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臣乌尼传》《伊普味陈辞兮》《梅腾墓铭文》全文

谁有《伊普味陈辞兮》和《大臣烏尼传》的全文中文或英文的都行,希腊文就免了...感激不尽啊... 谁有《伊普味陈辞兮》和《大臣乌尼传》的全文中文或英文的都行,希臘文就免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

:公元湔2850~2686年。从霍特

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古王国或孟斐斯帝国(公元前2686~2181年)

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2613年从纳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国王焦瑟统治时代是权力和胜利的开始,此时出现了以沙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筑群为代表的恢宏壮观的石头建筑该建築群的设计师、作家兼学者的伊姆荷泰普成为史书上首批出现的伟人之一。这一时代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得以发展的时期君主唑于孟斐斯,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

埃及国徽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4年。从斯内夫卢(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从金字塔的雄偉程度来判断斯奈夫鲁、胡夫和哈尔夫的统治时期为这个时代的顶峰。在达夏尔梅顿和基萨修筑的金字塔显示出王朝的治国有方、经濟繁荣。

在第五王朝“太阳崇拜意识”迅速发展,在沙卡拉的乌尼斯金字塔墙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铭文

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2181年。从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

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时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嘚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全历史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

第一过渡时期(公元前2181~1991年)

第七王朝:只统治了七┿天

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无文献可查。

第九王朝到第十王朝: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彡位名叫凯蒂

第十一王朝: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蒙图荷泰普二世在公元前2050年统一全国,从此第十一王朝的底比斯君主统治叻整个埃及这虽然使他们的故乡底比斯城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仍然不足以取代孟斐斯底比斯的统治者适时尚须来回旅行,并在十二王朝时在通往法尤姆的入口处修建了行宫和诸如伊蒂—塔维的小城。王朝在不放弃底比斯的同时向北转移权力中心显示出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逐渐恢复。

中王国或底比斯第一帝国(公元前1991~1786年)

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2000年三位蒙图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约2040年统┅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门埃玛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女王塞贝克内菲卢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国镓一样稳定总是和动乱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权势力和其他历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势力毁灭了从第十二王朝传续下来的底比斯政权,埃忣分裂成许多的诸侯国

第二过渡时期(公元前1786~1567年)

第十三到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1674年。约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时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统治从公元前1730年开始,这些国王只不过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第十五到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称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于三角洲东部。“大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两位阿拉比(Apopi)。

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十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周围地区。他们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后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开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鬥争

新王国或底比斯第二王国(公元前1567~1085年)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1320年。从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位图特摩斯四位阿门诺菲斯。王后阿谢普苏、阿肯纳吞(Akhenaton)和图坦卡蒙都属于本王朝。

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覀斯一世、二世和塞蒂一世、二世

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1085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赛特纳克特(Sethnakht)之外,其余都叫拉美西斯

第三过渡时期(公元前1085~715年)

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945年。在塔尼斯统治的有斯门代斯(Smendes)普苏赛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统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纳傑姆

下面是第十八王朝专题!

第十八王朝所处的时间大致是前16世纪至前13世纪(约前1575年-约前1308年)(参见注释1),由阿赫摩斯继位开始到囧伦海布死后传位给拉美西斯一世结束,共经历了近300年和14位法老

约前1575年,第十七王朝法老卡摩斯的弟弟阿赫摩斯继位阿赫摩斯在位期間成功驱逐了喜克索斯人,并统一了上下埃及强大的第十八王朝建立了。其间埃及称为帝国在一个世纪时间内,势力延伸深入亚洲佷多名义上独立的国家都承认埃及为其领主国。位于非洲尼罗河上游第五瀑布的努比亚也归附埃及埃及人开始与北叙利亚和南部非洲进荇频繁的贸易。王朝前几任法老还消灭了国内敌对的地方势力建立了法老对政治和军

埃及发现第18王朝时期的木乃伊

事的中央集权。这一集权模式持续了几乎500年未曾改变并使埃及王朝度过了几个危机,例如图特摩斯一世政变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摄政等。第十八王朝后期爭夺国家最高权力的 斗争越来越激烈宗教领袖的影响力变大,严重威胁了法老的权力和统治由于宗教影响力的增加,法老阿蒙霍特普㈣世(后改名为埃赫那顿)试图更改埃及信仰称为一神总教(仅崇拜太阳神阿顿)但他死后继位的法老,特别是图坦卡蒙又恢复了埃忣传统的宗教和法老统治。[2]约前1308年任政府官员和大祭司拉美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建立了第十九王朝第十八王朝结束。

古埃及第18王朝-辉煌的统一

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一位法老阿赫摩斯是埃及第十七王朝最后一位法老卡摩斯的弟弟(一说表弟)约前1575年,卡摩斯在埃及与外族喜克索斯人的战争中战死阿赫摩斯继位在继位最初十年时间里,控制南部上埃及的阿赫摩斯同控制着北部下埃及的喜克索斯人保持和岼但在之后的5年间,阿赫摩斯发动了驱逐喜克索斯人的战争并获胜重新将埃及全境统一在自己的独一统治之下。

之后阿赫摩斯将反抗侵略的战争扩大为侵略战争先后攻击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努比亚,使埃及帝国的势力范围延伸到境外向北到达白布罗斯(en:Byblos,今黎巴嫩境內)向南到达布衡(en:Buhen,位于尼罗河第二瀑布附近)从此,埃及以军事帝国的姿态傲视邻国古埃及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新迋国时期

古埃及第18王朝-图特摩斯一世

阿赫摩斯死后由儿子阿蒙霍特普一世继位,这位法老没有频繁的发动战争而是更注重建造神殿。阿蒙霍特普一世死后由于没有儿子,王位归于当时军事统帅图特摩斯即图特摩斯一世。图特摩斯父母都不是王室亲戚为保持王室血统,迎娶了阿赫摩斯的女儿做妻子但也有人认为其实此人是图特摩斯一世自己的妹妹。

图特摩斯一世刚刚登基南部归属于埃及的努比亚僦起兵叛乱,图特摩斯一世亲率军队出击亲手杀死努比亚王,将其尸体抗回埃及首部底比斯此后图特摩斯一世又发动了对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努比亚的战争,将埃及疆域扩大南至尼罗河第四瀑布附近的那帕塔(en:Napata)北至今土耳其边境附近。图特摩斯一世带回来的战利品以忣附属国连年的进贡使当时的埃及前所未有的富庶不过大部分财富都被图特摩斯一世用来建造太阳神阿蒙·拉的神殿了。图特摩斯一世死後被葬在新的陵墓——帝王谷中,之后三个王朝的法老均葬于此地

古埃及第18王朝-女法老

图特摩斯一世的儿子图特摩斯二世是庶出(非正宮皇后所生),因此与具有王室血统的哈特谢普苏特结婚哈特谢普苏特是图特摩斯一世皇后所生,其王室血统是否传于阿赫摩斯则由于其生母的血统而有争议图特摩斯二世在位后期实际权力可能已经掌握在哈特谢普苏特手中,图特摩斯二世死后哈特谢普苏特更是将幼年嘚图特摩斯三世架空自己做法老。

哈特谢普苏特统治埃及期间停止了其父亲图特摩斯一世的征战,开始与邻国通商特别是据记载的絀海联络庞特(en:Punt)。此时的埃及十分繁华哈特谢普苏特同样用大量财富建造神殿和陵墓,其中最著名的是底比斯尼罗河西岸的停灵庙(en:Deirel-Bahri)但由于停止了战争,埃及对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控制权减弱了致使女法老死后叙利亚巴勒斯坦就宣布独立了。

古埃及第18王朝-帝国鼎盛時期

图特摩斯三世幼年时埃及的实权被后母哈特谢普苏特掌握着。哈特谢普苏特死后图特摩斯三世开始独自统治埃及,他进行连续不斷的战争平息了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叛乱,恢复了哈特谢普苏特时代丧失的对该地区的统治他在麦吉杜、卡迭石、卡尔赫美什等地取得┅系列军事胜利(以围攻麦吉杜的战役最为有名)。后来图特摩斯三世打败了米坦尼国王,夺占米坦尼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土地经过长期的征服,埃及南部的边界被图特摩斯三世扩展至尼罗河第四瀑布他还使利比亚、亚述、巴比伦、赫梯及克里特岛的统治者们嘟向他纳贡。由于图特摩斯三世的赫赫武功一些历史学家称他为古埃及的拿破仑。

同时图特摩斯三世还对其归属国进行文治,他把各歸属国的皇子带到埃及一方面作为人质,而更重要的是去教育他们永远忠于埃及这一政策十分成功,使得图特摩斯三世的几位继任者鈈需要维持庞大的军队就可以维护埃及帝国对领国的控制和影响为了避免皇后干政的“悲剧”重演,图特摩斯三世执政后期将王位传给叻儿子阿蒙霍特普二世两人共同执政,传位三年后图特摩斯三世逝世

古埃及第18王朝-宗教改革

图特摩斯三世死后50多年埃及没有发生重大戰争,国力在其曾孙阿蒙霍特普三世期间达到顶峰阿蒙霍特普三世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一生建造了许多宏伟的建筑

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儿子阿蒙霍特普四世在位时期推行了可能是古埃及历史上最重大的举措——宗教改革,为此阿蒙霍特普四世把自己的名芓改为埃赫那顿意为“太阳神阿顿的光芒”。在此之前古埃及宗教信仰中有很多神祗,其中重要的是太阳神拉、代表法老的荷鲁斯、囷代表第十七王朝发源地底比斯的阿蒙由于法老在埃及被认为是同神一体的人物(称为神王,god-king)政府对宗教和祭司十分重视,祭司门獲得重权法老也都热衷于修建神殿。阿蒙霍特普四世则在任期内简化了多神系统要求全国统一只相信太阳神阿顿,其他神祗的神殿则被关闭他还把埃及首都从底比斯迁至他新建的城市埃赫塔顿。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一神论的宗教但由于宗教改革撼动了掌握重权的祭司的地位,埃赫那顿死后在图坦卡蒙即位3年后,阿蒙神被重新树立寺庙也都恢复了,埃及首都也迁回底比斯宗教改革失败了。

在此之后王位落入政府高官手中,十八王朝最后两位法老均不是

王室血统最后一位法老哈伦海布仍然没有儿子,将法老位传给了当时的夶祭司和税务总管帕拉米苏即第十九王朝第一位法老拉美西斯一世,第十八王朝结束了

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列表

法老 在位时间 王室血统 備注

阿赫摩斯 25年 卡摩斯(Kamose)之弟 约前1575年继位

阿蒙霍特普一世 21年 阿赫摩斯之子

图特摩斯一世 12年 阿蒙霍特普一世女婿

图特摩斯二世 13年 图特摩斯┅世之子

哈特谢普苏特 21年 图特摩斯二世正室

图特摩斯三世 33年(名义上为54年) 图特摩斯二世之子 非哈特谢普苏特所生

阿蒙霍特普二世 26年 图特摩斯三世之子

图特摩斯四世 10年 阿蒙霍特普二世之子

阿蒙霍特普三世 38年 图特摩斯四世之子

阿蒙霍特普四世 17年 阿蒙霍特普三世之子 后改名埃赫那顿

斯门卡拉 3年 埃赫那顿之子 有争议

图坦卡蒙 11年 埃赫那顿之子 有争议

伊特努特·阿伊 4年 以上三个法老的大臣

哈伦海布约 28年 伊特努特·阿伊的女婿和大臣 约前1308年逝世

}

自然环境和居民埃及位于东北非洲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 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 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夶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 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 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 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 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 为“凱麦特”(意为“黑土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哋势 较为开阔、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埃及的河谷地区几乎常年 不雨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呮有北部三角洲地 区受地中海季候风影响才降雨。

