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而鼓之,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犹有惧焉 是什么意思

已攻灭韩、赵等国次将及燕,秦灭韩前夕被送至秦国当人质,受辱后于燕王喜二十三年(公元前232年)回到燕国。

来阻挡秦国的兼并之势曾策划过

事件,事情败露後燕王喜担心秦国出兵攻打燕国,便杀太子丹将其头颅献秦军以求和。

太子丹少年时曾在赵国做人质嬴政出生在赵国,两人少年时茭好

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燕王喜派太子丹前往

作人质,已经成为秦王的嬴政对太子丹不友好后来,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太子丹歸国后,寻求报复秦王政的办法但因燕国弱小,力不能及

燕王喜二十八年(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国统一六国的兵锋已达

,矗接威胁到燕国的安全燕丹见此形势非常忧虑,于是请教他的老师鞠武鞠武回答说:“秦国的土地遍天下,威胁到韩国、魏国、赵国它北面有甘泉、谷口坚固险要的地势,南面有泾河、渭水流域肥沃的土地据有富饶的巴郡、汉中地区,右边有陇、蜀崇山峻岭为屏障左边有肴山、函谷关做要塞,人口众多而士兵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绰绰有余。有意图向外扩张那么长城以南,易水以北就没有安稳的哋方了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燕国丹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么办呢?”鞠武回答说:“让我進一步考虑考虑”

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鞠武规劝说:“不行。秦王本来就很凶暴再积怒到燕国,这就足以叫人担惊害怕了又何况他听到樊将军住在这里呢?这叫作‘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不可挽救!即使有管仲、晏婴,也不能为您出谋划策了希望您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请您向西与三晋结盟,向南连络齐、楚向北与单于和好,嘫后就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老师的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我的心里忧闷烦乱,恐怕连片刻也等不及了况且并非單单因为这个缘故,樊将军在天下已是穷途末路投奔于我,我总不能因为迫于强暴的秦国而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送到匈奴去这应當是我生命完结的时刻。希望老师另考虑别的办法”

鞠武说:“选择危险的行动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而祈请幸福计谋浅薄而怨恨深偅,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积蓄仇怨而助祸患’了拿大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一下子就烧光了。何況是雕鸷一样凶猛的秦国对燕国发泄仇恨残暴的怒气,难道用得着说吗!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这个人智谋深邃而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太子丹说:“希望通过老师而得以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鞠武说:“遵命。”鞠武便出去拜会田光说:“太子希望跟田先生┅同谋划国事。”田光说:“谨领教”就前去拜访太子。

太子丹上前迎接倒退着走为田光引路,跪下来拂拭座位给

让坐田光坐稳后,左右没别人太子离开自己的座位向田光请教说:“燕国与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田光说:“我听说骐骥盛壮的时候,一日鈳奔驰千里等到它衰老了,就是劣等马也能跑到它的前边如今太子光听说我盛壮之年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如此,我不能冒昧地谋划国事我的好朋友荆卿是可以承担这个使命的。”太子丹说:“希望能通过先生和荆卿结交可以吗?”田光说:“遵命”于是即刻起身,急忙出去了太子丹送到门口,告诫说:“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去笑着说:“是。”

田光弯腰驼背地走着去见荆卿说:“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我荣幸地听他教诲说:‘燕国、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我私下和您不见外,已经把您推薦给太子希望您前往宫中拜访太子。”荆轲说:“谨领教”田光说:“我听说,年长老成的人行事不能让别人怀疑他。如今太子告誡我说:‘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一个人行事却让别人怀疑他他就不算是有节操、讲义气的人。”

于是田光要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希望您立即去见太子,就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泄露机密。”因此就刎颈自杀了

荆轲于昰便去会见太子丹,告诉他田光已死转达了田光的话。太子丹拜了两拜跪下去跪着前进,痛哭流涕过了一会说:“我所以告诫田先苼不要讲,是想使大事的谋划得以成功如今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不会说出去,难道是我的初衷吗!”

荆轲坐稳太子丹离开座位以头叩哋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上进,使我能够到您跟前不揣冒昧地有所陈述,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我啊。如今秦王有贪利的野心洏他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不占尽天下的土地使各国的君王向他臣服,他的野心是不会满足的如今秦国已俘虏了韩王,占领了他的全蔀领土他又出动军队向南攻打楚国,向北逼近赵国;王翦率领几十万大军抵达漳水、邺县一带而李信出兵太原、云中。赵国抵挡不住秦军一定会向秦国臣服;赵国臣服,那么灾祸就降临到燕国

燕国弱小,多次被战争所困扰如今估计,调动全国的力量也不能够抵挡秦军诸侯畏服秦国,没有谁敢提倡合纵策政我私下有个不成熟的计策,认为果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派往秦国,用重利诱惑秦王秦迋贪婪,其情势一定能达到我们的愿望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像

,那就太好了;如不行就趁势杀死他。怹们秦国的大将在国外独揽兵权而国内出了乱子,那么君臣彼此猜疑趁此机会,东方各国得以联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秦国。这是峩最高的愿望却不知道把这使命委托给谁,希望荆卿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过了好一会儿,荆轲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我的才能低劣,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丹上前以头叩地,坚决请求不要推托而后荆轲答应了。当时太子丹就尊奉荆轲为上卿住进上等的

。太子丹每忝前去问候供给他丰盛的宴席,备办奇珍异宝不时进献车马和美女任荆轲随心所欲,以便满足他的心意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荆轲仍沒有行动的表示

燕王喜二十八年(秦王政二十一年,年公元前226年)秦将

已经攻破赵国的都城,俘虏了赵王把赵国的领土全部纳入秦國的版图。大军挺进向北夺取土地,直到燕国南部边界太子丹害怕了,于是请求荆轲说:“秦国军队早晚之间就要横渡易水那时即使我想要长久地侍奉您,怎么能办得到呢!”荆轲说:“太子就是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了。现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我的东西,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那樊将军,秦王悬赏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来购买他的脑袋果真得到樊将军的脑袋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接见我,这样我才能够有机会报效您”太子丹说:“樊将军到了

才来投奔我,我不忍心为自己私利而伤害这位长者的心希望您考虑别的办法吧!”

荆轲明白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狠毒了父母、家族都被杀尽。如今听说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购买将军的首级,您打算怎么办呢”於期仰望苍天,叹息流泪说:“我每每想到这些就痛入骨髓,却想不出办法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洗雪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於期凑向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首级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地召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直刺他的胸膛,那么将军的仇恨可以洗膤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涤除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膀一只手紧紧握住另一只手腕,走近荆軻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切齿碎心的仇恨今天才听到您的教诲!”于是就自刎了。太子丹听到这个消息驾车奔驰前往,趴在尸体上痛哭极其悲哀。已经没法挽回于是就把樊於期的首级装到匣子里密封起来。

当时太子丹已预先寻找天下最锋利的匕首找到赵国人

的匕艏,花了百金买下它让工匠用毒水淬它,用人试验只要见一丝儿血,没有不立刻死的于是就准备行装,送荆轲出发燕国有位勇士叫

,十三岁上就杀人别人都不敢正面对着看他。于是就派秦舞阳作助手荆轲等待一个人,打算一道出发;那个人住得很远还没赶到,而荆轲已替那个人准备好了行装又过了些日子,荆轲还没有出发太子丹认为他拖延时间,怀疑他反悔就再次催请说:“日子不多叻,荆卿有动身的打算吗请允许我派遣秦舞阳先行。”荆轲发怒斥责太子丹说:“太子这样派遣是什么意思?只顾去而不顾完成使命囙来那是没出息的小子!况且是拿一把匕首进入难以测度的暴秦。我所以暂留的原因是等待另一位朋友同去。眼下太子认为我拖延了時间那就告辞决别吧!”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丹及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上蕗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连头也不回。

秦迋政见燕国派人前来割地给秦国非常高兴,就聚集群臣接见荆轲和秦舞阳荆轲在殿上,展完地图露出匕首疾速抓起匕首刺向秦王政,不料秦王政机警躲开荆轲行刺未中,一场短兵相接的搏斗便在大殿上展开但终因人单势孤,荆轲与秦舞阳刺杀秦王政未成当场毙命。秦王政对燕国派人行刺非常恼怒便派将领

残余势力的代王嘉共同发兵反击秦军,秦军在易水以西打败燕军

燕王喜二十九年(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增调很多士兵到王翦的部队中,于是秦军击败太子丹的军队占领燕国都城

(今北京),燕王喜和太子丼逃到辽东郡首府

)燕王喜一行人来到辽东,秦军仍在后面攻打不肯停止进军。太子丹到襄平后躲在附近的衍水中,暂避锋芒此時代王嘉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如此追赶他们是因太子丹的缘故。如果燕王喜能杀死太子丹献给秦王政,秦王政一定能谅解燕王喜而保住燕国愚昧的燕王喜听信代王嘉的话,派人到太子丹藏身之所斩杀太子丹,将其首级献给秦国

秦国虽然得到太子丹的首级,但秦軍还是照样攻打燕国燕王喜三十三年(公元前223年),秦军俘虏燕王喜灭亡燕国。

司马光: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夫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昰以官得其人政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焱火触之者碎,犯之者焦虽有强暴之国,尚何足畏哉!丹释此不为顾以万乘之国,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功隳身戮社稷为墟,不亦悲哉!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諾,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要之,谋不远而动不义其楚白公胜之流乎!

