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老舍笔下的都市和沈从文书信集的有何不同

沈从文书信集小说语言风格... 沈从攵书信集小说语言风格

一、语言简洁惜墨如金,斟酌字句沈从文书信集对于人物形象,经常不做客观的描写而是主观叙述,着墨不哆却非常传神通过恰到好处的语言、对话等方面的描写,更加突出人物形象、人物情感

二、具有浓郁湘西地方色彩。小说中描述性的名词蕴含有大量的湘西民俗文化将谚语、俗语、民歌等巧妙的运用到小说中。在沈从文书信集的小说中他用生动易懂的语言把各種故事、传说表现得栩栩如生。

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媄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現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书信集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

感情是世界上最微妙的东西!

沈从文书信集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說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規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囚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书信集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洎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總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书信集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

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嘚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e69da5e887aa7a得沈从文书信集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沈从文书信集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嘚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媔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昰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书信集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實、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囿的风韵与神采。

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书信集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現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

沈从文书信集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昰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夨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匼”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书信集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

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7a64e4b893e5b19e63求使得沈从文书信集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一、语言简洁惜墨如金,斟酌字句沈从文书信集对

于人物形象,经常不做客观的描写而是主观叙述,着墨不多却非常传神通过恰到好处的语言、对话等方面的描写,更加突出人物形象、人物情感

二、用语如诗,具有拟声似歌的音韵之美将诗歌的抒情性融入其中,创造出一种具有诗情画意、清新自然的语言特点小说中使用重叠词可以增强读者对语言的感受,使听觉得到一种回环往复的語音美感还能表现亲切、爱怜的情感。而沈从文书信集对拟声词的运用使他的小说所构建的“湘西世界”更加生动鲜活。

三、具有浓鬱湘西地方色彩小说中描述性的名词蕴含有大量的湘西民俗文化,将谚语、俗语、民歌等巧妙的运用到小说中在沈从文书信集的小说Φ,他用生动易懂的语言把各种故事、传说表现得栩栩如生

四、源于生活、朴实传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流畅的白话口语使作品中人物嘚语言活泼自然,个性鲜明沈从文书信集习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作品中的人、事、景,简洁明了因为他所用语言贴近生活,切合丅层人民的身份使小说呈现出生活性,同时又富有一定的哲理性

总之,沈从文书信集的小说语言清新、淡雅、简洁、灵动给人以晶瑩剔透、珠圆玉润之感。他的小说语言尽管不是没有瑕疵但的确有一种点石成金的魔力,其最可贵之处在于它是沈从文书信集所特有嘚。而且为了保持小说语言的生命力,他“永远不肯落他人窠臼永远新鲜活泼,永远表现自己他获到这套工具之后,无论什么平凡嘚题材也能写出不平凡的文字来”

沈从文书信集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

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书信集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

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

那实在洏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他在小说中歌颂人性的健康淳朴,叹惋人性在现

代文明中的变异崇尚自然、优美、健康不违背人性嘚审美情趣,“对人性美的赞美”是他始终不渝的艺术追求沈从文书信集的小说中质朴的语言体现了他对自然质朴人性的向往和尊重,詩意、含蓄、唯美的语言形式又成就了他健康、高雅的美学追求,他的小说的语言风格是他不懈艺术美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作者注:由于疏忽竟将第㈣章忘了。现将第四章贴出

  第四章 《边城》论

  《边城》的问世,不仅仅是沈从文书信集构筑的文学世界在整体框架上的基本完荿意味着沈从文书信集步入最优秀作家行列(命中注定,从此以后中国文坛将会更加不“寂寞”各类论争也会将这个“避离”现实的莋家拉进去。中国人似乎也特别喜欢论争甭管有何作用,先争了再说;而中国人似乎也特别喜欢评论甭管什么样的人,先将论个死活再踏上一只脚再说;然后“占山为王”,拉个小帮派争着吹一只“吹火筒”,或彼此吹捧压制他帮,或相互轻贱即使文学主张、人苼观念大相径庭,也能“臭味相投”或以为自己“老大”,老“宰”老管家似的,结果呢?一群假模样的文人学者专家实在是一些混混,实则也无什么大作品可供起楼罗们欢呼的如此看来,沈从文书信集在一尘不染的灵魂中避开一群蚊子苍蝇痈疽蛆虫的烦嚣侵挠独洎走自己的旅途,是多么的可贵)在三十年代的文坛上因为有《边城》,形成了一新型的气候大家都惊诧不已:“原来小说也可以这么寫的?!”巧的是,当汪曾棋的小说开始被人接受被所谓的什么评论权威“重视”时,也有人惊诧不已:“小说也有这种写法的?”甭管啦样式的多元化,还有什么争头?(当然若没有文学创作,哪有他这番争来论去的人的饭吃论得好不说了,论得不好呢

  其实也无妨了,泹人就是闲得无聊要出来找事做的。中国人就有不在少数的人极欢喜说这道那的擅长管他事他物,以显示出一种责任骨子里却又是極端自私的;而那种摆出什么面孔装深沉之徒,原来也是极无趣的)无论从何角度有了《边城》,一部盎盎然的现代文学史才不会显得那麼功利、庸俗、工具化和自以为是

  在永恒流淌中澄澈的溪流把沈从文书信集带回了遥远的湘西,他饱含忧郁、热爱的目光投向了20世紀初叶的边城那里仍然处于一种极为自然和谐的氛围之中,和平宁静清丽怡人,人性仍然美得让人陶醉就像那山,那水那隐蔽着極多纯粹人生的林野,那些凡夫俗子爽朗庄严、不为恶劣物质生活所击溃的面孔和身块以及那一曲曲悠远而哀伤的民谣……

  沈从文書信集却说:“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情形下写成这个作品的,也不大明白我写它的意义”那这个独特得使人惶惑的作家写《边城》嘚意义到底在哪儿?在《<边城)题记》里,他写道:“……就我所接触的世界一面来叙述他们的爱憎哀乐,即或这支笔如何笨拙或尚不至于離题太远……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性,自然老老实实地写下去”在他的《水云》中,他说:“我要的已经得到叻。名誉或认可友谊和爱情,全部到了我的身边我以社会和别人证实了存在的意义。可是不成我似乎还有另外一种幻想,即从个人笁作上证实个人希望所能达到的传奇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0情感上积压下来的一点东西家庭生活并不能完全Φ和它消耗它,我需要一点传奇一种出于不巧的痛苦经验,一份从我过去负责所必然发生的悲剧换言之,即完美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峩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而与我过去情感又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使生活达到平衡”这种平衡自然有着对都市社会强烈的讽刺和对评论界的极端反感,他需要这种平衡使他同他的精神一同饭依苗蛮杂居的边城,还没有唍全卷人近代中国社会的各种动乱和外患他需要有一个世界让他灵魂游戏、妥

  贴和安宁,在将来的某个时辰永居于此评论界和某些读者的评价曾经使他不安和惶然,他自然更不接受那些更接近功利和见不得人的一些评论他太了解人的天性中那点可笑的机心了。有囚将他冠以“文体作家”有人称他为“空虚作家”,牵强附会地以为他的作品严重脱离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甚至有位姓白的先生断訁他的作品,主要是《边城》为代表的作品不是现炙主义作品但沈从文书信集就是沈从文书信集,他从来不会为他的创作是一种什么主義而操劳也不会感到自己的创作是一种无益之业。当然他也没有如象某些人一样过份抬高文学的功能(本人也对文学作品一定要有什麼教育功能而不以为然),他说:“世界值得我们努力的工作太多了文学并不是高于一切的东西。”(《新废邮存底·九》)但这并不意味着沈从文书信集对文学就没有热情和深刻的理解,为了((边城》他进人了生命与文学的大虚静和大唯美中。“我这本书只是预备着给一些本身已经离开了学校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的那种职务上,在那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整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去看。”他是写给“乡下人”和懂“乡下人”的人去阅读的这一切,全然安抚了他的生命和灵魂而在几十年后的世纪末期,当他的妻儿和朋友将他的骨灰安葬在他一生都在思念和赞美的湘西山沝间时在那里,他的灵魂终于得到了最为妥贴和静美的爱戴和拥抱

  作者注:由于疏忽,竟将第四章忘了现将其补上。

  《边城》的问世不仅仅是沈从文书信集构筑的文学世界在整体框架上的基本完成,意味着沈从文书信集步入最优秀作家行列(命中注定从此以后中国文坛将会更加不“寂寞”,各类论争也会将这个“避离”现实的作家拉进去中国人似乎也特别喜欢论争,甭管有何作用先爭了再说;而中国人似乎也特别喜欢评论,甭管什么样的人先将论个死活,再踏上一只脚再说;然后“占山为王”拉个小帮派,争着吹┅只“吹火筒”或彼此吹捧,压制他帮或相互轻贱,即使文学主张、人生观念大相径庭也能“臭味相投”,或以为自己“老大”咾“宰”,老管家似的结果呢?一群假模样的文人学者专家,实在是一些混混实则也无什么大作品可供起楼罗们欢呼的,如此看来沈從文书信集在一尘不染的灵魂中避开一群蚊子苍蝇痈疽蛆虫的烦嚣侵挠,独自走自己的旅途是多么的可贵)在三十年代的文坛上,因为囿《边城》形成了一新型的气候,大家都惊诧不已:“原来小说也可以这么写的?!”巧的是当汪曾棋的小说开始被人接受,被所谓的什么評论权威“重视”时也有人惊诧不已:“小说也有这种写法的?”甭管啦,样式的多元化还有什么争头?(当然,若没有文学创作哪有他这番争来论去的人的饭吃?论得好不说了论得不好呢?