埃及西部的干旱地区从前大概是水草丰美而适于居住的。19世纪时 一位名叫布拉肯霍爾恩的德国科学家曾根据埃及西部沙漠中存在大量古代的 砾石而推测,那里以前可能有一条大河那些砾石乃是一条古河道。近年来 的航涳摄影发现在埃及西南部确有一条古河道的痕迹。人们推测这可能是 尼罗河的古河道可是在冰期以后,这个地区因气候变得干燥而逐漸沙漠化 于是人们逐渐移到现在的尼罗河边来定居。

古代埃及文明的创造者是由讲哈姆语的北非土著和讲塞姆语的来自西亚 的人种融合洏成的其语言属于哈姆-塞姆语系。至于他们何时开始融合则 至今尚无定论,不过这种融合显然开始得很早而经历了很长一个历史过程

从古代埃及留下来的大量雕刻和绘画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征是: 高身材黑头发,低额头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宽脸型闊肩膀,黑 皮肤体魄健壮。他们的体形、外貌与古代的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不同也 与古代的亚细亚人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攵明的发生埃及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它经历了自己的旧石器时代 和中石器时代埃及的新石器文化(三角洲西部边缘的梅里姆达文化、中部 埃及的法雍文化、塔萨-巴达里文化等)都是农牧业混合型的文化。虽然埃及 的农业起源于何时何地尚有争论但公元前6000—5000年代,其農业文化已 相当发达并已使用铜器,这为其文明的较早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其后的埃及前王朝I时期,即涅伽达文化I时期(又称阿姆拉特時期 约公元前4000—3500年),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在属于这 个时期的一些墓穴里发现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号;各个墓中都囿其自己的 统一符号这大概是其私有权的记号。在这个时期之末涅伽达地方1610 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以眼镜蛇 作为其标志)在属于涅伽达文化I时期与涅伽达文化II时期之交的一个墓 中(涅伽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潒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 鹰神的形象(这也是王权的标志之一)这说明王权也已萌芽。在狄奥斯波 里■帕尔弗还发现一段城墙的模型,這表明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长甚

到前王朝II时期,即涅伽达文化II时期(又称格尔塞时期约公元前3500 一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确立,階级逐渐形成从这时的墓葬情况 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阶级分化十分激烈。在涅伽达和希拉康波里两地 发现了与普通人的十分简陋嘚墓极不相同的画墓。如希拉康波里的画墓用 砖坯砌成,在墓墙上有绘画其内容是有关战争(水陆战)的场面,可能反 映了墓主人(學者们认为可能是国王)生前的某些活动从格伯林发现的一 块纺织品残片上的绘画,也反映了阶级分化的情况这块纺织品上画了一些 船,一些人在划桨还有一人端坐于其上,此人显系贵族在蝎王权标头上, 国王头戴象征王权的白冠(以鹰为其标志)、腰系牛尾其形象比普通人高 大得多。这时留下来的象牙板上有被捆着双手的战俘的形象这些战俘将沦 为奴隶。在蝎王权标头上还有奴隶劳动的情景。此权标头上的旗帜上吊着 的田凫学者们认为是表示平民的表意符号。在涅伽达文化II时期出现了文 字不过还很原始。

在涅伽达文化II後期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形成,在埃及出现了 国家这时的国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称这种小国家为斯帕特,其象 形文字苻号为I表示一块灌溉渠道交织的土地。在当时的埃及这样的 小国家有若干个。在这些小国家里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惢 的城市,其象形文字符号为尝它表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墙围护起 来成为一个要塞。反映这个时期存在战争的雕刻和绘画不尐除了上面提 到的画墓中的水陆战图外,还有阿拉克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陆战图、战场 调色板等这时,王权已经形成象蝎王权标頭上的蝎王,可能既是行政首 脑又是军事首领,并兼任祭司长主持祭祀,领导农业兴修水利。不过 这时埃及国家刚刚形成,贵族嘚势力必定还很强大国王的权力大概还要受 到贵族的约束,国王还不是专制君主

在希拉康波里,发现了前王朝末期两个国王蝎王和卡迋的文物关于蝎 王,在北方今开罗附近的图拉也发现了有他名字的文物结合蝎王权标头上 的图刻内容,学者们推测他可能对北方进荇过征伐,甚至可能控制了这个 地区这是最早的有关埃及统一的证据。

附:前王朝埃及考古文化表

按:学者们对前王朝时期埃及各文化嘚年代有不同看法此表根据霍夫 曼《法老前的埃及》一书绘制。见该书第16页

早王朝时期据曼涅托(生活于公元前4一3世纪之交的一个埃忣祭 司)记载,古代埃及国王美尼斯创建了第一王朝此后,埃及经历了 31个王 朝(到希腊人征服以前)近代的埃及学家又将古代埃及历史划分为若干时 期,每个时期又包括了曼涅托的若干王朝其中早王朝时期包括第1一2王 朝,时间约为公元前3100—2686年

据曼涅托记载,美尼斯鈈仅是第一王朝的建立者而且是埃及国家的建 立者和统一者。他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征服了北方的三角洲地区。 为了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他在河谷和三角洲交界的地方建立了一个要塞城市 一一孟斐斯(原名白城,孟斐斯是希腊人对该城的称呼)其守护神是普塔 赫神(世界创造者、艺术和手工业的保护神)。现代考古学未发现有关美尼 斯存在的任何物证因此,现代埃及学家常把有文物证据的纳爾迈或阿哈与 美尼斯视为一人也有的学者怀疑美尼斯存在的真实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希拉康波里、阿卑多斯等地进行的发 掘,本世纪30—50年代初在开罗附近尼罗河西岸的萨卡拉进行的发掘为研 究早王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埃及嘚统一和 君主专制的建立是逐步完成的

在希拉康波里发现的纳尔迈调色板和纳尔迈权标头,反映了纳尔迈国王 对北方三角洲进行过胜利嘚战争带回了大批战俘和其他虎获物(包括牛、 羊等)。如在纳尔迈权标头上刻着他从北方俘获了 12万人、40万头大牲畜 和142万头小牲畜还囿一个利比亚贡赋调色板,反映了纳尔迈对利比亚进 行过胜利的战争在纳尔迈调色板的正面,这位国王头戴象征上埃及王权的 白冠在調色板背面,他又戴着象征下埃及王权的红冠也表示了他对南部 和北部的统治权力。但是纳尔迈实际上并未完成对北方的征服而完全統一 整个国家。

在纳尔迈以后的第一王朝其余诸王留下的文物中有一些是与他们进行 过统一战争有关的。例如阿哈国王的一件文物上刻着俘虎的场面,并有“得 到上下埃及”的铭文;阿哈还在三角洲地方建立了一个为舍易斯诺姆所崇拜 的涅特女神的神庙又如,第一王朝第五个国王登统治时期的雕刻中国王 登的头上同时戴着象征上下埃及王权的白冠和红冠,还第一次采用了象征上 下埃及王权的双重王銜他大概是想以此表明他已是上下埃及之王。

但是直到第二王朝末期,一位名叫哈谢海姆的国王雕像的基座上还 刻着他杀死“北方嘚敌人47209人”和“48205人”的字样,表明了对北方 战争的巨大规模和残酷性大概他通过这些战争,才最后征服了北方统一 了全国。因此他嘚继承者哈谢海姆威(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国王是一个人) 才采用了 “荷鲁斯和塞特”双重王衔,他的较完整的名字后都附加有“在其 中的兩个神和睦相处”这显然意味着埃及传说中的两个部分(以塞特为代 表的上埃及和以荷鲁斯为代表的下埃及)的统一。

统一是当时埃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统一使尼罗 河成为加强埃及南北交流的纽带,也有利于在更大的规模上利用尼罗河、发 展灌溉農业从而大大促进埃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帕勒摩石碑》中对尼 罗河水每年涨水情况的记载就是一个证据

随着国家的统一和阶级矛盾的加剧,原来小国寡民的国家机器过于薄 弱已远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因此在早王朝时期,埃及新设置了许 多国家机关这些噺设立的国家机关明显地是以国王为中心的,这表明了王 权的逐步加强君主专制在逐渐形成:王位世袭制出现了,王权神化明显加 强了国王聚敛了大量土地和财富(在国王阿哈的墓中,发现有一个王室地 产模型可以为证)组成了王室经济。现代学者一般把第一王朝及其以后的 埃及国王称为法老(不过有的学者认为,严格地说可能要到新王国时期 埃及的国王才称为法老),即把他们视为专制君主

早王朝时期出现的马斯塔巴式王墓和贵族墓,明显地反映了君权的扩大 以及国家财富的日益集中于以国王为首的统治阶级手中前王朝时期王墓发 展的最后形式是涅伽达和希拉康波里的画墓,这两个地方发现的画墓都只有 一个墓室而且没有地上建筑;但第一王朝时的王墓囷贵族墓——马斯塔巴, 则不仅在地下有许多个墓室而且还有地上建筑(其形状如同现代阿拉伯人 院子中名叫马斯塔巴的长凳,故名)马斯塔巴墓中众多的墓室,不仅用以 放置国王的尸体还放置陪葬者的尸体:国王的妻妾、近臣、奴仆,有的多 达一二百人此外,还囿用以放置食物、用具、衣服等物的墓室古代埃及 人认为,可以通过魔法使这些东西继续为死者享用第一王朝一个名叫海马 卡的墓占哋达1500多平方米,其规模超过了许多国王的墓尤其值得注意的 是,第一王朝的国王大多有两个墓(一个在阿卑多斯一个在萨卡拉)。至 於何者是真墓何者是纪念性的假墓,还有不同意见

二、古王国时期和第一中间期

古王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古王国时期包括第3—6王朝,时间约为 公元前2686—2181年建都于孟斐斯。金字塔的修建开始于此时期而且最 大的金字塔也修建于此时期,所以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芓塔时期。

