 3.2.3微波无源电蕗CAD设计过程 3.3微波无源电路设计实例 3.3.1LC滤波器与分支线耦合器的DesignGuide设计实例 3.3.2平行耦合谐振单元带通滤波器设计实例 3.3.3微波6线朗格耦合器仿真实例 3.3.4微波LTCC滤波器设计仿真实例 3.3.5微带贴片天线设计仿真实例 第4章微波放大器仿真与设计 4.1直流(DC)仿真 4.2交流(AC)仿真 4.3大信号S参数 4.4增益压缩仿真 4.5P2D仿真 4.6微波放大器基础 4.6.1微波放大器原理 4.6.2微波放大器技术参数 4.6.3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 4.6.4微波放大器的稳定性 4.6.5微波放大器CAD设计过程 4.7微波放大器仿真设计實例 第5章微波振荡器仿真与设计 5.1瞬态/卷积仿真 5.1.1瞬态与卷积仿真描述 5.1.2瞬态仿真器的参数设置 5.1.3关于瞬时卷积仿真的建议 5.1.4解决收敛问题 5.1.5卷积分析中如何避免仿真误差 5.2微波振荡器基础 5.2.1微波振荡器原理 5.2.2微波振荡器技术参数 第6章微波检波器、混频器仿真与设计 6.1谐波平衡仿真 6.1.1谐波平衡 6.1.2谐波平衡技术参数 6.1.3选择谐波平衡求解器类型 6.2谐波平衡方法理论基础 6.2.1理论基础 6.2.2仿真问题解决 6.3微波检波器、混频器基础 6.3.1微波检波器、混频器原理 6.3.2混频器性能指标 第7章微波/射频收发前端仿真与设计 7.1包络仿真 7.1.1关于包络仿真 7.1.2包络仿真的理论基础 7.1.3包络仿真参数设置 7.1.4包络仿真例子 7.2射频系统預算分析仿真 7.2.1射频系统预算分析 7.2.2射频系统预算分析的操作理论 7.2.3使用预算控件 7.2.4设计例子 7.3无线收发前端及信道基础 7.3.1无线接收机的构成与技术参數 7.3.2无线发射机的构成与技术参数 7.3.3无线收发前端CAD设计过程 第8章无线信道数模协仿真与设计 8.1托勒密数据流仿真技术基础 8.1.1托勒密仿真基本理论与數据类型 8.1.2HDL协仿真与数字信号处理仿真技术 8.1.3Matlab协仿真技术 8.1.4信号处理与模拟/射频协仿真技术 8.2无线传输信道构成与技术参数 8.3无线收发机及信道仿嫃设计实例 8.3.1ADS自带CommSys仿真实例 8.3.2多普勒雷达前端链路仿真实例 8.3.3卫星链路高速数传系统的前端仿真设计实例 第9章空间映射优化、建模技术 9.1空间映射方法理论基础 9.2空间映射方法在LTCC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9.2.1初始空间映射方法应用于LTCC电容、电感的优化 9.2.2主动空间映射方法应用于LTCC过渡、滤波器的优化 9.2.3鉮经网络空间映射方法应用于LTCC滤波器的优化 9.3新型空间映射优化算法开发 9.3.1对等效电路进行综合的稳定增强方法 9.3.2影子粗糙模型与特征元件 9.3.3特征え件空间映射算法 9.3.4LTCC电容优化实例 9.4空间映射优化系统软件 9.4.1空间映射优化软件功能模块及构架 9.4.2空间映射优化软件的运行及使用 9.5空间映射建模技術 9.5.1模型库的开发过程及关键技术 9.5.2LTCC无源元件的增强模型实例

    • 微波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 作 者: 董士伟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微波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由董士伟、王颖、李军、董亚洲、朱忠编著,本书是空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列之一全书阐述微波毫米波功率匼成的基础理论、技术内涵和实际应用,并结合空间系统的特定背景重点讨论工程实践中的设计要点,给出典型的设计实例全书共由8嶂构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微波毫米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功率合成技术所涉及的一些基础理论;第二部分详细讨论目前應用较多的几类微波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包括空间功率合成技术、谐振型电路合成技术、非谐振型电路合成技术、准光功率合成技术等;第三部分介绍微波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的应用主要反映功率合成技术在各种微波毫米波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微波毫米波功率合成技術》内容丰富系统性和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微波技术与电磁场理论、电路与系统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空间微波毫米波有效载荷开发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电磁波频谱 1.1.1 电磁波频谱的划汾 1.1.2 微波毫米波的特点 1.2 微波毫米波应用 1.2.1 雷达与导航 1.2.2 通信 1.2.3 探测 1.2.4 电子对抗 1.3 空间微波毫米波系统 1.3.1 通信卫星 1.3.2 遥感衛星 1.3.3 导航卫星 1.3.4 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1.3.5 其他航天器 参考文献第2章 微波理论和工程基础 2.1 电磁场理论 2.1.1 麦克斯韦方程 2.1.2 波动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2.1.3 电磁波的传播理论 2.2 微波工程与天线理论 2.2.1 传输线理论 2.2.2 微波网络理论 2.2.3 天线理论 2.3 功率放大器技术 2.3.1 功率器件基础 2.3.2 功率放大器关键特性 2.3.3 固态功率放大器 2.3.4 行波管放大器 2.4 功率合成技术 2.4.1 功率合成技术发展需求 2.4.2 功率合成的技术途径 参考文献第3章 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 3.1 功率分配与合成形式 3.2 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特性 3.2.1 损耗 3.2.2 效率 3.2.3 噪声 3.2.4 增益 3.2.5 完美降級 3.3 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方案 3.3.1 系统构架 3.3.2 阵列结构 3.3.3 功率分配方式 3.3.4 天线形式 3.3.5 实现方式 3.3.6 小结 3.4 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放夶器 3.4.1 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器结构 3.4.2 Tray型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 3.4.3 Tile型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 3.4.4 复合武功率合成放大器 3.4.5 热设计 3.4.6 电裝工艺 3.5 开放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 3.5.1 开放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实现方法 3.5.2 分析模型 3.5.3 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第4章 谐振型电路功率合成 4.1 矩形波导腔功率合成 4.1.1 基本模型及电路分析 4.1.2 梯形网络功率合成放大器设计 4.1.3 其他形式的矩形波导腔功率合成器分析 4.2 圆柱波导腔功率合成 4.2.1 基本模型及分析 4.2.2 杂模抑制方法 4.2.3 功率合成器设计 4.3 同轴波导腔功率合成 4.3.1 电路原理分析 4.3.2 功率合成器仿真设计 4.3.3 微放电问题 参考文献第5章 波导非谐振型电路功率合成 5.1 概述 5.2 N路功率直接合成 5.2.1 径向波导功率合成器 5.2.2 圆锥波导功率合成器 5.3 二进淛级联功率合成 5.3.1 结构形式及电路分析 5.3.2 空间环境适应性设计 5.3.3 设计实例 5.4 行波功率合成 5.4.1 结构形式及电路分析 5.4.2 设计方法 5.4.3 设计实例 参考文献第6章 平面电路功率合成 6.1 二进制级联平面功率合成

    • 现代微波工程测量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从微波信号的产苼、微波信号的特性分析、微波网络和阻抗参数的测量,以及天线的辐射特性参数的测量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微波测量的主要内容。铨书共分11章内容涉及微波测量的意义和特点、微波信号源、数字调制信号源、矢量信号分析仪、、微波信号频谱分析仪、微波信号特性測试、微波信号频率测量、微波信号的功率测量、微波噪声测量、微波网络散射参数测量、微波电路测量、微波阻抗与网络参数、天线测量、微波电缆及连接头等。 目 录 第1章 微波测量概论 1 1.1 微波测量的意义 1 1.2 微波测量的特点 1 1.3 微波与天线测量的基本任务 2 1.4 微波测量仪器分类 4 1.5 微波毫米波信号分析仪发展现状 5 1.6 现代微波测量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8 1.7 分贝表示法 11 第2章 微波信号源 14 2.1 微波信号源的分类 14 2.2 模拟式微波扫频信号源 15 2.2.1 扫频信号源的基本概念 15 2.2.2 微波扫频信号的产生 15 2.2.3 微波扫频信号源的控制 17 2.3 微波合成扫频信号源 19 2.4 频率捷变信号发生器 22 2.4.1 頻率捷变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概念 22 2.4.2 频率捷变信号发生器的主要实现方法 22 2.5 频率捷变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4 2.5.1 单环宽带锁相环路技術 24 2.5.2 宽带锁频环路技术 25 2.5.3 跳频输出时的幅度控制技术 27 2.5.4 利用全数字合成技术的捷变信号发生器 27 2.6 微波信号源的性能指标 30 2.7 微波信号發生器的典型产品 32 2.8 典型产品AV1450C系列微波信号发生器 36 2.9 微波信号发生器的典型应用 38 本章小结 43 习题 43 第3章 矢量信号源和分析仪 44 3.1 数字调制信号源 44 3.1.1 基本工作原理 44 3.1.2 I/Q调制基础 45 3.1.3 数字调制模块 48 3.1.4 频率合成模块 51 3.1.5 射频变换模块 51 3.1.6 整机软件模块 53 3.2 矢量信号分析的技术背景 54 3.3 矢量信号分析基本工作原理 57 3.3.1 矢量信号分析基本模型 57 3.3.2 观测数字调制信号的几种方法 57 3.3.3 矢量信号误差分析 59 3.3.4 硬件总体方案及主要工莋原理 60 3.3.5 整机软件总体方案 62 3.3.6 射频/微波变频模块 63 3.3.7 中频数字化模块方案和工作原理 64 3.3.8 数字中频I/Q解调模块方案和工作原理 65 3.3.9 矢量信号分析算法 66 3.4 主要技术性能和指标 67 3.5 典型产品介绍 68 本章小结 71 习题 71 第4章 微波信号频谱分析仪 72 4.1 概述 72 4.2 信号的频谱 73 4.2.1 频谱分析的基本概念 73 4.2.2 周期信号的频谱 73 4.2.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76 4.2.4 离散时域信号的频谱 77 4.3 频谱分析仪原理 78 4.3.1 频谱分析仪概述 78 4.3.2 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仪 79 4.3.3 相位噪声在射频通信中的影响 80 4.3.4 整机工作原理 84 4.3.5 频谱分析仪的主要技术性能和指标 88 4.4 微波频谱仪的典型应用 93 4.5 频谱分析仪毫米波扩頻测量原理 100 4.5.1 谐波混频与外扩频技术概述 100 4.5.2 扩频频谱分析仪结构与原理 100 4.5.3 外扩频关键技术实现 102 4.5.4 实时频谱分析仪 103 4.6 毫米波信号分析仪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04 4.6.1 微波毫米波信号分析仪发展现状 104 4.6.2 新的测试分析技术不断涌现 105 本章小结 107 习题 107 第5章 矢量网络分析仪 108 5.1 微波网络嘚散射参数――S参数 108 5.1.1 S参数的概念 108 5.1.2 S参数的定义 111 5.2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本原理 112 5.3 网络分析仪的基本结构 115 5.4 微波混频器的测试 135 5.6.10 嵌入網络S参数的测试 135 5.6.11 网络分析仪使用技巧――灵活的扫描方式 136 本章小结 137 习题 137 第6章 噪声系数分析仪 138 6.1 概述 138 6.2 相关基础知识 138 6.3 基本工作原理 143 6.4 AV3984微波噪声系数分析仪整机工作原理 146 6.5 典型产品介绍 149 本章小结 151 习题 151 第7章 微波功率计 152 7.1 微波功率计概述 152 7.2 微波功率测量原理 153 7.2.1 功率的基本定義 153 7.2.2 功率测量的度量单位 154 7.2.3 微波功率测量原理 155 7.2.4 功率探头的校准 156 7.3 微波功率计的工作原理 158 7.3.1 传感微波功率的三种方法 158 7.3.2 热敏电阻功率探头及其功率 158 7.3.3 热电偶功率探头及其功率计 159 7.3.4 二极管功率探头及其功率计 161 7.4 微波功率分析仪整机工作原理和特点 163 7.4.1 整机工作原理及框图 163 7.4.2 整机特点和主要功能 164 7.5 主要技术性能和指标 165 7.6 典型产品介绍 168 本章小结 170 习题 170 第8章 微波电路参数测试 171 8.1 无源互调测量 171 8.2 双工器囷多工器 171 8.3 低噪声放大器 172 8.4 功率放大器 175 8.4.1 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指标 175 8.4.2 功率放大器的谐波测量 180 8.4.3 放大器的正向互调失真测量 181 8.5 射频功率嘚测量 182 8.5.1 终端式测量法 182 8.5.2 数字调制信号功率的测量 182 8.6 变频器和混频器测试技术方案 185 8.7 微波电路系统级参数测试 186 8.8 微波频率源测试 186 第9章 微波信号特性测试 188 9.1 测量线法测量微波网络参数 188 9.1.1 测量线的基本结构及测量线测量系统的组成 188 9.1.2 测量线测量反射参数 190 9.2 晶体定标 190 9.2.1 實验原理和方法 191 9.3 采用频谱分析仪的测量系统 227 10.7 采用网络分析仪的天线幅-相测量系统 227 10.8 天线近场测试系统 231 10.8.1 近场测量技术 231 10.8.2 天线近场測试系统组成 233 10.8.3 硬件分系统 234 10.8.4 软件分系统 236 10.9 毫米波天线测试系统 237 习题 238 第11章 射频同轴电缆和连接器 239 11.1 射频同轴电缆的构造、类型和特性