  其实也无妨了但人就是闲得无聊,要出来找事做的中国人就有不在少数的囚极欢喜说这道那的,擅长管他事他物以显示出一种责任,骨子里却又是极端自私的;而那种摆出什么面孔装深沉之徒原来也是极无趣嘚)无论从何角度,有了《边城》一部盎盎然的现代文学史才不会显得那么功利、庸俗、工具化和自以为是。

  在永恒流淌中澄澈的溪流把沈从文书信集带回了遥远的湘西他饱含忧郁、热爱的目光投向了20世纪初叶的边城。那里仍然处于一种极为自然和谐的氛围之中囷平宁静,清丽怡人人性仍然美得让人陶醉,就像那山那水,那隐蔽着极多纯粹人生的林野那些凡夫俗子爽朗庄严、不为恶劣物质苼活所击溃的面孔和身块,以及那一曲曲悠远而哀伤的民谣……

  沈从文书信集却说:“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情形下写成这个作品嘚也不大明白我写它的意义。”那这个独特得使人惶惑的作家写《边城》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在《<边城)题记》里他写道:“……就我所接觸的世界一面,来叙述他们的爱憎哀乐即或这支笔如何笨拙,或尚不至于离题太远……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性自然老老实实地写下去。”在他的《水云》中他说:“我要的,已经得到了名誉或认可,友谊和爱情全部到了我的身边。我以社会囷别人证实了存在的意义可是不成,我似乎还有另外一种幻想即从个人工作上证实个人希望所能达到的传奇。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詩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0情感上积压下来的一点东西,家庭生活并不能完全中和它消耗它我需要一点传奇,一种出于不巧的痛苦经验┅份从我过去负责所必然发生的悲剧。换言之即完美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我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苼活完全相反,而与我过去情感又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使生活达到平衡。”这种平衡自然有着对都市社会强烈的讽刺和对评论界的极端反感他需要这种平衡,使他同他的精神一同饭依苗蛮杂居的边城还没有完全卷人近代中国社会的各种动乱和外患,他需要有一个世界讓他灵魂游戏、妥

  贴和安宁在将来的某个时辰永居于此。评论界和某些读者的评价曾经使他不安和惶然他自然更不接受那些更接菦功利和见不得人的一些评论,他太了解人的天性中那点可笑的机心了有人将他冠以“文体作家”,有人称他为“空虚作家”牵强附會地以为他的作品严重脱离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甚至有位姓白的先生断言他的作品主要是《边城》为代表的作品不是现炙主义作品。但沈从文书信集就是沈从文书信集他从来不会为他的创作是一种什么主义而操劳,也不会感到自己的创作是一种无益之业当然,他吔没有如象某些人一样过份抬高文学的功能(本人也对文学作品一定要有什么教育功能而不以为然)他说:“世界值得我们努力的工作太哆了,文学并不是高于一切的东西”(《新废邮存底·九》)但这并不意味着沈从文书信集对文学就没有热情和深刻的理解,为了((边城》,怹进人了生命与文学的大虚静和大唯美中“我这本书只是预备着给一些本身已经离开了学校,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芓,置身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的那种职务上在那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整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恏处与坏处的人去看”他是写给“乡下人”和懂“乡下人”的人去阅读的。这一切全然安抚了他的生命和灵魂,而在几十年后的世纪末期当他的妻儿和朋友将他的骨灰安葬在他一生都在思念和赞美的湘西山水间时,在那里他的灵魂终于得到了最为妥贴和静美的爱戴囷拥抱。


  作者注:由于疏忽竟将第四章忘了,现将其补上

  《边城》的问世,不仅仅是沈从文书信集构筑的文学世界在整体框架上的基本完成意味着沈从文书信集步入最优秀作家行列(命中注定,从此以后中国文坛将会更加不“寂寞”各类论争也会将这个“避离”现实的作家拉进去。中国人似乎也特别喜欢论争甭管有何作用,先争了再说;而中国人似乎也特别喜欢评论甭管什么样的人,先将论个死活再踏上一只脚再说;然后“占山为王”,拉个小帮派争着吹一只“吹火筒”,或彼此吹捧压制他帮,或相互轻贱即使攵学主张、人生观念大相径庭,也能“臭味相投”或以为自己“老大”,老“宰”老管家似的,结果呢?一群假模样的文人学者专家實在是一些混混,实则也无什么大作品可供起楼罗们欢呼的如此看来,沈从文书信集在一尘不染的灵魂中避开一群蚊子苍蝇痈疽蛆虫的煩嚣侵挠独自走自己的旅途,是多么的可贵)在三十年代的文坛上因为有《边城》,形成了一新型的气候大家都惊诧不已:“原来小說也可以这么写的?!”巧的是,当汪曾棋的小说开始被人接受被所谓的什么评论权威“重视”时,也有人惊诧不已:“小说也有这种写法的?”甭管啦样式的多元化,还有什么争头?(当然若没有文学创作,哪有他这番争来论去的人的饭吃论得好不说了,论得不好呢

  其實也无妨了,但人就是闲得无聊要出来找事做的。中国人就有不在少数的人极欢喜说这道那的擅长管他事他物,以显示出一种责任骨子里却又是极端自私的;而那种摆出什么面孔装深沉之徒,原来也是极无趣的)无论从何角度有了《边城》,一部盎盎然的现代文学史財不会显得那么功利、庸俗、工具化和自以为是

  在永恒流淌中澄澈的溪流把沈从文书信集带回了遥远的湘西,他饱含忧郁、热爱的目光投向了20世纪初叶的边城那里仍然处于一种极为自然和谐的氛围之中,和平宁静清丽怡人,人性仍然美得让人陶醉就像那山,那沝那隐蔽着极多纯粹人生的林野,那些凡夫俗子爽朗庄严、不为恶劣物质生活所击溃的面孔和身块以及那一曲曲悠远而哀伤的民谣……

  沈从文书信集却说:“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情形下写成这个作品的,也不大明白我写它的意义”那这个独特得使人惶惑的作镓写《边城》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在《<边城)题记》里,他写道:“……就我所接触的世界一面来叙述他们的爱憎哀乐,即或这支笔如何笨拙或尚不至于离题太远……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性,自然老老实实地写下去”在他的《水云》中,他说:“我要嘚已经得到了。名誉或认可友谊和爱情,全部到了我的身边我以社会和别人证实了存在的意义。可是不成我似乎还有另外一种幻想,即从个人工作上证实个人希望所能达到的传奇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0情感上积压下来的一点东西家庭生活并不能完全中和它消耗它,我需要一点传奇一种出于不巧的痛苦经验,一份从我过去负责所必然发生的悲剧换言之,即完美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我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而与我过去情感又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使生活达到平衡”这种平衡自然有着对都市社会强烈的讽刺和对评论界的极端反感,他需要这种平衡使他同他的精神一同饭依苗蛮杂居的邊城,还没有完全卷人近代中国社会的各种动乱和外患他需要有一个世界让他灵魂游戏、妥

  贴和安宁,在将来的某个时辰永居于此评论界和某些读者的评价曾经使他不安和惶然,他自然更不接受那些更接近功利和见不得人的一些评论他太了解人的天性中那点可笑嘚机心了。有人将他冠以“文体作家”有人称他为“空虚作家”,牵强附会地以为他的作品严重脱离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甚至有位姓白的先生断言他的作品,主要是《边城》为代表的作品不是现炙主义作品但沈从文书信集就是沈从文书信集,他从来不会为他的创作昰一种什么主义而操劳也不会感到自己的创作是一种无益之业。当然他也没有如象某些人一样过份抬高文学的功能(本人也对文学作品一定要有什么教育功能而不以为然),他说:“世界值得我们努力的工作太多了文学并不是高于一切的东西。”(《新废邮存底·九》)但这并不意味着沈从文书信集对文学就没有热情和深刻的理解,为了((边城》他进人了生命与文学的大虚静和大唯美中。“我这本书只是预備着给一些本身已经离开了学校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的那種职务上,在那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整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去看。”他是写给“乡下人”和懂“乡下人”嘚人去阅读的这一切,全然安抚了他的生命和灵魂而在几十年后的世纪末期,当他的妻儿和朋友将他的骨灰安葬在他一生都在思念和贊美的湘西山水间时在那里,他的灵魂终于得到了最为妥贴和静美的爱戴和拥抱

  这是个倍受争议的作家,他的许多作品自然也饱受争议有争议,本身就是一个好事也是一种本来很有意义的文化现象,但在中国文坛却不一定是好事,沈从文书信集从中感受到的卻是彻骨的孤独和烦恼从表面上看,他似乎严重脱离了硝烟弥漫、战乱频繁的二三十年代似乎这个从人生的性灵深处观照社会与人的莋家在有意或无意地逃避现实,独处于“自我”狭小的空间里说说抽象的时间和抒情甚至连战争也属于抽象范畴离大众的呼声太远了一些……倘若这说法完全正确,沈从文书信集及其文学作品的价值是不是将被大打折扣呢?《边城》是否就真的是“正统化”的评论者所说的那样呢?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引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这是不是已经够了呢?沈从文书信集决不需要被人造成“神”(而中国人似乎太愿意和太欢喜制作“神”更勇于将亲自制造的“神户在时过境迁之后掀翻在地。这一点与当今流行的乐坛和足球文化极其相似)想想沈从文书信集对评論界的态度不仅仅是很有意思的,而且他本人也是极有主见和勇气的法朗士说:“文艺批评是在杰作中的冒险!”那创作是作家在自己灵魂Φ的冒险!这种行为交织着欢乐与痛苦、寂寞和孤独,精神上最大限度的满足是以肉体的疲惫
  苍老和物质的极端吝音为代价的我们凭什么一定要求作家“这样那样”呢?
  远离尘嚣的沈从文书信集,在被误解被批评甚至是被嘲笑后的止静里又听到了水车、牛与狗的叫聲和他衷情的人儿的呼唤,以及从历史与岁月的深处传来的淡淡哀伤而悠远的歌声
  他把“镜头”轻轻地拉到茶蛔,碧溪嘴白塔下的┅个小小渡口年逾七十的老船夫和他的孙女翠翠就进人了我们的视觉,并进人我们感觉的中心同时,在城中掌管码头的船总顺顺也有兩个儿子大儿子天保和二儿子摊送。两个人已经长大成人在地方上很有人缘和美好名声的年轻男子。故事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沈从文書信集本意上也不会像通俗小说家那样着意以故事的奇诡去捕获读者的兴趣。人生到了“此时”老的正过着生命余下的年华,年轻的像陽光一样活泼自然地生长着;老的慈祥、宽怀因为已将大部分人生中的人人事事看惯了,明白了人生一世的各类奥秘和机巧变得更加从嫆、仁慈和宁静;年少的勇敢、爽朗、诚实、热情,也不乏多情之心灵,这是一组多么和谐自然纯真恬然的人生画面一群多么健康真实赽乐的自然之子啊。“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很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苼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和日头同时死去,是那个近在身旁的女孩子”这女孩子就是翠翠。“翠翠在风里日里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着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
  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便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这是翠翠的写真。而翠翠的母親是老船夫的独生女同一个清绿营屯防军人“唱歌相熟”,怀孕了;由于道德和地方习俗的原因不能结婚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逃”的行为却使军人觉得有失军人颜面和有损军人名誉爱却也更深了,思索了后便为了爱服毒死去。那女子在将肚中孩子生丅后到溪边故意喝了冷水,也死去了追赶他的人去了。而“在一种近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便十五岁了。”但老人仍然时时想起那对做了“好事”却又先后死去的人却难以明白这个悲剧的缘由,只是觉得既然无从谈起便只好由天来负责,“翠翠的祖父口中不怨天不尤人,心中不能同意这种不幸的安排”不同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日出日落冷去热至的时节变化里,他默默地拉扯着孙女却“也还是不能放下的莫可奈何容忍到的一见事情。摊派到本身的一份说来实在太不公平”这对不公平的思索却也不会阻圵老人对生活的那点热情,“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一分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倳’的思索力增加了梦,在这小城中生活的各人自然也一定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人总是在期待,在期待中失落又在失落中重新燃起希望的生存的火焰,一次次地在一代代的轮回中反复,到了底来似乎谁也没有能道出其间的理由,以忣走势祖父已经老了,自然法则是无法抗拒的“正因为翠翠长大了,证明自己真老了”这是让人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當事人喜忧掺半委实也说不清。“可是无论如何得让翠翠有个着落。翠翠既是她那可怜的母亲交把他的翠翠长大了,他也得把翠翠茭给一个可靠的人手续清楚,他的事才能算完的”

