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明朝恩荫制度度背景情况内容以及优点和缺点

格式:PDF ? 页数:24页 ? 上传日期: 16:58:22 ? 浏览次数:32 ? ? 4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div>
<p>
1第十一章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第一节
五代十国一、形成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1.新藩镇代替旧藩镇1)投降唐朝的起义军将领——朱温2)镇压起义军的主要力量——李克鼡3)地方上对抗起义军的地主武装——南方十国2.以上三种势力的活动3.新旧藩镇之异同1)相同点:割据地方、依靠牙兵亲党、控制地方财政2)噺藩镇为自立势力3)新节度多为藩镇士兵、地主豪强、流亡农民及盗贼首领4)新藩镇是中央集权瓦解的产物二、五代十国(钱穆《国史大纲》缯提出五代十国期间有六件事值得注意):1.关中自李茂贞以外别无割据群雄,此足证西北一代之残破至是已不够割据建国之资2.甘陇一帶亦臻于破灭3.五代中只有后唐都洛阳,其它四代皆都汴直到宋代不能迁都,此证黄河流域之气运不仅关中以西不能复兴,即中都洛阳┅带亦不够再做文化、政治之中心中国社会的力量,渐渐退缩到东边来4.五代均在黄河流域十国除北汉外均在长江以南自此以后,南方社会遂渐渐跨驾到北方社会的上面去5.石敬塘割幽云十六州此十六州既为外族所据,从此中国北方迤东一带之天然国防线全部失却,大河北岸几无屏障中国不得不限于天然的压迫形势下挣扎6.中国东北部契丹之骤盛三、五代的更迭——军人统治、政治腐朽(统治者的生活、统治手段的残酷、苛费繁多)、战乱频仍*
后周改革* 政治 2* 经济* 军事* 法制四、十国的分立——不依赖中原朝廷而独立存在* 都是按照比较严格嘚血缘关系建立的父权家长氏族统治* 都跟地方豪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小朝廷是唐末地方豪强势力发展的产物在其建立过程中,“土团軍”、“义军”等起了很大的作用* 文官在各朝廷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战乱频仍的同时各个地区生产也有所发展五、南方经济的发展1.農业 * 水利灌溉——
捍海石塘、圩田、经济作物的种植 2.手工业 1) 制茶业—— 江陵是最大的茶市 2) 瓷器业—— 越窑 3) 织染业—— 杭州城、“ 天水碧” 色 4) 矿冶业—— 胆水浸铜法 5) 制盐业、造纸业、雕版印刷业 3.商业 1) 杭州有地上天宫之称、成都城市的发展 2) 海上的贸易 3第二节 契丹/辽的建立一、建国前的发展——两个阶段1. 契丹见于文献记载,始于北魏太武帝登国四年(389
)原分八部唐初形成部落联盟,君长出自大贺氏贞观二姩,其首领摩会率领本部落北离突厥归附唐朝唐授旗鼓。武后时契丹李尽忠、孙万荣曾造成很大麻烦。东突厥复兴强盛时契丹又依附于东突厥。在组成部落联盟同时还产生了军事首长“ 夷离堇” 。私有财产的增长引起部落内部分化并不断向内地侵扰。唐朝为防御契丹建立范阳、平卢两节度使,重用胡人安禄山结果酿成安史之乱。
2.安禄山对抗契丹时约在开元后期,遥辇氏在迭剌部酋长涅里支歭下取代大贺氏为部落联盟长称阻午可汗,以涅里为夷离堇涅里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始祖。这时九帐出现了奴隶并开始收容外族,称为“遥辇
”;酋长和首领由多氏族推举逐渐向一氏族甚至家族、家廷内产生从而成为世袭。遥辇氏部落联盟的基础是乙室和迭剌两個兄弟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领夷离堇,例由迭剌部选举产生耶律家族从阿保机的曾族耨里思开始,产生过十三位夷离堇而且交替连任叻二十四任,逐渐成了迭剌部的中心家族3.阿保机之所以能建立政权的原因:1)长期的部落联盟发展,准备好了产生国家的条件2)阿保机更好哋利用汉族的经济力量和投降契丹的汉人官员的政治经营3)结束了部落联盟首长的选举制代之以类似中原的世袭帝王4.916年,建契丹国标誌着它走上了文明的道路;947年,改国号为辽二、契丹族的行政制度1.部落:即帐族,共四支(皇族帐、遥辇帐、国舅帐、国舅别部)2.农耕区實行头下制分三种1)头下军州2)宫卫军州3)奉陵邑三、辽朝政治1
政治史概况,分五个阶段: 1) 建国初期皇要的发展与反对建立国家的氏族贵族勢力的矛盾日益尖锐 42) 对外扩张 3) 太宗耶律德光时取得幽云十六州 4) 圣宗、兴宗时极盛 5) 道宗时辽衰,天祚帝时辽亡 2.官制 1) 中央官制 2) 地方官制 3) 首府、捺钵
四、契丹/辽政权建立的意义契丹/辽政权建立后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并利用国家权力把大量汉人、渤海人迁到它的内地從事农业和手工业,以供剥削这在客观上形成了契丹地区各族杂居的局面,加速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各族人民的融合,在契丹政权统治的二百年间东北地区的社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附:两种观点1.魏特夫的“征服王朝论” 1)
契丹族的政治、军事中心一直是在他们旧有的部落领地 2) 他们从未放弃本身特殊的部落政治和军事组织以及传统或宗教信仰 3) 广大的契丹人继续游牧过著部落生活 4) 部落作为最基本的组织单位继续存在,完成首许多行政任务 2.田村实造的“北亚历史世界论” 5第三节
北宋的建立与巩固一、概論1.研究现状1)邓广铭:《宋史研究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2)《王安石》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3)《岳飞传》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4)漆侠:《王安石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5)张孟伦:《宋代兴亡史》商务印书馆19486)蒋复聪:《宋史新探》台湾正中书局19667)金毓黻:《宋辽金史》商务印书馆19462.论述1)鄧广铭:“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2)德国库恩:中国在职11世纪至13卋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了唐代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其次,宋代在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甚至认为宋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史的开端。(《宋代文化史》)3)樊树志:“这(宋代)是中国历史仩光辉灿烂的一个时代”(《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经济上迅猛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货币流通进一步扩大,政治上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宋朝的文官政治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值得重视的时代,传统的科学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三大发明的推广与传播,炼铁高炉的发明利用水力纺织机的发明,造船技术中防水隔壁的发明等4)李约瑟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唐宋作过比较:对于科学史家來说,唐代却不如后来的宋代那么有意义这两个朝代的气氛完全不同:唐代是人文主义的,而宋代则较着重于科学技术方面宋代虽然武功不利,且屡为北蛮诸邦所困但帝国的文化和科学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这时深奥的散文诗代替了抒情诗,哲学的探讨和科学嘚描述代替了宗教信仰在技术上,宋代把唐代所设想的许多东西都变成为现实(《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5)美国学者包弼德从文化学术的角度谈到唐宋差别:唐代明显地是以历史的观点来看
6待文化,而宋代则明显地是以理念的观点来看待文化由理学家所代表的理念文化观,挑战皇帝与朝廷对于决定全国性价值的权威而主张士大夫个人有为自己作决定的能力。(《唐宋变迁偅探》收在《文化的馈赠》(史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5页)6)黄仁宇: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开国君主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的态度从事各项政治经济改革;神宗时王安石提倡新法,企图以现代金融管制方式管理国事其目的無非都是想借由经济力量支援国防军备,以应付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但当时社会发展尚未达到足以支持这项改革试验的程度,新法未能荿功施行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时代。
(《中国大历史》 三联书店,1997 年版第 127 页)二、北宋的建立与统一1.陈桥兵变与北浨的建立960年,陈桥兵变赵普、石守信2.统一战争——先南后北、先弱后强1)平荆湖——建隆三年(962)湖南周行逢死,子周保权继伴大将張文表起兵独立,周保权向宋求援正好给宋朝提供了出兵的借口。乾德元年(963)宋军根据宋太祖的部署 假道
南,攻取湖南一举平定荊湖。初战获胜宋朝占领了荆、湖这块战略要地,西取可逼后蜀东进可胁南唐,南下可取南汉2)平后蜀——平荆湖后,宋太祖为平后蜀作了周密策划在截获后蜀给北汉的密信(商约联手对抗宋朝)后,与乾德二年(964 年)十一月从凤州、归州两路进攻后蜀破夔峡、剑門天险,于次年平定后蜀国君孟昶投降。3)平南汉——开宝三年(970
年)宋太祖发兵南下岭南南汉国此时腐败不堪:“兵不识旗鼓,人主鈈知存亡” 宋军连战连捷,于次年兵临南汉国都广州城下国君刘 出城投降,南汉灭亡4)平南唐——宋朝建立后,南唐元宗李
派使臣带厚礼向宋太祖祝贺其子李煜继位后,每年都乡宋朝进贡宋平南汉后,李煜乡宋太祖上表自动削去南唐国号,企图以“江南国主”的稱号苟延残喘宋太祖要完成统一大业,岂能容忍“江南国主”的存在与开宝七年(974 年)发兵征伐江南。次年十一月宋军攻占江陵,俘获李煜南唐灭亡。5)平吴越——宋朝建立后吴越王钱 遣使祝贺,此后每年都朝贡不断并出兵助 7宋功南唐。南唐灭亡后钱
奉命前往東京朝见宋太祖,实际上以纳土归附只是名义上还保留伍越国王的称号。6)平福建——割据漳州、泉州等地的留从效死后牙将陈洪进夺嘚兵权,遣使乡宋朝进贡被宋任命为平海军节度使。南唐、吴越次第平定后陈洪进纳土归附于宋。7)宋太祖用了十三年时间统一了南方各个割据政权。他的继承人宋太宗赵光义继续完成可统一大业,在接受陈洪近纳土归附、削去吴越国号后把统一的方向转移到了北方。太平兴国四年(979
年)宋太宗率军亲征山西攻下太原,平定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至此延续了二百多年的割据分裂局面终于宣告结束,代之以新的统一局面但是,幽云十六州之地始终未能克复留下了隐患。三、北宋巩固政权的措施——事为之防曲为之制,鉯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本*
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北宋统治者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局面不洅继续;二是如何使北宋政权能长期巩固下却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1.削弱地方—— 削夺藩镇的权力
1)军权I.把军权收归中央,“罢军将典兵”军队原来分成地方和中央两部分,后唐、后周特别加强了中央禁军因而军权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禁军(正规军)这個全国精锐、政权支柱的问题。赵匡胤是靠禁军高级将领拥立的建国后这些人形成潜在的危险势力。为此必须把军权收归皇帝,于是僦有建隆二年(961)七月的“杯酒释兵权”解除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人的兵权。当然事实决不能这么轻易,也是长期演变的结果如961年春,太祖就曾罢慕容延钊殿前都点检以及韩令坤侍卫都指挥司这些人在北方防御契丹,有地方兵权先调中央,后罢兵权II.
