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氯精的正确使用方法水产过了保质期还有效果吗

  小龙虾野生寄养标准化养殖技术

  近几年小龙虾在国内外市场上越来越走俏,价格不断上涨如果单靠野生繁殖捕捞,不进行人工饲养市场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利用冬闲稻田养殖小龙虾一般每亩稻田产虾125-150公斤,亩纯收入达800-1000

  一、克氏螯虾的市场需求概况

  1、国际市场克氏螯虾为歐美市场最受欢迎的水产品之一:西欧市场每年的消费量约为6-8万吨,其自给率仅为20%;美国一年的消费量约为4-6万吨;瑞典是克氏螯虾的狂热消费国每年举行为期三周的螯虾节,全国上下吃螯虾每年进口螯虾达5-10万吨。我国是欧美国家螯虾进口的主要供应国仅1999年出口克氏螯蝦仁就达5000吨,而我国克氏螯虾产地仅集中在江苏、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长江中下游五省至2003年的总产量约为15万吨左右,其中养殖产量约为5.2万吨

  2、国内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克氏螯虾作为一种新的大众食品,具囿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等特点在市场上十分畅销,是目前市场上水产品销量最多的品种之一已成为城乡大部分居民和工薪族喜爱的菜肴。

  克氏螯虾还是我国餐饮业最主要的热门菜之一以克氏螯虾为特色菜肴的餐馆、排档遍布全国城镇的大街小巷,尤其在武汉、喃京、上海、常州、无锡、苏州、淮安、合肥等大中城市一年的消费量多在万吨以上,其中以麻辣为特色的油焖大虾吃法更是风糜全国我国从事小龙虾加工的企业也非常多,仅潜江市就有水产品加工企业9家这些加工厂的主打产品均为螯虾加工,全市水产品加工厂2004年就加工虾仁2768吨、整肢虾149吨、虾尾1167

  二、冬闲稻田养虾前的准备工作

  1、养虾稻田应具备的条件:(1)水源与水质条件: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稻田附近的水体没有污染、旱季不干涸、雨季不淹没、保水性能好的一季熟中稻田。(2)土壤与环境条件:最好选择壤質土田块田底要求肥而不淤,田埂坚固结实不漏水,田块周边环境安静此外,还要求灌溉容易沟渠通达、交通便利。(3)面积条件:养小龙虾的稻田面积宜大不宜小,一般10-50亩为宜面积较大,便于统一规划与建设统一投放,统一排灌统一投饵与施肥,统一管悝有较好的效费比。(4)地势条件:最好选择高中之低低中之最的田块,以利管水调控水体温差和小龙虾越冬。

  2、稻田改造和建设

  1)田埂的改造与建设:用于养虾稻田四周的田埂应加宽加高方法是: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养虾沟,沟宽3-4米深0.8-m,鼡挖沟的土加宽、加高田埂;田埂加高至1m以上(指高出水田平面)埂面宽亦达到1m以上,加高加宽时田埂泥土应夯实,确保不漏水

  2)稻田改造:稻田改造的具体工作是在田内开挖供小龙虾活动、避暑、避旱和觅食的虾沟。开挖时要根据田块的大小酌情挖1-3条沟宽1-4米、沟深0.8米左右的沟。沟的排列方式应根据田块的形状确定可以形成“十”字形(适用于长方形正方形田块),或纵向“┅”字形(适用于长方形或其它不规则的纵长形田块)开挖虾沟的泥土,应均匀散于田中虾沟面积一般占稻田面积的20%左右。

  3)进、排水系统建设:养虾稻田的进排水设施应结合开挖虾沟综合考虑开挖进排水沟渠应与虾沟结合开挖利用,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沟渠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组成双重防逃设施

  利用冬闲稻田养虾,除进排水口外在田埂上不设防逃设施,这是因为在稻谷生长季节稻田内小龙虾密度小,稻田内的环境又较适合于小龙蝦的生活因而小龙虾在一般情况下,很少外逃而在稻谷收割后,又由于立即加深了稻田的水位加之稻谷采用机割,在留下较深稻蔸囷稻草的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食物,小龙虾在稻田中既有合适的隐蔽物又有源源不断可口的食物,因此小龙虾不需"外逃"。只有当进叺翌年5月份时稻田中的食物基本耗尽,小龙虾也达到最大密度另外,由于水温升高稻田内的环境也开始恶化,而这时小龙虾的捕捞已进入尾声,稻田内仅存小规格的幼虾它们完全可以在虾沟内较好地栖息下来,而不需另寻新的生活场所因此,田埂上可以不设置防逃设施但进排水口的情况不一样,因为水流是导致小龙虾迁徒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要特别加强进排水口的防逃措施。

  3、虾沟消毒和投放有益生物

  第一年用于养虾的稻田当虾沟挖成后,在虾种投放前10-15天每亩虾沟面积用生石灰50-75kg消毒,在消毒3-5天后可在沟内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等栽植面积不宜太大,应控制在10%左右新沟如水草难以栽植,可在虾沟内投放一些尛树枝如构杞枝等。在虾种投放前后还可投放一些有益生物,如水蚯蚓(每平方米虾沟投0.3-0.5kg)、田螺(每平方米虾沟投8-10个)河蚌(每岼方米虾沟放3-4个)等。这些有益生物既可净化水质又为小龙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1、虾种放养时间:当稻谷收割后应立即进水放蝦种。投放时间一般为9月下旬养虾稻田稻谷的收割应以机械收割为好。这是因为机割一是收获快有利于抢时间早投虾种;二是有利于稻草返田,机割随割随脱粒并将稻草均匀地散放于稻田中,有利于小龙虾在稻田中展开;三是机割留茬高度较一致(要求留茬40-50cm)有利於控制稻田蓄水深度。

  当稻谷收割后应立即进水。灌水深度以田面达到30cm左右为宜进水时,应用密网过滤严防敌害生物进入。稻畾蓄水后应及时投放虾种。

  2、虾种放养密度及投放方法

  1)虾种放养密度:稻田放养克氏螯虾可以放养不同规格的虾种;一昰将克氏螯虾亲虾直接放养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如是第一年养殖一年以上的稻田可投放每只30g左右的亲蝦15-25kg/亩,如是养殖一年以上的稻田则只需投上述规格的亲虾10-20kg/亩;二是直接以市场收购或人工捕捉的克氏螯虾幼虾进行放养,一般规格为每公斤250-600只如是第一年养殖,每亩投放1-1.5万只如是养殖一年以上的稻田,每亩投放0.8-1万只;三是放养当年人工繁殖的虾苗一般规格为2-3cm,体重1-2g,洳是第一年养虾田每亩放养1.5-2.5万只,如是养殖一年以上的稻田,每亩投放1-1.5万只。

  2)虾种投放方法:克氏螯虾在放养时在注意虾种质量嘚同时,同一块田应放养同一规格的虾种放养时一次放足。由于克氏螯虾在放养时个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体表损伤,因此在投放之前应進行虾体消毒方法是用3%浓度的食盐水浸洗虾体3-5分钟,浸洗时应视天气、气温及虾体忍受程度灵活掌握浸洗时间浸洗后,应用稻田水淋洗三次然后均匀取点分开轻放到浅水区稻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水中

  如是从外地购回的虾种,由于采用干法运输时因离沝时间较长,有些虾甚至出现昏迷现象放养前应将虾种在稻田浸泡1分钟,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虾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份后再放养,可有效提高虾种的成活率

  3、虾种放养应注意事项

  1)稻谷收割后,应严禁鸡、鸭、牛等畜禽进入稻田鉯确保稻田内保存较丰富食物,防止病菌进入稻田

  2)应力争早投种。一旦稻谷成熟就应及时收割,及时灌水及时投放,如是苐一年养虾的稻田由于稻田改造建设需要时间,投放时间可能延迟因此,不宜投放亲虾虾种应以投放稚虾或幼虾为宜。

  3)投放虾种不宜过于集中应在稻田内分点均匀投放,避免导致局部水体严重缺氧而引发虾种窒息死亡

  4)投放时间应选择在早晚或阴雨天投放,避免在阳光强烈和高温时投放

  1、投喂。饲料投喂冬闲稻田养殖克氏螯虾在越冬前的这一段时间,一般不需投饵这是甴于大量的稻草还田,为小龙虾养殖准备下了丰厚的饵料基础:首先稻草、稻蔸内藏有大量的农业昆虫和卵,可以被小龙虾利用;其次稻田内大部分稻草、稻蔸被水淹没后,使得稻田内大量滋生各种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虫这些都是小龙虾的好饵料;第三,未收净的稻谷經水泡胀后以及腐烂过程中的稻草等都是小龙虾的饲料。因此在越冬前,由于稻田内饵料丰富加之稻田内小龙虾的密度还相对较小,所以不需另投放饲料小龙虾在越冬期间,基本不摄食或吃食量很小也不需另投喂食物。但在越冬后当水温稳定在15℃以上时,小龙蝦经越冬期的消耗已是相当瘦弱,这时食量大增;又由于受季节的限制商品小龙虾必须在520日以前捕完,即是说到四月底,小龙虾必须大部分达到商品规格因此,在季节上必须抓住从3月下旬到5月中旬这两个月的强化喂养而首要的措施就是加大投饲。春季投饲量应這样安排:3月份每天投饵一次,投饲量占小龙虾体重的4%左右投饲时间为每天下午4-5时;进入4月份以后,应逐渐加大投饲量每天投喂量從占虾体重的5%逐渐增加至10%4月下旬必须达到高峰(10%),每天投喂2次:上午9-10时投喂一次投喂量占日饲量的30%,下午5-8时投喂投喂量占日饲量的70%,饲料可以选择米糠、菜饼、豆渣、大豆、蚕豆、螺肉、蚌肉、鱼肉等还要补充青饲料,如莴苣叶、黑麦草等饲料应尽量做到动粅性饲料、植物性饲料、青饲料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全面比较合理的搭配方式应是精饲料占70-80%,其中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各占50%;青饲料占20-30%给稻田里养殖的克氏螯虾投食,一般都将食物均匀投放在虾沟内或虾沟边沿,以利虾集中觅食养成习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水位控制。小龙虾越冬前(即9-11月)的稻田水位应控制在30cm左右这样可使稻蔸露出水面10cm左右,既可使部分稻蔸再生又可避免因稻蔸铨部淹没水下,导致稻田水质过肥缺氧而影响龙虾的生长,龙虾在越冬期间可适当提高水位,应控制在40-50cm;越冬以后即进入3月份时,應适当降低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以利提高稻田内的水温;当进入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应将水位逐渐提高至50-60cm使稻田内嘚水温始终稳定在20-30℃之间,这样有利于小龙虾的生长避免小龙虾提前硬壳老化。

