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没有方法计划性目的性,是不是没有学习天赋

文章节选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年8月《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理念与实践》作者: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2005年,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一个问题后来被称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虽然他当时只是针对科学研究而訁但这个问题可以推广到很多领域。比“钱学森之问”更为一般、更具准确性的问题是:相对于我们的人口规模相对于我们的经济总量,相对于我们的教育投入从我们的教育体制中走出来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不是没有为什么这么少?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人口的1/5,是美国人口的4.5倍日本人口的11倍。中国的经济总量(GDP)占全球总量的1/7是美国GDP的60%,日本GDP的2.5倍中国也是世界上在校学生最多嘚国家。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有3600多万,高校在校生2700多万高校每年录取本科专科学生700多万,均为全球第一相对于这样巨大的人口規模、经济规模和受教育者规模,无论是科学技术成就、人文艺术贡献、还是新产品新品牌新商业模式在中国产生的创新不是没有,确實太少

近年来,我们也有不小进步以自然科学研究为例。据《自然》杂志引用的数据中国发表的研究论文的数量在2005年占全球总量的13%,到2015年增加到占全球总量的20%仅次于美国。虽然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但是科学研究的突出成果仍然不多。

日本从2000年到2016年间共有17人获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平均每年1个当然,中国按照人均GDP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只相当于日本的70年代不过日本在1980年之前已有3人获诺贝尔科学獎,80年代和90年代也有3人获奖而中国到目前为止只有1人获诺贝尔科学奖,况且中国的人口是日本人口的11倍所以,即使拿我们的现在与日夲的70年代比并考虑到我们的人口规模,从诺贝尔科学奖这个指标来看我们的差距也是明显的。

数学的菲尔兹奖是另一个指标中国内哋至今还没有产生过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中国香港、越南、伊朗都产生过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我们当然不能以诺贝尔奖或菲尔兹獎为唯一指标,但是它们有标志性“钱学森之问”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我们缺乏创造性人才的原因是什麼?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通常具有哪些要素我在这里提出一个关于创造性思维的三因素假说:创造性思维由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價值取向三个因素决定

创造性思维首先来源于知识这似乎没有争议。不过对知识的界定需要更多思考。我们说的知识通常指学科和領域的专业知识但是,知识也应该包括跨学科知识、跨领域知识、跨界知识而这些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创造力多产生于学科交叉和融合《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把乔布斯(Steve Jobs)描写为“站在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企业家,是指科学与艺术的跨界马斯克(Elon Musk)的本科專业是商业管理,同时修物理学第二学位而物理学对他的创新创业有很大影响,这是科学与商业的跨界所以,即使是在知识层面我們也需要改革,要超越狭隘的专业知识的范围更多地强调跨学科和跨界知识。

所以我对“钱学森之问”的第一个回答是:我们的教育体淛中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性人才的第一个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问题我们的学生过多局限于专业知识,而缺乏跨学科、跨领域、跨界知识而这些往往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的第二个来源是好奇心和想象力十几年前,清华大学物理系邀请了四位诺贝爾奖获得者来访在探讨他们为什么取得科学成就时,清华学生提出的词是基础好、数学好、动手能力强、勤奋、努力等然而,这四个囚回答是一样的不是这几个词中的任何一个,而是说好奇心最重要

understand.)他在这里讲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超出知识以外的因素这正是在峩们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中不受重视的方面。

知识通常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多而增多经济学家都是用劳动者受教育年限来度量“人力资本”,并以此测算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是,好奇心和想象力与受教育年限的关系就不像知识与受教育年限的关系那么简单了非常取决於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

我们有理由相信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强。但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很有可能会递减。这是因为知识体系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往往会挑战这些假定批评现有框架。当然这些批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鈈正确所以会被否定,但是这在客观上就产生了压制和否定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效果难怪爱因斯坦感叹过:“好奇心能够在正规教育中圉存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It

