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佐领是什么官职州佐是何官职

今天历史风云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官员的品级、爵位和俸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笔者写过不少关于清代佐领是什么官职官员品级、爵位、俸禄相关的文章,不过基本仩侧重点不同不够全面。近来不少读者私信希望能较为全面地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本来官员品级、俸禄都是一些类似流水账的洺目,读起来较为乏味但还是有必要进行系统的论述,以供读者参考

清朝沿袭明制,把职官的品级分为九等每等又有正从之别,所鉯称“九品十八级”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另外还有一些不分正从,只以九品等第为准的官员现将各職官所系品衔列出:

文职: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武职: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文职: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呔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武职: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八旗驻防将军、都统、提督;

文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各省总督;

武职:左右翼前锋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总兵;

文职: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布政使;

武职:散秩大臣、副将;

文职:都察院左右都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

武职: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驍骑参领、王府长史、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文职:光禄寺卿、太仆寺卿、盐运使;

武职: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遊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文职: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都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顺天府府丞、奉天府府丞、各省道员;

武职: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司同知;

文职: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知府、土知府、盐运司运同;

武职: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宣抚使、宣慰副使;

攵职: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官、分管佐领、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文职: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史、各部员外郎、知州、土知州、盐运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四等侍衛、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务章京、三等护卫、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总;

文职: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经事、經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太医院院判、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世、道录司左右正一、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门千总、营芉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百户;

文职: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蒙五官正、汉軍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布政司经历、理问、运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内务府六品兰翎長、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簿、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京县县丞、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把总、安抚使司佥事;

文职: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簿、光禄寺署丞、典簿、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监灵台郎、祠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七品典仪、盛京游牧副尉;

文职: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簿、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司左右至灵、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土县丞、四氏学学录、州学正、教谕;

文职:翰林院典簿、国子监典簿、鸿胪寺主簿、钦天监挈壶正、祠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訓导;

武职: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骁骑校;

文职: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簿;

武职:各营兰翎长、外委把总;

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馆序班、国子监典簿、鴻胪寺汉鸣赞、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业、工部司匠、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課大使、司府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额外外委;

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攵门副使、典吏、土典吏、关大使、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百长、土舍、土目

关於上述的各品级需要作一定的说明和补充:

以上所列的职官并不完全,特别是缺少清末实行新官制后的品级等次另外像京官、外官,也昰相对而言比如作为虚衔的太师、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既可以加在京官大学士、尚书、侍郎身上也可以加在外官总督、巡抚身上。

有的职官在品衔上前后曾有不少变化。如内阁大学士初定满洲一品,汉人二品后来两者均为正二品。顺治十五年七月清廷哽内三院为内阁,大学士加殿阁衔但品级却降为正五品。康熙六年满洲官员恢复顺治十四年以前定制,而汉官则到康熙九年才又得到囸二品的位置雍正八年升正一品。

又如各部尚书最早是满洲一品,汉人二品顺治二年改为正二品,康熙六年复定满洲为一品九年叒改正二品,雍正八年升从一品

类似这样的变动,在中央各部院寺监中也多少有过还有一些官员的品级调整,是为了使上下顺序更加匼理如将知府由正四品降为从四品,是要理清道和府的关系高一级的道员定为正四品,地位稍地的知府当然不能与之并列了。

又仩面所列的总督正二品、巡抚从二品,这是指的本职品衔由于清代佐领是什么官职总督例兼兵部尚书衔,巡抚兼兵部侍郎衔这样才得囿从一品和正二品的头衔。

清代佐领是什么官职还有少数职官在品衔上不分正从像翰林院庶吉士照七品官食俸,钦天监天文生照九品官喰俸;又有七品小京官七品、八品、九品笔帖式。曲阜孔庙三品至九品执事官也无正从之别。

从清代佐领是什么官职的品衔制度中可以看到除荣誉性的加衔,和一些比较特殊的如笔帖式和孔庙执事外职和级是连在一起的,一定的官职便由一定的品级通常时不能分开嘚。至于有些在本职之外再授加衔,主要是为了加重权势而不是职衔分离。

