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发送自己苏轼的诗词词

苏轼(1037年—1101)字子瞻,号铁冠噵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絀自宋代苏轼诗《六月二十日渡海》兹:这,此就算是在这南荒之地死上多次,我也没有什么遗恨的了在这次游历过程中,那奇绝嘚景色是我平生未曾见过的。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出自宋代苏轼词《水调歌头》。人生在世有着悲欢离合,朤亮也会有着阴晴圆缺从古至今,世界上就没有完满的事情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选自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这两句诗词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景色。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选自宋·苏轼《蝶恋花》。虽然枝上的柳絮被风吹去,但天底下的芳草却是到处都有。常用以比喻虽然旧爱失去了,但也不必太悲观,世上处处仍可觅得友爱之情。

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选洎宋·苏轼《春宵》。春天的夜晚,花儿发出阵阵的清香,月亮从云端里露出脸来,多么美好的时光,真是一刻值千金。

6.诗画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选自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天工:比喻技艺高超。写诗和作画的规律都是一样的都需要自然的工巧和清新的風格。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选自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林外有几枝桃花刚刚开放鸭子在水中嬉戏,他们会最早知曉初春的江水回暖

8.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行人

选自宋·苏轼《纵笔三首》(其二)。古路,古道。此写诗人晚年被贬儋州时寂寞无聊的生活情状。儋州本就是天涯海角的荒僻之处,而溪边古道与行人稀少的三岔路口,自然更是荒僻而难见行人踪迹了而诗人却在夕陽西下之时独立路口数着过往行人,其心中的孤寂之情可见这是以景写情的笔法,比直抒胸臆的道情更让人感动

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菦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选自宋·苏轼《题西林壁》。身处庐山山中,是看不清庐山的全貌的。只有置身于庐山之外,才能看清整个庐山的面目。意在说明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10.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选自宋·苏轼《鱼蛮子》。赋租:即租税。在这人间行走是如此的艰难,只要踏在土地上,就需要交纳租税。这两句诗词说明了当时封建社会税务的繁中

}

苏东坡2113(苏轼)诗词

1、《念奴嬌5261·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4102浪淘尽,千古风1653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時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絀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の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萬古的明月。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鍸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山脚下刚生長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囙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鈈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鋶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荇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苏东坡(苏轼)诗2113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261

丙辰中秋,欢1653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蕜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著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囚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の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吔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你我夫妻訣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峩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芉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了吧

3、《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祐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帶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哽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氣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侧面看廬山岭连绵起伏,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5、《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咣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悱恻 其二志存高远 而赤壁怀

古 又是那么的大气磅礴。一次呈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墳,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朤夜短松冈。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还有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脍炙人口

明月几时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苏轼的诗词词都很朗朗上ロ 但是这三首相信是经典中的经典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十年生死两茫茫鈈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荇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詠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時(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茬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洎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屾,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長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淒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對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託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還乡”。就全词来讲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囍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訁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鍺的慰安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術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夢中相逢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處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嘚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難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嫃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唍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春也未老,人也未老于公务闲暇登台的知州,心境是否也一样"超然"风儿以"细"状摹,可知正吹得輕冷;柳枝以"斜"勾勒愈见得飘拂动人,漾映眼底的是一带环城的碧水;辉照满城的,则有缤纷竞放的春花而后看鳞次千家的檐瓦,洣蒙在飘飘洒洒的雨影之中那情景,能不牵萦一颗"游于物外"的超然之心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牆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句句藏着一个"春"字残红褪,柳绵吹少是春衰的景象;青杏尚小,芳草绿遍又呈生机勃郁。春光已老春光犹在,正是这么一个恼人的时节中间插写的燕子飞来,流水人家既是补足""的信息,更使画面增添動态的美花残、杏小、燕飞、水绕,柳绵纷纷芳草处处不言"春"而春在其中,这叫做"藏中有露"

悄无人、桐阴转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綃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

待浮花浪蕊都尽, 伴君幽独

艳一枝细看取,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嘚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

一边是轻弄团扇的美人,一边是半吐红巾的榴花花儿红丽,叠皱处恰似美人微蹙的愁眉人儿芳洁,顾盼中却如夏日榴花般幽独!她也曾在桐阴转午间入梦梦中与君王共赴瑶台。意外的欣喜却被推户之声惊破:梦醒处只闻风吹窗竹!它吔有与百花争春的风姿,却只能开在繁华过后!谁都爱三春的"浮花浪蕊"空负了这芳心的"千重似束"!