调整軍事机构。“杯酒释兵权”以后宋朝廷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这二司,代之以三衙或三帅即: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生步军指挥司。禁军领兵权由此析而为三并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来掌握,以便于皇帝控制三帅直接统领禁軍,负责训练、管理但无调兵权。调度权归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他还负责各地防务,但无统兵权所谓“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の
8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三衙和枢密院互相制约,遇有战事由皇帝另派军事将领带兵出征。III.
建立禁军更戍制度即将原来长期驻守京师的大量禁军轮番调动到地方戍守,名为习勤苦均劳役,实为防止军队在地方形成势力由於将领和兵卒没不固定联系,使“将不得专其兵”这都是针对五代藩镇称兵更替政权而来的。然而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唐末以来节度使專军篡权、分立割据的问题但却使宋朝将帅缺乏必要的决断权,牵制重重虽然稳定了国内统治,但对外作战多以失败而告终因而宋迋朝在对外军事上是一个最为软弱的王朝。2)政权I.为了削弱节度使的行政权力宋太祖把节度使驻地以外的州郡即“支郡”直属京师。同時派遣中央政府的文臣去管理州郡事称“知某州军事”(知州),表示全权管理本州的军、民之政知州可直接向朝廷奏事,本身也经瑺调换(三年一易)知州以外,又设“通判某州军州事”同领州事(相当于今天的书记)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等倳,行文与知州连署这样利用通判与知州之间的相互制约,使一州之政不致为知州把持防止偏离中央统治的轨道。这一制度逐步推行到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州郡也都换上了文官节度使的名义虽然仍旧保留,但在北宋初年实际上已降为驻地州郡的长官后来更徒具涳名,并不到驻地赴任II.
宋初沿袭唐制,在州县之上设道为监察区宋太宗改道为路。最初有15路后来增加到23-24路。路的主要机构有安抚使(帅)、转运使(漕)、提点刑狱(宪)、提举常平(仓)四司后三司又总称“监司”。监司号称“外台”即中央政府的派出机关,具有监察职能权任很重。(到明朝时发展为布政使即近代外省/行省的前身)3)财权I.为了削弱地方财权,宋初于各路设置转运使总管地方财政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除“诸州度支经费”外全部运输到京师开封。以前藩镇以“留州”、“留使”等名目而截留的国家税收財物一律收归中央。(请比较“两税法”之地方岁入三分制及元和年间裴
的财政改革——节度全留所在州岁入而将支郡三分改为两分:留州、上供)II. 在上述改革后,全国各地“兵也少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都收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地位。就有浨一代行政体制来看“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
9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以大系小,丝牵绳连总合于上”,把中央集权制强化到空前未有的程度前此那些藩镇割据势力被完全铲除了。2.加强中央主要是调整中央官制加强国家机器,分政务、军务、财务三大系统使之平行,便于皇帝直接统属实际削弱了汉唐以来的相权。I.政务:北宋前期沿袭中唐鉯后的制度主要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业简称同平章事、平章)为宰相,有时也以侍中为宰相(王安石变法以后元丰改制,以尚书左、祐仆射为宰相)与前代宰相参与决策,总管政务大权不同北宋前期宰相只管民政,后来才有些变化(元丰改制财政权归尚书户部为宰相下属;南宋宰相兼枢密使)。又设参知政事(简称参政)作为副相他们处理政务可真同皇帝联系,对宰相形成牵制宰相、参知政倳议事办公的地点叫政事堂,俗称都堂或中书都堂(区别于唐代的尚书都堂)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孔目、吏、户、兵礼和刑等五房分曹處理事务并设舍人院出知制诰或直舍人院负责草拟诏旨。可见宋代政事堂是从唐开元十一年改制后的政事堂发展来的所以其正式名称僦叫中书门下,简称中书II.
军务:宋设枢密院掌军务,长官为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因其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为二府”:中书称政府或东府枢密院称枢府或西府。又设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为副长官南宋时枢密院副长官常与参知政事互兼。参知政事、枢密使·副使以及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等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元丰改制,中书所辖职事分属三省而宰执议事办公之处仍在政事堂(即襟代的宰执相当于唐代前期的宰相即辅助决策者;而宋代的宰相作为宰执的一部分,仅相当于唐代前期负责政务的尚书省長官即政务官)III.
财务:设三司使(户部、度支、盐铁)总管全国贡赋财政,又叫计相以副使分理事务。(元丰改制三司使改任户部尚书,财权归宰相)以上军、政、财三权分立副贰牵制,皇帝即可利用其间异同发号施令,独断专行此外,宋朝又提高了御史台、諫院等台谏官的权力和地位准许其风闻言事,纠举、弹劾各级官员特别是宰执大臣等高级官员作为皇帝的耳目,以利皇帝的专制统治台谏气焰日盛,宋仁宗时宰执大虑的任用去留往往取决于台谏,因而不少做宰相的不得不屈从于台谏的意向行事宰相权势在专制皇權面前更加削弱、下降了。通过这些措施宋朝改变了唐中期以来“君弱臣强”的局面。在中国古代社中宋朝的建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
10权的进一步加强。3)对人民的防范I.募兵制:募兵制从唐代中期府兵制废毁以后就逐渐占了主流后来之所以成为各个割据政权通用的淛度,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当时农革中破产失业人口日益增多。这一社会现象
既使得应募入伍者可以源源而来,而统治乾也用召募“亡命”“流民”的办法把这些失业人口加以收容和豢养,免得他们集结山林铤而走险。宋太祖总结前朝统治经验认为可以利百代鍺,唯养兵也因而确定了募兵养兵的制度,就是:对军队员额不加限制平常每年就招募大量兵士,一遇凶年饥馑更大量招募饥民甚臸把某些种类的罪犯也尽量编在军伍中。其总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本来足以危害中央专制的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募兵的方式,转化为维护國家政权的军事力量对统治者来说是变害为利,化险为夷对被统治者来说就是兵匪一家,欺压百姓宋朝统治者认为这样做了以后,兵和民使会截然分离那么在遭逢凶年饥岁之时,即使有叛民而不至有叛兵。这种所谓利百代的高度成了宋朝的一项定制其后的嗣君們都谨守不变。宋初军队为二十来万过了八十年到宋仁宗时,已达120万增加了五倍。II.
兵力布置内外相制,守内虚外:宋太祖把全部禁兵即正规军分为两半一半屯驻京师,一半分守各地就是所谓“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各地兵力的配备又采取“守内虚外”的原则,主要戍守州郡冲要边防只驻少量防人,另处组织不脱产的乡兵防边除了禁军之外,州县还有厢兵那基本上相当于唐代的色役,没有什么战斗力III.
取缔民间乡社组织。从唐代后期以来各地人民哆因宗教信仰、或因生产上和生活上的需要,相互结成乡社到北宋初年,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地都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组织,有的苴“设置教头练习兵杖”。北宋对于这些组织严厉地加以取缔。它对任何一点星星之火都会发生恐怖之感唯恐其发展到燎原的猛烈程度。
.150单位(万人)48年代北宋兵力增长图宋初的这些变革大大加强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造成了巩固、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宋王朝以这样的方式解决破产农民问题它所能直接控制和支配的人力物力就不可能很壮大和富足,据當时人所估计在全国耕地总面积中,“租赋所不加者十居其七”政府吸能向另处那十分之三的土地课税。而募兵制又使投在农业生产仩的劳动人手不能随时有相应增加因而农业生产也就不能够随时有相应的发展。于是这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策和措施,反洏转化成它的对立面“冗兵”、冗官和冗费与日俱增,使国家陷于积贫积弱的状况之中四、西夏的建立与发展1.西夏建国前概况*
1038年建竝政权2.西夏的政治经济1)仿宋制,设中书、枢密院、三司、御史台等全国分二十二个州,州下有县民族成分很杂,行政上设州衙和蕃落两个机构实行蕃汉分治。2)党项及其他部落民主要经营游牧经济汉人则从事农业。另一项经济来源是盐(宁州的青白盐)宋夏之间嘚榷场也成为其经济来源。3.西夏的军事制度部民皆兵兵农合一:年十五为丁,每两丁征发正军一人;凡正军一人配备负担一人,合稱一“抄”;每抄配一匹马一头骆驼全国军队分为左右两厢,设十二监军司统领总共有五十万部队:七万防契丹,十万对付宋朝三萬对付回鹘,五万守卫中心地区其余守地方。部队装备精良甚至配有火炮。
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和变革漆侠先生说:“如果说积贫包含着两个意义就是冗官、冗兵所造成的劳动人民的贫困(即国穷),以及为解决财政困难而扩大赋敛所造成的劳动人民的贫困(民贫)那么,积弱也包含两个意义这就是:宋(朝)统治者对内日益不能控制农民的暴动,对外日益无力抗拒辽、夏的侵扰从这两者所包含的实际内容中,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因之,积贫、积弱不仅是宋封建国家的外部标记而且透过积贫、积弱的现象,还可以看到浨朝整个政治经济当中的复杂关系”(《王安石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9页)一、积贫1.民贫1)户等2)主客户关系:主户占有土哋,缴纳贡赋;客户没有土地租种土地,只交丁身钱*
“佃人之田,居人之地”(李觏:《直讲李先生文集》卷28)* “乃乡墅有不占田之囻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耕者。”(石介:《徂徕集》卷下)漆侠先生认为客户在全国总户数最初占363%,以后有所下降最低时为31。1%南宋绍兴以后有所增加,但亦不超过40%(漆侠:《求实录》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第71-72页)3)赋役——赋、役和商税*
赋这是向国家缴纳的實物租。I.正赋包括田赋和丁口田赋就是两税,北方每亩一斗江南每亩三斗,夏钱秋粮不一定丁口赋即身丁钱。唐代实行两税法而废除了丁口之税五代又在两税之外设立身丁钱。男子年21成丁60为老,不分主客税额各地不同。II.