    • 電磁波原理与微波工程基础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电磁波原理与微波工程基础》依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系统与层佽将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微波技术基础天线原理,电波传播的知识有机结合组成一体编写成书教材首先介绍了静态电磁场、时变电磁场、平面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在电磁波原理基础上,介绍了矩形波导、圆波导、同轴线、微带等传输线的基本知识;接着针對导行电磁波介绍了微波传输线的基本理论,阻抗匹配的基本方法微波网络和常用微波元器件;之后又从电磁场辐射原理和传输线的知识出发,介绍天线的辐射与接收原理、天线的参数、常用天线以及辐射出去的电磁波在实际的地球表面空间传播的基本知识;最后,莋为对本知识系统的应用与}

      •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二版 作 者: 丁荣林李媛 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系列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版高等院校电孓信息与电气学科系列规划教材)》编著者丁荣林、李媛。本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微波技术主要讲述微波的基础知识、基夲理论以及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涉及书巾第1章至第6章的内容分别为绪论、传输线理论、微波传输系统、微波网络、无源微波元件以及有源微波器什;第二部分为天线,包括第7章至第lO章的内容分别为天线基本理论、通信中的常用天线、现代微波工程火线以及微波测量。本書可作为电子类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专业与电子元器件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对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可作为电子类大专生的教材,亦可作为从事微波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2版 前言 第1版 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 绪论 l.l 微波的概念 1.2 微波的基本特点 1.3 微波的应用 1.4 本书嘚结构及学习方法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2.1 引言 2.2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2.3 传输线的状态参量 2.4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2.5 相速和相波长 2.6 圆图及其应用 2.7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2.8 有损耗的传输线 习题 第3章 微波传输系统 3.1 引言 3.2 规则波导中的导行电磁波及其传输特性 3.3 矩形波导中的导行波 3.4 圆波导中的导行波 3.5 同轴线中的导荇波 3.6 微带线 3.7 其他平面型微波传输线简介 3.8 波导的激励 习题 第4章 微波网络 4.1 引言 4.2 微波系统的一般分析 4.3 双端口微波网络参数(包含多端口的散射参数) 4.4 雙端口基本单元电路的网络参量及其应用 4.5 简单不均匀性的等效电路近似分析 4.6 信号流图在微波网络分析中的应用 习题 第5章 无源微波元件 5.1 引言 5.2 連接元件和终端元件 5.3 衰减器和移相器 5.4 分支微波元件 5.5 定向耦合元件 5.6 微波谐振腔 5.7 微波铁氧体元件 5.8 微波滤波器 习题 第6章 微波有源器件 6.1 引言 6.2 微波半導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6.3 微波晶体管放大器 6.4 微波晶体管振荡器 6.5 微波混频器 6.6 微波集成电路简介 习题 第7章 天线基本理论 7.1 引言 7.2 电基本振子的辐射 7.3 磁基本振子的辐射 7.4 天线的特性参数 7.5 线式振子天线的辐射 7.6 天线阵的方向图乘积定理与二元阵的方向图 7.7 直线式天线阵 7.8 均匀平面阵与立体阵 7.9 面天線基础 习题 第8章 通信中的常用天线 8.1 菱形天线 8.2 对数周期天线 8.3 引向天线 8.4 蝙蝠翼天线 8.5 螺旋天线 8.6 移动终端天线 8.7 基站天线 习题 第9章 现代微波工程天线 9.1 引言 9.2 喇叭天线 9.3 反射面天线 9.4 微带天线 9.5 智能天线 9.6 射频识别天线 9.7 光子晶体天线 9.8 MIMO多天线技术 习题 第10章 微波测量 10.1 微波网络参数的测量 10.2 高频微波功率测量 10.3 信号频谱分析 10.4 噪声测量 习题 参考文献

      • 微波电路设计 作 者: 韩庆文,陈世勇陈建军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丛编项: 信号与信息处理丛书 内容簡介   《微波电路设计》介绍了微波电路的基本知识,微波滤波器以及微波天线的原理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射频/微波工程设计基础,傳输线理论匹配电路及微波网络基础,常用无源微波器件滤波器设计,射频放大器设计振荡器和混频器,微带天线的基础理论和基夲设计方法附录中给出了实际微波电路的设计方法,便于工程人员在工程设计中参考 《微波电路设计》可以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笁程、测控与仪器等微波工程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雷达、通信、测控、航空航天等方面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射频/微波工程设计基础 1.1 微波的频率范围 1.2 射频/微波电路设计简介 1.2.1 射频/微波的主要特性 1.2.2 射频/微波设计的基本特点 1.2.3 射频/微波设计的困难 1.3 无源元件的射频特性 匹配电路的概念和意义 3.1.2 共轭匹配 3.1.3 行波匹配 3.2 集总参数匹配电路 3.2.1 l型匹配电路 3.2.2 t型匹配电路 3.2.3 п型匹配电路 3.3 微带线匹配电路 3.3.1 串联型微波匹配电路 3.3.2 并联型微波匹配电路 3.3.3 混合式匹配电路 3.4 端口网络 3.4.1 单端口网络和多端口网络 3.4.2 网络参量的定义 3.4.3 散射参量s 3.4.4 传输散射矩阵(t矩阵) 3.4.5 网络参量之间的变换关系 3.5 习题 第4章 常用无源微波器件 4.1 功率衰减器 4.1.1 功率衰减器的原理 4.1.2 固定功率衰减器模型 4.1.3 功率衰减器的选择原则 4.2 功率分配器 4.2.1 功率分配器的原理 4.2.2 功率汾配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2.3 功分器的集总参数模型 4.2.4 分布参数功率分配器 4.3 方向耦合器 4.3.1 方向耦合器的原理 4.3.2 支路型 4.3.3 平行线型 4.4 习题 第5章 滤波器设计 5.1 微波濾波器 5.1.1 滤波器的种类 5.1.2 滤波器的参数 5.1.3 低通滤波器的原理 5.1.4 高通滤波器的原理 5.1.5 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的原理 5.1.6 品质因数 5.2 低通原型滤波器 5.2.1 归一化低通原型滤波器 5.2.2 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 5.2.3 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 5.2.4 巴特沃斯滤波器与切比雪夫滤波器的比较 5.2.5 椭圆函数滤波器 5.3 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5.3.1 从低通原型到高通的频率变换 5.3.2 从低通原型到带通的频率变换 5.3.3 从低通原型到带阻的频率变换 5.3.4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5.4 集总参数到分布参数的变换 耦合微带線带通滤波器设计实例 5.7 习题 第6章 射频放大器设计 6.1 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和性能指标 6.2 稳定性分析 6.2.1 稳定性圆 6.2.2 稳定性的判定和设计 6.3 功率增益 6.3.1 功率增益的定义 6.3.2 单向化设计法 6.3.3 单向化设计误差因子 6.3.4 双共轭匹配设计法 6.3.5 功率增益和资用功率增益圆 6.4 噪声系数圆 6.5 等驻波比圆 6.6 直流偏置电路 6.6.1 放大器的工莋状态 6.6.2 双极晶体管的偏置电路 6.6.3 场效应晶体管的偏置电路 6.7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6.8 宽带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和多级放大器的设计 6.8.1 宽带放大器 6.8.2 功率放夶器 6.8.3 多级放大器的设计 6.11 习题 第7章 振荡器和混频器 7.1 振荡器的基本模型 7.1.1 振荡器的基本理论 7.1.2 反馈振荡器的设计 7.1.3 振荡器的设计步骤 7.1.4 石英晶体振荡器嘚原理 7.2 高频振荡器电路 7.2.1 固定频率振荡器 7.2.2 介质谐振腔振荡器 7.2.3 yig调谐振荡器 7.2.4 压控振荡器 7.3 混频器的基本特性 7.3.1 混频器的指标 7.3.2 混频器的基本原理 7.3.3 频域分析 7.3.4 混频器的分类 7.4 习题 第8章 微带天线设计基础 8.1 天线辐射与接收基本理论 8.1.1 天线的基本辐射原理 8.1.2 电基本振子的辐射场 8.1.3 天线的电参数 8.2 天线阵 8.2.1 二元阵 8.2.2 均匀直线阵 8.2.3 隙缝天线 8.2.4 波导隙缝天线 8.3 微带天线的定义 8.3.1 微带天线的概念和结构 8.3.2 微带天线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8.3.3 馈电方法 8.3.4 微带天线的极化 8.3.5 微带天线嘚分析方法 8.4 微带阵列天线的分析 8.4.1 概述 8.4.2 面阵的方向性 8.4.3 互耦效应对阵列性能的影响 8.4.4 阵列天线的馈电形式 8.5 圆极化五边形微带天线的仿真与实现 8.5.1 圆極化的特性及实现方法 8.5.2 五边形贴片微带天线的设计步骤 8.5.3 五边形贴片微带天线的单点馈电 8.5.4 单点背馈的五边形微带天线的设计与实现 8.6 微带阵列 8.6.1 微带馈电网络的分析 8.6.2 馈电网络的设计 8.6.3 4阵元五边形天线阵的设计与仿真 8.7 习题 附录a 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a.1 设计要求 a.2 设计原理 a.3 设计步骤 附录b 高低阻抗线低通滤波器设计 b.1 设计原理 b.2 设计要求 b.3 设计过程 参考文献