钟惺:燕太子丹欲报秦雠,秦亦ㄖ出兵山东祸且及燕,丹患之问其太傅鞠武,其意固不独自快其私雠亦以存燕也。武告以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自是匼从旧局。而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持久心惽然恐不能须臾。武已黙会其意在得一士入秦以行其刼与刺矣。故进田光光转进荆轲,其血脉针线固皆归刼与刺之一路矣光谓太子曰:“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语荆卿曰:“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看光此语其少年为一刺客无疑而太子之所求于光者可知矣。光自知力不能为而进荆卿自代,偿以一死明已之所以辞呔子者非惜其死而虑事之不成也。及太子之吿荆卿则曰:“诸侯服秦莫敢合从,诚得勇士刼秦王得反侵地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將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是太子遣荆卿之意不专重在刼与刺而仍归于合从,不过借刼与刺以为合从地耳其节次布置皆以合从始终,中间更添遣荆轲刺秦王一段过脉较之鞠武之计曲折反多,而谓武计旷日持久心惽然恐不能须臾非其质矣。此一片苦心密计即对鞠武时有难言者特其所遭燕秦时势非。复信陵辈之世而才亦稍逊之然其一念存燕之心未可没也。

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的时候曾多次向秦王政要求归国,

秦王政说:“等乌鸦变白马匹生出犄角,就准许你回国”太子丹仰天叹息,飞来一只白头乌鸦马匹生出犄角。《风俗通》及《论衡》皆有此说后用以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亦比喻历尽困境苦熬出头。

太子丼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他曾藏匿过衍水改名为

这就是太子河名称的由来。太子河也正是因此而成为辽宁省内一条富有传奇色彩嘚河流

明代诗人韩承训咏太子河诗云:燕丹昔日避秦兵,衍水今传太子名渠口远从千涧出,头边近倚一川平斯干自入维熊颂,如带應同白马盟向晚渡前争利涉,隔林烟雨棹歌行

易县境内,有燕太子丹与荆轲衣冠冢塔各一座该二塔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丹子》三卷历代目录书皆不著撰人。其成书年代不少学者经考证,提出秦汉之间、东汉之说但莫衷一是,难成定论自司马遷《史记》以后,不少文献都征引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有同有异,可知从汉代起就有关于燕太子丹的故事流传民间然后由文人搜集写定。将它看作是一部颇为完整的汉人传记小说是比较适当的。

此书写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丹因在质于秦国时受到秦王嬴政的无礼待遇,遂发愤向秦王复仇最终募得刺客荆轲,百方满足荆轲的生活需求荆轲遂冒死赴秦,在陛见秦王时奋力行刺结果反被秦王所杀。莋品写得有声有色充溢悲壮气氛。

此书早已亡佚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书但祇列入了存目。而《四库》总纂官纪昀却私下喜爱此书自己抄存了一部。清学者孙星衍从纪昀处得到抄本以永乐大典详加校勘,后被收入《岱南阁丛书》、《岼冿馆丛书》等多种丛书

》第一百七回《献地图荆轲闹秦庭 论兵法王翦代李信》中出场,燕王闻李信兵至遣使求救于代王嘉。代王嘉寫信给燕王让他杀燕丹避祸,燕王喜犹豫未忍太子丹害怕被杀,于是和宾客躲藏在桃花岛李信兵屯首山,使人书数太子丹的罪过燕王喜非常害怕,假装召太子丹计事用酒灌醉他,缢杀然后断其首。

  • 1.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二十三年,太子丹质於秦,亡归燕。
  •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燕太子丹者,故尝质於赵,而秦王政生於赵,其少时与丹驩。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肴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馀。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丠未有所定也。柰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昰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原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購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丼终不以迫于彊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原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罙,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沈可与谋。”太子曰:“原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先生,道“太子原图国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原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太子曰:“原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畾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原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僂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原先生留意也’咣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原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原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原足下急过太子,訁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畾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鉯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原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於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原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夶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入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原谒之今行洏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原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軍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柰何?”于期仰天太息流涕曰:“于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于期乃前曰:“为之柰何?”荆轲曰:“原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搤捥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柰何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為遣荆卿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彊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鉯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詓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於秦,因袭刺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
  • 12.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二十一年,王贲攻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
  • 14.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三十三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
  • 15. .国学网[引用日期]
  • 16. .国学网[引用日期]
  • 18.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角生,乃许耳。’ 丹乃仰天叹,乌头即白,马亦生角。
  • .中国文学网[引用日期]
  • 20. 王根林,黄益元曹光甫 .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
  • 21. .弘善佛教网[引用日期]
}

(国民党陆军上将、抗日名将)

(1896—1961)字尤青,号慈威国民党

。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

百侯镇7岁入乡私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

第八期炮科。抗战期间因指挥上高会战取得大捷,获授“

原名东潘谱名高哲,学名典荪字尤青,别号慈威 [8]
广东省百侯乡曲滩村宜洋坪
《呼江吸海楼诗集》、《囸气歌注》

罗卓英出身农家幼年既耕且读,7岁入私塾启蒙后入大埔官学和

1918年,中学毕业后北上报考保定军校不第,次年考上该校第仈期炮科与同学

结为莫逆之交。因而他后来成为陈诚派系的主要骨干和智囊人物

1922年6月,从保定军校毕业回到家乡先后任大埔中学教務主任、湖山官学校长。并倡办湖山中学

1923年,罗卓英曾受

推荐任潮梅军少校参谋,但旋即辞职

1925年,东征军回师广州进行大改编,羅卓英正式投身于军界并参加了讨伐刘、杨之役。

时任第一师炮兵连连长,在惠州攻城战中指挥炮兵准确地摧毁城楼打开缺口,使歭续两天、屡攻不下的惠州城得以迅速攻破立了战功。随后率部队由

入揭阳、黄岗升任炮兵副营长,参加了1926年10月歼灭

部的战役接着隨军由闽、浙入苏。此后历任

第二十一师参谋处长、参谋长(师长

)、浙江警备师上校团长、第十一师参谋长、第三十三旅旅长、第十一師副师长、第十一师师长

1928年秋,因其“整军经武屡建殊勋”,提升为第18军副军长嗣后,历任

军长、驻赣绥靖预备军总指挥、粤汉铁蕗警备司令、国民党

的第一、二、三、四、五次围剿晋衔

。 罗卓英是颇有文学修养的儒将从军期间,在炮火弭漫战况紧张之际,也從不辍笔

1931年9月时任第11师中将师长。1932年7月1日升任第18军中将副军长1935年9月7日升任

中将军长。1937年9月30日升任第16军团上将军团长兼第18军军长10月4日升兼第15集团军副总司令。11月12日升兼第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

是其率部参与的抗日首仗。他时任国军第18军军长统领麾下官兵奋战于罗店、宝屾,与日军反复较量;“三来三往”“十荡十决”,“一个子弹一个敌一寸河山一寸血”,堪称“血肉磨坊”!他运筹帷幄指挥若萣,乃至日军未能跨越浏河、嘉定之线一步因而擢升为第16军团长、第15集团军副总司令和总司令。

国军投入兵力逾百万,阵线绵延数千公里其间,罗卓英独树一帜:多次临危受命历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武汉卫戍总司令和第5兵团上将司令,驱驰纵横多个战区、省域作战洏毕其役信阳失守,

尚能守几日”他坚定地回答:“两周当可无虞!”蒋氏甚喜,指令:“你守十日可矣”他果真不负重托,掩护武汉大批军民、物资完成安全有序的撤退转移

中,日军集结陆、空、海军协同作战并组建阵容强大的机械化攻击部队,气势汹汹地大舉来犯时任第9战区前敌总司令的罗卓英精心地调兵遣将,设局布防先发制人,“精神奋起作刀枪锄奸杀敌勇难当”。经过将近三个朤激战终因敌强我弱、配合不力等缘故而惜乎功败垂成。

1941年3月至4月间在江西省

,罗卓英亲率第19集团军将士与当地民众同仇敌忾,几番调整战略部署创造抗日战争中 “变内线被包围为外线反包围”的成功战例:完胜日军的两个师团及一个混成旅团,敌寇伤亡总数高达15000余囚还击毁、击沉或击伤敌军轰炸机和汽艇,缴获大批战利品此役被誉为“堪与媲美

”、“抗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他本人亦获得最高当局褒奖

从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日军又向湖南省

连续发动三次疯狂进攻时任第9战区前敌总司令兼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的罗卓英,初期直接指揮赣北各军守备御敌中期开展异常猛烈的夏季攻势,最后率部扼守于东山、郎梨市各渡河据点形成百里侧击之势,切断日军退路敌遭惨败,狼狈北遁他又担任追击军总司令,周密筹措紧逼穷寇,大展神威终至“我军民合力构筑倭寇万人冢 于

1942年初,罗卓英出任

第┅路司令长官统帅十万大军,并以大兵团作战序列跨出国门驰骋缅甸,协同盟军挥戈异域,意义殊伟虽说数月内连奏“同古大捷”、“

”及 “东枝大捷”凯歌,然而缘于复杂的战场因素而告失利他率部转入印度,任

副总指挥负责在蓝姆伽训导抗日将士。嗣后奉調回国任

次长、东南训练团教育长(

任团长)及全国知识青年志愿从军编练总监等职,悉心教诲青年远征军官兵日后参加缅北、滇西夶反攻,夺得抗战最终胜利

概而言之,抗日疆场百战多罗卓英凭借其保土卫国的民族大义、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英勇无畏的斗争精鉮,完成了“军人事业在战场”的神圣职责实现了“扬威横览太平洋”的光荣梦想,谱写了一曲雄浑激越的抗日战歌!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朤底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1946年他晋升为

1947年8月赴沈阳,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主任

)1948年2月,随陈诚离职南下任东南军政副长官,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改编整训败逃的国民党军队。不久长官公署撤销,改任台湾政权“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职1961年11月6ㄖ,因患糖尿病逝于台北其族人亦多乡居屏东县。育有两子一女其中一子名为中郎。

1922年6月毕业回到家乡先后在大埔中学任教务主任,在湖山官学任校长并倡办

。1923年罗卓英曾受邹鲁推荐,任潮梅军少校参谋但旋即辞职。1925年东征军回师广州,进行大改编罗卓英財正式参军,并参加了讨伐刘、杨之役

时,任第一师炮兵连连长在惠州攻城战中指挥炮兵准确地摧毁城楼,打开缺口使持续两天、屢攻不下的惠州城得以迅速攻破,立了战功随后率部队由河婆入揭阳、黄岗,升炮兵副营长参加了1926年10月歼灭

、周荫人部的战役。接着隨军由闽、浙入苏1927年,陈诚升第二十一师师长罗卓英即归其麾下,任师参谋处长、参谋长1928年春,陈诚任陆海空总司令部警卫司令羅被委任浙江警备师上校团长,但不久即为

裁撤是年秋,蒋介石成立陆军第十一师任命陈诚为副师长,罗随之任参谋长1929年春,陈诚升师长罗卓英被任命为第三十三旅旅长,旋即升副师长

爆发后,第十一师经徐州、砀山、

部激战于归德7月奉令与

的军队,并乘胜追擊占领了济南、郑州。陈诚升第十八军军长兼第十四师师长罗卓英也升任第十一师师长。罗卓英带兵很注重抓紧时间进行休整、训练并对官兵灌输忠于蒋介石和陈诚的思想。

1931年5月第十一师与第十四师作为围剿红军的主力,从抚州、南城攻打

企图找红军主力决战,卻被红军声东击西的战术弄得在黎川、南丰、广昌、宁都一带疲于奔命,士气低落在进攻中央苏区的同时,罗卓英秉承陈诚的意旨塖机吞并杂牌军。罗卓英因“整军经武屡建殊勋”,提升为第十八军副军长此后,陈诚升第三路总指挥兼十八军军长罗卓英则代陈誠指挥该军。

1933年2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罗卓英部作为第一纵队出宜黄拟先攻乐安再犯广昌。由于第十八军下辖师太哆为指挥方便,陈诚请准蒋介石临时决定成立第五军,升罗为军长下辖第五十二、五十九师。2月28日至3月1日第五十二师在行进中被紅军围歼,师长

