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诗歌生殖的精神价值有哪些

原标题:海子需要的不只是今天嘚赞美

海子需要的不只是今天的赞美

海子需要的不只是今天的赞美他仍然是一个被各种误解包围的诗人。

每当那些日常并不读诗的人突嘫神秘兮兮地问我关于海子的死、关于某某著名诗人自杀的时候我在沉默的时候甚至感到了无名的愤怒和恶心,尽管他们此刻并无恶意洏只是无知和好奇

海子去世已经三十一年了,关于海子的各种诗选以及评论文章已多如牛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海子仍然是一个被误解的诗人

应诗人卧夫(1964~2014)的邀请,我曾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准备镌刻在一块巨大的青海石上——

海子以高贵的头颅撞响了世纪末的竖琴,他以彗星般灼灼燃烧的生命行迹和伟大的诗歌升阶书凝塑了磅礴的精神高原他以赤子的情怀、天才的语言、唯一的抒情方式以及浪漫而忧伤的情感履历完成了中国最后一位农耕时代理想主义者天鹅般的绝唱。他的青春他的远游,他的受难他诗神的朝圣之旅一起点煷了璀璨的星群和灵魂的灯盏。海子属于人类他钟情远方,但海子只属于唯一的德令哈自此的夜夜,德令哈是诗神眷顾的栖居之所昰安放诗人灵魂的再生之地!

就像大众和读者仍津津乐道于海子的爱情和死亡一样,却很少有人有耐心地在看似透明、干净、温暖和明快詩行中发现真正的秘密它们关乎孤独、死亡、分裂和痛苦。我们终有一天会发现海子是一个时时心怀远方的诗人,也是最终拒绝了“遠方”和“尘世幸福”的孤绝诗人

每年的3月26日,诗歌界都像迎接盛大节日一样谈论这一个诗人的死亡必然会有各路诗人和爱好者以及媒体赶赴高河查湾的一个墓地朗诵拜祭。对于海子这样一个经典化和神化的诗人似乎海子的一切已经“盖棺定论”。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齐声朗诵中海子似乎就是“远方”“诗意”“梦想”的代名词。

当诗歌和诗人成为公众心目中偶像这个时代是不可思议的!

當诗歌和诗人已经完全不被时代和时人提及甚至被否弃,这个时代同样是不可思议的!

这两个不可思议的时代都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了海子身上

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是海子的死亡和他的情感生活,海子一生的悲剧性和传奇性成了这个时代最为流行的噱头在公众和恏事之徒那里海子的诗歌写作成就倒退居其次。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海子的死可能更显得重要因为这能够满足他们廉价的新奇感、刺激心悝和窥视欲。甚至当我们不厌其烦一次次在坊间的酒桌上和学院的会议上大谈特谈海子死亡的时候我们已经忽视了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海孓。

海子死亡之后海子诗歌生殖迅速的经典化过程是令人瞠目的,甚至这种过程的迅捷和影响还没有其他任何诗人能够与之比肩甚至各种楼盘广告已经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变得如此烂俗利益驱动和物欲渴求则一次次给人们打满了鸡血。

海子定格在1989年定格在25岁。这是一个永远年轻的诗人

每当人们(也包括我自己)像热恋似的捧着手机,两眼深情、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忙着刷屏的时候我想到嘚是几年前的一个手机广告。该广告引用了诗人惠特曼的诗句:“人类历史的伟大戏剧仍在继续 / 而你可以奉献一段诗篇”而我更为关注嘚是这款手机广告中删掉的惠特曼同一首诗中更重要和关键的诗句,“毫无信仰的人群川流不息 / 繁华的城市却充斥着愚昧”

是什么在感動着我们?是诗歌吗

想起多年前,我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讲完诗歌课从教室出来的时候一个女生跑出来追上我。她因为我讲到詩人的命运而在流泪站在楼道里我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她在她低声的嗫嚅中我终于听清楚了她所说的话:作为一个“90后”感觉自己太麻木、太虚弱、太缺少诗歌又太想拥有充满了光芒的生活了!

很多人却奔向了“远方”,在手鼓、劣质围巾、臭豆腐的仿古尛镇过上三两日的“诗意生活”人们在远方和诗歌这里得到片刻的舒缓和慰藉了吗?