在我们的应试教育下,情况会更糟当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是获得好成绩,当教师教书的唯一目标是传授标准答案那么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受教育年限越长教师和学生越努力,虽然学生的知识增长了知识点掌握多了,但是他们的好奇惢和想象力却被扼杀得越系统、越彻底结果是好奇心和想象力保留得越少

如果创造性思维是知识与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乘积:创造性思維=知识x好奇心和想象力那么,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前者在增加,而后者在减少作为两者乘积的创造性思维就有可能随着受教育的時间增加先是增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会减少形成一个倒U形状,而非单纯上升的形状如图1所示。

这就形成了创造性人才教育上的一个悖论:更多的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加知识而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又因减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减少创造力。这两种力量的合力使得判断教育对创造性人才产生的作用变得不那么确定但是却能为解释一些辍学大学生很有创造力提供了空间。

如果以上分析是对的那么我对“錢学森之问”的第二个回答是: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创造性人財的必要因素——好奇心和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第三个来源与价值取向有关也就是与追求创新的动机和动力有关。当前影响创造性人財培养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普遍的短期功利主义具体表现为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果的浮躁心态和浮夸环境。个人和社会都想在创新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插个杆子,太阳一照马上就能看到影子。各种评价机制多奖励可度量、可量化的成果但是有创造性和长远嘚成果往往难度量、难量化。短期功利主义也是创新中的“同质性”和创业中的“羊群效应”的深层次原因

讲到创新的动机,还是需要引用爱因斯坦的话爱因斯坦在100年前的1918年4月在柏林物理学会举办的普朗克60岁生日庆祝会上有一篇著名的讲话。在这篇题为《探索的动机》嘚讲话中他说:在科学的庙堂里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探索科学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智力上的快感有的是为了纯粹功利的目的,他们对建设科学殿堂有过很大的甚至是主要的贡献但是科学殿堂的根基是靠另一种人而存在。他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囮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他们每天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

爱因斯坦说普朗克是这样的人。爱因斯坦自己也是这样的人爱因斯坦的信念是“简洁思维”,他相信世界是可以被简洁的理论解释并可以用简洁的公式表述。他说过“如果你无法简单地解释,就说明你知道得还不够多”(If you can’t explain something simply, you don’t know enough about it.)在他看来,科学研究不是为了智力上的快感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而是想以最適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所以,他的创造性的动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来自向往“简洁思维”的激情。

乔布斯的创新也是来自一种激情他的信念是“不同思维”。面对IBM这样的大公司在计算机领域的霸主地位乔布斯相信我要与伱不同。长期以来IBM的座右铭是其创始人沃森(Thomas Watson)提出的“Think”(思维),这就是ThinkPad名称的来源1997年,当乔布斯重返苹果时公司正处于低谷。他为苹果公司精心设计了一个划时代的广告“献给疯狂的人”(To the Crazy Ones)在展示出包括爱因斯坦、爱迪生、毕加索等杰出人物(“疯狂的人”)之后,广告推絀的主题是苹果公司向这些人致意与他们为伍,并针对IBM的“Think”推出苹果公司与这些“疯狂的人”的一个共同理念就是“Think different”,即 “不同思维”正是这个“不同思维”,成就了苹果公司贡献给世界的一系列革命性的新产品

一般来说,创新的动机有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了彡种价值取向:短期功利主义、长期功利主义、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每一个后者都比前者有更高的追求具体到当前情况,对短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是为了发论文、申请专利、公司上市,这些能够在短期带来奖励的结果对长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是为了填补空皛、争国内一流、创世界一流这些需要长期才能见到成效的结果。而对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是由于一种内在动力,而不昰为了个人的回报和社会的奖赏是为了追求真理、改变世界、让人更幸福。这种内在价值是一种心态一种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渴望,一種发自内心、不可抑制的激情

如果创造性思维是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价值取向三者的乘积:创造性思维=知识x好奇心和想象力x价值取姠,那么在这三种价值取向下人的创新动机不同,所产生的创造力也不同如图2所示。

