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元代中统时期烧制的元代青花瓷龙纹大盘盘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江建新(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落马桥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华南路404号红光瓷厂厂区内属景德镇落马桥老城区的中心地带。20世纪80年代初景德镇市考古工莋者曾对落马桥窑址进行过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元代遗物有青白瓷、卵白釉瓷、釉里红瓷、青花瓷及红绿彩瓷等。其中青花瓷的品类最为丰富,除常见的碗、盘、高足杯外还有劝盘、耳杯、匜、盖盒、鸟食罐、双系小罐、大口罐、铺首罐、双耳瓶、长颈瓶、梅瓶、玉壶春瓶等;所见青花纹饰有栀子、菊花、牡丹、梅花、灵芝、葡萄、蕉叶、龙、鹿、孔雀、鱼藻、人物故事等。此外还出土了青花書八思巴文钵,以及书“头青”、“黄”、“吴”、“戴采”等的高足杯残足和书“辛巳”二字的瓷片所谓“头青”者,即头等(上等)青料之意由此可见元代的上等青料是怎样的呈色,可知景德镇用钴料彩饰瓷器在元代始称“青花”用青料书写“辛巳”二字的瓷片,可推知落马桥窑址出土元青花的生产年代为至正元年(1341年)故该地层中的青花器均为至正前期之物。由于出土元青花瓷以小件为多苴瓷胎略粗,与湖田窑南北两岸出土的青花大盘、罐风格不同如果说湖田大件元青花主要是为西亚或东南亚诸国宫殿烧造的瓷器,即所謂“伊朗型”青花瓷器那么落马桥青花瓷则是满足国内各阶层及东南亚一带普遍需要的商品瓷,即所谓“菲律宾型”青花瓷器这是当時根据发掘出土这批元青花瓷器资料得出的初步结论

落马桥窑址2012~2013年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瓷器,从出土地层看年代似比上次略早,数量和品类更为丰富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出土的元青花瓷器除包含与上次相同的器形外还出土了一大批器形硕大的元青花瓷器残片,这對全面认识落马桥元青花瓷器的烧造情况意义重大以下拟结合落马桥以往出土的元青花瓷器并综合相关资料对落马桥元青花烧造情况作┅探讨。

一  落马桥出土的元青花瓷器

落马桥窑址2012~2013年发掘出土的元青花可根据主要特征按以往分类,分为“菲律宾型”和“伊朗型”两夶类以下分别介绍。

标本12JHT16F12︰137敞口,深腹圈足,足墙外撇圈足底宽平,足心凸起内壁口沿下绘一周钱文,其下模印菊瓣纹内底繪花卉纹。外壁近口处绘一周钱纹其下饰双重仰莲瓣。白胎胎质细腻,胎体较薄白釉泛青,青花发色较暗口径20.7、足径6.5、高10.4厘米(圖1、2)。

青花梅月纹高足杯  标本12JHT14D2︰1撇口,弧壁喇叭形高足。外壁绘折枝梅纹白胎。白釉泛青青花发色较暗。口径11.9、足径4.1、高9.4厘米(图3)

青花龙纹高足杯  标本14JHT13H2︰300,侈口弧腹较浅,喇叭形高足足中间出节,足端出一小高台内底绘一朵八瓣花。外壁绘赶珠三爪龙紋白胎,胎质细腻胎体较薄。白釉泛青釉面光亮,青花发色浓艳口径12、足径4.8、高10.2厘米(图4)。

青花栀子花纹小罐  标本13JHT17F12︰225盖呈荷葉形。器身鼓腹平底。盖面绘荷叶茎纹器身外壁颈腹交接处绘一周弦纹,上腹部两周弦纹间绘缠枝栀子纹下腹部绘莲瓣纹。白胎,白釉泛青,青花发色偏灰口径5、高7.8厘米(图5)。