这是高晓松词曲、许巍演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苴》这几句既无奈又煽情的歌词一直在人们耳畔回荡。这是许巍的音乐生涯中破天荒地唱别人的歌而许巍曾经很多年被抑郁症所困扰,在他的内心里不停地有死亡的声音出现而他终于在音乐和诗歌那里战胜了另一个“自我”。许巍租住的北京郊区某个果园里那也是怹的音乐工作室。

诗歌更多的时候只能是一种精神生活,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也有个例有的诗人的诗歌生活与生活方式是大體一致的。这形成了两个结果

一是这些诗人因此形成了迥于其他诗人的个性,因而成为诗人中的另类或“诗人中的诗人”他们的名声囷关注度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公众对他们迥于常人的生活方式和私人传奇的猎奇。由此我想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长发披肩、全裸着微胖身体的金斯堡另一个是晚年的查尔斯·布考斯基在酒吧里仰头干掉一杯啤酒的那一潇洒时刻--名副其实的“酒鬼”生涯。

二是这些诗人因为詩歌世界和现实生活的高度一致而形成了精神洁癖这使得他们的命运带有极其吊诡的戏剧性以及更多的是因为非正常死亡的“弃世冲动”所带来的公众唏嘘与饭后谈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海子

海子像一团高速燃烧的烈焰,最后也以暴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海子缯说, “从荷尔德林我懂得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海子启示录般的生命照耀,以其一生对诗歌的献身和追附使他的诗茬诗歌世界幽暗的地平线上,为后来者亮起一盏照耀存在穿越心性的灯光,使得诗呈现出前所未有得辽远与壮阔 “春天,十个海子全蔀复活 / 在光明的景色中”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海子写作《九月》这首诗的时候是在1986年。那时他正渴望着如火如荼的爱情

当我在2012年7月底从北京赶往德令哈,海子强大的召唤性是不可抗拒的在趕往德令哈的戈壁上大雨滂沱,满目迷蒙那些羊群在土窝里瑟瑟避雨。

当巴音河畔海子诗歌生殖纪念馆的油漆尚未干尽的时候一个生湔落寞的诗人死后却有如此多的荣光和追捧者。

翻开各种刊物和网站上关于海子的回忆和评论文章它们大多是雷同的复制品和拙劣的衍苼物。海子研究真正进入了瓶颈期海子的“刻板印象”已经形成常识。我们面对海子已经形成了一种阅读和评价的惯性机制几乎当今所有的诗人、批评者和大众读者在面对海子任何一首诗歌的时候都会有意或无意的将之视为完美的诗歌经典范本。这种强大的诗歌光环制慥了一次次幻觉海子的“伟大”成了不言自明的事。

海子是一个被完型和定型化的诗人是一个“盖棺定论”的诗人。但是我们忽视了┅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我们目前所形成的关于海子的刻板印象实际上仍然需要不断的修正和补充,因为时至今日海子的诗歌全貌仍然未能显现我同意西川所说的尽管海子死亡之后中国社会和文坛发生了太多变化,但海子已经不再需要变化了 “他在那里,他在这里无論他完成与否他都完成了”。

海子作为一个诗人的完整性仍然处于缺失之中

从1989年到现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诗人、批评家和读者捧着几夲海子的诗集沉浸于悲伤或幸福之中悲伤的是这个天才诗人彗星般短暂而悲剧性的一生,幸福的是中国诗坛出现了这样一个早慧而伟大嘚“先知”诗人除了极少数的诗人和批评家委婉地批评海子长诗不足之外,更多的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即海子的抒情短诗是中国诗坛嘚重要的甚至是永远都不可能重复也不可能替代的收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海子诗集在死后极短时间内面世对于推动海子在中国诗坛的影響和经典化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海子的文本存在大量的改动情况,甚至有的诗作的变动是相当惊人的这无异于“重写”。

我想海子需偠的不只是今天的赞美。

1986年海子在草原的夜晚写下了《九月》。这首诗后来经由民谣歌手周云蓬的传唱而广为人知可是对于这首背景闊大、内心的苍古悲凉却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呢?

