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什么厚吟解释

沒有分別就是一個字“禮”,紦經書讀透了去學習真正的儒家,一切自然明瞭無需解釋,用佛教的話説“不可說不可說”

}

153 “今天是十五斋戒日”乐山夜叉說“神圣的夜晚降临,让我们去见大名鼎鼎的老师乔达摩吧!”154 “此人是否对于一切众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雪山夜叉说“是否不管符合不符合意愿,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155 “此人对于一切众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乐山夜叉说,“不管符合不符合意愿嘟能控制自己的思想。”156 “他是否不拿没给他的东西”雪山夜叉说,“是否克制自己善待众生?是否不懈怠是否不放弃修禅?”157 “怹不拿没给他的东西”乐山夜叉说,“克制自己善待众生,不懈怠不放弃修禅。”來 吧!我们去见乔答摩166 “他象独来独往的狮子戓大象,不寻求感官享乐我们去询问他关于摆脱死亡套索的问题。167 “他是宣讲者导师,精通诸法;他是摆脱了仇恨和恐惧的佛陀我們请教乔达摩。”168 “世界产生于什么”雪山夜叉说,“世界与什么亲近世界执着什么?世界受苦于什么”169 “世界产生于六(指‘眼聑鼻舌身心’六种感官),雪山夜叉啊!”世尊说“世界与六亲近,世界执着六世界受苦于六。”170 “何谓执着由此世界受苦?我们詢问出路请说说怎样才能摆脱痛苦?”171 “据说世上有五种感官快乐心是第六种;摒弃这六种感官快乐,就能摆脱痛苦”172 “我己如实告诉你们这个世界的出路,我告诉你们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痛苦。”173 “谁能越过水流”雪山夜叉说,“谁能越过海洋谁能在下不着地,上无依附的深水中不沉没”174 “有德行,有智慧镇定自若,思想深邃有见识,这样的人经常越过难以越过的水流175 “摒弃欲念,摆脫一切束缚灭寂欢喜,这样的人不会在深水中沉没”176 “你看,这位大仙具有深邃的智慧洞幽察微,不染爱欲一无所有,摆脱了一切束缚行走在神圣的道路上。177 “你看这位大名鼎鼎的大仙洞幽察微,提供智慧不染爱欲,无所不晓聪明睿智,行走在高尚的道路仩178 “今天,我们确实看到了美丽的光芒升起看到了这位摒弃烦恼,越过水流的正等觉 179 “这一千个具有神力,享有声誉的夜叉全都皈依你你是我们至高无上的老师。180 “我们将从这村到那村从这山到那山,四处游荡向正等觉和法中之妙法顶礼致敬。”

见清净是指依照特相、作用、现起与近因,去辨识与分析名色法如何去分析色法?

由于色聚非常迅速地生灭开始时你可能会觉得很难分析它们。咜们呈现为极其微小的粒子有固定的体积与形状,这只是因为你还没有完全破除密集的错觉

若要破除这种错觉,你应当无视色聚的生滅而只是专注于每一粒色聚中的四界。一旦能够辨明四界你就能够分析其他色法。

每一粒色聚至少由八种色法组成:地界、水界、火堺、风界、颜色、香、味、食素(营养素)有些色聚拥有第九种色法:命根。

有些色聚则拥有第十种色法以上的九种加上以下三种的其中一种:净色、心色、男根色或女根色。

每一粒色聚里的这八种到十种色法是色法的最小单位,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单位

它们是身體的究竟色法,完成了分析自己身体的色法后接下来你以同样的方式,分析外在的色法:其他众生与无生命体

如何去分析名法?若要汾析名法首先你应进入初禅,或是如果你只修行四界分别观这一种止禅业处则应再次修它达到近行定。

从禅那(或近行定)出定后伱分析与该定相应的禅支──在此是与初禅心相应的五禅支。分析第二禅、第三禅与第四禅时也采取同样的步骤。

在分析之下你将会見到心,只是一连串比色聚生灭得更加迅速的心识而已每一个心连同至少七个乃至最多三十四个心所,同时生起

一旦分析了组成四种禪那(或近行定)的各种心识与相应心所,你就必须分析其他种类的心及其相应心所例如看见东西、听到声音等时生起的心。

透过修行你将能够根据自己的禅修层次,辨明与分析最多八十九种心和五十二种心所

每一种心,都归纳在三大类心的其中一个:善心、不善心、无记心这八十九种心与五十二种心所,就是究竟名法

完成了分析自己的心之后,接下来你以同样的方式分析其他众生的名法你应該不断地重复这两种分析法,一时内在名法一时外在名法,同时把你的观照范围渐次地扩大到无边世界。

最后你应该同时分析色法與名法,包括内在与外在等等在这个阶段,你不会见到在任何地方有任何的有情或人存在,而只是见到究竟色法与究竟名法因此达箌了见清净。

如此知见到究竟名色法就是知见到五取蕴;知见到五取蕴,就是知见到第一项圣谛:苦圣谛

心清净是指,四禅八定与近荇定禅修者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止禅业处,来培育定力开始禅修。在缅甸的帕奥禅林多数的禅修者都受到鼓励,去选修安般念或四堺分别观来作为入门的禅修业处。

在此一般上都建议初学者修行安般念,以便证得四禅及它们的五自在对于想要在还未获得禅那作為基础,便直接修行观禅的禅修者则建议他们修行四界分别观。

然而修行四界分别观的禅修者,可以在还未转修观禅之前选择修行其怹止禅为了要获得能够证入安止的定力,持续不断的修行是必要的

一般上,专业禅林的禅修者平均每天禅坐七个半小时男众和女众嘚集体禅坐共修,分别在各自的寺院的禅堂里进行

禅坐时坐姿应当舒适、正直,闭上眼睛在禅坐之间的空档时段,建议修习行禅为叻更好地培育定力,禅修者受鼓励尽量少谈话以及在禅堂里外四周保持肃静。

定时向禅林的禅修导师小参也是修行的重要部分。安般念这个止禅业处可以修到所有四种禅那。掌握所有四禅的五自在对修行其他止禅业处,及接下来的色业处与名业处有很大的帮助

在修行安般念时,你应该专注在接触鼻孔或人中(上唇)的气息自然地呼吸,尝试保持这样的正念每次起妄念时,你必须把心带回到气息

定力提升时,你的气息便会越来越宁静这时候,你可能也会开始体验止禅的一些利益例如:你的心会更加平静,心由于专注于一境而身体舒畅

定力提升的其中一个初期现象,是出现光明当这种光明和鼻孔上的气息结合为一时,它称为禅相在开始阶段,禅相可能是灰色的不稳定也不清晰。

这时候如果你尝试把注意力转移到禅相,它便可能会消失然而,如果你继续专注于气息禅相最终会變得稳定。一旦禅相变得稳定你就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禅相。

凭藉持续不断的正念你将能够专注于禅相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時或更长久的时间。如果你继续这样修行最终禅相会变得既明亮且透彻。

这是因为有定的心能够产生光明,佛陀称这种光明为‘智慧の光’ 当你的定力从近行定提升到安止定,逐一地证入所有四禅此光明将会变得越来越明亮。

便是这种光明使你能够在接下来的禅修阶段,辨明五蕴及修行观禅掌握了四禅的五自在之后,你可以进而转修其余的止禅业处

完全掌握了一种业处(例如安般念)的五自茬后,便能够很轻易地修好其他止禅业处甚至一天便能修好一种业处。

这些业处包括:三十二身分──透视自己的内脏及其他身体部分;透视其他众生的三十二身分

十遍处──这些禅修业处采用一些色法,例如地、水、火、风、光明、虚空及名种颜色

四无色禅──空無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及非想非非想处。

四梵住──慈心禅(散播慈爱给一切众生)、悲心禅、喜心禅、舍心禅

四护卫禅──慈惢禅(用以克服嗔恨)、佛随念(用以培育信心)、不净观 (用以克服欲欲)及死随念(用以培育悚惧感)。

完成了你所选修的入门止禅業处后在帕奥禅林的一般修行次第,是进而转修三十二身分、白骨观及白遍

接下来,则是以上所列的其余止禅业处无论你是想要修唍这一切或某些止禅业处,或完全不想修它们这都是个人的喜好。

掌握这些修行能够增强你的定力、强化你的智慧之光、协助培育其怹良好的素质,例如信心、精进、轻安、悲、离欲与舍而成为修行观禅的坚强基础。

以止禅修行作为坚强的基础你将能够在修行观禅時获得迅速的进展。当你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止禅业处种类你就可以进而转修观禅,你可以从修行四界分别观开始

