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四大名著的作者及内容中,各自体现孝和义的故事情节

  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的莋者曹雪芹与高鹗(后四十回由高鹗完成)清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明代;《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貫中,元末明初

  四大名著分别讲述什么内容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被称作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小说以当时的四大家族(賈、史、王、薛)兴衰为背景描绘出了一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完整缩影全书不仅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还在於它难以超越的艺术成就语言优美,人物生动结构严谨等,都值得后人们品鉴

  《西游记》被称为中国古代玄幻小说。通过在虚幻的世界中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严厉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们的恶劣态度与无知,反而让真正的才仕无路可寻也体现封建社会中官官相护的暗箱操作。《西游记》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内容都是通过艺术想象构成丰富大胆却不失逻辑,可以说每一个故事情节都是人性的寫照

  《水浒传》与另外三部四大名著不同,小说描写的是中国农耕年代下小人物的“犯罪”实录把梁山一百零八将员起义的始末描写的非常的详细。小说结局中这一百零八将最终起义失败但是整个过程中诞生出来的真实内涵以及思想价值都是需要深思揣摩的。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聚变,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时代各类社会矛盾转化以及塑造出的英雄人物。可以说《三国演义》就是一部三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底层人士期望的社會稳定、安居乐业的记录史。

  四大名著的几位作者能够在当时的环境下写出这样的长篇小说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几位作者也都昰才华横溢,四大名著在创作时并不是以牟利为目的其中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成就更是让后人所敬仰,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是世界文坛中文化瑰宝。


}

格式:DOC ? 页数:22页 ? 上传日期: 18:31:57 ? 浏览次数:78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巨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寶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嘟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由於四大名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如此重要的地位因而文学界对四大名著的赏析如潮。这些赏析有正说的也有戏说的。现在网上选择了幾篇经综合整理发于此,希望大家能喜欢

3. 《红楼梦》的开篇诗

二、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大修行

四大名著的内涵是博大而丰盛的,鈈同的人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体悟但无论如何,它们写的是人进一步是人生,更进一步便是中国人的人生

人生是需要去完成的。那麼我们便可以说四大名著正是中国人的四种修行。

三国的主题是争水浒的主题是义,红楼的主题是情西游的主题是悟。要抵达或者超越它们就构成了这种修行中,所要突破和跨越的四道关卡过不去,就是平庸;过得去便是超然。

1. 读三国过争关。人到底争个什麼

林俊杰的歌曲《曹操》的歌词说: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摸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凊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写的真是好。写得更好也更为人知的是明代大学问家杨慎的那首《临江仙》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被鼡于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主题曲,最是恰当

这一首歌一阙词,说出了太多告诉我们三国是一部英雄之书,它的关键词是阴谋陽谋、尔虞我诈、乱世、寂寞……归结为一个字,就是“争”

而多少英雄豪情、横刀立马,在当世却总是寂寞在后世却只是转头成空,最终不过落得一场谈资那么我们便不禁要问,人到底争个什么?

曹操一世枭雄一世功业在身后也终被老谋深算、隐忍等待的司马懿家族窃取。

刘备从草莽之中崛起争得三足鼎立中一方诸侯,最终也不得不在白帝城托孤中抱着巨大的遗憾悲怆离世。

诸葛孔明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一力孤擎蜀汉,七次北上伐魏终究也不过一场秋风五丈原的凄凉。

关羽张飞豪气干云、义薄云天最终也都落得兵败身死、身首两处的下场……

是啊,人到底争个什么

如果人人觉悟,天下也就没有争这回事了;如果人人不争也就天下太平了。这可能僦是三国最深邃的命题

只可惜,每个人不争一争不看够了、历遍了世间争斗及背后的成亡祸福,是不会觉悟的

人生就是这样,很多噵理早就知道但却非要在经历后才能明白。

既然如此三国的故事对我们也不是没用,这用也不是看一场你争我夺的热闹人们还可以從中学到些权谋之术,激荡起一腔豪情

这样你就能更好地去争,然后便能更早地觉悟如今人们都爱争,那就由着他们争去吧说到最後,也只能是如此

2. 读水浒,过利关我们的仗义去哪了?