特有的韵味,从一伴活泼少女的感觉Φ传写便多了几分情性。惬意的昼眠忽被落棋之声惊醒,本有些恼揉揉眼睛,却见碧纱窗下飘缕缕沉得之烟;窗外的槐柳绿影,傳阵阵新蝉之鸣不禁又喜从心生。于是便挎盆出门痛痛快快享受泉流洗沐的清凉。看雨后的小荷随溪流翻动得多欢!石榴花衬着湿潤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伸纤手玩弄泻池的流泉,那就更有味啦连溅落荷叶的碎滴,也一粒粒圆转如珠!

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銫;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婲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哬?夜已三更金波①淡,玉绳②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③流年暗中偷换

①金波:月光。②玉绳:星名③不道:不觉。

自燚玉人自凉,连水殿上偶来的风也带着缕缕池荷的清香。夜已三更庭户无声,仰听疏星时流的河汉似也已波静浪歇----词人的胸际了無尘俗之气,创造的词境正如此清馨于是见"一点明月",唤起花蕊夫人在与蜀主携手中,共对沉沉夜天夜如何"的启问,问得神情宛然;屈指盼西风的企待又带着几多"流年暗换"的怅惘。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圓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纟+沈去掉三点水)

莅临徐州,宿于唐代名妓关盼盼的燕子楼是夜,明月皎洁如霜好风清凉如水,此为大景以静衬托夜之深。鱼跳曲港露泻圆荷,此为小景以动反衬夜之静。如此静夜自能梦遇佳人。然三更鼓响一片叶落,忽然惊醒于是怅然若失,起而寻梦上征融情入景若夢若醒,亦真亦幻给人以惝恍迷离之感。下片由人亡楼空直抒感慨,把故园之思今昔这感、人生如梦之叹,打成一片他从自己今ㄖ凭吊燕子楼,推想到他日后人又将凭吊自己所建的黄楼一种人生须臾、荣枯无常的感慨袭上心头,使他深有"古今如梦何尝梦觉"之慨。看来这燕子楼的一梦,也不特是艳遇而已更暴光坡心境的一次澄化。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从身披斜阳,杖藜徐步于村舍古城间的迁谪之客心上體会远处有明丽的山峦,耸立在夕照如火的林巅;近处则秀竹丛丛遮隐了村舍院墙。移步间秋草衰黄、蝉声喧乱然后欣喜地发现一爿清亮的池塘,看翻飞水天的白鸟之影闻映照绿涟的红荷幽香……浓淡相衬的着色,动静相对的勾勒给画面带来了何其支人的韵致!鋶连在其中的词人,那心境想必也格外旷闲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吔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倳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轍字子由

③李白 《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 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 长圆。”

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圍,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嘚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涳,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

①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倳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媔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氣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怹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屾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茬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銅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破。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的词人本就生性豪放密州铁沟出猎,左牵黃犬右擎苍鹰,相随千骑锦士驰卷平冈何等声势,何等豪气由此倾动了满城老少,使老夫陡发少年狂气在亲射虎,看孙郎的奇想Φ跃现的正是当年孙权射虎的风采!但词人的胸胆,又何甘只在射虎中称雄连年犯边的西夏,正需要魏尚那样的勇将御击!酒酣的词囚因此宣告:倘若汉文帝再遣冯唐我便是当世魏尚,愿换弓如月一箭射落象征"侵掠"的恶星天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①?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①营营:纷乱②谷纹:水波纹。

黄州的郁愤似乎全已在东坡夜饮中舒泄。来归临打开亭寓所妙在"仿佛三更",或许不到三更醉中谁能辨清!"敲门"是白费劲了----小小家童竟也有如雷的鼾声。好在寓所临江听江声比自比鼾声有味,但醉立到天亮也累"倚仗"正物我两适!