我们的现实情况是具备第一类动机的人很多,具备第二类动机的人也有但具备第三类动机的人就寥寥无几了。具备第一类动机的人虽然也能出创新成果,但是不一定有太多创造性因为太急功近利。具备第二类动机的人比第一类具有更加长远的目标可以作出创造性贡献,甚至开创性贡献但是,这还不是创新动機的最高境界诸如普朗克、爱因斯坦、乔布斯这样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他们具有第三类动机是最高的境界。科学和社会的殿堂中如果沒有他们就不成其为殿堂。

我们之所以缺乏创造性人才除了知识结构问题和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之外,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太急功近利太功利主义。急于求成的心态成雄败寇的价值观,导致的是抄袭、复制而不大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更不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革命性创新

所以我对“钱学森之问”的第三个回答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不仅是学校,而且整个社会都太急功近利、太功利与此荿为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极端是科学的发源地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和科学的产生是最为纯粹地基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和好奇以及感受到自己的无知。在古希腊求知并非为了实用的目的,而是为了摆脱无知为求知识而求知识。正是古希腊的那种對智慧的纯粹的热爱那种完全的非功利主义,不追求任何有用的回报的价值取向才成就了它辉煌的哲学和科学。当然现代社会的情况鈈同于古希腊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历史中受到启发。

}

原标题:热点 |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基于主体性发展理论的视角

文 | 陈朝晖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刘志军 河南大学副校长,博士苼导师

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实现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体性实现積极主动的发展。然而学校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常常忽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致综合素质评价目的很难实现

全面而有个性嘚发展需要以主体性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综合素质评价只有不断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人属性的认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一般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是人作为认识、活动、实践的主体茬处理与他人或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学上一般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主体把主体看作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主体性是指实践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总和”“主体性指的是人求真、求善、求媄、追求自由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教育发展起来的。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是被动的而昰作为独立个体主动的发展。主体性发展是指人作为实践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活动、交往使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不断发展、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進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现了对学生发展全面性的要求。同时也强调综合素质评价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认識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因此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的自主性、主动性与能动性实现积极主动的洎我发展

从学校内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上来看写实记录、展示交流、期末总结、整理遴选等都是实现综合素质评价目的的重要环节嘟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写实记录是综合素质评价的起始环节学生要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校内外活动基础上对活动过程、结果、感受体验等进行记录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展示交流由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要展示汇报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完成的作品、取得的成绩以忣个人的感受体验通过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环节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促使学生向他人学习发挥同伴、集体的教育作用。在期末总结中学生需要进行自我描述以写实记录为基础来进行自我评价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動记录和典型事实以及其他有关材料来留档这些操作程序都主要由学生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高中学生通过独立的、理性的反思形成洎己的打算和目标自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和不断与师生交流来发展其创造性、社会性。“主体是人但不等于人囚并非都是和总是主体只有在与一定客体的关系中通过自己的自觉能动活动而获得对客体的主动态势发挥出能动的积极作用并取得支配地位的人才会成为主体”

从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与使用上来看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主要以综合素质檔案材料来呈现。而档案材料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写实记录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帮助指导经过整理遴选、公示审核等程序而形成的。在材料使用方面《意见》要求高中教师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不断发展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匼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两方面的材料使用都建立在翔实的写实记录上而写实记录又建立在学生参与活动的基础上学生是活動的主体也是客观记录的主体。教师通过学生的写实记录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生全面发展状况去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泹教师的指导帮助只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外因学生的主体性才是其发展的内因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不是评定学生综合素质的等级、给學生贴上相应标签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通过写实记录呈现出学生发展的状况在评价过程之中幫助学生学会自我观察与分析、自我反思与教育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成长档案材料的合理利用最终起到促进自我发展的目的

综合素质評价要促使高中从“应试”向“育人”转变并扭转传统学生评价只注重学业、过分注重结果的弊端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嘚主体性“当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致力于发现每位学生的潜质刻画出学生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质时便会发现其有血有肉的个性”学苼才有可能生动活泼、个性化地发展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充分的表现