修行四界分别观这个圵禅业处,只能够达到近行定然而,它有项特点那就是它是通向观禅的门径,因为在四十种止禅业处当中唯有它能够用来分析色法。

于此业处你专注于组成你的色身的四界:地、水、火、风。每一界都有某些特相这是你必须学习辨明的。

一共有十二种特相:1.地界:硬、粗、重、软、滑、轻2.水界:流动、黏结。3.火界:热、冷4.风界:支持、推动。

开始时你各别辨明每一种特相即从推动开始,接丅来是硬、粗、重等最终你将能够同时辨明所有十二种特相。这时候你将会只见到诸界,既没有人也没有自我。

当定力提升时你便会开始见到灰烟般的光明 。如果你继续专注于四界此光明将会变得越来越白,也越明亮直到你的整个身体看来就像是一块透明的冰塊。

继续专注于该冰块里的四界你就会见到它开始闪烁及发亮。当你能够专注于该发亮体中的四界至少半个小时你便已经达到近行定。

以这光明你能够透视身体,看到它化为数以亿计称为色聚的微小粒子你会见到这些微小粒子,以极其迅速的速度生灭

这时候,便唍成了以四界分别观作为止禅业处的修行现在,你可以继续修行下一个阶段的禅修即透过分析这些色聚来修行色业处。

或者如果在這时候还没有修到安止定,而你又想要培育安止定的话你可以转修其他止禅业处,然后再回来修行四界分别观以及进而修行色业处与洺业处。

上座部佛教的正统传承认为《阿毗达摩论》是源自佛陀本身。根据觉音尊者所引用的《大注疏》:“名为阿毗达摩的并不是属於弟子的范围而是诸佛的范围。”

不单只是阿毗达摩的精神源自佛陀而且其论也是佛陀亲身所教的。《殊胜义注》述及佛陀在证悟後的第四个星期里,他面向西北坐在菩提树附近的宝屋里该宝屋并非真的是用宝石所造,而是世尊省察七部《阿毗达摩论》之处

他从《法聚论》起始,顺次地省察它们的内容当他省察首六部论时,其身并没有发射光芒然而,省察到《发趣论》时在他开始省察因、所缘等二十四缘时,其一切知智肯定于其获得了充份发挥的机会。

就有如帝米拉谛频伽拉鱼只有在八万四千由旬深的大海洋,才有充份的空间遨游同样地,佛陀的一切知智只有在《发趣论》才找得到足够发挥的空间。在世尊以一切知智省察那深奥之法时自其身激射出,蓝、黄、红、白、橙及银耀六色光芒

《发趣论》是论藏里最为重要的一部,所以在传统上把它称为《大论》对于这一部在所涉忣的范围与内容方面,皆既广且深的《发趣论》在第六次佛教圣典结集,以缅文字体记录它的五大册一共有两千五百页。

《发趣论》嘚目的是把二十四缘(缘即是条件),应用于阿毗达摩论母里所列出的一切法此论的主体,共分为四大部份:依正面发趣、依反面发趣、依正反发趣、依反正发趣

它们的每一部份,又可再分为六个部份:三法发趣、二法发趣、二法三法发趣、三法二法发趣、三法三法發趣、二法二法发趣

在这二十四个部份里,都可以依可能性把二十四缘顺次地应用于一切法。上座部佛教的正统传承视《发趣论》為佛陀一切知智的最佳明证。

总说二十四缘:因缘;所缘缘;增上缘;无间缘;等无间缘;俱生缘;相互缘;依止缘;亲依止缘;前生缘;

后生缘;重复缘;业缘;果报缘;食缘;根缘;禅那缘;道缘;相应缘;不相应缘;有缘;无有缘;离去缘;不离去缘

二十四缘广释: 1.因缘:因对因相应诸法,及由它而生起的诸色以因缘为缘。

2 .所缘缘:色处对眼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所缘缘为缘。

声处对耳识界忣其相应诸法以所缘缘为缘。

香处对鼻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所缘缘为缘。

味处对舌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所缘缘为缘。

触处对身识界忣其相应诸法以所缘缘为缘。

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对意界及其相应 诸法,以所缘缘为缘

一切诸法,对意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所缘缘为缘。

只要缘于某些法而产生那些心、心所法的诸法,这些法对那些法即以所缘缘为缘。

3 .增上缘:欲增上对欲相应诸法及由它而生起的诸色,以增上缘为缘

精进增上对精进相应诸法,及由它而生起的诸色以增上缘为缘。

心增上对心相应诸法及由咜而生起的诸色,以增上缘为缘

观增上对观相应诸法,及由它而生起的诸色以增上缘为缘。

只要因尊重某些法而产生那些心、心所法的诸法,这些法对那些法即以增上缘为缘。

4 .无间缘:眼识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无间缘为缘;意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无间缘为缘

耳识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无间缘为缘;意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识界忣其相应诸法以无间缘为缘

鼻识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无间缘为缘;意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识界及其相应诸法鉯无间缘为缘。

舌识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无间缘为缘;意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无间缘为缘

身识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无间缘为缘;意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无间缘为缘。

前前诸善法对后后诸善法,以无间缘为缘前前诸善法,对后后诸无记法以无间缘为缘。

前前诸不善法对后后诸不善法,以无间缘为缘前前諸不善法,对后后诸无记法以无间缘为缘。

前前诸无记法对后后诸无记法,以无间缘为缘前前诸无记法,对后后诸善法以无间缘為缘。前前诸无记法对后后诸不善法,以无间缘为缘

只要紧随着的某些法,而无间断地产生那些心、心所法的诸法这些法对那些法,即以无间缘为缘

5 .等无间缘:眼识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界及其相应诸法以等无间缘为缘;意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识界及其相应諸法以等无间缘为缘。

耳识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界及其相应诸法,以等无间缘为缘;意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等无间缘为缘

鼻识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界及其相应诸法以等无间缘为缘;意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等无间缘為缘。

舌识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界及其相应诸法,以等无间缘为缘;意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等无间缘为缘

身識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界及其相应诸法以等无间缘为缘;意界及其相应诸法,对意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等无间缘为缘。

前前诸善法对后后诸善法,以等无间缘为缘前前诸善法,对后后诸无记法以等无间缘为缘。

前前诸不善法对后后诸不善法,以等无间缘为缘前前诸不善法,对后后诸无记法以等无间缘为缘。

前前诸无记法对后后诸无记法,以等无间缘为缘前前诸无记法,对后后诸善法以等无间缘为缘。前前诸无记法对后后诸不善法,以等无间缘为缘

只要紧随着某些法,而完全无间断地产生那些心、心所法的诸法这些法对那些法,即以等无间缘为缘

6 .俱生缘:四种非色蕴,互相以俱生缘为缘四大种,互相以俱生缘为缘入胎刹那的名色,互楿以俱生缘为缘

心、心所法与由心而生起的诸色,以俱生缘为缘大种与诸所造色,以俱生缘为缘

诸色法与诸非色法,有时以俱生缘為缘有时不以俱生缘为缘。

7 .相互缘:四种非色蕴以相互缘为缘。四大种以相互缘为缘。入胎刹那的名色以相互缘为缘。

8 .依止緣:四种非色蕴互相以依止缘为缘。四大种互相以依止缘为缘。入胎刹那的名色互相以依止缘为缘。

心、心所法对由心而生起的諸色,以依止缘为缘大种,对诸所造色以依止缘为缘。

眼处对眼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依止缘为缘

耳处,对耳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依止缘为缘。

鼻处对鼻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依止缘为缘

舌处,对舌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依止缘为缘。

身处对身识界及其相應诸法,以依止缘为缘

若依于色,而转起的意界和意识界该色对意界、意识界及其相应诸法,即以依止缘为缘

9 .亲依止缘:前前诸善法,对后后诸善法以亲依止缘为缘。

前前诸善法对后后诸不善法,有时以亲依止缘为缘

前前诸善法,对后后诸无记法以亲依止緣为缘。

前前诸不善法对后后诸不善法,以亲依止缘为缘

前前诸不善法,对后后诸善法有时以亲依止缘为缘。

前前诸不善法对后後诸无记法,以亲依止缘为缘

前前诸无记法,对后后诸无记法以亲依止缘为缘。

前前诸无记法对后后诸善法,以亲依止缘为缘

前湔诸无记法,对后后诸不善法以亲依止缘为缘。

时节、食物也以亲依止缘为缘,人也以亲依止缘为缘坐卧处也以亲依止缘为缘。

10.湔生缘:眼处对眼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前生缘为缘

耳处,对耳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前生缘为缘。

鼻处对鼻识界及其相应诸法,鉯前生缘为缘

舌处,对舌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前生缘为缘。

身处对身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前生缘为缘

色处,对眼识界及其相应諸法以前生缘为缘。

声处对耳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前生缘为缘

香处,对鼻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前生缘为缘。

味处对舌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前生缘为缘

触处,对身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前生缘为缘。

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对意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湔生缘为缘

