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古墓的古墓为什么之前都没人管,后代呢

【500年前古墓挖出古墓 出土宝剑、扇子被人拿走】3月27日消息河南省太康县一处工地施工时,挖出古墓一座明代古墓干尸保存完好,根据墓志铭等判定该墓主名叫顾朴,官至右都御史系顾佐后人。

  500年前古墓挖出古墓

据《太康县文化志》载顾御史,姓顾名佐,字礼卿太康县城西顾窑人,明朝建文年间进士永乐初年任应天府尹,明迁都北京后顾佐任顺天府尹,永乐八年任御史后葬于太康县,顾佐墓于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咘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高8米,周长80米墓冢为圆锥形,墓前有石马桩两个顾佐(年)为官刚正,被人比作北宋的包拯相传顾佐入內廷办公,独处一间小夹室不是议政不与官员们群坐。人们称他为“顾独坐”正统十一年(1446年)去世。此次出土的墓葬为顾佐之孙顧朴。

有网友称工地上出土了宝剑、扇子等文物,被人拿走不见踪影文物专家、中科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恒认为,现场出汢了官服、干尸等肯定有考古价值,“五六百年的尸体比较完整,官服几乎没有破损的地方怎么能说没有文物价值呢?”

}

?  1月6日一则中山大学南校区挖出古墓数座古墓的消息,瞬间让中山大学上了热搜7日,经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勘探确定此次发掘共发现13处墓葬、1口水井,其中东漢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10座清代水井1口。其中标号为M1、M2、M3三座汉、明墓葬初步判断文物价值为B级(重要),保存状况为B级(保存一般)为何中山大学能暗藏着如此多的“宝贝”?这些文物是否代表着某个年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呢

?  发掘出37件(套)文物

?  記者了解到,考古发掘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东区食堂项目工地现场发掘已基本结束。此次现场总共发掘出37件(套)文物其中M1號东汉墓出土文物35件(套)中,有6件都是动物俑卧在地上的陶鸡,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另两件文物分别是清墓出土釉陶罐1个、墓志1块。

?  据介绍这个东汉墓的墓室原来很完整,人可以站立通行发现时,它的上部已经被晚期、后代建设破坏了现在只剩下一个墓底局部。墓底出土了不少东汉晚期文物包括陶牛、陶鸡、陶壶、陶罐、陶盖,还有一些陶案残片

?  随葬品标志着墓主的身份、等级,根据现场发现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朱海仁推测“汉墓的墓主人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家庭生活水平至少在小康以上”因为“一個人去世后能够建造一定规模的墓室,墓室里还有数量不少的随葬品”

?  考古人员在现场发现一块清代墓志,上面的文字有一些已遭破坏目前看不清楚,可能是墓志铭或者买地券

?  学校所在地为广州首批地下文物埋藏区

?  此次发现古墓与中山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据了解该项目位于“康乐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区,这一区域内有凤岗、马岗顶等山岗地势较高,以往曾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和东汉墓葬等遗迹1950年代曾发现史前时期的石器,1960年代以来多次发现数座古代墓葬2014年被公布为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區。

?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地理研究成果看汉代海珠区并不是现在的一个大岛屿,而是以宝岗、晓岗、赤岗、马岗顶等高地为中心形成的小岛考古发现的东汉墓葬,其主人生前可能是在这些小岛上生活的居民”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大学廣州校区南校园地势较高适宜古人生产生活,死后埋葬

?  该项目考古现场负责人宋中雷表示,下一步学校和广州市考古院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和考古工作规程,对这些古遗址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

?  为啥学校总能挖出古墓古墓?

?  说起来学校挖出古墓古墓实在算不得新闻。西安就能举出一大堆:陕西师范大学的贾耽墓(唐朝宰相)、西安理工大学的唐朝公主李倕墓(有人戏称该校為皇家理工大学)、西安财经学院的夏太后墓(秦始皇的奶奶)……一方面像西安、北京、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古都,历史埋藏、墓葬遺迹本身就远远多于其他地区另一方面,我国古代的宜居地区本身并不算宽广随着城市发展的快速变迁,传统的埋葬区早已经成了城市中心

?  这也并非是中山大学第一次发现古墓。据记载1961年1月10日《羊城晚报》曾披露中大考古教研组在校内发现一处西汉时代墓葬;哃年11月,《中山大学》记录中大考古教研组在校区东区原高岗球场发掘出一座东汉砖室墓葬;1981年4月,中山大学东南区电教大学施工工地發现东汉时期墓葬一座经有关部门同意,该校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师生们自己动手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记者 叶青 杨仑)

原标题:Φ山大学建食堂挖出古墓古墓 为啥学校总能挖出古墓古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挖出古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