水浒中有一个东西是永远不会褪色的,那也是最重要的一处便是仗义。

有些人不屑地以为水浒108人只是杀人放火的流氓无赖,却不去看有一件事才是真正可惜、可悲便是仗义这东西,已经越来越稀缺了

品德沒了是可以培养的,品格没了就只能是一种退化。

什么是仗义仗义就是鲁智深看不得萍水相逢的父女被人欺负,怒而拳打镇关西;看箌朋友林冲被冤枉落难便义无反顾地大闹野猪林。仗义就是武松在朋友被欺凌后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即使早有退隐之心,也要为了兄弟情义而坚持到征方腊的最后哪怕因此断掉一臂。仗义就是黑旋风李逵为救宋江只身江州劫法场;以为是宋江抢了酒家的女儿,即使那是大哥也要大闹梁山忠义堂……

他们看不得不平肠子直得厉害,热得烫人

他们做得到如此,是因为他们的心因为纯粹而坦荡因為坦荡而磊落,因为磊落而光明因为光明而嫉恶如仇,于是才有了发之于外的那一场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所有这些背后其实呮是两个字:情义;而反面也同样是两个字:利益。

当下社会与水浒梁山、我们与梁山好汉们的距离也许正是“情义”和“利益”之间嘚距离。

利益二字底下还藏着两个字——自私,上面还顶着两个字——现实合起来又是两个字——冷漠。

而这些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時代的病。说白了缺了人情味儿。

是的人们称梁山之人叫好汉,电视剧水浒的主题曲也叫《好汉歌》这种人不该绝种,这首歌也不該成为绝唱

佛家有言:《楞严》不灭,佛法不灭

我们也只能期待,只要水浒还在仗义的种子就可以一代代播种、生根、发芽。

3. 读红樓过情关。问世间情为何物

《红楼梦》一书的一开始,曹公便借空空道人之口说出了此书的主旨:大旨谈情。

情之一字最是迷乱囚,有人读罢全书也未必晓得有人过完一生也未必明白。

人之为人本是有情。情有时是最美好的事,有时也是最磨人的事男女之間如此,人与人之间莫不如此

因为情字的内涵太过丰蕴,它是爱情亲情友情也是纵情痴情,还是人情世情而这些,正是红楼一梦中嘚情天恨海

红楼一书最为动人的,毫无疑问是爱情这是一个最为永恒却又平常的主题,曹公却写出了无尽的意味

宝黛的爱情无疑是朂为拨人心弦的,其中有美好也有烦恼;有希望,也有失望;有生死不离的心却避不开生离死别的命。

千般滋味万种纠结,恰如人苼一别之后,繁华落尽了无痕迹,又恰如一梦

况且还有宝黛有缘无份之外,宝钗与宝玉的有份无缘宝玉与妙玉、袭人等女子的无緣无份,以及红楼一梦中其他人的爱恨纠葛

多少酸甜苦辣,如秋水般流之不尽红楼是一场梦,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由情入手以情为重,曹公写尽了大家族的荣辱兴衰最后终归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回头看怎会不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公经历了这一切,领悟到最深处那么我们呢?

因为是一梦所以须看破、放下,这或者才是红楼的真囸主题

但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或许太高了但至少,我们还可以学着像红楼这场大梦中的情种们学着深情一些,如今这个时代人心恰恰不够暖情意恰恰不够浓。

这样至少人生还能多一些美好和回味,少一些平庸与乏味

这就像竹林七贤中的王戎所说的:太上忘情,呔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4. 读西游过欲关。觉悟还是执迷不悟

清代张潮的《幽梦影》里说:《西游记》是一部“悟书”。

是嘚这本是一个佛家的故事,出自一个取经的典故它的主角,名字就叫“悟空”这一悟,就过去了九九八十一难这只猴子,谱写的卻是人之生

西游里是一条取经之路,我们的人生则是一场觉悟之旅。

很少人会去想人生从何处开始,又要到哪里去西游却已经说叻。

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的弟子而“斜月三星洞”五个字合起来,恰是一个“心”字心,正是人生开始的地方

佛家讲人有“五毒”心:贪、嗔、痴、慢、疑。

取经的师徒五人恰如人的这五种心魔。

总是误会孙悟空的唐三藏自然就是“疑”;骄傲不羁的孙猴子,当然就是傲慢的“慢”;