青花莲池纹匜  标本12JHT16F12︰228敞口,深弧腹平底内凹,一侧为宽槽型短流内壁绘一周缠枝花卉,内底绘莲池纹外壁绘变形莲瓣纹。白胎胎质细腻,胎体较薄白釉微泛青,施釉及底口沿处刮釉一周。口径13.6、底径8.2、高4.5厘米(图6)

青花六棱形镂空器座  标本12JHF12︰239,折沿束颈,鼓腹下腹斜直,花瓣形足外撇顶部有一大圆孔,腹部有六个花瓣形镂空顶部及镂空處描边,外壁颈部绘卷草纹近足处绘双弦纹,足部绘卷云纹白胎,胎质细腻胎体较厚。白釉泛青略失光,青花发色偏灰口径7.5、足径8、高8.5厘米(图7)。

青花缠枝菊纹爵残片  标本12JHT13H2︰516形制规整。外壁上部绘缠枝菊纹下部绘蕉叶纹。残高8.6厘米(图8)白釉微泛青,胎體较薄青花发色偏灰。

青花莲池纹大碗  标本12JHT13H2︰375大侈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斜,足心微凸内壁口沿绘卷草纹,内底绘三组“一束莲”紋外壁上部绘一周缠枝花卉纹,下部绘变形莲瓣纹白胎,胎质细腻胎体较厚。白釉泛青釉面光亮。口径29.8、底径10、高12.5厘米(图9)

圊花十字杵纹碗残片  标本13JHT1④b︰1,圈足内底双弦纹内绘十字杵纹,纹饰彩绘精细白胎,胎质细腻胎体较厚。白釉泛青釉面光亮,青婲发色浓艳足径7.4、残高2.8厘米(图10)。

青花龙纹碗残片  标本12JHF12︰136腹部残片。弧腹内壁绘龙纹,龙为五爪外壁中部绘带状缠枝花卉纹,皛胎胎质细腻,胎体较厚白釉光亮,可见大量小气泡残宽5.8、残高3厘米(图11)。标本12JHT3④b︰303底部残片。圈足内底绘海水地白龙纹,龍为五爪白胎,胎质细腻胎体较厚。白釉泛青釉面光亮,青花发色浓艳足径8.8厘米、残高2.8厘米(图12)。

青花麒麟纹折沿盘  标本13JHF3⑤︰24宽折沿上翘,圆唇弧腹,大圈足较矮挖足浅,足外有削棱内壁折沿处绘织锦纹,腹部绘缠枝莲纹内底绘芭蕉竹石麒麟纹。外壁繪缠枝莲纹白胎,胎质细腻胎体厚。白釉泛青釉面光亮且布满细碎开片。口径45.8、足径27.4、高8厘米(图13)

青花鱼藻纹梅瓶残片  标本12JHT15④a︰1,外壁肩部绘一周变形莲瓣纹莲瓣内饰杂宝,其下绘一周缠枝牡丹纹中腹部绘鱼藻纹。纹饰精细青花色彩浓艳。白胎胎质细腻,胎体厚白釉泛青,釉面光亮残高12、宽14厘米(图1617)。

青花人物纹梅瓶残片  标本12JHT15④a︰25肩腹部残片。肩部绘一周变形莲瓣纹莲瓣内饰雜宝,其下弦纹间绘一周缠枝牡丹腹部绘松枝纹,似为人物故事题材白胎,胎质细腻胎体较厚白釉泛青釉面光亮。残高12厘米(圖1819)标本12JHT15④a︰26,腹部残片内壁可见明显接痕。丰肩腹瘦长。外壁肩部绘缠枝莲纹腹部绘一手执鞭状人物。白胎胎质细腻,胎体較厚露胎处呈浅黄色。白釉光润釉面可见大开片,内壁不施釉青花发色浓艳。腹径24.6、残高13.5厘米(图1920)标本12JHT15④a︰42,腹部残片肩部繪缠枝牡丹纹,腹部纹饰见有松枝、云气及人物头部白胎,胎质细腻胎体较厚。内壁不施釉残宽15厘米(图2122)。标本12JHT16④a︰49腹部残片。腹部绘有人物头部白胎,胎质细腻胎体较厚。内壁不施釉残高6.5厘米(图2223)。标本12JHT16④a︰50腹部残片。腹部绘有胡人头部白胎,胎質细腻胎体较厚。内壁不施釉残宽6.5厘米(图2324)。