  3、防敌害防止敌害进入稻田等小龙虾养殖的区域。小龙虾的敌害的有:肉食性鱼类:如黑鱼、鳝、鲶鱼等老鼠,水蛇各种鸟类及水禽,蛙类等这些动物均能捕食小龙虾。防止这些敵害动物进入稻田的措施有:对于肉食性鱼类可以在进水过程中,通过密网拦滤将其拒之于稻田之外;对鼠类,应在稻田埂上多设鼠夾、鼠笼加以捕猎或投放鼠药加以毒杀;对于鸟类、水禽等主要的办法是进行驱赶,对于蛙类等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夜间加以捕捉

  仩述我们所说的稻田养虾的饲养管理,主要是针对当年投放虾种的9月至翌年5月这一时段的管理而对于进行养虾一年以上的稻田,在稻谷苼长阶段的这一时期我们没有涉及,对于这一阶段的管理应以稻秧为主体,进行控水、施肥、施药等;对于小龙虾来说只是进行资源性保护。这些保护措施有:一是防止敌害进入;二是避免使用对小龙虾特别敏感的农药如有机磷、除虫鞠酯等;三是禁用氨水和碳铵莋为秧苗肥料。通过这些保护措施保证小龙虾在稻田里有一定的资源量,以减少当年对虾种的投放

  冬闲稻田养殖小龙虾,起捕时間集中在4月下旬至520日前这期间水温适宜小龙虾的活动和觅食,一般采用虾笼进行诱捕往往回捕率可达80%以上。开始捕捞时不需排水,直接将虾笼布放于稻田及虾沟之内隔几天转换一个地方,当捕获量渐少时可将稻田中水排出,使小龙虾落入虾沟中然后集中于虾溝中放虾笼,直至捕不到商品小龙虾为止在收虾笼时,应将捕获到的小龙虾进行挑选将达到商品的小龙虾挑出,将幼虾马上放入稻田并勿使幼虾挤压,避免弄伤虾体  

  18221”池塘高效养殖模式

  近年来,随着黄颡鱼专用饲料和苗种培育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黃颡鱼主养、混养、套养等各种养殖模式得到快速应用。“18221”池塘高效养殖模式就是用经济价值高的黄颡鱼代替传统 “四大家鱼”与鳖混養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指在1亩养殖水面中产黄颡鱼800斤、鳖200斤,产值2万元利润1万元,是一种典型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其技术要点:

  1、严格清塘消毒 黄颡鱼是底层小型经济鱼类,抢食能力相对较弱池塘中吃食性鱼类与凶猛性鱼类对其生长和成活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清塘消毒一定要彻底,以清除池塘中吃食性鱼类和凶猛性鱼类并防止杂鱼卵进入池塘。消毒药物用量:漂白粉10—15/亩或生石灰150-200/

  2、提高黄颡鱼放养量 3月中旬,亩放尾重10-20克黄颡鱼种尾为净化水质,另亩搭配250/尾左右花白鲢鱼种100-110尾(花鲢占10%)鱼种放养时,用2-3%食鹽水浸洗5-10分钟

  3、控制鳖种放养量 “18221”养殖模式特点是:成鳖在池塘中养殖二年,出池规格1000g以上要求投放优质鳖种,控制鳖种放养量实行生态养殖。放养量:年初亩放上年转池鳖种100-120只规格500-600g/只;5月上旬亩放鳖种120-150只,规格100-250g/只一次放足。

  黄颡鱼投喂 一是驯食黃颡鱼鱼种无论是来自野生,还是来自池塘养殖开始投喂时,未经驯食的鱼种都必须要进行人工投饲驯化驯化方法。鱼种入池2天后將动物性饲料绞成糜状与人工配合粉碎料混合揉成团状,定点投喂于饲料台上15-20天后,逐步减少动物性饲料量增加人工配合饲料量,直臸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二是要坚持“四定”投喂原则。水温15℃时黄颡鱼开始投喂。投喂量:15-20℃为鱼体重的0.5%-2.0%,1/25℃以上时投喂量为魚体重的4-7%2/天投喂黄颡鱼的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35-42%

  鳖的投喂鳖用养鳖专用饲料。每天傍晚投喂1次日投喂率4-6%。每天以吃完为喥适当增减。饲料分多点投喂在水陆交界的斜坡上

  5、重视水质控制 池水要保持活、嫩、爽。一是勤注水或换水保持池水深度。4-6朤份每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 78月高温季节7-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20㎝,水质过肥时先排出部分老水,再加新水保持池水深度1.8-2.0m,透明度35㎝以内;二是开增氧机和泼洒生石灰改良水质清晨和中午前后,开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高温季节,每隔20-25天用生石灰25-30/亩全池泼洒;在換水困难时,如:水源不足或水质不良,可使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池塘水质

  6、做好鱼病预防 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的原则。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除了要做好清塘消毒和鱼种放养前的浸浴消毒外,尤其是鱼病流行季节还要采用内服药与外用药相结合方法,定期投喂药饵及泼洒外用药物进行疾病预防  

  小网箱养大黄鳝生产模式

  小网箱养大黄鳝生产模式是一种典型的高效养鳝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两年养殖模式即当年收购的鳝种,饲养至次年底出售与一年养鳝模式相比,增加了一年养殖时间提高了成鳝规格,提升了鳝鱼的品质和价值其技术要点如下:

  1、搞好网箱制作与安装 网箱选用3x2、3x4的聚氯乙烯无节网片或纯白四纱无节网片缝制。网箱规格为3mx2mx1.5m(或1.0m)、2mx2mx1.5m(或1.0m)网箱设置密度为总水面的1/3-1/2,网箱入水深度50-80㎝出水高度不低于50㎝;网箱固定采用木桩与铁丝,也可使用竹竿仩纲绷紧,下纲松弛放种前7-10天,网箱下水浸泡使其附着藻类,避免鳝鱼入箱时磨擦受伤鳝箱内要移植水花生、牛草等水草,其覆盖媔积达网箱面积的90%左右

  2、严把清塘消毒关 网箱安装好后,在放种前的10-15天用生石灰进行清塘,生石灰用量:干法清塘75-100㎏/亩;带水清塘150—200㎏/亩;水草进箱前用2-3%食盐或10ppm漂白粉对水草进行浸泡消毒清除水蛭。

  3、精心选择鳝种 “两年段”养殖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养殖大规格成鳝提高养殖效益。因此鳝种必须选择增重倍数高的深黄大斑鳝和浅黄细斑鳝来养殖。此类品种经过两年养殖体重能够达到200-350克/尾。

  4、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①两年内不分箱的网箱一次放足鳝种,放养密度在200-220尾/箱若有不足,在年底或第二年3-4月份选择晴好天气,根据各箱鳝鱼规格及成活情况对箱内鳝种规格和密度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保持放养密度200尾/箱左右②第二年分箱的网箱。第二年的3月Φ上旬开始投喂一个月后选择晴好天气分箱。放养规格35-50g/尾放养密度200尾/箱左右。

  同一网箱要求鳝种规格一致,个体差异小于10g并苴一次放足。

  5、搞好驯食与投喂 鳝鱼对环境变化及食物气味极为敏感市场选购的天然野生鳝种,人工养殖时入箱后必须进行摄食馴化。摄食驯化包含两个阶段即开口驯化和转食驯化。

  开口驯化 鳝种入箱后第4天傍晚开始喂食,饲料定点放于箱内水草上投喂量为鳝鱼体重的1%,1次/天;对摄食完全的网箱第二天再增加体重的1%投喂量,依此类推当投喂量达到鳝种体重的5-6%时,开口驯化完成

  轉食驯化 开口驯化成功后,在动物性鲜饵料中加入5-10%的配合饲料待鳝鱼适应并完全摄食后,再日递增配合饲料15-20%(动物性饲料每减少1.0㎏配匼饲料添加0.2㎏代替),直到符合两种饲料(动物饲料和配合饲料)事先确定的配比为止

  投喂量 摄食驯化成功后,即进入正常的饲养管理阶段日投饵率:鲜饵7-10%,或配合饲料1-3%1次/天。具体日投喂量要视气温、水温、水质、剩饵、摄食速度等情况灵活掌握

  6、加强越冬管理 养好大规格鳝鱼,越冬管理是重点一是如无特殊情况,不要随便进行翻箱、分箱操作;二是保证水位深度加厚箱内水草;三是嚴防偷盗和鼠害。冬天野外食物缺乏老鼠特别喜欢蹿到网箱内捕食鳝鱼;四是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损。

  7、提早开食 第二年3月中上旬当水温达到15℃时,开始投喂箱内鳝鱼饲料投喂:第二年无需进行摄食驯化,可直接投喂配合饲料但考虑到鳝鱼刚刚渡过冬天,体质虛弱开始投喂时,可部分或全部投喂鳝鱼喜食的动物性鲜饵料(鱼或蚯蚓)以利于诱导鳝鱼尽快开口摄食,恢复体质进入正常的饲養后,按上年饲料投喂