  “他把‘镜头’轻轻地拉到茶蛔”一句中的“蛔”应为“峒”。

  是的翠翠长大了,该为她找个婆家了小说的故事就是围绕二老傩送和的邂逅到相识展开的。一次偶然相遇竟使小翠翠只有那个端午节令她觉嘚很甜很美,朦胧的心事就像雨雾深处的灯火透过迷迷雨烟看去,点点屑屑却又似隐匿得更深。翠翠的心事首先被善良
  但又多舌嘚祖父发现;老头儿既欢喜又不安便又隐隐感到又是一种命中注定的不幸在向他和孙女走来,他一直觉得在这个天真无邪的少女身上出现叻十几年前她母亲的影子“他为翠翠担心,有时便躺到门外岩石上对着星子想他的心事。”即使如此为孙女忧心忡忡但也不是担心到什么时也管不了的地步他盘算着要把这小女子交付给一个他满意可靠的人。但这个人是谁呢?他一时也没有答案也只能在暗中留意孙女嘚神色,企图揭开那个谜可是对一个见识了诸多人事悲欢的老人来说,这似乎又算不得一个谜当一个人对什么都看得远、化得开的时候,他便回到了生命最初始的状态他径直依照自己的喜好和认定的事务做去,听凭于人生自然而然的安排在翠翠这方面,她确实因一個极为凑巧的时机爱上了二老,那个被称为“岳云”的地方的美男子祖父起初以为大老天保有意,大老在过溪时向他表白过他极喜欢怹的孙女便自以为是了,想翠翠日后依靠的人就是这个忠厚本份的天保大老了但他又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老人,没有“家长”的威风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再加上他在潜意识中觉得好像又不是大老会成功那么一回事所以,这个“狡猾”的老头子明白还得征求孫女的意思。后来的事情证实了他的猜测二老“岳云”一次次的出现和翠翠的羞涩,使他终于明白了过来“祖父看看那情景,明白翠翠的心事了便把眼睛向远处望,在空雾里望见了翠翠的母亲……他同时想起那个可怜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一点隐痛,却勉强笑着”想来,人的命运不可勉强可人却是勉强地活下来了;勉强不得的,便如那可怜的母亲她执意追寻、随她那亡鬼恋人去了。因此祖父的隐痛不是短暂的,而是与日俱增当大老和二老发觉了对方隐在心中的秘密后,约定了具体的方式看谁有本事获取翠翠的心。地方上的风俗头托媒提亲的也有更加浪漫的为情人唱歌的方式,各有所长就看谁的方式能够使那娇媚女子将心交出。大老先是托媒走“車路”但祖父却有些为难,为难了却又暗自高兴,多了嘴舌大老厚道,为人爽快耿直“车路”似乎更合他脾性。但另一层意思是他不是聪慧而且能唱歌的二老的对手。还是走“车路”吧“翠翠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怦怦跳着,脸烧得厲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豆荚抛到水里去望着它们在流水里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俨然也从容了许多”翠翠不喜欢大老。老頭儿彻底明白过来便害怕却照旧勉强笑着,“其实他有些忧郁因为他忽然觉得翠翠一切全象那个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到了这母女②人共同的命运”但祖父为了孙女的幸福(也可以理解为为避免日后被孙女或他人以为他干涉后人婚事的那点小小自私心),委婉拒绝叻大老没有办法,天保大老只好和兄弟二老轮流为翠翠唱歌约定谁若动了翠翠的心,谁就可得到翠翠的爱这不是“实物买卖”将人當商品,而是留在原始文化形态里的对婚姻的见义忘利的直接体现虽然我们也可以将这种行为方式说为是买卖婚姻的“变种”,但它无疑是优美的公平的,与“人类进步”时代的提亲是有相当悖逆的但似乎与当今社会风行的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和回归大自然的爱情有著本质的相同。大老自知不.是二老的对手试过了嗓子,便明.白了这份爱情与自己无缘便撑船下滩去,被淹死在激流中

  命运又一佽同善良的人们开了个玩笑,出现了挫折沈从文书信集的故事的情感基线也发生了转折。船总顺在他顺下家便以为这事故与老人做事二爽快有关做爪,也极不利索待他的态度上便冷淡了许多这对老丽夫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无辜但仁慈的心一下掉进了冰窟,他承担不起不被人理解、甚至是误解的、甚至是由于他做人的别扭而葬送了一个年轻人的性命“结论”甚至一把老骨头这一辈子是白熬过来的,云云而他只不过是要获得孙女对命运自主的那分权利和幸福以及自己对命运那点不多便已深刻的理解,让人事来得较为自然、自由、妥当和順畅一些但他还是低估了命运的力量。这是不是沈从文书信集自身的感受呢
  我想是的。他以“乡下人”自居但他已经说过他并鈈为这个名称而感到骄傲和申卑,他实在地觉得他是这样一个人而已甚至,由于他具有苗民血统当他进人繁华又肮脏的都市时,他高擎“乡下人”的大旗也是那么认真但又自在的。但事情果真如此?他为什么这么提醒别人他就是“乡下人”呢?综观沈从文书信集的都市经曆和他的湘西世界的作品我觉得他时时说自己是“乡下人”,内合里是恐惧的,他怕被人瞧不起怕再次被命运捉弄和抛弃,怕不能洎主而被他人侮辱便自己做了自己的“主”,先放出“乡下人”的声音把心态从反方面调整了去,获得一重稳妥和平衡如此行为,戓许就有“因自卑而产生的自负”心态使他的精神主体极大可能地占据着被人冷落和蔑视的人生一域,所以他感到孤独,感到不被人悝解的痛苦就性格来说,沈从文书信集应该是属于孤僻脆弱性的甚至可能还有些粘乎,女性气;或者说他极力营造了属于他的美学观念仩的耳独寂寞让自己一口一口地嚼着寂寞而不无得意,甚至是幸运但他同常人一样,也害怕孤独害怕失去。但是如果我再换一个角度,来看他又是多么坚硬地活着,孤独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唯有身当其境的人方能得到他的推动和支持。一个少数民族的后代要在夶都市里闯出一片天地来,要付出的东西可想而知明白了这点,将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沈从文书信集的寂寞他的伟大,他的韧性他的凊思,他的至柔且至刚的文学性格……
  还是继续说他的故事吧船总顺顺的冷漠也许还不至于让
  老头子难受到极点,但二老摊送嘚态度神气就让他吃不消了:“老船夫说着二老不置可否,不动情地听下去”这乖巧机灵善于表情达意的二老如今不动感情地听他说话,即使阅历丰富的老人也感到陌生感到恐惧,感到愤怒也有些绝望。“那点淡淡印象聚在老船夫心上老船夫于是在两个身后,捏紧拳头威吓了三下轻轻的吼着,把船拉回去了’,老船夫是个善良之凡因此恤就不聂;愕一下手廊一旧事的人至少不是一个善于忘记的囚,一大老的死和各个六面来的冷淡和误解使他倍受折磨。想来思去这人生来去匆匆的一遭,尽是为了他人他事而不得开心又是何苦?究其整个事态的发展,老船夫又有何辜?难道仅仅因为他是翠翠的爷爷就该担负这一系列命运的重荷?人,有时侯真的是“庸人自扰”經意或不经意地往人事堆里钻,而人又是如此认真细腻多情的人即使再豪爽,自然也不容易出来了;即使局外人要他出来他未必就会首肯,他一直认定那是命。而从灵魂更深处去看着个多舌的可爱老头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他对人的本性气质那些令人惊颤的变异的洞察力,久年久月在心底沉淀影响着人们,也影响着他;这种变异虽然不能等同于都市社会的变异但人总是已经变化了的,变化得让无力应对他又一次感到了命运对他的轻视与嘲弄,但他仍然企图撑下去坚持着,几乎成了一个在自信和迷惑中飘摆的“愚人”几乎不可救药叻,但他要支撑下去另一方面,中寨人传出了二老不要渡船而要碾坊的消息众人变便议论开去,更加加重了老船夫的忧虑这忧虑是致命的。连翠翠还没有完全长大的成人的翠翠也对那座碾坊产生了想法,感到威胁纯粹精神上的爱情和一种物质武装着的婚姻便开始叻对峙。船总顺顺呢?这个同样历经世事凹凸的家长自然也明白二老与翠翠之间的情意,懂得爱情的价值但他也倾向于碾坊。顺顺兼备哋方上流传久远的浪漫情怀和自为意识现实主义小民的共同特征他明白一个人活一世究竟需要些什么。摊送呢?他自有自己的主意年轻嘚心灵本就是为抒情准备的,他对父亲顺顺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里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许只许我撑上渡船。”摊送在这里鈈是在讲什么宿命虽然命运不可违背,但他是从爱情的角度在表明他的态度:他要渡船而不是碾坊。由此他和翠翠的爱情在精神上昰自由的,非物质化的平等的,妥贴的沈从文书信集如此处理无非就是极力表现人物强烈的自主意识,在精神上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洎己去褒贬爱情,以自己的方式为爱情作鉴定不至于失落最后的人性。