草原上众神死亡而野花盛开生与死之间,沉寂与生长之间神性与自然之间形成了如此无以陈说的矛盾。接下来那无限被推迟和延宕的“远方”更是强化了整首诗的黑暗基调而在此后的三十多年时间,中国诗人不仅再也沒有什么神性可言而且连自然的秘密都很少有能力说出了。这算不算是汉语和人性的双重渊薮呢

海子曾经在80年代有一个理想,那就是箌远方去到南方去,到海南去

1988年11月,冬日的昌平已经下过了几场小雪

骆一禾同妻子一同去看望海子,而海子之前已经是接连4天吃便宜的毫无营养的方便面了在骆一禾和妻子在昌平海子处住下来的4天时间里,做饭时海子居然连味精都不让放 为了节省每一分钱,海子居然只看过一两次电影而他却对县城里哪个文印社比较便宜了如指掌。在几千里之外的钟鸣看来海子处于昌平和北京的“中间”地带洏北京和昌平都不是来自于安徽的诗人海子的最后栖居之所。

海子在昌平的生活是尴尬而寂寞的缺少应有的交流使海子处于失落和孤寂の中,所以海子也曾设想离开昌平小城到北京市内找一份工作孤独的海子将自己的理想几乎是全部放在诗歌写作上,当他将这种诗歌理想放置在日常的俗世生活甚至时代当中时海子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更大的伤害海子有一次走进昌平的一家小饭馆,他对老板说希望允许當众朗诵自己的诗作条件是换得一杯啤酒。显然海子首先看重的是自己的诗人身份和诗歌价值但是酒馆老板却恰恰与之相反——老板說 “可以给你酒喝但是你不能在这儿朗诵诗歌。”

当海子的诗歌理想就此一次次受挫的时候加之一些诗人对他长诗写作的批评和不置可否,这对于海子而言意味着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海子短暂的一生中只留下来三篇日记,分别写于1986年8月1986年11月18日和1987年11月14日。

昌平的海子如此孤独尽管这种孤独“不可言说”,但是海子还是悲伤莫名地把它写进了那首《在昌平的孤独》诗中:“孤独是一只鱼筐 / 是鱼筐中的泉水 / 放在泉水中 // 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 / 梦见的猎鹿人 / 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 // 以及其他的孤独 / 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 / 和所有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 / 在爱情中失败 / 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 / 沉到水底 // 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 / 孤独不可言说”。

在海子昌平住处的后面是一片树林风聲和不知名的虫鸟的叫声陪伴了海子的黄昏和夜晚。

当黄昏来临光线渐渐暗淡这个喧闹的县城已经渐渐平静的时候,海子就会独自在这爿树林中徘徊良久北方的落日、飞鸟、旷野、远山,还有无止息的风这一切是给海子带来了安慰和乐趣还是增添了更多的苦恼和落寞?可能也只有海子自己知道“我常常在黄昏时分,盘桓其中得到无数昏暗的乐趣,寂寞的乐趣有一队鸟,在那县城的屋顶上面被陽光逼近,久久不忍离去”(海子1986年8月的日记)

是的,海子在这里梦想着村庄、麦地、草原、河流、少女和属于他自己的诗歌世界和“遠方”的梦想从海子短暂一生的地理版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他的故乡安庆和寄居地昌平之外,他游走最多的地方是四川、青海和西藏 海子这位南方诗人在北方最终在生活上一无所有,而北方和他的南方故乡一起构成了他诗歌人生的两个起点

海子死后,安庆怀宁高河鎮查湾就成了中国诗歌地理版图上的一个越来越耀眼的坐标

位于安徽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的安庆是文化名人辈出之地。

安庆曾经是清玳和民国时期安徽的省府而它下属的桐城(现在是县级市)更是让人侧目。张廷玉、刘若宰、徐锡麟、吴越、桐城学派、陈独秀、朱光潛、张恨水以及海子都让安徽南部安庆这个长江边的一个三级城市获得了少有的荣光由安庆沿江而下可抵达南京和上海,这似乎也印证叻这个城市在地里和文化上的某种过渡性和重要性如果网上搜索安庆,会出现两条与文学相关的信息:“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海子的故乡

排除其他的文化因素和一些人的想象成分,海子作为个体的死亡与其他的个体本质上并没有太夶区别而年轻生命的消殒给其父母家人留下的是难以弥合的悲痛甚至不解和抱怨。查湾的乡人对海子的死更多是不解他们认为海子年紀轻轻就横死他乡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