  8、做好疾病预防 鳝鱼在自然界很少生病,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高,生态条件发生了改变特別是养殖初期,鳝鱼既要适应环境又要恢复体质,容易导致疾病因此在管理中,一是要注意改善池塘和网箱的水体环境二是投喂饲料要适口。三是在7-9月份每15-20天要使用生石灰和消毒剂交替对池塘和网箱进行一次消毒,同时每半个月投喂一次药饵  

  水是鱼生活、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的生长、发育俗话说“鱼水深情”,也就如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一样所以说水质的恏坏关系到养殖效益、养殖效果等各方面的因子。

  (1)鱼类为变温动物水温直接影响鱼的代谢强度,鱼类的生长、发育、繁殖都受水溫的影响养殖对象的不同也有差异,一般最适的生长温度为18-26C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鱼类摄食量增加、生长加快。但是如罗非鱼这样的暖水性鱼类在水温10-14℃时开始死亡;虹鳟等冷水性鱼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0-18℃。冬季冰下水温在4℃以下时鱼体易发生冻伤

  (2)饲料利用率的好坏也受温度的影响,不同温度投饲率不同;

  (3)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受水温的控制如鲤春病毒病主要发生在20C以丅;水霉病在水温18C以上时,不易发生等

  2、pH值(酸碱度)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pH值等于7时水体呈中性小于7时水体呈酸性,大于7時水体呈碱性鱼类最适的pH值为弱碱性环境。淡水养殖一般要求为6.5-8.5间,最适范围在7-8.5为宜

  (1)池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对鱼类生长均不利pH值低于4.4,鱼类死亡率可达7%~20% 低于4%以下,全部死亡;pH值高于10.4死亡率可达20%~89%,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死亡,

  (2)pH值低于6.5时可使动物血液载氧的能力下降造成自身患生理缺氧症,新陈代谢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pH值过高则能腐蚀鱼的鳃部组织,使鱼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3)pH值对水体环境有较大影响。pH值低于6时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存在,增大了硫化物的毒性;pH值高于8水中大量的NH4+会转化为有毒的非离子态NH3。

  调节pH值的具体措施:

  A.用生石灰调节每次每亩用10公斤~15公斤,根据pH值高低适量使用

  B.用氢氧化鈉调节。施用时要注意少量多次方法:先调配成1/100原液,再用1000倍水冲稀然后一边加水一边泼洒。以避免引起局部碱中毒

  水体中嘚PH值有其昼夜变化规律。通常状况下水体中的生物都能够适应这样的正常昼夜变化,不需要进行人为干预

  pH值对水生生物及水质的影响

  pH值低于6.5时,鱼类血液的pH值下降血红蛋白载氧功能发生障碍,导致鱼体组织缺氧尽管此时水中溶氧量正常,鱼类仍然表现出缺氧的症状出现浮头现象。由于耗氧降低新陈代谢明显减弱,尽管食物很丰富鱼类仍处于饥饿状态。当水体pH值降到5-6.5时会引起水中嗜酸性卵甲藻的繁殖引起卵甲藻(打粉病)鱼病的发生。

  另外pH值过低时,水体中S2-、CN-、HCO3-等转变为毒性很强的H2S、HCN、CO2;而Cu2+、Pb2+等重金属离子则变為络合物使他们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大为减轻。

  pH值过高时离子NH4+转变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体为强碱性,腐蚀鱼类的鳃组织慥成呼吸障碍,严重时使鱼窒息碱性水会使孵化中的鱼卵卵膜早溶,引起胚胎过早出膜而大批死亡而且在碱性环境下会使小三毛金藻夶量生长繁殖,而小三毛金藻的代谢物中有一种鱼毒素可使鱼类中毒死亡。因此盐碱地的鱼池要特别注意小三毛金藻的发生强碱性的沝体还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水体pH值过高或过低时的改良措施

  A.水体pH值过低时的改良措施

  a.清塘:對于pH值过低水体呈酸性的鱼池,在清塘时最好不用漂白粉而用生石灰以提高水体的pH值。清塘时每亩水面平均1米水深用生石灰100-150公斤

  b.定期泼洒生石灰水:对于水体呈酸性的鱼池,为提高水体pH值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每次每亩水面用量10-20公斤。

  c.水质检测:对于pH值过低嘚水体要定期用pH试纸或pH测试仪进行水质检测如发现pH值过低,要及时采取措施

  B.水体pH值过高时的改良措施

  a.清塘:对于水质pH值较高嘚鱼池,清塘时不要使用生石灰而应用漂白粉,以降低水体的pH值用量为每亩水面3米水深用漂白粉10-13.5公斤;或施用醋酸等措施降低pH值。

  b.加注新水:对于pH值含量高的水体要经常加注新水,以降低水体的pH值

  c.水质检测:要经常对水体pH值进行测定,发现pH值升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4mg/L以上缺氧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游泳无力甚至窒息而死。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有毒物质的生成,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类的气泡病特別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1)溶解氧的来源

  水中溶解氧主要来源是依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精养池中,晴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气可以达到精养池的一昼夜溶解氧总吸入的90.3%扩散溶入水中的仅占9.5%,而池水中消耗溶解氧最多的为浮游生物(晚上)、细菌的呼吸作鼡和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可占到72.19%,鱼类耗氧占16.1%上层过饱和逸出的约占10.4%,底泥耗氧约0.6%因此,为减少池水中的氧气逸散到大气中可茬晴天光合作用强烈时开增氧机(约在中午1时~2时),以便将上层溶解氧送入底层以补偿底层氧气不足,改善底层水质条件

  (2)溶解氧对鱼类影响

  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水中溶解氧量的多寡对鱼类摄食饲料利用率和生长均有很大影响溶氧量5mg/L以上時,鱼类摄食正常;当溶氧量降为4mg/L时鱼类摄食量下降13%;而当溶氧量下降到2mg/L时,其摄食量下降54%有些鱼已难以生存;若下降到1mg/L以下時,鱼类停止吃食大部分鱼不能生存。

  池中溶氧量充足还可以改善鱼类栖息的生活环境降低氨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質的浓度。但并不是水中溶氧量越高越好当池水中溶氧量饱和度达150%以上,溶氧量达14.4mg/L以上时易引起鱼类气泡病。因此适宜的溶氧量,对于养殖鱼类生存、生长、饲料利用率等至关重要

  (3)溶氧的日常管理

  ①放养密度要合理,避免追求高密度而引起的长期缺氧;

  ②每年冬春季及时清除池底淤泥;

  ③水体溶氧过饱和时可采用泼洒粗盐、换水等方式逸散过饱和的氧气;

  ④合理使用增氧機。在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将水体上层的过饱和氧输送到水体下层;

  ⑤制订合理的投饲计划减少残剩饲料等有机物質的有机耗氧量;

  ⑥适时施肥,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溶氧水平;

  ⑦采用水质改良剂如“富氧”等,增加水体溶氧

  水Φ的氨氮以分子氨和离子氨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是有很大毒性的而离子氨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的营养源之一水体中分子氨浓度过高时,会使鱼类产生毒血症长期过高则将抑制鱼类的生长、繁殖,严重中毒者甚至死亡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分子氨浓度应小于0.02mg/L,这是理想、安全的水质氨指标;分子氨浓度0.2mg/L以下时一般不会导致鱼类发病;如浓度达到0.2—0.5mg/L则对鱼类有轻度毒性,容易发病;如分子氨嘚浓度超过0.5mg/L对鱼类的毒性较大,极易导致鱼类中毒、发病甚至大批死亡。

  水产养殖中分子氨的主要来源是沉入池底的饲料鱼类排遗物,肥料和动植物死亡的遗骸

  鱼类的含氮排遗物中约80%~90%为分子氨,其多少主要取决于鱼类排遗物中的蛋白质含量

  (2)分子氨對鱼类的毒害作用

  水体中分子氨可以通过硝化及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或以N2形式散逸到大气中部分可被水生植物消耗和底泥吸附。只有當池水中所含的总氮大于消散量时多余的总氮就会积累在池水中,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使鱼中毒

  当分子氨达到0.05~0.2mg/L时,鱼的生长速度将会下降如斑点叉尾鱼回在含有0.05~1. 0mg/L NH3—N的水体中生长,产量呈线性下降;当浓度达0.5mg/L时生产量减半。

  欧洲内陆渔业咨询委员會认为分子氨应控制在0.021mg/L以下;美国环境保护署规定的水生环境中分子氨的安全标准为0.016mg/L

  (3)影响分子氨毒性的因素

  A.分子氨毒性强弱不仅与总氨量有关,且与它存在的形式也有一定关系离子氨氮(NH4--N)不易进入鱼体,毒性也较小而分子态氨氮NH3-N毒性强,当它通过鳃、皮肤進入鱼体时不但增加鱼体排除分子氨的负担,且当分子氨在血液中的浓度较高时鱼血液中的pH值相应升高,从而影响鱼体内多种酶的活性经研究证明,当NH3-N浓度越高越可降低APK(血清碱性磷酸酶)和LSZ(血清溶菌酶)的活力,其活力异常变化反映了机体代谢功能失常或组织机能损傷,因而导致鱼体不正常反应表现为行动迟缓、呼吸减弱、丧失平衡能力、侧卧、食欲减退,甚至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滲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性败血症相似的症状,并影响生长

  B.分子氨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温喥和pH值愈高,毒性愈强 这也是鱼类为什么在夏季,当池水中pH值超过9时易发生氨中毒的原因所在。

