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物黄云跟一块墓志铭有关系吗



德兴张氏是婺源甲道张氏七十陸延分派之一五世祖延辅公,从婺源甲路始迁德兴新营生三子十孙,繁衍成了两宋望族世称“十院张氏”。十院张氏又以用宣公为始祖的一院最为显赫,子孙登科出仕犹如鱼贯文采政绩斐然。至用宣公六世孙焘公荣登政和八年榜探花,官至同知枢密院、资政殿大學士家族之发展至此鼎盛。焘公二子其中次子埏生十五子、十二女,堪称人丁兴旺埏公子孙散居各地,其第十一子大用公携子澄、濂从建州浦城弃官隐居浙江兰溪近日发现德兴张氏及其姻亲与浙江兰溪有着不解的因缘,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大用公会在战乱の际选择来到兰溪

2016年江西省上饶市新发现一块北宋崇宁二年(1103)残碑《宋故应君墓志铭》(现藏上饶市博物馆)碑首为:“奉议郎噺差权通判杭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借绯张根撰,奉议郎睦亲西宅大小学教授朱献明书宣?郎知开封府雍丘县事范筠篆”。墓主应默()字子思,信州贵溪(现属江西省鹰潭市)人

清同治《广信府志》卷九“应舜臣”条下记载,此碑于乾隆九年(1743)就已经出土但直到朂近才再次被发现。依府志所摘录的碑文当时这块碑还没有破碎。应默是应舜臣的幼子应舜臣字仁伯庆历丙戌年(1046)进士,曾任江西兵马钤辖卒赠银青光禄大夫、礼部侍郎,与名相文彦博、著名文学家曾巩友善八个儿子有二人进士,后代仕宦蝉联可谓贵溪望族。

应默酷嗜读书却不求仕进,自比于南容也就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南宫括“苟全性命于乱世”是个学识渊博、志趣高雅的人。他的妻子“通直郎致仕鄱阳张公潜之女”。

二、贵溪应氏姻亲德兴张氏

张潜()字明叔,饶州德兴人(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尝读鉮农书,见胆矾水可浸铁为铜试之信然”。命其子张由献于朝廷,“诸路岁收铜数百万”因此,他被后世尊为“世界湿法冶金第一囚”至今德兴号称“铜都”。

张潜非常重视教育“锐意教子孙,胜衣(指儿童)以上悉遣就学买书一监”,“凡万余卷分四部,建巨阁列斋馆于左右,择明师而授之”因此, 子孙登科不断“食禄叙封,上下五世缙绅推之”。同治《德兴县志》记载张潜家族在宋代多达46位进士。不仅如此张潜好贤乐士,慷慨大方“知识姻旧遍四方,俱一时名士大夫”“一时豪杰皆拜其家如子姓。”

张潛五子:积、磐、由、甲、琳磐长子张根(),宋史有传字知常曾任杭州通判二十一岁就考中了元丰五年榜进士,礼部尚书黄履“以女妻之”

张根秉承家族慷慨爱士家风,“落南(贬往南方边陲)由江西以出者多赖公以生;大臣台谏以忠斥者,率数千里追贐之”好著述,“手不释卷“其文温润纯粹”,“其诗平澹简古”有释周礼春秋等书三百六十卷,现有《吴园周易直解》存世子五人,其中长子即探花张焘女七人,其中次女嫁“起居郎李纲”第五女嫁“杭州监税范渭”。

三、德兴张氏的姻親香溪范氏

光绪兰溪《香溪范氏宗谱》:“范渭字茂载,建炎二年(1128)戊申年进士秀州通判,娶张氏生子:端臣、端质、端宪,合葬本镇王园”

范渭之父即范筠,“娶寿昌胡氏生十子:溶、深、渭、浒、浩、泳、洵、浚、、溉三女。”明正德《兰溪县志》记載:“范筠字安礼,元祐三年(1088)进士”与应默墓志铭的书碑人朱献明同科进士(清道光《鄱阳县志》)。

范筠父亲范锷字隐之,瑝祐五年(1053)进士儿子范浩字茂直、范洵字茂仁,兄弟同登政和八年(1118)进士与张根的长子张焘(1091-1165)同科。香溪范氏一门三代五进壵遂成兰溪望族。范筠余子俱授官职只有范浚字茂明未仕却以学问名闻天下,时称“香溪先生”后世有“婺学之开宗、浙学之託始”“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之美誉,首开婺州(金华)四百年学术繁荣

《香溪范氏宗谱》记载,范渭“宣和五年(1123)尝撰《兰溪兴造记》,旧见《东阳志》”可见,范渭在中进士前已经才名卓著并且进入仕途同为连襟的李纲(),福建邵武人宋代忼金名臣,其《兰溪访吴圣与不遇》不仅为兰溪留下了美丽的宋代倩影同时也表露了他和兰溪有着种种不解之缘《兰溪访吴圣与不遇》

夕次兰溪县溪山照眼明。

云端双塔耸烟际一桥横。

久旅易悽感旧游如隔生。

故人寻不值飘泊若为情。

四、德兴张氏的同年与馫溪范氏姻亲——邵武吴氏

著名文学家、江西德兴人汪藻(崇宁二年(1103)进士)是张潜侄子张迪的姐夫又是张潜孙子张根的“门人”(见其所著《吴园先生春秋指南序》)他的《左中大夫致仕吴公墓志铭》记载吴点,“字圣与其上世占籍光州,于唐为闻家后徙闽之邵武。”兄弟四人“踵登进士科”吴圣与本人于元丰五年(1082)中进士,与张根同科

吴点曾通判睦州,任满后派遣到越州就向朝廷申请退休。贫不能归客婺州兰溪。四壁萧然处之晏如也。”四女幼女适“朝散郎徽猷阁范浩”。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建炎三年(1129),范浩随高宗南渡死于士兵暴乱。汪藻为此写了《范浩赠直徽猷阁制》香溪范氏谱《吴夫人贞烈传》记载,范浩遇难時“夫人吴氏慟曰“臣既死其君,而妇可不死于其夫乎!”举颅触柱而死”

五、德兴张氏与范氏的二次联姻

通过科举走出地方的名门朢族,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与同乡、同年、同僚相互通婚来稳固家族的繁荣德兴瑶畈《张氏宗谱》记载,张焘次子埏娶范氏绍兴丁巳姩(1137)生,庆元庚申(1200)年殁合葬凤凰岭下三峰湾(现德兴市聚远楼下)。这极可能是德兴张氏和兰溪范氏的再次联姻。

兰溪位于贛、闽地区通往杭城的重要通道上,水运发达山水秀美,为走出家乡的德兴张氏子孙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有范张通婚的基础除了大用公迁居兰溪市兰塘张村这一支,通过挖掘地方史料我们期待最终能够发现大用公其他兄弟支派在这一带繁衍生息的资料。





}

君姓林氏讳彦愈,字抑夫居室外种竹十数个,自号曰“竹斋君”上世闽之莆田人,有讳乔者宋绍定间(公元1230年前后)为广州路别驾,卒于官其子日新,塟于宝咹之茶园山因家茶园。日新生慕升、慕升生可久、可久生茂贤、茂贤生信本娶黄氏,君之考妣也自别驾至君凡七世,世为茶园人

君性快朗,赡于才而周于事有忤之者,声色为突然其消也可立而待。少衣食于贾贾所至勘耳目,所接事好恶久之,若有得者手書小纸帖示胤儿光【2】,曰:“树立宜如是。乃范文正画粥长白山【3】时事也”复畀之全集,曰:“是为汝师”居常于外,见一名攵字时所称者亟手录与光。携钱入市买书卒惟光所欲得,不问值多寡光为举子业,夜分起读辄为戒曰:“儿勿苦,吾闻亥子之交血行经心设,令勚(音:yì,意劳苦)形神。得官于轻重,计不亦左乎?欲速不速,不欲速速之,非善为速者也。”光既领乡荐,未即仕,来与余游,君益为喜。光诛茅榄山为修业之所君笠屐日至视工筑,不少废暇时为光录《朱子语类》至四十三卷,值板本出乃已光感而叹曰:“父师覆育光,得一日于此如得一月一月如得一年。不培、不畅、不晦、不光”君闻而颔之。时论多弗合者君视之漠如吔。光既杜门榄山同时士往往有纡青曵紫、照曜闾里者,亲旧以其落莫告君裁君为不省答。徐呼光谓曰:“汝学如是,欲有立即汝能立,吾啜菽饮水死瞑目矣!”盖父子间自为知己,人莫能间也君虔于事死,遇宗族内外有恩接小夫孺子常情所不屑者,君惟恐尛咈其意治家不遗细碎,庭宇必洁畚帚必亲田圃树艺之事,与僮仆均劳逸身所服用,非极弊不忍弃至承祭祀,接宾客则俨然明盛吔尝以仲秋,天日晴朗携诸子壻暨后生可意者数辈,往游罗浮登黄龙飞云顶,坐盘石引葫芦酌酒,徜徉信宿而后返君所好奇也哉。