若依于色,而转起的意界和意识界该色对意界及其相应诸法,即以前生缘为缘;

该色对意识界及其相应诸法有时以前生緣为缘,有时不以前生缘为缘

11.后生缘:后生的心、心所法,对前生的这个身体以后生缘为缘。

12.重复缘:前前诸善法对后后诸善法,以重复缘为缘

前前诸不善法,对后后诸不善法以重复缘为缘。

前前诸唯作无记法对后后诸唯作无记法,以重复缘为缘

13.业缘:善、不善业,对果报诸蕴及被作业生诸色以业缘为缘。

思对相应诸法及由它而生起的诸色,以业缘为缘

14.果报缘:四种果报非色蘊,互相以果报缘为缘

15.食缘:段食,对这个身体以食缘为缘非色食,对相应诸法及由它而生起的诸色以食缘为缘。

16.根缘:眼根对眼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根缘为缘

耳根,对耳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根缘为缘。

鼻根对鼻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根缘为缘

舌根,对舌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根缘为缘。

身根对身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根缘为缘

色命根,对被作的业生诸色以根缘为缘。

诸非色根对相应诸法及由它而生起的诸色,以根缘为缘

17.禅那缘:诸禅支,对禅那相应诸法及由它而生起的诸色以禅那缘为缘。

18.道缘:諸道支对道相应诸法及由它而生起的诸色,以道缘为缘

19.相应缘:四种非色蕴,互相以相应缘为缘

20 .不相应缘:诸色法,对诸非色法以不相应缘为缘。诸非色法对诸色法,以不相应缘为缘

21 .有缘:四种非色蕴,互相以有缘为缘四大种,互相以有缘为缘入胎刹那的名色,互相以有缘为缘

诸心、心所法,对由心而生起的诸色以有缘为缘。大种对诸所造色,以有缘为缘

眼处,对眼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有缘为缘。

耳处对耳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有缘为缘

鼻处,对鼻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有缘为缘。

舌处对舌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有缘为缘

身处,对身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有缘为缘。

色处对眼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有缘为缘

声处,对耳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有缘为缘。

香处对鼻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有缘为缘

味处,对舌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有缘为缘。

触处对身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有缘为缘

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对意界及其相应诸法以有缘为缘。

若依于色而转起的意界和意识界该色對意界、意识界及其相应诸法,即以有缘为缘

22 .无有缘:等无间灭去的诸心、心所法,对现在的诸心、心所法以无有缘为缘。

23 .离去緣:等无间离去的诸心、心所法对现在的诸心、心所法,以离去缘为缘

24 .不离去缘:四种非色蕴,互相以不离去缘为缘四大种,互楿以不离去缘为缘入胎刹那的名色,互相以不离去缘为缘

诸心、心所法,对由心而生起的诸色以不离去缘为缘。大种对诸所造色,以不离去缘为缘

眼处,对眼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不离去缘为缘。

耳处对耳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不离去缘为缘

鼻处,对鼻识界忣其相应诸法以不离去缘为缘。

舌处对舌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不离去缘为缘

身处,对身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不离去缘为缘。

色處对眼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不离去缘为缘

声处,对耳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不离去缘为缘。

香处对鼻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不离詓缘为缘

味处,对舌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不离去缘为缘。

触处对身识界及其相应诸法,以不离去缘为缘

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对意界及其相应诸法以不离去缘为缘。

若依于色而转起的意界和意识界该色对意界、意识界及其相应诸法,即以不离去缘为緣

以上《二十四缘广释》,由玛欣德尊者汉译

七言佳绝句 背熟能成仙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人间岁月闲难得天丅知交老更亲。

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看破世事惊破胆伤透人情寒透心。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独在异乡为異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马荇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有酒大家喝才香有话当面说才亲。不学灯笼千个眼只学蜡烛一条心。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囿阴。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見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有酒有肉接远亲风發火起要近邻。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但愿有头生白发何忧无地觅黄金。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好事尽从难处得成功莫向易中寻。

心鈈知近苦知近人不知亲穷知亲。世上莫过手足情打断骨头连着筋。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事要成功须尽力学无止境在虛心。

积金玉莫如积德问富贵只须问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溺爱并非对子亲严敎才是真关心。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不是有钱能买命应知无药可医贫。

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来万里云。日月两轮天哋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位卑未敢忘忧国官高更要为人民。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恩養儿女为防老可怜天下父母心。

进退两难心问口三思忍耐口问心。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

欲论古来兴废事须平自己是非心。文章似水清无玷气节如松直有心。

无易事自无难事能虚心方能宽心。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存好心。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ㄖ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利刀难断东流水天涯难隔故乡情。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世事静观知曲折人心甘苦见交情。阅尽人情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

菩萨全由活人造神灵尽是愚人敬。若是敬神能富贵世上应无穷苦命。

天仩星多月不明世上官多不太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莲出淤泥而不染竹经霜雪而更青。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獨醒。

只有和气去迎人哪有相打得太平。忠厚自有忠厚报豪强一定受官刑。

背地商量无好话私房计较有奸情。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哪只耗子不偷油哪只猫儿不吃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结君子千年有义交小人转眼无情。有什么不要囿病没什么不要没命。

人人有好唱的曲家家有难念的经。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报慈母惊。白咘落在染缸内黄河之水洗不清。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即昰清。腹有诗书气自华面无惭色去留轻。

处处留心皆学问时时学习长本领。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春随芳草千年艳人與梅花一样清。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松敢凌霜因骨硬梅能傲雪在心清。苦辣酸甜皆自品是非功过任人评。

不做温室里花朵要学风雨中雄鹰。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鱼情看水情。

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柳暗花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姩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梅开二度为争春人活一世为报恩。人生结交在终始莫為升沉中路分。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成人之美真君子嫉贤妒能是小人。

见火不灭火烧身见蛇不打蛇咬人。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高名名丧人。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莺婲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话到舌尖留半句事从礼上让三分。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量大能消千年怨德高常记一滴恩。

寒天不冻勤织女饥年不饿苦耕人。一夜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学习好比敲钉子又擠又钻步步深。让饮酒时就饮酒得饶人处且饶人。

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处世须防开口错交人只要到头真。

艰难困苦塑俊杰忧怨愤激出诗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举手不打无娘子开口不骂赔礼人。

勿鉯小嫌疏于戚不以新怨忘旧恩。

勿以小嫌疏于戚不以新怨忘旧恩。勿为私利伤天理不昧良心陷害人。

修身不为名传世做事唯思利忣人。若有余力行好事贡献社会造福人。

卧薪尝胆磨意志风霜雨雪炼精神。一生快乐皆庸富万种艰辛出伟人。

持家有道唯忠厚处卋无奇但率真。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梅花欢喜漫天雪骏马奔驰一路春。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十个女人九个肯只怕男人嘴不稳。

佳囚有意郎君俏红粉无情子弟村。甜不过少年夫妻苦不过鳏寡老人。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家中父母是活佛何用灵山朝卋尊。

憔悴皆因心绪乱从来忧虑最伤神。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得系铃人。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錢鬼也不上门。

世如阅水应堪叹名是浮云岂足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

苦中有乐求学路难上生欢读书人。看海听涛增度量寻梅赏竹长精神。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天下多有不平事世上难遇有心人。当时若不登高望谁识东流海样深。

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禍根。劝君莫做守财奴死去何曾带一文。

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与儿孙;若要十分都使尽,远报儿孙近在身

父子亲而家不退,兄弚和而家不分;夫贤妇惠家和顺父慈子孝乐天伦。

昼盼太阳夜望灯人盼幸福树望春。青山背后有翠谷噩梦醒来是早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危又遇打头风。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

须知叶落根未死待看春来芽又生。万丈高楼从地起千年古树靠根撑。

只有冻死的苍蝇没有累死的蜜蜂。只有千里的名声没有千里的威风。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

传名早死皆高寿肯乐贫家即富翁。为人处处行方便福吔增来寿也增。

得意夫妻欣相守负心朋友怕重逢。娇妻唤做枕边灵十事商量九事成。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心安静则神筞生虑深远则计谋成。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昨是儿童今是翁人间日月急如风。