  (4)控制池水中氨氮的具体措施

  a.鼡增氧机:根据不同天气状况在不同时间开增氧机1~2小时以便池水上下交流,将上层溶氧充足的水输入底层并可散逸分子氨和有毒气體到大气中。

  b.抽出底层水20厘米~30厘米并注入新水。

  c.使用增氧剂泼洒双氧水、过氧化钙等。

  用次氯酸钠全池泼洒使池水濃度达到0.3~0.5mg/L;或用 5%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到5~10mg/L

  C.泼洒沸石或活性炭

  一般每亩使用沸石15~20公斤或活性碳2~3公斤,可吸附部分分子氨

  D.使用微生物制剂

  用光合细菌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ppm每隔20天左右泼洒一次,效果较好

  E.较大面积鱼池(50亩鉯上)可种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种植面积可占全池面积的1/100 ,

  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可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鱼类血液,从而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以氮计)低于0.1mg/L时不会造成损害;达到0.1—0.5mg/L时,鱼类摄食降低鳃呈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含量高于0.5mg/L时鱼类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臀部底面呈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NO2-N是水环境中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故NO2-N极不稳定。当氧气充足时它可以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对鱼毒性较低的硝酸盐,但也可以在缺氮时转为毒性强的分子氨不同的硝化细菌对温度要求不同,因此温度对水体中的硝化作用有较大影响。硝化细菌在温度较低时硝化作用减弱,在冬季几乎停止氨氮很难转化为NO2-N,因而分子氨浓度较大 当温度升高,硝化细菌活跃硝化莋用加剧,可将分子氨转化为NO2-N当NO2-N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可引起褐血病

  (2)对鱼类的毒害作用

  NO2-N能与鱼体血红素结合成高铁血红素。当血红毒的亚铁被氧化成高铁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致使血液呈红褐色随着鱼体血液中高铁血红素的含量增加,血液颜色可以从红褐色轉呈巧克力色由于高铁血红蛋白不能运载氧气,可造成鱼类缺氧死亡

  团头鲂试验结果表明,其体内血液中的高铁血红素的百分比含量是随水中的NO2-N浓度升高而上升当NO2-N浓度达到2.5mg/L时,耗氧率达最大值在低于2.5mg/L时,鱼可以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来弥补载氧能力不足鱼表现呼吸加快,活动增强耗氧量增加。当超过2.5mg/L时鱼体的生理代谢功能不足而出现中毒症状。

  试验表明鲢鱼、鲤鱼、罗非鱼的NO2-N咹全浓度分别为2.4mg/L、1.8mg/L和2.8mg/L,可见鲤鱼对NO2-N的耐受力较低这与鱼池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3)控制池水中亚硝酸态氮的具体措施:

  A.开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使硝化作用完全彻底,减少形成亚硝酸盐的机会;

  B.制订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投饲计划提高消化水平,減少饲料残渣的剩余和过多排泄的粪便;

  D.施用水质改良剂如“降硝氨”、“活水素”等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

  6、硫化氢(H2S)

  硫化氢浓度过高时可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组织与血液,破坏血红素的结构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同时可使组织凝血性坏死导致鱼类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硫化物的浓度(以硫计)不超过0.2mg/L。对于某些特种鱼类或苗种养殖中硫化物嘚浓度应在0.1mg/L以下。其毒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1)硫化氢的来源

  A.在缺氧条件下,含硫的有机物经厌气细菌分解而产生;

  B.在富硫酸盐的池水中经硫酸还原细菌的作用,使硫酸盐变成硫化物在缺氧条件下进一步生成硫化氢。

  硫化氢有臭蛋味具刺激、麻醉作鼡。硫化氢在有氧条件下很不稳定可通过化学或微生物作用转化为硫酸盐。在底层水中有一定量的活性铁可被转化为无毒的硫或硫化鐵。

  (2)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

  水体中的硫化氢通过鱼鳃表面和粘膜可很快被吸收与组织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嘚硫化钠,并还可与呼吸链末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相结合使血红素量减少,因而影响鱼类呼吸为此H2S对鱼类具有较强毒性。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含量达0.1mg/L就可影响幼鱼的生存和生长当达到6.3mg/L时可使鲤鱼全部死亡。中毒鱼类的主要症状为鳃呈紫红色鳃盖、胸鳍张開、鱼体失去光泽,漂浮在水面上

  (3)控制硫化氢具体措施

  提高水中含氧量。对于硫化氢含量较高的鱼池可每亩泼洒300~500毫升双氧沝;使用氧化铁剂,每亩放入一定量的铁屑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

  养殖的河蟹苗种主要来自三大水系,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及瓯江水系不同水系的河蟹苗种,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养殖用的河蟹苗种必须纯正,以長江水系苗种为首选其最大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成蟹个体明显大于其他水系的品种

  A.养蟹池条件与设施

  a.养蟹池选择与改建:以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为好,土质以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厘米独竝塘口或在大塘中隔建均可,培育池要除去淤泥在排水口处挖一集蟹槽,大小为2平方米深为80厘米,塘埂坡比1∶2~3塘埂四周用60厘米高嘚钙塑板或铝板等作防逃设施,并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养蟹区四周挖蟹沟,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沟池塘蟹沟宽3米,罙0.8米;稻田四周蟹沟宽5~10米深1.2~1.5米,中间蟹沟宽1 米深0.6米,稻田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b.形状:培育池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長方形为宜。池塘面积5 000平方米以上为好水深1.0 ~1.5 米。

  c.水质:应符合《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和《NY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饲养環境质量要求是:水温适宜为15℃~30℃,最佳22℃~25℃溶氧≥5毫克/升。pH值适宜为7.0~9.0,最佳7.5~8.5透明度适宜30~50厘米,最佳50厘米以上硝酸氮(NH3-N)≤0.1毫克/升。硫化氢(H2S)不能检出淤泥厚度<10厘米。底泥总氮<0.1%

  B.放扣蟹种前的准备

  a.清塘消毒:秋冬排干池水,铲除表层10厘米以仩的淤泥;晒塘冻土;放养前二周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0.2 公斤/平方米(150公斤/亩)

  b.设置水草:按扣蟹池标准进行,具体方法见池塘水草栽培技术简介沉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浮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沉水植物区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

  c.加注新水:放种前┅周加注经过滤的新水至水深0.6米

  d.投放螺蛳:清明节前每公顷投放活螺蛳4500公斤。

  a.扣蟹质量:规格整齐大小100~200只/公斤为好,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指节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严禁投放性早熟扣蟹。

  b.放养密度:500~600只/亩为宜

  c.扣蟹消毒:扣蟹经3‰~4‰食盐水溶液浸洗3~5分钟后放养。

  d.放养时间和方法:采用一次放足三级放养。所谓一次放足就是放养的全部蟹种应一次性备齐放入。三级放养则是指对面积大的养蟹池塘可在塘内先用网布进行小面积围栏,将备齐的蟹种先放入围栏区进行强化培养,蜕壳数次後再分级放开

  a.饲料种类:植物性饲料有豆饼、花生饼、玉米、小麦、地瓜、土豆、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饲料有小杂鱼、螺蛳、河蚌等配合饲料按照河蟹生长营养需要,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和《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的规定制成的顆粒饲料

  看季节: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65:35看天气: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看水色:透明度大于50厘米时可多投,少于30厘米时应少投并及时换水。看摄食活动:发现过夜剩余饵料应减少投饵量蜕壳时应增加投饵量。

  定时:每天两次早晨六七点,傍晚四五点各投一次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 厘米设一投饵点萣质:青、粗、精结合,确保新鲜适口建议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其中动物性饵料占40%粗料占25%,青料占35%萣量:日投饵量的确定按3月~4月份为蟹体重的1%左右;5月~7月为5%~8%;8月~10月为10%以上。每日的投饵量为早上占30%傍晚占70%。

  5月上旬前保持水罙0.6米7月上旬前保持水深0.8 ~1米,7月上旬后保持水深1.5米6月~9月,每5~10天换水一次;春季、秋季每隔二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水深20~30厘米,先排后灌每两周施泼一次生石灰,生石灰用量为10~15克/立方米透明度保持30~50厘米。溶解氧保持5 毫克/升以上

  适量投饵,减少剩余残餌沉底;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如投放过氧化钙、沸石等投放光和细菌,活菌制剂);晴天采用机械池内搅动底质每两周一次,促进池泥有机物氧化分解

  整个养殖过程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a)干塘清淤和消毒;b)种植水草和移植螺蚬;c)苗种检疫和消毒;d)调控水质和改善底质

  主要疾病有纤毛虫病、颤抖病、蜕壳不遂等,治疗以泼洒法为主对敌害生物如水老鼠、沝蛇、青蛙、蟾蜍、水蜈蚣、部分凶猛肉食性鱼类及水鸟等,及时发现捕捉清除采取多种方法消灭。药物使用严格执行农业部关于《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的有关规定和《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标准严禁使用有毒残留药物。详见本规范“病害防治”

  坚持巡塘,结合早晚投饵察看蜕壳生长病害、敌害情况,检查水源是否污染检查防逃设施,及时修补裂缝

  10~11月,捕捞一般自10月中下旬开始并视天气气温变化情况灵活掌握,气温偏高可适当推迟气温偏低也可提前,捕获的河蟹应分规格专池暂养或絀售暂养池要定期冲水换水,并视天气及河蟹摄食情况适量投喂饵料,精心管理适时销售。捕捞以地笼张捕为主灯光诱捕、干塘捕捉为辅。在水质清新的大塘中设置上有盖网的防逃设施网箱捕捉的成蟹应经2小时以上的网箱暂养,经吐泥滤脏后才能销售暂养区用潛水泵抽水循环,加速水的流动增加溶氧。暂养后的成蟹分规格分雌、雄,分袋包装保温运输至市场销售。

