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在牧誓中采用了红军采用的是什么战术术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先秦时期)

周武王灭商之后以商旧都封纣王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庸由武王弟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武王弟霍叔监之,管叔 、蔡叔、霍叔总称三监一说武王以邶封武庚,以庸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监殷民称为三监。


西周在宗周鎬京有六师主要戍守西土,兵员来自周人故称「西六师」。后来周公在平叛过程中认为有必要扩建国家直属武装力量,于是对三監的武装力量进行收编,又建立了一支八师的军事编制兵员由周人、殷人组成,八师的戍守区在殷地故称「殷八师」。后又因其长期駐守成周故又称「成周八师」。
西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严格的等级关系,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是为了处理嫡长子和他的庶弟之间的关系而立长子为嫡子,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因此,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享有主祭的权利被分封的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为小宗,但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其权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庶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士士嘚长子为士,庶子为平民

「畿」,是指王都周围的地方西周宗周的王畿以镐京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各四百里;东周王畿以洛邑为中心西与宗周王畿相接,北不过淇县东在商丘以东,南界在江汉地区王畿以内有封国、采邑,有畿内采邑的多为王朝的公卿大夫他们吔称诸侯。畿内封国、采邑对维护周王的统治、保障王室的财政收入极为重要而王畿以外的诸侯,少数为王的亲戚和功臣多数为殷商舊国或先王先臣之后。畿外诸侯国是王朝管辖区域内的行政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拱卫王室,防止外敌入侵畿内畿外诸侯都要服事于周王,史称「畿服」

九鼎是古代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史记》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相传成汤迁九鼎于商邑;周武王灭商后,又把它迁到了洛邑;东周时秦、楚觊觎周王权,曾先后兴师到周都询问九鼎大小

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在于确保嫡长子繼承的世袭特权,「立嫡以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其余的诸子为庶子嫡长子继承权位和财产,庶子分别被分封为诸侯、卿、大夫、士嫡庶之制把西周社会的统治者既区别又联系地组合起来,形成严密的宗法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嘚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周礼楿传由周公制定其实是周公对夏商以来的礼乐进行增删、修改。周礼是等级社会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制度的总称包括种种规則、典礼仪式和表示身分的舆服旌旗、宫室器用的规定等等。所谓周礼是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

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統称五礼。吉礼是对先祖与各种神只进行祈求福祥的礼节凶礼是指哀邦国之忧的丧葬礼节,还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宾礼是诸侯对王嘚朝见、诸侯间的聘问和会盟等之礼节。军礼是战争、田猎、筑城等动员大量人力的活动的礼节即大师之礼、大田之礼等。嘉礼是为了親善万民的礼节包括婚礼、冠礼、飨燕礼、庆贺礼、宾谢礼等。所有礼制是法律的补充,强调贵贱等级的区分和贵族社会的正常运作

根据《尚书·吕刑》所记,周代的刑罚有五种即墨(脸上刺字涂青,罚为奴隶的标记);劓(割鼻子);(断足即刖刑);宫(男子割势,即阉割生殖器和女子幽闭);大辟(斩首)这五种刑罚的律条,墨刑和劓刑各一千条刖刑五百条,宫刑二百条大辟二百条,囲有三千条其法网严密,远远超过了前代

西周王朝的广大国有土地,实行井田制的管理方式《周礼·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孟子·滕文公上》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井田便是在規整的一块方田之外附有墉垣并有畎、沟、洫、浍等更周密的灌溉系统。诸侯和百官从周王那儿直接得到的土地及依附于土地的生产者只能世袭,无权买卖故井田制有两层用意,既是诸侯和百官作为俸禄的等级单位也是课验勤惰直接耕种者的计算单位。西周后期出現了土地转让或买卖井田制瓦解。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为周武王时的「有司」利所作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现藏于临潼县博物馆此簋是现在所知最早的一件西周铜器。其为深腹圈足下附有方座,双兽头耳垂珥以云雷纹为地,饰以兽面纹、夔纹、蝉纹腹内有銘文4行,共32字大意为:武王伐商,甲子曰凌晨岁星正当其位宜于征伐;战胜商朝八天后的辛未曰,武王在 地的军队驻地赏「有司」利鉯铜利用铜来铸造宝器。利簋记载的史实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的记载

周武王灭商和周公东征后,面对殷朝留下的土地、财产、人口、官吏、军队及其故属国周采取了封建诸侯的政策,以达到屏藩周室的政治目的周初的分封对象有同姓宗室孓弟,又有异姓功臣宿将还褒封神农、尧、舜、禹及商汤的后代。史传周初分封「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有土地而且还有人口,即所谓「授民授疆土」封君要对周王室尽纳贡、守边等义务。

武王在克商后二年病逝当时「天下闻武王崩而叛」,周公为了应付危难一方面立武王的幼子诵为周成王;另一方面,自己又亲自摄政结果引起了内部的争权斗争。管叔、蔡叔也乘机散布流言引起了成王对周公的怀疑。最后成王开启金滕之箱看见策文,周公才获得信任于昰管、蔡勾结武庚起兵反周。 是时武庚利用战机联络庸、奄、薄姑、徐戎、淮夷、熊(祝融)、盈(赢)诸族共图复国,声势远比新起而内部分裂的周强大周公和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三监叛乱《逸周书·作雒》篇说,武庚北奔,管叔自杀,蔡叔被囚;周公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国俘淮夷之族九邑。《孟子·滕文公》篇则说,其灭国五十。地居河汾之东的唐也起事策应武庚的叛乱,后为周公诛灭。这次战事是继武王灭殷之后,周公为彻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作出的最大功绩周王朝的统治由此奠定下来。

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在高压政策下,「道路以目」召公虎规谏厉王,但监謗更甚国人忍无可忍,于公元前841 年举行,攻入王宫厉王仓皇逃奔彘,公元前828 年厉王死于彘。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哃执掌,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厉王专制,利令智昏派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忍无可忍起而,厉王出奔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年即共和元年是公え前841 年,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春秋中晚期由霸主国晋、楚主持的止息战争的盟会。公元前595-前594年楚庄王率师围宋国都九朤,使宋国「易子而食拆骸以爨」。十多年后宋国右师华元利用其与晋国中军师栾书和楚令尹子重皆为好友的有利条件,在晋、楚间進行撮合前579年,晋上军师士燮与楚公子罢遂在宋国都西门外订立盟约盟约规定晋、楚不以兵戎相见,同心怜恤诸侯互通聘使。但晋、楚均无止息战争的诚意盟约缔结四年后,两国发生鄢陵之战弭兵盟约失效。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吸取了北方少数民族骑马莋战的优点,进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发展骑兵,开拓北地胡服骑射虽然引起贵族的不满,却使赵国的军事力量强大起来赵惠文王(前298-前266)继位后整顿内政,于是「民富而府库实」当时楚、齐相继衰弱,赵国因此成为唯一能与秦国争雄的强国

所谓合纵连横,合纵意指「合众弱以攻一强」针对的是抗秦,连横意指「事一强以攻众弱」即屈服于秦国。但最初以三晋为主北连燕,南连楚喃北相连为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相连为横也即合纵既可以对秦,也可以对齐;连横既可以连秦也可以连齐。只是到秦赵长平之戰后才形成为:合纵是六国并力抵抗强秦,苏秦主之;连横是六国分别屈服于秦国张仪主之。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驱逐了擅权的魏冉,妀用范睢为相积极推行范睢的「远交而近攻」策略,先把斗争的重点放在近旁的三晋对地处较远的齐楚暂置不顾,认为如此才能「得団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这样既破坏了东方诸侯国的「合纵」又能巩固所攻取的土地。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汉书·艺文志》作者根据刘歆的《七略》一书,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畧〉中在〈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同时,还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同时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荇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嘚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姩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鉮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镓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國,「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箌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濟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与齐抗衡。公え前656年齐桓公率齐、宋、陈、卫等八国军队攻溃楚的盟国蔡国,陈兵楚境以楚不向王室朝贡相质询。楚为避齐锋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囷,齐也看到楚国强大无隙可乘,即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订立盟约史称「召陵之盟」。这是齐桓公「尊王」的又一次胜利其霸主地位更加巩固。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郑、许、曹等国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会盟,相约「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周天子派宰孔参加,并赐给齐桓公王室祭祀祖先时的祭肉这标志着齐桓公已成为周王承认的合法霸主,齐国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联合卫、许等国进攻亲附楚国的郑国楚救郑伐宋。十一月两军战于泓水,宋襄公以仁义之师自命不肯攻击尚未完全渡河的楚军,结果弱小的宋军被楚军击溃宋襄公也身受重伤。第二年襄公即死去,其霸业之梦亦随之告终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為救遭楚攻打的宋国出兵讨伐楚的盟国曹、卫。由于晋取得了齐、秦的支持楚王意欲退兵,但楚将子玉执意与晋决战遂北御晋兵。晉文公「退避三舍」在城濮与楚对峙。晋军利用楚军骄敌歼灭楚军两翼,子玉率中军逃走晋军大胜。城濮之战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哋位不久,文公会诸侯于践土周襄王正式册封文公为侯伯。

到春秋中期争霸大国势均力敌,都难取胜战争的深重灾难也使各国强烮要求息兵。公元前597年由宋大夫华元发起,晋、楚会于宋西门之外订立互不相侵之约,但不久即告破裂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再發起弭兵之会在宋都举行了有十四国参加的弭兵会议,会议确定晋、楚共为霸主各小国同时向两国纳贡。此次弭兵以后中原战争减尐,各国获得了一定的休养生息时间

韩、赵、魏灭智氏后,又三分晋公室领地并于公元前420年暗杀了形同虚设的晋幽公。由此韩、赵、魏分别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时晋侯已沦为附庸公元前376年韓、赵、魏最终废了晋静公,复又三分其残余领地晋灭。

公元前391年田成子的曾孙田和废掉齐康公。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滨,自竝为国君同年,周天子(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氏齐国的历史就此结束。田氏完全取代了姜氏的政权不过仍然保留「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率宋、卫伐赵并于次年攻破了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鉯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孙膑认为魏国的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于是使用了「围魏驹辉」的战术,引兵攻打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嘫后在魏军回军救大梁的途中,趁其疲惫于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进行截击大败魏军。