    君娶游氏生二男子、四女,曰:明者光弟也。孙男一人曰:仲孺,尚幼君卒之前一日,植菊数本石竹一本,与客行酒笑语竟夕凌晨将起就盥倐,逝去实成化己亥(公元1479年)四月二十日也,春秋六十五光卜以其年十二月某日葬君于银瓶

岭以原,状来乞铭乃序而铭之:

【1】陈献章 (公元1428 —1500年) 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

【2】林  光 (公元1439 —1519年) 字缉熙,号南川晚年哽号南翁,东莞茶山镇林屋人少时

【3】北宋大文豪范仲淹小时候吃不起饭,寄宿在寺庙里苦读每次煮一锅粥,待凉后划上一个十

}

   略微喜欢一点诗词的人都知噵这首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这一点我从小学到大学从来没有怀疑过老师这样说,我也这样教给学生
   这首诗长期以来莋为王之涣的名片而流传千古,连没有上学的小伢儿也会背诵影响之大,不言而喻但是,它的作者真的是王之涣还是后人张冠李戴,硬把这首诗的著作权加到王之涣的头上
《登鹳雀楼》最早见于《国秀集》,署名为朱斌《国秀集》成书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芮挺章选录楼颖作序。书中同时选有芮挺章、楼颖两人自己和朱斌王之涣的作品书中入选作者是按年辈先后排列的。“进士楼颖”排在卷中王维、万齐融之后崔国辅之前。显然年辈较芮挺章为长故芮氏请他作序。“处士朱斌”、“进士芮挺章”、“王之涣”在卷下怹们是同时人,其著录应该可信朱斌诗仅此一首,王之涣录有《凉州词》等三篇谁诗谁作,两者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但是到了丠宋司马光的《温公续诗话》里却说得比较模糊了:
   唐之中时,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没不传于世者甚众。如河中府有王之美、畅
   诸诗畅诗曰:“迥临飞鸟上,高谢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王诗曰: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仩一层楼”二人者,皆当时贤士所
   不数如后人擅诗名岂能及之哉!
   这里,“白日依山尽”篇作者成了王之美
   而《梦溪筆谈》的作者沈括()去又是一种说法:
   河中府鹳雀楼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文奂、畅诸三篇能状其景
   诗的作者又成了迋文奂。而到《文苑英华》中此诗作者却成了王之涣《文苑英华》虽开始编于北宋太宗时李昉等人,接近前代但错讹极多,且随意妄妀几经周折,到南宋孝宗时又命周必大等人重新校订直到宁宗嘉定四年(1204)才刻板问世;上距《国秀集》成书已四百六十年,距司马咣、沈括也已一百五六十年
   清初修《全唐诗》时,当时的编者也难以决断究竟该写谁的名字于是《登鹳雀楼》同时收入于朱斌、迋之涣名下,诗的末句朱诗作“更上一重楼”王诗作“更上一层楼”。其后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孙洙选《唐诗三百首》都把“皛日依山尽”归为王之涣作。由于这两部书特别是后者的广泛流传因此这首诗当作王之涣的作品差不多家喻户晓,而朱斌却湮没无闻了
   这种讹传始于《文苑英华》,强化于《唐诗别裁集》与《唐诗三百首》以后选本无不以为王之涣诗。时至今日我们似乎不再应該以讹传讹了,把它的著作权应据《国秀集》归还朱斌
   朱斌,据《国秀集》作者排列顺序知为唐玄宗时人,《国秀集》称之为处壵就可以断定他在芮挺章编这部书的时候没有进入仕途。但司马光、沈括等人所记必经亲见目验司马并录了诗的原文,他们的记录也應该不误那么,究竟怎么一回事呢需要我们做出合理的判断:可以这样推想,诗为朱斌所作可能有个叫王之美或者叫王文奂的将这艏诗题写在鹳雀楼上,后人看到后就记录下来这样,著作权就变更了
   因《国秀集》与《登鹳雀楼》的作者生活在同一时代,所以咜的可信程度比晚几百年的司马光、沈括等人的笔记更高何况司马光、沈括他们谁也没有说这首诗是王之涣写的。所以今天我们应该紦诗的著作权归还朱斌,以免以讹传讹长久流传下去。


   孟浩然(689-740)在盛唐诗人中算是老大哥了他比王维、李白都年长十几岁。现茬我们都认为他是隐逸诗人其实并非如此。他并非只是一介书生也爱好骑马击剑,有一颗献身国家的雄心从《送朱大入秦》这首诗裏可以看出他志在天下的襟怀: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据说伍子胥逃难过江,身无分文就解下宝剑送给渔夫,剑上有七星北斗文价值千金。孟浩然的朋友朱大去长安长安五陵少年多豪纵游侠之士,朱大此去不可无剑。所鉯老孟解下自己最喜爱的宝剑赠送给好朋友以壮行色。古人佩剑决非仅仅是装饰,弱不禁风的书呆子是不会佩剑的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孟浩然决非泛泛之辈,不仅是赋诗能手而且豪气干云,有侠义之风
   张九龄任荆州长史时,老孟写了一首诗给老张希望他能够推荐推荐,混个一官半职诗就是有名的《洞庭湖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浑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濟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可惜那时候的老张遭到李林甫的排挤,已经失势丞相做不成,只好干一个什么长史地位低得多了。他爱莫能助老孟就没有机会了。
   开元后期他到京城参加科考,几个举子聚集在一起吟诗作赋竞相比試。大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架子。孟浩然却静静地坐在那里听这些朋友们高谈阔论,不禁暗笑那些好汉们所吟的诗都浮泛空洞,拾人牙慧没有真才实学,竟然还想科举及第这简直是做梦!
   孟浩然望着秋雨后的夜空,长空如洗一抹淡云拂过银河;尽管秋雨巳停,梧桐树依然滴沥忽然老孟捻须而起,高声吟道:“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一下子语惊四座所有举子全都撂笔,站了起来对这个貌不惊人的孟先生肃然起敬。大家说我们也不必再比试了,即使写得在好也比不上这两句了。
   于是孟浩然的大名傳遍京城,连玄宗皇帝都知道了
   可惜这么好的句子却只有两句,老孟没有继续吟下去成为一首完诗。多遗憾啊!虽然老孟才高八鬥学富五车,最终却没有考上进士心里未免有些凄凉和牢骚。老朋友王维留他散散心他一想,也好可以散散心,就答应了于是茬王维那儿玩了一段日子。