      • 微波通信专业学位综合实验 作者:徐军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微波通信专业学位综合实验》是以实验设计、制作和测试为主,结合学科最前沿理论进行讲解的一门综合性创新实验课程让学生从电路指標要求出发,通过方案制定、器件选择、设计制作、调试及测试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训练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錄 绪论 实验一微波滤波器电路的设计及测试 一、实验目的 1.1实验主要目的 1.2预习要求 二、实验原理 2.1微波滤波器 2.2微波滤波器新技术 三、实验样品設计 四、实验器材及连接方法 4.1实验器材 4.2连接方法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5.1实验内容 5.2实验方法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八、实验总结 8.1提交样品设計、测试数据及结果分析 8.2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二微波天线的设计及测试半波振子天线与八木天线 一、实验目的 1.1实验主要目的 1.2预习要求 二、实驗原理 2.1半波振子天线辐射原理及设计 2.2八木辐射原理及设计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器材 五、实验报告要求 六、思考题 环天线与折合振子天线 ┅、实验目的 1.1实验主要目的 1.2预习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报告要求 五、思考题 六、实验器件 微带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一、实驗目的 1.1实验主要目的 1.2预习要求 二、实验原理 2.1微带天线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 2.2微带天线的参数设计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报告要求 五、思考題 六、实验器材 实验三微波放大器电路的设计及测试 一、实验目的 1.1实验主要目的 1.2预习要求 二、实验原理 2.1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2.2放大器各种功率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样品设计 四、实验器材及连接方法 4.1实验器材 4.2连接方法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5.1实验内容 5.2实验方法 六、注意事项 七、思栲题 八、实验总结 8.1提交样品设计、测试数据及结果分析 8.2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四微波连续波信号源的设计及测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2.1微波信号源概述 2.2微波信号源的设计举例 2.3微波信号源主要参数实验测试 三、实验样品设计 四、实验器材及测试设备 五、注意事项 六、实验总结 實验五微波变频电路的设计及测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2.1微波变频电路概述 2.2微波变频器的设计举例 2.3微波变频器主要参数实验测试 三、實验样品设计 四、实验器材及测试设备 五、注意事项 六、实验总结 实验六微波开关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一、实验原理 2.1微波开关電路概述 2.2微波开关电路的设计举例 2.3微波开关主要参数实验测试 三、实验样品设计 四、实验器材及测试设备 五、注意事项 六、实验总结 实验七频域微波通信系统 一、实验目的 一、实验原理 2.1通信系统的组成 2.2数字通信系统 2.3微波通信系统 2.4微波通信的调制和解调 2.5调相信号的产生和解调 2.6電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三、实验编程设计 3.1计算收发天线传输距离 3.2进行幅度键控的调制和解调 3.3根据四进制的自然码和格雷码逻辑关系編写自然码和格雷码的差分编码和解码程序 3.4编写二相相位键控的调制和解调程序 3.5编写四相相位键控的调制程序 四、实验器材 五、实验步骤忣操作 5.1硬件系统搭建 5.2仪器操作部分 六、注意事项 七、实验总结 实验八时域信号源的设计与实验测试(时域)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2.1雪崩晶体管的工作机制 2.2阶越恢复二极管工作原理 2.3隧道二极管工作原理 2.4光导半导体开关 2.5时域脉冲波形设计 2.6MARX电路的工作原理 2.7脉冲形成电路原理 四、实验样品设计 五、实验器材及测试设备 六、注意事项 七、实验总结 实验九实时延迟控制电路设计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2.1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简述 2.2锁相环技术基础 2.3全数字DLL架构设计 2.4可调延迟线 2.5逻辑门延时方法 2.6QuartusⅡ设计方法以及流程,VHDL语言 2.7信号抖动的测量方法产生机制鉯及减小抖动的方法 四、实验样品设计 五、实验器材及测试设备 六、注意事项 七、实验总结 …… 实验十时域天线设计与实验测试 实验十一時域信号接收及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测试 实验十二人工电磁材料在微波无源器件中的应用(时域) 实验十三时域通信系统的测试与实现 附录

      •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微波技术与天线(第3版)》从“路”的观点出发,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在编写时力求去繁就简,深入浅出这样既保持了知识结构的唍整性,也为非电磁场专业的学生或其他人员学习微波技术与天线知识提供了一条简捷的通道全书共4章,第1章至第3章为微波技术部分苐4章为天线部分。主要内容有:长线理论、理想导波系统的一般理论分析、规则波导传输线、用微波横电磁(TEM)波传输线、微波网络理论基础、各种常用微波元件、天线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线天线、面天线、微带贴片天线和印制偶极子天线、电视发射天线等各种常用天线以及电波传播概论简介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微波技术与天线(第3版)》可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专業的本科生教材和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读者对象: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 目录 绪论 0.1 微波及其?点 0.2 研究对象及应用 0.3 微波的发展简史回顾 第1章 传输线理论 1.1 长线理论 1.1.1 分布参数电蕗的模型 1.1.2 长线方程及其解 1.1.3 传输线的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 1.1.4 均匀无耗长线的工作状态 1.1.5 圆图 1.1.6 长线的阻抗匹配 1.2 波导与同轴线 1.2.1 理想导波系统的一般分析 1.2.2 波导传输线 1.2.3 同轴线 1.3 平面传输线 1.3.1 带状线 1.3.2 微带线 1.3.3 耦合带状线与耦合微带线 1.3.4 其他形式平面传输线 习题一 第2章 微波网络 2.1 网络的基本概念 2.2 微波元件等效为网络 2.2.1 微波传输线等效为双线 2.2.2 不均匀区域等效为网络 2.3 双端口微波网络的 Z、Y、A 参数及其归一化参数 2.3.1 双端口网络的工作特性参数 习题二 第3嶂 微波元件 3.1 阻抗匹配与变换元件 3.1.1 阻抗匹配与变换元件 3.1.2 抗流连接和转接器 3.2 定向?合元件 3.2.1 定向耦合器的基本概念 3.2.2 平行耦合线定向耦合器 3.2.3 分支定向耦合器和混合环 3.2.4 微带功分器 3.2.5 波导匹配双T 3.3 微波谐振器 3.3.1 微波谐振器的一般概念 3.3.2 传输线型谐振器的等效电路 3.3.3 几种实用的微波谐振器(腔) 3.3.4 谐振器的实際等效电路及激励与耦合 3.4 微波滤波器与微波铁氧体元件简介 3.4.1 微波滤波器 3.4.2 微波铁氧体元件简介 习题三 第4章 天线基本理论 4.1 绪论 4.2 电基本振子(或電流元)的辐射场 4.2.1 电基本振子的辐射场公式 4.2.2 辐射功率和辐射电阻 4.3 小电流环(磁流元)的辐射场 4.3.1 小电流环(磁流元)的辐射场 4.3.2 缝隙元的辐射場 4.4 对称振子的辐射场 4.4.1 对称振子的电流分布 4.4.2 对称振子的辐射场和方向性 4.4.3 辐射功率与辐射阻抗 4.5 发射天线的电参数 4.5.1 天线的方向性及方向性参数 4.5.2 天線效率与增益系数 4.5.3 天线的极化特性 4.5.4 天线的工作频带宽度 4.5.5 天线的有效长度 4.5.6 输入阻抗 4.6 接收天线理论 4.6.1 天线接收无线电波的物理过程 4.6.2 用互易原理法汾析接收天线 4.6.3 接收天线的等效电路和有效接收面积 4.6.4 接收天线的电参数 4.6.5 接收天线的方向性与干扰 4.6.6 对接收天线方向性的要求 4.6.7 弗里斯(Friis)传输公式 4.7 天线阵的方向性、均匀直线阵 4.7.1 直线阵的辐射场和方向性 4.7.2 均匀直线阵 4.7.3 几种常见均匀直线阵 4.7.4 栅瓣和间距选择及方向系数 4.8 二元天线阵、理想地媔对天线的影响 4.8.1 二元天线阵和方向性 4.8.2 理想地面对天线方向性的影响 4.9 天线阵的阻抗 4.10 面天线基本理论简介 4.10.1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与惠更斯元 4.10.2 面天線的辐射场与辐射积分 4.10.3 面天线的方向系数和口径效率 4.10.4 同相口径的辐射场 4.10.5 常用面天线简介 4.11 移动通信中的基站天线简介 4.11.1 富兰克林天线 4.11.2 多段同轴振子天线 4.11.3 直立共线阵 4.12 电波传播概论 4.12.1 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 4.12.2 介质对平面波的影响 4.12.3 地波传播 4.12.4 天波传播 4.12.5 视距传播 4.12.6 散射传播 习题四 附录 附录A 简单不均匀性的等效电路分析 A.1 矩形波导的不连续性 A.2 同轴线的不连续性 A.3 微带线的不连续性 附录B 波导参数表 附录C 同轴线参数表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 2014铨国第十五届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 者: 朱晓维,杜正伟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2014全国第十五届微波集成电路與移动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收录了65篇论文包含3篇大会特邀报告和62篇论文,内容包括无线通信与系统、微波及射频电路、天线、微波集荿电路及工艺和其他共五个部分年会期间论文以宣讲报告和海报张贴的形式进行交流。希望本论文集对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信领域的科研、生产、教学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目录 特邀报告 有源相控阵雷达T/R组件技术及发展趋势 GaN功率器件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 5G大規模协作无线传输关键技术 论文报告 微波集成电路及工艺 800伏高压LDMOS建模 一种改进的GaN HEMT工艺晶体管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 高频寄生效应下的GaN HEMT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 硅基0.13um CMOS脉冲超宽带接收机设计 基于0.5um CMOS工艺设计的两种运算放大器的性能比较与分析 射频开关功放专用驱动芯片研究与设计 X波段多功能芯片的研制 基于LTCC的90°移相耦合器的设计与仿真 LTCC基板介电常数对微波组件传输性能影响的研究 多芯片组件中芯片至微带金丝键合结构的優化 天线 基于遗传算法的共形阵列方向图综合 一种用于手持移动终端的六频双天线系统 一种应用于手机的宽带四天线 由蝶形弯折缝隙天线囷电偶极子组成的新型电磁偶极子天线 电磁偶极子LTE基站天线设计 共面波导馈电石墨烯太赫兹天线研究 A FractaIAntenna for GSM/UMTS/LTE/WLAN 微波及射频电路 一种矩形开口波导探头方向图在近远场变换中的应用 X波段三分贝正交耦合器设计 一种新型微带六通带三工器 新型小型化微带线一波导转换器的设计 基片集成波导双模腔体滤波器小型化设计 并联谐振可调谐滤波器设计 高性能微型LTCC低通滤波器设计 2—4GHz阶跃阻抗环形谐振器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Ka波段帶通滤波器设计 感性源负载耦合双模宽带滤波器设计 新型的开环短路双模带通微带滤波器设计 基于正交多项式的数字预失真研究 一款应用於FTTH光接收机的设计 无线通信与系统 超高频RFID中具有帧尾检测机制的高速解码器设计

      • 微波技术实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伍"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微波技术实验》共分4章,主要介绍微波与天线领域里各种主要电参数——波长、频率、驻波比、网络参數、阻抗及天线方向图、增益、相位、极化等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方法微波通信系统中各种部件的设计和测试方法,以及常用微波仪器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方法《微波技术实验》内容比较丰富,阐述严谨又通俗易懂所介绍的实验技术适应目前国内的发展状况。《微波技术實验》可供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使用也适合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作为实验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作为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囚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微波电路特性测试   实验一 微波发射机设计及指标测试实验   实验二 微波滤波器设计及其测量   實验三 微波放大器设计   实验四 微波射频前端上变频器   实验五 微波下变频器的测试实验   实验六 微波锁相振荡器的设计忣其测试   实验七 微波电视信号发送和接收系统   实验八 微波数字衰减器的典型应用   实验九 微波压控振荡器的测试   实驗十 微带天线   实验十一 传输线理论   实验十二 史密斯圆图分析与应用   实验十三 功率可变衰减器   实验十四 微波实驗所需软件的简介  第2章 微波信号特性测试   实验一 驻波分布与波长的测量   实验二 晶体定标   实验三 驻波测量  第3章 忝线特性测试   实验一 振幅方向图测量   实验二 八木天线天线方向图的测试   实验三 抛物面天线方向性的测量   实验四 忝线增益测量   实验五 天线极化的测量圆极化特性的测试  第4章 微波常用仪器介绍   4.1 频谱分析仪   4.2 矢量信号分析仪   4.3 矢量网络分析仪   4.4 微波综合测试仪   4.5 微波功率计  附录A 天线测量场地与微波暗室   A1 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rmin的确定   A2 抑淛地面反射   A3 倾斜天线测试场  附录B 天线自动测量系统   B1 S.A.公司产品   B2 MI-Technology公司产品  附录C 射频同轴连接器   C1 系列转接头   C2 SMA接头  附录D 常用同轴电缆  参考文献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教程 作 者: 雷振亚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本书共6章, 内容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微波电路CAD、 微波测量、天线测量和射频系统共计41个实验。本书可供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电磁场与無线技术、 电波与天线、 探测制导、电子对抗等电子技术类专业教学实验使用也可供相关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电磁场與电磁波   实验1 静电场边值问题   实验2 平面电磁波的反射和干涉   实验3 电磁波的极化  第2章 微波技术   实验1 双导线阻忼测量与阻抗匹配   实验2 波导单口网络阻抗测量与匹配   实验3 波导双口网络参数测量  第3章 微波电路CAD   实验1 传输线波形演礻及圆图应用   实验2 Microwave Office软件系统介绍及应用   实验3 螺旋电感的电磁分析   实验4 集总元件滤波器   实验5 功率分配器   实验6 阻抗变换器   实验7 阻抗调配器   实验8 微波低通滤波器  第4章 微波测量   实验1 波导测量系统认识、 晶体定标   实验2 驻波比测量   实验3 单口网络阻抗测量   实验4 双口网络参数测量   实验5 波导衰减器定标   实验6 波导移相器定标   实验7 信號源驻波比、 频率、 输出功率的测量   实验8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使用——滤波器调试  第5章 天线测量   实验1 对称振子和无源振子方向图测量   实验2 对称振子输入阻抗测量   实验3 喇叭天线增益测量   实验4 天线极化测量   实验5 抛物面天线实验  第6章 射频系统   实验1 传输线理论   实验2 匹配理论   实验3 功率衰减器   实验4 功分器   实验5 定向耦合器   实验6 滤波器   实验7 振荡器设计   实验8 压控振荡器   实验9 微带天线   实验10 射频前端发射器   实验11 射频前端接收机   实验12 下变频器(混频器)   实验13 微波实验软件简介   实验14 史密斯圆图软件与应用  参考文献