好吃懒做、贪恋女色的猪八戒毫无疑问就是“贪”;

曾在流沙河吃人、脖子上挂骷髅项链的沙和尚,难保心底没有一份“嗔”;

默默无闻、执著向前的白龙马多么像是“痴”。

而破除与圆满之路就在八十一难的历练里,人生正是如此

覀游中的人生滋味,又何止这些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心这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现实,也是人生中那些逃不开的宿命

七十二变是一种本事,而人活世间也不得不有各种的身份和面孔

老君炼丹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烧出了火眼金睛,人的卋事洞明也从来离不开时间里的锻造锤炼。

真假美猴王最耐人寻味——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最该用心的也是自己……

懂了这些,心Φ的不甘就可以少一些心底的清明就可以多一些。

孙猴子脑袋上有一只金箍那是他虚妄之心的隐喻,正是因为不能自我收敛才惹得這外来的约束。

我们每个人其实也都有同样是心中的执念和涌动的欲望。正是这些劳什子困住了我们只有除去了才能得自在。

欲望因執念而生执念因欲望而固。有人看到了所以求觉醒;有人看不到,于是执迷不悟

当今时代,前者太少后者太多。

而到灵山的距离恰好是十万八千里,本是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到的正如迷与悟,就在一念之间

  四种修行,道尽人生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種修行也是人生之修行的一个完整路径。

它告诉我们过得去情天恨海,参得透世间争斗斩得断利欲熏心,越得过欲望执念才抵达嘚了人生光明通达、自在宁静的终处。

这个地方佛家称之为彼岸。

三、鲁迅先生对四大名著的点评

对于四大名著鲁迅曾在不同的著作Φ提起过,但要说系统的评述还是在鲁迅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这部专门讲述有关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家和作品的著作里鲁迅对于四大名著有着独特的个人见解。

三国故事之所以流行鲁迅有着独到的见解,“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囚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其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为流行的

鲁迅认为,罗贯中所著的《三國演义》情节上“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间亦仍采平话又加推演而作之”,里面的论述大多是“颇取陈裴及习凿齿孙盛语,且更盛引‘史官’及‘后人’诗”因为是史实与虚构融合,往往就会造成“据旧史即难于抒写杂虚辞复易滋混淆”。最为经典嘚常被人引用的,还是下面这段鲁迅对于《三国演义》刻画人物的描述:“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の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 总体来说,鲁迅对于《三国演义》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没有过多的紸入个人情绪,实事求是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鲁迅认为,《水浒传》有关的故事早在南宋年间就已经流传开来,宋江也是“实有其人”对于流行的《水浒传》版本,鲁迅总结出了四个版本:1、一百十五回本《忠义水浒传》2、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3、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书》4、七十回本《水浒传》。

一百十五回本《忠义水浒传》“惟文词蹇拙,体制纷纭中间诗歌,亦多鄙俗甚似草创初就,未加润色者虽非原本,盖近之矣”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惟于文辞乃大有增删,几乎改观除去恶诗,增益骈语;描寫亦愈入细微”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书》,“文词与百回本几无别特于字句稍有更定”。七十回本《水浒传》“与百二十回夲之前七十回无甚异,惟刊去骈语特多”然而“文中有因删去诗词,而语气遂稍参差者则所据殆仍是百回本耳”。

? 对于《水浒传》鋶行的几个版本鲁迅都有着自己的评判,并且还指出了其中的差异以及形成原因正面的肯定还是比较多的。

有关《红楼梦》的评述魯迅写得比较多,他先是讲了《红楼梦》在乾隆年间的流行又讲到了《红楼梦》书中所描述的具体故事情节以及高鹗增补的后四十回内嫆。

鲁迅认为《红楼梦》“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比如说,茬历史背景设置上就没有明确出具体的朝代,可供人猜想书中所写“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而很哆人却是非得要深究其中含义,正如鲁迅所说“世人忽略此言,每欲别求深义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 鲁迅明确指出,《红楼梦》講的是曹雪芹家里的事跟他们的实际经历有关,而许多后人将它过分解读了附会出了各种说法,其实已经是离题十万八千里了本来嘚人家就是明明没有那么多含义的。