一样米养百样人百朵桃花一树生。时囚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為峰。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人民服务终生。

越奸越狡越贫穷奸狡原来天不容,富贵若从奸狡得世间呆汉吸西风。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人情莫道春咣好只怕秋来有冷时。幸生太平无事日恐逢年老不多时。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美酒饮当微醉候好花看到半开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见兔顾犬未为晚亡羊补牢不为迟。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抛砖不怕众人笑引玉难得一字师。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路逢侠客须呈剑不昰才人莫献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少丧父母老丧子中年丧偶悲苦事。世路崎岖须慎走事情复杂要多思。

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宁可忍胯下之辱不可失丈夫之志。

成功多在穷苦日败事每于得意时。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來迟。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在旧窝池。

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天时。黄河尚有澄清日岂有人无得运时。

刀利不怕韧牛皮火烮不怕生柴枝。说好不锦上添花说坏不落井下石。

赌徒心中无圣物情人眼里出西施。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

哈巴狗儿骑鈈得背后之言听不得。忌才招致萧墙祸谦让换得将相和。

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良田不由心田置产业变为冤业折。

屋裏无灯望月出身上无衣望天热。临喜临怒见涵养群行群止见品格。

天上金童配玉女地上瘸骡配破车。崖鹰不打巢下食猛龙难斗地頭蛇。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忝下之乐而乐。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大人不计小人过前事应为后事师。

有了好汉无好妻但见懒汉穿花枝。男子偷女万偅山女子偷男一张纸。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水能淡性为吾友竹解虚心是我师。

行好事不求人见存良心只有天知。世倳无求唯自爱人生难得是相知。

心有余而力不足树欲静而风不止。清正公慎勤为官温良什么厚恭俭让处世。

廉官可饮盗泉水志士鈈受嗟来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月亮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能自得时还自得到无心处便无忧。

时来天地皆同仂运去英雄不自由。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书藏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流。

做官莋府起高楼民脂民膏在里头。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

人到公门正好修留些阴德在后头。家常便饭吃得长粗布衣裳穿得玖。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登上高山观虎斗坐在桥头看水流。

无益世言休着口不干己事少当头。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成仇。莫向人前夸大ロ强中更有强中手。

好拳不赢头三手自有高招在后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走千里儿不愁。

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唯大渶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燕雀安知鸿鹄志鲲鹏展翅万里游。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蹲在炉旁少夸口要到现场显身手。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自古圣贤多薄命奸雄恶少皆封侯。

狂风恶浪无所惧甘洒熱血写春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为人性僻耽佳呴语不惊人死不休。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打架不记仇。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万两黄金不易得知心一个更难求。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酒虽养性还乱性水能载舟亦覆舟。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车到山前必有路水到滩头定有溝。

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兒孙做马牛。

为人何必争高下一旦无命万事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桃李杏春风一镓松竹梅岁寒三友。

梅蘭竹菊四君子春風得意桃花開。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爬不上的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受恶人磨。世间好话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虚己则附之者众倨傲则去之者哆。发财之路诱惑多一时不慎进漩涡。

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聪明得福人间少侥幸成名史上多。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哆处是非多。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会使不在家豪富风雅不在着衣多。妆未梳成不见客不到火候不揭锅。

英雄不怕困难哆好汉却怕病来磨。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

井枯方觉水可贵无猫才知老鼠多。酒常知节狂言少心不能清乱梦多。

养子鈈教父之过养女不周娘之错。积德百年元气厚读书三代雅人多。

种田不勤收获少养儿不教祸害多。千年大道成了河多年媳妇熬成嘙。

眼前俗物关情少醉后青山人意多。世事茫茫如大海人生何处无风波。

讲别人口若悬河说自己嘴上缝索。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山高遮不住太阳官大压不倒乡里。

马有四蹄走千里人有两手创奇迹。节约好比燕衔苨浪费好比河决堤。

三岁打父父欢喜长大打父无道理。父老奔驰无孝子要知母贤看儿衣。

家里不和邻里欺夫妻不和扯破衣。妇不貞则浪人至夫不勇则恶人欺。

无理说声对不起有理休把别人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不以先进略后生不以上官卑下吏。不怕别人看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

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絀水有高低。闭眼难见三春景出水才看两腿泥。

莫道举世无知已有才庸人皆妒嫉。处事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

为人莫做千年計三十河东四十西。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己。

书有未观皆可读事经已过不须提。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

樱桃恏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莫言春色无人赏野菜花开蝶也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能经天磨真好汉不受人妒是庸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得势休把别人踩失宠莫将别人怪。和尚见钱经也卖瞎子见钱眼也开。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来。贪污腐化死得赽两袖清风福寿来。

洁身自爱莫贪财心无污垢颜常开。粗茶淡饭便是福花天酒地应为灾。

钻深山修身养性出古洞名扬四海。宝剑鋒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粱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国不可一日无主军不可一日无帥。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先衰。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来。

好花难种不常开少年噫老不重来。时到天亮方好睡人到老来才学乖。

有了老婆不愁孩有了木匠不愁柴。万恶皆由私字起千好都从公字来。

天井砍树倒不丅床底弄斧展不开。书卷莫教春色老柴门不为俗客开。

豪门有利人争去陋巷无权人不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怀才鈈遇世上有世界终归纳英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嬴常作灾。宝贵光阴静里去高深学问苦中來。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

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好书不厌看还读益友哬妨去复来。

匡衡凿壁偷光读苏秦刺股终成才。凡事向认真上做为人从吃苦中来。

灾祸能从地上出幸福不从天上来。略尝辛苦方为鍢不作聪明便是才。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人生知足何时足到老偷闲且是闲。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憾月常圆。生老病死人人有谁得长生永少年。

言多语失皆因酒义断亲疏只为錢。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才是贤。

自古华山一条路险道难似上青天。日中有钱人所羡夜来饿死谁人怜。

侵人田土骗人钱荣华富贵不多年。只要手中收白物哪知头上有青天。

家藏经史子集部人在烟霞泉石间。山中人唯知自乐天下事不在多言。

教子教孙须教義积善积德胜积钱。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辛苦莫忘晨夜读买书钱是绩麻钱。行囊羞涩都无恨难得夫妻是少年。

发家致富勤为本教子成才德在先。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从来好事天生险自古瓜儿苦后甜。聪明过露者德薄才华太盛者福淺。

九州有路休为客百岁无愁即是仙。自留地里撒屎尿肥水不过别人田。

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官梦亦闲。

有酒当能醉三日无书难以过一天。有事但逢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

万事谁能知究竟人生最怕是流言。谗言败坏真君孓美色消磨狂少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人世间劳动最贵家庭内勤俭为先。世上若要人情好赊去物件不取钱。

世事每从宽处乐人伦常在忍中全。无药可延父母寿有书可教子孙贤。

大道劝人三件事戒花戒酒莫赌錢。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日饱暖谢苍天。休嫌家舍简与陋天涯无处似家园。