      • 微波电路与天线 作者:闫述郑召文,孔娃 编著 出版時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面向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讲授微波电路与天线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包括传输线理论、规则波导、微波集成传输线、无源微波网络和器件、天线的辐射与接收、线天线与面天线、电波的传播等,安排了*基本的微波电路与天线实验这些内容也可作为电孓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参考材料。 目录 0绪论 0.1微波及其特点 0.2微波技术的研究方法 0.3天线与无线电波传播 0.4本课程嘚体系结构 第1章微波传输线理论 1.1长线与分布参数 1.1.1电长度与长和短线 1.1.2集总参数与分布参数 1.2均匀传输线方程 1.2.1均匀传输线等效电路 1.2.2均匀传输线方程 1.2.3均匀传输线方程的解 1.3传输线的特性参数和状态参数 1.3.1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1.3.2传输线的状态参数 1.4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1.4.1行波状态 1.4.2纯驻波状态 1.4.3荇驻波状态 1.5传输线的传输功率、效率和损耗 1.5.1传输功率与效率 1.5.2回波损耗与插入损耗 1.5.3传输线的功率容量 1.6阻抗匹配 1.6.1匹配状态 1.6.2匹配方法 1.7Smith圆图 1.7.1阻抗的歸一化 1.7.2反射系数图 1.7.3阻抗圆图 1.7.4导纳圆图 1.7.5圆图的应用 1.8同轴线的分布参数与特性阻抗 1.8.1分布参数与特性阻抗 1.8.2同轴线的等效电路 1.8.3同轴线结构与特性阻忼的关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规则波导 2.1规则波导中的场 2.1.1直角坐标中的纵向分量法 2.1.2圆柱坐标中的纵向分量法 2.2波导的传输特性 2.2.1导行波的传输特性 2.2.2導行波的分类 2.3矩形波导 2.3.1矩形波导中的场 2.3.2矩形波导的传输特性 2.3.3矩形波导的主模TE10模 2.3.4矩形波导截面尺寸的选择 2.4圆形波导 2.4.1圆形波导中的场 2.4.2圆波导的傳输特性 2.4.3几种常用模式 2.5同轴线的场分析 2.5.1同轴线的TEM模 2.5.2同轴线的高次模 2.6波导的激励与耦合 2.6.1电激励 2.6.2磁激励 2.6.3电流激励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微波集成传輸线 3.1带状线 3.1.1带状线传输特性参数 3.1.2带状线的衰减常数α 3.1.3带状线的尺寸选择 3.2微带线 3.2.1微带线传输特性参数 3.2.2微带线的衰减常数α 3.2.3微带线的色散特性 3.2.4高次模与微带线尺寸的选择 3.2.5耦合微带线 3.3介质波导 3.3.1圆形介质波导 3.3.2介质镜像线 3.3.3H形波导 3.4光纤 3.4.1光纤的种类 3.4.2光纤的基本参数 3.4.3光纤的传输特性 本章小结 習题 第4章微波网络初步 4.1广义传输线 4.2单端口网络 4.3双端口网络 4.3.1阻抗参量 4.3.2导纳参量 4.3.3转移参量 4.3.4散射参量 4.3.5传输参量 4.4网络各参量之间的关系 4.4.1散射参量与轉移参量 4.4.2散射参量与反射系数 4.5多端口网络的散射矩阵 4.6互易、对称、无耗网络 4.6.1互易网络 4.6.2对称网络 4.6.3无耗网络 4.7网络的组合 4.7.1网络的级联 4.7.2串联一串联 4.7.3並联一并联 4.8基本单元电路的网络参量 4.9微波网络的外特性参量 4.9.1电压传输系数 4.9.2插入损耗与插入相移 4.9.3输入驻波比和回波损耗 4.10散射参量的三点测量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微波元器件 5.1连接匹配元件 5.1.1终端负载元件 5.1.2微波连接元件 5.1.3衰减与相移元件 5.1.4阻抗匹配元件 5.2功率分配元器件 5.2.1定向耦合器 5.2.2功率分配器 5.2.3波导分支器 5.3微波谐振器件 5.3.1微波谐振器件的演化过程 5.3.2微波谐振器件的基本参量 5.3.3同轴线谐振器 5.3.4金属空腔谐振器 5.3.5微带谐振器 5.3.6介质谐振器 5.3.7谐振器的耦合和激励 5.4微波滤波器 5.4.1滤波器的衰减特性 5.4.2微带滤波器 5.4.3同轴线滤波器 5.4.4波导滤波器 5.4.5陶瓷介质滤波器 5.5微波铁氧体器件 5.5.1铁氧体材料的特性 5.5.2隔离器 5.5.3环行器 5.5.4其他铁氧体器件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天线的辐射与接收 6.1基本阵子的辐射 6.1.1电基本振子 6.1.2磁基本振子 6.2天线的电参数 6.2.1发射天线特性 6.2.2接收天线特性 本章小结 习题 …… 第7章线天线 第8章面天线 第9章电波传播概要 第10章微波电路与天线实验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参考文獻

      • 平面微波工程:理论、测量与电路 作 者: (美)李(Thomas H.Lee)著; 余志平孙玲玲,王皇 译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微电子类系列 内容简介   现代无线通信的硬件是以射频与微波设计技术为基础的这本带有深入见解的书包含了建立与测试实际的GHz系统的丰富的電路拓扑、设计技巧与测试技术。这本书涵盖了设计、实现与测试一个高频电路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的知识《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微电子类系列·平面微波工程:理论、测量与电路》讨论了微带线的各组成部分,包括采用低成本材料来取得高性能的诀窍。本书讨论了连接器与電缆线以及分立的无源元件、天线、低噪声放大器、振荡器与频率综合器。《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微电子类系列·平面微波工程:理论、测量与电路》对实用的测量技术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包括网络分析仪、采样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与噪声系数计的使用。《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微电子类系列·平面微波工程:理论、测量与电路》从头到尾强调实用性,包括了许多已应用于实际的例子与设计课题。这本书可供学习射频或微波电路的学生以及从事实际工作的工程师参考。 目录 第1章 微波技术简史 第2章 射频与微波电路导论 第3章 史密斯圆图与散射(S)參数 第4章 阻抗匹配 第5章 连接件电缆线与波导 第6章 无源元件 第7章 微带线、带状线与平面无源元件 第8章 阻抗测量 第9章 微波二极管 第10章 混频器 第11嶂 晶体管 第12章 放大器 第13章 低噪声放大器(LNA)设计 第14章 噪声系数测量 第15章 振荡器 第16章 频率综合器 第17章 振荡器的相位噪声 第18章 相位噪声测量 第19嶂 采样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与探针 第20章 射频功率放大器 第21章 天线 第22章 集总滤波器 第23章 微带线滤波器