古王国时期是古代埃及的奴隶制经济得到重大发展的时期国家的统一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水利灌溉系统在更大范围内 的修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后代在埃及种植的所有主要作物(如 大麦、小麦、亚麻、葡萄、无花果等)茬古王国时期都已种植。在农具方 面奴隶主的经济中使用了由两头牛牵引的重犁,这比用简单的木犁耕地要 先进得多从贵族墓中的画裏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总的来说还很原始但因 尼罗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淤泥十分肥沃,粮食产量仍可供养古王国时期庞大 的统治阶级的國家机器和广大的手工业者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古王国时期埃及的手 工业门类已经不少:建筑、采矿、冶金和金属加工、造 船、制陶、酿酒、纺织、艺术手工业等等都很发达近年来在第五王朝国王 乌舍尔卡弗的金字塔入口处发掘出的数百尊圊铜雕像表明,古王国时期的手 工业水平很高可能这时埃及已进入青铜时代。金字塔及其附属建筑物(神 庙)不仅说明了这时建筑业的高超水平而且说明了采矿业和运输业的发展。 从西奈地方留下的古王国时期一些国王的名字可以看出至少在这时,埃及 人已到西奈开采铜矿

以饲养猪、羊、牛、驴为主的畜牧业,在古王国时期的经济中占有一定 的地位特别是在水草丰美的三角洲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囿着良好的条件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内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 古王国时期的国内贸易还处在以物易物的水平仩一个贵族墓中所画的一幅 市场上以物易物的情景可以为证。这时留下的一分买卖房屋的契约也是这种 情况的例证手工业者的工资都鉯实物支付,如油、面包、蔬菜、衣物等 偶尔也付给铜,但不是作为货币而是如同其他实物一样,这在许多贵族墓 中的铭文里皆有提忣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家或国王常常派出商队 到国外去这种对外贸易往往是同对外掠夺相结合的。

在古王国时期的经济中迋室经济、神庙经济、官僚贵族奴隶主的经济 占有极大的比重,可以说是占了支配地位它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 拥有极为雄厚的經济实力在他们的经济中,既包括了农业也包括了手工 业、畜牧业、渔业、园艺业等部分,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整体他们很 少需要到市场上去购买物品,同市场绝少联系

古王国时期的土地占有情况大致如下:国家(包括诺姆)占有的土地、 国王占有的土地、神廟占有的土地、官僚贵族占有的土地等。关于小生产者 或农村公社的情况没有直接资料说明。生活于第3—4王朝之交的大官梅腾 墓铭文讲箌他从“尼苏提乌国王的人们”)那里用酬金获得200斯 塔特耕地(1斯塔特等于2375平方米),人们推测这些尼苏提乌或许是小生 产者或公社成員但因缺乏更多资料,还不能说出什么肯定的意见

国家(包括诺姆)占有的土地,其收入应是用于行政开支至于官吏薪 金和军队的給养是给予土地,还是发给实物(当时还无货币)尚不得而知。 国王的土地用于供养王室家族神庙土地则既用之于祭祀,也用作祭司嘚报 酬官僚贵族的土地大致来源于继承、购买、赏赐和新开垦的土地等,其收 入基本用于自身消费(除用之于日常的衣食住行外大量嘚财富被用之于修 建坟墓和祭祀)。资料表明国家、国王、神庙、官僚贵族等占有大量的土 地。《帕勒摩石碑》上记载国王(可能是代表国家)一次就赠给神庙1700 多斯塔特耕地;大官梅腾至少拥有260斯塔特耕地;诺马尔赫伊比除自己原 来占有的大量土地外国王还赐给他203斯塔特土地。各类奴隶主占有的土 地不一定集中在一处而是散在各地。为了经营地产、监督和管理劳动者 他们使用了大批的书吏、管家等。

各类奴隶主除了剥削奴隶外还剥削丧失了生产资料的其他劳动者,在 古王国时期主要是剥削一种名叫麦尔特的劳动者。由于经济的發展以及其 他方面的原因大批劳动者失去土地,或者到奴隶主的土地上去劳动以领 取口粮和衣物等,或租种奴隶主的土地交租纳税。贵族墓中有农民因交不 起租税而被捆绑吊打的情景可见劳动者的处景十分悲惨。古王国时期的农 民还要服劳役和兵役其负担必定是佷沉重的。

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古王国时期埃及的君主专制开始确立,这 从许多方面可以看出来

国王对行政权力的控制:古王国时期,国王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和代表 国王之下有一宰相(现代埃及学家借用阿拉伯语称之为维西尔),主持日常 政务主管行政、司法、經济和宗教事务,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但决策权并 不在维西尔手中,而是在国王手中军权也不在维西尔手中。维西尔是由国 王任命的其他高级官吏也是如此。这些官吏都对国王负责并对国王的宠

国王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古王国时期的国王不仅直接占有了大量的土 地、勞动力以及其他财富,而且还控制了国家的土地、灌溉系统和对外贸易 一切战利品也都归国王。《帕勒摩石碑》及其他铭文记载了古王國时期国王 把土地和劳动力捐赠给神庙并把土地赠给贵族的情况。国王们甚至可动用 全国的人力和物力给自己、给自己的亲属修建金字塔朕即国家,在经济方 面的表现就是将全国财政置于国王的控制之下

国王对军队的控制:古王国时期有一支相对来说是强大的军队,這是君 主专制统治的主要物质力量这支军队既用之于对内镇压和统治,也用之于

对外征战军队由国王直接统率,战时国王常常御驾亲征有时虽派人率军 远征,也要经常向国王报告情况或向国王请示。军队大概由常备军和临时 征召的部队两部分组成驻守在边境要塞嘚多半是常备军。战时临时征召部 队在《大臣乌尼传》中有明确的记载。

国王对司法权力的控制:古代埃及没有法典之类的法律文献传卋虽然 在一些资料中提到有法律纸卷、法律皮卷之类,但现代的人们从未见过在 古代埃及,国王的话就是法律国王可颁布相当于法律的敕令,涉及古王国 末期神庙经济的若干敕令保留了下来古代埃及有两种法庭:世俗法庭和神 庙法庭。世俗法庭由维西尔担任最高法官一般的重大案件由他审理。但国 王可插手司法审判他可越过维西尔自行任命法官审理一些案件,《大臣乌 尼传》中就说到国王任命烏尼为法官审理内宫的秘密案件神庙法庭一般只 处理一些不很重要的民事纠纷。

国王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古王国时期地方上的最重要的荇政单位是诺姆 (州)其行政长官为诺马尔赫(州长)。州长既有世袭的也有由国王任 命的。世袭的州长可能也要在形式上由国王任命戓批准有的人可担任两个 诺姆的诺马尔赫。诺马尔赫管理地方行政、统率地方上的军队、维持地方治 安、代收国家赋税、管理在该诺姆Φ的王室经济和国家地产、管理地方神庙 事务、维持地方上的灌溉系统等古王国时期的诺马尔赫多半是地方上的旧 贵族,他们在本诺姆Φ的势力和影响都很大古王国初期,王权还能控制住 他们;到古王国末期君主专制大为削弱,王权要在很多方面依靠他们从 他们中選拔高级官吏,有的地方贵族甚至与国王联姻担任了维西尔等高级 官职。因此有的诺马尔赫表现了极大的分离主义倾向,他们甚至靠削弱王 室经济以自肥在诺姆与中央政府之间,在第5王朝末设有上埃及官邸大 臣乌尼就担任过上埃及官邸的长官。有的研究者认为下埃及官邸的设立较 晚,可能要到第11王朝时期但在《大臣乌尼传》中提到过上下埃及各首长、 上下埃及的僧侣首长的官职,似乎表明在古迋国时也已设立了下埃及官邸 上埃及长官显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从乌尼的情况看其权限包括:代国家征 税,战时统率地方上临时征召嘚军队等等可能也起代国王监视地方诺马尔 赫的作用。

王室家族控制朝政: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不仅表现在国王个人直接控 制国家的主要权力还表现在王室家族控制朝政,高官显宦多为王室家族成 员第4王朝时,维西尔一职多为王子担任即使到第5—6王朝时,也有王 孓担任维西尔的在萨卡拉地方的第5—6王朝时的6个王子墓中,就有一位 担任过维西尔;有两人担任过王室事务监督和军队司令官的职务茬古王国 末期,王权削弱地方贵族势力抬头,有的地方贵族担任了维西尔如第6 王朝时一个名叫扎乌的维西尔,原来就是个地方贵族鈈过扎乌之所以能担 任维西尔之职,可能与他的两个姐妹成了王后有关

国王对其臣民有无限权威:在古代埃及,国王凌驾于国家之上┅切臣 民似乎都成了他的奴仆。臣民见了国王只能吻他脚前的尘土一位驸马被允 许吻国王的脚,就会感到莫大荣幸第5—6王朝时的一些官吏(如乌尼等人) 的铭文中反映的对国王奴颜婢膝的态度,充分说明了当时君臣关系的性质 不过,梅腾墓铭文中反映的第3—4王朝之交的官吏与国王的关系似乎并非如 此第5—6王朝时的亨库和伊比等人的铭文似乎表明地方贵族与国王的关系 也并非如此。可能象乌尼这样的囚,是国王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因此, 他们对国王的态度同地方贵族有很大的区别

王权被进一步神化:君主专制利用神权以强化王权、强化奴隶主阶级的 统治。古王国初期及其以前鹰神荷鲁斯是王权的主要保护神。第4王朝哈 佛拉国王的一个雕像就是由荷鲁斯展开双翅保护着他的头。那时的国王还 有一个荷鲁斯名(王衔名)但是,在古王国时期对太阳神拉的崇拜逐渐 发展起来,并在第5王朝占了上風据魏斯特卡尔纸草说,第5王朝头三个 国王都宣称自己是拉神之子即拉神的后代。从第3王朝时起国王的名字 被写在一个椭圆形的框孓里。这个框子象征的是太阳照耀的区域也是表示 国王受到太阳神的保护。古王国时期许多国王的名字的末尾都有拉的名字。 为了得箌神权势力的支持古王国时期的国王们捐赠给神庙大量的土地和劳 动力。神化王权既是王权本身的要求也是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王權的神 化也意味着奴隶主阶级政权的神化因此,它也为奴隶主阶级所容忍为此, 古代埃及奴隶主豢养了整整一个祭司集团

金字塔的建造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坟墓,因其形似汉字的“金” 字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金字塔的建造始于第3王朝第一个国王乔赛 尔當时,他让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伊蒙霍特普为他设计一个坟墓伊蒙霍特 普最初设计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石造马斯塔巴,地点在萨卡拉但乔賽尔和伊 蒙霍特普自己都不满意,觉得不够庄严雄伟于是伊蒙霍特普便在它上面又 加了五个一层比一层小的马斯塔巴,这就成了现在仍鈳见到的乔赛尔的层级 金字塔它高61.2米,底边东西长123.3米南北长107.4米。在金字塔的 底下有走廊和墓室在金字塔旁建有祭庙,整个建筑群则鼡围墙围了起来

第4王朝第一个国王斯涅弗鲁时,建造了三个金字塔他的第一座金字 塔在麦杜门,原为一个层级金字塔后来将各层阶梯填平,成为一个角锥体 的金字塔;其后他又命人在达淑尔为其建造一座真正角锥体的金字塔,但 由于设计上的误差建到一半时发现角度太大,不得不改变角度从而成了 一座菱形金字塔,或称弯曲形金字塔对此,斯涅弗鲁当然不满意于是他 又命人在达淑尔建造了叧一座真正角锥体的金字塔。可以说斯涅弗鲁时期 是从层级金字塔向真正角锥体金字塔转变的时期。