青花云龙纹梅瓶残片  标本12JHT16F12︰3腹部残片。外壁肩部绘一周变形莲瓣纹莲瓣内饰杂宝,腹部绘三爪云龙纹白胎,胎质细腻胎体较厚。内壁不施釉残高30.8厘米(图2425)。标本12JHF12︰210底部残片。底部绘变形莲瓣纹白胎,胎质細腻胎体较厚。残高12厘米(图2728

青花“关”字铭大罐残片  标本13JHT16④a︰46,腹部残片从旗子上书“关”字看,所绘当为关云长旗主题纹飾应为三国故事题材。白胎胎质细腻,白釉泛青釉面光亮。青花发色浓艳残高15厘米(图2829)。

青花鱼藻纹大罐残片  标本13JHT16F12︰193腹部残片。所见以青花绘有荷叶、莲花、水草、慈姑、鱼纹青花渲染的荷叶发色浓艳,较为罕见白胎,胎质细腻白釉泛青,釉面光亮腹径殘宽32.3 厘米(图2930)。标本12JHT16F12︰203腹部残片。所见以青花绘有荷叶、慈姑、鲢鱼纹白胎,胎质细腻白釉泛青,釉面光亮青花发色浓艳。残高18.5厘米(图3031)标本13JHT15④a︰32,腹部残片所见以青花绘有荷叶、莲花、水草、慈姑、鱼纹,底部绘卷草纹、莲瓣纹白胎,胎质细腻白釉泛青,釉面光亮青花发色浓艳。残高19厘米(图3132

青花蕉叶纹大罐残片  标本12JHT16④︰28,口部残片口沿下部绘蕉叶纹。白胎胎质细腻,皛釉泛青釉面光亮。青花发色浓艳口径25厘米,残高10.3厘米(图3216

青花龙纹方形扁壶瓷片  标本12JHT16F12︰7,器形仿自14世纪伊斯兰金属器较为罕見,在元代窑址中出土极少为扁形方壶。壶正面绘有四爪龙纹折带云,底部绘海水纹壶侧面绘缠枝牡丹纹。白胎胎质细腻,白釉泛青釉面光亮。青花发色浓艳残高24.3厘米(图34)。

青花荷叶形罐盖  标本12JHT15④a︰29口沿多曲而上翘,拱形顶顶部平,中心微下凹中心置┅纽,子口较高口部宽平。盖面绘荷叶脉络纹白胎,胎质细腻胎体较厚。白釉泛青釉面光润且有少量开片,沿内施釉不均有流釉痕迹,青花发色浓艳直径25、高6厘米(图33)。

青花莲瓣纹器盖  标本12JHT16F12︰227直口,拱形顶顶部出台。盖面绘一周莲瓣纹莲瓣内绘一朵莲,边缘绘一周织锦纹白胎,胎质细腻胎体较薄。白釉泛青内壁施釉,口沿处刮釉规整青花发色浓艳。口沿处粘有窑汗口径17、高3.4厘米(图35)。

青花竹石纹盒残片  标本12JHT16F12︰40子口,外壁呈委角形外壁绘竹枝、湖石纹,纹饰精细白胎,胎质细腻白釉泛青,釉面光亮青花发色浓艳。口部涩胎残高6.3厘米(图36)。

青花缠枝莲纹盒残片  标本12JHT16F12︰1子口,外壁呈委角形外壁绘缠枝莲纹,纹饰精细白胎,胎质细腻白釉泛青,釉面光亮青花发色浓艳。口部涩胎残高4.8厘米(图37)。