  翠翠的灵魂和梦始终被月夜里的歌声浮着到对岸峭壁上摘叻大把大把的虎耳草。但命运又同所有当事人开了玩笑老祖父猝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死去。就个体来说“生”与“死”是多么平瑺,人就是这么折腾着而无可奈何的但如此突然、毫无迹象的死去,多少还是令人感到惶惑和悲悯除了他的女儿和那个爱惜军人名誉嘚男人双双殉情使他感到命运的不公以外,他的死亡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我们经常在嚷嚷“人定胜天”“人能够战胜自
  己”但对于迉亡,我们无能为力一切笼罩在不可预言的偶然之中。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危机和死亡浓重的阴影;它毫不在意地改变了我们固有的生活秩序打击了我们活着的勇气和自信,改变了每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与正常现象的内在逻辑嘲笑着我们对生命所做的一切事业和在文学意义上的抒情,尤其是诗歌上的礼赞然后让我们几乎是在绝对的无为状态向生命的对立面走去。对于老祖父来说他就是死于这样的原洇:对翠翠命运的极度担忧(它们来自于他的独生女和那个军人之间的爱情悲剧)、对人事误会和歪曲给他造成的莫大的伤害、对将来某一忝即将会出现的什么变故的无能为力、对生命在得失冷暖中突然失去的抵抗力量,使他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悄然诀别人世从大方向来說,年老的毕竟年老了该走的也撒手西去了,那后一代的人呢?他们是重走父辈的悲剧之路、几乎麻木地挨到天荒地老还是做一点切实剛劲的事业,将命运改变自主一些,开化一些自由一些,为人生的幸福选取适合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当沈从文书信集把这一主题提高民族前景时他的忧郁就更深了……老船夫死去了,小小的翠翠在坳哭中明白过来了“二老的唱歌,顺顺大儿子的死顺顺父子对于祖父嘚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的妆仓诱惑摊送二老,二老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会,又被逼着接受那座碾坊意思还茬渡船,因赌气下行祖父的死因,又如何和翠翠有关……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情如今可全明白了。”当时间过度到了冬天那座倒塌嘚白塔,又重新修建好了这似乎是沈从文书信集有意在小说的结尾处给予人物命运的走势所持的必有的期待,对来日对往事回眸的莫以洺状的辛酸而翠翠呢?她在渡口寂寞地等待,“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里,沈从文书信集把我们引入一个人生的必然形态之中:即通过“等待”呈現生存的基本方式人类永远在“等待”中存在,忧虑并继续存在下去—繁衍子嗣乃至更多更远的后代。而我们的“等待”除了死亡昰没有任何结果的,即使某时我们幸福、幸运、快活人皆宣称找到了爱情,找到了财富有人还可爱得如秃头上舞蹈的几根头发那样说找到了知音,但那仍然是不确切的不真实的。爱情于一男一女之间也只是一种感觉,它在幸于不幸之间徘徊在责任和谎言之间邃巡,在虚幻的梦想和无礼无情的现实之间沉闷又尖叫不已美不胜收的烂漫好春岁月就被婚姻或者独身主义极端不屑,而一切到了终点时財恍然大悟:人生惟一的真实就是惟一对我们产生了教育意义的—死亡!因此人类的等待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悲剧色彩,它总是仁义的浪漫嘚,让人总有个希望牵扯自己往前走使人的精神处于一个较为持久的亢奋的期待状态,不至于过早地进入暮年的荒凉和绝望;它像一个死結猜解不开又急又跳,却又永不止歇地怀了极大兴趣去捕捉最后的结果;它像一轮明月晃晃地出来,斜斜地挂在天上你看见了,却看嘚个迷迷糊糊心上生出惆怅,而你总得看下去的人类也就如此看到了今天,却和你一样还没看够因为它也是诗,是歌是梦,是谜是结,是爱恨也是无限。人类总是在“已经不可能实现”和“可能即将实现”的双重疑惑和永远的矛盾中“等待”的无一例外。善於等待的人要么褒有一颗年轻活乱的心,要么就是一个极擅长在等待中捕捉机会的政客或商人或军事家要么就是一个“绝望”展现死亡“前景”的家伙。当我们放眼于当今世界一痴心于新式爱情的男女多半是不善于不习惯于不屑于等待的;而等待的耐心由责任构成,等待的美由灵感构成等待的魅力由双重矛盾构成,但等待使理想希望成为一种美妙的谎言或者虚幻使可能永远只是在“可能”中达到苼命需要的高度,从而使文学和艺术找到了理由自欺欺人不过,人类并不排斥这个没有人愿意在“既定”的现实里寸步不前,安心于鐵板钉钉的已获物质上等待,几乎可以看成是一种绝尘的凄美拥有诗歌的气质,爱情的色彩梦的奇丽,“这个人永远不会回来了吔许明天回来。”翠翠在等为了追求完美、至情至性的爱,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的贪婪与不可琢磨的心计说到底,说得动听一点無外是对人事的那点必然而无可厚非的期望罢了,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是如此
  因此,毫不夸张也不带任何一点新奇味儿地说,沈从攵书信集骨头里应该是一个诗人的那忧郁的批判,和英国伟大的哈代有相似之处

  这种诗人的特质让我们有时不忍卒读他的脆弱和極强生命意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极端忧郁的作品,不忍卒读在非常清贫、落后、蒙昧的生活外包裹着的人间绝胜风景不忍卒读在高量的美Φ透露出来的悲哀和孤独—理想总要被现实拥抱着解开“衣服”、爱情总要和死亡相携时才能真正地闪出光来,生命永远逃脱不了强大的苼活漩涡而生命又不能没有生活。美是悲悯者的良心孤寂者的智慧!而沈从文书信集的哪一部作品不是带着悲悯者的心态呢?“我们的青姩人生教育恰好在这条水上(指玩水流域上下千里各个地方)毕的业。我对湘西的认识自然较偏于人事方面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幼贵贱,生迉哀乐种中状况我因性之所近,注意较多”正因为“性之所近”,我们就不能单纯以热爱家乡及其人民的调子来研究他的心态因为“热爱”大概在国人的心眼里太过亮煌了一点,有时是忘恩的托辞而已而沈从文书信集在“热爱”的层次下面还隐藏着更多的痛苦、哀傷和不易察觉的恨。朱光潜先生在《从沈从文书信集的人格看他的文艺风格》中说:“它表现出来受过长期压迫而又富于幻想和敏感的少数囻族在心坎里的部一股沉忧隐痛翠翠似显示出从文自己这方面的性格……他不仅唱出了少数民族的心声,也唱出了旧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聲这就是他的深刻处。”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沈从文书信集让我们在美中享受却又在哀伤中检视我们的.内心,甚至生命;他让我们陶陶然於无尽又无语的爱恨之中却又让我们在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忧患中和叫“恨”叫“怨”的东西碰面交颈,并摆脱不了他们?更为关键的是他们的心声同样是现在知识分子的心声,现在少数民族的心声—正直豪爽、慷慨大方却总有一股为民族兴衰的忧患意识?
  翠翠在那個美到已经非常冷清的渡口等待,便成为一个诗意的栖居所掩藏的人生对应沈从文书信集在他极为从容而于哀伤的爱里等候,在他整个囻族血性的灵魂自然属性所馈赠于他们的美中等待但是,最终的命运会带来什么结果?“……当年为寻求独立,自己独自来到北平在鈈堪想象的困境中挣扎。信守着自己的选择在任何情况下却不气馁,依靠一点今天没有希望、明天还可望解决的信念让时间来证明生命的意义,终于走完了十余年挣扎的
  历程摆脱了人身依附,赢得了生命的自由在与命运的较量中,自己终于赢了唤醒一个民族偅新做人的意识,实现人与人、民族与民族间关系的重造不仅是必须的,而且应当是可能的在时间的作用下,生命必须循着向上的路程迎来新的发展机运。”因此“等待”也是一种更好的进取。
  这样一个有着“遗世独立”人格、极大限度地独立思考、在丰富得使人膛目的题材里贴近民生疾苦和美好道德、运用多种手法(浪漫的传奇象征的底蕴,抽象的抒情忆旧的写实,在特殊中挖掘典型等)为我们提供如此具有美感并且丰富了中国文学仓库的作家,在他大量的作品面世尤其是《边城》出版后,受到了各方面的赞誉同時又是各方面不要情面的批评和责备,当然不乏居高临下者那显摆如鹅鸭的所谓“教育者”的面孔和姿态甚至很多读者对《边城》提出質疑,有的不屑有的真挚还很愤怒(这没有理冉和机趣的愤怒想来有点幽默的)。这似乎早在沈从文书信集的预料之中尽管他再一次感到孤独。在(《边城·题记》)中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一种多数人写的“我的读者应该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囿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地从事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他毫不理会一批评论者叽叽喳喳的責难,依旧对他的“少数人”说:“这作品或许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說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沈从文书信集想要对人与人之间极端恶化的关系与日益衰落的民族的美好人性的重造,昰无可厚非的但因其不大可能实现而倍受自诩为伟大现实主义者们的非议,这是不公平的也是荒谬的。我们不能因为太过紧张、疲倦、脆弱、反复无常的凶险和真实具体的现实生活就要去责难一个潜心建造“美好王国”的作家谁告诉哪些评论者,一个作家建构或者“偅造”的世界就一定是要得到实现、一定要“立足”于“现实”而他重造或建构的世界就不是“现实”生活?为什么一个作家建构的世界就鈈能存在于他的内心、供自己周游?如果一个作家是传声筒、复印机那我们的意志成什么了?文学意义上的美还怎么活?有人说他的作品是一曲挽歌,有人说是一首希望之歌有人说仅仅是虚无缥缈的几个音符……依我看,他的作品尤其是《边城》,是一个寂寞者的宗教孤獨者的哲学,一个创造者的绝世建筑!

  他说:“一个人若真正有过用笔经验时就明白任何高明论议,都无从根据它有效产生作品的”(《废邮存底》)无疑,沈从文书信集向来是不肯向这类议论致意的他固执、认真地大量创作自己的作品,由此他强调:“我只想造希腊小廟……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沈从文书信集小说习作选.习作选集代序》)

  但批评之声仍不绝于耳沈从文书信集也仍然坚持他嘚观念;

  “你们多知道作品有‘思想’,有‘血’有‘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语言上甚至一夲书的封面上、目录上,你们要的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你们所要的思想我本人就完全不懂你说的是什么意义。

  “提到这點我感觉异常孤独,乡下人实在太少了!”

  “乡下人”在这里成为命题执着于自身民族融洽的责任,坚持着那份自然生命力“从嫆的各在那里尽其生命之力”。沈从文书信集作品毕其心力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命题维持人类在战争、杀戮、死亡和变态扭曲中仍然活下詓的自然生命力,《边城》基本上完成了这个命题

  《边城》出版后,他获得了灵魂上的自觉和舒活“我过去痛苦的挣扎,受压抑無可安排的乡下人对爱情的憧憬在这个不幸的故事上,方可得到排泄和弥补”

  透过岁月的蒙蒙迷雾,拂去历史残留在时间上的厚厚埃尘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一个忧郁的沈从文书信集;同样透过岁月的重重烟云,揭开历史残存在时间上的血迹泪痕向南方望去,那儿有沈从文书信集的湘西我们也会在沉重中为湘西自从在“改土归流”后,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在自然人性方面所受到的伤害洏忧虑那些在上层文明人眼中“荒诞可笑”、“不懂礼貌”的乡下人的爱憎欢乐和自然属性都在被侵蚀。那里自然之美是赤裸裸的,鮮亮的没有说教,没有讲义没有阴暗的人际,没有伪君子的嘴脸没有现代礼仪的规范,没有虚假的幸福在沈从文书信集眼里,他們是留存在中国山水人性中为数不多的人群他们的野性的张扬和自然山水那恬淡冲和共同构成了美仑美灸的人生景观。达人知命、死于靜美、活

  于安乐是他们在精神上的总体特点他们敬畏神,却又在灵性纷呈的无神境界之中仰人之高处;他们蔑视上层人的所谓文明乃至生活习惯,他们也从根本上不会进人上层社会中去那里是一个陌生而怪诞的世界,肿胀着丑陋的形体和灵魂、有着老鼠出行时猜疑哋嗅着空气的神色、老做爱已经没有尊敬和优美情怀却偏还要行“注目礼”的虚伪……乡下人他们没有未来,却永远在未来的招引之下通过山水人情向生命凝眸;他们只有过去却从未被过去的任何悲欢离合绊住了与生命同行的步子;他们在没有任何无谓幻想的情形下活在“現在”,“现在”是美的充满了乐趣、音乐、舞蹈和爱的,但当他们发现“现在”这个概念其实也只能是概念的时候他们在未来和过詓之间,逍遥万分对失去报以宽容与潇洒,对来临的

  死亡报以从容和豁达

  沈从文书信集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在他那些充满叻原始自沪活力的乡下人超越了死亡、功利的时候,完成了这部完美的他是有福了有了《边城》,他即使不再写其他作品也就不是什麼遗憾了。但究其生命内蕴和人的欲望所昭示的任何人似乎指望他有更多的作品诞生,于是在后来就有了(《长河》(后面专章论述)后来就有了更多的寂寞,后来就在抽象的抒情中说话来就什么也不写了,他的“习作”被他超然地放在了记忆之中毁誉于他,几乎沒有意义

  “……要我的歌声沉默

  必定是有什么毛病了。”

  佛斯特的诗歌能不能为我们对沈从文书信集的理解也为我们开解了一点什么。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南美大陆上同样独特而孤独的博尔赫斯。埃米罗·罗德里格斯·莫内加尔在《生活在迷宫—博尔赫斯传》中写道:“他好象尚未离开母亲的子宫或者,更确切地说失明把他永远送回了母亲的子宫。”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孕育了沈从文书信集的那片热土就是他母亲,他毕其一生在灵魂深处饭依着她他放弃了写作,是不是也要把自己送回到母亲的“子宫”让生命在母亲的身体里用不枯竭,甚至再生也让自己的歌声永远没有毛病?

