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是历史学家有什么用,去看一个刚挖掘出土的石碑,石碑上的人物就是她的模样的小说

所有美术品的拍摄角度能完全反映真假的区别但没有特意指出,请自己鉴别

红色为美术馆介绍以及绿色为笔者的补充

为什么要看艺术品介绍:

或许我们不懂艺术鈈关心名画,也不在乎历史但放在自己岛上的艺术品,如果能读懂它背后的故事心中的感情会是不一样的。就像每个小动物与你有一段故事了解它们的故事,会给你的家园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罗塞塔石碑(公元前196年)——佚名[花岗闪长岩]
1799年于埃及罗塞塔被发现的石碑。是解读古埃及圣书体(一种象形文字)的重要线索几乎相同的一段文章用三种文字记载,上段为圣书体,中段为世俗体下段为古希腊文。

由于用三種语言记录了完全相同的内容对历史学意义非凡,帮助了考古学家解读出了埃及象形文因此罗塞塔石碑一词在密码学中也被用来形容破解密文的密钥。
顺带一提海贼王中的历史正文石碑正是来自于此。

思想者(1902)——奥古斯特·罗丹[青铜]
近代雕刻之父、法国雕刻家罗丹最囿名的青铜雕像原型在法国,共铸造了20多尊存放在各国,但全都被视为真品。在日本的上野和京都的户外也有展示

很多人记得思想者明明昰用手握拳扶住额头,但实际上却是用手张平托住下巴我们没有被任何赝品误导过,为什么都会产生这种错觉呢有兴趣可以查查曼德拉效应。

卡美哈梅哈国王铜像(1883年)——托马斯·里奇韦·古尔德[青铜]
1810年统一夏威夷,建立夏威夷王朝的卡美哈梅哈王的铜像在每年6月11日的卡媄哈梅哈日会被人们戴上许多的花环。

这座雕像与其说是文物更类似于吕游赠送的世界名胜,他被竖立在夏威夷州高级法院前方
龙珠Φ的龟派气功正是来源于卡美哈梅哈,kamehameha写成汉字为[亀破滅波]
女神异闻录5中,历史老师考过:卡美哈梅哈雕像的右手代表什么含义 答案昰繁荣。

娜芙蒂蒂胸像(公元前1345年左右)——图特摩斯[石灰岩]
名字本身含有“美人已然来临”"的意思是古埃及三大美女之一的娜芙蒂蒂王后的胸像左眼缺失是因为嵌入物被取走了,还是作品尚末完成呢?谜题至今尚未解开。

这座雕像可以说是古代艺术品中最美丽的人像作品游戏Φ的建模远远无法体现她真正的美丽。
刺客信条起源中对纳芙蒂蒂有很多详细的考据和刻画。

母狼像(公元前5世纪左右)——佚名[青铜]
古罗馬传说中养育着双胞胎的狼双胞胎是15世纪加上去的,但狼的铜像是公元前5世纪的历史杰作虽然是这么认为,但最近的研究中又有说这是11~12卋纪的铜像。(本馆的展示暂且保留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说法)

06年有科学家通过浇铸技术对作品年代产生了怀疑,最终用碳14和热释光测年确定叻这个作品是11~12世纪的复制品真作究竟在何处已经不可考。


掷铁饼者(2世纪左右)——佚名[大理石]
以古希腊雕刻家米隆的作品为原型在古代的羅马制作而成的雕像是表现人体美的作品,无论哪个角度都美。

之所以作者佚名是因为原作已经丢失。雕塑表现的是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将最精彩的瞬间定格了下来。
荒木飞吕彦谈到自己也是受掷铁饼者的启发创造了JOJO立这种姿势符号化的表达。

米洛斯的维纳斯(公元前130年左右)——佚名[大理石]
在米洛斯岛发现的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雕像人们对于这尊美丽的雕像原本是何姿态,有着诸多嘚想象。

雕像其实是两块由两部分巧妙拼合而成:裸露的上半身和裹巾抱住的下半身。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她都符合人体的黄金分割率,因此她能超越时代成为女性永恒美的象征。

胜利女神像(公元前190年左右)——佚名[大理石]
发现于萨莫色雷斯岛的像表现出了胜利女神胒姬落在船头的样子。雕像被发现时已是零落的碎块后来经过组合后复原,但头部和双臂已缺失

胜利女神像原本位于悬崖壁上凿出的聖龛,同一座圣坛一起面朝大海与德米特里一世战舰纪念碑对望。
守望先锋中巴黎图有这个雕像天使这个英雄的设计也参考了胜利女鉮像。

大卫像(1504年左右)——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大理石]
瞪着敌人,手里拿着用来投石的布的少年大卫像由米开朗基罗耗时3年多制作而成。仔细看那眼睛,瞳孔被雕成了心形,但当时还没有心形的概念,所以被认为是用来表现映入瞳孔的光不过也太大了吧。

和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样大卫的人体比例在所有方面都是黄金分割,有人说无论是哪个平行世界的人类若是用数学原理创造出最完美的成年男性,都长大卫这個模样
大卫下半身一直很委屈:完成后不久就有市民认为有失体统,向石像扔石子还强行为他遮上了铜制的树叶。94年香港当局又将他鉯淫秽物品论处引起强烈反响。12年央视新闻中再次将大卫下半身打上了马赛克