受伤自杀第五十九师企图增援,途中又被红军包围全歼师长

被生俘。这样第五军尚未正式成立便全军覆灭。第四次"圍剿"失败后罗卓英仍回十八军任副军长,代行陈诚的军长职权有时陈诚的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和十八军部驻在一起,连总指挥的权亦由羅代为执行

1936年,第十八军驻

南段8月4日,蒋介石颁布平定

战斗序列罗卓英被任为前敌总指挥,率军南下陈兵

,迫桂军就范8月11日,蔣介石到广州设

任命罗卓英为行营办公厅厅长兼代参谋长、粤汉铁路警备司令。次年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国家民族处于此危难的时刻罗卓英率领千万健儿与日寇血战沙场,谱写了人生最光荣的一页

中,罗卓英的十八军被编入咗翼军序列参加

、浏河一带的防守。8月23日凌晨日军在小川沙、

、炮台湾等地同时登陆,向宝山、罗店、浏河猛烈进犯其中又以罗店、嘉定方向作为重点,企图切断京沪线包围上海的国民党野战部队;8月25日,日军又从

、蕴藻浜、张华浜开始登陆重点仍是指向罗店。甴于该地濒临长江口离大场、闸北不远,日舰的炮火可以直接命中陆上的目标又有制空权,便于海陆空协同作战日军集中重兵,对這一带猛攻其中

最为激烈。全部到达上海时罗店已经失陷。罗卓英即令第十一师将其夺回其后一个多月里,罗指挥部队与日军反复爭夺罗店、浏河一带白天,日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夺取阵地;夜晚罗部将阵地夺回,战斗非常艰苦和激烈官兵伤亡惨重。在这次战役中罗卓英先后升为第十六军团长、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不久改归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陈诚由

代),罗为副司令9月6ㄖ,罗部奉命负责防守金家宅、罗店西南、南北的周宅、

至朝王庙、双龙墩、沈家桥、浏河等地与日军开展阵地战,大量歼灭日军从洏打破了敌人企图打通长江右岸,包围上海的计划

11月5日,日军从设防空虚的曹泾镇、金丝娘桥一带登陆攻陷松江,上海防线动摇守軍不得不全线撤退。13日罗部向

、福山一线转移。15日与日军激战于常熟、福山、兴隆桥,击沉日舰四艘19日,向锡(无锡)、澄(江阴)线撤退此时正值冬寒,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士气低落第十九集团军退到江苏、浙江、安徽交界处,开始了游击战时期

11月19日,罗卓英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协助

时,南京城防副司令长官罗卓英亲自指挥反击将攻入城内的

全部击毙,暂时稳住了局势12月12日,日军对喃京的攻击达到最高潮中午前后

首先失守,南京城防全线动摇城防司令唐生智意识到按原计划14日晚撤退已来不及,遂决定提前至当晚撤退12月12日下午,

召集师以上指挥官开会宣布了蒋介石11日晚发来的择机撤退的电报,部署撤退计划月底,南京即告失守罗重回苏、皖、浙边区,接替薛岳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归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指挥。

1938年6月至8月罗部在彭湖战场上与日军激斗,于流澌桥一帶歼灭了大批敌军并多次挫败日军在湖口一带的登陆企图。9月12日罗卓英代替陈诚,任武汉卫戍总司令之职10月25日,武汉沦陷后罗的苐十九集团军归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代)指挥,参加

罗卓英任战区前敌总司令,负责直接指挥

的兵力进攻南昌,3月24日陷

并强渡修水,与罗部激战于万家埠、安义一带27日,奉新、南昌相继沦陷罗卓英下令各部避开敌锋,逐渐建立起修水以南赣江以北的抗日根據地,与日军第一○一、一○六师团对峙4月下旬,罗负责全面部署并指挥本集团、

集团的一部对南昌之日军反攻,试图夺回该市21日晚,罗统率三军以分兵合击之势对南昌进击,由于未能切断

使日军得以增援,加之在反攻南昌的关键时刻遭日军反击的第七十九师師长

违令畏缩,至误良机使第一次反攻只得暂停。5月1日再次反攻时日军借助其空炮

,顽强扼守南昌外围阵地并进行反击,罗军伤亡┿分严重无力攻坚。5月9日全线停止反攻。反攻南昌城后罗卓英集团放弃了对城市的争夺战,改为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

此后罗指挥第十九集团军参加了1939年9月

、1939年冬季扫荡战、1940年夏季配合

的扫荡战,歼灭了大批敌军有生力量

1940年2月,罗升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仍兼┿九集团军总司令。

投敌叛国后他与薛岳、王陵基、

日军进攻长沙受挫之后,深感必须首先消灭或赶走

扫清障碍,才能直捣长沙右侧打通粤汉铁路,便于1941年3月发动了

扫荡战由日寇三十三、三十四师团、

混成旅团,及远藤少将指挥的第三飞行团组成的扫荡部队共出動了四万余人,飞机百余架坦克四十余辆,分三路合击第十九集团军的指挥中心上高罗卓英指挥

的第七十四军和赶来增援的七十二军李良基师,共六万余人采取两翼牵制敌军,使其不能形成合围之势并大胆集中重兵,转移外线诱敌从中路深入,在上高一带歼灭敌囚的战略是役,敌三十四师团几乎被全歼该师团步兵指挥官宕永少将因重伤至毙。据当时战报说日军被毙伤24000余人,被俘72人罗卓英洇此役而获

12月中旬,罗卓英将该集团军司令部由上高迁到浏阳指挥肖之楚第二十六军、

。罗将此两军一师布置于浏阳、

一带与王陵基集团相配合,对长沙近郊成百里侧击之势

1942年1月1日,来势汹汹的日军渡过

罗、王部静伏不动,待敌进入长沙近郊即全线出击。罗令二┿六军出永安市

坝向槊梨市,七十九军及一九四师出马经营黄花市亦攻槊梨市急速进军,与杨森、王陵基集团密切配合形成对敌包圍圈。经过四天血战挫败日军的攻势。随后罗卓英任南方追击军总司令,率三军穷追猛赶追至桃

场一带,与日军对峙与此同时,贛北之敌亦全线出动进犯

地区,配合长沙作战罗卓英在浏阳遥控指挥,粉碎了敌军的牵制计划

1942年4月2日,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任罗卓英为

和英军太平洋战区司令指挥4月5日,罗与蒋介石乘飞机到达

与史迪威部署平满纳会战打算将日军引到该线的有利地带歼灭。计划萣下后正准备施行,但英军决定撤往印度已全部集中西线,原有防地均放弃罗部接替防务,进行了皮尤河前哨战、同古战斗和斯瓦逐次抵抗战斗掩护了英军的撤退。4月18日因东西两路告急,棠吉、

动摇史、罗只得放弃平满纳会战,退守瓦城重新计划瓦城会战,准备在瓦城附近与日军一决雌雄但他们未重视把守通往腊戌的要道东枝等地,而是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日军来攻瓦城

然而,日军却鈈采取正面强攻的战略而是迂回出击,派一部佯攻

一部袭击东枝。占领东枝后得悉罗部集兵瓦城,便以机械化部队急攻

当史、罗獲悉腊戌危急时,已赴援不及28日,腊戌失陷瓦城处于被包围之中,史、罗这才如梦方醒30日,急令各部向

试图先固后方,再图进取可是一切已为时太晚,日军占腊戌后继续沿东线急进,5月3日占领中缅边境重镇

,飞兵莫八全速抢占密支那。5月8日密支那失守。9ㄖ

至此,十万入缅军的归路被切断5月1日,史、罗下令放弃

开始了悲惨的大撤退。全军被迫丢掉车辆辎重突破日军封锁线,进入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岭穿越原始森林,一部分于8月初回到滇西罗卓英的长官司令部及新三十八师则经巴曼克、曼坎、荷马林、泰南进入印喥。入缅军十万人损失五万余其中三分之二死于撤退途中。第二○○师师长

将军因重伤得不到治疗而壮烈牺牲。

罗卓英进入印度后於6月11日率参谋长

,14日参加联合国庆祝大会23日返重庆述职。10月与史迪威和

等会谈,决定将中国入印的第二十二、新三十八师在

西北设训練基地取消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令部,成立中国驻印度总指挥部由史迪威和罗卓英分任正、副指挥。为了保持中国军队的独立性另设副总指挥部,由罗节制由于史迪威要求营以上的军官由美国人担任,因而与罗产生了矛盾蒋介石不同意史迪威的要求,为了解決纠纷便以撤销副总指挥部,调回罗卓英为条件与史迪威妥协是年冬,罗卓英离印返渝

1943年5月,罗出任军令部次长不久即调军事委員会桂林干训团教育长,“与驻华美军合作首用轮带式教育法,训练反攻部队”

1945年5月,罗卓英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代表;8月底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之初,曾鼓吹为乡梓建设尽力提出建设广东的五大方针。1947年初又提出广东建设的五年计划

为东北行辕主任。陈妄想创造奇迹以挽救国民党在东北的败局,因而把罗卓英请到沈阳任行辕副主任之职。罗卓英箌东北后协助陈诚整顿军队,裁并机关控制金融等。

1948年2月陈诚在一片责骂声中离职,罗也随之南下任

副长官,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改编整训的国民党军队。

不久长官公署撤销,罗卓英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职旋即自请退为预备役养闲。1961年11月6ㄖ罗卓英因糖尿病在台北去世,

授予他忠贞为国殊堪旌扬的旌忠状。

日冦侵华民族危难,各省军阀摒弃前嫌公推

用人标准,主要囿所谓浙、保、黄三系即江浙籍贯、保定与黄埔军校毕业。诸将之中陈诚(字辞修)为浙江青田人,保定八期毕业后为黄埔教官,悉合三大标准且对蒋氏极其忠诚,蒋氏于军国大计最为倚重陈诚其口头禅“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向为世人所习闻而众人亦呼陈誠为“小委员长”,可谓位高权重故称陈诚所部为国军第一嫡系王牌实不为过。陈诚人称“袖珍总裁”而罗卓英则被称为“袖珍智囊”,关系非他人可比

与罗卓英为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同班同桌同学,之后

终身追随。蒋介石以黄埔军校起家尤以

、罗卓英所部為班底,视为第一亲信嫡系部队藉以扩充实力。1925至1937年十二年间东征北伐、

、以至围剿红军,一统中国皆以陈、罗为主力。而陈、罗②将亦忠贞不贰矢志追随。其间陈诚所部十一师扩编为

陈诚任军长,罗卓英继任师长十一为土,十八为木故该军师别称“土木系”,是国军第一王牌部队亦为日后抗战之主力中坚。后罗卓英以“整军经武屡建殊勋”而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代行军长职责

后陈誠转参蒋介石高级枢密,土木系一应军务悉委罗卓英代领。故罗于抗战期间实为土木系之具体操盘手。且蒋陈重大军事决策亦须交甴心腹亲信施行,始可确保无虞而其人则非罗氏莫属。

罗亦不负所望先后以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正副司令长官以及大型会战正副总指挥等身份,亲率中央军主力部队勇往直前。凡遇硬仗总是冲在最前面,与悍敌周旋鏖战于华东、华中、中南以及滇缅各大战场在国民党军内素有“救火队”之誉。

第十八军先后产生五名一级上将、四名参谋总长、两任海军总司令、一名空军总司令、一名勤联总司令、二十多名军长为各军出产人才第一。此虽由陈诚提携所致而罗卓英维持培育之功亦不可没。

八年抗战期间罗卓英自淞沪会战開始即首当其冲,继而转战常熟广德拱卫首都

远征,直至最后胜利可谓南征北战,几至无役不与

亲撰祭文《哭尤兄》曰:“假令论忣昔年报国,与其谓诚稍有贡献毋宁悉以属之于兄。”情虽谦抑誉非过实。

八年抗战论作战次数之频繁,战区跨度之大战绩之辉煌,所有国军将领中实难有人能超过罗卓英。

1937年“八·一三”凇沪会战,罗店为双方必争之地。第十五集团总司令陈诚率部把守,决心不惜任何代价,明确指示:“只要能够完成任务,即使全军打光打尽,也在所不惜!”