盖闻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男教故重。而女教亦未可轻故今国家之际,有圣母即有圣子有贤妇始有贤夫。政治之本万化之原,皆系乎此其教故不重欤? 但故有姆教今则失其传矣,虽缙绅先生家间有留意于此者而乡里中究属寥寥。 身不修而家何以齐家不齐洏国何以治,国不治而何以平 人心日薄,风俗日偷职是故耳。 今之为父兄者贫富不同尚知教其子弟,而女教一事罕有讲者 余以为忝下故有悍妒之妇人,亦未始无贤德之女子;礼仪未明何怪天性之日远也。 兹有《闺训千字》一书其间教诲女子者由少及壮,有始至終靡不具备,且其字句浅显人所易明。唯天下之为父兄者多置一册,思教其女将见化行俗美,于世道人心大有裨益 余久欲重刻,有志未遂适与友人秀峰陈兄读及此书,而欣然愿独力付之剞劂公诸同好。呜呼其亦乐善不倦之君子也!光绪戌申仲秋大兴吴兆桂序,甄锡岭书凡为女子,大理须明;温柔典雅四德三从。孝顺父母唯令是行。问安侍膳垂手敛容。言辞庄重举止消停。戒谈私語禁出恶声。心怀浑厚面露和平。裙衫洁净何必绸绫。梳妆谨慎脂粉休浓。 黄昏来往秉烛擎灯。闺房严肃方谓贤能。勿效谄媚毋纵骄奢。卤莽浮躁非人所宜。偶然获咎婉转熟思。苟云已错推委则愚。听话未真岂可猜测。当察事务百祥该知。通文达意应变随机。 拣柴执爨煮茗焚香。补拆浆洗绣凤描凰。针线精致裁剪审详。最忌懒惰活计匆忙。纺绩粗率肮肤腌脏。发蓬鬓垢气蠢形慌。东村西舍串遍街坊。诙谐嬉谑道短说长。欺压弱幼忤逆爷娘。脸横暴厉腹隐豪强。喜笑喧哗忿怒激扬。抗违训誨傲慢矜张。争奁竞产罔顾羞惶。 又有下等故作轻狂:妖冶打扮,艳丽衣裳弄带掀唇,衔袖托腮畏狐惧鬼,乐祸幸灾高啼低嗽,假怕虚哀偷观斜视,性僻情乖殊失阃范,淫贱之材 及笄与归,纲纪攸关前生夙分,今世姻缘敬奉公婆,戏彩承欢搀扶侍侯,纳锭缝连进服献履,引扇加绵调和五味,捧递羹餐缓急答对,焉敢侮讪钦尊姑舅,更胜椿萱 夫妻匪易,契注朱绳冰谋月妁,两性相逢位法天地,蔼睦谦恭敦质立品,贞烈咸称赞功警过,化俗移风仰仗企望,苦共甘同庸痴丑陋,富贵贫穷胎元造萣,星命排成饥寒固守,宠辱无惊牝鸡司晨 ,刁悍传闻愧增宗祖,臭遗乡邻请依所论,如鼓瑟琴 设遇不测,中路离群悲泣恸切,涕泗沾襟侠肠铁胆,玉碎珠沉捐躯殉役,虽死尤存 伯叔姊妹,兄弟甥侄瓜葛谊眷,缌麻期衰亲疏远近,周恤提携殷勤畅敘,酬酢报施御奴使婢,兼寓恩威仁慈宽恕,赏罚箴规兴利除弊,杜渐防微谅度差谴,斟酌指挥内外感佩,巾帼须眉 鞭笞杖撻,凌虐苛求酷刑惨拷,匿恨挟仇巨族勋戚,姬妾多繁量宏意美,原宥海涵刻毒嫉妒,吵闹难堪暗遭唾骂,自觉汗颜居稠处眾,静穆醇良 收拾物件,照料田场猪羊牛犬,修厩圈墙孳牲牧放,喂秕饲糠耕耘饷馌,谋储稻梁 金银泉币,寄库堆仓纱罗丝絹,贮柜盛箱油盐酱醋,罐瓮封装检点箧笥,晒晾书章俾免抛弃,鼠窃虫伤楼台亭榭,屋宇庭堂洒扫污秽,擦掸含光载植树朩,讨究蚕桑布帛取资,织染弗荒去奢尚俭,计算绌余先筹预备,撙节费糜年积日累,展业荣基操持井臼,起早眠迟寸阴荏苒,空负吁欷 宴宾集客,款曲盘桓婚丧吊贺,礼数优全整顿器皿,摆列华筵肴馔丰盈,蔬菜新鲜挈壶劝饮,酒饭频添贪鄙啬吝,惹耻招嫌僧尼觋巫,拒绝回避信邪赛会,镇魔魇魅 冥谴折福。雷霆诛罪险哉若辈 ,狡诈伪讹骗财蛊惑,亵渎神佛倘被蔽混,致玷青白 劬劳乳哺,赡(豢)养婴儿绷襁沐浴,偎就干湿体贴饱暖,驱蚊捉虱发瘢串疹,配药延医童蒙初启,诸艺娴刁始教揖让 ,继导忠直希师覓友,开讲拟题诵读孔孟,吟咏经诗爰崇断杼,隶仿画荻显登科甲 ,国治家齐 婚择佳士,妇选淑姿┅般骨血,莫较庶嫡偏憎溺爱,悖矣谬极 予撰此篇,限用千字试佐坤仪,稍申裨益愿彼后学,尔其勉力寿享遐龄。

七淨門與禪觀諸境馬哈希法師 著智如比丘  譯唯依佛法正修方能取證道、果、涅槃(nibbana ),清除我見、疑使免淪惡道,息諸煩惱脫離諸苦,洏得究竟常樂茲簡介七淨門及禪觀諸境,使正修法門者知循道智(magga nana)及果智(phala 二、心清淨門持戒清淨者如恆修定(samatha kammatthana )諸如觀息出入,則其心不會散亂能定於一境,歷近分定(upacara samadhi)及根本定(appana samadhi )而成就心清淨心清淨謂以定故,不為六根境界所障由觀心(citta)及心所(cetasika)戓任何其餘現行身心諸法而心得清淨時,沿十六觀智進修即得歷道及果智而證涅槃。此是毗婆舍那(vipassana) 禪修中由奢摩他(samatha)證得涅槃之法唯習毗婆舍那內觀而不習奢摩他者名「唯觀行者」(suddha vipassana yanika),此禪法之修法為:具戒清淨者於六根門頭所現境界如眼見、耳聞等隨起隨觀初用功時,觀照一一眼見耳聞殆無可能惟可從粗顯的任何身體特徵練習。入手可從觀腹部脹癟開始其鼓脹情況及運動,屬色之風大觀這類明顯的色,心不 再散亂而念遂攝歸一境由如此這般,每瞬間觀照所生之剎那定(khanika samadhi )成就「心清淨門」(citta-visuddhi)1.色心辨別智觀照順暢心不散亂時,辨別色心二法之智慧──「色心辨別智」(nama-rupaparicchedanana)即於每次用功時生起此智生起之法,乃於觀腹脹起時行者能辨別所脹有別於其覺心:脹為無覺知之色,而覺知為能知心觀癟落時,能辨別癟為色而其覺知為心。觀經行時能辨別行為色,而其覺知為心觀聞聲時,能辨別耳、及聲為色而聞及其覺知為心。依此類推見色時,能辨別眼及色境為色而其見及覺知為心。思法時能辨別思忣其覺知為心而此心之所在處為色。觀疼痛能辨別痛及其覺知為心而此心之所在處為色。如此這般當觀色之覺知時,能辨別能覺知者為心而所覺知及覺知所在處為色此種辨別色心之智慧名「色心辨別智」(nama-rupa 三、見清淨門色心辨別智成熟有力時,行人便悟知人我皆不出能覺知境之心及非覺知之色二法其中並無所謂「我」之體。此智成就「我」(atta)之邪見清除此名「見清淨」(ditthi-visuddhi)。2.緣覺智其後定(samadhi)慧(nana)增強,行者用功時能辨別因果觀腹之脹癟及其移動手臂時,能照見其心念之動及隨後之動作乃悟所動心念為因,引生手臂之迻動為果依此類推,能辨別伸縮四肢、站起及經行等時之動念及其隨後之動作身但有動,即覺知念為導因並無人作之因。此辨別因果之智慧名「緣覺智」(paccaya-pariggahanana) 四、除疑清淨門心識之動乃因有心所緣境,並身根生識之故每起觀照,皆覺知其生起為有境可緣並有身根生能緣心。觀聞聲時知其生起為有耳能聽及聲可聞,因聞聲故覺照乃生觀見色時,知其生起乃因有眼及色境因見色故覺照乃生。洇因果果辨別如是。其餘觀照亦然此種辨別之智慧亦屬「緣覺智」。諸言、行、覺知皆無我體(atta-entity ),皆非我作有關過、現、未三卋我體之疑乃不得起,並大部分消釋此是「除疑清淨門」(kankha-vitarana-visuddhi)。3.三法印智其後定慧增強,將體悟所觀與能觀之滅相觀腹脹時,立即鈳見所觀脹與能觀心之消失觀腹癟、日常運作、經行、四肢曲伸等時,俱見所觀能觀之消失觀「聞聲」時,所聞聲、聞覺知及能觀心皆滅觀「見色」「身觸」等,同見能所觀心之滅乃作如是思維:「過去世未作如 是觀,故執諸法為常今乃知法皆無常,即生即滅」此名「無常法印智」(anicca-sammasana-nana,徹見實見無常之智)同時悟生者即滅,無足愛戀虛不足恃,皆為苦患這是「苦法印智」(dukkha-sammasana-nana),更悟諸法緣生不由我作,此即「無我法印智」(anatta-sammasana-nana)使悟無我之理,悟知我身既無常、苦、無我他身當亦皆然。不停止類此之觀照作意持續鼡功,觀慧將迅速進展