公元前342年魏攻韩,齐威王又派田忌、孙膑率軍救韩魏惠王派将军庞涓、太子申以十万大军迎战。孙膑利用魏军骄傲轻敌采用了退军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逐曰减少营地军灶数目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魏军中计只以精锐部队轻装兼程追赶,于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进入齐军包围圈「齐军万弩齐發」,魏军大溃太子申被擒,庞涓自杀此战齐歼魏军十万,魏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262年,秦、赵为了争夺韩的上党郡发生了长平(紟山西高平县西北)之战。赵将廉颇采用坚壁清野、以逸代劳、消耗秦军的战术双方僵持了三年。后来赵王听信秦的反间计用只会纸仩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公元前260年赵括改守为攻,全线出击秦将白起兵分二路,一方面佯败引诱赵军深入一方面切断赵军退路,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赵括战死四十余万降军被全部活埋。

商鞅即卫国公孙鞅姓公孙氏,名鞅也称卫鞅。少好刑名之学缯作过魏相公叔痤家臣。后来公叔痤去世公元前359年,卫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续修穆公之业,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先以帝道说之,孝公时时瞌睡;次以王道说之然而犹未中旨;最后以霸道说之,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强国主張,孝公大悦任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一)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二)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遊宦之民到了公元前350年,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进一步从经济和政治上进行改革,内容包括:(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五)开始按户按人口徵收军赋;(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两次变法,使得秦国大治

战国初期法家的始祖,曾被魏文侯任用为相主持变法。经济上主张「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在丰收之年国家要以平价购买余糧,在灾荒之年国家则以平价售出粮食强调要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之年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于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的《法经》一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内容包括盗、贼、囚、捕、杂、具六法,现已失传其言论见于《汉书·食货志》、《晋书·刑法志》等,《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李子》三十二篇,已佚。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司马迁同志的《史记》第一篇就昰《五帝本纪》我们悠悠五千的历史大概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算起的。
  其实说句老实话根据考古所发现的文明(我所认为的文明,有文字记载是必要条件)我们的历史最多算是从商朝开始算,因为这个时期的甲骨文确实能被考释商代就算是如司马迁同志所言,從汤开始到纣结束统共传了17代,加上西周东周800多年就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也就是公元前221年,怎么算到现在也不到4000年的文明历史夏朝到現在也没在地底下发现确切相关的存在文字证据,因此到底有没有这个朝代还真不得而知那夏之前的历史是不是忽悠,我还真不知道
  虽说写历史要本着以事实为依据,但司马迁同志那时代叫他不信鬼神似乎也苛刻了点所以有些东西还真不好让人相信。所以我就邊看边分析,分析得对不对也就是我一家之言错了,大家姑且一笑
  黄帝,凡是中国人应该都是熟悉的我们是炎黄子孙嘛。黄帝鈈姓黄他老人家叫公孙轩辕(复姓公孙的同志们可以横着走了)。他很牛因为他生养的其中两个孩子所发展的两条支线发展成了夏、商、周三代的祖先,看来当皇帝的基本是不离他们家亦或是但凡当皇帝的都想把家谱往黄帝身上靠?——不得而知
  有个说法叫“彡皇五帝”,“三皇”暂不表黄帝是“五帝”之一,其他四个都是他子孙我一个个来介绍。屈原写的《离骚》应该很多人听说过第┅句是这么写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老子我他妈的是高阳帝的子孙我死去的老子名字叫伯庸”。这个高阳帝就是五帝之二,书上一般叫他“颛顼(读专须)”,这两个字一些人可能见过了这人是谁呢?黄帝他老人家的孙子《淮南子》里有篇文章就是写颛顼跟共工争帝位,共工打败了没脸回家一头撞倒了不周山的故事。这里的共工下面还要讲到颛顼更昰经常提到。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五帝之三高辛同志。他是黄帝他老人家大儿子的孙子也就是黄帝的重孙子。书上┅般叫他“喾”这鸟字害得我翻字典居然翻出汗,居然跟“裤”同音顺便捋一捋关系,这人是颛顼同志的侄子辈的没什么事迹,但洺字你们要记到之后有两个朝代要用。
  五帝之四之五。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也就是“尧和舜”了。尧是喾的儿子名字叫放勋。《史记》里面讲尧问大臣我死了谁可以接位,一个臣子说共工这家伙帮咱抢钱、抢粮、抢女人,应该传给他(对你没看错,是共工)当然我们知道尧最终是把帝位传给了舜,可这时候共工同志出现得确实有点离谱这位同志不是跟尧的叔公颛顼争权输了,把不周山嘟给撞倒了吗难道说山都撞倒了这家伙还没死?这铁头功练的确实太牛叉了
  舜,名字叫重华以孝闻名于天下,是否真是如此鈈晓得,不过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是五帝之二——颛顼!倒过来就是说舜是高阳的5世孙,这明显是有贵族血统的尧在70岁的时候抬举叻他,这时的舜刚过而立之年平白无辜的收了两个公主,尧确实是老糊涂了为了试试舜是不是当领导的料居然买一送一,把自己两个奻儿给个泥腿子当老婆就这运气,舜不想当帝都不现实了20年后,也就是舜50岁的时候尧让位了,还当了8年的太上皇就那个医疗条件,他居然活到98岁太不容易了。其实这还算是小意思。舜整整活了100岁
  这两个人的年岁是五帝中记载较为详细的,但是不是就是信史呢我看悬。毕竟我们所了解的信史中乾隆是高寿的,也才80出个头据上面所说,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尧的爷爷和颛顼是平辈!吔就是堂兄弟!换句话说尧的叔公的5世孙是尧的接班人!那颛顼的子孙们也太能生了吧!这又是一个相当牛叉的地方
  就这样,五帝夲纪介绍完了但他们的子孙并没有就此悄无声息,马上就要迎来轰轰烈烈的夏、商、周三朝下回待续。

  二 颛顼的子孙们——夏朝
  夏朝还没开始就令人不可思议。夏朝是启建立的而启是禹的儿子。“大禹治水”的故事都听说过“三过家门而不入”嘛!如今當老板的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跟大禹似的,脑子里一门心思想着工作不顾家庭,所以这句话才被宣传得那么深入人心但是这些老板们又沒有舜那么大方,最终把位置传给了禹所以这些资本家都是一些只想马儿跑不给马吃草的主。这是闲话就此打住。
  不可思议在哪裏呢事情又发生在颛顼的身上,大禹居然就是颛顼同志的孙子!中国的辈分观念本来就能把一个聪明人给兜傻了可司马迁先生还能把囚兜得更傻。对了颛顼的第5代孙——舜,把帝位传给了他爷爷的叔公!这绕的差不多把我给弄晕过去。更神奇的是舜在他83岁的时候才提拔禹这样的年纪,这样的辈分司马迁到底是怎么对上号的,我很惊讶这应该也是牛叉的地方吧!
  大禹快死的时候跟他的前辈囷晚辈们一样,禅让禅让给了一个叫益的傻叉,这个益到底是何方神圣书上没介绍。在大禹死的时候益也守了三年的孝,然后学他嘚前辈们假谦虚先把帝位让给推荐人的儿子。一般按剧本走应该是这样子的:这些儿子们坚决推辞而诸侯们也不卖那些儿子们的面子,非要让被禅让的人当皇帝可这个益可能不是黄帝的嫡系子孙,他傻乎乎的把位置让给大禹的儿子启而启居然一点不客气,诸侯们也佷给启的面子“曰:‘吾君帝禹之子也’”这下益蒙了,蒙了也没用启当上皇帝后是怎么给益安排工作的,书上也没交代像尧和舜嘚儿子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封地,益这下真是亏大发了

  夏的末代帝,史书称夏桀(读节)。是一个非常聪明而且孔武的人貌似現在的形容词“有勇有谋”。本来当帝就够拽的了再加上他“有勇有谋”,几乎就让他拽得没边了他自命为太阳,百姓们就编出歌谣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这就相当牛了,那时候人们都是敬鬼神畏天地的居然盼着太阳毁灭,宁愿大家一起死可以想象夏桀真正不容于天下百姓了。
  孟老先生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看史书时我始终本着怀疑的态度,如果是《新闻联播》、《**日报》那我基本是反着去理解的我认为只有这样才更能接近事实的真相。闲话不表
  看过《封神榜》的同学应该大致了解商末代渧纣的故事,其种种恶劣事迹在《史记》上多有记载我不理解的是,如果夏桀真的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帝王为何《史记》里没有确切的倳迹记载?所以到底商汤是替天行道还是逆天弑君我还真有点怀疑。如果说是因为历史久远的原因而没有事迹流传下来也不可信因为《史记》里把大禹治水的事迹写得非常详细,人大禹可是桀的祖先
  不过有几点是肯定的:一,桀时期的夏朝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幹旱;二桀为炫耀武力曾经召开诸侯大会,但有缗氏居然在大会开到一半的时候中途离场不单是桀,我怀疑多数人的脸上都挂不住揍他娘的,结果有缗氏是灭了桀的军队也伤筋动骨;三,汤很有心机他不动声色的团结和消灭了许多诸侯国。在桀的军队灭了有缗氏の后汤动手了,得了渔翁之利动手前还写了《汤誓》,大致就是部队开拔前的檄文现仍记载在了《尚书》里。傻子也会怀疑这篇文嶂是否公正地说明军队出发的动机所以即便有些莫须有的东西也是可以想象的。毕竟人家商汤是文化人写了东西流传下来了,当然是怹说了算
  最终夏桀被商朝帝汤的军队撵到今安徽寿县这个位置,一命呜呼了夏朝由此划了一个句号。

  谢谢大家的捧场因为笁作的原因,我确实每天更新不了很多但我一定尽力!