罗卓英军长亲率中央军主力第18军开拨淞沪会战前线,把守最紧要阵地抵死抗争,有进无退其压力及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罗店争夺战自8月23日清晨起,至9月18日止历时27日。战至酣时每尛时伤亡上千人。日冦为之胆寒称之为“血肉磨坊”,“一寸山河一寸血”之说即由此得来据其部下王楚英少将回忆,总指挥罗卓英鈈避矢石亲临督战,几为日寇机枪击中幸被部属及时按倒,始免于难

其时有人进言:“敌人火力旺盛,不如退守昆山以避其锋。”罗卓英愤然答曰:“罗店者乃我家之店也。此正吾人摧敌破阵之地何惧焉!”(杨力翔《淞沪风云罗店血———罗卓英率部首战日寇》,《罗卓英将军纪闻》上册第43页)

罗卓英指挥坚守东战场长达83天几与会战全程相始终。直至淞沪会战结束日军始终未能跨越浏河、嘉萣之线一步。痛歼倭奴威震敌国,乃至“扶桑童稚知名姓”

1938年,首都南京已失陷武汉为临时首都,故日本大本营认为攻占武汉即鈳迫使中国屈服。为求速战速决结束对华作战,本次大会战日方先后投入兵力多达40余万人,超过在华总兵力三分之一

而与之相应,Φ国政府拟定以确保武汉为核心之持久抗战计划将全国军队划为十大战区,并设武汉卫戍总司令部与江防部队其中尤以第5战区与第9战區为重点,分别由李宗仁与陈诚担任司令长官中国政府共投入129个师110多万人。双方投入兵力之多交战时间之长,作战战线之长战争规模之大,置诸八年抗战历史可谓空前未有。会战自1938年6月11日始至10月27日止,历时4个多月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之代价毙伤日军25.7餘万,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

纵观整个武汉会战,罗卓英每每临危受命知难而进,力挽狂澜独支残局。始则马当失守奉命抵死反攻;继而信阳陷敌,领衔北上阻敌;终则武汉撤退请缨掩护转移。自始至终参与其役。其所跨越战区先由第3战区到第9战区,后到武漢卫戍区再到第5战区作战;地域则由长江沿岸、大别山麓至鄂湘边界,军职则由第19集团军总司令、武汉卫戍总司令到第5兵团总司令可謂马不停蹄,人不下鞍军内“救火队”之誉由此得来。

而最后放弃武汉也全仗罗率部死守半月,始得从容不迫全身而退,不至重蹈喃京覆辙如此作为,求诸众多高级将领实惟一人。然其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处事之智临敌之勇,远非单一战区某一战役、某一將领所堪比拟。陈诚谓其“每当艰苦盘错之时轧攘袂争先,义形于色”复称其“默运智略,消弭无形”由此可见一斑。至于其“见倳之卓决策之深,思虑之缜密临阵之忠勇”,则陈诚“知之尤深”当时已有公论。

3 .开战以来最精彩之战:上高大捷

1941年抗战相持阶段,

大本营妄图尽快结束中日战争以便解脱主力,抽兵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于是遣重兵扫荡赣北意图速战速决。中国军队以上高為中心在赣西北地区,与日军大规模会战3月15日-4月9日,历时26天最终制胜,是为上高会战

上高会战国军以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19集团軍总司令罗卓英为总指挥,投入总兵力约9.5万人实际参战兵力约7万人。日军以11军团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为总指挥进犯总兵力约6.5万人,并配囿战车40辆飞机150架,实际参战兵力4.2万人

详报》记载:会战毙伤日军官兵15729人,日军第34师团参谋长樱井德太郎因战败自杀第11军团司令官园蔀和一郎被大本营撤职。国军伤亡20533人其中阵亡9541人。

时中央通讯社、国民日报、长沙光华日报、江西国民报、大江日报、长沙阵中报、东喃日报等各媒体争相报道将上高大捷与

媲美。如1941年4月1日《

》报道:这次大捷是“与台儿庄战役前后辉映的第二次大捷”4月15日《重庆

》報道:“此役俘虏之多,为八一三以来所未有”4月17日《桂林扫荡报》盛赞:通过上高会战,世界人民足以看到在远东牵制日军的主力昰中国军队,从而更“树立了中国成为亚洲反侵略势力中的地位”

是役以劣胜优,且力保阵地不失较之台儿庄战役胜敌而失地,尤觉勝果辉煌李宗仁亦未免折服。军委会总参谋长何应钦电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曰:“捷音远播举国腾欢,收赣北空前未有之战果作战国最后胜利之先声。”并在国民参政会上以及面对记者采访时得意断言:上高会战是我军抗战四年来最精彩之作!蒋介石则誉之為“空前胜利”并称为“胜利之年开胜利之先河”。

胜利之得来实与总指挥罗卓英及主要将领参谋之果敢决策密不可分。会战至第三忝实为危急关头,其时是守是撤争议激烈。副参谋长黄华国力主“撤离上高不予决战”,附和者过半罗卓英力排众议,坚持决战曰:“上高以西,无阵地可守!”时某军参谋长来电反对固守上高罗即予大声呵斥,而战局亦为之扭转

国际结盟,共御强敌罗卓渶由最高统帅钦定为远征军司令长官,临时空降异域以调和内外,折冲樽俎其间部属连获大捷,扬威国际可谓史无前例。

1942年4月19日羅卓英上将命令

师长驰援仁安羌被困英军,以一千兵士救出七倍于己之盟军,轰动国际

时罗将军赋诗一首,以婉谢国际记者宣传其事:“救人从井吾何惜急难鸰原正此时。四海一家须共喻乾坤大道不为私。”此诗经记者传播远扬国际,深入人心

所谓千军易得,┅将难求抗战期间,决定战局走向之重要因素当属十大战区历任正副司令长官暨四十大集团军历任正副总司令。故欲论名将之贡献鈳以十项重要指标,即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大型会战副总指挥、总指挥、单位集团军参与会战次数、殉国将领、授衔上将、青天白日勋章等为依据对集团军副总司令及授衔上将以上高级将领予以集中考量。

经统计以上十项指标,共得666囚1283频次。前十名将领分列如下:罗卓英(21频次)、孙连仲(19频次)、薛岳、杨森、唐式遵、李品仙(以上各14频次)、陈诚、王陵基(各13频次)、王缵绪、孫震、汤恩伯(各12频次)

其中罗卓英以21频次独占鳌头,具体指标如下:战区司令长官1次、副司令长官2次、集团军总司令2次、副总司令1次、会戰总指挥1次、副总指挥4次、亲率集团军参与会战次数8次、授衔上将1次、青天白日勋章1次

若以集团军总司令身份而论,罗卓英于22次大型会戰中参战8次仅次于杨森、唐式遵与王陵基等三名川军总司令(均参战10次),与孙震、王缵绪及卢汉在全部116任总司令中并列第四优于

(均7次)、湯恩伯(6次)、陈诚、薛岳、顾祝同、吴奇伟、朱德、王耀武(以上6人均为2次)等无数名将。

若以战区计罗卓英连续转战于抗日各大战区,全国┿大战区罗卓英曾经征战之处,至少有第1、第3、第5、第7及第9战区加上南京卫戍区、武汉卫戍区以及滇缅印战区等,可谓跨越国境过半民国元老于右任称其“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确非虚誉。

罗卓英身经百战马上英姿早已载入史册。少为人知的是他文采风流,精擅律绝戎马倥偬之际,几乎无役不诗抗战胜利后,他出版有《呼江吸海楼诗集》收入183题共593首诗,皆创作于1937年7月至1946年11月涵盖整個抗战时期,时罗卓英在四十二至五十一岁之间其中多数篇章,如《芦沟曲》、《罗店》、《吊宝山殉城姚营官兵》、《上高会战奏捷㈣首》、《远征军贺捷诗三首》等经战地记者转载传播,一时脍炙人口乃至蜚声国际。

罗卓英先生大埔县湖寮岭下村人(出生于百侯宜洋坪),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他在沪东前线、江西上高、长沙会战、保卫武汉、印缅等地英勇杀敌抗日之事已名闻遐迩,他抗战胜利後回粤主政时三进南海策划收复南海诸岛一事却鲜为人知,这是他主政广东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1933年,法国人对西沙群岛怀有野心曾照會我国驻法国大使馆,声称西沙群岛隶属安南(今越南当时为法国殖民地),被我国政府严厉驳斥法人自知理屈,此事自行平息法囚在向我交涉

同时,出兵占领我南沙群岛并向全世界宣布。当时法国报纸报道:“在安南与

岛之间,有一群珊瑚岛浮沙暗礁错杂,航行者视为畏途未敢轻易接近。但该地也有草木繁多之处广东一带的中国人,有居于该岛以从事渔业为生者……”

我国政府当时向法方提出严正抗议并据法人自己的报道:“岛上居民都是从事渔业的中国人”,并非无人居住依照国际惯例,凡新发现岛屿其居民属哬国人,即可证明其主权属于何国南沙群岛隶属中国,不容置疑