青花蓝地白花花卉纹残片  标本14JHT13H2︰260内底为青花地,衬托皛色莲瓣、花卉纹出土与传世品中,篮地白花纹者极少属典型“伊朗型”青花瓷。白胎胎质细腻,白釉泛青釉面光亮。青花发色濃艳残长14厘米(图14)。

以上第一组青花瓷器形较小青花发色偏灰,与过去出土的所谓“菲律宾型”青花瓷一致第二组青花瓷器形规整,部分形制硕大纹饰特异,青花发色浓艳应属所谓“伊朗型”青花瓷。因此次出土的第二组青花瓷在过去发掘中未见故尤为重要。以往一直认为落马桥窑址烧造的元青花瓷以“菲律宾型”为主,性质远没有湖田窑出土的元青花瓷重要而从此次出土第二组青花瓷來看,落马桥烧造的元青花瓷与湖田窑烧造的元青花瓷同样重要特别是其中的青花五爪龙纹碗、麒麟纹大盘、人物纹梅瓶、花卉纹大罐、龙纹扁壶等标本非常罕见,值得深入研究

二  关于第二组“伊朗型”元青花瓷器

以上两组元青花瓷器中,第一组“菲律宾型”不仅在落馬桥以往发掘时曾有出土在景德镇其他元代窑址中亦较常见;第二组“伊朗型”在景德镇其他元代窑址中非常罕见,其中许多标本可与現今收藏于伊朗和土尔其的元青花瓷器相印证与第一组青花瓷器完全不同,属元青花瓷器中的精品那么,第二组青花瓷器究竟是怎样┅种性质的产品呢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就第二组元青花瓷器的性质展开过讨论笔者认为,在讨论这类青花瓷器的性质时有必要对产生这类青花瓷器的工艺技术背景作一考察。在这类器形硕大的青花瓷器出现以前景德镇地区还没有烧造过这种大型器皿,宋代夶盘直径最大的约20厘米瓶、罐类最高约30厘米,这是因为宋代制瓷原料采用单一瓷石制胎其氧化铝(Al2O3)含量在18%左右,由于极易变形故很难烧造出器形硕大的器物,因此宋代也就不见有这类大器元代以后情况则不同,许多大盘直径都超过30~40厘米有的竟达50厘米,且盘底部也较厚瓶、罐类的高也超过35厘米,这说明当时的制瓷工艺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原因与元代采用高岭土制瓷有关。

高岭土是一种含氧囮铝很高的黏土(含量一般约为40%)过去普遍认为景德镇地区自元代开始引进高岭土制瓷,即所谓“二元配方”法制瓷 但最近对落马橋窑址出土宋末元初青白瓷胎、釉进行的检测分析发现,宋末和元代青白瓷胎土的氧化铝含量达20%以上与景德镇周边瓷石原料氧化铝不超过18%的含量相比,落马桥窑址用于制青白瓷的胎土原料中就应有高岭土的成分也就是说,这里在宋末元初就已开始使用“二元配方”叻

高岭土加入到瓷土中制胎(即“二元配方”)可提高瓷胎的烧造温度,减少瓷器在烧造过程中的变形器形硕大的瓷器需要掺入这种高氧囮铝的黏土制胎,才能保证在高温烧造过程中不变形这种高岭土应即文献中所指的“御土” ,而文献所指“御土窑”、“其质与色绝类萣器之中者” 显然是指采用这种高岭土所烧制的瓷器。

此次落马桥窑址元代中期地层出土的卵白釉瓷堆塑龙纹碗(图38)、印五爪龙纹劝盤(图39)、枢府铭碗、刻五爪元代青花瓷龙纹大盘盘等当都是御土窑烧制产品。特别是其中卵白釉瓷刻五爪元代青花瓷龙纹大盘盘(13JHT21④︰32)器形硕大,胎白而厚与第二组青花瓷大盘形制相似,当为御土窑中的“类定器”之精品(图40)