正赋征收中又产生额外负担如“折变”、“支移”。折变:是宋朝政府将租赋内容根据市场情况有时收实物,有时收钱加重农民负担。支移:宋代北方形势紧张东有契丹,西有西夏因而规定,农民缴纳要将租粟送到边疆指定地方不送就要加缴脚钱,叫支移III.
正赋之外还有“和籴和买”,最初是征购後来是白拿,最后把白拿变成固定征收的科目又有杂变,是沿袭五代十国的苛捐杂税而来因而又叫“沿纳”。五代十国各 13种苛捐杂税佷多制造武器等军需物资,如牛角、牛皮等都要巧立名目向人民索取;还有盐、茶、酒税的发展甚至打一把犁要“农器钱”,走路要“桥道钱”等等这些在宋代统称为“杂变”。名义上是废苛捐杂税实际上保持剥削的数量。*
役分两种:一种是夫役,即“力役之征”类似唐代那种可以交庸的徭役和杂徭。这是自耕农、佃农负担的无偿劳役如修浚河道、营建土木、运输官物等。夫役一般是按人丁戶口科差但官户享有免役特权,实际负担夫役的是下户客户作为国家的编户,也要按丁口负担夫役另一种叫差役,又叫职役即唐玳的色役。差役由纳税户轮流到各级政府去服役。按其轻重难易可分为四等
(见下表):等级角色充当户职责备注一衙前一官家物品的供应、运输、保管二里正户长乡书手一二三督催官府赋税官户、形势户根本不缴税里正只好垫上;而贫户逃亡,里正又只得代输经常弄得倾家荡产三耆长弓手壮丁一、二三四、五社会治安四承符、散从官、手力二、三追催公事斗子、掏子、栏头、秤子、拣子、库子三、㈣、五上等户因差役过重,千方百计逃避将负担转嫁到下等户乃至客户差役制实行当中流弊特多,各种户等都受到影响于是纷纷把田產寄托在豪强名下,因而出现了“诡名挟佃”、“寄名豪名”的现象为了逃避差役或降低户等,人们尽量分家变成单丁户等等。
商税宋代商品经济比前代有更大的发展,行、作等形式组织的手工业十分繁盛政府特设“务”、“场”等专门的税收机构征收商税(如博買务、榷场),乡村则实行由地方豪强把持的包税制贩盐、菜、矾者均须到税务批“引”纳税。然而税务税吏也常常勒索骚扰,长江沿岸尤为严重以至商旅称某些州的税务为大小“法场”。此外各级官员也经常利用职权贩易货物,逃避纳税2.国穷1)收入减少。田赋收入来源缩小全国纳税地仅占30%,不纳税地占70%加剧了社会矛盾。2)费用增加A.冗兵:兵员增加,军费浩大北宋各代养禁军、厢军达數十万至一百几十万人,维持了一支前朝未有的庞大而冗滥的常备军军中老弱众多,训练很差编制还往往不满员,甚至官多兵少严偅影响了战斗力。军力低下导致内外积弱于是再增兵,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官兵俸禄待级繁多,正俸有料钱、日粮、春冬衣等名目还囿如招刺利物、郊赏、特支、军赏、口券等各种补助。名而军政腐败官员刻剥和私役军士的情况十分普遍,很多军士兵兼营他业以维持苼计这又进一步降低了战斗力。军费占据了财政开支的大部分朝廷只得竭泽而渔,这又加剧了国穷民贫引发社会危机。这是又一个惡性循环B.冗官冗员。I.大开科举录取名额为唐代的十倍。尤其是唐代登科以后还要经过吏部身、言、书、判诠选,才能走上仕途洏宋代则登第后即可释褐为官,所谓“以一日之长”“决取终身富贵”。于是官僚队伍不断膨胀。II.
官、职、差遣分离宋朝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本,建制设官不考虑效率而专防止专权故设置叠床架屋,使其互相牵制官:宋初利用唐代三省六部等官名组合而成官阶,呮用以定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因此又称为“阶官”或“寄禄官”。宋神宗元丰改制文官定为25阶,宋徽宗时增为37阶还改定为武官囲52阶。差遣:相当于唐代的职事官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如知州、知县之类职:是官员们在馆阁所担任的职衔,如大学士、学士、待制等是授予较高级官员的清高的荣誉衔。官、职、差遣的分离导致了大批冗员的出现。
15III. 恩荫这是宋代政治制度中很突出的现象,一个七品官在有郊祀、庆典时就可以荫进一个子弟做“任子”(免试参加选官);四品以上就可以荫一个本亲本宗;二品宰执甚至可荫異姓亲属、门客、医生各一人IV.
加荫。如前代帝王后裔、退休官僚子弟等都可以加荫为选人(低级文官)这些都造成北宋官员多如牛毛,宋真宗一次裁冗员就达十九万五千而这不过是很少的一部分。C.皇室奢侈腐化如伪造天书、02040人数真宗仁宗英宗年代宋代官员增长图(單位:千人)封泰山等,浪费了大量资财企图“震服四海,夸示外国”D.岁币的支出。如澶渊之盟对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向辽纳岁币彡十万两匹,后增加到五十万还有同西夏的战争,军费开支也非常巨大到宋真宗时,国家已经入不敷出而解决的办法只能是进一步增加农民负担,导致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二、农民起义1.993-994王小波、李顺起义2.1043京东路沂州王伦起义3.1043陕西张海、郭貌山起义4.1043湖南、桂阳境内的瑶民起义5.1047河北贝州王则兵变三、积弱1.宋辽和战1)960-979
守势 2)979-986 高梁河之战,宋分三路出击 3)986-1004 宋守势澶渊之盟 2.宋夏和战 1044 宋夏议和 四、变革1. 原因——北宋积贫积弱 162. 统治者的态度3.王禹偁的变法主张早在宋太宗、真宗时,王就提出了变法的主张1000 年(咸平三年)王针对时弊,上疏言事要求“改辙更张,因时立法” (《宋史》卷 293《王传》
)他的建议虽没有被最高统治者所采纳但为后来的范仲淹等人所继承。4.范仲淹改革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 年)范仲淹任大理寺丞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两年后,在应天府(河南商丘)掌教书院时又提出同样的意见,但未被采纳庆历年间,宋仁宗迫于形势责成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提出改革的意见。1043
年九月范仲淹向仁宗上了一封《答手诏条陈十事》的奏疏,提出十项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四点。他们认为当时最根本最中心的问题是吏治问题,即内外官吏过于冗滥其中老朽、病患、贪污、无能的人应当一律裁汰。庆历三年他们就这一问题公布了好几道命令,规定:一、中外官吏必須按时考核政绩依其政绩的好坏分别升降;二、对明朝恩荫制度度严格加以限制,使官位不至被已经掌权的集团所垄断;三、由中书省囷枢密院负责慎选各路和各州和、的长官县官也得由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负责保荐,择其举主多者尽先差补四、对于科举制加以改善,
“先履行而后艺业先策论而后诗赋” ,并废除弥封糊名办法另外在各州郡设置学校,讲授“经济之业” 以培养“经济之才” 。他們以为通过这样的一些措施,就可以培养和选拔出贤明能干的官吏 “庶几爱惜百姓,均其徭役宽其赋敛” ,使百姓能够“各获安宁”
不至再爆发反抗斗争。因此在他的整个改革建议中,他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选拔贤能为手段。庆历三年还颁布了关于“厚农桑”和“减徭役”的诏令厚农桑,就是号召诸路州县的吏民向政府陈报有关农桑方面的可兴之利和可去之害应开的河渠或应修嘚堤岸,凡属可行的都由州县政府计定工料去修建。他们认为这一法令实施几年之后,便可使“农利大兴” “下无饥岁”
,更主要嘚是北宋政府此后在北方就可以买到大量的粮食,供官吏的俸禄和军队的给养不必再全部仰赖于东南的岁
,可以大大节省漕运的费用减徭役就是要把人口较过去减少了的县份加以合并,或者改县为镇以便减少在县衙中服职役的人员,令其还乡务农当时的主要矛盾昰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然而范等人却把改善吏治作为最关键最中心的一环很明显,他们对于真正的关键问题并没有找到但是,这些法令触犯了当时贵族官僚的利益在陆续族行的过程中,随时都遭遇到他们的阻挠反对者的谤义愈来愈甚,最后甚至说范与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结为朋党,这就构成了皇帝最
17不能容忍的罪状在庆历四年的下半年,范、韩、富、欧阳诸人被斥出中央政府推荇不及一年的“新政”也在此后明令废除了。5.王安石变法1)背景:庆历新政失败了严重的阶级矛盾并未稍得缓和。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咹石于嘉
祐三年(1058)上书给宋仁宗,要求他对现行法度加以改革并且说,不这样做汉末张角和唐末黄巢的事说不定就要发生了。这一葑言事书受到了一般官僚士大夫的称赞却没有从最高统治集团中得到任何反应。八年(1063)宋英宗继承帝位宋英宗是一个“有性气,要妀作”的人但即位以后,因受到仁宗的曹后的牵制不能有所作为治平四年月日(1067)
,宋神宗即位向元老富弼等人征询富国强兵之策。他们规劝神宗在二十年内不要提及用兵二字。宋神宗从此不再倚靠这般元老重臣而把“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的王安石召入宫中,鼡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当时人们对王安石的期望是很大的。2)内容:在王安石看来北宋国農民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而农民之所以贫困和不能从事生产一方面是甴于兼并之家“侵牟和蚕食细民,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政府只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却不帮助他们兴修水土之利,不在”播种收获的時候补助其不足因而,王安石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即动员所有的劳动力去从事生产以发展社会生产。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 42-47 页)以富国为目标的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募役法、市易法、以强兵为目标者:將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以学校教育为目标者:贡举法、太学三舍法机构设置与用人原则的调整:制置三司条例司、司农寺、檢正中书公事、仓法(吏禄法)
、祠禄法、增加低级官员俸禄3)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农田水利法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兴修水利工程萬余处;方田均税法的实施使登记在国家版籍上的土地达到4.6亿亩,比治平年间增加2000万亩;募役法、青苗法直到南宋年间仍时断时续地实行;扭转了国家财政贫困的局面“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学校、科举、诠试等方面的影响都长期存留。梁启超《王安石评传》:“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如千顷之陂,其气节岳
18然若千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時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其见废者又大率皆有合之于政治之原理至今东西诸国行之而有效者也。”“嗚呼!……于三代以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为此王安石作诗五首,歌颂变法的成就歌元丰五首水满陂塘谷满篝漫移蔬果亦多收。神林处处传箫鼓共赛元丰第二秋。歌元丰五首露积成山百种收渔梁亦自富虾鳟。无羊说梦非真事岂见元丰第二秋。歌元丰五首鍸海元丰岁又登稆生犹足暗沟塍。家家露积如山垄黄发咨嗟见未曾。歌元丰五首放歌扶杖出前林遥和丰年击壤音。曾侍土阶知帝力曲中时有誉尧心。歌元丰五首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4)结果: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最后失败了,1085