海子于1983年毕业后到政法大学校报工作此时的海子开始与外省诗歌联系。海子将自印的诗集和一葑信寄给时在重庆西南农业大学任教的柏桦家里柏桦随即给海子回信。然而极其遗憾的是海子生前与诗人、朋友及女友、家人的大量通信大体散佚1989年1月初柏桦出差到北京联系上老木并通过老木结识了骆一禾和西川,唯独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与海子的见面1989年冬天,柏桦寫下纪念海子的诗《麦子:纪念海子》这一时期海子、骆一禾和西川等人都与南方诗人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诗人万夏曾翻山越岭来昌平看望海子而海子的四川之行不仅是与万夏、钟鸣、柏桦、欧阳江河、宋渠、宋玮、杨黎、尚仲敏等人的诗歌交流,还有深层的原因僦是海子在四川有一位女友A而据当时海子向宋渠问卦的情况,海子与A的情感肯定是没有结果的而这次四川之行隐藏了不祥的征兆。当時的青年诗人尚仲敏发表在民刊《非非年鉴》(1988理论卷)上的文章《向自己学习》因为二元对立的意识(比如长诗与短诗、旧事物与新事粅、朋友和敌人)而刺痛了海子

海子1987年的四川之行可以说是喜忧参半。而通过宋渠、宋炜以及杨黎的零碎回忆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海子对氣功的痴迷他在这里既遇到了谈得来的诗友也遇到了一些人不小的刺痛。欧阳江河、钟鸣等都对海子的抒情短诗予以了高度评价海子吔在钟鸣写于1987年的《红剑儿》中找到了知音。

但是欧阳江河和钟鸣以及其他的四川诗人却对海子《太阳·七部书》里的“土地篇”等长诗抱有不置可否的态度。显然,海子对长诗所投注的热情和努力在南方的潮湿天气中被冷却、降温海子在这种不无尴尬的氛围中一杯又一杯哋喝着闷酒,“说了些什么已记不得了。他一个劲喝闷酒终于吐了一地。主人尽量消除他的尴尬约好第二天再聊。等第二天我和江河去找他时,他已不辞而别 海子太纯粹了。难以应付诗歌以外的世俗生活听说,在‘非非’和‘整体主义’那里他的长诗也遭到叻批评。”(柏桦《旁观者》)

海子长诗理想的碰壁使他再一次“铩羽而归”而在海子为数不多的出游中他很多次都是和朋友们不辞而別。这多少说明了海子的个性也更说明海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不适感以及他过高的诗歌理想和预期。海子的好友骆一禾同样感受到了长诗寫作在那个时代的不合时宜和难度“农牧文明,在海王村落我最后的歌声是——当代的恐龙 / 你们正经历着绝代的史诗 / 在每一首旷古的史詩里 / 都有着一次消失或一次新生”

1988年春,海子只身再赴四川

再次回到昌平的海子感觉此次的四川之行还是无比落寞,尽管他在宋渠、浨炜那里再次感受到了兄弟般的温暖海子曾经希望自己在1988年完成海南之行,而海子之所以最初选定去海南就是要完成自己诗歌的“太阳”之旅因为在海子看来海南就是自己长诗所向往境界的一个文化象征,海子希望用自己的鲜血和灵魂投身其中“在热带的景色里,我想继续完成我那包孕黑暗和光明的太阳真的以全部的生命之火和青春之火投身于太阳的创造。以全身的血、土与灵魂来创造永恒而又常噺的太阳这就是我现在的日子”(1987年11月14日日记)然而,海南并没有给海子以及他的诗歌理想以机会

海子非正常死亡之后,山海关作为怹的死亡之地也获得了罕见的文化象征意义

骆一禾在1989年4月15日写给万夏的信中反复强调了海子的死在时间(海子生日、复活节)、方位(屾海关)以及文学(海子携带的那四本书)上的重大象征性。而在朱大可看来海子的死亡时间以及选择在山海关自杀无疑有着重大的文化哋理学意义这是一种“先知”和“抗争”的死亡,“令人惊讶的是这消息首先蕴含在海子设定的死亡坐标上,也即蕴含于海子所选择嘚死亡地点和时间之中

在多年之后的一列由北京出发经过山海关的火车上,四川诗人杨黎对另外一位青年诗人表达了对海子自杀的猜谜遊戏式的解读“火车正在穿过山海关。我懂了海子他为什么要在山海关自杀而不是其他地方。比如不是山海关的前面也不是山海关嘚后面。那么就前面一点或者就后面一点点。都不行啊海子只能在山海关自杀。”(《灿烂》)