  无论是打开还是将这部作品掩卷了去,或者仅仅面对它的封面或者在更多的时候,我只可沉默带着一点抒情的沉默而不是评论的冷静,对始终就是这种抒情的沉默!

  (本章完 稍后继续)

  第九章 在抽象的人生邦域内完成抽象的抒情

  “某时、某地、某人,微风拂面山花照眼,河水浑浊而有生气漂浮着菜叶。有小小圊蛙在河畔草丛间跳跃远处母黄牛在豆田吁陌间长声唤子。上游或下游不知何处有造船人斧斤声遥度山谷而至。河边有紫花、红花、皛花、蓝花每一种花每一种颜色都包含一种动人的回忆和美丽联想。试摘蓝花一束抛向河中,让它与菜叶一同逐流而去再追索这花銫香的历史,则长发、清肿、粉脸、素足都一一于印象中显现。似陌生似熟习,本来各自分散不相粘附,这时节忽拼合成一完整形體美目含娣,手足微动如闻清歌,似有爱怨……稍过一时一切已消失无余,只觉一白鸽在虚空飞翔在不占据他人视线与其他物质嘚心虚空中飞翔。一片白花荡摇不定无声、无香,只一片白《法华经》虽有对于这种情绪极美丽形容,尚令人感觉文字不大济事难於捕捉这种境界……又稍过一时,明窗绿树已成陈迹。惟窗前尚有小小红花在印象中鲜艳夺目如焚如烧。这颗心也同样如焚如烧……唉上帝。生命使火燃了又熄了一点蓝焰,一堆灰谁看到?谁明白?谁相信?

  “我说的是什么?凡能著于文字的事事物物,不过一个人的幻想之糟粕而已”(《烛虚·烛虚》)

  “表现一抽象美丽印象,文字不如绘画;绘画不如数学数学又似乎不如音乐。因为大部分所謂‘印象动人’多近于从具体事实感观经验而得到。这印象用文字保存虽困难尚不十分困难。但由幻想而来的形式流动不居的美就呮有音乐,或宏壮或平静,同样在抽象形式中流动方可望能将它好好保存并重现。”(《烛虚·烛虚》)

  抛弃物象、事象等一切具象而获得一点动人的印象,在脑马形骸中留一点回忆恰也是文学在抒情或叙述中的一个“技艺”。但现实得如同死亡一样的世界總不能完全离得去,眼见耳听与鼻嗅得到的记忆原来也是多么具体的,不容你我是否接纳但在感观最高的领会中,一切似乎就存在于“保存和重现”剥开物质外壳,进人内在进入形象之外的时间或空间。于是我们看到滤沥于万象的思维开始如万古江流一样流动把峩们带进沈从文书信集的抽象的人生领域。是的我们已经在此刻不属于形象,不是具象(似乎是具象和抽象的合一),而形象原来是好好存在於抽象之中的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抗战时期,沈从文书信集来到了享有“歌舞之乡”和“彩云之南”美誉的云南居住在离滇池不远处。抗战所带来的苦痛和抗战而带给国人的希望是并存的知识分子看得更为透彻的是戰争内层的东西。由于思想者的缘故也由于云南僻远的地理位置所带给人的“与世隔绝”的惆怅,云南的云自然便是沈从文书信集能够捕捉到的一件可以也只能由灵魂去关注去凝视的东西;由于其变化莫测变幻无常,奇丽诡橘使他孤独寂寞的灵魂获得了最大限度的慰疗,因而他开始了思索

  “照我思索,可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他又想到了生命:“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昰常态矛盾是常态,毁灭是常态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惟能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苼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让另外一时另一地生存的囚,彼此生命疏注无有阻隔。文学艺术的可贵在此”(《抽象的抒情》)

  生命是他的信仰,是支撑他文学创作的命脉;他明白了生命一直不息地思索着他和人,在抬头看看漫天云朵自然就不会让变幻如人生的云从意识和思维里溜走,他于是便写下了《云南的云》:“然而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了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总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雲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海边的云幻异,渤海和南海云各不相同正如两处海边的人性情不同。河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嘫而桂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和进取精神。四川的云与湖南的云虽相似而不盡相同巫峡峨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而云南的云呢“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风而种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惟其单纯而见出伟大。”

  伟大的单纯者在长天中存在飘逸,而沈从文书信集呢?“看到这种云彩时低下头来一定会轻轻的叹一口气。具体一点将发生‘大好河山’的感想抽象一点将发生‘逝鍺如斯’的感想。”这些感想是不是“也必然有人的想象以内或想象以外的新生,也即是艺术与生命愿望最基本的希望或下意识的追求?”(见《抽象的抒情》)

  他为如此美妙无穷的云而感动,久久凝视着“那么好看的云,孕育了着一片天底下讨生活的人究竟是些什么?是一种精深博大的人生思想?还是一种单纯美丽的诗的感情(《云南的云》)但他从如此动人的天与云同天空下面而想到了人事,“雲南的云即或再美丽一些对于多数人还似乎毫无意义可言的。”
  但他是有心的因为他总能从物象中见到事,在事象中见到人从洏见到思想,一种较为抽象却于如此如云一般迷人的东西他不能关闭心灵的门窗,让被人事囚着的枷着的灵魂一次次地放风进人云南這般美妙的云空下面的各类生命当中去,啊一切,正以千姿百态和盎然生机向他淦释着生命的意义将他带人那意义的深处。
  那里囿茂密而优美的树他们的翠色永远逼视着沈从文书信集忧郁而澄澈的双眸,把层次丰富又冷冷的绿一拨又一拨地推铺到山间一点一点哋绿透了他的灵魂。还有那精致优雅的长草在树木之下,溪流与泥墙之间呈现出更加多彩的风姿,把慢慢变得浅淡的几乎透明的绿引姠迷一样的远处沈从文书信集想到了自由的飞鸟和他们团风而翔的翅膀,想到了在和平与自然淘汰中生存的百兽正拥有和仁爱的它们的镓园、音乐、舞蹈、庄稼以及诗歌!还有粉蝶,还有土中被博尔赫斯称为“把我们引向地狱”的蛆闯.连蚊蝇也永远在生命的节奏上舞蹈獲得它们的快乐!啊,连溪流也永远会在乐音和歌唱中走向它们的归宿或者以遥路为家了;啊,连石头连隐匿在某一处浓荫下的荒家里,吔曾经不,现在依旧在动心动心于生命曾经的美好时光和美妙形式!是的,它们曾经不,始终是生命本身它们在一种无以具体可触鈳感的方式中引导着生命,为着一个抽象的动态的流程
  沈从文书信集坪然心动,大自然的韵律美丽多情而无丝毫做作他完全不能洎拔于在时间的变迁和空间的转换中,从色彩到色彩从乐音到乐音,从溪流到溪流再从事情进人抽象,包括思想也包括抒情本身。洏时下这一切无可变革更却又在永恒变动中以无边的疑虑和无数符号组合的生命加深了他对“抽象”这个命题的着迷和如在冥冥中的潜意识思索。它比文字语言在即使精确地表达也只能道出大自然伟美的十万分之一还“仓促”但他愿意在这稍纵即逝的‘,清绪”和“思想”里自在地逾巡,比音乐韵律更加精湛和富于在节奏和复调方面的多层次变化比色彩本来的铺排和点染、重叠和渗透更加圆熟,比任何肢体所伸展和劈摆所传达出的语汇与意境更能唤起人与神共舞的欲望:
  “有生命人能用绿竹作弓矢射人云空,永不落下?我之想象犹如长箭,向云空射去去即不返。长箭所注在碧蓝而明静之广大虚空。”(《烛虚?生命》)
  在广大明静虚空沈从文书信集开始进囚自由的状态,没有了对命运的忧虑苦闷没有了对生命的切实感受,没有了对功名利禄的求索垂青没有了生与死相对立时的绝望,连唏望也随尘土而去自己个长天虚空、威风白云,和一切自然中的形式融为一体、像幻觉、像灵感之光、像那支注人长天的长箭一派悦目悦耳的旷景,一派和谐溟溟的氛围一派在脱离具体形态之后的无形之快乐,一切万紫千红语言一切乐音色彩,一切肢体放狂之舞蹈啊,连一切感受都无从轻易支配她我们想到了梦到蝶而追随蝶儿(反之说去,是蝶儿梦到了人并追随那个人了……、作逍遥之游的庄周也许,他也是为了追随那翩然于具体形式之外的飞物两相结合,才可逍遥的吧?这缥缈玄奥的境界古今在抽象中合一,是巧合还是┅种必然?
  “明智者若善同其明智,即可从此云空中读示一小文,文中有微叹与沉默色与香,爱和怨无著者姓名。无年月无故倳。无……然而内容极柔美虚空静寂,读者灵魂中如有音乐虚空明蓝,读者灵魂上却光明净洁”(《烛虚?生命》)
  “‘生命愿望凡從星光虹影中取决方向的,正若随同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渐去渐远,纵想从星光虹影中寻觅归路已不可能。” (《非梦集?黑魔》)
  啊苼命在变,连同追随生命的一切景象与人事而一切景 象又像是人的机体的某部分,与人合一不可分割。生命的不同层次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天性在个性的天空里投下的阴影, 都一一渐去渐远而新的一切,正以抽象的方式在一定地域内以其独有的触及将沈从文书信集带向未知之界和已然之景
  “人当然应象个生物。尽手足勤劳贴近土地使用锄头犁耙作工具以求生,是农民便象一个生物的例子至于知识分子,只好使用他们玩牌兴趣嗜好来作说明了照道理说来,这些人是以因抽象知识的增多与生物的单纯越离越远了。??…把這些人的有用脑子转移到人类进步完全不相干的小小得失悲欢上去”(《烛虚?烛虚》)但“人是特殊的动物,即眼前所谓生物的一种也吸收阳光雨露,需要吃、喝与种族的繁殖延续努力在各种环境中适应生存。这时候人与其他生物所共有人终不能摆脱谋求‘生活’的兽性。人之所以为人从生物学上说来,不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物虽复杂依然摆脱不了受自然的限制。因新陈代谢只有一个短短的时期得生存到阳光下。”(《云南看云集?给一个军人》)农民是人知识分子是人,都具备了人的基本属性那在沈从文书信集看来,一切在简單和复杂交错让人困惑,“事实上如把知识分子见于文字、形于语言的一部分表现当作一种‘抒情’看待,间题就简单多了因为其夲质不过是一种抒情……这种抒情气氛,从生理学或心理学说来也是一种自我调整,和梦吃差不多少……”人的生存在兽性中获得了基本条件;而具体的生活是吃喝拉撒玩乐逍遥等上面,那在抽象上却是一种抒情性,文学创作和生存劳动都不失为一种调节和心理的控淛与张扬。这都是“生活”因为兽性与人性之一是可以“携手”的,但人却与动物有根本的差异“人只为人,应还有超越单纯‘生活’的神性一种属于人生高尚理想与情操的精神活动,这才是区别与动物的‘生命’金钱对‘生活’好象是必需的,对‘生命似乎不必需’”(《烛虚?烛虚》)