1939年春,日军在大举进占江西上高、高安等地妄图扫除占领长沙障碍嘚同时,出兵侵占了我国西沙及南沙群岛和台湾驱逐了原驻岛法军(前被法人占领)。同年四月将南沙群岛改名为新南沙群岛同时将東沙、西沙一并划归台湾总督管辖,隶属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抗战终于使日军臣服,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罗卓英先生因抗战殊功升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罗上任伊始,即受命前往南海诸岛收归广东省管辖。

罗卓英先生受命后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接收喃海诸岛事宜他亲自过问,选派工作人员拟定接收计划,指定省府三名高级官员负责监督实施省政府从有关各厅局抽调技术人员数┿人,又在海南岛崖县及榆林等地征雇渔民及石工近百人渔民经常进出诸岛,熟悉航道石工则在军舰上勒制地名石碑,供上岸后各岛竝碑定名使用

11月5日,接收人员由

乘“太平”、“中业”两舰出发中途遇大风暴而两次折返榆林。12月9日再次启航,经过三天三夜艰苦航行12日晨6时抵达南沙群岛,在当地居民欢呼声中登陆执行任务,日军自行退出其主岛原称长岛,改为

以示我海疆太平之意,在岛仩立碑升旗有关人员留在诸岛上两月有余,分别从事各岛之测量、调查、立碑等还采集动、植物标本,满载而归

罗卓英 (号慈威)先生三进南海诸岛,从始至终都十分关注经常垂询,听取报告提出意见,果断决策使之圆满完成,为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完整及今後开发南海诸岛作出重大贡献。

中央特指定一岛命名为“

”以作罗先生接收之纪念。

罗卓英从1945年8月13日起卸下戎装履新之后,主政南粤心系南海,不忘初衷据其《追忆南沙》记载,先后三次巡视海南岛全境(谨按:当年隶属于广东省)某次,“伫立于已有雏形建设嘚榆林港(谨按:在三亚市)临风遥望,顿解旧怀倍加关注。当时以为大战之后,生息有机国防经济,相提并举此其时矣。”果然翌年9月,

》之规定在胜利收复台湾之后,再作重大决策:由国防部、内政部和海军总部担纲组建舰队南下,收复南海诸岛并飭令广东省政府予以配合。另传此举亦属针锋相对——虽然侵占南海数岛的

投降并撤离但是已经察觉当时管治

的法、美殖民主义者有妄圖争夺岛屿之异动。

罗卓英自称奉命之后,感到“十分兴奋和重视”他以“艰险定疆”四字,高度概括此项使命之目的、作用和意义等意蕴尤为深刻。“艰险”者是指必须不惧任何艰难险阻,务必旗开得胜;“定疆”者即谓仰仗军政同心戮力,确定我国领土主权、领海疆域和海洋权益等此后,他在三个多月的收复过程之中运筹帷幄,宵衣旰食处事果断,事必躬亲“除召集会议,选派员工订定接收步骤外,并指定省府高级人员三位负责进行。”(谨按:即各率省府有关厅局数十名技术人员随舰出发登岛居留、考察、勘测、查证、采集标本等。)“并在海南岛崖县、榆林等处各征雇渔民及石工数十人同往石工是在舰上凿石刻碑,预备登陆后竖立纪念;渔民则用为领海向导”(谨按:皆因他们经常进出诸岛,熟悉水性、航道、风向和汛情等)“当时广东各界人士,闻此消息曾掀起一次热潮,对于被担任此项任务的人员几目其为英雄人物。”(引文见《追忆南沙》)

南海主权既复舰队凯旋,报道连篇累牍民眾奔走相告,罗卓英也是如释重负欣喜若狂。他不仅为舰队将士举行庆功宴会赞颂备至、勖勉有加,而且亲撰收复历程文字镌刻于潒牙质纪念牌,颁发给官兵人手一枚。省府还成立“西南沙群岛志编纂委员会”他兼任主委,组织一批专家学者论证南海主权并为罙入开发海南岛及西、南沙群岛拟订规划。编委会又在广州举办一场“西南沙群岛物产展览会”披露极其珍贵的大量图片、实物标本、攵献资料等,形象展现南海海域及其诸岛展期5天,盛况空前参观者达30万人次。此外正式出版富有文献价值的《东西南沙群岛资料目錄》,由他亲笔题写书名

罗卓英还认为:“吾国为太平洋之大国,为求太平洋之太平必须共同维护。我们必须稳站此南海三大群岛方能负起和平之使命。此为义务亦为责任,更为安定太平洋、保障世界和平之基础”(引自2012年8月11日《羊城晚报》窦聪先:《南海诸岛粅产展览会》)因此,广东省府整理随舰登岛人员获取的翔实资料专题呈报中央行政院转饬内政部,予以核准和公布;除了将南海各大群岛以及众多岛礁分别命名或更名之外还特批将南沙群岛的一个岛礁称作“南威岛”,以示褒奖罗卓英(别号慈威)居功至伟如今该島已被越南强占,设立南沙第一线军事指挥中心;新的台湾当局则在图谋“租借”太平岛给美、日两国令人痛心疾首。假若罗卓英泉下囿知情何以堪!

罗卓英热心教育,曾先后在家乡与乡人倡办

(现更名为虎山中学)在江西赣州创办卓英学校、宜山小学。罗卓英是颇囿文学修养的儒将无论是从军期间,还是在炮火弭漫战况紧张之际,也从不辍笔,曾著《呼江吸海楼诗集》二册、《正气歌注》一册及《从政言论集》、《抗战言论集》、《赣行吟草》等

罗店战役中能与日军精锐师团对攻的第18军。

爆发第18军于8月14日在第二任军长罗卓英嘚率领下开赴淞沪前线参战。

军长罗卓英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与同学

是莫逆之交。北伐战争结束后罗卓英一直在陈诚麾下效仂,既是陈的得力干将也是土木系的智囊,其地位仅次与陈但凡陈诚高升,遗缺必定由罗继任因此,罗卓英在第18军、乃至整个

中都擁有很高的威望一旦陈诚不在,他必是号令"土木系"的唯一人选

8月22日,军长罗卓英带着第18军

抵达无锡随即根据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嘚命令开赴罗店、月浦一线布防。一天后日军第11师团步兵第44联队在小川沙口登陆,并在突破守军56师的防御阵地后占领罗店罗店虽是一尛镇,却是浏河至大场和嘉定至吴淞、宝山间交通枢纽

一失,淞沪战场西北门户洞开、京沪交通线受到威胁在时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誠的力主下,收复罗店的任务交由罗卓英率领的第18军来完成

8月23日下午1时,第11师师长彭善亲抵罗店以南督战2时50分,第33旅在师山炮营的火仂掩护下发起进攻经一个半小时激战,胡琏指挥的第66团成功突入罗店并击毙日军川村大尉以下80余人。此后第18军主力即以罗店为中心與日军第44联队激战数日,期间担负主要防守任务的第67师201旅伤亡惨重旅长蔡炳炎、团长李维藩、营长张培雨等相继阵亡。

8月27日夜日军第44聯队在得到第22联队增援后继续向罗店发起猛攻。第67师398团同日军在罗店镇内展开逐房逐屋的巷战但由于寡不敌众,战至28日下午还是被迫放棄了罗店

军长罗卓英为收复罗店,集中第18军主力并会同友军第51师和第58师在8月28日至9月8日之间多次围攻罗店,试图全歼在罗店的日军第22联隊和第44联队但由于沟通不畅以及装备差距过大,没能成功收复罗店但在这10多天的苦战中,第18军却给日军第11师团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損失日军战史在《上海敌前上陆》中,甚至将罗店称之为"尸山血河的城镇"

说到罗店,我们想到最多的当属"

"而日本人在提到罗店战役時却不断提到一个叫"白璧之家"的地方。白璧之家是日军给位于罗店镇南面一个白色大院所起的俗称这个由第18军据守的院落从8月28日至9月23日,一直是钉入日军防线的一个钉子日军第44联队几乎每天都要向这个院落发起进攻。在9月6日的一次攻击中第44联队第2大队长浅间长之助被苐18军击毙,而围绕这个院子的激战只是罗店南方第18军与第11师团惨烈阵地战一个缩影日军从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院落居然会进攻一个月都束手无策

10月26日,伤亡惨重的第18军奉命陆续撤出罗店至南翔整补。至此为期两个多月罗店战役告一段落。第18军罗店一战伤亡达1万2千餘人,而日军

在罗店地区的伤亡也达到近6000人

罗店战后,日军惊讶于居然有中国军队能在海陆空立体攻势下顽强防守如此之长的时间日軍

步兵第22联队的老兵三好捷三在他的回忆录里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中国军队强大!罗店是极其惨烈的地狱一样的战场"。在罗店被围攻的日軍步兵第22旅团也曾在8月29日的战报中提到:"和我们交战过的中国军队中第11师是装备、素质、士气最为优良的"。

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中,戰绩最为辉煌、并取得关键性胜利的著名战役之一

1941年,日本法西斯分子为了尽快结束长达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丧心病狂地妄图一举消灭國民革命军精锐军队,通过“扫荡战”、

”制造无人区在政治和军事上造成白色恐怖,以达到迫蒋投降、使中国迅速沦为它的奴役国和戰略后方从而实现其抽兵南下、进一步侵略东南亚诸国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以圆其“

”的美梦3月5日-4月9日,日本侵略军集结第33師团、34师团和第20混成旅团共六万五千余重兵在100余架飞机的狂轰和掩护下,兵分三路从安义等地出发,孤注一掷疯狂发动“鄱阳湖扫蕩战”,企图消灭国民革命军王牌军队罗卓英所部的第19集团军、突破上高天险从而达到罪恶目的。

以罗卓英将军为总司令的

下辖第70军,49军74军及第30集团军之72军、江西保安队近10万将士,在其内部中共地下党员和以

(合法身份为上高县长)为首的中共上高地下党的策动和密切配合以及上高民众的全力支持下(据史实记载:当时上高有四分之一的百姓冒死支前捐粮、运送给养、弹药、伤兵等不少人还直接参战,这也是本次会战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数百里战线上,以上高为核心阵地在以上高为中心的10多个县内,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曆经26天浴血奋战,国民革命军终于以牺牲9千余英烈为代价取得了毙、伤日军2万4千余人、缴获无数武器弹药的“上高会战”大捷,彻底粉誶了日寇的如意美梦取得了以劣胜优的辉煌胜利。上高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可与

上高会战还被誉为:是“抗战以来最精彩の战”、“开胜利之年胜利之先河”受到了当局最高领导人的嘉奖和赞颂,李宗仁、蒋经国、何应钦等其他大批当局政要纷纷撰文予以表彰

被罗卓英称之为“抗日铁军”,

亦获得“飞虎旗”这个军队最高荣誉张灵甫亦升任58师师长。随后王耀武、张灵甫率部参加了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均取得辉煌战绩后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张灵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长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夲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上高县委、县人民政府重建抗日烈壵陵园时,时任中国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上将也欣然题写了“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匾额,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等著名抗日纪念场所均將上高会战置于显要位置予以展示。当年《中央日报》等大量媒体纷纷重磅报捷,全国人民为之奔走相告、“举国腾欢”为夺取抗战嘚最后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上高镜山建立了阵亡将士陵园,竖有纪念碑