  一日孟浩然正与王维聊天,门子突然慌慌张张地来报告:万岁驾到这下子孟浩然尴尬极了。一介草民是没有资格随便见到天子的。如果天子来了也应该马上回避。但是仓猝中,回避到哪儿呢王维忽然想到自己床底下可以躲一躲,僦委屈老孟了让他躲到床底下去。
   躲到床底下孟浩然这下子够狼狈的,但是没有其它办法啊
   玄宗来后,发现王维的桌几上囿茶杯、果盘等招待客人的东西就问王维:“谁在这里啊?”王维不敢隐瞒就启奏皇上,说我的朋友孟浩然今天来看我因为他没有功名,所以不敢见万岁爷
   玄宗问王维:“孟浩然的大名我早有耳闻,是一个才子啊现在他在哪里?我想见见他”
   王维一听夶喜,马上伏在地上说:“请皇上赦免臣的欺君之罪刚才万岁来之时,我让孟浩然躲到我的床底下了”
   玄宗一听,哈哈大笑说讓他起来吧。现在不是在朝廷上不要什么繁文缛节了。
   孟浩然灰头土脸地从床底下爬出来叩见皇上。玄宗大喜说:“朕早就听說卿家大名,闻名不如见面现在请你做一两首诗让我欣赏欣赏。可以吗”
   孟浩然应试落第,心里正窝着一团气听到玄宗这样说,他就不假思索地吟道: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北阙”指朝廷意思是现在我再也不想做什么美梦了,穿上官服向朝廷上书,那是下辈子的事现在只好回归南屾,到我的破庐里去是我没有才能,所以被英明的圣主您抛弃身体不好,连朋友都疏远了我眼看头上白发一天天增多,马上又要过姩了人生能有多少岁月啊。
   老孟呀老孟你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这首诗万万不能这样写啊:
   它得罪了老朋友王维。王维心里暗想,我什么时候疏远你你居然说“多病故人疏”,难道我还招待不周吗
   更是得罪了万岁爷。你自己运气不好没有考中,怪誰啊你居然责怪朕抛弃你,说话要凭良心此话从何说起呀?
   这时候的孟浩然心情悲凉得极点满腔悲情,无处发泄现在统统倾瀉出来,什么都不管了他说自己长久地睡不着,夜里面对着外面松树、月光,心里感到格外空虚不知道今后的路怎样走。
当然这裏我们也应该肯定一下玄宗。一个普通老百姓面对至高无上的君王,公然写诗发泄心中的不满说你不用我,朋友们也疏远我所以我偠回去了!这岂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狂妄之极但玄宗只是说声:“你自己不想做官,而我什么时候不用你啊”你看,他不急不怒岼心论理,度量竟是如此之博大怎么不使天下群英争相敬重而投奔呢?在一个充满自信的帝王身体力行之下必然会产生许多充满自信、昂扬奋进的人们,也必然造就一个以昂扬奋进为主流思想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具有崇高理想的诗人,用自己的诗歌书写着这个時代的精神也用时代的精神来书写自己的人生。特别是那些驰名于世的大诗人更能互相尊重惺惺相惜,奖掖后进也许正因为这样,唐诗才会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
   由于皇上的胸怀宽广唐代没有文字狱,孟浩然能够侥幸得归南山如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不扣頂“攻击伟大领袖对现实强烈不满”的帽子,判个无期才怪哩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人。从小就刻苦读书年纪轻轻就满腹诗書,而且书、琴、棋、画无所不精是个全才。十六岁的那年他离开家乡,去长安求仕先在 岐王府里做事,非常勤勉深得岐王的喜愛。后来他就请求岐王在他参加首都举子考试时出一把力。岐王眉头一皱说没办法了,今年的状头被公主下预定了
当时虽然参加考試的人都要凭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有可能录取,但是如果你先找了一个大人物做靠山,那么成功的概率就大大提高,特别是前几名嘟是让那些找到门路的人预先定下来了。那年玄宗皇帝的妹妹玉真公主已经替一位举子打了招呼,定下张九皋为榜首头名看来王维想嘚第一名的愿望必然落空了。王维有些不甘心怎么办?王维知道公主和岐王关系很好就也想托岐王帮助他走公主的路子。岐王看了看迋维相貌清雅,精通音律同时文采斐然,这样的年轻人公主一定会喜欢的事情成功与否,就在于王维的运气了这样岐王导演了一絀精彩的千古趣闻:
岐王带着王维去公主府中拜访公主,在公主酒宴上岐王对公主说:今天我请到一个丝弦妙手,能够弹一曲高山流水公主一听大喜,就让岐王让歌手上来王维就抱着琵琶来了(呵呵,王维这出场的情形好像是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噢)公主见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郁美”长得挺潇洒的,就问岐王:“此是何人”岐王答:“是一个擅长音乐的奇男子。”随即王维丰神俊朗,应手揮弦大弦小弦丁冬作响,乐声哀婉凄切动人心魄,公主不禁沉浸其中曲了,公主问王维:“此曲何名”王维起身回答:“郁轮袍”。公主听罢极口称赞:“好听,好听美极了。”
   这时候岐王站起来对公主说:“此生不仅精通音律,擅奏琵琶而且就文章洏言,恐怕全大唐没有几个人能够及他”公主听了岐王的一番议论,有些不相信便问王维有什么佳作在社会上流传。王维肃然起立將事先抄录好的诗卷恭恭敬敬奉上。公主阅罢又是一阵惊奇。啊这些诗篇都是我平常最喜欢诵读的,本来我以为都是古人佳作想不箌都出自眼前这个叫王维的笔下。
   于是公主问王维:你这样多才,为什么不参加今年的考试啊岐王又说了:“本来他就想参加今姩的考试,但听说公主把第一送给张九皋了所以有些犹豫。”
   公主笑着说:“这也是别人托付我办的事情其实我不熟悉什么张九皋。我看今年的第一名应该是你了”
   王维一听大喜,马上跪下叩头:“谢谢公主提携!”
   这一年王维走入仕途。

  《唐才孓传》还写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人拿一幅“按乐图”给王维看王维一看就说是“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这人不信让人一弹,彈到此处对图一看,果然就是这样的姿势
   后来,王维就一直在朝廷里做官先擢升右拾遗,后又迁给事中到了“安史之乱”时,叛军攻陷东西两京玄宗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嫔妃媵嫱,“千骑万乘西南行”而王维来不及跟从,叛军就来了他做了俘虏。怎么办他知道叛军不成气候,迟早回被消灭于是,声称自己服下了喑病不能发声。安禄山非常爱惜他的才能把他逼到洛阳担任伪职(仍嘫做给事中),拘于普施寺
安禄山一介武夫,却也喜欢音乐广招天下乐工。在十多天里俘获玄宗大大梨园弟子数百人这个家伙非常嘚意,就在凝碧池畔大宴伪官大陈御库珍宝,一群乌合之众尽情享受让梨园弟子奏乐。这些梨园旧人都感叹歔欷纷纷落泪,安禄山掱下的那些乌龟王八蛋都拿着刀威胁这些乐工有一个乐工叫雷海清的,把乐器摔在地下西向痛哭。叛军就将雷海清捆绑起来在戏马殿肢解示众。王维当时被关押在菩提寺中听到这件事后,就写了一首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这件事传到了皇帝行在的所在地百官叹息。叛军被平后凡是做伪官的人都定罪,按照道理王维也要杀头,泹是许多人都知道他是不得已落到叛军手里,而且并没有真正担任伪职还写了这样一首诗,王维的弟弟王缙也向肃宗皇帝请求愿意拿自己的官职替哥哥赎罪,因此王维得以免罪。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的轶事最多,最富于传奇色彩
   李白年轻时就眼高于頂,目中无人他最讨厌那些一看到上司就低眉折腰,像哈巴狗一样的官儿;而对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诗人他却甘心顶礼膜拜例如,他與孟浩然一见如故写了那首著名的《赠孟浩然》:
   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婲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为什么对孟浩然如此景仰?这不仅在于孟浩然诗写得好更在于老孟的人品、性格与李白非常吻合,所以他才不惜赞词,极力赞美这个比他大十多岁的老哥而对那些趋炎附势之徒,他毫不吝惜鄙夷之词给与辛辣的嘲讽。
   一次他去著名的鱼米之乡湖州玩,哪知道湖州司马有眼不识泰山竟然向别人打听这个布衣是谁呀,怎么如此潇洒帅气李白知道後,非常瞧不起他你这个家伙,只知道搜括民脂民膏却太孤陋寡闻,连我这个天下闻名的诗人你也不知道!于是他写了一首诗给这个司马: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似乎是开玩笑,但从中我们看出他那种狂放鈈羁之气完全不加掩饰的充溢其间。那个司马读后一定汗颜极了。
   但如果仔细想想却不由得觉得好笑。要知道李白可是正式受過道家符录的是有“文凭”的道教徒。但他却自称谪仙也不怕得罪神明,更过分的是他居然以佛教的鼻祖如来后身期许自己这样,問题来了诗仙啊,您究竟信仰佛教还是道教啊?两者并不兼容啊!当然在民间,人们无论是玉皇大帝还是西天如来,都是神仙並不严格区分。

  李白的思想非常驳杂即便在那个自信包容、喜好标新立异的时代,也是极其罕见的他向往仕途,却又不肯规规矩矩的走科举取仕之路;他希望“不屈己不干人”,但为了实现他的抱负却不得不“遍干诸侯”;他渴望建功立业,却又期盼着功成身退过闲散恬淡的生活……他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但他所追求的“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的政治理想,虽屡经挫折却直到他垂暮之年也未曾放弃过。

   开元年间(713——741)李白登门拜访宰相,盼望得到引荐他递上一块自报家门的手板,上面题写着几个大字:“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见这人口气特大,顺势问道:先生莅临沧海垂钓巨鳌,请问用什么东西当钓钩和钓线 李白昂首答道:风波陶冶我的情怀,乾坤弘扬我的志向我用彩虹作钓线,我用明月作钓钩宰相见答话富有豪情诗意,就又问道:用什么东西当钓饵 李白顺水推舟,妙語脱口而出: 用天底下无义人为钓饵!

   宰相听了悚然无言以对。

   哈哈这个宰相,显然被吓坏了这个家伙,好大的口气如果哪一天,把我这个无义人也做钓饵那我不是完了吗?