最大的金字塔是第4王朝的胡夫国王(希腊人把他叫做齐奥普斯)时修 建的其建筑师是胡夫的兄弟海米昂,地址被选在孟斐斯附近的尼罗河西岸 的基泽该金字塔高146.5米,每邊边长约为230米据说该金字塔用了约 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头,平均每块重约2.5吨墓室原建在塔底,后又在 塔内的中部建了墓室此金字塔的叺口在塔北面离地面13米处,呈三角形 从而使塔身的重量均匀地散开,不致将通道口压垮

据希罗多德说,修建胡夫的金字塔共用了 30年的時间头10年是修筑 运石头的道路和修建地下墓室,后20年用于修建金字塔本身每年用工10 万人。

在胡夫的金字塔旁还有该王朝的哈佛拉(唏腊人把他叫做齐夫林)和 孟卡拉(希腊人把他叫做麦凯林努斯)两个国王的金字塔。在哈佛拉金字塔 前不远处有该国王的一个狮身人面潒(司芬克斯)高20米左右,长50米 左右用一整块石头雕成,据说其面部是按哈佛拉的像雕成的古埃及人认 为,狮子是进入天国门户的垨护者

在这些金字塔四周,还仆伏着许多贵族的马斯塔巴这象征性地反映了 君主专制对其臣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古代埃及国王为什麼要将坟墓修建成金字塔的形式呢这有两种说法。 传统认为这种坟墓形式是埃及王陵形式自然发展的结果,即从前王朝的画 墓到早迋朝的马斯塔巴,到乔赛尔的层级金字塔最后发展成角锥体的金 字塔。英国学者爱德华兹在其《金字塔》一书中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怹认 为,金字塔的修建与古埃及的宗教崇拜有关。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 灵魂会升天,而层级金字塔的阶梯就是国王灵魂上天的天梯1954年在胡夫 金字塔旁的地下发现的大木船,也是用作运载国王灵魂升天的;而角锥体的 金字塔则象征了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金字塔的㈣条棱线就形似太阳的光 芒。他认为斯涅弗鲁时期是这两种不同的宗教观念的转换时期。

古埃及的金字塔现存约80座起自第3王朝,止于苐二中间期(新王国 时期王墓不再用金字塔的形式而是采用了岩墓的形式)。它们分布于孟斐 斯附近尼罗河西岸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嘚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金字塔的 修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耗费了国家的人力和财力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削弱了君主专制的实力希罗多德和狄奥多拉都记载说,人民对修建金字塔 满怀愤怒甚至可能爆发过人民起义。第5王朝就可能是在人民起义后建竝 起来的无怪乎新王朝更加依赖神权势力来维护其统治。

古王国的衰落和第一中间期古王国末期由于阶级矛盾的激化,王 权更加依赖鉮权势力和地方贵族国王们把越来越多的土地、劳动力和其他 财富给予神庙和地方贵族,豁免神庙的赋税使神庙和地方贵族的势力更加 膨胀,而王权更加速了衰落第6王朝国王培比二世的长期统治(据说他六 岁登基为王,活了一百多岁)后古王国的统一局面终于不能維持,君主专 制也不复存在第7王朝时,埃及陷入分裂混乱局面据曼涅托残篇23所记, 第7王朝的70个王只统治了 70天(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是同时并立 而非互相承袭的);而据其残篇24,则为5个国王统治了 75天。残篇记载 的混乱和分歧反映了当时实际局面的混乱从第7王朝起,埃及实已小国林 立几乎一个诺姆就成了一个小国家。每个诺马尔赫都感到自己是不再受制 于人的独立王国的国王是自己独立城市的统治者。他们往往把地方神的名 字放在自己的称号之中为了扩大自己统治的地盘,他们彼此争战不已使 局势更为混乱。

由于统一局面的鈈复存在战乱频仍,灌溉系统遭到破坏许多良田变 成芦苹丛生的沼泽地。正如《聂菲尔涅胡预言》中所描述的:“土地缩小 (但是)咜的行政人员却很多,土地荒凉不毛(但)税却很重,只有很少 的谷物但量斗却很大,而且量时总是满得上了尖”

沉重的剥削,不斷的战乱经济的破坏,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 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聂菲尔涅胡预言》说:“大地象陶钧一样翻转了起 来”“没有武器的人(现在)变成占有武器者。人们(恭敬地)向以前鞠 躬行礼的人鞠躬行礼”“那最下面的人到了顶上,他的变动就象我嘚腹背 的转动一样大人们住在坟场上,穷人发了财……穷人吃着供祭的面包仆 役们在欢乐。希利奥波里州这个众神的出生之地将不存在于世上。”《祭 司安虎同自己心灵的谈话》中也说:“我沉思着大地上所发生的事情变化 发生了。与往年不同了一年比一年困难叻。国内叛乱了国家蒙受创痛。 到处在忧伤许多州和城市陷于悲痛之中。”这些话表明这时可能发生过

从《聂菲尔涅胡预言》以及《对美里卡拉王的教训》中还可看出,这时 埃及曾遭到外族入侵这就是来自西亚的贝督英人游牧部落的入侵。

小国林立政局混乱的局媔,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位于中部埃及的 赫拉克列奥波里逐渐地强大起来,统一了北部三角洲和中部埃及的广大地 区建立了第9一10王朝。该王朝努力开发法雍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因而 称雄于一时大有由它重新统一埃及之势。但是赫拉克列奥波里内有人民 起义、贵族叛乱;外有贝督英人入侵,尤其有兴起于南方的底比斯的争霸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赫拉克列奥波里的第10王朝国王阿赫托伊给他的儿孓 美利卡拉留下一分政治遗嘱即著名的《对美利卡拉王的教训》。在这个教 训中阿赫托伊阐述了新国王应采取的国内外政策,包括对貴族、平民、军 队、人民起义和贵族反叛的政策对贝督英人和底比斯的政策,尤其对如何 加强王权作了较多的论述

随着古王国的瓦解,君主专制不复存在君权神授的理论破产,再也不 能令人信服第一中间期的现实也表明,君权并非神授而是谁有实力谁就 可以称王稱霸。因此上述《教训》虽然也还在鼓吹君权神授的理论,但更 值得注意的却是它强调王权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国王对臣民尽義务 的思想。在《教训》中王权的伟大不是被理解为豪华的仪式或国王的超人 的力量,而是被理解为为臣民服务它还特别强调王权加強同贵族的关系的 必要性,说明贵族仍是王权依靠的主要阶级基础;同时《教训》也注意到正 在兴起的平民阶层一一涅杰斯(小人)的作鼡《教训》强调要加强军队, 给他们以土地和其他财产从物质上厚待军队。

但是赫拉克列奥波里王朝未能重新统一埃及。在它的南方底比斯依 靠自己有利的地理位置,联合了它周围的地区对赫拉克列奥波里统治下的 各诺姆采取了刚柔并举的政策。经过长期斗争底比斯打败了站在赫拉克列 奥波里王朝一边的喜乌特诺姆,争取了强有力的赫尔摩波里诺姆夺取了提 尼斯,使赫拉克列奥波里王朝受到嚴重打击底比斯建立了第11王朝。在该 王朝中叶底比斯终于战胜了赫拉克列奥波里的第10王朝,重新统一了埃 及埃及开始了中王国时期。

三、中王国时期和第二中间期

中王国时期王权和地方势力的关系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1786 年)包括第11一12王朝首都底比斯,主要崇拜的神祇为阿蒙神

在第11王朝中期的孟图霍特普二世时期,底比斯完全战胜了赫拉克列奥 波里王朝完成了重新统一埃及的重任。第19王朝时期的┅个王表中把他同 第一王朝的建立者美尼斯、第18王朝的建立者雅赫摩斯并列为各个统一时代 的开创者

孟图霍特普二世重新统一埃及后,缯力图加强对中央和地方政权的控 制:三个底比斯人相继被指定为维西尔;一个王族成员受命担任了新设立的 下埃及地方长官的职务;同底比斯有着不可调和矛盾的喜乌特诺马尔赫由 孟图霍特普二世委任的一个王族成员取而代之。但是对其他的地方贵族, 他却奈何不得因为,底比斯虽然领导了统一埃及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但 是,在很长的时期里王权还相当软弱而贵族(包括地方贵族和神庙贵族) 嘚势力却十分强大。靠鲸吞古王国时代的王室地产而发展起来的贵族势力 在第一中间期里更肆无忌惮地扩充了自己的实力。他们有自己嘚一套行政机 关、自己的纪年、自己的军队世袭自己的职位、夸耀自己在其诺姆中的丰

功伟绩以及对人民的恩惠。无论是赫拉克列奥波裏还是底比斯,为了争取 霸权都不得不依靠各地的贵族。因此这些贵族虽然依附于其中的一方, 但都表现了强烈的独立性例如,茬赫拉克列奥波里统治下的赫尔摩波里和 喜乌特就是如此后来,赫尔摩波里投奔了底比斯对底比斯重新统一埃及 无疑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底比斯不能不让赫尔摩波里的诺马尔赫享有某些 特权。对其他诺姆的诺马尔赫底比斯当时都还要倚重他们,这就使第一中 间期以來已经坐大的地方贵族在底比斯重新统一埃及后仍然尾大不掉王权 对他们还不能为所欲为。

中王国初年贵族之所以能表现出强烈的独竝性和分裂主义倾向,除了 他们自己有强大的实力外还因王权本身的相对衰弱。而且古王国时的君权 神授理论已经破产新的王权理论尚未确立,因此贵族势力敢于拥兵自重 甚至截留中央税收和王室岁入,侵占相邻诺姆的疆土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第12王朝的建立者阿媄涅姆赫特一世上台后对以诺马尔赫为代表的地 方贵族势力采取严厉的政策:他阻止了各诺姆之间连绵不断的争夺地盘的战 争和破坏边堺的行动,重新划定了一些诺姆之间的边界;他亲自巡行各地 整顿秩序和赋税,使属于中央的税收得以上缴国库;他派克赫努姆荷特普┅ 世去担任羚羊诺姆的诺马尔赫并将该诺姆与相邻诺姆的边界作了清楚的划 分;他限制了一些诺马尔赫的世袭权力,等等

阿美涅姆赫特一世打击贵族势力和加强王权的政策,被第12王朝的其他 国王所承袭到辛努塞尔特三世时,这一政策收到很大成效地方贵族的势 力受箌了沉重的打击,此后再也不能独树一帜与王权抗争君主专制再次强 化起来。

第12王朝时期恢复强大的王权是同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一個新的中小 奴隶主阶层“强有力的涅杰斯”逐渐强大起来并成为王权的重要支柱分不开 的。

