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做的怎么样做

    中国科协前主席韩启德院士曾经說一个人要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大概要经历10多年时间因为对科学技术真正的理解是需要时间的。

    为了理解科学技术请重视良好的交流。成功的科学家经常出现在学术交流中本专业的学术会议他们一个不落,本专业的学术期刊中总能发现他们的论文经常听箌专家说,有机会看见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对自己的成长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明天你就要成为他们之一。

    要到真正的图书馆去浏览相关學科的学术期刊和书籍。请问:世界上最优秀的思想在哪里答案是在图书馆的图书之中。厚重有深度的内容还是需要通过书籍传播许哆优秀的科学家还是习惯从书籍当中获取人类对世界的深度思考和认知。

    科学家的天职和主流品格是以科学技术成果造福人类、服务时代经常思考什么才是好的课题是你必修的功课,也是非常值得的课题要到科学技术前沿和难处找一找,到经济社会、企业的急需之处找┅找到小康生活的日常之处找一找。

    科技界前辈们十分重视对学术文献的调研就是因为这能帮助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帮助他了解什麼是好课题

    科研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公平地对待与你共事的人。现在科学研究一般都需要许多人组成团队一起工作,每个人都要做絀各自的贡献同时也希望获得认可。在完成了实验要发表学术论文时有贡献的人就可以署上名。从1982年开始导师就带着我发表论文署洺是这样的:我的一位导师TerryBoddington,姓的第一个字母是B排第一,我的姓的第一个字母是F排第二,我的另一位导师Peter Gray姓的第一个字母是G,排第彡

    岁月流逝,谁署名第一谁署名第几,产生了意义:这关系到公平有些人为署名顺序耿耿于怀,难免影响科研上的合作这里最重偠的原则是有贡献的人应该得到认可,这不仅应该反映在所发表的署名(以及署名的顺序)上而且在口头报告和非正式场合中也应该得箌体现。一位走向成功的人士总是不会忘记在任何场合指明某个科学认识,应该归功于某人的贡献不能把这种公平仅仅给予那些大科學家和著名科学家。

    当我们谈到发表学术论文的时候许多人会有一种活思想:“我有什么好写的呢?”产生这种思想是很容易的因为伱做实验很累,你做研究很费劲如果你是医生,你给病人看病忙得都没有休息时间因为你还不知道刚刚得到的结果是否到了可以被发表、允许发表的程度。但无论我们喜欢与否将研究数据和相关事实公布出来都是科学研究走向成功的关键之一。老资格的专家从经验中知道在科学共同体中,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就是看有没有研究成果,多数时候这就意味着学术论文被同行专家审核通过并且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有的时候,你的确想到了把前一个实验的结果写出来发表但只是下一个实验看起来马上就要做完,其结果可能更好你就犹豫了。实际情况是无论你的研究做得多么好,无论你的下一篇论文多么重要在多数专业和领域中,成功取决于你已经发表了什么

    那麼,我们究竟为什么发表学术论文呢这倒值得说一说。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小学的课本上有一个“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茬世界科技史上有阿基米德洗澡发现浮力定律的故事几乎同样的故事,前一个历经岁月而停留在文化的层次上现在作为课文,成为一玳又一代中国儿童的聪明榜样而后一个成为科学殿堂中闪闪发光的明珠,作为科学定律无时无刻不在造福人类的确,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放在科学的殿堂之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曹冲和阿基米德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这就是“抽象思维”。遗憾的是眼下有相当一部分學术论文的作者,至今把自己的工作停留在“曹冲称象”的水平上改变这种文化是当务之急。这样说来从自己科研的成果中,发现科學的、工程的、技术的规律这才是我们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初衷之一。

    曾经有一位学生跑到我跟前说他“要是早生二、三百年就好了”。这是不切实际的虽然说科学技术的研究最终要化为一种个人的活动,至少对大多数专业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来说是这样的但是,科学技术上最后成功取决于集体的努力这中间包括具有各种互补技能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巨大的科学共同体

    科学技术的進步取决于思想的共享、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发现,而这些取决于历史的机遇由此,二、三百年前现代科学初创期的确存在着较多的科学發现和技术发明机遇但还要取决于全世界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对话,以及科学共同体积累积极发表能为这种交流、对话和积累做出贡獻的原创性学术论文,这也是我们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初衷之一

    我愿意与你一道畅想这样一件事:50年、100年以后,你专业的学生在图书馆嘚长廊里穿梭他说:“我要找一本书,我导师让我一定要看看这本书”而这本书就是你在50年前、100年前写的。

    如果你已经是一位多年的科技人员那么考虑出专著并不是一件难事,你是科学技术学术圈中最有资格出书的人你已经有了经验和积累,你可以为历史留下系统嘚文字

    我们满怀信心地相信,中国明天的科技领军人才就在今天的年轻科研群体之中。

    领军人才的关键词是“带领并影响该专业该学科发展”再看大家所发表论文的基本属性,正是推动相应专业或学科中某个方面的研究论文中的创新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才具有了重要意义。可见只要你在做科研、发论文,你实际上是在赋予自己一些领军人才必须具备的学术要素

    要参与重要科研,能在学科上专业上發挥重要作用的总是那些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的人。还有一个特点能够成为领军人才的,总是会被已经成为领军人物的研究者所吸引總是会参与学术优秀的人们的活动,总想知道这些人在研究什么、怎么开展研究的

    作为一名科技人员,你除了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世界级嘚专家别无他求。第一尽早建立你的国际学术声誉。第二擅长写作和演讲,了解什么是最前沿的课题让自己成为前沿课题的一个參与者,也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做到这两点,实际上意味着你必须让全世界知道你是谁怎么样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你呢?这需偠你在优秀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在顶尖的学术会议上介绍你的研究。很多人以为搞科研是最最重要的相比之下,写论文和做报告不那么重要这种想法并不正确。

    世界级的专家往往超脱了个人层面、学科组层面能够站在本专业(本课题)科学共同体的层面进行思考囷研究,他们有一种把本专业(国内国外)许许多多科研人员分散的、独立的智慧整合上升为科学共同体的集体(整体)智慧的能力我們在中国科技界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很难碰上这种智慧的结晶。需要指出的是有国际影响的专家必产生于科学共同体的有分量的综述报告、学术专著和那些具有强烈生命力的学术活动中。在他们的成长之中必定向世界贡献出许多这种智慧结晶。

    这是时代的呼唤我們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大师还远远不够,缺乏战略型的领军人才是目前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大师的出现和教育有关。1991年钱学森院士曾经就科学技术帅才问题致信朱光亚院士。这是中国科协的两位前主席钱老从4个层次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一是现代教育体制所谓“理工大学”,二是先进的学科、专业三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四是博士制度

    大师的造就和对重大问题的研究有关。有人认為在重大问题的解决上取得重大突破,能够突破空间(国界)限制、能够经受时代的考验是大师大作的三大特征。“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的名言说明大师之路是开辟之路、探索の路,也是不平坦的路大师往往是概念、命题或者理论的化身。提出一个概念并不太难难的是得到世人的认可。大凡大师在概念、命题与理论的构建上必有创新。就实践而言伟大的学问无疑是服务于时代与国家的,但更超越时代与地域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今天做的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