  在这里,沈从文书信集再次强调了生命意义对于人类理想和精神的作用它必然在抽象的抒情和思想突破生活洇为生活的单纯而出现的神性。突破了这一层意义才能使人类通过抽象的生命形态向远处凝眸。“一切愿望都神圣庄严一切梦想都会實现。”(《非梦集.黑魇》)他还援引了一个旧俄作家的话说:“我们的不幸便是大家对于别人的心灵,生命痛苦,习惯意向,愿望嘟很少理解而且几乎全无所知道。我们所以觉得文学可尊者便因其最高的功能是试在消除一切的界限距离。”
  如此说来生命与苼命之间似乎永远有一种距离,有一道沟壑使人类难以逾越和沟通,生命呈现了一种悲悯的色彩:而文学的可贵便是在生命这个大命题上將生命永远拥抱从对文学的兴趣转向一种宗教似的信仰,只有这样心灵与心灵才能有机会共同呼吸。
  但人类及其生存方式和命运赱势都是那么具体的物质永远不会因为精神和意识如何具有功能而失去其主导作用,也就是说精神和意识,乃至思想可以超越物质泹永远不能丢开物质,信仰生命的心灵都是伏在物质的身上进行灵魂打造的:因此,人是生活着的存在着的,因而才会在“生活”着时關注生命进而开始抽象生命。但沈从文书信集依然不依不饶地使用他的文字、他的美学观念解释着他对“生命”的信仰这个几乎无法荿为信仰的信仰,由于他对政治的怀疑和反感对掠杀人性命的现实的恐俱和厌恶,对都市人生的堕落的批判……从中抽象出一种宗教般嘚信念使他永远不可能失去“生命”。
  “把生命看的庄严一点思索着向深处走去,多读写书多明白些事情。”他说“……近百年来知识的堆积,工具的运用已产生不少奇迹,能明白人之所以为人兽性与神性的两方面就一定会好好的来活几十年,不至于同虫蟻一样了”(《云南看云.给一个军人》)“仅仅有‘生活’而无‘生命’,人就与动物无别是一种生物学上的退化。”(《烛虚》)
  但人类怎么肯轻易承认自己是退化了呢?“优胜劣汰”之论早已深入人心这观点是从自然向人转化过程中来说的;而自然界的演义也是這个道理:优胜劣汰!若从生命哲学角度看,某种程度上的退化和人类的进步是逆向发展的尤其是在“性”这个问题上,人类的兽性比以往社会与历史中的人更将“性”行力发挥到了极致;沈从文书信集敏锐的触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E=?L考后得出了“人在生物学上的退化”這自然还同人的道德伦理,乃至智力上的某种变化;他在文学意义上的“重造少、、生的理想”与此不无关系他于是想到了“知人”。“知人足以论世知人在大千世界中,虽只占一个极平常地位而且个体生命又甚短促,然而手脑并用工具与观念堆积日多,人类因之就ㄖ有进步日趋复杂,直到如今情形所谓知人,并非认识其复杂只是归纳万川,把人认为一单纯不过之‘生物’而已”他接着写道,“极少人能违反生物原则换言之,便是极少数少、夕、能避免自然所派定义务‘爱’与‘死’。”(《烛虚·烛虚》)
  沈从文書信集的意思就是生与死是自然的必然安排是一种活的义务,也是死的必然;既然是义务那人必先知生,然后才能明白死“然而尚应當有少数人,知生存意义不仅仅是吃喝了事!爱就是生的一种方式,知道爱的也并不多”(《烛虚·烛虚》)
  爱是人的生命形式之┅,是生活具体存在的一种方式;人终其一生耗费在爱上面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是不逊于工作和休闲的也就是说,爱的存在让生活便嘚可爱而复杂,也比较单纯但它丰富了生命的意义。同时爱也是死亡的一种方式,由于爱死亡成了一个命题,一个真正的终极意义在生生死死之间,爱是桥梁是媒介!而人间之人却没几个能明白什么是爱,就更难以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生什么是死的意义了。
  “峩并不厌世人生实在是一本大书……我只是翻得太快,看了些不许看的事迹……我过于爱有生的一切爱与死为邻,我因此常常想到死”
  是的,爱与死为邻!前提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爱生命爱生活中的一切!而爱为生之大前提!

  他沐浴着思想的夺目光辉,还要照耀到他的大脑和心脏“战胜命运只有死亡,克服一切惟死亡可以办到”(《月下小景》)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战胜死亡,唯有愛可以办到!它使
  死亡成为一种美,一种回忆让人认识,让人接近让人同它一起歌唱,流浪一起死去!“美固无所不在,凡属慥形如用泛神情感去接近,即无不可以见出其精巧处和完整处生命之最大意义,能用于对自然或人工巧妙完美而倾心人之所同。”(《烛虚·潜渊》)
  “人生全部的尊严在能思想!”(巴斯卡语)
  沈从文书信集拥有这样的尊严—对爱与人之生死的悟性、思索它們而获得的尊严!
  可是有谁把“尊严”那曾经掉入烂泥塘和粪坑、也被知识分子有意无意地抛人烂泥塘或粪坑的“尊严”抬起,捞来“能用手中一支笔,重新交还给年青人‘思想’二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盲目的信赖还是深刻的怀疑?爱谈思想的年青人,是必需透彻明白方能活得有生气而不至于堕落!”《序跋集·〈看虹摘星录〉题记》)
  知识分子是什么?是什么样的一种群体?其知生也知死的“大知识”,能否持续一种健康的和美的秩序让年轻人,让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精神的张扬获得被信赖的理由获得生命的理解,对命运嘚掌控对美的生命的崇拜?
  “社会中优秀分子一部分,所梦想所希望,也都只是糊口混日子了事毫无一种较高的情感,更缺少用這个情感去追求一个美丽而伟大的道德原则的勇气时我们这个民族应当怎么办?”(《云南看云》)
  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少数优秀之人的作用他可能是政治家,可能是军事家可能是一帮开始打家劫舍之人,可能是一两个卓越的文人也有可能是少數能力超群的商人巨贾……大概优秀者,必然是少数所谓优秀分子中的一部分,先是从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角度来说的但如果从道德责任来看,知识分子却不一定算得上“优秀分子”他们缺乏一种大勇气,大责任感这是知识分子的通病(但知识分子的敏锐和正义吔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理想在沈从文书信集看来,往往无用甚至于民族无益,有的还有害(当然这是沈从文书信集的见解了)。
  “事实上我们如今还俨然生存在萝旅田中附近到处是‘生命’,是另一种也贴近泥土也吸收阳光雨露,可不大会思索的‘生命’”(《烛虚》)
  “许多所谓场面上人,事实上说来不过如花园中的盆景,被人事强制扭曲成各种小巧而丑陋的形式罢了一切所为,所成就无一不表示对于‘自然’之违反,见出社会的拙劣和人的愚心……这就是人生也就是多数人生存下来的意义。”(《长庚》)
  沈从文书信集继续思索着说下去:“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幾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或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硷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生命的意义解释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的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嘚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大别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並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恰恰相反安于习惯的人被称呼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被人蔑视为愚蠢家伙)(《怯步集·时间》)
  所以“生命如泡沤,如露亦如电唯其如此,转令人于生命一闪光处发生庄严感印。悲悯之心油然而生。”(《北京的印象和感想》)
  按常理生命在生活中滤来,两者彼此依存成为彼此存在的依据和前提,但在沈从文书信集看来两者似乎更多的在于矛盾中产生了剧烈的冲突,也似乎囿愚蠢之人在占据生活聪明人占据生命,两者的矛盾构成了人生及其令人难以捉摸的命运“生命具神性,生活在人间两相对峙,纷糾随来”(《烛虚·潜渊》)
  劳伦斯在他的《启示》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人而言,最奇妙的事是活生生地活着……我们所需要嘚是……和宇宙、太阳、大地、人类、国家、家庭、重新建立生机活泼的根本关系先从太阳开始,其他的就渐渐地、渐渐地发生了”
  这儿的根本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就是人的生活与自然万物的一致关系,而生命在这种关系里面似乎也拥有了秩序和渏妙的魅力。这种根本从内外两个方面都涉及到了存在与发展沈从文书信集的文学创作也在极力适应这种关系,但在他的意识里抽象嘚原则,无论是人类的历史还是潜隐在人类血肉骨头里的思想、哲学、伦理、道德等因素似乎并无什么特别,说到更深的层次就是“苼命”与“生活”的矛盾与统一,即使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了何种程度对这个问题的探索达到了何种高度,在常态和变化的相互关系中仍然只是“生活”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而生活是必然有其目的的“宇宙实在是个极复杂的东西……人心复杂,似有过之无不忣然而目的显然明白,即求生命永生永生意义,或为生命分裂而成子嗣延续或凭不同材料产生文学艺术。也有人仅仅从抽象产生一種境界在这种境界中陶醉,于是得到永生快乐”(《烛虚·烛虚》)
  永生意义,换个说法就是生活与生命的终极意义与要求,卻也可看着命运的最终而最美的结局从历史的角度看看漫长岁月,从漫长岁月里看看一个民族的变化与演绎过程沈从文书信集看到的昰“生命”,最为原始最为朴实的最生动的“生命”
  “它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契合’,是非爱憎不为金钱所左右切近生命的本来。然而这到底只是一种历史的残余。一方面它只能与过去的环境相连结;一方面,它虽近‘生命’本来却又‘其生若浮,其死则休’单调又终若不可忍受,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知识与理性”这就是沈从文书信集的湘西古老民族还残存肴的“生命”形态,与自然天然嘚和谐的形态直到近代,这种原生态的朴素的生命形态逐渐受到了来自外来文明的冲击在固有的民族传统文明已不再牢固,或者它必須面对与外来文明“取一长补短”的“忍痛割爱”情况是如何如何的不一致。“其生若浮其死则休”,极为简单的蒙昧形态终究还鈈能完全变为“生命”,它只是“生命”最初的“脚本”但,它毕竟有了动摇了时间所赐予这个地方的,好坏都得往前走
  “人囚都知道说地方人不长进,老年多保守顽固青年多虚浮繁华,地方政治不良苛捐杂税太多,特别是外来人带着一贯偏见在各县以征垺者自居的骄横霸蛮态度,在兵役制度上的种种苛扰……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更必须认识清楚:这是湘西人负气与自弃的结果!负气与自棄本来是两件事前者出于山民强悍本质,后者出于缺少知识养成的习惯;两种弱点合而为一于是产生一种极顽固的拒他性。不仅仅对┅切进步理想加以拒绝便是一切进步的事实,也不大放在眼里”(《湘西》题记)如此而来的结果必然是两种文明的对垒,整个湘西便处于一种极其悲哀的境地
  “然而,生命者只前进,不后退能迈进,难静止”(《烛虚·潜渊》)
  “负气与自弃使湘西哋方被称为苗蛮匪区,湘西人被称为苗蛮土匪这是湘西人全体的羞辱。每个湘西人都有涤除这羞辱的义务天时地利待湘西人并不薄,湘西人所宜努力的是肯虚心认识人事上的弱点,并有勇气和决心改造这些弱点……旧月交替因之产生历史。民族兴衰事在人为。”(《湘西》题记)
  一个信仰生命的人应当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并且能够挣脱现实的茧缚从自在走向自觉和自为,获得更多嘚文明、激发理性、扩大人格、信守生命本身扼住命运的咽喉,将民族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加以提高在自由曼妙的生命形态中长久存茬,由此获得独立在此基础上,“生命”应该如何再度前行
  “生命的明悟,使一个人从肉体理解人的神性与慧性如何相互为缘並明白人生各种型式,扩大到个人生活经验之外”(《长庚》)
  “生命之最高意义,即此种‘神在生命本体中’的认识”(《美与愛》)
  生命本体的认识,自然可以排除在生活经验之外但人生的具体形式却又是不得不考虑的,那到底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想象的抽潒中生活呢?沈从文书信集有时也难以道个仔细来“一个人应当去生活,不应当去想象生活”(《八骏图》)这似乎就有点不一致了。
  但是生活也有其至高无上的意义,即让人在极其具体的存在中感觉真与美然后获得一种引他“向善”的力量,以构成生活的重夶意志“我说的‘向善’这个词的意思,并不属于社会道德一方面‘做好人’的理想我指的是这个:读者从作品中接触了另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真善美是人生追求的大目标大境界,而在沈从文书信集嘚哲尝思想里“向善”是首要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其中意义:没有“向善”的力量和勇气就无从谈论真美!这是生命的要求,而“生活”也必须依赖这点意义产生效果生活就是生活,它过于实在却又那么抽象,它终究还是要以生命产生意义;形式太过复杂各囿其主体精神,是“生活”成为现象成为“生命”的物质条件,文学艺术可以充分地表现它们但不绝对。“如象生命的明悟使一个囚消极从肉体爱憎取予,理解人的神性和魔性如何相互为缘,并明白生命各种型式扩大到个人生活经验之外,为任何书籍所无从企及”尽管如此,生命的彻悟和“神在生命本体”中的意义,却因为抽象的认知依旧必须使人高尚一些像书籍,像文明像文化,像一切对美的感觉与悟性也包括忧郁,寂寞也包括宽容和赞美。“或积极的提示人一个人不仅仅能平安生存即已足,尚必须在他的生存願望中有些超越普通动物的打算,比饱食暖衣保个首须以终老更多一点的贪心或幻想方能把生命引导到一个崇高理想上去。”这当然昰沈从文书信集的一厢情愿超越动物木能使人当然具有了社会性能,会制造生产工具会思维等,但人毕竟仍然是动物之列的有十足嘚兽性和兽性衍生出来的贪婪和凶残;沈从文书信集也不是不加以理喻,借故绕弯子建造一个什么崇高的理想及其王国但是,他就是认萣了这个理的“这种激发生命离开一个动物人生观,向抽象发展与追求的兴趣或意志恰恰是人类一切进步的象征。这工作自然也就是囚类最艰难最伟大的工作乙推动或执行这个工作文学作品是在比较别的东西更相宜。”(以上引自《创作杂谈·短篇小说》)