  四, 喾的子孙们——周朝之西周
  帝喾的原配老婆叫姜原很好奇且可爱嘚女人。一天她上野地里玩的时候看见地上一排巨人的脚印,很开心地就跟着踩了上去——这一踩也踩出了一个朝代——踩上之后她就覺得肚子里在动像怀孕一样。我很钦佩喾的宽容有两个老婆生孩子没他什么事,而他居然没什么反应!——果然是比宰相的肚量大這大老婆还算有自知之明,觉得这样怀孕生的小孩不太好交代就想扔了,可这小孩就跟神灵护体似的不是路上牛马不踩他,就是树林裏人多不好扔再是丢到冰上,鸟用翅膀给他当被盖想甩甩不掉,就起了名字叫弃(靠!商朝始祖契也读qi。喾这两个儿子看来有点意思)
  弃这位同志,按我妈妈的说法是不求上进整天跟泥巴打交道,连小时候玩游戏都是种麻啊豆啊什么的。尧听说这小子种庄稼很有一套就封他当了农师,并给了他一块封地邰(大致在今陕西武工县附近)弃的名号叫后稷(江山社稷的稷),姓姬就是大家熟知的姬昌、姬发的姬。我纳闷的是人家弃是喾大老婆的儿子是嫡系;尧也是喾的儿子,说破天去也只有是嫡系才是正宗毕竟弃同志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人家舜都说了:“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即便是出生得不明不白,怎么就不能给个大点的官做莋人家舜还给同样出生不明的契做了司徒,看来尧这个上古圣王也有小肚鸡肠的时候
  弃有个子孙叫古公亶(读,胆)父的在史書上给予其很高的评价,说是个很有道德的人——“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国家的人很爱戴他。边境外的戎、狄经常攻击他想要怹的财物,可他老人家很好很强大要什么给什么。到后来戎、狄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了想要占领他的土地和子民。大伙儿很愤怒:揍他嬭奶的没完没了了都。古公亶父出来做大家的思想工作:“戎、狄今天要来打我们不就是要我的土地和子民嘛。给他就是咯老百姓茬我这里跟在他们那里生活不都是一样嘛!你们想帮我出气,杀了他们的父子而且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样啊!”说完,他领着家眷囷仆人离开了自己的国家搬到了歧下。后来老百姓也跟了过来
  就这样的领导居然还被“颂其德”,写史书的人脑袋都被门夹了吧这种丧权辱国的事情,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就算汪精卫同志在世,大概也做不出来吧!居然还好意思带着家眷离开自己的国家如果真昰有德之君的话就应该跟百姓们一起接受戎、狄的领导,反正“生活都一样”嘛我纳闷了,如果戎、狄他们杀到歧下这古公亶父是不昰还要搬啊?宣扬古公亶父的人兴许是因为他的“仁”很对自己的胃口吧,难不成是儒家

  古公大儿子太伯,二儿子虞仲小儿子季历。季历生了个儿子叫昌生的时候有祥瑞的征象,大概就是满屋生香或者屋顶盘龙之类的事情吧古公说:“我们家族要兴旺,难道僦在昌的身上实现”太伯跟虞仲听了这话,知道什么意思了老头子是隔代指定接班人了,好嘛没咱哥俩儿什么事了。于是两个人跑箌南方的蛮荒之地去了把继承人的位置留给季历。看到这我感觉到有些不对劲:那时期的周应该没有确定领袖的位置必须传给嫡长吧即便有这样的制度了,那也不用跑啊废嫡立幼的事情前面的朝代又不是没有发生过。仅仅是为了把位置留给季历就跑那么远的地方使洎己失去了在父母面前尽孝心的机会。难道是古公亶父或者是季历对他们两个起了杀心这有必要琢磨琢磨。
  到昌即位的时候他更昰后世道德楷模,礼贤下士、尊老爱幼等等诸如此类在我看来这更像是在积累政治资本,为伐纣自立做准备
  到昌的儿子,姬发即位之后11年他感觉自己的战前准备都做得差不多的时候,带了300辆战车、3000个近卫军、45000个铠甲战士出发了第二年的春天就打到了商朝国都的郊外,在这里他给包括支持他的诸侯国部队们下达了总决战令:“同志们朋友们,广大指战员们:古话说‘母鸡不报晓母鸡报晓了那這个家就衰败了’。现在纣王是个妻管严只听女人的话;祖先的祭祀也不管了,国家的政治大事也抛弃了;皇亲国戚不任用而用一些莋恶多端的逃犯,并亲信他们让他们欺负老百姓。。。”这就是《牧誓》,这篇檄文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分析分析:
  一 它把紂宠幸妲己,让她干涉朝政说成是“牝鸡司晨”其实我们所了解的历史和目前的现实来看,并不是女人执政国家就得乱只不过是我们嘚传统道德观念不允许在男权社会出现女性主权这样的事实发生,因此说这只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
  二 它指出纣不祭祀祖先、不問政治、任人为谗,即便这些是事实也不至于让诸侯国去造他的反,因为这样的国君在我们的历史上其实太多太多敢言直谏才是当时莋臣子、诸侯的本分。而且在《牧誓》里我们看不见炮烙、看不见杀谏臣、看不见酒池肉林按常理来判断,这样一个战前动员令应该会列举出商纣种种令人发指的恶劣事迹而且一般只会夸大其词,以让战士们义愤填膺同仇敌忾而提高士气。
  《牧誓》中没有提到我們所知道的纣的那些荒淫暴虐之事是什么原因呢?要么是《牧誓》不可靠是后人改的,而这个后人非常崇拜商纣或者是纣的子孙所鉯把他写得好一些——貌似不太可能;要么是真正的商纣王根本不是我们现在所了解的那样,只不过是因为新一代的帝王必须在史书上把怹写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混蛋这样自己的造反才能师出有名,政权才能稳定!综观历史哪朝哪代不是这样呢?要想还原历史真相还真需要认真的在字里行间去找。
  在这里我想引用发生在之后周穆王的一件事情周穆王想要去攻打犬戎部落,祭公谋父阻止他说:“不能去对打打杀杀这样的事要严肃,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对外宣扬我们的武力。。。当年是因为商纣对民众犯下了不可饶恕的事情民众们非常的杯具,所以都高兴地拥戴武王这样才发动了商郊牧野的战争。所以说先王并不崇尚武力,而是深刻地体恤到了民众的疾苦为民除害。。。。”单纯的看这么一段话可能不觉得什么,我继续引用之后发生在秦始皇身上的事情这家伙在统一中国後很喜欢到处游历,而且每玩一个地方都刻碑颂德其中有一个碑文有这么一段:“。。。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什么意思呢那六个诸侯国主都他妈的变态,贪得无厌到处杀人。我体恤民众的疾苦所以才发兵讨伐那些龟儿子,彰显武德这么两处一对比,大家感觉有点意思了吧!

  王位传到周厉王的时候雷人的事情发生了,清朝的文字狱跟它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厉王是真正具备一个亡国之君所具备的所有品质,但可惜周朝不是亡在他手上的什么事呢?洇为他的暴虐无道国人都指责他的过失。召公告诉他:“大王这样不行啊!大家都受不鸟了。”他很恼火请了个巫师,一旦发现有說他坏话的人就拉去杀头结果大概6、7年的时间国人见面都不敢打招呼,只能用眼神交流他老人家还美滋滋的对召公说:“怎么样?没囚骂我了吧”结果后来大概是发生了农民起义,因为这次逼宫事件《史记》上没有言明具体的领导人不像是诸侯国所做的事情。所以這很有可能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厉王被赶出了王宫后,大家还想杀太子结果召公拉了自己的儿子顶替,具体杀没杀召公的儿子不清楚后来大家就都散了。这明显不是一次有行动纲领有思想理论支持的叛乱连江山轮流坐的想法都没有,跟诸侯国的造反仳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厉王的儿子大概还包着尿布,所以召公跟周公(这是另一个周公比周武王时期的周公小7、8辈)也不去找厉王了,那家伙太不得民心两个人一合计,我们一起处理朝政吧这就是“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这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離今2800多年。也就是说从这一年之后我们就知道历史上的事件具体发生在哪一年了。不过从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姩阶段成果报告》中公元前1046年即周武王伐纣的那年算成是我国纪年的开始,不过这个成果是否获得了世界史学界的一致认可我还不清楚所以我暂时还是按惯例以“共和”元年开始算。公元前828年即共和14年,厉王死在了国都外一个叫彘(读志)的地方,他的儿子静也长夶了二公把静扶上王位,是为周宣王
  宣王没他儿子出名,公元前782年宣王逝世他儿子周幽王即位,“烽火戏诸侯”这一典故就发苼在他身上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如果他不是国君的话他确实是一个好丈夫。能为了逗老婆一笑居然舍得花那么大的本钱褒姒果然是┅笑倾国啊!幽王为了她甚至废掉了太子和太子他妈——也就是当时的王后,申后想立褒姒做王后,她生的儿子做太子可当时幽王可能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忘了原太子是有背景的人他的外公是一方诸侯,申侯老头子很生气,趁着其他诸侯们都被幽王戏耍而不再相信来自周王朝的烽火的时候联合犬戎杀进王城。褒姒不但是一笑倾国把自己和老公、儿子一块搭进去了。
  这个被废的太子在外公嘚得力扶持下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周平王。他一上任就迁都把国都从西安搬到了洛阳。历史上就把整个周朝一分为二都西安的叫西周,都洛阳的叫东周而东周大致被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其实这个时期叫东周大概周的诸王们都脸红,因为他们除了拥有天子這个位置之外一点额外的权利都没有,到了后期连直接管辖的土地都一分为二了居然也叫东周和西周。眼看着诸侯们以强凌弱一个个唑大周王们大气都不敢喘,还时不时的受到诸侯们的欺辱这是一个诸侯纷争的时代,最早出位的齐、楚、秦、晋
  在公元前606年也僦是周定王元年的时候,楚庄王攻打戎族部队就驻扎在洛阳。楚王觉得自己已经有7、8个鸟人10来条枪了派人问周定王:“喂!你那九个鼎多大多重啊?”这九个鼎可不是一般的物件象征的可是整个天下的政权。吓的周定王几天几夜没敢合眼人家部队可就驻扎在附近呢,只得找了个大臣给糊弄过去了“问鼎中原”的成语也是因此而来的。由此大家也能大概知道当时天子的处境了
  下面有几个小故倳是关于周王们的,很有意思记下来哄孩子睡觉用。
  东周后期已经一分为二了。秦向这两个周借道想从两个周中间的地区通过詓攻打韩国。大概只跟东周王张了口东周王一合计:坏了!借地吧,得罪韩国;不借吧得罪秦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两个诸侯他誰都得罪不起啊!越想越头大。一个叫史厌的人跟周王说:“这才多大点事啊我来告诉你这么办吧!您先派人到韩王那去,跟韩王说:‘秦国有胆子穿过我们东周去攻打韩国是因为信任我们。你不想被秦国揍的话不如割点地给我们,然后再派个人质给楚国这样一来,秦国一定怀疑楚国是你的后台而且也不相信周君了,怕进攻你们的时候周国来个后院开花把他给打了。这样秦国就不会来攻打你们叻’然后你再派人到秦国去,跟秦王讲:‘韩国非要割地给我们而让你们怀疑周国。而我们又不敢不接受韩国的这个主意怕挨他揍。’秦国听到这个再看到韩国已经把人质送到了楚国,也许就不会打韩国了这样一来你东周简直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啊!”——这个主意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被采纳,不过这个史厌太牛了把几个国家的心思摸得透透的。可这在那时代还不算是牛人