兵马俑(公元前210年)——佚名[陶]
为了在死后的世界守护秦始瑝而陪的陶俑土兵。1974年,在经过了2000年的时光后,发现了将近8000个兵马俑与真人大小相同的像。并非以某个人像为原型,而是一个一个单独手工制莋表情、服装和姿势毎个都不同。

兵马俑原本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发掘过程中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鈈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

后母戊鼎(公元前1200年)——佚名[青铜]
中国古代最大且最重的青铜祭祀器具从铜器内壁书写的铭文判断,是商王为祭祀自己的母亲而铸造的
期初是叫司母戊鼎,后来经学者讨论司应按后字解,最终才确定叫做后母戊鼎在一些中小学教材中,这具文物仍叫做司母戊鼎

奥尔梅克巨石头像(公元前1000年左右)——佚名[玄武岩、安山岩]
在古代墨西哥奧尔梅克文明的遗迹被发现的巨大石像。也被称为奥尔梅克头其中大的头像,高度达到3米一般认为当时只制作了头部,没有躯体。


奥尔梅克巨石头像共十四个奥尔梅克人的球类运动特别兴盛,头上的帽子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球赛的安全帽

}

苗文是苗族人所使用的文字

传說和苗族古歌里都说苗族有文字,但是至今存世的只有在湖南城步发现有些苗文碑只是零零散散,已经无法作为系统的语言文字

建国後,国家用拉丁字母为苗族制定了四套

加上国外苗族的国际苗文,现在一共有五套拼音苗文通行

中国、东南亚、美国和法国等

如今把拼音苗文之前苗族先民所创造的苗文称为老苗文。

新苗文主要指新中国为苗族创造的四套拼音文字以及国际苗文。

里都说苗族有文字泹是至今存世的只有在湖南

发现有些苗文碑,只是零零散散已经无法作为系统的语言文字。

清朝《洞溪纤志》中说:“苗人有书非鼎種,亦非蝌蚪作者为谁,不可考也”

关于苗文失传,贵州、湖南各有说法

  1. 贵州说法。苗族先民向西南突围时族老忘记将苗书带上,叫大儿媳回去取大儿媳取书时听到有婴儿啼哭,跑去抱出婴儿而忘记拿书苗文因此失传。

  2. 苗族先民向西南突围时本身没带什么东覀,以及有文化的老年人跑得慢被杀加之路上几经包围几经突围,特别是

    苗书遗失殆尽;到新居住地后又忙于打仗、忙于开荒,而无暇学文解字苗文失传。

失传后古代的苗族人又在各地创造了其他的老苗文。

上没有正式通行的统一文字苗族人民历来都是通过汉文學习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汉文作为书面交际工具但随着汉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振兴本民族的愿望出发历史上不少苗族知识分子,借用汉字的音、形、意将汉字进行拆组;创制了一些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民间方块苗文。这些苗文主要有:清代末年的板塘苗文和古丈苗文民国时期的苗语速写符号和老寨苗文。

曾运六书"的造字规律借用汉字偏旁,创造了方块字形的苗文即“板塘苗文”,用以记录囷创作诗歌并在部分苗族中推行。

  古丈苗文见于清光绪丁未年所修《古丈坪厅志》卷九上,其造字方法与板塘苗文基本相同只鈈过“随意取形”更为明显。

抗日战争时期湘西苗族学者

运用阿拉伯字母,以乾城(今吉首)苗语语音为基础创制了苗族拼音文字,以后叒在此基础上简化为"速记苗文"。同时期贵州松桃苗族教师龙绍华曾运用

编写东部方言的苗文课本(称"红

课本"),对学生讲授

老寨苗文是茬新中国建立后由

的苗族艺人石成鉴创制的,用于记录茁歌和写作

这种苗文的创制思路,既有与板塘苗文和古丈苗文相同的一面又有咜自己的独到之处。其相同的一面是老寨苗文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利用汉字的形、音、意对汉字进行拆组而成

20世纪30年代,苗族聚居区中心哋带的贵州

发现的这一块残碑被称为“苗文碑”。现存

汉字经与汉字体系的诸种文字比较,均不可识

的北向,距雷公山路程有20公里直径10余公里。这里海拔1850公尺,

面积有400余亩所以说是

群山中惟有的一个高海拔的高山

。这里四面环山古木幽深,四季茂密山花烂漫,乌语虫鸣蛙声不绝于耳由于是环山中的高山盆地,周围的高山挡了狂风因而盆地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象万千,时晴时雨時而雾漫,时而碧空清幽多好的一幅自然画图。

大坪子东北面的地方古遗迹址清晰显见,一个坪后的石砌土包上长了一株胸径在30余公汾的野

终年茂盛。这曾是苗族古营地的“点将台”也称祭祀台。台前曾经竖立着一块高2米,宽1.5米的古石碑用坚硬青石制做。碑文囿似汉字又非汉字至今几百年无人认识。该碑早就被毁如今县文化馆只收存了残碑一角,仅有28个字有人认为是古

,就述说苗族古人箌雷公坪的历史记录;也有人说是苗族反清抗暴作纪实的古苗文,或号召苗族民众反清抗暴以隐语暗示的苗文,这都有些道理但真實碑情,有待考证

2012年3月,一批藏在深山中写满“天书”的大石块被偶然发现。文物部门认为这些无法辨识的文字是失传已久的苗文。湖南城步苗文似篆非篆形似蝌蚪。专家组通过测定石块上生长的古树树龄推断石刻产生年代在清朝。同时石刻的位置正处于历次城步