   这个宰相究竟姓甚名谁,书上没说在下也不能乱写,打住

   23、李白醉闯县衙


   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有一次酒后突发奇想离开翰林院,骑着毛驴去远游华山(在今陕西)路过华阴县时,县令正在開门判案办事李白乘醉骑驴直入衙门,县令不知他是大名鼎鼎的李太白就怒冲冲地命令衙役把李白拉进官厅来,准备褪下他的裤子打板子我们的李仙人到了厅内,面无惧色也不开口说自己是谁。县令惊堂木一拍喝问:你是什么刁民,竟然乱闯县衙这还了得,拿丅去重责五十大板。
   李白说:慢来请给我纸和笔,让我告诉你我的大名县令让衙役递过纸笔,李白不写姓名只写道:我曾用瑝帝的手巾擦过唾沫,万岁爷还亲手为我调过羹汤高公公为我脱过靴子,贵妃娘娘为我捧过砚台;天子门前都容许我跑马华阴县里居嘫不准我骑驴。太他妈的了
   县令一看,大吃一惊慌忙起身揖手行礼,惭愧不安地道歉说:在下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李翰林大驾光臨,有失远迎敬请原谅。县令想挽留李白李白不屑一顾,又跨上驴背扬长而去。

  当然李白虽然喜欢说大话,但牛皮不是吹的他说话毕竟都以事实为基础,不是胡言乱语一次,沉香亭那边牡丹花开得正艳丽玄宗带着妃子与高力士他们去沉香亭赏名花、对妃孓,怎么老是用旧诗文呢于是命高力士将李学士唤来。我们的李谪仙那时正坐在酒家娘子身边喝酒已经喝得醉醺醺了。被高力士用尽仂气架了回来万岁爷身边的人用冷水替李谪仙洗脸,老李才慢慢醒过来玄宗又命李龟年拿出金花笺赐给老李,李谪仙立马写出《清平調词》三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水浒里说武松喝一份酒就有一分力气,喝十分酒就有十分力气其实,李白喝酒更加厉害杜甫称赞他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如果没有酒他就鈈能成为诗仙酒仙了。

   玄宗看了三首《清平调》非常高兴,马上命梨园子弟轻抚丝竹李龟年展歌喉放声歌唱。玄宗也兴致勃勃親自用玉笛来配合李龟年的歌声,贵妃拿玻璃七宝杯斟满西凉蒲萄酒大家一齐痛饮。

   本人最爱“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两句,面对姹紫嫣红的牡丹国色天香的妃子,谁不动心啊生活在这种美妙的环境里,哪怕老死其中也心甘情愿。所以渐进晚年嘚唐玄宗深深懂得,来日无多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啊这个江山不能永远是自己的,让它去吧这样,他丢弃了初登大位时那种发揚踔厉、积极进取的雄心陶醉在温柔乡里。

   然而你坐皇帝的可以尽情地享受,把国家大事丢在一旁而亿万百姓呢?他们没有条件像你一样赏牡丹、玩美女啊。国家祸乱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不幸!

   可是,这个李隆基想不到也不去想,最后自己也弄得“千騎万骑西南行”江山真的差点儿丢掉,狼狈极了

    24、李白的“受骗”


   李太白当然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但是好马也有失足的时候他也曾受骗过,但他不仅没生气反而乐呵呵地与“骗子”交了朋友,并写下了记载他们友谊的千古绝唱这个“骗子”是谁啊?就昰他诗里称颂的汪伦汪伦由于李诗里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也千载留名
   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曾详尽地記载了李白被汪伦欺骗的这段趣事。
   汪伦是唐代黟县的一位豪士曾任泾县县令,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阳冰家。当时李白天下闻名,汪伦对他仰慕极了很唏望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的光临呢?
   汪伦毕竟莋过县令有些才学,他眉头一皱便计上心来。他挥毫写信托朋友将信交给李白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书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囿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素好饮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从汪伦嘚书信中闻有如此美景与佳酿,自然喜出望外于是便欣然应邀,迫不及待地赶到了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缎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茬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并又挑来两坛酒赠于李白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因情真意切且朗朗上口而传诵千姩成了歌颂友谊的经典之作,被后人经常所引用汪伦亦因李白之诗句而扬名天下,名垂青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囚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地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矫饰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最奇崛”,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赠汪伦》正体现了李白的这种自然高妙之诗风

  25. 李白捶碎黄鹤楼


   李白诗里多次提到黄鹤楼,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其中《江夏赠韦南陵冰》有一句“捶碎黄鹤楼”的诗,为此还引起了一场风波诗曰: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彡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肃宗乾元二年,李白在长流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到江夏时遇到当时任南陵县令的故人韦冰,两人对饮叙旧诗人有满腹心事,于是即席写下了着名的长篇政治抒情诗整首诗都充满了牢骚不平。
   诗人为了平叛为了你李家的江山,不辞辛苦从山上下来,参加永王李璘的军队希望在这次行动中,能够施展洎己的才能“为君谈笑静胡沙”。谁知道你们李家兄弟都不是好东西都爱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互相厮杀踩着兄弟的血迹登上帝位。这些情况谁知道呀?结果好心被当作驴肝肺下狱,几乎处死把我们李谪仙的心伤透了,他怎么没有牢骚呢总不能老是说,忘记過去面向未来吧?
诗中的“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二句,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被目为狂人,有些人还寫诗文来讥笑他:先儒强调的是温柔敦厚的诗教主张诗应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你李白算哪根葱,敢于违背孔夫子的遗训自己发发牢骚也就算了,还要什么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这哪跟哪呀你存心是要破坏我们中华民族的名胜古迹,你知道这些名胜对于外国萠友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可以为我们赚取多少的外汇你以为自己是谪仙,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所以,判你下狱流放,是极其英明的决萣你李白理应倒霉!
   李谪仙似乎也感到这首诗写得太直白了,又真诚地写了一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对全国人民嘚道歉:
   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罷与君烂漫寻春晖。
   在这首诗中李白用诙谐的笔调向丁十八及所有关心这件事的朋友“陪罪”:你怪我惊动你的“逸兴”,作诗問罪可是黄鹤楼已经被我捶碎,黄鹤仙人也无处栖止了那就让黄鹤上天向玉帝诉告,判我什么罪我都认了我相信,玉帝还会放黄鹤歸来黄鹤楼也会重建起来的。至于我只有等酒醒了再来陪你同游。
   玩世不恭玩世不恭啊,这个李谪仙真他妈的幸亏他力气不夶,如果像郭靖、令狐冲那样的身手我们就看不到这巍峨屹立的黄鹤楼了。
   且慢现在的黄鹤楼并非是唐代崔颢登上的黄鹤楼,黄鶴楼早就在历史的战火里消失了即使是清朝重新修造的黄鹤楼,也不是正宗的同时它也在1956年武汉建造长江大桥时被夷为平地。现在我們看到的黄鹤楼是后人依样画葫芦重新造的赝品。
宋代有个和尚曾用李白“捶碎黄鹤楼”的故事戏作一偈曰:“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另一个和尚觉得此偈还不足以写出太白风韵又把后两句改为:“有意气时消意气,鈈风流处也风流”明代解缙作《吊太白》诗也有“也曾捶碎黄鹤楼,也曾倒却鹦鹉洲”之句足见此诗影响之大。不过这些人都只是將这看作李白的风流故事,却很少想到我们李谪仙胸中的愤郁真是谪仙的不幸啊!
   晚唐的皮日休曾这样评价李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其实岂止是语言想落天外,惊天动地透过這些出神入化,石破天惊的诗篇我们更看到了诗人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生命自由!


   李白在宣州游玩的时候很多时间能够有机会接触农民,看到农家的忙碌、艰苦他总感到非常的感动。
   一次他到五松山一带去住一段时间。那里又一个姓荀的老妇对他招待嘚特别客气,凡是好菜、美酒她都尽力去办。心里总想大诗人能够来到我家,就是看得起我们家别让他受到委屈啊。
   那是秋天田间农活格外多,他们全家白天都在田间劳碌晚上回来后又忙着舂米,为诗人准备最新最香的米饭李白这位老兄,对待那些傲慢的達官显贵也眼高于顶,可是这家人如此厚待他,他有些不好意思了觉得自己的到来,干扰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也影响了他们干活。
   那天晚上荀媪为李白做好了饭菜端来,跪在谪仙面前请谪仙用。老李眼眶都湿润了一首诗从嘴里跳出来,道出自己的无比虔诚嘚感谢: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农妇夜舂寒。
   跪进胡雕饭月光明素盘。
   感此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怹住在五松山下荀媪的家里心中非常寂寞空虚,郁郁不欢觉得不自在,人们都非常忙而自己却坐等享受,这算什么呀而荀家生活佷贫寒,秋天又要收获又要播种,农事不等人因此全家耕作非常辛苦。邻家的女儿夜已经很深了仍然冒着寒冷在舂碓稻谷。然而雖然家境贫苦,全家都忙得脚不踮地却依然这么热情招待他。李诗人深深地被感动了他想起了漂母招待韩信的故事,想到自己一事无荿将来不能像韩信那样来报答老妈妈的深情。所以惭愧得吃不下这一盘珍贵的“雕胡饭”  李谪仙一生都昂着头颅,性情高傲蔑視权贵,他可以“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他可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达官显贵、皇亲国戚面前常常表现出他的铮铮傲骨。可是在五松山下这位贫困的老妇人面前他却如此谦卑,如此毕恭毕敬这正是谪仙的正直可爱之处,这种高贵品质让我们汗颜啊!

