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佗城镇有刘氏祠堂吗

格式:DOCX ? 页数:3页 ? 上传日期: 19:59:51 ? 浏览次数:24 ? ? 4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国际在线创新频道消息:9月12ㄖ“传承千年文脉,打造人文名县”——“2018主流媒体走进龙川”媒体团在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镇参观采访走访了学宫、考棚、刘氏宗祠、南越王庙、越王井等景点,深入了解佗城文化感受千年古城。

??佗城原称龙川城,是秦朝岭南四大古邑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素有“秦朝古邑、汉唐名城”的美称,至今已有2230多年的历史佗城,是岭南客家之源赵佗兴王之地,中华姓氏之最科举文化之窗,將打造成“北有平遥南有佗城”。1991年佗城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广东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0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评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2015年,被评为龙川“新八景”之一;2016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佗城人文资源密集,名胜古迹颇多其中学宫与考棚并存至今的景象在全国范围内相当罕见。

??据史料记载龙川学宫最早始建于唐代,现存学宫始建于明代经历两次重修。走近学宫最先映入眼帘的当属大成殿。青砖墙体外批红色灰浆。正面两层屋面中间有木匾一块金漆竖式阳刻“大成殿”。廊檐②十四根红沙岩质石柱有卷棚(瓦铺),梁架有金漆雕刻彩绘图案大殿的两侧,分别设有钟、鼓早上敲钟晚上打鼓,古人用“晨钟暮鼓”来报时提醒世人时光的流逝。

??从大成殿的两侧可以走到明伦堂明伦堂,是古人学习礼乐射艺书数的地方类似于现在的教室。明伦堂墙内有十六根花岗岩柱柱有斗拱。前后各有一门前门上方有木匾一块,刻有“明伦堂”字样堂内八根红木柱承屋架,东牆前有文昌帝君坐像西墙前设有桌椅,供学子上课用

??龙川考棚位于佗城西门,建于清光绪二年在考棚可以看到考试院、比武场、考官阅卷的地方等,感受古代考试的氛围考棚曾被龙川一中、龙川电机厂使用。1986年被列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

??佗城是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的融合地是客家祖地之一。佗城现有姓氏179个原有姓氏宗祠80多个,经过历史的变迁、自然灾害的毁损现能找到的宗祠或遗址共有41个,这些宗祠大部分建于清代

??刘氏宗祠是佗城宗祠的代表之一,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300哆年,是古龙川辖区内的刘氏族人到衙门办事和联络族人以及纪念先人举行祭祀的场所同时也是本姓子弟到县城读书和参加科考落脚的哋方。刘氏宗祠整个建筑分上、中、下三幢共三厅二井上下正间从大门到上厅成梯度抬升,体现了汉族传统的辈份观念和对先祖的尊敬宗族历史长廊,内容丰富有刘氏的起源、刘氏先祖遗训遗作等。从刘氏宗祠的布局、陈列情况可以看到世人对宗族文化的重视,使嘚宗族文化广为流传

刘氏宗祠(杨尚春 摄)

??佗城为南越王赵佗兴王之地。南越王庙为现存纪念奉祀赵佗的唯一建筑始建于清康熙陸十年,后经过三次重修庙门额嵌石匾一块,刻“南越王庙”1962年南越王庙列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

??越王井始建于秦代,1998年曾作维修是龙川首位县令赵佗的汲水井,后赵佗为南越王故称“越王井”。井为砖石结构井沿用弧形红沙岩石块围成直径1.2米圆形井圈,井深11.3米该井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岭南稀有的古井之一越王井现今依然是一口活井,井水甘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川县佗城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