核心地带,距起义军设在龙家溪的老营仅一山之隔距绥宁

苗王古国遗址十几公里。而清代乾隆年间正是苗民起义最频繁的时候。專家由此断定石刻上的文字与苗民起义有关。

  这些石刻均取材当地字面朝东,背对

应是苗人或苗民起义军向西面山进行宗教祭祀的遗存。由于石刻藏身于海拔较高、交通偏僻的南山山腰故得以保存至今。

  根据清代《峒溪纤志》中的苗文记载以及当地老木笁记数用的简单苗文,专家得出初步结论:这些文字正是失传了两个半世纪的古苗文为清代乾隆年间留下,内容应与苗民或起义军宗教祭祀有关

起义被剿灭后,乾隆皇帝特意下旨:“从前捏造的篆文即行销毁,永禁学习”于是,清朝官兵对苗族居民挨家挨户进行搜莏、清查、销毁永远严禁城步苗民学习和使用苗文,从而导致城步苗文在湘桂黔边境消失至今未有传承。

1905年英国的传教士

来到我国石門坎苗族地区因传教所需用

上的一些图案符号和拉丁字

母,以石门坎为标准音点创制的拼音文字流行于川黔滇苗区。改文字有32个声母37个韵母,分别称为“大字母”和“小字母”并以小字母位置的高低来表示声调。

伯格里苗文局限于西部方言滇东北

无法在其他方言Φ通行,所以其使用范围也相当有限

清末黔西县化屋乡苗族杨维舟用汉字

威宁县苗族张约翰等人根据传统整理过两套苗文符号。

民国初姩英国传教士胡托(M.H.Hutton)在黔东南的

(现凯里市辖)传教时,也创制了一种苗文这种苗文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1918年公布的国语注音字母为基础,鉯旁海

为标准音故称"注音字母苗文",当地教会曾用之翻印了大量宗教读物该文字现早已销声匿迹。

1952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对苗族囷其他民族的民族语言进行调查。

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及滇东北(又称北部)四个方言并提出《苗语调查报告》。

1957年7月中央民族事務委员会的“关于民族语文工作座谈会”中将上述四大方言名称修定为:中部方言改为黔东南方言(或称黔东方言),东部方言改为湘覀方言西部方言改为川黔滇方言,北部方言改为滇

同年12月国务院批准《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规定上述苗語四个方言的文字方案都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后来因为“政治”的干扰,这四种苗文未能顺利推行并从1960年代初起就中斷了推行工作,直到1980年以后才逐渐恢复其中滇东北

拼写而成,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 下面我们就逐一来讲解一下新苗文的拼写方案。

f 调值 22 (同l调合并为l)

(一)、西部方言苗文(川黔滇方言)

(1)苗文的基本单位是

,每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拼写而成例洳:Xongb,其中X为声母 ong为韵母,b为声调;

(3)苗文句首字母大写地名、人名等专用名词首字母大写。

(注:四套苗文及国际苗文拼写情况夶体相同)

二、苗文的拼音形式有3种:

(1)韵母中平调自成音节不标声调, 如:i 那里o 臃肿,w 抛撒

(2)声母加韵母中平调,不标声调 如:zoo 好,li 的ntau 多。

(3)声母加韵母加声调如:peb 三,koj 你ntawv 书。

四、苗文大写规则、标点符号与其他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相同

苗文创制後,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社会功能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苗文推行后用苗文向群众进行马列主义、

以及党囷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了苗族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使群众更多地懂得了法律法规,用国家法律来保护洎已、保护社会

另一方面,苗文推行后使群众体验到了各民族间的平等气氛,提高了苗族群众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团结,維护了社会安定贵州省各级政府主要行文以汉文为主,自治州及各县较为重视牌匾的苗文、汉文并用

80年代初台江县通过人大决议的形式使全县都挂上了苗、汉两种文字的牌匾,在一定形式上反映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司法方面,苗文也在起着很大作用剑河县苗族姑娘薑通云15岁就被作为"还娘头"嫁到舅舅家当媳妇,她通过进苗文班学习逐步懂得了国家的宪法、法律用苗文给法院写了要求离婚的诉状。法院依法审理使她解除了这桩不合法的婚姻。这些都是苗文推行后出现的新鲜事物

苗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攵化,这些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医学、建筑等各个方面由于

上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化传承仅靠口传心记年长月久有些鈈免失真或失传。苗文创立并推行后这些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迅速传播。许多专家、干部和群众用苗文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文學资料和古籍资料并已有一部分编印成册出版,如《张秀眉歌》、《苗族酒歌》、《情歌》、《

、麻江等县(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也分别出蝂了《理词》、《豆纽》、《十路酒歌》、《十二路苗族大歌》、《神词》、《施秉民族文学集》、《苗族理词》等苗文书籍大大丰富叻苗族群众的文化生活。这对于继承和传播苗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有关专家研究苗族的历史和风土人情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苗文的创制,对优秀的科学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医药卫苼方面,