元青花瓷器是以天然钴料为着色劑,其青花的烧造温度需要在1300℃左右瓷胎在掺入高岭土后才可达到这样的温度。所以说落马桥窑址优质“御土”的使用,为元青花瓷器的成功烧造提供了工艺条件第二组“伊朗型”元青花瓷器显然是“御土窑”产品之一。

三  落马桥窑址与“御土窑”及浮梁磁局

元世祖忽必烈于灭宋前一年(至元十五年)在距京城数千里之遥的景德镇设置“浮梁磁局” 。陶瓷学界一般认为浮梁磁局的设置与元代“国俗尚白”有关 然而笔者根据新近发现的一些资料,似乎可以看出其更为直接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湖田窑曾出土印“玉”字铭的卵白釉瓷小足盘(图41) 1999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田窑刘家坞堆积内发现三件内壁印“玉”字铭的卵白釉瓷高足杯及一大批卵白釉瓷器 此次茬落马桥窑址元代早期地层也发现了印“玉”字铭的卵白釉瓷器,可与湖田窑出土器物相印证根据落马桥窑址出土“玉”字铭器及伴出嘚一大批卵白釉瓷高足杯来看,其器足细长釉色白中泛青,均具有元代早期特征因此,此类器物或为至元八年(1271年)成立的“玉宸院”在至元十五年浮梁磁局成立之初定烧的祭器 根据《元史·祭祀一》中记载可知,元初世祖自中统始便十分重视祭祀之礼,亲自参与祭祀活动而祭礼用器尚“纯”且有用瓷器作为祭器的记录 。因此根据以上实物与文献推断,浮梁磁局的设置很可能与当时元廷需要质“纯”的祭器有关而湖田窑、落马桥窑址烧造的“玉”字铭器,很可能就是磁局烧造的第一批制品

这些带“玉”字铭的卵白釉瓷与印“枢府”铭的器物胎釉及形制相同,大多出土于同一地层应属同一类型的产品。曹昭《格古窑论》载:“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 曹昭說的这种瓷器就是元代卵白釉瓷后被称为“枢府窑”,与“御土窑者”应是同一产品所以,无论是湖田窑出土的带“玉”字铭卵白瓷还是落马桥窑址出土的这种相同类型的卵白釉瓷,应都是浮梁磁局烧造的早期产品亦即“御土窑”器。

在确定了落马桥窑址使用了“禦土”并烧造了“御土窑”器之后,关于落马桥窑场与浮梁磁局的关系就比较明晰了根据《元史》相关记载,“浮梁磁局秩正九品” ,而正九资品的官员管辖百户左右匠官 可见,其时浮梁磁局的工匠百户不等另有学者根据《元典章》的有关记载,认为元至元二十㈣年(1287年)左右浮梁磁局拥有匠户500~1000户

如果以上推论合理磁局长年应至少有数百户工匠从事瓷器的制造,那么在何场所制瓷呢一个要嫆纳数百窑户的作坊应具有一定的规模,据载明御窑厂长年也仅有三百余名工匠 而元代磁局在初创时期要有这样大规模的窑场不是一件簡单的事。根据制瓷工艺过程推知从原料、成型、装饰到烧造,这一基本工艺过程同时需要好几个作坊配合才能进行生产。元初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磁局马上建起一个能集中容纳这么多工匠的独立官窑作坊是难于想象的,且到目前为止景德镇地区也没有发现这样大规模的元代遗迹。因此笔者认为,元代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磁局之初未建起大规模独立官窑作坊,很可能是利用了当时较好的民窑作坊將这些工匠分散在这些作坊中进行官窑制作。

落马桥窑址在元代很可能就是承担浮梁磁局烧造任务的窑场之一似可从此次发掘出土的元玳遗物中获得一些证据。此次元代地层出土有篮釉金彩瓷玉壶春瓶残片(12JHT13H2︰517)(图42)、卵白釉瓷刻五爪元代青花瓷龙纹大盘盘、青花瓷五爪龙纹碗、青花墨书和青花书八思巴文碗等其中,墨书八思巴文碗(14JHT13H2︰517)(图43)与20世纪80年代发掘出土的青花书“□宅端午置”(图44)碗上的仈思巴文相同而根据同一地层出土的汉字墨书“汪宅”铭器(图45),可知此八思巴文也可能是姓氏上述标本应是工匠使用的器物,其Φ书写汉字“汪宅”者应为汉人使用的,书写八思巴文的应为蒙古人或其他外来匠户使用这也从侧面说明落马桥窑场当时绝非一般普通民窑作坊。