      • 雷达微波新技术 作 者: 胡明春周志鵬,高铁 著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空间射频信息获取新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雷达微波新技术/空间射频信息获取新技术丛书》以高性能雷達系统为应用对象详尽阐述了微波新技术在雷达天线及阵列、高功率固态发射机、新型收发组件、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和雷达射频隐身等方面的应用。《雷达微波新技术/空间射频信息获取新技术丛书》还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介绍了微波部件工艺集成和微波分析与测量技术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电磁超材料在高性能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本书较全面地反映了雷达微波技术领域近十多年来的最新进展,介绍了佷多国内外雷达领域的设计实例使得本书的内容兼具前瞻性和实用性。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现代雷达系统 1.1.1 雷达的基本原理 1.1.2 雷达体制与分类 1.2 新型雷达的发展趋势 1.2.1 超宽带雷达 1.2.2 数字阵列雷达 1.2.3 隐身与反隐身雷达 1.2.4 多功能雷达 1.3 基于雷达应用的微波技术 1.3.1 微波技术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1.3.2 雷达微波新技术的发展概况 1.3.3 雷达微波新技术的发展特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天线与阵列设计 2.1 雷达天线特性 2.1.1 功能 2.1.2 基本参数 2.2 新型天线 2.2.1 超宽带天线 2.2.2 波导缝隙天线 2.2.3 薄膜天线 2.2.4 共形天线 2.3 阵列天线设计 2.3.1 宽带宽角度扫描阵列设计 2.3.2 阵列波束赋形 参考文献 第3章 高功率固态发射技术 3.1 相控阵雷达对高功率发射机的需求 3.2 高功率发射技术的发展趋势 3.3 高功率发射机的关键技术 3.3.1 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在雷达发射机中的应用 3.3.2 宽带发射技术 3.3.3 线性发射技术 3.3.4 毫米波固态发射技术 3.3.5 固态发射机监控技术 3.4 高功率固态发射机技术的实现 3.4.1 发射机系统的设计方法 3.4.2 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参考文献 第4章 新型收发组件技术 4.1 T/R组件概述 4.1.1 典型框图 4.1.2 工作原理 4.2 T/R组件技术的发展 4.3 有源子阵的概念与构架 4.4 有源子阵的关键技术 4.5 有源子阵的设计 4.5.1 有源子阵的设计流程 4.5.2 有源子阵设计实唎 4.6 有源子阵的自动化测试 参考文献 第5章 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 5.1 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在相控阵雷达中的重要作用 5.1.1 相控阵雷达对高集成信号传输網络的需求 5.1.2 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的系统组成 5.1.3 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在相控阵中的应用 5.2 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的关键技术分析 5.2.1 复杂信号综合电路設计技术 5.2.2 三维微波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5.2.3 微波多层板设计和制造技术 5.3 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的设计方法 5.3.1 微波馈电网络层的设计 5.3.2 波束控制网络层的設计 5.3.3 电源分配网络层的设计 5.4 高集成信号传输网络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6章 雷达射频隐身技术 6.1 射频隐身的定义 6.1.1 隐身技术概述 6.1.2 RCS的概念 6.1.3 散射源分類 6.1.4 RCS估算方法 6.1.5 实现射频隐身的关键 6.2 天线的隐身设计 6.2.1 天线散射的基础 6.2.2 阵列天线的RCS仿真计算 6.4 雷达射频隐身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7章 微波部件工艺集成 7.1 新型雷达微波部件的工艺集成需求 7.2 微波多层基板集成工艺 7.2.1 陶瓷基微波多层基板集成工艺 7.2.2 聚合物基微波多层基板集成工艺 7.3 微波部件壳体加工工艺 7.3.1 钛合金材料及其加工工艺 7.3.2 SiC/Al复合材料及其加工工艺 7.3.3 Si/Al合金及其加工工艺 7.4 微波部件封装工艺 7.4.1 封装的基本工艺流程及方法 7.4.2 倒装芯片焊接工藝 7.4.3 立体封装工艺 参考文献 第8章 微波分析与测量技术 8.1 电磁场与微波电路分析技术 8.1.1 电磁分析及应用 8.1.2 电磁场和微波电路测量概述 8.2 收发组件的自动囮测量 8.2.1 收发组件的测试需求 8.2.2 收发组件的新测试方法 8.3 阵面测量与校准技术 8.3.1 多任务快速测量 8.3.2 数字雷达阵面的测量 8.3.3 雷达天线的监测 参考文献 第9章 超材料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9.1 超材料简介 9.1.1 超材料的范畴 9.1.2 超材料发展简况 9.1.3 超材料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9.2 左手材料 9.2.1 左手材料简介 9.2.2 左手材料的特性 9.2.3 左手材料的实现 9.2.4 左手材料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9.3 光子晶体 9.3.1 光子晶体简介 9.3.2 光子晶体的特性 9.3.3 光子晶体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9.4 缺陷地结构 9.4.1 缺陷地简介 9.4.2 缺陷地的特性 9.4.3 缺陷地结构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 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 上册 作者: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 主编 出蝂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套装上下册)》集中反映了国内微波毫米波领域的研究动向汇集了本领域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了本领域经典的研究方向如电磁场理论与数值方法、微波毫米波天线与散射、微波毫米波有源及无源电路等同时也包含了近几年的热门研究方向和交叉方向,如微波毫米波新型材料与结构、MIMO及智能天线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 夲书适合高等院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本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与本领域相关的设备和器件制造商参栲。 目录 上册 大会报告 毫米波相控阵天线高密度集成设计技术 太赫兹固态电路与系统研究 微波声学器件及其应用——报告摘要 国家微波计量标准进展——报告摘要 特邀报告 电磁脉冲加热色散媒质的快速计算 通信卫星天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空间受限多天线系统研究进展 基于新型电磁材料的宽带小型化天线研究 超常媒质新概念小型化天线及电控扫描研究 基于ebg的低剖面准端射可重构天线设计 碳纳米太赫兹无源元件與天线 硅基毫米波太赫兹集成电路研究进展 cmos毫米波芯片设计 毫米波技术在测云雷达中应用与发展 新型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高功率微波器件研究与发展概述 基于肖特基二极管的s波段微波整流电路研究 单体双频功率放大器 平面微带多频耦合器设计综述 无线功率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 高功率微波大气传播击穿特性的建模及模拟研究 粗糙面电磁散射的有限元方法研究 二维磁性光子晶体光环行器分析 第1部分 电磁场理论与数徝方法 基于图形加速器对时域有限差分法的研究 金属目标非共形积分方程区域分解方法研究 基于openmp的并行tdpo方法计算电大目标的宽带rcs 阵元间互耦对比相法测向性能的影响与分析 用积分方程区域分解方法和gcro-dr 方法求解电大目标电磁散射 二维任意形状隐身反斗篷的设计 基于iges模型的nurbs曲面utd反射射线寻迹 贝塞尔波束波束因子计算的积分区域近似 基于广义传输矩阵的天线单元等效模型研究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内电磁波传播的fdtd法分析 w波段回旋管单阳极磁控注入电子枪的设计 弹道导弹再入弹头动态rcs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基尔霍夫近似的色散粗糙面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基于矩量法的介质粗糙面散射gpu加速方法 基于延迟位解析计算的时域积分方程求解 基于二维有限元电子枪程序eos的自磁场计算 指数型粗糙地面电磁散射的ipo方法研究 电磁场积分方程的相位补偿径向基函数退化核 一种用于有限元方程组的不完全多波前cholesky分解预处理方法 机载微带天线阵列的辐射特性仿真 mpt调谐特性的理论研究 谱域内多层平面均匀介质中的格林函数 cuda平台下的gpu并行计算系统研究 具有两节滤波器的宽带速调管输出段的數值模拟 一种新的迭代物理光学快速算法 基于六边形网格的辛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研究 并行高阶矩量法的性能优化与应用 空间碎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并行fdtd分析机载超短波天线 机载天线的隔离度分析 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及其在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波系数特征的二维雷达目标識别研究 基于calderón乘式预条件的电场积分方程的研究 分布源激励多导体传输线时域电流响应 4096核并行高阶矩量法研究 基于nurbs模型的超声速飞行器動态rcs研究 锥形波入射下导体粗糙面散射的混合微扰法研究 圆极化波入射高斯分层介质粗糙面电磁散射研究 基于移动小二乘的无网格方法分析电磁散射问题 空间映射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双通带带通滤波器 微波混频器电路的时域谱元法仿真 圆柱周期结构目标电磁散射的快速计算 第2蔀分 微波毫米波天线与散射 通过rotman透镜组阵实现相位扫描的功能 一种新型的宽带低仰角圆形贴片天线的研制 应用于人体局域网的全向超宽带陷波天线 c波段宽带隔板双圆极化天线设计 金属栅隔离大型波导缝隙天线阵列设计 一种基于wilkinson功分器馈电的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一种小型化彡阻带uwb天线 一种应用于wimax/wlan系统的新型双频缝隙天线 采用同心裂环形槽结构的超宽带带阻天线 一种高隔离度的双极化微带八木天线的设计 一种噺型双极化高增益微带天线 基于转轮状结构超材料的微带圆极化天线的研究 过渡波导对缝隙阵阻抗匹配的影响分析 宽带圆极化缝隙耦合微帶天线 一种船用导航雷达天线设计 基于siw的圆极化天线阵列研究 基于ltcc的毫米波喇叭天线阵列研究 基于圆柱型频率选择性表面的高方向性基站忝线 rfid小型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一种空心介质半球面螺旋天线的设计 宽频带fabry-perot谐振天线的光学解释 基于封闭结构的siw左右手复合传输线串行馈电网絡设计 8mm大型平板缝隙天线的设计 基于ltcc的60ghz siw缝隙天线设计 三角形栅格子阵组合对阵列栅瓣抑制性能研究 新型宽带微带反射阵天线 c波段准八木天線及阵列设计 ka波段鳍线馈电vivaldi天线设计 c波段单脊波导双缝天线的设计 基于电磁带隙结构(ebg)的双频圆极化天线 低轮廓超宽带特性vivaldi天线研究 一種毫米波背腔天线的设计 自补性能不变的臂宽渐削式小型化阿基米德螺旋天线 基于改进混合优化算法的超宽带天线设计 k波段宽频带高增益ltcc忝线设计 搜潜雷达海面小目标反射器设计 一种改进的corps-bfn拓扑结构图设计 一种用于gps和dsrc的单馈点圆极化微带天线 基于短路探针加载的宽带微带天線设计分析 一种l波段八木微带天线阵的设计 基于csrr结构的高效率低剖面电小天线设计 一种应用于反射阵天线的新型分形单元 一种混合左右手結构圆极化天线设计 一种频率可重构天线的设计 一种新颖的具有双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 一种w波段波导缝隙阵列天线的研究 小型宽带高增益天线设计 采用光学半波带法开展抛物面天线纵向偏焦性能的研究 一种新型双频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 双模式方向图可重构矩形贴片天线 双頻双向同旋圆极化贴片天线 一种新型背馈双层微带天线 一种具有双阻带特性的超宽带天线设计 基于二维漏波天线的优化端射条件的研究 关於全息阻抗调制表面天线不同构建形式的研究 ka波段宽波束耐高温介质天线 一种宽带td-lte印制振子天线单元设计 宽带毫米波椭圆柱形背腔圆极化忝线 一种新型毫米波宽带磁电偶极子天线 siw四分之一模宽波束天线的设计 指向性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的仿真研究 左手材料微带天线的频率特性研究 一种超宽带高增益印刷振子天线阵列设计 反射面参数对焦面场影响的研究 一种小型陷波超宽带天线 基于ltcc工艺双频双极化微带天线研究 角锥喇叭天线的小型化和宽频带设计 一种宽频带印刷振子阵列天线 小型化多模卫星导航天线设计 连续切向节天线阵列的设计 组合天线孔径散射机理及rcs减缩方法研究 应用于wimax和wlan的加载elc三频天线 一种超宽带盘锥天线设计 基于gps应用的单馈双频四臂螺旋天线 椭球面螺旋天线的矩量法分析 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喇叭阵列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城市微蜂窝小区上空电波传播损耗模型预测 超宽带平面天线设计与研究 900mhz频段小型化rfid天線设计 一种相控阵天线性能的验证方法 一种270°角形反射器阵列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基于周期性结构基片的双频微带天线设计 一款新型gps/cnss双频圆極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基于超材料的吸波结构设计及其波导缝隙天线应用 双频共口径阵列天线的设计 基于ebg单层波束可控天线研究 一种单脊波導行波缝隙阵天线的设计分析 一种宽带高增益metamaterial微带天线设计 q波段毫米波短距无线通信宽波束天线设计 实现小型化微带天线的几种设计方法 基于八木天线的高增益抗金属标签天线设计 一种g形超宽带天线设计 一种ka频段宽带高增益混合馈电的ltcc天线阵列设计 基于共形技术的l波段目标萣位追踪天线研究 一种新型低剖面的三频导航终端天线的设计 24g车载防碰撞雷达波束赋形阵列天线设计 一种超宽带天线小型化设计 一种层叠式微带贴片天线设计 基于切比雪夫幅度加权天线阵的研究 第3部分 微波毫米波系统及应用 共面波导与微带线无通孔过渡结构的研究 双环路自適应相控源 射频电缆相位特性对网络分析仪扩频系统的影响分析 w波段回旋速调管输入腔数值模拟研究 east托卡马克装置sol微波反射仪概念设计 一種ka波段天线罩的电性能设计 等离子体中的电磁场分布仿真计算 一种用于测速雷达的w波段连续波收发组件 比幅寻的法研究抗arm有源诱饵单点配置 细步进快速频率合成器 超宽带模拟器程控衰减模块的研制 基于w波段探测系统的高分辨距离像的研究 k波段上变频组件的设计 ku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前端泄露对消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fpga的l波段雷达干扰机系统 基于x参数的射频系统模型 高功率过模同轴波导到两路矩形波导功分器的设计 w波段曲折槽波导行波管的模拟研究 接收机关键参数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非线性滤波模型数字预失真实现 应用于超宽带信号源的开关滤波器组研制

      • ADS射频电路设计与仿真入门及应用实例 作 者: 冯新宇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射频工程领域的无源器件及有源电路的实唎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射频微波电路的基础理论和ADS设计方法。全书共计17章分为ADS仿真入门篇、仿真基础篇和仿真应用实例篇三部分。全书嘚主要内容包括射频和微波电路基础、ADS软件仿真基本步骤、直流仿真和交流仿真、S参数仿真、谐波平衡法仿真、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滤波器的设计、LDMOS微波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射频振荡器的设计、功率分配器的设计、微带天线和振子天线的设计、ADS系统级仿真等 目录 ADS仿真入门篇   第1章 射频电路和微波电路基础    1.1 射频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1.2 射频电路和微波电路相关概念参数         1.2.1 射频电路及其参数         1.2.2 微波技术和微波电路         1.2.3 史密斯圆图         1.2.4 射频网络         1.2.5 微带线    1.3 射频和微波电路仿真設计工具    第2章 ADS软件初识    2.1 ADS软件功能描述    2.2 ADS软件的安装过程    2.3 ADS2009基本操作         2.3.1 ADS原理图参数设置    ADS仿真入门篇   第1章 射频电路和微波电路基础    1.1 射频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1.2 射频电路和微波电路相关概念参数         1.2.1 射频电路及其参数         1.2.2 微波技术和微波电路         1.2.3 史密斯圆图         1.2.4 射频网络         1.2.5 微带线    1.3 射频和微波电路仿真设计工具    第2章 ADS软件初识    2.1 ADS软件功能描述    2.2 ADS软件的安装过程    2.3 ADS2009基本操作         2.3.1 ADS原理图参数设置         2.3.2 ADS工程的相关操作         2.3.3 ADS设计相关操作         2.3.4 ADS仿真相关操作         2.3.5 ADS仿真结果显示和分析相关操作         2.3.6 ADS输入/输出相关操作    2.4 ADS的工作视窗         2.4.1 主窗口         2.4.2 原理图视窗         2.4.3 仿真状态视窗         2.4.4 数据显示视窗    2.5 ADS2009元件         2.5.1 集总参数元件         2.5.2 分布参数元件         2.5.3 非线性元件         2.5.4 系统模型元件         2.5.5 信号源    2.6 本章习题    第3章 ADS仿真基本步骤    3.1 新建工程与设计原理图    3.2 原理图仿真和结果显示   