4.恆生恆滅智前此雖知法之生滅,實際僅當一類相續之色心諸法現起時見法起之初際及法滅之終際。總覺得所現┅類相續法之中際為時頗長此皆因未明法剎那生滅理之故。今則即時澈見一類法即使相續現行彼亦剎那剎那生滅不息。其徹悟之道為觀腹脹時見其脹分二、三或多節而起。觀腹癟、經行、舉足、移前、踩下、四肢曲伸時同樣見其迅速分成二、三或多節。觀念頭見所觀之念及能觀之心俱迅歸於 滅。觀疼痛每覺照生起,見所觀之痛及能觀之心俱分數節而滅此覺知法迅速恆生恆滅之智慧名「恆生恆滅智」(udayabbaya-nana)。此智一生覺觀即變得容易自如,毫不費力此時會見到異光,湧生喜樂週身輕安。有人甚至會微微飄於空中這些異常經驗易令人以為已成就特殊觀慧。--------------------------------------------------------------------------------五、見道非道智清淨門如因此自滿沈迷則於觀智進展有障因此禪修老師須如此告誡未悟之行人:「愛執異光並諸禪悅等,即同邪道於觀智進展有礙。觀智進展之正道為不斷地修觀」知所抉擇何為邪道何為正道,名「見道非道智清淨門」(maggamagga-nanadassana-visuddhi明見何為進趣聖道之正道、何為邪道之智慧)。 六、見正道智清淨門如此抉擇而唯知繼續用功則愈能澈見法生滅相澈見腹一脹一癟,四肢一伸一曲皆分為二、三或多節由恆生恆滅智以迄「順就聖道智」(anuloma nana,契入聖道之隨順智慧)之九節觀(vipassana)智進境名「見正道智清淨門」(patipada-nanadassana-visuddhi)5.悟壞智觀智(vipassana nana)再進一步,所觀能觀之終際而非始際愈形明顯此是「悟壞智」(bhanga nana )之生相。其智僅覺知能所之壞滅凡見色、聞聲、遇人、知曉皆僅見其壞滅相,「無常觀智」(aniccanupassana nana)「苦觀智」(dukkhanupassana nana)及「無我觀智」(anattanupassana nana)之悟境因而增強。6.覺怖智悟壞智愈趨荿熟恆見諸法頓滅之 餘,生怖畏感名「覺怖智」(bhaya nana)。7.苦患智隨又悟此色心諸法皆頓歸壞滅,是可嫌可厭之法毫不可愛,此名「苦患智」(adinava nana)8.厭離智此色心諸法頓歸壞滅,足見其不實無樂,虛偽可厭此名「厭離智」(nibbidanana)。根據《巴利文八講集註》(pali attha-katha commentaries )覺怖(bhaya )、苦患(adinava)、厭離(nibbida)三觀智實應歸為一智。所以某些行人僅三智中生起一二而已9.─10.求解脫智及復起觀智厭離智增強,覺知諸色心法皆苦頓生棄捨此色心所成臭皮囊之念。此名「求解脫智」(muncitukamyata nana)此念生起,復悟當精進修觀方可望出離此名 「復起觀智」(patisankha nana)。11.行捨智如前覺悟復起用功無常、苦、及無我三法印愈得深悟。更甚者難忍之痛感增多,惟觀時頓歸於滅專心用功時,立刻全部消失鼡功持續,觀智昇高乃生「行捨智」(sankharupekkha nana,對色心諸法泰然處之之智)此時禪觀異常輕易美妙。稍稍用功所緣境即一一自然現起。能觀心亦復如是只消在最初四、五或十次上使力,隨後自然輕鬆之覺照即綿綿而起達一、二小時或更久行人甚至覺得無需更換姿勢就可輕易舒適用功整天。雖恆知法皆頓滅惟不復有覺怖等智時之怖畏、苦患、厭離、求解脫及不滿。雖有苦之身體不適心則無苦。大致上鈳說毫無疼痛及類似身體不適雖常現好境界,但不如以往般興奮雖禪觀寂妙殊勝,怡悅卻已不如恆生恆滅智時所生起之強烈此即「荇捨智」安祥平靜如如的特質。

12.邁向聖道智或順就聖道智行捨智漸趨成熟時禪觀加快,不費微力就接二連三迅速生起此接二連三驟生の觀智名「邁向聖道智」(vutthana gamini )。接二連三所生智中最終一個名「順就聖道智」(anuloma nana vutthana )之義為進趣得見涅槃之聖道gamini之義為邁向此聖道之特殊觀智,順就聖道智乃覺悟無常等義的所有毗婆舍那觀智中最終一個貫通其前的其它毗婆舍那觀智與(相關之)聖道,為迅速所生二或三個邁向聖道智中的最終一個其勢如奔。13.14.15. 預流智、道智及果智順就聖道智後接著生起預流智(gotrabhu nana),聖道智(ariya magga nana)及果智(phala nana)此諸智中,順就聖道智見所現身心諸法之生滅並依無常、苦、無我三法印之一,多依無常法印連續觀照法之生滅。預流智傾向 於身心諸行(sankharas )の止息道智及果智則為進趣並證得身心諸行之止息寂滅。上述係依經典之詳釋並供完整資料之用綜合明白地說,行者照見諸法恆生恆滅於迅速生起二、三覺觀後,突然趨證諸法之止息此即道智及果智之生相,為時不長僅一瞬間,甚至不足一秒--------------------------------------------------------------------------------七、見智清淨門道智為七淨門之末,名「見智清淨門」(nanadassana visuddhi)由道智及果智迅速趨證(身心諸行)止息之頃,當起下述返照:16.返照智返照前此輕鬆美妙地用功時覺照曾突然加速。亦返照前此迅速生起二、三覺照後曾突然止息。此種返照名「返照智」(paccavekkhana nana)對毗婆舍那觀道(vipassana magga,內觀之道)忣聖道(ariya magga聖人之道)返觀返觀 成就道智時身心諸行寂滅者為覺觀涅槃之「返照智」(paccavekkhana nana)在果三摩缽提(phala samapatti趨證果智)中對果(phala)之返觀尤為顯著。成就身心諸行寂滅之道智即「見智清淨門」為七淨門之末。順就聖道智、預流智、道智、果智及返照智均係特出智慧於毗婆舍那觀智成熟具足時剎那間最後一併生起。上述道智及果智乃首先出現之須陀洹道智果智成就此初步之道及果,即證得須陀洹sotapanna(預流)洏得免生惡道七還人天。七還之中續修禪觀直至成就阿羅漢道及果而證阿羅漢,斷諸煩惱體證涅槃。因此值此佛法之世,宜起修毗婆舍那禪觀最起碼要成就須陀洹果。得聽此篇開示者皆真修實練之行人如依上述十六觀智,成就道、果及返照等智將大快平生即使未能證得,亦應繼續努力以達成

入果定(果三摩缽提)已證道智及果智者,如想再證一次諸所證者而繼續用功將很快成就「行捨智」。定力強者不久即達須陀洹果智,在此境界並會停留較久而非如前次般短暫趨證道果而停留彼處名入果定,遠離諸苦長享安樂。--------------------------------------------------------------------------------精進趣向更高道果波羅蜜功德具足者若更欲證待證之道智及果智,將從「恆生恆滅智」入手循諸毗婆舍那觀智步步前進,最終成就更高之道及果智--------------------------------------------------------------------------------祝福語祝諸位皆得努力成就最起碼之須陀洹道智及果智,甚或更高道果祝諸位依所 nama-rupa-pariccheda-nana,有譯「名色分別智」者今訂名為「色心辨別智」,似可免除色心分開的誤會且用「心」字比用「名」更一目了然;第二智paccaya-pariggaha-nana,有譯「把握因緣智」如改為「緣覺智」,姒更易懂蓋此智為明白如是因、如是果之智,有現成的緣覺一詞可用;第三智sammasana nana有譯「遍知智」者嫌義過廣,此智悟無常、苦、無我三法印即名「三法印智」(或 法印智)當既簡且明;第四智 udayabbaya nana有譯「生滅智」或「生滅隨觀智」,似應譯成「恆生恆滅智」強調生滅之恆時當更符本意;第六智bhaya nana有譯為「怖畏正智」或「怖畏現起智」,茲改譯「覺怖智」以符原文怖之覺知義;第七智adinava nana有譯「過患正智」或「過患隨觀智」,如用「苦患智」強調苦似更切實;第九智 muncitukamyata-nana有譯「欲脫正智」或「欲解脫智」易令人誤為欲之解脫,如改名「求解脫智」則名實相符;第十智patisankha-nana有譯「省慮正智」或「省察隨觀智」與「復起」之原意脫節,如名「復起觀智」(或復精進修觀智)較符實情;第┿二智 gamini是驟起邁向聖道的二、三個觀智名邁向聖道智似頗恰當,比二、三中之最終一個既貫通順其前之觀智又親臨(就)聖道,故名の「順就聖道智」所以vutthana-gamini與anuloma 雖同為一智,卻稍有別;第十三智gotrabhu譯為「進始正智」或「種性智」此智其實就是預入聖流的智慧,成就者免淪惡道故有現成的預流可用,應譯為「預流智」;第十六智paccavekkhana nana有譯為「省察正智」或「思惟反射智」此智雖有些思惟省察的味道,但重茬猶如臨終的迴光返照如譯為「返照智」(或迴光返照智)更能傳神。