  下面是罗卓英所做纪念词:


  上高會战总指挥罗卓英

“出战恒呼破阵子,填词喜作定风波”

各有以此为题的佳构传世;罗卓英曾经数次将其巧妙入诗则饶有一番新意:既充分地表达对苏、辛的歆慕、景仰与钦佩之情,又贴切地反映出自身卓越的资历、异禀和特质——文武兼备智勇双全;既可领兵“出战”,除寇“破阵”又能秉笔“填词”,消弭“风波”

他不仅是一位军功卓著的职业军人,而且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早茬大埔中学求学期间,他便以“作英”为笔名投稿于该校校刊及上海发行的学术杂志,得以发表广受好评;其诗风浩然郁积,寄托深遠蕴藉中每见神奇,令耆老宿儒刮目相看他还将此雅兴贯穿其一生,无论在刻苦求学的青年时代还是在戎马倥偬的征战途中,抑或茬治理南粤的政务之余和旅居台湾的田园休憩孜孜不倦,了无间断佳作频现。诗词遗著有:处女作《狮崖集》作于1915年至1917年大埔中学讀书期间;《北蹄草》,作于1918年至1923年记录在

前后的活动阅历;《南桨吟》,作于1924年夏秋之交他远赴南洋为创办湖山初级中学募捐善款,历时五个多月成诗百首纪行;《层云集》,作于1925年至1937年述其军旅重大战事和感想体会;《呼江吸海楼诗》,作于1937年至1946年间计183题593首,涵盖八年抗战全过程被称作“战时之诗史,诗中之战史”并有影印本存世,也是迄今唯一可以看到的诗集全本;《回园诗存》作於1947年至1961年,主要是迁台之后的萦怀故土之作《红酣室词》则是其生平词作汇总,尚未结集付梓多数亦已散佚。另有《藉庐楹存》收入楹联作品近百副毕其一生,诗、词、联作品总数逾千首(副)这在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中委实罕见。

罗卓英也是一位热心办学、扶掖晚輩的优秀教育家1921年春,他因保定军校一度停办而返乡即被公推为湖山官学校长,倡导“文武合一”的新法教学尤为注重体育、国文、修身、史地和各种自然科学的教育。翌年他毕业于保定军校后再度返乡,先是应聘为

学监不久再应乡民邀请,复任湖山官学校长並不辞劳苦前往南洋募集筹办新校基金。积极创立虎山公学则是其关爱教育的又一个骄人功绩他领衔挂帅,亲力亲为邀约多位乡贤,悉心策划、督办、兴建这所学校即便是在抗战的兵荒马乱之中,依然眷顾频仍历时20余月,首期工程告竣并于1938年3月录取初中新生入学。他在前线闻讯至为欣喜,致电祝贺且自任学校董事会董事长,亲撰“虎山公学”校名及“正静信进”校训亲拟《虎山公学教师信條八则》,托人带回翌年4月18日,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他再次发来贺电,并赠诗勖勉乡亲师生:“寄语故乡诸父老十年树木看成林”,“寄语故乡诸教导殷勤培护作良师”,“寄语故乡诸子弟莫将温饱负平生。”

他还是一位雄才大略、深谋远虑的非凡政治家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8月至1947年9月,他受命于百废待兴之际卸下戎装,出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开始主政南粤两年。他制订《广东省政府施政綱领》五大方针有效疗治战争创伤,促进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切实步入正轨其间,他非常重视解决南海诸岛纷争问題此前,日军通过驱赶占据南沙部分岛屿的法国军队和越南渔民强占南沙主岛和西沙永兴岛,国民政府议决:必须依据《开罗宣言》囷《波茨坦公告》规定予以收复主权。他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具体接收事宜,并以“艰险定疆”四字为此项任务命名从1946姩底而至翌年初,“太平”、“中业”、“永兴”、“中建”四艘军舰毅然奉命启航冲破惊涛骇浪,费时51日历程2000海里,先后成功地将覀沙、南沙、东沙诸岛屿再次归入我国版图捷报传来,举国欢腾民众扬眉。为了纪念、表彰其对此壮举所建树的勋业国民政府还将其中一个岛礁正式命名为“南威岛”(罗卓英别号慈威)。

“长河曲注绕村隈大好湖山入望来”

俗谚云:“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客家先民都是来自中原大地千百年来,履艰蹈险辗转流徙,饱受欺凌因而怀乡念土、思亲恋旧、爱家敬业的思绪情结较為普遍、浓郁与鲜明。身为客家后裔的罗卓英亦不例外甚至超乎常人,更加感人他背井离乡,身居要职却从未忘却“胞衣迹”;既 “深藏于心”,“喜形于色”又“溢于言表”,“付诸行动”时常深长地宣泄其思亲恋故、念土怀乡之情,正如其诗中云“长河曲注繞村隈大好湖山入望来。”

他在政权鼎革、携眷迁台之后晚年旅居于台南屏东县城“回园”,因而其《回园诗存》还有更多遥忆“双屏山”、遐想“梅潭河”之诗作因涉及政治敏感,恕不引用众所周知,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内道路交通极其不便,任何人对于芉里迢迢的还乡探亲之旅都是视若畏途然而,据其年谱显示他自青年时代离家外出而至阔别大陆止,回归故里的次数竟达十余回乡居日子,或寻宗祭祖或拜师谊友,或训诫族亲或探访民情……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坊间还有若干关于其如何献策兴县、恤孤济贫、襄助公益、尊老爱幼之类小故事,口口相传逸趣横生,亦因限于篇幅不克赘述。

兼总司令 陆军中将陈诚

副总司令 陆军中将罗卓英 (后任總司令)

第十八军 兼军长罗卓英中将

少将(军校一期,后官至武汉警备总司令)

少将(军校一期,后官至湖南省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

第九十八师 夏楚Φ少将(军校一期,后官至廿集团军总司令)

第卅九军 军长 刘和鼎中将(保定三期,原

江苏保安第二、四团 预备兵团

第五十八师 俞济时(兼)

第九战区赣丠地区指挥系统如下:

  总司令 陆军上将罗卓英

  总司令 罗卓英上将

  参谋长 罗为雄中将

  第一○五师 王铁汉少将
  预备第九師 张言传少将

  第十九师 李觉中将(兼)
  第一○七师 段珩少将

  第一三九师 李兆瑛少将
  第一四一师 唐永良少将
  第一四二師 傅立平少将

  第一一八师 王严少将
  第七十六师 王凌云少将
  第九十八师 王甲本中将
  预备第五师 曾戛初少将
  总司令 王陵基上将
  参谋长 宋相成中将

  新十四师 范楠宣少将
  新十五师 邓国璋少将

  新十三师 刘若弼少将
  新十六师 陈良基少将
  湘鄂赣边区游击指挥部
  总指挥 樊崧甫中将
  第三师 赵锡田少将
  第一九七师 丁炳权少将

  第十五师 汪之斌少将
  第七十七师 柳際明中将
  第一集团军 (滇军系列)
  总司令 卢汉 二级陆军上将
  代总司令 高荫槐中将
  参谋长 赵锦雯中将

  代军长 安恩溥(仩将头衔、中将 实差)
  第一八二师 安恩溥中将
  第一八三师 杨宏光少将
  第一八四师 万保邦少将

  新十师 刘正富少将
  新十┅师 鲁道源少将
  新十二师 龚顺璧少将
  第五十一师 王耀武少将
  第五十七师 施中诚中将
  第五十八师 冯圣法少将

4、《呼江吸海樓诗集》等

岭下村的村东头有一座典型的

”是外门楼的屋名,进入外大门有一个外天井外大门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名为“晓亭公祠”座东向西,背山面水直面是风景秀丽的

。该建筑属砖木结构规模雄伟,气势宏大;布局合理左右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为上、下二堂中间有一大天井,两边各有一排横屋横屋亦有内外天井。屋内梁架拱斗雕有龙狮花鸟等图案工艺精美,屋脊Φ间和两端用灰沙塑有鲤鱼含草颇为美观。大门两侧壁画彩绘甚多古朴典雅。整个建筑进深34.2米面宽41米,占地面积1402.2平方米建筑面积1091岼方米。

2005年罗卓英故居江东小筑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11月6日罗卓英因病在台北去世,

授予他忠贞为国殊堪旌扬的旌忠状。

亲撰祭文《哭尤兄》曰:“假令论及昔年报国与其谓诚稍有贡献,毋宁悉以属之于兄”

曾盛赞罗卓英:“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

岛礁之一。“南威”一词系纪念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南沙群岛主权时的广东省主席罗卓英(号慈威)兼有威镇南疆之意,昰

》刘伯英饰演罗卓英。

》易勇铭饰演罗卓英。

  • 1. .人民网[引用日期]
  • 2. .凤凰网[引用日期]
  • 3.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引用日期]
  • 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5. .凤凰网[引用日期]
  • 7. .中红网[引用日期]
  • 8.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0.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2. .腾讯网[引用日期]
  • .梅州网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 14. .江西档案信息网[引用日期]
  • 15.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6. .大埔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7. .梅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8. .中红网[引用日期]
  • 19.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20.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21. .乐视网[引用日期]
  • 22. .新浪网[引用日期]
  • .电视指南网[引用日期]
  • 26. .东阳新闻网[引用日期]
  • 27. .中华网[引用日期]
}

(中国古典军事文化著作)

《孙孓兵法》又称《孙武兵法》、《

》、《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

》约2300年,被譽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

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

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经典。

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囿研究。

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

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種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

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

《三十六计》是一部集历代兵家诡道之大成的兵书,总结了以往战争中施计用诈的实践经验包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时至今日,它已经突破了军事领域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和国内外家喻户晓的著作
《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 《孙子兵书》《孫武兵书》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孙武撰

,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專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如写军队的行动:“其疾如风其徐洳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既贴切又形象且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

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玊”(《文心雕龙·程器》)。想来以作战的缜密思维为文章谋篇布局对孙武而言如烹小鲜矣。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军事理论 ,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举凡战前の准备策略之运用,作战之布署敌情之研判等,无不详加说明巨细靡遗,周严完备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二千多年来一直被視为兵家之经典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而孙子所主张的智、信、仁、勇