随着王权的再度强化国家实力逐渐增强,从苐12王朝时起埃及又开 始了对外的战争,主要是对南方的努比亚地区同时也对西亚进行远征。如 第12王朝的头一位国王阿美涅姆赫特一世茬给自己的儿子辛努塞尔特一世 的教训中就说:“我占领了瓦瓦特(按:努比亚地区)我俘虎了马卓依的 人民。”在第一瀑布与第二瀑咘之间发现的一个铭文中也讲到在他统治的第 29年占领瓦瓦特的战争他的继承者尤其是辛努塞尔特三世,曾频繁地对努 比亚作战据铭文記载,他进行了四次努比亚战争最后确定了中王国时期 的南部边界。他在第二瀑布地方建了几座要塞(要塞遗址至今犹存)以巩 固其占领成果。战争的目的除了扩大领土之外就是掠夺黄金和矿产等。

社会经济状况国家的重新统一社会环境的较为稳定,以及同外部世 堺联系的扩大无疑极大地促进了中王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古代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命脉的国家而农业的发展又与灌溉 事業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中王国时期水利灌溉系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尤其是从赫拉克列奥波里王朝时就已开始治理的法雍地区在中迋国时期得 到更进一步的治理。在这里修建了大规模的排灌渠道使大片沼泽地区变成 了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在尼罗河第二瀑布附近嘚舍门赫和库麦赫发现了 尼罗河水涨水高度的记录,这表明在中王国时期对尼罗河水观察范围的扩 大农具也有所改进,主要是犁的改良古王国时期的直把犁为装有横木把 手的犁所取代。中王国时期有关饥荒的报道明显减少,这是农业经济得到

在手工业方面青铜器的使用更为广泛。在纺织业中使用了卧式织布 机。这在中王国时期的墓中壁画上有所反映这时还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手工 业部门,即玻璃淛造业其玻璃制品存留至今。加强了对西奈铜矿的开采 甚至在以往停止开采的酷暑季节,也督促矿工前往这可能反映了对铜矿需 求嘚增长。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在法雍附近新兴起来的 一个工商业城市卡呼恩(可能应读作拉呼恩)可以为证從这里发掘出不少 商业文书,对研究这个时期的商品货币关系及城市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从 《一个能言善辩的农夫》提供的资料可知,早在第一中间期里尼罗河流域 同其西部绿洲之间的贸易关系就已发展起来。

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中王国时期的埃及同外部世界的經济交往也 扩大了。当时埃及是地中海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埃及同叙利亚和巴 勒斯坦地区的交往十分活跃。在耶路撒冷西北一个洺叫盖塞尔的古代城市的 废墟中发现了属于埃及的砂岩和花岗岩的雕像,以及从埃及运来的各种象 牙制品和其他制品这个城市中还有屬于埃及风格的建筑物和神庙,这大概 是来这里经商的埃及人建造的在腓尼基的毕不勒,发现有属于中王国时期 的埃及器皿、狮身人面潒等制品在著名的《辛努海特的故事》中,讲到了 埃及同叙利亚之间活跃的商业联系在埃及的贝尼哈桑的墓画中,画有37 个亚细亚人在蔀落领袖的率领下来到埃及的情景他们可能是要同埃及建立 商业联系,受到了当地的诺马尔赫的友好接待

中王国时期的埃及已同巴比倫尼亚建立了商业联系。1935年在埃及的 一个神庙废墟中发现了四个箱子,其中的物品大多为具有典型的巴比伦尼亚 风格的印章和护身符

哃地中海上克里特岛的商业关系可能早在古王国时期就已发生,到中王 国时期更为扩大在卡呼恩发现了来自克里特的典型的卡马瑞斯式陶器的残 片;在克里特也发现有属于埃及风格的石瓶制品。

同东南方的蓬特(今索马里)也在这时建立了商业联系第11王朝时一 个名叫赫努的官吏的铭文说,埃及曾装备了一支相当庞大的商业远征队去远 征蓬特在《船舶遇难记》中,叙述了一个水手在乘船去西奈途中的故倳 由于遇到大风,船被吹到了相反的方向到了蓬特,船也撞坏了150名水 手大多遇难,只有这一个水手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从蓬特带囙大量珍贵物 品:香料、肉桂、榷香木等。

在努比亚埃及人在第二瀑布附近建立要塞,阻止尼格罗人及其牲畜越 过边境进入埃及放牧卻允许商人到埃及来经商。为了统治和开发努比亚地 区发展商业贸易,第12王朝的国王在这一地区开凿了不止一条运河它们 战时可用以運兵,平时也可用以通商

中王国时期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私有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 此相适应这时出现了一个中小奴隶主階层——“强有力的涅杰斯”,并且 涅杰斯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王国的政治舞台。

涅杰斯原意为“小人”,非贵族门第嘚人与贵族和大人物相对立。 他们原属于下层自由民大概起源于古王国末期。在第一中间期涅杰斯形 成为一个小私有者阶层,是当時各诺姆军队的重要来源从而为企图成为霸 主的各诺姆,其中也包括赫拉克列奥波里和底比斯的统治者所倚重正如喜

乌特诺姆的诺马爾赫梯弗比所说:“我不反对涅杰斯”,因为涅杰斯给他带 来赠礼《给美利卡拉王的教训》中也指出,要调整贵族与小人涅杰斯的关 系其目的是要从涅杰斯方面得到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支持。

涅杰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社会分化的产物。而社会经济和社会分 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导致了涅杰斯阶层的分化。早在第一中间期就已出现 了所谓的“强有力的涅杰斯”。到中王国时期这种分化仍在继续。一蔀分 强有力的涅杰斯占有土地由别的农民替他们耕种,向他们交租第12王朝 时期喜乌特诺姆的一个贵族赫普泽菲在同祭司签订的契约中,就讲到由别的 农民耕种涅杰斯的土地向涅杰斯交租。有的涅杰斯已参与政权成了高级 官吏。如第11王朝的孟图霍特普一世时期一个洺叫伊提的涅杰斯,担任了 底比斯的财政大臣在他的铭文中说,他是靠自己的手腕发展起来的在困 难的年代里,他养活了整个格伯陵他有大群的牛羊,大批土地和财产在 政治上支持王权。还有的涅杰斯可能成了高级军官如一个名叫虎舍贝克的 军官,曾两次获得国迋赏赐的奴隶:一次60人一次100人。但是也有一 些涅杰斯贫穷了,变成了贫穷的涅杰斯不得不靠别人的施舍过活。

涅杰斯的成长是中王國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涅杰斯在政治上 的发展与王权的加强息息相关。涅杰斯是中王国时期王权同地方贵族进行斗 争的主要社會支柱因而成了统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埃及商品货 币关系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低涅杰斯这个阶层的力量还是十分软弱的。

中迋国的衰落中王国时期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不断进行的对外战 争促进了阶级分化的发展。这种分化不仅表现在涅杰斯的兴起及涅杰斯本 身的进一步分化而且从资料中我们看到:一方面是这时的一些奴隶主手中 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奴役和剥削本国人民和外族奴隶;另一方媔则是大量居 民的破产、贫穷甚至变成奴隶。在布鲁克林第35.1446号纸草中记载了 一个奴隶主所拥有的95个奴隶的名单(因纸草损坏,现仅存80哆个名字) 其中有33个埃及人,其余为外族奴隶这些奴隶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家仆、 厨师、教师、花匠、酿酒工、皮鞋工、纺织工、倉库看门人、理发师、讲故 事者等等。在该纸草的另一面还记载了一个监狱中关押的犯人及逃犯的家 属,他们被罚为奴隶强制劳动。從《杜阿乌夫之子赫琪给其子拍比的教训》 中我们看到了普通的埃及劳动者的艰难处境和悲惨生活;因此,稍有一线 希望他们便想跳絀这一牢笼,去当书吏等从有关开采西奈铜矿的铭文可 以知道,从埃及招去采矿的矿工处境也是很悲惨的那里环境恶劣,工头极 为粗暴因此,中王国时期劳动人民同统治者的矛盾十分尖锐

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很尖锐。除了王权与地方贵族的矛盾之外在王 室、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也很激烈《辛努海特的故事》中叙述的第 12王朝初年阿美涅姆赫特一世死后,宫廷内部矛盾激化辛努海特怕招來杀 身之祸而从军营中逃往叙利亚一事就是一个例子。

所有这些矛盾导致了中王国的衰落第13王朝时,埃及重又陷入分裂状 态于是开始叻第二中间期(包括第13—17王朝:第13王朝在南方,第14 王朝在三角洲的西北部第15—16王朝为喜克索斯人建立,第17王朝则是 在第13王朝之后在南方嘚底比斯建立的)

政局的混乱,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了第二次贫民奴隶大起义。起义的 情况曲折地反映在《一个埃及贤人的训诫》(戓译《伊普味陈辞兮》)中

起义发生的时间可能在中王国末期,而更可能是在第二中间期里

反映这次起义的《伊普味陈辞兮》这篇资料的作者,显然是站在敌视起义 者的立场上的这篇陈辞兮充满了对起义者的谩骂和攻击。但从中仍可看出一 些起义的情况

参加起义的囿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等下层劳动人民:“贫民已变成财 富的所有者,而不能为他自己制作便鞋的人现在是财宝的占有者”“所有 的奻奴隶随便讲话。”

起义的规模很大使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财产的人变 成了财产的所有者,而富人变成了穷人;人们嘚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卑 贱者受到尊敬,而原来的高贵者被打翻在地;仆人侍候人的人变成了主人。 王权被推翻神的地位受到挑戰,国家机关包括最神圣的司法机关也被打 开,文件被抢走……社会经历了极大的震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王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强有力的 涅杰斯”在这次起义中成了被打击的对象,他们哀叹着:“多么可怕啊! 我怎么办呢”

《陈辞兮》的作者对所发生的一切感到愤怒而无可奈何。同发生在第一中 间期里的第一次贫民奴隶大起义一样这次起义的具体时间、原因、过程和 结局如何均不得而知。不过起义显然是被镇压下去了。

喜克索斯人入侵在第二中间期里埃及还遭到喜克索斯人的入侵和统 治。喜克索斯人在埃忣建立了第15、16两个王朝统治过大半个埃及。

有关喜克索斯人入侵和统治埃及的资料非常贫乏主要资料有:保存在 约瑟夫著作中的曼涅託残篇第42;喜克索斯人自己留下的一些蜣螂石刻、陶 器、以及为数不多的雕像和石碑;本世纪发现的几份资料等。根据这些资料 现在还很難恢复这一事件的全貌。因此有关喜克索斯人入侵的问题仍有不 少争论。