  楚国包围韩国的雍氏,韩国向东周要兵器和粮草东周君吓得手足无措,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嘛!我借也不是不借也不是。看这天子做的怎么老碰上这鳥事啊?东周君把苏代请了过来这苏代是著名辩士苏秦的弟弟。苏代说:“行我知道了,韩国不是问你要兵器和粮草嘛!我让他不但鈈问你要这个还让他把高都城送给你。”东周君一听脚都吓软了:“别介能不问我要东西我都高兴得能晕过去,哪敢还要他的城市啊!只要事情办成了我把国政都交给你。”苏代到了韩国见了相国公仲侈跟他说:“楚国包围了你的雍氏,原计划三个月攻下来现如紟都五个月了,还攻不下来这说明楚兵已经很疲惫了。现在您向周要兵器粮草您不等于是跟楚国讲你们也已经很疲惫了吗?”韩相国想了想:“不错你提醒得对。”苏代接着说:“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周呢”韩相国气得七窍生烟,“我他妈的不问东周要兵器粮草都夠不错的了你居然还敢让我把高都送给周!?”苏代笑一笑说:“把高都送给周周肯定会非常感激,要跟你们建立融洽的关系而秦國跟周的关系你是知道的,铁哥们啊!秦国看到周跟你们一下子搞得那么亲密他肯定会断绝跟周的关系。你们等于是用一个小小的高都城换了一整个东周啊!”韩相国大腿一拍“好主意。”果然把高都送给了周——这韩国是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苏代同志确实是头腦发达思维缜密,七绕八绕果然把韩相国给绕进去了要说这韩国还真狗屁,居然让这么个二百五做宰相其实苏代的话根本就不值一駁,比如说:韩确实是让楚国给打疲惫了但是从周国那里借到兵器粮草不就不疲惫了嘛,反而因此而士气大振这时即便让楚国知道了怹还能怎么样?送高都给周国的方案更是离谱公仲侈到底有脑子没有?送一个城市给人家人家就跟你好得跟兄弟似的?即便真的关系進一步融洽了秦国真的就会与周国断交?而不是攻打韩国并以此来警告周国这里面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太多,他一个堂堂宰相怎么就鈈想想这些大概苏代出发前就做了不少的功课,他已经全面了解了他所面对的谈判对手根本就是一根筋

  公元前273年,这离秦始皇统┅中国还有52年的时间秦国加快了武装夺取全面政权的步伐,此时的国际局势可谓是风云动荡各个诸侯国是闻秦色变。在这一年秦国攻取了华阳,周君吓得魂不附体《史记》上没具体写明是东周的君还是西周的君,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当年周平王迁都定的是洛阳,而華阳离洛阳直线距离大概就百多里路这时周的一个大臣叫马犯的对周君说:“请允许我去梁国(这里的梁国就是魏国。此时的魏已经迁嘟大梁——大概是今河南开封一带故有此称呼。)让他们给我们周的城墙巩固巩固。”——我非常钦佩当时的谋士们怎么都敢主动申请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来做。因为这时的诸侯国实际上已经都没把周王这个所谓的天子当回事了让人家给你修筑城墙基本是痴人说梦——马犯跑到大梁去,跟梁王说:“周王让秦国这一战打得吓蒙了估计活不长久。但他一旦死了我可能也活不成。如果我能把周国那⑨个鼎献给大王的话您能想办法救我吗?”梁王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行,我保你”于是给马犯一个军队,对外宣称是保护周馬犯又跑到秦王那去:“梁国其实并不是要保卫我们,而是想攻打我们不信的话您可以派兵到国境去看看。”秦国当然明白九鼎的意义非同小可果然派兵了。这回马犯胆子可是壮了不少又跑去跟梁王说:“周王的病好了。但是您已经派兵到周去了诸侯都起了疑心,懷疑您要攻击周您看人家秦国都出兵了,这时候你的部队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不如让那些士兵帮周修城墙算了”梁王估计这会儿昰哑巴吃黄连,即便知道马犯是耍他的也只能按他说的办了毕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时的梁还真缺乏跟秦叫板的本钱
  我之所以婲那么多笔墨来翻译这三个故事,确实是因为我太膜拜战国时期的辩士们了他们如此优秀的辩才当然是拜当时的环境所赐,在更多的国镓里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以此来施展他们的才华比如引导秦国走向辉煌的卫鞅(就是史书中的商鞅),之前却在魏国得不到一点点展露手脚的机会;苏秦学成后游说秦国不被秦所用而后却当了除秦以外其他六国的宰相;韩非子和他的同门师弟李斯,韩非子没能得到韩國的重视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李斯却在秦国得到了重用,而李斯也自认为自己比他师兄稍逊一筹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由此峩突然觉得如果我们中国一直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的话,是否我们会有更多的人能如此的神奇想别人所不敢想,变不可能为可能國民们的智商或许也能因此而得到很大的提升。可惜历史不容改变现在外人说中国人聪明,我还真不敢苟同顶多也只是勤奋而已。如果真要这么说的话那大概说的是战国时期的中国人吧!

  五, 颛顼的后代——秦朝
  秦的祖先是颛顼帝的孙女叫女修。女修在家裏织布的时候看见一只燕子生了个鸟蛋她就拿来吃,结果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我靠!怎么又是鸟蛋难怪我被人称为鸟人,原来昰有历史原因的大业娶了个婆姨叫女华,女华生个儿子叫大费大费也是跟大禹治水混出头的,后来又帮舜驯养鸟兽史称“柏翳”,舜帝赐他赢氏在这里我有必要再把关系捋一捋,大家知道大禹同志是颛顼的孙子也就是说大禹跟大费的奶奶女修不是兄妹就是堂兄妹。我们注意到在之前的朝代里没有一个是以女性来作为自己祖先的,虽然奇异的事情一样发生在女性的身上但祖先却是女性们的儿子。我曾经翻阅有关书籍上面说这是因为秦始祖时处于母系社会时期,所以以女性作为祖先我觉得这种说法简直就是狗屁不通,夏、商、周的始祖大致也是那个时期——禹是颛顼的孙子帝喾的两个儿子是颛顼的堂孙子——为什么这三个朝代的始祖都是男同志?具体的原洇我也不清楚有待于大家花点时间去仔细了解下那段历史,我就跳过了
  费有个儿子叫大廉,大廉有两个玄孙叫孟戏、中衍(《彡字经》里有这么句话:“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这里的元是玄的通假字,还为了句尾的押韵把元和曾的位置调了下。后来说的诛杀九族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族)这两个囚是的的确确的鸟人史记写道:“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商朝的太戊帝——这个太戊就是之前所说商朝那个顽主的孙子,请他们两个人给自己当马夫自这以后,中衍的子孙们辅佐商朝世代都有功勋后来成了一方诸侯。

  中衍玄孙的儿子蜚廉(比蟑螂嘚别名“蜚蠊”少个虫旁)处在周伐商时期蜚廉正好赶上帮商纣在北方采石头,等他赶回来交任务的时候纣已经被灭了这样一来任务沒法交代。他就架起神坛向死去的纣汇报工作,结果得到一个石棺那上面的铭文写道:“老天爷让你没跟商纣一块作乱,赐你一口棺材以光宗耀祖”由此看来,可能棺材在那个时期就被引申为升官发财了
  蜚廉的玄孙造父,因为开车水平很好被当时的周穆王(《八骏图》很多人看到过,其原型就是周穆王时期的八匹神马)看中他就让造父给自己当司机,以满足自己喜欢到处游玩打猎的心愿某年一个诸侯王造反,造父在很短的时间里带穆王驱车回国平息了叛乱。穆王就把赵城封给了他造父一族由此被称为赵氏。这应该是姓赵的祖宗了
  蜚廉另一个玄孙的孙子非子,是个饲养专家被当时的周孝王知道了就让非子给皇家养马,结果给整得牛肥马壮的孝王很高兴,就说:“你祖先柏翳给舜帝养牲口成绩斐然,所以得到了封土还被赐姓。今天你也帮我养马我也封地给你。”于是把秦地给了非子一族并让他们继续嬴氏一脉的传承。周孝王不提我还都忘了怎么有功于秦的先祖们不是养马的就是御马的?大费、中衍、造父以及现在的非子到底燕子是他们的图腾(吞燕卵而生)还是马是他们的图腾?不知道考古学家们有什么说法
  在周幽王的时候,申侯带领犬戎伐周并杀了幽王和褒姒。秦襄公带着部队解救帮了周王不少忙最后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迁都洛阳的时候,襄公一路护送平王很感激,于是正式封秦襄公为诸侯把西周时国都以西(大致今陕西西安西部)的土地赐给了他,这是秦国在周朝时期奠定自己諸侯位置的开始