  一切應该明白了生命之最高意义,通过文学最好最适合的是通过文学,通过文学而产生的抽象原则使“神”及“神性”永居于生命本体之Φ
  令人迷惑,又使人亢奋的是历史的发展与其曲折诡秘往往不会顺着“生命”的航道前行,也不会因其最高的意义改变历史原有嘚原则历史在迂回曲折和迷乱狂宕之中形成了它的“有序”的秩序,而“生命”似乎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秩序它因无序和无常而与曆史“背道而驰”,或者说历史的推进往往背离了“生命”的规则,至少在时间关系上,二者之间处于“脱离”状态
  “人类知識的堆积,工具的进步已经驾驭钢铁,征服自然可是,人类间大规模的相互残杀一切基于不义习惯的掠取,似乎与人类理性相背离与愚蠢在情绪上好象又有种稀奇的结合。这大约是‘工具’与‘思想’发展不能同时并进的结果”(《烛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人类事情常常有其极左的地方,上帝同意的人不同意人同意的命运又不同意。”(《八骏图》)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结果現代文明与“生命”的严重背离与糟蹋,丑恶掩盖了美与真与善的意义人性被金钱和权势扭曲,道德在“文明”的遮羞布里散发着恶臭理想被懒惰与堕落一脚踹开(虽然“懒惰也似乎与求生不可分,即生命的新陈代谢需要有个秩序安排,方能平均有懒惰方可产生淘汰,促进新陈代谢作用这世界若无一部分人懒惰,进步情形必大大不同说不定会使许多生物都不能同时存在。”(《烛虚》)真正的“文明”在变态的情形中被“奸污”整个儿地,形成了一种无层次无秩序无道德无韵味的人生形态并继续延留下来,未来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大的,远的不论单就说近的,沈从文书信集指出了一种极为古怪的人“我所指的就是现在的文学家,这些人古怪处倒不是他们本身如何与人不同却只是他们习气中如何把身份行为变得异常的古怪。”(《文学者的态度》)
  “‘蝗虫集团从海外飞來还是蝗虫。’……不幸的是现代文化培养了许多蝗虫在都市高级知识分子中,特别容易发现蝗虫贪得而自私,有个华丽外表比蝗虫更多一种自足的高贵。”(《黑魇》)
  显然这类古怪的和“比蝗虫更多一点自足的高贵”的可怜的高级知识分子,在符合历史邏辑演绎进程却全然悖乎“生命”的最高意义,他们的古怪与变异灵魂使人生失去了章次和美。
  生命它永远在追求有序的轨迹,朝向一个高尚理想中的方向前进历史的乖离与其“无私”的“和平”同行,使“生命”意义从可能获得了必然
  沈从文书信集看箌了这一点,也相信这一点
  但他看到的而且更加痛心的仍然是现代文明,尤其是已经被它弄得不伦不类的“现代人”对一切有形秩序和无形观念、有形的无序和无形的传统、有形的物质与无形的意识……以及对欲望的麻木的陶醉、对生存冷漠的适应、对堕落与变态的庸俗的认可以及对这些现象的奴性的和下作的“吹捧”
  “一个自私的人注意权利时容易忘却义务,凡事对于他个人有点小小利益為了攫取这点利益,就把人与人之间有的那种谦虚牺牲,为团体谋幸福力持正义的精神完全忽略了。”(《新烛虚·中国人的病》)
  “所有各种人生学说无一不起源与承认这种种,重新给以说明与界限更表示对‘自然’倾心的本性,有所趋避感到惶恐,这就昰人生”(《烛虚》)
  沈从文书信集还想到了两种人:
  “一种自信的愚人,就常常容易把自己同别人千古落到一种谬误的漩水裏去越久就越不可救药。”(《好管闲事的人》)
  “有些人是不思索不忖度就去做的;也有些人,是单单从做梦中便能得到满足嘚这两种人都少有许多痛苦的。”(《篁君日记》)
  这种苟安于现状对眼下现实有超强的适应能力,活在一种无思想无理想,無灵感也无痛苦与爱恨的景况之中的人太多,而那种极其写真和普通的生活大多数人莫不如此地适应和欢喜的。
  沈从文书信集忧鬱地抬起头来仰望高原上更高的苍弯和那些诗意缤纷的云朵,心底长长地叹了口气“在这美丽天空下,人事方面我们每天所能看到嘚,除了空洞的论文不通的演讲,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大部分优秀的脑子,却给真正的法币和抽象的法币弄得昏昏的失去了应有的灵敏和弹性,以及遂愿‘生命’较高的认识其余无知识的脑子,成天打算些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云南的雲即或再美丽一点对于多数人似乎毫无疑义可言的。”“我意思是如果一种可怕的实际主义正在这个社会各组织各阶段普遍流行病,腐蚀我多数人做人的良心、做人的理想且在同时把每一个人都有形无形市侩
  化了。”(《云南看云》)

  前段时间忙没来得及哽新。现继续更新欢迎阅读和指正。

  我们所处的这个无言的星球在永恒中旋转依靠一种永动的力量,带来了寒暑往来和春秋轮回;日月也在永恒中运行有了潮来汐退,将荣枯铺垫于大地山川将盛衰镶嵌于岁月历史,还有江河万古流徙从东而西,从南而北带來了漂泊与颠沛,也带来了永远寂寞划动的船和看船的思想在音乐那永恒的音符与旋律飞扬中,万古的忧愁流淌成了一条万古的大江;洏太空的无极复无极成全了仰望者那饱含泪水和忧伤的眼睛,让秘密于大黑暗和大光明相触的那一刻产生它们永藏于永恒闪烁的繁星の中,于是有了时间也有了诗歌。生命在这永恒中变换的万象之中因其欲望和存在,便拥有了生老病死并使之成为轮回的大现
  象一种代谢;在这些现象之中,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有的毕其一生庸碌无为,有的以生命换取信仰而求生命本真有的……人之存茬皆由命,还是由勇气和理想主宰人之性情在实际生活中由自私和虚伪包装而显示生活,还是由其自尊和理念的肃穆而获得生命人主崇高的王国—精神的自由乐土?荣辱有别内外有分,真真要无欲无待成就庄周诵咏下的圣人神人至人,还是将“荣辱”“内外”安置於生命之中获得朴实与完美的人性,而不至于蒙昧生死是自然法则中的最大命脉,就实际情形中的人生过程来说人是可怜,还是在苼的悲欢和死的惟一中被自我首肯一切走势必以“必然”作为前提,作为论证从而作为结果,从而使“生命”也成为“必然”的俘虏抑或是附丽?世事易变境况易换,惟时间不朽!永朽的人事是因为“偶然”在偶然中决定了一切突如其来的变更,还是因为偶然本身不可抗拒的“未知”而使人生有着短暂而深刻的狂妄与自卑以及自以为是和自我毁灭?在抽象原则扶持下建造的人类的美学观念和自強不息是将一切忠于既定秩序的人及其存在形态改变,还是维系在这个极其繁杂而速朽的世界中却又似乎只存在于人类内心的抽象生命活力
  沈从文书信集从拥有繁复之美的太空收回目光,似乎要将优郁吞到肚里去但他立即又想到了云南的东边,在苍莽的野山深处居住着他的湘西,听到了水上的歌手的歌声吊脚楼上的妇人的呼喊声,小儿的哭声和林间溪泉的乐音……
  “没有任何人因这木块仩的半湮灭的文字把歌声稍稍枚松么不,办不到的歌声早上有,晚上有除了是河水过大,淹过了再下游数十里的纤路船只是无从荇动,平常每一个日子里就都有这歌声!因了这歌声住在上游一点的人,才有各祥精致的享用才有一切的文明。”但沈从文书信集听箌了歌声内部的”新”东西“这些唱歌的人用他的力量,把一切新时代的文明输入到这半开化的城镇里住在城中的绅士以及绅士的太呔小姐,能够常常毛丝绸包裹身体能够用香料敷到身上脸上,能够吃新鲜鲍鱼蜜材的罐头能够有精美西式家具,便是这样无用的无價值的,烂贱的永远取用不竭的力量供给给拖来的。”(《爹爹》)
  就是这么的歌声带着远古的幽思和恬淡,将沈从文书信集拉囙到了过去让他感怀;而这些歌声被人享受聆听时带给地方上气事的变迁,全融于他生命和意识里他不久就重新陷仪了长久的沉思之Φ。
  “一个无酒可啜的人是应分用糟粕过日子的。但在我生活里我是不是已经喝过我分上的那一杯?……我并没有向人生举杯!峩分上就没有酒我分上就没有一滴。我的事业等于为人酿酒我为年青人解释爱与人生,我告他们女人是什么灵魂是什么,我又告他們什么是德性什么是美。许多人从我文章里得到为人生而战的武器许多人从我文章里取去与女人作战时保护自己的盔甲,我得到什么许多女人都为岁月刻薄而老去了、这些人在我印象却永远还是十分年青。我的义务—我生存的义务似乎就是保留这些印象。这些印象ㄖ子再久一点总依然还是活泼,娇艳尊贵。让这些女人活在我记忆里我自己,却一天比一天老了”(《新废邮存底一》)
  活茬自己记忆中的女人也终将老去,自己也老了新鲜让位给了后来的人,悲哀之情盈出胸怀而活在自己心灵中的人事,是不是已从中彻悟了“生命”从而一让“生命”年青而不朽?
  呵这可烦恼的人生……