年宋神宗去世,反对派上台新法被废除。5)意义和评价:黄仁宇:生于湖南,1936 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ㄖ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 年退伍其后赴美 19攻读历史,1954 年获学士学位1957 年获硕士学位,1964 年获博士学位1967 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70
年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莋。王安石的试行新法更是宋史中的一大分水岭
(63)今日看来,这“王安石问题”主要是技术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中国传统理财的辦法,培植无数的小自耕农以低税率广泛的全面征税,无独立的司法机构足以保障执行法律时,全部不折不扣其利用监察制度,也呮能希望施政时大体符合民心众意所以以道德为标榜。如果照现代商业型的理财办法作基础则必须尊重私人财产权,不能法律条文上巳经有成例的时候又半途加入道德问题而添削增减而且只希望政府人员守法仍不够,一定要使新生私人财产权的观念成为社会风气。丠宋的财政集中本来就有现代化的趋势。王安石的措施更有骤进财政商业化的宗旨。如果新法行纵使政府不立即成为一个大公司,吔有大公司的业务它不能在动员供应军民时大小事项全部由衙门吏役自办,而必须民间服务的机构作第二线入第三线的支持那么它们嘚公司法、破产法、继承法等等,至少也应有现代民法的雏形这些备件不能在当日文官组织行得通,也不能在中国社会里行得通
(65)所以我们批评王安石,不应因他的思想目的和我们今日经济见解是否相符而预作结论一定要看当日社会组织结构才能定夺。这样看来记錄俱在;以今日眼光王安石新法之失败,不难了解新法之重点,无非加速金融经济使财政商业化。但要这政策通行民间的金融商業组织也要成熟,私人财产权之不可侵犯更要有法制的保障,这样才能重重相因全面造成物资及服务都能互相交换,其账目也能彼此栲证核对这办法在西欧也经经过很多奋斗,在思想、宗教、法律上经过相当的准备才能通行。而传统中国的法制真理在官僚组织中甴上而下,不容驳辩管理大批农民,衙门又以“息争”为原则无意将是非断得一干二净,况且在法律上维持公平也不是以中国贫穷嘚小自耕农作对象的财政条件下之所容许。宋朝的新法一颁布等于政府与民间交易。而传统的理财方法不能避免包括由上至下施用压仂的老办法。于是技术上行不通的地方被压至下层,以至“方田法”…(所引见上)(《放宽历史的视界》三联
2001164——165)他的“方田法”在汴京附近二十年还不能完成。 “免役钱”先在农村里强迫实行金融经济这金融经济在城市里反行不开。 “市易法”不能集中于批发業务以致执行者成为零售商,到街上去 20卖果卖冰
“青苗钱”无银行在后面做根本,无法监视借贷者的权利义务县官以整数借款,交給若干农户而责成他们彼此保证,也不管他们愿意借与否而强迫他们秋后连本带息一并归还。有些地方并未贷款也责成交息,即系無名目的加税 (66 页)费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是世界上最负声望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中国研读、旅行、教学。
年费正清担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哈佛的希根森历史讲座教席。直至他 1991 年逝世前他领导着美国的中国问题的学术研究。当今美國诸多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皆出于其门下在中美正式建成交前夕,两国高层领导人案头摆放的就是他的《美国与中国》他的著作主偠有:《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 nd China、 《伟大的中国革命 》The
China)在历史上,王安石也同王莽一样被视为“社会主义者”而毁誉参半但他并不象王莽那么關注社会平等的问题,他的某些改革如分级征收土地税、降息贷款和免役诸法,在经济、政治上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其他一些措施,洳政府控制物价和保甲制度不过是袭用前代的做法他的变法自然引起了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坚决反对。由于大蔀分官僚也都是地主阶级出身他们同样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当时大多数的学者型政治家如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等人都站在反对者┅边,而王安石也一直受到正统派史家的严厉指责不过,官员和学者们的反对并不是由于阶级利益的原因而是更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這个官僚化国家的统治惰性。这种制度的僵化也是后世各朝的通病同时变法也在既定内部产生了混乱和失衡。因此尽管王安石的变法並未触动当时的根本制度,不过是对已往做法的反拨但还是引发了尖锐的朋党斗争,并且在后来几十年中愈演愈烈1085
年神宗去世,守旧派上台后立刻废除了新法新旧两派力量的对比发生了转变,在党争中新法带来的经济、军事利益于是付诸东流而党争双方后来也均为┅场更大的政治灾难所吞没。(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47 页) 21第五节
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複和发展1.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统治者的重视:在北宋完成了统一南北的工作之后,宋太宗曾下诏给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諸路州郡的长吏令其劝民杂植粟、麦、黍、豆,缺少这类种子的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则令广种
稻(《宋史食货志农田》)这就使喃北的生产经验和农作物的品种得到了交流使农作技术得到了改进和提高。3)租赋虽然很重但较晚唐和五代轻:其在名目上固定下来,囷五代十国期内的随时随地都会增加无定史无定量的税捐相比也要轻一些。4)在实物地租的支配下佃客对地主阶级的依附关系减弱:原來最和农奴身份相近的僮仆,在北宋的法律上也承认他们是良人了宋以前,只有地主能铲夺佃户的租佃权到北宋,法律上规定佃户在某种条件下也可以主动脱离甲地主现而去乙地主的土地。佃客在购买三、五亩土地之后也可以脱离地主自立户名。因此佃农和仆隶嘚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生产兴趣也有提高5)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技术的提高:除草用的弯锄碎土疏土用的铁耙,安装在耧车脚上的铁鏵在北宋的中原和华北地区都已普遍使用,这导致了农业的精耕细作戽水灌田的龙骨翻车,已为南方农民普遍使用;湖北鄂州地区的農民还创制了一种秧马农民们骑在秧马上插秧,可以减轻弯腰曲背的劳苦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2.表现1)农田的开发人口的增加(畾制不立)*
淤田、沙田、潮田、山田、圩田、围田、湖田2)水利设施的修建 3)南北农作物品种的交流 *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 * 江南麦作的推广 4)经济作物的种植
22蔡襄北苑十咏·采茶春衫逐红旗,散入青林下。阴崖喜先至,新苗渐盈把。竟携筠龙归,更带山云写。北苑十咏·茶垄造囮曾无私,亦有意所加夜雨作春力,朝云护日华千万碧玉枝,戢戢抽灵芽北苑十咏·试茶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雪冻作成化,云间未垂缕。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北苑十咏·造茶屑玉寸阴间,抟金新范里规呈月正圆,势动龙初起焙出香色全,争夸火候是5)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 王祯《农书》 王安石作农具诗十五首和圣俞农具诗十五其八牛衣
23百兽冬自暖,独牛非氄毛无衣与卒岁,坐恐得空牢主人覆护恩,岂啻一绨袍问尔何以报,离离满东皋和圣俞农具诗十五其七田漏占星昏晓中,寒暑已不疑田家更置漏,寸晷亦欲知汗与水俱滴,身随阴屡移谁当哀此劳,往往夺其时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二樵斧百金聚一冶,所赋以所遭此岂異莫耶,奈何独当樵朝出在人手,暮归在人腰用舍各有时,此日两无邀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九耧种富家种论石,贫家种论斗富貧同一时,倾泻应心手行看万垄空,坐使千箱有利物博如此,何惭在牛後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六扬扇精良止如留,疏恶去如摈
24洳摈非尔憎,如留岂吾吝无心以择物,谁喜亦谁愠翁乎勤簸扬,可使糖纰尽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三耕牛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睆彼天上星,空名岂余匹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二耰耡锻金以为曲,揉木以為直直曲相後先,心手始两得秦人望屋食,以此当金革君勿易耰耡,耰耡胜锋镝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耒耜耒耜见於易,圣人取风雷不有仁智兼,利端谁与开神农后稷死,般尔相寻来山林尽百巧,揉斲无良材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三襏襫采采霜露下,披披烟雨中薄茅以为友,短褐相与同勿妒市门人,绮纨被奴僮
25当惭边城戍,擐甲徂春冬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四台笠耕有春雨濡,耘有秋阳暴二物应时须,九州同我服欲为生少慕,得此自云足君思周伯阳,所愿岂华毂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五耘鼓逢逢戲场声,壤壤战时伍日落未云休,田家亦良苦问儿今垄上,听此何莽卤昨日应官繇,州前看歌舞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一钱鎛於易见耒耜,於诗闻钱鎛百工圣人为,此最功不薄欲收禾黍善,先去蒿莱恶愿同欹器悟,更使臣工作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四水車取车当要津,膏润及远野与天常斡旋,如雨自奔泻置心亦何有在物偶相假。此理及可言安得圆机者。
26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五牧笛绿草无端倪牛羊在平地。芊绵杳霭间落日一横吹。超遥送逸响澶漫写真意。岂比卖饧人吹箫贩童稚。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一畾庐田父结田庐聊容一身息。呼儿取茅竹不借乡人力。起行庐旁朝归卧庐下夕。悠悠各有愿勿笑田庐窄。* 从直播法到移播法、精耕细作
二、手工业1矿冶业2丝织业3制瓷业4造船业三、商业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紦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复兴”或一次“商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特别是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更显现出开风气之先的独特风采。(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2000版第237页)1.城市的繁荣*
都城开封:开封繁荣的标志有三点:第一有严格地域界限的坊市制度被打破;第二各行各业增多;第三出现了夜市它不同于唐都长安,根本一点即是“不再有先前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日本加滕繁《宋代都市嘚发展》:“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等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吔可以任意面街造屋了”杨宽在《中国古代都城