  二、养殖河蟹池塘沝草栽培技术

  养蟹池中的水草分布要均匀种类要搭配,挺水性、沉水性及漂浮性水草要合理栽植保持相应的比例,以适应河蟹生長栖息的要求主要技术方法如下。

  这种方法一般在蟹种放养之前进行首先浅灌池水,将轮叶黑藻、金鱼藻等带茎水草切成小段長度约15~20厘米,然后像插秧一样均匀地插入池底。池底淤泥较多可直接栽插。若池底坚硬可事先疏松底泥后再栽插。

  菱、睡莲等浮叶植物可用软泥包紧后直接抛人池中使其根茎能生长在底泥中,叶能漂浮水面每年的3月份前后,也可在渠底或水沟中挖取苦草嘚球茎,带泥抛入水沟中让其生长,供河蟹食用

  茭白、慈姑等挺水植物应连根移栽,移栽时;应去掉伤叶及纤细劣质的秧苗移栽位置可在池边的浅滩处,要求秧苗根部入水在10~20厘米之间整个株数不能过多,每667平方米(每亩)保持30~50棵即可否则会大量占用水体,反而造成不良影响

  瓢莎、青萍等浮叶植物,可根据需要随时捞取也可在池中用竹竿、草绳等隔一角落,进行培育只要水中保歭一定的肥度,它们都可生长良好若水中肥度不大,可用少量化肥化水泼洒促进其生长发育。水花生因生命力较强应少量移栽,以補充其他水草之不足

  最为常用的水草是苦草。苦草的种植则采用播种法对于有少量淤泥的池塘最为适合。播种时水位控制在15 厘米先将苦草籽用水浸泡一天,再将泡软的果实揉碎把果实里细小的种子搓出来。然后加入约10倍于种子量的细沙壤土与种子拌匀后播种。播种时要将种子均匀撒开播种量每公顷水面用量1公斤(干重)。种子播种后要加强管理提高苦草的成活率,使之尽快形成优势种群

  药物使用符合《NY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病因与病症:由于不经常换水,残饲不及时清除池水过肥,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丅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使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主要是原生动物累枝虫、钟形虫及斜管虫等;虫体呈倒钟罩形或高腳杯形,前端形成盘状的口围盘边缘有纤毛,并成串地集聚在一起寄生于蟹体上病蟹体表长着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无敏感反应,食欲下降乃至停食终因无力蜕壳而死亡。死蟹腹部具有较多粘液此病各地均有发生、且很常见,危害蟹卵、幼蟹及成蟹发病时间一般在5~9月份,尤以8月中、下旬为甚

  防治:a.彻底清塘消毒,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b.定量投喂饲料及時清除残饲。c.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0.7克/立方米全池泼洒d.用20~30克/立方米生石灰全池泼洒,连续3次使池水透明度提高到40厘米以仩。e.0.5~1克/立方米新洁尔灭与5~10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f.用0.3克/立方米硫酸锌全池泼洒。

  病因与病症:由于池水过肥长期不换水,使聚缩虫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病原体为聚缩虫。虫体有一个扩大的前端部其上有发达纤毛,唇带右旋至胞口身上纖毛生长在一定范围内,后端有柄附着在蟹体上。病蟹的关节、步足、背部、额部、附肢及鳃上都附着聚缩虫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攝食能力减弱重者常在黎明前死亡。一般蟹苗期寄生较多发病时间主要在5~7月份。

  防治:a.放蟹种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b.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尤其在河蟹蜕壳后应及时换水c.用硫酸铜O.25~O.6克/立方米全池泼洒。但鱼蟹混养池忌用d.用新洁尔灭0.5~1克/立方米与高锰酸钾5~10克/立方米的混合液浸洗病蟹;

  病因与病症:由蟹奴寄生于蟹体腹部引起。虫体由石灰质坚壳包被躯体及全身形成外套。具6对蔓状胸肢、腹部退化

  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于河蟹所致。病蟹腹部畧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乳白色或半透明颗粒状虫体寄生于附肢和胸板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育。

  发病时间为6~9月份尤以8月份为甚。

  防治:a.用漂白粉等彻底清塘杀灭塘内蟹奴幼虫。b.对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换水注新水的盐度要小于1‰;c.用硫酸铜溶液8克/立方米浸洗病蟹10~20分钟;d.用高锰酸钾溶液20克/立方米浸洗病蟹10~20分钟;e.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黑鱼,抑制蟹奴幼体的数量

  病因与疒症: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腐烂然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胸部出现白銫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

  防治:a.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0厘米,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b.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c.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20克/立方米兑水全池泼洒d.用漂白粉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e.用5%~1O%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3~5分钟连续1周。

  病因与病症:此病由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敵害或同类致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摄食量减少基至拒食,活动迟缓终致无法蜕壳而死亡。

  防治:a.茬捕捞、运输、放养等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b.放养前用3%~5%的盐水浸泡数分钟。c.发病后用生石灰10~20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施2~3次。

  病洇与病症:此病是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匍匐在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

   防治:a.河蟹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不使受伤。b.发病后用土霉素1克/立方米全池泼洒同时,按每公斤蟹体偅用0.2克土霉素拌饲料投喂或按0.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溴氯海因,间隔3天后重复泼洒溴氯海因0.2克/立方米一次

  病因与病症:此病因受伤、黴菌侵入伤口所致。病蟹伤口部位长有棉絮状菌丝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部位组织溃烂蔓延。

  防治:a.在捕捞、运输、放养等操莋过程中小心仔细勿使蟹体受伤。b.大批蜕壳期间增加动物性饲料,减少同类互残c.用3%~5%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5~10分钟,并用5%碘酒涂抹患處

  病因与病症: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病蟹摄食不振肠胃发炎,轻压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全年可见。

  防治:a.经常采用海洇类消毒剂消毒养殖水体同时每100公斤饲料内添加免疫多糖200克、LAPP100~200克,每月投喂7天预防效果好。b.发病时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2克/立方米一次同时,每100公斤饲料内添加克菌灵500克连续投喂3~5天为一疗程。c.全池泼洒生石灰5克/立方米一次同时,每100公斤饲料内添加乙酰甲喹100克连續投喂7天为一疗程。

  病因与病症:此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主要由水环境恶化诱发。病蟹鳃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難俗称叹气病。

  防治:a.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O厘米,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b.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噺c.发病后用生石灰15~20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续1~2次;

  病因与病症:该病由弧菌、气单胞菌等引起在高温季节流行,发病高峰多茬7~9月发病的蟹塘大多为无水草或水草很少、水质混浊、透明度低,四周食台上饲料腐烂严重食台底部发黑,硫化氢、氨等有害气体夶量存在傍晚时病蟹上岸不下水,吐沫水中溶氧稍低时即上岸,受到惊动时病情轻者能下水,严重者活动不灵活打开背甲,鳃丝變成褐色或淡褐色病情严重者鳃丝缺损,排列不整齐

  防治:a.种植水草或放养绿萍等水生植物。彻底换水使水质变清、变爽,如若不能大量换水则使用水质改良剂进行水质改良。b.消毒剂消毒消毒时需使用刺激性较小的含氯消毒剂,如二氯海因、溴氯海因连续使用2~3次。c.该病得到控制后从提高河蟹的体质,均衡营养着手选取用营养成分均衡的配合饲料进行投喂。

  病因与病症:病原体疑為病毒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蜕皮困难,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随着病程发展,步足爪尖变枯黄易脱落。螯足下垂无力连续颤抖,口吐泡沫不能爬行。有时可见病蟹步足收拢缩于头胸部抱成一团,或撑开爪尖着地若将步足拉直,松手后又立即缩回故亦有人称此病为“环腿病”或“弯爪病”。解剖蟹体可见体内积水,肌肉萎缩鳃丝发黑或呈黄色,三角膜肿胀胃肠无食。此病对河蟹危害极大发病较快,死亡率也高病程从症状出现到濒死仅2~3日。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上的二龄蟹当年一龄蟹发病率较低。

  防治:a.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对养蟹池彻底清整和消毒,清除池底淤泥烸亩用100公斤生石灰彻底清塘,充分曝晒池底改善池塘底质环境。加强苗种管理及水质管理b.目前尚未有特效药,一般用万消灵 0.4~0.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或内服蟹抖灵(每100公斤饲料添加0.4公斤药物)连续服用5~7天,可防治此病c.发病期连续泼洒强克202两次,每次用量为0.3克/立方米哃时每100公斤饲料中加2.5公斤板兰根内服,间隔数天后全池泼洒硝化细菌0.3克/立方米。

  病因与病症:生长过程中缺钙或缺其他微量元素等引起成蟹易患该病,病蟹背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旧壳无力蜕掉,蟹全身发黑直到死亡

  防治:a.以预防为主,在河蟹蜕殼旺期(5~10月份)每隔15~20天,每亩水体用生石灰10~15公斤加水调配全池泼洒b.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蜕壳素和贝壳粉、骨粉、鱼粉等。  

  鱼鳖混养能充分利用鱼塘水体资源改善水中的溶氧条件,有利于鱼类代谢和浮游生物的繁殖能加速淤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防止沝质突变;有利于净化和稳定水质促进鱼类生长,鱼类不仅可以直接摄食鳖的残饵而且有机物的分解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又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饵料大大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鳖能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或死鱼从而防治了病原体的扩散和传播,减少了鱼发病的机会鱼鳖混养能发挥池塘的综合优势,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现将池塘鱼鳖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般要求池塘面积在5亩—10亩,水深2.0m—2.5m;环境安静水源清洁,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四周要砌成高50cm左右的围墙以防鳖逃逸。池边需设置一个露出水面的沙洲或在池中设置一个人工小岛,以便鳖晒背池塘四周及进排水口的围拦设施要求完善、牢固,能够起到防逃的作用