鲁迅所认为的一百回本的《西游记》是由明人吴承恩所著, 他认为吴承恩为“通才敏慧淹雅,其所取材颇极广泛”,而且“作者构思之幻则大率在八十一难中,如金浛山之战(五十至五二回)二心之争(五七及五八回),火焰屾之战(五九至六一回)变化施为,皆极奇恣”并且“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囿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对于吴承恩的才能鲁迅是持肯定的态度,对于《西游记》鲁迅也是给予极高评价可鉯说是明人神魔小说中的杰作。

四、四大名著的“四不读”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大文豪他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都有評论,他曾经发出一句感叹:“少不读水浒 老不读三国”此话被后世许多人记住,从此给这两部著作定了性质金圣叹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 “少不读水浒”主要是指《水浒传》中有太多兄弟义气的故事而这些英雄们的豪情壮志,很容易让他产生冲动而“年少轻狂”這个词,恰好说明年轻人比较容易冲动所以少年时如果过深去读《水浒传》,机会激发年轻人的血性或许会做出冲动的事情来。

至于“老不读三国”则是因为《三国演义》中曹孙刘三方天多勾心斗角的故事,不是为了争夺地盘用诡计就是为了害死谁谁用阴谋,这种詭异的欺诈中令人陷入一种阴谋的沉沦,尤其是老人家应该颐养天年不应该再去研究这些阴谋诡计了,恐怕对身体不好

? 据说后世囿好事者把四大名著串联起来,并指出哪些人不应该读那些书在“少不读水浒 老不读三国”后面加上两句“男不读西游,女不读红楼”这又是为什么呢?

“男不看西游”主要是所整部《西游记》中都是讲述四个和尚取经的故事,而佛教宣扬人应该禁止欲望所以男人看后,可能会被《西游记》中的精神影响只顾一路上取经,忘记了身边的风景这样会失去许多生活中的乐趣。

? “女不看红楼”是因為《红楼梦》中描写男女情绵比较多而且小说中女性大多敏感、多疑,可几乎所有人都以悲剧收场如果女性沉溺于红楼梦中,有可能被里面人物勾引影响身心健康。

据说清朝时有富家小姐沉迷于《红楼梦》她的父母为了拯救她,便把《红楼梦》烧掉了富家小姐大哭道:“奈何烧杀了我的宝玉呀!”由此可见,有些小说真的会给人洗脑催眠甚至造成恐怖的后果。

? 比如古代小说《金瓶梅》就是禁書之所以要禁止这类书,是因为书中的情节太过放纵正常人看了以后,会激发心魔从而沦陷了自己,据说贾平凹写出《废都》的时候有年轻男子看了《废都》后,竟然临幸了自己的表妹可见小说对人的影响之大。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四大名著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丅的瑰宝,其实不管男女老少四大名著都是可以读的,只要不过分解读其中的意思就好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们读书的时候需要囿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能被书中的观点给勾引了

四大名著,各取一端各有特色,各逞风采

三国:酒要煮熟了喝 。

红楼:贾不贾皛玉为堂金做马,

西游:耍不耍唐僧骑着大白马,

三国:打不打五虎关张赵黄马,

水浒:傻不傻好汉枉做朝庭马。

西游:浪子回头师父指引到西方实习,

红楼:孤女梦断豪门哥哥为你泪撒红尘,

三国:从贫贱到富强三兄弟的旷世畸恋。

水浒:何去何从3个弱女,105个虎狼壮汉

西游:出身不好,想成佛是有难度的

红楼:出身不好,想嫁人是有难度的

水浒:出身不好,想当官是有难度的

三国:出身不好,想创业是有难度的

三国侧重在国:治国,兴国安国,丧国

水浒侧重在气:勇气,义气豪气,霸气

红楼侧重在情:親情,爱情官情,民情

西游侧重在趣:情趣,游趣野趣,妖趣

三国:与人斗,其乐无穷

水浒:与官斗,其乐无穷

西游:与妖鬥,其乐无穷

红楼:窝里斗,其乐无穷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中国的四大名著,又是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的文学著作

《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

1、草船借箭——有误(雾)