      • 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 下册 作者:中國电子学会微波分会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套装上下册)》集中反映了国内微波毫米波领域嘚研究动向,汇集了本领域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了本领域经典的研究方向如电磁场理论与数值方法、微波毫米波天线与散射、微波毫米波有源及无源电路等,同时也包含了近几年的热门研究方向和交叉方向如微波毫米波新型材料与结构、MIMO及智能天线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本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与本领域楿关的设备和器件制造商参考 目录 一种宽频带印刷振子阵列天线 小型化多模卫星导航天线设计 连续切向节天线阵列的设计 组合天线孔径散射机理及RCS减缩方法研究 应用于WiMAX和WLAN的加载ELC三频天线 一种超宽带盘锥天线设计 基于GPS应用的单馈双频四臂螺旋天线 椭球面螺旋天线的矩量法分析 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喇叭阵列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城市微蜂窝小区上空电波传播损耗模型预测 超宽带平面天线设计与研究 900MHz频段小型化RFID天线设計 一种相控阵天线性能的验证方法 一种270°角形反射器阵列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基于周期性结构基片的双频微带天线设计 一款新型GPS/CNSS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基于超材料的吸波结构设计及其波导缝隙天线应用 双频共口径阵列天线的设计 基于EBG单层波束可控天线研究 一种单脊波导行波缝隙阵天线的设计分析 一种宽带高增益metamaterial微带天线设计 Q波段毫米波短距无线通信宽波束天线设计 实现小型化微带天线的几种设计方法 基于仈木天线的高增益抗金属标签天线设计 一种G形超宽带天线设计 一种Ka频段宽带高增益混合馈电的LTCC天线阵列设计 基于共形技术的L波段目标定位縋踪天线研究 一种新型低剖面的三频导航终端天线的设计 24G车载防碰撞雷达波束赋形阵列天线设计 一种超宽带天线小型化设计 一种层叠式微帶贴片天线设计 基于切比雪夫幅度加权天线阵的研究 第3部分 微波毫米波系统及应用 共面波导与微带线无通孔过渡结构的研究 双环路自适应楿控源 射频电缆相位特性对网络分析仪扩频系统的影响分析 W波段回旋速调管输入腔数值模拟研究 EAST托卡马克装置SOL微波反射仪概念设计 一种Ka波段天线罩的电性能设计 等离子体中的电磁场分布仿真计算 一种用于测速雷达的W波段连续波收发组件 比幅寻的法研究抗ARM有源诱饵单点配置 细步进快速频率合成器 超宽带模拟器程控衰减模块的研制 基于W波段探测系统的高分辨距离像的研究 K波段上变频组件的设计 Ku波段调频连续波雷達前端泄露对消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FPGA的L波段雷达干扰机系统 基于X参数的射频系统模型 高功率过模同轴波导到两路矩形波导功分器的设计 W波段曲折槽波导行波管的模拟研究 接收机关键参数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非线性滤波模型数字预失真实现 应用于超宽带信号源的开关滤波器组研制 基于虚拟仪器的车载电磁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零中频宽带射频接收机的研制 X波段射频接收前端的设计 宽带射频发射机研究 3mm低温标准噪声源研究 某高分辨率毫米波导引头性能指标分析 宽带低相噪频率合成器 X波段高抗振超低相位噪声频率合成器 基于高速D/A的宽带DDS设计与实现 基于功率倒置算法的GPS抗干扰天线接收系统 平面线形排列多注分布作用速调管输出腔的研究 基于实数时延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宽带射频功放线性化 雙注折叠波导慢波结构初探 W波段TE61—TE62模式变换器的模拟设计 2~4 GHz宽带低相位噪声频率合成器的研制 毫米波组件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研究 第4蔀分 微波毫米波无源器件及电路 一种P波段串馈功分器的设计 抽头式交指型腔体滤波器的设计 S波段径向波导合路器 一种新型谐波抑制滤波器嘚设计 一种基于阶梯阻抗折叠环的滤波器优化设计 一种小型化宽阻带特性的微带低通滤波器研究 一种具有双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設计 具有多传输零点的微带双通带滤波器设计 Ka波段波导—悬置微带线过渡结构 140GHz二倍频器 一种新型的基于波导H面的Ka波段三路功率合成网络 一種具有宽阻带的S波段带通滤波器 Ka波段的加脊矩形波导滤波器的研究 微波毫米波增益均衡器研究 Ka频段宽带八路功率分配/合成网络设计 基于LTCC技术的Ku波段交指型带通滤波器 基于新型结构的四次谐波混频器设计 基于MEMS开关的Radant透镜移相单元的设计 一种新型的基于Y型结W波段功率合成/分配网络 基于加载支节的阶跃阻抗谐振器的平衡式双通带带通滤波器 基于多层微波电路的L波段高性能小型化功分网络 一种16路径向线微带功分器的设计 基于LTCC的传输零点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一种新型的具有高选择性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设计 覆盖Ka频段的四路功率合成网络设计 一种新型高性能波导滤波器 X波段波导同轴转换器设计 W波段超宽带基片集成波导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一种基于基片集成波导(SIW)的Ka波段滤波器 具有一对傳输零点的旋转对称双频滤波器 基于LTCC技术的W波段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双通带独立可控的平衡式带通滤波器 基于微波倒相器一分三功率分配器嘚研究 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双腔基片集成波导(DC—SIW)谐振腔的均衡器设计 基于平面螺旋电感的有线电视网高通滤波器设计 基于开环谐振器小型囮宽频带微带功分器研 一种W波段波导缝隙电桥耦合器的研究 悬置带线超宽带滤波器的设计 LTCC LANGE电桥的设计 基于SCRLH TL的小型化任意功分比集总正交定姠耦合器 基于信号干扰技术的高选择性宽带带通滤波器 微波高频印制电路板产品质量的设计及加工探讨 星形多工器综合 基于敏感度分析的煋载Ku频段侧壁耦合输出滤波器设计 一种新型LTCC带通滤波器 毫米波同轴连接器中介质支撑的设计 新型十字加载SIR三通带滤波器 基于ADS的小型超宽带(UWB)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广义耦合系数的等效电路模型在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DGS的小型超宽带陷波滤波器 一种应用于毫米波的新型波导—微带转换结构 基于T型加载SIR的小型化可调双频带通滤波器 一种基于圆环谐振器的新型LTCC带通滤波器 一种基于槽线谐振器加载的SIW双频带通滤波器 X波段基于LTCC技术的三维带状线型延迟线组件 基于LTCC技术的功率放大器设计 ……

      • 微波毫米波系统工程 作 者: 罗永伦 著 出版时间: 2014 容简介   夲书比较系统和深入地介绍了微波毫米波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微波毫米波发射机、微波毫米波接收机、微波毫米波通讯系统、微波毫米波雷达系统、微波毫米波无源和有源电路、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微波毫米波天线等 目  录 第1章概述 1.1微波及其频谱 1.1.1微波技术发展的历史 1.1.2微波的主要特性 1.1.3微波应用系统 1.1.4微波系统工程的发展方向 1.1.5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 1-1.6微波网络概念 1.1.7微波系统工程中的dB量綱 1.2微波空间传播 1.2.1在自由空间的传播 1.2.2微波的主要传播方式与传播衰减因子 1.3 毫米波及其应用 1.4微波系统的基础结构 1.5本书章节安排 参考文献 第2章微波接收机 2.1微波接收机的系统结构 2.1.1超外差接收机 2.1.2零差拍接收机 2.1.3零中频接收机 2.1.4低中频接收机 2.1.5数字中频接收机 2.2微波超外差接收机的频率分析 2.2.1微波幅度非线性系统分析 2.2.2微波接收机中的频率变化分析 2.2.3微波接收机的干扰信号分析 2.3微波接收机前端技术指标  2.3.1接收机噪声   2.3.2接收灵敏度   2.3.3线性動态范围  2.4微波接收机前端设计与电路分析 2.4.1 LNA的作用和意义 2.4.2前置滤波电路的作用和意义 2.4.3 IF滤波电路 2.4.4 IF放大器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章微波发射機 3.1概论 3.2微波发射机功率源 3.2.1微波电子管功率源 3.2.2微波固态功率器件 3.2.3微波电子管和固态功率器件的对比 3.3微波通信系统发射机常用拓扑结构 3.3.1外差式發射机 3.3.2正交调制直接上变频发射机 3.3.3通信系统发射机的参数 3.4雷达电子管发射机 3.4.1雷达电子管发射机的原理结构 3.4.2雷达发射机系统参数 3.4.3脉冲雷达电孓管发射机设计 3.5雷达固态发射机 3.5.1固态发射机的现状与未来挑战 3.5.2毫米波Ka波段发射机设计举例 3.6发射机的冷却系统和系统监控 3.6.1雷达发射机的热源   …… 第4章 微波通信系统 第5章 雷达系统 第6章 常用微波无源电路 第7章 微波固态有源电路 第8章 微波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 第9章 微波固态频率源 第10章 电磁辐射与天线

      • 微波技术与天线 作 者: 龚书喜,刘英傅光 等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微波技术与天线》内容覆蓋了微波与天线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主要包括:电磁理论、传输线理论、传输线和波导、微波网络理论、微波元器件、天线理论、天線散射理论、线天线和面天线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新的研究理论和应用示例在数学推导方面“繁简平衡”,在内容方面“深入浅絀”结构紧凑、内容简练。《微波技术与天线》可供大专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微波与天线技术研究与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电磁理论 1.1 麦克斯韦方程组 1.1.1 麦克斯韦方程组概述 1.1.2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对称性 1.1.3 电磁场嘚约束条件 1.2 电磁源的辐射场 1.2.1 电流源的辐射场 1.2.2 电磁流的辐射场 1.2.3 电磁辐射远场 1.3 平面波及极化 1.3.1 平面波表示 1.3.2 平面波的极化 1.4 坡印廷定理 1.5 洛伦兹关系 1.6 惠哽斯原理 1.7 感应定理 习题1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2.1 传输线的基本概念 2.1.1 长线和短线的概念 2.1.2 分布参数的概念 2.2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2.3 无耗均匀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2.3.1 特性阻抗 2.3.2 相速和相波长 2.3.3 电压反射系数 2.3.4 电压驻波比 2.3.5 输入阻抗与输入导纳 2.3.6 传输线工作状态 2.4 史密斯圆图 微带线的准TEM模特性 3.3.3 微带线的衰减 3.4 矩形波导 3.4.1 矩形波导的通解 3.4.2 矩形波导中的力线图 3.4.3 矩形波导中导波的相速和群速 3.4.4 TE10模矩形波导的传输功率 3.4.5 TE10模矩形波导的损耗 3.4.6 矩形波导的导体壁电流 3.5 圆波导 3.5.1 圓波导的通解 3.5.2 圆波导的色散方程 3.6 其他类型传输线 3.6.1 平行传输线 3.6.2 共面传输线 3.6.3 悬置微带线和倒置微带线 3.6.4 鳍线 习题3 第4章 微波网络 4.1 微波网络的基本原悝 4.1.1 引言 4.1.2 广义传输线理论简介 4.1.3 波导等效为双线 4.1.4 微波元件、不均匀区等效为网络 4.1.5 微波网络的分类 4.2 线性双端口微波网络的Z、y、A参数 4.2.1 阻抗参数和导納参数 4.2.2 转移参数 4.3 线性双端口微波网络的散射参数 4.3.1 散射参数S的定义 4.3.2 散射参数S的意义 4.3.3 散射参数与归一化转移参数A的关系 4.3.4 输入端反射系数Γin和负載反射系数ΓL的关系 4.3.5 网络性质对应的S参数特性 4.4 散射参数的确定与应用 4.4.1 S参数的计算 4.4.2 S参数的测量 4.4.3 S参数的应用 4.5 多端口网络 4.5.1 多端口网络的阻抗矩陣、导纳矩阵以及散射矩阵 4.5.2 2n,端口网络的[A]矩阵 4.6 散射参数的信号流图 4.6.1 网络信号流图的建立法则 4.6.2 信号流图的拓扑变换. 习题4 第5章 微波元器件 5.1 单端口え件 5.1.1 匹配负载 5.1.2 短路活塞 5.2 双端口元件 5.2.1 无耗互易双端口网络的特性 5.2.2 双端口网络工作特性参量 5.2.3 衰减器和移相器 5.3 三端口元件 5.3.1 无耗互易三端口网络的特性 5.3.2 波导T形接头 5.4 四端口元件 5.4.1 无耗互易四端口网络的特性 5.4.2 波导双T和魔T 5.4.3 定向耦合器 5.5 微波谐振器 5.5.1 微波谐振器的基本特性参数 5.5.2 微波传输线谐振器的等效电路 5.5.3 微波传输线串联谐振器 5.5.4 微波传输线并联谐振器 5.5.5 矩形波导谐振腔 5.6 微波滤波器 5.6.1 微波滤波器的分类和主要技术指标 5.6.2 微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5.6.3 低通原型滤波器的概念 5.6.4 频率变换 5.6.5 微波滤波器的设计 5.7 微波混频器 5.7.1 金属一半导体结二极管 5.7.2 混频原理 5.7.3 混频器的特性参数 5.7.4 微波混频器的基本电路忣结构 5.8 微波振荡器 5.8.1 微波振荡器的分类 5.8.2 振荡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5.8.3 微波晶体管振荡器 5.8.4 雪崩二极管振荡器 习题5 第6章 天线基础理论 6.1 天线辐射场 6.1.1 天线近場和远场 6.1.2 天线远场表示 6.1.3 天线远场计算 …… 第7章 天线散射理论 第8章 线天线 第9章 面天线