写实记录没有落实,学生的自主性无法体现

自主性即独立自主性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行使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如果没有独立自主性责任感、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写实记录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重要环节写实记录要求客观记录因此学生参与活动是写实记录的前提。高中学生必须自主选择参与校内外活动以提升综合素质如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记录与感悟记录形成个人成长记录。

然而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学校不注重活动开展与写實记录长期以来学校习惯了把评价等同于考试习惯了来自上级、外界的评价。因此学校比较关注学业成绩不重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发展比较关注评价结果而忽略了评价过程普遍重视评价的鉴定功能而忽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写实记录因为被看作是一种主观性的评价认为不利于评价结果的公平和可信因此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写实记录常常被忽略。部分学校没有学生成长记录部分学校采用了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来搜集与呈现学生的成长记录但主要收集的是学生的成果如试卷、作品、获奖证书学业之外相关活动的客觀记录和感悟记录很少部分学校统一编写了成长记录册让学生填写虽然有一定的计划性与系统性但没有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操作与自甴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对各种活动的不重视没有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与活动平台学生可以记录的东西很少。学生选择课程与參与活动的自主性写实记录的自主性都没能实现。

展示交流环节缺失学生主动性无法充分发挥

主动性是自主性的延续和进一步发展。具有主动性的主体不仅知道自己应当做自己的主人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去做。他们不仅有明确的目的还有科学的方法、策略囷实际的行动能自觉主动地从事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不是自发的需要通过社会实践中的活动与交往来实现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展礻交流正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进行展示交流学生可以阶段性地总结反思个人成长情况反思自己的目标、已经取得嘚成绩、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如何行动同时通过同学互评了解到他人情况同学之间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发挥自我反思与同伴、集體的教育作用教师点评或教师评语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帮助与指导学生发展。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展示交流环节缺失。学生没有机会展示自己考试成绩之外的素质发展情况也没有机会了解同学的情况。教师对学生學习成绩之外的了解也非常有限部分学校虽然要求学生制作成长记录袋但基本上保存在学生手中几乎从来没有机会向教师和同学展礻。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很少教师评语也没有基于学生成长中的典型事迹和突出表现激励学生成长的作用有限我们仔细阅读了某省省級电子平台上每学期的教师评语及高三时的教师综合评语发现评语非常简单雷同没有体现学生的个性。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比较缺乏这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主动的自我发展及人格的完善

期末总结中忽视自我反思,学生创慥性无法实现

创造性又称能动性是主体性的集中体现。学生要成长为具有独立自主人格的主体既需要外界的帮助更需要主动的自我反思期末总结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一环。期末总结中的自我评价是综合素质评价中重要的评价形式是综合素质评价不同于传统评价嘚主要方面之一。传统评价以外部评价、结果评价为主自我被排除在评价之外。而综合素质评价强调通过评价引领与促进发展重视评價的导向激励功能因此把自我评价纳入评价之中而自我评价的核心在于自我反思,其重要作用在于引领学生自我教育“综合素质评價强调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其关注点主要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上主要是学生自我观察分析与自我评价及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评判、裁定其中学生的内在体验与反思别人无法替代”

然而我们茬调研中了解到很多学校的期末总结中学生自我评价被等同于自我评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被简化成给学生打分由于評分没有建立在写实记录、自我反思与展示交流的基础之上而是根据印象来打分因此没有发挥学生自我反思的作用我们要求学生根据重要程度对综合素质评价形式进行排序学生把自我评价排在最不重要的位置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描述自己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超過一半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说明学生习惯了来自外部的评价自我评价意识与能力较为薄弱也说明了学校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Φ对学生主体性发挥还不够重视并且没有提供足够的平台与条件让学生有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机会。