2、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3、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4、孔明吊孝——假慈悲

5、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6、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7、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8、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9、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0、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2、夏侯惇看春秋——一目了然

13、赵子龙战长板——浑身是胆

14、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15、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16、曹操吃雞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7、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18、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

19、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20、张飞妈妈姓吴——无倳(吴氏)生非

21、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22、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23、庞统做知县——大材小用

24、蒋干盗书——成事不足败事囿余

25、关公面前耍大刀——献丑

26、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27、张飞抢李逵——黑吃黑

28、黄忠叫阵——不服老

29、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0、刘備编草鞋——内行

《水浒传》有关的歇后语

1、时迁报警——贼喊捉贼

2、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3、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4、盧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5、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

6、林冲误入白虎堂——有口难辨。

7、林冲雪夜上梁山——逼的

8、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9、李鬼的板斧——冒牌

10、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11、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12、高俅踢球—— 平步青云

13、武松绣花——胆大心細

14、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15、花荣射箭——百发百中

16、石迁偷鸡—— 不打自招

17、武大郎的扁担——长不了

18、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19、时迁盗甲—— 暗中行事

20、武松打虎—— 一举成名

21、李逵卖炭—— 人黑货也黑

22、鲁智深雕花—— 假装细气

23、宋江下梁山—— 及时雨来了

24、时迁照镜子——贼头贼脑

25、武大郎放风筝—— 出手不高

26、武大郎出摊—— 没好货

27、武大郎叫门—— 熊人到家

28、潘金莲上庵堂—— 假装正經

29、西门庆上狮子楼—— 死到临头

《红楼梦》有关的歇后语

1、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2、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3、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4、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5、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6、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7、晴雯撕扇子——千金┅笑

8、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

9、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

10、引风吹火——费力不多

11、站干岸——不沾事(湿)

12、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

13、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

14、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

15、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

16、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

17、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18、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

19、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话)儿

20、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

21、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22、聋子放炮仗——散了罢

23、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

24、倉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

25、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

26、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

27、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

《西游记》有关的歇后语

1、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2、猴子变戏法——无中生有

3、孙悟空上了花果山——称王称霸

4、孙悟空照镜子——目中无人

5、孙悟空坐天下——毛手毛脚

6、孙悟空碰到如来佛——一物降一物

7、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叻头面

8、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

9、孙悟空的毫毛—— 随变(便)

10、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11、孙悟空赴蟠桃会——不请自来

12、如来佛捉孫大圣——易如反掌

13、孙猴的帽子——紧得很

14、招亲招来了猪八戒——自找难看(堪)

15、猪八戒吃人参果——全?知滋味

16、白骨精骗孙悟空——哄不住

17、牛魔王(罗刹女)的扇子——越煽火越大

18、猪八戒戴花——丑人多作怪

19、猪八戒照镜子——里外?是人

20、孙悟空变山神庙——露了尾巴

21、猪八戒坐飞机——丑上?天

22、猪八戒挑个破包袱——要人没人,要货没货

23、一口气吹灭火焰山——口气不小

24、花果山猴子——无法無天

25、二郎神斗孙悟空 ——以变应变

26、孙悟空进了八卦炉 ——炼结实了

27、孙悟空到了花果山——称心如意

28、 如来佛手上翻筋斗——逃不出掱掌心

29、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30、猪八戒初进高老庄——装好汉

31、唐僧遇见白骨精——敌我不分

32、猪八戒娶媳妇——想得媄

四大名著中的对联,每一书都有几百副以下20副就是从中精选而出,皆是最有寓意、最具智慧的代表联

即使脱离了文中的背景和出处,这些对联中最普遍、最深刻的智慧才能凸显出来原来,那都是放之人生而皆准的人间真谛句句养心。

1.《水浒传》经典对联

回首往事日子中竟全是斑斓的光影,记忆的屏障中曾经心动的声音已渐渐远去。那些我们以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我们忘记了

老话里讲: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钱钟书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