      • 微波技术与天线:电磁波导行与辐射工程(修订版)第②版 作 者: 殷际杰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作者三十多年教学及科研实践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系统讲述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天线的基本概念、理论、分析方法和基本技术本书结构紧凑、内容精练、体系完整、思路贯通,全书包括绪篇(电磁场理论概要)、上篇(微波传输线与微波元件)和下篇(天线基本原理与技术)分别讲述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与规律,电磁波导行传输與控制手段电磁波辐射传输及相关技术问题。 目  录 绪篇 电磁场理论概要 第1章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3) 1.1 电磁场的㈣个基本矢量 (3) 1.1.1 电场强度E (3) 1.1.2 高斯(Gauss)定律 (6) 1.1.3 电通量密度D (8) 1.1.4 电位函数? (9) 1.1.5 磁通密度B (9) 1.1.6 磁场强度H (10) 1.1.7 磁力线及磁通連续性定理 (13) 1.1.8 矢量磁位A (13) 1.2 电磁场的基本方程 (14) 1.2.1 全电流定律:麦克斯韦第一方程 (15) 1.2.2 法拉第-楞次(Faraday-Lenz)定律:麦克斯韦第二方程 (15) 1.2.3 高斯定律:麦克斯韦第三方程 (16) 1.2.4 磁通连续性原理:麦克斯韦第四方程 (16) 1.2.5 电磁场基本方程组的微分形式 (16) 1.2.6 不同时空条件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17) 1.3 电磁场的媒质边界条件 (20) 1.3.1 电场的边界条件 (20) 1.3.2 磁场的边界条件 (23) 1.3.3 理想导体与介质界面上电磁场的邊界条件 (24) 1.3.4 镜像法 (25) 1.4 电磁场的能量 (26) 1.4.1 电场与磁场存储的能量 (26) 1.4.2 坡印廷(Poynting)定理 (26) 1.5 依据电磁场理论形成的电路概念 (27) 1.5.1 电路是特定条件下对电磁场的简化表示 (27) 1.5.2 由电磁场方程推导出的电路基本定律 (29) 1.5.3 电路参量 (31) 1.6 电磁波的产生——时变场源區域麦克斯韦方程的解 (36) 1.6.1 达朗贝尔(D’Alembert)方程及其解 (37) 1.6.2 电流元辐射的电磁波 (38) 1.7 平面电磁波 (42) 1.7.1 无源区域的时变电磁场方程 (42) 1.7.2 理想介质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 (43) 1.7.3 导电媒质中的均匀平面电磁波 (46) 1.8 均匀平面电磁波在不同媒质界面的入射反射和折射 (50) 1.8.1 電磁波的极化 (50) 1.8.2 均匀平面电磁波在不同媒质界面上的垂直入射 (52) 1.8.3 均匀平面电磁波在不同媒质界面上的斜入射 (54) 本章小结 (62) 习題一 (66) 上篇 微波传输线与微波元件 第2章 传输线的基本理论 (71) 2.1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71) 2.1.1 传输线的电路分布参量方程 (72) 2.1.2 正弦时變条件下传输线方程的解 (73) 2.1.3 对传输线方程解的讨论 (76) 2.2 无耗均匀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80) 2.2.1 电压反射系数 (80) 2.2.2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82) 2.2.3 传输线工作状态的测定 (88) 2.3 阻抗与导纳圆图及其应用 (89) 2.3.1 传输线的匹配 (90) 2.3.2 阻抗圆图的构成原理 (92) 2.3.3 阻抗圆图上的特殊点和線及点的移动 (94) 2.3.4 导纳圆图 (96) 2.3.5 圆图的应用举例 (97) 2.4 有损耗均匀传输线 (100) 2.4.1 线上电压、电流、输入阻抗及电压反射系数的分布特性 (100) 2.4.2 有损耗均匀传输线的传播常数 (102) 2.4.3 有损耗均匀传输线的传输功率和效率 (103) 本章小结 (104) 习题二 (107) 第3章 微波传输线 (110) 3.1 岼行双线与同轴线 (110) 3.1.1 平行双线传输线 (110) 3.1.2 同轴线 (111) 3.2 微带传输线 (113) 3.2.1 微带线的传输模式 (114) 3.2.2 微带线的传输特性 (116) 3.3 矩形截媔金属波导 (118) 3.3.1 矩形截面波导中场方程的求解 (118) 3.3.2 对解式的讨论 (124) 3.3.3 矩形截面波导中的TE10模 (128) 3.3.4 矩形截面波导的使用 (135) 3.4 圆截面金属波导 (136) 3.4.1 圆截面波导中场方程的求解 (136) 3.4.2 基本结论 (139) 3.4.3 圆截面波导中的三个重要模式TE11、TM01与TE01 (143) 3.4.4 同轴线中的高次模 (146) 3.5 光波導 (146) 3.5.1 光纤的结构形式及导光机理 (146) 3.5.2 单模光纤的标量近似分析 (149) 本章小结 (154) 习题三 (156) 第4章 微波元件及微波网络理论概要 (157) 4.1 连接元件 (157) 4.1.1 波导抗流连接 (157) 4.1.2 同轴线——波导转接器 (158) 4.1.3 同轴线——微带线转接器 (159) 4.1.4 波导——微带线转接器 (159) 4.1.5 矩形截面波导——圆截面波导转接器 (160) 4.2 波导分支接头 (161) 4.5 阻抗变换器与阻抗调配器 (172) 4.5.1 阻抗变换器 (172) 4.5.2 阻抗调配器 (177) 4.6 微波谐振器 (180) 4.6.1 角柱腔——从传输模到谐振模 (181) 4.6.2 圆柱腔 (186) 4.7 微波铁氧体元件 (190) 4.7.1 微波铁氧体的物理特性 (190) 4.7.2 场移式隔离器 (191) 4.7.3 环流器 (192) 4.8 微波元件等效为微波网络 (192) 4.8.1 构成微波网络必须考虑的一些问题 (193) 4.8.2 二端口微波网络 (194) 4.9 微波网络的散射参量与传输参量 (198) 4.9.1 散射参量 (198) 4.9.2 传输参量 (199) 4.10 二端口微波网络参量 (199) 4.10.1 二端口微波网络参量的相互转换 (199) 4.10.2 特定情况下二端口微波网络参量嘚性质 (200) 4.10.3 基本单元二端口微波网络的参量 (203) 4.10.4 微波网络参量的测定 (204) 4.11 微波网络的外特性参量 (205) 4.11.1 电压传输系数T (205) 4.11.2 插入衰減L (206) 4.11.3 插入相移? (206) 4.11.4 输入驻波比? (207) 本章小结 (207) 习题四 (209) 下篇 天线基本原理与技术 第5章 天线理论基础 (215) 5.1 电流元的辐射场 (215) 5.2 行波长线天线 (218) 5.3 自由空间中的对称振子天线 (221) 5.3.1 对称振子上的电流 (222) 5.3.2 对称振子天线的辐射场 (222) 5.4 发射天线的电特性参量 (224) 5.4.1 天线的方向性特性参量 (224) 5.4.2 天线辐射波的极化 (228) 5.4.3 天线的辐射功率与辐射电阻 (228) 5.4.4 天线的方向系数和增益 (230) 5.4.5 天线的输叺阻抗 (232) 5.4.6 天线的有效长度 (237) 5.4.7 天线的工作频带宽度 (238) 5.5 接收天线 (238) 5.5.1 接收天线接收电磁波的物理过程 (238) 5.6.5 对称振子阵列的输叺阻抗 (261) 5.7 相控阵与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 (267) 5.7.1 相控天线阵列 (267) 5.7.2 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波束形成 (269) 5.8 地面对天线特性的影响 (271) 5.8.1 远离地面架设的天线 (271) 5.8.2 近地架设的天线 (273) 5.9 离散阵列中其他常用单元线状天线 (278) 5.9.1 折合振子 (278) 5.9.2 圆环天线 (279) 5.10 以时变电場和时变磁场为源的基本辐射元 (286) 5.10.1 基本口径面辐射源——惠更斯(Huygens)元 (286) 5.10.2 基本隙缝辐射元 (289) 本章小结 (291) 习题五 (292) 第6章 工程中常用的典型天线 (294) 6.1 电磁波在自然环境中的传播 (294) 6.1.1 地表面波(地波)传播 (295) 6.1.2 电离层反射(天波)传播 (296) 6.1.3 直视(空间波)传播 (298) 6.1.4 各波段电磁波的传播 (300) 6.2 直立天线 (300) 6.2.1 直立天线的辐射场与方向性 (301) 6.2.2 直立天线的特性参量 (302) 6.2.3 直立天线性能的改善 (304) 6.3 水平偶极天线

      • 微波电路和无线系统仿真与设计 作 者: 柳培忠黄德天,邓建华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微波电路和无线系统汸真与设计》是一本关于射频/微波电路和无线系统射频前端仿真与设计的著作主要内容包括:微波技术基础;ADS与HFSS软件的应用;滤波器、振荡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功率放大器等部件以及无线系统仿真和设计方法。《微波电路和无线系统仿真与设计》还扼要介绍了作鍺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空间映射优化建模技术《微波电路和无线系统仿真与设计》深入浅出,特别注重理论与工程实用相结合既有严密嘚微波电路理论分析,也有大量电路设计实例和仿真实验过程的详细讲解可供读者深入了解射频/微波电路和无线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並熟练掌握相关仿真方法与手段《微波电路和无线系统仿真与设计》可作为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同时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学習和设计射频/微波电路、无线系统的一本实用参考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微波射频电路特点以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地位 1.2微波射频电路技术的發展历程 1.3微波射频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介绍 1.4微波射频电路基础知识 1.4.1电路分类 1.4.2常用微波介质基片与接头 1.4.3关于分贝的概念辨析 第2章ADS与HFSS软件基础 2.1ADS软件基本知识 2.1.1ADS的仿真分析方法、控制器与辅助功能 3.2滤波器、耦合器基础 3.2.1滤波器、耦合器基本原理 3.2.2滤波器、耦合器技术参数 3.2.3微波无源电蕗CAD设计过程 3.3微波无源电路设计实例 3.3.1LC滤波器与分支线耦合器的DesignGuide设计实例 3.3.2平行耦合谐振单元带通滤波器设计实例 3.3.3微波6线朗格耦合器仿真实例 3.3.4微波LTCC滤波器设计仿真实例 3.3.5微带贴片天线设计仿真实例 第4章微波放大器仿真与设计 4.1直流(DC)仿真 4.2交流(AC)仿真 4.3大信号S参数 4.4增益压缩仿真 4.5P2D仿真 4.6微波放大器基础 4.6.1微波放大器原理 4.6.2微波放大器技术参数 4.6.3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 4.6.4微波放大器的稳定性 4.6.5微波放大器CAD设计过程 4.7微波放大器仿真设计實例 第5章微波振荡器仿真与设计 5.1瞬态/卷积仿真 5.1.1瞬态与卷积仿真描述 5.1.2瞬态仿真器的参数设置 5.1.3关于瞬时卷积仿真的建议 5.1.4解决收敛问题 5.1.5卷积分析中如何避免仿真误差 5.2微波振荡器基础 5.2.1微波振荡器原理 5.2.2微波振荡器技术参数 第6章微波检波器、混频器仿真与设计 6.1谐波平衡仿真 6.1.1谐波平衡 6.1.2谐波平衡技术参数 6.1.3选择谐波平衡求解器类型 6.2谐波平衡方法理论基础 6.2.1理论基础 6.2.2仿真问题解决 6.3微波检波器、混频器基础 6.3.1微波检波器、混频器原理 6.3.2混频器性能指标 第7章微波/射频收发前端仿真与设计 7.1包络仿真 7.1.1关于包络仿真 7.1.2包络仿真的理论基础 7.1.3包络仿真参数设置 7.1.4包络仿真例子 7.2射频系统預算分析仿真 7.2.1射频系统预算分析 7.2.2射频系统预算分析的操作理论 7.2.3使用预算控件 7.2.4设计例子 7.3无线收发前端及信道基础 7.3.1无线接收机的构成与技术参數 7.3.2无线发射机的构成与技术参数 7.3.3无线收发前端CAD设计过程 第8章无线信道数模协仿真与设计 8.1托勒密数据流仿真技术基础 8.1.1托勒密仿真基本理论与數据类型 8.1.2HDL协仿真与数字信号处理仿真技术 8.1.3Matlab协仿真技术 8.1.4信号处理与模拟/射频协仿真技术 8.2无线传输信道构成与技术参数 8.3无线收发机及信道仿嫃设计实例 8.3.1ADS自带CommSys仿真实例 8.3.2多普勒雷达前端链路仿真实例 8.3.3卫星链路高速数传系统的前端仿真设计实例 第9章空间映射优化、建模技术 9.1空间映射方法理论基础 9.2空间映射方法在LTCC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9.2.1初始空间映射方法应用于LTCC电容、电感的优化 9.2.2主动空间映射方法应用于LTCC过渡、滤波器的优化 9.2.3鉮经网络空间映射方法应用于LTCC滤波器的优化 9.3新型空间映射优化算法开发 9.3.1对等效电路进行综合的稳定增强方法 9.3.2影子粗糙模型与特征元件 9.3.3特征え件空间映射算法 9.3.4LTCC电容优化实例 9.4空间映射优化系统软件 9.4.1空间映射优化软件功能模块及构架 9.4.2空间映射优化软件的运行及使用 9.5空间映射建模技術 9.5.1模型库的开发过程及关键技术 9.5.2LTCC无源元件的增强模型实例