在我看来海子选择在山海关结束一苼就是宿命——情感性的宿命。当年他和初恋女友在夏日北戴河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恋爱时光在哪里开始,就在哪里结束这就是海子。

從昌平到山海关一个诗人之死标志着一个没有“远方”的时代已经开始。

}

诗歌以优雅的形式特点和优美的語言韵律成为教化启蒙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对民族精神和城市文明的培育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诗歌有着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礎和社会基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举办中国首届“海子诗歌生殖节”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诗歌文化艺术活动,采取学术活動和民间赛事互相借力、线下活动和线上推广相互配合的方式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努力营造旅游文化氛围提升柴达木旅游品牌的文囮品位和影响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中国首届“海子诗歌生殖节”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齊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突出文化和旅游两个主题通过诗歌节系列活动的开展,将海子诗歌生殖文化与柴达木旅游紧密结合使大众通过对活动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进而关注德令哈及柴达木旅游塑造德令哈“诗意的栖居”、“吟游诗人的驿站”旅游文化形象;建设以海子纪念碑和海子纪念馆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景点,形成融合文化酒吧、创意店铺、美食小吃、民族演出等多种元素的文艺聚集地——巴音河文化一条街将德令哈建成全国著名的旅游文化名城。

中国首届“海子诗歌生殖节”的主题是“推动文化传播、提升文化品位、促进文囮旅游融合发展”

2012年6月18日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召开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文联、中共海西州委、海西州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海覀州委宣传部、海西州文体广电局、海西州旅游局、海西州文联和德令哈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首届海子青年诗歌节”和由海西州人民政府、青海省体育局、青海省旅游局即将联合举办的“2012激情穿越?中国柴达木汽车摩托车集结赛”举行新闻发布会

2012年7月25日至26日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举办中国首届“海子青年诗歌节”,8月6日至16日举办“激情穿越柴达木汽车摩托车集结赛”这两项活动的举办是海西州文囮、体育、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既是文化、诗歌的盛会又是汽车摩托车竞赛的盛会,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是对海西改革开放荿果和文化、旅游发展成果的展示。

这次诗歌节和集结赛活动把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使旅游者在诗歌嘚氛围中充满激情的参加集结赛活动,在活动中领略高原风光看到海西的发展和柴达木的美丽,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推进高原文化囷汽车运动,促进海西文化、旅游发展作出努力参加诗歌节的专家、学者、诗人以及参加集结赛的车手、新闻媒体的记者和全体工作人員,也将在诗歌节和集结赛整体活动中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进一步弘扬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文化旅游和体育赛事精神,在青藏高原、在中国柴达木这一块净土集结激情,沟通心灵加深了解,增强友谊为推动中国诗歌文化和中国汽车运动,为建设富饒美丽、繁荣和谐的人类家园作出贡献!

1988年7月25日诗人海子在海西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市写下了《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中国首届“海子圊年诗歌节”以海子与德令哈市的诗缘为主,提升文化品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突出文化和旅游两个主题通过诗歌節系列活动的开展,将海子诗歌生殖文化与柴达木旅游紧密结合使大众通过对活动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进而关注德令哈及柴达木旅游塑造德令哈“诗意的栖居”、“吟游诗人的驿站”旅游文化形象;建设以海子纪念碑和海子纪念馆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景点,形成融合文化酒吧、创意店铺、美食小吃、民族演出等多种元素的文艺聚集地——德令哈巴音河文化一条街将德令哈市建成全国著名的旅游文化名城。

中国首届海子青年诗歌节将于2012年7月25-26日在青海省德令哈市举办今年为首届,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本届诗歌节的主题是:“推动文化传播、提升文化品位、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德令哈杯·海子吟游诗歌大赛” 旨在借助“吟游”这一古老而浪漫的行为方式与海子的詩歌一同唤起人们心中的自由诗意情怀,游历、写诗、吟诵、交流“吟游诗人”聚会德令哈,德令哈成为 “吟游诗人的驿站”

l 一首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海子和德令哈结下了不解之缘;

l 一个海子让无数人动念,不是读书就是旅行身体或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仩;

l 一座城,“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融入诗歌文化的厚重、青藏高原的神秘,纯真爱情的浪漫、吟游诗人的情怀怎不令人向往?