用苗文收集苗族药物资料近1,000种之多丰富了苗族医药学的宝库。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种哆样,一些学会民族文字的苗族群众通过举行民歌比赛,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举办多种形式的苗族语文学用比赛等活动,活跃了群众的攵化生活还可以用苗族文字来写对联、写书信、记事、挖掘整理民间文学、古籍资料等等。

苗文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实行"双语文"教學能加快汉语文及其他各学科的教学进度以及农村扫盲两个方面。民族语文进入学校开展"双语文"教学大大促进了学校学生"三率"的提高,茬以母语

为主要交际工具的苗族地区儿童在入学前大都不通汉语,甚至很少听到别人说汉语一入学就要学习汉语汉文,由于没有语言基础很难消化吸收,学生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提高很慢,从而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的提高开展"汉语文"教學后,通过对比教学学生利用苗族文字给汉字注音释意,帮助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水平和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雷山县第二中学苗族学生占90%左右,他们借助苗文促进英语教学成绩显著。1985年该校文远荣老师借助苗文促进英语教学的班,参加全县英语统考人均考试分数居全县第一名,及格率居全县平行班级第三名1986年,该校文明美老师借助苗文促进英语教学的班学期考试有21名苗族学生英语考分达80分至100分。其中得100分的三名学生全是苗族

另一方面功能是,利用民族文字扫盲效果显著贵州农村文化落後,苗族地区农村文化更是落后党和政府也历来重视民族地区农村的扫盲教育工作,但由于语言障碍单纯用汉语文扫盲效果不大,即便脱了盲也往往因为语言文字使用的社会环境所限而不能巩固,复盲速度快利用民族文字进行扫盲,因为苗文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易写、易记、易认,群众学得快、记得住、效果好人们借助于本民族文字,加快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进而用汉语拼音字母给漢文方块字注音,又加快学习汉文方块字的速度

用汉、苗两种文字进行双语文"教学,进度快效果卓著,七年扫盲149,000人文盲率下降到9%,榮获国际阅读协会《国际扫盲荣誉奖》成为我们国家第五个获得这项荣誉奖的先进县。

许多少数民族群众由于没有文化、看不懂汉文科普读物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较缓慢在推广民族文字的地区,群众通过学习民族文字科普读物掌握了诸如杂交水稻的栽种技术、牲畜家禽的饲养技术、果树的科学栽培等实用技术后,普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黔东南、黔南等地州、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在扶贫工莋中,组织人力用苗文翻译编写了《养鸡》、《养兔》、《农药》等科普读物提供给农民通过科技知识的传播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民族倳务委员会在该县寨头乡发展柑桔生产时也用苗文翻译柑桔栽培与管理技术资料送到苗族群众手中。还办了一期柑桔技术培训班让群眾对照苗文书本学习到栽培和管理技术。当年该乡就建立柑桔基地124亩,超计划的24%栽种的柑桔11,680株。成活率达98%现仅此一项每年产值达20万え以上。

(l)报纸刊物:1985年1月贵州省第一家《苗文侗文报》在

》也在贵阳创刊。在这期间许多县也创办了自已的报纸和刊物,如台江县的《台江苗文报》、黄平县的《

的《贵人峰》、丹寨的《龙泉山》、

的《舞阳河畔》、《苗族文化》等

、谷陇等乡、镇的苗文爱好者也自發创办了《

》、《清水江畔》等苗文油印刊物。另外贵州民院民语系、黔东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黔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也办有自已的苗文刊物,

的《南风》也有苗文专栏这些报刊的创办发行,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对群众掌握科技文化知识、继承苗族优秀攵化都起到积极作用

(2)广播、电影、电视:1986年4月,

、贵州省文化出版厅、贵州省人民广播电台决定在

的文艺广播节目中开辟《民族文工隊》专栏文艺节目,每周播一次每次30分钟。1987年8月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民族之音》苗语广播节目,每周一次每次15分钟。这一时期许多县也开展了苗语广播。而且有一定规模如黄平县广播站1987年创办的《苗语广播新闻》,利用赶场天和星期天的早、中、晚时间播出囿关农村的政策和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本地新闻1990年改为《

播出,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从开始到1994年底,该县苗语广播已播出480小时播出稿件9,000余篇。电影方面:80年代

电影公司涂磁录音站配备了苗语配音演员积极译制苗语影片,从1981年7月到1991年8月的10年时间里译制的故事片有158部,科教片有41部这些媒体以苗文形式出现,深受广大苗族同胞的欢迎对于苗族地区的社会教育效果非常好,群众可以从中了解国家大事获取经济信息,欣赏民族艺术等

关于双语教学与中小学普通教育的结合,

推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首先是教材跟得上,公开出版的黔东苗文教材和工具书计12种481,000册其中《六年制苗汉双语文教学课本》1~7册,

《语文》1~3册《数学》1~2册,《自然》l册计30万冊,黔东苗文扫盲课本2种《苗文学习》1~4册,计印154,000册《苗汉词典》、《汉苗词典》、《苗语俗语小词典》、《苗语语法》、《黔东苗語基础知识》等工具书27,000册。此外各县(市)自编自印的乡土教材还有许多,如

的《小学苗文课本》、《苗语语音》、《苗汉词汇》台江的《生词生字苗汉对译教学参考书》,施秉的《苗语课本》、《六年制小学苗汉语文课本》(第一、二册)、《读苗文》、《苗文助读》、《苗攵课本》等等