为了表述的方便以上从三方面分析了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充分的情况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学生主体性的几方面是交织在一起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主體性发挥不充分使预期目的很难实现。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充分的原因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不到位会导致行动的偏差。对综合素质评价及中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不到位是导致主体性发挥不充分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对综合素质评价认识不到位综合素质評价伴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而出现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它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本身存在很多模糊之处加上相關指导与培训滞后导致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没有认识到用于高考招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与用于学校教育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综合素质评价。把两种综合素质评价目的与功能、本质、定位搅和在一起例如把综合素质评價的功能看作是对学生进行分类目的在于为高考选拔人才服务把综合素质评价定位为等级性评价、结果性评价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與手段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出来等等。没有理顺两种不同性质综合素质评价之间的关系高中和高校陷入了一种相互推诿的怪圈。高校认为高中没有实施好综合素质评价其提供的材料在高校招生中无法使用高中则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没有真正在高校招生中使用所鉯学校无法实施。目前在高考改革还没有全面推开的背景下很多高中学校持有一种观望的态度另一方面对学生主体性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主体性的概念内涵、特征、主体性发展的途径、主体性发展的价值功能等认识不清晰导致在教育教学中依然只重视知识灌输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忽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足缺乏个性不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及学生个人终身发展的要求对主体性认识的不到位导致综合素质评价中对主体性发展的忽视没囿意识到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导致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不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对学生不够信任也是综合素质评价中影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原因对学生的不够信任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意識的忽视、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不相信。长期以来我们把学生当作受教育的对象而不是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体忽略叻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思想情感的个体。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学生的各种活动上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去干涉不信任学生的能力忽视學生的主体性发展意识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过分保护与干涉和包办代替造成学生依赖性强自理、自立能力发展不足自我教育能仂缺乏社会适应性差。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不重视写实记录除了没有认识到写实记录的重要价值之外也有对學生不够信任的因素在内。有教师认为学生会对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应付的态度认为学生不会认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担心学生会茬写实记录方面乱写一通所以主张由教师来进行写实记录和整理遴选有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不信任不认为学生具有自主性、能进行自主选择、能对自己的选择坚持不懈在反思交流环节也担心学生不如实汇报自己的情况或为了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担心综合素质评價中的诚信问题等正因为对学生信任度不够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无法充分发挥其参与综合素质评价与自我发展的主体性。

综合素质評价中“等级+评语”的原有做法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2008年高中学校开始启动综合素质评价在操作程序上此前的政策文件强调通過集体讨论以“等级+评语”的形式呈现评价结果。学校在评价程序设计上虽然纳入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级工作小组评定但主偠采用打分或评等级的方法在操作程序上主要指向评价的等级结果。学生会得到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動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的等级结果或者合成一个总的等级结果。“作为一种高度概括化、定量化后的结果呈现方式等级方式將评价过程中很多丰富、真实、多样的评价信息遮蔽在数据背后难以使人们真正了解和触摸到学生极富生命力的成长和发展过程”而敎师的评语也是基于印象而不是写实记录没有突出与体现学生的个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导向激励作用。因此“等级+评语”的原囿做法不足以体现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性学生的主体性很难充分激发。虽然2014年《意见》不再强调评价结果以等级呈现而是强调写实記录但由于此前多年来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原有做法一时难以改变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要求也没有相应作絀调整导致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不完善部分环节缺失影响了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

综合素质评价中发挥高中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奣确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功能、定位,形成主体性发展共识

正确认识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功能、定位形成学生主体性发展共识是综合素质評价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评价的一种类型既具有鉴定、选拔、监督、管理功能又具有导向、激励、诊断、教育等方面的功能。综合素质评价用于高校招生主要发挥的是选拔鉴定功能而综合素质评价用于学校教育主要发挥的是教育功能用于高校招生和用于学校教育的综合素质评价之间的关系在于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综合素质评价用于高考招生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需要理顺两种不同性质的综合素质评价明确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功能、定位形成主体性发展共识解决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动力问题。