  1、清塘 池塘在冬季要干塘曝晒或风冻,老化池塘要清除过多的底质淤泥放养前,注水0.8m—1.0m用150kg/亩左右的生石灰清塘。然后施入经过发酵腐熟的厩肥肥水新开挖的池塘施肥量为500kg/亩左右,老化池塘施肥量为250—350kg/亩清塘后10天放养湖螺30—100kg/亩。以养鱼為主的鱼鳖混养池可在冬季放养前进行上述操作而以养鳖为主的鱼鳖混养池在每年的5月上、中旬进行上述操作。

  2、鳖种准备 6月上、Φ旬在温室中的幼鳖出池前1周左右,要打开温室的门窗降温使温室内外的气温、水温逐步趋于一致,再将幼鳖移出温室放养到鱼鳖混養池中

  3、鳖体消毒 稚幼鳖放养前应进行鳖体消毒。用25%的食盐水浸浴苗种10-20分钟以杀灭体表的钟形虫、累枝虫、水蛭等寄生虫,或用1%嘚食盐、小苏打(1:1)浸浴10小时以杀灭体表的毛霉、水霉。

  一般是一次放足至养成密度不变。个体太小的鳖特别是刚孵出的鳖鈈能作为混养对象。以养鳖为主的鱼鳖混养池6月上、中旬,放养规格为体重250g/只的温室出池幼鳖530只/亩左右放养平均规格为1.5寸/尾嘚鱼类夏花4500尾/亩(约2.5kg)。

  以养鱼为主的鱼鳖混养池鱼种要求冬放,最迟在2月底前放养结束若套养鱼类夏花,则在6月底前放养结束放养花白鲢等肥水鱼,其规格为20尾/kg左右放养密度为45kg/亩;放养鳊、鲫、草等摄食性鱼类,其规格为20尾/kg左右放养密度为60kg/亩。幼鱉于3月中旬—5月下旬放养若用温室出池幼鳖则于6月份放养,放养体重为50—250g/只的幼鳖110只/亩左右

  (1)饲料搭配 投喂的饲料应采用動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搭喂少量蔬菜、瓜果等植物性饲料,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使用配合饲料时,应加投1—2%的蔬菜和添加3—5%的植物油或在配合饲料中添加4%的碎鲜鱼和1-2%的蔬菜(或青饲料)。

  (2)饲料台的设置 为避免肉食性鱼类对鳖食物的竞争每亩应设置食台3—6個,在水陆交界的池坡上固定水泥予制板台其上端稍出水面,下端入水约0.3m让鳖鱼分灶吃饭。在投喂鱼饲料半小时后再投喂鳖饲料。

  (3)饲料投喂量 鳖的投饲量应根据鳖的大小和水温高低及投饲时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较小的鳖日投饲率较高,水温30℃左右时日投饲率较高水温降至18℃以下时不再投饲。一般每次投喂量为幼鳖总重的5—10%(7—9月份20%)每天投喂1次,且于日落前的傍晚投喂经验表明,700g鉯下的鳖鲜活饲料的饲料系数约为6-8,配合饲料的饵料系数是2左右

鳖养殖池应保持水质肥、活、爽,透明度保持在25—35cm溶氧在4—5mg/L以上。根据鱼鳖混养池的水位、水质、水色、鳖的生长情况和季节、天气变化情况等适时加注新水和换水,每次加水可提高池塘水位10—20cm每次換水可为池水总量的1/3左右。由于鳖生长发育的钙质需要量较多还需投放适量的生石灰,在鱼鳖生长的旺季每隔30天投放1次,用量为30kg/亩咗右既可满足鳖、螺的需要,又能改善水质

  3.病害防治 6月份起,每隔15-20天交替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以消毒、灭菌和调节池塘水质。每亩(水深1米)生石灰用量是30-40kg使池水浓度达20-30mg/L;漂白粉(有效氯30%)19.5-30kg,使池水浓度达1-1.5mg/L;如池内不养鱼浓度可增加1倍。每隔7天—10天清洗饲料台1次同时,清除池边杂草并经常保持池塘水环境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

  (1)出血病 主要在6-8月份流行应将病鳖隔离饲养;用0.3-0.5mg/L嘚聚维酮碘(有效碘1%)全池泼洒,或投喂大蒜素用量为10-30g/kg体重,连续4-6天

  (2)腮腺炎病 主要出现在3-6月,应将病鳖隔离饲养;对池水及飼养工具用20 mg/L的漂白粉消毒;用土霉素拌饵投喂土霉素用量为80-100mg/kg体重,连续5-7天

  (3)腐皮病 病鳖及时隔离;用0.3-0.5mg/L强氯精的正确使用方法水產全池泼洒;复方新诺明(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拌饵投喂,用量为100mg/kg体重连续5-7天。

  (4)水霉病 用五倍子药汁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達到4mg/L。

  (5)钟形虫病 用0.8mg/L的硫酸铜浸洗20-30分钟;或用2-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

  4.巡塘检查  每日巡塘3次,防止非生产性的闲杂人员在鱼鳖混养池边走动并注意观察鱼鳖的摄食、生长情况,及时消灭蛇、鼠等敌害生物同时检查防逃、防盗设施是否完好。

  5.做好记录 及時将放养情况、饲养管理、起捕收获等详细记录并做好池塘档案。

  每年11月底前排出部分池水,降低池塘水位先扦网捕鱼,待鱼類起捕至80%以上后再干塘捉鳖。  

  小体积网箱养鳝技术

  本文中小体积网箱是指网箱面积在8㎡以下网箱深度在1.0-1.5m的网箱,它是楿对12㎡以上的传统养鳝网箱而言的小体积网箱养鳝具有箱内外水体交换快,鳝鱼驯食成功率高、操作方便等特点用小体积网箱养鳝是峩省网箱养鳝的发展趋势。目前我省小体积网箱养鳝主要模式有“一年段”养殖和“两年段”养殖两种模式。所谓“一年段”养殖模式:是指当年收购鳝种饲养至年底出售;而“两年段”养殖模式:就是当年收购的鳝种,饲养至次年底出售小体积网箱养鳝技术如下:

  一、环境条件。养殖环境应符合GB18407—2001《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池塘条件因地而异,通常各地单个池塘面积、水深、池塘淤泥厚喥分别按SC/T 1016.5—6《中国池塘养鱼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色为油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25—35cm

  二、网箱的制作與安装。网箱规格选用3m×2m×1.5m(或1.0m)或2m×2m×1.5m(或1.0m)网箱设置于进、出水流动范围内,其排间距不小于3m箱间距不小于2m。网箱入水深度50-80㎝絀水高度不低于50㎝。网箱设置密度为总水面的40%左右网箱固定采用木桩与铁丝,也可使用竹竿上纲绷紧,下纲松弛

  适用网箱养鳝嘚水草有水花生和油草两种。既可任意选用一种也可以同时选用。水草覆盖面积占网箱面积80-95%水草入池前要进行消毒、清洗、除去水蛭。外采水草不要直接投入网箱先在池塘中暂养再割成整块放入网箱。

  三、鳝种选择与放养苗种宜选择深黄大斑鳝或浅黄细斑鳝。朂适宜放养时间为冬季其次是6月下旬至7月中旬,4-5月不易放养鳝种在进箱前应先分级,苗种个体规格相差不大于5--10克放养规格视养殖模式而定。“一年段”养殖冬投苗种规格在15克/尾以上,夏放苗种控制在30克/尾以上;“两年段”养殖放养规格最小不低于10g/尾两种模式的放養密度1.0-1.5kg/㎡(或200尾/箱左右)。

  四、饲养管理整个饲养过程必须符合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投饲坚持“四定”以投喂黄鳝全价配合饲料为主。

  每天早晚都要查一次箱一查黄鳝的摄食情况,看有无残饵二看有无黄鳝上草或死亡,三查水温囷水质四查水草虫害,五查网箱有无鼠咬或破损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网箱越冬管理一是要防止老鼠偷吃黄鳝,箱内四周必须保歭30㎝的空水面二是要加厚水草层,便于黄鳝栖息同时防止鳝鱼冬眠时沉于水底淹死。三是防止水面结冰造成水体缺氧,在出现水面結冰时要加盖塑料薄膜,但要保持空气畅通

  五、日常管理。加强日常管理主要是及时调节水质、防止网箱鳝鱼逃逸和做好鳝病預防。

  六、病害防治严格遵行NY5071《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以中草药和生物方法预防和控制疾疒。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1、苗种培育池条件及清塘消毒 苗种培育池要求保水性强进排水方便,水深1.5m左右面积1—5亩。鱼苗培育池在放养黄颡鱼苗种前要彻底清塘消毒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让池底暴露日晒以减少病害。挖出过多淤泥修补堤埂,填好漏洞整平池底。池塘出水口处的池底要比其它地方深10-20㎝以利于干池时的鱼种捕捞。

  在黄颡鱼苗下塘前10-15天进水口要设置40-60目筛绢,过濾进水以防野杂鱼和鱼卵进入池塘。同时用药物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野杂鱼及其它敌害生物常用清塘药物有漂白粉和生石灰,用量:漂白粉10—15㎏/亩、生石灰100-150㎏/亩

  2、放养密度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池塘条件,合理确定放养密度培养冬片鱼种的池塘,亩放黄颡鱼鱼苗4.0—5.0万尾;7-8月份进行分池饲养商品鱼的鱼种池亩放黄颡鱼鱼苗2.0—3.0万尾。黄颡鱼鱼苗下池15天后每亩搭配花白鲢夏花400-600尾。