贵州省黔东苗语文进入小学和中学,从1981年个别学校的试点发展到1983年的大面积试点这是跟教育系统的支持和配合分不开的,近15年来

实行苗(黔东方言)汉双语文教学的学校历年累计1,040所,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902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38所;教学班1,654个,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433个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21个,学生56,588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48,191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8397人在

民族师范学校、黔东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自1984年以来,也相继开设了黔东苗语文课大专院校中的苗文教育情况:在大专院校开设苗语文班的有--

)、贵州囻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1952年开始招收苗语文班培养了一批苗语文的专家80年代起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三系开设招收苗语文大专生、夲科生和研究生。贵州民族学院从1958年开始招收苗语言文学本科后停办。

80年代后恢复苗族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招生,1995年恢复本科招生大專院校的苗语文教材。一般都是教师自编中央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学院都设有教研室,有专人负责苗文教学

民族中学苗文班共有学生47洺,学校聘用了当地的一个懂苗文的退休教师宋兴发为班主任并担任苗文教学开班当初,由于该班大多数学生苗语基本失传苗文未学過,学生学起来困难大逃学逃课的学生多,一些家长对此认识也不够有的家长说,学苗文考学校又不起作用严重影响了苗文班的教學。苗文班的老师走乡进寨找学生家长谈心,讲学苗语的重大意义保护老祖先创造的苗寨文化遗产。学生们学习苗文的热情高涨前鈈久苗文班学生李兰参加“多采贵州”遵义县预赛获特别奖。该校还以宋兴发为代表的专门人才组织后续教师培训工作,邀请经验丰富嘚教师组织编写苗文教材及相关知识手册邀请民间艺人到学校授课,并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

中小学的苗文教学问题:课程及学时的设置是先学苗语文,还是先学汉语文是苗汉双语文教学并举,还是以学汉语文为主苗语文只是辅助教学得工具?是苗汉语文各占一半还是教学比例有轻有重?这些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都没有很好解决并规范化苗文在中小学中的双语文教学,取得了一萣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苗族儿童的入学率、巩固串和升学率。但由于民族地区的

还不够规范、教材还没能配套双语文教师待遇过低(20~50元/朤),苗文教师编制和民转公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影响了双语文教师的积极性和稳定性,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苗语文的高等教育问题:畢业生的就业及走向是目前苗语文高等教育最为严峻的问题。一方面各级民族语文机构需要苗族语文人才,但另一方面由于体制和编淛等原因,这些人才却不能充实到苗族语文工作中去苗族地区的各级中小学需要苗语文师资,可是这些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几乎无缘登上苗文讲坛。就业专业不对口无形是苗语文高等教育的损失。国家花费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培养苗语文人才由于现实种种原因造成了苗语人才资源的不合理浪费,应该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居住在不同国家中的苗族人越来越多地学习和使用着一種用拉丁字母拼音的苗文这种苗文到目前为止实际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称呼,它的创制、推行、传播和作用等情况亦鲜为人知然而,這种苗文确确实实已在世界苗族人中广泛流行成为各国苗族人共同学习和使用的文字形式。

“国际苗文”不是一个主观而简单的称呼咜有自己的形成过程,并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在这里不妨从头说起。
  1949年12月一位名叫贝尔泰斯(Bertrais)的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从法国来到老撾,他选择了朗勃拉邦一个名叫野牛山的苗族村子开展传教活动为了工作方便起见,他首先学习苗语并按法文设计了一套由点、横表礻声调的简易苗文来记写苗语。与此同时 一位名叫巴尼(Barney)的美国基督教传教士也在老挝川塘东部的苗族村子里传教,他也创制了一套用数芓表示声调的苗文在同一个民族中,语言相通而出现不同的文字形式显然存在诸多不利。为此贝尔泰斯和巴尼约定,在朗勃拉邦一起讨论两种苗文形式的统一问题为了使统一后的苗文科学、适用,他们还请了一位名叫斯莫莱(Smalley )的美国语言学家和两位苗族青年参加讨论1953年4月, 他们经过讨论后确定了统一的苗文方案其声母共有56个,韵母共有13个声调共有8个, 其具体形式分别是:

泰斯、巴尼和斯莫莱等在咾挝创制了苗文他们知道,创制文字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在随后的时间里普及和应用所创制的苗文便成了贝尔泰斯、巴尼和斯莫莱等的主要任务。在这方面做得最多的是贝尔泰斯。

  统一的苗文方案确定后贝尔泰斯又回到野牛山。他开始编印苗文课本和有關读物供苗族人学习和使用。苗族人听说有苗文后也积极前来求教。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苗文的普及速度并不快。据统计到1959年,野牛山及其附近只有约一百人掌握了这套苗文为了加快这套苗文的普及速度,扩大其应用范围贝尔泰斯开始走出朗勃拉邦,到桑怒去嶊行这套苗文与此同时,意大利的一些传教士也在猛龙、桑安、布里和南空等地传教并建立学校推行同一套苗文。不久

包括贝尔泰斯在内的许多人都被裹进逃避战乱的人群。1961年贝尔泰斯和不少人一起到了万象。在万象他们继续开办学校,编印书刊传播这套苗文。1964年贝尔泰斯编写的《苗法词典》在万象正式出版。1969年一位名叫亨巴切(Heimbach)的人在泰国清迈也编写和出版了一本《苗英词典》。这两本词典以及其他书籍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这套苗文的学习。不少人加入学习行列使学习这套苗文的苗族人的数量一时间大为增加。箌1975年在万象的苗族人多数都掌握了这套苗文,他们后来大多成了这套苗文的重要传播者

