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死的为什么这么惨,是不是见了秦始皇死的很惨嘛极度兴奋,则晚睡而死呢我觉得有这个问题。

原标题:涉嫌虚构、逻辑不通《唐雎不辱使命》为何入选教科书?

前几天翻了翻小侄子的语文书发现里面有一篇名为《唐雎[jū]不辱使命》的文章。

这篇文章出自《战國策》在我读书的时候应该还没有被选进教材。

你以为我是在遗憾当初读书时没学过这篇文章吗?不是的

我是觉得有些悲哀:现在選教材的人都不学历史吗?连这样一篇有“虚构嫌疑”的文章都能够入选教科书了?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说:秦国灭掉韩国和魏国之后秦王希望可以用五百里土地,换取安陵国全境的五十里土地安陵国曾是魏国的附属国,自然无力抵抗强大的秦国但安陵国国君又不愿意置换封地,于是请一位名曰唐雎出使秦国希望他能说服秦王改变主意。

唐雎对秦王好言相劝但秦王都是一副“你奈我何”的死样子。万般无奈之下唐雎对秦王说:“你知道专诸、聂政和要离这些刺客发怒的时候是什么样吗?告诉你我发怒的时候和他们一样!”然後站起来就打算拿剑刺秦王。

秦王一看对方打算玩命立刻表示认怂,于是放弃了和安陵国国君置换封地的打算

这篇文章有什么问题呢?问题就在于逻辑不通

秦灭魏是公元前225年的事,而在灭魏之前魏国首都大梁被秦军重重围困,最后由秦军主帅王贲引黄河水倒灌水淹大梁数月。

安陵国只是一个方圆五十里左右的小国也没听说有什么强军名将,王贲随便派支军队过去就能把安陵国给灭了,用得着玩什么“置换封地”的套路吗

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除了一直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安抚齐国以及重金收买郭开等敌国重臣之外,也沒听说秦国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玩什么套路

为了区区一个安陵国,秦国居然大费周章地搞“置换封地”还导致秦王被一个所谓的“使臣”人身威胁?怎么看都觉得这说法不靠谱啊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缪文远先生曾在其著作《战国策考辩》中,对这个故事做出过评价繆先生认为:“以始皇之兵威,何惮于安陵而易以五百里地?”

除此之外唐雎的年龄也是一大漏洞。

早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时候唐雎就露过面,劝说信陵君要尊敬赵王

可问题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发生于公元前257年这一年唐雎多大呢?我们来看另一则记载同樣出自《战国策》。

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馀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於是秦昭迋遽为发兵救魏,魏氏复定

唐雎说服秦昭王是哪一年,我没找到相关记载可秦昭王是公元前251年去世的。

就算唐雎是在秦昭王去世当年見到的秦昭王那么在公元前251年,唐雎也已经九十多岁了

换言之,到了公元前225年唐雎如果还活着,那年龄得有一百二十岁左右!

一百②十岁左右的唐雎拔剑吓唬秦始皇死的很惨嘛而秦始皇死的很惨嘛居然还被吓住了?

在唐雎之前上一个拔剑吓唬秦始皇死的很惨嘛的囚叫荆轲,他的命运怎么样被当场格杀。

有过被行刺经历的秦始皇死的很惨嘛怎么可能再次单独会见一个外国使臣,然后被他拔剑吓住呢

如果秦始皇死的很惨嘛真有这么好欺负,那么六国的亡命之徒恐怕早就把他的脑袋砍下来了还轮得到唐雎去发表一番大言不惭的講话?

《战国策》的作者叫刘向是西汉时期的人。

汉修秦史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可刘向并不是什么正经的史官,他还编撰过一本书洺为《山海经》。

《山海经》里有许多神神怪怪还有许多吃了以后会产生各种奇效的动物,真假姑且不论但至少没人把它当史书来看。

了解上述经历之后你说刘向写的《战国策》能有多少可信度呢?

有一点不能否认《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的辞藻的确优美,可以幫助学生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文言文审美。

但最难以令人释怀的是:在介绍《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时教科书居然称之为“史傳文”!

什么是“史传文”?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就是“史传文”的一种。

把《唐雎不辱使命》这种近乎于天方夜谈嘚文章列为“史传文”你们真的不怕误导青少年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始皇死的很惨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