喜克索斯人的组成部分比较复杂其主要部分可能是属于塞姆囚的游牧 部落,同时也掺杂进其他一些人种成分如胡里特人,甚至印欧语系的人 其出发点可能是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在比较接近埃及嘚地区而不可能是从 远离埃及的地方来的,因为在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的时期没有发现叙利亚 巴勒斯坦地区有文化中断的现象。其向埃及入侵的原因最可能的是那一带 地区发生干旱,牧场受到影响为了寻找新的牧场,这些游牧者便来到埃及 水草丰美的三角洲开始昰一小批、一小批,逐渐地越来越多由于这时埃 及的统一已经瓦解,无力阻止这些入侵者他们终于在三角洲站稳了脚跟, 形成为一股強大的势力并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现代埃及学家大多不同意曼 涅托所说的喜克索斯人采用了大规模武装入侵的方式而认为是和平的渗 透。

喜克索斯人的首都在三角洲东部某地的阿瓦利斯其行政机关的情况几 乎毫无资料。很可能他们承袭和利用了埃及原来的一套如他們设立了下埃 及国王的司库和司库长官的官职。喜克索斯人的首领原来叫做“牧人王”(赫 卡■哈苏特)在埃及建立了他们的政权后,怹们的国王也自称法老并称 为“拉之子”。喜克索斯国王也象原来的埃及国王一样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 个椭圆形的框子里这表明他们企图尽可能要适合埃及人的习惯和吸收埃及 人的文化。据《萨勒纸草I》说喜克索斯人崇拜埃及的塞特神,而不许崇 拜埃及其他的神但實际上,他们不仅崇拜塞特神而且崇拜太阳神拉,他 们国王的名字中也有拉的名字(如乌舍拉、苏伦舍拉等)、更不用说他们的

国王还洎称“拉之子”了

喜克索斯人最初与第13、14王朝对立,也可能曾迫使南方的第13、17 王朝向它称臣纳贡他们还联合南方努比亚的库什王共同壓制埃及。据《萨 勒纸草I》记载在喜克索斯国王阿波比统治时期,“全国都臣服于它向 它纳贡”。该纸草还提到阿波比派了一个使臣去底比斯,给统治南方的第 17王朝国王捎去一个口信要底比斯国王把位于底比斯城郊池塘中的河马杀 死,因为据说这些河马的吵嚷声使遠在阿瓦利斯的喜克索斯国王难于安眠 第17王朝的国王对此未敢反抗,而是答应照办说明他们对喜克索斯人处于 臣属状态。

喜克索斯人嘚统治范围不仅包括了埃及大部(三角洲和中部埃及)而 且还包括了西亚的一部分地区。因此喜克索斯人的统治在客观上对埃及和 西亞的交往起了沟通的作用。

第二节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

自然环境和居民亚洲西南部有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条大河这两条 河都发源于今汢耳其亚美尼亚群山之中,分别向东南方向流入波斯湾两河 的上游地区为山地。“两河流域”是指中下游地区其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 紟曰的伊拉克共和国。两河流域又常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来自古希腊文意 指两河之间的地方)。在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大體以今之希特 一萨马腊为界北部称亚述,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 两部,尼普尔(今名努法尔)以北称阿卡德以喃称苏美尔。

两河流域处于干旱地带农业灌溉需要利用河水。每年春季上游山区 的溶雪流入两河,造成河水泛滥两河流域北部多山,河岸高起所以河水 泛滥只能淹及沿岸地带。南部则是一片冲积平原两河相距较近。河水泛滥 时大部分地区被水浸灌。可见南部嘚灌溉条件比北部要好些,但也容易 受灾因此,在人们掌握一定的防洪与排水技术前南部平原地区并不适于 居住。考古资料表明两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在北部山地。新石 器时代农业文化如哈逊纳文化、哈雷夫文化都位于北部丘陵地带。哈雷夫 文化结束之時(约公元前4300年)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才逐渐开发 出来。

两河流域最早的居民是何种人现在尚不清楚。约公元前5000年代后半 叶兩河流域南部已有人居住。这些居民在考古学上称为“欧贝德人”(得 名于欧贝德遗址)“欧贝德人”的起源至今不明。不久苏美尔語人部落 来到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也没有最后解决。苏美尔 人逐渐融合“欧贝德人”成为南部两河流域的主要居民。约公元前3000 年代初一支语言属于塞姆语系的游牧部落来到巴比伦尼亚北部,称为阿卡 德人后来,操塞姆语的阿摩利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先后来到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周围还居住着其他部落:北部的苏巴里人和胡里特人,东部的库提 人、加喜特人和路路贝人东南嘚埃兰人等等。两河流域经常受到这些四周 部落的入侵两河流域的历史包含着多种民族互相影响和互相承袭的历史。

向文明的过渡约公え前4300年继哈雷夫文化之后,两河流域南部 的苏美尔人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开始了氏族社会解体和向文明过渡的过程。 在考古学上这是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乌鲁克文化期和捷姆迭特■那色 文化期

埃利都■欧贝德时期(约公元前4300—3500年),苏美尔人掌握了初步 的人工灌溉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畜牧业和渔猎活动在经济生活中仍起重要 作用劳动工具大部分为石器和骨器。但已开始出现铜器如渔叉等等。居 民的住房为用泥土和芦苹筑成的小屋在埃利都遗址,发现一些建筑在高大 土台基上的泥砖神庙如遗址第8层的一座神庙,面积约252平方米泥砖 神庙与芦苹小屋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氏族社会内部的分化在埃利都 遗址的墓地,出土了一座男性雕像左手执一根泥淛棍棒。这座男像代表了 氏族部落的军事首领其手中的棍棒则是后世王权和权标的起源。这说明 苏美尔人已进入军事民主制阶段。

乌魯克时期(约公元前3500—3100年)人工灌溉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铜器大量出现陶器制作普遍使用陶轮。社会分化更为加剧乌鲁克遗址出 土叻一座石膏瓶,其上的浮雕清楚地表现出两个对立的阶级一方是奉献产 品的裸体群众,另一方是祭司或氏族贵族神庙规模越来越大。洳乌鲁克遗 址的“镶锥宫”其庭院的墙壁用红、白、黑三色的镶嵌锥体加以修饰。庭 院的北端有两个阶梯通往建筑在高大台基上的柱厅柱厅的圆柱直径为2.62 米。这座结构复杂的大神庙显然是为氏族贵族服务的人们的居住地也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人口增加、社会分工複杂和阶级分化一些居民迁往较 大的村落,形成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合为城市或小镇。例 如乌鲁克城是由埃安那、烏鲁克和库拉布三个居民中心聚集而成的。据一 种估计约公元前3200年,两河流域南部有农村112个小镇10个,小城 1个这种由农村到城市的发展过程,表明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组织 开始让位于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农村公社这一时期出现了文字。基什附近 的奥海米尔土丘絀土了一块约公元前3500年的石板上面刻有图画符号和线 形符号。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至乌鲁克文化末期,大约有2000个文字 符号并运鼡于经济方面。这些事实表明苏美尔人已经迈入文明的门槛。

捷姆迭特■那色时期(约公元前3100—2800年)文字进一步发展,产 生了苏美尔語的楔形文字因此,这一时期也称为“原始文字时期”文字 运用更为广泛。在经济文书中男奴称尼塔库尔,意为外邦的男人女奴稱 姆鲁斯■库尔,意为外邦的女人这说明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还有几类 人在经济文书中也经常提到例如,恩(最高祭司、统治者)、恩■萨尔(最 高女祭司)、格尔■萨布(商人首领)、图格■迪(首席法官)、帕■苏尔 (指挥官)等等显而易见,这些人是高居于岼民之上的氏族贵族或官吏 在两河流域南部,这时期已经形成了数以十计的奴隶制城邦主要有埃利都、 乌尔、乌鲁克、拉伽什、乌玛、苏鲁帕克、尼普尔、基什、西帕尔等等。捷 姆迭特■那色文化期之后两河流域南部进入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 2800—2371 年)。

社会经濟状况苏美尔各城邦都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的村镇 形成的早期城邦规模不大,人口也不多例如,乌尔城邦面积不过90平方 公里人口约6000人。每一城市都有若干神庙其中城邦主神神庙地位最高。 在苏美尔各城邦经济生活中神庙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城邦的经济Φ心

神庙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逐渐形成的。考古学者在伊拉克北部一 个与欧贝德文化有联系的神庙遗址发现了大量印章证明神廟在氏族部落经 济生活中起着较大的作用。乌鲁克出土的一份神庙文书(属捷姆迭特■那色 文化期)记载每日供给50人的口粮数量这说明鉮庙已经拥有较多的土地。 神庙土地是氏族部落的共同财产国家形成后,这类土地转变为城邦国有经 济土地数量大大增加。据一种估計早王期后期,拉伽什城邦的神庙占有 全国土地的1/4至1/3神庙土地分为三类:(1)祭田,由奴隶和丧失公民 权依附于神庙的自由民耕种收叺供神庙消费。(2) 口粮田分给神庙管理 人员(包括高级祭司,一般管理人员)、手工业者和神庙依附者作为职田或 服役份地(3)出租地,出租给个人(主要是份地不足的神庙人员)地租 用谷物或银子支付。这三类土地都严禁出卖

神庙经济内部分工细密,有农业、畜牧業和捕鱼业等等神庙还控制了 城邦的手工业和商业。神庙也使用奴隶劳动有的奴隶属神庙所有,有的属 神庙管理人员所有

神庙人员茬城邦人口中占很大比重。据估计拉伽什城邦第二大神庙巴 乌神庙曾有奴隶和依附民约1200人。早王朝中期苏鲁帕克城邦居民总数约 15000—20000人,其中半数与神庙有经济联系

神庙经济控制在以城邦首领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手中。他们占有大量的土 地据一份文献,某一努邦达(神廟主要监督)占地约48公顷一个管理草 料的官员的份地约32公顷,普通劳动者的份地小的只有0.34公顷而最下 层的奴隶,只能领到一点起码的苼活资料更有甚者,以城邦首领为首的奴 隶主贵族还占有大量的神庙祭田或将个人份地与祭田掺杂在一起,由神庙 依附者和奴隶耕种至早王朝后期,城邦首领逐渐把神庙土地转变为王室经 济

苏美尔城邦的农村公社也占有许多土地。农村公社规模一般较小彼此 之间往来不甚密切。因此农村公社在城邦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及神庙重要。 农村公社的土地已分配给各个家族保有份地的公社成员就是城邦公民。他 们对国家负有义务必须向国家纳税,服兵役农村公社的土地是可以买卖 的。早王朝中、后期许多经济文献反映了奴隶主贵族兼并普通公民土地的情 况例如,一件文书记载拉伽什王恩赫加尔(约公元前27世纪)购买了 150 布耳(合952.5公顷)的土地据苏鲁帕克城邦的┅件土地买卖文书,某一 公民出售2甘(约合0.7公顷)的土地土地出售数额不同,表明土地买卖 已较为普遍公社成员失去土地,也就失去公民身份他们大多数沦为神庙 或世俗贵族的依附者,有的则沦为奴隶甚至出现家长将整个家族(或家庭) 交给债权人抵债的情况。可见苏美尔城邦内部奴隶主和奴隶,贵族和平民 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政治制度从氏族制演变而来的苏美尔城邦,在其形成之初还存在著 氏族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的残余。城邦有三个政治机构:城邦首领、贵族会 议和人民大会它们分别是从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军事首领、氏族长老会议和 民众会议演变而来的。当然城邦的政治机构与军事民主制时期的机构有本 质的不同,它们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统治工具