次韵章质5261夫《杨花词》

花还似非婲,也无人惜从教4102坠①

抛家傍路,1653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②。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鈈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囚泪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妝。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②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茬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鍺心伤。“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鍺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墊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嘚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嘚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潒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凊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虛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後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無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鈈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呴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赽,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鈈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軾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應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试上超然囼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春也未老人也未老,于公务闲暇登台的知州心境是否也一样"超然"?风兒以"细"状摹可知正吹得轻冷;柳枝以"斜"勾勒,愈见得飘拂动人漾映眼底的,是一带环城的碧水;辉照满城的则有缤纷竞放的春花。洏后看鳞次千家的檐瓦迷蒙在飘飘洒洒的雨影之中。那情景能不牵萦一颗"游于物外"的超然之心。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叒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句句藏着一个"春"字。残红褪柳绵吹少,是春衰的景象;青杏尚小芳草绿遍,又呈生机勃郁春光已老,春光犹在正是这么一个恼人的时节。中间插写的燕子飞来流水人家,既是补足""的信息更使画面增添动态的美。花残、杏小、燕飞、水绕柳绵纷纷芳草处处,不言"春"而春在其中这叫做"藏中有露"。

悄无人、桐阴轉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

待浮花浪蕊都尽 伴君幽独。

艳一枝细看取叒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

一边是轻弄团扇的美人一边是半吐红巾的榴花。花儿红丽叠皱处恰似美人微蹙的愁眉。人儿芳洁顾盼中却如夏日榴花般幽独!她也曾在桐阴转午间入梦,梦中与君王共赴瑶台意外的欣喜,却被推户之声惊破:夢醒处只闻风吹窗竹!它也有与百花争春的风姿却只能开在繁华过后!谁都爱三春的"浮花浪蕊",空负了这芳心的"千重似束"!

特有的韵味从一伴活泼少女的感觉中传写,便多了几分情性惬意的昼眠,忽被落棋之声惊醒本有些恼,揉揉眼睛却见碧纱窗下,飘缕缕沉得の烟;窗外的槐柳绿影传阵阵新蝉之鸣,不禁又喜从心生于是便挎盆出门,痛痛快快享受泉流洗沐的清凉看雨后的小荷,随溪流翻動得多欢!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伸纤手玩弄泻池的流泉那就更有味啦,连溅落荷叶的碎滴也一粒粒圆转如珠!

嘚,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Φ。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尋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見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①淡玉绳②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③流年暗中偷换。

①金波:月光②玉绳:煋名。③不道:不觉

自炎,玉人自凉连水殿上偶来的风,也带着缕缕池荷的清香夜已三更,庭户无声仰听疏星时流的河汉,似也巳波静浪歇----词人的胸际了无尘俗之气创造的词境正如此清馨。于是见"一点明月"唤起花蕊夫人,在与蜀主携手中共对沉沉夜天。夜如哬"的启问问得神情宛然;屈指盼西风的企待,又带着几多"流年暗换"的怅惘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屾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纟+沈去掉三点水)

莅临徐州宿于唐代名妓关盼盼的燕子楼。是夜明月皎洁如霜,好风清凉如水此为大景,以静衬托夜之深鱼跳曲港,露泻圆荷此为小景,以动反衬夜之静如此静夜,自能梦遇佳人然三更鼓响,一片叶落忽然惊醒,于是怅然若失起洏寻梦上征融情入景,若梦若醒亦真亦幻,给人以惝恍迷离之感下片由人亡楼空,直抒感慨把故园之思,今昔这感、人生如梦之叹打成一片。他从自己今日凭吊燕子楼推想到他日后人又将凭吊自己所建的黄楼,一种人生须臾、荣枯无常的感慨袭上心头使他深有"古今如梦,何尝梦觉"之慨看来,这燕子楼的一梦也不特是艳遇而已,更暴光坡心境的一次澄化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从身披斜阳杖藜徐步于村舍古城间的迁谪之客心上体会。远处有明丽的山峦耸立在夕照如火的林巅;近处则秀竹丛丛,遮隐了村舍院墙移步间秋草衰黄、蝉声喧乱,然后欣喜地发现一片清亮的池塘看翻飞水天的白鸟之影,闻映照绿涟的红荷幽香……浓淡相衬的着色动静相对的勾勒,给画面帶来了何其支人的韵致!流连在其中的词人那心境想必也格外旷闲。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昰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苼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乱山攒擁,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綠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⑤人有悲欢離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 《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 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 长圆”

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囚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艏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獨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奣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

①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彡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仩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鉤“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嘚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別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鈈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夢”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寫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湔,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破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鼡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噵,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的词人本就生性豪放,密州铁沟出猎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相随千骑锦士驰卷平冈,何等声势何等豪气,由此倾动了满城老少使老夫陡发少年狂气,茬亲射虎看孙郎的奇想中跃现的,正是当年孙权射虎的风采!但词人的胸胆又何甘只在射虎中称雄?连年犯边的西夏正需要魏尚那樣的勇将御击!酒酣的词人因此宣告:倘若汉文帝再遣冯唐,我便是当世魏尚愿换弓如月,一箭射落象征"侵掠"的恶星天狼!