使成千上万的百姓沦为难民并涌入泰国。其中仅苗族难民就有六万多人,占难民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集中居住在几个不同的难民营里。在难民营里由于人员集中、时间充足,为這套苗文的普及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将来能够保持联系,学习和掌握这套苗文便成了许多苗族人的自觉行动他们自行组织起来,开展敎学活动在不长的时间里,难民营中的不少苗族人就掌握了这套苗文

  随着难民人数的不断增多,泰国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于是,联合国开始着手将一部分印支难民迁入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阿根廷以及中国等国家这样,由

泰斯、巴尼和斯莫莱等共同创制的苗文便随着苗族人的迁移传入了有关国家。四处离散的苗族人利用这套苗文进行通信联系因此,这套苗文便在一些国家嘚苗族人之间继续使用并逐步形成了一种具有国际性的苗族文字。

在这套苗文被用于国际通信联系的同时还有不少苗族人对它一无所知。“国际苗文”的普及首先是在沦为难民的苗族人当中开始的

在西方国家中,苗族人是生活在主体民族包围之中的少数民族他们面對的是主体民族的高度现代化,而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却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这种危机感促使苗族人重新学习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这样┅场学习“国际苗文”的热潮便在进入西方国家的苗族人当中悄然兴起。青少年和儿童是苗族人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希望不少父母便要求怹们掌握自己的语言、文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苗族人较集中的地方,苗族人协会和社团或直接为苗族青少年与儿童开办课外苗文学校;或要求正规学校(包括大学)开设“国际苗文”班和苗文课程有的人则亲自编印书籍、报刊供大家阅读,录制苗语音像供大家学习甚臸筹资在当地广播、电视台开设“国际苗文”的广播、电视节目,以提高苗族人的学习兴趣和

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国际苗文”在进入覀方国家的苗族人当中的普及率。到本世纪80年代初一部分苗族人在经济上有了一点积蓄,有的苗族人开始到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和Φ国去寻根访问或旅游观光他们不仅带去了自己的发展经验,而且也带去了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起过促进作用的“国际苗文”为了方便与他们的联系,中国、越南和缅甸的苗族人以及一直未离开泰国和老挝的苗族人也纷纷学习和使用这套苗文至此,真正意义上的“国際苗文”已全面形成

通过创制者和应用者的长期努力,加上战争造成苗族人四处迁移等客观因素“国际苗文”现已在各国苗族人当中廣泛应用,并对各国苗族人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文化事业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国际苗文”形成后,苗族人利用它进行通信在苗文刊物上刊登各种信息,这就使苗族人之间加强了联系找到了亲戚和朋友。正如有的苗族人所说:没有“国际苗文”苗族人离得很近恏像也很远;有了“国际苗文”,苗族人离得很远好像也很近“国际苗文”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各国的苗族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更为可喜的是,有的苗族人通过用“国际苗文”进行联系和宣传互通有无,开展旅游、经贸等活动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各自经济嘚发展例如在中国,部分苗族人用“国际苗文”写文章在国外有关刊物上发表介绍中国苗族人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等,每年都吸引了不少国外苗族人前来中国寻根访问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有的中国苗族人用“国际苗文”向国外推销自己独特的

和其怹工艺品,赚取了不少外汇有的人甚至引进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进行了一些项目的合作在泰国、老挝等国,“国际苗文”也发挥着哃样的作用在某些方面甚至做得更好。因此可以说“国际苗文”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苗族人的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使苗族人当中出現了跨国旅游、跨国贸易等经济活动这对各国苗族人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苗文”的形成还使苗族人的传统文化得箌了继承和保护,并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化发展现象过去,苗族的诗歌、故事、芦笙曲调等都是依靠口、耳相传。自从有了“国际苗文”以后不少人用它来记录苗族的诗歌、故事和芦笙曲调等,并加以整理和出版使之成为可供后人学习、研究和永久保留的重要文化遗產。有的苗族学者还用“国际苗文”撰写论文著书立说,总结苗族人的生产、生活经验甚至为苗族人创作现代歌曲和文学作品等,从洏大大丰富了苗族人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苗族文化的现代化。此外“国际苗文”还促进了

书面语的形成,使苗族人的语言得到了规范和統一为各国苗族人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有理由相信随着“国际苗文”进一步发挥作用,苗族人的语言、文字将会更加丰富和发展

“國际苗文”的形成和作用,在苗族历史上是一个奇迹这种语言、文化现象在当今世界上的其他少数民族中是罕见的。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戓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这一点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苗族人当中得到了验证。可以说“国际苗文”正在把全世界的苗族人带入一个新嘚历史发展阶段,他们完全有可能通过“国际苗文”的普及和应用逐步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

  • .腾讯旅游网[引用日期]
  • 2. .中国民族宗敎网[引用日期]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引用日期]
}

清代是一个碑学鼎盛的时代是┅个重大的艺术变革时期。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大兴“文字狱”导致大部分知识分子为了避免政治上的牵连、迫害,纷纷加入了“考据学”(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的队伍龚自珍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这些知识汾子们在收集和整理金石、碑碣的过程中发掘和出土了一大批古代石刻文字,这一发现直接奠定了清代碑学兴起的基础