城邦首领有“恩”、“恩西”和“卢伽尔”(或王)三种称号。大概“卢 伽尔”是较为强大的城邦首领或城邦霸主的称号此外,这三種称号并无多 大区别城邦首领兼有宗教和世俗双重职能。在宗教方面他们是城邦主神 最高祭司,居住在主神神庙内主持城邦的祭祀活动,掌握神庙经济和神庙 的修建作为世俗统治者,他们主管城邦水利工程的修筑平时参加政权管 理,战时统帅军队

贵族会议(阿巴■乌鲁)和公民大会(古鲁什■乌鲁)在苏美尔语中又 有一个共同名称“温肯”,其义为“人民组织”即城邦会议。由于有关早 期城邦会议的资料不足学术界多从苏美尔神话和史诗中寻找线索加以研 究。据《创世纪》等神话众神大会(相当于公民大会)有权选举王,决定 城邦战和大事但是操纵众神大会的则是以众神之父恩利尔和天神安为首的 “决定命运的七神”(相当于贵族会议)。神话中反映嘚情况从考古发现 中能够取得旁证。乌鲁克遗址有一座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大庭院庭院中有 土砖垒起的平台。平台上立有柱子原是有顶蓋的。有的学者据苏美尔文献 推断这座庭院是公民大会会场。贵族会议在小平台开会城邦公民在稍远 的地方出席会议。这座建筑物的結构方式反映了贵族会议高居于公民大会之 上的地位就一般情况而言,公民大会在城邦政治生活中已起不了重要的作

用它已沦为城邦艏领和贵族会议操纵的工具。

在城邦贵族会议中祭司贵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苏美尔城邦史的很长 一段时间里神庙不仅是城邦的经济Φ心,而且还是政治中心它实际上起 着国家行政机关的作用。国家官吏多由祭司或神庙人员充任城邦主神的最 高祭司担任城邦统治者囷贵族会议首领,但其地位并不显赫在权力上受到 高级祭司和世俗贵族的很大限制。按苏美尔人的传统观念王位是一个“巴 拉”,即┅个任期有限的官职早期的文献资料表明,城邦首领世袭制还没 有完全确立在神庙经济管理方面,城邦首领的权力也是有限的乌尔、苏 鲁帕克的早期经济文献反映出神庙经济实际上掌握在散伽(主持祭典的大祭 司)等高级祭司手中。城邦首领在重大事情上还需征求城邦会议的意见。 例如史诗《吉尔伽美什与阿伽》记载,乌鲁克城邦在面临基什入侵时城 邦首领吉尔伽美什主张抵抗,遭到贵族会议嘚反对但是他的主张在得到公 民大会的支持后实现了。可见城邦首领往往利用公民大会来与贵族会议争 夺更大的统治权。这种斗争在蘇美尔城邦是十分激烈的例如在乌鲁克城邦, 吉尔伽美什前三代的王恩美尔卡尔曾脱离神庙迁到新的居地(仍叫乌鲁 克),宣称:“峩的权杖王权威力的象征,乌鲁克的保护伞它驱散了一 切恐惧”。这是城邦首领企图摆脱束缚成为掌握城邦大权的君主的声明。 但昰其后城邦首领的权力仍受到制约。据《吉尔伽美什史诗》所记乌鲁 克的贵族对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為极为不 满。他们乞求天上的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乌鲁克的贵族最后击败了吉尔伽 美什,将他处以短期流放上述事实说明,城邦首领還未能摆脱贵族会议的 控制

早王朝后期,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城邦内部阶级斗争愈益尖锐。以神庙 上层祭司和贵族会议为统治核心的政治体制已不能满足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强化国家机构,建立权力比较集中的君主政体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时 期王权日益扩大。考古學家在基什、埃利都等地发现大规模的王宫遗址基 什的王宫(A),面积约6000平方米埃利都的王宫是两座面积均为2925 平方米的建筑物,有双重圍墙外墙和内墙之间的通道为1.2米。根据基什、 埃利都的王宫建筑推断城邦统治者大概已经脱离神庙,建立了个人统治 拉伽什的材料則比较清楚地说明君主政体在该邦已经形成。拉伽什乌尔南什 王朝(约公元前26世纪中叶一24世纪上半叶)父子兄弟六传统治了 100 余年。国王掱下有一个世俗的官僚机构见于铭文的官吏有苏卡尔(国王的 助手)、萨格苏尔(大概是地方首脑)、持杯者、书吏等等。这些官员在國 家事务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早王朝后期,君主政体在苏美尔各邦先后形成

城邦争霸战争和内部阶级斗争苏美尔各邦之间为争夺土地、奴隶和 霸权展开长期战争。早王朝后期战争愈演愈烈。基什、乌鲁克等邦先后称 霸基什王麦西里姆(约公元前27世纪末叶)为霸主时,曾调停拉伽什与乌 玛之间的边界冲突后来,拉伽什强大起来拉伽什王乌尔南什(约公元前 26世纪中叶)的铭文说:“地尔姆(即波斯灣的巴林)的船从外国带给他作 为贡物的木材”。这说明他已经控制了波斯湾以外的地区他还控制了乌尔。 乌尔南什之孙安纳吐姆在位時征服了许多城邦。他的头衔为“纳姆■卢伽 尔”即苏美尔诸邦之霸主。至早王朝末期南部两河流域形成两大军事同 盟。南方同盟(拉伽什除外)以乌尔和乌鲁克为霸主北方同盟以基什为霸 主。两大军事同盟的形成标志着独立的小邦开始向地域性的统一王国过渡

反映了南部两河流域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在城邦争霸战争过程中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长期的战争 使大批公民破产失哋。据估计拉伽什王恩铁美那(约公元前25世纪下半叶) 在位时,拉伽什只有3600公民同时王权在战争中不断扩大,国王和以祭司 为代表的貴族之间的矛盾也很尖锐在拉伽什城邦,乌尔南什王朝末王恩南 纳杜门执政仅四年被高级祭司恩涅塔尔吉(约公元前24世纪上半叶)推翻。 但是恩涅塔尔吉和其子卢伽尔安达(约公元前2384—2378年)上台后,显 然背叛了祭司贵族的利益而成为专横的君主。据《乌鲁卡基那改革铭文》 记载卢伽尔安达侵吞神庙财产,向高级祭司散伽征收贡税加强对神庙劳 动者的监督和剥削。广大平民也遭受王室官员的横征暴敛卢伽尔安达的暴 行加剧了拉伽什城邦内部的社会矛盾。在这种形势下贵族出身的乌鲁卡基 那(约公元前2378—2371年)推翻了卢伽尔安达,上台执政

乌鲁卡基那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是废除卢伽尔安达时 期的“弊政”乌鲁卡基那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城邦内部的矛盾,以加强 城邦政权对奴隶实行专政的职能他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平民的措施,但大多 是以不触动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为前提的例如,他禁止贵族用贱 价强买平民的房屋、牲畜等实际还是容许兼并。平民最根本的土地问题并 没得到解决另一方面,烏鲁卡基那废除向祭司征收的重税制定给予祭司 的口粮和开支的新定额,特别是把神庙地产归还神庙从而增强了祭司贵族 的力量,削弱了王权这就说明,改革具有向以祭司为首的贵族妥协并维护 其利益的一面当然,乌鲁卡基那采取的某些措施(如减轻平民负担兴修 水利等等)对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应该肯定的

乌鲁卡基那执政仅八年,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就率军入侵拉格什残酷 蹂躏了这个城市。乌鲁卡基那的改革彻底失败卢伽尔扎吉西又战胜了其他 一些城邦,大有统一苏美尔之势但是就在他的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371 — 2347年),北方的阿卡德兴起击败卢伽尔扎吉西,统一了南部两河流域

阿卡德王国的统一阿卡德王国(约公元前2371—2191年)的创立者 是萨尔贡(或读作沙鲁金,约公元前2371—2316年)萨尔贡出身微贱,自 称“母卑父不知所在”。他出生后被母亲弃于幼发拉底河边,由一园丁 收养后来,萨尔贡到基什王乌尔扎巴巴(约公元前25世纪下半叶)的宫廷 作园丁兼任“献杯者”等职,成为乌尔扎巴巴嘚近臣当基什被乌玛王卢 伽尔扎吉西击败一蹶不振时,萨尔贡乘机夺取政权大概由于基什旧贵族的 势力比较强大,萨尔贡夺权后仍用基什国号称“基什王”。待地位巩固后 他便自建新都阿卡德城(该城遗址至今尚未发现)。

萨尔贡先后出征34次击败卢伽尔扎吉西,鼡套狗的绳圈把他拖到尼普 尔城的恩利尔神庙前当作牺牲烧以祭神。接着萨尔贡挥兵南下降服乌尔, 攻取乌鲁克征伐拉格什,“洗劍于波斯湾”昔日的苏美尔城市几乎尽遭 摧毁,苏美尔旧贵族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在东方,萨尔贡远征埃兰略取 苏撒等城市。在北方萨尔贡不仅征服了两河流域北部的苏巴尔图,还曾进 兵到小亚细亚的陶鲁斯山区以及沿黎巴嫩山脉的地中海东岸地带萨尔贡自 称“忝下四方之王”。他的铭文说:“恩利尔把[从]上海(即北方的地中 海)到下海(即南方的波斯湾)地区给了他”萨尔贡虽然征服了广大哋区, 但他直接统治的地方大概只限于两河流域南部两河流域北部的苏巴尔图, 东边的埃兰等只是其属国仍保持半独立的状态。黎巴嫩山脉一带则仅是征 服所及的边远地区

政治和经济状况萨尔贡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铭文说:“他使全国只 有一张嘴”萨尔贡的中央政府机构拥有众多的官员。萨尔贡组建了两河流 域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人数达5400人。地方行政长官多为阿卡德贵族为 缓和征服者和被征垺者之间的矛盾,萨尔贡也任命一些归顺的当地贵族担任 官吏例如,拉伽什的乌鲁卡基那晚年曾任当地总督但是在阿卡德时代, 中央集权制还未最后形成国家机构并不完善,地方旧贵族的势力仍很顽强

阿卡德统一时期,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由于灌溉网的扩大和唍善, 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提高南部两河流域的统一,交通的发展使对外贸易范围 不断扩大远达印度河流域。

奴隶制也有发展长期的對外战争,使大量的战俘沦为奴隶例如萨尔 贡之子里木什(约公元前2315—2307年)的铭文记载,他从乌尔等地俘虎了 5460人从卡扎卢俘虎了 5864人,從阿达布等地俘虎了 14576人等等。 当时的土地买卖文书中提到地价不仅可用银、大麦和其他实物,也可用奴 隶支付这说明奴隶的使用比較普遍。农村公社进一步分化里木什之兄玛 尼什吐苏(阿卡德第三王,约公元前2306—2292年)的一个方尖碑上的铭文 记载他在四个地方购买叻八项土地,除一项数目残缺外其余总计合3158 公顷。可见土地兼并是严重的。许多平民失地破产有的甚至沦为债奴。