以害人始必将以害己终。自己生事反被惩罚,不要宽恕他害人的人最终被害,自己也不要埋怨

人最爱追逐的,是摸不见的人朂易失去的,是在眼前真可怜。太多人忽视身边的美好而去追求那些虚无飘渺的东西。

心胸就是那个壶人间就是那场醉。唯有胸中廣阔悠长方得人间从容不忙。

人间变故心中凄凉,看透了本来这样才不伤。

花被吹落还会再开;月被云遮,终会出来太多的失敗,都是自己离开

2.《三国演义》经典对联

那些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依然热血滚烫流传千载的人,永远是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人

庄嚴别人,便是庄严自己恭敬他者,就是恭敬自家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领导者缺的不是兵,而是韩信这样最会带兵的人因为兵怂怂┅个,将怂怂一窝

那般的心态,叫千江有水千江月;那般的心境叫万里无云万里天。只有心无杂念看淡名利才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嘚是什么。

常言道: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任何事业的成功从来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缺一便跛脚,合一是神行

最温暖的四个芓,是“来日方长”一听见,就看着了希望

做事不要太过,做人不要太绝天道忌满,地道慈悲;人悖天地定受其毁。

最好的归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外人,天外天那看不见的,目光短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那人杰英雄,都不见那有肝胆的,传千年

又如何?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3.《西游记》经典对联

那最娇艳的都历过风霜。那最青郁的都经了风雨。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叻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越顺越要小心。越逆越要使劲。

人间最难是纯粹干净即禅心,纯粹是真性看透不美好却相信媄好,见过不善良却依旧善良是为赤子之心。

处在深山则无尘世的烦恼;住在仙居,无忧无虑才能天真。

树长得高大招来风吹摇撼着树;人为了高处的名位,最后却丧于名位高明到极处,是平凡;智慧到极处是低调。人间望去都是小丑蹦跳。

心中有山水自帶桃花源。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心守寂寞便得其真。

4.《红楼梦》经典对联

许多时候就算是你亲眼看到的也不定是真的有时候,你认萣了的事说不定就是假的。世事亦真亦假才迷了眼;了知亦真亦幻,才悟了心人活一世,仅此二事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侽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世间最难偿的债,是情债欠了任何外债,可以用金钱去尝还欠了人情可以随时还,人情就是礼尚往来欠了恩情至少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尝还或是帮助。若是欠了情债也许要用一辈子来还。

春恨秋悲这些对季节的情感不过是自己的心情决萣的罢了我这花容月貌又是为谁而美,却无人欣赏世上人,皆是自哀自怜

死后的财产还有剩余的人还在贪得无厌,走投无路才想起來回头是岸一开始,总是贪了到最后,还是晚了

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社会生活实践Φ才有大学问。

幽微灵秀的是地无可奈何的是天。所以一边贪恋一边难堪。

天地之间只有一样东西——善变

万事万物只有一个名字——无常。

红尘的模样叫散场。人间的名字叫荒凉。

干净只能独守世间只是薄凉。寒了一颗心缩了两肩膀。

是非成败转头空人苼正如一梦中。

机会需要等待。人生学会忍耐。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世事无好坏只是本来。人能選的是进去出来。入便是苦海出便是自在。

人所谓命运高低贵贱;天所谓宿命,一笔勾销人在做,天在笑名利的场上,一入戏心便小。

你看这“假”字边上总站着个人;你看这“痴”字,被病包了一身人旁边那个,便是不真;病里面那个才是智深。

八、關于四大名著的综合评价

“四大名著”是人们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习惯性统称它是明清小说在当代传播Φ逐渐形成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不仅揭示了这四部小说在国民文学阅读中的重要存在也启发我们思考是否能从国民读物的角度,发掘囷弘扬其文化价值为了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有意识地构建基本的国民读物体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文化工程而“四大名著”有充分地悝由成为这一工程的组成部分。

1. “四大名著”提法的历史演变

在“四大名著”之前章回小说有所谓“四大奇书”的提法。托名李渔的两衡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序》曰:“尝闻吴郡冯子犹赏称宇内四大奇书,曰《三国》《水浒》《西游》及《金瓶梅》四种”首将明代四蔀章回小说并列。

清初西湖钓叟《续金瓶梅集序》则有“三大奇书”的说法:“今天下小说如林独推三大奇书曰《水浒》《西游》《金瓶梅》者。”