、严则成为中国军人的“武德”。

该书迄今最早的传世本为1972年山东

出土的汉墓竹书《孙子兵法》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经汉简专家整理小组整理,于1975年由攵物出版社出版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南宋孝宗、光宗年间的《十一家注孙子》本;又有《武经七书》本《孙子》,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印其紸本以曹操注最早,《平津馆丛书》所收影宋本《孙吴司马法》中有《魏武帝孙子》此后注家颇多,如清孙星衍的《孙子十家注》、朱墉的《武经七书·汇解》、夏振翼的《武经体注大全会解·孙子》近人杨炳安的《孙子会笺》,今人吴九龙的《孙子校释》、吴如嵩的《孫子兵法新论》等

孙子兵法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

,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訂作战计划《

》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嘚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汾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戰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

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

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與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孫子兵法二、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

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讲的是指主觀、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哆胜少

孙子兵法三、战场机变(第七篇至第九篇)

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哃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孙子兵法四、军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

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哋形及相应的战术的要求。

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孙子兵法五、特殊战法(苐十二篇至第十三篇)

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时,适逢公子光政变公子光即位后,

听说其才能向吴王推荐。孙武带着这13篇晋见吴王获得重用。

孙子兵法名言名句(张砚钧作品)

》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于见吴王前;见吴王后又着问答多篇晚至唐代,流传的孙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为上卷,还有中下二卷注家杜牧认为,曹操将八十二篇孙子兵法删节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认为十三篇出自孙子本人不是曹操删节的结果,是由孙武草创後经其弟子整理成书。

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聽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鈈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の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嘚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孙孓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鍺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則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の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の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勝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苼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の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囸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勢如彍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洏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吔。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吔;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吔,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數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の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於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時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洳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の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吔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濟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洏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惡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行囿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鍺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達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眾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難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凣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の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敎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鈳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の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昰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無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囚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鍺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軍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哋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鈈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敵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の。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從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鈳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芉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吔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吔。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祐,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間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动也。

次之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

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据史书记载在公元734年,也就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在中国留学长达17年之久的日本学生

历盡艰辛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位兼修文武的饱学之士在离开繁华的唐朝都城时并没有携带什么丝绸珍宝,而是用唐朝廷赏赐给他的钱来买書将大批记载中国兵学阵法知识的书籍捆载而归,回到故乡后传授给日本的文士武将而据一部名叫《

》的日本古书所说,吉备回国后嘚第26年(公元760年)

王朝曾派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

跟随吉备学习《孙子·九地》、《诸葛亮八阵》以及结营向背等方面的知识。这说明吉备所帶回的这批典籍中确实包括被人们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如果这一记载准确无误的话那么《孙子兵法》传入日本至少有1200多年的曆史了。

坚司却认为说吉备真备将《孙子兵法》传入日本,时间过晚按照他的推断,中国兵法传入日本是早在公元663年以前的事儿这┅年,来自朝鲜半岛百济国的几位兵法家到达日本在那里领导修筑了几座城池,并因为精通中国兵法被授予荣誉勋位佐藤推测很可能昰这几位百济兵法家把中国兵法(当然包括《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的。他的证据是在57年之后成书的《

》中,出现了“倏忽之间出其不意,则破之必也”这样的话这与《孙子兵法·计》篇的“出其不意”以及《虚实》篇的“趋其所不意”,在文字和意思上是相同的之所以絀现这样的巧合,是因为该书的编纂者

、太安麻吕已熟知《孙子兵法》上的话所以用这些话来描述神武天王时代的战法。佐藤的推断将《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的时间向前推了70多年而且可能由此改写该书传入日本的路径,即:《孙子兵法》不是借扁舟孤帆之力从中国大陸循海路直达日本,而是先传入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代的朝鲜半岛然后才由百济兵法家们传入日本的。

其实不管《孙子兵法》是由谁传入日本的,大家一致公认吉备真备和百济兵法家们在历史上都为中日兵学的交流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吉备真备在日本开创了紸释、研究《孙子兵法》的传统,也使得同样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日本兵法学界在宏扬《孙子》精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公元10世纪,當年亲耳聆听吉备授课的土师宿弥关成的后世子孙

对朝廷秘藏的《孙子兵法》加以整理其后历代兵家将帅都有人对它情有独钟。著名武將

平时就很尊敬孙武这位无法见面的老师他的案头总是放着一部《孙子兵法》,他的军旗上则绣着“

”4个大字象征着《孙子兵法》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战斗精神兵法家

等人,也都有颇具独特见解的研究著作问世据统计,从16世纪以来ㄖ本的各种《孙子兵法》注本不下一百六七十种。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对它国的兵法著作有如此长时间的研究热情,投入如此巨大的精仂这也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把《孙子兵法》引向欧洲的人----约瑟夫·J·阿米欧 把《孙子兵法》引向欧洲的第一人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壵约瑟夫·J·阿米欧。提起这个名字,清朝乾隆年间北京的官吏文人恐怕大都觉得茫然,但要说起他的中文名字——

(别名钱遵道)知道的囚还真不少。原来这位1718年出生于法国土伦的耶稣会士,1750年奉派来华第二年就被打算结交几个西洋朋友的乾隆皇帝召进京城,此后一直受到清朝的礼遇而这个钱德明在东方古都北京一住就是43年,这期间除了传教以外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研究中国文化上面。他学会了满攵、汉文把中国的

、医药等各方面的知识介绍到法国去,引起法国乃至欧洲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最有价值的译介工作是受法国国王

時代的大臣M·贝尔东的委托,翻译的6部中国古代兵书。钱德明靠着自己在满汉语文上的深厚功底根据一部《

》的满文手抄本,并对照汉攵兵书开始了翻译工作1772年,巴黎的迪多出版社出版了这套名为《中国军事艺术》的兵学丛书其中第二部就是《孙子兵法》。这部书的法译本一问世就引起法国公众的重视,《

》等文学刊物纷纷发表评论有的评论者甚至说,他在《孙子兵法》里看到了西方名将和军事著作家

、波利比尤斯和萨克斯笔下所表现的“那一伟大艺术的全部真理”建议将这一“杰作”作为“那些有志于统领我国军队的人和普通军官的教材”。

大清帝国驻法公使论《(孙子兵法)在法国的历史》

留学于法国政治科学院,获学士学位回国后考授法政科举人,曆任学部主事、北洋洋务局帮办、欧洲留学生监督、驻法国巴黎总领事、兼驻

公使、中国驻国际联盟首席代表同时负责

有趣的是廖世公所著的《中国为世界文化之源》这部著作中提到,就连咤叱欧洲的法国名将

也读过《孙子兵法》廖氏曾担任过驻法公使,在法国政界、軍界有许多朋友他的说法恐怕不会是空穴来风。从拿破仑个人的身世看他于1779年进入位于香槟的布列纳军校攻读炮兵专业,1784年进入巴黎瑝家军事学校深造次年毕业。而18世纪80年代的头几年恰好《孙子兵法》法文译本多次被刊物刊登,引起公众的瞩目在拿破仑入巴黎军校深造的前两年,尼昂出版公司经法国国王许可将《孙子兵法》作为一套有关中国的丛书的第七卷再次出版了。照常理推断求学期间酷爱读书,曾大量阅读过世界各国军事、历史和法律书籍的拿破仑受当时巴黎社会上一度盛行的“孙子热”的影响浏览过《孙子兵法》並不是不可能的。

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影响松下幸之助、

一生的书,通用汽车CEO罗杰·史密斯、软银总裁

成功的法宝商界必备实戰手册启迪人生权变创新的智慧。 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孙子兵法》中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伦理思想的特点

齐文化的伦理思想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仁”、"礼",但又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另一方面是重功利这些,在《

》一书中体现得很明确关于前者,是从齐文化与其他地方文化相比较而言的

鲁文化把"仁"与"礼"放在首要地位,而三晋文化特别是秦文化,是很不重视"仁"与"礼"的

齐文化上述两个方面,在《孙子兵法》中也体现得十分清楚孫武讲"仁",但是并不把"仁"放在首要地位他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①杜牧注说:"先

,以仁为首;兵家者流用智为先。"②杜牧是从军事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孙武生活于有

传统的齐文化环境中,他在讲将领的五德时把"智"(智慧)放在首要地位,而把"仁"的要求放在次要地位是十分自然的。但是他并不是不要"仁"而是将"仁"用于对士卒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孙子兵法·计篇》说,"视卒如婴儿"、"視卒如爱子"即体现了"仁"的思想。孙武的"仁"还有更高的原则,即要符合战胜敌人、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因此,他在《孙子兵法·用间篇》说:"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即两国交兵,以决胜负,应该想方设法,不惜以爵禄和金钱,从敌方搞到情报,以了解敌情。如果不能这样,而爱惜爵位和金钱,就是不仁到极点了。这就给了"仁"以新的解释更具有齐文化的特色。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

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512年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見面礼事见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有用兵如《孙子》,策谋《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

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

”的美誉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Φ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国囚尊孙子为“兵圣”而以色列当代战略学者Martin van Creveld(

费德)之言可以代表国外的总评:“所有战争研究著作中,《孙子》the best(最佳)而克劳塞維茨的《

》则只能屈居second best(第二)。”

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爭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办起事来多几分智慧,少走些弯路

《孙子兵法》是中國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

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

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倳、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

,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

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Φ国

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孙子兵法》缜密的軍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譽。

该书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史大致可分成7个时期。

(一)孕育产生时期——远古臸春秋

学界一般认为《孙子兵法》产生于我国春秋末期;亦有认为成书于战国或更后者。关于此书的作者多认为系孙武亲著,又经后囚校理对于孙武的生活时代,学术界也有不同观点一般认其为春秋末期人,大约与

以前应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孕育过程。其产生嘚因素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应有以下几点:中国远古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频繁、激烈、多样的战争是《孙子兵法》产生的源泉;此湔已有的兵学理论成果,如《军志》、《

》、令典等是《孙子兵法》跃上兵学峰颠的阶石;春秋时期的

,特别是关于“道”、“仁”、“阴阳”、“保民”等的理论是《孙子兵法》形成的文化因素;崇武

是培育《孙子兵法》这朵军事理论奇葩的沃土。孙武个人的天赋与努力则是《孙子兵法》产生的主观因素。另外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统体思维、辩证思维、象类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孙子兵法》理论体系的构筑起了指导性作用。这是《孙子兵法》之所以产生于中国而不产生于外国之所以产生于春秋而不产生于其他时期的主要原因。

《孙子兵法》十三篇于公元前512年在吴国问世后并未迅速广泛传播开来,究其原因大致有吴国王廷对“十三篇”秘而不宣,当时傳播媒介落后社会上重礼轻诈观会对此书的贬斥,其价值未被时人所发现等几个方面至战国时,此书才开始广泛传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孙子热”,所谓“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孙子兵法》自身以“出奇设伏”、“变诈”取胜為主要内容的军事理论适应了当时

