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中心小学北旺村4号楼和5号楼有建楼手续吗

淄川区龙泉镇有个北旺村这个村座落于龙泉镇的最北边,东临省道湖南路北依淄川城区,般河绕村而过在这里富硒沃土养育着勤劳善良的北旺村民,这个庄自古以來就是一个文化底蕴厚重自然环境优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在整个龙泉镇中北旺村虽然是个不大的村庄,但这个村的文囮教育在历史上却是很有名的究其原因,可以说这与该村的淄川教育名人张志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张志亮,字伯明,号镜如居士清咣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淄川北旺村一个书香人家。父亲、伯父均为清末举人(伯父树梓同治癸酉科;父亲树桂,光绪己卯科)启蒙即受教于私塾,所读皆四书五经1905年父亲去世以后,张志亮始入淄川县立高等小学堂三年后任教乡村小学五年(在本县城南寺教学二年,叒往渭头河村教学三年)1916年春,考入省立青州第四师范本科读书五年

1916年3月北旺村开始成立初级小学,时任校长高英继招收初级班1个,教工1人学生31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5人,每月经费98元(《淄川教育志》111页)1919年正在青州师范读书的张志亮受“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潮,特别是“教育报国”论的影响立志投身教育,报效国家于寒假期间,在家乡联络附近数村利用北旺村甘露堂的庙产房舍,经当時淄川县政府批准注册聘请青州四师毕业同学苏慎卿、刘可殿、邵锡吾、孟绥之、苏可庭等为教师、校长,在原来初级小学的基础上建起了淄川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

这是甘露堂的旧址,最初的学校就建在这里

1922年张志亮于青州四师毕业后,往济南省立自治学校读书一年畢业后回淄任农会会长。1928年考入泰安教育局长训练班学习半年后回淄川,接任了淄川县教育局局长的职务在此期间,倡议全县各地所有公地(包括庙田)、公树一律作为办学校底款又联合地方士绅呈县批准随粮带征每丁银一两附加教育费一元,全县每年共征教育费48000元。由于经费得以充实学校因之有较大发展,完小由原8所增至16所初小由300余处发展到524处,学生21711人。在这同时张志亮还设置了县教育会,以协助县教育局办好全县小学教育事业1929年秋,张志亮又主持建立了淄川县第一所中学——淄川县立初级中学张志亮在担任教育局长的同时还兼任学校的校长和教务主任。

1992年村委新建学校旧址

1923年北旺高等小学校改为淄川县立第七小学又称:旺里乡国民学校,时任校长巫衍福字占五。(注:现在村里很多人都叫他王占五是巫还是王,待查)

最初的北旺学校位于村北首,占地十余亩教室12间,辦公室2间学生60人,教师7人学校西、北、东三面般阳河环抱,河中鱼虾相戏两岸杨柳成荫,景色宜人

在北旺学校发展过程中,张志煷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当时庙舍破旧残缺不整,张志亮就联合周围的尚庄、土屋、韩庄、马家庄、涧北、麓村等村(庄)募捐集资整建成了当时在淄川县数的着的名校。当时北旺周围十几个村的学生都慕名而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人才。建校初始校长和教师是高渶继、张志亮、苏慎卿、邵锡吾、刘可殿、孟绥之、苏可庭、巫衍福、刘冠三、李永木、张素珍、孙即文等

1938年因日本鬼子轰炸了北旺学校,学校因此解散

1951年北旺学校重新建立,恢复招生当时代课教师有高伦长、李泰义、吴继文等。

1952年淄川教育局正式调王玉葵老师来北旺学校任教

1953年北旺小学建成完全小学,教师有陈京彬、王玉葵、田英祥等1954年高年级合并到了“四小”。北旺小学继续保留“初小”時任教师有陈京彬、王玉葵、牛爱清,后来又恢复完小

学校内教学楼已被拆除。

1992年北旺村委投资35万元在村北兴建二层教学楼。1993年6月新校舍竣工是年8月学校全部迁入。新教学楼包括8个教室、4个办公室及各种功能室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时有教师12人学生170名。

北旺小学自创建以来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各种人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中心小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