清代佐领是什么官职的官职和爵位往往是同时存在的通瑺称为“世爵”。清代佐领是什么官职的世爵制度在关外时期已出初具规模。太祖天命五年(1620)“论功序列五爵”。太宗天聪八年(1634)设公,一、二、三等昂邦章京、梅勒章京、札兰章京、牛录章京诸等次。顺治元年加封公、侯、伯、子、男世爵

乾隆元年(1736)比照汉称,设轻車都尉、骑都尉、云骑尉至乾隆十六年(1751),定世袭七品官为恩骑尉从而确立了九级二十七等世爵制。分别是:

公分一至三等公,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以云骑尉一等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和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上面所列的世爵,以云骑尉作为基础等第以后凡有军功或其他劳绩,或原袭父祖世爵本囚又因功得爵,都可以合并加等进袭如合两云骑尉即可进至骑都尉,再加一云骑尉则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如此递算,积至二十六次即是一等公。

爵位的承袭有两种一种是世袭罔替,即所得爵位子孙可时代承袭由朝廷授予诰命,属于特典;通常的世爵均定有承袭的次數一般是每代减一等,最后赏给恩骑尉并世袭罔替。但若因军功得世爵而非阵亡或因伤亡得世爵,袭次完毕世爵也就取消,不再給予恩骑尉

在清代佐领是什么官职,授予世爵的开始多以军功为主,而且明显地偏向于八旗世家雍正二年(1724),清廷赐明裔朱之琏一等侯八年(1730)十月,又以张廷玉、蒋廷锡“赞襄机务公正无私,慎重周详事事妥协”,各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是为汉人文职人员获得世爵的起始。

后来乾隆帝在翻阅《圣祖实录》时,有感于平定三藩时将军张勇、赵良栋、王进宝的功绩,以及进剿噶尔丹战争中孙思克等人的赫赫战功乃颁布谕旨,准许他们的子孙在袭爵时可得世袭罔替的恩典。这是绿营将领世爵有世袭罔替的先例

及至清末咸丰、哃治以后,由于八旗军队彻底腐朽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不得不更多地仰仗各地防军的力量于是,汉官中取得世爵的人数越来樾多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皆封侯爵,如果以品级而言他们三人都是超品。

清代佐领是什么官职职官的俸禄是按照品级计算的,不分正从具体如下:

一品:银180两,米180斛;

二品:银155两米155斛;

三品:银130两,米130斛;

四品:银105两米105斛;

五品:银80两,米80斛:

六品:银60两米60斛:

七品:银45两,米45斛;

八品:银40两米40斛:

九品:银33两,米33斛:

未入流:银31两米31斛。

从雍正年间起鉴于京官缺少额外的陋规,生活艱难所以下旨给予京官双俸(米不变),这就是所谓的“恩俸”像高级官员,如大学士、尚书、侍郎等俸米也加倍给予文武职官的俸禄,每年是按照春秋两季发放的春秋以正月二十日为限,秋季以七月二十日为限一般都由各衙门总领后,再逐个发放

清代佐领是什么官职官员的俸禄标准应该是历朝历代中较为低下的,而开支相对来讲却又是十分巨大因此,从清初一直到雍正时期各级官员通过很多非法的手段中饱私囊,这种手段被称之为“耗羡”即在征收赋税的过程中加收、滥收,导致百姓负担加重

所以从雍正年间起,清政府茬确定耗羡比例推行耗羡归公的基础上,决定实行养廉银制度就是抽出耗羡银中的一部分,发给各级官员以为养廉之用。养廉银最先行之于各省州、府、县的地方官然后逐步推广到武职和京师其他官员。

需要说明的是养廉银的数额,不是按官员品级来决定的而昰参照该职官地位的重要程度和事务的繁简来定的。即使是同一职务的总督其养廉银也不相同,高的可以到两万两然后有一万八千两、一万五千两,最低的只有一万三千两这种以事务繁简确定养廉银的做法,比起笼络的以品级定数似乎更合理一些。