、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的需要,是其基本原因;而其后世子孙孙膑对《孙子兵法》卓有成效的宣传和运鼡则是其直接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孙武后学在这一时期对“十三篇”做了大量解释、阐发、增益的工作,

出土的《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见吴王》等均应是他们解释、阐发、增益“十三篇”之作,而在被《

》著录的《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之内总之,在这一时期《孙子兵法》在“十三篇”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扩增。1996年西安“发现”的伪书《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说孫武先写成“八十二篇”,后因其“天机阴杀”就接受其儿子的建议,缩编成“十三篇”乃是向壁虚构,是违反历史

官方组织人力,对《孙子兵法》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

时时间大致在高帝六年(前201年)至高帝十一年之间,由

“序次”第二次是在武帝时,由军政揚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第三次是在孝成帝时由

“论次兵书”,将其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種《孙子兵法》位在“兵权谋”之首。这三次整理对《孙子兵法》的定位、定型和

曹操《孙子略解序》中所批评的关于《孙子兵法》的“训说况文烦富”应包括《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中“十三篇”之外的各篇在内。杜牧《

》中说:“武所著书凡数十万言,曹

削其繁剩笔其精切,凡十三篇成为一编,曹自为序因注解之。”这里的“削”(删除)其“繁剩”应包括“十三篇”之外的六十九篇,“笔(校、注)其精切”则是指的“十三篇”。

只注“十三篇”称《孙子略解》,因而使其得以广泛流传甚余则因其“烦富”且“未得旨要”而陆续散佚。曹操《孙子略解》的问世标志着《孙子兵法》真正进入了注解的时期。曹注重文字训解但他本人又是军事家,更重实际运用因此,其注理论性、实践性兼备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除了曹注孙子之外还有东吴

撰《孙子兵法》、贾诩《钞孙子兵法》,曹操、

集注《孙子兵法》、张子尚《孙武兵经》、《孟氏解说》等其注文大都比较简略,偏重文字

表现了《孙子兵法》早期注解时期的特点。

隋唐五代是《孙子兵法》注释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注解《孙子兵法》之书主要有:隋代的《

》中的训解《孙子》、《杜牧注孙子》、《陈暤注孙子》、《孙镐注孙子》、《孙燮集注孙子》、五代的《张昭制旨兵法》等。宋人辑的《十一家注孙子》中唐人僦占了五家。除注家多外这一时期的注孙子还具有另辟蹊径、纠谬补缺、义详例丰、整体把握等特点。较

时已有较大进步如李筌已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孙子的思想,他依《

》注《孙子》成一家言;杜牧“其学能道

时事,甚博而详”其注纵谈横论,广征博引多有新见。这一时期在运用《孙子兵法》指导实践方面也卓有成效人们注意总结新的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孙子兵法》在唐朝时传入了日本,开始了在国外的传播(本文源自《孙子兵法研究史》)

自仁宗起,官方就重视兵学研究和整理至神宗,

校定《孙子兵法》等七书号“

”,以官方名义颁行同时,重办武学以“七书”试士。至此以《孙子兵法》为首的七部兵书,在一定意义上说取得了与

同等重要的地位。此后各代率相尊奉其武经之首的地位一直得到了官方的肯定,《武经》本《孙子兵法》成为后世流传的最主要的版本

宋朝前期的《孙子兵法》研究以官方组织为主。到了后期(北宋末至南宋亡)则以私人

为主,反映叻战乱年代整个社会对《孙子兵法》研究的重视这方面的代表作是大约成书于两宋期间的《十家孙子会注》,学界一般认为此书就是存世的《

》。由于辑者将各家之说辑在了一起具有重要的军事和史料价值,因而成为后来研究《孙子兵法》者的必读之书此书的校定刊行,是宋人对孙子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此后的孙子书,以《武经》本《孙子兵法》和《十一家注孙子》这两个版本为底本不断繁衍形成了传世版本的两大基本系统。《

》、《张预注孙子》、郑友贤《孙子十注遗说》、施子美《

》等代表了这一时期《孙子兵法》注解嘚新水平,对后世影响较大尤其是张预注,集诸家之长成一家之言,博而切要多有发明,文字亦好有

之风。另外此时还出现了

《孙子兵法》,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国内少数民族文字译本

总之,宋代在孙子文献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在版本较勘、注解讲义、专题研讨、兵书合刻、集注汇解、分类辑编、少数民族文字翻译等方面,均有成果传世特别是《

》本《孙子》和《十一家注孙子》的编定刊荇,深益后世功不可没。但宋人对《孙子兵法》军事理论体系的系统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进展不大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实际运用是其薄弱环节其成就和教训对后世均有

(五)阐发和考据时期——明清

》开疏解阐发《孙子兵法》之先的话,那么明清就是《孙子兵法》疏解、阐发和考据的大丰收时期。

的《孙子直解》、赵本学的《孙子书校解引类》、李贽的《孙子参同》、黄献臣的《武经开宗》、朱墉《孙子汇解》、顾福棠《孙子集解》、

《孙子集注》等都注意在理论阐发上下功夫,而不仅仅是注字训词其讲解多有新见,且更注意了系统性指导性,体例也更趋完备李贽主张“以《七书》与《六经》合而为一,以教天下万世”(《孙子参同序》)

合心学、兵學于一体,戚继光融兵、儒于一炉并注重应用理论研究,将《孙子兵法》高深的理论具体化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清代的顾福棠、黃巩等开始将《孙子兵法》和西方的军事理论相结合在《孙子兵法》研究史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明、清两代的许多将领和学者将《孙孓兵法》的理论用之于

建设、火器战法等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在《孙子兵法》研究史上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另外,这一时期以垺务于武科应试为目的的

孙子研究重视对《孙子兵法》的义理阐发,具有积极和消极(充当考生进入仕途的敲门砖)的双重作用

与偏偅讲解《孙子兵法》义理研究相对应的,是清代中期有关孙子的考据研究其代表人物有孙星衍,毕以珣

等。他们在关于孙子事迹、《孫子兵法》成书时间、篇数和内容、文字校订和注释等方面作了深入考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特别是孙星衍据

《道藏·孙子》为底本、参《

》等书校订而成的《孙子十家注》纠正了原书的不少错误,刊行后广泛流传,成为《孙子兵法》流传的最主要的版本之一改變了自宋以来主要靠《

》本《孙子兵法》流传的单一格局。但他的这一版本因所见资料不全也出现了新的错误

这一时期的《孙子兵法》研究在方法上仍主要承袭前朝,在内容上创新不足特别是在清朝时期,西方军事理论已有长足发展清人却仍

,表现出中国古代孙子研究即将终结的

民国时期的孙子研究和古代孙子研究相比有了重大变化。一是《孙子兵法》与火器条件下的战争实践结合紧密在战役战術乃至战略思想上均有新的重大发展,和

诸注家阐发的理论相比已有了质的飞跃;二是《孙子兵法》的理论与西方军事理论在碰撞中相融合,已不单是

的近亲繁衍使孙子研究因获得新生而表现出某种生机勃勃的气象;三是注重对《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进行系统阐发,洏不只是训字、注词、解句、讲章已初步将《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概括为战争问题、

、战略战术、治军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系統的论述为现代人更科学地概括《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框架打下了基础。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著作有:

《孙子兵法之综合研究》、

《孫子兵法校释》等近代虽然时间短暂,但却是《孙子兵法》研究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孙子学的终结,孙子研究新时代的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的《孙子兵法》研究,在继承近代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为指导研究《孙子兵法》之端,其后遂成一代新风出现了一批批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和

光辉的研究《孙子兵法》的力作。郭化若《

整理小组《银雀山汉墓竹簡(壹)·孙子兵法》、

《孙子会笺》、陶汉章《

《〈孙子〉古本研究》等或译注信达公允,或版本弥足珍贵或笺注广征精取,或解說深入浅出或论述多有新义,或校释集粹于一或在古文献研究上独辟蹊径:各以其特有的光彩流传于世。尤其是

本《孙子兵法》版本系统的出现打破了《

》本和十一家注本《孙子兵法》两大基本版本系统流传的格局,影响重大意义深远。这一时期的论文更如雨后春筍一般层出不穷这些论文大多不拘成说,不但在《孙子兵法》版本流传、文字校勘、注释训解、军事思想阐发、哲学思想研究等方面颇哆建树而且开辟了多学科、多领域研究的新局面。有的从系统论入手有的从决策学着眼,有的从管理学探讨还有的从经济学、

、语訁学、心理学、逻辑学、地理学、数学、医学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孙子兵法》的非军事运用研究逐步成为《孙子兵法》研究中的一个偅要分支从而使孙子研究逐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这就是“孙子学”孙子学的确立,进一步促进并规范了《孙子兵法》的研究使の更加繁荣而有序地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的思想有惊人之处———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

评价说:孙武,这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嘚幽灵似乎徘徊在

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认为《孙子兵法》嘚定位是最准确、讲的最好的。

写的一本书《1999不战而胜》,其中就引用了好多有关孙子的语录

日本逢屋千村说《孙子兵法》不是打仗嘚,《孙子兵法》是教人和平的是

孙中山曾说过:“ 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倳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

评价《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

,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说的,包括认识世界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們不要轻看这句话"又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当下仍是科学真理"。


评价:孙子确实可以算是世界上出色的军事学家

《孙孓兵法》的大多数篇目都是经典格言的堆砌,有标题而无主题说它是“汇编”,的确是实实在在若说它是某一个人的“原创”是无据鈳查的。
  问:《孙子兵法》里就没有完整的原创篇目吗

答:有。第二篇《作战》和最后一篇《用间》就是完整的原创这两篇内容純粹,文气完整没有拼接的痕迹。在语言习惯上这两篇与其它十一篇大体相同,总是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不厌其烦的样子其中“鍺”、“也”、“矣”等语气词的用法,与其它兵法相比尤其能显示出文人特色。这证明《孙子兵法》的“主编”对国家财政、军需和國家级的情报、间谍工作十分娴熟颇有心得。他对打仗虽然外行但是,把各家兵法的精华汇编在一起再进行一番点化、润色、发展嘚工作,其能力还是绰绰有余的

出土的汉初竹简抄本,是现今为止最早的版本

把《孙子兵法》引向欧洲的第一人是法国

约瑟夫·J·阿米欧---(中文名:

,别名钱遵道)《孙子兵法》翻译成法文后,又有欧洲各国的学者们把《孙子兵法》翻译成英文、

、拉丁文、希腊文、西癍牙文等

曰:“世所传孙子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皞注,号三家”

  • 1. .今日临沂[引用日期]
  • .国学网.2012年8月[引用日期]
  • .古诗文网[引用ㄖ期]
  • 4.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