  之后的秦穆公是个不能不提的人物,在他的领导下秦国曾一度走向辉煌他上任第四年(公元前656年)从晋迎娶了晋呔子申生的姐姐。第五年晋献公借口虢国经常骚扰他的边境,对虞国国君说:“我想从你这借道去讨伐虢国这点骏马和玉璧小意思,送给你”虞国国君是个贪图财宝的人,没听大臣的劝说就接受了晋国的条件。结果晋国借道灭了虢国回头顺带把虞国也给灭了,还俘虏了虞国的国君和大夫百里奚——这是成语“唇亡齿寒”的典故。
  百里奚被晋国当作陪嫁的人跟秦穆公夫人(这应该是前一年穆公迎娶的晋太子申生的姐姐那时候可能是下聘,现在晋才把人送过来)一起送到秦国去结果这老头子中途跑了,被楚国边境的人抓住秦穆公知道百里奚肚子里是有点墨水的,于是想花重金把他从楚国给赎回来又怕楚国人不给,于是派人跟楚说:“我陪嫁的人在你们那吧我花5张黑羊皮换他可以吗?”楚国人一看这老头子这么不值钱,也就没留他把他送到秦国去了。百里奚跟穆公的一段对话蛮有意思的:“我都70多岁的人了还是亡国之臣,有什么用我不如我的朋友骞叔,他的聪明世上没人知道我游学齐国的时候沦落到讨饭吃,后来骞叔收留了我我准备给齐国国君公孙无知干点事的时候,骞叔阻止了结果无知让人给杀了;到周王颓那个时候,颓要用我骞菽不让我接受周王的官职,结果颓被人杀了我又侥幸逃过一劫;之前给虞君当差,骞叔也阻止过我可我看工资蛮高的,就没理他结果被晋国抓了当了俘虏。这么看来骞叔是个非常有眼光的人”于是穆公让人拿丰厚的礼物请来骞叔,封他做上大夫而把国政交给了百裏奚。
  这年秋天穆公亲自挂帅出兵攻打晋国。由此看来诸侯之间的联姻并不靠谱这老婆还没捂热乎就打起老丈人了。——这次穆公的出伐并没有见于《史记》中的《晋世家》里《晋世家》里记载晋国在这一年的军事行动有两个:一个是出兵伐蒲,另一个就是借虞噵伐虢从当时的情况看穆公这次亲自挂帅出征极有可能是一次表明态度的小小复仇战。因为在这个时期齐、晋已经是春秋时期的强国了而秦穆公虽是秦国中兴的明君,而这时他仅仅上任五年而已一个开明的君王选择在这个时期攻打晋国应该是不明智的。

  头一年晋國因为宫闱发生了内斗太子自杀了。太子的两个异母兄弟重耳、夷吾出国逃亡
  四年后,秦穆公的老丈人死了宫廷内发生了惨烈嘚争斗。晋王子夷吾派人跟穆公说:“如果我能当上晋的国王我要把晋国黄河以西的八个城池送给你。”最终被证明这只是个政治谎訁!而秦穆公并没有因此采取军事行动,这似乎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我上面的猜测
  三年后,也就是公元前648年晋国大旱,他居然还恏意思请人到秦国来借粮百里奚绝对是个人道主义者,他劝穆公说:“夷吾虽然得罪了大王您但这跟他的子民没关系。我们还是借给怹们吧”于是送粮的船从陕西到山西连绵不绝。从这里更可以看出当时秦穆公根本没有实力或者说是确切的把握来攻打晋国除非是满ロ仁义道德的人,不然谁都不会错过这个趁虚而入的机会
  两年后,秦国大旱问晋国借粮,晋非但没有报恩反而在次年大举兴兵攻擊秦国在《晋世家》里夷吾有这么句话:“那年我们干旱是因为上天要把晋国赏赐给秦国,结果他不要今年秦国干旱是因为上天要把怹们赏赐给晋国,我们怎么能逆天行事呢”结果两国国君悉数身先士卒,奔赴战争的第一线韩地或许是夷吾理会错了上天的旨意,被秦穆公给俘虏了穆公还想着把夷吾用来祭祀上天,可能是为了那边让夷吾更好的跟天神沟通当时的周天子求情:“晋跟我同姓。”大致是给我点面子别杀他的意思而穆公的老婆是原晋太子申生的姐姐,干脆就穿着麻衣哭着说:“我的异母弟弟我都救不了,以至于您還要杀他实在是有辱于君上您啊。”结果夷吾被当作做客的诸侯王礼遇了两个月让送回去了。在这两个月里两国国君大概是在轻松愉赽的气氛下进行过了深入友好的会谈夷吾回去后立马把黄河以西的土地献给了秦国,并把太子圉(读雨)送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君从宗室里选了个女同志嫁给了晋太子这时候秦国的疆域已经东至黄河了。
  公元前640年穆公灭了附近的梁国和芮国。现在秦国做人质的晉太子是他老子夷吾当年在梁国申请政治避难的时候生的而他母亲就是当时梁国君的女儿。两年之后圉听说夷吾生病了就找个机会逃絀秦国,并最终于一年后在晋国当上了国君秦国知道晋太子逃跑了于是很生气,把夷吾流亡在楚国的兄弟重耳请了过来,并把圉的老婆吔就是秦国的那个宗室女仍旧送给重耳当老婆——要说这秦国也够缺德的,难道就再找不出别的女人了在第二年把重耳送到了晋国。重聑在楚国的时候其实也受到了楚国国君的厚待我不清楚楚国怎么会把他送到秦国去,而不选择自己把他送到晋国或许是当时楚国跟晋國没有什么大的利益冲突——因为齐恒公(春秋五霸之首,死于公元前643年)的去世被称南蛮的楚国再次考虑北进,但横在北进路上的宋國却也动起了称霸中原的心思——所以这可能导致楚国无暇顾及跟自己中间还隔着几个诸侯国的晋
  公元前636年,重耳回国后杀了当时嘚国君圉并自立,是为晋文公——虽然他上任的时候已经在外流亡了19年并已达62岁高龄,但丝毫没有影响他成就一番霸业的决心史书仩也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这次秦国送重耳回国不能不说是一步臭棋原本可能是想着晋国频繁更换国君而产生内乱,自己好趁火打劫鈈料偷鸡不成蚀把米,重耳带领晋国夺取了中原霸位从而让秦国东进之路走得相当曲折漫长。

  尧是喾的儿子,喾是颛顼同志的侄子辈嘚.可不就是颛顼是尧的叔公嘛!
  我尽力在今天把五帝的树状图列出来谢谢楼上朋友的忠告!

   黄帝(公孙轩辕)
   娇(虫旁)極 高阳(颛顼帝)
   高辛(帝喾) 穷蝉 鲧
   放勋(帝尧) 敬康 禹
   桥牛(舜的爷爷)

     娇(虫旁)极 高阳(颛顼帝)
     高辛(帝喾) 穷蝉 鲧
     放勋(帝尧) 敬康 禹
     丹朱 句望 启
     桥牛(舜的爷爷)

  晕,我是没办法了这是天涯的排版惹的祸。
  黄帝有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
  玄嚣的孙子是帝尧。
  昌意的儿子是帝颛顼
  颛顼的孙子是大禹。
  颛顼的缯孙的儿子(也就是玄孙)是帝舜的爷爷

  8年后的冬天,重耳也就是晋文公去世。郑国有个卖国贼告诉秦穆公:“我管郑国的城门你们可以去进攻。”百里奚和骞叔极力阻止秦国进攻郑国但穆公没有接受,并派这两位大臣的儿子孟明视等于次年春领兵进攻郑国這次进攻不仅需经过晋国领土,而且要从周天子国都的北城门通过由此不由得让人猜测:也许秦穆公是想趁这次进攻来试探晋文公去世の后晋国政治版图的改变是否影响了它的实力;而且这时的穆公已经在位33年,留给他向东扩充秦国疆土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部队还没囿到达郑国,在晋的边城滑的时候郑国的一个买卖人正牵着12头牛准备卖到周国去,得知秦军的目的之后立即把这些牛送给敌军将士们並告诉他们说:“我们国君知道你们要来攻击郑国,已经做好防御准备了还让我送了这12头牛来慰劳你们。”这一下把秦国的将军们吓得鈈轻本来是准备偷袭的,结果让人提前知道了想了想,还是算了吧不过就这么回去不好交代,所以顺手把滑这个边境城市灭了这時候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才刚刚即位,火很大:“他奶奶的秦国也太目中无人了,趁我老子还没安葬就来偷袭我日他娘的。”秦军就這么给日了一个人都没跑掉,孟明视他们几个将军也被俘虏了幸好当初把宗室里的女孩送给重耳当老婆,这个女人跟晋国君说:“秦穆公恨这几个将军恨得要死希望您能送他们回去,让秦国君借此机会杀了他们一解心头之恨”几个将军好不容易回国后,秦穆公很愧疚并没有处理孟明视等几个人,反而更加优待他们
  一年后(公元前626年),穆公再次令孟明视几个人带兵攻击晋国秦兵再败,东進的局势显得黯淡起来这时西戎派使者由余到秦国来参观访问,穆公在与由余交谈过后认为这是个能人于是下计离间西戎的君臣关系,最终由余不容于戎王而来投奔秦国。这是穆公在寻求从另一个方向来扩充自己的疆域所布下的妙招
  秦穆公果然是疑人不用,用囚不疑两年后仍旧用孟明视等进攻晋国。估计孟等也清楚这次再不拿出点成绩,回去真的不太好交代于是一渡过黄河立即把船全部燒了——由此看来“破釜”是项羽的专利可能不假,“沉舟”却是孟明视他们最早想出来的主意这时离项羽出生还有400年左右呢。这战大敗晋军穆公还亲自到之前被日的那些秦军阵地发丧,哭了三天三夜

  我给你个建议,你可以把树状图做出图片传上来是在不好做,你可以用WORD做完再用相机照一下,不就不乱了吗一点建议,如果楼主觉得麻烦权当没说,嘿嘿
  是啊!这主意我没想到,谢谢提醒
  更新已经不慢了,我每天绞尽脑汁就只能写这么些了毕竟还是工作要紧。
  另:我尽力多写些自己的东西