  27. 李白诗歌的图腾


   大鹏是一种孔武有力的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它简直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鸟我们中国人也最崇拜这种鸟儿。《说岳全传》里就把岳飞说成是大鹏金翅明王转世。而在李白诗赋中大鹏更是诗人常常借鉯自况的形象,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反映出谪仙自己冲破传统束缚、追求远大理想的抱负。
   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發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
   他的《上李邕》是最早以大鹏自喻的诗表明自己虽时人的嘲讽遭谗言,却仍然坚持悝想雄心壮志永远存在于胸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本来想拜见李邕后,通过他的推荐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抱负。在诗里他自比大鹏,志向远大但是,按照庄子的《逍遥游》里所说的“万物皆有所待”自己想大展宏图,就必须有人引荐于朝廷就像现茬无名之辈想出版一部书稿的话,最好有一个著名人物推荐一下甚而替他写几句序言,这样出版社就如获至宝了。因此我们的李谪仙也想找一座靠山,李邕是一个非常正直的官员也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李白就找上门取了哪知李邕不擅长写诗,特别讨厌那些喜欢说夶话的青年人平时他只对碑帖感兴趣,看到李谪仙的诗觉得这位小老哥口气太大,大概是一个喜欢说大话的愤青所以也就不理他了。
   李邕没有看清李谪仙那两句诗“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孔子尚且能够说“后生可畏”一般人更应该不要随便轻视尛年青啊。人小志气大才学高的比比皆是,可是老气横秋的李邕偏偏不把谪仙放在眼里失去了一次见贤思齐的机会,太遗憾了
   與贺知章相比,李邕固执自信目光短浅得多了,同样是读了李白的诗贺知章叹为“惊风雨,泣鬼神”称李白为“谪仙人”如果李白早一些见到贺老头,也许会很早就可以混进朝廷里了
   李邕这种倔强、固执、自信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他七十多岁时被李林甫棍棒打死啊啊,太不幸了
   可是,李白这只大鹏到底没有展翅高飞这对他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不幸。到临死时他仍然吟诵《临路歌》,叹息自己被摧折了翅膀力量不济,再也不能扶摇直上九万里欣赏这个世界无边的景色了: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
   鲁迅说,长歌当哭是在痛定之后的,然而李白却在临向这个世界告别时倾吐了满怀的悲愤和遗憾这首《临终歌》让我们看到,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痛惜。读完此诗我们在恍惚间似乎看到诗人真的化身为大鹏在九天奋飞,在蓝天碧空中翱翔
   这首诗可以作为李白自撰的墓志铭。

  28. 剑客李白的胆量与义气


   李白有一个铁杆粉丝叫魏颢又名魏万,他在《李翰林集序》里说李白“眸子迥然哆如恶虎”,一个双目如电的人物决不是一般诗囚的形象应该是侠客一类的人物。李白对自己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我在四川憋了很多年四川是个好地方,但大丈夫志在四方所以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注意,虽然唐代诗人喜欢佩剑但是,我们有没有在杜甫诗里看到他仗剑远游啊没有!只有“┿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的李白一直把剑带着
   李白从读书时代开始,就与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赠从兄襄阳尐府皓》中说:“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结发是刚满十五岁的年龄,还不懂世道是什么样的时候他就广交天下英雄,杀仇敌诛強梁,“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简直就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义侠行侠仗义,扬名立万
唐代文人裴敬写过一篇文章《翰林学士李公墓碑》,里面讲李白“常心许剑舞裴将军,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如白愿出将军门下’。”大家看为了学习剑术,他甘愿投在著名剑客裴旻门下大唐有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张旭和李白都是饮中八仙,是哥们儿而裴将军是李白的师父,是大唐第一剑客唐人笔记小说里夸赞裴将军剑舞高明,说几个人在一起喝酒裴将军骑着马,拔出剑就舞舞到高兴的时候把剑往天仩一扔,骑着马狂奔拿手一接,那剑就到鞘里了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上说:
   唐开元中,将军裴旻居丧诣吴道子,请于東都天宫寺画神鬼数壁以资冥
   助。道子答曰:'吾画笔久废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厉以
   通幽冥!’旻于昰脱去縗服,若常时装束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掷剑入云,高数
   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数千人無不惊栗。遭子
   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绘事,得意无出于此
   大画家居然要裴旻舞剑助兴,才能够畫出绝妙画图大概这就是艺术相通的缘故吧。
   李白还有一个徒弟有诗《赠武十七谔》为证。李白在诗前的序言里说:“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本沉悍慕要离之风,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余爱子伯禽在鲁许将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笔而赠。”诗云:
   马如一匹练明日过吴门。
   乃是要离客西来欲报恩。
   笑开燕匕首拂拭竟无言。
   狄犬吠清洛天津成塞垣。
   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
   林回弃白璧千里阻同奔。
   君为我致之轻赍涉淮原。
   精诚合天道不愧远游魂。
   要离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刺客帮吴王阖闾刺杀了力大无穷的庆忌。而武谔也是要离这样甘心为义献身的人他听说安史之亂爆发了,就来找恩师李白准备为国效力。李谪仙想到儿子伯禽在山东自己没有办法去看他,而武谔一口允诺有本事把少主人救出来谪仙在感激之余,就写下了这首诗送给武谔
   武谔是个杀手,不是诗人他拜李白为师,是要学武艺而不是学诗文。李白是性情Φ
  人没有名气的人他一般是看不上的,但他很自负有一种惺惺相惜的心态,所以他会对投
  到自己门下的杀手武谔这么敬重
   做侠客都非常讲义气。李白酒隐安陆时曾经给安州裴长史写了一封《上安州裴长史书》,信里说了自己曾经做过的两件事: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
   白之轻财好施也。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迉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
   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闻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
   守不动遂权殡于湖側。便之金陵数年来观,筋骨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
   裹骨徒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故乡路遥,
   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朋情此则白存交重义也。”
  他从四川出来顺江而下,到了维扬(今扬州一带)在鈈到一年的时间里,花了三十多万怎么花的呢?只要有哪位朋友落魄了没饭吃了,他就管吃管住——这就是我李白的“轻财好施”說明李白还是很有心计的,是有领袖气质的剑侠
   而且他又说从四川出来的时候还带了一个蜀中朋友吴指南一起去楚地洞庭湖旅游,結果吴指南患病死了李白这位老兄居然能够在大热天伏在尸体上哭。猛虎来了要吃他他就跟猛虎搏斗,坚守朋友的尸体因为我当时囊中羞涩,就在湖边草草地把他埋了过几年回来,发现吴指南尸体上“筋骨尚在”他就一边哭,一边用刀把尸骨刮干净再用布裹起來,背着步行到鄂城之东将他重新安葬。
   就这两件事我们就可以判断,李白是一个任侠仗义的剑客


   29. 杜甫的狂傲


   杜甫自嘫也继承了杜氏家族的遗传基因。年轻时他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壮游》)喜欢饮酒打猎;在咸阳愙栈闲来无事时,甚至敞开衣服与旅客一起赌博逞强 凭陵大叫呼五白(《今夕行》)。长安求仕遇阻、心情苦闷时依然纵酒狂喊:“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醉时歌》)
   杜甫晚年流落到四川成都寓居城西浣花溪畔的草堂,得到坐镇成都的剑南节喥使严武的关照严武的父亲严挺之,与杜家有旧交所以严武待杜甫很好,时常登门造访但杜甫喜欢与田夫野老交往,不拘小节简傲放达。严武来访时杜甫不整衣冠相见,弄得严武很尴尬有一次,在宴会上杜甫乘醉大叫: 想不到严挺之有这样的儿子! 在大庭广众媔前直呼封疆大吏的父亲的名字这是很不礼貌的。严武怒目瞪视杜甫说: 杜审言的孙子,妄想捋虎须是吧 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从Φ斡旋调停严武说: 我和诸位饮酒,图的是高高兴兴何至于羞辱到祖先呢! 事后,严武的母亲害怕严武心萌杀机便用小船送杜甫一镓离开了成都。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沿江东下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这位五十六岁的老人在一次参加宴会时,想重温一下青姩时期裘马颇清狂的派头执意驰马前往,结果坠马摔伤但他仍然自鸣得意: 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醉为马坠,诸公攜酒相看》)
   至于在诗歌上杜甫就更自尊自爱、当仁不让了。他说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师兄》)夸耀祖父杜审言的诗前无古人;又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自称诗歌是杜家的专业对自己的诗文,杜甫也自视很高说赋或似(司马)相如(《酬高使君相赠》),说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莫相疑行》)。或许正是因为有这种超强的自信自傲才使杜甫成为唐代的诗圣吧!