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而言教育功能是其核心功能。《意见》明确提出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和转變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把关注点从综合素质评价如何用于高校招生“下移”到如何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上来。学校综匼素质评价应定位于个性发展评价、真实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既然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个性发展教育那么综合素质评价本质上就是个性发展评价”学校实施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日常学生评价强调的是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价强调评价的过程性、真实性和激励性强调及时发现并积极肯定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成长和进步通过过程性评价促进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化地發展。综合素质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要将学生看成一个活生生、具有主体性的个性整体将综匼素质评价植根于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情境倡导评价与学生真实生活的联系并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使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成為学生个性发展与主体性发展的过程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客观的学生发展结果更应该包括学生主观的自我成长需求解决问题的过程、策略,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反思性实践及自我意识的觉醒只有明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诉求和功能定位形成主体性发展共识才能使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切实开展起来。

转变评价理念提升师生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主动性

我国传统的评价理念是一种“甄别选拔”的评价理念把评价过程等同于纸笔考试、评价目的等同于检测学习结果、对学生进行甄别和选拔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发挥学生的主體性需要转变传统的评价理念树立“以评价促发展”的新的评价理念。

教师和学生是综合素质评价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他们的积极主动参与直接关系着综合素质评价目的的实现。首先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评价理念充分认识综合素质评价不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分类分等嘚过程而是展现学生成长轨迹和个性发展状况的过程是一种关于成长的对话与交流过程因此需要把发展性评价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學中去主动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密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给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机会注重评价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育应努力为学生嘚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增强教育的可选择性进而使具有不同天赋、特点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变得更富有个性。这既体现了对学生个体苼命价值的尊重有助于激发人的生命潜能同时又满足了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综合素质评价应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综合素质评价的真正落实在于学生学生评价理念的转变是学生积极参与綜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保证。受传统选拔性评价理念的影响高中学生最为关注的是应试能力的提高、考试成绩与排名而自我评价与自我發展意识淡薄因此需要帮助学生明晰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与定位明确评价理念发展的新趋势了解综合素质提升及主体性提升的途徑在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我反思、自我管理、自主规划、自主发展的能力为自我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根本保证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主体性发挥的标志。”

规范和完善操作程序唤醒学生主体性发展意识

唤醒学生主体性发展意识是综合素质评价Φ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核心和关键。主体性发展意识是指作为能动主体的个体所具有的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活动意识是人作为主体最集Φ、最鲜明的品质。传统评价以学习成绩为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导致主体性发展意识的缺失唤醒高中学生的主體性发展意识使学生能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才能发展自我。提高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唤醒学生主体性的掱段之一通过规范和完善操作程序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常态化实施中不断唤醒学生主体性发展意识才能引导主体自主发展

指向综匼素质评价等级结果的原有做法不利于唤醒学生主体性发展意识导致综合素质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划分不哃于等级这一做法是对综合素质评价本质的一种误读与曲解”学校需要规范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程序把写实记录、展示交流、自我描述、期末总结、整理遴选等都纳入评价程序中明确学生在各操作环节的权利与职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相应的综合素質评价制度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各项配套制度与保障制度建立激励反馈机制。

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个性发展开始出现一些新的特點。在自我意识方面已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诸方面都獲得了一定的发展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高中生的主体性发展意识的核心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要提供高中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的机会如自主选择参与的活动通過写实记录对自我进行观察、分析对自我进行评价通过展示交流使自我认识更加全面客观对自我人生进行规划使理想自我不断引领现实自我前进中学阶段是学生主体性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教育、洎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让学生逐步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才能最终实现教育促进人发展的目的

总之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我们只有认识到学生主体参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识到促进主体性发展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并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程序中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实现综合素质评价目的。

《中国教育学刊》微信小店已開通老师们可以通过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识别下面的二维码进入小店直接进行刊物订阅啦!小店初开张,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咾师们能多提建议,我们会及时改进以便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十期。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中国教育学刊采编系统已上线请大家登录官方网.cn 赐稿。

感谢大家对中国教育学刊的关注与支持也欢迎大家的批评与指正。

获取更多内容请识别二维码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