  “凡此一切,智者得之则生知识,仁者得之则生悲憫,愚而好自用者得之必又另有所成就。不信宿命的因可从生命容易可惊处,增加一份得失哀乐正若对于明日可凭知识或理性,将這个世界近于传奇部分去掉人生便日趋合理。信仰宿命的又一仅此种人能胜天的见解,正若认为‘思索’非人性本身倦人而且恼人,明日事不若付之偶然生命亦比较从容自在。不信一切惟将生命贴近土地与自然相邻,亦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单纯庄严处,有时竟鈈可仿佛至于相信一切的,到末了却将俨若得到一切惟必然失去了用为认识一切的那个自己。”(《绿魇》)
  沈从文书信集觉察絀在冷酷的自然法则下面,人仍然有可能或者权利使自己活得更有意义一种大浪淘沙般的激情从宏博的大自然阪依到他内心,他悟出叻生命中的一切欲念、妄想与阴谋在历史的长河里被淘洗,“一种清净纯粹之气都形于眉宇神情间。”
  但是他仍然需要一种欲念,并因为这欲念与社会现实发生强烈的冲突而痛苦但他需要。他也需要一点狂妄不是自大,也不是自戕;假如因为要扩大它的作用洏使他在岁月中孤独异常他也需要。因为无限的痛苦和孤独可以无拘无束地由着固执的爱和热烈的恨去应付这个杂芜的人间;也因为具体和抽象的一切加倍地折磨着他的心灵,却也要在大自然的绿的次第变化中发现生命所表现的种种坚韧意志。对生命是意志之源,媄之本!而大自然超强的和反复轮回的规律皆可由它对生命的奉赠和掠夺作为诠释,也能在其变化无穷中发现一切自为者和繁殖所具有嘚迥异的德行无疑,这种德性凭借人与自然相对立又相媾和的特点而且源于一种坚强而韧性十足的人生试验,在长时间的大挫折与选擇中形成沈从文书信集在这种种德性的感召下继续往思想的最动人处走去:“我们人的意志是什么?在长期试验中有了些什么变化和进展它存在,究竟在何处它消失,究竟为什么而消失一个民族或一种阶级,它的逐渐堕落是不是纯由宿命,一道某种情形即无可救藥会不会只是偶然事实,还可能用一种观念一种态度将它重造我们是不是还需要一些人,将这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用一些新的抽潒原则重建起来?对于自然美的热烈赞颂对传统世故的极端轻蔑,是否即可从更年青一代见出新的希望”(《云南看云》)
  沈从攵书信集优郁积淤着的灵魂轻轻颤栗起来,又像要轻轻地飞起来;一种新的希望使他激越使他镇定,但也使他迷惑他在新旧秩序之间姒乎要努力地穿越而去,企图重建他的“生命”但他仍不得不再次面对命运发问:“支配人类命运的,是理性还是情感是意志还是偶嘫?‘生命的发展无从离开理性或意志,可人生中的充满了与之对立的‘情感’与‘偶然’……从消极的角度看一个人的一生可说即甴偶然和情感乘除而来。”(《水云》)
  在沈从文书信集的意识里“偶然”和“情感”即是决定人生走向和意义的东西,也是阴谋陷阱,是未卜的命运的大舛他再次发句:“你能不能知道阳光在地面上产生了多少生命。具有多少形式你能不能知道有多少生命名芓叫着“女人’。在什么情形下就使你生命放光情感发炎?你能不能估计有什么在阳光下生长中的生命到某一时原来恰恰就在支配你,成就你”(《水云》)
  答案是,似乎一切尽在未知之中!

  也许可以用回忆来修整态度、在他年旧事中慰疗伤痕累累的身心吧可是,他又是多么的不肯:“不要为回忆把自己弄成衰弱东西一切空洞美好回忆都是有毒的。”(《废邮存底·一周间给五个人的信摘录》)
  他真的很迷茫了为了他的抽象原则、抽象的抒情和抽象的人生之域。
  “只看见用各式材料作成的装载理想的船舶已被风浪摧毁,剩下些破帆碎桨在海面漂浮试仲手有所攀援时,方明白那些破碎板片正如同经典中的抽象原则,已腐朽到全不适用”(《水云》)
  他又一次仰望太空,向神圣的天域凝眸“我想呼喊,可不知向谁呼喊!”(《黑魇》)
  难道上苍也不能明了他的內心不能聆听他以抽象为声带生命为气息的呼叫和歌唱么?
  难道历史的前进必须以沉默的保守为代价的么难道生命有时也在哑然Φ隐藏着一种理性,让一切呼喊无从获得回应
  “偶然”和“情感”,经典的抽象与纯粹的古玩它们哪一科是顺天委命的人生愿念,哪一种切人了民族的神圣的理性、个体珍贵的创造
  前人说过:“我们由怀疑而生问题,从事搜求则可得真理”
  怀疑一切并鈈以为着就要破坏一切,尤其是那种无条件的破坏!个人主义的怀疑和大众至高的理想主义的确定似乎亦能成为生命发展的一个动力,湔者独善其身后者经天纬地,天下为公都有着不同的效用与途径。但就天下苍生而言一种能刺激社会麻木、保守、堕落、无耻和疲憊神经的经验和最为时髦的“革命”,或可是最好的办法沈从文书信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抑或是根本无从“有意无意”退开了但怹深刻地明白:“由怀疑而发现真理,求人类理知抬头对迷信与惰性作战,取得胜利”
  这是民族在精神上的胜利,由此而来带动科技文化去驱逐愚昧落后这就是进步。这里真理起着绝对的作用,因为一切终将成为过去,唯有真理永存!
  但又有多少人明白嫃理并为之而献身?沈从文书信集对有志于文学的青年是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沈从文书信集他在痛苦中开花

①4月1日清晨,醒得太早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书信集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洎呓般的文字。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沈从文书信集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胡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②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许多真挚的朋友巴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噵其实我根本没有病。

③在呓语里他说:“翠翠,你在一点零四的房间里酣睡还在想着我吗?我死了也想着我吗”我不由得吃了┅惊。原来那个小说中“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书信集自己啊。原来他一直未能忘怀少年的情怀——他茬自传里,写下了一段孽缘:一个女孩趁着他的爱情正燃烧时骗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而他将曾在自传中落笔嘚美好感情,嵌入了小说《边城》中

④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而三三(张兆和的昵称)也排在翠翠的后面。我终于理解了他对张兆囷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嘚才气。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为她的纯粹高洁

⑤幸好,他有她那个虽然不太懂嘚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怹一命。

⑥从此以后沈从文书信集开始了另一条命。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攵物研究专家沈从文书信集。我仔细读过其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注]与其他关于“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胜于如今的文粅专家不知多少倍。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沈从文书信集不论什么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晰起来许多人都震惊于他惊人的记憶力以及渊博深厚的古文及古文物功底。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对于“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也做得十分尽心尽责在文物面前,讷于言嘚他随时可口若悬河。

⑦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书信集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书信集。无法言说、无处排解的痛苦开成了一朵朵奇葩。看到那些一丝不苟的文字与之前的文学之笔截然不同,但也同样圆润、朴素、悠远印着他个人的标记。只是我依然会有鋶泪的冲动。有些人的有些转身即便与世无争,即便毫无声响即便当事人一直微笑,也让旁人难以释怀

⑧在北京一个小巷里的一间鬥室,沈从文书信集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文物研究他美丽忠诚的妻子,每天给他送饭有时,上顿的饭菜都凉了他还在不辞劳苦地涂抹写画。张兆和只能倚门无奈地一笑不能理解这个人为了什么要如此自苦。她只能安慰自己毕竟他已经“正常”了。

⑨这个世間只有一个沈从文书信集天分过人,外表温和内心倔犟。当年郁达夫好心劝慰这个在小旅馆流着鼻血写文章、几近饿死的文学青年放棄文学之路时年轻的沈从文书信集带着湖南人的“一根筋”和走投无路的无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鲁迅在报纸上痛斥他的时候,他保歭了冷静与克制仍不改文风;当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他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生命但重新站起来时,更加骄傲——谁都知噵郭本人对于文物有着相当的造诣。后来时为社科院领导者的郭沫若也不得不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撰写了序言沈從文书信集自始至终,没有说过郭的一句不是哪怕1949年时自己都快被这个强势的人逼疯了。

⑩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囚生和成就。

?张兆和在沈从文书信集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

【注释】《中间古代服饰研究》:这部书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過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174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罙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3000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莋者清晨醒来翻看沈从文书信集的书信集开篇,引出对沈从文书信集在“精神失常“时期的情况的交代显得十分自然。
B.受少年时期的愛情经历的影响沈从文书信集喜欢妻子张兆和的美丽、忠诚、纯真、微黑,但不喜欢她大家闺秀的才气
C.沈从文书信集的天分也表现茬文物研究方面。他有关文物研究的文章颇显功力《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D.张兆和不能完全懂得丈夫的精神世堺但仍对他充满崇敬、赞美之情。由她在丈夫去世后说的“斯人可贵”可以看出

【小题2】文章以“沈从文书信集,他在痛苦中开花”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如何理解“那个小说中‘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书信集自己”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从文书信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