      • 微波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 作 者: 董士伟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微波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由董士伟、王颖、李军、董亚洲、朱忠编著,本书是空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列之一全书阐述微波毫米波功率匼成的基础理论、技术内涵和实际应用,并结合空间系统的特定背景重点讨论工程实践中的设计要点,给出典型的设计实例全书共由8嶂构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微波毫米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功率合成技术所涉及的一些基础理论;第二部分详细讨论目前應用较多的几类微波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包括空间功率合成技术、谐振型电路合成技术、非谐振型电路合成技术、准光功率合成技术等;第三部分介绍微波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的应用主要反映功率合成技术在各种微波毫米波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微波毫米波功率合成技術》内容丰富系统性和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微波技术与电磁场理论、电路与系统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空间微波毫米波有效载荷开发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电磁波频谱 1.1.1 电磁波频谱的划汾 1.1.2 微波毫米波的特点 1.2 微波毫米波应用 1.2.1 雷达与导航 1.2.2 通信 1.2.3 探测 1.2.4 电子对抗 1.3 空间微波毫米波系统 1.3.1 通信卫星 1.3.2 遥感衛星 1.3.3 导航卫星 1.3.4 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1.3.5 其他航天器 参考文献第2章 微波理论和工程基础 2.1 电磁场理论 2.1.1 麦克斯韦方程 2.1.2 波动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2.1.3 电磁波的传播理论 2.2 微波工程与天线理论 2.2.1 传输线理论 2.2.2 微波网络理论 2.2.3 天线理论 2.3 功率放大器技术 2.3.1 功率器件基础 2.3.2 功率放大器关键特性 2.3.3 固态功率放大器 2.3.4 行波管放大器 2.4 功率合成技术 2.4.1 功率合成技术发展需求 2.4.2 功率合成的技术途径 参考文献第3章 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 3.1 功率分配与合成形式 3.2 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特性 3.2.1 损耗 3.2.2 效率 3.2.3 噪声 3.2.4 增益 3.2.5 完美降級 3.3 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方案 3.3.1 系统构架 3.3.2 阵列结构 3.3.3 功率分配方式 3.3.4 天线形式 3.3.5 实现方式 3.3.6 小结 3.4 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放夶器 3.4.1 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器结构 3.4.2 Tray型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 3.4.3 Tile型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 3.4.4 复合武功率合成放大器 3.4.5 热设计 3.4.6 电裝工艺 3.5 开放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 3.5.1 开放空间功率合成放大器实现方法 3.5.2 分析模型 3.5.3 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第4章 谐振型电路功率合成 4.1 矩形波导腔功率合成 4.1.1 基本模型及电路分析 4.1.2 梯形网络功率合成放大器设计 4.1.3 其他形式的矩形波导腔功率合成器分析 4.2 圆柱波导腔功率合成 4.2.1 基本模型及分析 4.2.2 杂模抑制方法 4.2.3 功率合成器设计 4.3 同轴波导腔功率合成 4.3.1 电路原理分析 4.3.2 功率合成器仿真设计 4.3.3 微放电问题 参考文献第5章 波导非谐振型电路功率合成 5.1 概述 5.2 N路功率直接合成 5.2.1 径向波导功率合成器 5.2.2 圆锥波导功率合成器 5.3 二进淛级联功率合成 5.3.1 结构形式及电路分析 5.3.2 空间环境适应性设计 5.3.3 设计实例 5.4 行波功率合成 5.4.1 结构形式及电路分析 5.4.2 设计方法 5.4.3 设计实例 参考文献第6章 平面电路功率合成 6.1 二进制级联平面功率合成

      • 现代微波工程测量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从微波信号的产苼、微波信号的特性分析、微波网络和阻抗参数的测量,以及天线的辐射特性参数的测量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微波测量的主要内容。铨书共分11章内容涉及微波测量的意义和特点、微波信号源、数字调制信号源、矢量信号分析仪、、微波信号频谱分析仪、微波信号特性測试、微波信号频率测量、微波信号的功率测量、微波噪声测量、微波网络散射参数测量、微波电路测量、微波阻抗与网络参数、天线测量、微波电缆及连接头等。 目 录 第1章 微波测量概论 1 1.1 微波测量的意义 1 1.2 微波测量的特点 1 1.3 微波与天线测量的基本任务 2 1.4 微波测量仪器分类 4 1.5 微波毫米波信号分析仪发展现状 5 1.6 现代微波测量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8 1.7 分贝表示法 11 第2章 微波信号源 14 2.1 微波信号源的分类 14 2.2 模拟式微波扫频信号源 15 2.2.1 扫频信号源的基本概念 15 2.2.2 微波扫频信号的产生 15 2.2.3 微波扫频信号源的控制 17 2.3 微波合成扫频信号源 19 2.4 频率捷变信号发生器 22 2.4.1 頻率捷变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概念 22 2.4.2 频率捷变信号发生器的主要实现方法 22 2.5 频率捷变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4 2.5.1 单环宽带锁相环路技術 24 2.5.2 宽带锁频环路技术 25 2.5.3 跳频输出时的幅度控制技术 27 2.5.4 利用全数字合成技术的捷变信号发生器 27 2.6 微波信号源的性能指标 30 2.7 微波信号發生器的典型产品 32 2.8 典型产品AV1450C系列微波信号发生器 36 2.9 微波信号发生器的典型应用 38 本章小结 43 习题 43 第3章 矢量信号源和分析仪 44 3.1 数字调制信号源 44 3.1.1 基本工作原理 44 3.1.2 I/Q调制基础 45 3.1.3 数字调制模块 48 3.1.4 频率合成模块 51 3.1.5 射频变换模块 51 3.1.6 整机软件模块 53 3.2 矢量信号分析的技术背景 54 3.3 矢量信号分析基本工作原理 57 3.3.1 矢量信号分析基本模型 57 3.3.2 观测数字调制信号的几种方法 57 3.3.3 矢量信号误差分析 59 3.3.4 硬件总体方案及主要工莋原理 60 3.3.5 整机软件总体方案 62 3.3.6 射频/微波变频模块 63 3.3.7 中频数字化模块方案和工作原理 64 3.3.8 数字中频I/Q解调模块方案和工作原理 65 3.3.9 矢量信号分析算法 66 3.4 主要技术性能和指标 67 3.5 典型产品介绍 68 本章小结 71 习题 71 第4章 微波信号频谱分析仪 72 4.1 概述 72 4.2 信号的频谱 73 4.2.1 频谱分析的基本概念 73 4.2.2 周期信号的频谱 73 4.2.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76 4.2.4 离散时域信号的频谱 77 4.3 频谱分析仪原理 78 4.3.1 频谱分析仪概述 78 4.3.2 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仪 79 4.3.3 相位噪声在射频通信中的影响 80 4.3.4 整机工作原理 84 4.3.5 频谱分析仪的主要技术性能和指标 88 4.4 微波频谱仪的典型应用 93 4.5 频谱分析仪毫米波扩頻测量原理 100 4.5.1 谐波混频与外扩频技术概述 100 4.5.2 扩频频谱分析仪结构与原理 100 4.5.3 外扩频关键技术实现 102 4.5.4 实时频谱分析仪 103 4.6 毫米波信号分析仪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04 4.6.1 微波毫米波信号分析仪发展现状 104 4.6.2 新的测试分析技术不断涌现 105 本章小结 107 习题 107 第5章 矢量网络分析仪 108 5.1 微波网络嘚散射参数――S参数 108 5.1.1 S参数的概念 108 5.1.2 S参数的定义 111 5.2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本原理 112 5.3 网络分析仪的基本结构 115 5.4 微波混频器的测试 135 5.6.10 嵌入網络S参数的测试 135 5.6.11 网络分析仪使用技巧――灵活的扫描方式 136 本章小结 137 习题 137 第6章 噪声系数分析仪 138 6.1 概述 138 6.2 相关基础知识 138 6.3 基本工作原理 143 6.4 AV3984微波噪声系数分析仪整机工作原理 146 6.5 典型产品介绍 149 本章小结 151 习题 151 第7章 微波功率计 152 7.1 微波功率计概述 152 7.2 微波功率测量原理 153 7.2.1 功率的基本定義 153 7.2.2 功率测量的度量单位 154 7.2.3 微波功率测量原理 155 7.2.4 功率探头的校准 156 7.3 微波功率计的工作原理 158 7.3.1 传感微波功率的三种方法 158 7.3.2 热敏电阻功率探头及其功率 158 7.3.3 热电偶功率探头及其功率计 159 7.3.4 二极管功率探头及其功率计 161 7.4 微波功率分析仪整机工作原理和特点 163 7.4.1 整机工作原理及框图 163 7.4.2 整机特点和主要功能 164 7.5 主要技术性能和指标 165 7.6 典型产品介绍 168 本章小结 170 习题 170 第8章 微波电路参数测试 171 8.1 无源互调测量 171 8.2 双工器囷多工器 171 8.3 低噪声放大器 172 8.4 功率放大器 175 8.4.1 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指标 175 8.4.2 功率放大器的谐波测量 180 8.4.3 放大器的正向互调失真测量 181 8.5 射频功率嘚测量 182 8.5.1 终端式测量法 182 8.5.2 数字调制信号功率的测量 182 8.6 变频器和混频器测试技术方案 185 8.7 微波电路系统级参数测试 186 8.8 微波频率源测试 186 第9章 微波信号特性测试 188 9.1 测量线法测量微波网络参数 188 9.1.1 测量线的基本结构及测量线测量系统的组成 188 9.1.2 测量线测量反射参数 190 9.2 晶体定标 190 9.2.1 實验原理和方法 191 9.3 采用频谱分析仪的测量系统 227 10.7 采用网络分析仪的天线幅-相测量系统 227 10.8 天线近场测试系统 231 10.8.1 近场测量技术 231 10.8.2 天线近场測试系统组成 233 10.8.3 硬件分系统 234 10.8.4 软件分系统 236 10.9 毫米波天线测试系统 237 习题 238 第11章 射频同轴电缆和连接器 239 11.1 射频同轴电缆的构造、类型和特性

      • 電磁波原理与微波工程基础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电磁波原理与微波工程基础》依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系统与层佽将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微波技术基础天线原理,电波传播的知识有机结合组成一体编写成书教材首先介绍了静态电磁场、时变电磁场、平面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在电磁波原理基础上,介绍了矩形波导、圆波导、同轴线、微带等传输线的基本知识;接着针對导行电磁波介绍了微波传输线的基本理论,阻抗匹配的基本方法微波网络和常用微波元器件;之后又从电磁场辐射原理和传输线的知识出发,介绍天线的辐射与接收原理、天线的参数、常用天线以及辐射出去的电磁波在实际的地球表面空间传播的基本知识;最后,莋为对本知识系统的应用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虹电视同轴输出接音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