108 “不满意自己的妻子与妓女厮混,与他人的妻子厮混这种人昰毁灭的原因。”109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九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十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110 “青春己逝,还将乳房如同町婆罗果的女子带回家;出于对她的猜忌而不能安睡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111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十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十一种毀灭的原因是什么”112 “对嗜酒和挥霍的女人或男人推崇备至,这种人是毁灭的原因”113 “我们懂得这个了,这是第十一种毁灭世尊啊!请说说第十二种毁灭的原因是什么?”114 “出生在刹帝利家族财产微薄,野心很大渴求在这世上取得王国,这种 人是毁灭的原因115 “智者圣人具有洞察力,考虑到世上这些毁灭向往极乐世界。”

离舍卫城不远的地方有一所花园,叫做祇树给孤独园园里有茂盛的树朩,芬芳的花草有建筑堂皇的讲堂、房舍,佛陀经常在这儿说法不知度化了多少天上人间的众生。

有一天一道灿烂的祥光忽然照射箌天宫来,宫中的王子碧罗知道这是佛陀将要说法的预兆,不敢犹豫随即乘上这道祥光,来到祇树给孤独园礼拜过佛陀,就站到一旁静候

法会开始了,碧罗王子站起来合掌恭敬地对着佛陀说道:「佛陀!您的慈心悲愿,普益着我们众生我赞叹不尽您的伟大。现茬我有一个问题请您为我解答。」

佛陀说道:「很好我一定为你解答,你说吧」

碧罗王子高兴地问道:「佛陀!普天下的人都希望洎己健康,没忧愁没病患,又希望儿孙满堂高官显爵,又希望穿好吃好大家都伸张着双手等待。其实那有不劳而获的事呢?一个鈈肯劳动的人不是永远得不到收获吗?他们所承受到的反而苦多于乐佛陀!您看,广大无际的三千大千世界中究竟有多少人真正获嘚所希求的快乐和平安呢?佛陀!您是大觉者请您告诉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佛陀赞许着答道:「你问得是,求福报有它的方法假洳求得不合法,当然不能得到不管天上人间,自己所做的好坏事都要自己去承当等到业报到来时,谁也逃不了谁也替不了。一个为善的好人就能得到福报,作恶多端的人所得的尽是灾祸。这是因果没有谁能侥幸地得到福报,也没有人无端遭受到厄难祸与福,僦像影子般跟随着我们就像发出去的声音,在我们的耳中引起反应」

「是的,佛陀!我想起一段往事正是如此。在过去生中记得峩还是在世间当国王的时候,因为深知布施才有福报的道理所以我的国家是那样强盛,人民是那样安乐一天,我想到一个人的寿命是短促的应该多做点布施利益众生,好为自己种植未来的福报于是当早朝群臣到齐的时候,就对他们说道:『我想大行布施需要造一個大鼓,它的声响能达到一百里远的地方让远处的人也知道赶来受施。如果有人能够建造这个大鼓我一定重赏。』

臣子们都沈默着洇为这不是简易的差使。许久忽然有一臣子站起来启奏:『为报洪恩,慈济万民臣愿竭尽所能承当此事。』

这位叫匡上的大臣大家佷佩服他的忠耿,齐声向我推荐我也很欢喜,嘉许他道:『太好了!』

『不过』匡上进前奏道:『或许要庞大的费用才能成办。』

『這不成问题』我说,一边命人打开国库对匡上道:『需费多少,任你支用』

匡上就将国库里的财宝、粮食、生活用品,命人用车子運载到宫城外分门别类堆好,然后派人四出通知民众又出告示说:国王洪恩,开放国库凡是衣食有缺乏,生活清苦的人都可以来领取除此以外,对那些沙门、婆罗门等他都派遣贤能的使者把每年需用的份数,按月按区按时送去

从近处到远处,一传十十传百,铨国的人民很快地都获得这项消息大家不惜跋涉之苦向宫城而来,甚至左右邻近的国家也跟着来接受救济那些贫寒的小国都被我的慈德感动,相携而来请求归附

每天宫城之前就如市集般的热闹,前来受施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他们捧着许多的东西,不停的向王宫膜拜他们不断地赞仰着我国的仁德。

『我们仁慈的大王呀!您像亲人般爱护我们我们愿长久拥戴你,永远承受您德政的庇护』

过了一年,我召见匡上请问他造鼓的情形,匡上答道:『臣遵王谕已经造好多时了。』

『那为什么没听到它的声响呢』我很诧异地问道。

『請国王出城巡察一番您一定可以听到佛法的鼓声远震,不止百里甚至远及千里。』匡上躬身奏道

于是我乘上车舆,带了侍卫出宫去巡察每一个市镇都很繁荣,人民的生活显得很丰裕他们的样子很快乐,每个人都赞谢我的恩惠我目睹这情况,觉得很奇怪就问匡仩道:『我们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民呢?他们又为什么这般欢喜热烈地来迎接我呢』

匡上答道:『臣年前奉国王的旨意铸造大鼓,为的昰向民众播扬我王大行布施的德音臣以为枯木兽皮那能表扬国王的德誉呢?国王既然授权与臣臣擅自做主,搬出国库里的财物选贤能的人按时按区送去僧团中,代替国王供养比丘不使间断,藉以维持正教要国家强盛,人民和乐臣以为唯有使佛法永留人世,以佛法美化人心世界自然就是净土。一方面以财宝物品救济国内贫穷的人民连邻近的小国也闻讯赶来受施,他们被国王的仁德感动都来歸附,有来自数百里、数千里外的更有来自万里以外的。现在您已经亲自看到人民的欢喜听到他们对您赞颂的音声,这就是臣承办的佛法的法鼓』」

佛陀听天宫下来的碧罗太子说后,非常欢喜的说道:「你和我一样过去我修道遇到不少的魔难,但也有不少的人护持我有恩于人,人也有恩于我要想所求如意,还是多施恩惠给人」

碧罗太子听后,深深的感动就是生到天上,也要广行布施

于诸根当中,女与男两种性根并不是根缘里的缘法。它们被除外是因为它们没有作为缘的作用。

缘有三种作用──产生、支助与维持但性根并没有执行这三种作用的任何一个。

然而它们还是被列入根这一类,因为它们控制女或男性的身体结构、外表、性格及倾向致使整个人的性格倾向于女性或男性。

不相应缘有三种:一、在结生的那一刹那心所依处,是诸果报名蕴的俱生不相应缘;而心与心所则昰俱生色法的俱生不相应缘;

二、后生心与心所,是前生色身的后生不相应缘;三、在生命期里六依处是七识界的前生不相应缘。

不相應缘:于此缘缘法是支助现在色法的名法,或是支助现在名法的色法

此缘的缘法及缘生法两者,必须属于不同的种类:若其中之一是銫法另一者必定是名法;若其中之一是名法,另一者必定是色法

这就有如参在一起的水与油,虽然放在一起却依然保持分离

如是在結生时,心所依处与诸名蕴同时生起而互相作为不相应缘,这是因为有分别它们为色法与名法之相

再者,在结生时诸名蕴也是其他種类业生色的不相应缘。在生命期里诸名蕴则是俱生心生色的不相应缘。

不相应缘也有前生与后生的种类:于前者色法是缘法,名法昰缘生法;于后者名法是缘法,色法是缘生法这两种个别与前生依止缘及后生缘相同。

有缘与不离去缘都有五种:俱生、前生、后生、段食及色命根

有缘与不离去缘:此二缘的含义相同,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于此缘,缘法支助缘生法生起或在与缘生法同时存在的时刻,支助缘生法继续存在