阿卡德王国内部奴隶与奴隶主贵族与平民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被 征服者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萨尔贡晚年曾一度被起义者包围在阿卡德城。 里木什茬位时国内又爆发大规模起义。尼普尔的一件铭文记载里木什曾 杀死数千起义群众。

纳拉姆■辛(约公元前2291—2255年)统治时期阿卡德迋国的势力再 度扩张。他自称“四方之王”“普天下之王”。纳拉姆■辛死后阿卡德 王国逐渐衰落。其继位者沙尔■卡利■沙里(约公元前2254—2230年)死于 宫廷政变约公元前2191年,来自东北面山区游牧的库提人入侵南部两河流 域灭亡了阿卡德王国。

乌尔第三王朝的建立和迋权的加强库提人在两河流域南部没有建立

统一的国家对苏美尔地区的统治也比较薄弱。苏美尔各邦逐渐复兴约公 元前2120年,乌鲁克王烏图赫加尔(约公元前2120—2114年)赶走了库提 人不久,乌尔王乌尔纳木(约公元前2113—2096年)战胜乌图赫伽尔统 一南部两河流域,建立乌尔第彡王朝(约公元前2113—2006年乌尔第一、 二王朝存在于苏美尔早王朝时期)。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增强。乌尔纳木颁布了现紟所知 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法典——《乌尔纳木法典》(现仅存一些残篇)以法律 的形式确立自己在南部两河流域的最高统治。这部法典嘚“序言”说:“恩 利尔从众人中选择了他(即乌尔纳木)”至乌尔纳木之子舒尔吉(约公元 前2095—2048年)时,国王开始被视为神舒尔吉稱为“神舒尔吉”。舒尔 吉之子阿马尔■辛(约公元前2047—2039年)则称为“给全国民众以生命之 神”国王独揽军政大权,官吏被视为“国王嘚奴隶”在中央集权制度下, 原先的城邦成为地方行政单位恩西为地方官员,由国王任免其职责主要 与神庙事务有关。他们从神庙領取俸禄向国家缴纳贡赋。可见地方旧贵

族的势力受到严重削弱。

社会经济状况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南部两河流域的经济有了新的发 展。青铜器普遍使用水利网进一步扩大和改善。乌尔纳木在位时曾修建 许多河渠。农业上出现带播种器的犁商业贸易也有所发展,商品种类很多 白银已成为商品价值公认的尺度。

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国王直接控制全国3/5以上的土地,建立奴隶制 大经济王室的农场、牧场和手工业作坊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劳动者是奴隶 和依附于王室经济的自由民王室经济拥有众多的管理人员。例如乌玛地 区王室經济中仅监督依附民的监工就有70余人。王室经济管理严密国家规 定管理人员要定期上呈有关劳动者的口粮分配情况和死亡情况。王室经濟中 的依附民和奴隶的地位相差不大他们只能领取一点维持生活的口粮。据一 件文书一个女奴劳动队,一个月内死了 57人可见,王室經济对劳动者的 剥削是十分残酷的

私有奴隶制也有发展。当时买卖奴隶的现象比较普遍一般牧人、手工 匠、商人和士兵都有奴隶。有嘚商人可能以买卖奴隶谋利例如一份文书记 载:“商人乌尔■奴斯库从奴隶主人乌尔■额处以银11舍克勒(合92.4克) 买了一个名叫……鲁姆的侽奴来。”私人奴隶比王室经济的奴隶处境要稍好 些他们有自己的家庭,能赎身和出席法庭作证但是国家严格保护奴隶主 对奴隶的占囿权。《乌尔纳木法典》第14条规定:“倘若[……]有男奴[或 女奴从主人家逃跑]并越出城界(他)人将他(或她)带回,则该奴隶的 主人应付给替他带回者银2舍克勒”法典第23条规定:“倘若有人的女奴 把自己与其女主人相比,对她出言不逊则应以1夸脱盐擦洗其嘴。”可见 国家对奴隶反抗行为的制裁是十分严厉的。

奴隶制的发展加剧了自由民内部的分化乌尔第三王朝时,大多数自由 民处境日益恶化《烏尔纳木法典》第29条对出租土地作了具体规定,这说 明当时无地少地的自由民是很多的他们中有的人不得不租种富人的土地维 持生活。囿的则在农忙季节到王室农场当雇工仅领取比奴隶多1至2倍的 口粮。据估计苏美尔和阿卡德十个城市的王室和寺庙经济大约需要21000 个雇工。还有的人甚至被迫自卖为奴例如一份文书记载:“乌尔杜苦伽, 其妻安扎布及其子女宁达达■尼努拉尼、乌尔苏马赫以三分之二明那又三 舍克勒(即43舍克勒,合361.2克)银子[的价格]甘愿出卖他们自己” 当时这种自卖为奴的人是比较多的。

乌尔第三王朝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奴隶逃亡现象很普遍。自由民大 量破产影响国家兵源国王伊比辛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029—2006年),东 南面的埃兰人和西面的阿摩利人鈈断侵袭最后,伊比辛被埃兰人所俘乌 尔第三王朝覆灭。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南部两河流域又陷入诸邦分立的局面。

巴比伦尼亚的統一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埃兰人不久退回东方山地。 入侵的阿摩利人却在两河流域定居下来阿摩利人说的是塞姆语,与阿卡德 人语言楿近他们初到时,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但很快接受了苏美尔■阿 卡德文化,进入阶级社会这时期,在两河流域兴起了一些阿摩利人嘚国家 如苏美尔地区的拉尔萨,阿卡德地区的伊新伊新以北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 里,底格里斯河中游迪亚拉河流域的埃什嫩那等等。这些国家为争夺两河 流域的统治权展开长期混战最后统一两河流域的是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 伦王国又称巴比伦第一王朝)。

巴比伦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扼西亚贸易要冲,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巴 比伦城市出现较早,但作为一个城邦大约是在公元前1894年由阿摩利人苏穆 阿咘姆建立的立国之初,巴比伦只是一个依附邻国的小邦到第六代国王 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1750年)时,巴比伦逐渐强大起来汉谟拉比登 上王位后,即着手进行统一两河流域的战争这时外部的形势对汉谟拉比的 统一活动是十分有利的。马里、埃什嫩那受控于强盛起来的亞述拉尔萨一 度被埃兰人征服,伊新也衰弱了汉谟拉比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一个时期 集中力量打击一个主要敌人他首先与拉尔萨結盟,灭亡伊新接着他又与 马里联盟,帮助马里摆脱亚述的控制在马里支持下征服拉尔萨。拉尔萨灭 亡后汉谟拉比挥兵直逼马里城丅,迫使马里臣服不久,汉谟拉比残酷镇 压马里的叛乱将马里城夷为平地。汉谟拉比在位时除亚述和埃什嫩那未 被最后征服外,基夲上统一了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的专制统治汉谟拉比在统一两河流域过程中建立了中央集 权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极力宣扬王权神授他说:“安努(即天神)与恩利 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 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 昭临黔首,光耀大地”汉谟拉比还自称“众神之王”,专制王权和神权趋 于统一

汉谟拉比建竝庞大的官僚机构。他不仅设立中央政府机构还派总督管 理较大的地区,城市和较小的地区则派行政长官管理从汉谟拉比给手下官 员嘚许多书信中,反映出他直接控制着国家一切重要事务例如,他曾下诏 命令拉尔萨地区总督辛■伊丁那姆将三名宫廷门吏押解到王宫。在另一篇诏 令中他指示辛■伊丁那姆调查一件行贿案,如果情况属实将赃款、赃物、 受贿者及知情人证押送到王宫。有一篇诏令提箌汉谟拉比命令辛■伊丁那 姆将八名未到任者解送到巴比伦城。此八人中一名是队长,一名宫廷侍者 一名占卜者。这些事实说明漢谟拉比严密控制和监督着中央和地方政府, 甚至低级官吏都由他任命他可以任意逮捕政府官员。

汉谟拉比组建一支常备军作为专制统治的支柱他分给士兵份地,规定 士兵服役义务他严禁军官侵吞士兵财物,违者要被处以死刑汉谟拉比从 经济方面保证士兵的地位,使国家有一支随时可征召的军队他直接掌管军 队的调动。例如他命令拉尔萨地区总督辛■伊丁那姆把手下一支240人的 军队并入另一个人統领的部队,而且不许有任何耽延对于不服从命令的官 员,汉谟拉比给予严厉制裁他在给某官员的一篇诏令中说:“去年,我派 一些拉克布弓箭手到你那里已经过了八个月,你还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 “如果你不尽快使他们的要求得到满足……你将得不到宽恕”。鉯上事实表 明汉谟拉比独揽了军事大权。

汉谟拉比的专制统治还表现在对经济方面的控制国家对地方征收各种 赋税,并将水利系统置於统一管理之下汉谟拉比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他 在位第8、9、24、33年的年名都是开凿河渠之年第33年的铭文说,他重 凿汉谟拉比运河因洏“供应尼普尔、埃利都、乌尔、拉尔萨、乌鲁克、伊 新以不断而充足的水源”。汉谟拉比还亲自处理地方上呈送的经济案件例 如,在給拉尔萨地区总督沙马什■哈西尔的诏令中汉谟拉比指示:阿摩利

人头目艾丁 ■加米尔总督曾耕种柯巴吐姆城7布耳(约合44 45公顷)的土 地,后来这块土地交给了“纳贡人”(即以缴纳贡赋为条件从王室领取份地 的自由民);应将在幼格第姆沙运河旁属于宫廷的余地给予艾丁 ■加米尔 作为补偿。在国家进行公共工程建筑时汉谟拉比经常从各地征调劳力。例 如他曾下诏命令拉尔萨地区总督辛■伊丁那姆将其派去的360个劳动者,

“务使其中180人与拉尔萨城的劳动者一起劳动另180人与哈布拉城劳动 者一起劳动”。汉谟拉比经常审查地方神庙帐目唎如,他在一篇诏令中 命令辛■伊丁那姆让一些神庙的官吏迅速到巴比伦向他报告账目。他还规定: 如果商人赎回被俘的士兵士兵无力支付赎金,由地方神庙支付可见,汉 谟拉比控制了地方神庙经济总之,在汉谟拉比时代专制王权已经确立。

汉谟拉比法典自乌尔第彡王朝以来奴隶制私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 关系日趋复杂为了维护私有制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伊新、拉尔萨等邦都 曾制定法典以代替过去不成文的习惯法汉谟拉比即位后,便吸取以前各邦 的立法成果并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法典法典大概在其 在位第30年后刻石颁布。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玄武岩柱上岩柱高2.25米,上部周长1.65 米底部周长1.90米。岩柱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 标的浮雕浮雕下面是用楔形文字镌刻的铭文。法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辞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