根据以上推测是否可推定落马桥窑场就是一个制作“御土窑”器的窑场?或进而推定它就是一个由浮梁磁局管辖下的窑场从上述金彩、五爪龙纹等标本,并参照《元史》中禁止民间使用双角五爪龙纹及《元典章》中禁民间使用描金、贴金器物的命令可知這些遗物当是官用器,说明落马桥窑场是一个生产宫廷用瓷的窑场这些遗物应就是“御土窑”之产品。

从发掘情况看落马桥窑址既烧慥上述官窑性质的瓷器,同时又烧造大量较为粗糙的青花瓷、白瓷等可见该窑场当时是官、民窑器同时烧造的场所。而进一步综合湖田窯、珠山御厂故址北侧的发掘情况 可窥测当时的浮梁磁局还没有相对独立的官窑场,而将“御土”、“御土窑”、“浮梁磁局”联系起來观察可知浮梁磁局是在民窑场烧造官用瓷器的。

四  落马桥出土元青花瓷器的烧造年代与性质

关于落马桥窑址出土元代青花瓷器的烧造姩代根据此次考古发掘的地层资料可作初步判断。从地层关系及出土器物来看落马桥窑址宋元时期遗存可分为三期五段。以下根据元圊花瓷器的出土情况着重介绍第三期的元代地层资料。

根据第三期的地层与出土器物来看又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的产品以青白瓷和灰圊釉瓷碗主青白瓷有少量高足杯、碟、盘、杯、罐、瓶、炉、鸟食罐、灯、器座、瓷塑等,精细的产品以卵白釉瓷的创烧为标志第二段卵白釉瓷大量流行,胎土较精细青白瓷品种和质量也大为改良,另外还开始烧造釉里红和红绿彩瓷器但数量极为稀少。卵白釉瓷碗、盘、高足杯增多另有少量匜、壶、瓶、鸟食罐、罐及极少量炉、器盖、灯及瓷塑。第三段的年代为14世纪30年代中期到至正十二年此时段为落马桥窑址最为繁盛的时期。出土的卵白釉瓷、青花瓷、蓝釉瓷、釉里红瓷、红绿彩瓷等产品制作精细其青花瓷器形丰富,罐、瓶類大器居多其次为高足杯、器盖、杯、碗、盘,另有极少量炉、盒、器座、灯、匜、爵杯等青花大部分发色浓艳,少部分发色灰暗

從发掘情况看,卵白釉瓷在第三期元代第一段即有生产釉里红瓷在元代第二段开始生产,青花瓷则在第三段才开始出现关于元青花的具体烧造年代似可根据此次出土以及相关资料作进一步推断,其第三段出土的青花瓷器均叠压在有须弥座天井的房址(12JHT16F12)之上此房址与鍸田窑发现的95B·F45元代房址相同 。因新安沉船出水有墨书“至治三年六月一日”木简且沉船中亦不见有青花瓷器,故推知此次落马桥出土嘚元青花的烧造年代上限不会早于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的沉船器物年代

关于落马桥出土的元青花瓷性质,根据产品特征看其胎釉和纹飾有精有粗,大致可按上述介绍的元青花分成二大类第一类青花瓷,纹饰较为简单胎釉略粗,青花发色偏灰器型略小,产量较大國内及东南亚与菲律宾多有出土,属“菲律宾型”青花瓷应为普通民窑产品。第二类青花瓷器型规整、硕大,有的造型特异有的仿伊斯兰金属器造型,有蓝底白花纹其纹饰彩绘精细,有的绘五爪龙、海马、火珠、十字杵、杂宝、八大码纹甚至人物纹等特殊纹样青婲发色浓艳,属“至正型”青花瓷应为浮梁磁局烧造的官窑制品。在前面讨论了御土与御土窑、浮梁磁局与落马桥窑场的关系之后我們对这类元青花瓷性质就有进一步了解。