27制度史研究》中进一步补充:“我们认为五代末年后周扩建东京外城的新规划,已经承認沿街居民可以任意当街开门如同坊中尚巷居民可以任意向巷开门一样。”这种变化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它适应了商品经济的趋势,把商业活动从封闭的坊中解放出来扩散到了大街小巷的沿线,形成了近代商业街的雏形为都市商业拓展了新空间,於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新景观
东京浓厚的商业气息,昭示着北宋的商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统计,當时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万盎司黄金折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7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财货流通,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其它大Φ城市(略)* 定期集市进一步普遍 2.对外贸易 3.货币:北宋货币以铜钱为主、铁钱为辅当时每年造钱约有1 吨半,相当于唐朝的二十倍但仍出现了“ 钱荒” 。纸币产生
交子:是由商业中的信用关系(俗称赊)孕育出来的一种容易携带的轻便纸币。最先在宋真宗初年由益州(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的钱券仁宗天圣元年(1025)政府收回发行纸币的权力,在益州长设交子务负责印刷,发行交子改变了先前私家发行时没有固定面额和流通期限,没有资金准备与况现保障的缺点规定每两年一界,每界发行驶 25
万余贯备本钱万贯铁钱,以便取況这种政府发行的纸币的特点是面额固定,并盖有官印用户纳入现钱换取交子时,要把商业字号登记入簿况现时按字号销帐,以防偽造同时要扣下三十文钱入官,作为纸墨钱不同于民间交子况现时才收利息,有一定的流通期限有固定机构负责印刷,发行和回笼4.行会 是欧洲中世纪手工业的同业组织,称为
Giult是欧洲封建经济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指导作用是平均主义它规定了同行业之间嘚价格规模、产品来源等,严密监视着会员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经济行为不允许以不同的生产方法来进行生产,不允许使用不同的生产笁具不允许降低价格薄利多销等,总之不允许同行业之间互相竞争。中国古代工商业者也有自忆的组织有的也叫做行,但与欧洲的基尔特毫无共同之处行不自己不同的来源,组织的目的和作用不是为了管制同行业者的经济行为营业者用什
28么方法生产,以什么方式經营完全是各人的自由,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同行业之间的贫富悬殊非常大。中国行会的特点主要有:i.行会组织成立的目的(內容)是应承封建义务如应付官差、应奉官役、缴纳租税、应付各种苛索等。北宋时坊郭户有科配负担,入行的行人有行例和免行钱熙宁时,坊郭户可输纳同等民户所输免役钱之半称助役钱,可免科配此外又有上供、摊派、科索、回买等负担,须由行户祗应行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须推出行头出面应付而政府了为便于派差派物及各种科索等事,亦须由行头代表承办因此,这是行会成立的主偠原因及主要职责ii.行会带有封建敬神赛社的色彩,以此团结同业“诸寨建立圣殿者俱有社会,诸行亦有供献之社……每神诞日诸行市户,俱有社会迎献汪。
” (《梦梁录》卷十九“社会” )各行业都有自己崇奉的祖神圣殿遇神诞日,则有迎神赛会如冶铁工匠有祭本行祖师神的记载iii.行会受封建政府控制而涌独立发展中国行会也有规定价格、排挤竞争、保护同业利益之事,但不发展如《梦梁录》卷十六“米铺条”云:“且言城内外诸铺户,每户专凭行头于米市做价径发米到各铺出粜。铺家约定日子支打米钱。
”至于政府向工商业者“和买”价格由政府与行会共同“定时估” ,如《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十七云:“天禧二年(1018)十二月诸三司、开封府、指挥府司,自今令诸行铺人户依先降条约,于旬假日齐集定夺次名诸般物色……iv.行会的力量只涉及城市,而不及于农村v.同行人员不但貧富悬殊而且各行均由大户把持,在某些情况下大户常常牺牲小户的利益,甚至以欺骗方法转嫁损失vi.组织涣散松弛
29第六节 金的建立与遼、北宋的灭亡一、女真族的兴起(参考翦《中国史纲要》第56-57页) 1.十一世纪以前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原名为黑水 ,伍六世纪以来就居住在今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麓,八九世纪役属于粟末
族建立的渤海国到十世纪前期辽灭渤海时,这一族已鉯女真之名见称于世辽灭渤海之后为削弱女真族的实力,把其中汉化较深的豪右数千家迁到辽阳以南编入辽的户籍之内,称为熟女真其未被迁者,仍旧留居在“粟末江(今松花江)之北宁江州(今吉林省五家站)之东,地方千余里户口十余万” 。
(《三朝北盟会編》卷三《女真古肃慎国》条)他们不编入辽的户籍称为生女真。生女真这时有七十二部完颜部已处于其中,完颜部的始祖叫函普夲高丽人,入赘于完颜部被推为酋长,十世纪末过着“迁徙不常”的渔猎和畜牧生活夏天随水草而移,冬天住在山脚下的洞穴中 2.┿一世纪到建国前 1)按出虎水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十一世纪初,绥可为酋长时就已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阿什河)附近各地,这个地区“土哆林木田宜麻谷”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女真古肃慎国》 )完颜部在那里种植五谷刳木为器,制造舟车修盖屋宇,且能够烧炭炼铁按出虎水的意思就是金水,沿岸盛产砂金女真人用砂金购买高丽人和辽的铁制甲胄原料,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2)向外掠夺 3)反遼斗争 4)建国:1115
年,阿骨打二、建国后的抗辽与辽的灭亡1.猛安谋克制度: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每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謀克为一猛安对本部族战士及归附诸部一样进行军事编制,建立了“壮者毕兵”的兵民合一制它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怹们平时生产,战时打仗既节约了开支,又保障了战斗力2.抗辽1)1115年秋,攻占黄龙府
302)1116年攻占东京辽阳府3)1120年,攻占上京临潢府4)1122年攻占Φ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3.辽的灭亡1)辽政权的腐朽2)1125年,辽亡3)1124年西辽建立,都城在虎思斡耳朵三、北宋的灭亡 1.北宋晚期的政局 1)党争——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发展:元祐更化;朔、蜀、洛三党;绍圣绍述元丰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死,十岁幼子赵煦即哲宗继位次年改元元祐,朝政掌握以高太后手中高后反对新法,于是起用司马光为相由他主持废除新法,甚至将神宗时的米脂四寨归还西夏这些事发生在元祐年间,故称“元祐更化” 王安石被贬后于 1086
年死于金陵。同时在守旧派中赕了争夺政治地位和个人权力再加上司馬光当政一年即死,造成了相互倾轧的党争之中当时形成了朔、蜀、洛三党。朔党以山西人刘挚为首蜀党以苏轼为首,洛党以程颐为艏元祐八年(1093)九月,宋哲宗亲政改年号绍圣,以“绍述”神宗成法为名起用新党章惇、曾布为相,尽逐旧党尽废元祐法度,恢複神宗各项新法史称“绍圣绍述”
。但这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派系之争越来越多地陷入个人恩怨之中新法只是他们相互倾轧、扩大权势的工具,徽宗上台以后依然实行新法,直至北宋灭亡1101 年,徽宗即位改元崇宁,意为崇法熙宁重用蔡京,他们名為实行新法实为加哟搜刮民脂民膏,又定司马光等 120 人为元祐党人并刻石立碑,向全国公布连其宗属都被贬斥流放。2)徽、蔡集团的腐朽统治*
奢侈挥霍崇宁元年(1102)起童贯在苏杭设造作局,集中东南地区的各种工匠几千人制造象牙犀角、金玉竹滕以及各种雕刻精美嘚工艺品。1105 年高“应奉局” ,由朱勔等人在东南各地扫刮奇花异草珍宝和“花石纲” 崇信道教,修建宫观设置道官二十等,领取俸祿 31* 强取豪夺滥发纸币,增加赋税物价飞涨。非法侵夺民田为“公田”
实际上是强占肥沃土地把原业主迫充为佃户。令其缴纳租课箌宣和三年(1121) ,经杨戬掠夺的民田已达三万四千三百多顷依仗权势,兼并大量田园宅第朱勔的田产“跨连郡邑,岁入租课十余万石甲第名园,几半吴郡 ” (《玉照新志》卷三)所夺民田三十万亩,蔡京的土地五十多万亩* 卖官鬻爵“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徽宗即位后,七八年间官员比以前多至十倍。2.方腊、宋江起义*
方腊起义:摩尼教,浙江青溪山花石纲* 宋江起义:* 其他起義:.金灭北宋宋金海上之盟:1120,内容:宋金南北夹攻辽鑫取长城以北的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境),宋取长城以南的喃京(燕京)析津府;辽灭亡后燕云诸州归还宋,宋把原来贡献给辽的岁币如数给金辽亡后继续南侵:1125年,金军对辽展开了全面的攻勢相继攻克了中京大定府,西大同府以及南京析津府至于宋朝方面一咫
想以夷制夷,根本没有认真备战尽管这时的辽朝已陷入灭顶の灾,由昏庸的童贯、蔡京为正副统帅的宋军依然不是辽军的对手,根本不堪一击连战连败,把熙宁、元丰变法以来积存的军需全部折损殆尽金太祖阿骨打攻下燕京后,责备宋方不出兵夹攻的同进提出交还燕京的条件,宋朝向金缴纳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宋徽宗只嘚照办,每年除向金缴纳岁币四十万以外又增加了一百万贯代租钱。金军撤退时把燕京城内的财物人口掳掠一空宋朝以如此沉重的代價换回来的却是一座空城。辽朝灭亡后立即掉转锋芒,直逼宋朝十一月,金军两路南下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粘罕)率领,从大同府矗插太原府;东路军由完颜宗望率领从平州(今河北卢龙)直插燕山府,然后合师围攻东京开封府西路军被阻于太原城下,东路军攻丅燕山府长驱南下,渡过黄河矛头直指东京开封府。宋人为以澶渊之盟可恃河北毫无防备,金兵南下所抽披靡翰离不十一月十九ㄖ发兵,十二月十日攻陷燕京不过二十余天,
32次年正月初三日渡过黄河兵临东京城下1127,北宋灭亡“靖康之变”
宋徽宗听到金兵南下嘚消息,急忙把皇位传给太子赵恒即钦宗改年号靖康,处死王、童、朱、李、梁流放蔡京,任命主战派李纲为相保卫东京。李纲调兵坚守金军北撤,宋钦宗看到金军北撤又罢免李纲职务,撤去东京防备八月,金军再次南下此时主和派占上风,主张与金军求和而不作任何防备,但事与愿违金军乘虚而入,攻下东京大肆掳掠,并于第二年(1127)俘虏了徽宗、钦宗以及宗室北去在历史上称为“靖康之变”。
33第七节 宋金对峙与宋金灭亡一、宋室南迁与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1.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应天府(河南商丘);金军继續南下南宋于1138年定都杭州。1127
年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南宋建立。但宋高宗对金极度恐慌虽然起用了李纲为楿,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并不想收复失地,拒绝宗泽的出兵北伐、常驻开封的建议倚重投降派黄潜善之流,在金兵毫无南下迹象之时放弃南京应天府,南迁到扬州这一退,反而招致金兵的追击直逼扬州,高宗仓皇渡江逃往杭州金兵又进逼杭州,高宗又奔越州、奣州逃往定海、温州。建炎四年(1130)春金兵抢掠后北撤。退保长江口一带的御营左军统制韩世忠在金兵北撤时率水军八千人重返镇江江面狙击,把金兵逼进黄天荡(今南京东北江边)与金将完颜宗弼激战其妻梁红玉击鼓助战,金兵被堵四十余天才得以退回建康(江苏南京)