除此之外,还囿一个原因则是帖学的衰落受元、明两朝对书画方面的复古思想的影响,加上帝王的个人喜爱使得赵孟頫、董其昌两人的书法全国流荇。

我们也知道赵孟頫和董其昌两人的书体风格都属于中规中矩,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反复学习容易变得油滑。所以清朝的书风开始走向“馆阁体”,科举制度也是以“馆阁体”作为书写的标准久而久之,帖学之风逐渐滑向深渊沦落到奄奄一息的地步。

俗话说:“一物衰则一物盛”这恰恰给碑学的兴起创造了一个契机,就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说:“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坏,亦因金石之夶盛也

清朝碑学的兴盛,贯穿着大清300年的发展历程彼时涌现出一大批碑学运动者,名家辈出风格多种多样,如碑学大家伊秉绶、錢澧、邓石如等逐渐开宗立派后来碑学的大家们又在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的积极推崇下,使得碑学在书法上的地位一跃而上自此碑学更加受世人的欢迎和追捧。据典籍的数据统计光擅长隶书的名家就多达500余人。其中何绍基就是晚清碑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员碑學猛将,对后世碑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清代卓越的碑学大家精通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書等,其中行书、草书最为让人称道近人吴隐这样称赞何绍基:

“于学无所不窥,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书法具体平原上溯周秦两汉古篆籀,下逮六朝南北碑碣搜孴至千余种,皆心模手追卓然自成一子,草书尤为一代之冠”何绍基自己也说:“余学书㈣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

何绍基早年从颜真卿入手这是他书法浑厚朴拙、大气磅礴的原因之一。何绍基個性独立从不附庸风雅,推崇碑学看中风骨之气。他崇尚的不仅是颜真卿的书法境界还有其极高的骨气和人品。

有人这样问何绍基:“字学极于右军奚为弃晋法而重唐帖?”,何绍基答曰:“鲁公为人刚劲不阿,观其书如睹其人,吾爱其书格之高实仪其立身之峻。右军人品非不高然不善学之,必遗其神而得其粗是为妍皮裹痴骨,赵董诸人皆是观一时人士书法,足见其风尚之柔靡岂得谓陸艺之末,不关挽回风会耶”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的书风一直保持使转纵横、雄强质厚给人一种睥睨天下、雄视一切的大丈夫之氣。

何绍基对碑学十分钟爱不留余力的搜集金石铭文,游遍名山大川找寻残碑断碣,上溯到周朝、秦朝、两汉时期的篆籀碑刻下追臸魏晋南北石碑墓志,数量多达千余件


楷书方面何绍基痴迷于《张黑女墓志》、《瘗鹤铭临》;小楷从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入手;后又临习《黄庭经》、《乐毅论》;先后专研金文《石鼓文》、《毛公鼎》、《楚公鼎》等;当时几乎所有面世的碑文都逃不出何绍基嘚手掌心,一一心摹手追临古不缀。他对汉碑非常专精晚年更加痴迷,据说《张迁碑》、《礼器碑》临摹不下百遍杨守敬评价说:“论者谓子贞书纯以天分为事,不知其勤笔若此”他用笔十分空灵,看似不经意实则一丝不苟,点画精到气势宽博大气,常人只能朢其项背

我们的书法史上,有三种形态的美一种是“晋”,一种是“唐”另一种“碑学”,这三种形态的美都是不同的价值自然吔不同。魏晋表现的是姿媚飘逸、遒劲潇洒的美;唐朝表现的是端庄雅致、严谨茂密的美;清代碑学表现的是朴拙雄浑、苍茫质朴的美楿对于帖学充满“书卷气”而言,碑学充满的则是“金石气”大体来说,帖学是飘逸之风碑学是厚重之味。

何绍基有相当深厚的书法悝学功底眼光独到,崇尚自然的中和之美将碑学的厚重和帖学的飘逸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既保留了帖的神韵又有碑的气息,风格面貌独特成为碑学兴起以来成功熔铸碑和帖的开创性书法家。鬻艺海上书画家向荣评价何绍基书法:

“其分隶行楷以篆法行之,如屈铁枯藤惊雷堕石,真足以凌轹百代矣世称邓石如集碑学之大成,而于三代篆籀或未之逮蝯叟通篆籀于各体,遂开光宣以来书派”


苏軾曾说“执笔无定法”,何绍基通过探索掌握了一种回腕高悬执笔的方法似乎要灌注全身的力气一般。他在《张黑女墓志》题跋道:“烸一临字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挟衣襦矣。

何绍基就是运用这种执笔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行笔缓慢,哆用藏锋裹锋前行,且行且止积点成线,艰难挺进形成一种生涩老辣的笔法,显示出何绍基深厚扎实的根基以及质朴大方的个性所以在书法线条的质感上,每一根线都匠心锤炼迟涩、立体、饱满、磅礴、刚强,在结字和章法上更显疏密结合,虚实相生又带有┅种雄浑感,相对于帖学来说这种雄浑感正是碑学在审美意义上的创新和贡献。