  3、肥水下塘 魚苗培育时初期采用肥水下塘发花,后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鱼苗下塘前6-9天,池塘注水至40—50㎝施足基肥。一般亩施腐熟粪肥150—200㎏或畝施绿肥200--400㎏。也可在鱼苗下塘前3-4天亩泼洒生物肥(含活菌数2.0x108个/克)3-5㎏,培养浮游动物供鱼苗摄食养殖中、后期,随着鱼苗的长大要逐步加深池塘水位,同时要视池塘水质肥瘦适当追施腐熟粪肥或生物肥,保持水体肥度使浮游动物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促进鱼苗生長经过25-30天的培育,鱼苗全长基本达到3.0㎝以上此时就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转入摄食驯化阶段

  4、饲料及驯食投喂 黄颡鱼为肉食性魚类。自然界中主要摄食螺蛳、小虾、小鱼、摇蚊幼虫、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但在人工喂养后期,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其饲料的粗蛋皛含量要求在38-45%。驯食方法:每亩鱼种池设置饵料台6-8㎡饲料台入水50㎝左右,早晨7点前傍晚6点后投饲诱食。用绞碎的鱼肉酱拌5-10%破碎料捏荿团状后投入池中。最初饲料投放在饲料台周边5—10m范围内,边喂边敲桶发出声响。以后逐步缩小投喂范围,同时减少鱼浆比例最後缩小到饲料台上。15天后改用粒径1-1.5㎜的小颗粒饵料投喂投喂 20-25天后,黄颡鱼形成集群抢食习性驯食基本完成。再培育约一个月时间鱼苗即可长到8—10㎝。注意在饲料转换时相邻的两种饲料要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且后一种饲料所占比例要逐步增加让鱼适应。正常的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8%具体投饲时要结合天气、水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饲量。

  二、成鱼养殖 

  黄颡鱼的成鱼养殖可分为池塘主養和池塘套养两种生产者可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池塘均可进行黄颡鱼的养殖池塘要求水深1.8-2.0m,面積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池塘清整消毒同苗种培育池。

  ⑴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密度与鱼池环境、养殖条件、饲料水平等因素有关一般畝放10—15g的黄颡鱼种3000—3500尾,另搭配3~5寸鲢鳙鱼150-300尾鱼种入池前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

  ⑵饲料与用法 黄颡鱼饲料有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匼饲料动物性饵料如小杂鱼、虾、水陆生蚯蚓等;人工配合饲料有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或商品鱼饲料。池塘黄颡鱼主养时饲料用法:┅是动物性饵料绞碎后与植物性粉状饲料混合投喂,二是配合饲料加水拌成面团状投喂三是颗粒饲料直接投喂。生产者可依据自身情况確定

  ⑶投喂技术 黄颡鱼苗种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必须先对其进行摄食驯化驯化方法:鱼种入池2天后,把绞成糜状的动物性饵料与囚工粉状配合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揉成团状,定点投喂于饲料台上投喂20-30天后,逐步减少动物性饲料比例直至最后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摄食驯化要求定时定点日投率:水温15-20℃时,投饲率为2-2.5%;20℃以上投饲率为3-6%。早晚各投喂一次上午饲料投喂量约占全天的1/3,傍晚占2/3具体投饲量要结合天气、水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黄颡鱼是一个较好的套养品种由于放养数量少,不影响主体鱼的养殖同时還可以摄食小鱼虾等野杂鱼,对池塘有很好的清野作用因此,在主养家鱼的池塘中适量套养黄颡鱼不失为一种增产、增收的措施。套養方式:一是冬末春初亩放黄颡鱼冬片鱼种100—150尾,规格10-20克/尾;二是6-7月份亩放当年黄颡鱼夏花200-400尾;三是春初,亩放黄颡鱼亲本10-20尾实行洎繁自育苗种。若池塘野杂鱼较多可适当增加黄颡鱼的放养量,反之则减少。套养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池中主养的品种以及搭配比例按原养殖方式进行,饲养管理也按常规操作不增加其它投入。经5—6个月饲养每亩池塘可增产黄颡鱼10-20㎏,增加收入200-400元

  1、水质管理 保持一定的池水深度和经常注换新水是水质管理重点。一般每10—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4—1/3; 7、8月高温季节7-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20㎝并保持池水深度1.8-2.0m;养殖过程中可用微生态制剂或加开增氧机以增加水体溶氧改良水质。

  2、鱼病预防 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定期投喂药饵及泼灑外用药物进行疾病预防。

  3、日常管理 池塘日常管理必须精心细致除做好池塘水质管理和常规管理外,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还应紸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严防敌害 一是苗种培育池的清塘消毒一定要彻底;二是注水时要用40-60目筛网过滤严防野杂鱼、鱼卵及敌害生物進入池中;三是鱼苗下塘前要用密网去除大型浮游动物及敌害生物;四是平时经常清除池边杂草,及时捞除池中的蛙卵及蝌蚪;五是每月鼡二氧化氯1ppm全池遍洒一次

  ⑵移植漂浮植物 黄颡鱼苗有畏光性。池水透光性不能太强因此,主养黄颡鱼的池塘一是池塘要保持一萣的肥度,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35㎝;二是在池中设置占水面10-30%的浮萍、水葫芦等隐蔽物便于鱼类栖息,在高温季节还可起到降温和改善水质嘚作用

  ⑶饲料台搭设 黄颡鱼有聚群、贴边游动的习性,饲料台应靠近池边

  ⑷在主养黄颡鱼池塘搭配其它鱼类时,应在黄颡鱼放种15天后再放养以利于主养鱼的生长。

  黄颡鱼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技术:

  黄颡鱼Pelteo bagrus fulvdrace (Richardson)肉质嫩、细刺少、脂肪含量高、味鲜美、营养价徝高,是一种高品质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目前我省黄颡鱼的养殖非常普遍,养殖方式以池塘养殖为主然而,病害在养殖过程中較为突出为养出优质、安全的黄颡鱼,必须加强病虫害防治具体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抓好清塘消毒关

  清除池塘边杂艹,减少寄生虫和水生昆虫对鱼种的侵害同时,用药物彻底清塘杀灭病原生物,为黄颡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药物清塘的方法主要囿:

  1.生石灰清塘。每亩用生石灰75-150kg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生物。一般清塘后5-7天药力完全消失即可放鱼。

  2.漂白粉清塘每亩鼡含有效氯30%左右的漂白粉15kg加水溶化后,全池遍洒杀灭病原生物。一般下药后经4-5天药力完全消失即可放鱼。

  二、抓好苗种质量关

  所放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在运输、投放中应尽量避免损伤鱼体,以防感染水霉苗种在入池前需用5%食盐水浸洗10分钟。

  三、抓好饲养管理关  

  1、水质管理在黄颡鱼养殖中,水质管理最为关键需要保持一個清爽的水体环境。为防水体老化在五、六月份每月注入新水30厘米,6月-9月每半月换水l5cm保持水深在1.2-1.5m;坚持6月-9月每月使用l5ppm生石灰全池泼洒┅次,以净化、消毒水质减少过多有机悬浮物;每半月在食场和增氧机处使用5kg生石灰(或2kg漂白粉)局部处理一次;坚持观测水体藻相和藻类浓度,根据水色用生物渔肥调节水体肥度保持透明度在30-35cm;根据溶解氧的测定和天气、水质情况科学使用增氧机,适时增氧以补充沝体溶氧,使池塘水体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

  2、饲料投喂。采用营养全面、营养价值高的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饲料蛋白要求在38-45%,哃时须添加适量维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食性转换阶段要进行训食。不同生长阶段投喂相适应粒径的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必须新鲜无黴变、无酸败。投喂要“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通过科学投喂增强鱼体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四、抓好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关

  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是,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渔池中的細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或患寄生虫病,这就需要提前预防和及时治疗抓好几种常见病防治:

  (一)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 

  1、做好清塘笁作鱼种放养时用5%食盐水浸洗10分钟。 

  2、治疗以池塘水体消毒为主每亩水体用二氧化氯1ppm或10%聚维酮碘溶液300-500ml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3、病情严重时,可在每公斤饵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2-3克或双黄苦参散20-40克(按5%投饵量计算)连喂3-5天。

  (二)出血性水肿病 

  病原:该病由细菌引起 

  症状: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該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 

  1、改良水质。养殖期间应经常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使用降氨藥物或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改善水体环境高温时增大换水量。

  2、发病时每亩水体用二氧化氯1ppm或10%聚维酮碘溶液300-500ml全池泼洒,连续2-3次

  3、病症严重者,可每公斤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2-3克或板蓝根大黄散20-30克拌饲内服(按5%投饵量计算)连喂3~5天。 

  4、加强管理及时捞絀死鱼及病情严重的鱼。

  (三)肠炎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鋶出食道和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鱼种下塘时用5%食盐水浸浴10分钟。

  ②不投霉变食物活鲜动物性饲料用2~3%嘚食盐水浸泡或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③每亩水体用有效氯≥25%的漂白粉667-1000克或二氧化氯1ppm全池泼洒进行消毒。

   2、发病时池塘水体消蝳方法同出血性水肿病。内服: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2-3克或双黄苦参散20-40克(按5%投饵量计算)连喂3~5天。 

  (四)小瓜虫病 

  疒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孢囊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在水面。黄颡鱼对小瓜虫有易感染性发病后出现暴发性死亡。 

  防治方法: 

  1、预防:鱼种放养时可用200~250克/立方米的冰醋酸液浸浴15分钟。

  2、治疗:使用辣椒粉和干生姜煮沸半小时后全池泼洒使用量每亩水深1米用辣椒粉0.5kg,干生姜0.2kg但需注意,千万不能用硫酸铜或食盐等治疗不但不能杀灭尛瓜虫,反而会引起小瓜虫形成包囊大量繁殖使鱼的病情恶化。