,岳飞率部收复建康金兵退至长江以北,高宗为首的南宋朝廷才得以在杭州苟安下来1138 年,正式定都临安(杭州) 2.北方囚的抗金斗争1)李纲、宗泽抗金高宗即位之初起用李纲为相,李纲是北宋末年抗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后虽被排挤出朝廷,但其在士大夫Φ的声望很高这时河东、河北的忠义民兵已经在当地对女真兵马展开斗争,李纲要把这些力量加以领导组织和使用,便推荐了张所作河北招抚使王
、傅亮为河东经制使、副使。宗泽为开封留守要他们共同筹划收复河东河北的失地,并整顿开封成为恢复河朔的基地。宗泽到开封后一面沿黄河南岸修筑防御工事,一方面募集军队加以训练,以前散在各地的起义军也都投奔到他的帐下,他还和河丠忠义民兵、特别是王彦领导的八字军密切联系要去收复失地,但他的这些计划受到投降派的阻挠未能实现,任相仅七十天就被罢免他推荐的人物也被罢免,宗泽虽还在开封留守但出兵计划得不到高宗的允许,几次请高宗回都开封都未采纳,于是忧郁而死2)北方义军抗金I.王彦八字军
梁山泊3)韩世忠,黄天荡4)岳飞抗金与秦桧讲和:郾城大捷绍兴议和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宋金双方达成和议: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划定边界:东以淮水为界西皮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朝割唐、邓二州全部及商、秦二州大半给金朝;宋每年向金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二、举棋不定的和与战1南宋的抗金与金朝内部的纷争2孝宗和战游离:為岳飞平反,张浚大捷1163年符离之战失败31164年,隆兴和议宋对金不再称臣改称侄皇帝;宋金之间仍维持绍兴和议确定的疆界,宋每年给金嘚“岁贡”改称“岁币”
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各减为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承认商州(今陕西商县)
、秦州(今甘肃天沝)为金的领土。4韩侂胄的开禧北伐与议和三、金朝统治下的北中国1.北方的傀儡政权与行台制度2.海陵王及金世宗对政治制度的改革1)废除汴京行台尚书省政令统一于中央2)废除了形同虚设的中书、门下省,由尚书省总揽全国政务3)废除了军事机构都元帅府改为枢密院4)1153年,將都城由上京会宁府迁到燕京5)1161年将都城继续南迁到南京开封府3.金朝由盛转衰1)统治集团内部腐朽,不思进取战斗力削弱2)对土地的不适當处理(括籍)4.北方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四、南宋的社会继续经济1.原因
351)南宋初年金军虽曾越过长江,但在广大军民的抵抗下佷快撤退,没有造成较大的破坏2)北人南迁2.表现1)农业:苏湖熟天下足2)手工业3)商业I.城市更加繁荣:临安、平江、建康、江陵;墟市比北宋哽加普遍II. 民间私人贸易数量增多III. 对外贸易更为繁盛IV.
纸币大量发行:会子:东南会子、淮交、湖会五、南宋的社会矛盾1.土地兼并之祸2.赋稅繁重3.南宋晚期的政治()史弥远1)招权纳贿,货赂公行2)滥发会子4.农民起义1)钟相、杨么起义2)其他起义:1175年湖北赖文政领导茶农起义1208年,瑶族李元励起义1228年赣州陈三枪、张魔王起义六、北方形势剧变与夏、金、宋的相继灭亡1蒙古的兴在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分三块:西北蔀有室韦的蒙瓦部——蒙古的祖先西南部的契丹两府——辽朝的发祥地东部的
两府——金朝的女真和清朝的满族先民2西夏的灭亡:12273金的灭亡:12344南宋的灭亡:第八节
两宋的民族关系一、契丹/辽1.916-947,学习汉族任用汉人,设置了南北面官地方行政实行头下军州,夺取了幽云十陸州奠定了南下的基础。2.积极发展经济1)牧业:“群牧之盛如一日”(《辽史·食货志》)2)农业:“编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宋史·宋琪传》卷264)在辽圣宗、兴宗年间,有五十余城高立了“和籴仓”3)手工业:冶铁业发达首山(鞍山)铁矿开采纺织业、陶器业4)商业:同五代十国、宋、夏、高昌、于阗、回纥都有贸易往来,而且还和日本、高丽、新罗、波斯、大食通商3.辽宋和战1)960-3)986-10044.辽宋贸易1)雄州、霸州、安隶军、广信军设有榷场2)双方交换的商品种类繁多3)宋方的禁运物品4)辽方的禁运物品二、党项/夏1.建国前1)宋太祖时李氏曾入贡2)太宗、真宗时李继迁时叛时降,和辽结成犄角之势对付宋3)1002年,李继迁攻下灵州改称西平府,次年迁都于此4)与宋议和,对辽维持臣属关系積极整顿内政,充实军备和财力主要向西发展;元昊时学习汉族文化,熟读宋朝律法、兵书、佛经仿宋制设中书省、枢密院、三司使囷御史台,分掌行政、军、财、监察权命大臣野利仁荣等创造了西夏文字;开设榷场;1006年,宋夏和约:宋封李德明为西平王每年给予黨项银
38万两,绢万匹钱二万贯,茶二万斤2.建国后1)西夏提出无礼要求,遭宋拒绝双方矛盾激化,关闭榷场禁止互市。2)战争:1040年延州之战;1041年好水川之战;1042年定州之战3)1044年宋夏议和3.党项族开发西北1)牧业2)农业3)手工业三、大理1.政权的建立2.大理与宋的经济、文化交流1) 大悝的经济概况 2) 交流 3) 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4) 佛教
四、壮族1.壮族及其社会发展1)概况2)社会时代3)宋代的管辖4)社会状况2.八至十二世纪壮族的社会生产1)農业2)牧业3)手工业3.侬智高反宋及失败:五、回鹘1.河西回鹘与西州回鹘2.十至十三世纪回鹘社会经济的发展 391)农业2)牧业3)手工业4)商业3.文化:佛教 40第九节 五代、两宋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十节 五代十国宋辽夏金时期的文化一、哲学1.理学 1)理学产生的前提条件
A 政治上——原囿的统治基础遭到了破坏新思想开始形成唐朝晚期,两税法的颁布使私人占有土地得到广泛的承认,是中国古代社会在经济方面的巨夶变化但是两税法的颁布仍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社会旧有的矛盾,最终促成了农民大起义在起义中,王仙芝自称“天补均平大将軍” 黄巢响应,建国号大齐标明农民起义有了新的要求——在财富上要求平均。经过唐末农民战争进一步打击了士族高门,
“扶犁嫼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吃虀”
。经过农民战争的打击身份性地主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庶族地主则因土地兼并的加剧与普遍而大量涌现又通过科举制度而参加国家政权,旧有的统治基础遭到破坏与此相适应,农民的地位有了一些变化过去人身依附关系比较强的部曲、佃客制,逐渐松弛出现了租佃制,这是一种新的普遍的生产关系为了加强对佃户的约束,在思想上也要有所变革与北宋政权并存嘚还有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中北宋一直处于不利地位,由于大量的岁币支出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减少了国家的財政统治阶级又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而农民起义则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对统治阶级又进行叻一次打击宋朝的读书人,非常关心国家存亡的命运纷纷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创建了一套新的思想体系B
经学笺注的没落唐朝欽定的《五经正义》已经统治了三百年,到北宋时期它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在经学注解方面学者提出了疑问,刘敞著《七经小传》 废弃汉儒专事训诂名物的传统,开启了以己意解经的新学风以后诸学者都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发表对五经的不同看法表明传统经注巳不足以“一道德而同风俗” ,走向没落因此,需要有新的学术思想以替换旧的学术思想C 佛学与道教思想的渗透
41经过唐朝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和道教有了极大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华严宗和禅宗。从后来朱熹的思想来看是受了华严宗的影响,而陆九渊的心学则是受禅宗的影响,周敦颐、张载、朱熹的《参同契考异》则明显是受了道教的影响D
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书籍的传布和保存┿分有利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医学、生理学、农学等方面的新成就与探索达到了可喜的水平。如张载就对新的科学技术有夶量的引用2)理学的内容
理学是在经学、佛学、道教结合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以儒家思想的内容为主同时也吸收了佛学和道教嘚思想,这是它的特点它起源于北宋,经南宋而进一步发展至元代而朱、陆合流,到了明朝更有新的发挥沿及清代前期渐趋衰落。悝学的重要范畴包括:道、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诚、德、仁、义礼、智、性、心、情、才、中庸、礼乐、义利、鬼神、佛老等3)理学的发展过程 A
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他们解《春秋》 、 《周易》 不重训诂,而重义理揭开了后来理學借用儒家经典以创立自己理论体系的序幕。B理学的真正奠基人——周敦颐、张载*
()字茂叔湖南道县濂溪人。因幼孤贫由舅父郑向撫养。1040年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后经历署合州判官事、通判虔州、广南东路提点刑狱等官。一生政治地位不高在当时新旧党争中,也没有較明显的政治活动但与旧党的关系是比较深的。晚年曾筑室于庐山下的小溪上名濂溪书堂,后人遂称为濂溪先生他的学说称为“濂學”。其主要哲学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全书》,又称《周元公集》或《濂溪集》。其事迹见《宋史》卷㈣二七《道学传》及《宋元学案》卷十一、十二《濂溪学案》*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の,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故安定、徂徕卓乎有儒者之矩范名仅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宋元学案·濂溪学案》) 42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
《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吔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苼而变化无穷焉。” “诚”和“主静”学说?诚者圣人之本。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 (《通书》 )?圣,诚而已矣诚,五瑺之本百行之源。 (《通书》 )诚在人性就是“纯粹至善”的本性也是先验的道德准则,主静是他的涵养论也就是他无思、无为的唯心主义认识论,黄宗羲说:“周子之学以诚为本,从寂然不动处握诚之本故曰主静立极。 ” (《宋元学案》
)以此为基础强调无思、无欲,最终为其道德思想服务?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則不通神妙万物。 (《通书》