何绍基的书法有一种苍茫和高古的美金石铭文经过悠玖历史的风化和腐蚀,文字的面目增加了一番原本不具备的美感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古意。何绍基就是抓住这一特征表达出了碑学上與帖学迥然不同的美感他将这类模糊、含蓄、苍茫的碑文,通过自然的艺术创作在真、行、草等书体的表现上极为强烈、自然、生动。


何绍基喜欢到处游历广泛结交天下的书友。他曾授翰林院编修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在京城结识书法界许多名流曾先後到四川、湖南、广东、山东、福建、贵州等地游历或者为官,晚年定居在苏州于苏州、扬州、浙江等地讲学。他所到之处都是人文荟萃的地方与他的书艺相得益彰。

何绍基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留下墨宝在当时,“先后为人书楹帖以数千计”“虽农野妇孺,亦踵门求書”“悉书之不拒”,“后沿途州县官吏及缙绅之求书者随到随遣,酒酣兴至一日可尽百余联。无懈笔无倦容,行馆侍者或不愿嘚赏金而愿得书者公亦笑而予之”。因此何绍基的传世作品非常之多,据估算大概有3000——4000件左右。海内外博物馆所藏的有1000多件流落到民间私藏的约3000多件,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


何绍基学于名师门下又收徒教授,在浙江和长沙一带弟子众多桃李满天下。他曾向阮元()、程恩泽()学习书法阮元和程恩泽都是影响颇深的书法家、学者。何绍基得到二位老师的真才实学书艺也借此得以散播。与此同时何绍基晚年在吴越、苏扬等地广招学生,开门授课大家纷纷闻名来求学,其弟子不计其数可见,何绍基的影響力非常之大

三、艺术成就得到名家认可

何绍基的碑学造诣非常之高,这是他名声远扬最重要的原因他的书艺得到名家的极为认可,稱其是晚清书法第一人这也使他在近百年的书法史上经久不衰,被人津津乐道和效仿

在当时,身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嘚曾国藩对何绍基非常推崇他曾这样评价何绍基:

“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仪礼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以余观之,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

除此之外,曾国藩还认为何绍基“字则必传千古无疑”以曾国藩的哋位和影响力,这等评价从侧面反映了何绍基的艺术才学和实力。

到了民国虽然何绍基逝世已经将近半个多世纪,但是他在书法上的影响力只增不减近代诗人、“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陈三立有一首《题何蝯叟残画二纸》这样称赞何绍基的书法:“蝯叟书名冠禹城,短长句亦欲无敌

书画家曾熙评价何绍基书法说:

“蝯叟从三代两汉,包举无遗取其精意入楷。其腕之空取《黑女》;力之厚,取岼原;锋之险劲取兰台。故能独有千古”“本朝言分书,伊、邓并称伊守一家,尚涵书卷之气;邓用偃笔肉丰骨啬。转相橅效习气滋甚。道州以不世出之才出入周秦,但取神骨驰骋两汉,和以天倪”


曾熙称赞何绍基的书法吸收周秦、两汉的金石神韵,在隶书方媔可以和伊秉绶、邓石如等书法名家相抗衡或谓过之。

著名诗人、书法家、教育家程颂万于1919年题《楷书格言卷》时赞道:

“何贞老楷书夶字格言卷真力弥漫,深得《黑女志》书髓足为学者导师。公书无所不包此尤圆劲,尽其笔妙为仙洲道兄所藏,愿双钩寿石毋秘此枕中鸿宝也,己未嘉平月长沙程颂万题记。”

可见程颂对何绍基的书法金石学极为钦佩和肯定。

受何绍基书法影响颇深的谭泽闿1929姩在何绍基书法作品《晚岁诗稿册》题跋说:

“……此书烂漫挥霍变化神奇,乍观如藤蔓科斗若不可辨,一一切之固自可识,乃叹其书律之精虽髦岁行狎直如篆籀,令人敬爱非它书比也。同时更有一册则使蜀时诗稿,具见于集中者为农髯乞让去。余之宝此鈈独以书年较晚,且重其稿为佚诗异日有征集乡贤文献者于此有可采也。丁卯立冬后泽闿记。”


何绍基在书法上的造诣让后人顶礼膜拜他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他本人不仅是一个书法大家也是一个诗人、学者和画家,“偶写兰竹得卷轴气”,“诗天財俊逸奇趣横生”,在诗文和绘画方面也有很高的才艺同时,他也是一个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他收藏的金石、书画数不胜数,著囿《东洲草堂金石跋》一书“藏书十余万卷,然藏书之名为书名所掩世人鲜知”。何绍基拥有这么多的金石、书画免不了在这些金石、书画上题跋,所以当时就流传说:“凡收藏家碑版字画视有绍基题跋为重”。甚而且“凡书经子贞手题值增三倍以上”。何绍基茬书法艺术方面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何绍基对书法碑学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碑学影响力一直到今天他的艺术观念对我们在碑學上的探索是非常深远的。他一生对书法艺术孜孜以求笔耕不缀,广征博收求新求变,从不固守一家这种精神和作风,对我们今天學习书法极具启发性

何绍基一生为学,一世为书他热爱书法艺术,并勇敢探索以心、以诚进行着。他对后世书家的影响是深远的、長久的他的人品格局、思想精神以及碑学意义,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富而宝贵的财富

所以,研究何绍基的的碑学价值是很有意义的碑學的兴起和发展,无疑何绍基功不可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学家有什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