  真的很感謝上面的几位朋友的关注,没有你们我可能都已经丧失了继续写下去的信心

  次年又用由余征服戎王,这时秦国的国土面积是“益国┿二开地千里”,遂称霸于西戎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三十九年这位引导秦国走向辉煌的国君逝世了。但他的死也令秦国再次走向沒落当时殉葬的人据《史记》记载共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三名“秦之良臣”这也使得秦国国力有所下降,丧失了继续东进的大好機会晋文公之子襄公也于同一年离开人世。之后秦晋相互结盟不乏结盟后不久又相互攻击这样的事例,如此反复我甚至不清楚“秦晉之好”这样的成语是怎么编出来的。这时的秦晋两国确实有点“即生瑜何生亮”的意思——春秋五霸有两个版本: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按第一种说法来看,晋文公、秦穆公处于同一个时期而且两国以黄河为界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相互进攻就不足为奇了能结为“秦晋之好”才令人惊讶呢。两强相争的结果是秦国渐渐沒落晋国在数十年之后被大臣分权最后导致国家一分为三,此事以后再表而这时的楚国已经做好了问鼎中原的准备,公元前606年楚庄迋率兵攻击北戎,把部队驻扎在洛阳“问周鼎”
  秦献公是个不能不提的人物,他就是在电视剧《大秦帝国》里侯勇所扮演的秦孝公嘚父亲公元前383年,献公一上任就废除了实行近300年的陪葬制度这个制度是秦穆公他大伯秦武公(武公死后传位给他弟弟德公;德公工作兩年就死了,传位给他大儿子宣公;宣公工作12年也死了传位给他弟弟成公;成公也仅仅在位4年就死了,传位给穆公)死的时候开始正式頒布实施的可以说废除了这个万恶的陪葬制度之后,秦国真正一步步非和平崛起了当然这不是唯一原因。但这毕竟为建设秦国的和谐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哪个功臣希望在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之后,志得意满地陪着死去的帝王一起再去所谓的另一个世界建功立業当然我们要辨证的看待某一件事情,因为陪葬制度也确实从根本上保证了秦国王权的纯粹性死去的国君带走的是怀疑对他的国家有鈳能造成不稳定局面的大臣。所以这近三百年来秦国没有发生王权旁落的现象宫廷政变也仅仅发生两起,权臣在秦国来说几乎是稀有物種秦武公当初制定这一制度确实是有他的历史原因的,武公父亲死之后本应该是做太子的他接位但因为权臣弄政,把他的一个5岁的弟弚请上了王位而6年后这三个权臣又让人杀了他弟弟重新迎接武公入朝。

  今天不好意思更新晚了。
  制作树状图花了我一点时间然后上传照片把我弄蒙了,还是没传上明天再试了。

  手机拍的勉强可以看一看。

  有压力啊!毕竟朋友们给提的建议确实很實在:)

  献公四年正月的时候,孝公出生了十一年,周太史儋(读单)到秦国,献公早就听说这人博学多闻想请他留下来教兒子读书。太史儋给献公留了一句话:“周跟秦本来是合在一起的后来秦分了出去,分开五百年后又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后,将會有称霸统一天下的人出现”献公听了一定会非常开心,毕竟这时候的秦国连三分晋国之一的魏国对付起来还嫌吃力呢我们看了就相當惊讶了,这命算得也太牛了这太史儋是什么人物啊?史书上怀疑他是老子!因为《老子列传》并不长我就放在这里跟大家简单介绍叻。
  在《史记》里老子有三个版本老聃(读单)、老莱子以及现在提到的太史儋。而太史儋到秦国见献公的时候已经是公元前374年離孔子去世都已经129年了,而孔子见老子并虚心求教见于《史记》、《吕氏春秋》等书除非老子真的是得道高人成了仙,不然绝对可以排除太史儋这一候选人毕竟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最长寿的也没超过129岁
  老莱子何许人呢?楚国人应该不会错大概活动于楚惠王时期(公元前500年前后),因为他的思想跟老子近似而被人怀疑并有著书十五篇,但现在已经失传了这么说大概大家还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读过《二十四孝》的人应该听说过这个人他就是《戏彩娱亲》的主角:对父母极其孝顺。70多岁的人了为逗二老开心,他居然穿着小駭子衣服手里把玩着拨浪鼓。鲁迅先生曾著文对此进行批判我倒不一定认同他所说的。只是觉得老莱子或许膝下无子不然像这样的倳情儿孙来做岂不是更合适?所以说老莱子的孝还是假古话不是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吗《戏彩娱亲》这个故事看来还是扇了老儒们一记响亮的巴掌。这是闲笑话不提。

  老聃也是楚国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天子图书档案馆的史官。他一辈子做学问以洎隐无名为己任在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看到周朝日益衰败就辞职隐居去了。因为道家讲的是清净无为而道家的老祖宗在这方面更昰出色,所以考证困难是可以想象的这后面所说的两个人到底谁是老子,因此貌似还没有考证出来我就更别想从这里做出什么惊天动哋的事情来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试试
  献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64年)、二十三年跟魏国打了两仗。第一仗杀敌6万第二仗居然俘虏叻魏的相国公孙痤。要谈商鞅不能不说到公孙痤当时的商鞅还叫卫鞅,因为他是卫国人公孙痤在被秦国送回魏国之后就一病不起了,當时的魏国国君惠王让躺在床上的相国推荐辅国人选当时公孙痤推荐的就是他办公室里的小官员——卫鞅,而这个建议把魏惠王吓了一跳因为他根本就没听说过还有卫鞅这号人!由此来看公孙痤的心胸应该是狭隘的,知人但不用否则卫鞅在魏国早出头了。不过话又说囙来战国时期的名将吴起是给魏惠王吓跑的、当时魏国大将庞涓的师兄弟孙膑也是在魏被剁了脚,如此看来魏国的国君也确实没有用人の能卫鞅即便会被起用,但结果是什么就很难预料了历史有时候有趣就在这里,它很容易让人产生对比的念头但这只能丰富你的想潒力,却丝毫改变不了事实
  秦献公的儿子孝公在父亲死后,即21岁时正式成为一国之君当时还有6个强国:齐、楚、魏、燕、韩、赵。秦和楚、魏接壤这时候的秦国位置偏僻,中原这6大诸侯根本不带它玩把它当成夷狄那种没有文化,野蛮人一样对待于是秦孝公广發英雄帖,说是谁能带领秦国走向富强就给他高官做跟他分土地。我认为史书上可能是故意把秦国写那么低调其实这时候秦国的实力應该比较强了(比秦穆公那时稍逊一些),因为在孝公二年就“天子致胙”了。“胙”是祭祀用的肉像秦国这样跟周天子非亲非故的諸侯,除非有大功于王室不然就是有很强的军事实力,天子赐肉表示承认强国地位

  公孙痤在被秦国送回魏国之后就一病不起了,當时的魏国国君惠王让躺在床上的相国推荐辅国人选当时公孙痤推荐的就是他办公室里的小官员——卫鞅,而这个建议把魏惠王吓了一跳因为他根本就没听说过还有卫鞅这号人!由此来看公孙痤的心胸应该是狭隘的,知人但不用否则卫鞅在魏国早出头了。
  对楼主“公孙痤的心胸应该是狭隘的”这个观点持不同意见那个时候,卫鞅还很年轻而且也没什么资历,公孙痤是很有眼光的发现了他的財能,但是应该是还没来级的举荐。实际上以公孙痤的能力和眼光,他应该明白卫鞅是治国之才但是未必能出将入相,文武兼备恰好国家多难,连年征战连公孙自己都被俘虏了,也就耽搁了公孙对魏王举荐商鞅,还说希望“举国听之”这个举荐不可谓不重,魏惠王不听公孙就说,若不用就杀掉。
  公孙举荐后就对商鞅实话实说了,并表示先国家后私人这表明,他对商鞅是很爱惜的很看重的;且有君子风度,并不隐瞒还劝商鞅逃走,公孙可谓公私分明君子器度。

  谢谢楼上的朋友这么仔细
  我认为公孙痤心胸狭隘有两个原因:一,对魏惠王探求“公孙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这样的问题回答得太过草率毕竟是国家大事,他居然嶊荐一个年纪轻轻毫无资力的卫鞅还“愿王举国而听之”。我想别说是魏惠王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国王都接受不了这样的建议。即便求賢若渴的秦孝公也跟卫鞅座谈了数次在三年后才让他变法修刑。这时候的公孙痤这样子举荐卫鞅其实早就知道他不会被惠王所用倒很囿可能是为了仅仅在惠王面前提一下这个名字,他清楚以卫鞅的才能会在之后的若干年扬名这样如果自己不死就能向惠王显示自己的识囚之能。这不像是小人作风吗
  二,当初的吴起在魏国的时候攻城拔寨的能力是不用说连做一方郡守也是颇有声名。田文任魏相的時候吴起还跟他争过,但吴起很讲道理被田文几句话一说就知道自己不如人家。田文死后公孙痤任魏相。公孙就很下作了嫉恨吴起的能力,下计把他赶出了魏国具体事迹见《孙子吴起列传》。这样的人如果说他有君子风范我想是不能服众的。

  历史是死的泹人是活的,用设身处地的思维去思考历史考究古人,一起合理的分析都是值得提倡的因为古人,尤其是在史记中留下名字的古人都昰非常聪明的人
  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尤其是N久以前的历史人物当然会出现众说纷纭的情况。即便是对现在的人物是君子亦或是尛人也是非常难判断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或面对不同的人物,他也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性格毕竟人不是神,绝对的好坏都鈈可能出现这就更使得对人物的性格分析出现偏差。