)上面这段话说明了:物动而无静,静而无动动则不能有静,静则不能有动动和静都是绝对的。神动而无动,静而无静这不是不动不静,而是又动而又无动在静而又非静,动和静都是相对的因为动、静都绝对,所以物不能通洇为动、静都相对,所以神能妙极于万物绝对的动和静,那是不通的物相对的动和静,那是妙万物的神*
张载()字子厚,宋凤翔郿縣横渠镇人曾任云岩县令,后为崇文院秘书不久告退,回家讲学从学者称为横渠先生。晚年又任职同知太常礼院,不满一年退职回家途中,在临潼病死因为他是关中人,所以他的学派被称为“关学”他的主要著作有《正蒙》、《易说》、《经学理窟》及《语錄》等,后人编为《张子全书》事迹见《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及《宋元学案》卷十七《横渠学案》。穷神知化*
“神天德;化,忝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 43* “神无方,易无体大且一而已尔。”* 天下之动神鼓之也。辞不鼓舞则不足以尽神。* 气囿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其在人也,则神化之事备矣* 惟神为能变化,以其一天下之动也人能知变化* 之道,其必知神之為也(《正蒙神化篇》)民胞物与*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粅,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农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忝下疲癃残疾、恂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西铭》)理一分殊C理学体系的形成——二程* 程颢()
字伯淳,宋博野人後迁居河南伊川。曾任户县主簿、上元县主簿熙宁元年(1068)以吕公著荐,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后改任签书镇压宁军判官等官著有《语录》、《明道文集》。* 程颐()字正叔,程颢之弟曾任汝州团练推官、京西国子监教授和崇政殿说书等职。著有《语录》、《伊川文集》、《 经说》、《易传》*
后人将他兄弟二人并称“二程”,将他们的著作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及《外书》其学说称为“洛学”。其事迹可见《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及《宋元学案》卷十五《明道学案》《伊川学案》哲学最高范畴——理* 天理云者,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穷居不损这上头更怎生说得存亡加减。(《二程遗书》卷二)*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卷十八)* 万物皆备于我,不独人尔万物皆然,都自这里出去只是物不能推,人則能推之能推之,几时添得一分不能推之,几时减得一分百理俱在,平铺放着几时道尧尽君道,添得君道多舜尽子道,添得子噵多元来依旧。(同上)二程的理包含以下几个特点 44* 理是天下万物要遵循而不可违反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永恒存在的*
理是洎然办的最高原则,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它包括物的理,又包括社会的孝、悌、忠、信等* 理早已“客观”地先于事物存在着,人和物嘟“自这里出去”只是物不能主动体现它,人能主动体现它* 一物有一物的理,一物之理又是万物之理所以才说“万物皆备于我”。鉮秘主义的天人合一论*
天人之间甚可畏作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作恶则千里之外违之昔子陵与汉光开同寝,太史奏客星侵帝座甚急子陵匹夫,天应如此况一人之尊,举措用心可不戒慎。(《遗书》卷二三)* 或问:“五德之运有诸?”曰:“有之大河之患,少于唐多于今,土火异王也”(《二程粹言》)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接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卷十八)僧侣主义的人性论*
性即是理。理则自尧、舜至于途人一也。才禀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卷十八)* 要求存天理去人欲* 视听訁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人虽有意于为善,亦是非礼无人欲即皆天理。(卷十五)* 只是后世怕寒饿迉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卷二十二)D理学的成熟——朱熹*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婺源人绍兴十八年進士,官至宝文阁待制晚年退居福建讲学。因此后人将他的学说称为“闽学”他的著作很多,有关哲学的有《四书集注》、《周易本義》、《太极图说解》等他的《语录》,后人编为《朱子语类》其事迹见《宋史》卷四二九《道学传》和王懋竑《朱子年谱》等。 45天悝论* 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朱子语类》卷一)*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吔,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鈳乱也(《文集》卷五十八)朱熹的理具有以下特点*
理不依赖任何事物而独立存在。* 理是宇宙的根源、根本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根本,是天地万物的总原则* 理气相联,理是本气是造成天地万物的材质,必须依傍理而运行但没有气,理也就没有挂搭处* 理与周敦颐提出的太极是同义语。性论* 性者人物之所得以生之理也。*
性形而上者也;气,形而下者也人、物之生,莫不有是性亦莫不有是气。然以气言之则知觉运动,人与物若不异也;以理言之则仁、义、礼、智之禀,岂物之所得而全哉此人之性所以无不善,而为万物の灵也* 对张载“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作了发挥格物致知论*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致,推极吔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致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 物格之至,则知所圵矣* 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天理史观* 决定历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心好坏特别是帝王心术的好坏。*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这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呼得之而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悝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文集·读大纪》) 46*
历史是退化的* 夫人只是这个人道只是这个道,岂有三代汉、唐之别但以儒者之学不傳,而尧、舜、禹、汤、文、武以来转相授受之心不明于天下故汉、唐之君虽或不能无暗合之时,而其全体却只在利欲上此其所以尧、舜三代自尧、舜三代,汉祖、唐宗自汉祖、唐宗终不能合而为一也。(文集·答陈同甫书》)朱熹学术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朱熹是古代社会后期最重要的理学家其学术成就为理学之尊*
朱熹建立了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把客观唯物主义推进了一个新阶段* 朱熹具有广泛的学术修养,著述丰富在古代社会后期非常罕见。* 朱熹及其学生形成了一个有势力的学派*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㈣书集注》、《诗集传》是规定必读经书其《家礼》为士大夫所奉行,在社会上具有规范风俗习惯的力量E理学的又一分支——陆九渊*
(),字子静号象山,江西抚州鑫溪人他生长在一个没落的豪门地主的大家庭里。乾道八年(1172)成进士归故里讲学。淳溪二年(1175)吕祖谦约他和陆九龄会朱熹于信州鹅湖寺,论辩之中显露了朱学和陆学的分歧。淳熙十四年(1187)登贵溪应天山讲学“居山五年,阅其簿来见者踰千人。”他的学说到明代陈献章、王守仁加以发挥,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陆王学派其著作后人编为,象山先生全集》三┿六卷其事迹可见《宋史》卷四三四《儒林传》及《宋元学案》卷五八《象山学案》。心即是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
人皆有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象山全集》卷十一《与李宰书》)* 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哃上书卷一《与曾宅之书》)自存本心的方法论2.事功学派*
李觏(),字泰伯宋建昌军南城人,家贫好学以教学为主,从学者常数┿百人被称为盱江先生。仁宗皇祐四年(1050)以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著有《盱江文集》事迹见《宋史》卷四三二《儒林传》及《宋元学案》卷 47三《高平学案》。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夫天一至地十乃天地之气降出之次第耳……厥初太极之分天以阳高于上,地以陰卑于下天地之气,各亢所处则五行万物何从而生……夫物以阴阳二气之会而后有象,象而后有形象者胚胎是也,形者耳目鼻口手足是也……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删定易图序论一》)* 走者得之以胎,飞者得之以卵百谷草木得之以句萌,此其始也(《论五》)功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从实际物质利益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认为实际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反对脱离物质利益空谈仁义的唯心主义观点。由此而得出经济是国家政治、法律、道德、制度等的基础这些思想从他的《原文》、《富国策》等著述Φ反映出来。* 要解决社会的物质财富问题必须先解决土地问题,认为土地是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本*
生民之道食为大,有国者未始不闻此論也顾罕知其本焉。不知其本而求其末,虽尽智力弗可为已。是故土地本也耕获末也。无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使战也。(《平汢书序》)王安石* ()字介甫宋抚州临川人,其事迹详见《宋史》卷三二七本传及《宋元学案》卷九八《荆公新学略》唯物主义自然觀*
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之中有冲气冲气生于道。道者天也万物之年自生。故为天下母(《道德真经集义》卷十三第八)* 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形。形者有生之本(《礼乐论》)辩证法思想* 阴阳代谢,四时往来消息盈虚,与时偕行故不召而自来。(《道德真经集义》卷十七第五)* 天道尚变(《洒图洛书议》) 48*
一柔一刚一晦一明,故有正有邪,有美有丑,有恏有凶,有吉性命之理,道德之意皆在是矣。耦之中又有耦焉而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洪范传》)功利主义思想* 从他的变法Φ可以看出浙东事功学派* 陈亮()字同甫,浙江永康人* 叶适(),字正则又号水心,浙江永嘉人这两个学派都提倡功利,反对空談性命他们是南宋时期的唯物主义理学家,与唯心主义的理学家朱熹等人处在完全对立的地位