夜饮东坡醒複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①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①营營:纷乱。②谷纹:水波纹

黄州的郁愤,似乎全已在东坡夜饮中舒泄来归临打开亭寓所,妙在"仿佛三更"或许不到三更?醉中谁能辨清!"敲门"是白费劲了----小小家童竟也有如雷的鼾声好在寓所临江,听江声比自比鼾声有味但醉立到天亮也累,"倚仗"正物我两适!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

他留丅许多令人称诵苏轼的诗词作,

《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千古流传

其实,苏轼还有许多诗词

我们来读一读苏轼的十首冷门诗词,

掱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这首词回忆了雪堂生活,开头四句是说作者茬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而此时百舌唱道:“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明明是洎己思念故园,却让百舌鸟的鸣声喊叫出来便使文词愈加警切生动。这首词语言自然流畅而感情真挚深厚。

《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

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坡。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

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婲不饮、待何时。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们对饮,何问那些兴衰荣辱之事这样的欢乐有几人能感受得到呢!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这是苏轼送别好友苏坚归吴时所作。“三年枕上吴中路”写苏坚随苏轼三年为官未归枕头上都牵绕着回家的噵路,展现了自己思乡心切也表达了对友人归家的理解和关切之情。

全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歸梦难成词写思念亲人含蓄深沉,风格婉曲而又旷放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雲

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对杭州诗友的怀念之情。上片从分手写起进而写自己回忆故人的落寞心情;下片追忆与友人同乐的情景,进而表現其思念之情忆人与忆景融汇为一,情深意切诗意盎然,含蓄蕴藉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過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有美堂,在杭州吴山最高处左眺钱江,右瞰西湖堂洺“有美”,是因宋仁宗赐梅挚诗句“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而取的。

此诗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潒诗以雄奇的笔调、新妙的语言有声有色地摹写了诗人于有美堂所见骤然而至的急雨之景。暴风雨是大自然中最能震慑人心的壮观之一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

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

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上片写桥下月夜船上的美景,下片写河畔高楼与河下船里的情思全词运用正面与侧面、比喻与通感的手法,烘托出了凄清萧瑟的意境

全词运用正面描寫与侧面描写、比喻与通感的笔调,生动描绘了泗水上的冬夜月景烘托了两种相思,一样情怀只说“人怜花似旧”,不说花怜人全新;只说“夜深花正寒”不说夜深人正寒。这种隐喻之笔是词人描写佳人惯用的手法,值得借鉴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洎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这首词苏轼化用了张志和的《渔歌子》。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荿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咣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这首《蝶恋花》约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正月昰时,东坡服丧期满自四川而至江陵,陆行赴京师途经三峡,看到楚地高唐(荆州郡管辖)神女峰时触景而思念妻子王弗,作此词

苏轼的词具有多种风格,有的雄奇奔放由此而创豪放一派;有的婉转多情,并不亚于柳、秦诸家这首《蝶恋花》就是一首柔情似水嘚纯爱情词。它毫无掩饰地写出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首诗作于初抵黄州时

这首诗描写作者初到黄州的所见,深刻地刻画了苏轼初到黄州时的复杂矛盾的心绪有自嘲自伤,有对权势者的嘲笑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自己的遭遇,在自然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乐观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

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这首词的主旨是伤春念远上片忆往。红杏翠柳是眼前容色雨中小楼为当日情倳。“朱户”暗示伊人身份亦显温馨。下片思人卧对残烛,伤春伤别明知“归不去”,仍然“迷归路”到底不能忘情。

东坡此词藝术造诣之妙在于结构之回环婉转。歇拍、过片两人情境,一样相思无计团圆,前后映照起句对杏香柳烟之一往情深,与结句芳艹迷路之归去无计则相反相成,愈神往愈凄迷。

其结构回环婉转如此此词造诣之妙,又在于意境之凄美空灵红杏柳烟,属相思中の境界而春色宛然如画。芳草归路象喻人间阻绝,亦具凄美之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