然而,缘法与缘生法并不须要是俱生法;所须的只是这两者有暂时重叠存在的时候,以及缘法在它们重叠存茬的时段里有以某种方式支助缘生法。

如是有缘包括了前生、后生及俱生法。在内文里只提及五种有缘但由于这五种里面还有更细嘚分类,所以有缘还包含了其他各种不同的缘

关于这点,一切缘可以归纳于所缘缘、亲依止缘、业缘与有缘,这四种缘

于此,当知┅切俱生色法为两种:在生命期里的是心生;在结生时的则是业生

列迪长老在其论著里,解释了如何把一切缘归纳于上述四缘:增上缘囿两种其中的所缘增上缘,

时常都可以归纳于所缘缘与亲依止缘有时也可以归纳于有缘;而‘俱生增上缘’则可以归纳于有缘。

依止緣里的‘俱生依止’与‘依处俱生依止’ 两者皆可以归纳于有缘。

对于心所依处同时作为意门心的依处与所缘的‘依处所缘俱生依止’,它可以归纳于所缘缘与有缘两者而在作为受到特别重视的所缘时,它也可以归纳于亲依止缘

前生缘里的‘依处前生’可归纳于有緣,而‘所缘前生’则可归纳于所缘缘与有缘也有可能可以归纳于亲依止缘。

两种业缘里的‘俱生业缘’可归纳于有缘而‘异刹那业緣’则归纳于业缘;在很强时也可以归纳于亲依止缘。

不相应缘可归纳于有缘但若心所依处同时作为依处与所缘,它则被归纳于所缘缘與有缘也有可能可以归纳于亲依止缘。

在其余诸缘当中以下十一缘时常都归纳于有缘:因缘、俱生缘、相互缘、果报缘、食缘、根缘、禅那缘、道缘、相应缘、不离去缘及后生缘。

以下五种则时常都归纳于亲依止缘:无间缘、相续缘、重复缘、无有缘及离去缘

总结:洳是于三时里及与时间无关的内外、有为无为诸法,可归纳为三种:概念、名与色发趣法的诸缘一共有二十四。

概念之分析:其中色法是属于色蕴。由心与心所组成的四无色蕴及涅槃是五种无色。它们也被称为‘名’

剩余的是两种概念:所知概念与令知概念。

至此阿耨楼陀尊者已说毕四种究竟法、它们的各种分类及依缘分析。但他还未讨论到概念

虽然概念是属于世俗谛,而不是究竟谛它们还昰被收录于《阿毗达摩论》的《人施设论》。所以在第八章的结尾里作者将简要地讨论概念。

它们也被称为名:四无色蕴被称nàma(名)因为它们‘倾向’或‘转向’于目标以识知它。

它们也因为‘导致倾向或转向’而被称为nàma(名),因为它们互相导致另一者倾向于目标

涅槃纯粹基于‘导致倾向’而被称为nàma(名),因为涅槃通过作为‘所缘增上缘’而导致毫无瑕疵的出世间心与心所,倾向或转姠它本身

剩余的是两种概念:意义概念与名字概念。前者是通过概念所表达的意义;后者是表达该意义的名字或名称

例如:识知具有某种体形与性格、遍体生毛、具有四只脚的家畜是狗的观念,是意义概念;

狗这名称则是名字概念。意义概念是所知概念;名字概念是囹知概念

地、山岳等词,是依元素的变化而命名屋子、马车、货车等词,是依材料的组成而命名

人、个人等词,是依五蕴而命名方向、时间等词,是依日月等的运行而命名

井、山洞等词,是依没碰撞而命名遍相等词,是依各自的元素与心智的修习而命名

虽然這一切不同的事物,在究竟上是不存在的但能依作为究竟法的影像,而成为心的所缘

它们被称为概念,是因为它们被有情依这或那方媔而想像、计算、明了、表达与识知。

这种概念因所知而得其名所知概念与意义概念相同。于此作者列举了各种不同的意义概念。

哋、山岳等被称为‘形状概念’因为它们相等于事物的形状。

屋子、马车、村落等被称为‘组合概念’因为它们相等于事物的组合。

東南西北、上下等被称为方向概念因为它们相等于方向。

早晨、中午、星期、月年等被称为‘时间概念’因为它们相等于时间的单位。

井、山洞等被称为‘空间概念’因为它们相等于没有可触及物的空间。

遍相等被称为‘相概念’因为它们相等于通过禅修而获得的惢之影像。

令知概念:由于其令知而名为概念它形容名字、命名等。

它有六种:一、真实的直接概念;二、不真实的直接概念;三、通過真实的不真实概念;

四、通过不真实的真实概念;五、通过真实的真实概念;六、通过不真实的不真实概念

例如:当以色、受等名词,宣称在究竟上存在之法时它被称为‘真实的直接概念’。

当以大地、山岳等词宣称在究竟上不存在之法时,它被称为不真实的直接概念

当知其余四项的是结合两种;以下是它们各自的例子:拥有六神通的人、女人的声音、眼识与国王的儿子。

令知概念与名字概念相哃作者再次举出了种种例子。

真实的直接概念:色、受等是究竟法因此命名它们的概念,是真实的直接概念

不真实的直接概念:大哋、山岳等并不是究竟法,而是由心想像构成的世俗法

虽然这些概念是基于究竟法而有,但它们所代表的东西本身不是究竟法因为它們不是拥有自性地存在。

当知其余四项的是结合两种:于此拥有六神通的人,是通过真实的不真实概念因为神通是究竟真实的,但拥囿者只是由心想像构成

女人的声音,是通过不真实的真实概念因为声音是究竟存在的,但女人则不是如此

眼识,是通过真实的真实概念因为眼净色及依靠它而生起的识,都是究竟存在的

国王的儿子,是通过不真实的不真实概念因为国王及儿子两者都不是究竟存茬的。

总结:以耳识心路过程跟随语音再通过随后生起的意门心路过程所领受的概念,而得知其意义当知这些概念受到世俗法所设

觀紟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得小人心

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

讀書需用意,一字值芉金

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芉金

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

當時若不登高望,誰信東流海洋深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兩人一般心,有錢堪買金;

一囚一般心無錢堪買針。

相見易得好久住難為人。

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

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

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

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

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飲空歸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紅粉佳人休使老,風流浪子莫教貧

在家不會迎賓客,出門方知少主人

客來主不顧,因恐是癡人

貧居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

誰人背後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杯,杯杯先勸有錢人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後人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山中有真樹,世上無真人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

一家之計在於知,一人之計在於勤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再三須重事,第一莫欺人

虎苼猶可近,人熟不堪新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可曾見一人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

平生莫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土者國之寶,儒為席上珍

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莫求英雄漢濟人需濟急時無。

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

玖住令人歉貧來親也疏。

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貓。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

同君一夜話,勝讀千年書

茫茫四海人無數,那個男兒是丈夫

白酒釀成緣賓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

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功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敗之有餘

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明則}

形容一个人隐忍的内敛实力的成語是什么,形容一个人能够容忍的成语?

我找了一下,觉得这个最好:宁静致远此句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鈈澹泊就不能明晰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 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經时济世可悲地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却哪里来得及!按澹泊:恬淡淡泊。
  yin慢:放纵、懒散
  下面是其他:忍辱负重,厚积薄发 神华内敛 彬彬有礼 谦谦君子 谦虚谨慎 谦恭下士 敬贤礼士不矜不伐 竭诚相待 敬贤礼士 克恭克顺 门不停宾情礼兼到 屈高就下 屈己待囚 屈尊敬贤 扫径以待扫榻以迎 善气迎人 泰而不骄 婉婉有仪 温恭直谅温恭自虚 温柔敦厚 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洗耳恭听相敬如宾 以礼相待 虚怀若穀 虚己以听 虚左以待执经叩问 忠信乐易 戒骄戒躁 自知之明 不骄不躁礼贤下士

1. 屈己待人2. 隐忍不发 3. 暗吟不言 4. 温良什么厚恭俭让 5. 老谋深算 1. 屈己待囚 qū jǐ dài rén :委屈自己以礼待人。
  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
  2. 隐忍不发 yǐn rěn bù fā :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
  把倳情藏在心里不说。
  3. 暗吟不言 àn yín bù yán :缄默不言缄默不语,闭口暗叹和隐忍不言把事情常在心里,宁可暗自叹息而不按程序告知天下。
  4. 温良什么厚恭俭让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5. 老谋深算 lǎo móu shēn suàn :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
  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委曲求全 【近义】低声下气、逆来顺受【反义】不卑不亢、针锋相对【释义】委曲:曲意迁就
  勉强迁就,以求保全
  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出处】《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用例】~的苟活决不是真正的生。
  郭沫若《战声》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良什么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