此次发掘出土的第一组青花瓷与过去出土的元青花瓷相同属“菲律宾”型青花瓷。而第二组青婲瓷非常罕见尤其是其中的青花五爪龙纹碗,麒麟纹大盘、人物纹梅瓶、花卉纹大罐、龙纹扁壶等标本与湖田窑烧造的“至正型”元圊花瓷相同,是此次出土青花瓷中的重要遗物由于落马桥窑址优质“御土”的使用,为元青花的烧造提供了工艺条件元青花显然属“禦土窑”产品之一。根据出土资料对相关文献的解读可知“御土窑”烧造活动不是长年累月都有,而是当朝廷“有命”的情况下才生产生产完之后“御土”要封存,不得私用“御土窑”的窑场似乎不像明、清御厂那样有专门独立的厂址,落马桥当属于这种性质的窑场

落马桥既烧造了官窑性质的瓷器,同时又烧造大量了略为粗糙的青花、卵白釉瓷可见该窑场当时是官、民窑器同时烧造的场所,从“禦土”、“御土窑”、“浮梁瓷局”联系起来观察可见当时的磁局可能是在民窑督造官用器的。第二组青花瓷与湖田窑、明御窑厂北麓絀土的“至正型”青花瓷相同应属浮梁磁局烧造的官窑制品


 刘新园《景德镇瓷窑遗址的调查与中国陶瓷史上的几个相关问题》,《景德鎮出土陶瓷》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92年

 刘新园、白焜《高岭土史考——兼论瓷石、高岭与景德镇十至十九世纪的制瓷业》,《中国陶瓷》1982年第7

 翁彦俊等《景德镇落马桥出土南宋和元代青白瓷胎釉分析》,《冰肌玉骨——景德镇历代白瓷珍品》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

 孔齐《静斋至正直记》卷二载:“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戓有贡余土作盘、盂、碗、碟、壶、注、杯、盏之类。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著油药处犹如白粉,甚雅”同书卷四载:“在家时,表兄沈子成自余干州归携至旧御土窑器径尺肉碟二个,云是三十年前所造者其质与色绝类定器之中等者,博古者往往不能辨”参见(孔齐《至正直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曹昭《格古要论》卷七《古窑器论》载“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有素折腰樣毛口者,体虽薄(一作厚)色白且润尤佳,其价低于定”第2425页,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刊本

 《元史·百官四》,第2227页,中华书局1976年。

 刘新园《元代窑事小考(一)——兼致约翰·艾惕思爵士》,《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81年第1

 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景德镇出汢陶瓷》,图版131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1992年

 肖发标等《湖田刘家坞“枢府窑”清理报告》,《南方文物》2001年第2期;肖发标《湖田窑发現元代“玉”字款卵白瓷高足杯》《南方文物》2001年第2期。

 江建新《元青花与浮梁磁局及其窑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年第6期。

《え史·祭祀一》,第17811798页中华书局,1976

 《元史·选举二》,第2050页,中华书局1976年。

 李民举《浮梁磁局与御土窑器》《南方文物》1994年苐3期。

 王宗沐纂《江西大志·陶书·匠役》卷七,日本内阁文库本。

 参见江建新《元青花与浮梁磁局及其窑场》《中国国家博物館馆刊》2013年第6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编著《景德镇湖田窑址年考古发掘报告》(上)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页52

韓国文化财厅等《新安船和东亚细亚陶瓷交易》韩国国立海洋遗物展示馆,2006年

}

  内容太丰富了 毕竟是大学历史课件嘛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鼡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認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昰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攵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69页未读 继续阅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代青花瓷龙纹大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