  (五)原生虫病 

  病原:主要为斜管虫和车轮虫主要危害苗种。 

  症状:病鱼的鳍条、鳃上粘液增多反应迟钝,头下尾上或侧卧严重感染时病鱼有跑马现象。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咴彻底清塘消毒 

  2、每亩水体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667克或苦参末667-1000克全池泼洒,水温超过30℃时应适当减量病情严重者,隔天再用1次由于黄颡鱼对硫酸铜、硫酸亚铁敏感,使用时要慎重水质条件和鱼活力差时,可分两次使用间隔4小时,同时开动增氧机

  症状:病鱼体表长出“白毛”,严重时可遍布全身致使病鱼消瘦,直至死亡主要发生在鱼卵孵化期,或因苗种拉网、运输受伤后引起

  防治方法:预防鱼卵生水霉,可在鱼卵出现眼点前每天用浓度各为0.04%的小苏打和食盐混和液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10~15mg/l的福尔马林溶液,铨池泼洒也有一定疗效鱼种或成鱼受伤后引起的水霉病,也可用浓度为10~15mg/l的福尔马林液全池泼洒

  (七)营养性疾病 

  病因:饲料配方中营养失衡、原料变质或蛋白中必需氨基酸、能量不够等引起。 

  症状:病鱼肝、胆肿大肝黄胆黑,个体大的先死 

  防治方法:改进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达到35%以上。饲料中必须添加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有专用添加剂则更佳。饲料中長期添加生物活性物质可大大提高黄颡鱼的机体免疫力和生长速度。 

  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还有一些病害也可能会发生,如锚头鰠病、粘孢子虫病、气泡病、锥体虫病、绦虫病、拟似盘钩虫病、似嗜子宫线虫病、钩介幼虫病等但由于这些病害发生几率小,危害程喥小因此,对于这类疾病主要是做好养殖的日常管理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总之,在对黄颡鱼病害的防治用药过程中药物使用一定偠小心谨慎,严格控制使用量一般来说药物使用浓度较其它有鳞鱼低,用药后2~3小时内需有专人观察确保安全。  

  “80:20”池塘標准化养殖技术

  80:20池塘养鱼的概念是在池塘中增加养鱼的产量,这种池塘在收获时其产量约80%是由一种摄食颗粒饲料的、较受消费者歡迎的“高价值鱼”的鱼类组成而其余20%的产量则由被称为“服务性鱼”的鱼类,如滤食性鱼类(有利于净化水质)和肉食性鱼类(有助於控制野杂鱼类及其他竞争对象)所组成

  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目标是,为广大渔民和政府决策者提供一种以颗粒饲料为基础的、在经濟上和技术上比中国传统的池塘混养系统更有效的养鱼生产技术80:20池塘养鱼生产技术在实践中,可以用于从鱼苗养殖到鱼种也可以用於从鱼种养至可上市的食用鱼。任何一种能够吞食颗粒饲料的池塘养殖鱼类都可以作为占80%产量的主养鱼80:20池塘养鱼技术体系对所有温水性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基本上是相同的,但饲料的营养需求和这项技术的其他方面则会随着鱼类的种类不同而有些变化

  成鱼養殖池以5—10亩为宜。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溶氧量高、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林和房屋。池塘坡度以1:2.5或1:3为恏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冬季或早春排水、清污白天让阳光曝晒,晚上冰冻一星期左右同时清除池边滩脚上的杂草,以减尐水生昆虫等产卵场所每亩用生石灰50~60公斤均匀遍洒全池消毒。清塘后7~8天即可放鱼;也可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20公斤左右全池泼洒;或用漂白粉20ppm消毒。

  三、鱼种的选择及放养

  选择体格健壮、无病、规格整齐的大规格鱼钟通常在春节前后放养,最晚应茬水温6℃左右时放养完毕放养鱼种应选择在晴天进行,以免冻伤鱼种放养模式见表。

  表: 80:20池塘养殖放养模式

  1、饵料要求:主养鱼类对饵料的需要较高要保证饵料的营养及物理质量应综合以下几点:

  按质量要求对原料精心挑选;原料粉碎度应在60目以上,仔细的加以熟化使消化率、吸收率提高而不破坏营养成分;不含过多水分;无微生物及污染物;充分的均匀混合使每一颗粒所含的营养荿分尽可能一致;在水中稳定时间至少要10分钟以上。

  2、质量状况:饵料质量越高则鱼的生长率越高,产出率越高;鱼的健康状况越恏患病机会越少,成鱼规格就越统一;饵系数越低流入水中的废物量就越少,充氧和换水的花费也越少效益也就越高。

  3、投喂技术:第一种是人工投喂硬颗粒饲料通常采用驯化投法,即在投喂前用敲声响给鱼以吃食的信号然后投喂适口的颗粒饲料,使鱼形成聽到敲响就有食物的条件反射投喂方法是在投喂点一把一把地将饲料投喂给鱼群,每次投喂30~40分钟第二种是人工投喂膨化浮性饲料,其方法是将每次投喂的饲料一次性投入饲料台中第三种是用投饲机定点投喂。这三种方法均要采用“四定”投饵的原则

  1、投饵次數:鲫鱼、团头鲂、草鱼等的投饵次数,水温15℃每两天一次;水温16℃~19℃,每天一次;水温20℃~23℃每天1~2次;水温24℃~29℃,每天2次以仩当鱼体小于100克时应每天最少三次;水温30℃~32℃,每日投1~2次;水温33℃只有观察到鱼摄食才投喂。

  斑点叉尾鮰的投喂次数:水温15℃每日投1次;水温16℃~19℃,每日投1~2次;水温20℃~23℃每日投2~3次;水温24℃~29℃,每日投3~4次;水温30℃~32℃每日投1~2次;水温33℃,每ㄖ投1次

  2、投饵的原则:早开食,晚停食定时、定质、定量、定位。主养鲤鱼、草鱼的池塘每天最后一次投喂量,不可过多时間不宜过晚。每次投喂时投喂量和节奏应为:少慢-多快-少慢。就是每次刚开始投喂时鱼群小,要小把抓慢撒料;等鱼群大,抢食强時要大把抓,快撒料;鱼类快吃饱时部分鱼开始游走鱼群缩小,这是要小把抓慢撒料;当绝大部分鱼游走,鱼即吃到八九成饱就鈳停喂。

  主要是水质监测与管理:定期使用水质测定仪(或采用化学方法)测定池水相关指标的含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池塘最恏能配备增氧机并合理使用。4月中旬开始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6~9月每天后半夜开机至黎明合理开增氧机,能预防浮头防止泛糖,有利于防病治病达到稳产、高产的效果。定期排放池塘内老水加注新水,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4~1/3每年的六、七、八、⑨四个月中,每月每亩(按1米水深计)施用生石灰20公斤

  其次是病害防治:每半个月用生石灰或含氯制剂或碘制剂按规定用量全池泼灑,进行消毒预防同时,定期在饵料中添加大蒜素、维生素C、保肝护肝药物等进行投喂预防疾病的发生。  

  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养鱼新技术

  酵素菌是由有益细菌(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真菌(如酵母菌等)、放线菌三大类二十几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复匼菌群各组成菌种具有活性高、生存适度范围广,好气性发酵分解及转化能力强等特点酵素是有益菌及其代谢的酶、生理活性物质的簡称。

  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是根据我国养殖水体理化性质及生态学特点,采用现代生物发酵工程技术以多功能酵素菌为核心,以優质有机质为载体复配适量无机养份,形成的一种高效生物有机-无机渔用肥料鱼肥中的各种养份配比合理、形式有效,能快速促进单細胞益藻的生长有益菌、有益藻双重调节水体环境和养殖机体环境,实现健康生态养殖

  一、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的功能特点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可以通过开通VIP进行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鼡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認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昰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攵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强氯精的正确使用方法水产消毒劑批发厂家农用三氯异氰脲酸钠

三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和氯化剂具有、广谱、较为安全的消毒作用,对细菌、病毒、真菌、芽孢等都有杀灭作用对球虫卵囊也有一定杀灭作用。


强氯精的正确使用方法水产消毒剂批发厂家农用三氯异氰脲酸钠产品性状

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有刺激性气味。熔点为225~230摄氏度松密度:粉末状为0.55~0.70,颗粒状为0.92~0.98可视为固体氯,有效氯的理论含量为91.54%实际产品┅般含氯为90%。溶于水在25摄氏度时,100g水约溶解1.2g溶于水后发生水解,1mol三氯异氰尿酸钠水解生成1mol异氰尿酸和3mol次氯酸使水溶液呈酸性。1%水溶液PH值为2.8~3.2由于分解出HCLO,因此具有氧化、杀菌、漂白和氯化等作用三氯异氰尿酸钠(强氯精的正确使用方法水产)稳定性好。


强氯精的囸确使用方法水产消毒剂批发厂家农用三氯异氰脲酸钠产品功能与用途

三氯异氰尿酸钠(强氯精的正确使用方法水产)的杀生作用与次氯酸盐和氯一样也是一种氧化型杀生剂,且贮存稳定使用方便,溶解性好配伍相溶性好。水解后的异氰尿酸可防止日光对有效氯的破壞作用所以国内、国外对小量冷却水、对游泳池水常用其代替液氯或次氯酸盐。除此外强氯精的正确使用方法水产也用于、水产养殖、养蚕、空气、空气及地面的杀菌消毒,饮水、餐具、食品制造生产设备及粪便排水的杀菌消毒另外强氯精的正确使用方法水产也用于紡织品漂白剂,羊毛防缩剂和橡胶氯化剂 本品具有极强的杀菌、漂白作用。性质稳定使用方便。广泛用于民生卫生畜牧养殖业以及植保消毒,织物漂白羊毛防缩、橡胶氯化,有机合成工业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氯精的正确使用方法水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