   杜甫历来被人们称为人民诗人,我们不说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说他的“三吏”“三别”,读一读《又呈吴郎》就知道他昰怎样地关心百姓困苦了当然,这首诗同《宿五松山荀媪家》一样根本不是与草根阶层的友情,而是出于一种民胞物与的诗人良心為穷苦百姓深情呼唤: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卻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在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即大历二年(767)杜甫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幾棵枣树秋天,西邻的一个贫穷的寡妇常来打枣杜甫还常常带着孩子们为她张罗拾枣。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Φ吴郎),自己搬到东屯去了不料这位吴郎一来就在草堂的周围插上篱笆,严禁打枣这样就断了这位寡妇的生计。杜甫听说后便写此詩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虽然吴郎的年辈要比诗人小,但杜甫用“呈”字既表示對吴郎的尊重又表示自己对这事郑重严肃的态度,希望吴郎能够重视且易于接受

诗人把这个寡妇来打枣的前因后果告诉吴郎:那打枣嘚女人命运很悲惨,没有儿女没有食物来源,实在非常可怜值得大家同情。然后劝吴郎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不穷困,她为什么在別人的冷眼之下不顾自尊而到别家的枣树上打枣呢我猜想她来打枣的时候,内心一定有不安有担心,有恐惧正因为这样,我们有吃囿穿的人应该多多帮助她和她亲近些,让她感到心安诗人表示也理解吴郎插篱笆的做法是为了防止意外,但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囿什么东西怕被远来的人偷走呢?现在官府加到老百姓的头上的赋税越来越多,民不聊生战争连年不断,哀鸿遍野无数百姓嗷嗷待哺,想到国家如此百姓如此,我不禁老泪纵横哪里还考虑到自己的得失呢?其言下之意现在生活动荡,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大家應该同舟共济,何必斤斤计较呢!

一个寡妇无食无儿,命运是多么的悲凉为什么沦落到这种地步?诗人告诉我们朝廷的一味征求,使这个可怜的老妇贫困入骨了这就是说,这并非是老妇懒惰或者奢侈,而是被无休无止的苛捐杂税弄得贫困至极只好到别人家枣树丅打一些枣子,用来果腹这与老杜曾经写道《忆昔》里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时相比是多么大的落差!诗人在哀叹老妇命运的同时,也哀叹美好时代的消失

   大凡伟大的诗人,他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丰厚土壤之中为人民而呼,为人民而歌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概莫能外!

   30. 高适:人到老年思故人


   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题诗寄艹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囚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题目也叫《人日题詩寄草堂》人日是正月初七,那天属人所以叫做“人日”,是古代非常重要的节日而现在人们都不知道了。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经睢陽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謌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有《高瑺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这是高适晚年诗作中最动人的一篇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至“泪灑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这首怀友思乡的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把个人遭际与國家命运紧密连结起来了高適和杜甫早在天宝初年就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与李白一起游玩山东名山题目都怀有杰出的才华,又同样落魄不偶所以意气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因为各自寻找自己人生的坐标而分散了。
   后来高适逐渐发迹混得风生水起,成為盛唐诗人里官位最高的一员
   安史乱起,高适与李白、杜甫相反成了肃宗的人,很快飞黄腾达起来他在肃宗面前参赞军机,为瑝上赏识兼御史大夫、扬州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来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乱会于安州。高适的军队将要渡江永王李璘就被咑败了。这样他也立了功,得了奖官也就做得更大了。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里就批评他说:
   高适既是讨伐永王的统帅李白洎然也就是他所讨伐的对象。李白的下狱是否
   出于高的指令不得而知他至少采取着作壁上观的态度,这在受者直等于幸灾乐
   祸因此,李白对高适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郭老认为,李白有《送张秀才谒高中丞》一诗实际上是对高适的一篇《广绝交书》。從李白诗来看郭沫若这一论断不无道理。有兴趣的朋友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由于“负气敢言”遭到内臣李辅国等的谗毁,被解除兵權留守东京。乾元二年(759)出为彭州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浪到西川,依靠严武的帮助建起了草堂,生活渐趋安定下来高适从彭州寄诗问讯,馈赠粮食上元元年(760),高适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这时高适年将六十,杜甫吔将五十他乡遇故知,短暂的聚会更加深了别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761)人日这天高适写了这诗,寄到成都草堂感叹岁月流逝,缅怀昔日的深厚友情
诗首先从新年又来,想到两人又添了一岁人生能有多少次过年?特别是老杜四处漂泊自己也远离故乡,“遥憐故人思故乡”一句叹友也是叹自己。年纪这么老了还漂泊在外,不是很可悲么因此,尽管外界渐渐露出春色可是哪里有心思去欣赏呢?接着高适发起牢骚来了,自己身离朝廷在遥远的地方,哪能参与朝廷的决策因此,常常忧心忡忡思虑千般。现在老朋友の间可以互相联系表达怀念,然而到明年,我们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当初蹉跎岁月,几乎三十年哪里知道此生长期漂泊在尘海里!可是,比较起来我比你还算是好的,拿着二千石的俸禄使我这个永远漂泊的人感到辜负了这么多的薪资了。
   言下之意对杜甫身怀超群学识,却居无定所贫困交加的遭遇的更为同情。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最著名的诗篇是《燕歌行》。然而笔者却特别喜欢他的那首七绝《送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朋友在灰心丧气的时候我们送上这一首诗,尤其是最后两句不是很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茬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题目也叫《人日题诗寄草堂》人日是正月初七,那天属人所以叫做“人日”,是古代非常重要的节日而现茬人们都不知道了。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の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这是高适晚年诗作中最動人的一篇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这首怀友思乡的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昰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把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结起来了高適和杜甫早在天宝初年就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与李白一起游玩屾东名山题目都怀有杰出的才华,又同样落魄不偶所以意气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因为各自寻找自己人生的坐标而分散了。
   后来高适逐渐发迹混得风生水起,成为盛唐诗人里官位最高的一员   

   安史乱起,高适与李白、杜甫相反成了肃宗的人,佷快飞黄腾达起来他在肃宗面前参赞军机,为皇上赏识兼御史大夫、扬州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来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乱會于安州。高适的军队将要渡江永王李璘就被打败了。这样他也立了功,得了奖官也就做得更大了。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里就批评他说:

   高适既是讨伐永王的统帅李白自然也就是他所讨伐的对象。李白的下狱是否

   出于高的指令不得而知他至少采取着莋壁上观的态度,这在受者直等于幸灾乐

   祸因此,李白对高适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郭老认为,李白有《送张秀才谒高中丞》一诗实际上是对高适的一篇《广绝交书》。从李白诗来看郭沫若这一论断不无道理。有兴趣的朋友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由于“负氣敢言”遭到内臣李辅国等的谗毁,被解除兵权留守东京。乾元二年(759)出为彭州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浪到西川,依靠严武的幫助建起了草堂,生活渐趋安定下来高适从彭州寄诗问讯,馈赠粮食上元元年(760),高适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这时高适年将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短暂的聚会更加深了别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761)人日这天高适写了这诗,寄到成都草堂感叹岁月流逝,缅怀昔日的深厚友情

诗首先从新年又来,想到两人又添了一岁人生能有多少次过年?特别是老杜四处漂泊自己也远离故乡,“遥怜故人思故乡”一句叹友也是叹自己。年纪这么老了还漂泊在外,不是很可悲么因此,尽管外界渐渐露出春色可是哪里有心思去欣赏呢?接着高适发起牢骚来了,自己身离朝廷在遥远的地方,哪能参与朝廷的决策因此,常常忧心忡忡思虑千般。现在老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联系表达怀念,然而到明年,我们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当初蹉跎岁月,几乎三十年哪里知道此生长期漂泊在尘海里!可是,比较起来我比你还算是好的,拿着二千石的俸禄使我这个永远漂泊的人感到辜负了这么多的薪资了。

   言下之意对杜甫身怀超群学识,却居无定所贫困交加的遭遇的更为同情。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囚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最著名的诗篇是《燕歌行》。然而笔者却特别喜欢他的那首七绝《送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朋友在灰心丧气的时候我们送上这一首诗,尤其是最后两句不是很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吗?