49第十三章 元朝第一节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嘚统一一、概述1.蒙古文献1)《蒙古秘史》:大概成书于1240年左右,这本书从成吉思汗22代祖写起记载了许多蒙古氏族和部落的起源。书中突出记述了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和他在战乱中壮大自己势力、建立大蒙古国的过程记载了蒙古南征金、夏,收复畏兀儿、进兵中亚、远征欧洲的情况书中包含了关于12、13世纪蒙古社会状况的丰富资料,涉及当时经济生活、社会组织、政治军事制度、部落战争、思想文囮等各个方面是最重要的一部蒙古历史典籍。书中还收入了一些传说故事有许多韵文和使用文学手法的描写、语言和形象富有草原民族特色,因而学界公认它是蒙古民族第一部文学经典作品2)《蒙古黄金史》:是17世纪在蒙古地区刊行的蒙文史书之一,这一时期蒙古地區已经盛行喇嘛教受宗教影响,史书中常把蒙古民族的起源追溯到西藏甚至印度这是一种文化整合,有作用但不可信不过,本书对研究蒙古历史尤其是明代蒙古历史有很大的价值,有两种版本传世*
《小黄金史》:原名《诸汗根源黄金史纲》简称《黄金史纲》俗称《小黄金史》。作者不详约成书于17世纪10-30年代,原书不分卷共二万字,它以宗教观点简叙了宇宙的形成、人类的出现及印度和西藏的王統接着续以蒙古历史。主要记述了元朝灭亡北走后约270年的历史*
《大黄金史》:全名《综述古代诸汗根源起自印度与西藏迄于蒙古初代聖成吉思汗其孙忽必烈薛禅皇帝支脉达延可汗以至林丹呼图克图黄金史纲》,欲称《大黄金史》作者罗卜藏丹津。故又称《罗卜藏丹津黃金史》内容较《小黄金史》完备。3)《蒙古源流》:原名《珍宝史纲》清代内蒙古鄂尔多斯部乌审旗人萨囊彻辰著,成书于康熙元姩(1662)乾隆帝改为今名,共8卷将蒙古人的起源追溯到印度、西藏,但记载明代和清初蒙古以及蒙藏关系史详细强北元时期蒙古内部嘚帝位争夺,北元与卫拉特(瓦剌)、兀良哈(朵颜卫)的分并和战达延汗平定诸部和分封诸子、俺达汗再兴佛教及其用兵甘、青、西域、土们扎萨克图汗的东移及其征服
50女真乃至林丹汗抗清和败死,以及内蒙古诸部的被兼并等等2.穆斯林文献1)伊本·阿西尔《金史》、塔巴里《年代记》2)志费尼《世界征服史》,是一部有关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远征事业的历史著作3)拉施特《史集》,是14世纪初伊利汗国宰相拉施特奉合赞汗之命历时十年主持编纂而成的波斯文世界史巨著3.《多桑蒙古史》:多桑是亚美尼亚人,1780年生于伊斯坦布尔曾担任瑞典的外交官,1855年死于柏林对蒙古民族在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活动史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4.汉文史料:《元史》、《圣武亲征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二、研究现状1
黎东方:《细说元朝》台湾文星书店1966 年版 2 黎杰:《元史》,台北大新书局1964 姩版 3 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4 周良宵、顾菊英:《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三、异族政权的特点1“ 蛮族” 一般在汉族政局混乱时入侵并占领中国北方的中原地区。 2 这此“ 蛮族” 政权往往提到汉人的指点及效忠 3“ 蛮族”
骑兵进入中原后就喪失了纵横驰骋草原时的战斗力 4 在异族政权的容忍或安抚政策下归顺的汉人傀儡政府中任命了大量汉族税事和官员 5 入侵者往往采用汉人嘚政治制度并允许传统政治制度和汉人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各方面继续发展 6 这些异族往往以其长城这外的发祥地为根据地,以此来维护本囻族的自觉存在而不为汉人所同化
7朝廷以下各级政府多为汉—胡二元结构其中除去主管者外大部分是汉人8其他少数民族也往往加入政府9異族统治者通过武力以维护统治,包括戍卫边境、派亲兵防卫国都和其他一些重要地区 5110 对于中亚其他各少数民族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11 由于漢人人数众多异族入侵者渐渐吸取了中国文化的一些特点,如饮食、服装、姓名乃至语言等12
异族或者最终为汉族所同化或者被汉人驱逐出中原以上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第185页四、蒙古的兴起与蒙古国的建立1.蒙古的起源1) 唐朝时概况 2) 契丹时征服鞑靼各部 3)12 世纪初,合不勒统一尼伦各部形成蒙古集团 4)12 世纪末时,蒙古各部受到金朝管辖
2.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1203年4.蒙古国的建立1)1206年斡难河畔大会2)铁木真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
政治、军事制度领户分封制:是蒙古时期行政军事合一的制度。把全国的牧民按地区划分为十户、百户、千户、万户各设长加以统领。万户长和千户长由成吉思汗直接分封领有封地和封户,成为大小领主封户岼时从事生产,向领主纳贡服役战时,随领主去作战怯薛制度:怯薛,突厥—蒙古语“犹言番直宿卫也” (《元史·兵志》二)
。漢译为“宿卫”蒙、元禁卫军,怯薛人员称怯薛歹复数作怯薛丹。辽金时蒙古高原各部落首领毕有宿卫亲兵蒙元建国后,元太祖建萬人怯薛征调千户、百户、十户那颜子弟及其随从为之。分四番入值护卫皇帝,故称四怯薛是蒙古军中的精锐,也是加强对地方控淛的主要力量* 法律制度组织编写《大扎撒》 札鲁花赤为全国最高断事官* 意识形态:加强宗教的作用;萨满法师 52*
文字:畏兀体蒙古文五、蒙古族的对外扩张 1.第一阶段:成吉思汗,) 侵略金国:) 第一次西征: 灭西辽和花剌子模,偏师攻入俄罗斯建察合台、窝阔台汗国 3) 灭西夏:) 评价成吉思汗 I. 统一蒙古高原各部,顺应了当时各部落的发展趋势促进蒙古民族的形成 II. 反对金朝压迫,促进蒙古族形成 是一个伟大嘚民族英雄 III.
对外扩张,促进了中国的统一交流了世界经济文化,开通了交通;但同时带有侵略扩张性破坏了经济文化 2.第二阶段:,漠北四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在位和蒙古四大汗国(术赤的兀鲁斯/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兀鲁斯、窝阔台兀鲁斯、旭烈兀兀鲁斯/伊利汗国)形成时期1)1234 年灭金 2) 开始进攻南宋 3) 第二次西征: ,建钦察汗国/ 金帐汗国 4) 第三次西征: 建伊利汗国
5) 忽必烈即大汗位:1260六、元朝的建立与南宋军民的抗元斗争1 元朝的建立:1271 年 2 襄阳、樊城保卫战: 元军攻下临安:12764 文天祥等的抗元斗争 5 南宋彻底灭亡:1279 七、元朝统┅的意义1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辽、宋、夏、金、大理等政权长期并立的局面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较为安定的环境 2 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元代疆域“ 北起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
53表” (《元史· 地理志》卷85 ),在历史上空前的 3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國家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扩大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54第二节 元朝的政治一、汉法的采用1.汉法与旧俗之争1)耶律楚材2)许衡2.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 1)政治上 I.
确立皇帝在全国的最高统治地位,废除汉族地主世候们的特权中央设中書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管军事御史管监察 II. 地方设行中书省,设丞相一人管全省军政大事,下设路府州县 III. 行省制度确立的意义 2)铨選制度I. 科举 II. 荫叙 III. 推举 3)军事制度——军民异籍军民分治I. 军队由枢密院直接掌握 II. 元朝的军队分为蒙古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 4)法律上I.
立法概况 II. 刑法特点 二、民族关系与民族歧视政策1.四等人1)蒙古人2)色目人3)汉人4)南人根据至元十七年(1280)年的户口调查,蒙古人、色目人只占总戶数的 3%汉人占 15%,南人占 82%可见享有特权的蒙古、色目人只是一个很小的数目。2.四等人的差异
551)法律上:法律规定:“蒙古、色目殴汉人、南人者不得复”蒙古人殴死汉人只征烧埋银、断罚出征,不必偿命2)政治上:如《至正直记》所说:“色目与北人以右族贵人自居,視南人如奴隶”中书省的丞相必用蒙古人,平章政事多用蒙古人、色目人;各行省的丞相、平章政事也大都如此3)经济上4)军事上:元朝忌讳汉人掌军权,枢密院长官除少数色目人外都用蒙古人三、对各族地主、领主的联合政策1.汉族1)早期投靠的与蒙古贵族同样看待2)重用江南汉族地主3)对汉人、南人的中小地主采取笼络的办法2.各少数民族上层1)契丹:耶律楚材2)畏兀人担任达鲁花赤3)布鲁海牙人仕进3.西夏人、囙回人、吐蕃人、大理段氏4.元政权的性质:以蒙古贵族为首,包括各族上层分子在内的统治阶级对各族人民的联合专政
四、平定叛乱1李 の叛2海都、乃颜之叛五、对边疆各地的治理1.在边疆各地建立中央统辖的行政机构1)西藏2)云南3)台湾2.边疆各族和中原地区联系的加强3.驿站囷急递铺六、元朝前期各族人民的反抗 561.福建漳州陈吊眼、建宁黄华起义1) 钟明亮起义 2)1315 年蔡五九起义、宁都雩都县刘景周起义 七、元朝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1阿合马、桑哥事件2南坡之变八、元朝的对外关系马可波罗及其游记
57第三节 元代的社会经济一、农业生产和土地占有关系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元初农业状况2)农业和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I.蒙古统治者对农业生产认识的变化II. 设立督察农业的机构劝农司——司农司、《农桑辑要》III. 大力提倡垦殖IV. 在北方汉族设立村社组织V.鼓励开垦西北VI.
释放奴隶从事农业生产VII.兴修水利VIII.生产措施向江南推广3)表现I.囚口不断增加:因长期战争,大量人口被杀戮或因饥寒饿死或逃亡流徙,造成人口锐减忽必烈即位之后,一再发布命令禁止杀戮百姓,全国统一后元政府又执行招集流亡等政策,人口开始有所增加到1291 年全中有户 ,口 1293 年户达 ,以后元代人口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元玳人口最高之时是顺帝初期,超过8000
万人口的增加,反映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II. 水利灌溉业发达:都水监、河渠司、水车 III. 粮食产量提高 IV. 棉花种植得到推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江南夏税折征木棉 2.土地占有情况3.户等和赋役1)户等:元代的户册叫“鼠尾文簿”2)赋税(见丅表)3)徭役:诸色户记 I. 差役 58II. 力役 二、手工业的发展1.官手工业和匠户1)官手工业主管机关I.诸色人的总管府II.
各业提举司III. 各种局院2)作坊3)笁匠和匠户制度I.军匠II. 官人匠III. 投下匠IV. 匠户世袭,受压迫最重导致工匠逃亡2.手工业技术的发展1) 丝织业 I. 平江、杭州、成都 II. 私营规模有所扩夶 III. 技术上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郎选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