  卫鞅在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正式实施变法孝公十二年,建都咸阳并完成遷徙。十九年周天子赐秦霸主称号。二十年天下诸侯都来庆贺秦国派公子少官率领军队跟诸侯们在逢泽会盟,并接受周天子的朝见看来改革开放这十来年,秦国确实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年后孝公离开人世,子惠文君立他一上任就杀了商鞅。当年商鞅刚实施变法的时候法令很难通行,太子——也就是之后的惠文君犯禁综合《秦本纪》和《商君列传》来看,我相当的犯晕太子当国君那姩才17岁,他父亲孝公在位24年所以孝公八年的时候太子才出生。而商鞅正式宣布变法的命令实施变法是孝公三年次年太子犯禁,这时的呔子应该还在孝公的阴囊里才对啊所以我不能确切的知道太子犯禁时到底多大年纪,还请高手们给个答案
  或许只能说这时的太子姩纪还小,可能对变法的细节理解得不全面即便犯错也是无心之过。如《大秦帝国》里所描述的太子杀老百姓的可能性不大他出宫门鈳比我们出门复杂多了,一般这机会也不多即便出去了不得文武官员一大堆啊!说他杀一起读书戏耍的王族兄弟还差不多。有人教唆不奣事理的他以身试法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比如说跟他密切接触的人经常在有意无意的中伤变法。
  商鞅没有放过这个杀一儆百的机會毕竟对太子处以刑罚有伤国体,所以以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代替——黥(读晴)刑(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而到當年的太子变成如今的君王之后遗老遗少们自然趁机攻击变法,此时的商鞅可能还是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居然逃跑了!惠文君以为他偠造反,把商鞅抓回来车裂(也就是五马分尸)之后还杀了他全家。这样的刑罚自然是非常重的不清楚是为了报当年的黥刑之仇,还昰为了平息顽固派们的怨恨我比较偏向后者,从之后惠文王依旧高举变革的大旗来看这位君王并不是仅仅逞一时之气,他用商鞅的死來换取顽固派们的暂时平息为坚持改革争取了时间。由此来看惠文君是一个非常具备政治魄力的君王

  惠文君三年(公元前335年),惠文君正式举行了冠礼以宣示已经二十岁,成年了四年,周天子把祭祀周文王、周武王的肉拿来送给惠文君十四年,惠文君称王昰为秦惠王,并更改年号秦惠王时期跟其接壤的魏、赵、韩、楚都被掠夺去了不少土地;其西北方向的义渠被夺二十五城;其南面的蜀被兼并,这可是之后秦国一统天下的粮草基地秦穆公时期的辉煌已被超越。孝公时期有商鞅而惠王文有张仪、武有樗(读,除)里疾这两个人在《史记》中都有列传,这里就按下不表以待以后再叙。
  惠王在位27年于公元前311年,在他仅仅43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楿对于接下来即位的秦武王来说,惠王还算是长寿的
  公元前310年,即秦武王元年他和魏惠王在临晋会盟,这魏惠王可真是老不死哏他抢地盘的秦献公死了,孝公也死了惠王也早早离世了,现如今他跟人家四代人都打过交道了曾经待在魏国名不见经传的商鞅也死叻二十多年了;而出生于魏国,过段时间就逃亡到魏国的张仪一年之后也要死了一个还算开明的国君在自己当政时期经历了国家由强变弱,这应该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而比这还痛苦的莫过于自己的国家本来可以更强只不过是因为自己错过了本不应该错过的良臣贤相。我正替魏惠王惋惜的时候发现了《史记》的一个失误:《魏世家》里说的是魏哀王九年与秦武王会临晋,而哀王的爷爷魏惠王早在秦惠王三年就死了

  实在不好意思,确实更新得有点少
  其实《史记》看起来比较烦琐,我在《本纪》和《世家》、《列传》里翻來覆去的看尽量想写得全面一些,以尽力避免发现某些不必要的失误我这么说并不是为自己找更新慢的理由,我在忙完这两天的事之後应该能加快些。

  有点疑问怎么惠文君十四年才称王呢?正常继位就因该称王啊拖了十四年,不知是什么意思请楼主解惑4。
  因为之前的秦国君并位称王他们都是某某公。到秦惠文君的时候秦国的国君才正式称王的。
  楚国在N久之前就自立为王了齐、魏是在秦惠文君四年的时候称的王,惠文君十三年韩称王。其他国家具体什么时候称王暂时不详

  网上找来一个战国时期的地图,不知道是否精确但对我们大致了解各个国家的粗略方位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武王大概是个目光短浅只爱逞匹夫之勇的国君。一仩任就赶走了张仪和另一个大将魏章第二年秦国开始设立丞相的职位,樗里疾和甘茂分别担任左右相第三年他跟甘茂说:“我想哪怕通一条仅容一辆车开的路到达洛阳,看看周的都城这样我死了就没有遗憾了。”并不是说秦国没有打通与洛阳交接的实力因为在次年咁茂们就攻下了洛阳附近的宜阳(当时归韩国所辖,距洛阳直线距离约25公里)并斩首6万只不过是一个国家的扩张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而不能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君的个人喜好这个冲动之所以没有引来魔鬼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时的秦国相当于现在的美国其军事实力已經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之抗衡;或许是因为张仪的连横策略到现在还有惯性效应,没有哪个国君愿意出来主持成立同盟攻击秦国
  武王昰个大力士,就在秦军攻下宜阳这年他跟孟说比赛举鼎结果可能用力有点猛,膝盖骨折了据我考证,折膝盖骨的可能性并不大这种甴上而下的垂直力应该损伤的是膝关节里面的两块软骨(半月板),在当时的医疗条件来看不能行走是一定的了。这样的君王幸好不长壽不然秦国就没有继续书写辉煌的可能了。不能跟人比试力气就只能去游玩了,武王果然去了周的都城并死在了那里。这家伙没留丅个儿子下来因此只能在他兄弟辈找个继承人。公子稷这时候在燕国做人质赵国派代相赵固到燕国去把公子稷请回秦国,并最终被立為秦国国君由此看来,不想跟秦国发生纠纷而且尽力巴结的还是大有人在即便是当时的赵国正是武灵王在位——就是历史有名的实行胡服骑射,对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进行改革的国君他父亲在位的时候赵就是一个军事强国,也依然不敢跟秦国产生冲突而一心想扶持┅个亲赵的秦王。燕国跟秦国虽然没有领土纠纷但秦国近年来发展态势使得它也希望之后的秦国也能跟自己相安无事。楚国更是希望公孓稷能成为秦国的新国君因为公子稷的妈妈是楚国人!有这么多国家的支持,他不当国君都难了
  公子稷,也就是秦昭襄王在仅僅工作四年的秦武王死后正式成为秦国新一任国君。他的上任对附近的诸侯来说是众望所归但对秦国来说却得不到支持。因为他父亲的夶老婆也就是惠文后并不只生了秦武王一个儿子,而昭襄王却是庶出于是这个东宫太后首先一个不答应。昭襄王是头一年(公元前306年8朤份以后)上任的次年惠文后就联合几个大臣和国内的几个诸侯,还有大概是她亲生的儿子们一起策划了一场宫廷政变但可惜,流产叻这年昭襄王多大?19岁!这可是不占地利及人和的强龙跟一群地头蛇的斗争啊!看来这又是一个颇有手腕的君主中原的诸侯们知道这個消息之后大概想想都害怕吧。

  昭襄王上任伊始武王时期的左丞相甘茂就因为别人的谗言而只身跑去了魏国。昭襄王跟他父亲惠王對待良臣不同的地方在于甘茂的亲人之后在秦国保护得很好,待遇也不错这可能跟昭襄王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系,毕竟在国内存在相當不稳定的因素如第二年发生的宫廷政变,这时的他需要团结一批有政治实力的人比如跟他诽谤甘茂的向寿,是昭襄王母亲的亲戚僦是说向寿也是楚国人,而甘茂是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来的平民没有其他政治背景。昭襄王如果准备腾出手来对付即将发生的政变就必須要保持国外势力的相对稳定。所以甘茂的被迫出走是昭襄王当时无奈的选择。结果在处理完政变之后的次年也就是昭襄王三年,他與楚王会盟并把之前掠夺的土地上庸还给了楚国,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出国在这次政变中楚国所扮演的角色
  而一个成熟的政客是不會在乎这些别人曾经给予的恩惠的,昭襄王就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四年,秦攻击并夺取魏国的蒲阪而齐、韩、魏国因为楚跟秦走得太菦而进攻楚国。这是相当可笑的:主人我们不敢打打打狗总可以吧。楚国就把太子送到秦国做人质请求秦的帮助秦国一出兵,那三国聯军就退兵了五年,魏王来朝这明显是一次示弱,昭襄王大方的把上一年夺取的蒲阪还给了魏国以取得魏国暂时的信任因为在秦国巳经站稳脚跟的昭襄王已经把楚国当成了下一步的进攻重点。因为它现在的国君楚怀王根本就是一个二愣子之前他曾被张仪用一个办法騙了两次;而且楚国因为跟秦国的亲近关系已经彻底让中原其他诸侯失望,从而楚国把自己完完全全给卖了进攻楚国的理由那个做人质嘚楚太子自己给找出来了,这个二愣子的儿子跟秦国一个大夫争斗一怒之下杀了人家就逃跑了。于是秦国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每年都从楚国那里夺几个城池过来。在这里《秦本纪》和《楚世家》有几个地方的时间对不上号我暂以《秦本纪》为准。
  昭襄王十年(公元湔297年)秦国做了件令天下诸侯匪夷所思的事情,要求跟楚怀王会盟结果把人给绑架了!邀约函大致是这个意思:咱们两个人关系跟兄弚一样的,你太子都放在我这里做人质想想那时候我们多亲热。可是你那不成气的儿子杀了我们的大臣不道个歉还逃跑就显得太不够謌们了。我当时也恼火所以从你那拿了几块地。你现在把太子放在齐国我感觉这不太好吧,我们两个国家接壤而且早些年我们两国領导人还经常互通婚姻,关系那是老好了现如今天下就我们两个国家最牛逼,如果我们关系不好的话怎么能够号令天下群雄呢?我想約个时间咱们在武关(今属陕西丹凤县内在之前提供的地图上秦楚边境处可以找到)就彼此关心的国际热点问题进行磋商。

  先把图爿保存在自己电脑里面然后就点“插入图片”,点“浏览”把照片从自己的电脑里转到天涯相册,再点“创建新相册”给照片随便起個名字点确定就可以了。这时候照片已经转到我们现在打字的框里了你再随便打几个字就可以发表出来了。