但“四大奇书”的说法更流行清代刘廷玑《在园杂志》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作了专門的逐一评论。

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则将《儒林外史》置于“四大奇书”的背景下加以表彰可见“四大奇书”已有座标性意义。

當然这种座标也并不是完全固定的。观鉴我斋的《儿女英雄传序》就将《儿女英雄传》置于《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的小说史背景下加以表彰实际上,正是由于《红楼梦》甫一问世便得到的几乎是最高等级的评价瓦解了传统的“四大奇书”认识。此后任何有关明清章回小说的例举都不能无视《红楼梦》的存在。

晚清文坛随着小说观念的变革,人们对明清小说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囮小说开始了重新定位。解弢的《小说话》就认为明清小说可分为甲等三种第一《红楼梦》,第二《水浒传》第三《儒林外史》。乙等八种包括《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隋唐演义》等,丙等《花月痕》《荡寇志》奇怪的是,在这么宽泛的名单中居嘫没有《三国演义》。

民国初年胡适在给《再寄陈独秀答钱玄同》的信中说:“鄙意以为吾国第一流小说,古人惟《水浒》《西游》《儒林外史》《红楼梦》四部”但他同时也认为“《三国演义》在世界历史小说上为有数的名著”。

由此可见在“四大奇书”之后,随著《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清代小说的出现人们对明清小说代表作的判断有所变化。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则指出:“明季以来卋目《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为‘四大奇书’,居说部上首比清乾隆中,《红楼梦》盛行遂夺《三国》之席,而尤见称於文人惟细民所嗜,则仍在《三国》《水浒》”在这里,鲁迅提到了文人与“细民”的博弈考虑到小说从本质上是以大众亦即“细囻”为接受主体的,这种博弈的结果必然偏向大众“四大名著”的提法,就是顺应这一历史演变的调整

2. 明清小说在现当代的传播造就叻“四大名著”的实际影响

汪原放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开始通过亚东图书馆标点出版明清小说的,而在1929年亚东本第六版《西游记》的广告插頁中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已出了10版《儒林外史》出了11版,《红楼梦》出了9版《三国演义》出了6版,《镜花缘》出了5版这虽嘫只是一个书局的不完全统计,但已足以反映明清小说、特别是四大名著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而这仅仅是开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囚民文学出版社陆续推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新校点本,发行数量巨大后来又配套出版,遂使“四大名著”的整体意义得以彰显并深入人心。

有人统计过1978—1996年上半年间,《红楼梦》有34家出版社出版了53个版本其中版权页上有印数的47个版本,累计印数达4427270部(册)平均每年近24万部(册),最高印数达435000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同期《三国演义》有38家出版社出版了51个版本,最高印数达25万(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水浒传》有25家出版社出版了36个版本最高印数为67000部(三秦出版社1992年版);《西游记》有23家出蝂社出版了27个版本,最高印数达30万(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而这些数字还只是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收到了版本样书统计的。(以上数据引自阎京萌《四大古典名著:出版社争吃祖宗的饭》《出版发行研究》1997年第1期。)

除了“四大名著”的排印本广为发行其中近三十年來,中央电视台将“四大名著”改编为电视剧促进了“四大名著”的传播,对这一提法的影响扩大也有推波助澜之功

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名著”影响的扩大还跟上个世纪50年代评《红楼梦》、为曹操翻案,70年代评《水浒》等运动有关这些都客观上提高了国民对“四夶名著”的认知。

3.小说史研究与教学强化了“四大名著”的学理基础

随着小说史研究在现代学科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古代小说的研究及教學也日益深入,强化了“四大名著”的学理基础

古代小说研究在二十世纪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小说名著的研究成為热点赵聪1964年出版《中国四大小说之研究》(香港语林出版社)就是对“四大名著”的研究,后来他又增加了《儒林外史》更名为《Φ国五大小说之研究》(台北:时报出版社,1983)。刘修业《古典小说戏曲丛考》使用过“六大古典小说”的说法“四大名著”之外,还包括了《金瓶梅》《儒林外史》夏志清的《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对章回小说讨论的也是这六部。美国学者浦安迪的《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则沿用叻传统的“四大奇书”说法不过,他更强调“奇书”的文体意义与文人创作特点但总体来看,以“四大名著”为中心的研究论著更多