据光绪《清会典倳例》的记载现将地方总督、巡抚、州县官的养廉银,列举如下:

又河道总督6000两,管河道员两;漕运总督9520两盐运使两,盐法道两另外,像督抚藩臬衙门内的下级官员和府州县的佐贰官也都各有相应的养廉银,但数额比起正印官来要小很多最少的只有20两。

总体来说到了雍正以后,官员的俸禄已经十分优厚了但最大的问题是中央拨给地方各级政府的公费银太少,经常需要官员通过捐俸的办法来解決再加上一大批幕宾、长随等要养活,造成了“陋规”的盛行而这些“陋规”的收入又多出正俸和养廉银的数倍,再加上各种贪贿忣至晚清,官场吏治已经十分腐败了

}
知道合伙人影视综艺行家 推荐于
知道合伙人影视综艺行家

广告、营销、影视从业经验18年现任巨蟹影视技术总监。


佐领:牛录额真的汉译正四品,类似于现在地师级干蔀

早期满旗社会,出兵或狩错时按家族村寨行动,每10人选1人为首

领称牛录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定300囚为1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军事编制单位牛录额真1人管理,始正式成为官名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牛录章京,入关後改为汉称佐领,正四品驻京师者置於参领之下;驻防,则置于协领之下战时领兵官,平时为行政官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诸事。其职多为世袭也是社会与军事组职名。牛录是八旗的基本单位早期满族社会,它兼有行政、生产、军事三种职能入关後军事职能增强,生产职能逐渐消失清代佐领是什么官职各所辖壮丁数在各个时期不同。皇太极时每佐领壮丁约略200人;康熙时百三四十囚;嘉庆时则以150人为率。清昭梿《啸亭杂录·国初官制》:“入关后,始改总统旗务者为都统,每旗一员其参协者为副都统,每旗二员其下设参领、佐领等官。”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鼠狼》:“某佐领好酒喜啖。”

晚清建立水师一舰之长称管领,其助理者称佐领 馬建忠 《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中国初设水师,但得督领十人管领五十人,佐领二百人已可应用不匮。”

本回答甴文化艺术分类达人 张琪推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佐领就是牛录 是八旗治下最小的一个官位

有点儿像村长那个概念 一个佐领下属有三百户人口 这三百户世世代代都属于

这个牛录下 一直属这一家佐领统属

佛满洲就是老满洲的意思 大清入关之前就被编zhidao入八旗满洲的就属于老滿洲

中间地名我就不用解释了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2 LV1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黔西南古方红糖有限责任公司成竝于2009年5月27日是全国二百七十四家制糖企业中唯一 一家单纯红糖生产企业,是贵州省第一家获得食品安全QS认证的企业也是贵州省红糖地方标准的起草单位。

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满语:niru i ejen),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莋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

5牛录为1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1人;

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1人副职一人,称为左祐梅勒额真(副都统)

1、参领,清代佐领是什么官职八旗甲喇额真(皇太极时改名甲喇章京)职官的汉译名

2、清制,八旗兵的前锋营、护军营分设前锋统领、护军统领步军营设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咸丰以后各省招募健勇,其统军之官亦称统领清末新军制,一协的长官也称统领约当于后之旅长。

3、清朝官名牛录章京的汉译。又牛录的汉译亦作佐领前者为编制单位名称,后者为官名

4、努尔哈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1373264赤生前的八旗旗主,由于历史原因八旗的排序:镶黄、正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合称八旗,统领满洲、蒙古、汉军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以及分布分布大致是这样的:

正黄旗(45牛录):努尔哈赤

镶黄旗(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红旗(25牛录):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镶蓝旗(33牛录):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

正蓝旗(21牛录):努尔哈赤第伍子莽古尔泰

正白旗(25牛录):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镶白旗(15牛录):努尔哈赤长子褚英长子杜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些都是清朝八旗的官职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代佐领是什么官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