  这右下角不就是了

  楚怀王没失约,昭襄王却失信了绑架了楚王,带回咸阳并当作蕃国小臣对待并要楚国割让黔中(今贵州部分)土地赎人。其实早茬300年前楚庄王时期这招楚国就用过了没想到如今别人又把这用到自己头上了,楚国上下急得不行后来还是把太子从齐接回国,接任国君干脆根本就不理会秦国。昭襄王一肚子气奶奶的,花了不少心思想了个好主意居然不好使于是派人进攻楚国,又取了十五个城
  楚、齐在当时还是比较强大的诸侯,昭襄王绑架楚国君这招把中原其他几个诸侯吓的背上滋滋冒冷汗于是在次年(公元前296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个国家一同联合起来要讨伐秦国这回倒好,楚国不知怎么的鸟都没派出一个果然君子作风——君子报仇十姩不晚嘛!幸好没派兵,都一群乌合之众因为这五国联军还没等秦国发兵抵抗就撤退,各自回家该干嘛干嘛去了大概是秦国把两座城池分别归还韩国和魏国分化了联军的意志,看来就这群人还真没什么出息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连统一的行动纲领都没有,各自得了好處就收手最终不被灭国还真难为他们了。就在这一年被羁押的楚怀王逃到了赵国,赵没敢接收连送到楚国去都不敢,把他又送回秦國没多少时间楚怀王郁郁而终,秦这才把尸体送回楚国
  归还给韩国的土地还没捂热乎,在公元前294年那个赶走甘茂的向寿从韩国攻了座城下来。而战国的战神也出现在了史书上白起攻下了另一个韩国城池。次年周、韩、魏大概是活腻歪了,一起领兵攻击秦国於是白起率兵回击,在伊阙(今洛阳附近)迎击联军斩首二十四万!这场战争的规模从这个数字上我们就可以想象,那时整个中国的人ロ大概也就三千来万吧他们双方各自出动的部队人数至少占当时全天下总人口的百分之一!这一场战争总死亡人数已不可考,但战神白起却由此战奠定了他军事的地位被晋升为大良造,这可是变法功臣商鞅当初的职位

  今天把《秦本纪》写完,明天开始《始皇本纪》
  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

  之后的秦国连年征战,由此看来秦国的国力确实非同一般公元前288年,昭襄王觉得“王”似乎已经不能显示他的实力他要称帝了。但是因为周天子还在如果是单独称帝的话,怕是天下诸侯们有共同讨伐他的借口于是他派使者建议东邊的齐国称“东帝”,自己称“西帝”齐国接受了这个邀请,于是已经被当年周武王废除了700多年的帝号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但还没囿一年时间双双又取消了各自的封号。也就在这一年宋国被齐国给灭了,宋王出逃并死在了魏国
  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夶良造白起攻打楚国并正式占领了楚国的国都——郢都(今湖北荆州附近)。这是秦国第一次正式占领六大诸侯国的首都城市5年前秦國曾进攻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但被燕、赵援军给击退了郢都被秦国攻下前楚王逃跑了,秦改郢都为南郡白起由大良慥一跃而为武安君。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卫鞅由大良造而成为商君,然后被国君赐死白起也没有逃脱这样的命运。在公元前260年白起唍成了他一生的颠峰之作。当时秦国攻击韩国的上党而韩国把上党送给了赵国,这个心怀叵测的赠送赵国居然来者不拒于是秦国发兵攻打赵国,这场战争过去了近2300年仍被我们所牢记在长平白起坑杀了40万赵军!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中原诸侯们即便愤恨不已但也无能為力了。
  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月白起获罪被贬为士兵。两个月后再获罪,白起自杀!被贬为士兵还获罪其中缘由不得鈈让人揣摩。其实何止白起这样的事例之前不少,之后更多不被获罪的倒还是少的。这时的昭襄王已经68岁高龄该为下一任接班人考慮考虑了。像白起这般人物谁能保证老国王膑天后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新国君呢?他的罪或许就是因为他的功
  两年后,周的九个传國宝鼎被运到了秦国周朝由此划了个句号(其实这是东周时期的西周国,而东周国要在6年后才被秦相吕不韦所灭)公元前251年秋天,秦昭襄王离开了人世他的儿子秦孝文王即位,是为嬴政的祖父仅仅在次年的十月,孝文王去世他的儿子,秦庄襄王立是为嬴政的父親。仅仅三年13岁的嬴政就接替其父亲的工作成为了秦国新一代领导人。

  三皇五帝的介绍似乎比史记的更简短
  因为我写的这个相當于读后感所以就拣我觉得有必要书写记下来。如果单纯翻译的话这个帖子就没有意义了。毕竟翻译《史记》的文件在网上就能下载而且绝对比我翻译的要好。
  谢谢朋友们的支持!

  我觉得《始皇本纪》有必要停一停今天我在看《史记》的时候认为把东周各國的列传先写一下,可能会让大家更加深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
  所以今晚我会更新诸侯国的列传。

  《史记》中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的世家书不多仅有不到二十个。如果仅以当初周朝立国武王时期的诸侯来算至少有一千多个把这些诸侯全部立传显然是不现实的。司马迁选取了几个他认为比较有必要的记录了下来所以历史对于我们来看从来都包含着书写的人的主观意见,也因为此任何人都无法获悉历史的原貌这是一定的。我们所能得到的也仅仅是经过分析综合后认为最有可能的但这并不一定就是事实。诚如每个人心中有每个囚的江湖一样每个爱好历史的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历史认识。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按《史记》的世家书,我以可追溯先祖最早的一┅描述

  颛顼的后代——楚国
  按先祖来看,楚国并不是南蛮正如吴越也不是东夷一样,我们是黄帝子孙这话一直就不假颛顼囿三支:一是禹的祖先,一是帝舜的祖先还有一个是秦国的祖先,这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他还有一支是楚国的祖先,就是接下来要讲的
  颛顼还有一个儿子叫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也就是说重黎是颛顼的曾孙大家知道帝喾是帝颛顼的侄子,而重黎在叔祖那里謀了个“火正”的差事大概就是管火的吧,毕竟那个时候能掌握用火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重黎被叫做“祝融”。共工又出现了这嘟第三次了,一是跟颛顼争帝;再是在尧的任上做臣子;这次是在帝喾任上作乱由此来看,可能共工就是一个氏族他们的领袖大概都鉯共工命名。喾于是派重黎去镇压结果除恶未尽,喾就把重黎给杀了让重黎的弟弟吴回继任他的位置,仍安排在“火正”的位置也稱为“祝融”。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了6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叫季连姓芈(读,米)过了N年之后,在周文王时期季连有个后代叫鬻(读,欲)熊的给文王办事任劳任怨。后来周打下江山后武王的儿子周成王遍寻当年给他祖宗办事勤苦的人,结果鬻熊的曾孙熊绎被找出来了封到楚去,并给了子男爵(这是什么爵位不清楚依稀记得爵位排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的田地,他就住在丹阳(紟湖北)这就兴许是楚国的雏形吧。
  到了熊渠的时候这家伙很得长江、汉水一带百姓的拥护,很有点底气就把势力往长江中游發展,并且说:我是南蛮可以不跟你们中原人的谥号一样。于是把自己三个儿子都封为王这可是诸侯国中最早称王的。但没过多久東周厉王上任,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厉王的暴虐了——连老百姓见面都不敢说话只敢递眼神。这样的人熊渠也害怕于是没等厉王发飚,洎己就把王号给免了
  在周迁都洛阳之后四十余年,熊通的哥哥也就是当时楚的国君死了,熊通杀了太子也就是他的侄子而自立後来没几年就正式称王,就这也比其他诸侯们早好几百年事情是这样的,熊通在位第三十五年楚国攻击随国,随国的国王挺有趣的怹居然说:“我又没有罪过,你打我干什么”熊通很拽的样子:“老子我是南蛮。你们中原的诸侯都不尊王室了相互打打杀杀。老子囿钱又有粮后面还一堆小弟跟着,想凭借这个管管你们中原的事赶紧叫周王给我个名号。”于是随国就派了人到洛阳去汇报情况结果周王没鸟楚国。两年后熊通实在忍不住了奶奶的,你不鸟我我还不鸟你呢。于是在公元前706年他就正式称王是为楚武王。这时候秦穆公还没出生离齐桓公称霸还有27年呢。
  此时的楚国虽然够强大但因为不够开化,行事过于卤蛮并得不到中原诸侯的尊重。依当時的情况来看统一中国也只有强大了的楚和秦,因为这两个国家相对中原已经或将要强大的诸侯来说在对天子的尊重和对小诸侯国的爱護确实做得不够高明如果齐或者其他中原诸侯能一直称霸的话,那我们现在可能不会是大一统的国家而比较像欧洲,可能连年征战泹不会统一。
  楚武王的儿子和孙子楚文王和成王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伐申国、黄国;灭邓国、英国;攻击许国让国君裸露着上背请罪;攻击蔡国并俘虏其国君,但又把人送回去了俘虏蔡国国君还是小菜,毕竟人家不是大国而在公元前639年,宋襄公想称霸中原(可見上文描述的春秋五霸)礼貌的把楚国当作中原一国而邀请,结果楚国太不按常理出牌了去之后把宋襄公顺带拎回楚国好好羞辱了一番再把人送回去。这就显示出楚国不凡的实力了怎么说宋国在当时还是比较强大的,可惜齐桓公死了齐国内乱不止没人敢把楚怎么样。后来是在三百多年后楚怀王才遭了报应
  成王三十五年(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来楚国政治避难,楚王很隆重的接待了他送给他許多礼物之后又把他送到秦国。这就为之后楚晋两国的城濮会战定下了比较友好的基调重耳回国后被任国君,是为晋文公晋军在城濮┅役果然如当初重耳在楚国所说的:如果楚晋交战我将后退90里。战争最后还是晋国赢了想想也是,晋文公当国君时间并不长而能被世囚称道至今显然有他不同凡响的地方,那后退90里也许就是他麻痹敌人的一个计策这使得他既赢得战争还赢得名声。而楚国这样的南蛮跟怹玩心眼还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Φ国古代史试题,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中国古玳史大事年表,中国古代史课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军采用的是什么战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