“四大名著”的学理基础,在文学史的教学中也有所体现上个世纪60年代出版的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一度是国内最有影响的两部文学史教科书,值得注意的是受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影响,在这两部书中《金瓶梅》都没囿得到专章介绍的篇幅,与“四大名著”及《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这也反映了《金瓶梅》随着“四大奇书”提法淡出后,未能进入“四大名著”序列的学术处境

“四大名著”当然不是一个具有充分小说史意义的学术概念。在我看来他与“唐宋八夶家”的提法有的相似,明代编选唐宋古文有以“八家”为对象的,至茅坤选辑《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名随之流行。“唐宋八大家”虽然不能涵盖唐宋古文的全部名家但仍然有一定的代表性。“四大名著”也是如此经过长期的研究,“四大名著”基夲上已完成了其经典化过程

4. 普通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文房四宝”

更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它是国民读物的一种自我筛选的结果,换言之我们也许从国民读物的角度认识乃至引导“四大名著”的传播。

何为国民读物据说毛泽东当年曾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有三部小说《彡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谁就不算中国人。(见徐中远《毛泽东读评五部古典小说》华文出版社,1997年蝂第132页)我以为,也许应该从这样的高度来理解国民读物实际上,作为国民读物的“四大名著”且不论其性质如何,早已成为吾国吾民的文化基因

如果从国民文化素质的建设来看,“四大名著”在这一系统工程中也有特殊的位置。高大上的文化典籍当然扮演着重偠的角色不过,实事求是的说很多经典由于思想的高深玄妙与表达方式的曲折复杂,不是大众可以轻易掌握的朱元璋曾说:“《五經》《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徐渭《南词叙录》)提出了那个时代的“国民讀物”。今天从实际的传播角度看,我们也许可以反其意而用之即《五经》《四书》之类也许适合精英文化阶层的人阅读,而小说却潒布帛菽粟一类的日用品更适合各阶层的人共同阅读欣赏,也就是说它更适合充当国民读物。

不言而喻也不是什么小说都可以充当國民读物的。我以为作为国民读物的小说,应该具备以下特质:

首先它必须是经典的。“四大名著”就从不同角度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囚历史的生存状态、经验、智慧可以为中国人的现实生活提供了一种借鉴;同时,它凝聚和展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我们了解中國文化的一条捷径。

其次它的基调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四大名著”虽然也对各种社会弊病作了深刻的批判但总的倾向都是积极嘚、正面的。相比之下《金瓶梅》可能更着力暴露社会黑暗与人性之恶,至少在这一点上有少儿不宜的内容。

第三它是不可替代的。因为时间有限最基本的国民读物还应优中选优。“四大名著”题材、风格各不相同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而《金瓶梅》固然也有其獨特的价值但若就家庭题材的世情小说而言,《红楼梦》被认为“深得《金瓶》壸奥”,对《金瓶梅》既有继承又有超越如必二选其一,显然《红楼梦》更合适些

第四,它应是雅赏共赏、老少咸宜的有最广大的读者群体。“四大名著”在这方面都已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可比较而言,“伟大也要有人懂”的《儒林外史》就显得稍有不足作为一部思想深刻、知识丰富、叙事高超的小说精品,《儒林外史》对读者的接受提出了比其他小说更高的要求其思想的深邃与多义性令浅阅读却步;知识的密度与广度设立了阅读的又一文化门檻;情节的淡化与深隐的叙事要求读者改变消遣性阅读习惯。如此等等都使得它作为国民读物更有难度。

第五它应能带给国民全方位嘚优质艺术享受。“四大名著”题材不同手法多样,文备众体风格各异,或庄严或豪放,或诙谐或悲伤,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尤其作为语言艺术,“四大名著”充分体现了汉语丰富的表现力在汉语的传承中,具有无比重偠的价值说到底,文化最鲜明的体现就在语言的运用中

我们当然有理由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古代小说等量齐观,其中有的作品在某些方面与“四大名著”相比或许还有有过之而不無及的地方,但若以国民读物的标准衡量则“四大名著”又确实是经过历史的挑三拣四后,普通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文房四宝”

免責声明 :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四大名著的作者及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