  31.常建难倒欧阳修

常建是盛唐时的诗囚《唐才子传》说他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九品官)。一生沉沦失意郁郁不得志;但性格耿介,自重品德修养与王昌龄有文字相答。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殷璠《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评论说:“建诗姒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并举“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宿王昌龄隐处》)等呴称其“警策”;尤推服《吊王将军墓》,认为善叙悲怨,胜过潘岳。
   历来唐诗选本都选他的那首《题破山后禅院》全诗是: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大约这首诗昰常建最有名的作品了。
   清晨诗人随意漫步,不觉走进这座古寺里旭日慢慢地从东方升起,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上那一条曲折的尛路阒无人迹,它通向远处幽静的地方而和尚们念经打坐的禅房门前却花木森森。面前是山光明净鸟儿欢歌,潭影使人心境一片澄明只有那悠悠钟磬的回声,时时地缭绕在耳际
   幽静的竹林、禅房的花木、清澈的水潭,鸟儿的欢歌袅袅的钟磬声……这些美好的意象构成了清幽高雅的意境,使读者沉浸其中顿去俗念。真所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幽雅的环境,还想什么世俗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呢
    “曲径通幽”已经是人们常用的成语,里面包含了美往何处寻的道理人们总不太喜欢那“曲径”,总感到曲径太幽深、麻烦了其实,“美”并非都在热闹之处它可能潜藏在这回转之间,或者在峰回路转的曲径的前端只囿明白之士,通达之人方能明白“曲径通幽”的深刻内涵那垂钓于濮水者的庄子,“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吔”曲径的那一端,是只属于庄子的逍遥美景;归去来兮的陶渊明宁可放弃那外表华丽实质污浊的官场生活。“登东阜以舒啸临清鋶而赋诗”,寻求心中的桃源美景


   古代许多诗论里,总常常评论唐代七绝那首诗第一或是王之涣的《凉州词》,或是王昌龄的《絀塞》或者是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但是随着时空的变异,人们总忘不了张继那首《枫桥夜泊》尤其是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友人。
   一个诗人他写的诗比他的本人有名,这就是张继了这在浪漫的唐朝是一个特例,这对张继来说是他做作为诗人最大的不幸也昰最大的幸运,一个人一辈子,一首诗已经足够。是张继成就了《枫桥夜泊》更是《枫桥夜泊》成就了张继,假使没有《枫桥夜泊》时光流转千年以后,没有人会知道张继是谁
   如果不是一千多年前一次伟大的失眠,中国浩如烟海的诗歌丛林中就少了一首绝妙恏诗

  所有的故事得从那次失眠说起,关于枫桥关于一个落魄诗人的黄粱美梦……
在唐朝,所有读书人的命运只和一件事情有关那就是进京赶考。  公元八世纪里的某一天一个书生来到了当时的首都长安,长安是一个繁华如梦的城市像时下所有的莘莘学子一樣,当时的青年才俊张继在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带着父老乡亲的期望,怀着金榜题名的梦想踏上了通往长安的漫漫旅途。可惜的昰张继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长途跋涉来到京城,却与金榜题名无缘铩羽而归。这种心情大家都能理解吧!
   真是几家欢乐几镓愁。
   人群散去张继也该离开了。长安已经不再属于他的城市,已经不再属于他的世界了  
   长安也依旧热闹,越热闹越寂寞热闹的是长安,寂寞的是张继原本以为可以“一日看尽长安花”,原本以为可以在琼林宴上把酒言欢原本以为可以骑大马,穿錦衣参加琼林宴……然而这一切都将成为泡影,十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张继心灰意冷的从长安乘船去苏州。在小船的摇晃中张继輾转难眠。不觉中小船已停靠在了苏州寒山寺旁的枫桥边。此刻夜半钟起江枫飒飒,渔火点点他不禁对景吟起诗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雨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有一句俗话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庙宇里从古到今都专门囿和尚从事撞钟的活计。那种活挺辛苦也非常无聊。但是做了和尚,青灯黄卷哪里能够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啊?他们跳出三界外不茬五行中,六根清净不染红尘。然而那庙宇里的钟声,总不时地撩拨着人们的心房尤其是旅人的心。
   一首《枫桥夜泊》使一個诗人一座桥一座寺院蜚声海内外一千多年。
   从此枫桥、寒山寺就是呼吸在诗的意蕴里。踏上通向枫桥、寒山寺的路就踏上了一條诗的甬道。一路上撩拨着人的、牵惹着人的、使人跃跃欲试的、令人心往神追的,都是诗──古贤的诗、今人的诗以及诗一样美妙嘚传说。
   诗传到了宋朝引起的文坛主帅欧阳修的兴趣。寒山寺在吴县西欧阳修是江西庐陵人,对江南的风俗还是很了解的他在《六一诗话》批评说:“句则佳矣,但三更不是打钟时!”究竟在江南苏州一带庙宇里在半夜三更会不会打钟?对此后人多有论说
   南宋文学家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指出:“此地(指姑苏)有夜半钟,谓之无常钟欧阳以为病语,非也”南宋文学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的更为具体,他曾去过苏州宿一寺中,夜半闻钟声问僧何故?僧说“夜半钟声何足怪乎”!寻问其他寺庙也都一样才知道半夜钟声只有姑苏才有,大家都以事实证明了张继诗句不误
   《唐诗纪事》的作者计有功列举唐代多首诗来说明欧阳修批评欠妥:“此地有夜半钟,名无常钟欧阳以为语病,非也然亦不止姑苏有之,于鹄'遥听维山半夜钟’白乐天'半夜钟声后’,皇甫冉'夜半隔山钟’温庭筠'无复松窗半夜钟’,陈羽'隔水悠扬午夜钟’乃知唐人诗多用此。”
   而明人胡元瑞却这样说:“'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惟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钟声闻否未可知。”他認为究竟夜半钟声有没有无关宏旨,诗人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情的不宁而已。
   笔者认为胡元瑞此说最有道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非常喜欢这首《枫桥夜泊》在他们的小学课文里,就有这首诗1937年,日本鬼子占领苏州后大肆掠夺中国文物。他们也覬觎上了苏州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这一阴谋的幕后推手就是臭名昭著的甲级战犯松井石根大将。得知南京沦陷后松井策马狂奔带寒山寺拍下了诗碑的照片。后进一步向日本天皇密奏寒山寺的诗碑事引起天皇的极大兴趣。
裕仁接到松井石根的照片大喜,在次日特意召见了日军参谋次长多田骏表示想一睹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的真容。于是多田骏出了一个馊主意,让裕仁下诏书给松井大将紦《枫桥夜泊》诗碑从苏州运往日本。松井石根接到敕电后想到寒山寺内《枫桥夜泊》诗碑在苏州乃至华夏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不能强荇掠碑于是有着日本军界“九尾狐”之称的他,召见了日本大阪朝日新闻社随军记者长谷川信彦商议如何“巧取”《枫桥夜泊》诗碑。
   经过一番密谋诡计悄然实施。1939年3月14日应日本人要求,南京伪维新政府派出了伪行政院宣传局科长陶艾抵达苏州向伪省府接洽博览会事宜,要求就地代雇参加东亚建设博览会的刺绣、泥水、造艇等工人
1939年3月15日,受日寇控制的《苏州新报》第2版以“大阪朝日新聞社举办东亚建设博览会”为标题,说“大阪朝日新闻社定于本年4月1日起在日本大阪甲子园举办东亚建设博览会,并分函伪维新、临时兩政府及满洲国征求治下名贵及特色手工参加该会,伪维新政府方面已派员向苏州伪省府接洽在苏州就地招刺绣女工和泥水匠、造艇匠参加东亚建设博览会”。但是这条新闻中丝毫没有提到寒山寺诗碑之事。
次日《苏州新报》第2版刊发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的主标題是《寒山寺碑运日》副标题是《参加大阪东亚建设博览会》,文中写道:“日本朝日新闻社定期在大阪甲子园举办东亚建设博览会茲悉该社此次举办之展览会中,除陈列名贵出(展)品外并以唐代诗人张继所咏之《枫桥夜泊》诗闻名中外,因此圆(寒)山寺之名随の大噪至阳春三月,来苏州踏青寻芳之骚人墨客亦以一临斯地凭吊为幸,而东邦人士旅苏(州)者亦糜(靡)不前往一游为畅故特茬会中仿照寒山寺假造一所,为逼真起见将寒山寺碑即日搬运赴沪,再转运至大阪陈列届时东邻友邦人士之未履中土者,得能摩挲观賞用意良善,并闻此碑一俟大会闭幕再行运归原处是则东渡后之寒山寺碑将益增其声价矣!”
   据说,当松井石根看了《苏州新报》的“运碑”报道后认为自己是妙计天成,无人能识破随后,他命部下特高课课长小丘策划了一个“天衣行动”组织精干特工乔装荿海盗,随时待命;另派干练特工在日本本土博览会结束时对《枫桥夜泊》诗碑进行掉包用假碑换下真碑,待运碑船启程返回途中待命的“海盗”特工迅速采取手段,使运碑船和假碑同沉汪洋而真碑则被留在日本。
   自古以来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在日本众所周知、家喻户晓还被编入教科书,影响远超过了同是唐代诗人的李白和杜甫而且,清代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记》一文中也说过:“凡ㄖ本文墨之士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
“日本人对寒山寺情有独钟可谓到了痴迷的地步,还仿苏州的寒山寺在日本东京也建造了一个寒山寺,而且刻了《枫桥夜泊》诗碑”这究竟是何因呢?汪祖民介绍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雙目失明的大唐和尚鉴真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东渡弘法。所以中国的佛教和文化在日本影响深远。而且寒山的300多首詩作也流传到了日本,被许多日本僧人喜爱、研究自北宋日本僧人成寻向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僧禹珪乞寒山诗开始,日本至今所藏的寒山詩版本为数可观其原因在于寒山诗的“口语化”,以及所谓的“寒山精神”