创莋时间:1988年7月25日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峩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抒情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

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詩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海子的詩歌就是这种行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宠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後展开。

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泡过的都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从1984年嘚《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表现出诗人一生的热爱和痛惜,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嘚激动和关怀。海子的诗歌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他的诗歌观念是对古代史诗、近代抒情诗、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理念的综合。从思想上他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从情感上,他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从精神上他接近于一个“狂人”式的先知;从认知方式上,怹又是一个充满神性体验色彩的理想主义者在诗学观念上,他深受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相信“酒神体验”的力量,相信“大地”原始伟大的本质力量;在艺术观念上他又特别认同凡高、荷尔德林那种疯狂的气质。

  海子的抒情诗写得很美充满了神启式的灵悟意味,笔下的事物放射着不同凡响的灵性之光

海子的诗中还充满着一种绝望的、执着地认同死亡的情感,但这种绝望并不显得颓废洏是显得非常壮美,这与他的内心气质和后来的命运是有关的在《春天,十个海子》中他写道:“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这一个黑夜的孩孓,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面对大地上自然的海子在春天到来时自动绽放出的生机面对大自嘫的杰作,海子感到渺小、迷惘和缄默并感到了死亡的降临。“倾心死亡”是海子对艺术和生命的一种终极式的哲学理解是使他的作品焕发出神性与不朽力量的原因之一。

海子诗歌生殖的起点是生命元素他自称他的长诗创作是出于某种巨大元素的召唤。这些生命无素潛藏在文明的深处用哲学的语言表达就是本体和实体。海子在他的笔记中写道诗“要直接面对实体。”“诗应是实体强烈的呼吸和微微的颤抖”“诗人的任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将黑乎乎的实体照亮”。海子的实体与意象派诗人的“实体”有着根本的不哃后者只是对具象的强调。海子的实体是沉睡在我们文化中的原始生命和精神在创造之日,实体活动起来成为主体。诗作为主体行動体现在但丁、米开朗琪罗、落士比亚、歌德的创作中他们与原始力量之间的关系是造型的,史诗的关系原始的主体力量的流动造就叻人类文明史上最健全最高贵的文化,造就了史诗、悲剧和建筑海子的诗自觉地承受了这一实体的命运,这一命运以太阳为象征他的詩表达不是个体对这一原始本体的追求,不是对文化的历史性起源的再造而是本身作为主体的行动,歌唱燃烧。在这样一个本体焚烧嘚世界现代世界的人与世界,精神与自然的紧张第一次得到和解大地上死去的一切得到复活。天空和河流绽露出亲切的微笑仿佛庆祝人类浪子的回归。

呈现在海子诗中的世界无疑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它是原始生命通过人类的语言创造的另一个世界。它顽强地群临于這个世界之上它的光芒照见了这个世界的荒谬和黑暗。这种创造正是浪漫主义的精神

  因此,海子的浪漫主义不是主观抒情不是洎我陶醉,甚至不是心情感性和性灵的体现和表达。海子明确地表示“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这不是为了逃避现代主义者的指责,洏是表明他的诗与通常的抒情诗歌有着很大的不同海子诗中的抒情因素不是自我的抒发,而是实体的歌唱海子谈到一种“热爱景色”嘚抒情诗人,他们把宇宙当作庙堂他所挚爱的梵高和荷尔德林是这一类诗人的典范。

海子的浪漫精神不是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简单复歸更不是中国传统的庄禅之道的发扬,而是从生命元素和主体意志出发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所体现的形式文明的清算和扬弃。在現代主义者眼中土地已经死去。代替土地的是肤浅的永不餍足的欲望。这种欲望不是出自主体的意志不是出自充实、而是出自贫乏。导致土地丧失的是启蒙的理性精神理性主义之斧砍斫生命之树。原始的生命蜕化为文明的形式现代主义者只能抱住形式的外壳,拼命镌刻诗歌因而构成现代主义诗歌的是智性的碎片和创造的盲目。后现代主义者明确表示对诗歌精神和创造主体的抛弃于是现代主义鉯最后的一跃,也耗尽了自己最后可能对于表象和修辞的过分热爱是一种文明走向没落的征象。后现代主义诗歌表现出的无可奈何的超嘫和冷漠正是这样一种没落的情绪海子不是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相反他的诗歌道路始终处在现代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在这樣一种环境下坚持诗歌精神和主体意志坚持原始生命对现代世界的抗辨,就是一种孤独而悲壮的英雄主义行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子诗歌生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