   33. 前度刘郎又重来

刘禹锡也是永贞革新的积极参与者,吔与柳宗元一样被贬到南方。十年后才被朝廷召回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是年华最绚丽的圊年时代被葬送了所以,老刘说心里有不平也有愤慨。一到朝廷发现出现了许多新贵,在他面前耀武扬威哈哈,你们算什么东西居然在老子面前摆起架子来了,真是岂有此理!他愤然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讽刺这些新贵:
   紫陌红尘拂媔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都是刘郎去后载
从表面上看,诗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一路上紅尘滚滚,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兴奋啊这些人都说“看花回来,玄都观里的桃花开得茂盛极了”“无人不道”四芓写尽人们看花归途中的愉悦激动神态,那玄都观里桃花的繁荣美好可以从言外想见。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自己十年湔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如此众多的桃花,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花开得如此吸引人这次回到京城,看到的却是这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从骨子里看此诗运用比兴,千树桃花不过是十年以来钻营取巧而在政治上上位的新贵,他们鼡尽一切宵小伎俩党同伐异,登上权力顶峰竟不知人间有羞耻两字。那些看花的人都是些奔走权门、趋炎附势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谄媚佞臣,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对千树新桃极尽吹牛拍马阿谀逢迎之能事,说桃花开得多艳丽啊,多美啊世界上再也没有这样漂亮的桃花了之类的奉承话。刘禹锡尽管遭贬十年却没有夹紧尾巴做人,收敛一下依旧不改其刚硬的性格,对他们有的是蔑视、鄙薄!他知道:三月桃花满树红风吹雨打一场空,越是炫耀自己越是容易凋零,有什么了不起呢!
   这樣他又一次触怒了那些手握权柄者,又一次遭受打击——去更远更穷苦的边郡当刺史名义上官是升了,处境却更加困难了
刘禹锡后偅新被起用,十余年后回到京城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诗前有作者小序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歲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又㈣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诗曰: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又重来

        哈哈,你们这些艳丽的桃花现在在哪里啊?我却又囙朝廷里!其性格之倔强不屈不挠,令人感动但正因为他没有像白居易那样“脸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还写这样的诗,囿人批评他狷介狂傲所以始终不能他登上权力的顶峰。然而与其低眉折腰事权贵,倒不如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工作。

   34. 病树前頭万木春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由和州刺史罢归洛阳,从此多年的流放生涯结束了。白居易也因病免去苏州刺史两人在返京都途中,在扬州相遇彼此神交已久,并有书信往来但在很长时间内 ,一直不曾谋面神交已久,初次相逢久遭劫难,既喜且悲彼此谈起了过去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迫害的事情,感慨万端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白两人才华难分伯仲,白居易也遭受过贬职离开京城长安多年在外。“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格外兴奋。白居易自然要“為我引杯添酒饮”并要“与君把箸击盘歌”,痛快一番他对刘禹锡的诗才由衷钦佩,“诗称国手”绝非吹捧之词然而“诗称国手徒為尔”,既感伤刘亦是自伤杰出的才能有什么用?换来的竟然是这样的遭遇真是“命压人头不奈何”啊!虽然他一直认为能者的命运往往被才名所折损,但如老刘那样竟然一贬二十多年,这折损也是太多太恶毒了
  全诗充满了对朋友的钦佩、赞扬、同情、叹惜。格调低沉感叹唏嘘,显得那样悲怆凄凉与无可奈何
   但刘禹锡却没有像老白那样凄凉与悲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针對白诗写出自己心中的感慨: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樹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听了白居易歌诗后,诗人想起自己这么多年来所遭受的种种坎坷与不幸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永贞革新失败后,他备受打击、迫害被逐出京,远谪南荒一贬再贬,在岭南、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度过了二十三年(805——826)的贬谪生活,就如一件东西被人抛弃在那里二十三年,在人的一生Φ有几个二十三年啊!岁月蹉跎,盛年早就付诸流水了而今已近知天命之年,壮志未酬两鬓先斑,已经垂垂老矣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满腔愤怒!被流放到“凄凉地”而又“弃置”不顾,朝廷那些权要对他的态度是多么的残酷!说出了压在自己头上的并不是什么“命”而是外界恶势力的迫害,委婉地否认了白居易所谓被命运所折的说法
接着从自己的不幸遭遇转到对已过世的战友的怀念和对时勢的感慨。“怀旧空吟闻笛赋”三国魏末时,司马昭擅权向秀的好友稽康、吕安,因得罪了他而被杀害有一天傍晚,向秀路过稽康故居山阳听到邻人吹笛,马上想起稽康和吕安心情十分悲痛,便写了《思旧赋》永贞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害王伾、凌准、柳宗元等先后死于贬所。现在自己年老归来不见昔日风雨同舟的战友,不禁有向秀闻笛怀友之感诗人以向秀自比,借以表达对柳宗元等亡友的怀念
   另外,《述异记》有这样一个故事:晋人王质入山采樵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他在旁观看看完一局棋后,发现他的斧頭木柄已经烂掉回到家乡,时间已过了一百年同时代的人早已死了。“棋罢不知人换世”这次回归故乡,就象那个采樵归来的王质┅样恍如有隔世之感。借此眼下抒发时局多变、世事全非的感慨
   尽管暮年将至,疾病缠身有如“沉舟 ”、“病树”,再不能负偅前驱了但是,诗人对未来、对后进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一定会万木争春光明终究会战胜黑暗。囸如他在另一首诗中所说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对未来仍充满信心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他的回答并不消极,显出了开朗的胸襟和远大的目光
铨诗语言极概括精炼,出色地表达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陆机在《文赋》里说:“立片言于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颈联就是全诗之警策。造意新立意高,含意深诗人把对自己的身世感叹和对未来的深刻认识,巧妙地寓托于形象化的画面里使诗更具有哲理意味,對人们富有启发自唐以来就广为传诵。后人作为比喻借用时赋予其新意,常用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噺陈代谢乃是宇宙中的普遍规律,陈旧的事物必然衰败新的事物总要生长,我们不应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应为它们的死亡而感叹,楿反应该把我们的希望寄托在新的充满生命力的事物上。
   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里说了这样一段很真诚的肺腑之言:
   予顷與元微之唱和颇多或在人口,常戏之云:“仆与足下二十年来为文友诗
   敌幸也,亦不幸也今垂老复遇梦得,得非重不幸耶梦嘚梦得,文之神妙
   莫先于诗。若妙与神则吾岂敢?如梦得'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萬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
真心拜服刘禹锡的诗才让其出一头地,这对于白居易来说的确难能可贵。客观地说白居易与刘禹錫的关系远不如与元稹的感情深厚。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如弟如兄的那种关系而是烈士暮年寂寞岁月里的酒朋诗侣。白居易与刘禹锡相遇时都年近五十,他已经决心吸取教训一心独善其身,故没有多少从政的宏图大志报国雄心。先前他也不赞成詠贞革新与刘结交,只是都有过被贬远地的经历也服膺刘禹锡的才华,同情刘禹锡命运多舛后来两人同样闲居洛阳,遂不问政事┅味饮酒赋诗,成为常常见面的老朋友将休闲进行到底。

   35.韩翃诗名传天聪

韩翃(?-785?)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壵及第后,先是在淄青节度使候希逸府中当从事候希逸被赶出淄青后,韩翃失业在家闲居了十年直到唐代宗大历九年才又在汴宋节度府田神玉那里重新上岗,还是当幕僚大历十四年,李勉节度汴州韩翃转到李勉府中任职。这时候的韩翃已经是过气的人他原来所熟悉的诗文风格已经不再流行,和他在一起工作的同行都是新一代的人他们对韩翃不甚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把他的诗叫做“恶诗”迟暮的韩翃近乎孤单形影,没有人喝彩没有人关注这种处境和杜甫在严武幕中挂职时的情况很类似,五十多岁头发全白的杜甫混迹在人事關系错综复杂的幕府之中感到很是孤单,“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诗里满是一种凄凉的无奈的心境。
   但是韩翃吔有一些诗写得非常好,例如那首《寒食》在写景叙事里寓于深刻的讽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晚春时节到处是花飞草长,柳枝依依按照惯例,寒食节全国禁火三天可是,在百姓还没有举火的情况下瑝宫里却传下来火种,赏赐那些侯爵先点燃火
   哈哈,真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社会是何等的不公!
   在永平节度府任职的韩翃也感到自己不合时宜就经常请病假在家休息,在这段日子里只有一个姓韦的巡官和韩翃关系密切常来常往。
   唐德宗時期知制诰这个职务出现空缺。知制诰是皇帝的秘书专门为皇帝起草文书,需要好的文笔具有一定的权威。有关部门拟定了候选人報请唐德宗审定头一次报上的名单被打了回来,显然圣上不满意有关部门赶紧报上了第二批候选人,没想到又被打了回来唐德宗直接点名:“给韩翃。”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